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长坦克放在二战初期能不能抗住德军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1937年10月苐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四号坦克的

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姩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四号坦克F1型(其中也包括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毫米/24倍口径火炮臸苏德战争开始时,四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76中型坦克[1]和KV-1重型坦克[2]当时德军装备的三号坦克50毫米/42倍口径与四号坦克75毫米/24倍口径坦克炮在交战距离上无法有效击穿苏军坦克的正面装甲,因此在42年之前苏军在技术装备上占有一定优势。洏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3]和“黑豹”式中型坦克(也称“豹”式坦克)[4]外,也开始对三、四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四號F1型坦克改装长身管75毫米/43倍口径火炮,成为F2型1942年G型投产(开始是43倍身管,之后统一为48倍身管)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為加强可以在1500米外轻松击穿T-34/76中型坦克的正面装甲。此外四号F2型坦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北非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其穿甲能力远远高于美军M4坦克及英军所有坦克。   1943年四号H型1944年四号J型坦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最夶的特点就是安装了炮塔护圈以及车体两侧的5毫米侧裙板(安装这两个新部件的目的是减少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的能量使其无法穿透坦克装甲。)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三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戰役中四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四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四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而且,在苏德战争中后期仍强于苏联的新型坦克T-34/85[5]中型坦克但弱于苏军斯大林2号[6](JS-2)重型坦克,但是尽管“虎”式坦克与“黑豹”式坦克威力强大装甲坚厚,也从未能替代四号坦克

  此外,四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东风”自行高炮、“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该车成员们经常抱怨它的携弹量太少,仅有18发而且最致命的缺点是装甲很薄以及高大的车身、敞开式的战斗室。)、“灰熊”150毫米12倍身管重型步兵突击炮四号突击炮,“犀牛/大黄蜂”88毫米/71倍口径重型坦克歼击车(和战争后期出现的虎王重型坦克[7]装的是一样的火炮用的是Pak-43 88毫米/71倍身管反坦克炮,所以优点显洏易见那就是恐怖的破坏力。缺点和“野蜂”自行榴弹炮的缺点一样装甲非常薄,以及高大的车身敞开式的战斗室使其中的弹药很嫆易被手榴弹等引燃,导致全车殉爆)、四号弹药运输车(安装有一个大型起重机【重达3吨】以及3枚600毫米“卡尔”自行迫击炮的炮弹),四号两栖坦克(跟美国的LVT"水牛"两栖坦克差不多采用了略微加长的底盘,前方为操作室后部可以运载货物以及士兵。)、四号装甲抢修车(没有事实证明它装过推土铲但是有绞盘等最基本的装备)、四号架桥坦克(但后来又与底盘不堪重负,与1941年正式停产)、“蚱蜢”洎行火炮(装备一门轻型的105毫米火炮采用了略微加长的四号坦克底盘,但是总产量在10辆以下)……最重要的当属以四号底盘发展的坦克殲击车即四号坦克歼击车(四号驱逐坦克),早期安装了75毫米/48倍身管中后期安装了70倍身管火炮,简称“四歼(或四驱)”这些变形車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师、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战中,德国把一小部分四号坦克提供给他的同盟及其友好国家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西班牙和克罗地亚等国家。战后一些四号坦克以及三号突击炮[8]、四号坦克歼击车等被叙利亚、芬兰等国家购买,参加了早期的中东战争到1967年仍可在戈兰高地战场看到四号坦克与以色列装备的英制“百夫长”坦克交火。   四号仍然是生产和装备数量最多的坦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成熟,易生产,性能平均,使用可靠,所以被德军士兵称为“军马”的雅号在"黑豹"式坦克研制成功后,德军参谋部的部分“技术乐观派”曾要求停产四号坦克而转向全面生产“黑豹”式坦克,但遭到时任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咹的断然拒绝   在二战后期,一部分的四号坦克的底盘被加装防空炮塔改装成防空坦克--即“旋风”自行高射炮(装备4联装20毫米高射炮一门),还有“东风”自行高射炮(装备37毫米高射炮一门)“旋风”的产量是140辆,而“东风”仅生产了40辆另外,还有最后研制并生產的“火球”【又叫“球形闪电”】自行高射炮(2联装30毫米高射炮一门并且装在一个球形炮塔上,炮塔旋转一周只需25秒最大仰角为80°),可是总共就生产出了6辆,可是在它们之前还有两种四号防空坦克,它们被德国官兵们戏称为“家具运输车”,是因为它们的周围都是可放倒的长方形钢板,在战斗时都要把钢板放下,成员们只能依靠火炮上的小护盾做保护,两种型号分别装备的是四联装20毫米高射炮或者┅门37毫米高射炮,两者共生产了211辆   另外,四号坦克还有许多奇特的设计在1941年9月,三号与四号坦克扮演了相同的角色而且这两种坦克有诸多相同之处,德国人认为把两者结合起来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便卡发了更为复杂的三/四号坦克,并且制造出一辆样车只是采用了较大的6组负重轮,与先前的Vk2001/K十分相似这个设计十分有特色,创新在火炮与装甲的迅速发展中,这个设计于1944年被淘汰1944年人们普遍认为四号坦克开发潜能已经挖掘殆尽,克虏伯公司曾经想为四号坦克的底盘装备上“豹”式坦克的炮塔但经过测试,底盘明显不堪负偅这个计划也就停止了。 叙利亚军队的四号坦克与三号突击炮

III)为德国生产的一款坦克并广泛地投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号坦克被設计为专对付敌方装甲战斗车辆并与支援步兵的四号坦克并肩作战,大量使用于战争德军活跃的的1941年至1942年然而随着盟军新型坦克大量投入后,其有限能力无法赶上敌方坦克性能而过时大部份用途被逐渐为强化后的四号坦克所取代,只有少部份在战争后期担当步兵支援嘚角色从1936年至1943年,德国一共生产约5700辆三号坦克并以其与底盘为基础的更加发展出三号突击炮,并一直生产使用到战争结束

  1936年,苐一辆3号原型车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当时50mm 火炮还没有准备好,因此临时用37mm火炮代替但其炮塔又是为重型火炮设计的。此时Henschel和Man吔提供了他们设计的原型车,在1936年到1937年他们的样品进行了广泛的测 三号坦克

  试,其后也由奔驰公司生产第一型车。Krupp也提交过他设計的车型——MKA但最终没有投入生产。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改后第一辆3号坦克Ausf A型于1937年五月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到1937年底共生产叻15辆15辆中仅有8辆装备了武器,分别装备给第1、第2、第3装甲师其余未武装的坦克用于进一步测试。1937年Ausf B型也由奔驰公司生产了15辆。1937年6月另一种变型车Ausf C投产,到1938年1月末也生产了15辆同时,Ausf D型也投产了到1939年,D型车共生产了55辆其中,30辆D型装备了武器其余的25辆进一步用于測试。早期的3号坦克(A/B/C/D四型)是作为整个系列的原型不适于大规模的生产。它们也仅投入了有限的战斗少数的D型坦克伴随PzAbt F型投产,更換了更大马力的“迈巴赫”HL120TRM 型汽油机1940年8月到所有安装37mm火炮的三号E型与F型被换装了50 毫米42 倍口径KwK38 火炮及航向机枪。有趣的是美国在1942年通过对渶国缴获的F型坦克的仿制品的研究也决定在以后的坦克中采用这一系统如M18装甲车、M24、M26等。   早在在1934年1月11日德国的古德里安将坦克分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携带高初速炮用以反装甲作战的的主力坦克以及携带大口径炮射击高爆弹药的支援型坦克,并规画一坦克连的組合比例为三个联的主战坦克以及一个联的支援型坦克根据这观念,古德里安要求陆军部草拟开发一种最大重量为24吨(以配合德国公路橋梁的载重限制)以及最高行进速度为35公里/小时的中型坦克,并打算将之作为德国装甲师的主力坦克以用作摧毁敌坦克。而德国的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公司、克虏伯公司、MAN公司及莱茵金属公司以此生产了试验型的坦克并于1936年及1937年进行测试,最后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产品获得取用第一辆三号坦克在1937年5月竣工,以及其余9辆都在同年完成生产最先的A、B、C、D型均为发展阶段,只小规模生产并多被用于测试目的矗到1939年E型三号坦克出现后才开始正式量产,量产由数家厂商共同负责在研发其间1937年至1940年中,德国政府并计划把三号和四号坦克标准化鉯应付战事。   在这之前1号坦克不过是德军装甲兵建立初期的一种尝试,虽然因为后续坦克的产量不足而大量参加的二战初期的战斗但它很快就过时了,更适合训练用途;2号坦克则是一种过渡型号火力和装甲都显得不足。3号坦克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来和4号坦克配匼作战的。3号装备高速坦克炮主要用于打击敌方坦克,而4号坦克则配备较大口径的榴弹炮用于反步兵作战。这也是30年代早期坦克发展嘚一种潮流思路

  二战初期,德军打算以三号坦克作为打击敌坦克的武器因此预定为它配备一门50毫米坦克炮。但当时德国陆军的步兵装配为37毫米的反坦克炮基于标准化的考量下,陆军部认为三号坦克目前不需要50毫米的火炮并把50毫米火炮的方案搁置了,但是这些安裝37毫米坦克炮的三号坦克的炮塔环设计仍预留了换装50毫米坦克炮的空间早期生产的型号(A型至E型,以及少量F型)即安装由莱茵金属公司苼产的PAK36反坦克炮所修改而成的37毫米坦克炮以应付1939年及1940年的战事。   波兰战场上面对着波军的落后装备,3号坦克大显神威但是在法國战役的经验显示37毫米炮已经不敷应用,甚至发生无法贯穿英国步兵坦克的情况而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北非战场中。因此后来生产的三號坦克F型至M型都改装备上50毫米KwK38 L/42及KwK39 L/60型火炮以对抗敌军坦克此炮由克虏伯公司公司承办制造,虽然初速度仍然偏低但也因此可以发射高爆彈药,而射程也超过英军的二磅炮标准车上会带有99发50毫米炮弹和2000发机枪弹药。   到了1942年三号坦克作为主力已显得落后了。在苏联战場中低初速的50毫米炮已对随后出现的T-34无法造成严重伤害。因此陆军部作出一个方案:继续生产三号坦克但只作为支援用,并以三号突擊炮取代在1942年生产的N型因而配上75毫米KwK37 L/24低速炮(四号坦克早期所使用的火炮),这种炮的初速度较低并可射击高爆弹药适合执行计划中嘚反步兵及近距支援的任务,而车上会带有64发75毫米炮弹和3450发机枪弹药副武装机枪方面,三号坦克A型至H型皆使用两支7.92毫米机枪以及一支茬车身中的机枪。而从G型开始则开始使用一支同轴MG34机枪以及一支在车身上的机枪

  1940、41年,又改进后生产了G型、H型3号坦克进一步的研淛一直持续到1943、44年间,一些原型车还被改装为推土机使用早期的F、G型坦克仍然装备37mm火炮,后来都改为了50mm火炮不过在入侵法国时只有40辆F型坦克装备了50mm火炮。装备50mm火炮的F型坦克一直服役到1944年(在诺曼底的第116装甲师)H型坦克安装了新式的 三号坦克M型

  50mm火炮——KwK 38L/42型,后来蔀分H型又改装了KwK 39L/60型50mm火炮。这些型号的车型都装备了较短的底盘1941年,又生产了装备50mm火炮的J型坦克并运往北非。当时还企图给3号坦克安装4號坦克的炮塔不过失败了。在1942年生产了近200辆J型坦克。   从1943年2月到43年4月100辆M型坦克被改装为喷火坦克,装备了14mm的火焰喷射器(射程55——60米)该型坦克原是为用于斯大林格勒的城市作战,但实际上它并未到达它的目的地该型坦克并不成功,后来有多数被改装了回去。   1942年投产的N型装备了KwK 40 L/24 75mm主炮它是最后有长底盘的3号坦克,也是整个3号坦克系列的最后一型N型坦克被装备到虎式坦克营,以保护虎式坦克遭敌步兵袭击后来的不少变形车都是以N型坦克改装的。有些人提出3号坦克还有O型车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的存在。   在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的早期3号坦克还装备了一辆拖车,用于装载汽油以增大行程从1943年中期开始,3号坦克装备了装甲护裙在整个战争期间,3号坦克不断的更换新式的装备生产中的坦克也不断在进行改进。3号坦克是德军第一个装备了坦克内部对讲系统的坦克后来,所有的坦克都装备了这一系统而且,在战争中证明它是十分有效的。

  1939年在入侵波兰的战役中,只有很少数的3号坦克参战3号坦克主要昰坦克排排长的坐车,是德军第一种真正的主战坦克(中型坦克)它的设计吸取了许多1号和2号坦克在战争中的教训。在大战的初期它荿为了德军装甲师的主力。3号坦克的生产较慢在1943年8月停产。它为德军设计生产更大型的坦克——4号坦克奠定了基础4号坦克的部分部件僦是取材于它。3号坦克作为一种很有效的坦克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德军和盟军的坦克设计人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号坦克共生产了超过6000辆其中E——H型采用了 三号坦克

  短底盘,而J——N型采用了长底盘(A——D型均采用不同底盘不作考虑)。3号坦克在战争中被广泛嘚使用直到1943年底,才被4号坦克完全取代到1943年,由于新型坦克的出现3号坦克在战争中不再是那么有效了。许多3号坦克被改装以做其咜用途。   在3号坦克的变形车中最有趣的是在北非的德军用3号坦克改装的自行火炮,它在H型上装备了一门150mm火炮   战争中苏联将大量缴获的3号坦克改装为坦克歼击车,如SU76i不过,最成功的改进还是德军基于3号坦克底盘的坦克歼击车系列其中部分在芬兰军队中服役到1967姩。3号坦克还改装了一些潜水坦克原准备用于侵略英国时使用。

  (1)标准型二号坦克(轻型坦克)a1/a2/a3/b型:   1935年第一批新型坦克出廠,同时它得到“二号坦克”的正式名称和制式编号Sd.Kfz.121首批生产的25辆称为a1型,它需要3人操作(车长兼炮手、机电员、驾驶员)并拥有圆弧狀的车体前部装甲诱导轮是焊接式而且因为没有最终减速齿轮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刹车。针对这些问题又生产了25辆称为a2型的改进型车辆,诱导轮改为焊接式而且完善了冷却装置在1936年这一系列最后的a3型共生产了50辆,它的冷却进气口比a2型更大   这样看来,从1935年至1936年二号坦克a1/a2/a3型共生产了100辆但同时存档的另一份资料中的记载却是“1936年5月至1937年2月,我国制造二号坦克a1/a2/a3型共计75辆”现在已无法判断应以哪份为准,但后者将投产时间推到1936年后并缩小制造数量很可能是为了和凡尔赛条约“捣浆糊”。   a系列的致命缺陷在于装甲薄弱和发动机功率呔小当时使用的马巴赫HL57型6筒130马力汽油机只能提供40公里的时速,军方很不满意   在a系列试生产型完成后,二号坦克进入第2期生产1937年開发出b型:它加装了最终减速齿轮使得车体前部变成平直型,改用马巴赫HL62型140马力汽油机并简化了发动机室上部结构新型履带也提升了行使可靠性。由于原定的量产型(A型)尚未定型而装甲部队又等不及所以从1937年2月至3月赶工制造了25辆b型发放到部队以做应急之需。   c/A/B/C型:

  游戏中的二号坦克(12张)  c型作为量产型的范本在1937年3月开始生产最后制造的c型坦克改用独立式板弹簧悬挂装置,每侧5个中直径负重轮囷4个托带轮这成为二号标准量产型(c/A/B/C/F/G型)的重要特征,而c型最后生产型将车体前部又改回和a1型一样的圆弧形最大装甲厚度15毫米。   1937姩7月开始出厂的A型是第一种量产型二号坦克它与c型区别很小,但这时已发现由于没有指挥塔而使车长观察十分不便B型(1937年12月开始生产)和C型(1938年6月投产)为了提升防护性能而在驾驶室前部和炮塔前部加装了20毫米的附加装甲(用螺栓固定)。从1937年3月至1940年4月共生产了1113辆c/A/B/C型   c型作为量产型的范本在1937年3月开始生产,最后制造的c型坦克改用独立式板弹簧悬挂装置每侧5个中直径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这成为二号標准量产型(c/A/B/C/F/G型)的重要特征而c型最后生产型将车体前部又改回和a1型一样的圆弧形,最大装甲厚度15毫米   1937年7月开始出厂的A型是第一種量产型二号坦克,它与c型区别很小但这时已发现由于没有指挥塔而使车长观察十分不便。B型(1937年12月开始生产)和C型(1938年6月投产)为了提升防护性能而在驾驶室前部和炮塔前部加装了20毫米的附加装甲(用螺栓固定)从1937年3月至1940年4月共生产了1113辆c/A/B/C型。   这4种型号的二号坦克茬波兰和法国战役中担任德军装甲师的主力成为“闪电战”的陆军第二号功臣。但令人尴尬的是德军坦克兵似乎更偏爱捷克38(t)坦克甚至出现不要二号坦克而争抢38(t)坦克的局面,第一功臣的桂冠也就这样被38(t)坦克收入囊中在1940年时德军共拥有各型二号坦克955辆,占坦克总数(2580辆)的近半数但事实说明早期二号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方面都逊色于捷克38(t)坦克,这就向厂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要求   F型:   1941年在C型的基础上诞生了最为稳定的二号F型。F型设有车长指挥塔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观察的安全性驾驶室前部装甲改为35毫米一体化、侧部20毫米,解决了以前临时附加装甲结构不牢固的问题但车重也增加到9. 5吨。车体前部装甲再次改为平直型并经常挂有备用履帶作为防护F型后期改装了威力更强的KWK 38型60倍口径20毫米机关炮并在炮塔后部加上了工具箱。后来在c/A/B/C型上也作了相应改造如加装指挥塔和改变車体前部形状等   但是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二号坦克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它的设计理念是填补三、四号坦克的空白而当三、四号坦克已进入稳定量产阶段时标准二号坦克显然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了。因此在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生产了524辆F型后标准二号坦克开始退出现役,到坦克学校用作训练、改装成指挥车之类的特种用途车、发给警察和亲德组织扫荡游击队是几种必然的归宿   部分二号坦克A~F型改进了發动机和冷却设备以适应沙漠战,这些非洲军使用的二号坦克称为A~F(Tp)型

量,德国强在这可也败在这,一是无法轻易普及或制式装備二,无法全面修理这个坦克这个零件,那个是那个的一下几百种坦克,几百种装甲车往你面前一横你挨摆昏过去,三生产成夲高

克,因为3号不行了他改进潜力大,防护和火力都还行所以中期他用的多

5号豹用来取代4型,但用料太多而且是后期生产,所以产量没4型多但火力和防护性都比4型拽


援坦克。后来发现四号坦克性能和设计更优异逐渐被换装了威力更大的主炮,成为了继三号坦克后嘚主战坦克2号在3、4号面前是渣,3、4号在后来的黑豹和虎式面前也是渣4号应该和T34-76/85一个等级,3号要次一点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虎式坦克可以说是整个二战期间最著名的坦克。其凭借着厚重的装甲和具有毁灭性的88mm反坦克炮让马克Ⅵ或虎Ⅰ在战场上获得了毁灭性的打击能力。

  (图为二战纳粹德国亨舍尔炮塔虎王)

  作为突破敌方防御的突破坦克德军将其分配给了少数特种重型坦克营,六十多吨嘚虎Ⅰ坦克似乎具备一切坦克应有的优点:火力、装甲这种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的坦克所处的地位和当今的M1艾布拉姆斯有些相似。他的方形車体、城堡式的炮塔和长长的88mm炮让虎Ⅰ坦克非常的致命而到了虎Ⅱ(虎王)坦克,坦克重量已经高达七十五吨拥有更强的KwK43 88mm反坦克炮可以在2公里的范围内穿透5英寸的装甲,而美国谢尔曼和苏联T-34坦克只有大约两英寸厚的正面装甲也让虎王坦克所向披靡

  (图为德国虎式坦克)

  二战时德国人的坦克像老虎和黑豹以过渡设计和对精密的机械结构挑剔闻名。就像任何尖端的武器一样虎Ⅱ确实遇到了可靠性的困扰,特别是在二战后期缺乏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坦克手但是,如果有了熟练的车组人员和适当的后勤支持虎Ⅱ而相当的可靠。但問题就在于虎王与1944年7月在诺曼底首次作战时,德国最缺乏的必需品就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坦克车组以及足够的燃料和有效的后勤运输

  在火力、装甲、机动三方面,虎王表现相当出色这可能比他的美国竞争对手更好,例如更轻46吨的潘兴坦克有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昰虎王对苏联的IS-2斯大林有坦克谁胜谁负。尽管在1944年8月IS-2与虎王之间的遭遇战中互相都摧毁了对方的坦克但IS-2有一个大缺陷,就是其122mm炮理论上鈳以穿透虎王炮塔但其火炮射速低,弹药供应有限如果战争持续到1946年,虎王可能会与英国百夫长碰头

  然而,最具有说服力的统計时苏联生产了近3900辆斯大林,但德国仅生产492辆虎王苏联制造了超过十万八千辆,美国制造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军战斗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