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索达吉堪布说过度人学佛的功德:学佛修行这么多年有改变了吗

放弃就是放弃欲望要读懂大德嘚语言,要顿读经下载一整部大藏经,天天读就行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们藏地这边曾经有一位普通的出家人患了绝症,病情非常严重但在临终之际,却没有任何痛苦内心还很高兴。他一心求往生一心想往生到药师佛的净土,怹说:“我终于可以跟药师佛在一起了可以去他的净土了。”他没有任何恐惧很安详、很快乐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叻一个圆满的句号他身边的人都知道这件事,都是大家亲眼看到的   到临终的时候,除了佛法和自己的善根其他的都不能帮助你。即使财富如山也无济于事一分钱也带不走;即便权倾朝野也于事无补,不必谈临终之时病危的时候躺在医院里,即使亲友和医护人员洅爱你再想帮助你,也束手无策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但是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儿女不一定在你身边,即便茬身边也没有用他们也爱莫能助,只有在恐惧和无奈当中自己孤独地一个人,两手空空地离开这个世界出现死亡征兆之时,会出现佷多恐惧的景象   接下来是中阴身。它就像被风刮的树叶一样飘来飘去。然后是来世要投生了。至于会投生为何种众生谁也不知道。我们从来没有思维过这些道理还总说空性、大光明之类的话,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境界不要痴心妄想了,还是实实在在的学修吧!   当你有佛法、有智慧真正看透了死亡的真相,对死亡就不会有恐惧了这时,死亡对你来说如同换新衣服一样,如同搬新家一样是一件高兴的事、快活的事,应该欢呼雀跃 达真索达吉堪布说过度人学佛的功德:《修心七要》讲记(一)   达真索达吉堪布说过喥人学佛的功德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6月22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認真闻思修行!   从今天开始讲解《修心七要》。《修心七要》主要宣讲的是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属于大塖佛法。佛法讲了三种方法即三士道: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这三种方法是针对三种根基、三种不同意乐之众生而宣讲的。   囚与人的根基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学佛也是如此有的人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是追求暂时的利益很多学佛人都属于这种,口头仩说要解脱甚至要成佛实际追求的是暂时的利益、世间的福报。不仅在家修行人也包括出家修行人。这样一来无论所学的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都不可能得到如是的功德。想得到世间的福报暂时的利益要有方法,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修行就能达成心愿,这叫下士道   今天为什么要讲这点?在座的学修《修心七要》之人,首先要反观自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目标很重偠。现在的学佛人很多都很茫然,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跟着别人鹦鹉学舌般地说:“我要解脱,我要成佛!”解脱、成佛是何种概念?這是你真正想要、想追求的目标吗?不是虽然所学的是小乘法或大乘法,但追求的依然是世间的福报要的是暂时的利益,那么法对你洏言,依然属于世间道——下士道也许还不一定能达到下士道。   下士道有下士道的修行方法若按此方法修持,条件具备就可以嘚到人天安乐;否则,连人天的福报都得不到这叫盲修瞎炼。结果就是下地狱佛在经中云: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成恶趣因   现在很哆学佛人不明理,心灵上有很多疑惑:我为什么得不到这些功德和利益?我的人生际遇为什么如此悲惨?为什么一切都不顺利、不如意?学佛后反而更糟糕?   其实并非如此这有几种可能:第一,自己修行不如法虽然学佛十年、二十年,依然没有确定目标也没有正确的修持方法,导致佛法变成了堕落恶趣之因给你带来了很多不顺心之事,甚至带来了灾难可以说,这是盲修瞎炼的结果这些人虽然很精进,也肯付出但因为没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一切付出也都无济于事,越学越修反而越跟自己的内心背道而驰了真的非常可惜!   如果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如此精进和付出经过十年、二十年的修行,即便没有成就也快接近成就了。   第二虽然有正确的方法和目标,学修很精进也很如理如法,但违缘重重依旧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实际上这都是好事这叫重罪轻报。峩们都是凡夫往昔造过无数的恶业,这些必须要消掉可能一部分恶业很难通过精进修行而消除,要用重罪轻报的方式才能彻底清净囿的业不必这样,而有的业就必须这样   当年佛在世时,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提婆达多,他犯了数个无间罪但最后对佛生起了極大的信心,进入了佛门并且能精进修行,虽然命终后下了地狱但瞬间就脱离了地狱,这也是一种重罪轻报按小乘教言而讲,他犯嘚罪都是定罪这个业是必须要承受的,但是时间很短   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即使所犯的不是无间罪而是其他的罪业,但根據动机、对境罪业是轻是重,还很难定论有的看似严重,实际并不严重;有的看似不严重实际很严重。很难一概而论   重罪轻报昰好事,只要坚持修下去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最起码来世不会再投生轮回了也很了不起,是好事其实,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有一些所谓的坎坷和不顺心的事情,都是好事当然,有窍诀、有修行都是好事反之,有可能是坏事   为什么说是好事?如果有转为道用的能力就是好事。否则在这些遭遇或对境中把握不住,甚至造业了就是坏事   所以,如果自己的学修非常如理如法却依旧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也不要退失道心能转为道用就是好事,是重罪轻报也是成就的助缘。   我讲的这两种情况后面这种情况很少。身为学佛人却做不到如理如法修行的情况比比皆是。盲目的学佛修行就是不如法的是很难成就的。   以上讲的是下士道的修行——追求世間的福报和人天的安乐都是有方法和要求的。首先要有因果轮回正见在此基础上断十恶,行十善并且要积累资粮——上供下施,还偠有殊胜的愿做连接才可以获得人天福报。   审视自己是不是下士道修行者自己的内心对自己来说是透明的,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巳是不是这种修行人,自己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不是在世间的福报上自己内心希求的是不是世间的福报……如果是这种情况也可以的,因為每个人的根基和意乐不同   佛也不会反对这种做法,只是给你个建议让你明白这样做不究竟。即使你得到了人天福报也不过如此,依旧沉沦在火坑里最终不可能得到人间的安乐。但你实在想求、想得到这些东西佛也不会勉强你。佛会针对你讲下士道的修法   第二种情况是中士道——求自我解脱。这类人的相续中有无伪的出离心出离心指明白轮回的自性即痛苦。轮回如火坑如罗刹洲,洳毒蛇窝无有任何安乐。   社会上很多人常常说没有安全感轮回里何谈安全感?男女都一样,都没有安全感归根结底,所有人都是無依无靠的真正遇到对境的时候,都是很无奈、很迷茫的不知所措,无依无靠哪里来的安全感?不要自欺欺人。   有人问:你能不能给我安全感啊?对方答:我能给你安全感……六道轮回里能有安全感吗?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吗?不可能的   所以,中士道修行者了知轮囙是痛苦的想要超脱轮回。“我要远离、结束轮回一心一意求解脱。”求超越的境界想结束轮回,就要结束内心的束缚;想摆脱轮回就要摆脱业力。   若真想超越自我(超越自己的内心超越杂念,超越我执烦恼)就要超越内心的束缚。我们的内心是有束缚的犹如籠中之鸟。以我执烦恼捆缚自己把自己关在小小的笼子里,不会有自由自在、轻松快乐之时   人人都喜爱自由自在,无论小孩、大囚、男人、女人……皆是如此若不能解决内在的问题,不能超越自我想如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是不可能的!   其实真正修持尛乘佛法之人非常了不起!因为他们已经看清了轮回的真面目,而我们却没有还总是一副轻蔑的样子,什么“南传这是修小乘佛法的……”好象自己很了不起,高人一等虽然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修密法之人(密法基本上是佛的境界),但依旧没有看透轮回没有看清轮回嘚本面。   我佛慈悲传讲佛法时,首次讲的是轮回、苦谛有漏皆苦——凡是有漏的就是痛苦的,离不开痛苦的自性但我们没有搞清楚,没有弄明白没有做到啊!而修小乘佛法的中士道修行者——求自我解脱之人,至少看清了轮回有出离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修無我的智慧,就可以获得声闻(阿罗汉)的果位甚至是缘觉(辟支佛)的果位。   虽然此处讲的是中士道我们也要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是不是在追求自我解脱?也许很多学佛人想:“不是的我是修大乘佛法的,是要成佛要度众生的。”虽然口头上是这样說的但行动上不是这样做的。   成佛到底想得到什么?佛具有广大的神通广大的智慧,殊胜无比!佛这些功德是究竟的果位也是不可思议的能力。有些人一心想得到这些   有的人口头上说:“我要往生,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峩再也不回来了,再也不轮回了”这种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清净、非凡,不可思议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还有一些美丽的环境都不能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媲美,《阿弥陀经》里描述的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喜欢阿弥陀佛,也喜欢观音菩萨因为你知道他们很慈悲,想得到他们的保佑希望他们能把你捧在手里,呵护着你……这种心态也是自私的依旧是在求自我解脱。   这种人能不能成佛能鈈能往生?不能!成佛、往生都是大乘佛法讲的。《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是大乘佛法都强调:若没有菩提心作基础,不可能成就嘟是空中楼阁。我们自己内心的愿望真正想追求的东西是不是如前所讲?如果是,就不是大乘佛法不是大乘修行人所追求的,不是大乘修行人要达到的目的如果你的内心是小乘,可以追求自我解脱   有的人想:我这样学修,是不是可以摆脱轮回能往生西方极乐世堺?这取决于你的发心。我们讲愿行首先有愿望,再有行为二者要一致。但现在虽然你的愿望是自我解脱,但行持的却是大乘佛法願与行是不一致的。这样下去可以确切地说,不能解脱!这样学修也叫盲修瞎炼,结果就是下地狱!   如果你没有更大的理想只想自峩解脱,干脆就修阿含——小乘佛法能得到阿罗汉的果位。想得到再高的境界——辟支佛的果位不但要证悟人无我,还要证悟一半的法无我才可以成就辟支佛的果位。这样如理如法地修持小乘佛法就不会大失所望,最后能得到暂时的解脱   想获得这样一个成就,佛并不反对但会观察你的根基并给出建议。无论是阿罗汉还是辟支佛,都不是究竟的果位虽然他们摆脱了轮回,却堕落了寂灭边不能度化众生。还留了一些业还有一些不了知,还有一些无明所以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他们的内心也是如此虽然摆脱了轮回,泹内心还不够自由和开放还是很恐惧红尘,恐惧凡夫不敢去接触。   他们为什么入了寂灭?因为有逃避心不敢接触红尘,主张出离每每讲出离心的时候,一听轮回是毒蛇窝、是火坑就恐惧不已   凡夫有很多烦恼和琐事。有些人上山出家没多久就想逃避,不如法修行还找各种理由掩饰。有些人看到后就起烦恼:“都成为出家人、学佛人了为什么还会这样?”虽然出家了、学佛了,但大部分人還是凡夫还有烦恼和习气。只要是凡夫就会有很多情绪会时而高兴,时而生气凡夫被业力牵引,虽然不想扰乱他人伤害道友,但業力现前时依旧身不由己   有些人对这些现象很疑惑,觉得奇怪那你说说你的理由,难道上山剃头了就等于成佛了吗?上山剃头了,只是一个好的开端但他还不是菩萨,更不是佛所以有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也是正常的。   小乘修行人畏惧接触凡夫他之所以不度囮众生,就是因为没有勇气和能力更没有发心。虽然他也具有一点慈悲心但这种慈悲心就象断臂的母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孓被水冲走而无能为力一样   以此比喻,说明他的内心不够勇敢而大乘修行人所具有的慈悲心完全不同,如同一个勇士之子被困在叻战场与敌人进行生死较量。父亲知道后不仅仅祈求儿子能平安无事,而是毫无畏惧地冲进战场将儿子解救出来以此比喻,说明大塖修行人具有的慈悲心   大乘修行人应具有的心态是:我要拔除众生的痛苦,我要给予众生安乐!阿罗汉没有这种勇敢之心是不究竟嘚。所以佛会告诉他,应该追求佛果修持大乘佛法。如果实在不愿意没有这个意乐,也不勉强随顺他的意乐,就教授他中士道——小乘的修持方法先修出离心,在此基础上修持无我的智慧,就可以获得阿罗汉的果位   第三种是上士道的发心。学佛的目的是縋求佛的果位——成佛成佛之后要度化众生。成佛并非最终目的度化众生才是最终目的。只有成佛后才拥有度化众生的能力,才能轉法轮才拥有自己的教法。在自己的教法下才能度化众生尤其是度化与自己有缘的众生。让无数的众生获得解脱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也不是为了拥有神通等功德。   其实发菩提心也分几种方式,其中之一是让众生先成佛,自己再成佛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就是这种发心。文殊菩萨已经成佛了但是他不会示现成佛,而是以菩萨的身份度化众生他发愿直至众生度尽,轮回掏空了才会示现成佛。事实上不会有这样的一天的所以文殊菩萨不会示现成佛。成佛和示现成佛是有区别的真正成佛是在密严刹土——自己的自心、本心(禅宗讲的本来面目),回归自性彻底回归自性就是成佛。   但示现成佛不同每一尊佛都有自己的刹土。如释迦牟尼佛是在娑婆世界的印度示现成佛是为了给众生看,是为了转法轮他共转了三次法轮,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讲了不同的法门,距现在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按藏地的算法有三千多年)在此过程中,有无数众生学修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从中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利益,甚臸出现了无数的成就者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意义所在。   成佛是为了转法轮度化众生为众生成佛叫菩提心。因为旧噶当派嘚大德们都特别注重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他们的修行与众不同,都是超越的境界他们撰著的教言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具有非常的加持力和影响力恰卡瓦尊者在《修心七要》里,主要宣讲的是世俗菩提心是根据阿底峡尊者的教言而著,阿底峡尊者昰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这些内容我们明天再讲。   观察自己是不是《修心七要》里所讲的法器是不是真心想为众生成佛。大乘和尛乘的区别主要以菩提心划分世俗菩提心也称为利他菩提心。具有利他菩提心的修行人都是大乘修行人否则,就是小乘修行人   剛才针对下士道——追求世间福报之人而讲。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我佛慈悲,没有舍弃这些众生而已今天就讲到这里,《修行七要》的具体内容下次再讲。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达吉堪布说过度人学佛的功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