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除了20分的民族分,欠网贷不还会不会判刑加10分的照顾分

沅陵县少数民族高考考生今年可加10—20分
  红网沅陵站4月13日讯(分站记者 李青松 通讯员 向珊)4月13日,记者从沅陵县普通高校招生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资格审核工作会议上获悉:2015年沅陵县普通高校招生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资格审核工作全面启动,沅陵县少数民族高考考生2015年可享受10—20分的加分优惠政策,汉族考生可享受5分的加分优惠政策。    据悉,2015年4月,湖南省出台了《关于印发&湖南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教发[2015]9号)。按照教育部要求,对我省高校招生民族优惠政策分设了全国性加分和省内地方性加分两个类别,并重新设定了加分分值和适用时间、范围:从2015年起,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在全国高校投档适用的政策保持不变;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其它散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聚居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汉族考生加5分,仅限于省属高校2015年、2016年投档时适用,2017年及以后再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为确保该项优惠政策落实执行到位,惠及考生,会议要求要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家长和学生清楚的了解优惠政策内容;要把握新政策,明确考生资格审查的重要性,集中精力和时间,按时完成任务;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配合协调,严格程序,切实做好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资格审核工作。
( 16:49:03) ( 15:54:46) ( 16:39:15) ( 15:48:42)少数民族上民族大学最多可以照顾几分_百度知道
少数民族上民族大学最多可以照顾几分
我是内蒙考生,今年考了439(含照顾分)能上二本的什么民族学校?照顾分吗?照顾多少?是加分加上去,还是后比较,优先录?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加5分投档
采纳率:69%
少数民族一般加10分,如果是边疆地区的可以加20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民族大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少数民族预科要加照顾分吗_百度知道
少数民族预科要加照顾分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普通高校招生中的预科生,就是指国家指定的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从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考的符合特定要求的考生中,低于一定分数,按志愿择优录取。该考生在民族院校或普通院校学习一年后,经考试合格直接入高校的本科或专科学习。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多地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
招生科类主要有文科和理科,录取标准不得低于有关高校在录取省同批次统招最低分数线下80分。预科班录取不考虑加分后的成绩,是按照原始考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名,录取到招生计划内人数。本来分数线就定低了,已经算是加分了,所以不算加分后的成绩的
采纳率:80%
少数民族会加分 是10分
一定要采纳啊
照顾分不是50分吗
o( ̄▽ ̄*)ゞ)) ̄▽ ̄*)o
我们老师说少数民族加50汉族加15
10分一定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你怎样看待少数民族加分这种现象呢?-土地公问答
你怎样看待少数民族加分这种现象呢?
你怎样看待少数民族加分这种现象呢?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国家现有的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太简单粗暴。我和题主一样生活在北疆,是世居少数民族之一,高考加分政策的受益者。但我在拥有和身边汉族同学同等的教育资源下还有五十分的加分政策,并且可以报汉语言计划和民考汉计划,这对我身边的汉族同学来说并不公平,对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的少数民族同学也不公平。而我身边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少数民族同学仗着自己有这样的“特殊照顾”而荒废学业,最终竟然也能走个不错的二本学校。这给和我一样的少数民族同学造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也造成汉族同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歧视。以下段落摘自http://__biz=MzA5MjM2NDcwMg==&mid=&idx=1&sn=66cbeeafedaeca50c2eb&scene=0#rd“以凉山地区为例,西昌市区出生成长的彝族青少年,不论其彝语水平如何,均和当地汉族青少年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这些青少年在就读学校,特别是高考中得到加分或者降分录取的“照顾”实质也是违背民族照顾政策的初衷的。而相反的,“老九县”腹心地区的彝族青少年,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过于匮乏,现有照顾政策无法实际发挥效力。因此,在加强对偏远地区民族教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时,要裁减对实际与汉族群众享有同样社会资源的少数民族人群的照顾。这样才能使民族照顾政策发挥优势,也防止对汉族民众的逆向歧视。”
我给大家说说广西的高考加分政策吧,私以为是全国范围做得较好的。大家是不是都忘了广西也是自治区,而且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哈哈。广西的加分政策粗略可以分为三个等级:+20分:国家级贫困县、边境城市的所有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以及除南宁柳州北海桂林梧州外的世居少数民族+10分:贫困市、县的所有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7分:除上述地区外的世居少数民族+5分:南宁柳州北海桂林梧州的城市少数民族这是我高考那年(2010年)的情况。最高加20,不像某些自治区一次加个30、50这么夸张这么不平衡。PS,壮语早就名存实亡,文字都是建国后生造的,不像北方一样还有民族语言科。侨胞台籍烈士加分的就不列了,各省区差不多。广西的加分政策是比较公平和理想的,首先它并不以少数民族为加分核心,而是广泛地照顾到不发达地区的所有学生,当然,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占比也确实较高。同时,作为城市少数民族也可以享受到比汉族同学稍微多一些的好处,5分与加分失衡还是差距很大的。看答案北方竟然许多满、回都没加分啊,我是祖辈迁桂的满族人,也和占比较高的壮族同学一样拿到了5分,算是占了便宜吗……可能这里有些同学要质疑了,他们生在华中、华北地区的贫困县镇村,为什么并无加分?同时,较为繁华的边境城市比如防城港市、东兴市,为什么城市汉族高考也有20分加分?这里要说明一下,广西的教育非常落后,一本率全国倒数,五千万人口中堪称重点中学的学校全区才六七所左右(比教育发达大省一个市还少),而且全部都在大城市里,边境城市和县城很难享受到哪怕很普通的教育资源,而重点中学的高昂借读费也让县城学生望而却步,更别提大山沟里连上高中都很艰难的农村学生了。这10分和20分,是对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地区的照顾性补偿,也因为这些地方少数民族人口通常占比很高,也算是践行教育公平的一种手段吧。咳咳,夸完政策,现在抖点不那么让人愉快的内幕。但是呢,全国绝大地方的汉族学生可能并无了解,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最大的实惠绝非加分,而是少数民族预科班,俗称B类(一本B类、二本B类),这也是目前涉及民族优惠政策的隐秘沉疴之所在。解释一下,预科班就是某些重点学校会给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以少量名额降分录取,比如我那年基本少数民族(城市户口也可以)只要高过一本线就可以上南开大学、大连理工、东北大学等。但是呢,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在正常录取的A类筛干净,并且由于预科名额较少(一个学校给大概3~15名),也很少会有少数民族学生把宝押在上面。于是呢,每年都有很多预科班的名额剩余下来,落入有关机构手中,然后在广西的权贵家庭暗中流动甚至明码标价,非常不利于教育平等。同样的,目前存在另外一个漏洞,即贫困县的学生到大城市去求学,但是却保有户口所在地的加分。我对这个空子不予置评,对广西教育有所了解的人可以知道,政府是一向默许这样的学生存在的,不仅因为高昂的借读费和找关系的门槛使得这类学生人数并不多,而且广西的教育确实已经落后到绝大部分县镇根本无法没有培养优秀学生的能力,政府只能以默许作为补偿。举两个例子,8年前我那一年的中考,我的高中对某广西前列的人口大县的中考生只招收全县前3名,第4名都得先交三万再每学期五千的赞助费;我表哥(汉族)出身于广西某大城市的第一大县的某人口大镇,到市里读高中,后考上一所区内二本,当时镇政府奖励了几千块,原因竟然是本镇第一个大学生……总结一下,广西的民族加分政策以惠及不发达地区的所有学生为主,以照顾少数民族学生为辅,在全国范围内比较也算是很好的促进公平的政策。但是仍有一些隐秘的漏洞仍存在权力寻租的现象,犬儒地说,也算是灰色福利了。-
对于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考生来说,哪怕只加1分,也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加分加得莫名其妙。但对于双语班、民考汉的少数民族考生来说,酌情加分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要达到一个“为了加分学汉语很值”的效果。我在南疆发现这边的少数民族汉语说得很差,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本地发展。但中小学中双语班、民考汉已经覆盖了百分之七八十。我见到的一个民考汉的柯族初中生,从小生活在大部分人是柯族的环境里,但汉语接近母语水平,甚至成语典故都懂。如果能解决语言问题,对民族问题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现在就连南疆干部下乡,都经常遇到全村没人能说流利汉语的情况,得带翻译才行。另外,题目中这句话如果换成“一百个人,八个加分”,就是另一种感觉了,虽然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回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56个民族55个加分是个伪命题!56个民族55个加分是个伪命题!56个民族55个加分是个伪命题!我国现行民族政策,乱七八糟,不同省份,不同州县,不同地域,不同年份,当然还有不同民族加分政策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点很重要:老,少,边,穷。只盯着少看实在是有点片面了。中国许许多多边疆的旗县无论什么民族考生只要参加高考一律加边疆分。比如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汉族人口95%,少数民族5%,一律加20分边疆分,民族分不认定。特殊贫困地区根据当地政府政策也会享受考试政策照顾。苦聪人,穿青人等等等等尚未被承认民族身份的特殊人群(他们的身份证上面写的是其他)也是受到相当程度的政策照顾的。民族加分多混乱我就举个例子:内蒙古地区常居少数民族49个,只有5个享受加分政策。新疆少数民族47个,常居13个,有11个民族加分。一些特殊性质的专业不算民族分,内高生(意思是高中考到内地来上学的新疆的考生,他们是新疆生源考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参加高考的录取情况按内高班高考计划书来决定,计划书单独由教育部制订,与当地各省市的高考招生计划无关。但是他们的录取分数线和当地考生是一个标准来的。例如本人,由于当年高考的专业,民族加分并没有得到承认,同样是裸分考试。下面随便找一个文件来显示下,网址链接 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如果图不清晰建议大家浏览原网址。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一些地区是在总成绩上加分,有一些地区是针对特殊群体做降分处理。为了方便叙述,下文我统一都说加分。大体说我国现行民族加分政策分几类:一,一律不承认民族加分,比如山西省。二,无条件承认所有少数民族加分。如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浙江,河南,湖北这几个非少数民族居住地汉族考生占绝大多数的省市。北京天津安徽河南上海加5分,浙江湖北十分。北京市少数民族只有在报考本市内学校享受加分。江苏省是对报考民族院校的民族考生加10分,普通加3分。三,承认一部分民族加分。常见于各个自治区自治县。以内蒙古为例子,仅承认蒙古,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达斡尔五个民族加分。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内蒙古人口约2470万(原来误写成247万,应评论指正已修改。),蒙古族人口约占17%,约420万人。剩下四个族人口数大约分别是八千(鄂伦春)一万三(达斡尔),三万(鄂伦春),一万五(俄罗斯)。占全区人口比例大概分别是每年内蒙参加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9-20万之间,这几个民族受教育程度以及参加高考人口数的百分比我找不到大概数据,就大体情况来看并不能说高。可能加分政策最惠及的还是蒙古族,其他加分的四个小族的高考促进作用并不大。加分为十分。四,所有民族都加分,比如我刚刚举的边疆分加分(边疆分不能算作民族加分政策,但是它和民族加分不可以共存)腾冲的例子,还有广西防城港的两个区所有都加二十分,广东但凡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考生也是无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加20分。再比如湖南,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汉族考生加10分。针对不同的区域,处理情况也不同同样以湖南为例,少数民族考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加20;少数民族考生在汉族城镇地区,加(其实也是降分)5分;少数民族考生在汉族农村地区,加10分汉族在少数民族地区,加10分所以我说56个民族55个加分是个伪命题。目前民族加分政策良莠不齐有好有坏,必须承认的是,有一部分的民族加分的确有失偏颇,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因为我们学校正是民族大学,考来的同学近百分之七十都是少数民族,但是各个少数民族中,新疆加分的11个民族之中父母双方都是这11个民族里的可以加50分让大家都觉得有些太过,还有宁夏和青海,在本就低的吓人的分数线上再加10分20分也是十分让人不能李菊福。还有在北京上海那几个都承认加分的发达地区上学的少数民族,本身就享受了比较优厚的教育资源,我认为他们理应和汉族考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考试。民族加分还有一部分我觉得是很莫名其妙的,就是对民考民(少数民族考生考取少数民族语言专业),这个可能是为了增加不同地区的相同民族之间的竞争,不过按道理来说,考民族语言的民族一般也就那么几个,大家也都几乎住在相同地区,迁到汉族居住地的少数民族几乎不会再考民族语言高考了,同样的,绝大多数的汉族人根本也不会去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这种加分并不能增加什么优势,所有人一起加分高考,等于都没加。(按评论知友提供的信息,添加新内容:(在新疆)民语言的加分不包含十一少数民族,也就是说维族学生维语考试不加分,汉族或者土家族学生维语考试加分。)加分政策可能是为了增加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目前也的确收到了一些成效,不过现在看来,我国人民并不了解高考加分的政策,还没优化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先就挑起了不明就里的人之间的民族纷争来了,真是事倍功半何苦呢。与其在这里搞乱七八糟的评定标准加分政策,不如先解决一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平等问题,解决一下北京上海等等大城市的本地户口优待问题,多给老少边穷地区分配好的教育资源,多分配几个211(看看河南河北都成什么样子了),大幅度提高当地教育工作者的经济收入以留住优秀的师资。针对民族隔离严重地区,加强汉族教学和双语教学,增加他们受汉语教育的机会。这些比什么民族加分都有用的多。我觉得民族加分政策纷争反映出来的,是我国日益增长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差距大的现状的一个缩影。大家不是反民族,是反“受着相同教育但是确有不同录取分数”的特权吧。
新疆有46个民族,但只有父母至少一方属于11个少数民族的有加分。这种话举出来一个反例就够了吧?提问者竟然还说自己【从小就生活在北疆】?北疆是绝对的大杂居,你告诉我北疆的壮族朝鲜族瑶族甚至藏族加分吗?这些民族在新疆的人数可不少。汉语言(汉考汉):汉族、回族、满族及其他母语为汉语,但非新疆主要13个民族的考生(e.g朝鲜族)用汉语考试。回族考生加10分计算总分,满族不加分,但很多学校提档不承认回族加分。(13个世居民族: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民考汉:父母双方都是新疆13个世居民族中主要10个少数民族的考生(不一定要同一个民族,例如维吾尔+塔塔尔),用汉语考试,加50分计算总分,一方是10个少数民族的,加10分。(谢 @孤独的泡面君 :单民十分,今年起南疆四地州施行单民五十,其他地区不变)填报汉语言计划录取时,相当一部分学校提档不承认民族加分,另有一部分学校录取承认加分,选专业不承认加分。民考汉学生可以填报汉语言计划和民考汉单列计划,招收民考汉单列计划的内地高校不太多,分数较低,需要读一年预科。
先深入了解一下全國各省各自治區加分的細則再來問這個問題吧,很多少數民族不加分,有的漢族也加分。各地政策並不一樣。加的分後來的學校也可以選擇性地不承認。另外高考加分項並不只有少數民族這一項,還有烈士,孤殘,獨生民族子女,以及符合特定條件的教師軍人子女。還有,幾個人數排名靠前的少數民族冤枉死了,他們很多都不加分卻被認為加分,此外戶口所在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城鎮農村,各個級別的貧困村,鄉鎮,縣也是不一樣的。部分內陸省份邊疆地區漢族加分。ps:有點亂,但都是真的,隨便看看,那些張嘴就說漢族不加分五十五個民族都加分不公平的人啊,先了解再說話吧,大家無論民族活在天朝都不容易(別舉特例來反駁,抬槓可恥)
加分或降低难度对应的是经济水平教育水平而不该是身份属性。
满族考生表示没加分加分老子就不在这了手动再见并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加分不要一看到少数民族就丫加了分加个卵
公司:少数民族?加分来的吧?不要!少数民族:卧槽!怪我咯?
说个因为加分改变人生的同学的事!我们从小一起上学,同学蒙古族,中考加五分,本来没够重点高中,加分够了,进去了。然后高考失利,加了20分,去中南民族大学二本,然后考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再考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好像毕业了。留校任教了。反观我,因为是汉族,还有家里穷,也是高考失利,离二本线差两分,只能上个大专出来自考。现在我们的差距……不谈了
放屁。各省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并不一样,有的省份有的少数民族是不加分的。而且!分学校,有的学校不加分。不公平的问题是世界难题,美国也有针对少数族裔的优惠招生政策。中国只是循例办事。我把修改前的题目加上:如何看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加分的情况呢?说真的,我看这题目一开始还以为是高级黑呢……
甘肃也算是少数民族多的省份,在这里的高考加分政策中只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才会加分,而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则是一分不加。少数民族聚居区就是指那些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比如甘南,临夏,天祝等。我觉得这挺合理,因为在甘肃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都很落后,教育资源,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完全没法和其它地方比。给这里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就等于让他们多了些机会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样也能间接地带动这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而非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从小到大接受的是和汉族一样的教育,若是加分,就对其他人不公平。因此非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也是合情合理。
我看到高票答案说满民,回民等以汉语为母语的加分都是不公平的等等等等,然后还得到了很多赞。56个民族不仅仅只有汉族不加分好么。我是满族,从我小学开始,满族便不再加分,而回民的加分也到了小升初后便截止了。单说我们满族,除了在满族自治县只加5分而已以外,几乎在全国都是不加分的。而同样一些明明以汉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拿着加的10分的也不少,没有必要每次到这种问题都拿我们满族和回族等人口较多也并未享受加分福利的民族开炮。补充,少数民族大多聚集在偏远山区,偏远山区的教学质量本就薄弱,所以对他们有加分政策我觉得是公平的。而向我们这种人口基数较多的民族,都已经渐渐没有什么加分政策了。说实话,我也是被题主最初说55个民族都加分以及答案开炮指向满族才燃起了浓浓的民族之魂。若有语言不当请见谅。
你们啊,不要没事儿随便扯句话就想要整个大新闻!有考虑过我们满族考生的感受吗?(?;д;`) 加分和政策优待的时候没有我们,被汉族的同学们笑说,“小蛮子傻了吧?哈哈哈哈哈少数民族有啥用?”妈哒老子也不是自己选的满族啊!血脉传承有什么办法?然后现在汉族考生们为自己鸣不平啦!说56个民族55个加分?!还有说种族歧视的?真是要哭出声儿了,,???,,我就想说,你们看看我们啊!看看我们这夹缝中生存哪边儿都不算的满族孩子啊!还有前面那些答案有人说什么满族基本算被灭族了blabla总还要给点儿好处的吧...先不提别的槽点,就说好处吧!哪儿呢!特么在哪儿呢!听家里老人们说我们是属于镶蓝旗的,但是我就一句话。我高考考出的每一分都是我自己亲手答的!——————————我是永远冲动的分割线————————————之前看见题主和前面高票的答案,还有一些向满族开民族炮的答案,我内心深处的民族之魂当场就炸啦!所以完全一气呵成没走大脑的这个答案,稍有偏颇。但是我用人格保证,下面我的补充将会更加冲动!我知道有些地区满族是不加分的,有些地区满族是加分的。回族同理。这是不同地区的政策不同导致的。而题主充满怨怼的酸话,对我们这些在不加分的地区和汉族孩子们一样努力学习,努力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来说,非常不公平。别人通过努力和辛苦得来的成果,一句“56个民族55个加分”似乎就能一概而论了?平时开地图炮不够,现在还抡起民族炮来了!有这个时间,同学你的作业做完了吗?你四六级刷分了吗?你专业课绩点多少啊?你实习经历攒足了吗?能不能干点儿正事儿啊!拿着根本没有验证过对错的话来嘚吧嘚,你这算破坏民族团结,离间各民族感情,阻碍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啊亲!╭(╯^╰)╮
我是陕西籍土家族,高考没有加分。陕西的加分条件是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才可加分,其余的仅获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许在陕西只有回族能加分吧......
说起来真是伤心。我是汉族人,但是总在少数民族地区读书。在壮族自治区读书时,别人有加分,我没有,在土家族自治州读书时,别人有加分,我也没有。有时候会挺羡慕他们,我对加分的感觉就是天上掉馅饼,而我是天上掉鸡汤,此汤名为:努力学习没有加二十分也无所谓汤。做为人口众多的汉族,我感觉到了深深的弱势地位。
那年高考,我和一个朋友关系很好,高考分数出来后,她替我查分,给我带电话说:她:分数下来了,我考了515,你考了520,我算上加分525,那个本科分数线是524我:呜呜呜wuuwu(山东某地,她回族)
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加分,而是100个人里有8个人可能加分,这里面还有最穷的4个人……
有些汉族以为少数民族不加分自己就能考上北大清华了
很多答主纠结于不同地区政策不同,我是满、回我就没加分等等,这个题表达确实是非常不好,非常不准确,确实是存在很多地域、很多个体感觉自己吃了亏的情况,但其背后的事实是:在全国范围内,高考政策以少数民族处于弱势地位为由对少数民族进行了特殊照顾。这是没有什么可争论的,无论是加三十五十,还是三分五分,还是各地的民考汉计划、类似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等,以及近年来教育部大幅收紧高考加分项却从未提及少数民族,甚至专门提出对“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要保留和完善(《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这些都表明了在国家层面上对于少数民族进行特别照顾的态度,这是大的趋势。所以我特别反对前排一位答主的话:別舉特例來反駁,抬槓可恥您才是举着少部分情况跟大趋势抬杠啊。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四川今年高考加分政策 全国奥赛一等奖加10分
今年高考,四川仍是自主命题,并首次采用网上阅卷。日前,《四川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规定》(以下简称《实施规定》)已由省招考委审定,对今年高考的志愿填报、考试阅卷、招生录取、加分政策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去年相比,各项招生、录取政策差别不大,今年高考志愿仍实行网上填报、录取仍分6个批次。
  关于加分
  省三好加10分省优秀学生加20分
  加分政策历来最受关注。
  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下同)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决赛一等奖者,可享受高考时加10分投档的照顾,获全国决赛二、三等奖及省赛区一等奖者加5分。
  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全国一、二等奖者以及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加20分。
  获省教育厅表彰的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10分,省级优秀学生加20分;
  县(市、区)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公民”考生加10分,市(州)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勇士”考生加15分,省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英雄”考生加20分;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其他突出事迹者,经省录取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可在20分以内加分。
  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烈士子女加10分。
  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艺术体操(女)、武术、射击、射箭、举重、赛艇、皮划艇、摔跤、曲棍球、跆拳道、棒球、垒球、柔道、健美操、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等27项运动中的任一项运动成绩在高中阶段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标准,经省统一测试或认定合格,可加20分。
  考虑到四川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甘孜、阿坝、凉山3州,峨边、马边、米易、盐边、石棉、北川、平武、汉源、宝兴、兴文10县,仁和、金口河2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含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本一院校)加25分,其他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本一院校加10分,其他院校加25分。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本一院校加10分,其他院校加25分;其汉族考生,本一院校加5分,其他院校加10分。古蔺、叙永、珙县、屏山、筠连5县的苗、彝族考生,本一院校加10分,其他院校加25分。另外,上述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符合以下条件
  报考省内院校可加分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全国三等奖及省一等奖者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获全国提名奖者加10分。
  在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的艺术尖子考生,经省统一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加15分,良好的加10分,合格的加5分。
  第一志愿(本科第一批为平行第一志愿的A志愿;不含征集志愿)报考我省地方属农、林院校(含由农、林院校合并而成的高校)农、林专业的考生可加10分。
  少数民族自治州、县和攀枝花市东区、西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在我省地方属院校录取时加5分。
若考生可享受多项加、降分照顾政策,仅取其中分值最高的一项,不累加。省教育考试院表示,所有享受加分照顾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都将按程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未经公示的考生不能享受相关项目照顾政策。
  关于评卷
  网上阅卷查分在6月28日前登记
  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招的最大变化体现在评卷程序上,今年我省启动了网上阅卷改革(网上评卷规则详见4月23日成都商报03版)。对于网上评卷,需提醒考生们注意的是,答主观题时,答案不得超出黑色边框,超出部分将无法被电脑存储、显示,一律无效。如需对答案进行修改,可用修改符号将该书写内容划去,然后在其上、下方写出新的答案,修改部分同样不能超出答题卡边框。禁止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改错,或用胶带纸扯欲修改的内容。
考生成绩由招生考试机构逐级通知到考生本人,不公布,不查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成绩有疑问需查分的考生,须于6月28日前到县(市、区)招办登记。查分结果由招生考试机构逐级通知考生本人。
  关于志愿
  普通考生看分填艺体考生估分填
  今年全省仍实行网上填志愿,高考志愿(不含艺术、体育类专业志愿)安排在通知考生成绩之后、6月30日前填报,其中提前批志愿在6月28日18∶00以前填报。
  录取仍分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专科第一批和专科第二批共6个批次。各批次预科志愿同批填报。对口招生的职教师资班志愿填在本科第二批栏内,高职班志愿填在本科第三批栏内。
  提前批设置一个本科第一志愿、两个平行的本科第二志愿,一个专科志愿和一个预科志愿。港澳高校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两所港校今年仍参与全省统一录取,在提前批招生。
  本科第一批仍实行平行志愿,该批次共设置五个平行的第一志愿,两个平行的预科志愿。第一志愿按从前至后的自然顺序分别赋代号A、B、C、D、E。
  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专科第一批和专科第二批均设置一个第一志愿、4个平行的第二志愿和第一、第二预科志愿;本科第二批和专科第一批各设置3个平行的藏文加试、彝文加试志愿。每个学校志愿(除预科志愿)内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调配志愿。高中中专设两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设置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调配志愿。
  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有所不同。时间安排在文化高考结束后,通知高考成绩之前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地招办安排。志愿分本科、专科两大批次。本科批次设置1个第一志愿,1个第二志愿,5个平行第三志愿。高职(专科)批次设置1个第一志愿,1个第二志愿, 1个第三志愿,5个平行第四志愿。每个学校志愿(除平行志愿)内设置1个专业志愿和校内专业调配志愿。平行志愿只设学校志愿。
省教育考试院表示,艺术、体育考生可以兼报除提前批次以外的普通高等学校及专业志愿,但每年都有考生误填了提前批志愿,这些都属无效志愿。
  关于录取
  已录取考生不得退档或换录
  具体投档和录取程序、比例与去年相比并无变化,录取仍按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专科第一批和专科第二批的批次顺序依次进行;上一批次录取结束后方可进行下一批次的录取。
  每个批次未完成计划将采取公开征集的方式面向同批线上未被录取考生征集。为此,省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们,在录取期间,应保持报名时所留电话的畅通。
  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省录取场将进行一次模拟投档,设定合适的调档比例后,再向各高校正式投档,以尽可能减小考生退档的可能性。每个高校即使有退档的考生,也要对退档理由进行解释和说明,省录取场有权对退档考生提请高校“复议”。
  录取结束后,通知书的领取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提醒考生们注意的是,录取通知书由录取学校负责寄送,考生不会产生费用,录取通知书中还包括有关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民办高校还须附加有关我省教育考试院出具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一并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被民办高校录取的考生也要注意查询相关资料是否齐全,避免招生诈骗。
  每年都有已录取考生对学校不满意的情况,省教育考试院再次强调,已录取的考生不得退档或换录。对未经高等学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按照《实施规定》,“高校应于本校规定的正常报到截止日期以后20日之内向省教育考试院报送该校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名单进行备案”。也就意味着,超过20天不报到,考生将失去学籍。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