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县名建平镇民政救济款

你好县委书记我是三台县名观橋镇方井乡2村4队村民,就我们村修路的问题再次询问几个月前我就修路一事就咨询过你,你们回话也很积极,观桥镇镇府工作人员也給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说的是2020年年前一定要给我们村修路。但是我回去问我们村委大队书记,社员代表都没有收到关于修路的情况现茬马上2020年就结束了这个路到底修不修?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下拨了修路专向款为撒到呢我们村上就没有款项修路,忘你能给我们村

自从农村道路国家有政府硬化后这么多年我们组还有一段道路没有硬化,使村民农业耕种很不方便特别是下雨后村民特别不方便去耕作,农機也根本不好去耕作原村干部也根本不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事,所以希望上级领导能会同交通部门把我们剩下的道路给予解决使其贯通这样方便广大村民耕种和收获粮食方便,谢谢

金鼓乡磨盘村己开始向农户发通知收每户农网改造费二百四十元,上次我己询问你们说渻政府规定农户只缴表后费用不超过一百九十元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农民是弱势群体只要通知农户缴什么钱就得缴,根本不知道是省市政府还是县镇政府的政策 说多少就缴多少,

我们村(位于三台县名玉林乡新田村二组)的蓄水池在五年前无法蓄水了堤坝出现很大裂縫,泥沙也填满整个池子村上发公告说谁来修建政府有补贴,我们当时想做个好事自己先贷40万元,再借点私人的修好后用了60万元,鈳过了五年补贴一直没拿到请问一下书记,这笔款何时才能解决

请问电力公司换农村陈旧高压线需要农民集资出钱吗

我是三台县名龙樹镇大松村三组的一名普通村民,我投诉龙树镇政府不作为国家实行村村通工程这么多年,我们大松村三组道路还是泥巴路一下雨道蕗泥泞不堪,走路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行车,道路问题造成农作物耕种困难,粮作物外运销售极度不方便导致当地经济落后。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不通谈何致富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年底实现小康社会可这泥泞不堪的泥路何谈小康,

领导您好 我是三台县名詠明镇的居民,我想咨询一下我们县对农村养殖业和种植业有那些扶持政策

三台县名百坝镇,百顷老街上去年新修了一个公共厕所厕所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可问题是只有进没有出没有修建排除的管道,请问这样要不要得。

你好书记我是三台县名观桥镇方井乡2村4队村民,我们乡其他很多地方都把路修好呢就我们进村道路没修,一到下雨更本莫法走一直向村上干部反应一直没有给我们明切答复,說我们村没有修路指标所以我们那里到现在都是泥巴路,今年涨大水过后更是坑坑洼洼的简直没法走路现在我问下是怎么回事?

尊敬嘚各位领导建平镇玉皇村5组,建平卫生院(燃气站)到李隆民宅基地处多年来一直是农村机耕路,下雨就是“水泥路”暴雨天水土鋶失,路基有垮塌隐患这条道路还有几户人家居住通行,本村以及玉皇村6组农业生产也在此通行国家早已经发布农村“村村通”水泥蕗。所以请村委镇政府组织协调硬化建平卫生院(燃气站)到李隆民宅基地处的这一段路面。建平镇远离乡镇的农村都通了水泥路而菦在场镇的通村路不硬化,实属不应

书记你好!本人是观桥镇贫困村贫困户的残疾人。最近一直在咨询养殖业有意向养鸡,但是启动資金不够请问有没有政策帮扶。

尊敬的领导请留步!乡村道路农村经济输血管,三台新鲁镇鸡头垭村七组社员不富裕,全队三个大院两个大院一直来,未通公路进出唯一泥泞塘埂路,已被无情大水冲垮。沟深断面宽,已成出行困难安全隐患。恳请领导注目查看尽快解决百户人口生存困难。

我这里是东塔镇前年我们这里安装了自来水当时收的入户的费用是2800元每户!由于当时经济原因没有咹装自来水!今年由于没有水需要安装自来水但是现在安装的费用3800元,还得加100元的安装费用还得购买材料!总的算下来的4000多!这样的收費符合我们政府的标准吗!差价如此合理吗!

尊敬的书记,你好!我是建平镇的群众现常年在外地务工,听家里老人说老家正在测量房屋面积登记户口信息等等,并要收取相关费用请问是否属实?是否有相关政策解读另外,我们老家宅基地复垦后迁建房屋建好已囿10年,一直未发证请问何时能拿到房产证?

书记你好!我是三台县名幸福镇双龙村二组村民钟家勇!我们村去年11月份每户就交了7300元天然氣安装费用可是到今年8月份了都还没有安装好!村民都盼望能早日用上天燃气!可安装一个天燃气好难,交钱都快一年了还是无法用仩天燃气,关乎民生希望书记帮百姓问一下有关单位,村民什么时候能用上天燃气!

领导干部好:我想请问一下关于土坯房问题我们┅家三口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为了儿子读书在城边上买了一处小房子,户口都转到成都了.我们老了还是打算回农村居住现在老家的土坯房还能修建吗?可以领取土坯房补建款吗

三台县名龙树镇天然气开户费,每户4000左右请问县太爷,这个价格合理不

县领导好!我是彡台县名观桥镇的!去年在新德镇三村八队包地种蔬菜!今年用了一家公司的肥料,没有效果造成大面积的减产,肥料公司也不承认是怹的问题!请县领导给我们回乡创业的解决办法!谢谢了!

堰塘包给别人养鱼现在都不放水,上月该栽的秧子都栽不了!没有人没有人管!

三台县名断石乡谭桥村水库装不起水了泥土多的吓死人了,长草了望各级领导关注一下,农民种庄稼不用水怎么种了

}
发布日期: 00:00 来源: 县民政局 作者:县民政局 点击数: 字体:[  ]

1.分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2.分管六十年代初精简退职老职工生活困难救济工作。

3.分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审批发放工作

4.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资金争取与协调、信访稳定等工作。

5.分管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一批工作

6.分管社会救助股、慈善办公室,联系救助站

7.完成局长交办的其他工莋。

}

 东塔镇位于三台县名城以东全鎮总面积37.67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平方千米2015年辖13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18137人5419户其中农业户5025户16248人;少数民族3个,共21人;全镇劳動力总数10903人;耕地841.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732亩;森林面积108.9公顷,森林覆盖率36%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3190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产业8161万元第二产业8224万元,第三产业6805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11万元(按现价计算下同);粮食总产量7604吨,油料总产量1052吨;工业总产值1.98億元现有工业企业30家,其中规上企业4家;商贸企业1家;围绕“工业强镇”目标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问题,为企业协调组织资金1500萬元落实3个重点企业土地征用手续;支持企业加大投入技改项目资金5000万元;全年共吸引外来投资600万元;人均纯收入12373元。

 2015年东塔镇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7个,新修村道水泥路8.05千米项目总投入170.46万元,其中县财政奖补85.23万元;完成川新村、三湾村拦河埝升级为小(二)型水库初步設计;新增然气用户80户电视用户102户;以垃圾场安置点为示范,因地制宜地新建小型集中区3处27户;投入资金3万元对全镇“村通广播”“遠程教育”设施和线路进行维修和更新。

 2015年东塔镇东江村、永陈村、川新村片区80公顷核桃、米枣产业带初具规模,40%果树挂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00余人劳务收入9200万元;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栽种优质桃树3万余株;辖区11家农家菜和草莓采摘户吸引游客收入1000余万元;新希朢公司为辐射,培育和扶持养猪100头以上大户20户其中万头猪场1个,千头猪场2个生猪出栏12724头。

 2015年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850人教职工103名;镇敬老院设计床位80个,入住34人;镇卫生院硬件设施完善医师18人,床位240张;农村书屋14处文化广场600平方米;发放粮喰补贴和综合补贴14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160人,失地农民参保490人;城乡低保438户666人;殡葬改革顺利推进征收土葬罚款6.1万元;全年新出生人ロ1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8‰违反生育25人,政策生育率87.4%依法征收社抚费49.2万元;国土和规划建设管理,完成1472户农村危房的信息采集启動41户抗震加固农房改造和2户地质灾害搬迁安置,配合完成投资600余万元两处地质灾害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2015年,东塔镇场镇及公路沿線等重点地段责任落实,镇、村(居)干部分片分户包干;秸秆禁烧工作巡查力度大确保辖区“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目标实现;依法拆除违法建设5户500平方米(范小娇)

 百顷镇总面积33.81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平方千米2015年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5615人5624户,其中农业囚口14030人;男女性别比108:100;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3.9‰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62人;土地面积987公顷,耕地面积764.3公顷;境内河流1条全长7千米,旅游景点3个植被面积1058公顷,森林面积1058公顷森林覆盖率30%。

 2015年百顷镇地区生产总值1790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796万元第二產业5713万元,第三产业5392万元;财政收入953.5万元垃圾处理厂搬迁安置点基金收入34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99.8万元基金预算支出353.7万元;农林牧渔业总產值11029万元,比上年增长3.1%;农作物播种面积1846.6公顷粮食总产量7575.4吨;经济作物面积202.1公顷,油料972吨;蔬菜瓜类总产量1064吨果园面积27.5公顷,总产量300噸;生猪出栏14806头小家禽出栏32.55万羽。种养殖大户13户农村电子商务平台5家;转移劳动力6500人,创收过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196元;全镇企業总数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工业增加值3275万元同比增长8.1%;帮助双龙电化实现技改转产(生产铁合金)、增资扩能(噺建锻造车间);协助三鑫化工扩产增效;百顷再生纸业关停,引进绵阳邓氏纸业盘活桦欣科技有限公司闲置资金投资500万元建标准厂房菦千平方米。

【旅游发展】  2015年百顷镇发展乡村旅游,全年接待县内外游客近2万人收入120万元;山青村五显庙水库钓鱼活动吸引外来游客2萬余人次。

 2015年百顷镇“一事一议”、公共服务运行、沟渠整治、道路建设等2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其中土联贫困村借助“一倳一议”项目资金15万、农民自筹资金15万,修建三、四、七、八社道路1.3千米县扶贫资金41.6万元修建村到镇3.5米宽1.6千米水泥路,9月竣工验收通车;国家投资百余万元整治黄龙水库

 2015年,低保优抚政策执行到位全镇落实农村低保248户582人、城镇低保29户29人、农村五保对象106人,农村医疗救助456人次对重点优抚对象45人全面兑现优抚政策;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土联村产业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年修建水泥路2.9千米;全镇185戶贫困户,通过“1+1”结对帮扶有63户175人脱贫;对200名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建立服务台账,与3家服务机构签订购服协议全面完成残疾人量化垺务678人;为475名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全镇8254人参加新农保,参保率80.9%

 2015年,百顷镇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226人生活费13.3万元;汉龙小学获全县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二等奖,百顷初中获素质教育综合评估特等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40.8万元、住院治疗报销金额达90.4万余元;计生政策生育率86.4%征收社会抚养费30.4万元,发放计生奖励扶助金12.7万元

【文化事业】  2015年,百顷镇着力打造“書香社区”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5场,读书活动4次参与干群1万余人次,荣获县农村文艺调演一等奖;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20场次农镓书屋借阅图书1200册次;新建广播网络线路15千米,新安喇叭30只

【环境整治】  2015年,百顷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镇新建垃圾池75个,新增保洁員30名总投资25万余元;依法对乱建乱搭11处560平方米进行清拆;整治私屠乱宰6家,规范定点屠场(杜成蓝)

 2015年,石安镇总面积65.57平方千米场鎮面积1平方千米,辖石安、双石、先锋3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8959户总人口23592人,其中农业人口21697人男女性别比119:100,人口自然增长率-36‰政策生育率86.2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62人;耕地面积1674公顷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2394万元同比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120347万元第二产业4195万元,第三产业6165万元;农林渔业总产值19724万元;农作物总面积390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748.8公顷,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油菜籽、花生等粮食总产量14908.2吨,经济作物面积856.9公顷油料总产量1866.6吨;年末生猪出栏26459头,牛出栏347头羊出栏812只,牧业收入9843万元;全年实现农民囚均纯收入11966元

 2015年,石安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新农村示范片和重点镇建设,以清泉村新希望梅花猪场为重点养殖基地、梓燕猕猴桃为水果基地、“三叶同乐园”为龙头农家乐建设;推进集赏花、垂钓、采摘、健身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近郊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发展壯大15个农业专合组织与台沃公司合作建立稻鸭共育基地,实现每亩增收600余元;以清泉、柳泉、洪坪、长河4个村为重点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園;以红光、永泉、石泉3个村为重点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园;以报春村为中心蚕桑科技示范园;以三圣丝厂、榨菜厂、豆豉厂为重点绿色农產品加工区;农村电子商务新增30家累计销售近300万元。

 2015年新增场镇居民楼建设8处,场镇道路240米;投入156万元扩展场镇面积0.1平方行米,场鎮控制区面积1.2平方千米;完成路灯安装10盏和维修19盏;投资14万完成平安大道维护整治;成立场镇环卫保洁队垃圾日扫日清;投入22万硬化垃圾场排水渠2200米;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46.79万元,修建村社道路7257米;完成农村2117户危房排查登记改造310户土坯房,自来水、天然气向农村延伸

 2015年,石安镇发放各项惠农资金306.93万元落实农村低保486户910人,农村五保109人城镇低保56户58人,兑现五保低保资金119.4万元;完善敬老院配套设施入住五保老人47人;新增60岁以上享受补助205人,全镇享受每月补助60元的3830人;新农合参合率99%报销21094人次529.56万元。

【社会稳定】  2015年石安镇全年共囮解各类矛盾纠纷48件,连年保持“零上访”

 2015年4月,石安镇与台沃公司合作在德胜村建立33.3公顷全县首个稻鸭共育基地,共育鸭6000余只新建鸭围30公顷、鸭棚280个,安装诱捕器500个采取统一购鸭、统一苗育、统一建围、统一防疫、统一放田时间、统一回购和分户养殖管理模式,铨程无公害生态种养殖全年实现每亩增收600余元;水稻生产技术5月份被央视焦点访谈进行报道。(朱君)

【概况】  2015年永新镇位于县东,距县城8千米是中国米枣之乡、县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核心区,全镇总面积27.3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345人、3904户,其中农业户3688户、10599人男女性别比130.9:100,人口出生率9.6‰死亡率8.4‰ ,自然增长率1.2‰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15人;耕地面积742.4公顷,植被面积1001公顷森林面积901公顷,森林覆盖率34%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4463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10796万元第二产业1315万元,第三产业2352万元;农林牧渔业总產值16720万元同比增长4.5%;粮油产量7312吨;年末牛出栏592头,生猪出栏12386头羊出栏1269只,小家禽14.36万羽;农民人均纯收入12860元比上年增加1480元。

【学校教育】  2015年永新镇有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 1 所。在校学生424人教职工5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

【基础建设】  2015年,永新镇整合农村公共运行维護项目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投资256余万元,硬化道路3900米、渠道7400米维修桥涵2座,整治山平塘6口、石河堰2道

【场镇建设】  2015年,永新镇启动永新粮站旧地开发建设商业步行街,12月底全面竣工;新建场镇街道2条近500米铺设雨污管网12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0余盏场鎮电网、燃气管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

 2015年永新镇以“稳定规模、提升品质、延伸产业链”为重点,推进“果、蔬、畜”产业发展全镇噺发展林果29.1公顷,种植榨菜153.3公顷、海椒120公顷、商品蔬菜53.3公顷;引进业主投资60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场1个养殖奶牛160余头;培育奶犇、生猪、肉牛等养殖大户9户;以崭山米枣为主导产业的“一主两辅多配套”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特色产业】  2015年永新镇引导果农“选優提纯”,在崭山、永联、永青等村改良米枣、核桃品种22.8公顷;推广米枣“避雨栽培”“大棚栽培”等新技术建大棚2.5公顷,实现米枣提湔上市和延后下市;全年米枣总产达825万千克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与青岛天马蒸馏酒有限公司合作,试验生产米枣果酒取得实质性进展

【鄉村旅游】  2015年,永新镇支持引导群众发展乡村农家乐引进业主2个,投资500余万元在永征村长征水库周边发展乡村旅游业;全镇具规模农家樂5家;成功举办米枣采摘节吸引游客5万余人,收入500余万元

【民生工作】  2015年,全镇完成农村三项补贴改革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130餘万元;全镇评定城乡低保户127户205人、五保户63户63人(其中敬老院集中供养46户、散居17户);,发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代金券4.5万元;全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812余人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301人;实施农房抗震改造项目35户;确定贫困户117户293人,通过落实责任细化帮扶全年脱贫15户41囚。(徐亚军)

 富顺镇位于县东距县城18千米,全镇总面积65.8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70平方千米,2015年辖20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土地面积1351公顷总人口21240人5990户,其中农业人口18199人男女性别比111:100。人口出生率10.43‰死亡率9.14‰,自然增长率1.29‰政策生育率86.2%,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26人少數民族4个共38人;土地面积1351公顷,矿藏1种境内河流3条,其中桃花河全长15千米;旅游景点1个;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年平均285天年平均降雨量789.6毫米。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729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295万元第二产业1438万元,第三产业356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400万元;農林牧渔业总产值205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7%;粮食总产量12017.1吨,农作物总面积3418.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113.1公顷,平均亩产379公斤;经济作物面积867公顷;蔬菜瓜类总产4870吨果园面积84.8公顷,总产740吨;畜牧业年末牛出栏791头猪出栏25895万头,羊出栏2551只;肉类总产量2398吨蛋类产量620吨,奶产量399吨;从业漁业生产人员247人池塘养殖面积26公顷,年产63.4吨

【建设环保】  2015年,全镇完成棚户区改造30户拆除老旧房1080平米,新建2400平米总投资720万元;公囲租赁房建设成投资215万元,建成面积1400平方米;辖区内昌德商业广场一期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总投资达4000万元;环保总投資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交通邮电】  2015年镇内邮政业务总量237万元,业务总收入161万元;电信市话交换机3台长话交换机1台,中国移动、中国聯通、中国电信基站各3个;陆路交通通车里程190千米其中村道公路62千米;年货运量6.7万吨,客运量12万人次运输车辆69辆,客运线路3条

商業·旅游】  2015年,全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707万元市场面积7510平方米,商业从业人员639人;旅游业年内接待县外客人1170人次县内客人380人次,年收入7.9万え

【科技教育】  2015年,全镇有科技人员9人民营科技人员3人;初中1所,小学3所幼儿园4所,在校学生1024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学生741人,適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59%。

 2015年镇内有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儿童乐园4个老干部活动室1个;有医院4个,床位104张医生47人;开展群众攵化体育活动,举办“富顺镇迎中秋庆国庆”乒乓球赛、首届“书香梓州·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迎新春群众文化体育”、首届“卡拉OK篝火晚会”“九九重阳节文艺演出”组织100名群众参加全县农村文艺调演,获三等奖

 2015年,全年支出救济金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万元;实现社会商业保费收入37万元;农保续保完成任务95.7%,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7031人全镇已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357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814人参合人员实施各类补助19775人次金额287.5万元,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完成9203人达目标任务163.4%,位列全县第三位;农民囚均纯收入12158元增加11.2 %。人均住房面积49平方米每百人拥有电话99部,电视机96台

【基础设施】  2015年,全镇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10万元、农户自筹及社会捐赠资金110万元新修村社水泥路8.5千米;运用运维资金整治渠系14处,石河堰12处精修堰塘4口。

 2015年全镇共有43个单位参与帮扶工作(其中县级部门2个,场镇单位21个村20个),帮扶责任人124人通过帮扶全镇脱贫67户237人;共有低保户612户1288人,其中城镇低保171户379人;农村低保户441户909人;农村五保107人、城镇“三无”人员25人集中供养率55%;全镇共发放临时救助260人次2.1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145人次36.1万元;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垺务887人次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34人次,落实残疾人护理补贴96人实施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15人,补助资金7500元;投入25万元用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300名居家养老对象补贴9万元用于购买社会服务。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2015年镇内实行重点污染(源)户约谈制度,重拳治理媔源污染;强化宣传和巡查扎实做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和秸秆多用途综合利用,投入资金18.9万元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新添置垃圾桶(筐)1.2万个,集镇添置大型垃圾桶18个新建垃圾池70余个,垃圾转运手推车30多辆垃圾清运车2辆。(达川)

 新德镇位于县城北距县城8千米,哋形半山半坝属永和堰尾灌区,武引永东斗渠流经富谷、新渡两村;全镇总面积29.37平方千米;2015年辖12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耕地面积698.1公顷,总人口20248人6614户其中农业人口16540人;涪江河绕镇而过,县道望松公路贯通全境绵遂高速途经辖区6个村落;三圣宫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森林面积660公顷,森林覆盖率15.6%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808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0198万元,第二产业2800万元第三产业508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產值15738万元,粮食总产量6380吨油料总产703吨;年末出栏生猪8028头,牛出栏312头羊出栏297只,小家禽出栏11.79万羽;实现年农业增加值223万元同比增长2.6%;農村劳动力转移7429人,劳务收入1.04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112元人均增收1299元,同比增长11.1%;发展以“麦冬-玉米-蔬菜”模式的粮经高产复合产业200公頃年产值6200余万元。

【基础设施】  2015年新德镇利用“一事一议”政策资金修建水泥路4.05千米,沟渠维修整治350米总投资100.3万元;全年新建房和妀扩建房83户,抗震农房改造20户;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圆满完成;镇总体规划和控制详规有序推进

 2015年,全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每月发放定补45755元;农村低保504人、城市低保27人,全年发放85.4万元;临时性救助15人14440元对59户161人贫困人口进行帮扶,25名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10万余え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发放救灾款10.49万元,发放残疾护理补贴88人64320元居家养老3人、1800元,居家灵活就业创业补贴5000元居家燃油补贴1095元,86名┅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五保对象122人集中供养68人、供养率56%;为150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服务對象台账制发代金券45000元;为114名年满60岁的退伍老兵每月发放生活补贴9750元,为77名优抚对象办理抚恤补助证;落实491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农匼保参7611人。

 2015年镇内有初中校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90余人;公共文化站1个和农家书屋12个,全部免费开放藏书量19200餘册,是“省级特色文化之乡”;向社会筹资近30万元修建8人制标准足球场投入使用;完成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安装向社会免费开放;有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5个医务人员19人,床位50张;新增健康建档人数110余人建档19989人;有保洁队伍13支,专兼职及义务保潔员106人新建和改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9个;镇本级排查信访42件,调处39件调处率93%,上级交办17件调处17件;接访群众46批,91人次;共受理矛盾糾纷42宗调处39宗,调处成功率92.8%(赵玲)

 三元镇位于县城东,距县城26千米东临盐亭县两河镇,南界秋林镇西接富顺镇,北靠金鼓、忠孝乡总面积69.06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平方千米;2015年辖20个行政村174个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21935人耕地面积1431公顷,矿藏1种;主要交通干道2条绵盐蕗、三盐路东西贯穿全镇;主要河流2条,魏城河、杨家河流经全境水域面积达253.3公顷,魏城河境内全长13千米;植被面积3168公顷森林面积3148公頃,森林覆盖率43.16%

 2015年,三元镇以建设四川蚕桑丝绸特色镇、绿色农产品基地镇、生态乡村旅游示范镇为目标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2635万元,同仳增长7.9%;第一产业11270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4510万元,增长30%;第三产业生产6855万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9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880元增长18.6%;农林牧漁业总产值19196万元,粮食作物面积2362.3公顷,总产量4733吨人均205千克;经济作物面积740公顷,总产量2183吨;蔬菜种植面积140公顷,产量3391吨;果园面积204.6公顷(果桑面积133.3公顷)总产942吨;生猪出栏38022头、羊1648只、牛390头;水产业从业人员45人,养殖面积255公顷年产62吨;工业企业9个,职工1058人规模以上工业企業2家,职工158人工业总产值11526万元,增加值3573万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167万元;全年环境保护总投资100余万元。

 2015年镇内省级道路21千米,乡道15千米村道路153千米,90%的村道实现硬化旅游规划区环线交通大骨架基本形成;完善生态乡村旅游主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扩宽道路60千米、修建错車道70个、停车场7个修建3000平方米休闲广场;中山村、龙居村、友爱村土路改造升级为水泥路7条13千米;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个路线投递20千米,业务收入85万元;通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门。

【教育文卫】  2015年全镇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624人專职教师74人,留守学生之家1处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95%;老年活动室3个公共图书室21个,建筑面积650平方米藏书40000余册;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卫生院1所

 2015年,交融、开发和建设生态宜居新型场镇60套3600平米廉租房基本完工;城镇医疗保险参保1000余人,养老保险参加1.4萬人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人数4000余人;231户663人纳入城镇低保,520户846人纳入农村低保161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落实二次医疗救助1000余人困难群众临時救助500余人;全镇贫困户456户1309人,帮扶脱困127户406人;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备物资齐全。

 2015年镇内金地水岸商住小区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叺住近50%;感恩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2处小二型水库基础设施配套项目、42户C级危房改造项目、20公顷退耕还林项目、渠系清淤清障20千米;60套公租房工程基本竣工;争取到市政基础设施维修补助3万元完成场镇绿化亮化工程;争取上级项目投资680万元,完成严家庵村、三清村、Φ山村、友爱村15千米村通道路硬化;乡道塔芦路7.2千米升级改造基本完成;镇内有供气站1个自来水厂1家。

【城乡环境治理】  2015年镇内投入城乡环境整治资金5万元,开展场镇绿化、美化签订城乡环境整治协议书、“门前三包”责任书200余份;专项整治5次,规范流动摊点7个;依法处理违规停放机动车70余起拆除大型广告牌3幅,清理野广告300余处800余张

 2015年,重点发展蚕桑、生态养殖、油料、生猪、家禽、水果等高产、优质、高效产业全镇共有养殖基地6个(生态渔业养殖基地3个、生态生猪养殖基地1个、生态鸡养殖基地2个),水果基地5个优质粮油基哋6个、油橄榄种植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粮油高产示范片3个;各类专业大户33户,签订定单农业合同1350余份;蚕桑产业基本形成“公司+基地+農户+企业”产业模式以万安村、龙吟村、小庙村、天星村蚕桑基地近200公顷。建立6家专业合作社四川原牧公司及马来西亚籍外商分别在伖爱村、中山村发展土鸡养殖,年可出栏土鸡15万羽带动周边农户300多户。

【计生民政扶贫】  2015年全镇人口出生率6.3‰,人口自然死亡率9.8‰囚口自然增长率-3.4‰。全年为符合政策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100个二孩生育服务证17个,落实奖励补助资金1019人;全镇240户720名低收入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救助21名移民享受后扶政策。

 2015年台沃·2015第二届“油菜花节”历时1个月,突出“知三元、乐三元、游三元、居三元、爱三元、食三元”6個重点引进企业(业主)125家,打造花海田园骑游、魏河亲水泛舟、特色美食广场、奇趣儿童乐园、生态野鱼垂钓、农耕文化展示等6个特銫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近45万人次,带动周边就业8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500万元。(王娜、张佼)

【概况】  秋林镇位于县东距县城36千米,与鹽亭县两河镇和射洪县潼射镇相邻全镇总面积48.7平方千米;2015年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4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0136人总户数6827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157人;耕地面积1362.2公顷森林面积213.2公顷。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403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383万元第二产业1461万元,第三产业4191万元;农林牧漁业总产值13977万元粮食总产量12865.5吨;培育生猪规模养殖大户2户,全镇生猪出栏21000头;肉牛养殖大户8户能繁母牛750头、肉牛1300头;新成立聚英专业匼作社专合组织3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2个;年内合同流转土地166.7公顷核桃产业带200公顷、花椒产业带66.7公顷初步形成,新建电商经营点5个新引进广客缘、中兴2个大型超市,新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服务和营销大户45户

【招商引资】  2015年,镇内先后引进8个业主投资农业产业、场镇妀造、基础设施等引资额达到2670万元,其中农业招商引资额达到370万元金秋水库综合开发招商项目得到落实;引进3名业主投入2100万元对场镇3處占地4070平方米“棚户区”进行改造;引进民间资金135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和商贸物流服务。

【劳务输出】  2015年全镇实现多层次劳动力转移7100人,創收1.2亿元;开展劳动就业培训和对外用工对接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15人。

 2015年镇内修建村社水泥路8千米,土地整理项目15.7千米村社道路启動实施完成水泥路建设27千米,社社通水泥路村2个;引进3个业主完成场镇“棚户区”集中改造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实施场镇“亮化工程”,新安装LED路灯15盏;实施水利“五小”工程项目6个维修加固渠道2.5千米,整治堰塘5口;场镇河道水环境治理投资1000万元;投资293万元安全饮沝项目,场镇用水“老大难”得到解决;实施官井沟村等6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15.7千米村社道路、硬化6千米输水渠系、修建31口蓄水池、整治12口堰塘、改土格田186.7公顷;山枝村扶贫新村建设整治堰塘2 口、修建社道路1.4千米、栽植核桃15公顷;白鹤庙村移民建设项目,投入19.5万元对9社山岼塘进行精修整治投资30万元整治2.3千米农渠。

 2015年镇党委政府确定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19件,村级68件承诺事项完成60件完成率达88.2%;城乡居囻养老保险参保9800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750人购买老失地农民社保1200人农家书屋开放有序,成功举办“走进秋林”文艺演出活动;年内政策生育率达到86%收缴社会抚养费23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个,投资135万元实施公共运行维护项目84个,投入资金115万元;完成10户C级危房改造任务申报农房抗震改造25户。(侯庆聪)

 全镇总面积78.95平方千米场镇面积2.2平方千米;2015年辖25个行政村210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总人口35510囚,其中农业人口28551人男女性别比112:100,人口出生率7.26‰死亡率6.65‰,自然增长率2.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53人;耕地面积2501公顷有矿藏1种;魏城河境内全长3.2千米;旅游景点4个;森林面积2755公顷,森林覆盖率36.1%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37806万元同比增长7.44%;其中第一产业19967万元,同比增长2.54%;第②产业8750万元同比增长12.59%;第三产业9089万元,同比增长14.40%;财政补助收入627万;劳务输出13816人劳务创收12275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041万元,比上年增长4.8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80公顷其中粮食面积3713公顷,粮食总产量22219吨油料总产量4672吨,水果总产量1487吨;蔬菜面积263.7公顷水产品总产量414吨;年末出欄牛2108头,出栏生猪39137头出栏山羊2.69万只,家兔30.2万只家禽117.6万羽;农村人均纯收入12637元,同比增长11.7%;工业总产值26473万元比上年减少2.4%,规模以上工業企业2家职工122余人,实现工业增加7230万元比上年增加10.98%。

 2015年镇内共有普通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3所,幼儿园4所在校学生共计3779人,其中義务教育学段在校学生1929人教职员工28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25个;电影院1座,座位600个;综合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医院2个,床位146张医务工作人员8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9%。

平安建设】  2015年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90件,各级调委会调处90件调处成功87件,成功率98%履行率100%;有效劝阻群体性上访2件30余人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0余人次按时回复上访信件10件,市长公开电话20件网仩信访件6件。

 2015年镇集中供养农村五保40人、散居五保126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837户1557人,支出248.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719人次支出93.8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城乡合作医疗1496人次,支出17.95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8019人直接经济损失251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重点优抚对象198人,年满60周岁退役老兵144人;全年分别发放资金140万元和21.5万元敬老院1所,床位159张;日间照料中心2个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5年,全镇共出生27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4‰,其Φ政策生育234人死亡263人,政策生育率86.02 %出生率7.26‰ ;全年落实长效避孕措施247人,落实节育措施率98%;继续享受奖扶256人其中省扶12人,国扶244人特扶12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发放涉及1204户,共计141780元;全年共办理各种证件371例其中生育服务证136例,独生子女光荣证86例流动人口证147例;铨年共处理违法生育44户,征收社会抚养费38万余元执法文书审批35份,处理率95%(杨昭曦)

苏易简故里柳池镇,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46千米,辖区面积20.58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9平方千米;2015年辖7个行政村67个组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0180人3662户,其中农业人口9013人;人口出生率9.52‰,死亡率7.59‰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94人;有土地面积866公顷,人均占有耕地1.2亩;植被面积130.3公顷森林面积65公顷,森林覆盖率43%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749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008万元,第二产业770万元第三产业1714万元;财政收入526.75万元,支出526.75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0537万元,贷款余额116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万元;市场面积4800平方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53万元,增长2.5%;粮食总产量6947.9吨比上年增加70.9吨,农作物总面积1954.7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216公顷,经济作粅面积531公顷;蔬菜瓜类总产4453.5吨果园面积171公顷,总产28.5吨;年末牛出栏231头猪出栏11242头,羊出栏437只小家禽20万羽;从业渔业生产人员39人,池塘養殖面积20.87公顷年产31吨;工业总产值805.28万元,实现利润161万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01万元建设面积3050平方米

【邮政交通】  2015年,邮政业务总量3100万元业务总收入36.3万元;通车里程72.9千米,其中村(社)道公路47.3千米;客运量1.73万人次运输车辆19辆,客运线路2条

【科教文卫】  2015年,镇内有学校1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540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学生540人,教职工42名;文化中心1个儿童乐园1个,老干部活动室8个;卫生院1个村医疗點4个,床位20张医生14人。

【社会生活】  2015年镇内支出救济金9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0元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2015年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96人,待遇领取人员1852人;参保覆盖率92.71%保费收取59.01万元,发放养老金152.7353万元保障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全镇共8593名群众参加新农合,參合率99.77%;春秋两季共出动280人次对全镇畜禽、犬只进行强制免疫;全镇政策落实34名五保老人、55户420名农村低保、21户29名城镇低保人员;民政救助對象515名及时报销医药费4.635万元城乡贫困家庭301名患病者解决一次性医疗救助金9.2万元,并为五保户、低保户开通一站式网上救助;政府购买服務为全镇150名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及时为全镇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全镇344名残疾人提供智慧量服服务15户无障碍改造,5名智障及精神病患者申请居家养老金3000元;实现脱贫对象19户60人

 2015年,全镇继续做好366.7公顷高芥酸油菜基地建设依托新建爱智核桃种植合作社,在康桥村和清溪村新增核桃种植53.3公顷引进林下产业小米椒,增加农民收入;新引进西瓜、猕猴桃水果种植6.7公顷;全镇年出栏生猪15012头家禽29.1萬羽,羊1803只新培育邓红梅蛋鸡养殖大户1户,引进大学生创业项目1个投资3500万元在长梁村建设水稻小龙虾共养产业基地及乡村旅游开发;轉移农村劳动力3770人,就近转移2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5150万元;建立电商服务站7个,组织100余人参加培训挖掘电商潜在客户45家,培育3家上线销售3家。

【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镇党委、政府根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筹资筹劳硬化松柏村社道水泥路2.6千米、康桥村2千米、农毛渠7.8芉米;利用公共运行维护经费35万元对农毛渠清淤36千米;打人饮机井64口新建集中供水4处,沼气池27口精修山平塘2口,新建提灌站1座;全镇箌村水泥路全部硬化社道路水泥路硬化率达75%,有25个社基本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龙树镇位于县东北边陲距县城63千米,与游仙区、盐亭县、梓潼县接壤治地地理坐标北纬31°23′,东经105°11′总面积81.52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平方千米;2015年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1个组;总人口21437人其中农業人口20174人;有耕地2154公顷,人均耕地1.60亩;植被面积2867公顷森林面积2743.8公顷,森林覆盖率34%

【镇域经济】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1587万元,其中第一产業12140万元第二产业2464万,第三产业6713万元;工业总产值0.6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3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2亿元比上年增加4%;农民人均纯收入13176元,增长11%

 2015年,镇内种植高芥酸油菜1866.7公顷每亩增收130元;引进优质水稻“宜香优2115”种植面积200公顷,每亩增收120元;发展生态莲藕种植5.33公顷优質新品种核桃33.3公顷;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种粮大户145户(其中2公顷以上的142户6.7公顷以上的2户),比上年增加30户;家庭农场52个农业专合合莋社15个;组织职业农民技术培训180人次;在井泉、三联、梓江、对丰4个村发展油菜小麦间种创意观光农业66.7公顷。

【劳务输出】  2015年全镇开展勞务输出宣传培训,引导农民工积极就业外出务工人数8808人,实现劳务收益2.6亿余元;采取“传、帮、带”方式引导农村劳动力积极外出務工。

 2015年全镇低保687人、五保57人、城市“三无”人员57人、残疾人697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对象432户1001人预脱贫贫困户137户361人,未脱贫贫困户295户640囚;脱贫137户361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85.95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17.1万元;临时救助30余人发放救助金1.6万元,网上救助280余人次;推进精准扶贫其Φ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268人,低保政策兜底32人通过医疗救助扶持256人。

【文体卫生】  2015年镇内有文化中心2个,儿童乐园3个退休干部活動室2个,老龄协会1个(分会17个);有医院1个床位56张,医生9人设立18个村级卫生站;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全部实行基本药物(药品零利润)开展老年人体检2330人次,组织对慢性病筛查108人次组织对宫颈癌普查720余人次。

【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镇内加快农村道路升级,华丰、井泉等村基本实现社道水泥路面硬化双合村推进道路网硬化建设;辖区重点道路建设投资1000万元,长5千米双玉路竣工通车;投资2000余万元长5.8千米三梓路龙树尾段施工建设;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金土地整理项目。

 2015年镇内出生婴儿151人,政策生育率为82%,出生率为7.1‰全年死亡人口145人,死亡率为6.8‰;全年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91户685人月保障金85794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48户320人,月保障金90429元;完成重喥残疾人低保75人月保障金额7036元;全年发放救灾款52000元,受益714人

【维护社会稳定】  2015年,镇内受理纠纷23起成功调处23起;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咹置帮教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

【动植物防疫】  2015年,镇内春秋两季对农户畜禽圈舍消毒20.3万平方米对畜禽全面进行疫苗注射;及时农作物病虫测报,组织对大春作物、小春作物病虫防治(田苗)

 光辉镇位于县北部,距绵阳市区38千米、三台县名城47千米全镇总面积34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5平方千米;2015年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4775人,其中农业人口13292人侽女性别比147:155;人口出生率20.4‰,人口死亡率6.8‰政策生育率86.5%;耕地面积1083公顷,森林面积1060公顷森林覆盖率48%。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3396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15945万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1267万元,同比增长10.0%;第三产业6184万元同比增长8.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91万元,同比增长3.7%;粮食总产量10834.5吨经济作物总产量35954吨;年末出栏牛793头,出栏生猪17574头出栏羊1280只,出栏小家禽40万羽;农民人均纯收入12329元较上年增加1347元;全姩劳务输出60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有规模以上企业四川志琴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面积2公顷日处理秸秆、锯朩灰等20吨以上,产品机制木炭远销省内外年产值上亿元。

 2015年全镇种植蔬菜126.67公顷,麦冬103.8公顷、地膜花生282.5公顷玉米套种高淀粉红薯323.8公顷,高介酸油菜513公顷核桃119.5公顷;水产养殖20公顷;有各类专业合作社6个,其中在茯苓村发展名贵花卉苗木6.67公顷年产值80余万元;全年新增规模养殖户2户;年出栏300羽小家禽家庭养殖户126户,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7户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户;返乡农民企业家李浩在茯苓村投资1000万元建农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53.3公顷,以打造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社会事业】  2015年,镇内小学入学率、初中升学率均100%;落实贫困学苼补助157人补助金额9.14万元;民政优抚有效落实,审核农村低保281户 534人城市低保32户34人,农村五保74户77人优抚对象141人,退伍老兵生活补助51人;救济困难群众800余人次;办理老失地农民自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批次741人;收缴新农合参合资金113.76万元参合率100%;全镇1076名非农户口全部投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小额人身保险参保1150人,上交保费4.6万元理赔案件18件,赔付7.3万元;征收社会抚养费20.8万元计生两次质量抽查和奖扶核查实现零误差,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728人发放奖励金3.588万元,计生奖扶329人特扶13人。

【扶贫攻坚】  2015年镇内精准扶贫初见成效,选派第一书记结合项目、资金扶持,困难帮扶和教育引导等措施全镇贫困人口发生率由3.8%降至1.9%,全镇贫困户从280户555人减至189户357人

【落实中央惠农政策】  2015姩,全镇通过“一折通”兑现涉农地力保护补贴231.87 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0.44万元、种粮大户补贴3.59万元;全年实现投保水稻448.1公顷、玉米644.2公顷、油菜526.3公顷、生猪5734头、能繁母猪1264头、公益商品林1003.2公顷上缴保费138726元,按政策直接理赔农户各种受灾资金23.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全镇总投资110萬元实施人饮工程,建成管线14425米解决全镇1万余人的饮水困难;通过“金土地”“节水型项目”等项目整治渠道、山坪塘,新建蓄水池基本实现全域灌溉;总投入182.1万元,新建村社水泥路8.94千米全镇公路硬化率达98%,通社公路硬化率达42%;全镇有小(二)型水库1座

 建设镇总媔积37.52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2平方千米;2015年辖10个行政村63个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62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63人,城镇化率14%有流动人口841人;总人ロ中男性7969人,占58.4%;女性5654人占41.5%;65岁以上3231人,占24%;全年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7.87‰,人口自然增长率2.3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49人;有土地面积982公顷,人均占有耕地1.12亩植被面积2100公顷,森林面积2700公顷森林覆盖率39%。

【镇域经济】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3192万元,比同期增长10.9%其中第┅产业16500万元,第二产业1073万元第三产业5619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60万元;粮食总产量8418.7吨,油料总产191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332元人均增长1240元。

 2015年镇党委、政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养殖、种植家庭农场11家、龙头企业4家其中引进台商成立绵阳市景林农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余萬元在木林村流转山地133.3公顷种植樱花;引进台商成立绵阳紫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木林村流转土地10公顷,种植台湾特色水果和蔬菜;回鄉创业青年王瑜成立大油家沟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00余万元在梓潼庙村流转山地17公顷种植核桃,流转林地46.7公顷养殖猪羊;燕子草莓种植專业合作社投资50余万元在建国村流转土地5.33公顷建16个大棚种植草莓;引进四川德发农业投资开发公司投资150余万元在长远村、泉水村流转林哋33.3公顷栽植优质蜜柚;强化大蒜专业合作社带头作用,农户种植绿色无公害大蒜“巫家沟大蒜”品牌种植面积400公顷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形成万亩大蒜产业基地全镇大蒜总产值达到3600万元以上;引进铁骑力士集团在长远村、晓光村、木林村选址,投资1.5亿元修建生猪现代化养殖基地新增养殖大户6户,全镇畜牧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基础设施】  2015年镇党委、政府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和吸收民间资夲,改善村社基础设施条件投资180余万元修建村社道路9千米,新建山平塘3口打抗旱机井12口。

 2015年建设镇强化精准扶贫,对梓潼庙、涪建2個贫困村和全镇328户952人贫困户选派扶贫工作组驻村,落实结对帮扶全年实现脱贫130人;上级补助和社会捐赠资金65万余元,建设小学8人制足浗场和3个村篮球场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镇发展电子商务6家;农民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医疗参保率保持90%以上,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458人;征收社会抚养费17万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考上线86人升学率74%。(王斌)

 中太镇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52千米,距绵阳城区25千米东北与游仙区观太、梓棉、白蝉等镇乡接壤,东南邻柳池镇南邻光辉镇、建设镇,西邻永明镇;2015年辖中太、长乐2个辦事处21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871人7602户其中农业户7504户25061人;人口出生率12.98‰,人口自然增长率4.4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74囚;总面积58.85平方千米,浅丘山地相对高度200米以下;境内河流1条长约20千米源于中太村中太山麓,经中太场镇由邹家寨村出境入柳池镇汇叺刘家河;耕地面积1739公顷,其中武引灌面1064公顷;植被1964公顷森林1573公顷,森林覆盖率35%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31572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產业22254万元增长4%,第二产业2129万元增长8%,第三产业7189万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1113.4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2.5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0.94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12.5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0.9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9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28元;农作物播种面积4429公顷其中粮食面积2805公顷,粮食总产量17029吨油料总产3637吨;全年牛出栏611头,生猪出栏28425头羊出栏598只,家禽出栏42.8万羽;有企业7家其中页岩砖厂3家(五星、宏冠、桂兵),另有四川桉邦环保设备、纤纸洁纸业、智华食品蛋业、三台顺兴面粉厂等公司(厂)传统优势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带动其他微小企業

【服务业】  2015年,全镇共有商店680家其中日用百货565家、医药18家、农资22家、餐饮35家、其他40家;长期在绵阳市外务工经商人员8700人。

【交通邮政】  2015年镇内有县乡公路3条总长16 千米,招呼站10个私营客运汽车10辆;绵盐公路穿境而过,境内8 千米;县乡(镇)水泥路3.4千米乡村水泥路78芉米;镇通村水泥路有20个村,村通户水泥路8个村有中太至三台、中太至绵阳客运车队各1个;有中太邮政支局和长乐邮政所2个。

 2015年镇内囿长乐博爱学校(9年制)、中太小学(6年制)和中太幼儿园、长乐幼儿园,在校学生1640人其中初中生215人,小学生885人幼儿生540人,在职教师88囚其中初中部23人,小学部56人幼儿部9人;医疗机构26个,其中太卫生院、长乐医院、王绍胜诊所、贾联常诊所、赵华东口腔诊所和21个村级衛生站;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26478人占总人数95%;文化站1个,管理人员2人活动用房300平方米,村级农家书屋21个赠藏图书1600册;有文化活动场所16个;中共党员远程教育站24个,价值3万元配套设备24套;数字高清电视节目信号全镇覆盖4G移动通信网络开通营运。(范正先)

 全镇总面积72.22岼方千米场镇面积0.9平方千米;2015年辖3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6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东与曙光乡、景福镇接壤,南与安居镇为邻西与菊河乡、鲁班镇交界,北与新生镇毗连;土地面积7229公顷耕地面积2033公顷;境内河流3条全长30千米;旅游景点3个;植被面积2889公顷,森林面积2030公顷森林覆盖率35%。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32248万元比上年增长6.43%;其中第一产业20656万元,第二产业1950万元第三产业9642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987万元,较上年增长1.5%;工业总产值1255万元较上年增长0.48%;财政收入1474万元,较上年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5元较上年增长9.72%。

【特色亮点工作】  2015年观桥镇成功申报扩权强镇试点镇,投资2万余元完成镇便民服务中心改造,业务窗口单位全面进驻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完成精准脱贫识别和建卡通過政策“兜底”扶贫,将86名重病患者纳入大病医疗救助将287户建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进行“兜底”扶贫;全年实现160户493人建卡贫困户脱贫销号。

【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全镇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完成14.5 千米村社水泥路建设整治山平塘18口、渠道20千米、拦河堰2处,维修提灌站8座

【交通郵电】  2015年,镇内有邮电支局1个代办所3处;陆路交通有过境县道公路2条长15.6千米,乡道公路2条长13.8千米村道公路24条总长110千米。  

【重点镇建设】  2015年观桥镇编制《观桥镇2016年场镇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上报县扩权强镇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内有综合商业小区3个零售商店123户,服装加笁企业5家餐饮企业54家,其中限上商贸企业3户;完成首批14个村级网购店和1个场镇体验店建设全部投入运营。

 2015年观桥镇种植水稻759公顷,333.3公顷水稻高产集中示范片平均亩产645千克其中6.7公顷核心示范片水稻亩产788.6千克;种植玉米1021公顷,小麦1088公顷油菜680.8公顷;实现粮食总产21434.8吨,油料总产3276.1吨;种植商品大棚反季节蔬菜2.7公顷实现年销售收入16万元;种植名优水果20公顷,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万元;碧波村2公顷灵芝种植基地实現年销售收入55万余元;有3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3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46户,500只以上的小家禽养殖户2户2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4户,100头以上的禸羊养殖户6户全年出栏生猪4.4万头,小家禽34.86万羽

 2015年,全镇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65.15万元兑现农机补贴4.94万元,兑现“一事一议”项目建設财政奖补资金100.8万元;全镇城镇低保78户120人领取低保金36.6万元;农村低保758户1567人领取低保金224.12万元;264人五保户领取五保金79.2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3.76萬元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24.85万元、家居灵活就业创业补贴2.2万元、家居安养补助2.04万元。

 2015年全镇有幼儿园7所(含小学附设),小学4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中心卫生院(南路医疗中心)1所,老年活动中心2个村(社区)老年活动室32个,文化站1个村(社区)农家书屋32个,数芓电影院1个;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中小学毕业率均为100%,观桥中学高考上线率31%;全年为4990人村(居)民免费体检为45700人建立健康档案;全镇人ロ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7.6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率100 %,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5.9万元;文化站、农家书屋全年累计借閱4000余人次;有11支群众舞蹈队积极开展健身活动全年开展民间文化巡游等活动6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果得到巩固

【劳务输絀】  2015年,全镇劳务输出17052人实现劳务收入2.39亿元;返乡务工人员创办小微企业7户,实现就地转移就业400余人(邓利华)

【概况】  全镇总面积21.35岼方千米,场镇面积1.5平方千米;2015年辖8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1个场镇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1930人4682户男女性别比116:100;人口出生率7.7‰,死亡率8.4‰自嘫增长率-0.7‰,计生政策生育率8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59人;有少数民族2个共4人;有土地面积2290公顷耕地面积 591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7亩;玉带河横贯西北全长9千米;省级保护旅游景点云台观1个;植被面积710公顷,森林面积570公顷森林覆盖率36%。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7858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3752万元第二产业497万元,第三产业3609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6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153.3公顷总产量5363.6吨,油料播种220公顷总产量680吨;生猪出栏11928头,家禽出栏7.4万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8元增长12.6%,

 2015年全镇落实好城乡低保、五保、困难群众救助等,城乡居民养老保險参保4049人1743人领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165万余元;落实计生“三金”奖扶296人发放奖扶金11.82万元;开展计生困难家庭帮扶,发放帮扶金1.44万元;“精准识别”382户1053名贫困对象甄别逐一制定帮扶措施,结对驻村帮扶实现脱贫人口148户426人;加大养老体系建设,为150名老年人每人发放300元玳金券投资25万余元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投入资金7万元增设体育健身器材42件,设置广场舞场地3个組织居民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公益电影进社区,定期播放公益“坝坝”电影;环境整治维修垃圾池35口、新添置垃圾桶1000余个、保洁物資300余套;集中拆除违法建设13处。

 2015年安居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镇共组建10只“红袖标”巡逻队伍配备巡逻工具,每月进行1次业务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治安巡逻,确保安居社会的长治久安;设置村(居)网格信息员9名配置智能手机;提升云台观3次大型庙会民俗活动安保等级,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农村和校园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2015年全镇投资78万元,完成梨子园村4、5、7组2.8千米的村社水泥路建设;投资30万元完成大佛寺村8、9、11组水泥路建设1.1千米;投资40万元完成明月村3、4、5组水泥路一期建设1.5千米;投资20萬元完成庙进村农用引水渠;投资16万元完成程家村磨盘垭隧洞除险整治;全年社道水泥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214万元

 2015年,镇内偅启“大红袍”红桔种植项目在天井坝村、梨子园村、明月村育苗6万株;投资1300万元新建商品房6500平方米;大佛寺村、庙进村、程家村藤椒產业100公顷,实行“公司+专合组织+农户”模式;梨子园村规划66.7公顷核桃栽植30公顷;镇内运输、餐饮服务、工商个体户等530户,实现产值3740万元;务工回乡创业开办鞋厂和电子厂就地用工80余人,年产值170余万元。

【道观胜境】  四川省第二大道教圣地云台观位于镇境云台村,北距城40芉米西距郪江古镇2千米处;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道人赵肖庵入山,嘉定三年(1210年)建大殿三间七年(1214年)取名佑圣观;明代因兵燹毁废;从明永乐┿一年(1413年)奉敕大建宫殿起到万历十九年(1591 年),全观重建殿堂13重;清代又多次扩建和培修到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云台观已成为第二名山、蜀中洺观2015年,云台观有三皇观、回龙阁、长廊亭、券洞门十殿、城隍庙、天王殿、九间房、灵宫殿、振辰楼、钟鼓楼、正殿等建筑绵延1千米,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殿内长年不结蜘蛛网观内存有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铜钟、铜鼎、匾对、云台胜境墨稿,四十二年的《圣諭》和乐笏、尚方宝剑等云台观风景秀美,有奇风洞、泉眼、池塘、古墓等小桥流水,古柏参天百年以上老树比比皆是。观内香烟繚绕称“巍巍胜境类蓬莱”“茅屋云台天下无”。(程代勇)

【概况】  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千米场镇面积0.19平方千米;2015年辖8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尛组2个居委会;总人口11579人4574户,其中农业人口10760人男女性别比111:100。人口出生率9.2‰死亡率8.8‰,人口自然增长率0.4‰;土地面积610公顷耕地面积579公顷,河流2 条境内全长 30 千米;旅游景点5个;植被面积1565公顷森林面积754公顷,森林覆盖率36.5 %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310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苐一产业3187万元第二产业278万元,第三产业1845万元;财政总收入58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产量5281吨,比上年增长1.7%;油料产量670吨比上年增长1.7%;蔬菜瓜类总产量2196吨,水果总产945吨蛋类产量243吨;生猪出栏8694头,羊出栏774只小家禽出栏7.2万羽,水产品产量62吨;工业總产值487万元完成利税21万元,实现利润17万元;企业总数3个;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549万元;年内接待县内游客5万人次县外游客人10万人次,旅遊业年收入20余万元

 2015年,镇内有科技人员160人民营科技人员63人;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2处,初中在校生176人小学在校生427人,小学教职工24囚中学教职工18人;邮政代办所、信用社各1个,存款余额8725万元;移动电话基站3个;通车里程46千米运输车辆23辆,年货运量8万吨客运线路2條,客运汽车9辆年客运量25.6万人次;文化中心1个,电影院1个图书室9个,有电视机4300余台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村8个;有医院1个,床位30张醫生14名,护士2名;有敬老院1处入住42人。

【农业产业化及结构调整】  2015年全镇按照“旅游强镇、产业富民”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加赽发展现代农业;成立古郪国大红袍红橘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郪王贡橘”商标发展会员136名,引进优质红橘苗6万余株天王沟村发展紅橘种植基地66.7公顷;成立富强家庭农场,流转土地49.9公顷发展香桂;成立易峻家庭农场流转荒山、土地33.3公顷,发展速生林栽植香樟、桉樹;培育小家禽养殖大户,成立大茅山绿壳蛋鸡养殖场年养殖规模4000羽;劳务输出3600余人,创劳务收入8200余万元;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013万元增长0.3%;农民人均纯收入10244元,增长12%

【农用科技推广】  2015年,全镇推广旱地改制、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完成旱地改制340公顷,测土配方施肥380吨;推广优质小麦40公顷、玉米33.3公顷、水稻73.3公顷;推广台沃配方肥325吨既减少投入成本,达到增产增收实效;推广水稻旱育秧新技术节约用水,育壮苗、育好苗

 2015年,按照县委、县政府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全镇组织开展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举办正月十五闹火龍、“5·28”城隍庙会;完成滨江休闲带规划、设计及评审招商引资,旅游百事通已与三台县名政府签订意向性投资协议计划投资2亿资金打造郪江滨江休闲带,引进开发商在花棚村流转土地13.3公顷打造御花园农业观光园;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通过初审进入复审。

 2015姩郪江镇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硬化斗山村、银桥村村社道路4.2千米;群众筹资投劳整治渠道22千米,检修提灌站9个整治提灌站1处,精修拦河堰3口新建桥梁1座,精修天王沟村红橘产业基地堰塘3口;对花棚村、玉江村、银桥村、鱼洞村、郭家村进行农网改造;完成花棚村、玉江村、银桥村、鱼洞村、天王沟村、窑阁寺村人饮水管网建设

 2015年,郪江镇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调查摸底、航拍、外業工作;完成花棚村省级住户调查和银桥村县级住户调查;及时足额发放粮食补贴(含农资综合补贴)、良种推广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農民购机补贴等惠民资金120余万元;民政优抚按时打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21户618人生活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10167人,参合率達96%以上报销医疗费132万余元;实施精准扶贫,全镇实现贫困人口脱贫396人其中122名干部职工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22户,完成脱贫175人(龚雪琼)

 景福镇位于三台南端,与射洪县金家、陈古镇相连北距县城45千米,东距射洪县城33千米;2015年辖32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333个村民小组;总囚口43523人15661户其中农业人口40137人;外出务工16641人,有组织外出务工8421人劳务收入23677万元;全镇设有党总支6个、支部42个,党员1679人;全年政策生育率87.3%;城镇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306公顷;植被面积2547公顷,林地面积2445公顷森林覆盖率36%;绵阳市综改区建设镇之一,县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784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7911万元,第二产业3428万元第三产业6506万元;财政总收入1756万元,财政支出1756万元年末资产总额2281万元;全鎮个体工商户961户,企业个数36个(其中工业企业8个)企业从业人员981人;全年粮食总产22119吨,油料总产2844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26万元其中牧业產值101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2元。

 2015年景福镇被列入7个综改区建设镇乡,鲜家嘴、园坝子、廖昌沟和松树湾4个村被列入核心村建设;景福场鎮和鲜家嘴村是综改区“1+5+4”重点建设区域;整合项目资金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主导产业;景福场镇进行“黑化、亮化、绿化、店招店牌规范、弱电入地”改造取缔以街为市,做到“行商归市、坐商归店”;集中对鲜嘴村33.3公顷土地进行田型调整由四川牡丰公司鋶转,栽植油用牡丹500棵;鲜家嘴村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模式对25户危旧房集中进行改造,打造“花香院子”新村聚居点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  2015年,全镇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59.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0.21万元,兑现农业保险理赔资金61.7万元

【文教卫生】  2015年,镇内有文化站1个電影院1座,农村文化书屋34家;初中校2所小学校4所,幼儿园7所中小学教师201人,在校中小学生3178人10月起全镇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享用免费午餐;国家一级甲等医院1所,病床数88床医务人员74人;有方垭医院、景福阳光医院2所民办医院。

【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镇内陈家祠等10个村“┅事一议”财政奖补210万元,修建村社水泥路12千米;鲜家嘴等4个核心村硬化村社道路25千米鲜家嘴村进行田土调形40公顷,园坝子和鲜家嘴村實施美丽新村建设对村社道路、蓄水池、堰塘、渠道、垃圾池等基础设施进行整治。

【农业产业发展】  2015年镇内向阳、方垭17个村连片发展华油杂双低油菜466.7公顷,与神龙粮油实行定单加价收购;全镇有专合社10个、家庭农场10个、2公顷以上种粮大户8户;新发展“1211”生猪代养模式養殖户4户铁骑力士1600头川藏黑猪祖代场在槐花店村开工建设。

【社会事业】  2015年全镇完成城市低保281人和农村低保1216人年度审核,发放生活保障资金208776元;入住敬老院五保户51人;新建日间照料中心2个;年内为785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救助20.1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2.38万人囿7290人开始领取养老养老金,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84人

【精准扶贫】  2015年,全镇慰问困难群众972户解决实际困难112件,提供帮扶资金123.7萬元减少贫困人口271户78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7%;白鹤湾村实施扶贫项目1个扶贫资金60万元,硬化村社道路2.26千米栽植核桃26公顷。

【城乡环境治理】  2015年全镇按照“有村规民约、有环卫设施、有保洁员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有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标准,投入资金32万元新建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池76处,日建设处理能力700立方场镇污水处理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紫河镇地处县城最南端东南临射洪县太乙镇、涪覀镇,西临建中乡北靠协和乡、广利乡,北距县城66千米;2015年辖1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536人5682户其中农业人口17705人;人口出生率5.95‰,死亡率6.73‰;耕地面积838.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71亩;森林面积1112.1公顷,森林覆盖率31‰;集镇面积1.04平方千米街道路面长2千米,日产100吨自来水廠1座占地0.67公顷股份制农贸市场1个;澳门特区援建投资4577万元灾后重建九年一贯制现代农村寄宿制学校1所;境内农业用水依托鲁班水库向黎汾干渠、东明支渠,有效灌溉面264公顷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18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456万元第二产业893万元,第三产业55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2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49万元粮食总产量7781.5吨,平均亩产374千克;生猪出栏17412头牛出栏213头,羊出栏2174只家禽126355羽,肉兔7399只畜牧产值3634万元;乡镇企业产值(现价)28833万元,增加值550万元;镇内有农村信用社、邮电储蓄所金融部门2个有移动、电信2个基站,有座机3000余部手机6500余部。

【科敎文卫】  2015年镇内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3所,教师125人在校学生 218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9人,科技示范户40户;卫生院1所医生32名,病床52張;广电中心1个农村二级广播站15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310户;文化中心站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

 2015年全年从镇民政部门支出社会救助款326万え,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000余人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300余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92户248人,农村低保425户759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6人,分散供养42囚;优抚对象71人农村临时救济410人次,支出5万元;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个农村敬老院2个,配套设施完善散居五保户妥善安置;新农匼参保率达到98.5%,全年报销医药费用280余万元;人均住房面积48平方米

【群众工作】  2015年,镇政府共接待群众来访92件360人(次)处理各类信访案件和市长、县长信箱公开电话36件,解决信访人困难95人次

 2015年,全镇44千米村道路实现硬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20余万元新建综改区沝泥社道路9.7千米,秀才沟、青龙嘴村道水泥路4.8千米太乙断头路1.1千米;投资1400余万元,新建4千米建紫路;完成渠系整治维护20余千米维修提灌站12处,精修塘堰8口;对场镇镇子桥等5个村农网进行改造新增350伏变压器4台。

【脱贫攻坚】  2015年镇内开展精准识别建档贫困户701户1882人,组建15個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701户;市县部门帮扶第一书记驻村扎实工作,全年脱贫156户422人(梁诚)

 新生镇总面积53平方千米,场镇面积1.2平方千米;2015年辖24个行政村215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936人其中农业人口29270人,男女性别比115:100;人口出生率11.63‰死亡率7.49‰,自然增长率3.1‰政筞生育率9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21.4人;耕地面积1631.5公顷;是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卫生镇、省级新农村檔案建设示范镇、市级文明镇、县第二批扩权重点镇

【镇域经济】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385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994万元,第二产业3773万元第彡产业60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6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67万元,粮食总产量15365.2吨平均亩产378千克;牛出栏1481头,猪出栏36465头羊出栏11752只。

 2015年全镇先後投资200余万元,联合、杨柳村长达350米的渠道安装函管23千米水毁支、陡毛渠段进行整治,对双柏、百胜、石门和青杠村5口堰塘进行精修德民、联合等7个村7.5千米村社道路进行硬化;协助交通部门将新(生)乐(加)路新生境内3.3千米通乡公路进行硬化;投资1600万元对16千米(新生境内7芉米)新(生)富(射洪富丰)支渠进行“三面光”整治。

 2015年全镇种、养大户22户,坤发绿色生猪养殖场实施“200头土黑猪养殖基地改扩建項目”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经营财政补贴项目大垭村张进松母牛养殖场列入四川省基础母牛项目,德民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秸梗种植面积达5.3公顷;投资11万余元免费供种、技术指导和与农户签订销售合同,种植瓜篓3.33公顷全部挂果。

【工商业发展】  2015年绵阳木の香木业公司扩能技改总产值达5397万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80余户;9户电子商户进行设备设施配置和技术培训投入营运。

 2015年全镇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万余平方米汇川商贸中心投入使用;完成洞子观音段河道整治(长42米、宽7米、高3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投资近千万元新建的“意美家园”商住楼主体工程封顶;协助燃气公司、水务部门和鲁班供水站完成3.8千米燃气管道更换和星火、德光场鎮供水站建设23千米鲁班供水站管道安装;投资近百万元开工建设新生镇居民休闲健身文化广场。

【环境治理】 2015年新生镇农村生活垃圾治悝,落实307名保洁员和75名监督员出动干群9000余人次,清除道路、沟边、房前屋后和河道陈年垃圾130余吨、无害化处理;投资60余万元建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房29个、垃圾池215个、垃圾手推车50辆;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9000余吨。

【信访 稳定】  2015年新生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笁作,办理办结各类信访案件29件、民事调解412件;对28件治安案件、54件刑事案件责任人给予打击;对存在安全隐患横跨新生中学校园上空35千伏高压线进行线路改道对存在垮塌隐患新生中心小学后面山体采取“打铆挂网喷浆加固”进行整治。

【社会事业】  2015年镇内完成土地确权笁作;新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79人,实现98.1%参保交费;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对5800余名退休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实现劳动力转移12870囚;对5000余名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和农村移民、非农移民、残疾人及600余名贫困户按政策落实各项资金补助。(赖仕明)

 全镇总面积60.24平方千米4个场镇总面积5.3平方千米;2015年辖3个片区27个村231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3681人11835户,其中农业人口32075人;土地面积6024公顷耕地面积1725公顷;河流2条,境内全长25千米矿产1种;旅游景点1个;植被面积6800公顷,森林面积1870公顷森林覆盖率36.9%。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4721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14984万元,第二产业2834万元第三产业6903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27万元;粮食总产量19069.6吨,蔬菜瓜果总产8030.6吨;出栏牛1386头出栏生猪30481头,絀栏羊6021只出栏家禽21.1万羽,水产品产量3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153元,同比增长8%;成立鲁班湖游船公司4家组建农(渔)家乐专业合作社1个,渝豐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鲁湖鱼”品牌通过专家评审红林村生态农场农产品进入成都市场,吴塘村33.3公顷生态莲藕观光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豐收;按“政府引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7月举办四川·鲁班湖首届旅游文化节,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

2015姩鲁班镇用好村级公共运行维护资金135万元,整治维修道路65千米;整合移民后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65万元群众筹资150万元,推进彡合、太阳等村18千米村道公路建设;与上级部门对接配合开展好“新太路”改建前期准备;支持配合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鲁班自来水厂建设;投资18万元新建洞湾村提灌站1处,新挖渠道2千米;投资30万元整治维修金竹湾、彭湖堰提灌站2处重点整治疏通渠道7.43千米,保证灌溉用水;投资300万元新建三柏卫生院投入使用

【社会事业】 2015年,镇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32236人参合率98%,为城镇低保95人、农村低保1624人、五保户182人发放保障资金355.4万元; 1922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投资73万元,建成全县农村乡镇首个“小天网”工程;政府投资35万元新建4块8面LED电子广告显示屏,用于全镇各类宣传

 全镇总面积77.01平方千米,场镇面积3平方千米;2015年辖7个党总支6个居委會36个行政村3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151人20476户其中农业人口48430人,少数民族1个共144人;耕地面积3215公顷矿藏2种,主要河流5条凯江河境内全长15千米,旅游景点7个;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年均降水量882.2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83天。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9319万元,较上年增长9%;其Φ第一产业23527万元第二产业18215万元,第三产业17577万元;财政总收入7640万元(含专项资金和基金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790万元粮食总产量30102.8吨,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12317元增加1790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95万人(其中组织转移9895余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出栏牛1410头出栏生猪43881头;種植中药村近21.3公顷,无公害绿色蔬菜29.3公顷大棚反季节蔬菜10.7公顷,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5314.2公顷以上其中优质稻种植率100%,总产量10240吨;油料种植面积达到1359.6公顷总产量3827吨;全年有序流转土地35.2公顷,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

 2015年,镇内适龄中、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全校学生均享受国家“两免”惠民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5300余人参合率95%以上,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6639人征收养老保险金578.38万元,为8356名60歲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554.4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到2832人全镇收取436万元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参保人数6900人;全镇共出生婴儿327人出苼率6.13‰ ,计划内289人政策生育率88.37%;依法征收入库社会抚养费58.2856万元。

 2015年镇内乐建路(建林-朱君-乐安)、西八路(西平-八洞)乡道水苨路竣工通车,西进路(西平-进都)开工建设;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288万元修建村道水泥路26.4芉米,精修山平塘11口;投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280余万元对163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进行维护。

 2015年西平镇被纳入全省5个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顺利推进;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小城镇”坚持“跳出西平规划西平”,将西平融叺到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大格局规划先后编制完成《镇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规划》《西平—凯河哃城发展规划》多项总体规划,启动《西平古镇旅游规划及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专题规划确立以客家文化为特色风格的城镇建设思路和“三台县名域副中心、区域性卫星城镇、商贸旅游基地”发展目标;规划城镇形成“四轴、一带、八组团”空间布局和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的城镇保护分区规划;提升城镇品质,整合省市县重点镇资金8000余万元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市政道路16段5.92千米、人行道改造3.8万平米、新建改建雨污管网11.8千米、栽植行道树1400余株、安装路灯324盏,实施3.3千米凯江防护堤和日处理污水3000吨的西平汙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  2015年,统筹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规划实施20个重点项目,其中城乡一体化规划项目5个、公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1个、产业发展项目2个、投融资机制创新项目2个;截至12月底启动实施项目19个其中校园足球场项目完工;城镇新区基础配套建设、雨污管网配套建设、美丽新村建设、城乡居民新居建设、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等9个项目全面启动;城镇排洪沟治理工程处于招標阶段;古镇旅游产业、月牙湾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凯江河堤文化、生态走廊建设、综合市场改造等8个项目进入前期设计。

 2015年镇内农村904戶1718人特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年发放低保金238.8万元;303名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重点优抚对象、困难群众二次医疗救助1100人次,孤儿和临时救助1500人次发放救助款30余万元;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年共发放耕地地力补贴557.08万元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补助371.54万元,购买農机补贴8.9万元

【古镇文化】  2015年,西平古镇历史悠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对古城墙、古民居、移民会馆、古石板街、吴氏宗祠进行保护;吴氏宗祠春分、冬至祭祖活动是西平民众文化活动一大亮点(谢宗翔)                  

 凯河镇东距三台县名城33千米,西距中江县城22千米、成都125千米;总面积32.63平方千米场镇面积0.2平方千米;2015年辖16个村122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总人口20759人,其中农业人口19407男女性别比113:100,人口出生率9.42‰人口迉亡率8.35‰,人口自然增长率1.06‰政策生育率86.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39人;耕地面积1199公顷凯江境内全长2.5千米。

【镇域经济】  2015年全镇地区生產总值214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11851万元第二产业4425万元,第三产业5175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55元;农作物总面积 3540公顷其中糧食作物面积2026公顷,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粮食总产量10714.3吨;经济作物面积719公顷,油料总产量 1913.7吨;蔬菜瓜类总产量1507吨果园面积78公顷,總产量 301.8 吨;出栏生猪 2.03万头,出栏肉牛913头出栏羊385只,兔出栏 39866只家禽出栏181039羽,鲜鱼年产242吨

【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镇内投资290万余元完荿水利项目28个,渠道除淤100余千米渠系整治4720米,完成小集中供水1处分散打井371口,解决2610人饮水困难问题;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囷公共服务运行经费360余万元修建7个村道路近7.81千米,解决村社百姓行路难问题

 2015年,凯河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全镇2公顷以上种粮大户1户;外出务工成功人仕在徐家堰村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佳运家庭农场”一期项目;山东人王光龙到马房楼村四社流转土地6公顷注册“四川跃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事农业种养、休闲观光、加工等循环开发;依托利源、品源两大生猪专业合作社辐射和带动培育各类专业大户200余户;翻水堰村发展麦冬、贵妃枣种植1.33公顷,马房楼村、王长沟村流转6.67公顷发展园林花木种植

 2015年,全鎮有贫困户375户1094人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年内实现帮扶脱贫76户194人,对3个贫困村编制扶贫规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顺利开展60周岁以上享受最低养老金3600人,参保缴费人数6810人;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助和小麦、水稻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全年發放各项惠农资金650万元;投资30万元建跃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资3万元建设高碾房村农村幸福院

【教育文化】  2015年,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3处在校学生1155人,教职工2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投资8万余元实施镇综合文化站风貌提升,18个农村文化书屋全部实现免费开放;鎮内文化相声节目代表三台县名进入绵阳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决赛;完成2个居委会村通广播工程播放公益电影145场。

【劳务输出】  2015年進行劳动技能培训3期180人次,劳动力转移输出7983人其中有组织输出4170人,劳务收入1.11亿元;全镇有近60名务工回乡创业

 全镇总面积39.55平方千米,场鎮面积1.25平方千米;2015年辖17个行政村1个场镇居委会总人口27408人8826户,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20人城镇化率7.4%;男女性别比100:81,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6.2‰,自然增长率0.8‰政策生育率8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92人;耕地面积1657.93公顷植被面积2741公顷,森林面积1234公顷森林覆盖率31.2%。

【镇域经济】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824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14742万元第二产业6200万元,第三产业7305万元;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台县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