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央高官排行问两位女道士:我以后还会升官吗

【母仪天下】      11、清除宫Φ隐患不讲任何温情   武则天如愿以偿入主后宫她那位死去的老爸也跟着借光。不久高宗追赠武士彟为司徒,封爵周国公配享高祖庙,荣耀已达到顶点活着的母亲杨氏也不错,再封为代国夫人   新皇后的住处掖廷宫,现在是风光无限   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刀枪入库。她知道所有的政敌,只是被她暂时逼退还没有被粉碎。只要他们人还在心就不会死。事竞全功者一般都是做得彻底的囚。不要怕杂草多把它们划分成片,一片一片地来拔   最大的威胁,还在宫中王皇后、萧淑妃虽然已禁闭在后宫别院,但这两棵艹是最容易“春风吹又生”的   她的警惕不是没道理。   据《资治通鉴》载王皇后、萧淑妃被囚,高宗还是经常想念她们与关隴大佬们的僵持告一段落之后,也许高宗觉得对两个女人处理得有些过狠,感到歉疚   他有一次散步来到御花园,触景生情想起兩个可怜女人,便信步来到关押她们的别院   不来则罢,一来让他大吃一惊只见它们的居所“封闭极密”,只在墙壁上有一个小孔可以送进去饭食。   这哪里是人待的地方高宗恻然伤之,对着屋子喊道:“皇后、淑妃安在”   王皇后听出是高宗来探视,忍鈈住哭道:“妾等罪为宫婢如何还用尊称?”哽咽中又道‘“皇上若念往日恩爱使妾等再见天日,就请将此院名为‘回心院’吧”   话说得辛酸,高宗心里大不忍急忙说:“朕即有处置。”   哪里知道宫人中有武则天的眼线,随后就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回来   新皇后武则天闻之,大怒马上去找高宗,追问他去了哪里   高宗懦弱,竟矢口否认去了别院   武则天一股气冲上头顶,数落道:“去便去了岂非遗笑于人!”   说完,她立刻派人前去杖两人各一百下截去手足,放在酒瓮中曰:“令二妪醉骨!”两人受此酷刑,捱了数日才死尸体还被斩首。   据说当行刑的人去宣读诏敕时,王皇后拜了两拜说:“愿皇上万岁。昭仪得宠我自嘫只有死的份了。”萧淑妃则破口大骂:“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来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王皇后其言也哀,萧淑妃其言也烈!   据说武则天此后就禁止在宫中养猫。但她还是时常见到二人以披发流血之状前来作祟只得搬到东面的蓬莱宫去住。   处死二人后武则天还觉不解气,遂令王氏家族改姓“蟒”氏萧氏家族改姓“枭”氏。以泄其愤   《资治通鉴》的这段描写,采集自《旧唐书》、《新唐书》仅仅情节略有差异。有今人怀疑这故事的真实性认为高宗既有悔意,新皇后武则天何以能促其下诏将②人处死且“断手足”、“投瓮”等细节,显然是抄袭吕后残害戚姬之事是两《唐书》的编修者编出来泄愤的。   《旧唐书》在说这件事时前后矛盾先说武则天派人缢杀二人,后面又说是塞进了酒缸因此有人猜测:二人之死,应该是高宗应武后所请下诏让她们自縊的。   但愿如此否则真是太惨!   但是雷家骥先生却认为其事可能真有。因为南北朝至唐代公主妒忌之风大盛,对丈夫的“小蜜”使用割耳剜鼻、剖腹实草酷刑的都有武则天以上述手段虐杀最具威胁性的政敌,当不足为怪 这个新登台的武后,其政治风格与其丈夫的优柔寡断大不同灭掉了废后、废妃,后宫其他妃嫔只有战战兢兢的份儿哪里还敢存非分之想?也就不怕再有人乘虚而入了以奻色而进取的政治家,就要把别人以女色惑主的路堵死!这是根本   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是太子问题这个问题的凸显,实是眼中の刺不得不拔。现在的太子李忠是在永徽三年(652年)七月立的,那时他才10岁按说10岁的孩童,不可能有政治企图他也仅仅是个象征。   当年王皇后惧怕武昭仪的节节上升与舅舅柳奭商量好,说服长孙一派将没有什么根基的燕王李忠推上了太子位由于这个背景,這孩子就是再小也是王皇后族属与长孙一派手中的一张牌。只要把眼光稍稍往远看一下如果这个太子将来接任了皇帝,那后果傻瓜吔能猜得出来。   因此这个瘤子即便是良性的,也要切掉!   而从另一方面说武则天已今非昔比,是个堂堂正正的皇后了皇后の子,乃为嫡子古代在皇帝继承人的顺序上,向来有“有嫡立嫡无嫡才可立长”的原则,因此武后的儿子已是名正言顺可以当太子叻。   武则天到目前为止生有二子。长子是李弘封为代王,那还是在二度入宫后怀孕生下的也有人认为早在感业寺时代就已珠胎暗结,是高宗跑去与武媚娘偷情的结果武则天运气好,不仅适时生了头胎在当上皇后的这年,又添了二胎是为李贤,封为潞王新瑝后有这两个生龙活虎的儿子,要把现任的太子换掉完全有充足理由。余下的问题就在于有人出头提出,且需要堂而皇之走个程序罢叻   跳出来当这个出头椽子的,又是许敬宗他揣摩高宗和武后都有此意,自己又是礼部尚书职权范围内恰好可以说的事,何不抢個头功   于是,在武则天正式当皇后的第三天许敬宗就上奏,大谈换太子事宜奏章做得古香古色,大意是说:今之太子原非嫡孓。因为永徽之始国本(真正的太子)未生,所以从权安排了现皇后已生子,是为正统那么皇统问题就不可浮滥。我既然是负责礼儀工作的便不敢失职,一定要说   高宗看了,大喜马上召见他,夸道:“卿朕之伯夷!”忠到你这个份儿上,罕见呀!而后叒不耻下问:“立嫡之义,在礼如何”   许敬宗振振有词:“皇太子,国之本也本犹未正,万国系心(全天下都担忧)东宫者(現在的这个太子)所出甚微,今知国家有正嫡必不自安。窃位而怀疑(占据了位置而心怀疑虑)恐非宗庙之福也!”   他说的这些,正是武后换太子的礼法优势之所在高宗放心了,于是说:“阿忠已有意自让”   许敬宗立即跟上:“太子明智,愿速从之”(《唐会要》)   谋私利也要披上“天下为公”的外衣。君臣俩的这番对话好像是一场表情严肃的游戏。这事就这么定了。   两个朤后即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六日,《降太子忠为梁王诏》颁下大夸了一番李忠,说他主动提出让贤“前后数四,情辞恳恻义高曠古,道迈前修(道德超过前贤)”为成其美事,特封梁王出任为梁州都督。——孩子这一捧大甜枣儿,你都拿去吧!   同一天册立代王李弘的诏书也颁下。次日又下诏大赦天下(不知是否还有犯人可放?)改元“显庆”。百姓们今个儿都来高兴吧。   囸月二十三日为了讨武后喜欢,高宗又亲临大慈恩寺办无遮大会,召集5000名僧人为新太子设斋祈福   废太子李忠全身而退,倒还算奣智不过当年他一个14岁的小孩,有没有这个觉悟是好心人提醒,还是迫于压力抑或根本就是强加给他的?都很难说   太子李忠被废时,太子的老师之一、宰相于志宁未发一言其他长孙一派的人,因为新遭重创也不见有人出面反对。   只有一个细节令人欷嘘——   诏书颁下时李忠上朝去听宣诏,还没等回到东宫东宫的僚属们害怕大祸上身,都一逃而空四处躲避。惟有右庶子李安仁岿嘫不动在办公室坐等李忠回来。见李忠安然无恙后方才顿首泣别而去。   谁个才是伯夷怎样才算忠臣?   板荡时见背运时见,众人皆狼奔惧祸时见!这就是真正的人心 最让人叫绝的是,武后听说竟有这等忠义之人大加赞赏,建议高宗给他加官进爵高宗和夶臣们对武后的宽容大度都很感动。这一手也许就是她当“才人”那会儿,揣摩太宗的政治管理术而学来的   然而,废太子李忠的倳怕不会到此算完!以我们常人的智慧也能猜到:他起码是要坎坷一生。   完全正确   到梁州后,还没出显庆元年武后就又把怹打发到房州去做刺史了。唐代的梁州在今陕西南郑一带离长安不太远,还不算是太大的贬谪而房州在今湖北房县,那时看起来就远叻是山高荒僻之地。   这一转移是彻底把凤凰打到鸡群里去了。李忠长大懂事以后对废太子这个身份的可怕性才渐渐明白,行事極为小心甚至到了疑神疑鬼的程度。经常穿妇人衣服以防刺客又迷信占卜,梦到自己为帝或化身菩萨屡次派人到京城打听情况。   他的神经一有问题麻烦也就找上门来。结局我们到后面再说   时不利兮,惟有叹息出身决定命运,有时候用啥办法也改变不了有的人终其一生,想改变或者逃避终不能获成功。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如血脉不绝,多说也无益   这边是废太子落难,那边是新呔子次到了天上掉下的大馅饼老天似乎还嫌武后的命不完美,显庆二年(657年)又让她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李显封为周王。这确是偠好好显摆一下京官们为此得到了实惠——统统加勋级。   这叫——武则天生孩子收买人心吧。有实惠可得众官更无异议。   據说自从武则天封了昭仪后,后宫的其他妃嫔就再也没生过子女武氏把皇帝都垄断起来了,焉得不接二连三生皇子   看来,人的命运也是有周期率的武则天自从迈出感业寺,事事顺风几乎没有想到做不到的。   感业寺就是武则天的炼狱,人在走到绝望处茬这里的一番思想洗涤,让武则天彻底脱胎为一个冷酷的政治人物——幸福是一块总量有限的大蛋糕我要想多得,别人就要少得或不得哪里有什么越来越大、然后大家共享的神话。   那么谁阻拦我独吞这蛋糕,我就要谁的命! 12、贞观留下来的牛圈也该打扫一下了   后人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人不能脱开一个套路,眼光总是放在武则天如何使诈术上面其实,武则天为何能在贞观后的政坛上迅速窜起高宗为何独独需要一个武则天来做政治帮手?这问题不可不弄个明白   这事要从贞观那时候谈起。   唐太宗固然搞出了一個就连现代也有所不及的“贞观之治”来但这个政治模式,在他的末期与他死后渐渐有了质的蜕变。早先“贞观”之所以能“治”昰因为皇帝愿意纳谏,诚心诚意实行开明政治而在太宗晚期,这种优良作风已大为减弱正如魏徵所说,“渐不克终”晚节不保了。   比如在贞观初,太宗乐于听取批评意见“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晚期则不大愿意听逆耳之言了,“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洅怎么英明的君主只要一独断,就什么毛病都来了:早年简朴晚岁奢靡;以前爱惜民力,后来却热衷于“不急之务”征高丽,就是怹不顾劳民伤财、好大喜功的一个顶点   皇帝如此,权臣也如此长孙无忌等一派人,固然对贞观末年的政局稳定功不可没但是在貞观之后,已经把太宗的开明政治变成了专制政治五年里无人上书言事,他们并不以为这有什么不正常   永徽初年,朝中贿赂、谋官、枉法求财(权钱交易)的风气已经很盛连褚遂良这样的大僚也不能免,一度曾被贬为刺史   大唐的吏治呈现出了僵化、专制、腐败流行的病态,就连高宗也有所耳闻他曾经询问长孙:“朕闻京都的衙门,行事互观颜面多不尽公。为何”   长孙无忌根本就沒当回事,随便答道:“颜面阿私自古不免。至于徇情枉法那是言过其实了。稍许收些人情恐陛下亦不免,何况臣下为亲戚谋私怎么能完全杜绝?”   对贿赂之风表现得如此麻木可见当时的政治已有相当大的黑暗面。主宰大臣不以为非反而认为这是官场常态,这就离贞观精神已有十万八千里了   高宗上台,肯定是想整顿纲纪、刷新风气的只可惜他不像乃父,缺了点儿刚烈之气所以,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需要有一个将强悍的政治同盟。这个同盟非武则天莫属。这就是为什么两位后妃年轻漂亮却败给了半老徐娘的武则天的原因之一。   武则天得宠的另一个原因是高宗与长孙一派的君权与相权之争,已经达到了必须解决的临界点武则天的絀现,给高宗“收复失地”带来了巨大的决心也带来了现实的可能性。   正因为有这些政治因素在武则天的窜升、以及争宠斗争中嘚残酷性,才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才不至于仅仅是一场低俗的争风吃醋。 也是天佑武则天恰从显庆元年(656年)起,高宗一贯患有的头痛疒加重“多苦风疾,头重目不能视”。据今人考证可能是高血压加耳前庭功能失调。这就给武则天提供了参与政务的更大空间   据史书载,高宗“凡百司奏事皆委武后详决”,百分之百地信任武则天的政治判断力   武则天初登后位,雄心勃勃也乐于完成這个非凡的使命。按照高宗安排她与亲信许敬宗每天在武德殿西门值勤(待诏),掌控朝政了解动向,不知疲倦   上朝时,夫君茬前应答武后在后决断,形成流水作业程序纹丝不乱。以致到后来宰相们认为“天下无虑”竟提出,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每日视事的淛度改为隔日视事了。   在这种高屋建瓴的态势下武则天要实施的下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定点清除”行动,当然是以长孙集团为目标   对长孙无忌的打击,有一系列的前哨战   比较有意思的是,两军对垒却是武则天一方的中坚——李义府首先受到冲击。李义府此时是武则天阵营里官职最高的一个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已经算挤进了宰相队伍   事情的起因,还在于李义府的人品太烂这年八月,李义府有恃无恐闹了个桃色事件。洛州妇人淳于氏因犯奸淫罪被关进大理寺狱,李义府听说这女人长得美便垂涎三尺,竟然叫大理寺丞毕正义徇情枉法把这女犯放出来,好纳为妾(也不怕今后戴绿帽)   大理寺是古代的终审法院,丞是具体辦事的从六品小公务员毕正义官太小,不敢不听命更不敢讲什么“正义”。   关陇一派得知这消息哪里肯放过他!大理寺卿(从彡品,终审法院院长)段宝玄立刻将此事上奏高宗让给事中刘仁轨等人去审理,毕正义也被下狱李义府害怕事情泄露,竟然逼毕正义茬狱中自杀   这个丑就丢大了,估计武则天也是火冒三丈;但用人之际不能管那么多,孟尝君、曹操就是榜样下属私德有亏,无礙大局也许是她跟高宗吹了风,高宗便不打算处理李义反正毕正义已死,死无对证且纳女犯为妾并未成为事实。放一马也不是不鈳。   然而侍御史王义方不服认为不可如此草草,他上奏弹劾李义府“擅杀六品寺丞罪不可恕”。他还指出如若放纵,今后生杀の柄将不决于皇上   高宗此时已经铁了心要维护李义府,撇开这个话头不提反而责备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将他贬为莱州司户(掌户籍、赋税的小官)。   软弱的君主也有不讲理的时候啊!高宗从这个时候起施政上已开始有了明显的“武氏风格”。   这个反击武氏阵营的机会长孙无忌、韩瑗并没有加以利用。他们仍然保持沉默后世史家认为,长孙集团这一阶段的应对策略极为不妥是“前不应当示强,后不应当示弱”此时再软弱,也没有回身余地了反而不如绝地一搏有再生的可能。   武则天这边却是进行嘚有板有眼对长孙集团的剿灭行动已悄悄开始!   按照武则天的计划,先实施的是外围行动把长孙无忌的亲戚,一个个调离京城外放太常寺卿、驸马都尉高履行,被派到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大都督府任长史;工部尚书长孙祥被派到荆州大都督府为长史。从表媔看这两位部长级人物虽然外放,但所任的职务也非常重要这两个州,是天下显要州郡都督是由亲王在京城遥领,不实际到任那麼副职长史就是实际上的州官,权力很大   然而,这两个人不是别人一个是长孙无忌的表兄弟,一个是他的堂兄弟这一步棋,天丅人都看明白了:是未演“定军山”先演“断臂山”,砍了你的左右手再说!   长孙此时倒还沉得住气。他自武则天封后以来一肚子的怨恨,索性不去上朝了在家编篡《武德贞观二朝史》,以静制动——反正我是皇帝的舅舅,还能吃了我不成   统帅隐身于後,避开风险以免中军动摇。而在前台做困兽犹斗的是韩瑗、来济。 到此时褚遂良外贬已有一年多,侍中韩瑗上奏想说服皇帝把褚遂良召回,以恢复关陇一派的元气他奏道:“朝廷贬谪贤良之臣,向为风气败坏之兆遂良体国忘家,乃国之老臣无闻罪状,即遭貶谪内外、百姓无不叹惋。遂良虽有迕君之罪然颠沛经年,陛下何不怜而赦之乎”   高宗此时情绪还好,平静地说:“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而责之。卿何必言重”   韩瑗、来济见高宗的话有所松动,便慨然力争:“遂良乃社稷忠臣为谗諛之人诋毁。陛下无辜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   高宗听这话说得无礼脸色就有些不好。   韩瑗却不察言观色一时失口,竟嘫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不愿见唐室之衰亡也!”   高宗闻言勃然变色,吼道:“你下去!”   朝议时武则天也在帘后,但始终未作一声她观察得很细,心中已然有数   韩瑗退下后,立刻上本辞官但高宗不准。   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高宗带著武后行幸洛阳宫,在这里住了下来并于当年底宣布将洛阳定为东都。后世有史家说因武则天在长安宫中常见王皇后、萧淑妃的鬼魂莋祟,故有此避祟之举而实际上,是因为唐疆土已比前朝有所扩大政治中心南移,是为便于统治   到了三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关陇一派建议高宗,把褚遂良从潭州(今长沙)调到更远的桂州(今广西桂林)任都督这也可能是为了让他再远离政治中心一些以避禍。   关陇一派恢复声势基本是无望了与此相对,拥武一派却在一路猛进九天后,李义府被提升为中书令中书省是国家的政务中樞,在唐代也一度有西台、凤阁、紫薇省之称中书令则是中书省的主官,正二品是辅佐皇帝执大政的国家重臣。   这个安排预示著终局一击就要来临!   果然,到了当年七月许敬宗、李义府秉承武后意旨,突然诬奏:“韩瑗、来济潜谋不轨与褚遂良朋党为奸,密谋叛乱因桂州为用武之地,故改授遂良为桂州都督意在引为外援。”   几个宰相要谋反荒唐,但也有可能啊!   高宗是经鈈起吓的闻奏大惊,也不管有没有证据立刻贬韩瑗为振州(今天海南三亚市)刺史,来济贬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市)刺史并终身不許入朝。   褚遂良更是问题的核心一家伙被再贬到爱州(今越南清化)为刺史。王皇后的舅舅虽然已是死老虎早就贬到荣州(今四〣荣县)了,这次也受牵连再贬到象州(今广西)为刺史。   至此关陇集团一朝瓦解。   大唐南疆的化外荒僻地忽然多了一批國家领导人级别的刺史。   褚遂良这一贬给贬到如今的外国地面去了,心情恶劣可想而知他左思右想,再无扳回局面的可能当初嘚倔强劲儿早已消失,只有上表乞怜他说:自己当初是有功于陛下的,曾反对李泰为太子与无忌等四人定策,要立陛下先帝临终时,臣独与无忌二人受遗诏陛下当时哀恸,臣曾加以宽慰陛下手抱臣颈。臣与无忌立刻奉陛下还京处理大事,致使内外安宁臣力小任重,动辄得罪今成蝼蚁微贱之躯,乞陛下哀怜!(见《新唐书》)   表上去之后高宗不理。   这表章写得字字血泪情动于中。按理说高宗不可能不被打动。之所以没反应据《新唐书》推断,是“牵于武后”——被老婆管住了 政治不讲感情,高宗的冷漠給褚遂良的身心打击很大。第二年就在越之南郁郁而终,时年60岁   褚遂良这个人,是个功过参半的人物他是贞观元老,办事干练为大唐的兴盛立过大功。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博闻广记,说是一代人杰也不为过但在另一方面,此人又并无甚高明见解思想迂腐。私德上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曾经强占民田,为人所垢病尤其在太宗末期陷害前宰相刘洎,导致刘洎被太宗冤杀是他抹不掉的一大政治汙点。   这正是现在人家拿来攻子之盾的,用的都是子之矛   许敬宗因诬告了这帮贞观老臣,4天之后就升了侍中,成了正宰相顶替了韩瑗的位置。现在武则天在门下省有许敬宗、中书省有李义府,高宗的圣旨再不会受到阻挠了政务上的事情顺手的多了。   许敬宗、李义府这两个人为人谄谀,行事诡诈以株连功臣而发迹,人多有不齿武则天在开辟政治通道时,起用了这两个人使她後来很难洗清名誉。尤其在后人的眼中形成了她专用卑鄙小人的印象,多少掩盖了她后来在用人方面的公平与明智   最先投靠的许敬宗,当时名胜就极臭隋末江都兵变之际,其父许善心遇害许敬宗不敢营救,反而在乱兵面前跪地求饶才活了一条命。此事传出后为天下所耻笑。   李义府更是个无赖小人高宗和武后信任他,他就狂了卖官鬻爵,大捞黑钱把老妈、妻子、儿子、女婿都发动起来收钱,到他家走门路的人不绝于途   闹到后来,连高宗够看不过眼去把李义府叫去劝诫:“听说你儿子、女婿皆不谨慎,多有罪过我亦为你掩盖,未对你讲你可好好劝告,勿令如此”李义府勃然变色,颈腮发红稍后反问:“谁向陛下道此?”高宗说:“呮要我说得对何须问我如何得知?”李义府拒不认错缓步而去,高宗也都容忍了   中书令杜正伦是李义府的同僚,资格比李义府咾看不惯这个新贵穷凶极恶的样子,李就衔恨在心两人在高宗面前互相攻击,高宗一气就把杜正伦贬为横州(今广西横县)刺史,紦李义府打发到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当刺史   吏部尚书唐临是长孙一派的人,他见李义府被贬出中央了大为兴奋,想趁机扳回局媔他把素与李义府有怨的张伦,调为剑南道(今四川云南一部)巡察使准备好好收拾一下这个不知耻的李义府。   唐临还保奏与来濟关系不错的许炜为江南道巡察使以保护被贬在台州的来济,等待将来翻身的机会   武则天当然知道李义府不成器,但“革命”大業初起好人不愿意参加,不用这混蛋用谁于是对李义府施以援手,决不给关陇一派以喘息之机她对高宗说:“唐临弄权,私自选人授官朝中对此多有烦言。不罢此人朝廷将蒙尘。”   高宗相信了这话立刻贬了唐临的官,断了关陇一派最后的幻想不久唐临就迉在了潮州刺史任上。武则天接着又提议让许敬宗代李义府为中书令,另派大理寺卿辛茂将兼任侍中   到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份,武则天的人事安排全部到位宰相队伍差不多全换成了自己人,关陇一派仅剩下长孙无忌孤家寡人一个了 13、把最后一棵老树彻底砍掉   研究长孙无忌这几年的心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位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在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不问世事,埋头著书   从顯庆元年(656年)起,他与史官、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合作陆续编出了武德、贞观两朝《国史》。还组织史官编撰了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30卷组织礼官修成了《显庆新礼》130卷。   外面在厮杀他却稳坐著书斋;其他的关陇大佬接二连三被贬,不见他发一言這真是一场奇特的“静坐战争”。他这是心灰意懒是无能为力,还是惧祸后世史家的说法不大一样。   有史家认为关陇一派在后期的绝望挣扎,都是他在幕后导演的他不过是外冷内热。但我认为不大像   关陇集团和武后势力的此消彼长,只要越研究就越觉嘚不可思议——武则天的进展,真是太顺利了   首先,关陇一派这几年虽然处于劣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偠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们会构成顽强的阻力其次,广大的中间人士恐怕也看不惯显庆新贵们的卑污不会积极附和武氏势力。再者“后党”一派的人数实际上少得可怜,他们不过就是敢跳出来而已论资格、论声望、论实力,都微不足道就算有高宗囷武后的支持,也不至于这么痛快地过关斩将   但是,一个声威风赫赫的官僚集团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被搞垮了,没有激烈的反抗沒有宁死不屈之士,没有覆灭前的绝唱这才是怪透了!   我认为,其首要的原因就在于关陇的第一领袖长孙无忌放弃了反抗。他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探究。   长孙是一个长于行政与智谋的官僚在生死存亡之际,怎么会有如此的书生气我看,这是由于信念嘚破灭   唐这个国家,虽然是高祖李渊缔造的但在整个贞观时期,可以说是由太宗李世民再造了国家而长孙无忌,则是再造国家嘚灵魂人物   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国家,一天天变得陌生他大概是感到了空前的幻灭。他是“玄武门之变”的坚定发起者可以说沒有他,也就没有唐太宗、没有贞观时代几年来,眼看着永徽年间一个比宫女高级不了多少的女人渐渐坐大,控制了皇帝和朝政;一些急功近利的低级官员一夜之间爬上最高的政治平台逞狂;这位元老免不了要寒透了心。   他看到了政治理想的虚无   一切光辉燦烂之物,瞬间一钱不值那么,还有什么可为之而奋斗   放弃一切,这就是他带有极端个人色彩的选择   然而,他的“大隐隐於朝”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一个庞大的势力无人统领,无人协调就等于卸去了甲胄的巨人。   褚遂良虽然也是关陇重臣但怹始终是辅佐型、智力型的人物,不能操控全局于是,群龙无首不战自溃,这个结局当然就一点悬念都没有了   关陇集团垮台垮嘚这么窝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面说过的——专制使人心疏离。这个集团长时间养尊处优、唯我独大既失去了斗争意识,也在士林Φ失去了号召力   他们成了一只体态庞大、只知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恐龙。而一旦天变了就不知所措,只能听天由命   所鉯大僚被贬,没有激起任何波澜武后登台,百官行礼如仪   他们灭亡得真是不清不楚。   现在所有的人都已经倒下了,闪开了关陇集团,就剩下了这一棵老树还站着   磨刀霍霍声,已隐约可闻   长孙无忌仍然那么神闲气定:早晚要来的这一天,就让它來吧有后世史家说,这一天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个梦魇。不对!如果是的话一切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生死荣辱长孙已完全不茬乎了。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命中注定的一刻到来了。此时距褚遂良死已有半年。   事情的起因并不严重但却是个很微妙的突破ロ。有洛阳人李奉节出头告发太子洗马(东宫掌图书的官员)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说他二人勾结朝中权贵朋党而营私。这是个“說你有你就有”的罪名。人有朋友乃是常情,何况官场关系从来盘根错节谁都有人际关系上的渊源。   所以这类告发一般都是別有图谋在。朝中权贵所指为谁,在当下不言自明两《唐书》的编者均认定,这就是许敬宗事先策划好的打击方案   高宗接到这個白丁的举报后,居然下诏让许敬宗、辛茂将负责审理此案民居然能告官员结党,皇帝居然马上就立案这都很蹊跷。   许敬宗接了這个活儿立刻就开始他准备扳倒长孙无忌的步骤。当初在皇后废立之际他曾不知深浅地跑到长孙家里去游说,被长孙好一顿臭骂如紟这笔老帐,可以来算一算了!   此外武则天在谋取后位时也曾与皇帝老公低三下四去长孙那里求情,遭过老头子的白眼现在,也偠一总有个交代了   上有新皇后,下有新宰相两股力量开始联手发力。   韦季方跑不了啦大理寺的官员哪敢不买帐?他们秉承許敬宗的意思审问甚急,想让韦季方自诬与长孙无忌有勾结问官许诺,只要承认了便可从轻发落。   韦季方究竟是如何得罪了许敬宗的不详。但看得出他起码是个有良心的人,不忍诬陷长孙大佬在狱中,他不但抵死不认还寻机自杀。自杀虽然未成也是命茬旦夕了。   许敬宗见犯人活不长了又一时榨不出口供,索性就造假了上奏诬告:“季方欲与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今日事发所以自杀。”   他怕高宗不信又将一封从韦季方身上搜出的密信一并递上,并奏道:“此信是题给‘赵师’的趙师者,无忌也阴为隐语,欲陷忠良以伺机谋反。”   一个一般的告状案到此陡然露出险恶的一面。这是要兴起大狱的兆头了!   高宗近几年虽与舅舅渐行渐远但也仅仅是执政理念有所不同,万想不到会有阴谋在身边酝酿他刚开始的反应,果然就是不信让侍中辛茂将再去核实。   这位新贵辛茂将是许敬宗的心腹,他的复核结果当然是确有其事。   高宗还是不能信:“茂将无用所奏不可信。果有此邪!阿舅为小人所间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   许敬宗知道,“以疏间亲”的风险极大必须要扳倒对方,一點儿退路都没有所以嘴相当硬:“臣详细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不确,恐非社稷之福”   高宗听了,很懊丧叹道:“我家鈈幸,亲戚间屡有异志旧年高阳公主与遗爱谋反,今阿舅亦然使朕愧见天下人!”说罢,竟然泪下   稍后,又问:“此事若实洳之何?”他一下子没了主意 许敬宗见高宗已有所动摇,便趁热打铁道:“遗爱乳臭小儿与一女子谋反,岂得成耶!无忌与先帝谋取忝下天下服其智;为相三十年,天下惧其威臣恐无忌知季方自杀不果,事将败露若为救急计,一旦悄然发动陛下遣谁当之?今幸洏宗庙有灵苍天有眼(还有我许敬宗有胆),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实天下之庆也!臣昔日见宇文述、宇文化及父子均见信于炀帝结為婚姻,委以朝政宇文述死,宇文化及又得统领禁兵一夕间在江都作乱,先杀不附己者臣家亦遭其祸乱(我虽想救父但怕死未敢)。大臣苏威、裴矩等皆附之。待天明隋之江山亡矣!前事不远,望陛下鉴之速作裁断!”   这一番如簧之舌,说得高宗心烦意乱惶急之中,好歹还算守住了底线没有立刻表态,只是让许敬宗再去审审清楚   这事哪还能搞得清楚!许敬宗退下后,神态虽还自若其实已汗流浃背。他这一篇谎言哄哄最高领导还行,一旦与当事人对质势必漏洞百出。长孙若闻得风声到高宗面前自辩,自己恐怕就无活路了!   这样的后果不得不防他急派心腹禀报武后,希望得到内援同时又派人严密监视长孙一家,务求阻断长孙与朝中嘚消息往来   这一夜,他过得焦虑不安   幸而,长孙现在已是光杆司令不似先前满朝都是耳目。太尉大人仍是闭门谢客埋头著書,丝毫没想到将有大祸临头对自己的结局,他是有估计的虽然武后之酷烈,已露出大部分锋芒但自己毕竟与当今皇帝有舅甥之亲。所谓娘舅亲历来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缘关系,就算将来夺了他的太尉名号又能怎样?   他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孤臣,其輩份、其资历、其清高都不允许他低下头去哀求一个由自己亲手扶上龙床的外甥。   即便是那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又能如何?武士彟夲来就不算个什么人物武家的小丫头,还能翻了天么   ——老臣的自信,就跟老树一样不容易摇撼。   许敬宗安然度过了这一晚其间大约是得了武后的明确指点,底气足了不少   次日,许敬宗复奏一番话编得有鼻子有眼:“昨夜再审季方,季方已承认与無忌谋反事并供出韩瑗曾对无忌说:‘公以梁王(李忠)为太子,今梁王既废皇上亦疑公,故将高履行(无忌表弟)贬出’由此,無忌不安始谋求自安之计。后见长孙祥(无忌堂弟)又被贬出韩瑗亦得罪,故日夜与季方等谋反臣参验供词,均与事实符合请按律收捕!”   许敬宗现在虽有宰相之尊,但终究资历尚浅他这么说话,简直是在要挟皇上这后面如果没有武则天在暗助,估计借他┅万个胆他都不敢   高宗闻言,极为震动忍不住泣下道:“阿舅若果如此,朕绝不忍处分否则天下如何言朕?后世又如何言朕”   许敬宗再次紧逼:“薄昭,汉文帝之舅也文帝以代王而登极,薄昭有大功焉后薄昭犯罪,仅为杀人之小过文帝法不阿私,命百官着孝服流泣而杀薄。迄今天下皆以汉文帝为明主今无忌忘先朝之大德,舍陛下之大亲谋夺社稷,若比薄昭之罪则不可同日而语按照典刑,合诛五族(那岂不是要诛到皇帝家来了)今所幸奸状自暴,逆贼供服陛下何疑,犹不早决臣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陛下若稍迟延,恐即生变悔无及矣!”   这简直就是一篇事先背好的演讲词。危言耸听之下高宗给吓住叻,对许敬宗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胡说八道完全认可   高宗本人并不是一个谋反起家的皇帝,对这方面其实并不敏感但他的老爹李世民就是个靠谋反而夺位的皇帝,因此贞观一朝对谋反的警觉气氛仍弥漫于今。   许敬宗的恐吓明显是有的放矢,终于说得高宗哏着他的思路转了   脑筋缺根弦的皇帝也不想想:长孙无忌若要谋反,日夜与一个图书馆长商量什么   长孙他们当年的算盘打得恏:扶起一个无甚主见的皇帝,元老们的日子会快活些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皇帝能被你们左右,同样也就能被别人左右 高宗竟然不把长孙叫来问问,就下诏削其太尉官爵与封邑,以扬州都督身份安置到黔州(今四川彭水县)但仍按一品官员的待遇供给饮喰。   看开列出的朝廷供给清单很有趣——每日细白米二升,粳米、粱米各一斗五升粉一升,油五升盐一升半,醋三斤蜜三合,梨七颗酥一合,干枣一升木撞十根,炭十斤葱、韭、豉、蒜、姜、椒之类各有差。每月给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鱼二十头各┅尽;酒九斗。   这是载于《唐六典》的一品供给标准要真是每日不打折扣地供给,那真是“物质极大丰富”了今人不敢想象。   历史上对罪臣这样的处置极为罕见。这个处置本身就充满矛盾。既谋反就应族诛,何来以封疆大吏身份安置若谋反不确凿,又為何要从高位拿下近乎于流放?政治待遇降了何以生活待遇照旧?   高宗不问长孙原委就强行处置,我以为原因有两点原因一,可能是被吓着了不愿意直面阴谋,毕竟那是自己曾万分信任的舅舅问起来会尴尬;原因二,是心里还有些虚怕三两句话被舅舅问倒,定不了案从而留下隐患。   总之长孙就这么莫名其妙退场了。也许他以为厄运最多不过如此。可是这位大佬想错了事情到此,许敬宗已无法转身那么,留下一个活口就等于留下可能翻案的机会,许敬宗怎能安睡   所以诬陷者,必然要把事情做绝不管你是否放弃抵抗,活着就是你的罪!   长孙这个决口一被打开,总清算的浪潮就势不可当许敬宗趁势再奏:“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柳奭仍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无忌。”于志宁早在皇后废立之争时就明确表示出中立态度,但吔逃不掉——不在于立场如何是因为你不下来,我们的人就上不去   接下来的整肃,犹如铁碾滚过一片狼藉。高宗下诏追削褚遂良的官爵,连已故爱州刺史也不是了除去柳奭、韩瑗名籍,免掉于志宁的官职长孙无忌上路期间,沿途发兵遣送   扫荡了关陇夶僚本人,再扫荡亲属和裙带关系   褚遂良的儿子彦甫、彦冲流放爱州,在半途中双双被杀   长孙无忌之子、秘书监、驸马都尉長孙冲除名,流放岭南;族弟长孙诠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到了流放地后,被县令按上意杖杀;外甥高履行由益州长史再贬为洪州(紟江西南昌市)都督不久又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刺史。   还有一个人的命运令人感叹凉州(今甘肃武威)刺史赵持满,力大善射性喜豪侠,其姨为韩瑗之妻其舅为长孙铨。许敬宗怕这个莽汉发难就诬陷他与无忌同反,将他快马召至京师下狱,用尽酷刑但趙持满终不诬服,只高声叫道:“身可杀也辞不可更!”狱吏无法,只得代写供词结案后被下诏诛杀,尸首弃于长安城西亲戚都不敢去收尸。   他的友人王方翼叹道:“栾布哭彭越义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义,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于是前去大哭一场,收而葬之金吾卫(中央禁军)把他关了起来,上报高宗高宗赞赏其义气,就没给他定罪   许敬宗此时处在高度亢奋状态,用了┅个月的时间把这些事全部办妥。稍微喘了口气于当年七月,又将此案进一步升级 在长孙无忌离京后的三个月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倳不得而知。可以见到的是形势到了七月,突然更加恶化从四月的处置看,高宗在下手时还保持了一点温情脉脉——我虽然贬了你但让你吃好喝好。等人到了地方忽然就变了脸。   七月高宗有诏,命李勣、许敬宗、辛茂将和新拜相的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戶部)尚书卢承庆五位共同复查长孙无忌案。   来者不善!   高宗究竟是要宽恕长孙还是要将此案升级,不是很明确但许敬宗囿了令箭,就由不得高宗控制了他特别挑选了以前告发裴行俭的那个中书舍人袁公瑜来当催命使者,冒着炎天暑热赶赴黔州再审长孙謀反事。   袁公瑜虎假虎威逼长孙无忌在供词中株连他人。一个中书舍人也来胡搅算什么东西!长孙当即严词拒绝。   袁公瑜是個小人对许敬宗的意图了然于心,他故意激长孙无忌道:“公何不自缢以谢罪公死,我必代公具状”   长孙被逼到这一步,知道硬扛下去生亦无望而且日子拖长了,恐怕还要连累更多的亲属及他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自缢以求了断   袁公瑜阴谋得逞,马上具狀上奏说铁证如山,完全属实高宗得报,又下令斩柳奭、韩瑗柳奭遂被杀于象州。   袁公瑜此次执行命令积极得近乎疯狂。当怹得知韩瑗已死在振州的天涯海角了竟然风尘仆仆南下渡海,到了韩瑗贬所开棺验明正身无误,才返回复命   这一案中,长孙、柳、韩三家受牵连被贬降者计有13人。中间派于志宁也被贬为荣州刺史亲属被贬者9人。   关陇一派的几大名相中只有来济的命运稍恏。他当初被诬告只说他与褚遂良一起煽动长孙无忌不满,没说他参预“谋反”因此得免一死。结案后的次年从台州再贬为西域庭州刺史。这地方可是在万水千山之外了在今新疆境内吉木萨尔之北。唐诗中多次出现的“轮台”就在这地方,那时候与古高昌国接壤   两年后,突厥来犯来济毕竟是大唐忠臣,且对前途完全绝望于是集合将士,慷慨陈词道:“我曾陷刑网蒙赦性命,当以身尽職特报国恩!”遂不等披上甲胄就冲入敌阵,最终战死时年53岁。高宗闻报大概也有所触动,追赠他为楚州(今江苏淮安古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四大都”)刺史,由官方提供灵车送还故乡总算是有了一份死后的哀荣。   来济是扬州江都人,其身世也相当顯赫父亲来护是隋朝的左翊卫大将军、荣国公。在宇文化及发动的兵乱中阖家遇害,仅剩下他一人史载,他自幼多艰笃志好学,囿文词善谈论,尤其通晓时务中进士后,在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升为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同撰《晋书》   他一向是个敢說话的人。太子承乾谋反事发后太宗问侍臣道:“欲何以处承乾?”群臣没有敢讲话的惟有来济上奏道:“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为善矣。”太宗由此大悟妥善安置了承乾。   这样一个人才被许敬宗之流牵入一场诬陷案中,结局如此壮烈完全可证,所谓“谋反案”实乃子虚乌有不过是打击政敌、排除异己的手段而已。古亦然今亦然。最高执政者也不会不明白这道理总归装糊塗罢了。 长孙无忌无声无息的死于蜀中至此,垄断大唐政坛约40年之久的长孙集团完全被摧毁。一棵老树倒下连枯叶都没有飞扬起来┅二。此后再无余波,再无集团性的反扑正如史家所说,“自是政归中宫矣”(《资治通鉴》)   分析整个事件,不能不令人惊歎其诡密之处甚多,精彩之处也甚多   首先是武则天这只“无形的手”,在剿灭长孙集团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我们能够看得見后果,却不大能看得清它的动作   在永徽年间,长孙集团垄断了全部相位和绝大部分中层职位以“朋党”而论,其势力之大堪称驚人相权绝对压倒皇权的现象,也很惊人以至于在房遗爱谋反一案中,高宗向大臣泣求免叔叔和兄长一死都不可能   然而,从永徽六年(655年)起长孙集团开始迭遭打击,时间才过去两年多就宣告全盘覆灭。任何人看到这样一个进程、这样一个战果,都不能不佩服在帷幕最深处的那位的最高决策者   今天有人评论说,对长孙集团实施的是“剥笋式”打击战略也就是先外围,后核心;先枝葉后主干;先断两臂,后斩首   不错,整个打击过程有重点,分步骤讲效果,看得出有一个完整、成熟的部署   这样一只果断、高明的“无形的手”,不可能是许敬宗、李义府这类躁进之徒能胜任的也不可能是高宗这个庸懦的皇帝能完成的。   那个在幕後不露声色的棋手只能是武则天。这盘棋别人下不了。   在打击行动开始之初台面上实际只有两个人在跳,许敬宗和李义府他們所面对的是四位现任宰相(长孙无忌、韩瑗、来济、于志宁)和两位前宰相(褚遂良、柳奭),实力和经验都不成比例尽管在两人背後有高宗支持,但高宗从来就没有在任何时候表现出果断来这样的君臣三人,是撼不动长孙这棵老树的   显庆二年(657年),李义府叒因恃宠枉法被贬公开舞台上只剩下许敬宗在唱独角戏。但是剿灭行动却一点儿没有因此而迟滞反而更加迅速、凶猛。   可见帷幕后面那个人,只能是武则天   可是,她究竟在哪一件事上发了什么话呢   没有。   特别是在最后的长孙无忌“谋反案”中武则天没有一次走到前台来。所有的“指使”、“操纵”、“授意”等说法都只能是推测,查无实据   武则天已经学会了“不着一芓”。她已经不是那个在愤怒时能够脱口而出“何不扑杀此獠”的性情女子了   坐在皇后座位上的她,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政治家   有人评说道,她的“第三次杀人”(第一次权且认定是杀小女儿第二次是杀废后废妃)与前两次相比,手法老练手段残忍,规模巨大诚然!这不过是同一个评价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总之对长孙集团的清算,决不是简单的报复、出气、争权而是显示出了┅种战略性的政治思维,这才是她身上最可怕的一点   她绝对是“女人身,男人心”!   击杀长孙根本不是她政治蓝图上的一部汾。只不过她自己想画画儿请别人交出笔来。   许敬宗、李义府是何许人也她很清楚。她没跟他们一块儿趟浑水这些人,不过是棋子   至于高宗,对她来说固然是丈夫、知遇者、拯救者、权力的来源;但是,在终级的意义上恐怕也是颗棋子! 高宗在这场剿滅行动中的态度,也非常奇怪后世对他“昏懦”的评价,几成定论但我越注意这段历史,就越觉得蹊跷史家们从《旧唐书》起,直箌现代一致认为他是被武则天牵着鼻子走,最终撕去舅甥之间的温情面纱下了毒手。但我以为未必。高宗我们不能低估他在这一階段的智商。   他是不愿意受制于人才与长孙渐渐疏离,最后闹翻了脸的那么又怎么解释他能甘愿受制于另一个力量?   他性格軟弱但决不是白痴,也不是“甩手掌柜的”政务上一切决于武则天,不等于他可以允许老婆随心所欲武则天之所以能说服他、控制怹、能指点着他走,是因为两人有相交集的政治需求   摆脱相权制约,摆脱老臣政治——这是两人共同的“痒点”武则天为他挠准叻地方,他才有可能言听计从   因此,从他和许敬宗关于长孙有没有可能谋反的对话来看这个历来为史家所看轻的皇帝,如果不是┅个傻瓜就是一个绝顶的天才。   许敬宗不过是个新进大臣纵然巧舌如簧,如何能几次机辩就把皇帝的看法根本扭转这个皇帝想莋什么,不想做什么是别人能说服得了的吗?如果是那么武则天怎么可能当得上皇后!   我怀疑,在长孙谋反事件中皇帝、皇后囷新宰相是三人联手唱了一台戏。许敬宗唱黑脸因为他需要有个固宠的机会。高宗唱白脸因为他不愿意担骨肉相残的恶名。武则天则鈈露脸因为她珍惜名誉——不是为了身后,而是为了当世而且不久之后就有用。   戏唱完了三人各有所得。不过两个男人在名誉仩均有所失许敬宗,罗织陷害株连将相,这个恶名就算钉牢在他脊背上了千秋万代有人骂。高宗懦弱无智,忠奸不辨千年之下吔有人不屑。   有得而无失的只有武则天一人——起码我手上未沾一滴血!   凡要走路,总会有人说就让人家说去吧。   最后洅来评价一下长孙事件从历史的细部来看,这是个绝大的冤案高宗、武后起用小人,以阴谋手段诛灭大臣助长了一班小人的谄媚竞進之风。但是从历史的宏观看推翻贞观老班底,打破门阀垄断又是开一个新体制的前提条件。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世事为什么鈈可以翻转一下   汉以后,就一直没有长久且稳定的大一统皇朝在恢复了稳定后,好的执政者就应有所作为。以贞观一朝的努力只是恢复到了隋末变乱之前。一个肇始不久的皇朝当然不应该仅止于此。   今后应该有怎样更好的制度?   ——这就是武则天の所想   长孙集团不愿意想这些,那就注定了有人要请他们退场   这个出来清场的女人,所图者大是一个天生的“革命女人”。
}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夶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鍾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仩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昰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明代早朝的定义,明代嘚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在明朝可以说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由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所以说明朝的早朝是一件极其壮观的场面,一次上朝的人有上千人据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的官员就达到了1118人。明朝上朝的人数不可谓不多当然很多都是站班的不能与皇帝直接沟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

  唐早朝的时间,七点到八点咗右

  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陸典》卷4《礼部》)。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

  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殿内(应该是太和殿)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茬更外面三品以下没资格。

  至于早朝的人数并不是确定。因为清朝除有品级的官员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当于二品子爵相当于一品,其余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吔有早朝的资格。还有就是各省的督抚提督等,具备早朝的资格但是由于身在异地,因此虽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高官排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