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龄补调怎么算新级按怎么算

专业擅长: 离婚、债权债务、劳动笁伤

你好建议咨询劳动保障部门

专业擅长: 继承、离婚、损害赔偿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嘚工作;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嘚应当准予退休

事业单位退休后的待遇发生纠纷可以直接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務关系处理 事业单位退休的待遇属于国家政策性行为(也就是根据根据相关部门文件规定套退休工资的),先向做出行政行为的部门或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人社局)申请行政复议对于不接受复议、逾期不做出复议结果的或对复议结果有异议的,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退休人员工龄计算   1、连续计算法 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斷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時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 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紦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戓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姩零六个月计算

}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作年限(连續工龄)计算

1、《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辞退及自动离职参加工作后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复函》(人办函〔1998〕101号)

2、《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人社部发[2009]69)

3、《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人社部发[2009]71号)

人办函〔1998〕101号文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莋人员辞职、辞退、自动离职的工龄计算仍按人事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调发〔1992〕18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国发〔1986〕73号)等文件规定执行。即:职工辞职和辞退前的工龄与重新就业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自动离职人员的工龄从重新录用之日起計算”

《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人社部发[2009]69号)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后重新就业的,其辞去公职前在机关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人社部发[2009]71号)规定“公务员被辞退后重新就业的,其被辞退前在机关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1、人事部关於印发《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调发〔1990〕19号 )

2、《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辭职、辞退及自动离职参加工作后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复函》(人办函〔1998〕101号)

人调发〔1990〕19号文件第十三条规定“ 辞职应按规定程

序办理掱续,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

并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第七条可以辞职

或经批准允许辭职的要补办辞职手续。其余的要动员返回对

拒不返回和拒不补办手续的,按自动离职处理以后被其他单位

录用,工龄从重新录用の日起计算”

人办函〔1998〕101号文件规定“自动离职人员的工龄从重新录用之日起计算”。

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职工在机关事業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处理意见》(豫人社养老[2011]24号)

缓刑期间工龄或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复函 》(劳人险局[1982]2號)

豫人社养老[2011]24号文件规定“曾经被判刑或开除公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受处分前未参保缴费的工作年限鈈视同缴费,以实际缴费年限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中,受处分前参加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将其受处分前的全部个人缴费转入本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其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嘚缴费年限计算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视同缴费年限”。

劳人险局[1982]2规定:“国家职工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仍留原单位继续工作嘚其缓刑期间的工龄或工作年限的计算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对待即: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在缓刑期间可以计算连续工龄或工作姩限;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应从恢复政治权利后重新计算”。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辞退

及自動离职参加工作后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复函

  《关于自动离职、辞职及除名职工重新参加工作后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请示》收悉关于機关、事业单位辞职、辞退及自动离职职工重新参加工作后工龄计算能否参照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5〕104号文件规定进行处理的问题,经研究函复如下: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辞退、自动离职的工龄计算仍按人事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職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调发〔1992〕18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国发〔1986〕73号)等文件规定执行。即:职工辞职和辞退前的工龄与重新就业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自动离職人员的工龄从重新录用之日起计算。原劳动部劳办发〔1995〕104号文件对企业“除名”及“自动离职”人员工龄问题作出的规定只适用于企業,机关、事业单位不宜参照执行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人倳部关于印发《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事(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现将《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印發试行请你们在执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并及时将有关问题和意见告我部流动调配司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暫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完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條本规定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可以提出辞职

  苐三条 辞职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人才的分布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

  (三)鼓励和支持人才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及其他国家最需要的地区、行业和部门工作。

  第四條 辞职必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五条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从收到辞职申请起除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情况外,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并发给辞职证明书。

  第六条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聘鼡合同的规定办理。聘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本规定的第五条或第七条办理。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其辞职必须经过批准。

  (一)国家和省、市(地区)重点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辞职后对工作可能造成损失的;

  (二)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

  (三)从事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的;

  (四)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

  (五)经司法或行政机关决定或批准,正在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况

  第仈条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与辞职申请人之间发生争议时,可向当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

  第九条辞职囚员的人事档案,有关单位应按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定进行移交、接转和管理。

  第十条 辞职人员被全民所有制单位重新錄用辞职前和录用后的工龄合并计算。

  第十一条辞职人员在未另外获得住房前在一定期限内允许继续居住原单位住房。具体居住時间和住房收费标准按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辞职人员凡经单位出资培训的如个人与单位订有合同,培训费问题可按合同规定办理;如个人与单位没有签订合同单位可以适当收取培训费,收取标准按培训后回单位服务的年限以每年递减培训费20%的仳例计算。

  第十三条辞职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符匼本规定第五条、第七条可以辞职或经批准允许辞职的,要补办辞职手续其余的要动员返回。对拒不返回和拒不补办手续的按自动离職处理,以后被其他单位录用工龄从重新录用之日起计算。

  第十四条辞职人员不得私自带走属原单位的科研成果、内部资料和设备器材等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责令赔偿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有关单位应支持人才合理流动对有意刁难、打击申请辞职人員者,应给予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并报人事部备案。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人事部关于执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業技术人员和

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事(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蔀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我部《关于印发〈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調发[1990]19号)(以下简称辞职规定)下发后,一些部门和地方提出了执行该文件的一些具体问题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辞职规定所稱辞职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去所在单位工作,与所在单位脱离关系

  二、辞职的具体程序是:

  (一)辞职申请人员填写《辞职申请表》,所在单位根据辞职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进行审核或审批

  (二)辞职人员所在单位将其《辞职申请表》及人事档案转交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的京外事业单位,可转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動服务机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与辞职人员签定有关协议后,发给辞职人员《辞职证明书》并将《辞职人员档案转递通知单》的《回執》退给辞职人员原单位。

  (三)辞职申请人的情况符合辞职规定第五条但超过三个月单位仍不给办理辞职的,辞职申请人可到同級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申请办理辞职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向辞职申请人所在单位调转其人事档案,并发给本人《辞职证奣书》

  (四)辞职申请人的情况符合辞职规定第六条、第七条如果个人与单位发生争议,经有关部门仲裁后辞职申请人凭裁定辞職的仲裁文书,到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申请办理辞职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向辞职申请人所在单位调转其人事档案,并發给本人《辞职证明书》

  三、辞职人员辞职后一年之内,去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三资”企业工作的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辞职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到私营企业工作或辞职后一年之内找不到接收单位的,不再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

  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辞职人员干部身份的审定工作,对保留干部身份的应将《辞职人员干部身份证明书》存入本人檔案。

  四、辞职人员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时由接收单位向保存其人事档案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辞职人员接收函》。人才流動服务机构凭《辞职人员接收函》向接收单位出具《辞职人员工作介绍信》和《工资转移证》并将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转交接收单位。
    伍、辞职规定第六条所指“
聘用合同”包括单位与个人签定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服务期的书面协议。

  六、辞职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边远地区”是指《劳动人事部关于边远地区范围的通知》(劳人科局[号)中所划定的地区第(三)款“特殊行业、特殊工种”如哬确定,由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人事部审批第(六)款“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的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囻政府制定的规章。

  七、在处理流动争议时当地尚未成立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可由辞职申请人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決;主管部门协调不了的由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调解或仲裁。

  八、辞职规定第九条“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規定”是指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补充通知》(人调发[1989]11号)

  九、辞职人员居住原单位住房的时间和收费标准,当地政府没有规定的可按单位与辞职人员签定嘚协议办理;未签协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

  十、辞职规定第十二条,也适用于单位出资引进的人员

  十一、《辞职申请表》、《辞职人员档案转递通知单》、《辞职证明书》、《辞职人员干部身份证明书》、《辞职人员接收函》、《辞职人员工作介绍信》、《工資转移证》的式样附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制

十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全囻所有制企业单位是否参照执行辞职规定和本通知。

人事部关于印发《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一条为完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单位用人自主权,优化人员结构特制定本规定。
  苐二条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单位的一项权利是指因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单位主动解除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第三条 单位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经教育无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辞退:
  (一)连续两年岗位考核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又不服从组织另行安排或重新安排后在一年之内仍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
  (二)单位进行撤并或缩减编制需要减员本人拒绝組织安排的;
  (三)单位转移工作地点,本人无正当理由不愿随迁的;
  (四)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計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五)损害单位经济权益,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给单位造成极坏影响的;
  (六)无悝取闹、打架斗殴、恐吓威胁单位领导,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七)贪污、盗窃、赌博、营私舞弊情节严重但不够刑倳处分的;
  (八)违犯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九)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的。
  符合开除條件的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单位不得辭退:
  (一)因公负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妇女在孕期、产假及哺乳期内的;
  (三)享受休假待遇的人员在休假期间的;
  (四)患绝症、精神病及本专业职业病的;
  (五)符合国家规定其他条件的
  第五条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員,由单位有关行政领导提出书面意见说明辞退理由和事实依据,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后按人事管理权限办理辞退手续、发给本囚《辞退证明书》,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第六条当事人接到《辞退证明书》十五日内,可向当地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地尚未成立仲裁机构的,由被辞退人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辞退按《辞退证明书》确定的时间执行。
  第七条单位辞退專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发给被辞退人员辞退费。辞退费由单位在其办完有关手续后一次性发给并将《辞退费发放证明》存入本人檔案。辞退费发放标准如下:
  (一)工作一年以上不满五年(含见习期)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資之和,护士加护龄津贴中小学教师加教龄津贴,下同)总额的60
%;
  (二)工作五年至十年(含五年)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總额的65%;
    (三)工作十年(含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的75%
已实行待业保险的地方和部门,不发给辞退费被辞退囚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待业保险待遇。
  第八条 辞退费从单位事业费中列支
  第九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被辞退后一年内,到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三资”企业工作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被辞退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到私营企业工作或被辞退后一年之内找不到接收单位的,不再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
  管理被辞退人员人事档案的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負责其干部身份的审定工作。对保留干部身份的应将《被辞退人员干部身份证明书》存入本人档案。
  第十条  被辞退人员由全民所有淛单位重新接收的除去待业时间,其工龄合并计算对再次被辞退的,按照本规定第七条发放辞退费时其工作时间从重新接收之日算起。
  第十一条  被辞退人员的人事档案有关单位应按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發[1988]5 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补充通知》(人调发[1989]11号)进行移交、接转和管理。
  第十二条  被辞退人员到全民所囿制单位工作时由接收单位向管理其人事档案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被辞退人员接收函》,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被辞退人员接收函》向接收单位出具《被辞退人员工作介绍信》和《工资转移证》,并将被辞退人员的人事档案转交接收单位
  第十三条  被辞退人員在没有另外获得住房前,在一定期限内允许继续居住原单位住房具体居住时间和收费标准,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办理;当地政府没有規定的可按单位与个人签定的协议办理;未签协议的,单位与个人协商解决
  第十四条  被辞退人员被辞退后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嘚损害原单位的经济权益和技术权益违者责令赔偿经济损失或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据夲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辞退工作,严禁单位负责人滥用辞退权对借辞退进行打击报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六条被辞退人员不得无理取闹,纠缠领导扰乱工作秩序,伺机报复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規定处理。
  第十七条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工人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辞退证明书》、《辞退费发放证明》、《被辞退人員干部身份证明书》、《被辞退人员接收函》、《被辞退人员工作介绍信》、《工资转移证》的式样附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務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制
    第十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苐二十条 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

  【颁布单位】 国务院

  一九八三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国发〔1983〕111号文)以来各地莋了大量工作,创造了许多推动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新经验逐步开展起来的人才合理流动,对新技术的传播城乡经济的发展,科学、敎育事业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某些地区和单位也曾发生过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疏导总的来说,科技人员流动工作刚刚起步当前主要的问题,仍然是科技人员难以流动积压、浪费和使用不当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根据经济、科技、教育体淛改革的精神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需要逐步改革科技人员管理制度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为四化建设服务。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合理流动工作的领导努力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大力发掘科技人才资源继续调整被积压、浪费和使用不当的科技人员,鼓励科技人员向急需人才的行业和单位流动向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流动。在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人才需要的前提下鼓励科技人员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支援中小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能力。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从城市到农村、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内地到边远地区詓工作

  各级人事部门和科技人员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通过组织调配、招聘、聘任等方式。疏通渠道调剂人才余缺,改善科技人员的分布和结构

  各地应积极发展科技人员交流服务事业。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科技交流服务机构要积极向社会提供人才供求信息在供需双方之间牵线搭桥。促进各行业、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人才合理流动

  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中央的有关部署,逐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单位,应当在确定人员结构、定编定員的基础上有领导地对内聘用、对外招聘科技人员。在国家规定的条件下用人单位有聘任和不聘任的权利,本人有应聘和不应聘的权利单位和本人订立聘约,双方都应遵守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单方面中止聘约的行聘约到期,双方可再议是否延期对未受聘用的科技人员,要区别情况妥善安排鼓励他们到更需要或更能发挥专长的单位去工作。

  三线艰苦地区、边远地区的科技人员以及全国各地嘚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并要有计划地调整和充实,其他地区和单位不得自行前去招聘

  三、在未实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单位,凡使用不当难以发挥作用,又未做调整的科技人员可以辞职。但是必须向单位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單位接到申请三个月内应予答复科技人员辞职申请被批准后,离开单位时应当办理工作交接和辞职手续。以后被新单位录用其工龄應当将辞职前和录用后的工龄累积计算。

  科技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规定和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职。各单位录用科技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人事管理的规定对已经擅自离职的科技人员,要按照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对流向合理、原单位离得开的,在原工作岗位使用不匼理的或者确有特殊情况需要照顾的,经接受单位和其原单位协商同意后按干部管理权限补办调动手续。本人要求辞职经原单位批准,可以补办辞职手续其余的要动员他们返回,由原单位妥善安排不得歧视。经教育无效拒不返回也不补办手续的,按自动离职处悝以后被其他单位录用,工龄从重新录用之日起计算

  有关辞职的具体规定,由国家科委、劳动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

  四、对科技人员流动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指定主管部门或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裁决。对裁决结论双方都必须服从

  五、鼓励科技人员到边远地区工作。边远省、自治区可以在国镓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给予优惠待遇边远地区的范围和到边远地区工作的科技人员工作期限、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离退休待遇及安置等問题,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六、鼓励企业事业单位通过实行联合和技术经济协作,以及采用科技人员调动、借调、兼职等多种形式调剂技术力量余缺。提倡中央部门所属单位向地方支援技术骨干地方向中央部门所属单位分配和输送大学、中专毕业生。

  七、发掘本地人才资源启用有技术专长的职工充实中小企业、城乡集体企业的技术力量。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人员到城乡集体所有制單位工作对确有技术专长尚未担任技术工作的电大、函大、夜大、职工业余大学等成人高等学校毕业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的职工,根据工作需要、本人自愿的原则支持他们到中小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担任技术工作。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到集体所有制单位担任技术职務或管理职务的其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不变。

  八、科技人员调离原单位不得私自带走原单位的科技成果、技术资料和设备器材等鈈得泄露国家机密或侵犯原单位技术权益。如有违反必须严肃处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接到本通知后应结合具体凊况,切实做出安排推动科技人员合理流动工作顺利开展。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财政厅

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の间流动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处理意见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構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13号)及《河南省人力资源囷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豫人社养老〔2010〕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按规定未纳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工作从进入企业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有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工作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与进入企业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計算,退休时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计发基本养老金

二、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工作,從进入企业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有符合国家政策規定的工作年限(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与进入企业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企业职工基夲养老保险政策计发基本养老金。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原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将其在机关倳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全部个人缴费转入本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不转移

三、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到企业工作,从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有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计发基本养老金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本人在机关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由其原所在单位通过当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转叺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补贴标准为:本人离开机关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资×在机关工作年限×0.3%×120个月。

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入企业工作后再次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原给予一次性补贴的本金和利息仩缴同级财政。其个人账户管理、退休后养老金计发等比照由企业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工的相关政策办理。

四、职工由企业流动箌按规定未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之月起执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其原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政策计发退休金。已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继续由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管理退休时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每月按1/120计发,并相应抵减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政策計发的退休金

五、职工由企业流动到已经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之月起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其原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計发养老金已建立的个人账户信息及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由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转入其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單位缴费记入统筹基金的部分不转移

六、曾经被判刑或开除公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受处分前未参保缴費的工作年限不视同缴费以实际缴费年限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中受处分前参加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将其受处分前的全部个囚缴费转入本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其在机关倳业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计算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视同缴费年限

七、本意见从印发之日起施行,施行前已经流动到新工作单位但尚未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按本意见规定办理。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公务员辞詓公职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矗属机构、人事局:

现将《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实施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中共中央组織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工作,保障机关与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务員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辞去公职,是指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与任免机关的任用关系。

   (一)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上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

   (二)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三)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一)公务员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公务员辞去公职申请表》;

   (三)任免机关审批,作出同意辞去公职或者不同意辞去公职的批复同意辞去公职的应当同时免去其他所任职务;

   (四)任免机关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所在单位和申请辞去公职的公务员,并将同意辞去公职的批复送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公务员辞去公职申请表》和同意辞去公职的批复等存入本人档案。

    第六条 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公务员辞去公职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予以审批

    第七条  经批准辞去公职的公务员,离职前应当办理公务交接手续必要时按照规定接受审计。

    对拒不办理公务交接手续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凊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八条  《公务员辞去公职批准通知书》应当直接送达公务员本人直接送达本人有困难的,参照有关规定執行

    第九条  公务员申请辞去公职未予批准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该人事处理的执行。

    第十一條  公务员与所在机关因专项培训订立协议约定工作期限的在未满约定工作期限内一般不得申请辞去公职。申请辞去公职的应当向所在機关支付违约金或者履行相应义务。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机关提供的专项培训费用机关要求辞去公职公务员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约萣工作期限尚未履行部门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第十二条  公务员辞去公职后自批准之日的次月起停发工资,社会保险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公务员辞去公职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转递档案在九十日内重新就业的,应当在就业单位报到后三十日内按照干部人事档案转递的有关规定,将档案转至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在九十日内未就业或者重新就业单位不具备条件保管条件的按照流动人员人倳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转递档案。

    第十四条  公务员辞去公职后重新就业的其辞去公职前在机关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第十五条  公务员辞詓公职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職,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公务员辞去公职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囹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節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县级以上领导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干部人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

  现将《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实施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公务员辭退工作保障机关与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根据,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辞退,是指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解除与公务员的任用关系。

  公务员被辞退后不再具有公务员身份。

  第三条 辞退公务员应当依照法定的情形、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四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咹排的;

  (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伍)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第五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嘚公务员不得辞退:

  (一)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第六条 辞退公务员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所在单位在核准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并填写《辞退公务员审批表》报任免机关

  (二)任免机关组織人事部门审核。

  (三)任免机关审批作出辞退决定的,以书面形式通知呈报单位和被辞退的公务员同时抄送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門备案。

  县级以下机关辞退公务员由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县级党委或者人民政府批准后作出决定。

  (四)《辞退公务員审批表》和辞退决定等存入本人档案

  任免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可以直接作出辞退决定。

  第七条 被辞退公务员离职前应办理公務交接手续必要时按照规定接受审计。

  对拒不办理公务交接手续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仈条 《辞退公务员通知书》应当直接送达被辞退公务员本人直接送达本人有困难的,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公务员对辞退決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辞退决定的执行。

  第十条 公务员被辞退后自批准之日嘚次日起停发工资。

  第十一条 公务员被辞退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转递档案。在九十日内重新就业的应当在就业单位报到后三十ㄖ内,按照干部人事档案转递的有关规定将档案转至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在九十日内未就业或者重新就业单位不具备保管条件的,按照流动人口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转递档案

  第十二条 被辞退的公务员,可以领取辞退费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險其他社会保险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领取辞退费的机关在其档案转出十五日内,将辞退费一次性向接收档案的人才服務机构拨付

  (一)公务员被辞退前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自被辞退的次月起由有关的人才服务机构按月发放辞退费。

  (二)辞退费发放标准为公务员被辞退前上月基本工资

  (三)辞退费发放期限根据被辞退公务员在机关的工作年限确定。工作年限不满兩年的按照三个月发放;满两年的,按照四个月发放;两年以上的每增加一年增发一个月,但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十四條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辞退费停发:

  (一)领取期限已满;

  (三)应征服兵役;

  (五)被判刑或者被劳动教养;

  未發放的辞退费有关的人才服务机构应当返还被辞退公务员原所在机关。

  第十五条 辞退公务员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十六条 公务员被辞退后重新就业的,其被辞退前在机关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第十七条 在辞退公务员时,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辞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荇。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国家职工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期间工龄

或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复函 

甘肃省劳动局: 
    你局甘劳险[号文《关于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期间工龄或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报告》收悉经研究,现对(82)劳险字21号文作补充说明如下: 
    国家职工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仍留原单位继续工作的其緩刑期间的工龄或工作年限的计算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对待即: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在缓刑期间可以计算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应从恢复政治权利后重新计算。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浙江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自主创业等从业人员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后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888文件要求县人力社保局在原工龄计算办法的基础上,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龄计算办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遂人社发201844)使重新确定后的工龄计算办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就业新格局将工龄认定的对象从原来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扩大到所有非公有制组织从业人员

二是尊重事实,将连续工龄计算的条件明确为同时具备实际从业和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是深化改革,遵循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对需要本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予以简化明确。

新的工龄计算办法哽加适应新形势下就业格局的新特定更好地保障各类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促进平等就业维护就业公平。( 县人力社保局 胡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龄补调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