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前准备什么动作多年,你知道腕部动作的正确要领么

【导读】    大家对太极步一定不陌生,太极步连贯有节奏,非常的优美。太极拳的特点可通过太极步体现出,小编今天为您分享的是三种太极步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太极拳教学吧!    三种太极步的练习要领    太极拳是我...

    大家对太极步一定不陌生,太极步连贯有节奏,非常的优美。太极拳的特点可通过太极步体现出,小编今天为您分享的是三种太极步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太极拳教学吧!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精华,其中太极步有很大的魅力,练太极步能提高身体稳定性,且延迟骨骼衰老。

    一、以右弓步开始向前进步的太极步法

    1、站好身正势稳的右弓步,两手自然垂立,前后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七成重心在前面右脚,三成重心在后面左脚。右脚要松开腹股沟,内收胯根下沉,松肩同时左脚胯骨微向前挺.松腰塌胯,垂臀。

    2、意想前面右胯是转动的轴心,通过右胯转而带动右脚外碾。右胯是主动,右脚是被动,要一边松沉一边转动.缓惺又均匀的运转。不要把身势松沉和胯脚转动分开,而不要以前脚为轴心的转动,因为这种拧膝盖的练法容易损伤膝关节。

    练习中前脚若不能自然成45度角,就不要硬转,能转多少转多少,根据自身来转动,切不可强求。如练到位,胯转带动脚外碾时会有一股热流从脚底热串到腰脊之上的感觉。

    这种腰腾转动带领实脚外碾的练法是松绪金老师传授的.有长功较快和不伤膝关节的特点。

    3、重心往前移动点,同时扣胯(胯内合,微向左扣转)带动后面左脚跟、脚掌起来,扣胯时宜松左肩(虚脚之肩),这样有助于平衡动作。扣胯时如把右手拇指放在右腿腹股沟,拇指就会有被胯含咬的感觉.故有老师称“扣胯”为“咬胯”。

    4、接着垂臀把左脚趾带起离地.垂臀时左脚大拇趾、二拇趾瞬间抓地,还要虚领顶劲。左脚离地大约l至2厘米高,不宜离地过高,因为离地过高的动作会引发下胺僵滞,也耗费落地时间。

    练太极拳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走好太极步能避免膝盖痛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钙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5、在腰胯转动的带领下,左脚走弧线的同前进一大步。

    6、左脚松开胯关节、膝关节轻轻的脚跟向前落地,接着松开裸关节.脚跟、脚掌、脚趾贴地。在左脚上前落地的时候,肩以下肢体往下松,肩以上肢体往上松,形成上下对拉,右实脚松沉坐稳,左虚脚轻灵着地。

    7、松胯圆裆,摆正胯骨,顺势变换两脚重心,前面左脚松肩沉胯,后面右脚松腰塌胯,是身正势稳的左弓步。

    太极步唯左右虚实脚对应相反,练法相同。太极步不论变换哪种姿势,都要“立如秤准,活似车轮”。行步中上身始终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心静体松。俗语说-低头弯腰,有本事也不高.前倾后仰,难以升堂。

    还耍注意的是.行步中不能踏成两脚跟(底边)相距成为直线的步子,太极步的前后两脚跟相距,大约与肩同宽,这样练法会增加下盘底面积,提高身势的稳固性。

    走太极步的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身势松沉和重心稳定。

    二、左脚在前的半马步(如左倒撵猴的步型)开始向后退步的太极步法

    l、先站好左脚在前的半马步,两手自然垂立,四成重心在前面左脚,六成重心在后面右脚。

    2、右边身放松,腰稍右转,扣右胯(换句话说是右胯根内收),松腰塌胯沉稳右脚,同时左脚松开往上飘提起脚跟、脚掌。

    3、左边身放松,尤其是松左肩,腰胯稍左转,塌胯、垂臀,松开左腿腹股沟,同时顺势带动左脚由前往左侧退一大步,脚趾点地,是右实左虚的倒叉步。腰胯向左转要合适,不要转得过多,转至左脚退后点地即可,左脚退步是随腰胯带动走弧线。

    4、身势重心由右前转换至左后,左脚掌、脚跟先后落下贴地,松腰塌胯沉稳左脚,接着腰胯向左转,同时带动右脚向左内扣, 边松沉一边转动,成为右脚在前的半马步(右倒撵猴的步型)。

    太极步唯左右虚实脚对应相互练法相同,重复2至4个步骤,连续练下去。

    三、“云手”步型的横走太极步法

    1、先站好“单鞭”的左弓步,两手自然垂立。

    2、左脚内扣,左胯根内收,身体稍右转,同时松开右腿腹股沟与右脚踝关节,顺势带动右脚跟、脚掌离工起来。

    3、松腰、塌胯、垂臀,左边身松沉到脚底,同时右脚松开往上飘起,一沉一提,顺势把右脚收回至左脚的旁边,脚趾点地,是站个左实右虚的半蹲平行并立步(左右脚相距大约两拳之宽)。

    4、右脚由虚变实,右脚掌、脚跟落下贴地.松腰、塌胯、垂臀,右边身松沉到脚底。接着右胯根内收,扣胯带动左脚松开往上飘起。左脚掌、脚跟寓地起来。一沉一提顺势把左脚侧向横迈步,脚趾点地。

    5、右脚利用松沉到脚底的地面反座力缓惺撑起,同明松胯国裆的把部分重心从右脚转换到左脚,是站个松胯国裆、虚领顶劲的马步。重复2至5个步骤继续练下去。

    太极步分为慢练法和快练法,一般先学好慢练法,待此娴熟后再学快练。当太极步熟练后,松活、轻灵、沉稳的质量能提高了一个档次,就可学习太极步快练法。

    快练法与慢练法在感觉上有所不同,快练法所迈之脚是有关相应的腰胯领起弹出的,换句话说.所迈之脚是丹田内气领起弹出的。值得注意的是。

    太极步快练法比起慢练法的步法虚实更为讲究,像郝公月如所说“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即预动之势也.非全然占煞”.还要在气势上神似灵猫捕鼠之扑势,这是太极步快练法的灵感。

    重心自右脚涌泉穴略后移至右脚跟,腰右转,收右胯,撇右脚,渐渐坐实右腿〕重心100%在右脚〕,右膝与右脚尖上下相应,臀部与脚跟齐平。

    当以右脚跟为轴往外撇时,合左胯,当右脚掌一着地,左脚跟应随之离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随和动作顺达。

    腰右转时,肩也转,胯也应同时右转。如果腰肩转而胯不转,则成了扭腰,因此说转腰胯比说转腰更确切。

    腰胯右转时产生的内劲,经腿,膝至脚跟,像钻头似的右旋入地,右腿稳固了,迈左步方能做到轻灵,稳健。

    腰胯右转时,不应出现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以免破坏立身中正。

    提左脚不要蹬地而起,不要擦地拖起,也不要全脚掌同时离地,而是脚跟外侧先离地,然后脚掌内侧离地,犹如从泥浆中轻轻地,慢慢地将腿拔起,点起点落是迈太极步的规律之一。

    提左脚时,左腿〔膝〕应内旋:左脚前伸时,左腿〔膝〕要外旋。当然其旋转的幅度,要比旋腕转臂小得多,不要做得太明显。

    左脚不要提得过高,以免牵动自身的重心,离地不宜超过一拳,但也不可拖地,脚尖自然下垂。

    提脚伸腿均以大腿带小腿,左踝关节,膝关节和左腿肌肉应放松,自然。

    左脚提起不要直向前迈,应略近〔不是靠拢〕右脚踝旁前伸,呈弧线状,但也不要做作,使弧度太大。

    右膝微屈,以最小的力使左脚前伸,轻起轻落又是迈太极步的法则之一。

    左脚前伸时应敛臀,切切不可突臀或扭臀,以影响身法中正。

    左脚前伸时应与腰胯左转同时开始。左胯松开,使胯关节周围较紧的韧带松弛,腿膝则灵活,迈步会轻灵:另外,松胯后又可使迈步开阔,以确保左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

    右腿坐实,重心稳定,当左脚前迈时,右腿微微下蹲〔当然不能太过,以免造成起伏〕送左脚软着地。

    出左腿时,宜用脚趾端将腿领出去,有拉长动作的意念,而不是向前跨出去。

    左脚前迈时,应边伸边落,当左脚伸直〔非挺直〕时,脚跟正好着地,切莫在空中伸直后再慢慢着地。

    结语:看了上文,相信大家对太极步有了一定的了解,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心静体松,太极步看似无章法,其实,太极步每一个步法都是由力和意决定的。下身协调有助于上身的施展,每一个动作姿势都要控制在一个圆内。

}


1、太极拳的五大流派: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 2、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千年的古书《周易》 。这本书内容分“经”和“传”两部分: “经”的部分主要是占卜、说卦,以八卦符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包括卦形、挂名、卦辞,用 以判断凶吉祸福。相传为周文王之作; “传”是对“经”的解释说道,包括多篇文章,作者 并非一人。 “太极”一词出自“传”部分的“系辞上”篇。其中写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凶吉生大业。 ” 3、太极的名称,又叫十三势、长拳、软拳、柔拳、沾绵拳等名称。 十三总势―指太极拳的八种基本手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即:棚、捋、挤、按、采、

}

太极拳的手法,手臂须松柔圆活,并须刚柔相济,忌硬忌滞,动作螺旋式地旋转作大小不等的弧形或环形,横直顺逆,起落伸缩,应走弧线,使关节圆活如意,筋肉纤维得到松舒的活动。

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松肩肘关节 动作要灵活圆转

太极拳术语的“沉肩坠肘”就是要把肩关节、肘关节放松。沉肩坠肘可以帮助胸部宽舒,背脊有力,气不上浮,也有利于手臂引伸、收缩时力量加大。放松肩肘关节,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必须在每次练拳时对每个动作都用意识引导放松,特别在姿势变转时要用意识引导放松并旋转肩肘关节,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只有先把肩肘关节松开,手臂动作才能灵活圆转,不僵不滞。

练拳时学会用意不用力 从浑厚劲练出轻灵

练拳时用意不用力,动势时要以手领肘,以肘领肩;停势前要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轻轻运动手臂,微微有膨胀延展的意思始终贯穿在两臂之中,“膀随腕转”,“腕随掌转”,触处成圆,拳论所谓:“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凡需加大运动量者,上下肢都要贯劲。“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上肢的以意贯劲须敷满于全部手臂,而劲点则随动作的技法作用而随时变换,沉肩垂肘,内劲贯足,沉着、松静,兼而有之。两肩切不可贯劲,两肩宜松沉,手臂动作才能灵活无滞,也有助于沉气。内劲由两肩收于脊背,注于腰间,由上而下,谓之合;内劲由腰间通于脊背,布于两膊,达于手指,是由下而上,谓之开。

太极拳功夫之步骤,先求松静,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至不柔不刚,亦柔亦刚。贯劲之法,为积柔成刚阶段,为增强体质,发展力量打下坚实基础。是功夫从实处下,从实处托出虚来的阶段。即前人说的:练成浑厚之劲,再从浑厚劲练出轻灵来。用功日久,手臂自然地会产生沉重的感觉,沉重中带有轻灵,轻灵中带有沉重;轻灵而不流于漂浮,沉重而不犯僵滞。手臂圆熟,内劲像水银那样地既沉重又流动灵活,随意可转移到某一点。这就是拳论“运劲须无微不到”,“劲似松非松”,“似刚非刚,似柔非柔 ”,“外似棉花,内如钢条”所要求达到的境界。

手和腕要轻灵圆转 “劲贯四梢”气血周流全身

腕关节要圆活,手指宜松柔微曲,前推时掌根微微着力,手指微曲而不犯硬,手指太曲则不易意贯指尖,太直则犯硬。意须贯到手指,指肚微微着力,练习稍久,便会感觉到指尖膨胀,指肚也显得饱满,这是血气旺盛,达于尖端的征象。拳论说:“劲贯四梢”,四梢指的是两手指尖和两足趾尖。这种劲贯四梢的锻炼方法,能使周身劲力集中于手指尖、足趾尖,极为符合于“运劲须无微不到”,气血周流全身,达于尖端的运动生理。腕关节也必须灵活而又沉着,不可松软,也不可强硬,处处要“似松非松”,叫做“坐腕”。手和腕的圆转、轻灵、沉着,才能符合“全凭两手转”的练法。

上下一条线 全凭两手转

练太极拳从全身来讲要求“上下一条线”;从两手来讲要求“全凭两手转”而不离中线。人身的“上下一条线”为头顶至尾闾;中线以鼻与脐为界限。两手运转时,左手管左半个身体,右手管右半个身体,中间以鼻与脐为中线,在左手往右运转,右手往左运转的过程中,都须经有上对鼻尖,下对足尖的一瞬间,使动作在圆转中不离中线,对身法的保持中正,不散漫不歪斜极有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腕那个凸起的骨头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