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vr资源


世上本没有坑,架不住大家都挖坑,挖着挖着就满地大坑了(此句山寨鲁迅,特此致敬)。一切事物概莫幸免。


说好的大潮,浪头倒是都掀起来了,资本却并没有组团来趟这池子浑水,没等水退下去沙滩上已经躺着一片。尤其是上周英特尔在美国旧金山的开发者论坛上(IDF),展示了自己的 Project Alloy头盔,一个新概念头盔“合并现实Project Alloy”(Merged Reality)横空出世。

英特尔CEO Brain Krzanich在自己的博客里刷了一个长文,描绘了这个技术即将给我们的生活和应用,带来怎样超越目前我们已知的技术的前景。简单来说就是:Merged Reality是一种通过下一代感应和数字技术实现的,能与虚拟环境进行物理互动的新方式

我们不再需要目前这些连着各种线的头显,不需要激光或者摄像头定位追踪动作的复杂技术及其所需的空间,不需要依靠非常不自然的手控制器就能实现在虚拟环境中的动作和交互。总之就是我们完全有可能跟眼前这些又贵又反人类的设备告别了。

至此,所有我们能说出来的跟“R”相关的技术都闪亮登场了。媒体忙着科普这个“R”比另一个“R”先进的文章比比皆是。而这些“R”都源自我们的现实 Reality。我们每天经历的现实,才是我们最需要认真去思考的“高科技”。现实中逻辑四六不着的事,整什么R都没戏。现实中思路清晰的买卖,技术以什么形态出现都能接的住。

逻辑一向是个明晃晃的大坑,抱怨技术是坑的,其实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逻辑出轨。

那些不靠谱的应用,跟技术无关。是不是真的刚需最关键

就跟前几年流行互联网O2O创业一样,很多项目就是“伪需求”。靠补贴刷用户数量,造成一个假象:你看这么多人都对产品有粘性,说明这个产品是刚需。盈利模式如果建立在这个逻辑上,能掉进滴滴那么大的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补贴,人家会那么频繁打开你app吗?

鉴定这类“伪需求”特别简单,试试不用这个产品会不会生活中就缺失了一个需求:比如卸载滴滴打车就没法坐出租车了?没有河狸家就做不成指甲了?这些应用可能会比以往方便,但是有没有考虑过为了这点“方便”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划不划算?(对着自己手机拉个list逐个删下去,最后不仅节省了手机存储,还能比那些互联网创业导师都明白哪些‘独角兽’一定死翘翘)

(伪)应用相对好很多,因为尚未把大批投资成功忽悠入局,所以没来得及学习互联网项目陋习,对用户没法有太多金钱诱惑,能送个纸板眼镜了不得了。绝大多数用户愿意试试是出于好奇心。然而好奇心其实是一种比钱不差的稀缺资源。用的快而且没法再“挣”回来


这个事跟好些业内资深人士聊过。有老师告诉我,在房地产的应用解决的是样板间的问题。我们不用在路上堵俩小时就能“看样板间”了。尤其是国外房源。but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花一辈子积蓄买个房能不看真实的房子吗?别说给看个跟实际一样一样的虚拟户型。不跑个几次摸清周边环境和设施,以及脚踏实地站在售房处看看,都不打算存地产经纪电话。

用互联网创业流行话说是,买房的“痛点”是什么?不是看样板间,是怎么找到自己买的起的户型,以及保证样板间跟开门进去的是同一套。还没敢操心入住以后供暖物业和环境等等不可预知因素呢。有多少人是带着头显“找到未来自己的家然后溜达过一圈”后就付定金的?根本上说,在全套买房的过程中,有没有“看房”,该走的流程一步也不敢少房地产公司推出个“样板间”除了能吸引好奇心,说明自己高科技营销,对于真正的交易流程,都是可有可无的

后来有个可爱的女生跟我聊这事的时候说:憋说虚拟样板间啊,真的我都不相信啊。


一家名为Gabriel & Co的珠宝公司的虚拟购物

这事首先要提淘宝的buy+,造物节上淘宝把Magic Leap拉来站台。推出“虚拟购物”体验。虽然那段视频有点惨不忍睹,但实际上淘宝就算把/AR效果做成渣渣也无妨,因为在虚拟购物这件事上,“虚拟”不重要,关键还是能有保障地网购

网购的“痛点”是信用问题。支付宝的创造性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淘宝几乎是传说中的假冒伪劣产品集散地,但是大家还是不惜狂刷10页评论(虽然评论也是刷出来的),花个块儿八毛“随便买买算了”。这是有支付宝担保前提下的、附加了“时间和上当成本”的“方便”。

中国老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换成戴着眼镜购物,见不着实的,连刷评论目前也做不到。没有支付宝谁肯下单?不过拿购物炒作最猛的还是一家外国卖珠宝的品牌,大钻石大珍珠,真的摆手上还犹疑无从辨识成色呢,还虚拟?

别嘲笑淘宝的社交应用,能戴着眼镜逛虚拟淘宝时遇见熟人,就跟逛街遇见闺蜜一样,有商有量的对促进购买力肯定是正向的。再说一遍,购物,也就淘宝做起来有戏。不是因为,是因为支付宝。


一直很奇怪这个坑究竟是怎么越挖越大的。除非就是偏爱血淋淋的“手术室一日游”视频,否则单靠几个罕见又高端的,利用技术的医学案例,完全不能证明技术如何对接广泛的医疗应用。

手术不仅是个精细活儿,还是长年累积的动手实操出来的经验,以目前的直播技术,坐在手术室外如何仅仅戴着个Gear 就能观摩学习技术细节?还是眼科手术。如果不提需要“动刀子”的,往中医或者心理治疗上靠靠?先不争论祖国医学有没有科学依据,望闻切诊总是要的吧,让老中医和病患在2K还是4K分辨率下察言观色吗?

心理治疗“恐惧症”、“强迫症”这些案例,其实用技术也就是个“反正不差钱多开几剂吃吃无妨”的事情。

可能还是眼界有限,笔者至今能看见真刀实枪把技术应用到医疗的案例,一个是芝加哥妇产研究中心,为了照顾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善意,使用PC 和配套软件,给妇产科实习生们做手术练习——为了不再使用猪的器官。另一个是美国西奈山医疗中心的神经外科专家,基于Leica电子显微镜和自己的标准手术室电脑平台,利用/AR技术开发的实时手术成像系统。然而这两个案例目前来看都不是大规模应用的医疗。属于定向研发,投入产出比不高。


先别急。我很知道在市场调研数据上,这两类应用排在第一位最受体验者欢迎的内容。

可是最受欢迎的就肯定是发展方面就一定有戏吗?

两个问题:1、有多少人体验完一个拍得非常棒的旅游目的地,就决定此生足矣不用亲临现场?2、为什么喜欢攀登?

必须承认第一个是很好的旅游市场的营销手段,但效果不是其它同类营销手段无法实现的。只要做的足够出色,就能说明:1、来吧来吧这地方绝对值得来;2、你花两倍的钱跟我们的团,相比跟其他旅行社更划算。实际情形可能是,地方都是那几个地方,身临其境的体验的确比看视频和照片好使。都能给你这么高科技的“行程单”了,配得上这个价钱了。可是没有技术帮忙,这个营销能不能做得更出彩呢?相信旅游行业的老师们会有答案。


第二个回答可以很文艺,因为山就在那里。对于真正的户外玩家来说,攀登和穿越意味着风餐露宿、流汗流血、挑战体能和经历队友间的生死与共……除了生理上的感觉,更多的还是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造就的经验和心理历练。单这几项哪个都给不了。对于菜鸟来说,更不能依据一个虚拟攀登体验就决定真的买套装备去珠峰了。所以这个户外的“卖点”究竟在哪里真是挺挑战的一个事情。


真不想说这事了。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坑了。仅以今年4月,美国Pornhub上线频道为例,几乎全体媒体都扑上去了,然后出来的逻辑是这样的:是当前最牛逼的投资热点—>色情行业是最大的应用—>Pornhub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色情网站—>Pornhub的内容只有27条,每条6分钟……

或许你会说,内容会慢慢多起来的吧,呵呵你有信念就是晴天。

 porn的文章,除了分析色情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其中有个很重要的tips:色情的确比此前的杂志、电话、录像带、DVD和现在的网络直播都更逼真,但是它依旧不会是真的,它们从本质上说都一码事。至于用这类内容赚钱,那还真是一种盈利模式,不过不能叫创新,而且在我们这里也是违法。否则唐岩怎么不布局呢?(股价那么好看整个毛啊)


搁在最后一个说,除了因为这个是市场调研数据上活生生位列末位的内容之外(见上面相关图表),也因为笔者各种设备体验最多的内容就是这一项了。从一个资深铁杆球迷的角度说,目前的这种体育直播还无法把我们从电视机前拉走。

目前的所有硬件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阻击”赛事直播观众的“武器”。还有拍摄器材和带宽,都无法满足以较好的用户体验来实现直播。

然后是商业模式。现有的电视转播商业模式,是在一切硬件和市场都成熟的基础上用了很多年逐步发展起来的。直播呢?没有人知道怎么做。而且昂贵的转播和带宽谁来买单?那些愿意花个10分钟借个Gear 看看热闹的球迷吗?

虽然吃瓜群众不少,但是强扭的瓜生吃,还是挺难的。

明天继续说“哪些是有戏的”

英特尔革不了的命  但它能选择谁代表月亮消灭你

2016“元年”过半 过来看看你的公司还有戏吗?

别骗自己还不赚钱了好吗 这有一堆商业模式

还在拍手术室360视频时  神经外科医生已经利用/AR做手术

[IN2与原创资讯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 图片来自网络]

策划|拍摄|推广|分发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0 获赞数:1 LV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vr在线资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