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小孩办好了的新生儿户口几天能办好那页没有注明地址啊,而我是在浠水派出所办的新生儿户口几天能办好,籍贯是谷城,那户籍算哪人呢

14K98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7K2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有句名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老”。其实这话不大对。也许湖北某些地区是可这么说。但是黄冈人却不能这么说。
黄冈市现辖红安、英山、罗田、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县,麻城、武穴2市,黄州、龙感湖管理区2区。  
大家知道,现在那个地方是长期保持全国高考升学率最高的地方。其教育方法和高考策略被教育界称为“黄冈兵法”。同时红安县是著名的“将军县”,蕲春县是著名的“教授县”。  
其实这是明清以来,该地区文化发展的结果。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黄冈人物占湖北人物的比例,明代为30%,清代为36%,近现代为34%,远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名人大多出自明代以后。  
明清时期虽然不能与苏州等地相比,但是作为内陆小府,也是显赫一时。明、清两代黄州府考中进士684人,其中状元2名,探花4名,传胪1人,举人3134名。仅嘉庆至咸丰3朝65年中,黄州府即考中进士86名,举人466名。  
近现代人物中,国学家熊十力、黄侃、汤用彤。著名的经济学家陶希圣、王亚南、张培刚、邢慕寰。作家闻一多,废名,叶君健、 秦兆阳。    
自然科学方面有最早发现四纪冰川活化石命名为中国水杉的林业专家干铎(武穴人),竹器工艺艺人章水泉(武穴人),首次发现四纪冰川遗迹、驳斥“中国贫油”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今团风县人),勇于探索真理、具有独立人格的早期文艺理论家胡风(蕲春人),被港台称为“现代大儒”的徐复观(浠人)等。    
这里也是军事之乡。1955年至1965年国家授衔的将帅中,除黄安、麻城随部分辖境变动划出15人外,黄冈籍还有103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8人,中将17人,少将76人。红安乃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董必武、李先念曾先后分别出任国家代主席和主席。中共中央军委1989年确定33位军事家中,黄冈籍有李先念、王树声、林彪。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中共中央军委1989年确定33位军事家中,黄冈籍有李先念、王树声、林彪。  ---------------------------------------------------    排名不分先后,否则。。。
  楼上有趣。。。
  武汉是湖北的面子  黄冈是湖北的里子  新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属于黄冈地区,被其管辖;  后来被划归为武汉的一个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升级为武汉的一个区
     自然科学方面有最早发现四纪冰川活化石命名为中国水杉的林业专家干铎(武穴人),竹器工艺艺人章水泉(武穴人),首次发现四纪冰川遗迹、驳斥“中国贫油”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今团风县人),勇于探索真理、具有独立人格的早期文艺理论家胡风(蕲春人),被港台称为“现代大儒”的徐复观(浠人)等。      这个章水泉没听说过,如果是竹器工艺艺人的话,似乎不能算自然科学方面的名人。李时珍不知道为什么没提。还有彭桓武,也可以一提,虽然只是祖籍麻城。
  红安县是著名的“将军县”,    是这样的吗?????
  国学家熊十力、黄侃、汤用彤。    ding!
  作者:天涯文化背景 回复日期: 16:06:12 
    红安县是著名的“将军县”,        是这样的吗?????      =======================================================================  一个县有260多个将军.应该算是将军县了吧!
  看到自己家乡的2个字,来顶一下。  名人相信家乡人都了解。  就是现在穷了点。
  某日和一网友聊天,她说她老家黄冈,问俺知否,俺第一反应说知道啊,东坡写下大江东去的地方,不知现在是否还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景色,她说木有鸟,说黄冈名人很多,改天给俺上上课
  林总是黄冈人民的骄傲
  送夕阳,迎素月。
  偶家就住在赤壁山上,06年国庆时候女朋友来我家,我还带她去看了下。
  似乎把民国时期的很多人都弄掉了    汤化龙
浠水 北洋政府 众议院议长  夏斗寅
国民政府 湖北省主席
国民政府 黄埔军校总队长、湖北省代主席  陶希圣 黄冈
史学家   
  怎么个非典型法?
  黄冈出奇才,文武兼备。    黄冈一地人才,足敷一国之用。    以两字形容之,“革命”而已。    熊十力新唯识论的开天辟地,把一众江浙书生吓破了胆。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是中国人在西学领域自创的头一个知识体系。    无论众多的元帅,将军。。。
  严重,还有叫这个名字的啊,寡闻的说~
  作者:暗夜轻啼 回复日期: 17:48:52 
    林总是黄冈人民的骄傲  
  以长沙城为圆心,100公里为半径划圆。
    强,除了这么多厉害人物。
  作者:aplication 回复日期: 15:59:53 
    以长沙城为圆心,100公里为半径划圆    顶这个
  我是黄冈麻城滴!!!
  露个脸,麻城人
  俺是黄冈对江的,一桥相连。
  看来在楼主,九头鸟是个贬义词?
  麻城的 哈哈
  黄冈就是黄州吧  大江东去?
  97年江泽民延京九视察麻城时候曾询问
黄冈是否麻城治下
  红安人自然要顶一下!  
  作者:秭归桃花溪 回复日期: 13:31:55 
    严重,还有叫这个名字的啊,寡闻的说~  -------------------  严重()    严立三,又名严重,字立三,以字行,别号劬园。湖北麻城人.陆军中将。曾经担任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总队长、训练部长,被称为&黄埔良师&。北伐时,他出任东路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屡挫强敌,赢得了&北伐名将&的声誉。抗战期间,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为人清高,超世不群,被视为湖北三&怪杰&之一。   长见识了吧?  
  1.74万km2,730万人还内陆小府?
  作者:形胜在吴头楚尾 回复日期: 10:42:30   黄冈一地人才,足敷一国之用。  ----------  就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加上海一市好了:    苏,锡,常,扬,宁,杭,甬,绍,安,徽,沪    这里面能找出一个城市名人会比黄岗少的?
  麻城人确实聪明,黄风人确实聪明,我也麻城人!
  作者:凉台之上 回复日期: 16:25:43   1.74万km2,730万人还内陆小府?    黄冈哪有2730万人?      作者:zengza 回复日期: 17:37:08   就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加上海一市好了:        苏,锡,常,扬,宁,杭,甬,绍,安,徽,沪        这里面能找出一个城市名人会比黄岗少的    请问这里面那个地区比黄冈落后?  黄冈经济落后而人才辈出实属罕见    
  经济越落后,人才越多!      道理所在
    作者:凉台之上 回复日期: 16:25:43     1.74万km2,730万人还内陆小府?        黄冈哪有2730万人?  ----------  你觉得我说的是2730万人吗?
  只知道林彪是湖北黄冈人,还有最出名的就是高中时期的黄冈中学的卷子。哪个上了大学的人没有做过几套啊!!!
  黄冈经济落后而人才辈出实属罕见  --------------  在古代也算经济落后吗?  &罕见&?  不会吧,中国这么可怜?  
  只知道林彪是湖北黄冈人,还有最出名的就是高中时期的黄冈中学的卷子。哪个上了大学的人没有做过几套啊!!!  --------------  俺似乎还真没有做过,  不过可能做过黄岗的竞赛题目.  
  我就是湖北人,出了省,一和朋友们讲起湖北,人家就只知道黄冈.都是黄冈真题的名声啊
  作者:zengza 回复日期: 17:37:08 
    作者:形胜在吴头楚尾 回复日期: 10:42:30     黄冈一地人才,足敷一国之用。    ----------    就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加上海一市好了:        苏,锡,常,扬,宁,杭,甬,绍,安,徽,沪        这里面能找出一个城市名人会比黄岗少的?        近一百年也不见得比黄冈多(当然黄冈也就是近一百年牛)
  咱们那里虽然也属于湖北,但与江汉平原的大大不同
  黄冈经济比较落后的说
    作者:zengza 回复日期: 17:37:08        作者:形胜在吴头楚尾 回复日期: 10:42:30       黄冈一地人才,足敷一国之用。      ----------      就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加上海一市好了:            苏,锡,常,扬,宁,杭,甬,绍,安,徽,沪            这里面能找出一个城市名人会比黄岗少的?                近一百年也不见得比黄冈多(当然黄冈也就是近一百年牛)  ---------------------------------  所谓江南正是苏南皖南浙北沪上,宋后中国文化中心,苏北皖北属于中原,宋前中国文化中心,浙南是宋代和现在的商业发达之地.可知江浙沪皖四省在中国的重要性.  江浙沪皖四省历来是出牛人的地方,真要拿来与黄岗比无论是前两千年还是近一百年都是此地远胜.(当然这个是有具体历史地理原因的,并不意味着江南人比黄岗人天生高人一等)    政治上:  吴越争霸,江苏刘汉(&项羽之楚),安徽曹魏,江东孙吴,安徽朱明,    文化:  中国文化的两大核心,儒家源自中原,道家则出于江南,和中原江南两大不同时期的中心地位相对应.  道家创始人张天师为江苏人,庄子为安徽人(也有争河南的,老子庄子就让河南安徽各居一吧,反正都是在交界处) 葛洪为江苏人.    科技术上沈括为浙江人.毕升ms是安徽人(也有说湖北的,不过我认为那可能是籍贯?还有说杭州的是根据沈括的籍贯推测的) 徐光启为江苏人     文人:  三曹与建安文学,嵇康等与竹林七贤 安徽   陆游 浙江 李煜 江苏
  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吴敬梓等小说家 江苏    哲人:  王阳明 浙江 黄宗羲 浙江 顾炎武
朱熹 徽州(在福建生活很久) 庄子    江浙沪皖是近代中国政治中心,清末淮系,北洋皖系,蒋家,南京,上海滩.  近一百年江南政界人物极多.  北洋和国民党时代江南政界名人特多.不用提.  现在的31个省一把手里面安徽5,浙江4,江苏4,(前三)  国务院:江苏3,浙江2,(前二)  24个政治局委员常委里(浙江4 ,安徽2 ,江苏2(前四)    江南是近代中国科学中心  科学院工程院江南院士数量居然占全国一半之多!(有人想当然的认为是裙带风,估计也许会有一点????但其实主要原因不过是因为文化经济发达,身为教育中心,和开留学之先罢了,23个两弹一星的功勋15个是江南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是安庆人,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是杭州人)    江南是近代中国文化中心.  文化人物极其之多.(用百度试试的话能吓死你)    江南是近代中国经济商业中心.  商界人物极其之盛    江南是近代中国教育中心.  浙大,南大,科大,复旦,上交,华师大,中国美院,同济(不太了解,其实还有更多类似中国美院这样的各领域的重量级学校,不过不太了解了)等等,名校占中国一半以上.    因此  江南名人多是不奇怪的    近一百年的徽州人:胡适,胡-锦-涛(徽商家庭,不过其实没在徽州生活过,估计只能算1/10徽州人,但他都只说自己是徽州人,所以就把他也算上),陶行知,黄宾虹(徽州近一百年在国家衰落外商入侵的同时衰落了,但是如果算早一点的话徽州名人非常之多,大牌有方腊朱熹程大位戴震胡雪岩等,徽州籍贯而未在徽州生活过的那就更多了)  近一百年的安庆人:陈独秀,邓稼先,朱光潜,宗白华,邓以蜇,张恨水,海子  近一百年的江浙沪:太多了.文,艺,政,军,科,体各类人才全都多到吓人,均列全国第一,有提的必要吗?    黄岗只是内陆的一个优秀的城市,出了不少人才,但是毕竟历史机遇不够多,地理位置还不够好,经济也不够发达,除了因历史原因而出过众多军界人物外,文艺政科商等各类人才远不能与江南比.焉能说&黄冈一地人才,足敷一国之用?&,纵然江南亦不能言一地之才足敷全国之用,另有京粤港台等人才辈出之地,而况黄岗乎?
  近代黄冈人才配置比较齐全,有文有武,这是江南所不及的。从这个角度说的黄冈一地人才,足敷一国之用。    江南文人多,但是真正高峰并不多,在传统国学方面,顶尖人物,黄冈一地,足以与江南抗衡。    黄冈科技人才比较少,是因为地处内陆,不得风气之先。现在正在赶上来。。。    黄冈民风强悍,出了很多将才,这是江南所不及的。    所以以覆盖面论,黄冈有文有武,确实比较全。    
  熊十力与《新唯识论》(图)  丁为祥 发布时间:
05:06 光明日报      熊十力(1885——1968)是当代新儒家的开创性人物。他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其学历只有半年乡塾和三个年头的学佛经历。他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塾师之家,贫困的家境使他八岁就开始为人放牛;而父亲的早逝不仅使他失去了  读书的机会,也使他过早地成为一个“野小子”,所以十七岁就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在辛亥革命以后的近十年间,熊十力也由最初效力的武昌督政府辗转至广州的大元帅府。但在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其最深切的体会却是“党人竞权争利,革命终无善果”(《熊十力全集》第一卷第659页),于是有“革政不如革心”之叹,于是也就有了“濂溪而后我重来”的志向。      1919年,他书信结交当时执掌北大、创始“进德会”的蔡元培,又结识了与他有相近经历的梁漱溟,并接受后者的建议赴金陵内学院学习唯识宗,由此开始了其“十年磨一戏”的《新唯识论》的撰写。说到著述,熊十力既不是同代学人中笔耕最勤的,也不是著书最多的,但如果说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则又非《新唯识论》莫属。其第一稿撰写于学佛期间,此后,,至1928年已经有4稿写出,经过1930稿直到1932年,才形成文言文本的定本;又经过12年的磨砺,到1944年方形成语体文本的定本。说到用心,在撰写《新唯识论》时,他曾为自己题一座联:“道之将丧也,文不在兹乎?”,由此可见其人的自负与担当;说到心不旁骛,他在北大任教的数十年中,每周只上两节课,且只在家里上,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可见其用心之专与用力之勤。1944年,就在其《新唯识论》语体文本问世的当年,中国哲学学会授予其最高奖项:一等奖;而贺麟、谢幼伟也先后发表评论和介绍性文章,公认是抗战以来中国最重要的哲学研究成果。      说到具体内容,《新唯识论》实际上是借助唯识宗之宇宙论框架,以展现儒家“大易”之“尊生”、“健有”的创生精神,并以之抗衡于唯科学主义的西化狂潮。所以一开篇,他就明确写道:“今造此论,为欲悟诸究玄学者,令知实体非是离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实证相应故” (《熊十力全集》第二卷第10页)。所谓“非知识所行境界”,即明示科学乃至一般所谓知识都只停留于形下之知性层面,无由进入形上领域;而所谓“反求实证”的“相应”,则不仅坚持传统的治学进路,而且在他看来,也只有反求实证才能真正进入形上超越的领域。显然,这是以传统的治学进路对当时唯科学主义的扬弃。至于其探索指向,则由他的“明宗”作了明确表达:“真见体者,反诸内心。自他无间,征物我之同源。动静一如,泯时空之分段”(同上)。这就是熊氏依据儒家“大易”精神对宇宙本体的勾画和描状,所谓“动静一如,泯时空之分段”自然指本体贯通动静而又超越时空的性质;而所谓“物我之同源”,则是指本体超越心物二元、超越主客对立的自在状态。由此以往,“唯识”、“转变”、“功能”以及“成色”等层层递进而又层层斟酌辨析,终于形成了一个体大而用精的宇宙论体系,最后则落脚于做人之“明心”。而他晚年的几本著作,从《乾坤衍》、《体用论》到《明心篇》,实际也都由其《新唯识论》所创造的宇宙论体系演化而来。      从学理的角度看,《新唯识论》无疑是20世纪最富有创造性的哲学著作之一。
  一束玫瑰花(1)  聂华苓    连载:三生三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聂华苓         松江路一二四巷三号,是我在台北的家。当时的松江路只有两三条小巷,在空荡荡的田野中。那房子是《自由中国》刚创办时,从台湾省政府借来的,那时正是吴国祯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部司令。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三房一厅的房子,只有殷海光一个人住。谁也不愿去沾惹他,人都说他古怪、孤僻、傲慢,一句话不投机,立刻拒人于千里之外。      殷海光抗战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是金岳霖的学生,非常佩服他老师的学养和为人。他  十六岁时对于逻辑学的心得,就得到金岳霖的重视,引用在他的著作中。抗战后,殷海光是南京《中央日报》主笔,徐蚌会战,他一篇社论《赶快收拾人心》,针贬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弊病,得到许多知识分子的共鸣。他到台湾后,应傅斯年之聘在台湾大学教书,离开《中央日报》,并参加《自由中国》任编辑委员。      1949年,一群年轻知识分子刚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常在一起聚会,讨论中国的未来。我第一次和王正路去参加,也是第一次见到殷海光。他比他们只年长几岁,俨然是他们的大师。朋友们在小房的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希望听听殷海光的意见。然而,大师不讲话,两眉紧锁坐在那儿。笔挺的希腊鼻,晶黑深沉的眼睛,射出两道清光,一蓬乱发任性地搭在额头上。他久久不说话,仿佛肩上压着千斤重担,不知如何卸下才好。他终于讲话了,湖北腔的国语,一个个字,咬得清楚,准确,坚定。他逐渐来劲了,讲起他的&道&了。他那时的&道&是中国必须全盘西化,反对传统。后来在另一个场合,突然有人在房门口叫了我一声,抬头一看,正是殷海光。我站起来招呼他。他却头一扭,硬着脖子走了。许久以后,我才知道,他发现屋子里有个&气压很低&的人。      我拖着母亲弟弟妹妹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哪里还有选择住处的自由?一家人只有怀着凶吉不可测的心情,搬到松江路。      搬家那天,殷海光在园子里种花,对我们打了个招呼,没有欢迎,也没有不欢迎的样子。但是,来日方长,和母亲所称的那个&怪物&,挤在四堵灰色土墙内,是否能相安无事,不知道。      第二天早上,走出房来,桌上一束红艳艳的玫瑰花!殷海光园子里的玫瑰花!他摘下送给我母亲。空空洞洞的屋子,窗前放了一束玫瑰花,立刻有了喜气。      那是我们台湾生活中第一束花。      我对母亲说:莫担心,殷海光是爱花的人。      母亲说:我才不怕他!    
    就从那一束玫瑰花开始,殷海光成了我家三代人的朋友。他在我家搭伙。我们喜欢吃硬饭和辣椒。他一颗颗饭往嘴里挑,不沾辣菜,尤其痛恨酱油。但他从没说什么。后来母亲发现他有胃病,问他为什么不早说呢?他说:人对人的要求,就像银行存款,要求一次,就少一点。不要求人,不动存款,你永远是富人。      母亲把饭煮得软软的,辣椒酱油也不用了。殷海光仍然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他和我们一起吃饭,好像只是为了谈话:谈美,谈爱情,谈婚姻,谈中国人的问题,谈未来的世界,谈昆明的学生生活,谈他景仰的老师金岳霖。有时候,在黑夜无边的寂静中,他从外面回来,只听见他沉沉的脚步声,然后咔嚓一下关房门的声音。不一会儿,他就端着奶色的瓷杯,一步步走来,走到我们房门口:&我-我可不可以进来坐一坐?&母亲看到殷海光总是很高兴的,招呼他坐在我家唯一的藤椅上。他浅浅啜着咖啡(咖啡也是西化吧),也许一句话也不说,坐一会儿就走了。也许又娓娓谈起来。他说话的声调随情绪而变化,有时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有时又如春风,徐徐撩来。      他谈到昆明的天:很蓝,很美,飘着云。昆明有高原的爽朗和北方的朴实。驼铃从苍苍茫茫的天边荡来,赶骆驼的人脸上带着笑。我们刚从北平搬到昆明,上一代的文化和精神遗产还没有受到损伤,战争也还没有伤到人的元气。人和人之间交流着一种精神和情感,叫人非常舒畅。我有时候坐在湖边思考,偶尔有一对情侣走过去,我就想着未来美好的世界。月亮出来了,我沿着湖散步,一个人走到天亮。下雪了,我赤背袒胸,一个人站在旷野里,雪花飘在身上。      他也常常感时伤世:现在的人,大致可分三种:一种是粪坑里的蛆,一天到晚逐臭地活着。一种是失掉人性的躯壳,只是本能地生存着,没有笑,没有泪,没有爱,也没有恨。还有一种人生活在精神境界里,用毅力和信心保护自己。物质的世界是狭小的,充满欺诈和各种利害冲突。只有在精神世界里,才能开拓无限乐土,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殷海光说西方文化的好处之一是线条清楚,不讲面子。他向我家借三块钱,收到稿费,必定郑重其事双手奉还。我家向他借三块钱,他就会问:几时还?下星期三我要买书。母亲说:星期二一定还。他才借给我们三块钱,否则,下次休想再借。有朋友就那样子碰过一鼻子灰。      他又说西方文化另一好处是人有科学头脑,讲究分析。他论事论人,锋利冷酷,一层一层剥开来分析。因为没有恶意,所以不伤人。有天晚上,他和几个朋友在我家聊天。他兴致来了,把在坐的牛鬼蛇神全分析出来了,讲了一个通宵。他指着一个人的鼻子,斩钉截铁地下了一句结论:你是一团泥巴!那团泥巴哭丧脸跟着我们哈哈大笑。
  一束玫瑰花(2)  聂华苓    连载:三生三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聂华苓         你批评他?也可以,只要你有道理。母亲常常指点他说:殷先生呀,你实在不通人情!他仰天大笑。有一天,母亲向他借一个多余的空玻璃瓶,他绷着脸,煞有介事地:不借!我冲口而出:实在可恶!他哈哈大笑。我回头说:我在说你呀!他又大笑一声,咚的一下把门关上了。      他住在松江路时,还没结婚。夏君璐在台湾大学农学院读书,灵秀淡雅,坚定的侧影,两条乌黑的辫子,一身清新气息。他们在中国大陆时已订婚。她常在周末来看殷海光。只要她在座,他总是微笑着,很满足,很严肃--爱情就是那个样子嘛,他准会那么说。当然,没人和他谈过这件事。那是他生活中最神圣、最隐秘的一面,而且,西方文化,要尊重人的私生活嘛。当时我只是暗自好笑:殷海光在夏君璐面前就老实了。多年以后,我才了解:他年轻妻子坚如磐石的爱心,忍受苦难的精神力量,早在她少女时代,就把殷海光怔住了。日后他在台湾长期受迫害的生活中,她是他精神世界主要的支柱,是唯一帮助他在狭小的空间开辟无限乐土的人,将幽禁殷海光的温州街小木屋神化为他梦想的大庄园。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子。      殷海光谈到他梦想的庄园,眼睛就笑亮了:我有个想法,你们一定喜欢。我梦想有一天,世界上有一个特殊的村子,住在那儿的人全是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我当然是哲学家咯!殷海光哈哈大笑,继续说:我的职业呢?是花匠,专门种高贵的花。那个村子里,谁买到我的花,就是最高的荣誉。我真想发财!他哈哈大笑。殷海光想发财!只因为有了钱才造得起一个庄园呀!大得可以供我散步一小时。庄园边上环绕密密的竹林和松林,隔住人的噪音。庄园里还有个图书馆,专存逻辑分析的书籍。凡是有我赠送借书卡的人,都可以进去自由阅读。但是,这样的人不能超过二十个。人再多就受不了了。他皱皱眉头。  
      母亲说:我们搬来的时候,还怕你不欢迎呢?      你们这一家,我还可以忍受。他调侃地笑笑。换另一家人就不保险了。你们没搬来以前,我有一只小白猫。我在园子里种花,它就蹲在石阶上晒太阳。我看书,它就趴在我手臂上睡觉。我不忍惊动它,动也不敢动,就让它睡下去。无论怎么穷,我一定要买几两小鱼,冲一杯牛奶喂它,后来,小猫不见了。我难过了好久。现在又有这只小猫了!他微笑着撩起薇薇搭在眼帘上的一抹头发,思索了一会儿。人真是很奇怪的动物,像刺猬一样,太远,很冷;太近,又刺人。在我那庄园上,我还要修几栋小房子,不能离得太近,越远越好。那几栋小房子,我送给朋友们。      送不送我们一栋?我笑着问:竹林边上那一栋,怎么样?你和夏小姐每天下午散步来我们家喝咖啡,Maxwell咖啡,你的咖啡。      好!就是竹林边上那一栋!      殷海光在园子里种花,母亲就带着薇薇和蓝蓝坐在台阶上和他聊天。他的花特别娇嫩。夏天,他用草席为花树搭起凉棚。风雨欲来,他将花一盆盆搬到房中。八个榻榻米的一间房,是书房,卧房,起坐间,储藏室,也是雨天的花房!他有时也邀我们雨天赏花。否则,非请莫入。一走进他的房间,就看见窗下一张气宇轩昂的大玻璃书桌,最底下的一个抽屉不知到哪儿去了,露出一个寒酸的大黑洞。桌上一小盆素兰,一个粉红小碟盛着玲珑小贝壳。书桌旁一张整洁的行军床。靠墙两张旧沙发,中间一张小茶几,茶几上或是一盆珠兰,或是一瓶素菊。沙发旁的小架子上,一个淡柠檬黄花瓶,永远有一大束丰姿绰约的鲜花,从他园子里采来的。靠墙一排书架,稳稳排列着一部部深厚色调的精装书。除了几部与文学有关和普通理论书籍之外,其他的书对我而言,都是天书,七古八怪的符号,作者是什么 Whitehead呀,Quine呀,那些书是决不借人的。书和花就是他的命。那几件家具呢?发了财,劈成柴火烧掉!他讲的时候的确很生气。      殷海光每天早上到巷口小铺喝豆浆。      聂伯母,没有早点钱了。明天拿了稿费一定还。他向我母亲借钱。      母亲笑了:殷先生呀,下次有了稿费,在你荷包里留不住,就交给我保管吧,不要再买书买花了。      他接过钱,自顾自说:书和花,应该是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起码享受。愤愤不平地咚咚走开了。    
    他除了去台湾大学教课之外,很少外出。假若突然不见了,你一定会看到他捧着一束鲜花,挟着一本本硬邦邦的新书,提着一包包沙利文小点心,坐在旧三轮车上,从巷口轻松荡来,笑眯眯走进斑驳的绿色木门。      殷先生,你又拿到稿费啦!母亲劈头一声大叫,仿佛抓着了逃学的孩子:记不记得?今天早上你还没有早点钱!      他仰天大笑,快活得像个孩子。进了屋,赎罪似的,请我们三代人到他房里去喝咖啡吃点心。两张旧沙发必定让给母亲和我坐。尊重妇女嘛,西方文化。薇薇在房门口脱下鞋子说:罗素的小朋友也赤脚。殷海光大笑一声,塞一块小可可饼在她嘴里,抱起她直叫:乖儿子。蓝蓝坐在我身上等着吃点心。他嫌她太安静了,对她大叫一声:木瓜!她哇的一声哭起来,他就塞一块小椰子饼在她嘴里。他咚咚走出走进,在厨房熬Maxwell咖啡。一直到现在,我还认为Maxwell是世界上顶香的咖啡。        
  一束玫瑰花(3)  聂华苓    连载:三生三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聂华苓         花香,书香,咖啡香,再加上微雨黄昏后,就是说罗素的时候了。罗素可不是随随便便谈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得配合才行。有天晚上,殷海光拿来《罗素画传》给我们看。他正要将书递给我,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连忙将书从我手里抢了过去,目不旁视,绷着脸走了出去。      现在,时候到了,气氛有了。我,母亲,一个小孩,哪懂罗素?没关系。罗素不在乎,殷  海光也不在乎。人能通就行。他常用那个通字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从书架上捧下罗素的书,还有《罗素画传》。画传可真是好看。石砌的矮墙,墙外野草深深,翳翳松影里,一幢古朴小屋,那就是罗素在菲斯亭尼俄谷的夏天别墅。石板路,几片落叶,深沉的庭院中,蹲着小小的罗素和狗。草地上,罗素望着骑驴子的小孩。白花花的阳光,罗素拿着烟斗,站在石阶前,望着妻子怀里的孩子。罗素夫人依窗沉思,恬静智慧的眼睛望着窗外,仿佛她随时要推开窗子飞出去。      你把书带回去看吧。殷海光慷慨地说:这本书可不是随便借人的啊--。那长长一声扬起的啊就表示兹事体大。      殷海光的朋友不多,到松江路来访的多半是他的得意门生。夏道平和刘世超有时在傍晚从和平东路散步到松江路来看他。他不一定请客入室。有的人连大门也没进,只是靠着野草蔓生的大门,三言两语,一阵哈哈,拂袖而去。有的朋友就站在园子里,看他将平日存下的臭罐头、酸牛奶、烂水果皮埋在花树下,一面和他谈话。他有时和客人坐在台阶上,一人捧一个烤红薯,谈逻辑,谈数学,谈罗素,谈最近在外国逻辑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偶尔他也请客入室。席地而坐,一小壶咖啡,一小盘沙利文点心。那样的场合,多半是谈更严肃的学术、思想问题。      我刚在中央大学毕业,到台湾后开始写作。殷海光是第一个鼓励我的人。1952年,胡适第一次从美国到台湾,雷震先生要我去机场献花,我拒绝了。殷海光拍桌大叫:好!你怎么可以去给胡适献花!你将来要成作家的呀!我倒不是因为要成作家才不去给胡适献花,只是因为腼腆不喜公开露面。殷海光那一声好叫得我一惊。      你当然可成作家!他望着我抱着的婴儿薇薇:尿布里可出不了作家呀!他笑着指点我:你是个聪明女子,写下去呀!他顿了一下,望着我说:嗯,一江春水向东流。说完仰天大笑,头一扭,转身走了。      我那时穷得连一支自来水笔也买不起,用的是蘸水钢笔。一天,殷海光领到稿费,买了一支派克钢笔,给我母亲看。      她笑了:殷先生,你这个人呀!原来那支笔不是好好的吗?你裤子破了,袜子破了,早就应该丢进垃圾堆了!眼巴巴望来的一点稿费,又买支笔!      旧笔,可以送人嘛。他走回房拿出旧派克,结结巴巴对我说:这-这支笔,要不要?旧是旧,我可写了几本书了。你拿去写作吧。      我感动得连声说:我就需要这样一支笔!我就需要这样一支笔!      第二天晚饭后,他在我们房中走来走去,坐立不安,终于吞吞吐吐对我说:有件事和你商量一下。可以吗?      我以为他要我帮忙解决什么难题,问他:什么事?      可不可以,可不可以,把你的笔和我的笔交换一下?      我大笑:两支笔全是你的呀!      不,给了你,就是你的。再要回来,不礼貌。我,我,还是喜欢那支旧笔。我用了好多年了。      我把旧笔还给他。      谢谢!他那郑重口吻,倒像是我送了他一件极珍贵的礼物。    
    1949年4月,我和正路终于从北京到了武汉,又带着母亲弟妹从武汉去广州。在粵汉铁路工作的好友李一心和刘光远夫妇决定不走,将他们粤汉铁路眷属的火车票送给我们。那是从武汉去广州的最后一班火车。仓促收拾行装,抓头不是尾,竟抓了几个枕头和衣架,抓了唯一有价值的是爷爷的宝贝--朱熹写的《游昼寒诗》。古色古香的金黄缎子书套,紫檀木夹板,刻着《朱文正公遗迹》。黄色纸地,白绢瓖边,朱熹龙飞凤舞写着:      仙洲几千纫,下有云一谷。道人何年来,借地结茅屋。      想应厌尘网,寄此媚幽独。架亭俯清湍,开径玩飞瀑。      交游得名胜,还往有篇牍。杖屦或鼎来,共此岩下宿。      夜灯照奇语,晓策散游目。茗碗共甘寒,兰皋荐清馥。      至今壁间字,来者必三读。再拜仰高山,然心神肃。      我生虽已后,久此寄斋粥。孤兴屡呻吟,群游几追逐。      十年落尘土,尚幸不复远。新凉有佳期,几日戒征轴。      霄兴出门去,急雨遍原陆。入谷尚轻埃,解装已银竹。      虚空一瞻望,远思翻蹙恧。袒跣亟跻攀,冠巾如膏沐。      云泉增旧观,怒响震寒木。深寻得新赏,一蒉今再覆。      同来况才彥,行酒屡更仆。从容出妙句,珠贝烂盈匊。      后生更亹亹,峻语非碌碌。吾缨不复洗,已失尘万斛。      所恨老无奇,千毫真浪秃。      1954年,殷海光去哈佛大学作访问学人。我和母亲突然想到我家的爷爷的宝贝。母亲将宝贝拿出摆在桌上,又将殷海光请到我们房中。      殷先生,嗯-母亲笑了一下,不知如何启口:有件事,请你帮个忙。可不可以?    
  一束玫瑰花(4)  聂华苓    连载:三生三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聂华苓         那要看是什么事。      有一副朱熹写的字,我们老太爷当宝贝,看一次就叫一声:好呀!摇头晃脑大声吟起来。聂家只剩下这一件家当了。也是太穷了。人总不能端着金碗当叫花吧。      殷海光逐渐有了笑意:聂伯母,你要我带到美国去卖掉?      对。卖的钱,你得十分之一。我连忙说:线条清楚!我套用一句殷海光的口头禅。朱熹的真迹呀!你看这诗,书法,装帧,不仅有学术研究价值,还是件艺术品呀。      请问,殷海光冷静地:你能断定这是朱熹的真迹吗?      哎呀!看嘛!上面还有历代收藏家鉴印和评语。真德秀评:考亭夫子书宗魏晋,雄秀独超,自非国朝四家所可企及。周伯琦评:道义精华之气浑浑灏灏自理窟中流出。还有,还有!入首数行。骨在肉中,趣在法外,中间鼓舞飞动,终篇则如花散朗,如石沉着。      甲子岁暮以事玉燕。购于张文传先生,如获连城。      题后数言,秘之箧笥,不肯使墨林俗子一见也。      这两行是我爷爷写的呀!你再看看这些不同时代的鉴印。深深浅浅的印色,有的已经模糊了,有的还清楚。这些会是假的吗?      殷海光似信非信地点点头:好吧,我带去,要人先鉴定一下。哈佛东方研究所一定有人懂得这些玩意儿。      他去美国以后,我和母亲天天焦灼地盼望他的来信。他第一封信说已将宝贝请哈佛东方研究所一位教授鉴定去了,并说他们很感兴趣。我们一家人非常高兴,各做各的发财梦。我的梦是,游手好闲,读书,写作,潇潇洒洒过日子。台湾邮差每天早晚送信两次,我和母亲每天就紧张两次。邮差自行车在门前咔嚓一声停下,将信扔进信箱,我和母亲就跑出去抢着开信箱。好不容易盼到殷海光第二封信,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      聂伯母:      前信已提及宝贝由哈佛大学东方研究所的教授鉴定去了。这些日子我等得好不心焦,但又不便表示焦灼的样子。别人怎了解这件宝贝兹事体大,不但府上每人寄予无限热望与梦想,就是我这个外人也可分享十分之一的利益,将来返台靠此结婚成家呢!今晨我去看那位教授,他把宝贝拿了出来,半晌微笑不语。我耐着性子问:怎么样?他吞吞吐吐,只是说:这个-嗯-这个-。又把头摇几下。我立刻心里一怔,心想:糟了。我脱口而出:假的?他点点头,于是乎拿出考证的卡片。今一并附上。别人是用科学方法鉴定,万无一失。聂伯母,如果您老不甘心,还要拿到日本去鉴定,也未尝不可。不过,基于道义的理由,我要就便告诉您老:日本的汉学水准一定不比美国的哈佛差。万一又考证出正身,再赔掉好几块美金的邮费,可就损失更大了。你们一定很伤心。我当时也很伤心。但现在想起来令人失笑。我抱着宝贝回来时,天正下着大雨,我在雨地行军,宝贝似乎越来越重,而雨越下越大。回来啊!呢帽变成水帽,重约数磅;鞋子成了水袋,咯吱咯吱;大衣也湿透了。我赶快全脱下,放在热水汀上烘烤。而人呢?坐在沙发上,好不惨然,心想:这辈子要做王老五了。我又怕因此受寒生病,因波士顿比北平还冷。美国医院特贵,倘若生病,我岂不要损失惨重      !后来赶快用热水大洗一顿。还好,没有出毛病。哎,多么可悲又可笑的人生!不过,不管天翻地覆,我们总得活下去,不能再盼望奇迹了。宝贝由台来美,一路使我紧张万分。现在我得请它阁下先行返台了,今已付邮寄上。包裹单&价值&一项,我填的是&无价之宝&。    
    殷海光和我母亲之间有一份动人的感情。1952年春弟弟汉仲在嘉义飞行失事。我接到消息,忍住悲痛,瞒着母亲。总有一天灵敏的母亲会发现汉仲完了。殷海光就为她做心理准备工作。每天黄昏,必定邀她出去散步。那时的松江路四周还是青青的田野。他们一面散步,一面聊天。谈生死哀乐,谈战乱,谈生活琐事,谈宗教。(殷海光那时并不信教。他信奉宗教,还是多年以后,他去世以前的事。大概是受了他夫人夏君璐的感召。)这一类的谈话,都只为了要在母亲精神和心理上加一道防线,防御终归来临的丧子之痛。日日黄昏,他就那样子充满耐心和爱心看护了我母亲六个月!      他和夏君璐结婚之后,1956年,他们搬到温州街台大的房子。两家就很少见面了。我和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去看过他们。殷海光正在园子里挖池子,造假山,要把一个荒芜的小园子造成假想的大庄园。他有了一个幸福的家,看起来很恬静。但他那沉思的眼睛仍然透露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1960年,雷震先生等四人被捕,《自由中国》被封。我住屋附近总有人来回徘徊。警总借口查户口,深夜搜查我家好几次。据说殷海光本来也在被捕的名单上,警总动手抓人的前一刻,才把他名字取消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我和母亲非常担心他的安全。每天早上,一打开报纸,就看有没有殷海光的名字。没料到他和夏道平、宋文明突然在报上发表公开声明,宣称他们在《自由中国》登出的文章自负文责。殷海光写的许多篇社论几乎都是雷案中&鼓动暴动&、&动摇人心&的文章。我们也听说殷宅附近日夜有人监视。一直到胡适由美返台前夕,《自由中国》劫后余生的几个编辑委员才见面。那时雷先生已判刑,以莫须有的&煽动叛乱罪&判决有期徒刑十年,大家见面,欲哭无泪,沉痛,绝望。殷海光紧锁眉头,一句话也没说。有人提议去看胡适,他只是沉沉摇几下头,也没说话。大家要探听胡适对雷案究竟是什么态度,一起去南港看胡适。殷海光也去了,仍然不说话。胡适闲闲的微笑,模棱两可的谈吐,反衬出殷海光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沉悲哀。      
  一束玫瑰花(5)  聂华苓    连载:三生三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聂华苓         1962年夏天,母亲因患肺癌住进台大医院。《自由中国》于1960年被封以后,殷海光两年没上街了。      一天下午,母亲房门口突然沉沉的一声:聂-伯-母-      竟是殷海光站在那儿!他的头发全白了。母亲看到他,焦黄的脸笑开了。他坐在床前椅子  上,两眼全神盯着母亲,没说一句话,勉强微笑着。      母亲非常激动,但已无力表达任何情绪了,只是微笑着拍拍他的手说:你来了,我很高兴。我会好的。我好了,一定请你们全家到松江路来吃饭。不要酱油,不要辣椒。      好。他勉强笑了一下。      他就坐在那儿望着母亲,仿佛不知道如何应付苦斗一辈子、热望活下去、不得不撒手的我的母亲。      聂伯母,我,我,我得走了。他笨拙地站起身,站在床前,瞪着两眼望着她,望那最后一眼:聂-伯-母,好-好-保-重。一个字,一个字说出,沉甸甸地。      我送他走到医院大门口。      好久没上街了,上街有些惶惶的。他对我说。      你知道怎么回家吗?我问。      我想我知道吧。他自嘲地笑笑,低头沉默了一下。唉,聂伯母,唉。我再来看她。      你来看她,对她很重要。但是,请不要再来了。      来看聂伯母,对我也很重要。      殷海光在1960年雷案发生以后,不断受到特务骚扰,后来特务竟明目张胆到他家里去,精神折磨得他拍桌大吼:你们要抓人,枪毙人,我殷海光在这儿!他于 1949年一到台湾就应傅斯年校长之聘,在台湾大学哲学系教课,非常受学生爱戴,1967年,被禁止教课,幽禁在特务的监视下。      殷海光一生不断地探索,焦虑地思索,思想道路不断地演变。他崇尚西方文化,但在多年以后,他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估价,逐渐承认传统的价值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断断续续地说:&中国文化不是进化而是演化,是在患难中的积累,积累得异样深厚。我现在才发现,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希望再活十五年,为中国文化尽力。&      日,殷海光终于放下文化的重担,撒手长逝了,只有50岁。
  郭齐勇:徐复观先生《两汉思想史》导读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Confucius2000
更新时间: 【哲学在线编辑】    我们湖北籍的思想家徐复观先生是&勇&者型的现代新儒家。说他&勇&,一来是与唐君毅先生之&仁&,牟宗三先生之&智&的性格特征相对照,二来是标举出他的纵横学术与政治之间、文化上的传统主义与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之间的特殊经历和承担精神。    抗战时,他曾经进入政治中枢--蒋中正侍从室,又当过蒋总统的随从秘书,后有过陆军少将军衔。1949年,他厌恶国民党政治,脱离政界。正因为有这样的经验,特别是对蒋某人的真面目的深切了解,他的笔下批评专制政治尤为传神,真可谓鞭辟入里!    《两汉思想史》三卷是徐先生于上一世纪70年代陆续出版的代表性巨著,那时他已是七十岁的人了。第一卷原名《周秦汉政治社会结构之研究》,是《两汉思想史》的背景篇,后两卷是正篇。    徐著《两汉思想史》的鲜明特点是:    第一,通过对周秦汉,特别是汉代社会政治结构的探讨,深刻揭露、鞭笞了专制政治。徐先生着力检讨中国传统政治,批判一人专制。在《封建政治社会的崩溃及典型专制政治的成立》、《汉代专制政治下的封建问题》、《汉代一人专制政治下的官制演变》等长篇专论中,徐先生从制度上详考了中国专制政体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了宰相制度被破坏的过程,不仅指出&家天下的法制化&的弊病,而且刻划了专制者的心理状态。他说:&一人专制者的心理,即使是自己所建立、所承认的客观性的官制乃至任何制度,皆可由他一时的便宜而弃之如遗。&&一人专制,需要有人分担他的权力,但又最害怕有人分担他的权力。这便使宰相首遭其殃。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由一人专制自然而然所产生的狂妄心理,以为自己的地位既是君临于兆民之上,便幻想着自己的才智也是超出于兆人之上。这种无可伦比地才智自我陶醉的幻想,便要求他突破一切制度的限制,作直接地自我表现。&(第一卷,第153页。)当然,在我们看来,专制者的心理是其次的,决定政冶结构的关键尚不在此。政治、经济资源配制的状况,军事的压力,财产与权力分配与再分配的成本和效益的问题,是制度建构与政治架构修正的主要原因。    钱穆(宾四)先生对汉代政治的描述与评价(请见《国史大纲》),与徐先生大相径庭。钱穆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指出汉代政治是文士政治,非专制政治,在制度建设上奠定了中国政治的格局,其成就大于负面。按钱穆的看法,秦汉以降,中国传统社会使平民通过教育可以参与政治的机制,特别是有&考试&与&铨选& 制度为维持政治纪纲的两大骨干,沟通社会与政府,则不可以对两千年历史一言以蔽之曰&专制&、&黑暗&。徐先生曾经老实不客气地著文批判钱先生是&良知的迷惘&。徐指出他自己&所发掘的却是以各种方式反抗专制,缓和专制,在专制中注入若干开明因素,在专制下如何多保持一线民族生机的圣贤之心、隐逸之节,伟大史学家文学家面对人民的鸣咽呻吟,及志士仁人忠臣义士,在专制中所流的血与泪。&(徐文见台湾《华冈学报》1979年第8期)    
  徐钱间的公案今且不表,由是大概可以知道徐氏是一位情感奔放的学者。读《两汉思想史》,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他的民主政治的情意结。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秦汉至清末,以君道为中心,&专制政体理论之精确完备,世未有逾中国者。&(见萧著下册,第947页)按萧公权的看法,这二千余年,中国政治体制和政治思想& 多因袭而少创造&。而徐复观先生则充分论证了周室宗法封建解体的原因、过程与秦汉专制政体的形成演变问题,乃至中国姓氏的演变与社会结构、专制政治与宗族的关系等。请注意,徐先生使用的&封建&概念是准确的,是中国古代的原始涵义,而我们现在习见的&封建社会&概念是不准确的,是西方史的涵义,类似于徐著中的&专制政治&的意思。    第二,与上一个问题有关,徐著特别重视知识分子问题。第一卷有《西汉知识分子对专制政治的压力感》的专论,第二卷有关《吕氏春秋》、陆贾、贾谊、《淮南子》与刘安、董仲舒、扬雄、王充等思想的论述,第三卷有关《韩诗外传》中士的立身处世和&士节&的强调,及有关太史公在《史记》中所表现的史学精神与目的的论述,都涉及到知识分子问题。徐先生说:&若不能首先把握到两汉知识分子的这种压力感,便等于不了解两汉的知识分子。若不对这种压力感的根源--大一统的一人专制政治及在此种政治下的社会作一确切的解析、透视,则两汉知识分子的行为与言论,将成为脱离了时间空间的飘浮无根之物,不可能看出它有任何确切意义。&(第一卷,第167页)西汉知识分子为什么反秦?反秦实际上即是反汉。为什么喜欢《离骚》?那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处境与心境之自况。司马迁的&意有所郁结&的感愤之作,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等等,都是压力之下知识分子对命运、遭际的情感抒发。    在第三卷《原始--由宗教通向人文的史学的成立》这一专论中,徐先生不仅考察了&史&的原始职务,与祝、卜、巫的关系,尤其论述了史职由宗教向人文的演进,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优秀的史官,实际上正是以&代天行道&的宗教精神来执行他的庄严任务的。这就是一种&书法&。孔子赞扬的 &古之良史&董狐和为了写出&崔杼弑其君&而牺牲的兄弟三史官及前仆后继的史官即是明证。徐先生说:&这不是西方’爱智’的传统所能解释的。因为他们感到站在自己职务上,代替神来做一种庄严的审判,值得投下自己的生命。&(第三卷,第143页)全书对汉代优秀知识分子以理想指导、批判现实政治的研究,甚有独到之见。这也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入世关怀、政治参与和不绝如缕的牺牲精神。    
  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以价值理念指导、提升社会政治。请读者读一读本书二卷《刘向&新序&、&说苑&的研究》第五节有关刘向针对现实政治、突破现实政治的理想性的讨论和第六节&以士为中心的各种问题&以及《贾谊思想的再发现》第五节&贾谊政治思想中的现实性与理想性&。从这里可知儒家政治理念的功能和儒家政治思想不同于、高于法家政治思想的缘由。&以民为本,以民为命,以民为功,以民为力,一切过失,都由君与吏负责,决不能诿之于民。&(第二卷,第85页)徐先生特别肯定&政治以人民为主&的观点,又善于发掘传统政治思想的资源,没有陷于今天自诩为&自由主义者&的某些人的浅薄与狂妄。    第三,学术上的贡献与严谨的学风。徐先生的《两汉思想史》反映了作者的创慧。在他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新序》、《说苑》中引用孔子的材料在比例上超过了《韩诗外传》的问题。这一问题,随着今天大量出土简帛的出现得到照应。我们很遗憾,徐先生写作本书时,只略为了解了一点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尚不可能知道帛书《易传》及儒家与诸子百家的帛书资料,更不可能知道90年代郭店楚简与上海博物馆购藏楚简中大量丰富的思想史资料。实际上,孔门七十子后学记述、传衍的大量资料,在汉代典籍中得到保留,除前述刘向所编书外,尚有陆贾《新语》、贾谊《新书》,乃至《吕览》、《淮南》等。地下发掘的竹帛与传统文献对比,诸如《诗》《书》传衍世系与家派,诗教、书教、礼教与乐教,思孟&五行&,先秦两汉心性论问题,都有了更丰富的材料,而超出于陈说。我们特别注意到,徐先生在没有获悉这些新材料时,由于他苦心研读文献,而有了突破前人的慧识己见。他超越了 &疑古派&,依据自己的考据工夫,把&五四&以来认为不可信赖的文献重新加以定位,大胆地加以证实与运用。举凡有关汉代思想史上的大家和重要典籍,他都有讨论且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不肯阿附陈说。他尤其重视孔子人文精神在两汉的巨大影响,特别是春秋学的问题,礼乐的问题,天、命、性、道、身、心、情、才等人性论问题的展开等。又如他说,《吕氏春秋》最要者是《十二纪》纪首,其中积淀了汉代以前的宇宙--世界观,又规定了影响了两汉学术与政治。他认为,董仲舒成就的&天&的哲学大系统是当时专制政治趋于成熟的表现,但董氏仍然持守儒家政治理念,批判现实政治,力求限制专制之主及其酷烈的刑法。    从本书我们可以了解作者严谨扎实的学风,他的研究建立在第一手基本资料的考证、解释、批评上,他有识见,有眼光,他坚决反对浮光掠影、投机取巧。这在学风浮躁的今天尤有意义。    衷心感谢华东师大出版社以精美的款式、装桢,推出了徐先生的《两汉思想史》,据责任编辑陈丽菲女士告诉我,本书新版不仅形式很美,尤其是在内容上,订正了台湾原版本的一些错讹,包括作者之误和手民之误等。这是因为该社延请了专家陈克艰、秦榛二先生做特邀编辑,做了大量的核校工作。我知道陈克艰教授的功夫,由是更相信此书新版的非同寻常的价值。    2002年4月于武昌珞珈山
    作者:凉台之上 回复日期: 18:10:33   
      作者:凉台之上 回复日期: 16:25:43       1.74万km2,730万人还内陆小府?            黄冈哪有2730万人?    ----------    你觉得我说的是2730万人吗?    1.74万平方公里, 730万人.
  中文电脑之父——朱邦复    朱邦复 1937年生,湖北黄冈西乡人(今武汉新洲区),毕业于省立台湾农学院农艺系,留学巴西国立巴伊亚音乐学院,专攻理论作曲。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更是大名鼎鼎的第一代中文电脑的发明者及仓颉输入法的发明者。现任香港文化传信公司副总裁。        经历 :    ·
1967年-台湾电视台影片编译。    ·
1971年-巴西四月文化公司任美工完稿。    ·
1973年-台湾中华电视台影片编译。    ·
1979年-台湾零壹科技公司总经理。    ·
1984年-美国博爱电脑公司总经理。    ·
1987年-深圳科技园,两仪文化科技公司总经理。    ·
1990年-台湾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    ·
1996年-台湾士芯文化科技公司总经理。    ·
1999年-现任香港文化传信集团副主席。    著作 :    ·
1974年-巴西狂欢节的迷惘     -道声出版社    ·
1980年-仓颉输入法手册      -零壹公司    ·
1980年-中文电脑漫谈       -全华图书出版    ·
1980年-中文程式语言       -全华图书出版    ·
1981年-中文资讯码        -全华图书出版    ·
1984年-博爱中文电脑手册     -美国博爱公司    ·
1989年-聚珍中文电脑手册     -深圳科技工业园    ·
1989年-组合语言的艺术      -深圳科技工业园    ·
1993年-老子止笑谭        -时报出版社    ·
1994年-易经明道录        -时报出版社    ·
1994年-易理探微         -时报出版社    ·
1995年-巴西狂欢节        -时报出版社    ·
1995年-东尼!东尼!       -时报出版社    ·
1996年-智慧之旅(全四册)    -时报出版社    ·
1998年-智慧学九论        -商务印书馆    ·
1999年-第五代仓颉输入法手册   -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
1999年-智慧之旅(全八集)    -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
1999年-宇宙浪子(一~五集)   -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
2002年-宇宙浪子(一~十二集)  -联经出版社    ·
2002年-宇宙浪子(一~十二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简体版)
  有一个林总,够黄冈人骄傲几辈子的了,何况天下学校用黄冈试卷何其多也
  黄冈今日文风昌盛,是有渊源的.并非爆发.    思前贤,吾辈当奋发.
  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考出高分,好像越来越没有意义了。并没有贬低的意思,我也是这么考出来的。不过还抱着高考很厉害的这种思想尔骄傲,恐怕会要落后于时代了。
  同志们不要自摸了,真要是觉得好,就赶紧发愤把经济搞起来!穷得叮当响,蹲在地上吹想当年,有什么意思?
  浠水的来顶一下    
  作者:天涯文化背景 回复日期: 16:06:12 
    红安县是著名的“将军县”,        是这样的吗?????  
哈哈!连我这个来自塞外荒蛮之地的人都听说过,你不知道吗?
  江南不仅是文化中心,亦是中国武风最盛之地之一.  江南书生给人文弱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宋亡十万跳海书生大多正是江浙书生.正如明末抗清最激烈的也是江南书生.  那次异族入侵江南不是中流砥柱?  晋:淝水之战,
  宋:采石大捷,
  明:戚继光: 戚家军就是浙江兵(主要是义乌兵,听说鸡毛换糖就是戚家军退役以后利用走南闯北的经历和在军队里建立的社会联系开始做的生意,好搞笑,到底是浙江人最有生意头脑,义乌成为全球的小商品基地原来是有历史渊源的)  东林党源自江浙,因此明末江浙一带抗清最激烈,如江阴血战(嘉定三屠松江抗清)  清:关天培血染虎门
  抗战:蒋介石有保存实力消灭杂牌军的想法,因此江南在抗战不出名,抗战就省份而言立下头功的是广西和四川,不过安徽的江南人出了许多抗日将领,如:  冯玉祥
安徽巢县人-江南(巢湖在长江以北,但也应算江南地区,因为和南京芜湖相邻,扬州在江北,不也算江南地区吗,江南并不一定就指长江以南,如安庆,巢湖,扬州,均在江北临江一带,但文化相近,地域相连,水域相通,纬度一致,气候相近,都应属于江南地区)  张治中
安徽巢县人-江南  孙立人
安徽庐江人-江南  戴安澜:
安徽无为人-江南  还有一个卫立煌是合肥人合肥位于皖中,不能算江南.  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个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安徽人占三,安徽的江南人占其二,(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戴安澜张灵甫王耀武)  哪一朝那一代江南不出武人?    江南不仅是文化中心,也是血与火之地,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吴越争霸,更关键的是历朝历代无论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最激烈的战斗几乎全都发生在江南,就是民国时期的淞沪会战也是如此.因此江南人又怎么可能文弱?那只是假象而已.事实上要知道什么是刚柔并济的性格和文化,江南是最典型的,莫要被江南民歌骗了.
  其实我举出许多例子不是为了吹江南(为吹而吹最无趣),只是对江南出人才这件事情很是感兴趣,因此曾经搜集过不少例子和研究过,得出的结论是地理优势和历史机遇导致江南成为了文化中心.  不过,如今是信息社会和地球村时代,各地的先天差距越来越小,内地的人才必然越来越多,这是肯定的,也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  不过黄岗人可不能效仿那韩国人,自认天下第一,而应睁大眼睛,看清楚世界.  纵江南亦不复往日之独领风骚.  如今中华人才极盛之地,当是台湾,香港.  港台的流行歌曲,电视剧和武侠小说风靡大陆.  以台湾之区区两千万,00-06出国留学人数竟达大陆之1/3-1/4!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东亚,就IT业而言,台湾领先大陆太多!  台港人发明了光纤,oled,方便面……  台港有6位人士获得诺贝尔,菲尔兹,图灵奖,一半大陆移民,一半自身所出,而大陆一无所有……    而且台湾,香港之外,更有那犹太,美国,日本.
  我上面的帖子是针对这两位老弟说的:    作者:形胜在吴头楚尾 回复日期: 10:42:30 
    黄冈出奇才,文武兼备。        黄冈一地人才,足敷一国之用。        以两字形容之,“革命”而已。        熊十力新唯识论的开天辟地,把一众江浙书生吓破了胆。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是中国人在西学领域自创的头一个知识体系。        无论众多的元帅,将军。。。      作者:风流于古往今来 回复日期: 00:56:18 
    近代黄冈人才配置比较齐全,有文有武,这是江南所不及的。从这个角度说的黄冈一地人才,足敷一国之用。        江南文人多,但是真正高峰并不多,在传统国学方面,顶尖人物,黄冈一地,足以与江南抗衡。        黄冈科技人才比较少,是因为地处内陆,不得风气之先。现在正在赶上来。。。        黄冈民风强悍,出了很多将才,这是江南所不及的。        所以以覆盖面论,黄冈有文有武,确实比较全。  
  黄冈人才不是天下第一。显然不是。但是人才分布比较全面。。。      我一向佩服安徽,人才很全面。    但综合来看,中国人才目前还在世界上排不上号。所以大家共同努力。
  因为熊十力顶一顶。
  楼主的题目偶也不懂,九头鸟是褒义还是贬义?非典型是什么意思?
  作为湖北人,我认为九头鸟是褒义
  反正一出省,只要说自己是湖北的,人家就知道你是九头鸟  不过,我们那里是明朝才开始开发的,属于移民
  人才没有嫌多的道理.别说一个地区,全中国全是黄冈,人才也不够用.
  湖北湖南真正获得发展的,还是明代以后的事,应该源于江淮人对两湖的统治和治理吧,以及江淮移民的基因吧!  诸如,湖北的张巨正、湖南的朱RONG基,都是江淮移民的后代吧?  不过,不能理解的是湖北的哥们不够聪明,太自负,非被打的一败涂地才安心。
  求教两个问题?  1.什么人才算人才?  2.人才多就一定是好事嘛?康有为 孙中山都出广东了 可两位能人根本就不可能联手造福于家乡。   人才多 受苦的是百姓,人才少 百姓要受苦。呵呵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我就是一个湖北佬,并且还是黄冈市(辖区涵盖古代黄州/蕲州两府)浠水县团陂镇的人,我认为所谓人才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造就的,并不可以因为某地在某方面出了几个名人,某地的人就无限拔高一直拿来说事乃至变味的吹嘘!就算曾经有那几个乡贤出名,那也是他们个人自己的努力造化,跟我们现在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工作,我们连自己什么都不是了,还有什么好自负的?更不能自吹自擂以此轻侮全国其它地方的人才资源,徒然陷入无意思的口舌争斗,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务实事徒逞口舌,不是反而让我们尊敬的黄冈先贤为我们蒙羞吗?
  老乡们,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地方都不能在发展中自外于全国,让我们多点历史大思维和国家全局观念吧!  共勉!
  黄冈人聪明是好无疑问的,请问江南才子们,你们那儿哪所中学如黄冈中学那样,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拿下了8金4银1铜的成绩?  你们那儿有哪个小县城如红安那样出了223位将军?有哪个小县城如蕲春那样出了300多教授的?    
  没错,红安后人是值得骄傲的
  作者:zengza 回复日期: 17:37:08       --------------  这人太没劲了,罗利巴索的说了一大堆,无非是要说江浙皖沪四省人才胜过黄冈,天啊,人家黄冈可是一个地区啊!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九洲  ●█〓██▄▄▄▄▄▄ ●●●●●●  ▄▅██████▅▄▃▂   ██████████████
  什么狗屁江南,也就近代得了点势。    中国最强盛的汉唐时代,文化的中心都在中原;    南北朝时期南渡的士族最鄙视的就是所谓江南的土著,士庶都不同婚,更别谈你们这个土著了!    两宋是中国文人文化的巅峰,但出最多才子的是江西(虽然那个时候江西也被称做江南)    所谓江南,也就清时凭着漕运发家,后来又因沿海,较于内地更早接触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所以近代崛起了。    还有,不要把安徽也拉进你们江南来,安庆,庐江是江淮文化,人家徽州人更是跟你们江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别什么好的你就往自己身上揽哈!
  文化:    中国文化的两大核心,儒家源自中原,道家则出于江南,和中原江南两大不同时期的中心地位相对应.    道家创始人张天师为江苏人,庄子为安徽人(也有争河南的,老子庄子就让河南安徽各居一吧,反正都是在交界处) 葛洪为江苏人.        科技术上沈括为浙江人.毕升ms是安徽人(也有说湖北的,不过我认为那可能是籍贯?还有说杭州的是根据沈括的籍贯推测的) 徐光启为江苏人         文人:    三曹与建安文学,嵇康等与竹林七贤 安徽     陆游 浙江 李煜 江苏     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吴敬梓等小说家 江苏  -------------------------------    儒家源自山东,应该算不上中原。  道家出自江西,这个你去看看讲龙虎山张天师家的帖子去(当然,江西也属于江南,但显然你这里所谓的文化意义的江南不包括江西)  还有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吴敬梓这几个小说家,籍贯也都存在争议,别一下子都往江苏揽,况且江苏还分苏南苏北之别,苏北也是你们“江南”    在有就是安徽那个,拜托哦,别把安徽里安到你们江南里面,别说安徽,就算南京镇江都别!!  
  都 无聊  自己牛才是真的 牛  讲那些都是废话
  黄岗的升学率都TMD把学生不当人给逼出来的  是个人那么给圈起来养升学也有保障
  楼主似乎对家乡还不是很了解,我来补充下:    李时珍是黄冈蕲春人,活字印刷始祖毕升是黄冈英山人,共产党八大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也是黄冈人,和我是本家的.
  黄冈人都来顶起啊!!
  我也是黄冈的
黄州的····东坡赤壁所在地··呵呵·
  作者:zhcti 回复日期: 16:06:12 
    黄冈人聪明是好无疑问的,请问江南才子们,你们那儿哪所中学如黄冈中学那样,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拿下了8金4银1铜的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了这么多有现实意义没有,现在还在把所谓的中学生奥林匹克当作宝,即使全部拿到金牌,有什么用呢?这些拿到金牌的人为家乡的建设,国家的进步出了多少贡献?醒醒吧,国际上发达的国家根本不把这个当回事的。总是追求这种虚无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如果思想仍旧停留在这个阶段。哈哈。那黄冈的发达永远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而已。
  爱家乡不代表需要自吹自擂,也不代表需要贬低他人  作为黄冈人的一员,我也为黄冈除了那么多名人而自豪,但是,过分强调言过其实,真的不如不言  
  同志们不要自摸了,真要是觉得好,就赶紧发愤把经济搞起来!穷得叮当响,蹲在地上吹想当年,有什么意思?  强烈顶这样的言论!  我是麻城的!
  唉,顶一下吧.  为什么是非典型九头鸟?  应是是正宗的九个头嘛.头多聪明.
  尽早尽快清除掉官本位思想,黄冈才可能快些发展起来,我是麻城的。
  林副主席不但是湖北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上户口多久能办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