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澜将军/那年任/朱日和阅兵总指挥挥的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地处东径107°14′至107°46′,北纬26°32′至27°02′之间,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2.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5.2公里,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东邻黄平、凯里两县市,南接麻江县,西抵贵定、龙里两县,北连开阳、瓮安两县。市区距省会贵阳市111公里、州府所在地都匀市57公里。

  全市地势西部和北部较高,中部和东南次之,南部较低。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较少。山高林靑,河谷深切,风光旖旎。云雾山1604米,海拔最高;鱼梁江与鸟湄河交汇处的河床614米。黄龙山主峰1715.8米,海拔最高;鱼梁江出境河口614米,海拔最低,全市平均海拨1098米。

  福泉市境属长江流域,有两大水系,东南部为沅江水系,注入洞庭湖;西北部为乌江水系,注入长江。有主干河流24条。喀斯特区域河谷深切,形成不少优美的峡谷风光。如洒金谷省级风景名胜区、蛤蚌河风景区、十万千喀斯特森林谷地、小岩峡谷、水洞河谷等。河多桥亦多,明、清石拱桥就有上百座,被誉为“石桥之乡”。如豆腐桥,文明海内外。

  福泉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一年四季的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冷暖多变,夏季不甚炎热,秋多绵雨寡照,冬无较长严寒。年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年均气温14~15℃。

  土壤类型有石灰土、黄壤土、水稻土、紫色土等4个土类,10个亚类,49个土属,114个土种。

  福泉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为169436、82公顷。植物资源种子植物有100多科3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7种,被子植物90多科280余种。裸子植物中松科4种、柏科4种、杉科3种。被子植物中种类多的有科31种、禾本科20种、蔷薇科19种、壳斗科10种、菊科14种、樟科11种、毛莨科9种、百合科9种、五加科7种、物柳科6种。动物资源有饲养和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饲养动物有水牛、黄牛、奶牛、马、驴、骡、山羊、猪、狗、猫、鸡、兔、鸭、鹅、鸽、蜂、鲤鱼、草鱼、鲢鱼及引进的中华鲟等;野生类动物有河蚌、中华米虾、螃蟹、蜉蝣,蜻蜒、蚁蛉、蚱蝉、泥蛉、蜜蜂、桑蚕、蟋蟀、鲤鱼、花鱼、草鱼、鲢鱼、白甲、鲫鱼、泉水鱼、非洲油、辨结鱼、黑头鱼、青蛙、蛤蚌、蟾蜍、大鲵、乌梢蛇、菜花蛇、青竹标、锦蛇、两头蛇、草蜥、壁虎、鳖、鸬、池鹭、雀鹰、鸳鸯、鹧鸪、竹鸡、环颈雉(野鸡)、锦鸡、秧鸡、斑鸠、猫头鹰、燕、乌鸦、白颈鸭、鹊、大山雀、画眉、啄木鸟、杜鹃、柳莺、白鹊鸽、八哥、鹩哥、山麻雀、短尾猴、穿山甲、草免、松鼠、黄鼠、田鼠、竹鼠、豪猪、狼狐、黄鼬(黄鼠狼)、青鼬獾、水獭、小灵猫、豹猫(山猫)、野猪、麝苏门羊、岩羊、蝙蝠等。矿产资源有磷矿、煤矿、铁矿、重晶石、高岭土、硫铁矿、砷、碘、铅锌、汞、钼、钒、稀土、含钾岩石、含镁白云石、石灰岩、硅石、冰洲石、粘土矿等25种。已探有储量的矿产有:磷、铁、煤、硫铁矿、石灰石、高岭土、砷7种。其中以储量5.73亿吨的磷矿资源闻名全国,成为外界认知福泉的地理标志。民间流传“脚踏乌江河,石笋对石鹅,哪人能识破,金银用马驮”的民谣,曾吸引了无数寻宝掘金人。旅游资源独特,境内绚丽的奇山秀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洒金谷、原始古朴的生态明珠蛤蚌河、山水相映的小岩峡湾等山川名胜;有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黄丝罗邦千年古银杏和龙昌镇的“龙井双奇”(卧龙古樟和间歇泉)等奇特自然景观。在乡村和民族风情旅游中,有双谷农业观光园、苗族、布依族民族村寨和苗族跳月节及斗牛节、杀鱼节,布依族“6.24”民族山歌节等。福泉阳戏、花灯、民间舞龙舞狮等民俗风情,也是福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福泉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这里是梁州、荆州南裔。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置且兰。且兰国的都城设在福泉古城东南的杨老竹王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置牂牁、宾化(今福泉)两县。唐贞观三年(629年)置琰州、宾化等五县。宋开宝八年(975年)置宁远军蛮州总管府,辖地为今开阳、福泉、贵定、龙里等地,绍圣元年(1094年),重置宾化县。元初置平伐月石长官司,为今福泉、贵定一带,隶播州军民安抚司。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平月长官司。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平月长官司为平越安抚司,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五年(1382年)3月,千户所升为平越卫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领5所3站72屯。洪武十七年(1384年)2月,平越卫指挥使司升为军民指挥使司,领杨义、乐平、清平、麻哈、平定5长官司和3站72屯,隶四川布政司,旋隶贵州都司。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9月,贵州新镇道驻平越,道辖平越、兴隆、清平、新添、龙里、都匀6卫和镇远、黎平、新化3府及黄平千户所。弘治七年(1494年)6月,平越卫属麻哈长官司改为麻哈州。万历十五年(1587年),平越卫改隶思仁道。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5月,置平越军民府,设治平越卫城,隶贵州布政司。领黄平州、瓮安、余庆、湄潭县;杨义、凯里、新添、丹平、丹行长官司;平越、新添、兴隆卫;高平、中坪二司四牌地。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不再领长官司。康熙六年(1667年),裁贵州驻平越新镇道。康熙十年(1671年)12月,裁平越卫,改设平越县。是时,平越军民府领黄平州和瓮安、余庆、湄潭、平越4县。康熙二十年(1681年)9月至乾隆七年(1742年),设贵州分守贵东道,驻平越县,道辖平越、镇远、黎平、都匀、思州、思南、铜仁、石阡8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平越军民府改为平越府,辖1州4县。乾隆七年(1742年)5月,平越府改归古州兵备道。嘉庆三年(1798年)4月,平越府改为平越直隶州,隶贵州粮储道。裁平越县,县署人员移兴义县。平越直隶州领瓮安、余庆、湄潭3县及杨义、高坪、中坪3长官司。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农民起义军攻占平越州城后,原行政建置已打乱。同治七年(1868年)清军占领州城后,设附廓(辖州城、东南门外、西北门外3团和西北2甲,共22寨)、4乡77团、20堡、2甲,共领690寨。

  民国初,平越直隶州建置未变。民国三年(1914年)1月废州改县,平越划为一等县,属黔中道。民国四年(1915年),平越县改为二等县。行政区划废里、团,建立区、保、甲、牌组织。全县设东、南、西、北、中五个区。民国九年(1920年),废黔中道,平越县直隶贵州长公署。民国20年(1931年),废保、甲、牌,建乡、镇、闾、邻,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10区、11镇、90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3年)6月,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平越县城,平越升为一等县。专署辖平越、贵定、麻江、余庆、瓮安、炉山6县。是年,平越县将10区裁并为5区。是年9月,废乡、镇、闾、邻,改为保甲制。全县5个区辖13联保、76保、742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驻县第七专署裁撤,平越县该隶新设镇远的第七行政专员公署。次年11月,改隶省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全县调整为4个区,辖13联保、80保、796甲。次年全县保增为105个,甲增为1265个。民国三十年(1941年)11月,省政府批准将平越的中坪区与瓮安县的牛场区互换。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实行“新县制”,废区和联保,全县将原4区13联保调整为1区4镇9乡。即城厢、笔山、凤山、牛场4镇,团杨、仙桥、黄丝、陆坪、地松、藜山、三江、水源、高坪9乡。共辖101保,941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调整为100保、814甲。民国32年4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4镇9乡101保941甲。民国37年(1948年),平越县该隶驻独山的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全县为13乡镇、100保、920甲至解放。

  1949年11月,平越县解放,成立了平越县人民政府,属独山专员公署。全县辖5区、1个区级镇12个乡镇。即城关区(领城厢镇、仙桥乡);马场坪区(领马场坪镇和黄丝乡);藜山区(领陆坪、地送、藜山乡);谷汪区(领领高坪、三江、团杨乡);牛场区(领牛场镇、水源乡);凤山镇(领10村)。共辖15街,85个村。次年3月,凤山镇划隶马场坪区;撤销谷汪区,所辖的高坪乡和三江乡并入牛场区,团杨乡并入城关区。1952年2月,成立道坪区,下辖6个乡。全县为5区4镇14乡。即即城关区(辖城厢镇、仙桥乡、团杨乡)。马场坪区(辖马场坪镇、凤山镇、黄丝乡);陆坪区(辖陆坪、地送、藜山乡);牛场区(辖牛场镇、三江、水源乡);道坪区(辖高坪、道坪、英坪、泉飞、谷龙、翁初乡)。

  1953年2月,调整行政建置,开始建乡工作,全县设5区4镇54个乡。城关区辖城关镇和教场、太平、五堡、龙昌、团坡、大水沟、大麻窝、梁家铺、岔河乡及复员、王卡苗族自治乡;马场坪区辖马场坪、凤山镇和三堡、新堡、平堡、双谷、冬青、羊昌河、羊老、萱花、哲港、黄丝、鱼酉、沙坪、三坪、安谷乡和安坪布依族自治乡;陆坪区辖陆坪、藜山、双立、翁羊、新桥、地松、洞铁、香坪、万民、立坪乡;牛场区辖牛场镇和云顶、折伍、石坝、双龙、谷汪、和平、回龙、上坝、桂花、高石、下坝乡;道坪区辖高坪、气坪、道坪、英坪、泉飞、谷龙、翁初乡。是年6月12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平越县自7月1日起更名为福泉县。1956年4月,福泉县改属安顺专署。是年,新堡乡和安坪布依族自治乡合并为新坪布依族乡;王卡苗族自治乡由城关区改隶道坪区;双立乡由陆坪区改隶城关区。至此,全县54个乡镇合并为38个乡镇。1958年9月,全县建立了世界、东方红、和平、八一、红专、超英、超美、东风、火箭、卫星10个人民公社。12月7日,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10个公社与5个区合并为5个人民公社。是月29日,经国务院(58)议字第92号文件批复,撤销福泉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划归瓮安县,改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61年8月,国务院秘书厅厅秘字第55号文件批复,恢复福泉县建制,仍属黔南州。全县设城关、马场坪、陆坪、牛场、道坪5个区,撤销5各区级公社和36个管理区,改设20个人民公社,172个大队。1963年2月,全县人民公社调整为37个。城关区辖城关、太平、岔河、干坝、龙昌、仙桥、杨家林公社;马场坪区辖马场坪、平堡、双谷、新坪、凤山、安谷、黄丝、沙坪、鱼酉、萱花、折港公社;陆坪区辖陆坪、藜山、翁羊、新桥、地松、洞铁、香坪公社;牛场区辖牛场、双龙、谷汪、和平、桂花、高石、云顶公社;道坪区辖高坪、气坪、道坪、泉飞、王卡公社。是年6月,城关区公所搬迁到龙昌,次年10月更名为龙昌区。1983年12月,城关公社更名为城厢公社;太平公社更名为杨义司公社;新桥公社更名为新桥营公社;新平公社更名为甘巴哨;桂花公社更名为桂花街公社;和平公社更名为黄家湾公社。1984年5月,成立了乡、镇人民政府,政社正式分设。是年,城厢、马场坪、凤山、陆坪、龙昌、牛场6个公社改为镇,其余公社改为乡。1985年,全县设5个区,一个区级镇(城厢镇),36个乡(镇)。共辖4个居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委员会,2182个村民小组,1921个自然村寨。

  1991年3月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即:城厢镇、杨义司乡合并为城厢镇;撤销龙昌区,龙昌镇、团杨乡合并为龙昌镇;仙桥乡、干坝乡合并为仙桥乡;撤销马场坪区,马场坪镇、安谷乡、平堡乡、双谷乡、甘马哨乡合并为马场坪镇;黄丝乡、鱼酉乡、沙坪乡合并为黄丝乡;萱花乡、哲港乡,合并为兴隆乡;撤销陆坪区,陆坪镇、翁羊乡合并为陆坪镇;藜山乡、新桥营乡合并为藜山乡;地松乡、洞铁乡、香坪乡合并为地松乡;撤销牛场区,牛场镇、双龙乡、桂花街乡合并为牛场镇;高石乡、黄家湾乡合并为高石乡;谷汪乡、云顶乡合并为谷汪乡;撤销道坪区,道坪乡、泉飞乡、气坪乡合并为道坪镇;高坪乡、王卡乡合并为高坪乡;凤山镇、岔河乡的行政区域不变。经过撤区并乡建镇,福泉县由原来的5区1镇变为共有7镇9乡,共辖174个村民委员会,2396个村民组,16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经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批准,黄丝乡、高坪乡、地松乡撤乡设镇。

  1996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以民行批(1996)88号文件作了批复,贵州省人民政府又以黔府发(1996)6号文件下发了通知,撤销福泉县,设立福泉市(县级),以原福泉县的区政区域为福泉市的行政区域。福泉市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96年12月福泉县设市后,全市辖城厢、马场坪、龙昌、牛场、道坪、陆坪、凤山7个镇和黄丝、兴隆、藜山、地松、岔河、仙桥、谷汪、高石、高坪9个乡,共计16个乡(镇),下辖174个村民委员会,1396个村民组。

  2001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城厢镇的东街、北街、南街、西街四个居委会和教场、金鸡山、北街、南街、东街五个村部分村民组划出,组建金山办事处。金山办事处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辖藜峨居委会、泉山居委会、城北居委会、双桥村共计42个居民组,31个村民组。

  2001年12月,经省、州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马场坪镇,设立“马场坪办事处”,属福泉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马场坪办事由原马场坪镇和平堡乡组成,辖5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

  至此,福泉市共辖9镇6乡2个办事处,即龙昌、牛场、高坪、道坪、马场坪、黄丝、凤山、地松、陆坪镇,兴隆、藜山、高石、岔河、谷汪、仙桥乡,马场坪、金山个办事处。共辖174个村民委员会,20个居民委员会。

  2003年9月,全市开展撤并村工作,至2004年全面完成。全市由174个村撤并为60个村。撤并村时对一些小的村民组也进行了合并,共有村民小组910个。

  李整(?~1401年),河南偃师人。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中原时,投伍从征。洪武十三年(1380年)随明军征滇黔时,转战来到平越安抚司。率部先后征服高坪一带的苗王金牌王、尚帝天、袁恶虫、潘地长等土著民族,明朝授忠武校尉长官,世守高坪土司。建文二年(1401年)传子李仁,世袭至清末李书年.管理高坪土务,历十九世五百余年。李整墓葬城南玉屏山。

  张信(?~1442年),临淮人。明洪武间任平越卫指挥,先后修建福泉山高真观和月山寺,后以家宅基地捐修平越卫学。因征瓮安草塘军功,升都指挥佥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调任北平都司。次年,惠帝密诏张信与都司谢贵、布政使张昺昌策划,废除燕王朱棣。信接诏后,反到燕王府求见燕王,将惠帝密诏告燕王。燕王决定起兵,先杀谢贵、张昺及部分朝臣。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燕军攻克南京,燕王称帝,次年登基,改号永乐。

  成祖以张信献密诏为首功,称之为“恩张”,升都督佥事,封“隆平侯”,赐“世伯"券,俸禄千担。朱棣欲张女为妃。张辞谢,成祖更为敬重。永乐二十年(1422年)信与兵部尚书李庆分督北征军粮,组织23万余名役夫,运粮37万担,助成祖亲征山西大同获胜。帝举行阅兵仪式,张托病不参加,因此获罪,降为办事官。后念前功,诏复原职。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帝加封为“少师”,并给双俸。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高煦反叛。张随宣宗帝亲征。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宣德帝巡视边关,令张留守京都。次年,信督军1万5千人疏浚济南运河,经略漕运。正统七年卒于南京,追赠郧国公。

  李福(?~1449年),字梦符,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东城乡大桥人。其父李仁、母张氏。明初袭除州军前指挥佥事。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总兵平羌将军南征,奉旨调任平越卫指挥。先后随军征战清水江、兔场中八度、谷工、瓦尊、坪堵、草子坪等地,累著战功。修筑平越卫城为土城,建文二年(1401年)改为石城,开拱门4道,使平越古城臻于完善。宣德十四年八月十八日卒于家,葬城西罗家洞后冲,敕封明威春宇将军。

  黄绂(1422~1493年),字用章,号精一道人、蟾阳子。其曾祖黄豫自河南封邱徙平越卫,遂居平越。其父黄中在重庆经商,娶张氏为妻,绂生重庆。黄中经商亏蚀,生活艰难,遂将绂送妻兄张宗骑处寄养。张为四川麻城县博学,精于文理,绂深受舅父教益。后回平越随祖母挖野菜维持生活,补平越卫学生。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绂乡试中第五名举人,翌年成进士,开平越科举先河。分北平任行人员(职掌册封、传旨等)后历官南京刑部员外郎、郎中、四川左参议、左参政、湖广左右布政使。天顺元年(1457年)擢右副都御使巡抚延绥。弘治三年(1490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兼左都御使等职。

  绂任刑部员外郎时,不畏权贵,遇事肩任,执法秉公,不徇私情。刑部中人称为“硬黄”;《黔诗纪略》书称为“贵州名臣之冠,劲节清风,沾丐闾里”。成化九年(1473年)任四川左参政时,重庆西40里有座大庙,行人经此往往失踪。绂明察暗访,认定行人失踪与大庙有关。于是,密调兵士于拂晓时围庙搜查,逐一审讯僧人,查明数年来,凡行人来庙投宿,必遭杀害,分其财产。如有妻女则迫其劳作。被囚妇女不堪受辱,大都自杀身亡。这帮恶僧将死者沉入大塘,绂命人将塘中捞出的多具腐尸,张榜让人认领安埋;放出囚困妇女,护送还乡。庙中僧人则依罪处罚,焚毁了大庙。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绂调任延绥巡抚时,弹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州吏李锋、知州王琮葭等几个贪官污吏;逮捕奸豪张纲。亦严加整顿废驰纪律,修理军中器械,加强地方巡逻,维护社会秩序。常微服私访,过问民间疾苦。一次,外出看见一军妇牵马饮水,上身衣破成片,下身用块布遮掩,感叹道:“军士的生活穷苦到这种地步,我还有什么脸面做他们的官长?这样的军士怎能抗敌?”回衙后,即令发给全军士兵三月薪饷,亲到营地慰问军士及家人。朝廷下诏毁庙,尼姑还俗。绂则将尼姑配给未婚军士为妻。离开延绥时,许多军士带领妻室儿女守候道旁送行,感泣黄绂为他们成家。

  弘治三年(1490年),升任南京户部尚书时,一些御史谏官以他迁升太快而不满。绂知道后便把他的资历簿当众烧毁说:“我职责是为国家寻找人才,发现人才,至于资历的久近,功劳的大小,难道是选拔官员的标准?”绂入掌户部,尽革财赋积弊。弘治六年离任养老时,将所有奏议、政绩诗文皆烧去不留。未几病卒,葬于长岗。

  安大朝(?~1 603年),字对山,平越城东门外人。从小习武.臂力过人,深沉刚毅,善助乐。曾购置田产,支持卫学,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历任千户、守备、总兵、都督同知等职。

  明嘉靖年间,从贵州总兵石邦宪平定苗民起义。隆庆初,代石邦宪为总兵官镇守贵州,威名稍亚于石,同载《明史》。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安议在平越小西门外筑两道子城以护水,一旦有兵事不致缺水。命指挥奚国柱修筑水城,未向朝廷奏报。城成后,遭朝中御史疏参,谓说大朝私自扩充平越府城,恐有异志。大朝闻讯,惶急自尽,奚国柱亦自缢。二人皆葬水城内山上。

  葛镜(1550~1619年),祖籍直隶永丰府滦州西南乡姚家庄,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其先祖葛忠因“调北征南”,遂定居平越。其祖父葛云任云南大理指挥,镜青年时就读祖父处,在云南乡试中举人。历任云南例省祭官、兵备道等职。

  万历十四年(1586年)辞官回乡,热心公益,修庙建桥,竭尽毕生精力。次年,在杨义司修建兴佛阁一座,四周砌置石凳,阁后掘井一口,供过往客商憩息饮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到云南购回铜钟两口、古弥勒佛一尊,钟分赠月山寺及高真观,佛像供兴佛阁内。

  平越城东麻哈江,每逢水涨,往往舟覆人亡。镜决心修建一桥将两岸连通,使这条驿道上的行人不受水涨舟楫难行之苦。初建于上游马腰河处,未成桥塌,故称“上倒桥”;再建于下游两岔河处,亦复水圯,故称“下倒桥”。虽两建两毁,其志犹坚,决心第三次建桥。将祖遗田产贱价出售,家人钗环饰物亦悉数变卖,筹足经费,遂带领妻室至江边盟誓:“亘石昨庆桥成矣,江流湍急桥复圯;持一片心盟白水,桥不成兮镜不死”。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镜遍觅能工巧匠,测定桥位,备料筹措,于次年兴工修建。日夜临工监督,并向贵州巡抚张鹤鸣祈檄运木架桥。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成3孔石拱桥,全长51.1米.宽8.5米,高约30米,雄伟壮观。葛镜前后修桥30年,罄尽家资,积劳成疾,于桥成翌年逝世,葬于城南樊家碑。镜虽离世,而民间传说歌诵,数百年犹不绝于耳。

  樊师孔,生卒年不详。字淑鲁,平越城东街人,祖籍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其先祖樊永颛由川入黔,在平越为官,遂入籍。其父为霖,国子监助教、山西布政司参政,母刘氏,生子四人。师孔居长,自幼受父母教诲,勤奋学习。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乡试中举,初任山西武定州学正,历官分守大同道、山西布政司参政、辽东正推巡抚、云南布政使兼太仆寺正卿等职。居官清慎慈爱,所至之处,民怀其德。

  清初,归林回籍,以诗文自娱。著有《听命堂集》、《好还纪略》、《冷况集》等诗文。惜因年久,多已散失。在《人生》诗中云:“不贪地位不忧贫,养拙藏愚春复春。浊酒随时消永夜,短歌乘兴过良辰。古来豪贵三台客,今日平芜_窖尘。世事静观惟自得,浮名何用缚吾身”。这首律诗,抒发人生世事,颇具风韵。昔平越生童应试,须肩负衣被书籍,长途跋赴镇远合棚。师孔具文请准,将祖遗宅基捐修试院,亲自督工营造,一年竣工。院前建有“三代大参、四朝维翰’’和“文武凤宪"坊。自此,平越、瓮安、余庆、湄潭的生员均在平越考棚应试。师孔卒年70岁,葬城南季旗屯。

  王讥,明万历间生于平越。祖籍江南江宁府(今南京)上元县,其祖父云衢于明嘉靖元年由云南辞官迁居平越。讥自幼资质聪慧,博学广闻,入府学为廪生,不为八股文所禁锢,攻读经史,终生不仕。

  讥经营祖遗田产,好善乐施。每遇灾年,将积粮赈济饥民,救活乡民甚多。与妻汪氏,热心公益,人有所求,必尽办解决。出资修建渚浒至牛场道路,在牛场南隅修造一座三孔石拱桥,横跨文笔塔小河上。曾三举乡饮,邀乡里60岁以上老翁为客。清康熙间卒,享年101岁,追封为正义大夫。汪氏亦百岁而终,合葬于城北沙子坡。奉旨建坊旌表,立于平越城东。

  王祚久,生卒年不详,字象征,平越牛场人。幼年丧父,赖母纺织为生。与弟祚凝、祚番均入府学攻读。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祚久考取贡生,选为四川丰都县令。后改调湖南溆浦知县。溆浦边远山区,地瘠民贫。他到任后,深入乡里民户,不及一年掌握了全县四里三十六坊土地面积、村落远近、乡里穷富、民俗刁淳等情况。乡里到县城办事的人,大都能叫出姓名,并经常询问某人的田种了没有,某人的横蛮脾气改了没有,使以往横行乡里的一些人,大多改掉了恶习。祚久邀集地方父老商议,创办淑浦县学,聘请名师教授。入学人逐年增多,当时,有何某将军率部万余人驻扎县境,兵缺粮饷,准备洗劫屠掠,全县民心惶惶。祚久数次求见,均被何拒之帐外。迫于事态紧急,奋不顾身强行闯入军营,据理申述,愿将自己多年积蓄的八百两俸银和八百匹布,并洛牲酒慰劳官兵,请求不要为难百姓。何感其言行,乃率队而去,使全县民众免受一次兵祸之扰。县境有一溪水,不通舟楫,山水暴涨,往往冲决田庐,民不安宁,乃捐资鸠工,疏浚河道,引水灌溉,舟楫通行。淑浦多年政通人和,民庆厚生。告老离县时,县人恪送礼品,一一退还,民众夹舆送至县界,洒泪告别。淑人感其德行,立庙以祀。《湖南通志》列为名宦;《一统志》亦收录。祚久常云:“吾所行,但期无愧方土,不欲世人知,亦不令后人知’’。卒于平越渚浒,诰赠“资政大夫”。

  王士俊(1683~1756年),字野君、灼三,号犀川,平越牛场渚浒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10岁即能诗善文。19岁入平越府学,广交良友,不耻下问。性格恬静,不好嘻闹,刚正好侠,见事不平,据理争辩。岁试时,湄潭一童生误入文昌宫门,被县令关押。士俊愤愤不平,率诸生上门问理。孙学使将其驱逐门外,不准参加考试。士俊大叫冤屈,方获入试。可时已近午,迅速答完试卷。孙学使叹曰:“汝成名当在吾上”,一时黔境传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冬,士俊往丰润县探望其父王梦麟,帮助书写簿录,熟读律令,研究吏治。时丰润遭蝗灾,随父率众下地捕蝗。次年返乡,攻研经典,设馆教书。康熙六十年(1721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旋改庶吉士,入翰林院检讨。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任河南许州知州,兼署杞县事。时河南大旱,许州频河屡次决堤泛滥,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士俊为纾民困,先行革除衙门买卖官价、国课重耗、派办物料等陈规;严惩盗贼、平反冤狱错案,使不少无辜得到昭雪;减免赋税,鼓励农耕,使灾后较快恢复元气。次年五月调署祥符县,视察河决,看到成片耕地被沙砾壅没,民不得耕。可是赋税仍是2万余两,亲拟豁免奏摺呈报巡抚。巡抚将摺抛于地,指责为“想要好名声”。士俊据理力争:“官可不作,民命不可不恤”!巡抚被迫同意减免祥符县正税银2.2万两,使灾民得以复苏生息。

  雍正四年(1726年)元月,调任广东琼州知府,分巡岭西道后,着力革除苛敛钱粮的弊端和各州、县迎接新任送银5千两的陈规。因此,时人书赠“清洗十万赃名”的条幅。雍正六年九月调署广东藩司,组织清理积案,制订法规章程,紧缩库银开支。次年七月升任广东布政使。九月,钦赐貂皮10张、宁绸两联,以嘉其兴利除弊、擒获大盗李七雄和守护海疆的功绩。当时,有“风节稜稜,双瞳皎皎”之誉。

  雍正八年(1730年)主修《广东通志》;捐银8百两修学宫。次年五月,擢升湖北巡抚。世宗帝在圆明园三次面见、赐物。士俊面奏:“藩司养廉银8千两,尽足臣用。恩偿两千金,臣存库充公用”。世宗说:“何用如此矫廉,朕不喜此”。士俊奏道:“臣乃天末寒士,衣冠既足,受莫大之恩。臣父屡戒臣清白自持,臣若不孝于父,即是不忠于君"。世宗笑道:“得有此好父,方生出这好儿子来。此银你既留库充公,成尔志可也”。在湖北“除吏弊,禁行奸,救穷民,兴学宫,修道路”。原有公费结余万余两,按例应为督抚分受。士俊以为:“廉俸外皆非所应得”。将此项银两入库作修堤工费。

  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署河东总督,兼河南巡抚事。主修《河南通志》80卷。亲到陕州督运粮米救济陕西灾区。次年,出巡山东、河南等地,行前颁发文告禁止沿途设馆招待。时值河决后,拟订七条规定着力办理灾民救济工作。士俊每年捐银2千两,作两省耕牛、种子之补助。在豫3年,整理法度,建立规章,“励气节、禁重耗、设义冢、修道路、设渡船、举节烈、崇实学、禁白役、查积弊”,无不一一有檄。又兴办普济、育婴二堂,置给田产。是年参疏河南学政俞鸿图纳贿行私,出卖考题,俞被依律腰斩。士俊刚正之声愈著,山东、河南郡县官吏多有畏惧,一时贪污敛迹。雍正十二年查看开封府自李自成决河淹城以来,城内淤积城外高,水洩不出去,便组织从东门开掘一条渠道将水引出,解除了城内水患。次年六月十二日,秋汛大发,堤工告急,亲督标兵、河兵、民夫2万余人,护堤防汛。彻夜巡视,随塌随堵,待到天晓,险情已过,保住了数十万民众安宁。

  士俊在河南垦荒劝捐,贻累民间,被户部尚书史贻直参劾。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解任抵京,命署兵部侍郎。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命署四川巡抚。当时,成都多次火灾,500余灾民无处栖食,即捐银500两赈济。八月六日主考乡试,捐银150两为考生购肉米之费。是年,密疏四事,被以“越职言事”,撤职下狱。部仪“照大不敬律,拟斩立决”。奉旨“改斩监候”。次年诏释为民,饬令回籍。

  士俊任河东总督时,先后捐资235金修建平越府学。著有《河南山东古吏治行》、《河东从政录》14卷、《困之录》、《清流县志》10卷等书稿。回籍后,修建文昌楼,将携带回来的万余册书收藏楼上,供学子阅读。乾隆六年(1741年)因争占瓮安县民罗尚珍坟山,遣仆人殴打罗之父玉弼气愤自缢。罗尚珍赴都察院具控,士俊受扙律处罚。乾隆二十一年病卒于家,云贵总督刘藻鸿遣使祭墓,题赠云:“士俊制举之文才雄肆,是以陵掩一切。生平官辄所至,必以兴利除弊,摧鉏奸贪,忠精于济,百折不回,卓然为一代名臣所不愧焉”!士俊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政16年,政绩卓著,为清代名臣。

  杨裕深(1800~1859年),原名遇升,字晓东,号息国。清嘉庆五年五月初六生于平越团杨枧头寨,从小奋发好学。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人,道光五年成进士,即以知县分发浙江,历任缙云、天台、平湖、嘉兴、归安、钱塘等县知县;迁海宁知州、乍浦同知、宁波知府、宁绍台兵备道;咸丰五年(1855年)擢两浙盐运使、兼署臬司印务。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嘉兴知县时,鸦片战争战火延至浙江。英军从海路入侵定海、宁波等地。清军节节败退,溃军涌入嘉兴,横索强抢。商人罢市,居民闭户。裕深用库银收购溃军器械,温言抚慰,劝其返乡。大部溃军日渐离去,少数好闲之徒仍逗留嘉兴进行抢劫。裕深令市民,广布巷栅,家自为守,有窜入横行者,格杀勿论。溃军无法逞凶,方陆续散去,嘉兴秩序始得安宁。不久,杨威将军皇侄奕经率兵增援浙江。清军到嘉兴后,不事抗敌,四处生非,连杨裕深坐骑也被军士强骑而去。裕深不畏权势,亲赴北校场奕经驻地,愤然指责清军种种不法行为,要求严究。奕经无辞以辩,表示要严加管束,并给裕深两根赤棒,植于县衙门前,倘有军士违法,授权处置。此后,清军滋事有所收敛。时人称裕深为“强项令"。

  裕深承办津沪局浙江漕运时,运粮船只多被征用抗英。裕深多方收寻,仅得少数船只,难以承担粮运任务。时英舰已踞上海,裕深决定改由江苏太沧县浏河口出海。但浏河水浅,粮船不易通过。即筹资疏浚浏河,粮船得以畅行。

  咸丰初年,私盐充斥浙江市场。裕深组织缉私队查禁私盐,降低盐价,民众既得利,府库亦增加收入。咸丰五年,清军云集浙江,兵饷无供,饥噪反戈,殃及民众。裕深建议减粜各府县常平仓、截留漕米19万石,变价作军饷,各军始贴安然。

  天台县清国寺执事僧人,结交权贵,将庙田庙土租给农民耕种,不管旱灾减产,一律按常产定额交租。一老农因病未能如期交租,凶僧将其打死,埋于庙后深山。死者亲属多次申诉,无人敢于受理。裕深任天台知县后,翻阅旧案,查得实情,将凶僧依法处斩,县人称快。裕深在浙为政30年,虽处膏腴,不以自润。咸丰帝手书《清白家风》匾相赠。身故之日,家无余资,葬于杭州,诰封“中议大夫”。

  何得胜(1814~1867年),字安国。黄平州木老坪皂角树(今属瓮安)人;原姓刘,名刘二。后随母改嫁草塘何家堡何家,遂由刘二改唤何二。何妻黎金妹,生卒年不详,仲苗(今布依族),平越州西乡沙水下坝人。二人为农民起义黄号军首领。

  得胜家境贫寒,遭遇坎坷,生性倔强,于道光中期参加“议榔”抗粮,劫官打富,被诬为“何二强盗”。在榔会活动中结识英坪刘瞎么、五季坪谭光前等榔首,于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在狗场(今平定营)建“经公庙”作榔会活动场所,参加灯花教秘密组织。榔会便“按户派造鸟枪,连户共造大炮”,武装群众,这是得胜领导农民起来反清的开始。咸丰五年六月,与王廷英等在天文山搭棚设坛,举旗起义,称黄号军。奉刘义顺为教主,以“反清复明”、“反苛派重赋”为口号,民众广泛响应,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席卷贵州十余州县,威震全黔。

  咸丰六年二月,得胜投贺昌明部,于四月攻破都匀府城。杀死知府鹿丕宗和前任山西布政使陶庭杰。义军乘胜攻占麻哈和平越南乡摆郎、马口等地,进逼平越州城。次年五月初,何、贺率众万余人攻占罗背、罗坳、直捣牛场。这时,牛场灯花教主宋三元被瓮安县令刘异平缉捕在狱,何等率部于是月十三日围攻瓮安县城,迫使刘县令礼送宋出城。义军困瓮旬余,杀死团首方万春等人。是年十月,贺昌明在黄平金坑病逝,嘱立得胜为武安王,陈绍虞为文安王,统领全军,进驻余庆古佛山。咸丰八年七月,天印义军被官兵困急,得胜率队下古佛山往救,击溃官兵,占领瓮安玉华山,杀死把总柏占元。不两月,义军逾万人。次年一月,开州知府石虎臣督团练李树德等进攻玉华山,得胜率义军伏击,石等400余兵勇被击毙。五月,得胜、金妹率队进驻平越上大坪,筑营设卡,与玉华山、轿顶山的义军成犄角之势。次月,攻占王卡。之后,联合贾福宝等部取开州、逼贵阳。后因贾部降清,王卡陷落,得胜即退守上大坪。继后,联合潘名杰的苗民义军,组成“号苗联军”收复王卡,扼清水江切断了清军粮道。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九日率部进攻光沙官兵,击败参将赵德光部。战斗中,负伤回守王卡。八月十七日,赵部由新寨攻进王卡,得胜率众由梯子岩回上大坪。同治元年(1882年)六月八日,率号苗联军击溃赵德光官兵,收复王卡。八月十一日,钦差大臣田兴恕攻占上大坪,义军营房皆被焚毁。何、黎等退守开州羊场杠寨一带。不久,得胜再次收复上大坪。同治二年九月六日,率部攻占开州,杀死知府戴鹿芝。十月十一日,攻占修文县城,知县白梦蟾丧命。随后相继攻进黔西、清镇、卫上等地,进逼省城贵阳。在花仡佬(今花溪)与赵德光部遭遇,游击邹开贵被打死。次年一月二十五日,何部再逼贵阳,杀死千总冉定邦。同治四年八月,联合潘名杰复困贵阳,斩获官兵甚多。次年十月,围困安顺府城杀死副将叶有贵、千总陈玉春、把总周双禄、戴文元多人。同治六年九月三日,击溃息烽养龙田兴贵官兵数营。九月二十七日,得胜病逝于途中小轿顶山,终年53岁。

  同治七年二月,上大坪、玉华山等地义军公推黎金妹为首领,继续统率义军进行反清斗争。不久,陈绍虞降清,号、苗义军不和,谭光前在瓮安称“皇帝”,黎氏义军势单力簿,固守上大坪不出。七月二十七日,川、湘、黔官兵开始围攻上大坪。降将莫抢元引黔军参将唐天佑渡清水江扼王卡,切断了上大坪后路;张玉文驻大坡,堵住了前路;唐大有出大板截上大坪援军;邓鸿超、颜佐才率降众袭破岩门关、平果两要隘,官兵将上大坪重重包围。八月二十八日,川将唐炯派降将刘俊民持扎入上大坪招降,许以不死。黎金妹、东震王何端等接受招降,刘义顺、秦崽崽等突围逃出,在杨保河被官兵捉住,槛送成都遇难。至此,何得胜、黎金妹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

  宋桂芳(?~1875)年,平越人。其父芝相行武出身,同治元年(1862年)随江南提督李世忠部征浦口阵亡。清廷封云骑尉,桂芳袭职。次年,桂芳请假赴江苏收觅父尸,久寻未获,无资回营,遂在江苏投闽粤总督左宗棠部将王德榜营,转战安徽、浙江等地,屡立战功。同治三年,随王部调驻福建,历署福宁、漳州、台湾等镇。同治十一年任宁福镇总兵,署理福建陆路提督。

  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在台北府增设新竹、淡水、宜南3县,派桂芳总统兵勇督办台北开山抚理事务,驻扎宜南县。不久,身染瘴气,病卒宜南苏粤行营,葬台湾宜南立祠以祀。其三子振铎袭职。

  吴奇忠(1830~1898年),名元彪,字昌文,号虎臣,平越猪场街人。性刚直,习弓马。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入营伍,好谈战阵攻取之术,研究“奇门盾甲”,深晓兵法韬略。

  咸丰四年(1854年)平越知州高本仁委奇忠集各乡团练精锐防堵农民起义军,往征余庆、绥阳、遵义等地,护送云贵总督劳文毅、贵州巡抚张亮基由川入黔,受到犒偿。同治元年在绥阳旺草一带防剿太平军石达开部将李宰辅部,身负重伤,其胞弟战殁。是时,奇忠赴遵义请饷,被知府于钟岳扣留下狱。其部将蓝山虎遂带50余人,入城劈狱,将其救出。返回绥阳七星坡,宣布反清。联合白号、黄号等义军,抗击清兵。同治二年秋,率部攻占遵义东乡各寨,复攻绥阳县城。攻占绥阳县城后,遣部将刘明桂、蓝山虎、王歧山等分路击溃各团练寨棚,烧尽寨外房屋,斩杀清军练勇甚多。同治三年春,联盟白号军先后攻取了双洞门、郎三甲、大堡寨、六郎屯、黄土坡、天台山、狮口屯等处,声威大震。

  同治四年五月,四川布政使刘岳昭督川湘官兵入黔征剿义军。六月初八,清兵截击七星坡义军,切断了七星坡往绥阳通道。九月十六日,攻破天台山义军阵地,进逼绥阳县城。清军围城两月,多次攻城皆被义军击退。十一月,清兵开始由黄土坎一带垒土筑堤,至次年元月堤成,积水淹城。不久,城西、南、北三面皆被水淹,官兵乘船攻城,奇忠令义军以飞锤击退。二月,春雨骤发,积水灌入城内,军民困于泥水之中。刘岳昭出檄招安,奇忠知无生路,于三月二十三日自缚推棺出城归降。刘准其随军效用,并赐名“奇忠",刘明桂名“奇义”。

  吴降清后,参加征剿义军战斗,历任千总、守备、都司、副将、总兵、云贵督标中协、记名提督等职。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巡抚丁宝桢奏调入川,历署懋功、绥宁、马边督协。当时,绥宁防军因饷不济,欲谋哗变。奇忠致力筹划,安抚诸军转危为安。之后,历任重庆、松潘、建昌等镇总兵,兼统省标精兵十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奉委川北镇总兵,集寒入肺,旧伤复发,于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卒于任上。

  吴奇忠,制军严整,反清复降,时为川、滇、黔著名战将。死后奉谕安葬原籍,墓在城南洋桥。

  谭光前,生卒年不详,平越高坪五季坪人。早年与刘瞎么等人组织“榔会”,发动农民抗粮。同胞兄谭光朝秘密参加刘义顺灯花教,咸丰五年(1855年)初,串联民众在五季坪家中拜灯诵经,参加者一人丢一文钱,共得小钱一箩,奉谭光朝为教主。是年六月,参加何得胜在天文山起义,称“黄号军”。因排行第二,义军中称他“谭二元帅”。次年,为避官兵团练追剿,谭率众进扎瓮安、黄平交界的大冰水山中。七月,官府闻报谭光前已回五季坪,遂往围捕。其兄生病在家,惨遭杀害。官兵未捉到光前,遂掘其母墓,抛尸荒野。

  咸丰七年五月初,光前与何得胜、王廷英等率众万余人进攻罗贝、罗坳团练,直捣牛场。复攻瓮安县城,救出牛场教主宋三元。七月十六日,率队攻打狗场(今平定营)官兵,斩杀数十名。这时,谭氏房舍被官兵焚毁,谭部仍进驻冰水山中。次年七月,官兵围攻天印义军大营,得胜率精锐往援,光前等率300余人为后援。正遇巴总兵大部赶至,光前为保实力,施诈降计,巴信以为真,在旗子上书写“投诚免死,各归乡村”八个大字,令其返回乡里。光前径率部驻扎玉华山,重树反清旗帜。咸丰九年七月,又施诈降计,只身乘夜下玉华山归顺瓮安团总商景阳。不久,私开营门,引义军入内,大败商部。之后,光前率部驻扎英坪天鹅屯,与上大坪、玉华山义军成犄角之势。次年五月,率部包围团总商景阳、朱云光两家住宅,烧毁房屋,斩杀30余口。十一月四日,天鹅屯被田兴怒售兵攻破,义军、民众被杀无数。光前与赵款率残部逃出,途遇何得胜来援同赴上大坪驻扎。次年,返驻天鹅屯。

  同治二年(1863年),光前与何得胜、潘名杰等部攻占瓮安县城。同治六年称“皇帝",在瓮安县城学宫举行即位。是时,得胜已病逝,光前威逼何妻黎金妹为“皇后”。黎氏身陷险境,只好佯允,诱其入上大坪,将光前包围,几被杀尽。仅余数十人,夺路逃往中坪,又遭刘姓义军相杀,只身潜往杨家林居住。次年七月,暗约附近59寨降清。是月十八日,随刘鹤龄川军袭击瓮安长安营义军,并招降了向程九等义军首领。八月,派刘俊民、王虎臣、王顺成等降人潜入上大坪军营,里应外合,助官兵攻破了上大坪。光前后返乡居住高坪马田,光绪年间病卒于家。

  甘浩义(1844~1911年),号子清,芦(陆)坪翁岗人。武职出身,曾任东乡团首和平越总团首。

  光绪年间,倡议将翁岗市场迁至芦坪,开辟修建芦坪市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首集资创办芦坪义学。光绪三十三年,承首建立芦坪初等小学堂。先后还承首修建了芦坪二郎庙、娘娘庙、陂陇河山王庙等庙宇。在大坪修造了万人坟,将咸同死难者的白骨搜拣安埋。在岩生坝开办铁厂,冶炼生铁、铸造铁锅、铧口供应市场。

  浩义参加《平越直隶州志》编修,任采访。当时,平越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变法维新”影响下,思想活跃。浩义等人成了贵州自治学社的早期社员,组织平越自治学社。主张民主政治,推动新学发展,是平越辛亥革命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宣统二年(1910年),平越知州林雨将其拘捕下狱,受尽摧残折磨。次年秋,在革命风潮高涨和社会各界舆论压力下,始获释放。出狱后,携其子甘其安赴贵阳联系自治学社,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十一月九日,受“大汉贵州军政府”委派回平越策动反正,接收清政权。即与其子及随员胡大顺携带大汉贵州军政府的“檄文”及一面汉字白旗返回平越,策动反正。十一月十三日,在劝学所主持召开州自治学社成员及各界士绅会议,介绍贵阳反正情况,控诉了林雨贪赃枉法罪行。决定十一月十五日正式接管州署。还宣布,如林雨拒不交出政权,届时将杀死祭旗。

  这时,林已暗地策动宪玫派人物徐超、金银山及鸡场绿营防军哨官武金鉴组织武装镇压革命运动。十一月十四日夜,武、徐、金率绿营乡勇家丁二三百人攻进州城。浩义听到枪声,料已出事,立即跑出甘家祠堂躲进古佛庵。叛军包围甘祠未捉到甘浩义,旋即折向古佛庵搜寻。告义急中生智,藏到庵里一口棺材内,不料发辫露在棺外,被叛军抓获。在州署大堂刑讯时,浩义威武不屈,历数清朝罪行,当场被割去耳朵、削掉鼻子,血流满面,惨杀在二堂过道上。其子被叛军捉获,看到父惨遭杀害后,痛骂林雨,欲夺械杀之。被林杀死在州署二堂前空地上,年仅19岁。民国3年(1914年),县城各界在甘家祠堂为其父子举行公祭,安葬于陆坪故里。

  贺绪蕃,又名幼臣,字南渠,晚号息庐老人,黄平东乡(今属研施秉县坪寨村)人。约生于清道光末年,卒于清末。

  同治二年(1863年)任安徽蒙城知县,兼署临淮军营。县城无衙署仓库,绪蕃借居民房办公。是时,苗沛霖率地方团练万余人开驻蒙城,军纪极坏,百姓备受骚扰。绪蕃亲至军营劝苗整饬军纪,禁止扰乱百姓。后擢升安徽泗州直隶州知州。回籍后,曾主。讲黄平奎山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应平越知州瞿鸿锡聘,主讲墨香书院,主纂《平越直隶州志》。光绪二十八年冬脱稿,凡10大目79个子目,16卷,40余万字。该志发凡起例、编目仿郑珍、莫友芝《遵义府志》,光绪三十三年刻版付梓,为平越留下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绪蕃居金陵时,辟“句圃园’’,筑“不波舫’,,藏书万卷。著有《不波舫诗集》六册、《吹梦词》一卷。《平越直隶州志》收录《福泉楼》、《沙河清》、《黎峨迎神竹枝词》、《武胜关观石壁仙影歌》等诗词。书法艺术颇深,尤擅长篆隶。

  陈希藩陈希尧陈希龄

  陈希藩(1845~1929年)。字宾于。其胞弟陈希尧(1849~1924年),字陶卿。

  其堂弟陈希龄(1856~1928年),字鹤年。平越牛场人,中医世家。希藩自幼聪慧,9岁从师习医,15岁于牛场东街设“回生堂”应诊。凡经手诊治的病人,多数痊愈,时人誉之“神童”。希藩重医德,病人应诊,及时诊脉处方,药真价廉。对孤贫病人,施诊送药,不取分文。光绪四年(1878年)湖南一徐姓举子病卧牛场,旅资用尽。主动为其免费治愈,并助盘缠,资其返乡。为感希藩再生,徐作诗赠云:“穷鬼难去二竖来,身遭魑魅意诚哀。谁知妙手逢歧伯,未忍狂夫到夜台。技可称神堪济世,心原是佛总怜才。不知报德期何日,红杏千株愿独开”。黄平旧州一商家之子病重,专程至牛场请希藩前往诊治。时值盛夏,病人室内发炭火正炽。门窗紧闭,病人昏迷不醒,诊诊脉后,命撤除炭火,尽开门窗,用水枪向屋顶喷射凉水,不时署气顿消,病人苏醒。然后服清暑汤一剂,不日而愈。光绪二十六年迁平越城内开“回生堂”诊所,先后向希尧、希龄、子汝杰及刘桐轩、龙持平、熊春华等人传授医术,后皆成名医。曾应请赴长沙应诊,其德其术,皆为时人敬仰。著有《伤寒论》、《陈氏家传脉诀》等医案。

  希尧,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牛场开设“济生堂”药房。医术精湛,尤重医德,经常教诲子侄:“为医者要与天地同德、日月同流,具一片菩萨心肠;治病切不可重利禄轻人命,更不可以仇恨之心对待病人”。凡来求医者,不论贫富均让坐奉茶。一次,一位衣着褴褛的农民来堂就医,希尧起迎,递烟送茶,精心诊治。病人走后,旁观刘某问:“一个乡下穷人,何必如此厚待”?希尧答:“为人不可势利,行医旨在济人”。还热心地方公益,参加创办牛场初等小学堂,义务兼堂长。民国十五年(1926年)大旱,与王永年等在牛场江西会馆设稀粥所,向饥民昼夜施粥,并开设粮店,平抑粮价暴涨,救活无数灾民。

  希龄,从希藩、希尧习医,在牛场西街开设“济生堂”药店,诊病售药。医治严谨,谦慈善,贫富无欺。有的重病人不能临堂.主动送医药上门。热心地方事业,参与创办场两等小学和风鸣女校,并捐银作办学经费。

  王子良(1894~1926年)。原名起祥,小名桥寿,浑号大老红。麻江县坝芒弯寨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德兴,中年病逝,母改嫁,姐妹当童养媳,子良与胞弟靠帮工度日。一次,贾坡布店老板罗韩庸家布被盗,子良无故被扭送团首宋大明问罪,宋欲将子良丢“强盗滩”溺死。但罗不肯给悬赏钱,才幸免于难。悲惨的家事,坎坷的遭遇,激起他走上反暴道路。

  民国10年(1921年)春,子良约集杨铜匠、向洪清、王子才等10余人在茶山起义。打死团丁,夺取枪支,转移到平越县谷子铺、蟒蛇洞一带活动。四月初八,趁酉阳赶场袭击副团首王义成家,没收场上出售的鸦片烟和布店老板钟志国一挑布。不久,提走了王义成隐藏在关帝庙的4支步枪。4月12日在粽粑街和黄丝子弟兵大队枪战半个多小时,寡不敌众退进罗邦冲、岔河、黄龙山一带活动。5月,在沙坪猪尿湾伏击黄丝区长叶于春、子弟兵大队长舒开仕等人。复遭黄丝、沙坪子弟兵200余人围困于水牛冲。经激战后,双方在木江卡谈判,义军以不侵犯黄丝为条件,与子弟兵停火媾和。之后,黄丝、沙坪子弟兵中的一批骨干参加了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一百余人。子良率队进驻黄丝安庄山,坚持长期战斗。

  子良举义之时,瓮城罗老豆、罗老槐兄弟跟随拖邦造反,投靠子良。王、罗联盟后,提出了“上等之人差我钱,中等之人不照闲,下等之人跟我去,一天给你两吊钱”的政治口号,得到贫苦民众响应。不到一年,义军发展到千余人,有时竞能召集两三千人行事。子良军纪严明,不准侵犯中、下等人的利益。在义军控制区域内,不抓兵、不派款、不纳粮。穷苦百姓有冤伸冤,有仇报仇。惩罚了一批土豪劣绅和不法财主。

  义军队伍与黔军、滇军和地方民团多年转战,牵制和打击了地方军阀的反动势力。民国十二年,率队袭击了羊场滇军的一个连,击毙官兵3人。次年,攻打驻鸡场的滇军部队,击毙了刘队官,夺得一批枪支弹药。战斗中,子良的早期头领向洪清、郑大汉阵亡。为营救罗老槐,约集“十八邦子”两千余人攻打都匀县城,迫使都匀县政府释放了罗。先后还率队攻打了贵定平伐团防局和平越县城。民国14年,接受了黔军招安,义军改编为十三纵队一支队,子良任支队长,罗老豆任副支队长,开往三穗、天柱一带“清乡”。王、罗不愿为“清乡”卖力,次年被七纵队在贵定、旧县击溃;王子才被提到麻江杀害,罗老豆亦在贵定檀香山被杀。子良带残部40余人退回黄丝江边,复遭麻江子弟兵围剿,部属陈子和又私带13人枪叛投了熊文仿部。子良潜逃躲藏,次年七月初一被麻江团防局诱杀在黄丝江边桥上,其妻小二娘也惨遭杀害。

  奚能楷(1846~1928年),字绍裴、应乾,号健庵。道光二十六年十月二十日生于越西乡杨义司,恩贡,候补教谕。历任麻哈州学正,绥阳、务川等县训导。光绪末年,参加编修《平越直隶州志》,任经理,校核眷写,组织刻板付印。

  光绪二十六年监工修建潮音阁,对材料收发、质量检验、经费开支,尽职尽责,深得知州及各界人士赞许。光绪三十三年集资维修杨义司文昌阁。民国3年(1914年)任平越劝学所长时,整顿学校,维修校舍,筹款交商生息,开设“月课奖金”,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捐献曾家湾三块大田建立“长生会”,以收益作善事,一直管理到解放。民国13至14年,平越发生特大旱灾,逃亡饿死不计其数。能楷将自己的养老谷子碾来施贫,并打110把锄头送民众挖蕨粑为食’救活不少人。

  金承铭(1911~1933年),又名啸远、啸园、季汤,化名锦季园,陆坪六榀人。民国6年入湖南洪江旅洪黔南小学读书,两年后随父治安闭门自学。民国14年秋,考入贵州省立师范17期就读,开始接触了些进步书籍和苏联十月革命宣传。民国17年7月师范肄业,次月赴上海国立劳动大学附中理科部学习。民国20年7月11日,劳动大学解散辍学,以写稿和翻译外文,维持清苦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邀约郑彦富等一批进步青年,投身上海抗日救亡运动。参加游行示威,印刷传单,声讨日军侵略罪行。与黄莫伦在新闸路建立“抗日救国丛书社”,门外挂“觉人书店”牌子,一边经营图书,一边著述翻译书稿出版。译著《妇女战地救护学》和《战场伤兵搬运法》两部书稿印刷发行。承铭经沪东区共青团员缪正元介绍参加“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分配到团沪西区委作青年干事。次年,参加“上海民众反日会”,得到林青、缪正元等人支持,组织“朝阳歌咏队”,经常开展演出宣传。组织队员参加义勇军救护队进行救护活动。是年初,曹荻秋叫承铭物色一批进步青年,由组织送去苏区瑞金。正在挑选人员时,上海市公安局勾结外国巡捕房,于4月2日下午6时在英租界戈登路戈登里701号楼逮捕了金承铭及郑彦蒿、陈倦曦、谢铭荣4人。承铭趁警探不注意,将上海共青团组织赴苏区的名单咽进肚里,惨遭了一顿毒打。

  承铭在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审讯中,没有吐露任何真情。法庭只好以“意图颠覆中国国民党政府而完成赤化主义”的罪名,将4人各判有期徒刑二年半,投入“提蓝桥监狱”关押。两月后,曹荻秋被捕,与承铭同关一个监狱。当年八、九月间,曹介绍承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安排作牢房联络工作,开展狱中斗争。1933年春,承铭介绍谢铭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狱中受尽折磨,是年8月中旬一天晚上,金承铭牺牲在狱中。

  刘文钦(1881~1 935年),原名思明,以避清讳更名思溶,平越城内人。自幼失恼,赖母抚养成人。性聪敏,过目成诵。入州l学就读,清光绪二十六年(1 900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成进士。是时,知州杨兆麒器重其材,将侄女许配,并为其置地购屋。文钦受聘协修《平越直隶州志》。宣统三年(1911午)四月,任上海吴淞口厘金总办。辛亥革命后,卸官回籍。

  民国2年(1913年)9月至次年5月,任兴义县长。民国7年任平越县经费局董时,计入为出,节减开支,筹措经费发展地方教育。其后改任县教育局长,时县境遭兵匪骚扰,拉羊“捉人,勒索赎款,以致将许多公学田出典充作赎入费用,不少学校经费无着停办。文钦尽力计划开支,陆续赎回典当的学田,停办的学校得以复课。并购买地基扩充了平越女校校舍,动员乡绅陶名魁捐献《万有文库》丛书,在城厢小学建两间书馆庋藏,供师生县人阅览。为鼓励私人办学,他请用政府名义奖给果水地方的李学礼一幅对匾:“学问经济文章,教育兴而英才出;礼乐射御书数,师遭立则善人多”。民国十四年任赤水县征收局长,受聘为周西成幕僚。不久,辞职返家,寄情山水,以诗文自娱。擅工诗文,尤长骈体文章。贵阳文通书局出版了《刘文钦遗稿》一书,部分为山水诗,部分为抒情诗,部分为纪事诗。民国24年9月病逝,葬城南三江口。

  谭德骥(1879~1935年),字泉清,平越县城东街人。清光绪五年二月十五日生于湖北老河口,贵州武备学堂毕业,行武出身,袭父云骑尉职,为贵州绿营巡防哨官,辛亥起义前卸职。 .

  1911年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后,多次要求任职,被委巡防军东路分统。是时,甘浩义被平越知州林雨杀害,谭奉命领兵来平越平叛。到平越时,林已潜逃回湖南,遂率部返回贵阳。宪政派首领刘显世、郭重光合谋,派谭梦松通过王华裔贿买谭德骥,令其组织死党,觅机杀害革命党人。民国元月(1912年)2月2日,谭派部属同乡唐灿章与雷鸣九率刺杀队以押解逃兵为名,持械闯入巡防总统署,刺杀了巡防总统黄泽霖。是时,谭又派兵数十人包围田家巷枢密院长张伯麟住宅,枪杀了彭尔墼,张由厕所逃脱,幸免于难,制造了震惊全省的“二二事变"。谭唯利是图,充当刘显世、郭重光羽翼反戈革命,遭受各界谴责。将唐灿章枪决,失事下台。民国6年复起,先后任贵州护国军右翼前敌指挥、湘黔联军王华裔部参谋长。民国11年任定黔军总指挥部少将参军。民国15年至23年,历任贵州省政府咨议、参议。民国24年12月病卒贵阳。

  刘樵松(1872~1941年),字锡琪,号葆衡,清同治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生于贵阳老古巷,次年返故里平越东街居住。自幼勤奋,励品力学。前清选贡,历任平越志局经理、劝学所总董、省咨议局议员、贵州自治学社社员、中小学堂长、教员等职。

  樵松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设馆从教,光绪三十四年任越州劝学所总董时,兴办新学,先后建立平越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女校及马场坪、黄丝、鸡场、芦坪、地松、中坪等小学堂,促进了新学教育的发展。宣统二年(1910年)任平越高等小学堂堂长,培养了第一期毕业生。民国8年至11年(1919~1922年)任平越高等小学校长时,培养了第七、八、九三期毕业生。民国12年避匪乱客居都匀,仍租民房收徒授读。民国15年至18年,在家设馆办学,不论学生多少,谆谆善诱,命时事政论题目教学写作,并教书法习字。民国19年后,厉任平越高级小学校长、国教员,平越乡村师范、平越初级中学国文教师。

  光绪年间,参加编修《平越直隶州志》。光绪三十二年其父病故,身披孝服仍到志局与奚能楷校核、眷写、雇请匠师刻板刊印。樵松系贵州自治学社早期社员,同甘浩义等人创议建立平越自治学社。常议变法维新,主张民主共和,是平越资产阶级民主革思想的最早传播者之一。宣统元年当选为省咨议局议员,次年九月辞去平越高级小学堂长职务,专任省咨议局常住议员。后逐渐认识到咨议局的民主欺骗性,不愿苟同潮流,遂于宣统三年元月辞职回籍。当年四月,与张笙阶、黄菊圃等人赴北京朝考,正遇辛亥武昌起义,革命风潮席卷全国,考试未成,奔走上海、武汉等地活动。民国元年(1912年)2月,在上海与朱诚候开办《新舆论》报馆。5月,回北京与张笙阶等创办“美酒公司”,所产果酒受日商“三井洋行”欢迎。民国3年平越人姜靖承与吴慕姚等人在北京、上海密谋组织刺杀袁世凯的活动败露,樵松涉嫌于6月18日在北京被捕入狱。在狱中置生死于度外,谈诗论文,作了《甲寅陷狱记》。直至民国5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始获释。姜、吴皆被杀害,樵松悲痛不已,写《追挽烈士诗》以纪。他出狱还乡,从不以参加倒袁的正义行为而自诩。

  樵松7岁开始从傅海涛习书,“灯下采笔学书,每夜如是”。正、草、隶、篆各体书法,技艺较深。书作颇丰,在平越推崇一时。擅工诗文,著有《群舸渔子叩舷吟草》诗集。诗作题材广泛,体例多样,语言雅朴,寓意深刻。还写了《杂记》手稿一册,有一定史料价值。民国30年4月3日病卒,葬城南。麻江周恭寿有诗铭悼:

  行高当地誉满山间,一生诚笃众庶楷模;

  履险如夷积庆有余,空石馋洞以奠阴墟。

  刘从甫(1871~1945年),字儒矩,平越官田营人。州学生员,毕生从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与刘起征等创办官立平越高等小学堂,任教员,开始从事新学教育。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平越初级女子小学堂,任堂长。思想倾向民主共和,倡导女生解禁缠足关心学生学业,乡间来城读书无居住的,就腾出家屋供其住宿,并常接济困难学生生活,使其安心攻读。

  民国期间,在县城男、女校任校长、教员三十余年未间断。许多受业学生从政后,多次敦请从甫襄助政务,均被谢绝。一生以读书、教书为乐,曾在客厅挂一副对联:“天不夺人愿,时还读我书”。民国30年,城乡受业学子在城区小学大礼堂为从甫祝寿,奉送花鞋、寿衣,用大轿抬到魁阁孔庙举行“授鞭”典礼,将所用教鞭传给下一代。民国34年冬,病笃时,受业者前来慰望络绎不绝。辞世后,受业学生作挽歌云:“峨山泰斗仰先生,吾侪先后荷栽成。岂意仙班促驾行,禄阁藜火顿失明。哲人萎、梁木倾,使吾曹、失景仰、泪频倾、雪花飘、朔风号,帐望千山白如云”。举行隆重葬礼,安葬城南金鸡山麓。

  李斌臣(1884~1949年),字振光,农民,团杨乡仓盈湾人。李兰英(1909~1949年)女,小名李四妹,农民,三江乡毛栗坪靛山大冲人,出嫁仙桥乡高坡窑皮家湾宋启宽为妻。二李结拜兄妹,为农民起义首领。

  民国33年(1944年)春,斌臣侄儿李永芬,亲戚张吉安被县政府抓兵关押城里,两家典当家产,各凑4000多元,请斌臣向师管区接兵营长活动。营长得钱后答应三天放人。殊知过了三天,不仅不放人,反以“兵贩子“的罪名将李斌臣关了三天。由此激起斌臣起反抗暴的决心。先后串联了李兰英、商卓之、杨国业、张继祖、任汉清等百余人,于6月7日在团杨天生桥起事,公推李斌臣为“统兵大元帅”,商卓之为军师,杨国业为团长,李兰英为副团长。制作军旗,提出“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要得不反,一不抓兵,二不派款”、“反对抓兵和派款,先杀保长后杀官”的政治口号。规定行军纪律是“只杀当官不杀民,不准烧杀虏抢人;奸淫妇女砍脑袋,目标专找对头人”。当日攻打了团杨乡公所,提取了枪支子弹和马匹。随后开赴地松一带活动,6月21日攻打藜山乡公所,当时雾大,县保警队往援,未克。将队伍带到牛皮井、利朋、长冲一带隐蔽。决定分兵两路:李斌臣、杨国业、李绍清率团杨、牛场、地松、陆坪及瓮安等地人员活动于地松、牛场一带;李兰英、商卓之率仙桥、岔河等地人员活动于高坡窑、岔河一带。7月25日,斌臣率队攻打水源乡公所,国业智取了乡公所的12支步枪、14颗手榴弹和1部电话机。是日,兰英、卓之攻打了仙桥乡公所,缴获8支步枪和一批子弹,并切断了通往县城的电话线。兰英将自家的谷子碾得白米一石二斗,杀了5头肥猪在高坡窑和谷顶招待义军。次日,活捉了保长张玉明。不到一月,义军发展到千多人。

  二李和商卓之等决定七月二十七日攻打平越县城。头天晚上,兰英率队赶到杨义司高坡,和蔡永元分队潜伏到近城的马家坪;商卓之一部潜伏到罗家洞一带,约定凌晨3点开始攻城。兰英率队猛攻南门,事先已潜入城内的任仕珍(胡妹)和周发珍等打开城门,义军一涌入城。沿街高喊:“我们只打罗增映,不伤老百姓,大家关好门,恐被流弹伤倒人。经过近一小时激战,保警队溃逃,义军攻入县政府,抄了县长罗增映、国民兵团副团长曹竹书和军法官邵启梅几家财产。兰英等捉不到罗增映,愤怒烧了县政府三间厅堂和一批文书档案。这时,卓之率领的队伍已攻进大西门和小西门。斌臣率领的队伍迟到一小时,已从北门进了城。分头攻打了合作金库和监狱,释放了关押的”人犯”。兰英又率队冲出南门,击散了师管区接兵部队,放走了抓来的青年。天亮后,义军撤离了县城。到地松后,斌臣带四五百人奔袭了藜山乡公所,未克返回。7月30日,二李率队攻打了牛场镇。镇内警察撤出郊外,没有进行抵抗。酒精厂碉堡上的人开了几枪,兰英高喊:“你们不要多事,惹我们发火了,就要炸毁你们的碉堡”!碉堡即停止了开火。8月上旬,李斌臣、李兰英、任汉清等在岔河集结百余人,准备攻打贵定新铺。这时,省保安六团和县保警队已分路围攻,在大坳卡遭到保安队截击,戎光祖等8人阵亡。起义队伍寡不敌众,解散逃匿,兰英家房屋被毁,三头牛和数十石谷子、财物被保安队掠光。任汉清、任仕成父子被杀。平越县长罗增映也被省政府撤职查办。事态逐渐平息。

  1949年3月16日和17日,李斌臣、李兰英分别在团杨和仙桥大坳卡被平越县长田兴穗密令保警分队长王栋材、何云洲杀害。

  王承宣(1871~1949年),字永年,牛场渚浒塘坎人。幼年居家读书,州试中秀才,补廪生。后捐资赈济云南灾民,获六品同知衔。民国初,承父业,将牛场“天全美”更名“福记’’盐号,经营食盐运销,时人称他为“盐行大公”。民国八年当选为省参议员。毕生服务桑梓,热心公益事业。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陈希尧、樊文谷等人创办牛场初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与谢登弟、陈希贤等呈报省学务监督批准在牛场初等小学堂增设了高小班,并捐资修建校舍,次年更名为牛场两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亲到贵阳向省邮政局长请求获准,在牛场北街设立了邮政代办所,方便了地方信件邮传。次年,与谢登弟、胡发堂创办牛场凤鸣女子小学堂,先后聘杨桂秋、刘德珍两女教师授课。民国5年至11年,任牛场两等小学堂堂长,多方选聘良师到校任课,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时期,学校不少学生考取了贵阳中学、贵阳师范。承宣还潜心研究医学,凡病人登门求医。一律免费旋诊,还将市上难买到的家藏良药赠送病人。牛场谢家学的祖母患严重胃病、渚浒杨进学的父亲身染重病,都登门诊治,资助药物。其祖遗田土甚丰,农户缺牛少粮,商贩无钱周转,只要求助,从不推诿,借出谷物概不计息。民国13年至14年,平越干旱,米贵如金,贫苦民众饿死不少。承宣组织粥厂,自捐白米30石,并动员富户捐米救济灾民。还到外地高价购米,平价出售,受赈农民数百人。清水江渡船,年久失修,过往商客甚觉危险。承宣捐银100元给船工购换了新船。民国38年7月7日病逝于家。

  蔡克勋(1925~1950年),广东省人。大学音乐系学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干部,独山专区革命干部学校干事。1950年在“藜山事件”中牺牲。

  独山干校一中队于1950年2月7日来到平越县城开展征粮工作。次日,克勋带领十班学员步行到陆坪区分配到藜山乡协助征粮。一到乡立即开展工作,克勋抓全面,负责上下联系,其余8人划为4个工作组,一组包干一个保的征粮。时值寒冷季节,经常顶风冒雪,走乡串寨,访贫问苦,了解情况,发动群众交粮食。场天,到场坝先教群众唱歌,然后站在板凳上宣讲革命形势和党的政策。3月26日凌晨3点过钟,藜山匪首吴忠勾结留用乡长徐超伦、恶霸地主吴俊琼,组织几十名匪徒冲进乡公所征粮队住宿的厢房楼上,将克勋等打得遍体鳞伤,捆押到乡公所右侧空地上。克勋意识到匪徒要下毒手了,便高声喝道:“我是解放军,你们要杀就杀我一个,他们都是学生,与他们无关”,话音未落,枪声响了,他们倒在血泊之中。除杨铁成经抢救幸存外,蔡克勋等8人牺牲。安葬福泉烈士陵园。

  潘岳(1920~1950年),原名世才,苗语名“依福”,生于黄平县旧州区石牛乡上水沟村。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迁居平越县地松浪波河。

  岳为人正直,好打不平,常团结群众与地主吴亮银、宋海清等人抗争,当地人称他”苗王”。民国三十八年,地松乡长吴伯清、副乡长吴丕模为拢络潘岳,请到乡公所当户籍干事。1949年12月中旬,为欢庆解放,岳组织苗族群众吴学海、潘昌武等人,集资购买一头肥猪抬到县城,向人民政府表示慰问。县长李耀表示感谢,婉言谢绝了赠送的肥猪。

  岳任副乡长后,经常深入村寨,带领群众运送公余粮。1 950年4月20日,水洞匪首黎光喜率匪三四百人前来攻打地松乡公所。天刚拂晓,潘岳从家回乡时,发现寡婆桥一带有几十人在游动。岳即呼喊:“是什么人”?匪答:“我们是游击队”(黎匪代号)。岳即跑到乡公所对乡长王志栋说:“不好了,土匪来到街口了”。他俩马上组织30多个民兵,爬上乡公所背后的鼓楼坡进行战斗。岳使用的一支盖板枪,子弹卡壳,打不响,把枪立在地上,用脚去踩机柄。这时,被国民党乡长吴亮银收买的内奸姚栋材,从侧面向他开枪,当场牺牲在鼓楼坡。潘岳牺牲后,县长李耀从县城赶到地松为岳开追悼会,安葬地松台子上,1983年迁葬县烈士陵园。

  刘思孟(1925~1950年),号万福,山东省曹县刘岗村人。1939年,中共党组织在刘岗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时,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1941年冬,参加保卫“红三村”的武装斗争。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7月,考入冀鲁豫边区第三抗日中学学习,任班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任民考支队组织干事。1949年初,参加山东小靳庄战斗,受到晋鲁豫军区的通令嘉奖。4月后,先后任五兵团四十九师一四七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副股长等职。后随队进军贵州,11月2 1日解放平越县后任凤山镇镇长。

  1950年元旦前夜,白培伦率匪70余人攻打凤山镇公所。立即部署抗击,待匪冲进镇公所院内时,和战友们将捆好的三束手榴弹掷向匪群,白当场丧命,余匪溃逃。随即带领武装班乘胜追击,俘匪两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不久,调任城关区委书记。6月22日,率领区征粮工作队12人步行到仙桥乡野鸡坡村开展征粮工作。次日,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布置征粮任务。随后深入各家各户,访贫问苦,组织交售。6月25日拂晓,匪首戴树琪纠集股匪两千余人从三路包围了野鸡坡征粮工作队。思孟立即将工作队分成3个小组,分散抵抗。激战一个小时后,土匪叫嚷“搜山”。思孟和队员们立下誓言:“人在枪在,决不当俘虏”。英勇还击,打退了土匪多次进攻。驻仙桥乡的县大队也赶来救援,一直战斗到下午两点过钟,打死打伤匪徒50多人,击溃了土匪的进攻。战斗中,思孟和副区长秦毓德、排长李安泽、副排长娄明亮、战士陈福林等牺牲。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刘思孟等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现葬福泉烈士陵园。

  张正光(1914~1951年),平越县城人。民国17年(1928年)平越两级小学毕业;民国20年毕业于省立第一中学初中部;民国23年毕业于上海私立正风中学高中部;民国24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肄业;次年赴日本留学,肄业于东京法政大学经济系。民国26年任平越中学历史教员。

  1938年7月,经吴绍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邀中共党员顾诗灵来平越中学代课。次年3月,与吴、顾等集资开办“八一三”书店。1940年秋,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邓止戈视察黔东区时,到城南郑家山农场与张正光联络。随后,”八一三”书店被国民党平越县政府查封。1942年张在贵阳参加国民党,后任三青团平越分团筹备处书记。1945~1947年任平越救济院院长。1949年11月平越县解放后,历任县教育科长、县人民政府秘书室秘书等职。

  阮略(1900~1951年),字定邦、开第、铁生,号晓军,牛场堡子人。先后在堡子私塾、牛场两等小学堂读书。民国9年(1920年)毕业于贵阳农业学校。毕业后,任瓮安县蚕桑劝业所所长。民国14年应募入黔军张廷光部,次年任“贵州省东路清乡独立团”团附。数月后,转至江苏入顾祝同部任书记官。民国17年4月,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大队第二中队学习。次年5月毕业后,先后任江苏省淮阴中学军事教官和上海交通大学主任军事教官。民国20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民国24年回国后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供职。

  民国27年(1938年)任广顺县长。此后历任水城、剑河、松桃、盘县县长。还任省保安处上校视察员、八十九军政工处少将处长、独立师副师长。1949年11月24日率部分官兵在织金县梭米寨起义。1950年4月受1028团叛变牵连被决。已改判平反。

  谭克敏(1896~1952年),字时钦,县城东街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入平越高等小学第三期读书。宣统二年(1910年)入贵阳乐群小学高等二年级。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贵阳模范中学第三期,毕业后于民国6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次年回国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学习。民国9年升入北大哲学系。民国11年加入“民治主义同治会”,是年底参加中国国民党。民国13年1月,作为北京大学代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北大毕业后,任广州国民党中央青年部秘书。民国十四年调任广东大学出版部主任兼附属高中政治教员。次年,任航空处少将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后历任海军处办公厅主任、第二制弹厂国民党代表。民国18年,升任第八路总指挥部中将主任兼中央军校政治教官。旋调北路军政治部主任。民国19年任军政部主任秘书。民国20年8月,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民国22年12月1日,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民国25年1月24日任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兼国民党青海省党部委员。民国27年3月10日,任青海省玫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国民党青海省党部执行委员。

  民国27年回乡任平越中学校长。先后与县人刘儆予等集资开办平安商店、同兴实业社、鑫盛铁厂。次年12月20日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民国34年10月23日免去民政厅长,专任省政府委员。民国37年3月,当选为国大代表。1952年因平越反革命纵火案被决。

  黄俊昌(1894~1952年),字秀松,团杨大水沟人。民国4年(1915年)考入贵阳师范学校,民国9年毕业后保送入武昌高等师范学习。次年,转入北京高等师范化学系就读,至民国12年毕业。民国13年1月,参加了广州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民国15年任国民革命军师政治部主任,北伐途中生病离队。民国10年到新加坡任华侨中学校长。民国21年任甘肃省财政厅秘书、总务科长等职。次年,任江苏省大港教育实验区主任。民国24年任南京市立第二中学校长。民国26年任贵州省教育厅主任秘书。民国30年后,历任甘肃省政府秘书处主任、田赋处副处长等职。民国32年5月18日权理甘肃省粮管局局长。

  民国33年7月任省立平越高级中学校长。次年,与县立初级中学合并为省立平越中学,仍任校长。民国35年7月9日,当选为县教育会干事主任;当年3月10日,当选为省参议员。是年任三青团平越分团部千事长。1949年11月平越县解放后,仍在校任教。1952年10月。因平越反革命纵火案被被决。

  陈定礼(1925~1952年),地松乡香坪人。民国23年(1934年)入村小学读书,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生性耿直,忠诚好义,爱打抱不平。民国30年顶替父亲中签”,到贵阳师管区当兵。次年在徐州战役投诚八路军。成为人民军队战士后,随部队转战华北,作战英勇,荣获军功奖章。

  1950年10月,在志愿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重炮连任炮手,随队开赴朝鲜作战。1952年8月27日傍晚,七十三师在朝鲜甘孜河与美军遭遇。立即选择炮位,瞄准敌军阵地发射炮弹,激战一个小时后,左肩负伤。战友们劝去医疗站包扎伤口,不愿去医护,仍坚守战斗岗位。深夜时,胸部被敌人机枪射中,壮烈牺牲。遗体安葬在鸭绿江畔,朝鲜人民建了“友谊塔”纪念。

  李书侠(1889~1954年),字腾章,号古新,县城中街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平越高等小学堂第一期就读。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后考取贵阳警官学校。民国2年(1913年)毕业后回平越任警官。次年赴日本攻读法政大学。民国6年毕业回国,应聘到新加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法律顾问。历任北京政府新闻专员、上海《申报》采访工作。民国13年为广州政府胡汉民幕僚,负责新闻和编辑工作。

  民国18年冬,任贵定县长。任内组织扩建县政府,修筑城区公路;严禁烟赌,整顿治安,将曾作恶多端的龙-子处死,时人称快。时有部队某团过境,向县政府强借大洋五千元。书侠一面婉言应付,一面派人速至贵阳请部队来县弹压,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民国22年寓居上海,从事新闻工作。自办《民气报》,撰文历数“蒋介石百条罪恶”,震动颇大。蒋通缉欲予以处决,被迫离沪避居香港,仍继办报宣传抗日,并在《新华日报》登文骂蒋是“草头将军”。民国29年,发表“促蒋抗日”和“李书侠自供”等文章。是年回贵阳,正传闻牛场将划归平越、瓮安士绅强烈反对的消息,即上书省主席吴鼎昌(《致吴达铨主席书》载当时《贵州日报》)。并撰《牛场悬案》一文刊登于《民气报》上,广为散发。次年,回乡扫墓时,应邀向平越中学师生作时势报告,以十大理由阐明中国抗战必胜、日本侵略必败。

  民国31年,弃政从医。后在昆明开设中医“古新诊所”,、民国36年改为“古新中医院”。他试用附子治愈汉子不少难症、重病,一时医名远扬,往诊看络绎不绝。著有《附子万能》一书出版,李根源书赠“医王"二字。民国37年下半年,被国民党“九九整肃"行动以“激进分子"逮捕入狱。后通过李根源等请求李宗仁,始获释。解放后,继续行医,后患脑贫血症不治逝于昆明。

  刘剑魂(1900——1961年),布依族,字泽民,号鹤溪、老剑、函青室主人,凤山镇小堡村人。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鸡场高等小学堂,次年,创办小堡初等小学,自任教员。民国11年在贵阳一中任事务员。次年,入黔军袁祖铭部任编修。是年底,赴广州投护法政府任文职,旋入韶关讲武学堂学习。民国14年毕业后,先后在成都、沪州、合江等地任军事教官,后至赤水侯之担部办模范营。不久,任步兵独立二团团长。民国18年任军部上校参谋,旋改任石阡县长。次年任市广顺县长。

  民国20年11月任罗斛(今罗甸)县长。次年创办罗甸乡村师范,惩办敲诈群众钱财的“魔公”,提倡草医药治病,将县城由边阳迁至大田,开辟罗亭湖为群众游览。民国22年调贵阳办保卫团。民国24年任贵州保安团军官训练班教育长。是年9月,任贵阳县长。创办“农村建设人员训练所”,自任所长。开辟了花溪风景区,将原“花革佬”更名“花溪”,将当地庙产作经费,建亭筑路,植树种花,建成“清晖楼”、“飞云阁”、“棋亭”、 “放鹤桥”、“济番桥”等建筑物,供人游览。

  民国24年任毕节县长。不久入滇历任平彝县、广南县长。民国38年任十九兵团八十九军高参、独立第一师师长等职。是年11月20日,率部在织金梭米寨起义,安排在贵州图书馆工作。1957年11月以“反革命”罪判刑,1961年4月病故。1985年7月27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改判平反,恢复名誉。

  剑魂擅长诗文、工书法、喜绘画。著有《涵青室诗稿》、《鹤溪词稿》、《剑魂诗草》等诗集传世。

  拓泽忠(1893——1961年),号寿珊。行三。拓泽滨(?~1950年),又名拓滨,号鲁生,行二,泽忠之兄,平越团杨麻界人。先世经商,家计颇丰。

  泽忠,清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贵阳官立模范小学堂后,升入官立模范中学堂,后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毕业回国任贵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民国16年(1927年)起,历任罗斛、镇宁、独山、下江、荔波、遵义、修文、绥阳等县县长。民国23年9月27日任平越县长。次年7月1日卸任调省。12月任麻江县长。民国31年7月后历任贵阳难民收容所长、文通书局编译室秘书、黔桂铁路都筑段民工管理处第一、四管理所长、省度量衡检定所长、黔元造纸厂经理等职。1952年离厂,1955年因历史问题被判刑,1961年病逝。

  泽忠连任10县县长,从政严谨,处事干练,多有政绩。任麻江县长时,奖励农民垦荒种粮造林。5年中全县开荒1474亩种粮食作物;开辟林场20处,种植桐、茶、漆树,8万余株,年外销桐油30多万斤、茶油10余万斤。组织修建公路65公里,为纪念泽忠筑路劳绩,麻江绅民将白水河石桥命名为“寿珊桥”。在麻江创建乡村师范和麻江中学,兼任校长,给学生授课,开辟了麻江县第一个运动场,举办了第一届全县运动会。还多方筹措资金,将搁置多年的《麻江县志》付印出版。麻江县经费局长饶重熙贪污银园2142元的案子,历三任县长都处理不下。泽忠到任后,开庭审理,限期赔款。还复查纠正了县府主任秘书梅友松错判何秉坤死刑一案。民自31年夏,驻麻江的陆军通讯兵学校人员殴打卖菜农民,激起公愤,泽忠令警察将通校肇事人抓到县政府审讯。通校特务连荷枪实弹包围县政府要挟放人。泽忠立即通知各乡民团持械来保卫县府,双方武力对峙一天,形势危急,后经前省教育厅长周恭寿等人调解,事态始才平息。为此事,省政府将泽忠解职调省,结束其15年的从政生涯。离县时,沿街门前摆上清水、明镜送行,还建了一座“拓公亭”以纪他的政绩。

  泽滨,早年东渡日本,与平刚等结识后加入同盟会为会员,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运动。1905年,与夏桂辛、赵天放、许肇南、吴虎头等人参加柳亚子、高天梅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民国2年任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名誉交际干事。是年2月20日,与黄兴、陈敬宣、廖仲凯等人陪送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赴沪宁车站时,宋被袁世凯亲信赵秉钧指使洪述祖杀害。此后,无意政治生涯,浪迹于京沪间,生活多赖于右任、居觉生、林森照顾。民国21年10月,在北京参加张学良、朱庆澜等发起的“金刚法会”。民国29年回贵阳,住大乘寺,开始与东山寺僧怀一、黔明寺僧了尘及双清、刘越凡等人传授“三密”。民国34年,西藏密宗金刚圣恕诺那呼图克图至重庆举办“护国息灾法会”时,平刚、泽滨邀“圣怒”来黔,在黔明寺举行密宗宣传教义及密宗教徒的“灌顶”。圣怒返重庆园寂,泽宾与怀一和尚迎其遗骨建塔于东山。1950年,泽滨病逝于黔灵寺,周素园、平刚请准省人民政府予以抚恤安葬。无子嗣。

  孙忠莲(1944~1964),女,龙昌镇半边街人。1961年5月在瓮安县师范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分配牛场区粮管所任营业员。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热情为顾客服务,几年销售粮油没发生差错。对一些缺乏劳力的烈军属和“五保户”,经常上门开票、送粮到家。1962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评为全县粮食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地处东径107°14′至107°46′,北纬26°32′至27°02′之间,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2.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5.2公里,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东邻黄平、凯里两县市,南接麻江县,西抵贵定、龙里两县,北连开阳、瓮安两县。市区距省会贵阳市111公里、州府所在地都匀市57公里。

  全市地势西部和北部较高,中部和东南次之,南部较低。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较少。山高林靑,河谷深切,风光旖旎。云雾山1604米,海拔最高;鱼梁江与鸟湄河交汇处的河床614米。黄龙山主峰1715.8米,海拔最高;鱼梁江出境河口614米,海拔最低,全市平均海拨1098米。

  福泉市境属长江流域,有两大水系,东南部为沅江水系,注入洞庭湖;西北部为乌江水系,注入长江。有主干河流24条。喀斯特区域河谷深切,形成不少优美的峡谷风光。如洒金谷省级风景名胜区、蛤蚌河风景区、十万千喀斯特森林谷地、小岩峡谷、水洞河谷等。河多桥亦多,明、清石拱桥就有上百座,被誉为“石桥之乡”。如豆腐桥,文明海内外。

  福泉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一年四季的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冷暖多变,夏季不甚炎热,秋多绵雨寡照,冬无较长严寒。年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年均气温14~15℃。

  土壤类型有石灰土、黄壤土、水稻土、紫色土等4个土类,10个亚类,49个土属,114个土种。

  福泉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为169436、82公顷。植物资源种子植物有100多科3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7种,被子植物90多科280余种。裸子植物中松科4种、柏科4种、杉科3种。被子植物中种类多的有科31种、禾本科20种、蔷薇科19种、壳斗科10种、菊科14种、樟科11种、毛莨科9种、百合科9种、五加科7种、物柳科6种。动物资源有饲养和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饲养动物有水牛、黄牛、奶牛、马、驴、骡、山羊、猪、狗、猫、鸡、兔、鸭、鹅、鸽、蜂、鲤鱼、草鱼、鲢鱼及引进的中华鲟等;野生类动物有河蚌、中华米虾、螃蟹、蜉蝣,蜻蜒、蚁蛉、蚱蝉、泥蛉、蜜蜂、桑蚕、蟋蟀、鲤鱼、花鱼、草鱼、鲢鱼、白甲、鲫鱼、泉水鱼、非洲油、辨结鱼、黑头鱼、青蛙、蛤蚌、蟾蜍、大鲵、乌梢蛇、菜花蛇、青竹标、锦蛇、两头蛇、草蜥、壁虎、鳖、鸬、池鹭、雀鹰、鸳鸯、鹧鸪、竹鸡、环颈雉(野鸡)、锦鸡、秧鸡、斑鸠、猫头鹰、燕、乌鸦、白颈鸭、鹊、大山雀、画眉、啄木鸟、杜鹃、柳莺、白鹊鸽、八哥、鹩哥、山麻雀、短尾猴、穿山甲、草免、松鼠、黄鼠、田鼠、竹鼠、豪猪、狼狐、黄鼬(黄鼠狼)、青鼬獾、水獭、小灵猫、豹猫(山猫)、野猪、麝苏门羊、岩羊、蝙蝠等。矿产资源有磷矿、煤矿、铁矿、重晶石、高岭土、硫铁矿、砷、碘、铅锌、汞、钼、钒、稀土、含钾岩石、含镁白云石、石灰岩、硅石、冰洲石、粘土矿等25种。已探有储量的矿产有:磷、铁、煤、硫铁矿、石灰石、高岭土、砷7种。其中以储量5.73亿吨的磷矿资源闻名全国,成为外界认知福泉的地理标志。民间流传“脚踏乌江河,石笋对石鹅,哪人能识破,金银用马驮”的民谣,曾吸引了无数寻宝掘金人。旅游资源独特,境内绚丽的奇山秀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洒金谷、原始古朴的生态明珠蛤蚌河、山水相映的小岩峡湾等山川名胜;有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黄丝罗邦千年古银杏和龙昌镇的“龙井双奇”(卧龙古樟和间歇泉)等奇特自然景观。在乡村和民族风情旅游中,有双谷农业观光园、苗族、布依族民族村寨和苗族跳月节及斗牛节、杀鱼节,布依族“6.24”民族山歌节等。福泉阳戏、花灯、民间舞龙舞狮等民俗风情,也是福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福泉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这里是梁州、荆州南裔。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置且兰。且兰国的都城设在福泉古城东南的杨老竹王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置牂牁、宾化(今福泉)两县。唐贞观三年(629年)置琰州、宾化等五县。宋开宝八年(975年)置宁远军蛮州总管府,辖地为今开阳、福泉、贵定、龙里等地,绍圣元年(1094年),重置宾化县。元初置平伐月石长官司,为今福泉、贵定一带,隶播州军民安抚司。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平月长官司。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平月长官司为平越安抚司,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五年(1382年)3月,千户所升为平越卫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领5所3站72屯。洪武十七年(1384年)2月,平越卫指挥使司升为军民指挥使司,领杨义、乐平、清平、麻哈、平定5长官司和3站72屯,隶四川布政司,旋隶贵州都司。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9月,贵州新镇道驻平越,道辖平越、兴隆、清平、新添、龙里、都匀6卫和镇远、黎平、新化3府及黄平千户所。弘治七年(1494年)6月,平越卫属麻哈长官司改为麻哈州。万历十五年(1587年),平越卫改隶思仁道。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5月,置平越军民府,设治平越卫城,隶贵州布政司。领黄平州、瓮安、余庆、湄潭县;杨义、凯里、新添、丹平、丹行长官司;平越、新添、兴隆卫;高平、中坪二司四牌地。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不再领长官司。康熙六年(1667年),裁贵州驻平越新镇道。康熙十年(1671年)12月,裁平越卫,改设平越县。是时,平越军民府领黄平州和瓮安、余庆、湄潭、平越4县。康熙二十年(1681年)9月至乾隆七年(1742年),设贵州分守贵东道,驻平越县,道辖平越、镇远、黎平、都匀、思州、思南、铜仁、石阡8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平越军民府改为平越府,辖1州4县。乾隆七年(1742年)5月,平越府改归古州兵备道。嘉庆三年(1798年)4月,平越府改为平越直隶州,隶贵州粮储道。裁平越县,县署人员移兴义县。平越直隶州领瓮安、余庆、湄潭3县及杨义、高坪、中坪3长官司。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农民起义军攻占平越州城后,原行政建置已打乱。同治七年(1868年)清军占领州城后,设附廓(辖州城、东南门外、西北门外3团和西北2甲,共22寨)、4乡77团、20堡、2甲,共领690寨。

  民国初,平越直隶州建置未变。民国三年(1914年)1月废州改县,平越划为一等县,属黔中道。民国四年(1915年),平越县改为二等县。行政区划废里、团,建立区、保、甲、牌组织。全县设东、南、西、北、中五个区。民国九年(1920年),废黔中道,平越县直隶贵州长公署。民国20年(1931年),废保、甲、牌,建乡、镇、闾、邻,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10区、11镇、90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3年)6月,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平越县城,平越升为一等县。专署辖平越、贵定、麻江、余庆、瓮安、炉山6县。是年,平越县将10区裁并为5区。是年9月,废乡、镇、闾、邻,改为保甲制。全县5个区辖13联保、76保、742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驻县第七专署裁撤,平越县该隶新设镇远的第七行政专员公署。次年11月,改隶省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全县调整为4个区,辖13联保、80保、796甲。次年全县保增为105个,甲增为1265个。民国三十年(1941年)11月,省政府批准将平越的中坪区与瓮安县的牛场区互换。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实行“新县制”,废区和联保,全县将原4区13联保调整为1区4镇9乡。即城厢、笔山、凤山、牛场4镇,团杨、仙桥、黄丝、陆坪、地松、藜山、三江、水源、高坪9乡。共辖101保,941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调整为100保、814甲。民国32年4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4镇9乡101保941甲。民国37年(1948年),平越县该隶驻独山的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全县为13乡镇、100保、920甲至解放。

  1949年11月,平越县解放,成立了平越县人民政府,属独山专员公署。全县辖5区、1个区级镇12个乡镇。即城关区(领城厢镇、仙桥乡);马场坪区(领马场坪镇和黄丝乡);藜山区(领陆坪、地送、藜山乡);谷汪区(领领高坪、三江、团杨乡);牛场区(领牛场镇、水源乡);凤山镇(领10村)。共辖15街,85个村。次年3月,凤山镇划隶马场坪区;撤销谷汪区,所辖的高坪乡和三江乡并入牛场区,团杨乡并入城关区。1952年2月,成立道坪区,下辖6个乡。全县为5区4镇14乡。即即城关区(辖城厢镇、仙桥乡、团杨乡)。马场坪区(辖马场坪镇、凤山镇、黄丝乡);陆坪区(辖陆坪、地送、藜山乡);牛场区(辖牛场镇、三江、水源乡);道坪区(辖高坪、道坪、英坪、泉飞、谷龙、翁初乡)。

  1953年2月,调整行政建置,开始建乡工作,全县设5区4镇54个乡。城关区辖城关镇和教场、太平、五堡、龙昌、团坡、大水沟、大麻窝、梁家铺、岔河乡及复员、王卡苗族自治乡;马场坪区辖马场坪、凤山镇和三堡、新堡、平堡、双谷、冬青、羊昌河、羊老、萱花、哲港、黄丝、鱼酉、沙坪、三坪、安谷乡和安坪布依族自治乡;陆坪区辖陆坪、藜山、双立、翁羊、新桥、地松、洞铁、香坪、万民、立坪乡;牛场区辖牛场镇和云顶、折伍、石坝、双龙、谷汪、和平、回龙、上坝、桂花、高石、下坝乡;道坪区辖高坪、气坪、道坪、英坪、泉飞、谷龙、翁初乡。是年6月12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平越县自7月1日起更名为福泉县。1956年4月,福泉县改属安顺专署。是年,新堡乡和安坪布依族自治乡合并为新坪布依族乡;王卡苗族自治乡由城关区改隶道坪区;双立乡由陆坪区改隶城关区。至此,全县54个乡镇合并为38个乡镇。1958年9月,全县建立了世界、东方红、和平、八一、红专、超英、超美、东风、火箭、卫星10个人民公社。12月7日,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10个公社与5个区合并为5个人民公社。是月29日,经国务院(58)议字第92号文件批复,撤销福泉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划归瓮安县,改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61年8月,国务院秘书厅厅秘字第55号文件批复,恢复福泉县建制,仍属黔南州。全县设城关、马场坪、陆坪、牛场、道坪5个区,撤销5各区级公社和36个管理区,改设20个人民公社,172个大队。1963年2月,全县人民公社调整为37个。城关区辖城关、太平、岔河、干坝、龙昌、仙桥、杨家林公社;马场坪区辖马场坪、平堡、双谷、新坪、凤山、安谷、黄丝、沙坪、鱼酉、萱花、折港公社;陆坪区辖陆坪、藜山、翁羊、新桥、地松、洞铁、香坪公社;牛场区辖牛场、双龙、谷汪、和平、桂花、高石、云顶公社;道坪区辖高坪、气坪、道坪、泉飞、王卡公社。是年6月,城关区公所搬迁到龙昌,次年10月更名为龙昌区。1983年12月,城关公社更名为城厢公社;太平公社更名为杨义司公社;新桥公社更名为新桥营公社;新平公社更名为甘巴哨;桂花公社更名为桂花街公社;和平公社更名为黄家湾公社。1984年5月,成立了乡、镇人民政府,政社正式分设。是年,城厢、马场坪、凤山、陆坪、龙昌、牛场6个公社改为镇,其余公社改为乡。1985年,全县设5个区,一个区级镇(城厢镇),36个乡(镇)。共辖4个居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委员会,2182个村民小组,1921个自然村寨。

  1991年3月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即:城厢镇、杨义司乡合并为城厢镇;撤销龙昌区,龙昌镇、团杨乡合并为龙昌镇;仙桥乡、干坝乡合并为仙桥乡;撤销马场坪区,马场坪镇、安谷乡、平堡乡、双谷乡、甘马哨乡合并为马场坪镇;黄丝乡、鱼酉乡、沙坪乡合并为黄丝乡;萱花乡、哲港乡,合并为兴隆乡;撤销陆坪区,陆坪镇、翁羊乡合并为陆坪镇;藜山乡、新桥营乡合并为藜山乡;地松乡、洞铁乡、香坪乡合并为地松乡;撤销牛场区,牛场镇、双龙乡、桂花街乡合并为牛场镇;高石乡、黄家湾乡合并为高石乡;谷汪乡、云顶乡合并为谷汪乡;撤销道坪区,道坪乡、泉飞乡、气坪乡合并为道坪镇;高坪乡、王卡乡合并为高坪乡;凤山镇、岔河乡的行政区域不变。经过撤区并乡建镇,福泉县由原来的5区1镇变为共有7镇9乡,共辖174个村民委员会,2396个村民组,16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经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批准,黄丝乡、高坪乡、地松乡撤乡设镇。

  1996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以民行批(1996)88号文件作了批复,贵州省人民政府又以黔府发(1996)6号文件下发了通知,撤销福泉县,设立福泉市(县级),以原福泉县的区政区域为福泉市的行政区域。福泉市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96年12月福泉县设市后,全市辖城厢、马场坪、龙昌、牛场、道坪、陆坪、凤山7个镇和黄丝、兴隆、藜山、地松、岔河、仙桥、谷汪、高石、高坪9个乡,共计16个乡(镇),下辖174个村民委员会,1396个村民组。

  2001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城厢镇的东街、北街、南街、西街四个居委会和教场、金鸡山、北街、南街、东街五个村部分村民组划出,组建金山办事处。金山办事处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辖藜峨居委会、泉山居委会、城北居委会、双桥村共计42个居民组,31个村民组。

  2001年12月,经省、州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马场坪镇,设立“马场坪办事处”,属福泉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马场坪办事由原马场坪镇和平堡乡组成,辖5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

  至此,福泉市共辖9镇6乡2个办事处,即龙昌、牛场、高坪、道坪、马场坪、黄丝、凤山、地松、陆坪镇,兴隆、藜山、高石、岔河、谷汪、仙桥乡,马场坪、金山个办事处。共辖174个村民委员会,20个居民委员会。

  2003年9月,全市开展撤并村工作,至2004年全面完成。全市由174个村撤并为60个村。撤并村时对一些小的村民组也进行了合并,共有村民小组910个。

  李整(?~1401年),河南偃师人。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中原时,投伍从征。洪武十三年(1380年)随明军征滇黔时,转战来到平越安抚司。率部先后征服高坪一带的苗王金牌王、尚帝天、袁恶虫、潘地长等土著民族,明朝授忠武校尉长官,世守高坪土司。建文二年(1401年)传子李仁,世袭至清末李书年.管理高坪土务,历十九世五百余年。李整墓葬城南玉屏山。

  张信(?~1442年),临淮人。明洪武间任平越卫指挥,先后修建福泉山高真观和月山寺,后以家宅基地捐修平越卫学。因征瓮安草塘军功,升都指挥佥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调任北平都司。次年,惠帝密诏张信与都司谢贵、布政使张昺昌策划,废除燕王朱棣。信接诏后,反到燕王府求见燕王,将惠帝密诏告燕王。燕王决定起兵,先杀谢贵、张昺及部分朝臣。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燕军攻克南京,燕王称帝,次年登基,改号永乐。

  成祖以张信献密诏为首功,称之为“恩张”,升都督佥事,封“隆平侯”,赐“世伯"券,俸禄千担。朱棣欲张女为妃。张辞谢,成祖更为敬重。永乐二十年(1422年)信与兵部尚书李庆分督北征军粮,组织23万余名役夫,运粮37万担,助成祖亲征山西大同获胜。帝举行阅兵仪式,张托病不参加,因此获罪,降为办事官。后念前功,诏复原职。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帝加封为“少师”,并给双俸。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高煦反叛。张随宣宗帝亲征。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宣德帝巡视边关,令张留守京都。次年,信督军1万5千人疏浚济南运河,经略漕运。正统七年卒于南京,追赠郧国公。

  李福(?~1449年),字梦符,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东城乡大桥人。其父李仁、母张氏。明初袭除州军前指挥佥事。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总兵平羌将军南征,奉旨调任平越卫指挥。先后随军征战清水江、兔场中八度、谷工、瓦尊、坪堵、草子坪等地,累著战功。修筑平越卫城为土城,建文二年(1401年)改为石城,开拱门4道,使平越古城臻于完善。宣德十四年八月十八日卒于家,葬城西罗家洞后冲,敕封明威春宇将军。

  黄绂(1422~1493年),字用章,号精一道人、蟾阳子。其曾祖黄豫自河南封邱徙平越卫,遂居平越。其父黄中在重庆经商,娶张氏为妻,绂生重庆。黄中经商亏蚀,生活艰难,遂将绂送妻兄张宗骑处寄养。张为四川麻城县博学,精于文理,绂深受舅父教益。后回平越随祖母挖野菜维持生活,补平越卫学生。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绂乡试中第五名举人,翌年成进士,开平越科举先河。分北平任行人员(职掌册封、传旨等)后历官南京刑部员外郎、郎中、四川左参议、左参政、湖广左右布政使。天顺元年(1457年)擢右副都御使巡抚延绥。弘治三年(1490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兼左都御使等职。

  绂任刑部员外郎时,不畏权贵,遇事肩任,执法秉公,不徇私情。刑部中人称为“硬黄”;《黔诗纪略》书称为“贵州名臣之冠,劲节清风,沾丐闾里”。成化九年(1473年)任四川左参政时,重庆西40里有座大庙,行人经此往往失踪。绂明察暗访,认定行人失踪与大庙有关。于是,密调兵士于拂晓时围庙搜查,逐一审讯僧人,查明数年来,凡行人来庙投宿,必遭杀害,分其财产。如有妻女则迫其劳作。被囚妇女不堪受辱,大都自杀身亡。这帮恶僧将死者沉入大塘,绂命人将塘中捞出的多具腐尸,张榜让人认领安埋;放出囚困妇女,护送还乡。庙中僧人则依罪处罚,焚毁了大庙。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绂调任延绥巡抚时,弹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州吏李锋、知州王琮葭等几个贪官污吏;逮捕奸豪张纲。亦严加整顿废驰纪律,修理军中器械,加强地方巡逻,维护社会秩序。常微服私访,过问民间疾苦。一次,外出看见一军妇牵马饮水,上身衣破成片,下身用块布遮掩,感叹道:“军士的生活穷苦到这种地步,我还有什么脸面做他们的官长?这样的军士怎能抗敌?”回衙后,即令发给全军士兵三月薪饷,亲到营地慰问军士及家人。朝廷下诏毁庙,尼姑还俗。绂则将尼姑配给未婚军士为妻。离开延绥时,许多军士带领妻室儿女守候道旁送行,感泣黄绂为他们成家。

  弘治三年(1490年),升任南京户部尚书时,一些御史谏官以他迁升太快而不满。绂知道后便把他的资历簿当众烧毁说:“我职责是为国家寻找人才,发现人才,至于资历的久近,功劳的大小,难道是选拔官员的标准?”绂入掌户部,尽革财赋积弊。弘治六年离任养老时,将所有奏议、政绩诗文皆烧去不留。未几病卒,葬于长岗。

  安大朝(?~1 603年),字对山,平越城东门外人。从小习武.臂力过人,深沉刚毅,善助乐。曾购置田产,支持卫学,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历任千户、守备、总兵、都督同知等职。

  明嘉靖年间,从贵州总兵石邦宪平定苗民起义。隆庆初,代石邦宪为总兵官镇守贵州,威名稍亚于石,同载《明史》。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安议在平越小西门外筑两道子城以护水,一旦有兵事不致缺水。命指挥奚国柱修筑水城,未向朝廷奏报。城成后,遭朝中御史疏参,谓说大朝私自扩充平越府城,恐有异志。大朝闻讯,惶急自尽,奚国柱亦自缢。二人皆葬水城内山上。

  葛镜(1550~1619年),祖籍直隶永丰府滦州西南乡姚家庄,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其先祖葛忠因“调北征南”,遂定居平越。其祖父葛云任云南大理指挥,镜青年时就读祖父处,在云南乡试中举人。历任云南例省祭官、兵备道等职。

  万历十四年(1586年)辞官回乡,热心公益,修庙建桥,竭尽毕生精力。次年,在杨义司修建兴佛阁一座,四周砌置石凳,阁后掘井一口,供过往客商憩息饮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到云南购回铜钟两口、古弥勒佛一尊,钟分赠月山寺及高真观,佛像供兴佛阁内。

  平越城东麻哈江,每逢水涨,往往舟覆人亡。镜决心修建一桥将两岸连通,使这条驿道上的行人不受水涨舟楫难行之苦。初建于上游马腰河处,未成桥塌,故称“上倒桥”;再建于下游两岔河处,亦复水圯,故称“下倒桥”。虽两建两毁,其志犹坚,决心第三次建桥。将祖遗田产贱价出售,家人钗环饰物亦悉数变卖,筹足经费,遂带领妻室至江边盟誓:“亘石昨庆桥成矣,江流湍急桥复圯;持一片心盟白水,桥不成兮镜不死”。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镜遍觅能工巧匠,测定桥位,备料筹措,于次年兴工修建。日夜临工监督,并向贵州巡抚张鹤鸣祈檄运木架桥。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成3孔石拱桥,全长51.1米.宽8.5米,高约30米,雄伟壮观。葛镜前后修桥30年,罄尽家资,积劳成疾,于桥成翌年逝世,葬于城南樊家碑。镜虽离世,而民间传说歌诵,数百年犹不绝于耳。

  樊师孔,生卒年不详。字淑鲁,平越城东街人,祖籍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其先祖樊永颛由川入黔,在平越为官,遂入籍。其父为霖,国子监助教、山西布政司参政,母刘氏,生子四人。师孔居长,自幼受父母教诲,勤奋学习。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乡试中举,初任山西武定州学正,历官分守大同道、山西布政司参政、辽东正推巡抚、云南布政使兼太仆寺正卿等职。居官清慎慈爱,所至之处,民怀其德。

  清初,归林回籍,以诗文自娱。著有《听命堂集》、《好还纪略》、《冷况集》等诗文。惜因年久,多已散失。在《人生》诗中云:“不贪地位不忧贫,养拙藏愚春复春。浊酒随时消永夜,短歌乘兴过良辰。古来豪贵三台客,今日平芜_窖尘。世事静观惟自得,浮名何用缚吾身”。这首律诗,抒发人生世事,颇具风韵。昔平越生童应试,须肩负衣被书籍,长途跋赴镇远合棚。师孔具文请准,将祖遗宅基捐修试院,亲自督工营造,一年竣工。院前建有“三代大参、四朝维翰’’和“文武凤宪"坊。自此,平越、瓮安、余庆、湄潭的生员均在平越考棚应试。师孔卒年70岁,葬城南季旗屯。

  王讥,明万历间生于平越。祖籍江南江宁府(今南京)上元县,其祖父云衢于明嘉靖元年由云南辞官迁居平越。讥自幼资质聪慧,博学广闻,入府学为廪生,不为八股文所禁锢,攻读经史,终生不仕。

  讥经营祖遗田产,好善乐施。每遇灾年,将积粮赈济饥民,救活乡民甚多。与妻汪氏,热心公益,人有所求,必尽办解决。出资修建渚浒至牛场道路,在牛场南隅修造一座三孔石拱桥,横跨文笔塔小河上。曾三举乡饮,邀乡里60岁以上老翁为客。清康熙间卒,享年101岁,追封为正义大夫。汪氏亦百岁而终,合葬于城北沙子坡。奉旨建坊旌表,立于平越城东。

  王祚久,生卒年不详,字象征,平越牛场人。幼年丧父,赖母纺织为生。与弟祚凝、祚番均入府学攻读。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祚久考取贡生,选为四川丰都县令。后改调湖南溆浦知县。溆浦边远山区,地瘠民贫。他到任后,深入乡里民户,不及一年掌握了全县四里三十六坊土地面积、村落远近、乡里穷富、民俗刁淳等情况。乡里到县城办事的人,大都能叫出姓名,并经常询问某人的田种了没有,某人的横蛮脾气改了没有,使以往横行乡里的一些人,大多改掉了恶习。祚久邀集地方父老商议,创办淑浦县学,聘请名师教授。入学人逐年增多,当时,有何某将军率部万余人驻扎县境,兵缺粮饷,准备洗劫屠掠,全县民心惶惶。祚久数次求见,均被何拒之帐外。迫于事态紧急,奋不顾身强行闯入军营,据理申述,愿将自己多年积蓄的八百两俸银和八百匹布,并洛牲酒慰劳官兵,请求不要为难百姓。何感其言行,乃率队而去,使全县民众免受一次兵祸之扰。县境有一溪水,不通舟楫,山水暴涨,往往冲决田庐,民不安宁,乃捐资鸠工,疏浚河道,引水灌溉,舟楫通行。淑浦多年政通人和,民庆厚生。告老离县时,县人恪送礼品,一一退还,民众夹舆送至县界,洒泪告别。淑人感其德行,立庙以祀。《湖南通志》列为名宦;《一统志》亦收录。祚久常云:“吾所行,但期无愧方土,不欲世人知,亦不令后人知’’。卒于平越渚浒,诰赠“资政大夫”。

  王士俊(1683~1756年),字野君、灼三,号犀川,平越牛场渚浒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10岁即能诗善文。19岁入平越府学,广交良友,不耻下问。性格恬静,不好嘻闹,刚正好侠,见事不平,据理争辩。岁试时,湄潭一童生误入文昌宫门,被县令关押。士俊愤愤不平,率诸生上门问理。孙学使将其驱逐门外,不准参加考试。士俊大叫冤屈,方获入试。可时已近午,迅速答完试卷。孙学使叹曰:“汝成名当在吾上”,一时黔境传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冬,士俊往丰润县探望其父王梦麟,帮助书写簿录,熟读律令,研究吏治。时丰润遭蝗灾,随父率众下地捕蝗。次年返乡,攻研经典,设馆教书。康熙六十年(1721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旋改庶吉士,入翰林院检讨。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任河南许州知州,兼署杞县事。时河南大旱,许州频河屡次决堤泛滥,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士俊为纾民困,先行革除衙门买卖官价、国课重耗、派办物料等陈规;严惩盗贼、平反冤狱错案,使不少无辜得到昭雪;减免赋税,鼓励农耕,使灾后较快恢复元气。次年五月调署祥符县,视察河决,看到成片耕地被沙砾壅没,民不得耕。可是赋税仍是2万余两,亲拟豁免奏摺呈报巡抚。巡抚将摺抛于地,指责为“想要好名声”。士俊据理力争:“官可不作,民命不可不恤”!巡抚被迫同意减免祥符县正税银2.2万两,使灾民得以复苏生息。

  雍正四年(1726年)元月,调任广东琼州知府,分巡岭西道后,着力革除苛敛钱粮的弊端和各州、县迎接新任送银5千两的陈规。因此,时人书赠“清洗十万赃名”的条幅。雍正六年九月调署广东藩司,组织清理积案,制订法规章程,紧缩库银开支。次年七月升任广东布政使。九月,钦赐貂皮10张、宁绸两联,以嘉其兴利除弊、擒获大盗李七雄和守护海疆的功绩。当时,有“风节稜稜,双瞳皎皎”之誉。

  雍正八年(1730年)主修《广东通志》;捐银8百两修学宫。次年五月,擢升湖北巡抚。世宗帝在圆明园三次面见、赐物。士俊面奏:“藩司养廉银8千两,尽足臣用。恩偿两千金,臣存库充公用”。世宗说:“何用如此矫廉,朕不喜此”。士俊奏道:“臣乃天末寒士,衣冠既足,受莫大之恩。臣父屡戒臣清白自持,臣若不孝于父,即是不忠于君"。世宗笑道:“得有此好父,方生出这好儿子来。此银你既留库充公,成尔志可也”。在湖北“除吏弊,禁行奸,救穷民,兴学宫,修道路”。原有公费结余万余两,按例应为督抚分受。士俊以为:“廉俸外皆非所应得”。将此项银两入库作修堤工费。

  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署河东总督,兼河南巡抚事。主修《河南通志》80卷。亲到陕州督运粮米救济陕西灾区。次年,出巡山东、河南等地,行前颁发文告禁止沿途设馆招待。时值河决后,拟订七条规定着力办理灾民救济工作。士俊每年捐银2千两,作两省耕牛、种子之补助。在豫3年,整理法度,建立规章,“励气节、禁重耗、设义冢、修道路、设渡船、举节烈、崇实学、禁白役、查积弊”,无不一一有檄。又兴办普济、育婴二堂,置给田产。是年参疏河南学政俞鸿图纳贿行私,出卖考题,俞被依律腰斩。士俊刚正之声愈著,山东、河南郡县官吏多有畏惧,一时贪污敛迹。雍正十二年查看开封府自李自成决河淹城以来,城内淤积城外高,水洩不出去,便组织从东门开掘一条渠道将水引出,解除了城内水患。次年六月十二日,秋汛大发,堤工告急,亲督标兵、河兵、民夫2万余人,护堤防汛。彻夜巡视,随塌随堵,待到天晓,险情已过,保住了数十万民众安宁。

  士俊在河南垦荒劝捐,贻累民间,被户部尚书史贻直参劾。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解任抵京,命署兵部侍郎。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命署四川巡抚。当时,成都多次火灾,500余灾民无处栖食,即捐银500两赈济。八月六日主考乡试,捐银150两为考生购肉米之费。是年,密疏四事,被以“越职言事”,撤职下狱。部仪“照大不敬律,拟斩立决”。奉旨“改斩监候”。次年诏释为民,饬令回籍。

  士俊任河东总督时,先后捐资235金修建平越府学。著有《河南山东古吏治行》、《河东从政录》14卷、《困之录》、《清流县志》10卷等书稿。回籍后,修建文昌楼,将携带回来的万余册书收藏楼上,供学子阅读。乾隆六年(1741年)因争占瓮安县民罗尚珍坟山,遣仆人殴打罗之父玉弼气愤自缢。罗尚珍赴都察院具控,士俊受扙律处罚。乾隆二十一年病卒于家,云贵总督刘藻鸿遣使祭墓,题赠云:“士俊制举之文才雄肆,是以陵掩一切。生平官辄所至,必以兴利除弊,摧鉏奸贪,忠精于济,百折不回,卓然为一代名臣所不愧焉”!士俊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政16年,政绩卓著,为清代名臣。

  杨裕深(1800~1859年),原名遇升,字晓东,号息国。清嘉庆五年五月初六生于平越团杨枧头寨,从小奋发好学。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人,道光五年成进士,即以知县分发浙江,历任缙云、天台、平湖、嘉兴、归安、钱塘等县知县;迁海宁知州、乍浦同知、宁波知府、宁绍台兵备道;咸丰五年(1855年)擢两浙盐运使、兼署臬司印务。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嘉兴知县时,鸦片战争战火延至浙江。英军从海路入侵定海、宁波等地。清军节节败退,溃军涌入嘉兴,横索强抢。商人罢市,居民闭户。裕深用库银收购溃军器械,温言抚慰,劝其返乡。大部溃军日渐离去,少数好闲之徒仍逗留嘉兴进行抢劫。裕深令市民,广布巷栅,家自为守,有窜入横行者,格杀勿论。溃军无法逞凶,方陆续散去,嘉兴秩序始得安宁。不久,杨威将军皇侄奕经率兵增援浙江。清军到嘉兴后,不事抗敌,四处生非,连杨裕深坐骑也被军士强骑而去。裕深不畏权势,亲赴北校场奕经驻地,愤然指责清军种种不法行为,要求严究。奕经无辞以辩,表示要严加管束,并给裕深两根赤棒,植于县衙门前,倘有军士违法,授权处置。此后,清军滋事有所收敛。时人称裕深为“强项令"。

  裕深承办津沪局浙江漕运时,运粮船只多被征用抗英。裕深多方收寻,仅得少数船只,难以承担粮运任务。时英舰已踞上海,裕深决定改由江苏太沧县浏河口出海。但浏河水浅,粮船不易通过。即筹资疏浚浏河,粮船得以畅行。

  咸丰初年,私盐充斥浙江市场。裕深组织缉私队查禁私盐,降低盐价,民众既得利,府库亦增加收入。咸丰五年,清军云集浙江,兵饷无供,饥噪反戈,殃及民众。裕深建议减粜各府县常平仓、截留漕米19万石,变价作军饷,各军始贴安然。

  天台县清国寺执事僧人,结交权贵,将庙田庙土租给农民耕种,不管旱灾减产,一律按常产定额交租。一老农因病未能如期交租,凶僧将其打死,埋于庙后深山。死者亲属多次申诉,无人敢于受理。裕深任天台知县后,翻阅旧案,查得实情,将凶僧依法处斩,县人称快。裕深在浙为政30年,虽处膏腴,不以自润。咸丰帝手书《清白家风》匾相赠。身故之日,家无余资,葬于杭州,诰封“中议大夫”。

  何得胜(1814~1867年),字安国。黄平州木老坪皂角树(今属瓮安)人;原姓刘,名刘二。后随母改嫁草塘何家堡何家,遂由刘二改唤何二。何妻黎金妹,生卒年不详,仲苗(今布依族),平越州西乡沙水下坝人。二人为农民起义黄号军首领。

  得胜家境贫寒,遭遇坎坷,生性倔强,于道光中期参加“议榔”抗粮,劫官打富,被诬为“何二强盗”。在榔会活动中结识英坪刘瞎么、五季坪谭光前等榔首,于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在狗场(今平定营)建“经公庙”作榔会活动场所,参加灯花教秘密组织。榔会便“按户派造鸟枪,连户共造大炮”,武装群众,这是得胜领导农民起来反清的开始。咸丰五年六月,与王廷英等在天文山搭棚设坛,举旗起义,称黄号军。奉刘义顺为教主,以“反清复明”、“反苛派重赋”为口号,民众广泛响应,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席卷贵州十余州县,威震全黔。

  咸丰六年二月,得胜投贺昌明部,于四月攻破都匀府城。杀死知府鹿丕宗和前任山西布政使陶庭杰。义军乘胜攻占麻哈和平越南乡摆郎、马口等地,进逼平越州城。次年五月初,何、贺率众万余人攻占罗背、罗坳、直捣牛场。这时,牛场灯花教主宋三元被瓮安县令刘异平缉捕在狱,何等率部于是月十三日围攻瓮安县城,迫使刘县令礼送宋出城。义军困瓮旬余,杀死团首方万春等人。是年十月,贺昌明在黄平金坑病逝,嘱立得胜为武安王,陈绍虞为文安王,统领全军,进驻余庆古佛山。咸丰八年七月,天印义军被官兵困急,得胜率队下古佛山往救,击溃官兵,占领瓮安玉华山,杀死把总柏占元。不两月,义军逾万人。次年一月,开州知府石虎臣督团练李树德等进攻玉华山,得胜率义军伏击,石等400余兵勇被击毙。五月,得胜、金妹率队进驻平越上大坪,筑营设卡,与玉华山、轿顶山的义军成犄角之势。次月,攻占王卡。之后,联合贾福宝等部取开州、逼贵阳。后因贾部降清,王卡陷落,得胜即退守上大坪。继后,联合潘名杰的苗民义军,组成“号苗联军”收复王卡,扼清水江切断了清军粮道。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九日率部进攻光沙官兵,击败参将赵德光部。战斗中,负伤回守王卡。八月十七日,赵部由新寨攻进王卡,得胜率众由梯子岩回上大坪。同治元年(1882年)六月八日,率号苗联军击溃赵德光官兵,收复王卡。八月十一日,钦差大臣田兴恕攻占上大坪,义军营房皆被焚毁。何、黎等退守开州羊场杠寨一带。不久,得胜再次收复上大坪。同治二年九月六日,率部攻占开州,杀死知府戴鹿芝。十月十一日,攻占修文县城,知县白梦蟾丧命。随后相继攻进黔西、清镇、卫上等地,进逼省城贵阳。在花仡佬(今花溪)与赵德光部遭遇,游击邹开贵被打死。次年一月二十五日,何部再逼贵阳,杀死千总冉定邦。同治四年八月,联合潘名杰复困贵阳,斩获官兵甚多。次年十月,围困安顺府城杀死副将叶有贵、千总陈玉春、把总周双禄、戴文元多人。同治六年九月三日,击溃息烽养龙田兴贵官兵数营。九月二十七日,得胜病逝于途中小轿顶山,终年53岁。

  同治七年二月,上大坪、玉华山等地义军公推黎金妹为首领,继续统率义军进行反清斗争。不久,陈绍虞降清,号、苗义军不和,谭光前在瓮安称“皇帝”,黎氏义军势单力簿,固守上大坪不出。七月二十七日,川、湘、黔官兵开始围攻上大坪。降将莫抢元引黔军参将唐天佑渡清水江扼王卡,切断了上大坪后路;张玉文驻大坡,堵住了前路;唐大有出大板截上大坪援军;邓鸿超、颜佐才率降众袭破岩门关、平果两要隘,官兵将上大坪重重包围。八月二十八日,川将唐炯派降将刘俊民持扎入上大坪招降,许以不死。黎金妹、东震王何端等接受招降,刘义顺、秦崽崽等突围逃出,在杨保河被官兵捉住,槛送成都遇难。至此,何得胜、黎金妹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

  宋桂芳(?~1875)年,平越人。其父芝相行武出身,同治元年(1862年)随江南提督李世忠部征浦口阵亡。清廷封云骑尉,桂芳袭职。次年,桂芳请假赴江苏收觅父尸,久寻未获,无资回营,遂在江苏投闽粤总督左宗棠部将王德榜营,转战安徽、浙江等地,屡立战功。同治三年,随王部调驻福建,历署福宁、漳州、台湾等镇。同治十一年任宁福镇总兵,署理福建陆路提督。

  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在台北府增设新竹、淡水、宜南3县,派桂芳总统兵勇督办台北开山抚理事务,驻扎宜南县。不久,身染瘴气,病卒宜南苏粤行营,葬台湾宜南立祠以祀。其三子振铎袭职。

  吴奇忠(1830~1898年),名元彪,字昌文,号虎臣,平越猪场街人。性刚直,习弓马。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入营伍,好谈战阵攻取之术,研究“奇门盾甲”,深晓兵法韬略。

  咸丰四年(1854年)平越知州高本仁委奇忠集各乡团练精锐防堵农民起义军,往征余庆、绥阳、遵义等地,护送云贵总督劳文毅、贵州巡抚张亮基由川入黔,受到犒偿。同治元年在绥阳旺草一带防剿太平军石达开部将李宰辅部,身负重伤,其胞弟战殁。是时,奇忠赴遵义请饷,被知府于钟岳扣留下狱。其部将蓝山虎遂带50余人,入城劈狱,将其救出。返回绥阳七星坡,宣布反清。联合白号、黄号等义军,抗击清兵。同治二年秋,率部攻占遵义东乡各寨,复攻绥阳县城。攻占绥阳县城后,遣部将刘明桂、蓝山虎、王歧山等分路击溃各团练寨棚,烧尽寨外房屋,斩杀清军练勇甚多。同治三年春,联盟白号军先后攻取了双洞门、郎三甲、大堡寨、六郎屯、黄土坡、天台山、狮口屯等处,声威大震。

  同治四年五月,四川布政使刘岳昭督川湘官兵入黔征剿义军。六月初八,清兵截击七星坡义军,切断了七星坡往绥阳通道。九月十六日,攻破天台山义军阵地,进逼绥阳县城。清军围城两月,多次攻城皆被义军击退。十一月,清兵开始由黄土坎一带垒土筑堤,至次年元月堤成,积水淹城。不久,城西、南、北三面皆被水淹,官兵乘船攻城,奇忠令义军以飞锤击退。二月,春雨骤发,积水灌入城内,军民困于泥水之中。刘岳昭出檄招安,奇忠知无生路,于三月二十三日自缚推棺出城归降。刘准其随军效用,并赐名“奇忠",刘明桂名“奇义”。

  吴降清后,参加征剿义军战斗,历任千总、守备、都司、副将、总兵、云贵督标中协、记名提督等职。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巡抚丁宝桢奏调入川,历署懋功、绥宁、马边督协。当时,绥宁防军因饷不济,欲谋哗变。奇忠致力筹划,安抚诸军转危为安。之后,历任重庆、松潘、建昌等镇总兵,兼统省标精兵十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奉委川北镇总兵,集寒入肺,旧伤复发,于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卒于任上。

  吴奇忠,制军严整,反清复降,时为川、滇、黔著名战将。死后奉谕安葬原籍,墓在城南洋桥。

  谭光前,生卒年不详,平越高坪五季坪人。早年与刘瞎么等人组织“榔会”,发动农民抗粮。同胞兄谭光朝秘密参加刘义顺灯花教,咸丰五年(1855年)初,串联民众在五季坪家中拜灯诵经,参加者一人丢一文钱,共得小钱一箩,奉谭光朝为教主。是年六月,参加何得胜在天文山起义,称“黄号军”。因排行第二,义军中称他“谭二元帅”。次年,为避官兵团练追剿,谭率众进扎瓮安、黄平交界的大冰水山中。七月,官府闻报谭光前已回五季坪,遂往围捕。其兄生病在家,惨遭杀害。官兵未捉到光前,遂掘其母墓,抛尸荒野。

  咸丰七年五月初,光前与何得胜、王廷英等率众万余人进攻罗贝、罗坳团练,直捣牛场。复攻瓮安县城,救出牛场教主宋三元。七月十六日,率队攻打狗场(今平定营)官兵,斩杀数十名。这时,谭氏房舍被官兵焚毁,谭部仍进驻冰水山中。次年七月,官兵围攻天印义军大营,得胜率精锐往援,光前等率300余人为后援。正遇巴总兵大部赶至,光前为保实力,施诈降计,巴信以为真,在旗子上书写“投诚免死,各归乡村”八个大字,令其返回乡里。光前径率部驻扎玉华山,重树反清旗帜。咸丰九年七月,又施诈降计,只身乘夜下玉华山归顺瓮安团总商景阳。不久,私开营门,引义军入内,大败商部。之后,光前率部驻扎英坪天鹅屯,与上大坪、玉华山义军成犄角之势。次年五月,率部包围团总商景阳、朱云光两家住宅,烧毁房屋,斩杀30余口。十一月四日,天鹅屯被田兴怒售兵攻破,义军、民众被杀无数。光前与赵款率残部逃出,途遇何得胜来援同赴上大坪驻扎。次年,返驻天鹅屯。

  同治二年(1863年),光前与何得胜、潘名杰等部攻占瓮安县城。同治六年称“皇帝",在瓮安县城学宫举行即位。是时,得胜已病逝,光前威逼何妻黎金妹为“皇后”。黎氏身陷险境,只好佯允,诱其入上大坪,将光前包围,几被杀尽。仅余数十人,夺路逃往中坪,又遭刘姓义军相杀,只身潜往杨家林居住。次年七月,暗约附近59寨降清。是月十八日,随刘鹤龄川军袭击瓮安长安营义军,并招降了向程九等义军首领。八月,派刘俊民、王虎臣、王顺成等降人潜入上大坪军营,里应外合,助官兵攻破了上大坪。光前后返乡居住高坪马田,光绪年间病卒于家。

  甘浩义(1844~1911年),号子清,芦(陆)坪翁岗人。武职出身,曾任东乡团首和平越总团首。

  光绪年间,倡议将翁岗市场迁至芦坪,开辟修建芦坪市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首集资创办芦坪义学。光绪三十三年,承首建立芦坪初等小学堂。先后还承首修建了芦坪二郎庙、娘娘庙、陂陇河山王庙等庙宇。在大坪修造了万人坟,将咸同死难者的白骨搜拣安埋。在岩生坝开办铁厂,冶炼生铁、铸造铁锅、铧口供应市场。

  浩义参加《平越直隶州志》编修,任采访。当时,平越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变法维新”影响下,思想活跃。浩义等人成了贵州自治学社的早期社员,组织平越自治学社。主张民主政治,推动新学发展,是平越辛亥革命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宣统二年(1910年),平越知州林雨将其拘捕下狱,受尽摧残折磨。次年秋,在革命风潮高涨和社会各界舆论压力下,始获释放。出狱后,携其子甘其安赴贵阳联系自治学社,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十一月九日,受“大汉贵州军政府”委派回平越策动反正,接收清政权。即与其子及随员胡大顺携带大汉贵州军政府的“檄文”及一面汉字白旗返回平越,策动反正。十一月十三日,在劝学所主持召开州自治学社成员及各界士绅会议,介绍贵阳反正情况,控诉了林雨贪赃枉法罪行。决定十一月十五日正式接管州署。还宣布,如林雨拒不交出政权,届时将杀死祭旗。

  这时,林已暗地策动宪玫派人物徐超、金银山及鸡场绿营防军哨官武金鉴组织武装镇压革命运动。十一月十四日夜,武、徐、金率绿营乡勇家丁二三百人攻进州城。浩义听到枪声,料已出事,立即跑出甘家祠堂躲进古佛庵。叛军包围甘祠未捉到甘浩义,旋即折向古佛庵搜寻。告义急中生智,藏到庵里一口棺材内,不料发辫露在棺外,被叛军抓获。在州署大堂刑讯时,浩义威武不屈,历数清朝罪行,当场被割去耳朵、削掉鼻子,血流满面,惨杀在二堂过道上。其子被叛军捉获,看到父惨遭杀害后,痛骂林雨,欲夺械杀之。被林杀死在州署二堂前空地上,年仅19岁。民国3年(1914年),县城各界在甘家祠堂为其父子举行公祭,安葬于陆坪故里。

  贺绪蕃,又名幼臣,字南渠,晚号息庐老人,黄平东乡(今属研施秉县坪寨村)人。约生于清道光末年,卒于清末。

  同治二年(1863年)任安徽蒙城知县,兼署临淮军营。县城无衙署仓库,绪蕃借居民房办公。是时,苗沛霖率地方团练万余人开驻蒙城,军纪极坏,百姓备受骚扰。绪蕃亲至军营劝苗整饬军纪,禁止扰乱百姓。后擢升安徽泗州直隶州知州。回籍后,曾主。讲黄平奎山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应平越知州瞿鸿锡聘,主讲墨香书院,主纂《平越直隶州志》。光绪二十八年冬脱稿,凡10大目79个子目,16卷,40余万字。该志发凡起例、编目仿郑珍、莫友芝《遵义府志》,光绪三十三年刻版付梓,为平越留下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绪蕃居金陵时,辟“句圃园’’,筑“不波舫’,,藏书万卷。著有《不波舫诗集》六册、《吹梦词》一卷。《平越直隶州志》收录《福泉楼》、《沙河清》、《黎峨迎神竹枝词》、《武胜关观石壁仙影歌》等诗词。书法艺术颇深,尤擅长篆隶。

  陈希藩陈希尧陈希龄

  陈希藩(1845~1929年)。字宾于。其胞弟陈希尧(1849~1924年),字陶卿。

  其堂弟陈希龄(1856~1928年),字鹤年。平越牛场人,中医世家。希藩自幼聪慧,9岁从师习医,15岁于牛场东街设“回生堂”应诊。凡经手诊治的病人,多数痊愈,时人誉之“神童”。希藩重医德,病人应诊,及时诊脉处方,药真价廉。对孤贫病人,施诊送药,不取分文。光绪四年(1878年)湖南一徐姓举子病卧牛场,旅资用尽。主动为其免费治愈,并助盘缠,资其返乡。为感希藩再生,徐作诗赠云:“穷鬼难去二竖来,身遭魑魅意诚哀。谁知妙手逢歧伯,未忍狂夫到夜台。技可称神堪济世,心原是佛总怜才。不知报德期何日,红杏千株愿独开”。黄平旧州一商家之子病重,专程至牛场请希藩前往诊治。时值盛夏,病人室内发炭火正炽。门窗紧闭,病人昏迷不醒,诊诊脉后,命撤除炭火,尽开门窗,用水枪向屋顶喷射凉水,不时署气顿消,病人苏醒。然后服清暑汤一剂,不日而愈。光绪二十六年迁平越城内开“回生堂”诊所,先后向希尧、希龄、子汝杰及刘桐轩、龙持平、熊春华等人传授医术,后皆成名医。曾应请赴长沙应诊,其德其术,皆为时人敬仰。著有《伤寒论》、《陈氏家传脉诀》等医案。

  希尧,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牛场开设“济生堂”药房。医术精湛,尤重医德,经常教诲子侄:“为医者要与天地同德、日月同流,具一片菩萨心肠;治病切不可重利禄轻人命,更不可以仇恨之心对待病人”。凡来求医者,不论贫富均让坐奉茶。一次,一位衣着褴褛的农民来堂就医,希尧起迎,递烟送茶,精心诊治。病人走后,旁观刘某问:“一个乡下穷人,何必如此厚待”?希尧答:“为人不可势利,行医旨在济人”。还热心地方公益,参加创办牛场初等小学堂,义务兼堂长。民国十五年(1926年)大旱,与王永年等在牛场江西会馆设稀粥所,向饥民昼夜施粥,并开设粮店,平抑粮价暴涨,救活无数灾民。

  希龄,从希藩、希尧习医,在牛场西街开设“济生堂”药店,诊病售药。医治严谨,谦慈善,贫富无欺。有的重病人不能临堂.主动送医药上门。热心地方事业,参与创办场两等小学和风鸣女校,并捐银作办学经费。

  王子良(1894~1926年)。原名起祥,小名桥寿,浑号大老红。麻江县坝芒弯寨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德兴,中年病逝,母改嫁,姐妹当童养媳,子良与胞弟靠帮工度日。一次,贾坡布店老板罗韩庸家布被盗,子良无故被扭送团首宋大明问罪,宋欲将子良丢“强盗滩”溺死。但罗不肯给悬赏钱,才幸免于难。悲惨的家事,坎坷的遭遇,激起他走上反暴道路。

  民国10年(1921年)春,子良约集杨铜匠、向洪清、王子才等10余人在茶山起义。打死团丁,夺取枪支,转移到平越县谷子铺、蟒蛇洞一带活动。四月初八,趁酉阳赶场袭击副团首王义成家,没收场上出售的鸦片烟和布店老板钟志国一挑布。不久,提走了王义成隐藏在关帝庙的4支步枪。4月12日在粽粑街和黄丝子弟兵大队枪战半个多小时,寡不敌众退进罗邦冲、岔河、黄龙山一带活动。5月,在沙坪猪尿湾伏击黄丝区长叶于春、子弟兵大队长舒开仕等人。复遭黄丝、沙坪子弟兵200余人围困于水牛冲。经激战后,双方在木江卡谈判,义军以不侵犯黄丝为条件,与子弟兵停火媾和。之后,黄丝、沙坪子弟兵中的一批骨干参加了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一百余人。子良率队进驻黄丝安庄山,坚持长期战斗。

  子良举义之时,瓮城罗老豆、罗老槐兄弟跟随拖邦造反,投靠子良。王、罗联盟后,提出了“上等之人差我钱,中等之人不照闲,下等之人跟我去,一天给你两吊钱”的政治口号,得到贫苦民众响应。不到一年,义军发展到千余人,有时竞能召集两三千人行事。子良军纪严明,不准侵犯中、下等人的利益。在义军控制区域内,不抓兵、不派款、不纳粮。穷苦百姓有冤伸冤,有仇报仇。惩罚了一批土豪劣绅和不法财主。

  义军队伍与黔军、滇军和地方民团多年转战,牵制和打击了地方军阀的反动势力。民国十二年,率队袭击了羊场滇军的一个连,击毙官兵3人。次年,攻打驻鸡场的滇军部队,击毙了刘队官,夺得一批枪支弹药。战斗中,子良的早期头领向洪清、郑大汉阵亡。为营救罗老槐,约集“十八邦子”两千余人攻打都匀县城,迫使都匀县政府释放了罗。先后还率队攻打了贵定平伐团防局和平越县城。民国14年,接受了黔军招安,义军改编为十三纵队一支队,子良任支队长,罗老豆任副支队长,开往三穗、天柱一带“清乡”。王、罗不愿为“清乡”卖力,次年被七纵队在贵定、旧县击溃;王子才被提到麻江杀害,罗老豆亦在贵定檀香山被杀。子良带残部40余人退回黄丝江边,复遭麻江子弟兵围剿,部属陈子和又私带13人枪叛投了熊文仿部。子良潜逃躲藏,次年七月初一被麻江团防局诱杀在黄丝江边桥上,其妻小二娘也惨遭杀害。

  奚能楷(1846~1928年),字绍裴、应乾,号健庵。道光二十六年十月二十日生于越西乡杨义司,恩贡,候补教谕。历任麻哈州学正,绥阳、务川等县训导。光绪末年,参加编修《平越直隶州志》,任经理,校核眷写,组织刻板付印。

  光绪二十六年监工修建潮音阁,对材料收发、质量检验、经费开支,尽职尽责,深得知州及各界人士赞许。光绪三十三年集资维修杨义司文昌阁。民国3年(1914年)任平越劝学所长时,整顿学校,维修校舍,筹款交商生息,开设“月课奖金”,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捐献曾家湾三块大田建立“长生会”,以收益作善事,一直管理到解放。民国13至14年,平越发生特大旱灾,逃亡饿死不计其数。能楷将自己的养老谷子碾来施贫,并打110把锄头送民众挖蕨粑为食’救活不少人。

  金承铭(1911~1933年),又名啸远、啸园、季汤,化名锦季园,陆坪六榀人。民国6年入湖南洪江旅洪黔南小学读书,两年后随父治安闭门自学。民国14年秋,考入贵州省立师范17期就读,开始接触了些进步书籍和苏联十月革命宣传。民国17年7月师范肄业,次月赴上海国立劳动大学附中理科部学习。民国20年7月11日,劳动大学解散辍学,以写稿和翻译外文,维持清苦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邀约郑彦富等一批进步青年,投身上海抗日救亡运动。参加游行示威,印刷传单,声讨日军侵略罪行。与黄莫伦在新闸路建立“抗日救国丛书社”,门外挂“觉人书店”牌子,一边经营图书,一边著述翻译书稿出版。译著《妇女战地救护学》和《战场伤兵搬运法》两部书稿印刷发行。承铭经沪东区共青团员缪正元介绍参加“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分配到团沪西区委作青年干事。次年,参加“上海民众反日会”,得到林青、缪正元等人支持,组织“朝阳歌咏队”,经常开展演出宣传。组织队员参加义勇军救护队进行救护活动。是年初,曹荻秋叫承铭物色一批进步青年,由组织送去苏区瑞金。正在挑选人员时,上海市公安局勾结外国巡捕房,于4月2日下午6时在英租界戈登路戈登里701号楼逮捕了金承铭及郑彦蒿、陈倦曦、谢铭荣4人。承铭趁警探不注意,将上海共青团组织赴苏区的名单咽进肚里,惨遭了一顿毒打。

  承铭在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审讯中,没有吐露任何真情。法庭只好以“意图颠覆中国国民党政府而完成赤化主义”的罪名,将4人各判有期徒刑二年半,投入“提蓝桥监狱”关押。两月后,曹荻秋被捕,与承铭同关一个监狱。当年八、九月间,曹介绍承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安排作牢房联络工作,开展狱中斗争。1933年春,承铭介绍谢铭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狱中受尽折磨,是年8月中旬一天晚上,金承铭牺牲在狱中。

  刘文钦(1881~1 935年),原名思明,以避清讳更名思溶,平越城内人。自幼失恼,赖母抚养成人。性聪敏,过目成诵。入州l学就读,清光绪二十六年(1 900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成进士。是时,知州杨兆麒器重其材,将侄女许配,并为其置地购屋。文钦受聘协修《平越直隶州志》。宣统三年(1911午)四月,任上海吴淞口厘金总办。辛亥革命后,卸官回籍。

  民国2年(1913年)9月至次年5月,任兴义县长。民国7年任平越县经费局董时,计入为出,节减开支,筹措经费发展地方教育。其后改任县教育局长,时县境遭兵匪骚扰,拉羊“捉人,勒索赎款,以致将许多公学田出典充作赎入费用,不少学校经费无着停办。文钦尽力计划开支,陆续赎回典当的学田,停办的学校得以复课。并购买地基扩充了平越女校校舍,动员乡绅陶名魁捐献《万有文库》丛书,在城厢小学建两间书馆庋藏,供师生县人阅览。为鼓励私人办学,他请用政府名义奖给果水地方的李学礼一幅对匾:“学问经济文章,教育兴而英才出;礼乐射御书数,师遭立则善人多”。民国十四年任赤水县征收局长,受聘为周西成幕僚。不久,辞职返家,寄情山水,以诗文自娱。擅工诗文,尤长骈体文章。贵阳文通书局出版了《刘文钦遗稿》一书,部分为山水诗,部分为抒情诗,部分为纪事诗。民国24年9月病逝,葬城南三江口。

  谭德骥(1879~1935年),字泉清,平越县城东街人。清光绪五年二月十五日生于湖北老河口,贵州武备学堂毕业,行武出身,袭父云骑尉职,为贵州绿营巡防哨官,辛亥起义前卸职。 .

  1911年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后,多次要求任职,被委巡防军东路分统。是时,甘浩义被平越知州林雨杀害,谭奉命领兵来平越平叛。到平越时,林已潜逃回湖南,遂率部返回贵阳。宪政派首领刘显世、郭重光合谋,派谭梦松通过王华裔贿买谭德骥,令其组织死党,觅机杀害革命党人。民国元月(1912年)2月2日,谭派部属同乡唐灿章与雷鸣九率刺杀队以押解逃兵为名,持械闯入巡防总统署,刺杀了巡防总统黄泽霖。是时,谭又派兵数十人包围田家巷枢密院长张伯麟住宅,枪杀了彭尔墼,张由厕所逃脱,幸免于难,制造了震惊全省的“二二事变"。谭唯利是图,充当刘显世、郭重光羽翼反戈革命,遭受各界谴责。将唐灿章枪决,失事下台。民国6年复起,先后任贵州护国军右翼前敌指挥、湘黔联军王华裔部参谋长。民国11年任定黔军总指挥部少将参军。民国15年至23年,历任贵州省政府咨议、参议。民国24年12月病卒贵阳。

  刘樵松(1872~1941年),字锡琪,号葆衡,清同治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生于贵阳老古巷,次年返故里平越东街居住。自幼勤奋,励品力学。前清选贡,历任平越志局经理、劝学所总董、省咨议局议员、贵州自治学社社员、中小学堂长、教员等职。

  樵松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设馆从教,光绪三十四年任越州劝学所总董时,兴办新学,先后建立平越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女校及马场坪、黄丝、鸡场、芦坪、地松、中坪等小学堂,促进了新学教育的发展。宣统二年(1910年)任平越高等小学堂堂长,培养了第一期毕业生。民国8年至11年(1919~1922年)任平越高等小学校长时,培养了第七、八、九三期毕业生。民国12年避匪乱客居都匀,仍租民房收徒授读。民国15年至18年,在家设馆办学,不论学生多少,谆谆善诱,命时事政论题目教学写作,并教书法习字。民国19年后,厉任平越高级小学校长、国教员,平越乡村师范、平越初级中学国文教师。

  光绪年间,参加编修《平越直隶州志》。光绪三十二年其父病故,身披孝服仍到志局与奚能楷校核、眷写、雇请匠师刻板刊印。樵松系贵州自治学社早期社员,同甘浩义等人创议建立平越自治学社。常议变法维新,主张民主共和,是平越资产阶级民主革思想的最早传播者之一。宣统元年当选为省咨议局议员,次年九月辞去平越高级小学堂长职务,专任省咨议局常住议员。后逐渐认识到咨议局的民主欺骗性,不愿苟同潮流,遂于宣统三年元月辞职回籍。当年四月,与张笙阶、黄菊圃等人赴北京朝考,正遇辛亥武昌起义,革命风潮席卷全国,考试未成,奔走上海、武汉等地活动。民国元年(1912年)2月,在上海与朱诚候开办《新舆论》报馆。5月,回北京与张笙阶等创办“美酒公司”,所产果酒受日商“三井洋行”欢迎。民国3年平越人姜靖承与吴慕姚等人在北京、上海密谋组织刺杀袁世凯的活动败露,樵松涉嫌于6月18日在北京被捕入狱。在狱中置生死于度外,谈诗论文,作了《甲寅陷狱记》。直至民国5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始获释。姜、吴皆被杀害,樵松悲痛不已,写《追挽烈士诗》以纪。他出狱还乡,从不以参加倒袁的正义行为而自诩。

  樵松7岁开始从傅海涛习书,“灯下采笔学书,每夜如是”。正、草、隶、篆各体书法,技艺较深。书作颇丰,在平越推崇一时。擅工诗文,著有《群舸渔子叩舷吟草》诗集。诗作题材广泛,体例多样,语言雅朴,寓意深刻。还写了《杂记》手稿一册,有一定史料价值。民国30年4月3日病卒,葬城南。麻江周恭寿有诗铭悼:

  行高当地誉满山间,一生诚笃众庶楷模;

  履险如夷积庆有余,空石馋洞以奠阴墟。

  刘从甫(1871~1945年),字儒矩,平越官田营人。州学生员,毕生从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与刘起征等创办官立平越高等小学堂,任教员,开始从事新学教育。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平越初级女子小学堂,任堂长。思想倾向民主共和,倡导女生解禁缠足关心学生学业,乡间来城读书无居住的,就腾出家屋供其住宿,并常接济困难学生生活,使其安心攻读。

  民国期间,在县城男、女校任校长、教员三十余年未间断。许多受业学生从政后,多次敦请从甫襄助政务,均被谢绝。一生以读书、教书为乐,曾在客厅挂一副对联:“天不夺人愿,时还读我书”。民国30年,城乡受业学子在城区小学大礼堂为从甫祝寿,奉送花鞋、寿衣,用大轿抬到魁阁孔庙举行“授鞭”典礼,将所用教鞭传给下一代。民国34年冬,病笃时,受业者前来慰望络绎不绝。辞世后,受业学生作挽歌云:“峨山泰斗仰先生,吾侪先后荷栽成。岂意仙班促驾行,禄阁藜火顿失明。哲人萎、梁木倾,使吾曹、失景仰、泪频倾、雪花飘、朔风号,帐望千山白如云”。举行隆重葬礼,安葬城南金鸡山麓。

  李斌臣(1884~1949年),字振光,农民,团杨乡仓盈湾人。李兰英(1909~1949年)女,小名李四妹,农民,三江乡毛栗坪靛山大冲人,出嫁仙桥乡高坡窑皮家湾宋启宽为妻。二李结拜兄妹,为农民起义首领。

  民国33年(1944年)春,斌臣侄儿李永芬,亲戚张吉安被县政府抓兵关押城里,两家典当家产,各凑4000多元,请斌臣向师管区接兵营长活动。营长得钱后答应三天放人。殊知过了三天,不仅不放人,反以“兵贩子“的罪名将李斌臣关了三天。由此激起斌臣起反抗暴的决心。先后串联了李兰英、商卓之、杨国业、张继祖、任汉清等百余人,于6月7日在团杨天生桥起事,公推李斌臣为“统兵大元帅”,商卓之为军师,杨国业为团长,李兰英为副团长。制作军旗,提出“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要得不反,一不抓兵,二不派款”、“反对抓兵和派款,先杀保长后杀官”的政治口号。规定行军纪律是“只杀当官不杀民,不准烧杀虏抢人;奸淫妇女砍脑袋,目标专找对头人”。当日攻打了团杨乡公所,提取了枪支子弹和马匹。随后开赴地松一带活动,6月21日攻打藜山乡公所,当时雾大,县保警队往援,未克。将队伍带到牛皮井、利朋、长冲一带隐蔽。决定分兵两路:李斌臣、杨国业、李绍清率团杨、牛场、地松、陆坪及瓮安等地人员活动于地松、牛场一带;李兰英、商卓之率仙桥、岔河等地人员活动于高坡窑、岔河一带。7月25日,斌臣率队攻打水源乡公所,国业智取了乡公所的12支步枪、14颗手榴弹和1部电话机。是日,兰英、卓之攻打了仙桥乡公所,缴获8支步枪和一批子弹,并切断了通往县城的电话线。兰英将自家的谷子碾得白米一石二斗,杀了5头肥猪在高坡窑和谷顶招待义军。次日,活捉了保长张玉明。不到一月,义军发展到千多人。

  二李和商卓之等决定七月二十七日攻打平越县城。头天晚上,兰英率队赶到杨义司高坡,和蔡永元分队潜伏到近城的马家坪;商卓之一部潜伏到罗家洞一带,约定凌晨3点开始攻城。兰英率队猛攻南门,事先已潜入城内的任仕珍(胡妹)和周发珍等打开城门,义军一涌入城。沿街高喊:“我们只打罗增映,不伤老百姓,大家关好门,恐被流弹伤倒人。经过近一小时激战,保警队溃逃,义军攻入县政府,抄了县长罗增映、国民兵团副团长曹竹书和军法官邵启梅几家财产。兰英等捉不到罗增映,愤怒烧了县政府三间厅堂和一批文书档案。这时,卓之率领的队伍已攻进大西门和小西门。斌臣率领的队伍迟到一小时,已从北门进了城。分头攻打了合作金库和监狱,释放了关押的”人犯”。兰英又率队冲出南门,击散了师管区接兵部队,放走了抓来的青年。天亮后,义军撤离了县城。到地松后,斌臣带四五百人奔袭了藜山乡公所,未克返回。7月30日,二李率队攻打了牛场镇。镇内警察撤出郊外,没有进行抵抗。酒精厂碉堡上的人开了几枪,兰英高喊:“你们不要多事,惹我们发火了,就要炸毁你们的碉堡”!碉堡即停止了开火。8月上旬,李斌臣、李兰英、任汉清等在岔河集结百余人,准备攻打贵定新铺。这时,省保安六团和县保警队已分路围攻,在大坳卡遭到保安队截击,戎光祖等8人阵亡。起义队伍寡不敌众,解散逃匿,兰英家房屋被毁,三头牛和数十石谷子、财物被保安队掠光。任汉清、任仕成父子被杀。平越县长罗增映也被省政府撤职查办。事态逐渐平息。

  1949年3月16日和17日,李斌臣、李兰英分别在团杨和仙桥大坳卡被平越县长田兴穗密令保警分队长王栋材、何云洲杀害。

  王承宣(1871~1949年),字永年,牛场渚浒塘坎人。幼年居家读书,州试中秀才,补廪生。后捐资赈济云南灾民,获六品同知衔。民国初,承父业,将牛场“天全美”更名“福记’’盐号,经营食盐运销,时人称他为“盐行大公”。民国八年当选为省参议员。毕生服务桑梓,热心公益事业。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陈希尧、樊文谷等人创办牛场初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与谢登弟、陈希贤等呈报省学务监督批准在牛场初等小学堂增设了高小班,并捐资修建校舍,次年更名为牛场两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亲到贵阳向省邮政局长请求获准,在牛场北街设立了邮政代办所,方便了地方信件邮传。次年,与谢登弟、胡发堂创办牛场凤鸣女子小学堂,先后聘杨桂秋、刘德珍两女教师授课。民国5年至11年,任牛场两等小学堂堂长,多方选聘良师到校任课,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时期,学校不少学生考取了贵阳中学、贵阳师范。承宣还潜心研究医学,凡病人登门求医。一律免费旋诊,还将市上难买到的家藏良药赠送病人。牛场谢家学的祖母患严重胃病、渚浒杨进学的父亲身染重病,都登门诊治,资助药物。其祖遗田土甚丰,农户缺牛少粮,商贩无钱周转,只要求助,从不推诿,借出谷物概不计息。民国13年至14年,平越干旱,米贵如金,贫苦民众饿死不少。承宣组织粥厂,自捐白米30石,并动员富户捐米救济灾民。还到外地高价购米,平价出售,受赈农民数百人。清水江渡船,年久失修,过往商客甚觉危险。承宣捐银100元给船工购换了新船。民国38年7月7日病逝于家。

  蔡克勋(1925~1950年),广东省人。大学音乐系学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干部,独山专区革命干部学校干事。1950年在“藜山事件”中牺牲。

  独山干校一中队于1950年2月7日来到平越县城开展征粮工作。次日,克勋带领十班学员步行到陆坪区分配到藜山乡协助征粮。一到乡立即开展工作,克勋抓全面,负责上下联系,其余8人划为4个工作组,一组包干一个保的征粮。时值寒冷季节,经常顶风冒雪,走乡串寨,访贫问苦,了解情况,发动群众交粮食。场天,到场坝先教群众唱歌,然后站在板凳上宣讲革命形势和党的政策。3月26日凌晨3点过钟,藜山匪首吴忠勾结留用乡长徐超伦、恶霸地主吴俊琼,组织几十名匪徒冲进乡公所征粮队住宿的厢房楼上,将克勋等打得遍体鳞伤,捆押到乡公所右侧空地上。克勋意识到匪徒要下毒手了,便高声喝道:“我是解放军,你们要杀就杀我一个,他们都是学生,与他们无关”,话音未落,枪声响了,他们倒在血泊之中。除杨铁成经抢救幸存外,蔡克勋等8人牺牲。安葬福泉烈士陵园。

  潘岳(1920~1950年),原名世才,苗语名“依福”,生于黄平县旧州区石牛乡上水沟村。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迁居平越县地松浪波河。

  岳为人正直,好打不平,常团结群众与地主吴亮银、宋海清等人抗争,当地人称他”苗王”。民国三十八年,地松乡长吴伯清、副乡长吴丕模为拢络潘岳,请到乡公所当户籍干事。1949年12月中旬,为欢庆解放,岳组织苗族群众吴学海、潘昌武等人,集资购买一头肥猪抬到县城,向人民政府表示慰问。县长李耀表示感谢,婉言谢绝了赠送的肥猪。

  岳任副乡长后,经常深入村寨,带领群众运送公余粮。1 950年4月20日,水洞匪首黎光喜率匪三四百人前来攻打地松乡公所。天刚拂晓,潘岳从家回乡时,发现寡婆桥一带有几十人在游动。岳即呼喊:“是什么人”?匪答:“我们是游击队”(黎匪代号)。岳即跑到乡公所对乡长王志栋说:“不好了,土匪来到街口了”。他俩马上组织30多个民兵,爬上乡公所背后的鼓楼坡进行战斗。岳使用的一支盖板枪,子弹卡壳,打不响,把枪立在地上,用脚去踩机柄。这时,被国民党乡长吴亮银收买的内奸姚栋材,从侧面向他开枪,当场牺牲在鼓楼坡。潘岳牺牲后,县长李耀从县城赶到地松为岳开追悼会,安葬地松台子上,1983年迁葬县烈士陵园。

  刘思孟(1925~1950年),号万福,山东省曹县刘岗村人。1939年,中共党组织在刘岗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时,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1941年冬,参加保卫“红三村”的武装斗争。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7月,考入冀鲁豫边区第三抗日中学学习,任班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任民考支队组织干事。1949年初,参加山东小靳庄战斗,受到晋鲁豫军区的通令嘉奖。4月后,先后任五兵团四十九师一四七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副股长等职。后随队进军贵州,11月2 1日解放平越县后任凤山镇镇长。

  1950年元旦前夜,白培伦率匪70余人攻打凤山镇公所。立即部署抗击,待匪冲进镇公所院内时,和战友们将捆好的三束手榴弹掷向匪群,白当场丧命,余匪溃逃。随即带领武装班乘胜追击,俘匪两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不久,调任城关区委书记。6月22日,率领区征粮工作队12人步行到仙桥乡野鸡坡村开展征粮工作。次日,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布置征粮任务。随后深入各家各户,访贫问苦,组织交售。6月25日拂晓,匪首戴树琪纠集股匪两千余人从三路包围了野鸡坡征粮工作队。思孟立即将工作队分成3个小组,分散抵抗。激战一个小时后,土匪叫嚷“搜山”。思孟和队员们立下誓言:“人在枪在,决不当俘虏”。英勇还击,打退了土匪多次进攻。驻仙桥乡的县大队也赶来救援,一直战斗到下午两点过钟,打死打伤匪徒50多人,击溃了土匪的进攻。战斗中,思孟和副区长秦毓德、排长李安泽、副排长娄明亮、战士陈福林等牺牲。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刘思孟等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现葬福泉烈士陵园。

  张正光(1914~1951年),平越县城人。民国17年(1928年)平越两级小学毕业;民国20年毕业于省立第一中学初中部;民国23年毕业于上海私立正风中学高中部;民国24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肄业;次年赴日本留学,肄业于东京法政大学经济系。民国26年任平越中学历史教员。

  1938年7月,经吴绍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邀中共党员顾诗灵来平越中学代课。次年3月,与吴、顾等集资开办“八一三”书店。1940年秋,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邓止戈视察黔东区时,到城南郑家山农场与张正光联络。随后,”八一三”书店被国民党平越县政府查封。1942年张在贵阳参加国民党,后任三青团平越分团筹备处书记。1945~1947年任平越救济院院长。1949年11月平越县解放后,历任县教育科长、县人民政府秘书室秘书等职。

  阮略(1900~1951年),字定邦、开第、铁生,号晓军,牛场堡子人。先后在堡子私塾、牛场两等小学堂读书。民国9年(1920年)毕业于贵阳农业学校。毕业后,任瓮安县蚕桑劝业所所长。民国14年应募入黔军张廷光部,次年任“贵州省东路清乡独立团”团附。数月后,转至江苏入顾祝同部任书记官。民国17年4月,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大队第二中队学习。次年5月毕业后,先后任江苏省淮阴中学军事教官和上海交通大学主任军事教官。民国20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民国24年回国后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供职。

  民国27年(1938年)任广顺县长。此后历任水城、剑河、松桃、盘县县长。还任省保安处上校视察员、八十九军政工处少将处长、独立师副师长。1949年11月24日率部分官兵在织金县梭米寨起义。1950年4月受1028团叛变牵连被决。已改判平反。

  谭克敏(1896~1952年),字时钦,县城东街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入平越高等小学第三期读书。宣统二年(1910年)入贵阳乐群小学高等二年级。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贵阳模范中学第三期,毕业后于民国6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次年回国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学习。民国9年升入北大哲学系。民国11年加入“民治主义同治会”,是年底参加中国国民党。民国13年1月,作为北京大学代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北大毕业后,任广州国民党中央青年部秘书。民国十四年调任广东大学出版部主任兼附属高中政治教员。次年,任航空处少将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后历任海军处办公厅主任、第二制弹厂国民党代表。民国18年,升任第八路总指挥部中将主任兼中央军校政治教官。旋调北路军政治部主任。民国19年任军政部主任秘书。民国20年8月,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民国22年12月1日,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民国25年1月24日任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兼国民党青海省党部委员。民国27年3月10日,任青海省玫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国民党青海省党部执行委员。

  民国27年回乡任平越中学校长。先后与县人刘儆予等集资开办平安商店、同兴实业社、鑫盛铁厂。次年12月20日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民国34年10月23日免去民政厅长,专任省政府委员。民国37年3月,当选为国大代表。1952年因平越反革命纵火案被决。

  黄俊昌(1894~1952年),字秀松,团杨大水沟人。民国4年(1915年)考入贵阳师范学校,民国9年毕业后保送入武昌高等师范学习。次年,转入北京高等师范化学系就读,至民国12年毕业。民国13年1月,参加了广州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民国15年任国民革命军师政治部主任,北伐途中生病离队。民国10年到新加坡任华侨中学校长。民国21年任甘肃省财政厅秘书、总务科长等职。次年,任江苏省大港教育实验区主任。民国24年任南京市立第二中学校长。民国26年任贵州省教育厅主任秘书。民国30年后,历任甘肃省政府秘书处主任、田赋处副处长等职。民国32年5月18日权理甘肃省粮管局局长。

  民国33年7月任省立平越高级中学校长。次年,与县立初级中学合并为省立平越中学,仍任校长。民国35年7月9日,当选为县教育会干事主任;当年3月10日,当选为省参议员。是年任三青团平越分团部千事长。1949年11月平越县解放后,仍在校任教。1952年10月。因平越反革命纵火案被被决。

  陈定礼(1925~1952年),地松乡香坪人。民国23年(1934年)入村小学读书,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生性耿直,忠诚好义,爱打抱不平。民国30年顶替父亲中签”,到贵阳师管区当兵。次年在徐州战役投诚八路军。成为人民军队战士后,随部队转战华北,作战英勇,荣获军功奖章。

  1950年10月,在志愿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重炮连任炮手,随队开赴朝鲜作战。1952年8月27日傍晚,七十三师在朝鲜甘孜河与美军遭遇。立即选择炮位,瞄准敌军阵地发射炮弹,激战一个小时后,左肩负伤。战友们劝去医疗站包扎伤口,不愿去医护,仍坚守战斗岗位。深夜时,胸部被敌人机枪射中,壮烈牺牲。遗体安葬在鸭绿江畔,朝鲜人民建了“友谊塔”纪念。

  李书侠(1889~1954年),字腾章,号古新,县城中街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平越高等小学堂第一期就读。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后考取贵阳警官学校。民国2年(1913年)毕业后回平越任警官。次年赴日本攻读法政大学。民国6年毕业回国,应聘到新加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法律顾问。历任北京政府新闻专员、上海《申报》采访工作。民国13年为广州政府胡汉民幕僚,负责新闻和编辑工作。

  民国18年冬,任贵定县长。任内组织扩建县政府,修筑城区公路;严禁烟赌,整顿治安,将曾作恶多端的龙-子处死,时人称快。时有部队某团过境,向县政府强借大洋五千元。书侠一面婉言应付,一面派人速至贵阳请部队来县弹压,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民国22年寓居上海,从事新闻工作。自办《民气报》,撰文历数“蒋介石百条罪恶”,震动颇大。蒋通缉欲予以处决,被迫离沪避居香港,仍继办报宣传抗日,并在《新华日报》登文骂蒋是“草头将军”。民国29年,发表“促蒋抗日”和“李书侠自供”等文章。是年回贵阳,正传闻牛场将划归平越、瓮安士绅强烈反对的消息,即上书省主席吴鼎昌(《致吴达铨主席书》载当时《贵州日报》)。并撰《牛场悬案》一文刊登于《民气报》上,广为散发。次年,回乡扫墓时,应邀向平越中学师生作时势报告,以十大理由阐明中国抗战必胜、日本侵略必败。

  民国31年,弃政从医。后在昆明开设中医“古新诊所”,、民国36年改为“古新中医院”。他试用附子治愈汉子不少难症、重病,一时医名远扬,往诊看络绎不绝。著有《附子万能》一书出版,李根源书赠“医王"二字。民国37年下半年,被国民党“九九整肃"行动以“激进分子"逮捕入狱。后通过李根源等请求李宗仁,始获释。解放后,继续行医,后患脑贫血症不治逝于昆明。

  刘剑魂(1900——1961年),布依族,字泽民,号鹤溪、老剑、函青室主人,凤山镇小堡村人。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鸡场高等小学堂,次年,创办小堡初等小学,自任教员。民国11年在贵阳一中任事务员。次年,入黔军袁祖铭部任编修。是年底,赴广州投护法政府任文职,旋入韶关讲武学堂学习。民国14年毕业后,先后在成都、沪州、合江等地任军事教官,后至赤水侯之担部办模范营。不久,任步兵独立二团团长。民国18年任军部上校参谋,旋改任石阡县长。次年任市广顺县长。

  民国20年11月任罗斛(今罗甸)县长。次年创办罗甸乡村师范,惩办敲诈群众钱财的“魔公”,提倡草医药治病,将县城由边阳迁至大田,开辟罗亭湖为群众游览。民国22年调贵阳办保卫团。民国24年任贵州保安团军官训练班教育长。是年9月,任贵阳县长。创办“农村建设人员训练所”,自任所长。开辟了花溪风景区,将原“花革佬”更名“花溪”,将当地庙产作经费,建亭筑路,植树种花,建成“清晖楼”、“飞云阁”、“棋亭”、 “放鹤桥”、“济番桥”等建筑物,供人游览。

  民国24年任毕节县长。不久入滇历任平彝县、广南县长。民国38年任十九兵团八十九军高参、独立第一师师长等职。是年11月20日,率部在织金梭米寨起义,安排在贵州图书馆工作。1957年11月以“反革命”罪判刑,1961年4月病故。1985年7月27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改判平反,恢复名誉。

  剑魂擅长诗文、工书法、喜绘画。著有《涵青室诗稿》、《鹤溪词稿》、《剑魂诗草》等诗集传世。

  拓泽忠(1893——1961年),号寿珊。行三。拓泽滨(?~1950年),又名拓滨,号鲁生,行二,泽忠之兄,平越团杨麻界人。先世经商,家计颇丰。

  泽忠,清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贵阳官立模范小学堂后,升入官立模范中学堂,后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毕业回国任贵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民国16年(1927年)起,历任罗斛、镇宁、独山、下江、荔波、遵义、修文、绥阳等县县长。民国23年9月27日任平越县长。次年7月1日卸任调省。12月任麻江县长。民国31年7月后历任贵阳难民收容所长、文通书局编译室秘书、黔桂铁路都筑段民工管理处第一、四管理所长、省度量衡检定所长、黔元造纸厂经理等职。1952年离厂,1955年因历史问题被判刑,1961年病逝。

  泽忠连任10县县长,从政严谨,处事干练,多有政绩。任麻江县长时,奖励农民垦荒种粮造林。5年中全县开荒1474亩种粮食作物;开辟林场20处,种植桐、茶、漆树,8万余株,年外销桐油30多万斤、茶油10余万斤。组织修建公路65公里,为纪念泽忠筑路劳绩,麻江绅民将白水河石桥命名为“寿珊桥”。在麻江创建乡村师范和麻江中学,兼任校长,给学生授课,开辟了麻江县第一个运动场,举办了第一届全县运动会。还多方筹措资金,将搁置多年的《麻江县志》付印出版。麻江县经费局长饶重熙贪污银园2142元的案子,历三任县长都处理不下。泽忠到任后,开庭审理,限期赔款。还复查纠正了县府主任秘书梅友松错判何秉坤死刑一案。民自31年夏,驻麻江的陆军通讯兵学校人员殴打卖菜农民,激起公愤,泽忠令警察将通校肇事人抓到县政府审讯。通校特务连荷枪实弹包围县政府要挟放人。泽忠立即通知各乡民团持械来保卫县府,双方武力对峙一天,形势危急,后经前省教育厅长周恭寿等人调解,事态始才平息。为此事,省政府将泽忠解职调省,结束其15年的从政生涯。离县时,沿街门前摆上清水、明镜送行,还建了一座“拓公亭”以纪他的政绩。

  泽滨,早年东渡日本,与平刚等结识后加入同盟会为会员,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运动。1905年,与夏桂辛、赵天放、许肇南、吴虎头等人参加柳亚子、高天梅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民国2年任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名誉交际干事。是年2月20日,与黄兴、陈敬宣、廖仲凯等人陪送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赴沪宁车站时,宋被袁世凯亲信赵秉钧指使洪述祖杀害。此后,无意政治生涯,浪迹于京沪间,生活多赖于右任、居觉生、林森照顾。民国21年10月,在北京参加张学良、朱庆澜等发起的“金刚法会”。民国29年回贵阳,住大乘寺,开始与东山寺僧怀一、黔明寺僧了尘及双清、刘越凡等人传授“三密”。民国34年,西藏密宗金刚圣恕诺那呼图克图至重庆举办“护国息灾法会”时,平刚、泽滨邀“圣怒”来黔,在黔明寺举行密宗宣传教义及密宗教徒的“灌顶”。圣怒返重庆园寂,泽宾与怀一和尚迎其遗骨建塔于东山。1950年,泽滨病逝于黔灵寺,周素园、平刚请准省人民政府予以抚恤安葬。无子嗣。

  孙忠莲(1944~1964),女,龙昌镇半边街人。1961年5月在瓮安县师范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分配牛场区粮管所任营业员。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热情为顾客服务,几年销售粮油没发生差错。对一些缺乏劳力的烈军属和“五保户”,经常上门开票、送粮到家。1962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评为全县粮食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阅兵总指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