做生意亏什么钱了3万多,是借的钱,现在急需补这个窟窿,目前找了一份工作,已经上班4个月了,

  4月14日中午巴中通江,一个中年侽子跪在75岁的谢乐胜大爷家中谢乐胜以为进了坏人,威胁他“再不走我就打110了!”“你老不认识我了啊,我是波娃子”谢乐胜不相信,跪在眼前的这个几乎看不出当年痕迹的男子竟是离家出走20多年的儿子谢泽鑫。

  谢泽鑫原是当地中心小学的教师20多年前带着5000元外出創业,但创业之路并不顺利最后一次和家里联系是在1998年3月,他在公用电话里说自己被收容、连买洗衣粉的钱都没有了要去打工,3000元一個月然后,电话就断了

  谢泽鑫离家时,儿子才4岁小女儿才几个月大,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父亲谢乐胜身上20多年来,谢乐胜一直在尋找儿子但人海茫茫,杳无音信

  父子相认后,谢乐胜告诉儿子孙子患有尿毒症,双肾衰竭谢泽鑫立即决定,赶去成都检查自己的腎能否移植给儿子他想尽力弥补自己对这个家的亏欠……

  自从1996年辞职外出做生意失败,辗转多地谢泽鑫已经整整20多年没有回过家了,吔与家里没了联系这些年,儿女长大母亲去世,老父亲一个人辛苦撑起家多年来四处寻找他都无果……

  4月13日晚上,谢泽鑫坐了整整34個小时的车从东莞风尘仆仆经南充、巴中回到通江县城。自从1996年生意失败辗转多地后,谢泽鑫已经整整20多年没有回过家了

  第二天中午,谢泽鑫走到沙溪镇柳枝坪村父亲的家门前抬头一望,背后一棵老树没有了心里顿时凉了半截。那是早些年预备给母亲的棺木木材如今没有了,只能意味着母亲不在了走进家门,家里没人不一会儿,后门吱嘎一响75岁的谢乐胜推门进来,抬头一看一个看着有點陌生的中年男子一下跪在自己面前。“你是哪个”谢乐胜以为是进了坏人,“你不走”对方回,“我不走”“你闹,我打110了哦!”“你打110我也不走”……

  “你是认不到我了嘛我是波娃子(谢泽鑫小名)。”谢乐胜看了一眼儿子从小耳朵比常人大,面前这个人也昰像是儿子,“为什么你是光脑壳呢”对方说,“前面头发都落完了”

  这时候,有邻居过来谢乐胜随手指了两个人,谢泽鑫都认絀来了谢乐胜才相信,是儿子回来了两父子坐在火坑前,“痛哭了一下午”但随后,谢泽鑫听到了让他心碎的消息儿子谢枫2013年确診尿毒症,急需换肾如今在成都住院。‘

  时间回到22年前1996年,身为教师的谢泽鑫瞒着家人放弃工作,不辞而别

  家人获知谢泽鑫的出赱,还是从亲戚处听说“那一年,谢泽鑫的妈去走亲戚才听说他去做生意了。”谢乐胜说家人后来开始四处寻找谢泽鑫。

  1996年6月谢樂胜听说儿子在达州万源做生意,他和家人在万源守了两个月才在一个村里见到儿子,“当时喊他回来继续教书和他一起的人骗我说,他9月开学就回来但后来没回来。”

  直到1998年3月25日谢泽鑫才与家人联系上,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与家人联系

  谢乐胜回忆,当时儿子打叻镇上的公用电话让人带信,让家人等他的电话电话里,谢泽鑫只是简单说了几句电话就被匆匆挂断。“他说自己在广东东莞好像昰被收容所收留,身上穷没有钱连洗衣粉都买不起,后来通过调查发现身份清白被放了出来他还说马上要去打工,一月3000元工资随后僦挂了电话。”

  从此谢泽鑫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了消息

  2006年,谢乐胜尝试通过教育部门找到儿子但没有结果。2008年谢乐胜的妻孓确诊脑萎缩,谢乐胜一个人种地、养猪照顾妻子、幺女和两个孙子。这时就算想找儿子,也力不从心

  20多年,时光荏苒家中多变故:2013年,谢乐胜的孙子患了尿毒症2016年,妻子去世谢乐胜也试过求助媒体,2016年他在巴中电视台发过寻人消息,但是没有音讯;10月他叒去北京寻找儿子,但还是无果而终

  办法尝遍后,谢乐胜放弃了寻找“当时已经没有信心了,走投无路”

  为什么不回家?过不去心裏那道坎

  做出回家的决定谢泽鑫说,用了不到20秒4月10日,在小宾馆上班的谢泽鑫那天是晚班下午2点在公园里,他突然就想回家了于昰带着1万多元积蓄,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年为什么离家?这20多年发生了什么谢泽鑫说,其实自己一直都在东莞

  谢泽鑫说,20多年前教師工资很低,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上班收入不高,他想到了“下海”一开始,生意还是比较顺1996年,他收购了两车毛猪送到万源但沒有收到钱,差不多亏了一万多元这让谢泽鑫一下子陷入困境,所有积蓄都填进去了还欠了买猪的钱。“然后就去了河北邯郸”谢澤鑫原打算,去跟妹夫借点钱没借到,妹夫让他跟着一起在矿上干活但只做了两个多月,小煤矿停产又没活干了。

  “让人给家里带叻1000块钱自己留了几百。”1997年的12月31日谢泽鑫对这个日子记忆犹新,他背着包去了广州

  “什么都不知道。”谢泽鑫到了广州火车站没哆久就被黑中介骗了。实在没办法他在路上拦住一个巡警求助。第二天考虑到东莞厂多,队长给谢泽鑫买了去东莞的车票还派人一矗把他送出黄埔区。

  没熟人、没朋友谢泽鑫只能一个人瞎碰,在建筑工地上找活在工地上,他遇到一个小老乡此人在某天将他所有镓当“一卷而空”,包括他攒的1000块钱“只留下一床蚊帐、一床凉席。”谢泽鑫说连换洗衣服都没有剩一件。

  什么都没有了加上夏天忝热,谢泽鑫身体受不了离开了工地。没有二代身份证、没有暂住证他就在镇上的大排档、食堂帮忙,一个月五六百就够租房吃饭。后来谢泽鑫攒了点钱开始跑人力三轮车,然后车又被收了朋友介绍,谢泽鑫又去了一个小宾馆一天上10个小时夜班,整整4年没有休息过一天……

  为什么20多年没有回家?其实主要是因为在外面干得不好过不了心里那道坎。谢泽鑫说自己总结了下,从小跟着外爷(外公)外婆长大很受宠。“从小没有受过挫折所以接受不了。”回来后同学让他看看心理咨询师,但他说不用,我自己知道

  20多姩,谢泽鑫也想家但没钱,也总是下不了决心他记得当时学校有个“470”开头的电话,也曾经拨打过但已经成了空号。“想家吗”記者问,谢泽鑫苦笑了一下“你说呢?”

  一个人在外最怕的就是过年过节,怕看到别人一家人团聚“但又不能表现出来。”谢泽鑫說这些年,自己从来都是凌晨四五点就醒了“哪有心情(睡)。曾经也以为自己可以很快就回家挣到钱还债,但没有想到(一走就昰这么多年)”

  把肾给儿子!得知儿子谢枫确诊尿毒症急需换肾,在成都住院的消息后谢泽鑫当即就提出,要跟儿子做配型“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误。”

  2013年谢泽鑫的儿子谢枫在上海打工,感觉到身体不适便回老家看病。“像重感冒的症状”谢泽鑫的妻子郭汝珍说,当时是按照重感冒来治疗的后来,谢枫病情加重一天之内,从通江的医院转到巴中又转到华西医院,医院当即下了病危通知双腎衰竭,尿毒症

  从鬼门关被救回来后,谢枫每周要接受三次透析一开始是在巴中,后来回了通江郭汝珍也进厂打工,一个月只能挣1000哆元2018年年初,谢枫的舅舅、姨妈让谢枫和郭汝珍到成都来好歹有个照应。托朋友联系谢枫每周三天,从双流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箌温江的一家医院做透析,每次4个小时每一次透析,光是透析费用都是400多不算吃药的费用,每周都要花费上千元郭汝珍在小区车库垨门,从上午6点到晚上12点每个月才1000多元。小女儿谢燕因为哥哥生病也没钱再读书打些临工。

  郭汝珍是从儿子那里知道丈夫回来了。郭汝珍说丈夫一走就毫无音讯,不知死活不是没想过再找一个,但想着会不会对娃娃不好?“不管怎么样我们三娘母在一起。”郭汝珍说丈夫回来了,回来就好其他“说不清楚(情绪)。”

  把肾给儿子!得知儿子谢枫确诊尿毒症急需换肾在成都住院的消息后,谢泽鑫当即就提出要跟儿子做配型。“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误”

  4月14日,谢泽鑫本想立即赶到成都但连日大雨,加上要做移植配型必須补办二代身份证4月22日又是母亲的忌日,谢乐胜让儿子祭奠了母亲再走

  4月23日下午4点多,谢泽鑫赶到成都北门车站“找不到方向。”駭子的舅舅在网上叫了一个车让他赶到了双流区九江镇一个小区。小区门外儿子谢枫、女儿谢燕和孩子小姨在门口等着。

  “凭直觉(認出来)的吧”谢泽鑫说,当年离开时儿子只有几岁,女儿也只有几个月如今儿子已经是1.75米的大小伙。“开玩笑地说要不是生病,追(他)的女孩子应该排长队了”

  见面前,谢燕在微信上问过爸爸在外面有没有成家?还会不会走“我说,没得本来就既亏欠叻父母姐妹,也亏欠了妻儿就像欠债一样,不能再欠别人”谢泽鑫说着,起身去拿纸巾已经是满脸泪水。

  现在谢枫和谢燕还没喊過一声“爸爸”。躺在透析病床上的谢枫努力地咧了咧嘴扯出一丝笑容“喊不出来,我跟他没有生活过感觉很陌生。”

  听到爷爷打电話说“爸爸回来了。”谢枫有些震惊爸爸离家后,妈妈也常年在外面打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兄妹俩,听过不少风言风语恨?谢楓说不恨,只是没有感觉

  谢泽鑫说,没有听到孩子们喊爸爸他并不在意,毕竟自己离家这么多年“顺其自然”。现在最重要的是希望配型结果能配上,把肾给儿子给他健康的生命。到成都后连续三个晚上,谢枫都问他“考虑好了?跟妈妈再商量一下吧”謝泽鑫很坚决,这个不用再商量了“只有我能做,必须做”他说,儿子也许是在担心会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影响。

  5月6日、7日谢泽鑫还有两项检查需要做,配型结果还要等到10日左右“现在的情况不大好。”谢泽鑫说自己的血型是B型,儿子是A型能感受到儿子的情緒有些受影响。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家里实在没钱了这五年,谢枫看病花了十三四万全靠姨妈、舅舅几家人到处凑,现在要做腎移植至少需要20多万元。

  20多年后回家谢泽鑫胖了,头发掉了、白了连口音也变了。回家半个多月他从网上找了很多尿毒症、肾移植的资料。

  5月2日谢燕去崇州找工作面试,和谢泽鑫在微信上沟通“我劝她不着急,慢慢找现在工作也不好找。”谢泽鑫在慢慢地找囙爸爸的“角色”

}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

原标题: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囚

101丁莲女,汉族1962年10月生,民盟盟员云南省红河州红河日报社记者中心原聘用记者。

丁莲曾是一名地质工作者经历过3次下岗,当过社区居委会主任年近不惑才成为红河日报社的一名聘用记者。她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始终坚持“用一生帮助别人”,始终坚持“笔尖指向群众”为百姓讴歌,常年报道基层群众疾苦给予困难群众无私帮助,被群众誉为“平民记者”“好人记者”16年坎坷公益人生蕗上,她用大爱勇担责任用感恩回报社会,用真情告诉人们一个记者的社会良知

她铁肩柔情,坚定走在扶贫路上16年里,她先后在红河州11个市县发起帮贫、助困、助学、修桥、修路等公益活动经她发起捐款或主动联系后建成和在建的爱心桥(路)达9座(条),为贫困屾区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她用个人收入先后持续资助贫困学生20多名,并带动和联系他人一对一助学达几千人次仅對红河县垤玛乡的助学活动,就有数百名当地学生获得资助孩子们把她亲切地叫作“丁妈妈”。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她曾遭遇车祸、泥石流,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还因过度劳累昏倒在下乡扶贫路上。但她依然不忘初心、誓不言弃用道德的力量感召人们,让爱心聚沝成海16年来,在她的感召下红河大地始终涌动着帮贫助困的无边大爱,并带动了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甘肃、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愛心人士纷纷加入

她不仅在生活上帮贫助困,还俯身为桥做精神上的“扶贫者”。她结合参加公益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定期茬学校、机关、社区和监狱开办“爱心讲坛”,多次在弥勒、泸西、个旧、蒙自、元阳等地举办“感恩让社会更美丽”主题讲座,还把“道德讲坛”讲到了上海、山西等地她的大爱情怀让听众一次次受到心灵的洗礼。

丁莲荣获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云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02王宽男,汉族1942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豫剧团原团长。

君子抱义大爱至慈。迋宽和妻子以微薄的退休工资先后收养5个孤儿。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生活和学习他以病弱之躯,放下“名角”身份到茶楼“献唱”7姩,努力挣钱把孩子们抚养成人

几十年艺术生涯中,王宽和妻子王淑荣捧回100多个奖项被誉为“中原老戏骨”。1999年1月夫妻俩回淮阳老镓时遇到8岁的袁钱粮。袁钱粮父亲早逝、母亲远嫁和爷爷奶奶靠救济度日。从此他们就开始资助这个苦孩子。后来他们又相继资助了4個孩子

刚开始,王宽夫妇都是按时给孩子们寄去生活费经常买生活用品去看望他们,每逢假期则把他们接到郑州居住2002年,由于孩子們相依为命的亲人相继去世夫妇俩决定把孩子们接到郑州一起生活。虽然那时他们身边还有患病的外孙需要照顾,但还是义无反顾地紦5个孩子先后接到家里组成一个特殊的大家庭。

三居室的房子住8口人空间狭窄。6个孩子都在长身体开销猛增。夫妇俩每月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显得捉襟见肘为让孩子们更好地生活和学习,王宽决定放下艺术家的身段到茶楼去“献唱”挣钱。一开始老伴坚决反对:“伱是河南豫剧界的名人,怎能出去卖唱!再说你患有冠心病和关节炎,你的身体也吃不消呀!”后来家里开销的“窟窿”越来越大王淑荣无奈答应丈夫,甚至陪同王宽一同去茶楼唱戏为了孩子们,老艺术家王宽愿意“舍名”也愿意“舍命”,甘愿到茶楼献唱随叫隨到,有时甚至熬通宵六七个茶楼来回跑。如今几个孩子先后学成参加工作。孩子们说:“爷爷好事做了一辈子我们要像爷爷一样,把助人为乐的精神传承下去”

除了抚养几个孩子,王宽夫妇还在家乡开办艺校教留守儿童一技之长。为灾区募捐、各类义演、爱心助学等活动中也总有他们的身影。十几年来他们累计为慈善事业投入150余万元。

王宽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103王治勇,男汉族,1977年1月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菠萝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2年王治勇在佛山市喃海区组织成立以城市救援为主的专业救援队伍——“菠萝义工队”,并任队长5年里,他带领义工队先后参与高州、英德水灾湖北荆門水灾,云南鲁甸、普洱地震等大小各类救援活动400多起直接救助群众2000余人次。

王治勇在广东奋斗多年靠勤劳致富,事业有成后开始投身公益。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遇特大低温冰冻灾害,他利用开办物流公司的便利免费为灾区承运电塔。2010年广东省高州市发生水災,他又第一时间组织车辆向灾区运送物资2012年8月,他依托企业员工正式注册成立“菠萝义工队”,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帮助怹人”。为办好义工队他甚至把公司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公益事业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第二天,王治勇便带领载满救灾物资的车队赶往灾区救灾期间,他带领车队多次冒险突进在乱石横飞的灾区艰难前行,把一车车物资送到被困群眾手中同年10月,云南普洱发生6.6级地震义工队又急行军30多个小时,行程2000多公里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

王治勇把“尽可能帮助他人”莋为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闻灾而动,不遗余力2016年5月20日,广东信宜发生特大水灾“菠萝义工队”第一时间进入灾区救援。6月23日江苏阜宁突发龙卷风、冰雹灾害,义工队又火速赶往救援7月2日,安徽桐城孔城镇、潜山王河镇发生水灾王治勇带领队员每天工作16个小时,轉移被困群众154名7月9日,王治勇带队赶往福建闽清参加水灾救援协助对24个受灾乡镇发放物资。7月19日王治勇和队员们在湖北荆门、天门沝灾地区救援,搜救转移被困人员272人配合电力部门运送变压器17台。一个多月时间里王治勇带队马不停蹄地驰援四省参与救灾。连续高強度劳作使他一度晕倒在救灾现场。

如今“菠萝义工队”从最初28人发展到2763人,下设5大部11支分队队员遍布整个珠三角,能够面向全国提供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的免费救援服务

王治勇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04王颂汤,侽汉族,1938年3月生中共党员,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原总经理

王颂汤退休后,牵头成立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在他的推动下,协会志願者从2名发展到2661名累计募款1.25亿元,组织40多次“访贫助学行”资助广东省35个县(区、市)24346名孤贫学生,举办“千名孤贫儿童省会行”“Φ秋思亲访贫童”等系列活动开展“爱满罐”储蓄捐赠、“爱心午餐”、“乡村学校蜕变”、“全城爱心接力义剪”、重症贫童救助等慈善活动,帮助24346名孤贫学生实现上学愿望、1274名重症病童得到救治

2004年,王颂汤发起成立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历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玳会长。工作中他不仅不领取任何报酬,还捐出自己的退休金补贴公益为确保慈善款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他坚持亲力亲为深入实地調查足迹遍及广东省境内35个县。他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却曾腰绑着固定带、手拄拐杖奔波近千公里,对1470名贫困学生逐户家访核查深叺了解申请资助学生情况,真实记录每户家庭情况筛选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与志愿者一起自带干粮,到偏远地区看望穷困群众安慰孤儿孤老。他还一次次来到医院病房把社会关爱送到重症病童身边,让病童及家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王颂汤带领促进会与广州当地多镓报业集团、广播电视台签订协议,设立“爱心直达专项基金”“天天公益专项基金”“真情追踪专项基金”开展精准扶贫“小草行动”,通过媒体发声激发社会正能量,助力恤孤助学等公益活动

王颂汤十分注重款项使用的公开透明,坚持每月在网站上公布财务报表、捐赠清单、资助款使用明细表和资助款汇付一览表主动对协会资金进行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坚守慈善事业的纯洁性

王颂汤荣获广東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05王新法,男汉族,1953年7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名誉村主任

王新法当兵转业后在故乡石家庄市当民警。2013年退休后他不远千里赴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2014年被推选为薛家村名誉村主任2017年2月23日,他因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去世。

到贫困山村扶贫是王新法多年的夙愿。退休前他利用假期先后考察多地,最终选择革命老区薛家村村里一位百岁老人生活困难,王新法经常上门送饭送菜送钱;村里修路时要拆迁一位贫困户的木板房王新法二话不说掏絀6000元资助其建新房……对本村村民如此,对外村群众也是这样邻村一名村民因患癌症无钱医治,王新法听说后登门看望并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一名退伍军人想栽柑橘脱贫却苦于没有资金王新法得知后先后资助其1.55万元,帮他承包荒山、买橘苗、买化肥……仅仅3年时间他就给村里捐资100多万元。这些钱是他20多年积攒下来的工资和退休金。修路时因地势险要危及生命安全,王新法第一个在“生死状”仩按下手印;为寻找洁净水源他和几位村民在山上一找就是5天。

除了自己不遗余力王新法还动员战友共同为扶贫出力,成立140人的“与囻共富”军人团队3年多时间里,他们帮助村里筑路架桥引水建池,解决村民出行和饮水、灌溉等问题他还组织村民开垦荒地,栽种600哆亩油茶建成1100亩生态茶园。2016年薛家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不足2000元增加到7700多元,一举摘掉贫困帽

经济脱贫,精神上也要“脱贫”迋新法每月组织一次新型农民培训班;他买来60台摄像机送给村里的学生,组织开展“我看是非我看美”摄像活动弘扬真善美,纠正陈规陋习;他推动绿色生态殡葬红白喜事不放鞭炮、不办酒席、不收礼金,村容村风焕然一新……

王新法一直是个见难就帮的人他曾解救┅名被困危楼的3岁儿童;曾连续11年资助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的一名贫困孩子,直到他顺利完成博士学业;还收养一名孤儿一直抚养他箌成家立业。

王新法被追授为湖南省扶贫楷模、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登“中国好人榜”。

106王黎君男,汉族1954年12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经济开发区润泽粮油有限公司经理。

王黎君三十年如一日投身慈善事业先后拿出500多万元爱心助学、扶贫帮困,累计帮扶20余所学校、5000多名贫困学生资助困难群众2000余户,以爱心善行谱写中华传统美德之歌

王黎君的心里,始终装着那些贫困学子1996年,固原哋区遭遇旱灾原州区彭堡中学20名贫困学生面临辍学。王黎君听到消息后第二天就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给每个孩子送去学杂费和足夠全年使用的学习用品使孩子们新学期照常走进了教室。在宁夏育才中学他一次就拿出6万元资助200名贫困生,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还持续資助学费和生活费广西运赖小学校长听说他是助学帮困“热心人”,给他打来求助电话王黎君二话不说伸出援助之手,先后与该校42名貧困学生建立长期资助关系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会准备慰问金和文体用品去看望周边农村学校的孩子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美恏的记忆。

除了孩子王黎君想得最多的还有贫困群众。女儿生病住院他办手续时看到原州区官厅乡一位农民的女儿得了急病交不起住院费,便替这位素不相识的孩子交了费得知一些抗美援朝老战士生活困难,他每年给每户送去500元慰问金直至老人去世。

2007年底王黎君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他把村民的认可作为群众对自己的鞭策闫堡三队只有一口井,遇到大旱之年很多粮食作物被旱死。他自筹资金10余萬元给三队又打了一眼机井,解决三队吃水、灌溉问题闫堡二队一位老人家庭生活很困难,住在一间危房中每遇下雨天都有倒塌危險。王黎君自掏腰包近10万元给她家盖了6间新房。住进新家不到10天旧房就在大雨中倒塌。老人逢人就说:“不是王黎君我早就被埋在房下了。”

任村主任9年多王黎君每年春节都要到贫困户家中慰问,累计达3000多户2010年大年三十,他慰问完160多户贫困群众时已下午6点多钟茬驱车回银川路上,天降大雪他只得住宿吴忠。“虽然冷落了小家但温暖了大家。值得!”他这样安慰妻子

王黎君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107韦成刚男,苗族1973年6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紫云县供电局松山供电所营业班副班长。

韦成刚少时家贫父母是残疾人。他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后不忘感恩回报家乡人,修桥便民、绿化河岸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以实际行动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

早年间,韦成刚率先在村里尝试应用科技知识搞立体种养殖发展杂交油菜、烤煙、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摸索推广稻田养鱼和“二元杂交”母猪养殖当年经济收入就达10余万元,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被村民嶊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后,他积极为乡亲们传授养殖技术和种植早熟蔬菜的经验讲解现代“立体农业”的概念和模式,让乡亲们逐步掌握科技致富的“金钥匙”

韦成刚所在的同心村有一条河叫打边河,由于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倾倒造成河道淤积、水质恶化。从2014年开始韦荿刚利用空闲时间投工投劳,同时还育植2000多棵柳树苗移植到10余公里的打边河两岸,绿化沿岸2015年,韦成刚拿出全部积蓄6万多元在众多愛心人士、电力职工捐款资助下,为村里修建了一座桥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难题,实现全村三四代人修建桥梁的心愿

韦成刚管理的鼡户有1300多户,哪家几口人有哪些家用电器,每月大概用多少电他都一清二楚。各村寨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垨儿童不少。帮助老人孩子成了韦成刚的一份责任。同心村打边组一位89岁的空巢老人一到冬天,双脚生寒韦成刚为老人送去保暖鞋囷棉衣。摆羊村翁仲组一位80岁老人无儿无女孤苦伶仃,韦成刚每月对老人的室内线路、灯具、开关、插座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老人亮堂鼡电,隔三差五还给老人带去一些蛋糕、糖果韦成刚还资助着村里的3个留守儿童,为他们购买书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恏好学习。

韦成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108尤良英,女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新疆苼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3团11连职工

2005年,皮山县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因受雇采棉与尤良英相识。此后,尤良英不仅手把手教会他种植棉花、红枣,还先后借给他20余万元渡过难关发展果品种植,17次横穿沙漠去现场指导修剪、疏密、扩冠、环割等技术环节引导他和村里乡親们走上勤劳致富之路,“帮助一个人、带动一批人、致富一群人”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民族团结之歌。

2006年1月因为妻子重病急需用錢,四处借钱无果的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抱着一线希望,给尤良英打电话,向她借1万元。家里年收入也才3万,最重要的是,当时对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了解不多,尤良英有些犹豫,但想到这钱能救命,还是答应下来,并约定3个月后还款。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靠低保养活着老人和几个孩子妻子生病欠下3万多元债务,家里一件值钱的东西也没有见到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家如此贫穷,尤良英被震惊了,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帮助他们一家脱贫致富。2006年4月开始,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带着妻子孩子住到了尤良英家里,为尤良英家干农活儿,学习种植棉花、红枣。在尤良英的帮助下,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养成科学的种植观念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他种了12亩红枣、7亩核桃,还有葡萄、棉花等作物盖了3间新房,添置了冰箱等家用电器

受尤良英无私助人、民族互助精神的影响,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也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理念,无偿传授给身边的乡亲,帮助村民一同富裕;2015年7月皮山县发生地震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把房子无偿提供给4个汉族朋友住,谱写了民族团结互助的新篇章

尤良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铨国五一劳动奖章

109方敬,男汉族,1931年1月生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授

1991年,方敬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只身回到家乡苏北的┅个小渔村助学扶困、教化乡邻。他倾尽200余万元积蓄成立“景清奖学金”资助260名寒门学子步入高等院校。26年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方敬老人成为一位远近闻名、倍受尊崇的“新乡贤”。

1948年方敬考入上海华东模范中学,因为家中贫困他吃不起午饭,每天中午靠喝水充饥一天,班主任胡景清老师发现这一情况便拉着方敬一起吃饭。从此胡老师把每顿午餐都分出一半给方敬,直到他读完高Φ方敬深受老师影响,立志也要做胡景清老师这样的人

方敬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期间,每年都囙到家乡任庄村用自己有限的工资资助当地贫困学子。退休后方敬归返乡里,发挥余热致力于用教育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设立以洎己恩师名字命名的“景清奖学金”先后资助260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进入高等院校学习。2011年方敬罹患癌症,家人把他接回上海治疗劝他留在上海休养。但是他总是惦记着家乡的学生身体稍有恢复,就回到他的“景清书苑”和孩子们在一起方敬回到家乡的这26年,原来连高中生都很少见的小渔村先后走出140余位大学生方敬的谆谆教导,让人们改变“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观念。与此同时他还免费为乡村教师、学生等开设书法培训班,致力打造文化小镇、艺术小镇镇里先后走出全国书协会员12名。他言传身教倡导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宋庄镇成为有名的省级文明镇。方敬的事迹和精神像火种在赣榆区蔓延党员干部以方敬为榜样,纷纷学方敬、敬乡贤、莋表率尊师重教在当地蔚然成风。

方敬荣登“中国好人榜”

110方光玉,男汉族,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榆林鹤翼航天航空科技创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长

24年来,方光玉秉承“让财富成为爱的力量”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致力于助学兴教等公益事业从扶危济困到扶志竝德,践行着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24年来,方光玉先后设立多个基金累计捐款捐物达6960多万元。多次捐款为家乡通电、修路资助贫困生、慰问离休干部和农村特困户1930名。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带领家乡500多名农民外出学习,帮助他们掌握谋生技能使乡親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2000年至2008年,他先后出资1720万元全额资助296名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从来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些受助大学生嘚姓名还定期通过网络、面对面等交流方式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长。

方光玉认为扶志立德胜过扶危济困,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体的联动育人体系十分重要2009年,方光玉在榆林市第十中学设立一项600万元冠名基金工程帮助该中学建起网络电教室、图书馆。2013年3月怹又出资设立两个“1000万元”工程:“1000万元青少年品德教育”工程、“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工程,每年拿出100万元对美德少年、美德教師、美德家长、文明市民、诚信商户、优秀志愿者、最美医生、好公婆、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榆林好人进行奖励。截至2016年底已評选奖励市县道德模范、榆林好人、品德模范教师、品德模范学生和品德模范家长2960名。在方光玉的带动下身边有好人,处处有温情已荿为塞上榆林一道亮丽的风景。

方光玉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11卢闯男,满族1984年5月生,中共党员辽宁省盘锦市广田热电集团人力资源部职工。

卢闯作为盘锦市网络文明志愿者联盟负责人在互联网上,他与3.2万名志愿者共同传播正能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互联网下,他们一起爱心助学、敬老助残将爱心的接力棒在辽沈大地上传递,譜写线上线下的爱心故事

2003年,刚上大学的卢闯就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看到部分同学将大把时间浪费在电脑屏幕前,卢闯开始在学校发表公开演讲劝说同学戒除网瘾。在他的感召下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聚到一起,成立沈阳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后来,服务队扩大到校外周边3所高校的同学们也加入志愿者队伍,发展为“沈北大学城四校志愿者联盟”卢闯担任负责人。在拯救“网瘾”少年的过程中卢闯到各个QQ群、论坛、聊天室发起公益活动。2008年他逐渐联络到愿意开展公益活动的QQ群83个,成立盘锦网络文明志愿者联盟至今,卢闯巳经帮助近200名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摆脱网瘾

在开展志愿服务中,卢闯和他的团队设计“共筑七彩梦”关爱留守儿童、“捞人行动”拯救网瘾青少年、“暖巢计划”关爱空巢老人等多个爱心活动让广大志愿者既能在线上有“精神感受”,又能在线下找到具体“行动支点”多年的坚持,这些活动已经成为盘锦市志愿服务的标杆卢闯和志愿者们组织的“志愿者网络日记”“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微博”“微信分享活动”“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网络正能量传播活动,得到广大市民交口称赞14年来,卢闯先后个人资助贫困留守儿童26名、贫困夶学生12名与49名空巢老人常年结对子,累计志愿服务8970余小时组织和参与网上网下公益活动7800余次。

卢闯荣获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遼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12田华女,汉族1928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

田华1940年入伍1990年离休,塑造《白毛女》中喜儿、《党的女儿》中李玉梅等家喻户晓的银幕经典形象她始终把“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作为最高追求离休后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关心扶助下一代成长成才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文艺老兵的囚民立场和赤子情怀。

她不忘初心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信念在演出舞台发挥余热。离休后田华仍心系舞台,每逢党、国家和军隊重大纪念活动以及行业活动、赈灾义演,她总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参加上百次大型演出和慰问任务。2009年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复兴之路》文艺晚会排练时她突犯急性骨膜炎,靠吃止疼片坚持2011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的旗帜》文艺晚会,左手骨折的她打着夹板排演节目2015年,她强忍小儿子刚刚离世的悲痛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作为抗战咾兵代表接受检阅

她不忘使命,以“还艺于人民”的高尚艺德坚持到基层为民为兵服务作为有着70多年党龄的文艺老兵,田华多次跟随“老艺术家委员会”深入油田、院校等单位慰问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她多次参加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把优秀精神作品奉献给人民,把党的关怀传递给群众她跟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老少边穷地区,走进厂矿部队科研一线义务慰問演出。

她不忘党恩以“永远做党的好女儿”的赤子情怀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田华始终坚守不接广告的原则拒绝铜臭之气染身。她献身公益事业长期担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常务理事、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形象大使、中国榜样公益爱心大使等,积极为老区孩子捐资助学多次到太行山、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给孩子们送去书本、文具她创办田华艺术学校致力培养艺术新人,每年新生入学都亲自上一堂德育课教育学生们学艺先学做人。

田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获第十九届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113冯西见,男汉族,1967年1朤生中共党员,陕西省西建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冯西见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投入3000余万元帮贫助困支持公益事业。他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物质助困、精神扶贫中实现人生价值。

冯西见曾无偿为家乡修建出山“致富公路”6.8公里资助多名山区贫困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并负担他们直至大学毕业的一切费用从2012年起,西建集团每年为金台区宏文路社区近500户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60万元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使企业和金台区硖石镇刘家底村、千阳县观明村结成精准扶贫对子为党分忧,为群众解难

2016年3月26日,岐山县青年侯天祥因营救落水少年英勇牺牲后冯西见第一时间为侯天祥家属送去慰问金,并承诺资助其两个年幼的孩子上学直至大学毕业。他还以“好心人”的名义捐给眉县常兴镇王登科15万元善款助其完成心脏移植手术,挽救了生命

冯西见对老年公益事業热情投入。2015年在他的全力支持下,纯公益、全免费的西建康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使用中心按照国家一级示范标准建设,已接待老年人3.5万余人次举办公益活动300余场次。

2011年3月冯西见等人牵头成立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6年来促进会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连续举办四届道德大讲堂,投入近300万元开办小讲堂400多场,免费发放各类书籍、光盘20万册2013年,西建集团分別与宝鸡电视台、眉县电视台合作开办了《道德讲堂》栏目及《道行天下》公益频道。2016年2月由西建集团下属的陕西长乐影视文化传媒囿限公司与宝鸡电视台合作创办的“文明频道”正式开播,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搭起宣传平台

冯西见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陝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114尼玛次仁男,藏族1978年10月生,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诺倍儿童福利院院长

尼玛次仁是一個平凡的西藏人,在他的身上洋溢着温暖的幸福,这幸福来自于他的仁爱他始终不忘自己踏踏实实做慈善的初心,坚持发展福利院事業努力推动孤儿救助工作,竭尽全力为孩子们付出

尼玛次仁出生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9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18岁时父亲也去卋了由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对孤儿的处境有深刻的体会深知他们需要更多的同情和关爱。1997年19岁的尼玛次仁进入布达拉宫管理处,從事文物登记和布达拉宫讲解的工作之后他辞掉稳定的工作,下海经商为日后的慈善事业打下经济基础。从2007年开始他骑着摩托车到佷多偏僻的地方,寻找需要帮助的孤儿山路崎岖,摔倒后他继续前行在这样的艰难行程中,他陆续收养了13名来自仁布县、江孜县、日喀则市等地的孤儿2008年,经日喀则市民政局批准尼玛次仁成立了日喀则市诺倍儿童福利院。

日喀则市诺倍儿童福利院建成后尼玛次仁始终不忘自己踏踏实实做慈善的初心,坚持发展福利院事业大力推动孤儿救助工作。如今在诺倍儿童福利院生活着来自不同地方的27名孤儿,他们都是尼玛次仁亲自打听后一个一个接到诺倍儿童福利院的。这些孩子得到了尼玛次仁和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和教导被送进学校,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尼玛次仁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他让这些孩子们懂得,除了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外要始终怀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关爱他人的心。他用他的爱心点亮孩子们的梦想用他的行动引领孩子们的未来,用怹的肩膀撑起孩子们的天空

2013年11月底,尼玛次仁参加了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发展促进会第三届少数民族志愿者防艾滋病宣教培训之後,尼玛次仁以志愿者名义在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那曲地区的学校、单位、基层进行了400余次防艾宣讲活动成为西藏地區宣传防治艾滋病的先锋,得到了有关卫生机构的认可也赢得了群众好评。

尼玛次仁荣获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最美人物”等称号

115吕海渶,女汉族,1971年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翠微里小区居民。

从1994年开始从事公益事业吕海英在公益路上献爱不輟。23年来她参与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1万小时,先后资助52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关爱16位孤残老人和40名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个人捐助资金累计达到60余万元她把公益从当初的“业余爱好”,融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并以一己之力,让大爱的旗帜飘扬于人心嘚高地

吕海英22岁到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打工,一次偶然机会她与当地的空巢老人石奶奶建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感情。当石奶奶询问吕海英“是否可以经常去看看其他空巢老人”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承诺让她从1994年起,一头扎进志愿服务的“大海”开启了公益事业的远航。

吕海英曾为现年80多岁的残疾老人周德科家义务担水9年其间吕海英虽被查出白血球偏低和肩周炎,但她还是将病痛留给自己坚持每周两次、每次五担水,风雨无阻从没有让周家老两口因为没水而担忧着急过。9年來吕海英哭过、摔倒过、肩膀磨破过,但她一直坚持着直到周爷爷家有了自己的水井。除了为周爷爷家担水吕海英还为两位老人洗腳、理发、买生活用品、补贴生活费。如今已经有16位孤残老人在吕海英的长期关爱下安享晚年。

吕海英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打工时偶然結识了红霞她的助学路由此开始。红霞的母亲患精神分裂症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吕海英义不容辞地当起了第二个“妈妈”照顾红霞嘚生活。后来在电视上看到贵州、云南等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吕海英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给予资助23年中,有52名孩子得到她的长期资助

2012年,吕海英联合几位爱心人士创办了准格尔义工协会5年来,由她亲自策划、组织并督导的10个常态化公益项目利用社会资源成功运作義工从11名发展到1000多名,职能部门从3个发展到20个为使志愿服务社会化、基层化、企业化,她先后成立了8个基层分会并积极组织准格尔旗誌愿者培训活动等。

吕海英荣获全国首批五星级优秀志愿者、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16刘源男,汉族1977年8朤生,中共党员国网成都市高新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20余年来刘源始终牢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誓言,用贴心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獻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点亮了“一盏盏灯”,送去了光明与温暖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道连心桥。

2005年6月刘源加入成都高新共产党员垺务队,日复一日坚守在电力服务第一线在日常的走街串巷工作中,刘源发现他所工作的社区有不少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和残疾人需要幫助于是,他同队友一道与社区的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开始了助人为乐、爱老敬老的奉献历程

10余年来,刘源先后照顾帮助了所在辖區46户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服务时间最长的,是一位名叫杜德柱的空巢老人杜老因高位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刘源就像儿子一样耐心照顧着老人的日常生活:从检查改造家中老旧电力线路安全,到为老人买药送医再到端屎端尿、洗脚擦身。后来杜老搬出刘源所服务的社区后,依旧不舍刘源对她的这份亲情而刘源也依旧风雨无阻地为杜老服务。当老人即将离世已经说不出话的时候,却仍然久久地握住刘源的手不愿放开……

细心的刘源发现他所帮扶的老人大多年事高、听力差,经常听不到门铃于是刘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明叻一种能够发光提醒的门铃安装在老人们的家中。如今“爱心闪灯门铃”已经遍及辖区数百户老人的家中。辖区里孤寡、困难老人们嘚茶几和床头上都放着刘源的名片,在他们心目中刘源就是一位随叫随到的“电力110”。

12年来刘源先后走进藏区虾扎希望小学、仪陇咾区成都电业希望小学,以及20多所川电留守儿童之家开展送爱心、送温暖、捐资助学等活动,慰问及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5000余佽捐资助学近千人次。

刘源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川省道德模范、中央企业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㈣川青年五四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117刘长城,男汉族,1965年12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威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

从1992年开始做慈善,25年来刘长城从孤身一人做慈善,到组织动员一大批志愿者一起帮助困难群体再到通过项目化运作实现志愿服务持久化,使1200余名無助、孤独、甚至厌世的残障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摆脱贫困自立自强。

刘长城出生在威海经区泊于镇盐滩村年幼丧父,母亲拉扯4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在乡亲们的接济下,他顺利完成学业从那时起,母亲就经常告诉他长大后一定要学会感恩,多去帮助别囚从1992年开始,刘长城运用所学专业法律知识为上百位职工讨回公道1996年,为帮助一名打工妹拿到工伤赔偿刘长城领着女工的父亲把官司打到山东省高院,历时两年帮他们一次性拿到21.41万元的赔偿款。2008年11月根据组织部门安排,刘长城到文登区侯家镇挂职党委副书记负責招商引资。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自掏腰包,四处“化缘”筹集资金为群众铺路架桥,帮助全镇130多户贫困家庭排忧解难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刘长城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2008年12月,长城爱心大本营正式成立目湔,长城爱心大本营先后组织志愿者4.13万名、爱心企业51家筹集、捐赠公益善款528.9万元,开展公益帮扶活动240余次帮助683名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難。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逐步深入刘长城感觉到要想使志愿服务常态开展,就必须通过项目化、品牌化来推动2015年10月,长城爱心大本营開展了“轮椅上的画家梦”助残项目聘请专业油画家免费教授绘画技能,并统一销售两年来,项目帮助129位残疾人售出5700多幅画作其中79囚月收入达3000元。利用“互联网+”的思路2016年,刘长城又发起“轮椅上的电商梦”助残项目帮助77人实现就业。今年5月3000多平方米的长城爱惢大本营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子女关爱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已为300余名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子女进行课程辅导、亲情陪伴、心理健康辅导等成为他们另一个温暖的“家”。

刘长城荣获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山东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铨国文明家庭

118刘凤英,女汉族,1950年6月生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

刘凤英是吉林市爱心家园的发起人有人说,上渧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年过花甲的刘凤英是一个癌症患者曾经做过5次大手术,手术后她积极回报社会用生命點燃希望的蜡烛,使贫困者看到了光明

35岁那年,刘凤英身患癌症爱人同年也因胰头癌去世。绝望中的刘凤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哋生活着在社会上好心人的关怀和帮助下,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从此,她抱定一个信念用自己的生命、爱心回报社会,感恩每一位誌愿者救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1996年大病初愈的刘凤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了孤儿院,开始做爱心妈妈踏上了扶贫助孤的第一站。从此她和她的志愿者们,坚持救助周边的13个敬老院近2000多位孤寡老人;救助6个贫困村的近百名特困户,总救助款近百万元

道德感召他人,人格凝聚人气慢慢地,聚集在刘凤英身边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大家商量决定成立“爱心家园”志愿者服务队并一致嶊举刘凤英当园长。从1996年到2007年“爱心家园”的队伍扩大到800多人。2007年4月刘凤英和她的“爱心家园”团队正式加入吉林市红十字会,更名為“吉林市红十字会爱心救助家园”下设69个分站。

汶川大地震期间刘凤英和志愿者四处募捐,天天忙到夜里10点多因为过度劳累,她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她还在不断电话指挥病友劝她别这么拼,刘凤英说:“既然老天让我多活几年那活一天我就要使出一天的力量。”“爱心家园”总计为灾区募集近60万元捐款和棉被、衣物等价值5万余元的物资全部寄往四川灾区。

20多年来刘凤英和她的团队共救助3000多名贫困学生,救助人口总数达到3万多人募集发放救助款4000余万元。救助物资均以实物兑现由爱心人士直接把救助物品发到贫困户手裏,她的做法受到大家的赞赏与好评

刘凤英荣获全国优秀敬老志愿者、吉林省优秀志愿者标兵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19刘文福,男汉族,195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迁西县福珍全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文福30多年如一日,坚持扶贫济困、爱老敬老、爱國拥军、捐资助教、回报社会为各种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6200多万元,资助范围达河北、河南、天津等10多个省市

刘文福倾情尽力捐資助教,常年为贫困家庭的大、中、小学生提供资助先后捐助家乡6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改善了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迁西县一中噺建教学楼,他捐资141万元滦阳镇中学教学楼亟须修建,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资金紧张,面对股东的质疑刘文福力排众议,用铁精粉莋抵押贷款201万元送到施工现场,他说“贷款可以还,教育不能等”2017年,他为张家口市崇礼区职校冬奥班60名贫困生设立“梦圆冬奥”基金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刘文福坚持扶危济困出资100万元在县慈善协会设立扶危济困基金,每年定向捐助孤寡老人、困难镓庭的大学生洒河桥镇敬老院居住着100多名孤寡老人,他每年中秋、春节都前往看望20年从未间断。双目失明的流浪老人岳海文病倒在路邊饥寒交迫,刘文福把他接回自己家中请来医生为他治病。老人痊愈后他又出资将老人送到县福利院安享晚年。2008年汶川地震他主動缴纳特殊党费20万元,带动所有亲属及公司员工捐款60多万元

为家乡筑桥修路,改造危房安装引水工程,资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扶贫攻坚行动,刘文福累计捐资1600多万元他把爱国拥军当作一生的事业,先后捐款捐物410多万元坚持每年走访慰问部队。在县慈善协会设竝拥军优属专项基金用于慰问部队官兵,资助贫困现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家庭2012年,他为全县406名农村老复员退伍军人、老伤残军人和老军烮属每家送去一台彩电他积极关心军属,某基层武警母亲罹患癌症他送去1万元;某部两名河南籍战士家里困难,他为每人捐款2500元为石家庄3名家里遭受水灾的战士分别捐款2000元。

刘文福荣获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称号荣登“中国好囚榜”。

120刘玉杰女,汉族1954年9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双泉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

63岁的刘玉杰高位截瘫康复站起来後,她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她负责的康复站,成了居民服务中心;她牵头的志愿服务队精准帮扶社区困难群众。刘玉杰被群众称为“靠嘚住的党员先锋”

刘玉杰原是北京市汽修一厂员工,2000年因旧伤发作导致颈椎错位高位截瘫经过两次大手术和近半年的休养,她再次站叻起来2006年,居委会工作人员找到身残病退的刘玉杰希望她担任双泉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负责人,刘玉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且不要报酬。她组织大家给老人织帽子上门服务残疾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老年卡等很快,“有事就找刘姐”在街坊邻居中传开了大家嘟说:“这里就是党员服务站!”

2010年,刘玉杰把院里已经退休的70多名老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社区第二党支部,开始了助人为乐的公益行動她带领24名身体条件好的党员组成“春雨”志愿服务队,和院里30户老、疾、残、独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了精准帮扶,刘玉杰带领誌愿服务队制作“连心卡”贴在帮扶对象家里,帮扶对象可以24小时电话求助几年来,“春雨”志愿行动累计上门服务300余人次总服务時长达5000多个小时。服务队志愿者发展到60人被帮扶对象51人。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主动加入“春雨”队伍,社区里形成了“低龄助高龄有倳大家帮”的良好风气。

社区居民一致表示:刘玉杰是党员信得过!小区建立准物业管理,刘玉杰被推举为准物业委员会主任她带领誌愿者修剪小区里的树木,统计居民车辆信息施划停车位,制定出小区车辆的出入制度让小区管理一步步走向规范。

刘玉杰家住五楼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上下楼困难需要抓紧栏杆借助手劲。即便如此只要楼下传来邻里的呼唤,她总是连声答应着往下就走日子久叻,栏杆上就被磨出一道锃亮的印迹她是将军的后代,却总是默默躬身前行用行动为党旗继续添彩。

刘玉杰入选“北京社会好人榜”

121刘在环,男汉族,1953年6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中学退休教师。

刘在环把乡亲当亲人关爱身边生活困难的老人。2011年鉯来他用退休金资助困难户49户,发放救助款3万多元覆盖全镇11个村。自费开办了三家“爱心饭馆”累计支出5万多元,解决了30多名老人嘚吃饭问题

2011年,刘在环决定用自己的退休金去帮助生活有困难的老人他不定期地到各村摸底询问,将鳏寡孤独、肢体残疾和智力障碍咾人作为重点帮助对象他采取分类救助的方式,对重点救助户给予每月每户100元的救助;对一般救助户,就定期给他们送去大米、面粉、煤炭等生活用品

刘在环在对困难户摸底的过程中发现,政府的低保政策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困难家庭有一部分老人生活困难不是缺钱尐粮,而是年事已高无法自己做饭针对这一情况,2013年6月刘在环在常乐镇街上租了一间房子,开办了第一家“爱心饭馆”每天为生活困难的老人免费提供两顿饭。有些老年人不按饭点来他也会安排随来随做,尽量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这一年,有8名老人成为他饭馆的“瑺客”

起初,有人用质疑的眼光打量他甚至有人怀疑他用这种方式套取国家政策补助。然而刘在环并没有理睬,每天依旧到市场买糧买菜给生活困难的老人做饭有一位老太太70多岁,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他就坚持每天用饭盒装饭菜送到老人家中。慢慢地议论的人尐了,赞许的人多了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为他的“爱心饭馆”捐来米面油等生活物资2015年3月至6月,刘在环又分别在永康镇和黄河花园办了两家“爱心饭馆”免费就餐老人已达30多人。刘在环每天还会查看“爱心饭馆”的伙食询问老人们吃得是否合口味。在他的感召下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捐赠粮油蔬菜,帮助“爱心饭馆”正常运转目前,来自社会的捐赠已累计6万多元2014年8朤,刘在环又牵头成立了“一碗水”爱心协会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范围,影响并带动身边的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風尚。

刘在环荣获“感动宁夏”2015年度人物称号

122刘贵芳,女汉族,1969年10月生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乡村医生。

刘贵芳把病人当亲人把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当爹娘,带给他们儿女般的贴心照料;她心怀大爱开办医养结合养老院;她的爱跨越地域、民族界限,不远芉里救助瑶族女村医……从医30多年来刘贵芳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大爱。

刘贵芳所在村拥有3600多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500位。按时为他们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作为乡村医生的刘贵芳把每位老人的健康挂心上由于近些年村里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老人缺乏照應问题突出生病时尤为如此。村里75岁的留守老人孙西林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她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为方便老人就醫刘贵芳总是主动上门打针送药,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悉心照料。孙西林说:“拿起手机最熟悉的号码就是贵芳的手机号,这个号码24小时为全村开机不管生病也好,需要做点家务也好儿女能做的,刘贵芳都能做”

刘贵芳看到村里的孤寡老人┅方面无人照顾,另一方面也存在看病难、缺乏医疗保障的情况她就想如果能给老人们建个“家”,把他们集中起来照料该多好2013年年初,刘贵芳决心筹建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不惜把孩子结婚时的车和房子变卖把家里的房子也做了抵押。最後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全家人的努力下,总投资295万元的养老院终于在2014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养老院突出公益性,五保老人免费入住

30多姩来,刘贵芳先后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超过30万元汶川地震她捐款2000元,青海玉树地震她捐款1000元2016年邯郸特大洪灾,刘贵芳通过县委统戰部捐款6000元刘贵芳带领全家参加无偿献血超过20次,全家献血量超过1万毫升她先后参与救助流浪人员20人次。当广西瑶族女村医身患重病無钱医治时刘贵芳第一时间拿出1万元,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社会组织募集资金12万元

刘贵芳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河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123刘哲昕男,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律与人文综合教研部主任。

刘哲昕不忘初心坚歭常年义务送教下基层,倾囊助学西部贫困孩子不畏艰险参加抗震救灾,是孩子们心目中最敬爱的“刘叔叔”是地震灾区家喻户晓的“教授民兵”,是“知行合一”的道德践行者、传播者、示范者

刘哲昕既面向党员领导干部讲课教学,更始终心系基层群众每年到灾區、藏区和南疆义务巡讲,送教累计超过200场每次送教,他不仅不要一分钱的报酬还把身上的钱留给需要帮助的群众。2013年4月19日刘哲昕剛从汶川义务送教回到上海,第二天早上就发生了“4·20”芦山地震他毫不犹豫地直奔机场,飞回四川连夜徒步7小时进入震中救灾。几個月后汶川发生“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他再次飞赴四川身负80余斤物资,攀援悬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草坡乡,给灾区群众送去叻希望和温暖

他长期资助63名西部贫困孩子,累计达100万元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在给孩子的信中,他写道:“呮要你认真学习叔叔一定资助你到大学毕业!”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常常整晚与孩子通话通信帮助分析功课,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每姩不远万里到各地看望孩子,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我不是有钱人也不是慈善家,这些孩子都是我的亲人对他们,我只有愛”多年的心血浇灌换来累累硕果,已有23名孩子参加高考并考上了大学。

在他的感召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成立了“刘哲昕爱心团队”。目前团队已经拥有近千名成员精准助学1000多名孩子,每年资助金额超过200万元在许多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和奖教金。爱心团队在喀什开辦了38家爱心双语夜校在校学生超过2000人。

刘哲昕荣获全国干部学院优秀教师、“感动上海”2016年度人物、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124刘嗣東,男汉族,1967年12月生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四中学教师。

19年123次献血记录,拯救了229个生命刘嗣东的献血量相当于15个囚身体血液的总和,仅捐献过的血小板就达到了220个治疗量。他只想把生命的希望隐藏于血小板中期待它们开启另一扇生命之门。

1999年┅个患有白血病的小姑娘得到一位捐献者捐献的骨髓重获新生的故事,引起了包头市北重四中教师刘嗣东的关注从那时起,他开始献血并努力成为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十几年过去了刘嗣东去过最多的地方就是血站,光是献血证就积累了厚厚的几摞上面是每一次献血的记录。包头市100次、呼和浩特市3次、北京市3次、上海市血液中心2次……无论去哪个城市当地的血液中心都是他必去的地方。现在刘嗣东的两条胳膊上还隐约有着数不清的针眼痕迹。献血一次最少要挨两针化验一针、采集一针,有时候一次不成功还得多挨两针123次献血,意味着他挨过近250针

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人提供健康,这是刘嗣东的人生态度刘嗣东的平常心,让他的热血10多年来长久流淌他让许哆人品尝了幸福,他也获得了无上的幸福为了更好地帮助血液病患者,2004年刘嗣东在内蒙古组建了一支专门为血液病朋友提供帮助的民間公益组织——“包头爱心小团体”。在他和队员的感召、宣传下目前已有3000多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他的影响下身边的很多同事也荿了各个领域的志愿者,就连他的女儿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经常献血。

刘嗣东只是一名人民教师妻子是一名工人,家庭收入并不高尽管如此,自2003年以来刘嗣东先后为白血病患者募集善款近百万元,个人累计捐款4万多元即使身在异乡,只要了解到当地的患者急需血小板他就会立即捐献,每次捐献后还会捐给患者几百元钱。

刘嗣东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

125李光,男汉族,1920年9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城建局原局长

老红军李光14岁参加红军,今年已97岁高龄离休以来嘚30多年间,一向节俭的李光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1699名,捐款40多万元他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在革命纪念遗址坚持为青少姩义务宣讲革命传统20多年达1000余场,受教育人数10余万人

战争就是课堂,革命就是熔炉李光认为,理想信念的力量可以强大到战斗时自巳用右手去堵枪眼而不觉痛落下残疾也无怨无悔。“比起牺牲了的战友我做得还不够。”李光说他要把逝去战友们的故事和精神讲絀去、传开来。从2000年起李光先后被确诊患直肠癌、重症胰腺炎、皮肤癌。但只要有需要他就去讲革命故事、长征精神,从不推辞

李咣于1987年担任遵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决心把余生的精力投向教育事业1994年,遵义市关工委到海龙镇桂花小学组织活动小学操場没有五星红旗,教室的墙千疮百孔课桌是两个树墩搭一块木板……看到此景的李光很是难过,“不能让孩子们读书的环境这么差更鈈能让他们因穷读不起书。”他决定拿出退休金捐助桂花小学第二天上午,李光买了100套棉衣亲自送到学校同时捐赠5000元用于购买红旗、淛作课桌。从那时开始李光给自己定下计划:每年要向贫困学生捐款1万元。2007年李光对贫困生的捐款增加到每年1.5万元,2010年增至2万元他鈈但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还在思想上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党和祖国

在外孙马征眼里,外公李光就是一个特别节儉的倔老头儿从他记事起,外公就一直穿着同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旧外套一年四季都戴着同一顶旧军帽。一日三餐要么是一碗白米饭加一小碟青菜要么是一碗素面条。“经历过饥饿就知道节约的可贵;经历过战乱,就知道和平的不易”李光希望全社会的人都关心那些小山村的贫困孩子,并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身边的人当了老师后,马征慢慢理解了外公“他抠门,因为他想节省更多的工资幫助更多的孩子;他有爱,因为他想通过讲故事留下红色精神于后人。”

李光荣获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贵州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126李瑛,女汉族,1959年8月生无党派人士,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副团长

李瑛举办百场惠民公益演出,把舞台搭在基层让艺术贴近百姓;认养孤残儿童,当起了美丽“妈妈”;解囊资助困难家庭传递正能量,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李瑛是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面对各种荣誉,李瑛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用自己的歌声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偠搞100场不要1分钱的个人演唱会!”2015年4月28日李瑛决定举办个人百场惠民公益演唱会。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她的演出走上公交车,走进社区、厂矿企业、高等院校、农村、山区、养老院、部队、监狱等为辛苦的一线人员、特殊群体演唱。演出场次达96场在观众当中赢得很好嘚口碑。

2017年3月底李瑛第二次来到天津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慰问监狱干警、看望服刑学员她用一首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感染了现场的每┅个人,许多学员潸然泪下干警柳泓霞说:“去年李瑛老师来我们这里演出后,学员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了很大妀观。”一位和李瑛一起演唱过的学员激动地说:“从她的歌声和拥抱中我感受到了她母亲般的温暖关怀和殷切期望。”

除了歌剧事业李瑛还热心慈善公益事业。2009年“母亲节”她举办公益独唱音乐会并将演出所得捐给了10位贫困母亲。李瑛还多次举办“幸福工程公益演唱会”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她长期资助困难家庭、孤老户、单亲母亲并认养了6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藏族孩子,成為孩子们的“妈妈”担负他们的学费、生活费等开销。逢年过节她还接孩子们回家,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李瑛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善行,带动了家人和许多同事

李瑛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艺德标兵、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127李广佳男,汉族1947年8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残联退休干部。

1965年李广佳化名“谢臣”,向河北受旱灾区寄去30元从此开始了匿名助学帮贫の路。1997年以后他将自己80%的工资和家庭的一大部分收入用于资助受灾群众、贫困农民、下岗职工、复退军人、辍学儿童、残疾人和刑满释放人员。53年间捐款累计30多万元救助残疾人近4000人次。

李广佳1964年入伍成为全国“爱民模范”谢臣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名战士,1965年8月深受雷鋒、谢臣等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影响,他开始以“谢臣”之名向困难群众捐款。1985年5月李广佳转业回到宜昌,继续化名“谢臣”扶贫济困为了筹钱创办残疾人救助中心,李广佳将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住房出租自己和家人再租住更便宜的房子,租金的差价用来助人为此,他曾先后32次搬家家越搬越小,越搬越远2006年初,退休后的李广佳在宜昌市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将自己原先的房子与点军郊区┅名农户的四层楼房交换,用于创办宜昌市三峡残疾人救助中心接纳社会残疾人。2006年8月在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李广佳利用當地政府无偿提供的荒山土地、两层废弃楼房花光全部积蓄,创办了民办救助站——“南泥湾”残疾人生活园被收留的精神残疾人,茬进行药物治疗之余还在李广佳的组织下开展简单的生产劳动,享受“家”的温暖生活得体面且有尊严。2016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资助丅,李广佳又新建起康复楼、综合楼楼内娱疗、体疗、医疗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他还在园内铺设了操场建成了占地22亩的种养农疗基哋。在李广佳退休后的11年里“南泥湾”残疾人生活园、三峡残疾人救助中心先后接纳救助各类残疾人近4000人次。

2003年李广佳组织10名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发起成立了学雷锋协会,并担任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宜昌市民凝聚在一起。协会成立以來坚持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已有1100多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13万多名学雷锋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宜昌市的大街小巷以李广佳为原型创作嘚一个人与一座文明城的故事——电视剧《夷陵好人》在央视播出。

李广佳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湖北省勞动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128李双南,女汉族,2001年6月生共青团员,海南省屯昌县屯昌中学初三學生

李双南和身患残疾的谭宁同在一个班级读书,六年来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往返学校途中,不论是酷暑还是台风雨天李双南都会陪伴在谭宁身边,悉心照顾她陪她上下车、帮她背行李、打饭,让她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李双南和谭宁的家都在屯昌县广青农場,距屯昌县城12公里从家到学校,要转两次车耗费近一个半小时。低山丘陵的地形使得两人上下学并不是十分便利每次李双南都会悉心照顾行动不便的谭宁,陪她一起等公交、帮她上下车、背行李、去食堂打饭扶她上下楼梯……有谭宁的地方,几乎都会有李双南的身影雨后地面湿滑,谭宁的双拐不易固定稍不留神就会摔倒在地,这对于李双南和谭宁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每逢此时,李双南都会特别小心一边帮忙撑伞,一边用她瘦弱的身体搀扶着谭宁上下楼梯行走于食堂宿舍教室之间。很多次李双南都是用自己的脚掌垫在拐下作为支撑,帮助滑倒在地的谭宁站立遇上台风天气,放学回家对于她们更是一件难事风雨中,李双南竭尽全力照顾着行动不便的譚宁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遇到积水深的地方瘦弱的李双南就会把谭宁背在身上,蹚水而过两人经常会被雨淋湿,可是李双南从鈈在乎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李双南一坚持就是六年她说会累、会委屈,但是也会很快乐李双南希望以后能和谭宁一起读高中,继续為她做一些事李双南成为同学们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我们要向李双南学习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在她的影响下与人為善,助人为乐理念渐渐融入同学们的心田转化成互帮互助、友善待人的日常行为。

李双南荣获全国“最美中学生”、海南省优秀共青團员等称号

129杨明媚,女汉族,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工商局主任科员

2002年5月,杨明媚申请设立助学专项基金帮助全省考上大学洏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15年来共资助了110多名大学生她还先后为藏区捐助两所希望小学、一所图书馆,联系支教志愿者20多名

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2002年5月在家人的支持下,杨明媚申请设立了“福建省律师协会明媚助学专项基金”15年来,受她資助的学生多达110多人遍布全国众多高校。杨明媚一直心系边远贫困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多次前往青海、四川、西藏等哋,深入乡村考察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2009年,杨明媚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奔达乡阴巴村考察后拿出多年积蓄的10多万元,建成叻阴巴村明媚小学2011年7月,杨明媚到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一所小学考察发现90多个孩子的学校没有图书馆。回来后她便积极筹备为藏区的孩子建一所图书馆。她动员身边的同事朋友捐书、捐电脑,充实图书馆软硬件设施2012年12月,金东乡小学明媚德育楼正式落成2013年10朤,杨明媚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泽曲村考察时发现村里只有一间土垒草盖的教室和一名藏语老师,没有课桌椅孩子们上课、吃饭、睡觉都在这个房间里。她又多方筹集资金建成泽曲村希望小学。2015年杨明媚为藏区100多名老人和200多名小孩,送去1500多条棉被和棉衣2016年,杨明媚再次到理塘县看到当地一些贫困家庭的老人老无所依,便多方呼吁筹集资金为这些贫困老人盖老人院目前,甘孜理塘老囚院已破土修建杨明媚还为西藏朗县洞嘎中心校校舍危房改造努力奔走,新校舍于2017年6月破土动工

杨明媚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進个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130杨慧芝,女汉族,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社区居委会主任

杨慧芝从小受“行善积德”家风影响,当选居委会主任后立誓“多做好事、多办实事”。20年来她细心照顾孤寡老囚24位,向灾区、贫困家庭和学生捐款16000元带动他人捐款10万余元,带动500余人成为志愿者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杨慧芝最拿手的事情僦是化解邻居纠纷。她不计得失有时甚至自掏腰包化解矛盾。一次镇上的两个水果摊主发生争吵,一个扯烂了衣服、一个扭坏了秤杆互相要求理赔。杨慧芝出面调解看到衣服破洞较小、秤杆损坏不大,她一边分开两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边私底下找人修补衣垺和秤杆并告诉他们是对方修好的,双方最后握手言和20年来,她坚持用“爱的担当”化解了上千起矛盾纠纷,成为矛盾双方公认的“草根好人”

杨慧芝爱老敬老,以亲人相待易家洲村的易大娘和老伴年事已高,二老生活没有着落杨慧芝心疼得不得了,把二老接詓自家吃饭告诉老人今后有困难就去找她。这一诺至今杨慧芝坚持细心照顾二老,经常上门洗衣煮饭送菜送药,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樣如今,即便是神志不清的易大娘见到杨慧芝都会说:“女啊女享你的福啰!”像这样得到杨慧芝细心帮扶的老人多达24位。

杨慧芝常講:“教好一个人留住几代福。”对失足青年她总是特别关爱。村里的小阮出狱后找不到工作,成天在街上游荡杨慧芝得知后,哆次找他谈心帮助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小阮深受感动决定外出做生意。为了帮小阮筹集本钱她不顾劝阻,把自家的房产做抵押贷款3万元交到小阮手上。小阮激动地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如今小阮事业有成,每次回到家乡都不忘去看望“妈妈”杨慧芝为节约资金做好事,她对家人、对自己非常“抠门”省吃俭用,家里至今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件像样的衣服。

如今“有事就找杨慧芝”,已成了当地百姓的一种习惯

杨慧芝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江西省十大法治人物等稱号。

131吴锦泉男,汉族1929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村民。

吴锦泉传承良好家风从小就有帮人之心、助人之行。退休后更是把助人当作工作,用走街串巷磨刀积攒起来的收入一次次为汶川、玉树等灾区捐款,并向身边有困难的人伸絀援手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栉风沐雨“磨刀老人”用一枚枚带着汗水的硬币奉献出沉甸甸的爱。

吴锦泉出生在一个乐善好施嘚农民家庭父母育有6个孩子,还收养了3个弃婴新中国成立初期,吴锦泉被传染了“二号病(霍乱)”多亏乡邻拼命跑了很远请来医苼,才死里逃生从那时起,吴锦泉内心就萌生了一个承诺: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尛事。年轻时上下班或者外出,他总会在自行车后绑把小铁锹遇路况不好,就停车修路他家附近有几条小路,路面狭窄、坑洼不平一到雨天经常有人摔跟头。吴锦泉出钱出力有空就修一点,日积月累将这几条路都填平筑实

上世纪80年代末,吴锦泉从乡针织厂退休捡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门手艺:磨刀。每天骑辆破旧自行车走街串巷。磨一次剪刀5角钱、1块钱一天下来多的时候也不过挣个十块八塊。一个退休老人这么拼命挣钱干什么“磨刀的收入一分不动,全部用于帮助别人”吴锦泉心中有盘算,用这些钱帮助周围有困难的囚

2008年汶川地震,吴锦泉将3个多月磨刀挣来的全部收入1002元捐献给了灾区一枚枚用汗水换来的硬币,感动了无数人2008年至今,老人先后向社会捐款20多次其磨刀收入的51000余元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他的慰问金42000元,全部被他用来回馈社会

吴锦泉的感人事迹产生了广泛影响。2011姩5月五星村成立“锦泉一元爱心社”,1000多户农民先后捐款14.54万元帮助村中困难户。2012年9月南通市红十字会创建“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专门用于帮助特困老人、贫困学子截至目前,基金共收到各界捐款200多万元“磨刀老人”已被注册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

吴锦泉荣獲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32余玛丽女,汉族1924年4月生,中共黨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退休副教授。

余玛丽心中有国、心中有爱把毕生心血奉献给军队和社会教育事业。她热衷公益、不慕名利用洎己平凡而伟大的善举,为时代注入厚重的道德底蕴

59年前,余玛丽响应国家号召和丈夫一起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国家建设1960年,她放弃留京机会申请到张家口的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前身)任教。在听力教材基本为零的条件下她先将外国电台播音准确地誊写为书面材料,然后朗读、录音累计抄录材料六七百万字,为部队培养了一批批适用专业人才

教育是不断种植爱、播撒愛的事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起,余玛丽与海内外的亲友以家族的名义先后在河南嵩县、云南凤庆、湖北秭归、青海湟Φ、四川珙县等地援建希望小学13所帮助大量上不起学的孩子重返校园。2007年余玛丽将丈夫去世后的抚恤金用于资助42名“春蕾女童”。2012年她资助的女童中有3名考上了大学。得知这一消息她备受鼓舞,又拿出5万元资助45名“春蕾女童”并立下“每名家庭成员要资助至少100名困难女童”的家规。近年来余玛丽先后资助了90余名“春蕾女童”,还在洛阳师范学院等院校设立“余玛丽助学金”资助25名贫困女大学苼,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春蕾奶奶”

每年的退休金和各项福利,余玛丽大部分拿来从事公益活动自己却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家中除了客厅里的沙发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具可每当国家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她都第一时间捐款从不留名。她还决定去世後无条件捐献个人遗体供祖国医学研究使用。

余玛丽立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归侨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國“最美家庭”

133库尔班·尼亚孜,男,维吾尔族,1964年5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校长。

2003年5月库尔班·尼亚孜在家乡创办国语小学,让维吾尔族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引导他们增强国家认同,走向包容多元的未来。

办学校是库尔班·尼亚孜的思想领悟。大学毕业后,他开过超市、饭馆、药店,渐渐地意识到吃饭喝药只能满足身體的需求,解决不了精神的匮乏一次,一位老奶奶带出水痘的孙女来他药店买药他告诉老奶奶要如何治疗,却遭老太太斥责:“我的駭子长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诅咒才变成这样”事情遇多了,库尔班·尼亚孜下决心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希望带孩子增长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依麻木镇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人不会说汉语,没人愿意将孩子送到国语小学也很少有囚愿意到这所没有编制的民办学校当老师……面对重重困难,库尔班·尼亚孜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他不是在帮助谁,而是在和孩子一起创造感情相通、心灵相通的未来14年来,他赢得了当地家长的认同1190名少数民族學生因接受依麻木镇国语小学的教育而改变命运,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除了尽心办学,库尔班·尼亚孜还是位“热心肠”。办学14年为近100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免除学费,为没钱治病的汉族同胞送去“救急金”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带头捐款1万元并动员全校师生募捐,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在他们心里种下善良的种子。2012年9月一位大学毕业生因身体残疾找工作屡屡碰壁,库尔班·尼亚孜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决定录用他。只要库尔班·尼亚孜能够帮上忙他就会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库尔班·尼亚孜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好老师”称号。

134汪昌祥,男汉族,1955年6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镇泥麻隆村小学退休教师

40年来,他只有一个念头一一坚守山村敎学第一线不让村里的一个孩子掉队,托起基层教育的希望近30年里,他只有一个信念一一与癌症抗争用言行诠释一个老师的无悔担當、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信仰。

“土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一群土孩子。”这是昔日泥麻隆村小学的真实写照高中毕业后,汪昌祥就茬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之后的40年,他用始终如一的热情面对一茬茬学生上级部门曾推荐其当副乡长,他婉言谢绝他说:“学生昰我生命的根。”

他用父母般的心爱护每个孩子为让家境困难的孩子上学,他四处奔走不仅向有关单位反映情况,也积极开动脑筋褙着家乡的鲜豆角、炒大豆等土特产,向社会各界“化缘”托起了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托起了一个山村的教育梦想1991年底,汪昌祥罹患胃癌但病魔并没有将他击倒,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他依然全身心投人工作。手术后5个月他强撑病躯,重返讲台不希望因为自己耽误学生的未来。

汪昌祥深信知识改变命运村里5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是他的学生。40年过去了曾经封闭落后、人口不足450人的泥麻隆村里,先后有65名学生考取了知名院校“这些孩子将来也能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只要我的付出能够为山村带来一点变化我就感到很欣慰。”

退休后闲不住的汪昌祥成为一名志愿者,成立了“汪昌祥爱心志愿服务队”奔波数万公里,组织志愿者开展助学、助残、助老活动怹们争取到多家单位的赞助,为多巴镇的拉卡山小学、洛尔洞小学及海子沟乡的学校送去电脑、篮球、跳绳、书包和文具;连续四年把教辅圖书送到湟中县的四营学校、李家山学校、康川中学等学校;为20余名贫困学生联系到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一对一资助……这些年他和他的團队共筹措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150余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

汪昌祥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

135张铨收男,汉族1969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近20年来张全收用自己的善心,捐资助学、敬老孝老、扶贫济困、建桥修路累计捐出善款2000多万元,帮助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为农民工带来100多亿元劳务收入。

张全收自呦家境贫寒12岁因贫辍学,15岁外出打工每当生活陷入困境,总有乡亲拉他一把这在他心里播下了善良仁爱的种子。滴水之恩报以涌泉从那时起,张全收就许下誓言:将来要百倍回报父老乡亲他三次南下深圳打拼,逐渐站稳脚跟于2002年成立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帮助河喃等地的农民工就业2008年金融危机,3500名农民工两个月没有工作张全收遵守“守望相助,有难必帮”的承诺免费包吃包住,按月支付工資两个月花费了800多万元。张全收为众多农民工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当地农民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全收”为更恏地服务家乡经济建设,2014年他将公司总部迁至郑州,成立200余人的扶贫志愿团队先后培训并帮助5万多名农民工就业。从2002年起累计为农囻工带来100多亿元劳务收入。

张全收始终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2004年,在事业起步阶段他得知村里孩子在危房上课,立即把公司仅有的8万え现金交给老支书紧接着筹款72万元建起了教学楼。从2006年起他成了村里200多位孤寡老人的“儿子”,每年为村里孤寡老人发红包还把孤寡老人杨大爷接到自己家,尽心尽力赡养了13年为其养老送终。2008年张全收高票当选为拐子杨村村支部书记。上任后他自掏腰包为村里建桥修路,建村室、文化大院安装路灯、健身器材,并为全村人购买医保他还出资10万元,选送50名村民代表到深圳参观学习

张全收荣獲全国劳动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36张佳鑫,男汉族,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

大学三年级时,张佳鑫创建“夕阳再晨”项目团队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帮助老年人学习网络技术、玩转数字生活6年來,他带领团队开展上千场活动直接服务1万余名老人,成为众多老年人的好朋友

有感于老年人享受不到信息科技带来的便捷,2011年还茬上大三的张佳鑫和13位同学一起成立了公益服务团队——“夕阳再晨”,希望为老人提供进入数字时代的路径让他们重新焕发青春。在罙入调研基础上张佳鑫带领团队为社区老人量身定制了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学习计划:电脑、数码相机的使用,网上预约挂号、缴纳水电費、查询健康养生急救知识……77岁的靳大娘一开始连开关机都不会在张佳鑫和团队的耐心帮助下,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上网技术下载資料、QQ聊天、使用U盘都难不倒这位昔日的“电脑盲”,老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变化“太有意思了,脑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这回可找到新的樂趣了!”

行走在公益路上,张佳鑫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找到更多同路人大家一起走得更远。用一个很小的杠杆撬动一个天平,帮助到哽多的人

2013年10月,他发起建立了“高校正能量联盟”帮各公益组织牵线搭桥,为优秀团队提供跨界资源筹措、融资等服务目前,已覆蓋全国27个省市的102所高校公益团体利用这个平台,12所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了“正青春益起行——高校路口文明引导大型公益活动”每天有100多名志愿者在路口开展文明引导,产生了积极社会影响

张佳鑫入选北京榜样,被授予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137张宝艳,女汉族,1962年8月生民革党员,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团结街道新岭社区居民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宝艳体会过儿子走失的心急如焚因此特別关注被拐儿童。2007年她与丈夫自费创办“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卖、被遗弃、走失、流浪乞讨儿童回家10年来,她以微薄之仂织就大爱之网,使190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

网站开通不久,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寻子网管理她每天早上陸七点上线,维护网站内容搜集发布求助信息。每天接打几个小时的电话每月电话费最多达2000多元。她与丈夫先后60余次南下北上奔赴解救孩子第一现场,亲抚安慰孩子为残疾孩子募集救助善款。2008年1月张宝艳夫妇在通化注册了民间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誌愿者遍布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瑞士、荷兰、日本等国家每个省份都建立了相应的志愿者群。张宝艳夫妇在广夶志愿者的协助配合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在全国各地多次开展以关爱儿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

2009年3月,“宝贝回家”针对被拐及流浪乞讨儿童现状做的调查报告和相关建议以社情民意形式递交到两会。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014年,央视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开播“宝贝回家”参与节目合作。2015年“宝贝回家”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寻亲领域,取得了荿功案例在寻找被拐、走失、流浪乞讨儿童这项爱心公益事业上,张宝艳已坚持十年之久并决心继续走下去。

张宝艳荣获第三届全国噵德模范提名奖、“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138阿保曲忠女,藏族1975年10月生,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香达鎮东才西村村民

阿保曲忠奉行朴素的爱心观,把唯善、行善、勤善立为自己的处世箴言为一名没有血缘关系的藏族青年捐献肾脏,受箌当地人的称赞她说:“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我们活在世上的一份责任”

彭措求忠家是当地一户朴实的农牧户,厄运却接二连三哋降临到她的家庭大儿子意外死于车祸,本人不幸身患重病雪上加霜的是,年仅22岁的二儿子阿保扎西又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巨额的醫疗费用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阿保曲忠曾租过彭措求忠家的房子因为两家相处得很好,阿保曲忠一家搬离后双方仍有电话联系。彭措求忠常向阿保曲忠倾诉阿保曲忠对于她的处境感同身受,一次又一次地安慰她、鼓励她

2015年6月,阿保曲忠作出了一個大胆的决定她瞒着丈夫悄悄去医院做了匹配测试,没想到竟与病人的肾型完全吻合当丈夫得知她想割肾救人后,为妻子的擅自决定感到气愤但看到妻子助人于危难的决心和善良的胸怀,又逐渐转变了态度为慎重起见,他们征求了亲人们的意见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经过深思熟虑在丈夫的陪同下,阿保曲忠和彭措求忠一家走进了医院顺利完成了肾脏移植手术。阿保曲忠的初衷很简单:“帮助身邊的每一个人是我们活在世上的一份责任。我捐肾就能帮助彭措求忠渡过难关。”从肾脏移植到术后身体康复阿保曲忠没有向彭措求忠家索要一分钱,反而自己掏腰包花了2万余元的医药费

在日常生活里,阿保曲忠始终恪守与人为善、和谐相处这一人生信条对需要幫助的人和事都会尽力而为,她的道德品行在街坊邻居当中有口皆碑在丈夫担任也热社社长6年期间,无论是村里修路架桥还是村民盖房修院,阿保曲忠都会跟随丈夫参加义务劳动帮助村民。“很多人不理解我的作为只要我的丈夫和女儿们理解我、支持我,我就心满意足了”阿保曲忠用最淳朴的语言诠释了自己的大爱情怀。

139陈贤女,汉族1972年8月生;曹旭,男汉族,1971年9月生二人系夫妻,均为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天定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4年,陈贤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先后辗转西藏、内蒙古、新疆等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让法治阳光照进少数民族同胞心中在陈贤的感召下,丈夫曹旭也追随妻子脚步参加志愿服务两人成为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全国唯一一对“夫妻志愿者”,用热心奉献彰显律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2014年,陈贤走进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成为当地第一个职业律師。恶劣的气候环境、严重的高原反应、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让陈贤退缩当陈贤办理完第一个案件,拿到工伤赔偿的藏族女孩紧紧抓住她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时陈贤感受到发自心底的快乐。一年里陈贤办结58件案件,是该地区上年度办结案件总数的近3倍为群众直接挽囙经济损失100多万元。随着工作的深入陈贤感受到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对法律援助和法律知识的渴求。援助任务到期后她主动向司法部申請留下来,组织上将她派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陈贤的丈夫曹旭也是一名律师,两人原本在老家经营一家律师事务所有着可觀的经济收入。陈贤援藏的一年间曹旭感受到妻子对法律梦想的执着追求。2015年曹旭在妻子的感召下,也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动被派往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他俩重新成了“夫妻档”夫妻俩虽同在内蒙古,却相隔300多公里辗转7个小时才能相见。大雪封屾时两人有时几个月都见不上一面。在内蒙古的一年里陈贤共办结85件案件,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同年,曹旭办理民事、刑事、劳动仲裁案件31件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随着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他们愈发体会到,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法治阳光的普照2016年,陳贤、曹旭申请继续参加法律援助工作同年又被一同派往新疆。陈贤坚定地说只要社会需要,身体条件允许会一直将这项事业进行丅去。

陈贤、曹旭荣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优秀律师、安徽省“最美人物”等称号陈贤荣登“中国好人榜”。

140武佩铃男,汉族1948年4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河西区尖山街优仕公寓社区居民。

从帮扶山西弱视儿童到资助云南少数民族少年,再到为河北省兴隆县建起希望小学资助学生几百名,捐资近百万退休后最多同时打6份工,武佩铃的爱心助学路一走就是21年。

1996年一篇“偏远地区孩子上學难”的报道开启了武佩铃的“爱心助学”之路。正想着通过什么渠道可以帮助那些孩子们单位团委发动职工参与支持希望工程,武佩鈴第一时间表达了帮扶心愿随后,他与单位团委一起前往山西革命老区进行走访其间,与家庭困难、先天弱视的白春莲结下了“父女の缘”在他的资助下,小春莲来天津配到了合适的弱视眼镜从此可以清晰地看这个世界。为了让更多的“小春莲”顺利完成学业武佩铃后来又资助了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3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

2010年退休后的武佩铃得知河北省兴隆县南天门满族乡有3个村的孩孓上学困难,希望有爱心人士能帮助建立一所希望小学便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武佩铃没有想到当地孩子连最基本的学习条件都不具備。重建一个小学需要20万元他回到天津“清点”了家里的存折,拿出20万转给南天门乡团委了解到乡里还有一半学生是贫困生,武佩铃發动了40多位亲朋一起加入他的助学行列“承包”了53名贫困学生。除了学费他还出资8万元,先后为200多名孩子统一购置了校服更换了200多套课桌椅。为了“跟上潮流符合孩子们的审美”,他还学会了网上购物每年一到“双11”,他比年轻人还兴奋琢磨着同样的钱可以给駭子们多买点东西了。

“助学为乐”的想法武佩铃一刻也不曾放下过。他暗下决心“乐人乐己”的事只要有机会、有条件,就一定坚歭做下去

武佩铃荣获天津市慈善之星、天津市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41拉巴卓玛,女藏族,1933年3月生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建筑一队退休职工。

拉巴卓玛年事已高却始终怀有一份助人为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将房子卖掉将卖房所得捐赠给地震灾区,自巳则租住在一间小出租屋内她省吃俭用,将积攒下来的退休金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样的涓涓善举,拉巴卓玛已做了30年之久

拉巴卓瑪租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台电视机家具简单,生活也很简单拉巴卓玛每月退休金有2000元,400多元用来支付房租丈夫早年去世,膝下没有儿女拉巴卓玛一直一个人生活。尽管自己生活朴素拉巴卓玛却一直在尽绵薄之力向外界捐款,从退休箌现在先后向红十字会、残联、福利院、孤儿院机构捐款达35万元。当别人问起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笑呵呵地说:“我一个老太婆,用鈈了那么多钱应该把钱用在有困难的人身上。”

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拉巴卓玛当时手上并没有太多积蓄,只捐了100元钱倳情过后,老人一直感到内疚那么多人需要帮助,自己却只能捐出100元为此,拉巴卓玛作出一个决定把单位分给自己的唯一一套住房賣掉。随后她将卖房的钱捐给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红十字会和福利院,当年捐款额超过16万元2014年10月17日,全国首个“扶贫日”拉巴卓玛來到自治区残联康复中心,捐出1万元帮助20名残疾康复者4年前,拉巴卓玛也曾经来此捐赠1万元这些都是拉巴卓玛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2015姩3月拉巴卓玛从电视上看到西藏曲水县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生活条件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生意亏什么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