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军装腰里别着手枪的是哪国领导人

||||||||||||
&>>&&>>&&&&&正文
老八路忆抗战:装死睡棺材躲避日军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55年3月,区妇联主任李秀英给王战胜介绍了个农村姑娘,名叫李玉珍,宝轮镇安全村人。李玉珍年方18岁,模样俊俏,多才多艺,加之是独生女儿,读过扫盲班,演过文明戏,上门提亲的人不少,可她一个也没有看上。
  “笫一次来家,王战胜穿着军装,腰里别了把手枪,还带了个警卫员,见面他就拉着我的手,操着山西口音说,小妹妹,你好辛苦哟?我的脸一下羞红了,赶紧抽回了手。王战胜又说,现在解放了,妇女都翻了身,你咋那么封建呢?”回忆笫一次与王战胜见面的情景,李玉珍至今难以忘记。
  起初,李玉珍觉得对方大她15岁,没有同意。李秀英劝她说:“王战胜是个老革命,虽然年龄大了点,但他心眼实,对人好,你嫁给他没错。”母亲也给她做工作:“人家是个大官,你是个乡下姑娘,收入高,能看上你那是你前世修来的缘份。”李玉珍看到王战胜没有一点官架子,来到家里就忙着挑水,劈柴,包饺子,对母亲也很尊敬,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1955年11月,王战胜在昭化县专卖公司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他给妻子置了套阴丹布衣服,又买了几斤糖和瓜籽招待同事,李玉珍则给丈夫扎了两双梅花闹春的鞋垫。
  然而,好景不长。1957年整风反右开始后,心直口快的王战胜因给领导提了点意见,便被打成右派,广元县监委给予他留党察看一年,撤销县专卖公司主任职务,工资降两级,下放广元水泥厂的处分。李玉珍也受到牵连,从专卖公司下放到宝轮爱国一队务农。王战胜一怒之下递交了退职报告。
  广元市挡案馆保存了一份广元县监委日作出的处理决定:“王战胜同志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党委指示决议,革命意志衰退,整风鸣放中思想严重右倾,经监委会议讨论,县委同意党内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并建议行政给予适当处分。”
  1962年,王战胜携妻儿回到山西老家,当上了杏林庄党支部书记,三个月后,因李玉珍过不惯当地生活,举家又迁回了四川。
  从此,人们都会看到王战胜拉着板车,瞪大眼睛,拉长颈项,吃力地穿梭在宝轮镇的大街小巷。有人替他不值说:“老王,你是老革命,老八路,咋干起粗活了呢?”王战胜答道:“老革命咋了,老革命就不能拉车了吗?比起那些牺牲了的先烈们,我算幸运的了,再说,我凭劳力干活,靠本事挣钱,不偷不抢,有啥不对呢?”由于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讲价钱,赢得了工人的尊重和领导的信任,从保管员一直干到支部书记。
  十年“文革”中,王战胜再次受到冲击。造反派硬说他是国民党伪军官,右派分子,不但抄了他的家,还将他视为生命的大部分纪念章、奖章、信件拿走了。王战胜痛不欲生,但却无可奈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开始平反冤假错案,王战胜先后给广元县委以及省委书记杨万选写了申诉信,在杨万选亲自过问下,日,广元县委发出广委发〔1979〕字笫441号文件,决定撤销日的处分并恢复政治名誉。1984年,杨万选卸任四川省委书记后,就任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还专程赴宝轮看望过王习举。
  日,广元市委组织部以广组审〔1992〕5号《关于王战胜同志在整风反右斗争中所受错误处分的批复》,对他作离休处理并享受地师级待遇,转入市煤管局管理,老伴李玉珍也解决了生活费。本来组织上准备安排他的子女,被他婉言拒绝。他说“我是党的人,要为党分忧,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时常教育四个儿女要自求生存,堂堂正正做人。
  晚年的王战胜,为人低调,从不居功自傲。1998年,76岁的王战胜被查出了脑膜瘤,赴成都华西医院动了手术。省老干局将他安排到有空调、彩电的高干病房,每晚80元。他坚决不去,说:“我们国家还穷,我住这么贵的病房干啥?还是和其他病人住在一起热闹。”
  2011年,王战胜不幸患了食道癌。虽然被病魔折磨的骨瘦如柴,痛苦不堪,但仍经常哼起那首他最熟悉的抗日歌曲:“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日,90岁的老八路王战胜走完了一生,也带走了太行山上那一段红色记忆。
责任编辑:王迎力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男&48岁&金牛座八旬老人邹风溪回忆传奇司令:他没有官架只有夸奖
水母网1月15日讯(YMG记者王鸿云通讯员 吕连兴 阎婷摄影报道) 近日,记者在海阳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战场泊村,见到了84岁的邹风溪老人。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就是当年给许世友送信的小通信员。传奇将军许世友先后指挥了榆山大会战、发城围歼战、长沙堡伏击战、收复栖霞城等大小战役,他的英名从这里响彻胶东大地。“许司令当年杀汉奸祭亡灵,帮群众种田收粮,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爱民情结历历在目。”曾当过区中队通讯员的邹风溪老人回忆起当年给许司令送信的情景,仍十分激动。
16岁小通信员首见许司令
战场泊村的邹风溪老人今年84岁,13岁在村里当儿童团长,1946年参军入党,1948年复员回地方工作,在村里担任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多年。“1943年冬天,胶东区党委通信排派我去给许世友送信。”当时的邹风溪刚满16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被父母送去参军,在部队里甚至连一身军装都没来得及穿上,就被当时部队里的秘书处处长王台派去送信。“没有军装,我就穿着个破烂的小脚棉袄。”邹风溪说,当时自己既紧张又兴奋,因为自己终于可以见到传奇般的许将军了。
邹风溪仔细地把信件藏好,只身来到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的司令部,也就是现在的战场泊村425号。谁知,刚要踏进屋里,就被警卫员给拦了下来。“原来是战士们看我年龄小,以为是小孩子来玩,怎么也不让我进去。”邹风溪说,就在自己和警卫员争吵的时候,许司令听到出来了。邹风溪向许世友说明来意后,许世友说“让他进来吧。”
再次见面得到许司令夸奖
令邹风溪没想到的是,第二年他又跟许司令碰了面。邹风溪说,第二次和许司令见面没有了上次的慌张,而且还得到了许司令的夸奖呢。
再次和许司令见面,邹风溪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兵,而是部队里的一名正式的警卫员了。穿上了军装,邹风溪来到许将军的门前,向警卫员表明来意后,他又一次见到了忙碌的许司令。
一进门,邹风溪就给许司令来了一个正式的敬礼,然后把信交到许世友的手中。这一次,没有了上次的慌乱,邹风溪仔细地打量了这个“大人物”。“他(许世友)黢黑黢黑的,一般的个头,穿着一身军装,腰里别着一把枪,没有什么官架子,有时候咱说话他有点听不懂。”邹凤溪回忆,许世友的办公条件很简陋,只有一张硬板床,一个方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文件。许世友看着穿上军装的邹风溪,说:“不错,好小伙子。”“请给我一个回条,司令。”邹风溪说,当时,许司令潇洒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交给了邹凤溪。
责任编辑:安雨山
&&新闻爆料热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水母论坛·热图
&论坛总置顶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
水母网官网微信
水母网官网微博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惠州新闻网-新闻频道
当前位置: -&
他亲身参与处决日酋谷寿夫
发表时间: 20:01:25&&来源:惠州日报
&&& 几天前,家住市区河南岸的张先生在某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特刊上发现了一张题为“谷寿夫被押上刑场”的老照片,而照片中押送南京大屠杀要犯谷寿夫上刑场的其中一名宪兵正是他的父亲。
&&& 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了张先生的父亲张涛老人。张老先生指着报纸上的相片对记者说,左边个头比较高的那个宪兵就是他。在场的人经过一番比对,也纷纷说“很像很像”。照这张照片时老人还只有20多岁,从中可以看得出来他比谷寿夫高出整整一个头。“我年轻时有一米七几呢。”老人高兴地说道。
&&& 在贵州独山参加围攻日军的战斗,一直追击到广西梧州
&&& 张涛老人今年80岁了,祖籍福建。年幼时,他的家乡受到了日本人的侵犯,父母只好带着他逃难到了广东潮安。后来由于日本人的进一步侵略,他们一家人又辗转来到龙川。1943年,张涛偶然经过一间学校门口时,看到那里张贴了国民党宪兵学校招收学员的公告,当时他刚好18岁。尽管报考宪兵学校有诸多要求,但他通过一轮考试后,仍然被录取了。没过几天,张涛一行10人就前往韶关,在等到潮州、汕头等地的学员到齐后,他们就一起坐火车向贵州的宪兵学校出发了。在宪兵学校里,张涛接受了差不多3年时间的军官训练。在这里,他的名字叫做张承沅。那时的张老先生穿着呢绒军装,腰里别着短枪很是威风。毕业后,张涛曾在贵州独山参加过围攻日本军队的战斗。后来敌人向广西撤退,他们还一直追到了接近梧州的地方。
&&& 日本人投降不久,张涛所在的第一宪兵团接到命令开赴南京。火车到长沙时,张涛发现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座废墟,这让他非常难过。他说,当时路上有很多已投降的日本军人,路上的日本军人比中国人还要多。而日本军人看到他们时都有些害怕,口中还讨好卖乖,并说“中国兵、日本兵都是好朋友”。听到日本军人这么一说,张涛说他当时感到很气愤,恨不得上前去把日本军人痛打一顿。
&&& 在回忆录里记录枪决谷寿夫的经过
&&& 1945年9月底,张涛跟随宪兵团来到了南京,驻扎在南京下关,也就是当时的城外。张涛说,当时对谷寿夫的审判进行了一年左右。每次开审,法庭内连走道里都挤满了人。那时,法庭门外还挂了个大喇叭,不少人就站在外面听审判。
&&& 对谷寿夫行刑的具体日子,张涛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他说大约是在1946年的5月份左右。把谷寿夫送上刑场的那一幕,老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有详细的记载:“……行刑人员是宪警队洪班长。沿途人潮汹涌跟着十辆大军车,大喊‘好呀!杀人魔王今天要被杀了!’到了雨花台,满坡都挤满了观看的人群……车一停,两位宪兵将谷寿夫拖扶下车,是(谷寿夫)官位太大了,对他还施(实)行人道,不捆绑,扶他到刑场,还有两位宪兵左右扶持站立,行刑人手持驳壳枪,在日酋(囚)谷寿夫背后举起,对准后脑勺‘嘭’的一声由头顶斜射一枪,(子弹)由口中飞出锺(撞)掉二只(颗)门牙毙命。二人扶他的(尸体)将他面朝天扶(好)仰卧地。满山遍野人潮高声欢呼,掌声雷动。本来枪毙人是残忍的,但对这个魔鬼太优待了。接着中央电影公司、全市各报摄影记者、各照相馆都抢拍了现场照片,当晚电影院放映时首先加影(映)新闻记录片,将这要闻实录片放映,各报详细登载此新闻,各照相馆橱窗将这照片放大展示,题为‘魔鬼的下场’。此后天天都有魔鬼战犯被处决,街头到处都有魔鬼名被红笔勾销的布告……”文中写道的“还有二位宪兵左右扶持站立”,这其中一位宪兵就是张涛自己。张老先生说,和他同时扶着谷寿夫的宪兵也是广东人,个头比他稍矮些,他记得那个人是说白话的。
&&& 完成枪决任务后受到嘉奖,行刑者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英雄
&&& 在采访中,张涛还向记者补充了几个细节。他回忆道,当时谷寿夫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枪毙前,谷寿夫还送了一包遗物给同被关押在监狱的一名部下。而枪毙谷寿夫的地点雨花台,正是当年日军大肆屠杀、活埋中国百姓的地方。所以谷寿夫在这里被枪毙,真的是大快人心。完成这次枪决任务后,张涛还因此受到了嘉奖,军衔也由原来的三星升为一杠一星,而对谷寿夫行刑的洪班长则在当时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英雄。
& 随后,记者还参照一些资料里记述的行刑现场与张涛进行核对,他对此进行了几点指正。他说,当时枪决谷寿夫确实是一枪毙命,并不像有的资料里说的是两枪。因为,当时刑场附近的欢呼声非常大,以至于要站得很近的人才能听得到枪响。所以,目睹枪决的老百姓听到的并不那么真切。而谷寿夫枪决时是被他们扶着站立的,并没有让他跪下,这也是当时对战犯实行人道主义的做法。
&&& 离开宪兵团后,张涛还曾在常州警察局工作过一年时间。1948年,张涛得知父亲带着家里人到了惠州,便也带着妻子回来了。后来,他和妻子生育了6个孩子,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惠州。尽管那些能证明自己的物件早就由于种种原因被销毁殆尽,但那一段历史却让他永远也无法忘怀。& 本报记者钟 玮
南京大屠杀要犯谷寿夫
&&& 原日本华中方面军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是南京大屠杀案中的要犯。他所率部队负责攻打中华门一带,其后一直驻扎在中华门内外、雨花台一带,共停留10天左右。这一段时间是日军大规模屠杀的高峰时期,而中华门附近又是大屠杀的主要地区之一。
&&& 国民党政府给谷寿夫下的断语是:“谷寿夫为侵华最重要战犯,尤为南京大屠杀之要犯。”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