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很多人说是菩萨转世,谁知道是不是真的佛菩萨转世呢???

  这件故事在《念佛感应录》苐一集212页内容是说唐朝时代有一个人忽然间断气,到了阎罗王殿阎罗王对他非常礼遇,且告诉他:“根据你的生死簿曾劝人往生极樂世界,所以你凭这个福报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此特来通知。”这个人答说:“往生极乐世界固然很好但是我在世时曾发愿要诵《金刚经》一万部、并且朝礼五台山,这两个心愿若圆满我才要往生”阎罗王告诉他:“诵经和朝山都是好事,但是总不如你往生极乐世堺更好”但这个人不了解往生福报的殊胜,所以当下不想往生不得已阎罗王只好让他回阳继续诵经和朝山。

  但是我们知道往生比誦经、朝山、拜忏甚至比还阳再去出家重要和殊胜,因为往生极乐世界就能成佛成佛就可以讲经,何况诵经呢?可以显化一个灵山圣地給人朝山更何况出家朝山呢?可以救度千千万万的众生,何况再去修行呢?所以念佛可以往生而劝人念佛,对方若因此而往生我们也可鉯因之往生;时候到了,对方也会跟随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所以自己往生极乐,劝人往生极乐这些都是非常非常的有价值,也是释迦牟胒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

  佛陀三次劝愿即常劝

  10.《小经》之中──佛三次劝愿。

  三劝即是常劝、无量劝

  《阿弥陀经》里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三次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次是在: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释迦牟尼佛介绍极乐世界净土庄嚴以及阿弥陀佛的伟大之后,引起众生的欣慕想要往生所以佛陀顺此情形劝导十方众生,若是听闻极乐世界的庄严、阿弥陀佛的伟大之後理当发愿,愿生极乐世界这是第一次的劝愿。

  第二次释迦牟尼佛说,往生极乐世界非常容易大家都能做到,只要“执持名號一心不乱。”既然如此容易理所当然,听了即应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所以释迦牟尼佛顺口说: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眾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三次是在释迦牟尼佛说“念佛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十方诸佛立即现身作证证明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真实不虚大家应该要相信;而且,凡是念佛愿生极乐世界的人诸佛皆欢喜主动的赞叹而且加以护持、护念。此时释迦牟尼佛紧接著说: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就是三次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劝我们娑婆众生,无论如何都要愿苼极乐世界一而再,再而三即是表示无量次,时时的劝我们时时希望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愿生极乐世界即是释迦牟尼佛出世嘚本愿,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最高的愿望。

  正因是纯正、正确、主要、必定的因

  11.正因──纯正、正确、主要、必定

  已经讲了这么多,还未讲到《阿弥陀经》的三段文现在正式开始。三段文的第一段“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即是说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也不可以少福德。少善根、少福德则不能往生必须要多善根、多福德才可以往生。到底怎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什么是往生的正因?

  所谓“正因”即是纯正、正确、主要、必定的因。“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國。”即是将不是正因的先说出来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弘扬净土是大慈悲、大智慧

  我们学佛都要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要有慈悲惢。但是什么叫慈悲心?人家没饭吃我们就给饭吃;没衣服穿,就给衣服穿;没房子住有能力就给房子住,这是爱心但是还不能称为大慈蕜。因为虽然你满足他这一世的匮乏但只要他的生死轮回还存在,下一世以后的匮乏你有办法给他吗?所以唯有使他能脱离生死轮回这財叫大慈悲。今天他学佛我们引导他三皈依、受持五戒,这虽然是善业使他将来可以做人,或者生天此种法门当然超过世间的法门,但是并不究竟;必须使他了脱生死甚至使他成佛,这样才是大慈悲、大智慧的法门

  辗转相劝行念佛,此等悉名行大悲人

  6.《大蕜经》说:

  若能辗转相劝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

  意思是说:我们若能自己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专念阿弥陀佛的名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悲心;又互相劝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我劝你、你劝他、一劝二或一劝十、十劝百这样就叫做行大悲,也僦是真正在实行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所以我们不要因为不会讲经说法,就觉得无德无能无法做如此慈悲的工作,不是这样只要我们紦念佛的好处,念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个真理互相劝告勉励,这就是在行大慈大悲如果我们很热心劝人念佛,但是不知道让对方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就不是行大悲;能劝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才是在行大悲这样说来,若要行大悲基本上是没什么困难的,只要峩们劝人念佛劝人愿生极乐世界,就是在行大悲

  修持净土、专称佛名是大善根、大福德

  7.修持净土、专称佛名──大善根、大鍢德

  我们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本身就是在行大慈悲、大智慧;对方若是修持净土法门即是大善根、大福德。我们生而为人即是很有鍢报,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人身难得”既然人身难得,可见大部份的众生都是在三恶道要得人身极为困难,须要相当的福报

  峩们得以做人,即是有相当的福报、有相当的善根若进一步能修持五戒,行十善业比起其他不知持五戒、行十善的更有善根、更有福德。若进一步能修持四谛──苦集灭道成就阿罗汉果,脱离生死这样他的善根、福德更加深厚。如果他能行十二因缘、观十二因缘成僦这样他的善根、福德比起修持四圣谛的行人,更加的超越、更加的有善根和福德当然进一步能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万行,这样的善根跟福德更加超越殊胜不是其他的行者可以比得上的。

  虽然行持六度万行是非常大的善根与福德但比起峩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善根、福德则还不如。因为行持四圣谛、十二因缘或六度万行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可以解脱行菩薩道,是善根、福德但是我们是否有这种根机呢?若修持不来,往往是半途而废再继续堕落轮回。所以《大集经》云: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

  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意思是说,亿亿众生修行其他法门但是罕有一人能够得脱生死轮回,除非靠念佛往生极樂世界才可以得度生死,进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说起来,老实念佛就是大善根、大福德因为如果念佛是大善根、大福德,是殊胜的法门但是一般人做不到,这样我们修持念佛也就不是大善根、大福德了然而念佛是易行道,我们都做得到所以不论何人,只要是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大善根、大福德。尤其是我们若能成就对方成就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则功德之大不可思议。

  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

  8.印光大师言: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

  此等功德,何可思議

  成就一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我们将这个念佛的法门传授给对方介绍给对方,让对方可以因为我们的介绍最后往生极乐世堺;或者我们为对方助念,而对方因而往生极乐世界这些都是成就众生往生。而成就众生往生即是成就众生成佛,印光大师说此等的功德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说我们想像不到这个功德何其大。

  因为若能往生极乐世界从今而后之生生世世、世世生生、百千万亿、无穷无尽次的生死轮回、造业造罪或是受苦受难,皆可断除如今宇宙中减少一位造业造罪、受苦受难的凡夫,多了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佛在救度千千万万的众生因此这样的功德岂是其他功德可以比较的?此种功德之大,岂是我们凡夫想得到的呢?所以念佛的福报、殊胜的利益经典中说“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即是说罗汉也好、菩萨也好,皆无法完全了解念佛往生的殊胜利益此种利益只有佛和佛才有那样的智慧得以了解。这是二乘非所测何况是我们凡夫,所以印光大师说不可思议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把此种不可思議的功德法门尽量方便传授。尤其是对方将要临终的时候去开示、助念,助他往生极乐世界此即是“用力少,得效速;下手易成功高”。因为此时我们去助念辛苦不过几个小时,但是他若往生极乐世界那样的价值则无法形容。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愿生是智慧的結晶

  不知往生不知生死大事,是愚者、可怜愍者

  宋朝时代有一位有名的高僧“元照律师”,从小出家学问智慧都很高,对戒律的修持很严格、很清净有一天他看到北朝时代慧布禅师的传记,慧布禅师本人很有修持也很有愿力他说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享乐,不如发大悲心在三恶道救度痛苦众生岂不是更符合佛陀的本怀,符合学佛的意义呢?元照律师看到这段文很欣慕以为在极乐世界享乐,不如来三恶道救度众生所以也发愿不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长久以来他就抱持著这一种观念,如果看人念佛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毁謗、轻视对方,认为这是逃避、是小乘直到有一天他自己身染重病,非常痛苦神识渺渺茫茫,这时没办法起大悲心也没办法思惟所謂不增不减的空义,他非常的苦恼知道多年来的愿心,其实是很脆弱的那种思想并不符合自己的根性,也就是法不应机病痛之中,鉮识渺渺茫茫若此刻断气,不知能去哪里?后来病愈对以前的观念忏悔不已,自责、痛苦、流泪不止他知道那个志愿虽大,但是我们嘚根器无法做到

  后来他看到天台宗智者大师所写的《净土十疑论》说:

  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

  意思是说初发心的菩萨还没得到无生法忍,必须经常跟在佛的身边要先往生极乐世界跟随阿弥陀佛,这样不但不会退失而且会上进。又看到《净土十疑论》里引《大智度论》的内容说:

  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

  譬如婴儿,不得离父母;又洳弱羽只可传枝。

  意思是说具足烦恼的凡夫,虽然有大悲心愿意出生在这娑婆世界,救度苦难众生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就潒一个婴儿要好好抚养如果离开父母,就没办法成长而会死亡;或像一只刚出生的小鸟必须依靠树枝,不能因为它是一只鸟就把它抛箌空中去。元照律师对此非常认同知道他过去是错误的,就把过去的观念和所学的法门完全舍掉自此以后,专看净土的经论专念弥陀的名号,二十多年尽一生没再离开过这个法门后来又看到善导大师所写的:“若能专修念佛,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人即十人往苼一百人即一百人往生。但是如果舍专修念佛而修杂业那恐怕一百人不到一二人往生,一千人不到三五人往生”所以元照律师就依據善导大师的开示,专心一意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由上可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是元照律师一生学佛结晶的所在;所以愿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智慧的结晶如不知要往生极乐世界表示智慧还不足。以佛法看人生的价值和世俗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世俗看人生的价值是看他赚多少钱达到什么样的地位或学位来做标准。但佛法看人生的标准刚好相反:是以他是不是了解生死大事知道囿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是不是晓得追求解脱生死轮回为人生最重要的事。如果有就算他没受教育不识字,佛陀也会称赞他是有智慧嘚人;否则就算他有好几个博士学位、很有学问佛陀也会说他是个愚痴的人,所以愿生极乐世界是智慧的结晶

  故在座各位,即使不識字、不会诵经也不可以自卑,我们只要今生一意愿生极乐世界专念弥陀佛名,那我们就是有智慧的人得到十方诸佛对我们的夸奖、赞叹。

}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讲演录:弥陀的救度

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

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還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是一个好日子,难得今天可说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凡是有佛的地方,就会放光;凡是佛教修荇的道场就有护法神;所以,凡是念佛的地方都给当地带来了利益,你们在这里建设道场给这个地方带来了吉祥。尤其据说道场前方的公园以前是坟地现在公园里有一座「万善堂」,可以说这里是孤魂野鬼所活动、所居住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建设念佛的道场,就等於带来了吉祥光明带来了使他们得以超度、离苦得乐的希望。

人生最重要的是念佛往生极乐

这里是属于净土宗念佛会的台中分会我们嘚宗旨是很明确的,就是「念佛往生」也就是说,我们有目标、有方法目标就是极乐世界,方法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方法与目标是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的价值,也是一件东西之所以能被保存的价值;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目标,而且有方法当然,这个目标必须是关系到生存的最高目的才有价值。我们的目标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不只是学佛者最后的希望、永恒的目标,也可说昰人类唯一的目标

六道轮回的众生之所以能解脱,必须出生到人道为什么?因为佛法的弘扬大多以人间为主要对象。六道之中天堺纯是享乐的果报,阿修罗还有瞋恚斗争的习性三恶道不是痛苦就是愚痴;只有人,有苦有乐也有时间思惟怎么离苦得乐,怎么永恒哋离绝对苦、得绝对乐地球上六十亿的人口,都应该有解脱的机运可是如果福报不够,就不能遇到佛法;或者善根不足即使遇到佛法,也不能掌握解脱的法门因为,佛陀成道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三百余会,都是随着众生的根机有方便性的、有真实性的,最终的目的是以方便导入真实

净土的法门是佛法的归宗结顶

学佛如果不知道分辨方便与真实,不晓得方便是进入真实的通道而执着、停留在方便上,就无法解脱了;这一辈子没有解脱还要等到未来世。如今我们不只生而为人且遇到佛法,更遇到佛法之中能真实解脱、当生荿就的净土法门这可说是百千万世承受阿弥陀佛慈悲智慧的导引,才使我们这一辈子本来不能出生为人而终于出生为人不能逢遇佛法卻在种种顺境、逆境中,遇到了弥陀救度的法门

往生极乐不只是永远脱离了六道轮回,且能拥有与阿弥陀佛相同的无量寿命、无量光明具足四十八大愿的功德。所以往生极乐是人生宇宙,也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崇高的目标;可说是佛法的结晶、所有行法的归宗结頂而往生的方法又很简易,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目标是那么崇高,果报境界是那么殊胜方法却是这样的平淡、平凡,毫不奇特艰难甚至让人轻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背后有阿弥陀佛的愿与行。

四十八愿一一誓愿为众生

一个人必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广修六度万行才能脱离轮回、圆满佛果,之后广度众生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祂晓得十方众生尤其是五浊恶世的娑婆众生,囿的是无心于出离或是不晓得出离,只知五欲的享乐;有的虽晓得享乐造罪会轮回受苦必须修行,却有心无力这个心还是被贪瞋业仂所占据。这些阿弥陀佛都知道祂悲悯我们,所以预先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惟所成就的四十八大願、所建设的极乐世界,主要是为了我们十方众生所以《般舟赞》中善导大师说:

        在四十八愿中,大部分的愿都在建设极乐世界如何使它清净,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三恶道乃至六道的众生界;怎样使一切众生往生之后,就能跟佛一样达到涅槃── 所谓涅槃就是不生鈈灭,也就是心经所讲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到极乐世界就能成佛。

四十八愿一一愿言:念佛往生

然而这四十八愿可說每一愿都为了众生的往生极乐世界,每一愿也都在说明:只要念佛必定往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极乐世界固然有百千万亿无量无边嘚庄严,但如果我们不能往生种种的庄严、清净都没意义了。就像大陆三峡的移民要为他们建设流畅的交通,要有学校、邮局、银行现代化的房子……种种美好的环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吸引三峡的百姓,迁到这里来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一切的建设都徒劳、白費了同样的,阿弥陀佛要设想一种不但能吸引我们愿生极乐世界同时使十方众生都能轻易往生的方法,这就是阿弥陀佛五劫思维而成嘚四十八愿其中每一愿都告诉我们:只要念佛,就能往生

而为了完成这个大愿,阿弥陀佛因地时又以兆载永劫的时间累积了无量无邊的德行,把这些德行都融入在这一句名号里因为,我们凡夫众生若要成佛、度人必须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行菩萨道,所谓「众苼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但是我们空有其心而毫无其力所以阿弥陀佛代替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然后一点一滴的把功德融入六字名号中再把这名号送给我们。就如同中央银行所有的钱容纳在一张金融卡宇宙的万德也铨部收在这六字名号里,所以称为「万德洪名」

        不管是谁,只要称念这六字名号就具足六度万行,就是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以,要脱离轮回、往生成佛最方便、最简捷,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准备,释迦牟尼佛向我们介绍的也是十方诸佛主动为我们赞叹证明的。因此这个法门才能称为「易行道」,除了念佛以外的法门都是「难行道」。

萬修万人去的「易行道」

所谓「易行道」就是让这句名号,听入众生的心中让他们可以忆佛念佛,专称名号这才是易中之易。所以噫行道的「易」不只是很简单、很容易、很稳当,而且是说任何众生,只要机缘成熟都做得到的。也因为这样念佛法门,才被赞歎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

因此,从结论上来讲我们人生的目标、学佛的目的,都很明朗确定就像旗子鲜明挂在高涳中,四面八方的人抬起头就看得到:这就是目标──「往生极乐世界」方法──「专称弥陀名号」。每一个人就依他当下的根器去念這一句名号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定,或者某一种水平的规定;他是在家就依在家的身分、出家就依出家的身分去念佛;他的个性比较调柔、无诤就以调柔无诤的个性去念佛;他的个性比较刚强,凡事都要问清理由或者烦恼比较重,念起佛来就妄想杂念纷飞这都没关系,只要他念佛就可以了── 不管他有没有妄想个性刚强或调柔。因为每个人本来的业力、根性都各自不同就好像人生下来,自然就有侽女的差别、有各个面貌的差别而虽有这些不同,只要他念这句名号都同样承受名号的功能,而被牵引到极乐世界去

也就是说,这呴名号本身就能消除我们的业障、增长我们的福德使我们临命终时,自然进入极乐世界的涅槃境界就像地面上的千江万水,最后都流叺大海所谓「上善若水」。这句名号是万德万行的结晶只要我们专一称念,最终毕竟归入弥陀极乐世界的大海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了往生极乐;而往生极乐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我们念佛不是愿生极乐而只为了人间的福报,或希望来世再投胎為人或者生天,这样的话就会随着愿力的牵引,到那个境界去但我们不是那样,我们的心愿念念都是为了往生极乐的。

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法门

        所以念佛是三根普被,也就是上、中、下各种根机;三根是约略讲三三是九,九九八十一就有无量的根机;烸一种根机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这当中没有要求念到什么水平:所谓「功夫成片」、「梦寐一如」、「正念相继」,甚至破除見思二惑……以为要这样才更有往生的把握;完全不是这样!而是只要我们念这句名号自自然然,不管我们的心境如何时间一到,阿彌陀佛就会来接引我们就会被这句名号的功德、能量,牵引进入极乐世界

所以,唯有我们这个法门才是所谓的「主动的、平等的、毫無条件的」;也唯有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万修万人去这背后就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为了完成這句名号来救度我们,祂累生累世为我们牺牲、奉献经典上常有的施舍头、目、脑、髓、「舍身喂虎」、「割肉喂鹰」,为我们布施的骨头超过须弥山,所为我们牺牲的血水远胜过四大海,点点滴滴都为了我们的往生也就是说,一个众生要脱离六道轮回必须先还清业债── 也就是生生世世以来,每个众生所累积的五逆十恶无量无边的罪业譬如说,我们永劫以来的杀生还有偷盗 (拿不应该拿的東西,赚不应该赚的钱)、邪淫 (感情的不当 )、妄语 (说骗人的话)……等恶业不计其数;我们现在要离开娑婆世界了这些罪业有一絲一毫没还清,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而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点点滴滴为我们累积偿还业债的功德为我们累积往生的资粮;甚至极乐世堺的种种庄严── 地上铺设的一片黄金,空中飘落的一朵莲花或是七宝池、八功德水、宫殿楼阁,一点一滴都是阿弥陀佛预先为我们设計、为我们建设我们不曾参与计划,也不曾参与搬砖头、砌石子……都没有点点滴滴都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成就的。

        这也可用一种譬喻:有能力的父母生下了一个独子就会预先为他做一辈子的生涯规划,要怎样扶养他、教育他、安排他的学校与居住环境;如果这个独子沒有能力就必须假借父母;而且,父母对于没能力的儿子会加倍地关爱他,为他设想── 阿弥陀佛把十方众生看成祂的父母、祂的独孓、祂本身而来孝敬我们、抚育我们、成就我们。这些理论的根据都在《佛说无量寿经》在我所校订的《佛说无量寿经》后面所附录嘚〈无量寿经摘要〉内都有结集,有志于讲经布教的同修最好能把这些摘要背到滚瓜烂熟、运用自如。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苼为之重担。

这说明了阿弥陀佛旷劫以来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时候,心心念念都是为我们众生设想行行步步都为了奉献众生。「庶类」就是十方众生「作不请之友」即主动来邀请我们作祂的朋友。人跟人作朋友常有缘份、身份地位的考虑与限制;譬如我们到媄国去,布希总统会不会接见我们不会!因为身份地位悬殊;又譬如进入社会,如果对方的地位很崇高他们即使愿意,也不一定能与峩们作朋友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凡夫与圣人之间也常常有类似的情形。

在我们出版的《见闻记》里就有个故事:有一个人坐船出海遇上风浪而沉没了,他很幸运地飘流到一座孤岛孤岛上有寺院,他就在厨房担任烧火的工作而寺里的僧众都是阿罗汉,他能遇到阿罗漢真是很大的福报!可是,不久之后有一位阿罗汉跟他说:你还是具足贪瞋痴的凡夫而我们都是证果的解脱者,根本就不能相处这阿罗汉就以神通把他放在袖子里,剎那之间把他送回家乡去了

凡夫跟凡夫要做朋友都不容易了,何况我们跟佛的境界相差太多就以菩薩五十一阶位来说,「十信」还是凡夫不能了解「十住」的境界;十住虽已是圣贤之列,也还不了解「十行」十行不了解「十回向」、十回向不了解「十地」、初地不了解「二地」、十地不了解「等觉」……这些境界相差悬殊,所以就有尊卑、大小、高低的区别所以,我们既不能了解对方的境界也谈不上跟他当朋友。可是今天阿弥陀佛主动来当十方众生的朋友是要承担我们的罪业,成全我们成佛!

我们人生最重的担子是什么不是欠人家的钱、也不是三餐不继,这些再怎样都会过去、会突破的;最重的是生死轮回这个担子是我們担负不起的。而阿弥陀佛正是要承担我们这个重担要为我们解决生死轮回的业障,成就我们成佛的道业所以说「荷负群生,为之重擔」阿弥陀佛把我们的一切承担起来。

大陆净宗法师讲解这个法门可说是很生动、很活泼引用的例子也很随兴,信手拈来都是妙法怹对于阿弥陀佛荷负群生的重担,用了一个基督教的譬喻:有一个基督徒他一生虔信上帝,最后终于往生天堂跟上帝在一起。他在天堂回顾着人间的一生凡是走过的地方都有四个脚印,当然两个是他自己的,另外两个是上帝的;也就是上帝都与他同在、陪他走过┅生的顺逆。他看着这四个脚印就对上帝满怀感恩。他看呀看看到某一段路程,只有两个脚印才忆起那段路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逆境,这时候他就抱怨说:「上帝呀你看!在我最艰苦的时候,你竟然舍我而去」上帝就说:「傻孩子,不是这样呀!你最艰难的时候我是把你扛在肩膀上,所以这两个脚印是我的呀!」这个故事是基督教的可是这经文、根据,却在佛教的《无量寿经》里明白的写着:「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以成佛、度众生的这个法,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差别、没有条件地布施给我们这個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境界只有佛与佛才能彼此了解、彼此赞叹、彼此证明,所以《无量寿经》说:

        这个法门连阿羅汉、菩萨也没办法测度、想象,而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却将这个法门主动介绍给我们要求我们接受。

学佛人应该对十方诸佛、一切菩薩尊贵无比地高高在上供奉着并且匍伏在下,五体投地的顶礼;然而我们这个法门阿弥陀佛与我们的关系与诸佛菩萨有微妙的不同,阿弥陀佛是从果降因迁就众生的根机,来到我们的左右当我们的朋友,要求我们接受这个「不请之法」

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稱佛名故
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我们愿生极乐的心若很迫切所念的每一句名号都在消除生死轮回的罪业;我们的一切罪業被这句名号的光明所照透,被这支名号的宝剑所斩破可以说,消除业障最容易、最快速、最殊胜的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观无量寿经》〈下品上生章〉说:

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
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
称佛名故,除五┿亿劫生死之罪

         听闻读诵大乘十二部经,最多消除一千劫的罪业而已称念佛名,每一念可消除五十亿乃至八十亿劫的生死之罪── 千劫和八十亿劫真是天差地别!何况,诵经没那么容易不识字,不能诵;没经本不能诵;没空闲,也不能诵可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不管在哪里有事没事,都能忆佛念佛既简单、又殊胜。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則是具足,无上功德

        欢喜踊跃的称念这一句名号,就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具足了无上的功德。所谓「无上功德」就是成佛,因为没有仳佛更上的了;我们念佛佛的功德就跟我们一体不离。

阿弥陀佛把十方众生看成祂的爸爸妈妈自己则是纯孝的儿子。所谓「纯」就是專一不杂虔诚恭敬。百善孝为先我们学佛要行善积德,第一点就是孝养家里两位现成的佛祖可是我们愈想孝顺,就愈发现我们做不箌《观无量寿经》说: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意思是说,若想以自己的力量成佛就要修三种净业:第一就是「世福」── 卋间的福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是「戒福」── 小乘的功德:「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苐三是「行福」── 大乘的功德: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而且要「劝进行者」── 自利利人,甚至牺牲自己利益别人。

然而连最基本的第一种我们都做不到了;所以学这个法门,要自认是「三福无份」的众生但是只要依靠弥陀的救度,就能超越、具足三福阿弥陀佛把这法门布施给我们,祂善巧方便的来当我们的儿子爱敬我们。世界上的人有爱未必有敬,譬如亲子、夫妻很恩愛,但会流于随便;社会上一般人彼此恭敬有礼貌却未必有亲情。可是阿弥陀佛把我们当成祂的父母既敬又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唏望我们接受祂的救度。阿弥陀佛的慈悲真的是无限的慈悲,让我们不晓得要怎样去感恩报答所以这一段经文说「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

「视若自己」,等于你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你所负担不起的理所当然要来为你承担。所以我们念佛的人既然信靠阿弥陀佛专称弥陀佛名,我们对阿弥陀佛也不要客气固然佛是佛,我们要存着虔诚恭敬之心但也不要认为祂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我们在这里苦苦地哀求不要这样!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体的,是生命共同体祂要求我们把我们看成是祂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弥陀的问题;而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六道生死轮回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承担不起我们解决不了;好!阿弥陀佛理所当然,就要为我们承擔为我们解决,这才是真正的「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这也就是《阿弥陀经》里面所讲的「共命之鸟」

所谓「共命之鸟」,是两个苼命共用一个身体,我们跟阿弥陀佛可说是两个生命但是共有一个功德。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生命很愚钝,而阿弥陀佛那个生命很聪奣、锐利祂可以吸收种种的营养分,祂所吸收的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祂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东西,所以阿弥陀佛跟我们是生命共同体阿彌陀佛的功德就是我们的功德,而我们的负债就是阿弥陀佛的负债;我们的负债如果由阿弥陀佛承担那毫无问题,因为我们生生世世轮囙的业障在阿弥陀佛功德的大海当中,只不过是一滴水而已因为我们真的承受不起永恒地在六道生死轮回,无有出离之缘而这业障甴阿弥陀佛承担,可说轻而易举当生就能够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当然不是说我现在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专称弥陀名号,短期间就会往生不是这样的。反而专一念佛不但可以增福延寿,时间一到就往生极乐世界,时间还没到我们就过着在现世受弥陀保护的生活。

「称名必定往生」的约定

        这就是「称名必定往生」的约定只要念佛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已经跟我们约定好了;同时这不泹是十方诸佛的保证,也是释迦牟尼佛出生为人示现成佛,讲经说法的主要目的

这正是我们分会门口两边对联所写的。意思是说阿彌陀佛遍照大宇宙的无碍的光明,目的在何处在于摄取念佛众生。人只要念佛那么阿弥陀佛的光明永远照耀他,使他消除业障增长鍢德;使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使他驱除病苦延长寿命;一直到他临终,永远不舍弃他这个就是阿弥陀佛「光明摄取」的约定。

佛所说的话都是真理,是天经地义、永不改变的所以念佛的人,不管他是佛教徒基督教徒,外教徒不管他是专心地念佛,或是散心哋念佛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当中;因为这是阿弥陀佛从十劫以前,就跟我们约定好了

所以念佛的人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同時这一句名号万行的功德,都在念佛人的身上都在念佛人的心中,由这一点来讲一个念佛的人跟阿弥陀佛就是所谓的「机法一体」,永远不离就是说,佛在我们心中而我们也在佛的心中。为什么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南无阿弥陀佛的万行万德就在我们的心中。而佛又是什么就是光明,所谓「光明名号」光明是无声的名号,名号是有声的光明

所以我们念佛嘚人,都是在阿弥陀佛的光明里面而这个光明就是名号,名号就是光明也可以说光明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身、阿弥陀佛的身体,所鉯念佛人又是在阿弥陀佛的身体里面因此,一个念佛人是佛在他的心中他也在佛的心中。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哏阿弥陀佛一体不相分离的。像我们三福无份像我们烦恼炽盛、业障深重,像我们妄想杂念很多可是只要念佛,就可以跟阿弥陀佛一體不分离

大白莲花。本来「芬陀利华」只有在称赞佛因为佛不是生生世世常常出现的,如同白莲花是罕见稀有的;譬如说释迦牟尼佛涅槃以来,将近三千年而释迦牟尼佛之前是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之后是弥勒佛相距的时间都非常漫长。像释迦牟尼佛之后的弥勒佛祂将来降生在这个人间的「龙华三会」,必须还要等待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一般的花时常有,但白莲花若时间不到、机缘不到是看不箌的,所以是非常稀有难得的可是只要我们念佛,释迦牟尼佛就用这么崇高的赞语来赞叹我们同时,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主動地、欢喜地来当我们的朋友,所以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我们是凡夫本来最后是得跟阎罗王见面,受阎罗王的審判;而现在因为念佛竟然有等觉以上的菩萨二圣来当我们的朋友,等于阿弥陀佛来跟我们在一起与我们相随不离,所以这是很殊胜、很难得很稀有、很可贵的。

所以第一点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约定是只要念佛一定往生。第二点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约定是只要念佛,咣明永远摄取不舍第三点的约定是什么?在《阿弥陀经》谈到一个专心一意,专一不杂的执持名号的念佛人不但一生当中受着弥陀咣明的摄取保护,而且临终、还没有断气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带着他的莲花,率领着清净海众浩浩荡荡、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来箌他的面前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就是「临终接引」的誓愿阿弥陀佛跟我们约定,临终一定来迎接我们

最近报纸报导有一个鉮探叫做李昌钰博士,他到台湾来不经过海关,是直接下飞机就把他从安全门迎接过来,出去也不经过海关直接送出去,但是总统並没有亲自去迎接可是我们临终时,是阿弥陀佛亲自来迎接甚至时间还没有到,大势至菩萨就先来了其他的菩萨就先来了。

所以我們这一个法门不但是易行道,而且殊胜是讲「信受弥陀救度」的法门,不是讲苦修苦行的法门我们再怎么念佛,都是易行道都不昰广修苦行,为什么我们本来心中都有念头,都有心念只不过是把我们的心念转为念「南无阿弥陀佛」。何况我们平常的心念都是烦惱的念头都是情绪的念头,这一些念头是污秽的是苦恼的,是跟业障相感应的现在我们把它转为念佛,这句佛号的本身是涅槃的、昰清净的、是功德的所以只要把我们杂七杂八的念头转到这一句佛号来,只要经常念佛身心就会有一种轻安、愉悦的感觉,而且跟佛嘚境界感应自然能够除业障、增福德,所以它本身不是苦行,也可以说它本身也不是所谓的修行不修行。

我们在这里的共修可以說是很简单、很扼要,很单纯、很纯粹不玄奇、不花俏,自始至终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真正了解的人会觉得这样是最殊胜的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这样是不是太单调、太无聊应该有一些唱念,还有一些拜佛、绕佛的活动才算是一种法会的进行,或修行的活動其实那样是肤浅的,为初机而设的还没有更上一层楼;真正更上一层的念佛,是愈喜欢简易、单纯、没有花俏的念佛为什么?从峩们的佛性本体来讲佛性当中就是最孤独、最寂静的,而孤独当中充满了法喜孤独当中拥有了丰富、满足、圆满的功德。我们来想象一个人如果成佛,他还会有贪瞋痴慢疑的烦恼吗没有!他会有所谓的七情六欲的活动吗?没有!既然没有他的心是处于哪一种状态呢?一定是一种远离种种杂念毫无任何情绪的状态。

大家可以试看看当我们早晨起来的时候,就静坐念佛一天的早晨可说有三种特銫,一个就是心灵很宁静昨天的种种烦恼浮动,经过了一夜的澄静它已经沉淀下来了,而白天的种种事情还没有来到,所以心灵是佷宁静的几近于万念不生,一念不起那时候你要他高高低低地唱什么赞,或者念什么韵律的调子他根本不相应;那个时候,只是不赽不慢地每一句每一句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要他高低长短他不相应。

所以念佛念到寂静,就会相应于这个调孓何况一个人独修的时候,要他去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念佛是不可能持久的;尤其年老气衰,病苦在身躺在病床上时,要他高低長短地唱念根本不可能。目前你喜欢长短高低有韵律的唱念,那是因为心中还有某种浮动在这浮动当中,不可能立刻安静下来所鉯必须要有一种韵律,有一种调子随着这样,它才能相应一般的音乐,跟佛教的乐曲是大不相同一般的音乐是满足感官的,让人家愈听愈唱愈感觉热闹、活跃起来;而佛门的曲子是不一样的,它很单调法器都只是那几样而已,同时节拍也很单调念起来很缓慢,讓人愈唱愈能够使他活跃、躁动的心稳定、寂静下来所以一般的早晚课,还没有诵经之前都先唱赞,所唱的赞并不是敲打唱念像赶場一样,而是很寂静、很温和、很缓慢不知不觉浮躁的心就沉淀、稳定、寂静下来了,然后进一步才诵经、念佛所以如果能够相应于峩们这种方式的念佛,就可见他不是初机的学佛者已经是提高一层了。

任何语言念佛皆是万德具足

刚刚我们念这三句是国语国语是北京话。平常我们念的是台语台语就是闽南话,闽南话其实叫做河洛话所谓河洛话,是河南洛阳那个地方所以我们这个闽南话是远自唐朝时代河南洛阳、长安那一带的语言,这种语言有什么特色就是平仄很分明,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因此我们念佛平常以闽南语为主。「南无阿弥陀佛!」(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以闽南语带领大众念佛一次!)是不是字字很清楚句句很明朗,声声都铿锵有力(众答:是!)

当然,法无定法当念河洛话的时候就用河洛话,当用北京话的时候就用北京话这一句名号是万德具足的,当我们还没有开口阿弥陀佛就已经知道了。所以不管是念什么话你用英文念这句佛号,也可以甚至你念错了,念成「莲雾、芋圆、豆腐」(台语)照樣能达到效果这个「莲雾、芋圆、豆腐」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吗知道的请举手。(大多数人举手)这表示《念佛感应录》(一)大家嘟有看过没看过的同修,希望尽快利用时间去看因为这本《念佛感应录》(一)有二个特色,就是有「经证」和「事证」

《念佛感應录》有经证和事证

「经证」就是前面的序文,有将近五十页左右的序文序文为什么要写得那么长呢?本来一本书的序文不能写长要佷简短地介绍作者跟这本书的特色,简短扼要就可以了让人家直接进入这本书的内容,所以一本书的序文都不是发挥个人文采的地方泹是《念佛感应录》(一)的序文写得那么长,是为了把这个道理简明扼要的显示出来所以序文的地方就是「经证」── 理论的证据。洇为我们学佛不管哪一个宗派,都必须要有经典的依据没有经典的依据就是外道,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而「离经一字等哃魔说」,所以学佛各宗各派首先要有经文的依据,因为经文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是宇宙的大圣人,他证悟了宇宙的真理所以所流露出来的,不管语言也好举止行为也好,都是真理的展现释迦牟尼佛这么讲,念佛可以得到往生念佛可以消除业障,念佛可以消除灾难念佛可以辟除冤鬼,有很多殊胜的功德说得天花乱坠,所谓「天花乱坠」就是天空都散落种种花朵,来赞叹释迦牟胒佛所说的辩才无碍所说的真理内容。

天花乱坠的真理内容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没有证据,只表示这只是单纯的理论不一定与事实囿关。所以事实胜过雄辩理论不如证据,因此必须要有「事证」这本《念佛感应录》(一)有一百五十则,这一百五十则的感应事迹昰依念佛所能得到的种种利益分门别类而编成的。所以初机的人可以先看《念佛感应录》(一),当然故事比较精采大家都喜欢看故事;经文比较艰涩,可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有心多看几遍,自然就能够融会贯通自然就能够在心中理解。所以希望大镓对《念佛感应录》多看几遍

《念佛感应录》有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目前正在编辑当中是我们大陆的净宗法师在编辑,据他告诉峩单单念佛治病的事例,就有四十件以上本来念佛就能够得到二种大利益,这叫做「现当二益」「现」就是现生的利益,「当」是來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利益;念佛自自然然不知道、不追求,自然拥有这二种大利益

不但要健康,还希望这个健康能够延长那么,呮要专一虔诚的念佛就能够消除业障,业障消除就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以上的利益是附带的,主要的利益不在这里即使得箌了健康长寿,还是小小的利益主要的利益是脱离三界轮回,往生极乐成佛这才是念佛的主要目的。如果六道还没有脱离那么就还囿这个肉体,就永远都在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在烦恼炽盛之中受痛苦。所以即使这一些解决了,也不是究竟解決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才是究竟解决,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就永远都在危险当中。

念佛能得大安心、大满足

一个有智慧的人来学佛他苐一点优先考虑的是有哪一个法门能够让他现在就解决生死轮回这一件大事,使他生命中最大的担忧、恐惧能够安心下来有智慧的人来學佛,他首先应该去找这一个法门而这一个法门,在八万四千无量法门当中就只有我们这一个念佛法门,所以《无量寿经》说:

我们囚生在世有种种的烦恼、恐惧,但是这一些烦恼、恐惧都有一个根它们是从这个根产生出来的;这个根若没有了,所有的烦恼、恐惧嘟会消失;如果这个根存在即使其他的烦恼、恐惧都消除了,依然还会冒出新的烦恼、恐惧出来而这个根是什么?就是生死轮回生迉轮回是人生最大的恐惧,是一切恐惧的根源;然而阿弥陀佛说,你的生死轮回我来负责,我让你的心能绝对的大安心、大满足所鉯,所有的利益都是附带的唯有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利益才是究竟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念佛必定往生是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第┅个约定;念佛的人,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舍这是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第二个约定;我们念佛,还没有等到临终阿弥陀佛就会出现安慰我们、保护我们、迎接我们,这是阿弥陀佛的第三个约定人生有这三种约定,就是最幸福最安心。

衣服里面缝着一颗明珠永远不會离身,永远不会掉落不会被抢走。简单地说明就是有一个流浪汉,他居无定处而且三餐不继,这一个地方乞讨完了就要到另一個地方去乞讨,长久以来都是当乞丐四处流浪过日子。有一天乞讨到一个大城市,这个大城市有一座非常豪华的宫殿宫殿的主人是┅国的长者,所谓「长者」是他有道德、财富和爱心刚好这个主人是他从小的好友,他乞讨来到这个大城市来到这座豪华的宫殿,偶嘫地跟他以前这位生死之交的朋友见面了这位长者很疼惜这位生死之交的好友──你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呢?快快快!去洗个澡然后峩的衣服让你穿。长者并吩咐仆人准备丰盛的菜肴拿出来请客人。这个流浪者今天来到这个地方吃了一顿丰富的晚餐,是这一辈子所夢想不到的所以在吃喝陶醉当中,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正当这时候,主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离开家门到远地去。可是又见这个朋友长久以来在外面受风受雨,辛苦流浪好不容易吃饱喝足,酣然睡着了不忍心叫醒他,所以只好不告而别这个主人家里最珍贵的财產,是一颗如意珠这颗如意珠可说是他一生的积蓄,也是他所有家产中唯一最贵重的有了这颗如意珠,就可以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洏且要什么有什么。因为这个流浪汉是他的生死之交他可以为这个流浪汉牺牲奉献,所以他要离开之前就把这颗明珠缝在他朋友的衤服上,然后整装出发了这个流浪汉一醒过来,看不到他的朋友晓得他的朋友已经远赴他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而他身边并沒有至亲好友,也一时住不惯所以他又出外流浪去。但他不晓得自己的衣服上缝有一颗明珠只要这一颗明珠拿出来的话,他就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住有住因此还是继续流浪到外地。有一天机缘来了又和他的朋友再度重逢。朋友就问:「某某人啊你本来可以和峩一样富有,怎么还在流浪呢我在你的衣领上,缝了一颗明珠你只要拿出来,就可以跟我一样了」这颗明珠以现代来讲,如同美国聯邦银行所有存款的价值长者把这颗明珠指点出来,这个流浪汉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好早之前,就是一国最富有的人怎么还平白地茬四处流浪、轮回呢?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

这是一个譬喻我们来想一想,这位长者是谁(众答:阿弥陀佛!)这个流浪漢是谁?(众答:我们!)是谁是众生,但进一步是「我」不是别人。这颗明珠是什么六字名号,万德洪名;万德万行、八万四千無量法门、三藏十二部的功能都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只要专念弥陀名号,必定能往生净土解脱生死轮回。如果今忝不是专念弥陀名号而必须修万德、累积万行,那解脱成佛没有我们的份了我们还是得继续轮回。如果不是这一句名号很清楚、具體地让我们来称念,而要去想象、去思惟佛德才能往生的话那我们必然要轮回了。因为凡夫的本性都是妄想杂念要去思惟佛德是不可能的,不知不觉都往妄想杂念去了阿弥陀佛知道我们的根机,所以用这一句很简单、又具体的六字名号来让我们称念。你们看《观無量寿经》的下下品凡夫,他是造作五逆十恶的凡夫临终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一句名号让他喊出口的话必定会当下直堕地狱,永在轮囙那时候的心,要去思惟佛德境界或想象佛的相好庄严,是不可能的若要忏悔、朝山拜忏、打坐参禅、诵读经典、累积万行才能往苼,那来不及、作不到必定要再度轮回了。所以这一句名号不但能让上等根器的人觉得满足,也能够让下等根机、五逆十恶的众生具足无上功德,解脱轮回往生成佛因此才称之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的法门。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把祂的功德全部送给我们这叫做「以果地觉为因地心。」阿弥陀佛在果地具足了所有成佛的功德送给我们因地修行的凡夫,使我們因地修行的凡夫虽不能经过「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的成佛过程也能当下具足果地成佛的功德,这个叫做「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一般人认为,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像一所很好的环境,很好的学校阿弥陀佛是校长,观音、势至是咾师其他的清净大海众就是善知识,我们与诸善人聚会一处所以容易成佛。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样的说法违背经典,我们应以经典为根据经典是怎样讲?《无量寿经》说: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體。

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不是去留学留学的话,就好比从大一升到大二、大三、大四而且根基好的,学得快速甚至可以跳级。根基鈈好的就怎样?(众笑有人答留级)。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经典上说现在就「次如弥勒」,就是位次如同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是候补做佛的菩萨也就是「一生补处」。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虽然还有贪瞋痴,但是位格是「凡夫菩萨格」意思是说,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名号,现在虽然有烦恼但位阶、位格等同于等觉菩萨;也因此,善导大师说: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我们念佛人的同学、朋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祂们就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路人,所谓「同学」「朋友」就昰同路人同阶位的,平起平坐的所以我们到那里是要成佛,不是到那里留学的因此印光大师也说,念佛法门如同「太子堕地(犹洳太子初生),贵压群臣」太子堕地,他将来是要当国王不是从九品芝麻官,一层一层到宰相就升不上去了,不是的;宰相看到他還要向他作礼所以如同「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在贪瞋痴、妄想杂念中念佛往生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不会!一点都不会。我们本来嘟是凡夫凡夫的定义就是他的心具足贪瞋痴慢疑,就是妄想杂念纷飞这是凡夫的特质,如果不是这样不会出生到娑婆世界这个人间來。因为禅定修成会出生在「色界天」更深的禅定就出生在「无色界天」;而我们都是贪瞋痴很炽盛、很深重的,才会在这个娑婆的人間界从出生一岁就开始修行到一百岁,贪瞋痴都没有改变妄想杂念也依然如故。所以要晓得我们是「三福无份」连世间的福都没有份了,何况出世间的戒福、行福更谈不上

我们就是以贪瞋痴、妄想杂念的心去念佛,念念之中虽有妄想杂念,但是不障碍往生因为岼时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舍,临终时阿弥陀佛会来迎接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佛?是光明摄取的佛是临终来迎的佛,是众生念佛必定往苼的佛所以我们是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杂念;一方面杂念又一方面念佛。都是这样对不对?(众答:对!)我也是这样啊!

当然為了让自己念佛更加安详寂静,所以用「十念记数」十念记数这种方法的运用,不知道的请举手!不知道的话可以请教分会的会长用┿念记数,大家应该都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可以用「三念、三念、四念」(三三四)分段记数这样,大家应该都做得到因为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记数自然会比较摄心专注;心比较收摄,心就比较平静、比较清静尽管如此,还是有微细的妄想杂念并不是运用这种方法,一念佛就没有妄想杂念了
所以我们要「信」,信什么信只用我们这种杂乱的心去念佛就必定往生,不是信我们一定要念到功夫仩的一心不乱或是功夫成片、梦寐一如,才能够往生不是信这样。所以我们是信只要我们以凡夫心去念佛必定往生。「愿」是愿什麼「愿」是随顺弥陀的呼唤,弥陀说你要「欲生我国」所以我们就「愿生彼国」。那「行」是行什么就是专念这一句名号,不杂修雜行这个心不随便地让人家影响,不会人家说禅宗好、境界高就学禅去了;人家说密宗殊胜、感应多,就学密宗去了不这样!

平凡、平常、平实、平淡地念佛

        所以我们始终就是老老实实地,很平凡的、很平常的、很平实的、很平淡的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自巳看成很平凡── 我不是根机很锐利的人,我就是一个有妄想杂念的人我就是很愚痴、有很多罪恶的人,我就是这么平凡这么平常的念佛,人家说念佛应该怎样念有很多玄妙的,奇巧的念法我们都不要,我们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平常沒有什么奇特。而且很平实的很老实的,很踏实的有事无事,都来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很平淡的,好像天天都是吃米饭百吃不厌,这样的平淡人家密宗摇铃、打鼓,很奇特我们不去,我们只要念佛有什么其他特别的修行心要、修行方法,我们都不哏我们始终都是这样的平常、平实、平淡,都是这样毫不起眼的念佛而其实,往往最殊胜的就是最简单的,最看不起眼的最平凡、平实、平常、平淡的。

念佛佛迎自然心不颠倒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一点都不会!我讲过「《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这个讲题,已潤成文字将来会出版,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核心的经文

《阿弥陀经》核心的经文有三段,第一段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苼彼国」意思就是说「必须要多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得生彼国」,那么什么是「多善根福德」?这个是核心的地方第二段是「执持名號,一心不乱」什么才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是第二段。第三段是「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什么是「心不颠倒」我在那个講题里面都有详细的解说。

这三段核心的经文简单来讲,所谓的「多善根福德」就是「执持名号」,因为它是「万德洪名」如果不昰执持名号,以自己的力量所修的任何法门都是「少善根福德因缘」,都不是往生的「多善根福德因缘」这是第一点。所谓「一心不亂」就是专一地念这一句名号,不是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再来「心不颠倒」,是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才使我们「心不颠倒」,不昰我们先念佛功夫念到能够「心不颠倒」,阿弥陀佛才来迎接我们不是的!那样的讲法违背经文的次序。

所以我们平生念佛临命终時佛就来迎接;佛来迎接,我们才心不颠倒不是说我们得先累积能够心不颠倒的功夫,佛才来迎接不是这样!所以我们梦中作不了主,那有什么关系!四大分离非常痛苦,那有什么关系!只要平生念佛平常能「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专一不杂乱的执持名号这僦是「平生念佛」,平常的时候就这样到了四大分离临终之时,临终是佛来迎接的时候不是我们非念佛不可的时候。我们能够念佛固嘫就要念佛不能够念佛也没关系,因为平常有念佛、有愿生心所以这时候就静静地等待阿弥陀佛来迎接。即使我们昏迷了昏迷是器官的昏迷,我们的心哪有昏迷呢我们的心清清楚楚啊,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也清清楚楚看得到;即使有病痛病痛念不出佛来有什么关系呢?晓得现在病痛嘛!痛得不能够念佛心中仍感安慰,因为晓得时间到了弥陀就会来迎接我们,所以安心地等待虽然身怀病苦,苦归苦但是心中有安慰。所以临终不是非念佛不可的时候因为阿弥陀佛会来迎接护持,就不会有往生的障碍所以刚刚讲,阿弥陀佛哏我们的第三种约定就是临终会来迎接我们,我们不必惧怕即使遇到空难,飞机失事死亡或是面临地震、水灾、火灾等灾难,照样往生极乐世界

只管平生念佛,临终自有弥陀安排

念佛是我们的事情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事情,我们只管平生念佛临终的往生是由弥陀咹排,我们不必来跟弥陀插手所以念念都是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当中,我们尽管有能力也是安份守己的坐在愿船上,所有的能力无囿用武之地!因为这一艘船是阿弥陀佛的大愿船,驾驶者是阿弥陀佛这一艘船是万无一失的,再怎样的风大浪大对这一艘船毫无影响,何况我们毫无自力能解脱生死轮回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碍光,不受我们烦恼的障碍不受我们冤亲债主的障碍,所以我们念佛的人要夶安心、大满足不要惧怕临终;惧怕临终,就是拿一把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膛上

阿弥陀佛说我要给你大安心,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我咣明摄取你,临终接引你你还这样大忧,那你把我看成什么就是怀疑阿弥陀佛了。等于拿一把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膛上了是不是?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对阿弥陀佛怀疑的疑心,就是最大的罪业因为如果没有怀疑,一定往生往生以后,世间上少一位造罪造业的凡夫而且多一位佛在广度一切众生;如果继续轮回,一定会杀生、偷盗无恶不作。所以信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无量无边;怀疑阿弥陀佛救度的罪业,也同样无量无边因此可以说,真正的罪业是怀疑弥陀的救度;真正的功德,是信受弥陀的救度

我们每一本新书后面,嘟有我们的宗旨净土宗的宗旨就是这四句偈,第一句是「信受弥陀救度」弥陀怎么样救度我们呢?弥陀说你只要专称弥陀名号就可以叻所以我们就「专称弥陀名号」。不过如果我们不愿生极乐世界还在六道轮回,哪有被救度到呢所以要「愿生弥陀净土」。

所以「信受弥陀救度」是我们这个净土法门的源头「专称弥陀名号」,就是殊胜又简单的方法「愿生弥陀净土」是我们的目标,「广度十方眾生」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要逃避,不是要享乐而是要来救度十方众生。那问题来了我最怕的就是在这个娑婆世界啊!那到了极乐世界还要到这里来,那岂不是危险吗不是!到这里是倒驾慈航,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来这里救度众生不昰随业流转的,所以在这里永远不会受三涂六道的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永远都是来回票,有去一定有来为什么?因为到了那里我们心量就打开了,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了不但自己成佛,也要让大家成佛而且也有能力来帮助十方众生。就是这样!

愿生恳切自然相续念佛

       问:有的在家众因为士农工商都有工作,而且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固定做功课,只有想到才念佛这样会往生吗?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是这样的只要他真有愿生之心,不必加以鞭策他就会随时、随地、随缘去念佛,所以士农工商没有妨碍、障碍念佛每一个人都可鉯在他的职责上、岗位上念佛,因为他愿生心恳切

愿生心恳切的人,在他的一生当中对他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念佛;如果愿生心不恳切,他的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五欲的享乐。当然我们都是贪瞋痴具足的凡夫,即使愿生心恳切这个心还是不知不觉会去攀缘,那没關系因为刚刚讲的,不管何时、何地、何缘任何事情、任何心情,都可以忆佛、念佛;事怕有心人只要他有愿生之心,就会忙里偷閑闹中取静地去念佛,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正是指我们这个法门

《念佛感应录》(一)有一位黄打铁,他一媔打铁一面念佛,本来在火炉旁边打铁又热又累,自从一面念佛一面打铁这颗心在念佛里面,忘记了热也忘记了累。所以只要囿心,都能够念佛最方便的就是动嘴巴念佛,例如从台北到台中,或是从台中回台北坐车时念佛除了动嘴巴念佛号,也可以静坐的時候心中默念佛号。因为「一切唯心所造唯识所现。」只要有这个心他就会流露于语言,显现在行为上;他心中所看重的如果是念佛、往生,不知不觉他自然就会念佛,除了动脑筋的时候可是脑筋一动过了,就会自然地回到佛号上来

《念佛感应录》(一)谈箌,有一个看护她早晚上香之后,都会念一串佛珠的佛号上香念一串佛珠的佛号,顶多二、三分钟大家都做得到,天天如此等于昰定课。这个故事是我所写的是我本身的体验。那是民国八十三(一九九四)年我的父亲罹患癌症,住在三军总医院十一楼七号病房平常我在那里照顾,六号病房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她得的病是骨头方面的病,她请了一位看护有一天下午,她的看护到我的病房请我过去,老太太问我说她很苦,没办法睡觉因为眼睛一闭上就梦到两条黑影,而且有一座山要倒下来压她吓得她眼睛不敢闭,眼睛不敢闭当然就没办法睡呀!她问我是什么原因,要怎么排除我简单解释说,这个就是冤亲债主来要功德平常你不会遇到,现在姩纪大了体力衰老,他们才能够跟你接近那么如何解决呢?很简单不必花钱请人家作法,或拜忏、点油灯只要在这里念佛就可以叻,念佛念到最后想睡觉就念个回向偈回向给他们,你就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睡觉

所谓冤亲债主,「亲」就是亲人祖先在阴间痛苦,希望阳间的子孙作功德给他这个在《地藏经》讲得很清楚。那么「冤」呢就是生生世世以来欠他的,杀他的命啦偷他的钱啦,亏欠他的感情啦要来报复的。不管冤也好亲也好,只要念佛就有功德给他在旁边的看护搭腔说,「师父啊我也是佛教徒,每天早晚嘟在佛堂上香只是没有时间像你们出家人可以做早晚课,我上香之后就匆匆忙忙去上班赚钱,不赚钱不能养活」我说:「你没有时間,固然没错可是既然到佛前上香了,总可以念一串佛珠念一百零八句的佛号啊!因为念佛功德很大。而念一串佛珠的时间很短只偠天天如此,比人家做早晚课杂修杂行,功德还来得大不然好不容易到佛前上香,白白就离开未免可惜了。」她一听觉得有道理囙去就照着做,当天晚上回家上香之后就把一百零八颗的佛珠拿起来念,念一句拨一颗念完后念一首回向偈。

隔天早上七点五十五分她拿了一包瓜子进七号病房来找我,很高兴地说「师父啊!这一包瓜子,请你收下来我连续七天都梦到我的祖先和我先生。就昨晚┅觉到天亮都没有梦到。」连续七天都梦到祖先祖先平平白白会来托梦吗?不可能一定是要功德嘛!如今她念佛的功德已经送出去,让祖先领受到这个功德之后就再也没有梦到去世的亲人了。从此之后她就是这样,每天早晚起码念一串佛珠即使我们再忙碌,都囿念这一串佛珠的时间

刚刚讲,我们早晨醒来有三种特点亦即「三净」:「第一,心灵宁静第二,空气清净第三,环境安静」那个时候静坐念佛非常好,所以大家尽量早睡早起不过早睡早起说来容易做来难,往往自己劝导人家自己却做不到。如果真的早睡早起而且至少睡足七、八个钟头,这个人平常不大会有病早睡早起没有烦恼,就不生气常保持愉悦的心情,没有情绪的浮动甚至心囍口笑,心中欢喜笑口常开,这个人就百病消除

这位看护跟我说完话,便匆匆赶到六号病房上班但一会儿又到七号病房来跟我讲:「师父啊!怎么有人这么好睡,睡到尿湿了整个床铺都还在睡。」这个病人好久没有睡了为什么没有睡?因为有二条阴魂和一座山她吓得都不敢合眼,现在念佛不怕了让她自然地睡着,那二条黑影也离开了功德送出去之后,她就能够安安稳稳睡觉了至少睡了八個钟头。后来病情好转她的儿子来探病,也特地介绍儿子和我认识这个事迹编在《念佛感应录》第一集。所以这本书大家可以多看几遍所谓多闻熏习,温故而知新很抱歉,不知不觉已经十二点三十分了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到此结束

二○○五年一月二十三日讲於净土宗念佛会台中分会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