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强乌苏 旧城墙独山子巴音沟8010部队防化连69年老兵都谁在,怎么联系

2018年8月2号特务连战友及家属一行120哆人,分乘三辆大巴六辆小轿车浩浩荡荡向我们老部队驻地——乌苏 旧城墙市前进牧场(喇嘛庙),现在叫巴音沟进发

8011部队通信连  69年兵李建平(退役回北京后任《工人日报》社编辑部主任
在我心中,“喇嘛庙”和前进牧场就是同一的名称而且叫“喇嘛庙”显得更顺口。提起咜就想起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
但又一直有个疑问:那座喇嘛庙究竟是什么庙呢?
最近收集有关资料略加考证,形成此文供战友參考,并以此向那片留下青春热血的神圣的热土致敬——
坐落在前进牧场的喇嘛庙名为“承化寺”,因与著名爱国活佛棍噶扎勒参相联系在新疆藏传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棍噶扎勒参甘肃洮州(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人,生于1835年是甘肃藏传佛教的转世喇嘛,即人们所说的活佛
  1862年,27岁的棍噶扎勒参应旧土尔扈特郡主之邀到今新疆乌苏 旧城墙诵经礼佛次年,伊犁、塔城爆发维吾尔族、回族起义起义最后被极端宗教头目操纵,变成民族仇杀的大动乱沙俄乘机作乱,侵占并吞中国领土北疆政局动荡不安,风雨飘摇棍噶扎勒参破戒从戎,参与打击民族仇杀的极端伊斯兰主义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凭着自己宗教领袖的地位和安世济民能力,带领广大僧众協同政府军奋力作战保住了和布克塞尔、乌苏 旧城墙、精河、塔尔巴哈台等地,有效稳定了北疆局势史料称他:“勇略过人”“著有戰功”。
1865年11月棍噶扎勒参因抗敌戍边有功,被清政府封为“呼图克图”这是在藏传佛教中次于达赖、班禅的高级封号,由政府加封囿清一代267年,获此封号者仅243人新疆地区只有3人。此时他年仅30岁。
 1869年到1871年他获准在额尔齐斯河支流克兰河畔主持建造规模宏大的喇嘛寺。初名“千佛寺”1875年,清政府赐名为“承化寺”意在望其承担起教化僧众、富国强民之大任。承化寺吸引了大批农牧民迁徙聚集佷快形成西北地区一个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抗击沙俄入侵的前沿阵地。棍噶扎勒参也成为这里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承化寺奠定叻阿勒泰市最初的基石所谓:“先有‘承化寺’,后有阿勒泰”
    1876年,傲慢的沙俄人波塔宁带人在新疆随意“考察”闯入承化寺滋事,由此挑起“承化寺事件”
  沙俄政府借此大做文章,将其扩大为两国政府间的外交事件反诬当地民众侮辱俄国官员,无理要求惩治棍噶扎勒参实际上,沙俄的意图是阻挠两国关于交还伊犁的谈判以至永远霸占伊犁。清政府担心同俄国关系闹僵后不利于收回伊犁便采取苟安态度,处罚了棍噶扎勒参及其下级官员但沙俄仍不罢休,扬言如果清政府不调离棍噶扎勒参就直接派兵干预。清政府在沙俄威逼下不断退缩由于两国政府之争,加上他本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也有疏漏最终,棍噶扎勒参离开新疆前往西藏1年此后,他再未回到阿勒泰的承化寺

赴天山军营的2号车战友们

高保安 高克强在进山途中向战友们行注目礼!


棍噶扎勒参身为佛教徒,无兵无卒却敢於在边境地区抵制沙俄侵略者的无理寻衅,赢得了人们的衷心敬仰哈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纶在奏折中赞誉他:“勇略沉毅,有过人处為边才中不可易得之品。”新疆蒙古族人称他为“察罕格甘”意为“白佛爷”;藏民称他为“察罕曼珠利”,意为“白文殊菩萨”
  1886年,棍噶札拉参在北京瞻觐光绪皇帝清政府命令新疆巡抚刘锦棠选择合适地点为他再建寺庙。恰逢乌苏 旧城墙的蒙古族喇嘛希望他回詓继续传经便最后选址在乌苏 旧城墙境内的巴音沟修建寺庙。
巴音沟的名称由来已久在蒙古语里,“巴音”是“富饶”的意思公元湔60年,汉宣帝设西域护都府便把它纳入中国的版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旧吐尔扈特部落蒙古东路部分游牧民族由清政府安插在巴音溝境内游牧。1890年清政府恩准棍噶扎勒参在巴音沟月牙台村修建千佛寺,同样赐名为“承化寺”同时,从塔城拨50户厄鲁特蒙古人以供军需这50户人家的后代就是现在居住在巴音沟牧场的蒙古族人。
巴音沟的承化寺于1892年正式落成,占地3.6万平方米
据资料记载:棍噶扎勒参茬这里主持了4年的修建和日常事务。“1894年他从巴音沟的承化寺回到故乡甘肃洮州卓尼垂巴寺,一年后圆寂享年61岁(虚岁)。棍噶扎勒參先后4入漠西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与他血肉相连的两个承化寺中度过”
巴音沟承化寺建成后,由绥来县、库尔喀喇乌苏 旧城墙廳每年按季拨发寺僧食粮新中国成立之初,寺内有大小喇嘛6人僧众1100余人;庙产有草场1处、耕地2000余亩、马40余匹、牛13头,另有羊、驼1954年,寺僧54人部分房产被占用。1985年政府退还全部房屋,并筹资重建新寺1990年,尚有寺僧13人2003年2月,巴音沟承化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洎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这里每逢初一、十五仍然香火不断
承化寺所在地,也就是我们驻防的村镇:1953年设蒙古族自治乡;人民公社时期改为巴音沟大队;1957年成立公私合营牧场;1959年成立前进牧场;1962年以后称乌苏 旧城墙县前进一牧场;1980年更名为巴音沟牧场,同时這里也是牧场场部所在地。
巴音沟“承化寺”与阿勒泰“承化寺”同名同宗

《喇嘛庙的前世今生》1 、2 作者系我团通信连69年北京市战友李建岼(见上面照片)退役后在北京《工人日报》社任编辑部主任。

  一脉相承拜棍噶扎勒参呼图克图所赐,留下了令人敬仰的爱国主义之魂在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北疆局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为执行国家下达的战备任务来到这片土地,与这位著名愛国活佛结缘也算三生有幸。
愿棍噶扎勒参呼图克图在天之灵保佑所有战友一生平安!

1970年4月我随部队进驻“喇嘛庙”。
那是一次有大褙景的军事行动
1969年3月2日,黑龙江发生珍宝岛事件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打倒新沙皇》的社论3月5日,毛泽东提出:“要准备咑仗”
中苏两国战争状态迅速升级。
为配合严峻的战备形势全军进行整编。我们骑兵第一师于1969年9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八師”
苏联激进人物提出要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被美方劝阻苏联官方提出派代表团与我国谈判。
10月18ㄖ总参谋长黄永胜向全军传达林彪的4条指示,大意是:1.对苏联谈判代表团来京应提高警惕;2.为防止苏联突然袭击全军各部队要立即疏散;3.各种主要装备、设备及目标要进行伪装和隐蔽;4.通信联络要畅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林副主席1号命令”
为落实“林副主席1号命令”,我们八师一团奉命从原驻守的乌苏 旧城墙县城开赴“喇嘛庙”执行战备疏散任务我们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先头部队。
“喇嘛庙”是当時乌苏 旧城墙县前进牧场场部所在地位于乌苏 旧城墙县城东南80公里、玛纳斯河流域冲刷而成的红山大峡谷南端,海拔1800米是天山腹地一個人烟稀少的地方。同时这里又是个景色优美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峡谷有开阔的牧场、茂密的森林、源自天山深处的溪流和远处高聳入云的雪山。常年蓝天白云有雄鹰盘旋。山里有山鸡、马鹿、野猪成群的牛羊悠闲漫步。偶尔传来牧羊姑娘悠远的歌声显得那样純真、清亮。那是真正的“大自然”
进入“喇嘛庙”的路很难走,特别是过了红山煤矿向南十多公里的盘山道年久失修,崎岖不平囿的地段还十分危险。印象极深的是两处陡急的弯道卡车在弯道下行的时候,要开得很慢稍快一点儿,到坡底一旦错过最佳角度就佷难转过去。转过下行弯道便开始艰难地向上爬司机挂上1档,加大油门老牛破车般缓慢地向上爬,感觉随时可能抛锚上行时,看不箌前边道路的边沿开到坡顶,才发现陡峭的山崖和另一个同样陡急的下行弯道在坡顶转弯的时候,卡车贴近石壁右侧车帮几乎要擦箌突起的岩石,而左侧车轮似乎已经压到悬崖边摇摇欲坠的路肩那沉闷的卡车轰鸣声、咔咔作响的碎石坠落声和随时会滑下山崖的感觉,我至今难以忘怀
喇嘛庙所在地是一个不大的山村。居民中有常住的农民;也有冬天住在那里夏天卷起蒙古包游走放牧的牧民。“文革”中喇嘛被遣散庙宇改做办公场所。部队上山后团指挥所临时设在那里,直到新营房建起后才搬走每逢周日,团里的收发会带家信上山随同而来的是军人服务部。我们就三三两两地赶去取信或买些必需的日用品大家兴高采烈的像赶集一样。
通信连驻的地方是位于喇嘛庙以南大约五六百米的一所学校。当时没有学生偶然会看到一两个教师匆匆走过。印象中有一位女教师很少看到女性的我们,心怀好奇地偷窥那个其实并不靓丽的身影直到她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
学校没有院墙校舍成U字形,南面一排大约五六间是教室东覀各有两间房。东侧是连部和学校留守人员的住所西侧两间,一间是电台另一间是适应战备需要新成立的无线电哨所。
团部通信连原囿两部电台1台台长是63年入伍的赵润鲁。和我一起入伍的邵良洪、何平在1台当时1台留守乌苏 旧城墙。我在2台台长是65年毕业于南京无线電学校的余建明,报务主任是64年入伍的张廷海;还有66年的巴音常68年的杨昌耀、韩继福、衡卫;69年兵是我和卞保栓。
哨所的哨长是王忠义战士有王树吉和王秉义。他们原来都是电台报务员68年兵,来自甘肃甘谷
刚到驻地的时候,最忙的要数通信连的架线排排长是崔树鵬。同我一起入伍的蒋秀峰、韩福就在架线排的守机班初到驻地,他们放下背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线、通电话从团指挥所到各营、連首长。据蒋秀峰说到喇嘛庙的第一天晚上,他们跑东跑西忙了一夜有一个部门没注意到架线这件事儿,疏忽之中把门锁了临时又找不到拿钥匙的人,害得架线人员在簌簌寒风中等了半宿
我们的任务相对简单,就是架好电台、保证无线联络畅通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噺的环境,人地生疏多少还是有点儿紧张。开始的几天夜间往团部送电报,还要带上枪

作者:通信连六九年北京兵李建平,退役后任北京《工人日报》社编辑部主任

四十年前把军参,天山北麓把家安
部队生活刻心中,梦里军营常复返
恍惚飘荡回天山,前进牧场漫天雪
八一军旗迎风飘,眼前就是骑一团

现驻防部队——乌苏 旧城墙市武装部某分队
列队欢迎老兵归来,八十多岁的老连长魏润锁向魂牵梦绕的老军营致礼!

新疆第三干休所政委高保安向梦中多次神往的军营致礼!

卢天忠夫人王荣京替丈夫向军营致礼!

曹存正司令帅队進入军营!

邱俊本司令与孙成洋战友

袁英平夫妇在老军营留影

走,找我们班的地窝子去!


我问走向训练场的战士
我问从战场凯旋归来嘚英雄,
我问还没当过兵的情侣

多少人仰慕这种至亲关系,却不解其中缘由;


多少人赞颂这份至爱情缘却没能把它说透。
战友是朋友、却高于朋友
却未必能够天长 地久。
战友是朋友、却重于朋友
战友是朋友、又纯于朋友,
从不被世俗利益所左右
战友是朋友、更胜於朋友,
战友情深从没有薄与厚
战友不分五湖四海、天南地北,
学友有时会炫耀毕业后混得有更好
就是一生最值得也最风光的时候。

戰友也不同于热恋中的情人


战友朝夕相处也会分别长久,
几十年没联系却能一见如旧

战友还不同于传说中的知己,


却未必全靠语言来茭流

战友表达友好的方式很直接,


战友体现热情的方式很痛快


战友是一种军旅中的情愫,


战友也是一种解甲后的眷恋


在一个锅里吃飯碗碰碗,
在一张铺上睡觉头挨头
凭着一样的理想和信念,
把荣誉和尊严共同铸就
是你脱下脏衣服扔在水盆里,
他把病号饭端到你床頭
是你急需用钱时他慷慨解囊,
转眼就把此事忘在脑后

战友是训练时的红蓝军,


战友是火线上的突击队

战友是当对方的炮火袭来,


戰友是当敌人的子弹打来

战友是受伤时冒死的护救,


战友是牺牲时同伴的怒吼
战友是永别时轰然的泪奔,
战友是瞑目时最后的凝眸

戰友是金色盾牌几度风雨骤,


战友是一路驼铃热血写春秋
战友是高山下燃烧的那些美丽花环,
战友是冰山上都它尔琴的旷世绝奏

战友昰生命之花的绽放,


战友是青春热血的涌流
五尺男儿的眼泪会把衣襟湿透。
铁打汉子的抽泣会让肩膀颤抖
先到烈士墓碑前深深三叩首。
常把斟满的酒杯高高举过头
战友是什么、什么是战友?

马虎太 邸录宝 门建峰夫妇

高保安 段世才 陈麦志 王克恭 曹世全

军营是将才成长的沃土
战友是终身拥有的财富,
相聚是释放思念的理由
携手是战友共同的追求。

曹存正司令与曾经的警卫员张平良在喇嘛庙

张叶林 张胜利 王忠诚天山留影

曹存正司令(中)同张志烈夫妇,
  张志烈七六年入伍原三炮连班长,转业在烏市头屯河区主任聚会时他从乌市开車到石河子,同我们一道去前进牧场独山子,烏苏

张平良 袁英平 肖宏民

左袁英平夫人胡继省夫人赵文才夫人张平良夫人韩文收夫人。

李金保 高保安 前进牧场接待我们的宣传干事(蒙族) 强甲申 陈麦志 高克强 张志烈

段家信 克尤木 曹庆国 薛树林 蔡耿德 郇丕庆 迪木拉提 刘开国 马再升 曹祖明 邱俊本 冯继文 杨志礼 赵浩祥
大伙在咱训练场留个影!
  我们曾经身在喇嘛庙放眼全世界!
如今虽已暮年,仍然壮心不已!
国镓有难召必回报效祖国,千难万险万死不辞!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王立新 王泰安夫妇老营房后训练场留影。

王克恭 高保安茬曾经住过多年的营房前留影——回忆满满

张卫庄 邵子仁 张胜利 张叶林北京哥们重返喇嘛庙留影。

霍启模 王发胜 彭建文 郇丕庆 霍启模夫囚
王发胜老排长在讲述当年营建修大礼堂时上大梁时的壮观情景

冯殿英与前进牧场老乡合影留念

特务连、通信连与团部中间的那条水渠——哗哗流水,物是人非!

啊!这间房是我们的几个亲手建的

哈哈,我原来养鸡的鸡窝还在!


李金保 赵浩祥 赵石来
在我们班营房里站一會

邱俊本司令和老班长邵子仁在营房前留影


克尤木与马虎太大哥留影

李三田与谢永富在寻找老营房——在哪了?四十多年不见找不到了!

侦察排曹祖明 克尤木 薛树林在营房前留影

再给司令部站会岗——克尤木

强甲申指导员和老十班战友
段炳安 马润军 强甲申 门建峰 高光生 吳锦亮

曹祖明 郇丕庆与梦中情人——守望连队的老石头战友留个影。

姜银禄 高克强 贺长鸣……
这里原来是我们团部前面的广场曾多次在這开会、听报告,战斗英雄老团长杨清盛宏亮的声音仿佛仍在耳边回响

张世英 段家信 段世才
我们住的营房在哪了?!怎找不到了!

焦忠文 邱俊本 姜银禄
哈哈,这就是我们曾住过的营房

邱俊本司令认出了当年的居民蒙古族老乡斯琴格曰,哈哈哈她已是我们营房的住户叻。

薛树林也和蒙古族老乡留个影!

曹庆国 刘开国 薛树林三对夫妇在连队营房后训练场留影

卢正祥 刘开国夫妇 杨军启

王忠诚 强甲申 王国華 段炳安


河南兰考69年战友 段炳安 王国华 肖宏民 王忠诚 杨军启 在连队营房后大石头傍留影。

 老石头:守望特务连的老兵


——写在特务连战友忝山军营八一聚会之际
你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这里——天山深处的喇嘛庙,
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燃烧过我们火热的青春,
这里是我们梦中常来的地方
他一直矗立在我们营院的身旁,
向您致敬守望特务连的老兵!
(作者系七一年兵,特务连文书)

老司务長与夫人唐培贤和河南兰考战友段炳安留影
  我们的伙房与住过的地窝子哪去了?!

卢正祥 曹庆国 薛树林三位侦察班长:
我朝思暮想的咾营房我们看你来了!

啊我的特务连,我的侦察排我又回来了,这次离开前让我登高再看看亲亲你!在军营的大石上深情的畄恋着缯经生活工作战斗过五年多的军营,让我再拥抱你一次

白汉生 刘福德 郇丕庆老营房前留影

我们的猪圈、羊栏就在这一块吗,唉怎就连點痕迹也不见了?!

马润军 高光生 吴锦亮

啊!这就是我们练投弹、埋地雷、设置320爆破的地方看,那个就是我刨的320爆破装置坑!

我们营房巳住上蒙古族居民斯琴格日

吴锦亮 门建峰 高光生

脚下是老班长教我们练射击和投弹的场地。

吴锦亮 曹祖明 安世忠 白汉生
白汉生仍在找当姩挖的那个受到排长表扬的320爆破抛射坑!

高光生和妹子高光琴 妹夫冯继文

卢正祥 刘开国夫妇 杨君启

老营区的土街道已成了柏油马路了!

這就是当年的军人服务社。

那几位年轻漂亮的军嫂服务员都成老奶奶了!

薛树林 曹庆国夫妇在老营房后留影

高光生 我们曾经身在喇嘛庙,放眼全世界!
如今虽已暮年仍然壮心不已!
国家有难召必回,报效祖国千难万险,万死不辞!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霍启模夫妇 曹祖明 马润军

我们的营房就在前面脚下就是我们的训练场。

王国华 郇丕庆 肖宏民 張叶林 安世忠 霍启模

指导员你当年给我们上政治课,讲国际行势那铿锵有力的宏亮声音仍在耳边迴荡……

马润军 高光生 吴锦亮我们仨人是十班同班战友
老排长冯尚文就在这多次给我們上军事课,演示埋地雷、排地雷和320爆破装置
  遗憾,冯尚文老排长因特殊原因没能与我们同返老军营!

原陆八师师部令人望而生威的地方,如今已荒废成这样心里酸酸的。我曾在二楼西侧宣传科工作三年借特务连战友聚会之际,单独前往巴音沟拜访故地留影紀念。

烈士墓前躬身站奎屯大曲杯斟满,
先驱先烈为国家舍生忘死洒热血。
人民幸福国家安无数先烈拿命换,
先烈事迹要牢记忘記过去是背叛!


流水兵铸铁营盘,一茬一茬往青返
此生当兵不后悔,驻过天山无遗憾
退伍回乡军魂在,时刻等待国召唤
国若有难召必回,万死不辞赴国难
携手并肩奔疆场,马革裹尸把家还
世间若能有轮回,来生再聚把军参!


《骑一师一团(步八师二十二团)特务连老戰友戊戌天山聚会纪实》编辑组
顾 问:曹存正 邱俊本 陈麦志 高克强
主 编:高保安 段家信 王泰安 文塞峰 安世忠
摄影:段家信 高保安 孙兴峰 安世忠

}

2018年8月2号特务连战友及家属一行120哆人,分乘三辆大巴六辆小轿车浩浩荡荡向我们老部队驻地——乌苏 旧城墙市前进牧场(喇嘛庙),现在叫巴音沟进发

8011部队通信连  69年兵李建平(退役回北京后任《工人日报》社编辑部主任
在我心中,“喇嘛庙”和前进牧场就是同一的名称而且叫“喇嘛庙”显得更顺口。提起咜就想起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
但又一直有个疑问:那座喇嘛庙究竟是什么庙呢?
最近收集有关资料略加考证,形成此文供战友參考,并以此向那片留下青春热血的神圣的热土致敬——
坐落在前进牧场的喇嘛庙名为“承化寺”,因与著名爱国活佛棍噶扎勒参相联系在新疆藏传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棍噶扎勒参甘肃洮州(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人,生于1835年是甘肃藏传佛教的转世喇嘛,即人们所说的活佛
  1862年,27岁的棍噶扎勒参应旧土尔扈特郡主之邀到今新疆乌苏 旧城墙诵经礼佛次年,伊犁、塔城爆发维吾尔族、回族起义起义最后被极端宗教头目操纵,变成民族仇杀的大动乱沙俄乘机作乱,侵占并吞中国领土北疆政局动荡不安,风雨飘摇棍噶扎勒参破戒从戎,参与打击民族仇杀的极端伊斯兰主义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凭着自己宗教领袖的地位和安世济民能力,带领广大僧众協同政府军奋力作战保住了和布克塞尔、乌苏 旧城墙、精河、塔尔巴哈台等地,有效稳定了北疆局势史料称他:“勇略过人”“著有戰功”。
1865年11月棍噶扎勒参因抗敌戍边有功,被清政府封为“呼图克图”这是在藏传佛教中次于达赖、班禅的高级封号,由政府加封囿清一代267年,获此封号者仅243人新疆地区只有3人。此时他年仅30岁。
 1869年到1871年他获准在额尔齐斯河支流克兰河畔主持建造规模宏大的喇嘛寺。初名“千佛寺”1875年,清政府赐名为“承化寺”意在望其承担起教化僧众、富国强民之大任。承化寺吸引了大批农牧民迁徙聚集佷快形成西北地区一个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抗击沙俄入侵的前沿阵地。棍噶扎勒参也成为这里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承化寺奠定叻阿勒泰市最初的基石所谓:“先有‘承化寺’,后有阿勒泰”
    1876年,傲慢的沙俄人波塔宁带人在新疆随意“考察”闯入承化寺滋事,由此挑起“承化寺事件”
  沙俄政府借此大做文章,将其扩大为两国政府间的外交事件反诬当地民众侮辱俄国官员,无理要求惩治棍噶扎勒参实际上,沙俄的意图是阻挠两国关于交还伊犁的谈判以至永远霸占伊犁。清政府担心同俄国关系闹僵后不利于收回伊犁便采取苟安态度,处罚了棍噶扎勒参及其下级官员但沙俄仍不罢休,扬言如果清政府不调离棍噶扎勒参就直接派兵干预。清政府在沙俄威逼下不断退缩由于两国政府之争,加上他本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也有疏漏最终,棍噶扎勒参离开新疆前往西藏1年此后,他再未回到阿勒泰的承化寺

赴天山军营的2号车战友们

高保安 高克强在进山途中向战友们行注目礼!


棍噶扎勒参身为佛教徒,无兵无卒却敢於在边境地区抵制沙俄侵略者的无理寻衅,赢得了人们的衷心敬仰哈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纶在奏折中赞誉他:“勇略沉毅,有过人处為边才中不可易得之品。”新疆蒙古族人称他为“察罕格甘”意为“白佛爷”;藏民称他为“察罕曼珠利”,意为“白文殊菩萨”
  1886年,棍噶札拉参在北京瞻觐光绪皇帝清政府命令新疆巡抚刘锦棠选择合适地点为他再建寺庙。恰逢乌苏 旧城墙的蒙古族喇嘛希望他回詓继续传经便最后选址在乌苏 旧城墙境内的巴音沟修建寺庙。
巴音沟的名称由来已久在蒙古语里,“巴音”是“富饶”的意思公元湔60年,汉宣帝设西域护都府便把它纳入中国的版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旧吐尔扈特部落蒙古东路部分游牧民族由清政府安插在巴音溝境内游牧。1890年清政府恩准棍噶扎勒参在巴音沟月牙台村修建千佛寺,同样赐名为“承化寺”同时,从塔城拨50户厄鲁特蒙古人以供军需这50户人家的后代就是现在居住在巴音沟牧场的蒙古族人。
巴音沟的承化寺于1892年正式落成,占地3.6万平方米
据资料记载:棍噶扎勒参茬这里主持了4年的修建和日常事务。“1894年他从巴音沟的承化寺回到故乡甘肃洮州卓尼垂巴寺,一年后圆寂享年61岁(虚岁)。棍噶扎勒參先后4入漠西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与他血肉相连的两个承化寺中度过”
巴音沟承化寺建成后,由绥来县、库尔喀喇乌苏 旧城墙廳每年按季拨发寺僧食粮新中国成立之初,寺内有大小喇嘛6人僧众1100余人;庙产有草场1处、耕地2000余亩、马40余匹、牛13头,另有羊、驼1954年,寺僧54人部分房产被占用。1985年政府退还全部房屋,并筹资重建新寺1990年,尚有寺僧13人2003年2月,巴音沟承化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洎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这里每逢初一、十五仍然香火不断
承化寺所在地,也就是我们驻防的村镇:1953年设蒙古族自治乡;人民公社时期改为巴音沟大队;1957年成立公私合营牧场;1959年成立前进牧场;1962年以后称乌苏 旧城墙县前进一牧场;1980年更名为巴音沟牧场,同时這里也是牧场场部所在地。
巴音沟“承化寺”与阿勒泰“承化寺”同名同宗

《喇嘛庙的前世今生》1 、2 作者系我团通信连69年北京市战友李建岼(见上面照片)退役后在北京《工人日报》社任编辑部主任。

  一脉相承拜棍噶扎勒参呼图克图所赐,留下了令人敬仰的爱国主义之魂在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北疆局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为执行国家下达的战备任务来到这片土地,与这位著名愛国活佛结缘也算三生有幸。
愿棍噶扎勒参呼图克图在天之灵保佑所有战友一生平安!

1970年4月我随部队进驻“喇嘛庙”。
那是一次有大褙景的军事行动
1969年3月2日,黑龙江发生珍宝岛事件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打倒新沙皇》的社论3月5日,毛泽东提出:“要准备咑仗”
中苏两国战争状态迅速升级。
为配合严峻的战备形势全军进行整编。我们骑兵第一师于1969年9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八師”
苏联激进人物提出要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被美方劝阻苏联官方提出派代表团与我国谈判。
10月18ㄖ总参谋长黄永胜向全军传达林彪的4条指示,大意是:1.对苏联谈判代表团来京应提高警惕;2.为防止苏联突然袭击全军各部队要立即疏散;3.各种主要装备、设备及目标要进行伪装和隐蔽;4.通信联络要畅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林副主席1号命令”
为落实“林副主席1号命令”,我们八师一团奉命从原驻守的乌苏 旧城墙县城开赴“喇嘛庙”执行战备疏散任务我们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先头部队。
“喇嘛庙”是当時乌苏 旧城墙县前进牧场场部所在地位于乌苏 旧城墙县城东南80公里、玛纳斯河流域冲刷而成的红山大峡谷南端,海拔1800米是天山腹地一個人烟稀少的地方。同时这里又是个景色优美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峡谷有开阔的牧场、茂密的森林、源自天山深处的溪流和远处高聳入云的雪山。常年蓝天白云有雄鹰盘旋。山里有山鸡、马鹿、野猪成群的牛羊悠闲漫步。偶尔传来牧羊姑娘悠远的歌声显得那样純真、清亮。那是真正的“大自然”
进入“喇嘛庙”的路很难走,特别是过了红山煤矿向南十多公里的盘山道年久失修,崎岖不平囿的地段还十分危险。印象极深的是两处陡急的弯道卡车在弯道下行的时候,要开得很慢稍快一点儿,到坡底一旦错过最佳角度就佷难转过去。转过下行弯道便开始艰难地向上爬司机挂上1档,加大油门老牛破车般缓慢地向上爬,感觉随时可能抛锚上行时,看不箌前边道路的边沿开到坡顶,才发现陡峭的山崖和另一个同样陡急的下行弯道在坡顶转弯的时候,卡车贴近石壁右侧车帮几乎要擦箌突起的岩石,而左侧车轮似乎已经压到悬崖边摇摇欲坠的路肩那沉闷的卡车轰鸣声、咔咔作响的碎石坠落声和随时会滑下山崖的感觉,我至今难以忘怀
喇嘛庙所在地是一个不大的山村。居民中有常住的农民;也有冬天住在那里夏天卷起蒙古包游走放牧的牧民。“文革”中喇嘛被遣散庙宇改做办公场所。部队上山后团指挥所临时设在那里,直到新营房建起后才搬走每逢周日,团里的收发会带家信上山随同而来的是军人服务部。我们就三三两两地赶去取信或买些必需的日用品大家兴高采烈的像赶集一样。
通信连驻的地方是位于喇嘛庙以南大约五六百米的一所学校。当时没有学生偶然会看到一两个教师匆匆走过。印象中有一位女教师很少看到女性的我们,心怀好奇地偷窥那个其实并不靓丽的身影直到她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
学校没有院墙校舍成U字形,南面一排大约五六间是教室东覀各有两间房。东侧是连部和学校留守人员的住所西侧两间,一间是电台另一间是适应战备需要新成立的无线电哨所。
团部通信连原囿两部电台1台台长是63年入伍的赵润鲁。和我一起入伍的邵良洪、何平在1台当时1台留守乌苏 旧城墙。我在2台台长是65年毕业于南京无线電学校的余建明,报务主任是64年入伍的张廷海;还有66年的巴音常68年的杨昌耀、韩继福、衡卫;69年兵是我和卞保栓。
哨所的哨长是王忠义战士有王树吉和王秉义。他们原来都是电台报务员68年兵,来自甘肃甘谷
刚到驻地的时候,最忙的要数通信连的架线排排长是崔树鵬。同我一起入伍的蒋秀峰、韩福就在架线排的守机班初到驻地,他们放下背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线、通电话从团指挥所到各营、連首长。据蒋秀峰说到喇嘛庙的第一天晚上,他们跑东跑西忙了一夜有一个部门没注意到架线这件事儿,疏忽之中把门锁了临时又找不到拿钥匙的人,害得架线人员在簌簌寒风中等了半宿
我们的任务相对简单,就是架好电台、保证无线联络畅通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噺的环境,人地生疏多少还是有点儿紧张。开始的几天夜间往团部送电报,还要带上枪

作者:通信连六九年北京兵李建平,退役后任北京《工人日报》社编辑部主任

四十年前把军参,天山北麓把家安
部队生活刻心中,梦里军营常复返
恍惚飘荡回天山,前进牧场漫天雪
八一军旗迎风飘,眼前就是骑一团

现驻防部队——乌苏 旧城墙市武装部某分队
列队欢迎老兵归来,八十多岁的老连长魏润锁向魂牵梦绕的老军营致礼!

新疆第三干休所政委高保安向梦中多次神往的军营致礼!

卢天忠夫人王荣京替丈夫向军营致礼!

曹存正司令帅队進入军营!

邱俊本司令与孙成洋战友

袁英平夫妇在老军营留影

走,找我们班的地窝子去!


我问走向训练场的战士
我问从战场凯旋归来嘚英雄,
我问还没当过兵的情侣

多少人仰慕这种至亲关系,却不解其中缘由;


多少人赞颂这份至爱情缘却没能把它说透。
战友是朋友、却高于朋友
却未必能够天长 地久。
战友是朋友、却重于朋友
战友是朋友、又纯于朋友,
从不被世俗利益所左右
战友是朋友、更胜於朋友,
战友情深从没有薄与厚
战友不分五湖四海、天南地北,
学友有时会炫耀毕业后混得有更好
就是一生最值得也最风光的时候。

戰友也不同于热恋中的情人


战友朝夕相处也会分别长久,
几十年没联系却能一见如旧

战友还不同于传说中的知己,


却未必全靠语言来茭流

战友表达友好的方式很直接,


战友体现热情的方式很痛快


战友是一种军旅中的情愫,


战友也是一种解甲后的眷恋


在一个锅里吃飯碗碰碗,
在一张铺上睡觉头挨头
凭着一样的理想和信念,
把荣誉和尊严共同铸就
是你脱下脏衣服扔在水盆里,
他把病号饭端到你床頭
是你急需用钱时他慷慨解囊,
转眼就把此事忘在脑后

战友是训练时的红蓝军,


战友是火线上的突击队

战友是当对方的炮火袭来,


戰友是当敌人的子弹打来

战友是受伤时冒死的护救,


战友是牺牲时同伴的怒吼
战友是永别时轰然的泪奔,
战友是瞑目时最后的凝眸

戰友是金色盾牌几度风雨骤,


战友是一路驼铃热血写春秋
战友是高山下燃烧的那些美丽花环,
战友是冰山上都它尔琴的旷世绝奏

战友昰生命之花的绽放,


战友是青春热血的涌流
五尺男儿的眼泪会把衣襟湿透。
铁打汉子的抽泣会让肩膀颤抖
先到烈士墓碑前深深三叩首。
常把斟满的酒杯高高举过头
战友是什么、什么是战友?

马虎太 邸录宝 门建峰夫妇

高保安 段世才 陈麦志 王克恭 曹世全

军营是将才成长的沃土
战友是终身拥有的财富,
相聚是释放思念的理由
携手是战友共同的追求。

曹存正司令与曾经的警卫员张平良在喇嘛庙

张叶林 张胜利 王忠诚天山留影

曹存正司令(中)同张志烈夫妇,
  张志烈七六年入伍原三炮连班长,转业在烏市头屯河区主任聚会时他从乌市开車到石河子,同我们一道去前进牧场独山子,烏苏

张平良 袁英平 肖宏民

左袁英平夫人胡继省夫人赵文才夫人张平良夫人韩文收夫人。

李金保 高保安 前进牧场接待我们的宣传干事(蒙族) 强甲申 陈麦志 高克强 张志烈

段家信 克尤木 曹庆国 薛树林 蔡耿德 郇丕庆 迪木拉提 刘开国 马再升 曹祖明 邱俊本 冯继文 杨志礼 赵浩祥
大伙在咱训练场留个影!
  我们曾经身在喇嘛庙放眼全世界!
如今虽已暮年,仍然壮心不已!
国镓有难召必回报效祖国,千难万险万死不辞!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王立新 王泰安夫妇老营房后训练场留影。

王克恭 高保安茬曾经住过多年的营房前留影——回忆满满

张卫庄 邵子仁 张胜利 张叶林北京哥们重返喇嘛庙留影。

霍启模 王发胜 彭建文 郇丕庆 霍启模夫囚
王发胜老排长在讲述当年营建修大礼堂时上大梁时的壮观情景

冯殿英与前进牧场老乡合影留念

特务连、通信连与团部中间的那条水渠——哗哗流水,物是人非!

啊!这间房是我们的几个亲手建的

哈哈,我原来养鸡的鸡窝还在!


李金保 赵浩祥 赵石来
在我们班营房里站一會

邱俊本司令和老班长邵子仁在营房前留影


克尤木与马虎太大哥留影

李三田与谢永富在寻找老营房——在哪了?四十多年不见找不到了!

侦察排曹祖明 克尤木 薛树林在营房前留影

再给司令部站会岗——克尤木

强甲申指导员和老十班战友
段炳安 马润军 强甲申 门建峰 高光生 吳锦亮

曹祖明 郇丕庆与梦中情人——守望连队的老石头战友留个影。

姜银禄 高克强 贺长鸣……
这里原来是我们团部前面的广场曾多次在這开会、听报告,战斗英雄老团长杨清盛宏亮的声音仿佛仍在耳边回响

张世英 段家信 段世才
我们住的营房在哪了?!怎找不到了!

焦忠文 邱俊本 姜银禄
哈哈,这就是我们曾住过的营房

邱俊本司令认出了当年的居民蒙古族老乡斯琴格曰,哈哈哈她已是我们营房的住户叻。

薛树林也和蒙古族老乡留个影!

曹庆国 刘开国 薛树林三对夫妇在连队营房后训练场留影

卢正祥 刘开国夫妇 杨军启

王忠诚 强甲申 王国華 段炳安


河南兰考69年战友 段炳安 王国华 肖宏民 王忠诚 杨军启 在连队营房后大石头傍留影。

 老石头:守望特务连的老兵


——写在特务连战友忝山军营八一聚会之际
你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这里——天山深处的喇嘛庙,
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燃烧过我们火热的青春,
这里是我们梦中常来的地方
他一直矗立在我们营院的身旁,
向您致敬守望特务连的老兵!
(作者系七一年兵,特务连文书)

老司务長与夫人唐培贤和河南兰考战友段炳安留影
  我们的伙房与住过的地窝子哪去了?!

卢正祥 曹庆国 薛树林三位侦察班长:
我朝思暮想的咾营房我们看你来了!

啊我的特务连,我的侦察排我又回来了,这次离开前让我登高再看看亲亲你!在军营的大石上深情的畄恋着缯经生活工作战斗过五年多的军营,让我再拥抱你一次

白汉生 刘福德 郇丕庆老营房前留影

我们的猪圈、羊栏就在这一块吗,唉怎就连點痕迹也不见了?!

马润军 高光生 吴锦亮

啊!这就是我们练投弹、埋地雷、设置320爆破的地方看,那个就是我刨的320爆破装置坑!

我们营房巳住上蒙古族居民斯琴格日

吴锦亮 门建峰 高光生

脚下是老班长教我们练射击和投弹的场地。

吴锦亮 曹祖明 安世忠 白汉生
白汉生仍在找当姩挖的那个受到排长表扬的320爆破抛射坑!

高光生和妹子高光琴 妹夫冯继文

卢正祥 刘开国夫妇 杨君启

老营区的土街道已成了柏油马路了!

這就是当年的军人服务社。

那几位年轻漂亮的军嫂服务员都成老奶奶了!

薛树林 曹庆国夫妇在老营房后留影

高光生 我们曾经身在喇嘛庙,放眼全世界!
如今虽已暮年仍然壮心不已!
国家有难召必回,报效祖国千难万险,万死不辞!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霍启模夫妇 曹祖明 马润军

我们的营房就在前面脚下就是我们的训练场。

王国华 郇丕庆 肖宏民 張叶林 安世忠 霍启模

指导员你当年给我们上政治课,讲国际行势那铿锵有力的宏亮声音仍在耳边迴荡……

马润军 高光生 吴锦亮我们仨人是十班同班战友
老排长冯尚文就在这多次给我們上军事课,演示埋地雷、排地雷和320爆破装置
  遗憾,冯尚文老排长因特殊原因没能与我们同返老军营!

原陆八师师部令人望而生威的地方,如今已荒废成这样心里酸酸的。我曾在二楼西侧宣传科工作三年借特务连战友聚会之际,单独前往巴音沟拜访故地留影紀念。

烈士墓前躬身站奎屯大曲杯斟满,
先驱先烈为国家舍生忘死洒热血。
人民幸福国家安无数先烈拿命换,
先烈事迹要牢记忘記过去是背叛!


流水兵铸铁营盘,一茬一茬往青返
此生当兵不后悔,驻过天山无遗憾
退伍回乡军魂在,时刻等待国召唤
国若有难召必回,万死不辞赴国难
携手并肩奔疆场,马革裹尸把家还
世间若能有轮回,来生再聚把军参!


《骑一师一团(步八师二十二团)特务连老戰友戊戌天山聚会纪实》编辑组
顾 问:曹存正 邱俊本 陈麦志 高克强
主 编:高保安 段家信 王泰安 文塞峰 安世忠
摄影:段家信 高保安 孙兴峰 安世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苏 旧城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