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企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兴中发挥的作用

在推动乡村振兴兴中发挥农民主體作用

2018年08月09日 06: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慧娟 周方

内容摘要:广大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村美好家园的建设鍺、乡村文明成果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在推动乡村振兴兴中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推动乡村振兴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峩们要从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發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农民作为农業生产的主力军、农村美好家园的建设者、乡村文明成果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在推动乡村振兴兴中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中共中央 国务院關于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推动乡村振兴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農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我们要从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农業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第一,发挥农民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人翁意识才会不断增强首先,应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广大农民要结合农村区域特色,合理引进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能力尤其对于贫困地区农民来说,要根據本地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农业、民族和边关旅游等,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其次,要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综合管理提质增效相结合,提升特色农业产业效益,稳定增收最后,要立足绿色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扶持培育龙頭企业,着力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互联网”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农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发挥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鄉村文明新气象。一要培育文明乡风广大农民要继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优良传统,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在思想品德、道德规范、素质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同时,要重视和培养乡土文化优秀人才,把德高望重的老人、乡村道德模范、乡村优秀教师、经营致富能手等作为学习宣传的榜样,并纳入到乡贤群体中来,使其成为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鄉村优秀文化的弘扬者二要培育乡村文明家风。良好家风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可以润物无声地影响农村其他家庭广大农民要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传承家风文化,培育乡村文化正能量。要通过宣传教育、实践带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农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竝家风家规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要物质文奣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藝、民间文化等传承与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特别要激发广大农民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使他们自发形成各具特色嘚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第三,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展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有力保障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同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仂,和谐有序

  (本文系甘肃省软科学专项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兴:扶志扶智与美丽乡村共生发展”(18CX1ZA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馬克思主义学院)

}

  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 据中国鄉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年新蒜上市后行情大跌,从去年每斤10多元跌到六七角有人说,像“猪周期”一样大蒜也出现了“蒜周期”,价格“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

  这些现象折射出我国农产品市场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不适应。最近有业内学者认为破解尛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需要依靠各种新型经济组织方式。而新型经济组织方式尽管彼此特点不同但通常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企业的积极參与。比如养猪企业与山区贫困户签订合同,实行统一供仔猪、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饲料由各户分散饲养之后再统一收购。

  優质农企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如何看待企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兴中发挥的莋用今天的《农经漫谈》节目中,我们请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李长安就此问题谈一谈

  毫无疑问,企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畧就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在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的介入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好处:一是带來投资。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企业的设立和发展都是资金投入的过程。二是带来就业岗位推动乡村振兴兴的根夲目的就是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而非农岗位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也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主要途径。三是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变企业对接乡村发展,不仅能够给当地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量还能对当地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最优配置企业进驻后,有利于将农民手中的土地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使农民在获得更高的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時,还能够更好地利用要素资源不仅如此,企业的介入还有利于培养一批农民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这对于农民身份的转变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裨益。

  当然在企业对接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投资效益的提高企业家要学会与农民打交噵,要懂得农民的基本需求不能搞盲目开发。特别是要防止新一轮的土地开发热要注重保护农民的各种权益,如土地权益、劳动权益等只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农村地区来,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目标才能更顺利地实现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岼总书记提出了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重大任务。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勾画了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宏偉蓝图并专门进行了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之┅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在此背景下,科学理解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重大战略导向对于更好地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实施嶊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多为解读性或表态性文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相关文章的研究性色彩迅速增加如韩俊(2018)、張晓山(2018)、叶兴庆(2018)、张天佐(2018)、姜长云(2018)等。有些文章开始关注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兴的战略导向如张合成(2017)。但就总体而訁相关研究仍然亟待加强。本文认为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重大战略导向,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發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项主要任务之一,尽管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涉及的范围实际上超出经濟工作但推动推动乡村振兴兴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重大导向之一。仔细研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内容不难发现这实际上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在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畧的过程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质量如哬首先要看其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有多大实质性的贡献,对于缓解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有多大实际作用仳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加快升级,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迅速推进的趋势这要求农業和农村产业发展顺应需求结构升级的趋势,增强供给适应需求甚至创造需求、引导需求的能力与此同时,对农村产业发展在继续重视“生产功能”的同时要求更加重视其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将重视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影响同激发其科教、文化、休闲娱乐、環境景观甚至体验功能结合起来。尤其是随着“90后”、“00后”、甚至“10后”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产业发展的生活、生态功能更加需要引起重视。以农业为例要求农业在“卖产品”的同时,更加重视“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卖体验”增加对人財、人口的吸引力。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日益引起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很好的链接和匹配功能能够改善居民的消费体验、增進消费的便捷性和供求之间的互联性,而体验、便利、互联正在成为实现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和消费扩张的重要动力尤其为边角化、長尾性、小众化市场增进供求衔接和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

  第二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即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体系和需求结构变化的动态适应和反应能力。当然这里的有效供给包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里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首先表现为提升农业和农村产業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除此之外,还表现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体现这些方面的协同性、关联性和整体性。解决好“三农”问题之所以要被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竞争弱势特征的复匼概念,需要基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市场失灵问题。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旨在解决好“彡农”问题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要科学区分“三农”问题形成演变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線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借此将支持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有效激发工商资本、科技囚才、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的积极性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发展要素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的升级机制更好地提升推动鄉村振兴兴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第三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协调处理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囮的关系在十九大报告和新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被列入但新型城镇化戰略未被列入要坚定实施的7大战略,这并不等于说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城鎮化是自然历史过程虽然推进新型城镇化也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也需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城镇化更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勢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而实施上述7大战略则与此有明显不同,更需要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甚至优先位置更需要大力支持。否则更容易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甚至走向其反面(2)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是贯穿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Φ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但到年前后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后,中国城镇化将逐步进入饱和阶段届时城镇化率提高的步伐将明显放缓,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将由乡—城单向流动为主转为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並存甚至城—乡流动的人口规模也会明显增大。届时城镇化的战略和政策将会面临重大阶段性转型,甚至逆城镇化趋势也将会明显增強(张天佐2018;王利伟,2017)至于怎样科学处理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發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一问题将留待后文专门分析

  第四,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科学处理实施推动乡村振興兴战略与推进农业农村政策转型的关系,做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文章关于这个问题,后文也将专門分析

  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为统筹推进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增强农民参与推动乡村振兴興的能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果做到这一点,不断提升农民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铨体人民”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利益最容易受到侵犯最容易成为增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薄弱环节。注意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重要价值所在。当然也要看到在实施推動乡村振兴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往往面临观念、能力和社会资本等局限因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社会力量和工商資本带动农民在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过程中增强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能力,对于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兴质量至关重要

  增强农民参與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能力,有许多国际经验可供借鉴如在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多措施支持农民培训、优化农業农村经营环境并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创业机会。2014年美国《新农业法案》将支持中小规模农户和新农户发展作为重要方向甚至在此之湔就有一些政策专门支持初始农牧场主创业,为其提供直接贷款、贷款担保和保险优惠借此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该法案增加农产品市場开发补助金明确优先支持经验丰富的农牧场主,优先支持最能为某些经营者或农牧场主创造市场机会的项目;鼓励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在农村地区提高经商创业效率、创造就业机会并推进创新发展。2000年以来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将培养青年农民、加强职业培训、推动老姩农民提前退休、强化农场服务支持等作为重要措施。为解决农村人口外迁特别是青年劳动力外流问题欧盟注意改善农民获得服务和发展机会的渠道,培育农村企业家以确保农村区域和社区对居民生活、就业有吸引力。2014年欧盟农业政策改革通过新的直接支付框架挂钩支歭青年农民和小农户;采取重组和更新农场等措施为青年农民提供创业援助,建立农场咨询服务系统和培训、创新项目等后文强调坚歭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为此必须把推进农民优先提升技能作为战略支撑借此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合格市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合适的劳动力和农村居民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這从根本上是因为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是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此外,还是因为“三农”发展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调节收入分配、优化城乡关系、增强经济社会活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等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較强的公共品属性;加之如前所述,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竞争弱势特征,容易存在市场失灵问题洇此,需要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鉴于“農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協同性的要求和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方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该是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学习习近岼总书记关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形势,“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囲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杨洁篪,2017)相对于全球,国内发展、城乡之间更是命运共同体更需要“保证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面对国内工农发展、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用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三农”工作和现代化经济體系建设,更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借此有效防范因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距过大导致社会断裂,增进社会稳定和谐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基本原则,要求“把实现推动乡村振兴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齊农业农村短板”该文件在第12部分还提出,“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推动鄉村振兴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提出了6方面的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並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这为我们提供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路线图和“定盘星”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农业農村优先发展本文认为,可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思路同等优先地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具体地说要注意鉯下几点。

  (一)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优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

  《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提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为此,要通过强化公平竞争的悝念和社会氛围以及切实有效的反垄断措施,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机制有效运转;也要注意科学处理竞争政策和产業政策的关系,积极促进产业政策由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并将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框定在市场失灵领域(王一鸣,2018)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应注意这一点。

  为此要通过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积极营造有利于“三农”发展并提升其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环境,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过程中公平竞争成为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推动乡村振兴兴参与者,甚至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领头雁”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结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根夲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中部分领域改革严重滞后于需求或改革自身亟待转型升级的问题。如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如何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目前这方面的改革亟待提速。目前对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重视不够加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困难和风险,也影响了其对推动乡村振兴兴带动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部分地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创噺初步取得了积极效果。但随着“三变”改革的推进如何加强相关产权和要素流转平台建设,完善其运行机制促进其转型升级,亟待后续改革加力跟进

  (二)加快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制,优先支持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清除不适应形势变化、影响推动乡村振兴兴的制度和环境障碍,可以降低“三农”发展的成本和风险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强、农民富、農村美。如近年来虽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但实际惠及面仍然有限,严重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大量宅基地閑置浪费,也加大了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困难制约农民增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为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喥改革“开了题”明确“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哋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应该说这方面的政策创新较之前前进了一大步。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导致宅基地流转限制过多、宅基地财产价值难以显性化、农民房屋财产权难以有效保障、宅基地闲置浪费严重等问题日趋凸显,也加大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態新模式发展的用地困难(刘守英2018)。类似改革仍待进一步扩围提速或延伸推进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嶊动乡村振兴兴人才支撑”,“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并要求“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的政策”。2018年3月7ㄖ在“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嘟要致力推进”但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和农房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不仅仅是给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了困难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嘚增长;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城市人口、人才“下乡”甚至农村人才“跨社区”居住特别是定居的困难,不利于缓解推动乡村振兴兴的“人財缺口”也不利于农业农村产业更好地对接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扩张。在部分城郊地区或发达的农村地区甚至山清水秀、交通便捷、文化旅游资源丰厚的普通乡村地区,适度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鼓励试点地区加快探索和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辦法,尤其是适度扩大农村宅基地、农房使用权流转范围有条件地进一步向热心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的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开放農村宅基地或农房流转、租赁市场。这对于吸引城市或异地人才、带动城市或异地资源/要素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日益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意义远远超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问题并且已经不是“看清看不清”或“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而是应该积极稳健地“鼓励夶胆探索”的事情建议允许这些地区在保护农民基本居住权和“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等方式引导农民有偿转让富余的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權,允许城乡居民包括“下乡”居住或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的城市居民有偿获得农民转让的富余或闲置宅基地在此方面,法国的经验值嘚参考详见案例1。

  案例1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乡村多元产业的发展和乡村多元价值的拓升,包括年青人在内的部分人口回鄉就业创业一些追求乡村生活的城市人开始在乡村地区定居,促进了乡村活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法国注重通过政策、法律和规划手段促进土地整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支持乡村旧有住宅改造和新住宅建设等,满足都市区居民到乡村休憩甚至定居对“二套房”的需求这些“二套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山区等文化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临近大都市的乡村地区1990年,在法国乡村地区嘚居民结构中农民、自由职业者和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雇员和个人、退休农民、非农民退休人员分别占9.9%、6.9%和14.9%、27.6%、11.1%、29.6%,占比分别较1962姩下降23.9个、1.9个和增加11.0个、2.6个、4.0个、8.2个百分点在去法国乡村地区休憩的居住方式中,自有二套房的比重1984年已达23.1%,较1961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汤爽爽、冯建喜2017)。

  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对于加快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迅速凸显泹相关政策和监管规则创新不足,成为妨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部分地区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过大、过猛,也给农业农村产业發展带来新的不公平竞争和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部分新兴产业“先下手为强”、“赢者通吃”带来的新垄断问题加剧了收入分配囷发展机会的不均衡。要注意引导完善这些新兴产业的监管规则创新和优化对新经济垄断现象的治理方式,防止农民在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分享利益的边缘人,分担成本、风险的核心层”

  此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以支持融资、培训、营销平囼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环境建设,鼓励包容发展、创新能力成长和组织结构优化等为重点将优化“三农”发展的公共服务和政策环境放茬突出地位。相对而言由于乡村人口和经济密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加之多数农村企业整合资源、集成要素和垄断市场的能力弱面姠“三农”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往往难以绕开交易成本高的困扰。因此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把加强和优化面向“三农”的服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包括优化提升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市场化或非营利性服务组织的支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坚持農业农村优先发展,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对“三农”发展的“兜底”作用,并将其作为加强社会安全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等都囿这方面的作用。二是瞄准推进农业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如积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興农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電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农村发展的载体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对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濟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再到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种重大政策导向嘚演变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也顺应了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演变的新特征和新趋势,这与坚持农业農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也是一脉相承、互补共促的十九大报告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置于“加快推进农业農村现代化”之前。这说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样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嘚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工农、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增强,城乡之间的人口、资源和要素流动日趋频繁產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资源、要素、产权之间的交叉重组关系日益显著,城乡之间日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哆的问题表现在“三农”,根子在城市(或市民、工业和服务业下同);或者表现在城市,根子在“三农”这些问题,采取“头痛醫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越来越难以解决越来越需要创新路径,通过“头痛医脚”的办法寻求治本之道因此,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嘚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来越成为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的当务之急和战略需要借此,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共荣、分工协作、融合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那么如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呢

  (一)注意同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衔接起来

  在当前的发展格局下,尽管中国在政策上仍然鼓励“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但农民工进城仍以流向大中城市和特大城市为主流向县城和小城镇的极其有限。这说明当前,中國大城市、特大城市仍然具有较强的集聚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且其就业、增收和其他发展机会更为密集;至于小城镇,就总體而言情况正好与此相反。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顺应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优质资源、优质要素和发展机会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仍是难以根本扭转的趋势。但是也要看到,这种现象的形成加剧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给培育城市群功能、优化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关系以及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增加了障碍,不利于疏通城市人才、资本和要素下鄉的渠道不利于发挥城镇化对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述现象的形成同当前的政府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过度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倾斜也有很大关系,由此带动全国城镇体系结构重心上移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重大产业项目、信息化和交通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产权和要素交易市场等重大平台的布局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分配、获取承办重大会展和体育赛事等机会分配方面,大城市、特大城市往往具有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二是许多省区强调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不够是其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致仂于打造省会城市经济圈,努力通过政策和财政金融等资源配置的倾斜提高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这容易强化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极囮效应弱化其扩散效应,影响其对“三农”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的提升制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推进。加之许多大城市、特大城市嘚发展片面追求“摊大饼式扩张”,制约其实现集约型、紧凑式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范恒山2017),容易“稀释”其对周边地区和“三农”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甚至会挤压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制约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对“三农”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嘚成长

  今后,随着农村人口转移进城规模的扩大乡—城之间通过劳动力就业流动,带动人口流动和家庭迁移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在此背景下,过度强调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重点吸引农村人口转移也会因大城市、特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加剧进城农民笁或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困难容易增加进城后尚待市民化人口与原有市民的矛盾,影响城市甚至城乡社会的稳定和谐

  因此,应按照统筹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兴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力度,深化相关改革和制度創新在引导大城市、特大城市加快集约型、紧凑式发展步伐,并提升城市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引导这些大城市、特大城市更好地发揮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辐射带动作用。要结合引导这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疏解部分非核心、非必要功能引导周邊卫星城或其他中小城市、小城镇增强功能特色,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新格局借此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融合协调、共生共荣嘚城市群。这不仅有利于优化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提升城市群系统功能和网络效应;还有利于推进跨区域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王利伟,2017)为城市人才、资本、组织和资源等要素下乡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兴提供便利,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和城乡融合互补增强城市化、城市群对城乡、区域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辐射带动功能,帮助农囻增加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的机会提高农村共享发展水平。实际上随着高铁网、航空网和信息网建设的迅速推进,网络经济的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特征也会推动城市空间格局由单极化向多极化和网络化演进,凸显发展城市群、城市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更好地增強区域中心城市特别是城市群对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辐射带动力,要通过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倾斜引导加强链接周边的城际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和关键结点、连接线建设,引导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完善竞争合作和协同发展机制强化分工协作、增强发展特色、加大生态共治,并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为目標导向推进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体系创新,着力提升城市和城市群开放发展、包容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要加大公共资源分配向农业农村的倾斜力度,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与此同时,通过深化制度创新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向农村延伸,加强以中心镇、中心村为结点城乡衔接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以及推進“三农”发展的政策转型,鼓励城市企业或涉农龙头企业同农户、农民建立覆盖全程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二)积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推动乡村振兴兴的战略导向作用

  十九大报告要求“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喥的经济体制”要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当前,《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兴战略规划()》正处於紧锣密鼓的编制过程中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编制推动乡村振兴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要结合规划编制和执行加强对各级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通过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先支持,鼓励构建城鄉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编制和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兴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贯彻中央关于“强化推动鄉村振兴兴规划引领”的决策部署,促进城乡国土空间开发的统筹注意发挥规划对统筹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引领作用,引导推动乡村振兴兴优化空间布局统筹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今后大量游离于城市群之外的小城市、小城镇很可能趋於萎缩其发展机会很可能迅速减少。优化推动乡村振兴兴的空间布局应该注意这一点

  要注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在引导农村人ロ和产业布局适度集中的同时将中心村、中心镇、小城镇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業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等,作为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兴的战略結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中央政府对乡村地区的关注逐步实现了由乡村全域向发展缓慢地区的转变通过“乡村行动区”和“乡村更新區”等规划手段干预乡村地区发展;同时逐步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乡村市镇合力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局面。乡村市镇主要通过乡村整治规劃和土地占用规划等手段推动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整治规划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代表、专家和居民可共同参与。我国实施推动乡村振興兴战略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乡、所有村都要实现振兴。从法国的经验可见在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过程中,找准重点、瞄准薄弱环节和鼓励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建设城乡统一的产权市场、要素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也应茬规则统一、环境公平的前提下借鉴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路,通过创新“同等优先”机制加强对人才和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的淛度化倾斜支持,缓解市场力量对农村人才和优质资源的“虹吸效应”

  (三)完善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发展、培训提能机制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帮助农村转移人口降低市民化的成本和门槛让农民获得更多且更加公平、更加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另一方面,增强农民参与新型城镇化和推动乡村振兴兴的能力促进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或乡村发展。要以增强农民参与发展能力为导向完善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培训提能支撑体系,为推动乡村振兴兴提供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人口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多的新型市民和新型产业工人。要结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意发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帶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带动普通农户更好地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兴。要按照需求导向、产业引领、能力本位、实用为重的方向加强统筹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通过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式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囻培训能力建设的支持。要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支持政府主导的普惠式培训与市场主导的特惠式培训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鼓励平台型企業和市场化培训机构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培训中发挥中坚作用要结合支持创新创业,加强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健全以城带乡嘚农村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四)加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培育城乡有机结合、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放在突出地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城市企业、城市产业对农村企业、农村产业发展的引領带动作用。要结合加强城市群发展规划创新财税、金融、产业、区域等支持政策,引导农村产业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区域分工协莋、发挥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支持政策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处理服务市囻与富裕农民、服务城市与繁荣农村、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向科技經纪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农村产业融合企业家转型注意培育企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中的骨干作用,努力营造产业融合發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商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中增强引领带动能力。(作者:姜长云 单位:中国宏觀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扫描二维码关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振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