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敏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心和火箭部队哪个好?

再见!总装备部,这个军工的核心部门让世界多次“炸”过
我的图书馆
再见!总装备部,这个军工的核心部门让世界多次“炸”过
铁血军事原稿 转载请注明 面斥不雅军迷朋友都知道,解放军四总部换名了,陪伴我们几代军人成长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历史!解放军总装备部,成了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曾经四总部之一的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军工系统的核心部门。作为中国军工核心部门的总装备部,见证了中国军工崛起的发展历程:总装备部,见证了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研制出“两弹一星”;总装备部,见证了中国航天从这里走向世界历程;总装备部,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走向太空的历史;。。。。。。。。由成立于1951年的中央兵工委员会,几经发展,历经波折,在1998年4月正式成立总装备部,负责全军普通武器、弹药和高尖端武器,如核武器、载人航天、卫星发射、风洞等方面的试验定型后装备部队。(请收下我们军迷的膝盖)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曾经是中国军工系统的两大核心机构。 如今,我们要跟“总装备部”说再见了,但是我们将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更好的前行!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来看看总装备部的下属基地,这个中国军工的核心部门绝不是吹出来的:120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21基地(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323基地(江阴远望测量基地)425基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526基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627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729基地(绵阳风洞试验中心)831基地(白城常规兵器试验训练中心)932基地(华阴常规火炮试验训练基地)1033基地(洛阳电子对抗基地)和四个研究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的招牌(第20试验训练基地 63600部队,内蒙古赛汉桃来)始建于1958年,酒泉发射中心海拔1000米,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接近3个香港的面积)。名为“酒泉”,实际上他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塞汉桃来,这里距离酒泉还有210公里。这里自然条件好,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在世界的23个发射场中,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前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齐名。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卫星和各种航天器的发射试验工作。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  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  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  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34次。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 ,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  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成为历史了。  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敦制造的),这款一度被人叫做灾星,因为转到五个国家都没发射成功,后来用航天飞机抓回来,于1990年的4月7日又从老三号发射塔将它成功从这里发射出去。这下让这些国家看到中国的实力了吧!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成功率达100%(第25试验训练基地 63710部队,山西岢岚)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地处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岢岚县的高原地区。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40年来,已成功将38颗(至2007年9月)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航天发射成功率达100%,居世界前列。1997年至2002年的5年多时间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共发送22颗卫星,成功率100%。同时,该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导弹试验基地。发射历史:  日,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日和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从1997年12月开始,连续6次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12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搞跟踪、检测的(第23试验训练基地 63680部队,远洋航天测量船基地,江苏江阴)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航天测控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射商业卫星和航天飞行器提供海上跟踪测控服务。目前拥有四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这些“远望”号测量船队先后几十次远征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安全航行90万海里。并且,这些海上测控网有效弥补了我们陆上测控网的不足。、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管理跟踪检测的(第26试验训练基地 63750部队,陕西渭南)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设,担负的任务是跟踪测量、数据传送、信息处理和监视控制等任务。 随着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国卫星测控网。中国核试验基地及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这里让世界都炸了(第21试验训练基地 63650部队,新疆马兰)这里的血泪史,是讲几天几夜都讲不完的,说到这些我们很想向当时那些废寝忘食奋斗在前线的先烈,深深的鞠上一躬,真是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马兰基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地方(中国军工向世界人民展示军工肌肉的地方),是我们为了打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讹诈而建立的。马兰基地,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罗布泊的西端,该州面积4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浙江省,比英国的面积还大。几十年来,基地成功地进行了数十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等试验。这里让世界都炸了: 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I7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  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成功。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解决实际问题的 (第29试验训练基地 63820部队,四川绵阳)中心位于绵阳市安县,这是我国最大的空气动力学研究、试验机构。主要运用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模型飞行试验三大手段,广泛开展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和风工程诸领域的研究工作。(啧啧……真是太高端了)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47万余次风洞试验,解决了包括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逃逸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等大量关键技术,以及其他航空航天飞行器和武器装备的气动问题。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和导弹、火箭都要在这里进行风洞试验。  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兵器试验靶场(第31试验训练基地 63850部队,吉林白城)中心成立于1954年,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是我国组建最早的国家级常规兵器试验靶场,是国家对常规兵器进行试验鉴定的权威性机构。国家设立的,试验鉴定结果那是杠杠的。  白城兵器试验中心面积2000平方公里(两个香港那么大),是世界上大型武器试验场之一。已建成承担陆、海、空三军常规兵器试验任务的综合性试验靶场。各种手枪、导弹,据说我军使用的95%以上的常规兵器,都是在这里试验鉴定后装备部队的。经过大规模的数字化建设,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先进的常规武器数字化靶场。共完成试验任务4700余项,经该中心定型并装备部队的武器500余种。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亚洲最大的综合环境模拟试验室(第32试验训练基地 63870部队,陕西华阴)组建于1969年,是我国常规武器权威性鉴定机构之一。主要从事各种精确弹药、引信、制导武器、光学设备、雷达、无人机等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试验鉴定和部分大型工程设备的气候环境模拟试验工作。基地拥有WEIBEL全弹道跟踪雷达系统、705C气象雷达、70mm高速摄影系统、MAKO-HG-100K高速录像机系统、光电经纬仪系统等先进设备仪器。  1984年国庆阅兵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40管122毫米火箭炮、新型122毫米榴弹炮、双-23航空机关炮等,都是在华阴兵器试验中心通过定型的。基地建有,既可模拟出春夏秋冬的各种温度,又能制造雨雪冰霜雾等特殊自然环境,结束了我国试验走南闯北、靠天候试验的历史。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三军电子对抗武器试验基地(第33试验训练基地 63880部队,河南洛阳)是中国三军电子对抗武器试验基地。除了上面各种武器、卫星等的试验机构,总装备部的下属机构还包括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装甲兵工程学院等多个学校、研究所!如此完备的体系机构,不负中国军工核心部门之名!如今,解放军总装备部队, 变成了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我们中国的军工也如这名字一样,会发展得越来越强的!再见,总装备部!你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好文推荐:揭秘,“四人帮”唯一活着从监狱走出来的人...摁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铁血军事”后,回复“四人帮”查看文章!
推一荐:&&|&&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直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火箭!视频震撼!
11月21日12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负责的商业遥感卫星创新工程——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的第三次发射。该工程由60余颗卫星组成遥感观测星座,具备宽幅成像、高分成像、多光谱成像、视频成像等观测能力,主要为政府部门、行业用户等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采用一体化设计,充分继承了视频03星成熟单机和技术状态,并根据商业市场需求对星载相机系统进行了性能优化,将逐步完善增强星座观测能力,更好地促进遥感行业应用、商业市场推广。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三级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生产。
此次发射,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5次飞行。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快速发射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11月21日12时5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卫星精准入轨,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一周内,相继发射风云三号和长征六号,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标定着航天发射的新坐标。
作为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科研训练保障以及深空目标探测等任务。自1967年组建以来,广大科技人员瞄准世界一流,勇于创新超越,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发射能力的主引擎,广泛开展航天技术研究与试验,突破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发射和科研试验技术难题,取得了千余项科技创新成果。
长征六号是我国航天快速发能力建设的关键型号,为实现发射周期从20多天缩短为7天的新要求,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向科技要效益、以融合促提高。一方面突出信息主导,按照“数据信息网络化、指挥监控可视化、信息传输宽带化、试验决策智能化”的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立标准、改模式、建机制,实现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信息化,大幅度提升组织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岗位融合,大力开展轮岗、换岗、兼岗、顶岗训练,磨砺提升“一精多专”“一专多能”本领,以各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大幅提升工作效益。
长征六号任务采取“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的“三平”测发模式。该模式简化发射区操作,缩短发射台占用时间,是短周期发射的核心要素。面对全新测发模式带来的技术状态新、组织协调范围广、现场管控难度大、指挥操作要求高等挑战,中心广大科技人员以科技为牵引,大胆创新,勇于攻关,先后破解10余项难题,创新设计了适应集火箭运输、起竖、发射脐带塔功能于一体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的发射场设施,确保地面设施设备稳定可靠。
据悉,在长征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快速发射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心已具备运用多种模式发射多类型号、多个射向火箭卫星的能力,综合发射能力实现了每年3次到30次以上的跨越式发展。中心领导介绍,中心在一体测发、多星联调、快速转换、全程管控、急速判决等快速发射核心能力建设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基地改名了吗?是叫火箭军吗?【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73贴子:
基地改名了吗?是叫火箭军吗?
基地改名了吗?是叫火箭军吗?
现在还没有
火箭军是二炮
战略支援部队
还是原来的基地,没变化
战略支援部队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刚建了一个交流群:
欢迎来玩。。投稿:827粉丝:5156分享--dynmicweibozoneqqbaidu将视频贴到博客或论坛视频地址复制嵌入代码复制微信扫一扫分享收藏0硬币--稍后看马克一下~用手机看转移阵地~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手机下视频请使用扫码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正在加载...miniOFF35载责任书: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高工刘小平--科技--人民网
35载责任书: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高工刘小平
马杰&成子龙&尚春雅
&&&&来源:&&&&&
寒冬深夜,北风呼啸,好似战鼓催征。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遥感卫星十三号发射现场。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30分钟。
发射场人头攒动,撤离,迫在眉睫。
指挥所气氛凝重,拉弓,箭已上弦。
技术部高级工程师刘小平迎风而立,透过夜色迷雾,他向伫立在500米开外的白色塔架投去凝重的一瞥:矩形发射场坪正中的发射台上,环抱“长二丙”火箭的回转平台正在按照预定方案缓缓旋转打开。
经过火箭测试、吊装转运、星箭对接、燃料加注后的最后一个指挥环节,技术高难复杂,不容许有丝毫纰漏。
乳白色的火箭托举着凝聚无数国人殷切希望的卫星巍然耸立,“中国航天”醒目地烙在箭体上,与远处的刘小平遥遥相望。
一人一箭,望成风景。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35年前的这个冬月,刘小平站在同样的位置远眺。那时的中国航天正在爬坡阶段,经历了火箭研制、航天试验处于“瓶颈”状态,航天事业陷入低谷的困顿局面。19岁的刘小平自参军入伍后第一次看到火箭腾空,便觉使命在肩,他在心中为自己签下责任:一定要干航天事业!一定要让中国航天屹立世界之林!
86次火箭卫星发射任务,14次担任重大型号阵地技术质量组组长,16次担任阵地领导小组组长。刘小平在其35年军旅生涯中用这样一组数据兑现着自己的诺言。如今,这份责任书已满整整三十五载。
在此期间,他进入总装“1153”人才库,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航天基金奖和总装一类人才奖,取得军三以上科技进步奖16项。
璀璨成绩的背后,是数不清的危机四伏、险象环生。30余次成功组织排除重大故障,给刘小平心中一次次敲响了警钟。
倒计时15分钟。
从北海指控中心传来消息,火箭的各项数据参数正被精确地计算出来。
大屏幕上,数字不断闪烁变幻,指挥厅内,操作手播报声此起彼伏。密集的话音,像海潮拍岸,让刘小平油然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紧迫感。
时钟回拨。上世纪九十年代,关系我国一项国防重点工程进程的某新型运载火箭在基地首飞试验,刘小平时任首飞试验的发射阵地质量组组长。
首飞,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循,没有资料可查。为保证成功,刘小平与其他科技人员从零开始,历时八年刻苦攻关,创新了100余项方法手段,攻克了230多个疑点难点,撰写了200余万字的技术研究报告……
然而,就在火箭即将点火起飞的关键时刻,险情突发!火箭平台温控插拔系统出现异常,发射程序被迫暂停!箭上近300个火工品均已连接,如果下井排障,就意味着脚踩着30多万吨的TNT炸药!
意想不到的困难如猛兽般咬住了火箭的翅膀!
来不及担心后果,刘小平一马当先,率领五人排障小组果断钻进发射井。2个小时后,故障顺利排除。
日,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一次完美的“跨越”!有人预言,这次发射成功将该项国防重点工程的研制进程至少向前推进了5年!
大智者往往会忘记成功而铭记教训。
经历生死考验,刘小平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航天事业成功与失败仅一线间,责任重大关乎全局,必须做到未雨绸缪。使命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过硬的技术能力作保证!
沉甸甸的思考,换来沉甸甸的责任。
--于是,他针对新型任务的技术需求,下场所学习、到兄弟单位取经、向专家请教,抄写了一千多份文献资料,记下了一百七十余万字学习笔记,绘制了上万份的电路图,为开展发射试验新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强的知识撑杆;
--于是,他对20多年切身经历的70多次发射任务进行总结,系统编写《火箭发射1000例故障汇编分析》、《细节决定成败》等130余册技术专着和分析报告,为后续发射试验提供了海量技术参考;
--于是,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展某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利弊研究,为我军装备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受到军委首长和总部机关通报表扬;
--于是,他利用4年时间,首创《火箭飞行情况分析与评估系统》,使我国的火箭的飞行情况评估实现的数字化、自动化,发射场的数据给出时间和测算精度成倍提高。
当然,与世界风雷共振,刘小平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
仿如志同道合的群雁,头雁搏击长空,群雁展翅翱翔。
近年来,刘小平带领和指导的年轻人,大都成了技术骨干或独挡一面的专家,其中7人还成为总装第一、二层次人才。
如今已年逾天命的刘小平,仍然乐此不疲地与年轻人一起,加班加点刻苦攻关,研究问题时仍然思维缜密、视角独特,与人讨论时还常常会争得面红耳赤。他常给弟子们唠叨:“有一种使命叫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要担起责任,像两弹元勋朱光亚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1分钟准备!
发射场内各系统地面设备与火箭相连的插头瞬间脱落,电缆摆杆摆开。
“点火!起飞!”火箭腾空而起,穿云破雾,直冲天阙!
孤山寒风腊梅放,剑弩争锋撼苍穹。
火箭腾飞的脚步不息,航天事业的使命不停。刘小平将继续踏上未完的征程,将这份责任永担到底!
(责任编辑:赵竹青、马丽)
科技今日热点新闻
杨坤首次回应网友质疑
24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门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