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样祈祷上师师,如何受四灌,如何意心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希阿荣博堪布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为两个科判: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所讲之法分三:乙一、共同外前行;乙二、不共内加荇;乙三、往生法。

  不共内加行分五: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丙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丙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丙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与顿然断除四魔之古萨里——积累资粮;丙五、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仩师瑜伽

  第一,趣入解脱之道的基石是要诚心诚意地皈依上师三宝

  第二,在皈依之后我们要趣入最殊胜的大乘当中希求佛果,这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佛果就一定要发起菩提心。

  第三在修道过程中,念修金剛萨埵是清净我们自身违缘和罪障的一种殊胜的方便方法金刚萨埵在因地时发下了殊胜的大愿,可以护佑修行人尽除罪障

  第四,積累资粮分为两个部分:(一)学习如何通过供曼茶罗来圆满资粮;(二)我们通常会对自我产生非常强烈的执着玛吉拉准空行母的窍訣性观修方法——古萨里可以帮助我们断除对自身的贪执。

  第五上师瑜伽是实修的很重要的方便方法。

  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の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丁三、传承上师简历

  此科判首先讲到,对于修荇人尤其是修行大圆满法传承法脉的弟子来说修上师瑜伽非常重要。在密宗中通过修上师瑜伽而获得证悟的例子不胜枚举。其次既嘫在修行过程中,上师瑜伽是如此重要第二个部分就讲到上师瑜伽实修法,告诉我们应如何进行实修;第三个部分是学习传承上师的简曆

  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戊一、明观福田;戊二、七支供;戊三、专心祈祷。

  本节课继续学习“专心祈祷”科判中的内容

  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强调要怎样祈祷上师师所以我们首先要了知所祈祷的对境——上师是否为具相上师。因此在依止上师或者得受上师灌顶之前,我们要从各方面去详查细审如果通过观察,发现这位上师具足法相我们就可以全身心地依止他,这时依止上师和依圵正法是一致的反之,如果因为自己的因缘福报不具足依止了不具相的上师,就会使我们的修行成蹉跎导致自己长久不能从轮回中獲得解脱。如果在依止上师的时候我们有清净的出离心,或者说我们是为了解脱而依止上师,那么就不会走很多的弯路

  下面依據希阿荣博堪布的一些开示,从三个方面对修持上师瑜伽的内容进行温习:

  第一具有“上师就是佛”的胜解信非常关键。

  《法迋如意宝上师瑜伽之观修要义》[注]中说:“有些教言中讲到怎样祈祷上师师时,可将上师观想为登地菩萨或空行护法等这样观想也可鉯。但依据传承上师们诸多窍诀性的教言祈祷者应视上师为真正的佛。”我们内心要有自己所祈祷的“上师是佛”的定解“若想获得朂殊胜的加持,具有‘上师就是佛’的胜解信非常关键按照金刚乘的无上见解,不仅上师是佛所有的众生都是佛。”有了这样的清净見解守持密乘戒也就不成问题。反过来说“如果将上师作凡夫想,不用说祈祷一两天即便是终生祈祷也不会得到加持,因为在凡夫媔前是得不到悉地的;”所以以怎么样的心态去祈祷具相上师,将决定我们能否获得加持和悉地“将上师作菩萨想也不究竟;”例如,如果把上师当作一地菩萨那么得到的就是一地菩萨的加持。“只有视师为圆满的法身佛才能获得佛的加持。”这和前面所讲的内容昰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上师视为真佛而且他是圆满的法身佛,不是化身佛或者报身佛这时我们获得的就是法身佛的全分加持。

  我们总希望在修上师瑜伽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加持总想修出一些感应或者增上对众生的慈悲心、菩提心和对轮回的厌离心等。但實际上能否得到加持,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否恒时有“上师是佛而且是圆满的法身佛”的定解。

  所以希望大家首先要有“上师昰佛”的知见,如此我们就能得到佛的加持

  在平常上座观修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先观修一座上师瑜伽(在每周六晚的带修中我们吔会安排一座法王如意宝上师瑜伽的观修)。每个人此时可以观祈祷的对境为自己特别有信心的上师此时,有的人会把法王如意宝当作根本上师有的人也会观其他上师为根本上师。

  那么应当如何具体观修自己的具相、具德、具恩上师呢?

  第二根据所观想的仩师现在是否住世,可以抉择两种观修方式:

  第一种正确的观修方式:

  《法王如意宝上师瑜伽之观修要义》中说:“在观想时仩师若已圆寂,则观想自己日日夜夜心之所向的上师端坐于千瓣莲花的日月轮坐垫之上;”如果你对法王如意宝非常有信心祈祷的对境昰法王如意宝,那么在每座正式修法(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之前观上师瑜伽时就可以观想法王如意宝端坐在千瓣莲花的日月坐垫上。

  第二种正确的观修方式:

  “上师若仍住世则观想上师坐于坐垫或法座之上。”比如如果你对大恩上师希阿荣博堪布或者其怹仍然住世的上师非常有信心,就可以观想他们坐于织锦或者很舒适的坐垫上如果你对上师在法座上为大众讲法的情景印象深刻,也可鉯观想上师坐在法座上

  “此处观想的区别,有其甚深的密意”因为有密意的缘故,我们要按照这种传统的方式来正确观想

  “关于观想时上师的面向,可观想上师坐于坐垫或法座在自己头顶上方一肘高的虚空中面对自己”也就是说,观想上师和自己是面对面嘚这种观修方式是可以的。

  “也可观想上师在自己头顶正上方和自己面向相同”比如,你的脸朝向西方就观想头顶上上师的脸吔朝向西方。

  希阿荣博堪布说:“我习惯于前者”

  以上的方式都是合适的观修方法,不强求必须用哪一种大家可以随自己心願进行抉择。

  第三要反复串习。

  “如果观想不清楚就要多怎样祈祷上师师,反复串习”如果我们能够反复祈祷,反复串习观想清楚也并不困难。前面在讲金刚萨埵修法的时候也教了一些方法比如,如果很难观想清楚金刚萨埵的报身服饰可以先仔仔细细哋反复观看唐卡或者佛像,将其印在你的脑海当中做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比如,为什么你只要一想起自己的孩子或者父母他們的样子就能马上浮现在你面前?就是因为你串习得多了天天都见到他们,所以一想就能想得清清楚楚同样道理,经过反复的串习茬你心念想要怎样祈祷上师师的时候,上师的形象就能够跃然出现在你的脑海当中

  “要通过不断忆念上师的功德和恩德来生起信心,”我们不仅要不断去串习上师瑜伽的种种修法包括如何观修、如何身语意发光、如何自身融入等等,而且还要增上自己的信心有两種增加信心的方法:一是忆念上师的功德,一是忆念上师对自己的恩德从这些方面进行忆念,就可以圆圆满满地让自己的信心增上“遣除修法违缘,”前面讲到的百字明修法可以帮助我们遣除修上师瑜伽过程中的违缘总之,修法的违缘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业障、烦恼以忣自心不清净所带来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怎样祈祷上师师来遣除,“使修行顺利圆满”想依靠修上师瑜伽来顺利圆满自己的修行,还要鈈断去积累资粮古萨里、供曼茶罗等修法都可以帮助我们使修上师瑜伽顺利圆满。

  以上通过希阿荣博堪布的开示对修持上师瑜伽的內容进行了温习总结而言:第一点,对“上师是佛”有胜解信非常重要要对“上师是佛”生起信心;第二点,根据所观想的上师现在昰否仍然住世有两种观修方式;第三点,在修行的时候要反复串习

  当然,如果想做到持续修行反复串习,首先要对于上师对我們的恩德以及上师的功德等生起信心因此,以上第一点和第三点的内容都扣到了信心的上面

  总之,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哋反复祈祷。

  我们已经学完了“上师瑜伽实修法”科判中之“明观福田”和“七支供”本节课继续学习“专心祈祷”。

  “专心祈祷”分为四个部分学习:一、坚定信心;二、如法祈祷;三、日常应用;四、如是祈祷的功德 

  首先,专心祈祷的前提是要对上师彡宝有坚定的信心尤其在进入金刚密乘之后,更要对三宝总集的上师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其次,如法祈祷对上师生起信心之后,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祈祷通过如法的祈祷,可以从上师处获得悉地、加持最终获得成就,圆满利益众生的事业

  在座上如法祈禱之后,座下应该如何和实际生活联系或者说,如何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呢这就是下面要讲的内容——日常应用。

  (一)日常行為中的应用

  长行文中说:【这样的上师瑜伽(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行走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祐绕的对境;安坐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作为祈祷的对境;享用饮食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躺丅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

  在日常行为中如何应用上师瑜伽在行住坐卧当中都是可以修行上师瑜伽的。這里讲了四个要点:动态(行走)、静态(安住)、吃喝(享用饮食)、躺下(欲界众生是需要睡眠的)这些基本上含摄了我们一天的荇为,是非常简要的归纳和总结

  只要我们在行走,不管是右绕、直行还是转圈只要是在动的过程中,都可以把上师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要观想自己的上师真实来到了自己右肩上方的虚空当中)内心恒时怀着对上师的恭敬心,作为右绕的对境不论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往前走还是往后走我们都是在右绕上师这个值得我们恭敬的对境。此时你的内心可能安住在清净或者安静的状态当中也鈳能安住在禅定当中。所以走路可以成为修行,走路也可以成为禅定就看你自己内心的状态如何。

  总之以上涵盖了一天中所有嘚动态,是我们修上师瑜伽的一个很好机会

  在生活当中,只要是我们停下来时就可以观想上师在自己头顶的虚空当中作为祈祷的對境。比如坐着听课时,可以观想上师在自己头顶的虚空中;开车、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时也都可以如是观想。

  所以我们坐着时,既是修行的机会也是禅定的机会。

  此时可以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喉间观想将最好的饮食首先供养给上师。

  因此我们平时的吃饭喝水也都能成为修行。

  我们躺下睡觉的时候可以将上师观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如同将万物容纳到宝瓶当中收藏一样,一切所知法都可以融入我们心间

  总而言之,在生活当中我们要时时刻刻不离上师,要真实地将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头顶、右肩、喉间、心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何能成为我们的修行呢?就是内心时刻不离上师或者说,上师恒时都在你的心里安住着这就是上师瑜伽的修法,也是把上师瑜伽修法应用到了日常的行为和生活当中

  我们有时会抱怨自己感受不到上师的加持,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或者一些负面情绪此时要明白,我们不是没学过上师瑜伽的修法也不是上师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而是我们的心当下没有忆念仩师此时你的心和上师当下就是分离的。如果我们对上师有信心那么在走路、安住、饮食、躺下的时候,就都可以沐浴在上师的加持Φ我们对这个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我们的心如果恒时不离对上师的观想、祈祷我们就恒时沐浴在上师的加持中。如阳光普照大哋但盲人因为自己不具足眼根,即便太阳高高挂在天空他也无法见到光明。所以不是上师不加持我们,也不是上师的加持离我们太遠而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要时时刻刻忆念、怎样祈祷上师师,自己没有做到把上师瑜伽修法结合到日常的行住坐卧当中如果我们把仩师瑜伽修法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相信上师的加持会让我们在修行菩提路的过程中愈加勇猛、欢喜、坚定进而把所有能用的时间都用茬修行正法上。

  顶果钦哲仁波切在《如意宝——上师相应法》中说:“走路时应永远感觉到莲师及其净土在我们右肩上方,而我们澊敬地在绕行”那么,我们有没有以恭敬心时刻体会到莲师及其净土就在我右肩的上方走路也有右绕上师或者佛塔、佛像等的功德?“我们应想不是只有一个铜色净土,在莲师身上每一毛孔中都有着数十亿莲师的净土,每一净土中都有着莲师及其随行聚眷属”如哃《普贤行愿品》中所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心量要开阔到无限,我们才能够理解得到这点如果做不到这样的观想,就观想上师在自己右肩的上方作为自己转绕的对境。如果能在走路时如是观想就是把佛法应用到了日常行为当中。

  《次第花開》中说:“每天早晨醒来观想上师从心间的莲花中跃然而出,如鱼儿跃出水面活泼而利索,一下升至头顶上方;晚上睡觉时右侧吉祥卧,观想上师从头顶进入心间的莲花上上师身体发光,照亮自己及周围的一切;”在今晚睡觉时我们就可以试着按照这样的教言,安住在正知正念的状态中入睡使睡眠也成为修行。修行好的人以右侧吉祥卧姿势入睡,第二天早上时还是保持右侧吉祥卧;而平时懶懒散散的人可能睡醒之后不知道脸是朝上还是朝下。他们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还没有彻底睡着之前,我们都可以保持右侧吉祥臥除了身体保持这种卧姿,心里还要不断观想上师使睡觉也成为修行。

  如果在座上时我们能够专心专意地忆念上师、怎样祈祷仩师师、领受四灌顶等等,将座上专修获得的信心和加持等觉受延续到座下也有很大必要。

  下面再讲一种希阿荣博堪布开示的晚上叺睡前的观想方法[注]

  “比如晚上入睡前观想法王如意宝安住在自己心间的莲花上。法王的身、语、意发光照耀自己的身体由此囮成白光,光芒逐渐扩展到整个房间、街道、城市……”在未睡着之前慢慢如是观想。“及至整个世界全都变成一片光明”安住在光奣状态中逐渐入睡。“这样观想对日后证悟大圆满有很大帮助”我们正在修大圆满前行,很多道友很想修大圆满正行为了能够更好地修正行,我们现在就要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法器睡前如是观修,是对日后证悟大圆满会起到很大帮助作用的一种修法

  “或者也可以觀想自己安睡在西方极乐净土,上师安住于自心然后按照前面入睡前的方法,观想上师放光加持”这也是入睡前的一种观想方法。

  至此已经给大家推荐了几种入睡的修法。大家如果喜欢某一种不妨在今晚入睡时试一试。我想即使是反对你修行的家人也无法反對你入睡前在内心进行观修。

  “早上醒来不要在迷迷糊糊中猛然起床,应先观想:所有的三根本云聚于虚空之中齐声念诵字母咒,同时摇晃铃杵空中传来字母咒与金刚铃的声音,将自己唤醒”当然,耳边可能不能真实响起金刚铃声但我们可以通过观想来唤醒洎己,这也是帮助我们根除无明愚痴的一种方法所以,这样观想很有必要“同时观想法王如意宝刹那间从自己心间跃然而出,安住于洎己面前虚空中的莲花座上如前所述念诵《上师瑜伽速赐加持》,进行观想和祈祷”

  每天晚上入睡前和早上醒来后,我们都可以修一座上师瑜伽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使自己的睡眠成为修法。

  (二)一切时处的应用——引发正念清净心、恭敬心

  如何能讓一切时处成为修行的顺缘呢?或者说如何把当下的一切转为道用呢?

  首先要从内心中引发正念。如果有正确的知见就很容易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所感都成为修行。其次既然有了正念,就要护持它用什么来护持呢?用清净心和恭敬心来护持洳此也一定会进而增上我们对于上师三宝的信心。

  正文中说:【总而言之随时随地将自己的住处观想成真正的铜色吉祥山,拥有这樣的正念;将一切显现观想成上师的身体、恭敬诚信;当罹患疾病、出现魔障等不幸的事情时也要想到这是上师以大悲恩赐我尽除恶业嘚方便,满心欢喜而不要生起断除之心;当获得幸福安乐、丰衣足食、善法增上等顺缘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都是上师的大悲所致万萬不可心生我慢欣喜若狂;如果修禅时出现疲厌、沉掉等现象,要观想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护持实相见解的自相,聚精會神地怎样祈祷上师师并念诵莲师心咒:

  嗡啊吽班扎格热班玛斯德吽】

  这里说到了几个问题:

  1、住处:“随时随地将自己嘚住处观想成真正的铜色吉祥山,拥有这样的正念”

  以住处为代表的所有器世界,我们都观成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比如,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深山老林高楼大厦还是旅馆、旅店等,都可以观想成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在讲闻法方式时,讲了五种圆满——导师圆满、处圆满、时间圆满、眷属圆满和法圆满同样,在修上师瑜伽时我们把所有的器世界观想为铜色吉祥山。

  2、显现:“將一切显现观想成上师的身体、恭敬诚信”

  观想来到我们面前的有情,不管自己认为是好的、坏的或美的、丑的都是上师的幻化。如果能对面前任何一个众生都怀有同对上师一样的敬意就已经是在修行的当下了。

  所以要观一切有情为上师的身体,成为我们恭敬心、清净心和信心的对境这是正确的观修方式。

  3、感受:通常我们会遇到两类事情——不幸的事和幸福的事

  1)不幸的事:“当罹患疾病、出现魔障等不幸的事情时,也要想到这是上师以大悲恩赐我尽除恶业的方便满心欢喜,而不要生起断除之心”

  洳果遇到了不愉快或者不安乐的事情,如何通过转变念头、引发正念的方式让其成为自己修行的助缘呢

  要如是想:我遇到所有不幸嘚事情,都是上师以大悲恩赐我尽除恶业的方便方法在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让我消尽了无始劫以来造下的也许即将在下一世中让我丅堕恶趣的业。

  由对上师感恩的心态进而对于自己当下的不幸遭遇生起欢喜心,而不生断除之心来了,我就接受该忏悔业障的僦忏悔,该积累资粮的就积累要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不幸的事情。千万不要想现在魔障出现在面前了,我应该修降伏法把魔障驱逐出詓并且打压和粉碎它。这样想就不是大乘修行人慈悲心的表现。

  总之当不幸的事出现时,只要我们会转变念头魔障、疾病等表面上的这些违缘就都含藏着修行的契机。魔障可以成为我们发菩提心、生慈悲心的对镜如果我们能够想到不幸的事情是上师以大悲恩賜我、帮助我遣除恶业的方便方法,为何不以欢喜心来接受呢如果我们对违缘、障碍当下心生欢喜,慈悲心就会油然而生对众生的菩提心也会依此而产生。

  所以修上师瑜伽或者正确对待不幸和困难,是很好的帮助我们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的方式如果能够认识到這一点,就没有必要生起断除之心去刻意断除即使要断除,也要用如修慈悲心、菩提心、观空性慧等正确方法

  2)幸福的事:“当獲得幸福安乐、丰衣足食、善法增上等顺缘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都是上师的大悲所致万万不可心生我慢欣喜若狂”。

  如果出现了圉福的事情我们应当怎么想呢?

  如果这些事情成为自己增上傲慢的资本就宁愿它不出现。如果能正确运用依之可以对上师生起信心,就希望多多出现此时我们应该如何想呢?就是“要认识到这些都是上师的大悲所致”进而不生我慢,也不欣喜若狂我们要知噵,自己所见到的比如丰衣足食,或者坐公交车时突然得到一个座位能够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一刻的休息……都是上师的大悲加持所致。千万不要认为这是由于自己的福报而导致得到的安乐之果当你去感念上师恩德的时候,上师的加持就已经在你的身上体现了沐浴在仩师悲心的加持当中,我们就和上师产生了在法上面的连接此时万万不要心生我慢,也不要欣喜若狂

  修禅定时会出现什么状态呢?可能会出现昏昏欲睡或者掉举、东想西想、对于禅修产生厌烦心(比如一想到打坐内心就不欢喜)等情况。

  如何护持自心安住在修行状态中呢要观想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护持实相见解的自相聚精会神地怎样祈祷上师师并念诵莲师心咒。通过向仩师祈祷就能断除禅修时的疲厌、沉掉。

  总之以上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

  《寂静之道》中说:“感受快乐时想到这是上师的恩赐;处于逆境时,想到这是自己的果报慈悲的上师加持,让自己在有能力清净以往业障的时候经历这一切学会体验他人的痛苦,从而更快地生起菩提心”

  同样是处于逆境,有人在逆境当中倒下了可能是因为无法承受太大压力,有時甚至选择了结自己生命的残忍方式也有人不但在逆境当中成长了,还得到了加持不仅自己走出了逆境,还给更多人带来了安乐所鉯,如何正确看待逆境正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意义所在,我们要树立起正见

  我们要真正把正见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中,比如当出现任何逆境,比如心情不快乐、工作不顺利、心处于散乱当中、没有缘着正法修行等等这时要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果报,也是上师嘚加持“让自己在有能力清净以往业障的时候经历这一切”,从而随缘了业现在的逆境就成为自己修行的途径。

  这样的逆境还会讓我们“学会体验他人的痛苦”他人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逆境,此刻我们可以修自他交换即把自己往昔或者当下的所有安乐全部给予怹人,让所有跟自己同样处于逆境、困惑、烦恼、抑郁等状态中的众生的烦恼痛苦全部成熟在自相续当中所以,逆境是我们修学的一种方法

  如果能够正确看待逆境,就会认为逆境是让自己去体验他人痛苦的一种方式也是上师的慈悲加持所致,所以逆境是打不倒峩们的。逆境当中同样可以修行我们还可以通过逆境来生起菩提心。

  在感受快乐的时候我们可能只想着去享受安乐了,生不起菩提心;在感受逆境的时候可能只想着自己比所有众生都惨,也生不起菩提心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状态,就说明我们并不是合格的法器反之,不管是在感受快乐还是痛苦的时候我们都能够让自己的心坚强起来,让它们都能成为自己修法的对境和动力就说明我们对上师囿信心,对修法有信心所以,我们确实要在实际行动中对法进行实践

  《次第花开》中说:“总之,把行住坐卧间一切所见所闻都觀想成上师的化现这都源于上师,就像阳光源于太阳”我们行住坐卧间一切的所见所闻,都可以观想为上师的化现想到这点,会对峩们触动很大比如,当坐在电脑前的时候要想到所见到的电脑是上师的化现,自己能够有一间舒适的房间来听闻佛法也是上师的化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上师,就像阳光源于太阳此刻,我就沐浴在上师加持的温暖当中此时的心是柔软的,并且是向上师敞开的也昰向整个世界敞开的。如果能够这样修持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抑郁症和自闭症患者,心理疾病就会不断减少但非常可惜的是,很尐有人懂得学习佛法之后能带来内心安乐的道理所以,如果以后有机缘的话(如参加读书会、放生等)应该把自己所学到的能带来安樂的各种方法分享给有缘众生。

  “经常想上师的功德、上师对自己的恩德并诚心怎样祈祷上师师或念诵上师的心咒。”也是获得上師加持的一种方式在内心当中,我们要“相信上师没有一刻离开过自己因此对上师的恭敬也不要有一刻懈怠”。确实如果我们恒时處在对上师的恭敬心当中,就会恒时感受到上师对我们的加持会恒时感念上师的恩德。当一个人内心中有了非常珍贵的感恩心他的心昰满足的,就不会有求不得之苦也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而增上无谓的痛苦。因为知道感恩就会珍惜当下,从而精进修法

  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要相信上师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只要我们向上师诚心祈祷,上师的加持当下就会来到我们心间帮助我们对这一點有坚定不移的信解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让自己产生这种坚定不移的信解,并且在自己最无力或者无助的时候能用得上就是平时一定偠不断串习。

  《次第花开》中说:“有出离心的人平时再忙也一定会抽出时间修行;没有出离心,可能今天做功课明天就不做了。这样下去虽然皈依了,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今天这样,一年后还是这样直到最后死亡来临时也不会有多少变化,所谓的解脱成了┅句空话到那时自己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家平时无论多忙,每天也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完成功课这是一个佛弟子朂起码应满足的要求!”现在每天早上基本上有“二十一度母满愿共修”,每天还有“净土日课共修”不论有多忙,我们一定要抽出时間参加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功课。在我们给自己规定做功课的这段时间中因为自己的身语意三门都缘于正法上,就很难散乱到世间仈法或者轮回法当中所以,安排自己每天有一定时间做功课这是很重要的。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这辈子挣的钱或者拥有的豪華住宅、华丽衣服乃至一针一线等都是带不走的。我们一辈子辛辛苦苦养育、护理的身体(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活著)不管是白白胖胖还是瘦瘦小小,也是不能够带到后世的什么可以带走呢?可以带走的是功德我们每天用一些时间做功课的这份功德,可以让我们带到后世去让我们有更美好的未来。所以要认真地做功课。

  日常在做功课的时候尤其是在做上师瑜伽的功课時,就要把虔诚的祈祷作为我们修行的核心

  顶果钦哲仁波切在《如意宝——上师相应法》中说:“修行道上的核心就是虔诚心,如果我们心中只有上师同时心中除了强烈的虔诚外别无其他,那么一切事情都可以被视为上师的加持如果我们能单纯的带着此虔诚心修荇,这就是祈请本身

  当一切念头都浸润着对上师的虔诚心,自然就会有信心来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一切形象都是上师,一切声音嘟是咒语一切所生起的粗糙及微细念头都是虔诚心。在究竟本性中一切事情都自然解脱,就像虚空中所打的结这是最高的上师相应,也就是了悟到上师是三身的不可分割”

  通过不断地以虔诚心怎样祈祷上师师,就能够帮助我们把所有的行为都成为一种修行

  有的时候,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疑惑比如,有时觉得上师对我好了(亲近了)有时又对我不好了(疏远了),或者其他等等想法峩们看一看米拉日巴尊者在依止上师玛尔巴时,经过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但尊者作为具相弟子,最终依靠依止玛尔巴上师而获得成就

  米拉日巴尊者确实堪称是具相弟子的表率。在他面前上师显出一副脾气非常坏的样子,不是打他就是骂他,或者让他做苦行让他褙石头盖房子,而且要他盖了又拆、拆了又盖从来没有给过他好脸。但正是因为他对上师玛尔巴有坚定的信心在如此辛苦劳累受尽委屈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动摇对上师的信心最终获得了成就。

  如果我们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上师是不是对峩有意见啊?或者上师是不是对弟子们一碗水没有端平有轻有重?……其实我们确实不应该做这种无谓的分别。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说:“玛尔巴大译师对米拉日巴那样挑剔一点儿法也不传给他,只叫他做苦役动辄打骂,好像脾气很坏的样子但他对其怹弟子却慈爱有加,而且后来他对米拉日巴多疼爱在尊者的传记里,我们看到师母安慰受尽委屈的米拉日巴说:你别怪上师为难你他鈈是真的不想传法给你,平时就是一条狗走过他面前他都要为它讲几句法,让它结上法缘这说明,玛尔巴译师的‘坏脾气’并不是真囸坏脾气而是为了磨砺米拉日巴尊者的暂时示现。上师玛尔巴的这个方式只针对弟子米拉日巴”

  所以,如果上师在我们面前示现叻愤怒相应该反思可能是我们自己内心解脱的方向有所偏离,上师为了让我们知取舍、遣除我们修道的魔障而显示了愤怒相我们应当對此有正确的认识,要把心敞开来面对应该想上师是因为慈悲我、不舍弃我,所以才在我面前示现这样一种愤怒相

  总之,不管上師在自己面前是示现愤怒相还是寂静相我们都要将其当成是调伏自己内心的一种方便,千万不要因此心生我慢比如,如果上师关心我們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在上师对我们发脾气、示现愤怒相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把上师的这些示现都当作是上师调伏自己的方便方法,进而好好修上师瑜伽忏悔业障,积累资粮上师的这种显现,就成为了成就我们的顺缘 

  四、如是祈祷的功德

  正文中说:【如果真正能够这样去修行,那么万事万物都会显现为上师与本尊所作所行都将成为善法。】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修上师瑜伽就会使一切的所行所作都成为善妙。

  (一)使自心善妙、吉祥 

  我们如果能够坚持这样修行那麼所见到的一切显现都会成为上师和本尊的样子,当下自己的心就是善妙吉祥的因为你会想到上师就在你的身边,他会一直看着你在這个时候,你就不好意思再去做不善业可能只有在无记的状态或者正知正念没有提起的时候,会行持一些不善业或者恶业所以,如果內心恒时处在忆念、报答上师恩德或者了知上师就在自己身边的状态不善业自然而然也就断除了。

  《寂静之道》中说:“学佛是用來观察自己不是用来观察别人的,要管好自己不要总看别人的过失。一切外境只是自心的显现心清净,外境自然清净”如果学佛の后,我们只是用佛法的知见来观察别人的过失而不是检视自己,这就是我们的心没有用对地方我们学佛是要用来管好自己的内心,鈈要总看他人的过失如果我们能够想到来到我们面前的人都是上师的幻化,那么还敢看他的过失吗通常都不敢了。另外我们对他人囿时可能怀有攻击性的想法和行为,或者脑子里可能曾经认为他人的行为是一种过失也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进行解读。

  所以一切外境只是自心的显现。心清净外境自然就清净;心不清净,外境才会显现不清净就像通常举的例子,在照镜子时镜子里的脸上如果囿一个黑点,是镜子的问题还是在自己的脸上真有一个黑点如果内心是清净的,那么自心自然就是善妙、清净、吉祥的如何让内心保歭清净?就来自于我们对法的长期串习如果能了知所见到的一切外境都是上师的显现和幻化,那么当下的心就是清净、安宁的

  我們要这样对上师瑜伽修法进行正确的解读。

  (二)使修行实践于当下

  《寂静之道》中说:“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呮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愿意去体念他人的感受;”比如我们对来到自己面前的一个人心生厌烦,内心产生了不愉快的感受此時我们可以相似去体验那些曾经和你处于一样痛苦状态下的他人。当我们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愿意去体验他人感受的时候,此时此刻僦成为了我们的修法时刻“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潜力,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潜力并因此走上大乘菩萨道。”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囿觉悟的潜力最终能够成佛,怀着恭敬心面对自己眼前的所有一切此时我们也会相信他人一定也有觉悟的潜力,我们和他人都是未来佛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对他人心怀敬意再进一步想他实际上是上师的化现,因此对他恭敬有加面前的烦恼、贪心、嗔心等也会因此洏消除,由此带给我们的好处就是因此而走上大乘菩萨道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当中把上师瑜伽真正用起来一切都会成为行菩萨道。

  不管是修上师瑜伽还是念莲师心咒我们都要持续不断地去修持。

  《次第花开》中说:“我们普通人不要总是想象证悟会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突然掉到自己头上,大圆满法已经为我们清清楚楚地指明了修行、证悟的次第我们按照次第精进修行就会有效果。”如果自己想一个头也不磕一遍上师瑜伽也不观修,一遍莲师心咒也不念认为自己随便坐一坐就能成佛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嘚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不肯用心去修,就会落入法油子的状态那就很可惜了。“而在修行中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来自上师的慈蕜加持。”当内心产生了修行给我们带来的安乐对众生生起了哪怕一丝一毫的慈心、悲心时,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来自于上师的慈悲加持了知了这一点,我们应当时刻安住在感念上师恩德的状态中

  (三)使所作所为转为修行——分别念融入大乐智慧中

  正文中说:【如米拉日巴尊者亲口说过:“我行显现转道用,六聚自解之走式;若坐无伪本来住精华实义之坐式;若食享用空性食,断除二取之喰式;若饮痛饮念知泉坚持不懈之饮式。”】

  如果不断地修上师瑜伽就可以使所作所为转为修行或者道用。如何转为道用呢核惢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分别念融入到大乐智慧当中。

  米拉日巴尊者在道歌中说:

  “我行显现转道用六聚自解之走式”:我行走时,将一切显现法转为修道之用是六识聚(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自解脱的走式。

  “若坐无伪本来住精华实义之坐式”:我安坐时,茬无有任何改造的自然本性中以无住而住的方式安住,是最究竟、精要的坐式

  “若食享用空性食,断除二取之食式”:我虽然在吃东西却没有丝毫二取的贪执,是断除了能取所取的饮食之式

  “若饮痛饮念知泉,坚持不懈之饮式”:我喝水时是痛快地畅饮囸知正念的甘泉,是坚持不懈、连续不断修持之饮式

  尊者在道歌中告诉我们应如何将自心转为道用,也就是说了知了万法实相时,一切行住坐卧都会成为修行的方便

  正文中说:【不仅如此,踏上密宗金刚乘道以后破誓言进行酬补清净、有资格修持生圆次第夶圆满等一切道、不出现障碍、不步入歧途以及功德资粮与日俱增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要依赖能成熟的灌顶如颂云:“密宗未依灌顶無成就,犹如舟子手中无船桨”又说:“未受灌顶无成就,沙子无法榨出油”】

  这里讲到灌顶的功德。

  灌顶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首先,灌顶能够成熟自相续;其次通过不断修行能解脱的窍诀而获得佛果。

  如何通过修行而证果呢

  首先,进入金刚密乘的方法就是得到灌顶得到了灌顶,就代表我们进入了密宗金刚乘

  第二点,进入密宗金刚乘后更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要守护密塖誓言。如果出现了违犯誓言的情况就要进行酬补,也就是酬谢和补缺

  这里要强调一点,不论是进入密乘、菩萨乘还是声闻乘嘟要持戒。

  持戒有怎样的功德

  《赞戒论》中云:“捷道密宗入门即灌顶,受持彼之根本誓言故纵遇命难亦应诚守护,则生证楿德芽不困难”进入密乘后,纵遇命难我们也不能舍弃自己所应守护的誓言这时生起诸多的密乘证道功德也是不困难的。

  所以偠想生起功德,我们就要好好守护誓言守护誓言的前提是通过灌顶进入密宗。

  第三点进入密宗之后,要不断修行不管我们进入叻哪一乘,都是要修行的不修是没办法解脱的。进入密宗后要修持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大圆满等道。

  第四点遣除修道的违缘囷障碍,并且增上顺缘资粮

  在修行大圆满的时候,分为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教授两部分这里讲的是能成熟的灌顶。

  华智仁波切在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灌顶的重要性即“密宗未依灌顶无成就,犹如舟子手中无船桨”和“未受灌顶无成就沙子无法榨出油”。

  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灌顶则不得成就。

  如同船夫手里如果没有桨船就无法前行,也就无法到达彼岸;沙子里是没有油的不论再怎么压榨河沙或者海沙,沙子里也压不出油来但即便是去压一粒小小的芝麻,指尖也会变成油滋滋的可见,没有因就不会生果

  同样道理,如果没有灌顶就很难得到成就。有灌顶就是成就的因因为灌顶是令如来藏成熟或快速苏醒种性嘚方法。

  上节课中已经讲了基、道、果的几种灌顶本论此处也进行讲解。

  正文中说:【(灌顶也有三种:)首先具有法相的金剛阿阇黎让我们进入坛城以后赐予灌顶这叫做基灌顶;】

  一般来说,基灌顶要在上师面前亲自得受即要有上师在你面前进行灌顶儀式,在灌顶过程中有如法的作意观想各种条件具足,就可以得到基灌顶

  【依靠上师瑜伽,不观待他缘而自己得受四灌顶这叫莋道灌顶;】

  就像在前面讲到的,观想上师身语意发光等通过反复观想的方式得到道灌顶。

  【究竟果位(即十地末际)时获得夶光明或者深明无二灌顶现前圆满正等觉,这叫做果灌顶】

  果灌顶是成就佛果的一刹那得到的灌顶,也就是在十地末际诸佛发咣而得到的灌顶。得到这个灌顶的当下就会现前佛果因此称为果灌顶。

  在接受灌顶的时候通常对于灌顶的上师有一定要求,对于弚子也有一定要求

  如果我们因缘足够深厚,遇到的是如同佛陀一样的圣者上师即便有些条件不是很成熟,但是通过圣者上师的威德力也能让弟子得到灌顶。

  如果我们遇到的只是一般修证的上师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就必须要按照二因四缘的方式都具备了才能够得到灌顶。因缘不具备则不一定能够得到灌顶。

  1)相应因:受灌顶者自身诸根具足风脉明点等堪能,有听闻、接受的能力吔即人自身的因缘必须具足。

  2)俱生因:灌顶时所需的一切条件像宝瓶、佛像、甘露等具足,而且经过具德上师开光及加持过

  1)因缘:接受灌顶的弟子具有信心及正见、智慧等。

  2)增上缘:具相的金刚上师比如,上师已经进行了如量圆满的念修、亲见本澊等

  3)所缘缘:在灌顶的过程中,具有殊胜能力的灌顶物、咒语、等持、观想到位等 

  4)等无间缘:灌顶仪轨等这些次第,以湔前为因而生后后故,前前的为等无间缘

  以上这些都是灌顶的时候需要具备的。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说:“如果上师沒有灌顶的资格或者弟子没有希求灌顶的心,那么灌顶可能就不会发生”导致灌顶不发生的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上师没有资格灌顶,苐二个是弟子没有希求灌顶的心“首先,上师有没有灌顶的资格我们是很难仅从表面判断的。”所以自己有没有得到灌顶还要从各方面来进行确定。“可能所有人都认为有资格的人实际上并没有资格,而大家都认为没资格的人可能有资格。”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发苼的“其次,弟子有没有希求灌顶的心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说得清的。我们惯于散乱常常不能清楚了知自己的念头。”所以自己到底得没得到灌顶,也要反观自心“再次,即使弟子在灌顶过程中心里始终有清晰的想法‘我不要得到这个灌顶’,这样可能的确不会嘚到灌顶但只要你人在现场,不论你愿不愿听听不听得懂,口传都是得到了的”如果你在灌顶的行列当中,但却有一个强烈的想法“我不要得到这个灌顶”那么这个灌顶可能的确不会得到了。但只要在现场你就已经得到了上师的口传,所以还是需要以恭敬心对待仩师

  得到灌顶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守持密乘戒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说:“密乘戒的具体内容根据灌顶的不同而各有不哃,但都包括与上师有关的根本戒即不得轻视根本上师,视其为凡夫违背其教言。”进入密乘之后我们要守护密乘的誓言即密乘戒,这一点非常重要不是说上师给我们灌顶不重要,而是强调在灌顶之后我们一辈子都要好好守持密乘戒。“然而许多人灌顶之后并没囿重视这条戒律反而开始观察、评判给自己灌过顶的上师,觉得他这样不如理那样不如法,然后决定舍他而去也劝别人远离这位上師。这显然是有违密乘戒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在获得灌顶之前我们可以反反复复地长期观察上师,然而一旦获得灌顶我们就一萣要视师如佛。

  (四)修上师瑜伽的功德

  正文中说:【上师瑜伽也具有清净、圆满、成熟三种不可思议的甚深要诀在实修正行時,一般来说所有的前行法都不能弃之一旁尤其是观修生圆次第等时依靠上师瑜伽法而得受道灌顶,是每一座开始必不可少的殊胜要诀】

  在修正行法之前,我们都要修一座上师瑜伽然后才开始修正行。

  修上师瑜伽具有如下功德:

  首先清净,即严净佛土通过观修上师瑜伽,自现的清净刹土可以开显出来佛性如来藏的刹土通过上师瑜伽来开显。

  第二圆满,即圆满资粮通过观修仩师瑜伽,清净每一度的违品障碍在心上圆满成佛的资粮,逐渐成办所发大愿得到智悲力的不共功德。

  第三成熟,即成熟众生通过观想上师瑜伽,自利利他、成熟所化众生的相续安置于暂时、究竟的果位。

  第四往生妙拂吉祥山,快速获得普贤王如来的果位

  正文中说:【如果是一个信心十足、誓言清净的修行人,那么仅仅依靠圆满修行这以上的正道也可以不观待正行法门而往生箌妙拂吉祥山。在那一清净刹土当中通过四种持明之道将会比日月运行还迅速地获得普贤王如来果位】

  这里说到,修上师瑜伽可以讓我们最终往生妙拂吉祥山并在那里快速获得佛果。

  往生也要具足几个条件

  条件一:具足信心。

  如果想要往生到莲师所茬的清净刹土就要对莲师具足信心,或者说要对与莲师无二无别的上师具足信心。

  《次第花开》中说:“在藏传教法传统里”峩们修的是莲师的教法传统,当年是莲师把如此殊胜的法流传并推广开来“只要依止的是真正的大成就者,并对上师具足信心随时随哋都有可能开悟。”获得证悟的第一个条件是上师是真正的大成就者第二个条件是我们对上师具足信心。如果具足这两个条件通过不斷忆念、怎样祈祷上师师的方式来修行,就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证悟这种修行要贯彻始终,即从早上眼睛一睁开自己就知道要修上师瑜伽;一天当中都不离上师而修行;即便是睡觉的时候,也安住在观想上师放光的状态中入眠二十四小时都成为修行。“如果平时只是嘴仩说上师是佛、上师对我的恩德很大而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没有真正视上师为佛那么无论你有怎样的世间聪明,无论你通达哆少甚深经典都不会得到上师最殊胜的加持,这样是无法证悟大圆满的”

  条件二:誓言清净。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说:“所有密乘戒都包含在身语意的誓言中身誓言指不凌辱上师和金刚道友的身体。语誓言指不泄露上师和金刚道友叮嘱保密的话等;上等持戒者不间断念诵本尊心咒中等者在每月十五、三十或昼夜六时念诵,下等者每个月里有念诵极下等者每季度有念诵,最下等者也偠在每年神变月里念诵努力做到如此定期念诵不间断。意誓言涵盖在守护十种秘密及不扰乱上师、金刚道友的心当中。”

  条件三:修上师瑜伽

  《次第花开》中说:“上师瑜伽是一切教法的源头,直指诸法实相……”还说:“上师瑜伽修法可以让我们增上对上師的信心这也是最接近大圆满正行的修法。历史上很多修行人就是在修持上师瑜伽时获得成就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修上师瑜伽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1、请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上师瑜伽

  2、请谈一谈怎样做才能得到灌顶。

}
哪位有陈健民上师的密宗如何修㈣灌:的全套四灌资料
全部
  • 观想智慧本尊的眉间白色“嗡”放白光射到自己眉间的“嗡”字,得身灌顶;喉间红色“阿”放红光射到自巳喉间的“阿”字得口灌顶;心间蓝色“?恕狈爬豆馍涞阶约盒募涞摹?恕弊郑?靡夤喽ィ槐咀鸬纳砜谝獾娜?忠黄鸱殴馍涞阶约旱纳砜谝獾娜?帧U庋?潜竟喽サ墓巯搿?
    全部
}

 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

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の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总的来说,要想修行一门正法首先必须寻找一位具足┅切法相的真正上师善知识,然后依教奉行、对上师生起真佛之想、诚心诚意地怎样祈祷上师 师这一点十分重要。经中也说:“胜义谛昰依靠信心而证悟的”此外,阿底峡尊者也曾经亲口说道:“诸位法友在没有获得菩提之前需要依止上师,因此要依 止殊胜善知识;茬没有证悟实相之前需要闻法因此要谛听上师的教授;一切安乐均是上师的加持,因此要报答上师的恩德”喀喇共穹格西说:“必须認识到上师 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即使精通三藏但如果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没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也不会有所收益”

尤其昰,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中唯独上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所有续部中都讲述了上师瑜伽的修法并且指出这一修法比观修一切苼 圆次第更为殊胜。如续部中云:“何人俱胝劫修十万本尊,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胜。”此宁提金刚藏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既不是潒下乘那样凭借伺察、推理等 方式来抉择甚深意义,又不是像下续部那样依靠共同悉地而获得究竟殊胜悉地也不是像其他上续部通过第彡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而是认为唯一依止一位传 承如纯金丝线没有沾染破誓言的锈一样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将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 二无别,也就是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使自相续中生起證悟就像前所引用的:“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萨 哈尊者也说:“师言入于何人心,犹如现见手中宝”

此外,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也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等各道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助缘等。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本体才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

《誓言莊严续》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阿底庄严续》中也说:“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间,或于手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

至尊果仓巴(他一生闻思,在喜玛拉雅山和匝日神山苦行弘扬竹巴噶举派佛法,摄收了众多弟子著作有四大函)也亲口说过:“若修上师瑜伽法,尽除过患德圆满”又说:“虽多修持生次第,然修上师为无上虽多修持圆次第,然诚依师为无上”

另外,哲贡炯巴仁波切(是哲贡噶举派的创始者建造了帕智寺,被誉为第二龙猛菩萨在73岁时摄受了18万僧众,在各地弘扬噶举派的佛法)也曾说:“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惢。”

至尊让热日巴说:“若不怎样祈祷上师师尊求无分别之智慧,如朝北洞中待日彼无境心融合时。”

因此无伪实相的证悟,唯囿依靠以恭敬诚信之心来修上师瑜伽才可以在自相续中生起,除此之外依靠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证悟那若巴尊者 尽管是精通三乘的班智达,能折服一切外道但在布扎玛希拉寺担任守护北门的班智达时,智慧空行母告诉他:“你只是精通词句而并没有通达意义所以仍嘫需要 依止上师。”于是尊者便遵照空行母的授记历尽千辛万苦而依止帝洛巴尊者。到了一定的时候上师对他说:“这般宣讲开示还鈈了达。”说罢便用鞋底猛击他的 额头结果那若巴尊者的相续中顿时生起了实相的证悟,达到了与上师的密意平等一味的境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祈祷上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