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民族多样化的理解害了中国,现在黑人都快成为第58个民族了

海南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海南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9号)、《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琼办发〔2017〕8号)、《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琼发〔2015〕4号)、《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琼发〔2016〕7号)及《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琼发〔2017〕25号)等文件精神,从全省“多规合一”改革的角度出发,主要阐明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未来五年发展,提出民族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十三五”时期促进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t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各族人民依托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契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大跨越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建成或加快推进了一大批支撑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科技竞争力不断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法制建设和民族团结工作不断推进。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初步具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

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民族地区发展最大的短板。民族地区中南部市县相较沿海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现有的城乡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商贸服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新型产业有待挖掘提升。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我省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有4个位于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也较为明显,农村基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待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总量不足,干部结构单一,各类人才的数量和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缩小民族地区与我省其他发展较好市县以及全国发展差距仍然任重道远。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族地区各市县政府和各界群众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抢抓省域“多规合一”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顺应新形势,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矛盾的新变化,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各族群众民生,逐步减少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共同服务政策差异,完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专项扶持政策,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章\t“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总体思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紧扣我国社会矛盾变化,统筹推进民族地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确保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持多规合一原则。紧密结合我省“多规合一”规划内容,围绕“全省一盘棋”规划实施思路,在全省总体规划框架体系下,科学配置民族地区资源、产业等生产要素,做好民族地区“城乡统筹、产业统筹、保护与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按照“均衡布局,和谐宜居”要求,大力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不断完善民族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共享和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建设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家园。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重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精心呵护民族地区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打牢生态基础。做强做优民族地区热带高效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推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推动民族地区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民族团结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繁荣发展促进团结稳定,以团结稳定保障繁荣发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按照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发展稳步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一三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深入挖掘民族地区热带特色种养业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步伐,结合“百镇千村”“美丽乡村”项目,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建设,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民族地区公共教育、文化、医疗、科技、就业等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实现民族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左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在民族地区试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民族地区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民族地区县级医院基本达到国家《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到2020年,3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人,注册护士数达到2.7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民族地区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民生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万元和1.6万元,年均增长7%和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0亿元,年均增长8%。到2018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我省农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实现我省民族地区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脱贫摘帽”。全面建成覆盖民族地区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法定人员全覆盖。重视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

――生态环境建设维持较高水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维持较高水平。民族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指标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空气优良率保持99%以上,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大气、土壤、水体和近海海域等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发展生态经济,培养生态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协调发展。

――民族团结更加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全社会“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五个认同”(认同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全面加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实现少数民族事业和谐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专栏1 “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

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3)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14)城镇污水集中处理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19)义务教育巩固率

(20)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

注:1.表格中“2015年实际”一列数据来源于海南省统计年鉴及业务主管部门

2.“年均增长(或累计)”一列中加“[ ]”的数据为五年累计。

第三章\t少数民族事业发展重点任务

一、\t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优势农业。

依托我省“绿色岛”“生态岛”优势,坚持把热带高效农业作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重要发展手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扶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产业覆盖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产业布局及产业优惠政策重点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集中分布区等地区倾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积极引导民族地区群众发展养蜂、养牛、桑蚕、冬季瓜菜等传统高效益农业和林下经济,鼓励发展热带花卉、花梨、沉香等珍稀林木培育种植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品种品牌,全力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不断强化民族地区农业产业优势,有效促进群众增收。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民合作生产,重视提升农民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培养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共享农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经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开发,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民”等模式,引导农民联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鼓励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民族地区。加大发展品牌农业,鼓励民族地区市县组织农业产销会,加大热带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打响农业品牌知名度。

(二)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提速。

合理规划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完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民族地区山、海、林天然生态环境优势和浓郁的黎族苗族风情优势,突出休闲度假、医疗养生、民俗风情等特色主题,重点建设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推动民族地区滨海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海棠湾、亚龙湾、清水湾、石梅湾、龙沐湾、棋子湾等热带滨海休闲度假精品海湾,培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滨海休闲度假品牌。创新发展雨林康体养生旅游、康体养生温泉旅游等生态疗养度假方式。提升打造保亭七仙岭、三亚南田等精品温泉旅游产业聚集区;支持开发琼中上安、陵水高峰、东方马龙、昌江霸王岭、白沙木棉等温泉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中部地区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等热带雨林产生的负氧离子养生环境,发展雨林康体养生旅游。启动尖峰镇、霸王岭等旅游风情小镇,黎母山黎族风情体验小镇,吊罗山绿色生态人居小镇等森林主题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注重旅游运营开发的生态保护。

深度开发民族风情旅游产业,将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注入景区、酒店、度假区等旅游要素中,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作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的有效载体。鼓励民族村庄积极发展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生态农业、农家乐、农事体验、休闲养生等内容,提升民族地区旅游品质。

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民族祭祀、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展示项目。开发黎家竹筒饭、苗家三色饭等民族特色美食文化和地方特色风味小吃,传承黎族苗族悠久的饮食风味,提升游客体验。发展推广少数民族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产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群众增收。

科学设计民族地区旅游路线,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宣传推广力度,向社会、游客全面展示黎族、苗族同胞的居住环境、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丰富多彩的黎族苗族文化,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我省独具魅力的黎族苗族风情社区,成为中外游客民族风情体验游的重要目的地。

(三)推动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应用。

发挥科技创新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南部和西部地区科技基础建设。以中科院深海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大学科技园)、三亚中科遥感所等科研机构为基础,吸引高层次人才,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加快推动技术转化。抓好三亚深海科技城建设,培育深海技术国家实验室,探索深层海水开发利用,努力打造全国唯一的国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打造软件、创意、互联网与医疗旅游等产业技术开发为主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好海南陵水低碳科技园。鼓励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民族地区科普活动,推进“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中国乡村e站和社区e站等设施建设。

抓好南繁育种科技城建设,培育南繁育种国家实验室,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鼓励民族地区各市县政府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园。到2020年,实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加强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发展。

在民族地区继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储运、农业农村信息化、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支持民族地区建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不断扩大第三产业服务农业的深度和广度,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受益。

加大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扶持力度。开展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宣传,鼓励帮助更多符合条件企业申报为民贸民品企业,支持民贸民品企业申报贴息补助。重点在我省少数民族藤编家具、民族服饰、农产品生产贸易等行业,挖掘扶持一批民族地区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申请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优惠政策用于技术改造升级,支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

专栏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1)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3亿元,建设“五区一带”,即科研培训展示区、生产实验区、生产示范区、物流加工交易区、国际农业论坛及休闲农业观光带。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蔬果销售年收入2.8亿元。

(2)三亚南滨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项目。项目总投资4.68亿元,建设旱作育种专区、水稻育种专区、综合服务设施区、农用设施、水面及水利设施等,进一步推动我省种业发展水平。

(3)民族地区种桑养蚕项目。项目总投资4亿元,在昌江、琼中等地发展桑蚕产业,建设桑树种植基地、实现民族地区桑树种植4.5万亩。建设小蚕共育室、大蚕房、蚕茧生产及收焙服务网点和设施,切实推动民族地区桑蚕产业发展。

(4)琼中湾岭热带农产品综合物流园项目。项目总投资14.7亿元,建设物流园仓储区、物流中心、果蔬保鲜冷链物流中心、电子商务物流集聚区,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物流园依托海南中部地区农产品、南药、旅游等产业建立实体农产品交易市场,利用琼中地理中心、交通中心的物流配送优势,通过网络、信息化、科技的手段搭建线上交易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的金融交易渠道,实现实体货物和线上贸易进行互补,建设民族地区综合交易市场。

二、不断推动民族地区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一)提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到2020年,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管理规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民族地区儿童均能享受学前教育资源。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含学生字典、练习册、作业本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含少数民族寄宿班学生、教育扶贫移民学生)补助生活费。在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试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现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大体相当,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推进民族地区“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引进工作。加强省属中职学校对口帮扶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继续做好高招、中招少数民族考试资格审查工作,办好海南中学、国兴中学“少数民族特招班”。积极扩大天津科技大学“海南少数民族特招班”招生名额和教育成效。推进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建设。不断提高民族地区高考录取率,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进一步做好考上重点大学少数民族考生和琼籍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奖励工作。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积极引进国内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招聘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向民族地区倾斜,努力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对民族地区贫困县行政村以下农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绩效工资分配向农村教学点、村小学、乡镇学校教师倾斜。积极构建继续教育平台,提高民族地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专栏3 民族地区民生事业重点项目

(1)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主要设置农学院、旅游学院、师范学院、海洋学院、国际学院、外语学院、环境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研究生院10个院系。办学规模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约1万名,教职员工约1000名,预计2020年开学。

(2)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陵水分校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建设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陵水分校高中部,建筑面积60000

}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向导》周报为主要阵地,对《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五卅”惨案等国耻事件进行了系统报道、广泛宣传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革命勾勒出一个敌人与朋友的谱系。在国民革命兴起和展开的过程中,中共“国耻”论述呈现出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既相互交融、又此消彼长的特征。通过纪念国耻、剖析国耻到洗雪国耻的逻辑链条,中共成功地将阶级斗争融入民族解放的叙述框架,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思潮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国耻”/中国共产党/《向导》/民族/阶级

标题注释:江苏省“333工程”(BRA2016352)六大人才高峰”(JY-029)专项资助。

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建构,是近代以来各国政治变迁的基本线索之一。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看来,民族国家作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乃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的产物,尤其有赖于印刷资本主义所激发的国族想象。这种想象共同体的形成,既要通过被发明的传统投射到渺远的过去,又与当下情境中自我与他者的区分、进而形成一种反思性的自我密不可分。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西方强国的坚船利炮之下被动走上现代国家之路的,因而,在建构自己历史记忆的同时,还须直面列强侵略所带来的集体创伤和认同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和“国耻”(national humiliation)意识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它既是民族主义思潮的催化剂,也是其重要表征之一。

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通过历史想象和记忆重构,来为国族建构提供一套坚实的历史基础的。其中,沈松侨藉由黄帝神话在晚清知识界的广泛流传及其与传统黄帝传说的断裂,考察了近代中国国族建构的历史过程及其蕴涵的矛盾与冲突。他还通过晚清知识分子对中国民族英雄系谱的建构,讨论了历史书写与国族想象之关系。杨瑞松探讨了四万万人如何在近代中国从一个人口数字,配合所谓同胞的血缘亲属想象符号,型塑出具有高度同质性意涵的国族认同。和这些正面考察国族建构的学者不同,费约翰从政治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唤醒政治”的隐喻在帝制中国和欧洲启蒙思想中的根源,及其在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建构中的流变。⑦瓦格纳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生动地描述了近代中国大众传媒中以文字和图像出现的“身体”隐喻,是如何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和国族认同的。⑧

这些研究都多少涉及外国侵略、国耻意识与近代中国国族建构之关系,但因研究旨趣和视角有别,对于中国共产党如何叙述与纪念国耻,并藉此进行革命宣传与动员,学界尚缺乏深入的探究。本文以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为中心,对此问题略作探讨。《向导》19229月创办于上海,先后由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担任主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并长期为其撰稿。因遭当局查禁,报社随中央机关一度迁往北京、广州,1926年底迁到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先后发生,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向导》于718日被迫停刊。5年间,共计出版201期。周报创刊时的印数不足3千份,1925年初中共四大时增至7000余份,到1927年中共五大时已达5万份,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透过《向导》中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到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借助纪念国耻、剖析国耻到洗雪国耻的逻辑链条,成功地将阶级斗争融入民族解放的叙述框架,进而实现革命动员之目标。

二、国耻之纪念:从九七五卅

近代中国领土主权被破坏,始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但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败于蕞尔小国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国耻意识始在朝野上下广泛蔓延。1897年,清宗室寿富与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发起知耻学会,梁启超为其撰《知耻学会叙》,称外患日亟,贵在知耻,而中国相较于日本,知耻者尚少,故奋然耻之,特标此义,立会以号召天下寿富所撰《后叙》,历数鸦片战争以至甲午战争,列强环伺,蚕食鲸吞,中国丧师失地之奇耻大辱,声言国人不可不知耻,知耻莫如为学,学则智,智则强,强则大国亲我,小国畏我;不学则愚,愚则弱,弱则大国鄙我,小国犯我”。(11)

与此同时,种种国耻言说开始在报刊上出现和流行。1898年,《蜀学报》刊载《明国耻以激公愤议》一文,开篇即用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意向,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极度焦虑:呜呼!戎祸亟矣,大局裂矣!抵我之瑕,剔我之隙,饵我之馁,蹴我之躄,而钤挟我,而缚縶我,而剜臠我,迨其卒也,则将波兰、印度我。”(12)先后在香港、上海等地发表的政治漫画《时局全图》,则以最直观醒目的方式,将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呈现在国人面前,进一步推动了国耻意识之发展与传播。(13)

辛亥革命终结帝制,造就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在北京政府统治下,中国的主权状况并未好转,反而更见沉沦,一次次外交失败和屠杀事件不断刺激着中国人敏感的神经。191557日,日本政府提出严重破坏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要求,两天后,中国总统袁世凯被迫表示接受。消息传出,立刻被国人视为奇耻大辱,五七”“五九两个日期被称作国耻日广为纪念。青年毛泽东深受刺激,于当年夏天写下十六字以明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4)事件发生不久,各种以国耻为题的小册子开始出现。以知耻社名义编印的《国耻》上下册,介绍了国耻的起源、“五九”之后全国各地之舆论、政府所持态度与各省官厅之举止、日本对此事之论调、世界各国之公论等。(15)又有孙鑫源所撰《国耻鉴》,对割地、国疆被侵、领事裁判权、利权丧失、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及利益均沾等各种耻辱,一一加以讨论。(16)此后,种种以国耻为题材的著作、地图等出版物不绝如缕。(17)将发生丧权辱国事件的特定日期称作国耻日自此成为一种惯例,每逢其时,社会各界都会以通电、撰文、集会、游行等方式进行纪念。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调查,全年国耻纪念日已达26个之多。(18)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同时也担负批评传播国内外时事之责,其政治宣传总是融于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之中。除篇幅较长的评论文章外,《向导》还先后开设时事短评”“中国一周”“世界一周”“各地通信”“寸铁等栏目,随时报道国内、国际大事。从其主题和观点来看,《向导》的报道、评论、宣传几乎总是或显或隐地以国耻意识为底色。该报对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军事与外交失败,均有较详细和深入的论述,尤其关注1900年的八国联军之役及次年《辛丑条约》的签订、1915年的二十一条事件和1925年的五卅事件,相应的国耻日”(97日、57日或9日、530),也成为这一时期中共革命宣传的重要契机。

义和团事件是一次中外瞩目的排外运动,却导致大英帝国、美利坚、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日本、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八国对中国的联合侵略。190197日,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近代中国丧权辱国的历程至此臻于顶点,条约签订之日,遂被国人视为重要的国耻象征加以纪念。

1924年,《向导》周报于《辛丑条约》签订23周年前夕出版九七特刊,发表陈独秀等人的纪念文章,高度评价义和团运动,称之为中国民族革命史民族运动史的悲壮序幕。文中,陈独秀极力驳斥所谓排外论,指出义和团的批评者只看到其野蛮排外,却看不到排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19)彭述之对义和团发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指出义和团之发生乃是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必然结果,而义和团之失败,是由于他们不知道革命的组织和策略,并被反动阶级所利用。(20)蔡和森称颂义和团的排外精神恰恰是中国国民革命史上悲壮淋漓可歌可泣的遗产,指出义和团因为没有近代化而失败,辛亥革命则因为效颦近代资产阶级化而失败;只有将反帝国主义的政纲与义和团的排外精神结合起来,国民革命才有成功的希望。(21)19259月,《向导》再次推出九七特刊,瞿秋白撰写长文《义和团运动之意义与五卅运动之前途》,以阶级分析方法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缺陷进行反思,并指出五卅运动既是义和团反抗侵略运动的继续,又在无产阶级的指导、阶级斗争的意识、世界革命的前途等方面超越了义和团运动。(22)

1915年的二十一条事件,是促使国耻意识在中国广为传播的关键导因。每年57日或9日,《申报》《益世报》等报刊都会刊发大幅政治广告,登载事件经过及二十一条内容,报道各界人士的纪念活动等,以唤起民众的国耻记忆。(23)

1924年,北洋政府通令全国严禁人民于57日、59日开会纪念国耻,《向导》立刻予以抨击,称之为军阀是帝国主义者的工具又一证据(24)57日,《向导》发表《国耻纪念日檄告全国同胞》,历数近年来日、英等国在华掠夺利权、打杀民众之恶性事件,发出我们抬起头来罢!或者是死!”的呐喊。(25)1925二十一条事件十周年之际,《向导》刊文介绍五七国耻之由来,描述日本帝国主义如何从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步步加深对中国之侵略,呼吁民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亲日的北洋政府。(26)57日,北京数千名学生纪念五七国耻受阻,愤而围攻冲击教育总长章士钊住宅。《向导》随即发文介绍事件经过,称此次为纪念五七国耻而起的怒潮为反帝国主义的觉醒攻击卖国的安福系之群众运动,号召民众联合起来,奋起抗争。(27)

1925年发生的五卅惨案,将近代中国的国耻纪念和反帝宣传推向了高峰。515日,中国工人顾正红被日本职员枪杀,上海工人愤而罢工。中共中央反应迅速,于次日发布紧急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农会、学生会等社会团体,以各种形式援助上海罢工斗争。(28)17日,《向导》刊文报道枪杀事件,呼吁民众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亲日派政府(29)19日,中共中央再发通告,号召发起一场反对日本的大运动(30)28日,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上海总工会,并发动群众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示威。在30日的反帝游行和演讲中,学生与租界工部局巡捕发生冲突,英国巡捕开枪射击,打死十余人,打伤数十人,是为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北洋时期,列强在中国制造的屠杀事件时有发生,但从政治影响和历史意义来看,其他事件都无法跟五卅惨案同日而语。事件发生后,中共在《向导》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开篇即触目惊心地写道:血肉横飞的上海,现在已成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屠场了!”随即指出,惨案是日本、英国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运动的铁血镇压所造成的,号召全国各种被压迫阶级的群众来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31)同时刊登郑超麟的文章,详细介绍从530日到64日上海屠杀及民众抗争之经过。(32)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各期周报都有对屠杀及抗争情形的跟踪报道和详细评论。其要点包括:“五卅”屠杀是帝国主义国家压迫弱小民族的必然结果,也是鸦片战争和庚子之役以来列强奴役、屠杀中国人民的继续;“五卅”运动也是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以来中国人反抗帝国主义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五卅”事件是一次政治事件而不是法律事件,中国人民的抗争不能满足于惩罚凶手或补偿受害者,相反,这场运动应该以废除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为目标。(33)

事实上,从此时开始直到两年后停刊,几乎每一期《向导》都有关于五卅事件直接或间接的评论,五卅已成为贯彻国民革命始终的一个象征符号。1926五卅周年、1927五卅两周年之际,《向导》都推出纪念特刊,回顾事件经过并号召国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而抗争。(34)

五卅惨案本是在纪念五七国耻的背景下发生的,两大国耻交叠累积,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反帝国主义热潮。中国共产党利用五卅事件所激起的民族义愤,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民众反帝运动,又在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下,成功塑造了自己作为民族主义旗手的形象。所以不难想象,中共领导人对这场运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促使中国的反帝国主义运动迅速扩大、各阶级的反帝联合战线迅速巩固,造成了一个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不但普遍全国,而且是自觉的和有组织的运动(35)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期——国民革命——的开端。(36)

九七”“五七”/“五九”“五卅纪念之外,《向导》周刊还不定期开设外患日志专栏,介绍近期列强侵凌、侮辱中国之事件。(37)每有列强屠杀中国民众等情形发生,周刊也都会在第一时间加以报道,并以国耻之名号召民众奋起抗争。192695日,英国军舰在四川万县江岸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炮轰县城人口稠密地区,致使中国军民死伤数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万县惨案(38)惨案发生后,中共迅速联合国民党左派人士成立万县九五惨案后援会,组织大规模的抗英示威游行。同时在《向导》发表《告民众书》,严厉谴责北伐以来英军的多次暴力挑衅,号召民众动员起来“形成第二个更广大的反英的五卅运动”,这样“才能免除英国帝国主义强盗之第二第三次的大屠杀”。(39)

1926年,瞿秋白撰文回顾过去十年间的中国革命运动史,发现五月是国耻和革命纪念日最集中的月份,称之为革命的五月五一国际总同盟罢工以检阅世界无产阶级军力而()世界资产阶级示威的纪念日,五四中国革命的学生运动发难的纪念日五五是马克思的诞辰纪念日,五七五九是日本将二十一条强加于中国的国耻纪念日,五卅则是列强暴行促成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之纪念日。(40)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国耻话语对于革命动员的重要意义。

三、国耻之根源:的谱系

甲午战争和二十一条事件后,中国朝野的国耻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已经逐渐高涨。不过中共建党之初,并未提出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中共一大通过的政治纲领称,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并最终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而没有提及收回主权、民族独立之类的主张。(41)但是没过多久,党的领导人开始意识到民族主义对于民众动员的重要性。19226月,中共发表对于时局的主张,仍把国内封建式的军阀势力作为主要讨伐对象,但论述的出发点已经变为国际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42)随后中共二大通过的大会宣言,明确将打倒军阀以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实现民族独立,列为最重要的两项奋斗目标。(43)一年后召开中共三大,再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44)自此,帝国主义和军阀作为中国革命主要敌人的形象被日益牢固地树立起来。不仅如此,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甚至逐渐超过了反对军阀。192311月通过的《国民运动进行计划决议案》,以三民主义中之民族主义为依据指出: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在中国国民运动中,比反军阀运动更为切要,在军阀与帝国主义者有冲突时,吾人得助军阀以抗外人,断不可借外力以压倒军阀。”(45)

《向导》创刊于19229月,时距中共二大召开不过两月。创刊号本报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当前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乃是统一与和平,然而内有军阀割据混战,外有帝国主义压迫,致使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唯有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方有望实现统一与和平。(46)在每周一期的世界大势之观察、时政要闻之评论中,《向导》为中国革命勾勒出一个清晰的敌人与朋友的谱系,揭示出国耻的根源之所在,进而为洗雪国耻指明了方向。

九七”“五七五卅,历次国耻无不来源于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干涉和屠杀,这些国家无疑是中国民族解放的障碍和国民革命的敌人。敌国的名单和等级,既与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程度直接相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共在阶级框架中对国际秩序的想象。

考察国民革命时期的反帝国主义宣传,一般都把英、日、美、法等国视为中国革命主要的外部敌人,尤其把英国和日本当作头号敌人,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中国主权破坏尤甚,对国人情感的刺激也最为强烈。据1929年出版的《社会科学辞典》,在被国人纪念的26国耻日中,有15个与英国有关,7个与日本有关。(47)对中国人国耻意识之形成和传播至关重要的两大标志性事件——“二十一条事件和五卅惨案,也正是由日、英两国一手造成的。美国和法国也是欺压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国家,法国还因压迫国内的工人罢工而被称作反革命的国家”,(48)但美、法两国很少直接制造屠杀事件而激起国人义愤,所以通常被视为次要的敌对国家。

日本是中国近邻,对中国侵略之深、危害之巨在其他各国之上,也是二十一条事件的始作俑者。《向导》刊文指出,作为亚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带着凶暴的形态而以军阀主义为后盾,因为它刚刚发生便遇到了欧美列强经济势力的竞争,加之国土很小,资源匮乏,便不得不向外侵略,其矛头所指首先就是中国。(49)中国是日本货物的惟一销场,煤铁的来源地,战时的后路粮台,停止侵略中国无异于宣告日本资本主义的死刑,所以它对中国非继续侵略不可(50)英国是资历最老的帝国主义国家,隐然为列强之首,侵略中国的历史最久,也是“五卅”屠杀事件的罪魁祸首,被陈独秀称为“始终压迫中国的死敌”。(51)美国在欧战后渐成世界经济的霸主,要寻找商品销售场所和资本经营地,但是殖民地早已被英、日、法等国瓜分,只剩下中国是可以供他们自由发展和自由争夺的地盘,所以美国非出全力争得中国市场不可(52)法国曾多次和英国一道侵略中国,20年代又在金佛朗案(要求中国以金佛朗偿付对法庚子赔款)、拒绝如期归还胶州湾、拒绝召开关税会议和提高关税、干涉中俄交涉等问题上损害了中国权益。(53)

这些国家屡屡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主权,是中国国耻的直接根源,也是民族解放必须要打倒的外部敌人。1924五七国耻九周年之际,《向导》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所声讨的对象首推日本,其次为英、美、法三国。文中称,自华盛顿会议以来,已由日本单独压迫我们变成了四国公同压迫我们的新局面(54)“五卅事件发生后,陈独秀称英国为帝国主义之王,日本追随英国以获得在华和英国不甚冲突的利益,英日帝国主义者乃是中国国民运动眼前的死敌。美国虽不完全赞成英国的政策,但为了维持帝国主义在华的整体利益及实施门户开放政策,也“终须与列强取一致行动”。(55)

相比之下,德国、奥地利、俄国等虽也曾是帝国主义国家,参与了八国联军之役,对九七国耻负有直接责任,但它们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协约国打败,变成了非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之策略也已变为和平通商,跟剥削践踏中国人的英美法日等国完全不同。因此,中国不应该再视它们为敌人。(56)

《向导》创办不久,蔡和森对国际局势提出了自己的观察。他认为,中国和其他一切被压迫民族一样,长期陷于帝国主义四面掠夺宰割的重围中,但是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使国际情形发生了绝大变化帝国主义的俄罗斯变成为根本取消掠夺制度的工农共和国,帝国主义的德意志变成为协约国的被征服者,使被压迫民族有了超脱帝国主义的圈套,而联合一切反帝国主义的大民族以图独立自决之可能。对中国来说,就是要一致拥护中德俄联盟政策,脱离英美法日的羁勒(57)在这里,昔日的敌人德意志和俄罗斯,已被归入非帝国主义甚至“反帝国主义”的阵营,成了中国革命可能的朋友。《向导》上的国际时事评论,往往对一战中的战败国持同情态度,认为它们和中国一样遭到英、美、法等国的蹂躏,(58)甚至对法国帝国主义进行分裂德意志的阴谋加以谴责。(59)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苏俄是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付诸实践的成功先驱,是自己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最重要的支持者。十月革命爆发不久,苏维埃政府即宣布放弃帝俄政府在中国境内之特权,并在一系列秘密磋商之后,于1924531日正式签署《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及相关外交文书。苏俄政府主动放弃旧俄在华特权、废除中俄之间的不平等条约,这在中外交涉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与列强顽固维持对华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态度,形成鲜明反差。(60)不难想见,这一举动会对中国人的世界想象和民族情感产生多么强烈的冲击。

中国共产党从其成立之日起,就把苏俄视为中国革命最真实、最强大的朋友。中共二大称,苏维埃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农人的国家,是无产阶级的祖国,是劳苦群众的祖国,也是全世界工人和农人与世界帝国主义的国家对抗的壁垒,并号召中国工人和被压迫群众加入世界工人的联合战线,保护无产阶级的祖国解放被压迫民族的先锋(61)《向导》刊载的评论文章,总是把苏俄与昔日侵略中国的旧俄区别开来,强调苏俄对弱小民族解放运动的扶持、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斗争。(62)陈独秀写道:列宁的十月革命,却实实在在以无产阶级的国内革命,打倒了俄皇的和克伦斯基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政府,实现了芬兰波兰及其他国内少数民族之民族自决——独立或自治。”在他看来,俄国革命正是国内阶级革命与世界民族解放良性结合的典范,也是中国革命必须效法的榜样。(63)

至于土耳其、印度、朝鲜等东方弱小民族,和中国一样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理当与之同仇敌忾,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共同战斗。一篇文章在分析世界革命形势时,便列举业已发生激急的革命独立运动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包括爱尔兰、土耳其、印度、波斯、埃及、菲律宾、朝鲜、安南等。(64)

值得注意的是,最为中共领导人津津乐道并引为同道的国家,是在一战失败和帝国瓦解后取得革命成功而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在1922年击败英国和希腊军队,恢复了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同时也废除延续数百年的苏丹制,成立了共和国。《向导》高度称赞这一成就,称土耳其的胜利不是回教徒打败基督教徒的胜利,也不是黄种人打败白种人的胜利,更不是亚洲人打败欧洲人的胜利,而是被压迫的土耳其民族反抗欧洲帝国主义宰割的胜利(65)在分析国内政局时,也时常以土耳其为参照和榜样,期待中国国民党能像土耳其国民党一样真正代表国民的利益而奋斗,中国革命家能像基玛尔(Mustafa Atatürk)一样率领国人取得革命的胜利。(66)在号召国人反抗外国侵略、打倒北洋军阀时,仍以土耳其为例证:土耳其国民党若不先反抗英国与希腊的侵略,怎能推翻君士坦丁政府(如中国北京政府),怎能管理土耳其?”(67)《向导》也时常关注印度、蒙古、朝鲜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多次发表评论或译文介绍相关情形,并讨论其经验与教训对于中国革命的启示。(68)

国际层面的敌友关系,又与国内的政治局势和阶级结构一一对应。英、日、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在中国肆意侵略、掠夺甚至屠杀,是因为国内的北洋军阀对他们俯首听命。陈独秀把国耻区分为外部之耻与内部之耻,欧美日本人杀伤华人侮辱华人固然是国耻,北洋政府懦弱昏聩更是中国民族的奇耻大辱。在他看来,无耻下流媚外才是真正的国耻,比别的一切国耻都厉害(69)北洋军阀既是邪恶的专制余孽,是中国政府之上的超级政府,又是外国帝国主义的奴仆帮凶(70)因此,将列强军阀并列为中国革命的两大敌人,成为国民革命中民众动员的基调。19246月,《向导》为纪念六三罢工而发表宣言,特意用大号字体标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71)欲求得革命之成功、民族之解放,必须同时向外部的敌人和内部的敌人开战,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乃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内、外敌人如此强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革命方有成功的希望,这就提出了建立革命联合战线的要求。根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分析,工人阶级处于最受压迫的地位,除了锁链之外一无所有,又有一定的组织力量和理论指导,是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先锋队。五卅事件发生后,广大农民、学生、商人、士兵等,也在列强侵略所造成的利益损失和国耻意识之下成为革命群众,加入到反对帝国主义的行列。(72)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一样受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压迫,可是生性软弱,容易动摇。陈独秀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革命的资产阶级,他们因为军阀和帝国主义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赞成革命;二是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他们依靠列强和军阀的恩惠而获得了畸形的商业资本,自然要依附于后者而反对革命;三是非革命的资产阶级,他们经营的工商业规模极小,因而没有政治上的需要,对于民主革命采取消极中立的态度。(73)

毛泽东于1925年底撰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对各阶级与革命之关系做了最经典的论断: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反动派知识阶级即所谓中国大资产阶级,乃是我们的敌人,乃是我们真正的敌人。一切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乃是我们的朋友,乃是我们真正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应该把他当作我们的敌人——即现时非敌人也去敌人不远;其左翼可以把他当作我们的朋友——但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不要让他乱了我们的阵线。(74)

这样,中国共产党将阶级分析与国际时事观察相结合,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确立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朋友与敌人的谱系,对国耻何以发生提供了合情合理的解释,进而为如何洗雪国耻提供了顺理成章的方案。

四、国耻之洗雪:民族革命与阶级革命

《礼记》云: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国耻意识和国耻话语的兴起与传播,往往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先声,当民族耻辱感与尊严感升华为洗雪屈辱的决心,就会成为民众动员的有力工具。20世纪初叶,洗雪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主义观念逐渐在国人心中形成。1902年,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中就曾这样写道:自古道,物耻可以振之,国耻可以雪之,若使我国自今以后,上下一心,发愤为强,则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呢?”(75)1905年,《东方杂志》又云:甲午以后,欲雪割地赔款之耻,于时人人言自强;庚子以后,欲弥赔款失权之憾,于时人人言自立。”(76)

进入2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以及国民革命的兴起,革命精英逐步认识到民族屈辱的根源所在,进而提出,洗雪国耻之道无他,唯有发动国民革命,推翻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把中国变成一个独立、团结、强大的现代国家。

从唤醒国耻、纪念国耻走向洗雪国耻的逻辑和决心,在《向导》周报的宣传和评论中表露无遗。19245月,一篇纪念五九国耻的文章指出,纪念不只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耻辱,而是为了终想雪耻59日这一特定日期已不是纪念着民国四年的国耻,而是中华民族独立运动对于列强的一种定期警告,同时也是鼓励国人前进的日子(77)同年的九七特刊强调,国耻之日也正是全国反帝国主义潮流最高之时,国人当激励奋起,以涤此奇耻大辱(78)甲午战后以知耻为名的社团,此时已经变成了形形色色的雪耻会。《向导》周刊即曾提到“日人惨杀同胞雪耻会”“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万县英轮惨毙同胞雪耻会”等名目。(79)据称,在五卅事件发生之后,后援会、雪耻会等组织遍于全中国南北各地(80)1926年万县惨案发生,《向导》刊发各地通电,亦以抵死力争,戢彼凶焰,伸我国权,雪此奇耻大辱为旨归。(81)

陈独秀于五卅周年纪念之际发表的一篇短文,将纪念与动员、国耻与雪耻之间的关系讲得最为透彻:

我们不但要纪念敌人的屠杀,并且要纪念我们的反抗;不但要纪念我们的反抗,并且要继续我们的反抗;不但要有五卅纪念,并且要求五卅纪念运动。若只是有纪念而无运动,即纪念十年乃至百年千年,我们的纪念尽管纪念,他们的屠杀侵略高压仍是屠杀侵略高压,这样滑稽的纪念,只是增加五卅运动中已死者的悲伤与未死者的耻辱!(82)

总之,要通过国人的努力奋斗,把国耻纪念日变成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的纪念日(83)事实确实如此,每一次国耻纪念都不仅是对国耻本身的纪念,而总会形成唤醒民众奋起抗争的运动,惨案”“国耻等名词,总是和反抗”“革命”“打倒”“推翻等动词联系在一起,最终指向的目标始终是耻辱之洗雪、民族之独立。

为雪耻而抗争,是整个国民革命运动的基本逻辑,在这一点上国、共两党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怎样才能取得革命成功、赢得民族独立,两党的方案又有实质性差异。国民党奉行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论,其所谓者,都是指全体国民而言,除了国民革命要打倒的北洋军阀之外,各色人等皆在国民之列。而北洋军阀之所以被列为革命的敌人,也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外国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代理人。相比之下,中共国耻叙述的独特性在于深深地打上了阶级分析的烙印,外部敌人与内部敌人、国家之耻与阶级之耻、打倒帝国主义与打倒军阀,都是在民族”与“阶级”的双重话语框架中被整合起来的。北洋军阀成为革命的内部敌人,既因为他们为帝国主义帮凶,也因其代表了国内反动阶级的利益。因此,国民革命不仅是打倒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也不仅是打倒北洋军阀的民主革命(政治革命),而且是底层工农民众打倒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革命。

《向导》创刊三周年之际,陈独秀撰文回顾,提到中共革命口号从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的转变。他说道,中共最初采用民主革命的口号,乃是继承了辛亥革命的观念,强调用民主革命去推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但是这一口号未免偏于纯资产阶级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地位,决没有欧洲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革命之可能,所以在《向导》第二期《造国论》一文中,改用国民革命一词取而代之,后来被国民党采用,成了全国普遍的口号(84)

其实,国民革命的概念并非中共所发明,至迟在20世纪初已见于中国报刊。1903年出版的《国民日日报汇编》提到,俄国之专制实足为其国民革命之原动力(85)1913年《民德报》在巴黎创刊,汪精卫在发刊词中写道:是故言民族革命者,以种族之幸福不均,而欲均之也;言国民革命者,以贵贱贫富之幸福不均,而欲均之也。”(86)1916年,有人将革命分为武力革命与平和革命、对外革命与对内革命、朝代革命与国民革命等不同类型。(87)但是这些地方所讲的国民革命,都是指本国民众为了经济权利和政治平等而斗争,属于对内革命”。把国民革命与弱小民族争取独立解放联系起来,确系国共两党所为。而将其阐释为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阶级革命于一体的复合性概念,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

中共阶级话语对国耻叙述和民族主义叙述的楔入,在国际、国内层面都有显著体现。一方面,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可以视为国际层面的阶级斗争。近代中国国耻的根源当然在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但列强与弱小民族之关系并非纯粹的国际关系,而毋宁是阶级关系在国际上的反映。从世界范围来看,列强是资产阶级国家,苏俄和中国则是无产阶级国家,因此,国家之耻也是阶级之耻,反帝斗争也是阶级斗争。这样一来,中国革命就不仅是为了中华民族之解放,而且具有世界革命的意义,中国无产阶级将站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前面而为帝国主义主要挖坟者”。(88)

另一方面,在国内革命运动中,民族斗争亦与阶级斗争密切交织、不可分割。阶级斗争不仅是本国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反抗外部敌人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国民革命的直接对象固然是国内的军阀统治,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推翻列强压迫、求得民族解放。陈独秀指出,国民革命和民族解放是两个意义相类的名词,所以反抗国外帝国主义之压迫是国民革命运动之中心工作(89)在国民革命中,反帝国主义运动是我们最初步的而且是根本的办法,其余都是治标的罢了(90)但与此同时,又不能因排外而忽略了内部的敌人。瞿秋白曾将阶级斗争区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两种,前者是平民阶级反抗满清贵族的斗争,后者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他看来,义和团运动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被狭义的民族主义及国家主义所蒙蔽”,缺乏明确的阶级意识,从而被本国的贵族阶级所利用。(91)

根据中共的阶级理论,不同阶级在反抗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北洋军阀,分别是反抗帝国主义的领导力量”“民族利益的叛徒”“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因此,要实现国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目标,也必须借助阶级革命的途径。

《向导》周报刊行期间,恰好经历了国民革命从兴起到发展、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决裂的全过程。该报5年间刊载的时事评论和政治宣传,清晰地展现了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此消彼长。随着国共关系日益恶化,中共越来越强调阶级斗争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性,其国耻叙述的焦点也从民族解放之中介,逐渐演变为阶级革命之手段。

19229月《向导》创刊之际,中共对国民党评价极高。陈独秀在一篇题为《国民党是什么》的文章中断言,中国国民党是一个代表国民运动的革命党,不是代表那一个阶级的政党;因为他的党纲所要求乃是国民的一般利益,不是那一个阶级的特殊利益,其党员主要由知识者(代表资产阶级)和工人(无产阶级)组成,二者都是国民革命的支持力量。作者并坦承,国内产业发达的程度,尚未到阶级反抗显然分裂的时期,因此代表一阶级的政党自然不易发达(92)他强调军阀政治之存在是因为民主革命的势力未曾集中,号召一切革命分子集合在民主革命的中国国民党,使他成功()一个强有力的革命党(93)各阶级眼前的社会利益,则应该继续服从更长远的民族利益(94)反过来,也呼吁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95)即便对国民党偶有批评,也不过是没有和国民接近”“没有尽一点鼓起国民精神的责任之类。(96)1924年夏,仍盛赞国民党为民族民权民生奋斗,是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始终不能妥协的唯一敌人(97)

但是从1925年初开始,尤其是在孙中山去世后,国共两党关系日益紧张,中共领导人开始公开谈论国民革命中阶级斗争的不可避免性。国民党在《向导》周报中的形象日益负面化,最终被归入革命敌人的行列。

1925年夏秋之际,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与中共领袖陈独秀之间发生了一场公开争论。戴季陶在题为《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的小册子中,围绕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和方向问题,对陈独秀的阶级斗争观念展开猛烈攻击。作为回应,陈独秀在《向导》上发表了一封针锋相对的公开信。信中称,戴季陶等人排除共产派的根本错误在于只看见民族争斗的需要,而不看见阶级争斗的需要,这种错误观念不但抹杀了阶级的利益,而且会使民族争斗遭受极大的损失。信中以广东商团叛乱、五卅运动、沙面惨案等事件为例,指出工农群众是国民革命的支持力量,而大商人、大地主阶级则是革命的破坏力量,“这些事实已明白告诉我们:在民族争斗中实有阶级争斗之必要”。这是因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之手,民族资产阶级在客观上很难发展,也就不会有欧美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所以国民革命只能依靠工农群众,而工农群众的力量又只有由其切身利益而从事阶级组织和阶级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主张停止阶级争斗,便是破坏民族争斗的主要力量。(98)这封信对外部矛盾与内部矛盾、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之关系作了透彻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中共工作重心从民族革命走向阶级革命的一个转折点。

1926年相继发生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国民党右翼对共产党的猜疑和排挤越来越严重,两党关系进一步恶化。《向导》一面为本党理念进行辩护,一面对国民党的排共举动进行谴责。陈独秀撰写的《国民党右派大会》一文,不仅由中山舰事件声讨国民党的反共行径,而且从理论上批评国民党右派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上都背离了孙中山的初衷。(99)及至1927四一二政变发生,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的形象进一步逆转。陈独秀明确宣称:代表封建军阀及代表封建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右派,他们势不能与革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长久合作。”(100)昔日代表国民运动的革命党,此时已堕落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走狗、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敌人,成了中国革命必须打倒的对象。

五、结语:从国耻唤醒

1895年战败于日本,是中国近代政治变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战败和不平等条约的强力刺激,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认知和世界想象,将中国推向政治上的变革时代和思想上的转型时代。(101)民族国家这一想象的共同体,正是在此急剧变革和转型的背景下,经由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断想象与建构而逐渐形成。一方面,在身体”“医病等隐喻象征和强与弱”“睡与醒等对比叙述之下,近代知识分子构筑了一个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环境中苦苦挣扎的病体中国形象,以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102)另一方面,又通过对中国传统历史书写的彻底改造,建立了一套以起源神话(如黄帝)和英雄谱系(如岳飞)为中心的国族主义化的新史学,以激发国人的国族认同。(103)辉煌的过去与病弱的现在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近代中国国耻论述的根源所在。

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从二十一条五卅惨案,30年间,国耻事件屡屡发生,国耻观念也不断累积和扩散,为知识精英和革命政党进行民众动员提供了无穷的动力。进入20世纪20年代,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和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党精英都是浸润着浓厚国耻意识的民族主义者,因国耻事件而觉醒,以国耻论述为手段,又把洗雪国耻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将国耻论述与国民革命连接起来的,是一种以代表唤醒为特征的列宁式政治构想。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产物,在组织形态上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104)两党都有一个特定的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且同样重要的是,无论孙中山对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三种人群的区分,(105)还是中共关于先锋队与人民群众之关系的论述,(106)都体现了精英应该且必须代表民众、唤醒民众的政治理念。正是经由革命精英持之不懈的唤醒与动员,国耻意识、国耻纪念方一步步转化为以洗雪国耻为目标的国民革命。

国、共两党皆以代表民众、唤醒民众为己任,其代表和唤醒的政治意涵却大不相同。国民党宣称自己可以代表整个民族,其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所指向的都是全体国民,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阶级。在此意义上,的确可以恰当地把这个党称作“Nationalist Party”(民族党)。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政治则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为基础,首先将自己定位为无产阶级利益真正的惟一的代表,又借助联合战线获得了唤醒其他民众的资格。在中共的阶级框架中,国民党失去了代表整个民族的权利,成为易于动摇和妥协的资产阶级之代表,条件具备的时候,就会和它所代表的阶级一道,堕落为人民的敌人、革命的敌人。

中国共产党将阶级斗争理论引入民族主义思想,使二者在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汇聚到了一起。研究民族主义的著名学者格尔纳曾经这样嘲笑马克思主义者:觉醒的消息本来是要递送给阶级的,却被邮递员错误地交给了民族。(107)费约翰则指出,在中国,邮递员似乎把阶级觉醒的消息和民族觉醒的消息送到了同一个地址。(108)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中共为19世纪以来席卷全球的民族主义大潮所谱写的新篇章。

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28期,199712月,第1-77页。

沈松侨:《振大汉之天声——民族英雄谱系与晚清的国族想象》,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期,20006月,第77-158页。

杨瑞松:《近代中国的四万万国族论述想象》,《东亚观念史集刊》第2期,20126月,第283-336页。

马福龙:《〈向导〉: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9月号,第36-37页。

梁启超:《知耻学会叙》,《时务报》第40期,1897年,第3-4页。

(11)寿富:《知耻学会后叙》,《时务报》第40期,1897年,第3-4页。

(12)邓榕:《明国耻以激公愤议》,《蜀学报》,1898年,第12期,第26页。

(14)毛泽东:《〈明耻篇〉题志》,1915年,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11页。

(15)知耻社编:《国耻》,知耻社(上海)1915年。

(16)孙鑫源:《国耻鉴》,文明书局(上海)1915年。

(17)如公民救国团编:《国耻痛史》,1919年;河南省政府编印:《中华国耻地图》,1922年;沈文濬:《增订国耻小史》,中国图书公司(上海)1925年。

(18)参见《社会科学辞典》,世界出版书局1929年版,第497-498页。

(19)独秀:《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向导》第81期,192493日,第645-646页。

(20)述之:《帝国主义与义和团运动》,《向导》第81期,192493日,第646-652页。

(21)和森:《义和团与国民革命》,《向导》第81期,192493日,第652-654页。

(22)秋白:《义和团运动之意义与五卅运动之前途》,《向导》第128期,192597日,第1167-72页。

(23)参见彭南生:《屈辱的记忆:以廿一条国耻纪念为讨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第208-15页。

(24)独秀:《军阀是帝国主义者的工具又一证据》,《向导》第67期,1924528日,第538页。

(26)双林:《五七国耻与日本帝国主义》,《向导》第114期,1925510日,第1051-52页。

(27)和森:《五七纪念北京学生奋斗的意义》,《向导》第115期,1925517日,第1059-60页;罗敬:《北京五七怒潮的经过》,《向导》第116期,1925524日,第1071-72页。

(28)《中央通告第三十二号》,1925516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15-416页。

(29)超麟:《上海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向导》第115期,1925517日,第1060页。

(30)《中央通告第三十三号》,192551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17-418页。

(31)《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向导》第117期,192566日,第1075页。

(32)超麟:《帝国主义屠杀上海市民之经过》,《向导》第117期,192566日,第1082-84页。

(33)独秀:《我们如何应付此次运动的新局面》,《向导》第120期,192572日,第1104-5页。

(34)例如,见《五卅周年纪念告全国民众》,《向导》第155期,第1488-89页;秋白:《五卅二周纪念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向导》第196期,第2135-39页。

(35)心诚:《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向导》第127期,1925831日,第1172页。

(36)秋白:《五卅后凡帝国主义联合战线的前途》,《向导》第125期,1925818日,第1146-47页。

(37)例如该刊第64687279等期,都设有此栏目。

(38)记者:《惨无人道之英国帝国主义屠杀万县》,《向导》第173174期合刊,第1774页。

(39)《中国共产党为英国帝国主义屠杀万县告民众书》,《向导》第173174期合刊,第1771页。

(40)秋白:《中国之革命的五月与马克思主义》,《向导》第151期,第1426-28页。

(4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42)《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192261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3-46页。

(4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7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44)《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69页。

(45)《国民运动进行计划决议案》,192311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00页。

(46)《本报宣言》,《向导》第1期,19229月。

(47)《社会科学辞典》,世界出版书局1929年版,第497-498页。

(48)《法国底政治经济状况》,《向导》第65期,1924514日,第523页。

(49)双林:《五七国耻与日本帝国主义》,《向导》第114期,1925510日,第1051页。

(50)国焘:《中国已脱离了国际侵略的危险么?》,《向导》第6期,19231018日,第48页。

(51)独秀:《上海大屠杀与中国民族自由运动》,《向导》第117期,192566日,第1077页。

(52)国焘:《中国已脱离了国际侵略的危险么?》,《向导》第6期,19231018日,第47页。

(53)仁静:《法国之新政局与对华外交》,《向导》第69期,1924611日,第550-51页。

(54)《国耻纪念日檄告全国同胞》,《向导》第64期,192457日,第509页。

(55)独秀:《此次运动中之帝国主义与军阀》,《向导》第124期,1925815日,第1135-36页。

(56)独秀:《上海大屠杀与中国民族自由运动》,《向导》第117期,192566日,第1078页。

(57)和森:《中德俄三国联盟与国际帝国主义及陈炯明之反动》,《向导》第4期,1923104日,第25-26页。

(58)和森:《赔偿问题与帝国主义》,《向导》第18期,1923131日,第144-145页。

(59)和森:《德国的分立运动》,《向导》第44期,19231027日,第340页。

(60)王奇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61)《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19227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59-60页。

(62)太雷:《列宁与义和团》,《向导》第81期,192493日,第654-655页。

(63)独秀:《十月革命与东方》,《向导》第178期,第1849页。

(64)和森:《中国国际地位与承认苏维埃俄罗斯》,《向导》第3期,1922927日,第17-18页。

(65)君宇:《土耳其国民军胜利的国际价值》,《向导》第3期,第22-23页。

(66)春木:《羞见国民的中国国民党》,《向导》第29期,1923613日,第213页。

(67)和森:《国民党应号召国民反对国民的侵略》,《向导》第39期,192398日,第293页。

(68)如永钊译《一九二二印度国民运动的分析》,《向导》第19期,第153-56页;登德布《蒙古及其解放运动》,《向导》第5期,19221011日,第43-44页。

(69)独秀:《华洋人血肉价值的贵贱》,《向导》第25期,1923516日,第182页。

(70)独秀:《怎么打倒军阀》,《向导》第21期,1923418日,1923516日,第152页。

(71)六三纪念与最近军阀列强之联合进攻》,《向导》第68期,192464日,第541页。

(72)秋白:《五卅后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的前途》,《向导》第125期,1925818日,第1145-48页。

(73)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向导》第22期,1923425日,第162-164页。

(74)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农民》第2期,19262月,第12-13页。

(75)《新民丛报》第一号,190228日,第106页。

(76)《自存篇》,《东方杂志》第2卷第5期,第100页。

(77)正厂:《我们底出路》,《向导》第65期,1923516日,第519页。

(78)慰:《辱国殃民之丑亥和约》,《向导》第81期,192493日,第656页。

(80)独秀:《我们如何继续反帝国主义的争斗?》,《向导》第126期,1925823日,第1153页。

(81)《各法团电》,《向导》第173174期合刊,第1787页。

(82)独秀:《对于上海五卅纪念运动之感想》,《向导》第156期,第1504页。

(83)龙池:《废约运动与九七纪念》,《向导》第170期,第1726页。

(84)独秀:《本报三年来革命政策之概观》,《向导》第128期,第1173页。

(85)《国民日日报汇编》第一集,190387日,第3页。

(86)汪精卫:《民德报发刊词》,《东方杂志》第9卷第11号,191351日,第16页。

(87)张嘉森:《英法美革命后建国事业之比较》,19161110日,《东方杂志》第13卷第11号,第14页。

(88)超麟:《中国反帝国主义运动在世界革命上的意义》,《向导》第128期,第1180页。

(89)《假革命党与反革命党》,《向导》第74期,1924716日,第594页。

(90)文恭:《国民革命与反帝国主义运动》,《向导》第80期,1924827日,第641页。

(91)秋白:《义和团运动之意义与五卅运动之前途》,《向导》第128期,192597日,第1168页。

(92)只眼:《国民党是什么》,《向导》第2期,1922920日,第16页。

(93)独秀:《怎么打倒军阀》,《向导》第21期,1923418日,第152页。

(94)独秀:《国民党与安福交通》,《向导》第25期,1923516日,第182页。

(95)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向导》第22期,1923425日,第164页。

(96)春木:《羞见国民的中国国民党》,《向导》第29期,1923613日,第213页。

(97)六三纪念与最近军阀列强之联合进攻》,《向导》第68期,192464日,第541页。

(98)独秀:《给戴季陶的一封信》,《向导》第129期,1925911日,第1186-90页。

(99)独秀:《国民党右派大会》,《向导》第150期,第5-8页。

(100)独秀:《中国国民党的危险及其出路》,《向导》第200期,第2198页。

(102)参见颜健富:《病体中国的时局隐喻与治疗淬炼——论晚清小说的身体/国体想像》,台湾《台大文史哲学报》第79期,201311月,第83-118页。

(103)参见沈松侨:《振大汉之天声——民族英雄系谱与晚清的国族想像》,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期,20006月,第77-158页。

(104)章开沅:,载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105)孙中山:《建国方略》,《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1页。

(106)参见李里峰:《群众的面孔——基于近代中国情境的概念史考察》,载王奇生编《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1-57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多样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