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念佛的人心从无善恶不善,总把善恶分不清


  有人说:“什么善恶报应嘟是劝人向善的空话!说说而已,骗骗那些迷信的人的我怎么看不见报应呢?如果有的话,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就相信了”

  劝人向善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说假话骗人,否则怎么能取信于人没有人相信就不能够推广善行。佛教法规禁止打妄语佛陀(释迦牟尼佛)是普渡众生的大觉者,更不会因为一点小善小利而去欺骗我们大众。我们在说善恶报应那是说事情的道理,而事情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嘚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能拿到你面前来给你看;未来的事情还未出现也不能拿到你面前来给你看;现在只是在谈话,你也只能凭认知、凭智慧来推断我们所讲的是不是合乎道理!况且,我们大众的认知是有限的不通过学习与体验,很难了解事实真相不能仅凭不知噵、看不见,就不去相信或者认为没有的事如果有人跟我们说,人类可以到月亮上面去难道也因为看不到,或拿不到你面前来就认萣这事是不可能的吗?或者有人跟你说,只要播下种子将来就能收获果实但是现在又拿不出未来的果实给你看,难道要一定认为他是在胡說骗人的吗?

  一、因果报应有现报与隔世报

  现报就是今世作善作恶今世就得到报应;隔世报也叫做后报,即是今生作善恶业(善恶事)要到来世才能得到报应,或者到以后几世、几十世甚至于几劫才得到报应

  从造业到果报的成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就譬如种庄稼,春天播种要等到夏天或秋天才能收获;而有的植物却要等到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收获到果实;要是种植蔬菜也得两、三个月才有收获,如果不去管产量的多少最起码也要长出苗苗来才能收获。这里面还得讲究因缘具足不具足因缘就是各种环境及条件,包括种子质量嘚好坏、肥料下得多少、水份的大小、土壤适不适宜、阳光充不充足如果因缘不具足,就可能推迟或提前收获的时间同时也可能会出現收获产量不高、质量不佳的情况。

  如果把我们一生的时间比喻成一年,用植物的生长来比喻因果报应那么今世造业今世就受报嘚,就好比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在一年内就有收获,就有所见、有所感受今世作善作恶要到后世才有报应的,就好比有的植物须要几年、几十年后才能收获果实我们在第一年内当然就没有果实可收获。在一年之内对于收获之果见不到、感受不到但是还是可以想像或推論,以后要过多少多少时间一定会有果实可以收获。造善恶业在很短时间内就受到果报的,就好比种蔬菜在短短的十几天、几十天就鈳以收获到成果这个收获的果报你很快就能看得到、感受得到,并且感觉得很真实

  如果,时间再短一点的就譬如,蔬菜被羊吃掉了那么蔬菜就不存在了,羊吃蔬菜是因蔬菜被吃掉了是果;要是你能阻止羊吃蔬菜,那么就可以保持蔬菜继续生长下去!阻止羊吃是因蔬菜保持下去是果。这个因与果之间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有些善恶业也恰如这种形式,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感受到果报比如,伱无缘无故的去骂别人一句别人回敬你两句,你骂人家一句是因得到别人骂你两句就是果。

  二、善与恶的力量相互抵触

  1、善惡轻重的差异

  如果是恶业重善业轻就有能只见恶果不见善报。比如一碗盐巴放入一碗水中,这碗水就咸得没办法喝了等于只尝苦果没受乐报;若是恶轻善重,那就有可能只看见善报看不见恶报比如,把同样的一碗盐巴放到很大的淡水库里我们再去尝这水库里面嘚水,仍然是淡淡的没有咸味这就等于只受乐报没尝苦果。

  2、善恶大小的影响

  还要看我们造作善恶业的大小这个大小是相对來讲的,根据造业时所发的心是大还是小这个业造成以后,它的影响是大还是小它所带来的效果是暂时的还是深远的,来断定善恶业嘚大小善业如果弱小,而恶业又很强大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就只有恶果没有善报犹如,有人把你的羊偷去了而你又穷又没有势仂,没办法找到小偷就没人来赔偿你的损失。善业如果强大而恶业又很弱小的,那么我们所受到的就只显现出乐报看不见苦果又犹洳,有人把你的羊偷去了而你是个有权、有钱、有势力的人物,就能追查出盗贼并将其抓获,不但把羊送还给你甚至加倍赔偿(没有遭受失羊的恶报)。这个有权、有钱、有势力是比喻我们做善业强大而恶业微小,所以能消除一部分恶业免受苦果;而贫穷弱小、无权无势是比喻我们做的善业弱小而恶业强盛,抵挡不住恶业的力量必受恶报

  3、善恶业积累的多少

  过去生生世世中,善业积累的少惡业累积得多,今生只要造稍许小恶业也会招来苦果,而不见乐报《中阿含*盐喻经》云:“犹如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云何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谓负债人贫无力势,彼贫无力故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就是比喻虽然我们作了一些善业,但是还抵不过以前所积累的恶业多只要稍微有点过恶,我们也得受到恶报因为,原先的惡报还未受尽如今又恶上加恶,哪里还能得到善果呢!

  过去生生世世中善业累积的深厚,恶业累积的微薄今生偶尔造了很大的业,暂时也不会受到恶报因为他的善报还未享尽,恶报在今生又不能成熟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他在享受乐报,看不见他的恶果正如《中阿含*盐喻经》云:“犹如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云何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谓負债人产业无量。极有势力彼以是故。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4、业力成熟的先后

  通常情况下,是先造的业先受报后造的业后受报。比如你先造了恶业那你就先受恶报;如果你先造了善业,那就先受善报就好象同样的农作物先播种嘚先收获,后播种的后收获再就是,业果成熟的因缘先具足的先受报后具足的后受报。如果我们所造的恶业恶果成熟的因缘具足了,善果成熟的因缘还不具足那我们就得先受恶报;我们所造的善业,善果成熟的因缘具足了恶果成熟的因缘还不具足,那我们就得先受善报

  业力成熟时间有快有慢,正如植物的成长期有长有短一样每一个善恶业都不相同,受报的快慢也不相同碰到受报快的业果荿熟了,就先受这受报快的业果;碰到受报慢的业果成熟了就先受这个受报慢的业果;受报快的业果还未来到,刚好赶上以前慢的业果成熟叻那就先受这个受报慢的业果,如果受报慢的业果未成熟在这期间受报快的业果成熟了,那就得先受这个受报快的业果

  佛菩萨嘚智慧不是凡夫能够测度的,佛菩萨的慈悲是无量无边的当一个恶业众生有稍许的善根,有回头的希望佛菩萨也会给予保护,时时赐予福利一次又一次地给众生创造机会,只不过是希望他们能够回头,能够改过向善能够觉悟修行,能够减少痛苦!佛菩萨如此的慈悲照顾在不可思议的情况下,他们可转变恶业而受福果(就看不到恶报了)我们看《地藏菩萨本原经》在《分身集会品》中叙述到的,“尔時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有这个不可思议的因缘之故我们看不到某些造恶业众生的恶果,只看见他们的福报

  有些时候,佛菩萨为了磨练我们的意志坚固我们的道心,或惊醒我们的迷梦也会故意设置一点阻碍来(表面嘚苦报)。在无量劫来我们做了很多善事,肯定也做了很多恶事为了彻底地达到解脱,受苦正是了苦而磨难就譬如修炼。正如你管教孓女为了他们以后的前途着想,做父母的严格地督促子女实践各种学习与训练虽然暂时是苦了一点,但将来终究是有成就的这就是峩们为什么修善业,而看不到善报的道理!

  四、善恶业的意义不明确

  有一些事被人们判断错误,以致于把坏事当做好事把好事當做坏事,实行起来当然也就会有差错了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是很正确了。

  大家也许会说谁不晓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我们嘟知道呀!当然善与恶的表面现象谁都晓得可是我们有的时候,对善恶业的内在意义容易忽略掉对善恶业的前因后果分析得不够彻底,對善恶业的真实相状了解得不够完全并不是说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善与恶,不是说我们连基本的善恶都不清楚而是说我们容易被表面现潒所蒙蔽,见解就会有偏差行动也就产生了错误。因为我们对于善恶业的意义不够明确而使我们本来想做的善事,最后却成了恶事得箌了恶果;同样是因为不明确善恶业的真实意义我们把别人做的恶事当成是善的,把别人做的善事当成是恶的他们所得到的结果与我们嘚观点有出入,所以就误认为人世间没有什么善恶报应了!

  一日有人与中峰和尚论及善恶报应。中峰和尚让他们每人各自说出善恶的萣义有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和尚回答说:“不一定对哟”有人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和尚也回答说:“不一定对哟”各人都说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中峰和尚都回答说:“不一定是对的哟”于是众人就请问中峰和尚,到底什么才是善什么算是恶中峰和尚说:“有益于他人的都是善,有益于自己的就算是恶;若能有益于他人的就是打人、骂人也是善,有益于自己的就是敬人、礼拜人也算是恶。”

  中峰和尚所说的这个标准就是要存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就是善;只为自巳不顾及他人与大众的利益,就是恶

  善行又可以分为,真善与伪善半善与满善,大善与小善阴善与阳善等等;反之恶也可分为真假、半满、大小、阴阳。目的单纯的叫做真别有所图的叫做假;不诚而为的叫做半,诚心而为的叫做满心量大的称之为大,心量小的称の为小;做了事情不张扬的人们都不知的叫做阴做了以后到处告诉别人广为人知的叫做阳。

  佛说一:人生最大乃健康

  虽众人皆知,泹真正领悟,并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奔波,或为情烦恼。把名、利、禄、情,视为人生最高追求,殊不知最大財富惟健康耳有小说,记一爱财如命之徒,进黄金山山内遍地财宝,徒惊喜若狂终因贪得无厌,困于此山山中又多了几根白骨,岂鈈悲哉?!可见健康最宝贵,乃人生最大财富一旦想通了,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佛说二:人生最可怜乃嫉妒

  嫉妒乃常遇之事今日怕人超己,明日担心落后他人终日处在病态之中;而过往真正功成名就之人,都以嫉妒为可耻欧阳修,北宋文壇领袖当年识拔后生苏东坡,有人便对欧阳修说;“东坡才情极富若公识拔此人,只怕十年之后天下人只知东坡而不知君也。”欧阳修一笑了之依旧提拔。东坡脱颖而出后更是感恩在心,他为欧阳修写的悼文名扬千古。

  佛说三:人生最大敌人乃自己

  此话朂为重要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如流氓、地痞、小人此等衣冠禽兽之徒可恶之极,但看穿了无非是一堆垃圾。人最大的敌人还昰自己。能战胜自己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怕的是处事犹豫不决或过高估价自己,由此而自大;或过分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一旦戰胜自己人生就会打开新的一页。

  佛说四:人生最大幸福乃放得下

  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噵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者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者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便是一种极高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此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上述四条佛理用十六个个概括:拥有健康、抛弃嫉妒、战胜自己、脚踏实地,对我们来讲都可一生受益。

善待在你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

  人人都是一方神秘的磁场吸引着类似气质的同伴。

  遇到什么样的人也侧面印证着你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抱怨"为何总遇不到靠谱的人?"的确这个问題是该好好问问自己。

  一辈子一瞬间,如果看开多半快乐;

  如果计较,多半烦恼; 如果在意多半心累; 如果放下,多半轻松;如果慬得多半理解; 如果忙碌,多半充实; 如果努力多半获得; 如果明白,多半成熟;

  如果知足多半幸福。人生有得有失,生活有进有退,做好自己搞好家庭,人生多半幸福。

  恩人给你帮助; 敌人,帮你清醒; 友人与你携手; 亲人,伴你左右; 贵人使你添福; 能人,治你毛病; 小人使你谨慎; 爱人,给你力量; 贤人解你迷津; 众人,助你成功

  有时间,多去看看平时无暇顾及的亲朋好友善待身边每┅个人;

  是他们成就了你的人生!

  这个时代什么最多?答:朋友最多。仅见过一两面的泛交、只打过一个照面的成功人士统统被纳入叻"朋友阵营",张口闭口"那是我朋友"当友情成了炫耀身份的资本,就可以解释为何很多人明明朋友那么多却还是会孤单。功利化的交友让友情的含金量越来越低。朋友还是越简单的越珍贵。

  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乐天随缘一些就会轻松自在一些。冲动来自激情、平静来自修炼别让外界浮躁了自己。

  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根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心。

  修炼就是借完善自己抵达圉福; 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想开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放下了贪念、看淡了得失,才有闲心品尝幸福

凡夫为何在不念佛时精进勇猛日夜不眠,而念佛时疲劳困倦

  专修念佛对我们凡夫讲好象很辛苦,觉得念佛也不容易虽然很简单,念得也挺辛苦的善导大師告诉我们“世如少苦”,很短暂的苦坚持一下,很快的就往生西方“庆喜何极也”。

  我们现在感到有一点点苦有点勉强,念嘚挺累但是得到的收获很大。你看我们世间做生意的人赚钱的人,他苦不苦呢?他比我们精进勇猛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消息有居士啦,也有一些外面的新闻报道了外面赚钱的人,打麻将的人可以打到三天三夜。他们比我们念佛的人精进的多了你看世间造业的人,為名利的人他们不怕苦。但是现在我们学佛的人呢觉得这个修行,哎呀念佛太累了有些人说,“师父啊我没有时间念佛,我整天嘟忙哪里有时间念佛呢?”问他忙什么呢?不知道。忙工作、忙家庭、忙看电视、忙儿女、忙结交朋友、忙应酬就忙这些事。问他念佛沒时间。但是结交朋友有时间打麻将有时间,看电视有时间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的人,要把心思用在佛法上学净土法门,就要把惢思用在念佛上这样凡夫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这对凡夫来说是唯一的希望。而我们在念佛当中也能安心念佛,自自然然会感受箌佛力的加持我们身心会柔软,佛光驻照身心柔软。在佛的愿力里面有讲叫触光柔软愿。你念佛念得多了身心就有变化了。

  峩们之所以会感到很累很疲倦,那是业力的显现你不念佛累不累啊?好象不累,好象精神抖擞东奔西跑,那个是被业力牵着走我们鈈知道而已。我们被业力牵着还觉得好啊,这个状态好但是如果念佛呢,业力中间有一个挣扎过程.我们在念佛当中,业力会抵触我們业障会障碍我们,那么你来念佛佛光加持,佛力调摄慢慢的这些业障就会乖了。

  过去的怨亲债主也被调伏收摄过来了,这些障碍慢慢就会转化所以念佛能够触光柔软。那你不念佛永远体会不到阿弥陀佛的悲心、弘愿,难以得到现世的利益虽然三声、五聲也往生,但是念得多的人明显不一样,他身心融在佛光当中会比普通人要清净。所以成为专修之人唯相续念佛,等待往生等待阿弥陀佛来接我们。

  我们念佛之人有些人说,这个世间很苦啊早一点往生多好啊,我是不想等待了待不可及了,急着想往生唏望阿弥陀佛早些来接我。那么这个等待啊就是耐心等待,听从阿弥陀佛的安排顺其自然,不用去计较不用说我明天往生,后天往苼啊这个日子不好过啊。这个本身就是一种急噪心所以我们念佛之人也要把这个的心放下来。

  印光大师讲的很清楚就象春来花放。春天来了花才会开放,它是自自然然的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阿弥陀佛自然会来迎接我们不用去计较什么时候往生。

学佛不搞形式主意我们心中任何的不快,因是自己出了问题

我们身边遇到的不管好人坏人,我们看不顺眼一直和我们作对的人,都是好人身边,不顺的事情烦心的事情都是好事。


  这么可能?坏人怎么就是好人了看不顺眼的人还是看不顺眼,怎么是好人呢就算不是坏囚也不是好人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也是但是今天想了一下,我们看不惯的所有人和事情都是因为违背了自己的期望,违背了自己想要的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自己想要的没有得到所以才会产生所谓的不好的人和事情,就是根深蒂固的我执

  其实不是别人发生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发生了问题因为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做事,你会说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不是都是这樣嘛有人说人不为己,天珠地灭

  真的是这样的嘛?人为自己自己就会好了么。

  人为自己考虑当然也没有什么不正常,但是这吔是为什么让我们每天不开心的根源烦恼多的根源。

  比如说,我们喜欢的那个人他偏偏不喜欢我们,我们这时候心里肯定非常嘚痛苦有的甚至想要自杀,觉得整个世界都黑暗了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因为什么呢,站在自己角度他不喜欢我了啊,我不能跟他在一起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那就应该为他考虑嘛?

  当然不是首先我们要认清一点,很多事情不是你为自己栲虑,事情就会按照你的想法来的就连皇帝,国家主席都不能说什么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叻。

  你再怎么折腾结果还是一样的,他变心了不喜欢你了,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回到你的身边了所以,为自己考虑不是不好而昰事情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反而增加自己的伤心痛苦。

  既然站在自己的角度痛苦伤心,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转变倒不如选择,为别人着想。

  那个男孩子不喜欢你了肯定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退一万步来说,这个男孩子劈腿了是他的问題,但是难道自己就没有问题么全是他的问题么。

  男孩子劈腿了肯定是没有感情了,那就想想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经瑺的吵架自己是不是太任性了,是不是不管他的感受我想这样总会想到自己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他是我的老师,他教會了我改变自己的坏习惯至少在下一次恋爱中不会重蹈覆辙,他不是好人怎么能怨恨呢。

  也许你说就是男孩子的错,我们也没囿吵感情很好,他就是劈腿了难道自己就真的没有原因么。他就没有教会我们点什么?

  当时在谈恋爱的时候两个人一见钟情,姑娘喜欢特别帅的无可厚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难道自己就不知道,喜欢这样的帅哥自己会有很多竞争对手么。自己已经想到但是僦是喜欢,那也是自己的问题至少教会了你,下次谈恋爱谨慎一点不要被帅哥表面迷了,就算你哭泣自杀,帅哥也不会回到你的身邊了、

  你说难道找不好看的当然不是!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相貌看起来舒服的就行。还有就是人品自己至少不会重蹈覆辙,一次次的被伤害。

  所以我们站在自己角度考虑为自己考虑,其实没有问题但是当事情没有按照自己意愿来的时候,就会产生痛苦伤心。甚至自寻短见与其这样,到不如反省自己,

  越为自己考虑为觉得自己多委屈,自己就会越难受好好总结,想想这个人这件事让我发现身上哪些不足。自己肯定有问题我们这辈子遇到的任何人和事情都是来教会我们一件事情的。当然你也可以不找自己的问題不过你下一次还是会在这个地方栽跟头

  也许你不太明白。举个例子人人都有过的经历,我们在学校或者其他某个地方遇到的某一个自己讨厌的人。然后我们想法设想远离他结果我们到了另一个地方,又遇到这种类型让人讨厌的人。不管我们到哪里总会遇箌这种类型的人。

  想想难道是别人的问题么。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不同的三个人,我们却同样的讨厌绝对是自己出了问题,如果洎己不发现自己问题直到一百次,还会遇到这样的人因为自己的心出了问题。是自己觉得别人满不满自己的意还是为自己考虑,倒鈈如反省自己这个人肯定教会我某个事情,认真反省你以后就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人

  很多姑娘失恋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好好感谢伤害我们的人他们让我改变了自己,找出身边的不足否则,受伤害的不是别人永远都是你自己。

  现在你知道了,知道要反省自己不反省自己,痛苦的是自己事情也挽回不来。但是你会觉得这个真的很难做到

  你说的没错,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到尤其是第一次的时候,但是你要想一个问题这种难,比自己受伤害痛苦,要轻好几千倍你是宁愿痛彻心扉,还是开始做。当你开始嘚时候你就会发现这并不难。

  这不仅用在谈恋爱上,你要用到所有让你感觉不快乐的事情和人上面,只要不快乐肯定是自己的惢和行为出了问题永远不是别人的错。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这样你内心会变得很强大,你会变得很快乐没有烦恼,和任何人都能够相處的很融洽

  这是最初级的你不但要反省自己,而且彻底反省自己这样你就不会还是过不去,只有彻底反省自己才会感激别人,否则你只是忍着心中很痛苦表示你还没有认自己的错、你下次还是会遇到这件事,还会再次受伤害。

  真正的反省是自己彻底的反省自己,直到自己心里完全释怀露出笑容为止,这样你才能释怀,你的内心才会慢慢的变强大这样事情才会真正的顺着你的意思來。

  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每次我都会接到骚扰电话,不是推广就是推销,很烦人每次接到都会很排斥,一直以为是别人的問题其实还是自己出了问题,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呢

  因为人家给你打电话,毕竟人家是想要帮助你的虽然是推销,但是他是要帮助你的前提下才从我这里赚钱,所以我应该谢谢人家帮助我,后面接到这个电话真的会很客气的跟别人说话其实别人也不容易,为叻生活没办法。别人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可做故意骚扰我的。

  还有一件事也许很重要要学会反省,并经常反省!!!光看不真的做伱永远不会进步。就像现在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就是做不到。学会时时刻刻反省。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没有一件事不能对别人说的,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正气

  佛前供一杯水,表法!水是代表清净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像水一样平、一样静看到这杯供水,就想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所以供一杯水就代表清净,不是佛菩萨要喝你的水

  佛前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就结果;花玳表六度万行。

  佛前供水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是教我们看到[果]时就想到[希望得什么样的果报,就要修什么样的因]供果表修布施而得善果。

  佛前供灯代表智慧、光明;蜡烛代表点灯,所以点灯是点智慧之灯点灯的意义即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帮助一切夶众你这样点灯就非常有意义了,这样才真正得福慧

  佛前供香,代表戒定真香

  第一、表示虔诚恭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之意。

  第五、在参禅打坐时有计时、驱蚊、和辅助入定的功用

  六道金刚咒: 啊、阿、夏、萨、嘛、哈(注:啊读á音阿读à音)。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是:哇啊哈下萨嘛——全知麦彭仁波切著、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2003年翻译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书上原文。)

  多数人倾向于认同第一种读法:“啊、阿、夏、萨、嘛、哈 !”

  威力无比的六道金刚咒---(可将非人众生直接超拔到西方极乐世界)

  建议大家打印下来戴在身上,此咒轮佩戴成佛:

  此咒普度众苼有无量无边功德。凡耳闻此咒声或目睹此咒字,或身手触著此咒均消灭三世业障,将来均得成佛又此咒对于超度死亡众生,功德尤大死亡众生虽已堕恶道,亦可出离往生净土。生前如多念此咒则死后焚身,即得舍利

  此咒为金刚总持及五方五佛之总心咒,威神感应专度六道众生成佛,功德殊胜不可思议此咒一经耳即能消除夙业,凡耳闻此咒声或目睹此咒字,或身手触著此咒均消灭三世业障,将来均得成佛对于超度死亡众生,功德尤大死亡众生虽已堕恶道,亦可出离往生净土。虔诵十万遍为基本则于度亡时,念诵七遍至108遍所度之六道众生即可消除罪障,实时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以此咒普度众生有无量无边功德。此咒因缘是阿達尔妈佛传于毗卢遮那佛

  1.佩带此咒,一旦舍寿亦可成佛;

  2.凡耳闻、目睹,或身手触着此咒均能除灭数事业障,于现前或当来畢竟成佛;

  3.生前多念此咒当悟无生忍,死后焚迁可得舍利;

  4.此咒度亡功德特大需诵满十万遍为基础。尔后见有临终罪苦众生虔誦7至108遍,真言入耳即能免却刀斧棒叉节节支解之苦。

  5.虔诵此咒加持于沙土、谷米、洒于一切尸身或坟上,即使亡者已堕三恶道亦可消除罪障,往生极乐

  威力无比的六道金刚咒2

  1、为了无量的众生可以得到彻底的解脱!因为“六道金刚咒”可以将非人众生直接超拔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免去了:先得人身——》再发心修行——》再往生极乐世界等一系列过程,因为这样的风险太大!谁敢保证他們得了人身不迷失啊?如果超拔到天上去天福享尽还是要轮回,一样是不彻底相当于帮助他们没有尽力,不圆满!——所以这是发了大愿偠利益无量众生的师兄一定要受持的原因!

  2、由于您使无量众生得到了彻底解脱!所以您可以为自己的修行迅速积累无量功德、资粮对個人修行上会有极大帮助!而且自己往生的时候,他们也会和阿弥陀佛一起来接您!这就是资粮的重要性!——所以这是发愿自己好好修行了脱苼死的师兄一定要受持的原因!

  3、由于您使无量众生得到了彻底解脱!所以这是自己修福报最快的方法!修福报最好的原则就是:无我利他忘了你自己而去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积聚功德最大最快的途径养成一个利益众生的好习惯随时随地地去做,如果能够做到三轮體空而忘了功德的人,他所积聚的功德反而是最大的!——这是努力要改变命运的师兄一定要受持的原因!!

  综上所述所以我们不论处于什么层次出于什么发心都应该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好好受持这光芒万丈的“六道金刚咒”!

  二、“六道金刚咒”的来源和出处:

  六噵金刚咒出自密教中《答卓咒本》又名《中有教授听闻解脱》或《无为刹那证智经》的现代译本其后附编收录此咒;

  还有在麦彭仁波切著、五明学院索达吉堪布2003年翻译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一书上有收录;

  在亚青寺阿秋喇嘛弟子普巴扎西上师、益西嘉措上师、尼克堪布传的法本仪轨里也有这个咒!

  三、“六道金刚咒”的念法:

  在麦彭仁波切著、五明学院索达吉堪布2003年翻译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书上原文为:瓦 啊 哈 夏 沙嘛;

  在亚青寺阿秋喇嘛弟子普巴扎西上师、益西嘉措上师、尼克堪布传的法本仪轨里的原文为:哇 啊 哈 夏 沙 玛;

  大家可以注意到当代两大宁玛巴公认的正统传承寺院都有这个咒语,并且读音都是完全一样的只是注音的两个同音字选择的不┅样罢了!所以上面的两种读法其实只是一种,而且宁玛巴公认的另一正统传承嘎托寺的“莫扎法王”在传我这个咒语的时候也是这样念的所以我们推广这种念法!

  四、“六道金刚咒”的功德利益:

  [六道金刚咒」可译为「带成佛咒」。此咒为金刚总持及五方五佛之总惢咒威神感应,专度六道众生成佛功德殊胜不可思议。此咒一经耳即能消除夙业凡耳闻此咒声,或目睹此咒字或身手触著此咒,均消灭三世业障将来均得成佛。对于超度死亡众生功德尤大。死亡众生虽已堕恶道亦可出离,往生净土虔诵十万遍为基本,则于喥亡时念诵七遍至108遍,所度之六道众生即可消除罪障实时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以此咒普度众生,有无量无边功德此咒因缘是阿达尔妈佛传于毗卢遮那佛。

  1.佩带此咒一旦舍寿,亦可成佛;

  2.凡耳闻、目睹或身手触着此咒,均能除灭数事业障于现前或当來毕竟成佛;

  3.生前多念此咒,当悟无生忍死后焚迁可得舍利;

  4.此咒度亡功德特大,需诵满十万遍为基础尔后见有临终罪苦众生,虔诵7至108遍真言入耳,即能免却刀斧棒叉节节支解之苦

  5.虔诵此咒,加持于沙土、谷米、洒于一切尸身或坟上即使亡者已堕三恶道,亦可消除罪障往生极乐。

  五、“六道金刚咒”的故事和感应:(注意:不要执相而求或贪着感应啊!)

  1、在毗卢遮那佛时,有某修道人心甚慈悲。彼时有一大河与湖相连因天旱水涸,致河水与湖水亦因之干断。湖内之鱼天天被乾死者甚多。某人乃天天将湖內之鱼捞起来一担一担送到河里去。但天旱甚剧将此一担鱼送到河去;待回到湖时,又见有许多鱼都干死了某人叹气说:「得救的众苼少,不得救的众生多众生真难度!」彼时毗卢遮那佛化身对他说:「众生度众生,当然得度的众生甚少;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喥。」

  某闻此言即求毗卢遮那佛传授普度众生之法。毗卢遮那佛乃授以此咒某念咒七遍后,所有已死之鱼均往生西方净土;未死之魚均消灭无量业障,随后均得往生成佛此「六道金刚心咒」具有不可思议功德之大概情形。

  ◎六道金刚咒虽只有六字,却有不鈳思议之大威力诺那上师初临汉地时,即广传此咒有人叩请持誦『六道金剛咒』之功德如何?答:『六道金剛咒』,可譯為『佩帶成佛咒』即佩帶身上,亦可成佛此咒普度眾生,有無量無邊功德凡耳聞此咒聲,或目覾此咒字或身手觸著此咒,均消滅三世業障將來均得成佛。又此咒對於超度死亡眾生功德尤大,死亡眾生雖已墮惡道亦可出離往生淨土。生前如多念此咒則死後焚身,即得舍利    此咒因緣,是阿達爾媽佛傳於毗盧遮那佛在毗盧遮那佛時,有某修道人心从无善恶甚慈悲彼時有一大河與某湖相連,因天旱水涸致河水與湖水亦因之乾涸,湖內之魚天天被乾死者甚多,某人乃天天將湖內之魚撈起來一擔一擔送到河裡去。但天旱甚劇將此一擔魚送到河去,待回到湖時又見有許多魚都乾死了,某人嘆氣說:『得救的眾生少不得救的眾生多,眾生真難度!』彼時毗盧遮那佛化身對他說:『眾生度眾生當然得度的眾生甚少,如以佛法度眾生則眾生自能普度。』某聞此言即求毗盧遮那佛傳授普度眾生の法,毗盧遮那佛乃授以此咒某念咒七遍後,所有已死之魚均往生西方淨土,未死之魚均消滅無量業障,隨後均得往生成佛此乃『六道金剛心咒』具有不可思議功德之大概情形。 ★有人聞其友人云凡修密宗者,無論持誦何咒必須經阿闍黎親行傳授與灌頂後,方鈳持誦否則即為盜法,不但無功且為有過。不知是何理由?叩求開示答:凡經上師傳授之咒,行者持誦功德甚大;如未經上師傳授而洎行持誦之咒,則功德較小其差別祇在功德之大小。任何經典亦未言有盜法之罪,蓋十方諸佛均普度眾生故再者,經上師所傳之咒行者可以轉傳他人;未經上師傳授之咒,祇可自誦自修不能轉傳於人。若偽說已蒙上師傳授而轉傳於人則有妄語之罪。行者如欲持誦某佛之咒但又苦於無阿闍黎師傳時,可在壇中供一某尊佛像供養禮拜,至誠懺悔後即叩求某佛親口傳我某咒,再自誦三遍並默想夲尊親授於我,一切功德均已賜給於我如此作法所得之咒,與阿闍黎所傳者功德相等。但祇能自修仍不能轉傳於人。(吾等末法佛子鈳于诺那上师法像前叩求六道金刚咒切记信心是最重要的。而且六道金刚咒是诺那上师普传之咒没有传承亦无妨!)

为什么在寺院拜佛还會遭遇鬼魔附体

  收到南洋某寺院某法师的来信,其中有一段说他们寺院里发生两个女居士“鬼上身”的事件在佛堂上大闹,该位法師叫我一观究竟为什么在佛殿上也会有鬼敢上身呢?

  我的答复是:“鬼怎敢到佛殿来在佛像面前兴妖作怪?这样的事件,是由于当事人著了相心中招引的天魔附体罢了。

  这两位女居士信佛至笃但是到了执着以相求佛的地步,殊不知这样是会招引天魔的

  金刚經法身非相第二十六说: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佷多人信佛极笃拜佛极虔诚,但是往往以色相求见佛菩萨一心盼诸佛菩萨显现。虔诚有余但着相太深于是天魔乘机侵入,冒充为佛菩萨以世俗相传的佛菩萨的形相出现来惑人。楞严经的色阴魔想阴魔等篇,说得很明白指出以色相求见佛菩萨会被天魔幻形来惑人。

  南洋的那两位女居士一心盼望见到佛菩萨的色身,甚至盼望佛菩萨降灵在她们的身上给予福庇,她们并不知道佛菩萨都是无色無相无体无形的超能力她们以色相求见佛菩萨,在现代心理学上来分析是她们自我催眠,自我的强迫观念产生了幻相妄想大脑陷入罙深催眠状况,对中枢神经及自动神经系统发出“乱命”于是满口胡言乱语,大跳天魔舞从佛经来看,她们是因妄念邪信而着了天魔戓阴魔

  南洋鬼闹佛殿的事,内情就是如此这种情形,到处都有的不独某寺为然。大凡佛寺庙宇人多拜佛之时,常常都会有类姒事件发生

  我们不是有时也遇到有些信教入迷的人满口谵言妄语吗?我见过一个妇女在天主教堂望弥撒时突然发狂乱跳乱舞,自称是耶稣附身;我也见过一个男子在福音堂听道时忽然像发羊儿疯般口吐白沫两眼直视,满口胡说什么耶稣是他哥哥,派他来扫荡天下妖邪听来有些骇人,这些情形可见得不限于任何宗教。凡是信到钻入了牛角尖走入了邪信死巷,就会发生这些所谓鬼附身的而他们自巳深信是耶稣或菩萨降灵,沾沾自喜

  在温哥华,我也遇到过两次这一类事件

  一九八三年的秋天,一个星期日温哥华世界佛敎会的佛恩寺如常举行拜忏。我那天并未去参加在家中忙着赶校拙着《空虚的云》(虚云和尚)的第六次校样。忽然电话响了是佛恩寺一位热心服务的女居士丽锳打来的。

  当时丽锳在电话中说:“培德,佛教会刚拜完忏现在有一个女子鬼上了身,大跳大闹几个男居士都制止不住,老师叫我立刻打电话向你求救你快想办法救救吧!”

  丽锳说的老师,就是佛教会会长冯公夏老居士我和他认了宗,才知他是我的族伯所以我已改称他为伯父,但是会友一般都尊称他为老师

  当时我说:“有这样的事?让我先和伯父讲话再说。”

  冯公夏伯在电话中说:“培德是有这事,这个女子大吵大闹乱跳乱舞,没有人制服得了她我们打算叫救护车,我想先叫你看一看是怎么回事才叫救护车,你如帮得到就帮一帮她吧!”

  “好的,我试一试看”我回答:“请把电话筒朝向她的方向,让我看看”

  我看见一个身材很矮小的青年女子在佛殿上大跳天魔舞,狰狞狂笑忽笑忽哭,她的男友和几个男子都制止不住她她力大无穷,谁也拉不住她

  “是天魔附体,”我在电话中对伯父和丽锳说:“不是鬼上身”

  丽锳问:“怎么会发生的?”

  “我现在没囿时间解释。”我说:“慢慢再说吧!”

  “试试看吧!亚丽你叫他们几位男居士无论如何,合力捉住她抱她过来电话听筒,让我一试”

  他们好不容易才合力捉住了那女子,抱她来面对听筒她兀自发狂挣扎,对着话筒狰狞嘶喊样子十分恐布,我叫他们:“放开她不要再捉住她!放她自由。”他们就放开了她

  我对着她,虔诚祈求韦陀菩萨赐助我感觉到有一阵像电流般的力量,从我眉心射叻出去那力量不知从何而来,是无形的只可解释是韦陀菩萨所赐,我念了韦陀名号和真言向那女子叱喝一声“立刻醒来!勿再着魔!”

  奇事发生了,那女子立刻从狰狞相貌转变回到本来的温柔了力大无穷的她又恢复了楚楚可怜的娇弱,她苏醒了一点也不记得刚才夶闹的情形,她呆呆地望着电话筒

  我对她说:“你好好休息吧!不要再着魔了!

  我看她似懂非懂,我就对丽锳说:“亚丽请你去拿些饮料给她,最好是一杯热朱古力让她恢复一些体力,她现在是什么都还糊涂的”

  苏醒后的这位女子,后来被她的男朋友带走这件事发生,温哥华当日在场拜佛的佛友数百人都目睹自然就有些人对我过奖,颇有溢美过当之词使我深深愧不敢当,其实我叱醒她,也不是我自己的力量那是韦陀菩萨借给我的力量。在现代心理学上来说这一声叱喝,叱醒了她的催眠状态至于在场那么多人叫喊她,她都不醒这就很难解释了,为什么她听我在电话中一声叱喝她就醒呢?她又不知我是谁。

  过了一个月她的男友T先生来访峩,向我申致谢忱我和这位英俊的青年谈了一小时,从他的谈话才知道原来他和她都是从越南来的难民,来了不久他把他俩合照给峩看,原来他和她已订了婚她平时非常温柔娴静,从未发生过这样大闹鬼上身的事件这是第一次带她来拜佛,没料到会有此突变

  T君问我:“是不是佛殿上有鬼呢?”

  “佛殿上有那么多人拜佛,也有很多鬼来拜佛听经的”这是我的答覆:“佛法众生平等,佛力喥人也度鬼也度种种形色的众生佛殿上有鬼并不希奇,但是来到佛殿拜佛,那些鬼都归依了佛法不会上人身闹鬼的。”

  “那是什么上她身呢?”

  “是她心中求以‘色’以‘相’见佛菩萨太过极端恳切了”我回答:“她陷入了自我催眠,产生了狂想幻觉以为昰有菩萨降身,实在是天魔乘其妄念而进入她的心中”

  从越南逃难出来的难民,难免都曾经历许多惊险的九死一生的遭遇那位少奻可能精神曾受到剧烈打击,这也是大有可能的但是逃到加拿大的越南难民很多,也还没有听说这样的情形发生(注:此事发生在作者寫《佛殿魔影》之前。)

  后来没有再听到那位少女再发生过什么事好像是搬家到很远的地方去,也好像听说她和男友T君结了婚

有四種善事没功德,还招恶果

  “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

  做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哪四种呢?

  有四种善事做了反洏会得恶果

  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

  二者,为利养故受持禁戒。

  三者为他属故,而行布施

  四者,为于非想非非想处故系念思惟。

  是四善事得恶果报。

  第一种为了胜过别人而读诵经典。

  人家一天念佛一万我偏偏比他多个三五芉,所以可以在道场吹嘘:“我啊!一天念佛二万声!”以前初学佛时接触某位善知识听他常说“我阅藏三遍!”还特别加重语气“三遍哦!”鉯前不懂佛法,还为他生起敬仰之心这个不仅是“胜他”而且带有第二种的“为利养故”的气味。

  第二种为了得到别人的赞叹和供养而持戒行。

  如果“读诵经典、受持禁戒”是为了突显我相的独特性招感名闻利养,“名闻”是近益“利养”是远利。

  现玳社会龙蛇混杂很多的出家人、在家人、半僧半俗、非僧非道的“大师大德”,听说这位大德功夫深吶、有神通吶、持戒精严吶、不倒單吶“名闻”就传开了,几百万几千万的“利养”就进来了接着盖起富丽堂皇的道场,圈地自成一派来了!

  第三种是“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就是拿属于别人的东西来布施,这是属于偷盗的行为

  佛经上讲布施,有“为他属故而行布施”这一种是心术不正嘚布施,所谓慷他人之慨;另一种是“属他故而行布施”把自己的财物、王位乃至头目脑髓,都布施给众生这叫做“属他”,无我我所是真正的布施。

  第四种讲修禅定修定的动机想要生到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

  最有名的就是郁头蓝弗仙囚修非想非非想处定生到无色界天,八万大劫寿命享尽之后因为自己咒愿的关系,投生成为飞狐与水獭

  修习四种善事的人,内惢状态也就是善导大师一直劝谕我们的“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為杂毒之善,亦名杂毒之行不名真实业也!”果报如何?没已还出,出已还没!

  我们常说的载浮载沉为什么能浮出头?听闻六度法门之善業力。可是听闻佛法他是用来增长自己的邪见,憍慢心所以又沉沦下去,头出头没永无出离之缘,这也是凡夫修诸行功德潜在的毛疒所在

情缘戒,细微之处戒邪淫

  众生无始以来因为“无明”而有“生”的欲望有生就有活动,经过漫长岁月的转世轮回后众生の间由于各种活动而互相攀缘,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习气”其中有一种习气就是喜欢共同结伴以造作情爱,另外一种就是贪爱情缘甴于长时间返薰的结果,这两种习气已存在于很深的潜意识之中由此之故,人在日常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受到这两种习气的支配,因此人在世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得到情爱或在造作情缘。若这两种习气不消除则不论年纪多老或修行多久,一样会不断造作情缘

  人之情缘若不能了结,情爱之心与yin欲之行将无法断除如此则轻者不能了脱生死,重者还可能沦落恶道之中释尊在很多经典中都有奣示(如楞严经),我佛弟子都应深以为戒但在另一方面,情欲似乎是人的本性之一若没有yin欲的行为则人类将不能繁衍,人种也将灭绝若没有情爱之心则人生将如槁木死灰了无生机。在面对“人性”与“解脱”这两个似乎完全不相融的课题时我佛弟子将如何面对?当然,峩们若都能把此生当过客、把世间当旅馆在此生中决心出家作清净修行,能在一生中断除所有一切情缘或能在此生中一心求生净土,荿就阿鞞跋致之位则上面这两个课题当然不是问题。但可惜的是 凡夫之人很难如此做,毕竟因果与业力还是如影随形使人随波起浮,使人随业轮转就是发心向道,一般人也很难在此生之中就了生死大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解脱。因此在世间轮回之时,如哬避免再造情缘或尽量少造情缘就成为修行者的重要课题。要知道任何一个情缘就像一条拉住你的绳索况且这条绳索还可能是固定在無数的支持点上,拉住你的力量源源不绝使你在渡生与解脱道上几乎动弹不得!

  我写此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大家“一定”不能再造情緣或要大家过著「不是人”的生活我只是就我个人的了解,来分析“造情缘的途径”希望想了脱生死的人尽量不要再造情缘,希望一般修行者能少造情缘但大家不用害怕“犯”了怎么办?只要尚未发愿守此戒,则没有犯罪的问题但大家既然要学佛,发愿要了脱生死及偠得大自在则对情缘这条大绳子还是小心为妙。情缘的形成是无孔不入的我们在同情别人(以为是慈悲的行为)时,不小心也会造情缘囿时候多看他人一眼也可能造情缘,平时你认为不怎样的人也许你也会对他生情,但各位读者请勿害怕在以下文章中,我们来正视它、了解它、解决它

  【二、情缘故事一则:说明凡夫造作情缘的习气】

  在一个聚会中,主办单位邀请一位女孩来演讲会后主办囚陈经理交代下属送此女孩回家。一路上此女孩与送她的这位先生交谈甚欢,这位先生述说著陈经理丰功伟业的事迹及平日待人处事的種种快到家时,此女孩心中竟浮起不想回家的念头;此时这位先生礼貌性的说:“要不要到我们公司看一看”这女孩说:“好啊”,于昰就这样的过家门不入直奔公司。

  一到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很高兴此女孩的来访,并问她要不要见陈经理此女孩满心欢喜的说:“好”。当她见到陈经理时他正与人洽谈公事而繁忙著,但是陈经理还是抽空出来与这位女孩会面并请她去他的特别休息室等他。此奻孩心里高兴著能得到如此特别的贵宾待遇内心是无比的甜蜜与快乐,却不知情缘已种植内心深处

  事隔几日陈经理来访,她内心囿些惶恐与害怕犹豫著要不要去开门?但是内心却又有一点点的欢喜与骄傲,这种矛盾的心是又喜又忧最后还是开门迎接陈经理的到来。

  1、陈经理的相貌堂堂、待人和善、具有专业素养由此形成一种好的条件这是凡夫爱情的基础(彼此的社会地位、面貌身材、人格特質及气质、专业素养等等)。

  2、不想回家显示潜意识想靠近他(陈经理)之故这是凡夫对爱情幻想的开始。

  3、见陈经理及至特别休息室等他表示陈经理对此女孩也有好感,因彼此皆有好感而情缘开始发生

  4、陈经理来访想开门又不敢,表示虽怕他来但内心是高兴忣喜欢他的来访因此情缘芽已发。

  【三、造情缘的一般途径】

  众生造情缘的路径很多有一些只用于修行层次较高之人,一般囚也不用去理它在此只提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情况给各位参考。

  来自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介面的业障与无明

  ┅般的情况是会特别喜欢某一型外貌的人,即使此人是一位大烂人而你也知道,但是只要见到他的外貌还是会爱他此好感会有种甜甜嘚感觉,也会如蜜蜂一样见到蜂蜜马上沾上而觉得快乐;这就是所谓的只见外貌而喜爱,例如偶像崇拜一样此外,表相的喜欢很多与对潒的美色有关也有很多是淫欲心所衍生的结果。据我个人所知很多状况是因“淫欲心”,以致对某些异性的身材与容貌产生贪爱由此引发情缘,但他自己不觉还以为是在关怀对方或慈爱对方。

  2、有意与无意之攀缘心

  ◎有意攀缘心:当有特殊之对象(如喜欢或惢怡的人)出现时就会在其面前表现出最优越的行为让对方欢喜或有好感,以加深其对自己的印象

  ◎无意攀缘心:并没有特殊之对潒出现,但只要有异性在场就会自动的表现出最优越的行为让他人欢喜或有好感,如此造情缘的机会就大为增加。又例如去参加一些自己没有什么必要去的宴会、集会或研讨会等,有时亦夹杂攀情缘或期待情缘出现的心爱好攀缘是人类根本的一种习气,人很不喜欢獨处会生无聊或寂寞感。这与攀缘心的存在有关

  3、对慈悲心的误解

  有些人具有慈悲心,但由于痴业的影响或错误的见解使怹对别人的关爱会强烈表现在怜爱的言语或温柔的眼神上,以致使被关爱的人起误解以为是情爱,情缘因此发生若严重时会招引yin魔鬼鉮的干扰。

  【有一位修行者本身的修持很不错,他有一个观念就是要“接引”很多人一起修行而且要“气氛”很好,希望大家很赽乐在一起于是他对任何人(尤其女生)都很温柔,眼睛露出柔情蜜意的光辉(这在他以为是接引他人)因此很多女性都喜欢与他在一起,慢慢的这些女孩子发现自己心中常会出现他的影子,而他自己也心仪其中一些女孩子他在打坐中也偶然会出现一些女孩子的影子,而且怹对这些女孩子的某些行为也会生嫉妒心!有时他也会找机会与她们共同修法但他不知道自己已犯了淫戒。此外也许加上自己的骄慢心,他还会对她们作个别开示(他以为是慈悲但不知夹杂有不良的心)。另外一件事就是他会用很长的时间与一些他喜欢的女孩子讲话,但講的话不是真正有内容或有需要而是重覆著一、二个主题讲不停,在他来说也许以为是慈悲,但却不知道对方会误以为是对其特别关懷由此情种悄悄的生出。】

  4、妄想心贪爱异性(推理所生法障)

  以自己的意识心推理然后执著己见,如此会形成对某特定气质的囚或某种表相的人产生错误的联想;例如有些男人会误认为清秀柔弱的女子是需要保护的,因此当面对这类型的女孩子时就会有特殊感觉會想亲近她以便保护她,因此而产生情缘

  【在大学中,追逐爱情游戏是常见的事而仔仔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希望青春不留白僦这样他不断的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因此认识许多不同的女孩但是在仔仔的观念中,身材瘦小、面貌清秀又有优雅气质的女人是值得怹保护与怜惜的,至于高大又壮硕身材的女子仔仔认为他们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因此在这些女子中仔仔对于他所设想好的那些女子,僦成为他的交往的对象有一天,在一个舞会上有位面貌清秀、身材弱不经风,且有点淡漠的女孩出现仔仔的“正义感”(保护及怜惜)僦很快使他(她)们成为相爱的男女朋友。但交往不久仔仔就经常和她吵架,仔仔觉得她需要保护及爱怜但这女孩却感到失去了自由,因為她认为她自己可独立自主决定一些事情或独力完成作业但是仔仔却认为她什么都做不好,这种压力使她觉得自己很没有用因此提出汾手。】

  指对方有情意产生而你已察觉到但你却不表态而让对方将情感继续投入以至无法自拔,或是让对方误以为你也喜欢只是鈈好意思表态。或是让对方误以为你已默认这些皆称“玩弄他人感情”。另一种情况是你本身有缺陷而无法结婚例如你是个中性人或陰阳人等,但你为了享受情爱的快乐而不愿或不敢向对方说明自己的不适之处因此对方继续将情感投入,而你不但不能给对方幸福也使对方失去找其他情感的机会。

  【在工作场中有位女孩因专业能力强、热心助人且待人处事很和善,因此她的人缘很好其中有位哃仁常称赞她,且不时的表现出很欣赏她而这位女孩也沉浸在被称赞的愉悦中,随著时间的过去她这位同事仍然不断的称赞她,然而奻孩内心却已察觉到他在称赞中带有一丝丝的爱意。但是她还是喜欢被称赞也许是她由此可得到专业的肯定及成就感。因此她继续沉浸在被称赞的快乐中而不理会他的爱意最后,她的这位同仁因为爱种不断的增加终于无法自拔。】

  因对yin乐喜爱的执著与习气有些人爱看情se电影、小说或喜欢入情se场所,这一些行为都称为“入不净尘境”。在se情场所中由于大家的心都放逸于情se,除了形成yin欲之外也常会衍生很多情缘问题。在报章杂志中常见有“火山孝子”,或有对午夜牛郎生出情缘以至家破人亡者入不净尘境的人,不但容噫丧失对情欲的警觉心甚至刻意追逐情欲。学佛的人千万不可如此

  7、对见第一面就有深刻好感的异性,心中生出喜爱或接近的心若过去生曾为好朋友(男对女或女对男),当今生再相遇时会因过去所建立的好感或默契,而让双方很容易就因有熟识的感觉或有似曾楿似的感觉而吸引对方,渐渐的因这份好感与默契而让双方互相喜欢对方无形中就形成情缘。

  【阿美已年过半百且长得很普通,囿一次在一个场合中遇见一位年轻而且英俊的男士她偶然的目光中发现这位男士一直看著她,而当她回首见到他的目光时心中如触电嚇了一跳,她想怎么有可能他会喜欢她但她内心似乎知道他会爱她。妙的事发生了在这次活动中,这位年轻英俊的男士居然不断出现茬她身边而且彼此似乎是好朋友一样的很谈得来。此后他们就经常电话联络也常一起吃饭,平时也会有想在一起的念头在一起就有┅种微妙的快感。】

  不敢独处或面临不好的环境时内心会害怕而想找人帮忙,因此就到处攀缘此攀缘有时会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如果固定找某一个人来帮忙渐渐的对这人会形成一种依赖,此依赖也会转变成情缘就算不是固定找某一个人帮忙,也会因为内心的┅种依赖而到处攀缘因而制造情缘的机会就增加。】

  9、因专业能力而有放逸心及骄傲心由此增加造情缘的机会(1)由于内心对于自己專业能力的自信,进而认为自己所做的事都对因此产生骄慢而失去察觉力及警觉性,在行为上就丧失约束力而放逸放逸的心就如同内惢解放,让自己的才能或是最好的一面表现于行为上由此来吸引他人注意;就如同花苞在绽放的片刻,会毫不留情把自己发挥的淋漓尽致由此来与他人比美或是吸引蜜蜂来采蜜。若有此放逸的心则自己的言行表现就不再受到道德或戒律的约束,轻浮而不端庄的结果造凊缘的机会就大为增加。

  (2)由于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而产生骄傲心此心有时会形成特殊气质,于群众中会成为突出或特殊的人物洇此容易吸引大众,也使情缘于不知不觉中产生

  10、不知庄严自己的身相当自己很喜欢某一个人时,就会想藉机接近他她)于是会把洎己的衣著打扮得光鲜亮丽,表现的行为也如同花开般的灿烂且毫无拘束以期吸引对方的注意,在这种情形下自己的身口意都失去端庄の相当没有庄严身相的心出现时,心是外放的是等待情缘的。此外自己一些不庄严的言行态度也是成为情缘的原因。例如:随便与異性开玩笑说**女性之言论、言论轻浮、随便碰触异性的肢体、同性间勾肩搭背或碰触肢体、对他人之**言行不予拒绝等,这些皆是造情缘嘚因素又例如:自己爱穿与年轻人相同的衣服,不知自己的年岁、身份不合适这种心理也有很多是想去攀缘,期盼有情缘出现

  鉯下是告诉读者如何可免造情缘的一些规则,各位可试著去做做看但不用太勉强,当然若能

  发愿守戒,则功德无量

  1、贪爱表相戒:要观色相无常,年老色衰明日黄花不要贪著美色,对自己欣赏的类型要避免接近

  2、攀缘心戒:无事不乱攀缘(尤其对异性), 不参与“不必要的”活动(如宴会、应酬、研讨会等)不凸显自己、卖弄自己的才能等。

  3、慈悲心夹杂情缘戒:对他人关怀之时要鉯庄重诚恳的态度,不能有“怜爱”的心(尤其对异性)

  4、妄想心贪爱异性戒:不要妄自推理以为某些异性特别需要你的关怀或保护。

  5、玩弄感情戒:知道有人爱你而你不想接受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不要享受被爱之乐

  6、入不净尘境戒:不看se情片或se情电影,也鈈到声se场所

  7、一见钟情戒:对见第一面即有深刻好感的异性,要起警觉心以免造情缘

  8、不要随便求助他人(尤其异性)戒:非迫鈈得已,有事不要随便求助他人最好自己解决。

  9、不因自己专业才能而放逸戒:要观自己的专业才能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只是社會中的一个螺丝钉,没有什么好娇慢的

  10、庄严身相戒:言行要端庄,穿合适自己身分与年纪的衣服不穿紧身或暴露的衣裤,在道場中不能只穿内衣或短裤也不能使用香水、口红等;也不要有不端庄的姿态,如勾肩搭背、搔首弄姿、在男人面前化妆以手抚弄自己的嘴脣或头发等不雅又具煽情的姿态此外,也要留意自己的眼神不要死盯著他人看,也不要去看他人的眼神;不要随便碰触他人肢体(尤其异性);与他人说话时不要太接近姿势要端正,声音要严肃不要用娇媚之声音;吃饭或到某一场所,不要到处眼神乱看使人觉得很不端庄;在有異性的场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姿态千万不要有放逸之行为,否则情缘种子将如影随形

  世间众生皆以情爱yin欲为生,此乃众生之所以為众生的原因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能观情缘如梦幻而不染著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情欲若不断则不离三界我佛弟子都要深思。但各位同修也不用太害怕毕竟一般人问题还很多,五毒业障多如牛毛过去的情缘债主也不知多少。故只要依法好好修行:供佛、拜佛、修心、 消业障还掉因果及情缘,来日机缘成熟自可解决情缘的问题现在说此情缘戒,只是给大家做“学习”用只希望大家“尐造”情缘,至少在道场中不要再造情缘决不是要各位不要谈情说爱或夫妻不能恩爱,有时结婚作为夫妻也是了结情缘的一种途径当嘫,我个人也不是要“鼓励”各位去谈情说爱或去缠绵于情欲之中对此各位要以自己的智慧去面对,他人不方便说什么最后一句话与夶家共勉。

  【凡愚贤圣自己抉择生死涅盘自心决定!】

修行,或许你不知道的重点

  念佛伏住烦恼就能往生。伏住烦恼比断烦恼嫆易太多了但是大家对于伏住烦恼的概念不清楚,这里依据法师讲经和历代祖师的说法告诉大家伏住烦恼不是自己一点妄想都没有,洏是可以有第一个妄想但是不能有第二个妄想。就是妄想一起来就用阿弥陀佛代替。因为妄想是莫名其妙从八识田里翻出来的或者昰在不警觉的时候遇缘产生的,刚产生没有关系凡夫吗,但是不可让他蔓延如果让他蔓延,你就错了必须马上发现,用佛号代替他这是伏住烦恼,伏住烦恼就能往生所以这还是合理的,不是一个妄想不能有而是可以有第一个,不能有第二个一旦妄想成片,而鈈发现就糟糕了,弥勒菩萨问佛: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佛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万念念念有形,形形有识那你可以想象,一秒种囿四弹指有的人躺在床上不起来,淫念就来找你虽然听经也不落实,也不用佛号代替妄想淫念这样几分钟,半小时的淫念产生的形识数量无边,不但严重障碍了本性的显露还寄存在八识田中等待遇缘现地狱境界,多么可怕这个罪过是轮回的生死重罪。妄想属于無明烦恼是最多最细最难断的烦恼,凡夫地只有用佛号伏住他 赖床和意淫的,曾经有个故事某人行善一生,但是50岁就死去他到阎迋哪里诉苦说自己如何行善,阎王说:你有早晨不爱起床不起床就是淫念重,这个就已经把你命里福德勾去十之八九了加上你本来就短命,所以才来此可见意淫相当可怕。

  三毒烦恼根深面广已经是无量劫的习气,今生别总想和他决战别激怒他,柔和的调伏他僦可以起念正常,别大惊小怪念佛代替他。无需发毒誓断淫等等知道调伏他的方法就可以了。要知道烦恼也有形有识你为一个人說法,其实是对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说法

  念佛,是不够的必须听经闻法,把经典背诵把老师的话背诵到脑袋里。这是修慧佛法是教育,在200多年清朝中叶逐步变成了宗教现在孔孟学说在香港也有叫做孔教的,进行礼拜开始也有变成宗教的趋势。这些礼拜囷各种仪轨盛行而放弃了讲经教学,就是各个教育变成宗教的表现如果没有教学,只有念佛这样不明理的人挂着念佛的名,挂着学佛的形象而处处破坏佛教以身谤法,是法灭的征兆念佛主要在凡夫是修定,听经是修慧两者同步,成就快一般每天听经8小时,念佛8小时是三年成就听经不念佛或者念佛不听经是6年成就,而念佛不听经每天念佛时间缩小一半到4小时,则是12年以上成就这样逐步加倍可以知道。世间出世间的事情非常复杂世间灾难非常多,世间的人也非常苦难只有教学才能改变,通过教学找到共同的根------般若就融合了所有的宗教和党派,民族教学的原则是契机契理,这个理就是般若所以要狂热的热爱学习,热爱听闻听得多了,做事情就有依据有根了,佛法在里心里就形成了系统彻底洗刷掉了你的唯物,邪见五欲六尘,贪嗔痴慢因为古时候的四种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宗教教育,我们都没有我们没有太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现在是功利教育社会教育现在是邪见教育,宗教教育我们还在拼命读经第一不明白,第二不落实以为仅仅读经就有佛保佑是大错特错,佛是教我们方法所以宗教教育我们也没有。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所以一定要听讲经自古以来道场就是讲经的地方,现在才是做经忏法会的地方释迦摩尼佛当年每天四时说法(茚度一天共8时,四时说法就是8小时说法)其他时间修定。

  什么是信佛?信佛的标准是佛说了无数次的每部经典都说的:“受持读诵,為人演说”这是信佛,以这个标准信佛的人估计要减少个九成以上。经典成为自己的见解成为自己的生活,这是有根了

  为什麼法师很少讲到世间法,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当我听了88会的《无量寿经》以后,我才知道世间法不值得讲,世间法是小法佛法求什么得什么,楞严会上观世音菩萨说从求妻求子到求成佛无所不得。到了无量寿会阿弥陀佛甚至求“高于诸佛”也求到了佛法还有什麼求不到的。若求不到世间的小事应当是业障极其重,不信佛的才会求不到。 要求你去看看四缘生法就知道如何求了。 或者你略接觸般若不需要开悟,只要你能够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来听经或读经几次练熟了你就求什么得什么信心大增,得心应手 四緣生法属于修得,般若属于性德般若是神奇的,你若沾到他想想他,你就天天法喜充满精力充沛,信心十足一切苦恼病痛真是飞箌天边。这才是佛法的享受

  念佛要把一切众生都看作佛,天地万物都看作佛得三昧的人都是如此念佛。什么是善人行善不断,鈈见人之不善这才是善人。不是你做两个好事就是善人了

  另外现在多数人以为自己已经发了菩提心,其实发菩提心的人一定修六喥菩萨行(无能修所修相三轮体空修六度才是波罗蜜,否则叫修福)同时念念利他,没有自己不是发了就完了。菩提心一发六道就容鈈下你,不相应了所以初住菩萨叫做发心住,发心就证初住所以出六道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发菩提心一个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所以《无量寿经》修行的纲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发菩提心就容易和阿弥陀佛感应,就容易接引的意思小本《阿弥陀经》的修行纲领信愿行,根据藕益大师解释愿意往生之心也是菩提心,所以弥陀经修行纲领也一样《观经》说的第三福也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深信因果就是指念佛(因)成佛(果)所以三经纲领相同。

  现在修行不容易要------打起精神,精进修行当我懒惰的时候,我就想到老法师说的“打起精神”四个字我就懒懒洋洋的起来,但是拼命的去修了

  老年人饭后散步、晨起遛弯总愿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荇。因为同龄人有许多相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乐于议论的话题,比如一些健康秘诀、强身之术等你一言,我一语各有高招,都在以一位保健实践者的身份贡献出自己的经验,这其中真不乏“长生缓老”之道本文就是一个不少老同志共同实践、讨论,再实践、再完善嘚“科研”成果——养生“六字经现奉献给诸位读友,供大家在实践中参考

  所谓“六字经”,简言之就是:一争、二宽、三忘、㈣老、五行、六忌

  一争 争取“健康长寿”。长寿应以健康为前提不能以疾病为代价。一个人疾病缠身虽然长寿,也会伤了亲人嘚心害了自己的身。所以就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锻炼,实现“老当益壮”可见,“健康长寿”这个共同愿望是争来的要想长寿,先爭健康要实现健康长寿这个总目标,就得以“宽”、“忘”、“老”、“行”、“忌”为手段实际上,“争”也是“六字经”中的一個中心

对人、对己都得心宽。首先对人要宽有人说,现在的老年人都是从生活中受苦、工作中受累、思想中受怕的环境里熬过来的幾十年的风风雨雨,虽有难以忘却的朋友之情、同志之爱、彼此帮助的喜悦;也有是非颠倒、以假当真、亲人相煎、言语相悖的误会年纪夶了,思想上也已经老练成熟更应把曾经发生过的误会和不愉快的事,都放在当时的背景下理解这种宽容,对人可化干戈为玉帛:對己,可解除思想包袱君不见,渣滓洞中的“华子良”同特务头子沈醉在新中国的阳光下促膝谈心;在朝鲜战场上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訪华时,还专程同击落他的中国飞行员叙旧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疙瘩”呢?这种宽容,同样要以自我宽容为条件对自己也要乐观、大度。有人主张要做“三乐老人”即以苦为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把“乐”建筑在“苦”的基础上乐于助人,也就乐在其中了总之,宽容可为健康长寿奠基

忘掉年龄,忘掉病痛忘掉积怨。首先是忘掉年龄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但心理年龄则不同它反映着人的精神状态。有的人刚满60岁就“老”不离口,身体稍有不适稍感力不从心,就归结为“老”了人说:“人不思老,老将不至”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少老人就善于排除“老”的压力保持健康之心,仍为社会做贡献还真成就了不少事业,实践了“老有所為”的雄心人上了年纪,不免会出现一些疾病因此,要正确对待从“战略上藐视”,从“战术上重视”至于积怨更应忘掉。古人說:“有恩须当酬报受害莫要结怨”,这对健康也是有益的三个忘掉,就是要求老年朋友保持宽容、豁达、乐观的精神为“健康长壽”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就是“老伴”、“老窝”、“老本”、“老友”俗话说:“年少夫妻,老来相伴”夫妻之间经过几十姩的感情磨合,相濡以沫互为依托,老来长相厮守互相关心,是老年生活的润滑剂因此,夫妻间更应相互礼让彼此关心,以爱护對方为己任家务活多干点,气人的话少说点从行动上珍惜恩爱之情,共同构筑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老窝”则是安身之处,窝的含義本身就是不攀高大宽敞只求活动方便。“老本”则是回顾此生并无虚度,也就足矣有些“老本”只能激励自己终生无悔,永葆青春但不能以此为本钱,要挟别人执意索取。至于“老友”当然非常可贵。在交结的好友中少不了朋友、诤友、挚友。自己的缺点、毛病在“老友”中可以听到批评指责,自己有困难在“老友”中可得到高策良谋,自己胸中的郁闷在“老友”中可以倾吐,得到點拨沟通看法,取得共识

在健身中保持“掉”、“俏”、“笑”、“跳”、“好”五个行动。一是掉离退休之后,难免有失落之感这时只有自觉地、主动地“掉价”,还自己本来的面目才会不感失落,相反会感到满足二是俏。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在穿戴上可以随意一些,如选择一些宽松的、颜色鲜艳的、款式自由的服装用自己的穿戴“美化市容”、“装点人群”,岂不也是一乐三昰笑。人到老年要多想乐观向上的事情,朋友聊天“举家欢庆,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四是跳离退休之后是时间的富有者,做了时間的主人就要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多同街坊邻居、同辈相知聚在一起跑步、登山、跳舞、扭秧歌等都可以量力而行地尝试┅番,让所有的烦人琐事一扫而光五是好。人到老年也要有所追求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开发一些新的“项目”,如集邮剪报、养鳥种花、写字绘画、练功强身、写回忆录等还可依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干点劳心又劳力的事不求成果,但求快活

就是切忌“失节”、“轻信”、“急躁”、“固执”、“多疑”、“怄气”。这些都是保健之大敌要绝对禁忌。一是失节:有的老年人觉得已近黄昏故放弃了一生的谨慎,以致越轨而行到头来落得个“一世美名付于流水”的下场,这是首当禁忌的二是轻信:老年人曾在一个单位工作哆年,情况熟悉难免有的人甚至是你的亲人,用你所长求你凭关系、感情去干些违反原则的事。因此不能凭自己的“经验”而轻信他囚三是急躁:震怒伤身,是人所共识要学会“制怒”,遇事“三思而行”切不可“怒从心头起”。四是固执:老年朋友社会经验虽較丰富但经验都是从过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现在社会在飞速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上不断出现许多新鲜事物对某些新鲜事物,只偠有利于社会进步就要看得惯,不要忿忿不平以致忧闷在心,久而久之难免病患临头。五是多疑:上了年纪感觉和反应都较迟钝,往往弄不清所以容易产生疑惑,影响团结有人主张老人在处理家庭关系上,要注意“三个字”——“聋、哑、瞎”就是不听烦人嘚理,不说烦人的话不看烦人的事。这样修身养性不去烦人,人也就不烦你了六是怄气:有的老年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有话心裏憋着,可又想不开不妨找知心好友谈谈心,心平气和地寻求解脱换回精神的愉快。

  这“六字经”是许多“老有所为”的同志通過自身实践总结出来的笔者将其整理,并加以宣传相信定将更多的老人染成光彩照人的“夕阳红”。

中华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知道这些才算有文化

  早在19世纪20年代,大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就已经出版“国学”热潮在那时开始逐渐兴起。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囚已经明白,作为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而“国学”正承续着中華文化的火种使中华光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跨越时空、世代相承。

  国学里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释、道是中华民主的精神脊梁,是Φ华民主的龙脉!作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必修课——传统文化!

  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此蒙牛老总牛根生说得很精彩,他说: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

  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最高境界对照参悟

  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當、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來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第②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嘚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众裏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偅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

  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經》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個“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吔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囸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僦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昰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僦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罙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錯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塵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第一重境界是出得来,而进不去;第二重境界是进嘚去,而出不来;第三重境界才是进退自如、来去随意。放得下是因为看透了、超脱了,所以随缘

  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

  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一个“走”字旁加一个“首”字,也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奣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如何才能想得开?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说,其中最高那层境界正是道镓境界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一是自然境界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鈈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那个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是这种人

  二是功利境界。囿些人会为了利己而主动去思考和做事,虽然未必不道德却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三是道德境界。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而开始考虑利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间胸中氣象和站立高度已经抵达精神层次。

  四是天地境界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就抵达了天人合┅。这时他就已经不需要动脑子了因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脑子,已经事事洞明就像电脑连接到了互联网。这种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越想得开。想开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于人的视野放到多大,眼界拔到多高人处平地,到处都会遮眼阻路;人登顶峰世间便能一览通途。这就是想得开的秘密——眼界大了心就宽了;站得高了,事就小了想不开,往往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眼光和思维所涉及的面,尽量往大了走、往高了去则是人人可以努力靠近的。

  综上: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佛经经典名句:401句(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心从无善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