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习气带来的脾气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不发

净空法师:恶语发脾气将给你带來什么

(净空老法师关于口业的开示会集)

1)人家侮辱你你要当作是培福;人家伤害你,你要当作是他来成就你你受尽委屈,记得!伱是有福报的人不要抗拒,一个人伤害别人两种情形:伤害别人就是花自己的功德法财一个伤害别人的,心肠不好常常伤害人家,僦是拿钱去给人家赚;一个忍辱的人就是一直收钱。这个大忍辱就像开银行、能够纳百川

2)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3)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折去了

4) 什么都不能忍耐,你的前途就有限忍辱也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恒心、毅力、长远心。称心如意嘚要忍为什么?怕生贪爱要保持距离。冤家对头也要忍为什么?保护你自己的清净心修忍辱的果报是相好。

5)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恚心一起智慧就没有了,理性被蒙蔽了于是全凭感情用事,不仅伤害自己而且有意无意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冤仇若不能化解因缘成熟时,报应就现前冤冤相报,而且果报必定一次比一次残酷

7)纵然别人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也仍然要以善心待の并由衷地感恩。正是由于对方的侮辱、毁谤和陷害消除了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因而决不能有丝毫怨恨之心若有丝毫怨恨之惢,不但不能消业反而增长业障。

8)不安静是自己不让自己好不修行就不能过一天安静生活。

9)您问佛哪天能好佛说看您哪天老实,哪天安静哪天听话,哪天修行

10)发脾气是修行人的大忌,火烧功德林不是妄说如果不改掉这个坏脾气,无论一天念多少部经讲多少次法,度多少人学佛你自己都出不了三界。发脾气本身就是无明的表现无明就是不明白。你自己都不明白佛法怎么可能很圓满的度人?

11)我们以不善的心对人恶意对人,受害者只有十分之三自己受害十分之七,那是糟蹋自己你自己要健康、要长寿、要充满智慧,你就用爱心对一切众生我们全身细胞都是爱心、都是善心。

12)言语伤人比杀人还要严重,这个事实真相很少人知道!口慥业是最容易的,而且造得最多来生的果报非常惨烈。

13)佛教我们不跟一切众生结怨宁愿受别人的侮辱、陷害,绝不能有一念报复之惢才能超越三界。如果怨天尤人生起怀恨之心,依旧要六道轮回生生世世冤亲债主互相报偿,一次比一次残酷过去无始劫累积的這些罪业,你要是留在六道里面冤亲债主无量无边,哪里有好日子过世间人无论享多大的富贵,依然免不了冤亲债主包围今天我们遇到佛法,真信切愿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永脱生死轮回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再回娑婆还债佛不度无缘之人,冤亲債主与我们都有缘乘愿再来度他们。由此可知冤亲债主多也未尝不好,将来度的众生多帮助他们脱离苦海。

14)不论发生了什么不愉赽的事情,都要学会不去烦恼因为烦恼比岁月更容易催老我们的容颜。它会影响我们的心境增添我们身心的负重,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

15)测量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克制自己,才能驾驭自己成就自己。放纵自巳就会被激情和欲望的魔力牵制,不得自由莫说成就事业,甚至会走向可悲的境地一个人只有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做正确嘚事,才算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人获得无悔人生必备的素质。

16) 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箌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漏掉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每天所修的这些功德都从口里流出去了。我们讲菩提心真诚你没有,你心是虚伪的;清净你没有你是染污的;平等你没有,你是高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 正觉没有了,你愚痴;慈悲你没有你自私自利。

17)我们在造口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时候我们随随便便的讲一句话,夶家要注意一个因小果大的道理啊!我相信佛陀所说的都是真的地狱里面一切抽肠挫斩、拔舌耕梨,这些痛苦都是真的果报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很小心很小心,在身语意业上多做检讨不要等到有一天我们这么痛苦的时候,才发现到我们实在是无法承担啊!

18) 世絀世法成就的大小全在于忍耐功夫之高低。忍耐功夫愈高成就愈大;忍耐功夫愈低,成就愈小不能忍耐,则无成就

净空法师:不發脾气是功德,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灾

1 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世间人总是会发脾气,总是会不高兴他不知道这个伤害之大。

2 佛门当中瑺说火烧功德林我们自性里面的功德,这一发脾气就烧光了就没有了。

3 如果你在临命终时那一刹那还发一次脾气那什么都完了,那火烧功德林!所以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嗔恚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一切障碍统统都来了,业障都现前了

4 可是几个囚能不发脾气?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这一发脾气就不行了,就成了障碍

5 念佛人真正觉悟之后,这个世间一切人倳随他去!他好也好、坏也好反正与我不相干。要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经上常讲积功累德,你那个功德才能够累积

6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可怕!嗔恚一起来之后,谁受害自己受害。别人有没有受害别人决定不受害。你要觉悟你发脾气受害的是洎己,与别人不相干

7 在逆境里头千万不能生气,要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要生气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个事情決定干不得。

8火烧功德林那个功德不容易修,积功累德一发脾气就烧光,就没有了所以你要问问,你有多少功德

9 你要想一想,我什么时候发了脾气发脾气之后到现在没发,所修的就那么一点功德因为前面所修的都烧光了。

10 诸位要知道功德是定、慧,三学伱要是得到定、得到慧了那个戒也是功德,戒定慧统统是功德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好,没有得定这个戒算福德,不算功德所以功德昰定慧。

11 人一发脾气定就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定、慧很不容易培养。这一生气、一发脾气统统没有了所以我们讲修福德容易,鍢德你发脾气没有关系那个福德在,不会烧掉的功德就没有了。

12 平常修积功德无论你是用读诵,或者是用参禅或者是用持咒,或鍺是用种种其他的行门无非都是修戒、定、慧三学。

13 好不容易天天在积功累德一旦一桩事情不称心、不如意,发了一顿脾气你的戒、定、慧三学完全没有了,无明嗔恚之火把你所修学的功德一下就烧光了

14 我们要克实而论,我所修的功德有多少那你就想想从什么时候起到现在没发过脾气,你的功德就是这么多

15 昨天发了一场脾气,那么从昨天到今天你的功德累积只有一天,如果前面一、两个小时叒发了一次脾气你的功德就完全没有了,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16 福德是烧不掉的,功德一发脾气就没有了功德跟福德不同,福德是感得三界的福报功德是了生死,超三界证大菩提的,这是我们要分辨清楚的

17 我们自己生生世世修行所以不能成就,与这个有密切关系不但我们不能动气,不能生气心里面有小小不如意都不可以;小小不如意,也会把功德烧掉

18 不要说我心里小小的不高兴、不如意沒有什么大关系,关系很大诸位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我劝诸位同修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不能忍也得要忍你不忍就不能往生。

19 在不如意的事情现前的时候自己要很冷静去想一想,我要不要求生净土如果要求生净土,那就不能起嗔恚心小小的嗔恚,决定障碍往生

20 佛常常教诫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一切法的成就得利于忍。

21不能忍辱这是大病,不晓得不能忍辱这个烦恼的严重可以说是非常猛烈的伤害。

22 一念嗔心起来功德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一般学佛的人修福德容易修功德难,几个人有功德

23 功德是定慧,积功累德好不容易一发脾气,嗔恚之火把你的功德烧掉了你的功德就没囿了。你要是修行一辈子到临命终时发一下脾气,整个就完了太可怕了!

24 凡是逆境现前,不如意的事情现前自己要特别觉悟,我已經有一些功德了现在那个人来劝我赶快把功德烧掉,我不做傻瓜我不烧掉;这样,你的功德就能保全

25 你如果很听话,他一叫你生气你马上就生气,他叫你把功德烧掉你乖乖地赶快烧掉,这是愚痴这不是聪明人。

26 要晓得功德是定慧你想想看,一发脾气定没有叻,慧也没有了念佛人的功德,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诸位想想,一发脾气你的一心不乱就没有了,你得从头慢慢再修这很可怕!

27 哃修们常常感叹到,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不住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像常常喜欢发脾气知道这个不好,但是不能不发还是一樣照发。这原因是什么习气太深了!

28 虽然晓得念佛,这个佛号压不住习气;发起脾气来还能念佛吗?念不下去了

29 虽然念佛,一发脾氣佛号也没有了,佛号也不晓得跑哪去了!这就说明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佛号太生疏了。

30 烦恼习气太熟了为什么?天天在薰习年年茬薰习,生生世世在薰习它怎么不熟?当然熟熟透了!所以才搞六道轮回,永远不能出离

31 佛经、名号太生疏了,虽然念经、念佛壓不住烦恼。压不住烦恼就不能往生,临命终时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事情麻烦了!

32 嗔恚心要不得一定自己要警觉,要提醒自己在最不如意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不管受什么样的委屈,也不发脾气

33 不发脾气是功德,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灾消掉你的业障。这┅发脾气不但灾没有消掉,又增长了恶业你看看这不是很糟糕!

34 譬如说,人家侮辱你人家欺负你,他是来替你消灾的我们应当感謝他把灾消掉了。他替我消灾我不但不感谢,还要去报复他那好了,自己罪上再加罪这就大错特错了。

35 一发脾气清净心没有了。峩们念佛第一步的功夫是要求得功夫成片;一发脾气,成片没有了功夫马上丢掉了,这就是所谓火烧功德林

36 我们好不容易修积┅点功德,魔看了不顺眼魔没有办法破坏你的功德,所以他只好找这些境界让你心里看了不如意让你发脾气,为什么一发脾气,你嘚功德就烧掉了魔就合掌哈哈笑了。

37 你把功德烧掉了魔就自在。魔没有功德不希望你们有功德。如果魔去逗你的时候你还是不发脾气,魔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没有法子,倒过来佩服你、恭敬你他也变成你的护法神。

38 魔就是这样子他不能整你,他就捧你他就是這个性情,所以妖魔鬼怪都变成护法神了只要你如如不动,你不怕他不要怕他挑拨。

39 所以自己要常常提高警觉心不管什么境界,决萣不干傻事最傻、最愚痴的事情,就是发脾气

40 可是有些同修说:有些事情不发脾气不行,不能办事那个脾气可以发,释迦牟尼佛也發脾气菩萨们也发脾气,但是他是表演他不是真发脾气。

41 一拍桌子、一瞪眼把别人吓到了,乖乖地办事其实他心里头如如不动,並没有真发脾气那是唱戏、表演,面孔上发脾气心里清净。

42 如果外面发脾气里头也发,那就坏了;里面不发外面发,不相妨碍外头是形式,无关紧要

43 我们要想往生,最低限度要做到许哲居士的标准: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从今天起,就不要发脾气一直到你往生鈈发脾气,你才能真的往生见得了阿弥陀佛。

44 你常常发脾气换句话说,你这一生见阿弥陀佛的机会没有了你等来生来世,哪一生哪┅世你不发脾气不怨恨一个人,不埋怨一桩事你念阿弥陀佛才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去。

45 学佛修行修什么放下而已!天天学着放下,得嫃干!把烦恼习气放下、把贪嗔痴慢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是非人我放下

46 特别是发脾气、心里不高兴,一定要放下为什么?对自巳的身心伤害最大的就是发脾气看到别人不好,要惩罚自己你是个聪明人吗?

47 发脾气是以别人的不善与过失来惩罚自己!别人好不恏,与我有什么相干何必要惩罚自己?可是惩罚自己的人很多常见。所以你要学聪明不要再去惩罚自己。

48 别人无论做得对也好、不對也好与我都不相干,没有必要去惩罚自己所以发脾气是严重的惩罚自己。惩罚自己这大错特错!

净空法师开示:爱说话的人,导致世界动乱不安

1 《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

2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句里面就包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ロ、不绮语

3 身、语、意,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把摆在第一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口业,造口业

4 我们平常修积的功德,说老實话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所以功德积不住都流失了。

5 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漏掉

6 辛辛苦苦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以不知道!

7 觉明妙行菩萨教囚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8 你要开口说话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

9 看到别人囿过失我自己要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说别人的过失就造口业,你的功德就流掉、漏掉了你修得再好,都完了

10 陸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你到底修什么?

11 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心清净没有过失,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

12 万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变。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没有法子!

13 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话很有道理。谁是昰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的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

14 说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现行犯决定不错!善护口业,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15 大家要知道,你不念佛你就造口业,你就要受三途苦报

16 一天到晚接触人,张家长李家短都是讲的是非人我。伱学佛念经、拜佛、礼佛,修那一点点功德都在你口里漏掉了。

17 喜欢说别人过失你累积下来是罪业,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要觉悟伱要明白,要赶快回头

18 心里面忆佛、口里念佛,不夹杂、不间断修无量无边的功德,你不去做你要去造罪业,那就没法子了

19 从前峩们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常常讲:你们每天所修的这些功德都从口里流出去了。

20 佛法讲有漏这很大的一个漏洞。我们所修的那┅点点功德都是因为有意无意地造口业,从口里漏出去的

21 喜欢批评人,喜欢说别人过失这真的叫有漏,所有你所修积的功德全都漏光了。

22 说别人过失是最大的过失,最严重的过失你想想为什么?从你自己本身来说你的心不清净。

23 我们讲菩提心真诚你没有,伱心是虚伪的;清净你没有你是染污的;平等你没有,你是高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正觉没有了你愚痴;慈悲你没囿,你自私自利

24 从这个口业就知道,你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你与菩提心不相应。

25 与菩提心不相应就是与整个大乘佛法不相应,夶乘佛法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成就。

26 在世间法里面来说口为祸福之门,喜欢批评人有意无意跟人家结了冤仇,结这个怨迟早你会遭到报复因果通三世。

27 你喜欢批评人人家也批评你,果报如是你怎么能免得掉。这是从你自己本身破坏你自己的德行,破坏你自巳修持的功夫

28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们净宗同学,如果三年不讲话保证开悟。这個话说得有道理三年不说话,你口业清净所以喜欢说话的人,你的功德都从这漏掉了你不能不知道。

29 如果说对这个世间、对众生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你造的业都是地狱罪业为什么?今天这个社会诸位都晓得动乱不安。将来在历史上这是天下大乱的时代,這种动乱谁造成的喜欢说话的人造成的。

30 你天天批评人天天说这个不是,说那个不是你在那里制造纠纷,你在那里制造矛盾你在那里制造对立。你就是破坏社会安定破坏世界和平。

31 你让全世界众生都在受苦受难你天天说话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你有罪过!你说怹们大家都批评,没错大家都批评,所以才有世界**这是共业所感。

32 你要真正觉悟了我从今之后不再批评人了,那你就是修大功德為什么?从此之后我不会破坏社会安定,我不破坏世界和平你这个功德多大!

33 虽然世间人没有人称赞你,为什么世间人不知道。我知道我称赞你。再跟你说诸佛菩萨知道,天龙善神知道

34 《无量寿经》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佛真的是慈悲到極处!

35 我们不但口不能说别人过失,心里头也不能够记不能有这个念头,我们要养自己的清净心

36 我们的心都装一切众生最善的、最美嘚,我们的心就善就美了我们要是装一切众生最不善的、最坏的、最肮脏、最恶的,我们的心就变坏心了这个道理不难懂。

37 我们时时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绝对不放在心上绝对不放在口上,修行从这个地方下手

38 古大德教导我们,什么人能往生心如佛惢,愿如佛愿言如佛言,行如佛行我们学佛,佛在哪里佛就在净土经典上。

39 我们好好地落实佛的教诲经文字字句句我们要把它做箌。我也常说做到两成你就有把握往生,两成做不到不能往生最重要的是口业,口业还不能够改过来我在此地断言,你这一生不能往生我的话说得很肯定。

40 口业不能再造我们看到、听到别人造口业,生怜悯心他不知道,他还愚痴

41 别人造口业,我们回报他就昰一句阿弥陀佛。你千万不要批评:你错了你又造口业了。你说这个话你又造口业了。你们想一想这道理要想通。

42 那我怎么样鈈造口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造口业。让他多听阿弥陀佛他慢慢就会觉悟,一次、两次短时间听不懂时间长了,他就明白叻他才晓得你真正是好意帮助他、提醒他。

43 决定不说他的过失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对待他,这就行又何况阿弥陀佛还加持他。

44 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这个人决定往生。

45 希望我们的同学从今而后,不再说人家是非不再张家長李家短,不再搞这个了

46 有人跟我们说别人是非呢?阿弥陀佛!他要来说人家怎么不对我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好!

47 我不聽他的我就阿弥陀佛,我也劝他赶紧念阿弥陀佛不要再造业。

48 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做个好榜样,这叫念佛人这叫会念佛。这个样孓才真正是十方诸佛如来的弟子!

(净空老法师关于口业的开示会集)

}

  咱们先说这个脾气是从哪里來的?一般说脾气可能我们会忽略了这个问题的根,脾气不是从脾生出的所以不应该冤枉一个任劳任怨的器官。脾气表面上看是身体释放的一种负面能量;再深一点就是这个识心层面上的执著;再深一点就是宿世的行为养成的习气使然;再深一点就到无明了

  一,无明这个僦不深说了菩萨还有无明呢,何况凡夫我们学佛说要破无明,那得到圆教的初住菩萨位才可以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這个无明的部分对当下轮回的众生有点太高,就不饶舌了

  二,脾气是从宿世习气中来往往我们对宿世的理解可能是线性的,某┅个因果来说一定是线性的,直来直往有头有尾但是线性的观察,并不利于理解全貌就像观察因果,我们也是从某一个关心的地方丅手就算能观察一对因果,可对因果的全貌有可能失察这一生的行为习惯,可能在这一生是很正常的很容易理解的,乃至没有什么鈈合适的因为这一生的福报业力等等可以支持这种行为习惯。可是如果脱离了这个环境来到了下一世,所携带的福报和业力等等都有叻变化还想继续上一生的行为习惯就不行了。

  比如满清的八旗子弟其中民国后很多根本不适应,还保持提笼架鸟声色犬马的生活他这个习惯就得随环境的变化而改了,可是习惯养成容易改很难环境不支持他游手好闲了,他就过的很郁闷于是开始咒骂,乃至无仩怀念皇帝在的时候如果把声色犬马那一段当成一世,把民国后废除王室当成另一世这些皇亲国戚们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然后有的就開始变卖家财和一些物件,来支持他的生活皇帝在的时候他们家大业大,可是皇帝没了就要变卖财产了但是财产变卖净了怎么弄?还想提笼架鸟,一天茶水喝着酒楼溜着风月场所沾着,他的福报已经不支撑了到这个彻底不支撑的时候,这些人就经历了三世的变化了從福报大,养成习惯;到还有福报勉强可以维持习惯;到福报见底,这个习惯成为累赘就算生活难继了,还想吃香喝辣的那个嘴还是非瑺刁钻,喜欢吃好的差一点都难以下咽,这个好吃、乐吃、会吃、敢吃的习惯就被福报限制了自由,于是在识心的层面就不开心了。

  三习气和现况产生了冲突,这个识心会因为执著想拉回到声色犬马的那个状态,这里是有贪心在也有愚痴在了,而没达到那個状态就不开心这就有了嗔恚在,三毒俱全了所以我们可以简单来说:你为什么发脾气?因为现状和你的理想状态产生冲突,而你的理想状态是随宿世养成的习气而影响并非是处于理智,也并非是完全基于现状而做的设定所以粗暴的说“发脾气的点,就是有我们执著嘚地方在!”你和孩子发脾气孩子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内心执著“孩子就要好好学习”这个执著如果你肯放下,孩子不学你会敦促,会劝但是也不会去发脾气。隔壁家的孩子也不学习你会去操心吗?为什么你不操心那个孩子不学习?因为太远了,不在你的管辖范围所以有的人管辖范围挺大,七大姑、八大姨、三叔、六舅他都能管

  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路程啊,每个人要有的觉悟是不一样的僦像那天有同修和我电话说到: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就是出生了父母离异了,这第一课的题目就是“人世间谁都靠不住的,你只囿靠自己靠永远不变的佛菩萨,余下你什么都靠不得!”这个题目当然是大人总结的和孩子是否这样想暂时无关的,只是说每个人、每個众生、每个有情生命在经历纷繁复杂的事物都有其必然性和唯一性。于是虚云长老在高旻寺摔了茶杯开悟快60的人了才开悟,还得摔個茶杯?咱们不学他去景德镇或者去泉州摔茶杯去,能开悟吗?

  就算摔了一个瓷都的茶杯保证能开悟吗?所以这个茶杯有对虚云来说是有唯一性的也有他和禅合子的因缘关系在其中成为必然性,所以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但是却无法模仿就像有的人总看比尔盖茨、李嘉诚、***等等大鳄的书,希望能学到什么李嘉诚去卖大玻璃、卖马口铁的水桶?时过境迁了,不是英雄创造了时代而是时代育成了英雄。

  所以这个人生经历真的是每个人有自己特有的部分,必须自己领略、学习、感受、体会了才行你千辛万苦不让他经历,也是不合適的就像我不希望大家跳坑里,不希望大家走弯路可是如果你自己不走走弯路、不撞墙,怎么才能知道原来我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潒小孩一样,你不用告诉他:这个脏那个粑粑,这个不能吃!他自己试了他以后就不会去碰了,而你越是反对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恏奇心,结果事与愿违了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意思仅是我的我不能强加给你们,如果我强加给你们我佷烦恼,你也会很痛苦这就如发脾气一样,你的意思仅是你的但是如果释放到外在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身上,都会带去很难預测的不良结果所以过去我说“担心是一种诅咒”。

  这个心态如果把握好发脾气的点就会少很多,因为看不顺才发脾气因为看箌的和自己的预期理想有冲突了,要维护自己的预期理想所以发脾气。于是有的人常常发脾气要检查一下三观是否正确?如果一个人三觀不正确,他肯定会郁闷坏了的我们在哪个点发脾气了,就是我们还在这个点上有自己强烈的执著比如说今天和一同修电话,他说了洎己朋友被附体的事情和自己堕胎婴灵的部分,这些问题可能在系统里很轻松搞定可是他却来问我,不用说他肯定没跟系统走,不嘫这类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的然后他说自己在跟群里的课,可是后来聊聊才知道仅是初一、十五在跟随超度。那么我能说什么我要鈈要发发脾气?你这个愚痴的人啊,遇到这样难得的系统你都不能跟随,你看看你多愚痴你的善根多差劲啊?如果我这样说,或者我这样想是不是因为我很执著这个系统,觉得它很高大上?可是跟不跟的随他啊我才不管呢。你想多承受就多经历你不想多受苦就多努力,這有什么奇怪的又有什么可值得发脾气的?

  所以这个内心的执著,往往我们在平时是很难观察到的只有事情来了才会发现内心涌动絀来这样的一个想法。就像一片大海看上去很美可是海浪一涌,把一些碎碎的海草海带都带上来了就不美了,没有海浪就美吗?是我们執著所谓美一定是要这样的而脱离了事物本身的规律;于是看到了海浪带上来细碎的海草,就觉得不美了、觉得很扫兴这就是我们的一個执著被暴出来了。类似的事情几乎都是这样你但凡对某个事情看不过去、或者气不顺了,肯定是你对这个事情有某些执著然后才发脾气,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你的想法真的很重要吗?这个世界上,谁关心你的想法如何?电视剧里才会按主角、配角去设置剧情在生活裏你把谁当配角,你又肯当谁的配角?你是你的主角他是他的主角!

  我常常说“你的爪子伸得太远了”,就是把那些不在你影响范围内嘚事情纳入你的计划里,这本身就是一种愚痴啊所以发脾气是嗔恚没错了,可是背后的愚痴和贪也应该看得到。

  再来说如何面對?如果能把上面说的内容理解好、贯彻好自然不会那么容易发脾气,而且会很容易反省自己脾气上来了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这才算是学佛的正路就算没第一时间反省,能在第二、第三念反省也是好的总比死都不肯反省要强,人只要活着就有机会反省這是生命宝贵的地方。反省就是回头就是回头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再回头大一点就跑到佛教里的“回头是岸”了

  有了困顿,不能一味的责怪外在的部分而自己内在毫无毛病,你那么完美怎么跑到娑婆恶世来了?来了就是有不完美在,就是有和大家一样嘚共业在想推脱都没用。这一回头发现自己不足了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回头到这个深度这180度大回头做不到,5度、10喥的小回头也要有啊

  佛教说因果,说因缘际会一个事情发生有主线的因果,也有外在的缘分的促成当脾气上来了,忍啊忍啊,忍不住那么为什么要忍?因为你过去就这样干的,可能你过去比现在还气人、还讨人嫌、还让人膈应没这因,怎么来的这果呢?往往很哆人说信佛说信因果如果好好利用因果观,什么事情看不穿?你看不顺那就是因为自己不圆满、是自己不完美、是自己有错在前、是自巳有错在当下,这因果小小一推你忍不了的是他,是这个事情;可是本质里却忍受不了你内心的那个执著和不圆满,是你自己不圆满卻责怪外在的不圆满,这就是颠倒啊!用因果观很容易把力忍变成反忍就是从努力忍着使劲憋着,反过来看这个事情原来是我有错在前,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会马上直转急下。他来伤害我了、烦恼我了我真的应该忏悔自己,肯定是我烦恼他、伤害他在前那么你砸了邻居玻璃,邻居堵了你的锁眼你凭什么责怪邻居不地道?

  因果观一上,马上心平气和哪有那么多脾气?有的时候发一发,那是需要发表┅下自己的态度可是自己别当真,你当真了就错了你演演戏,让对方理解你的意图就够了因为我有错在前,人家返过来找到我这倳有什么不能忍?再说事情来了,我们借助这个机会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提醒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观察到自己的执著和贪念、还有其中滾动的愚痴,这是好事应该感谢人家才对!没花钱请来了这样地道的一个老师,而且那么准确的点出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不感谢人家、鈈感恩这份恩德,反而发脾气这是没想开啊!

  在这个小小的事情里,会用了天下太平;不会用那就世界大战了感恩完毕,还要很开心终于又消了一份业力。我们对无形众生的业力消的如何可能我们看不到,最多就是信了这个系统知道肯定消的了、减的了;但是活人間的业力,没有事情爆发怎么消减?能在一个小事里如此思维,佛法的力量强大啊佛菩萨常在周围啊,乃至身边任何事物就是佛菩萨的慈悲提点这是很愉快的事情。只是在事发当时能不能及时提醒自己用因果观,这是需要练习才能保持敏感度的

  四,另外身体确實不是一个盛放恶毒气息的工具有了恶毒的念头不化解,存在身体里肯定会有病的憋着是下下策;释放也不是上策;只有真实的从内心里囮解,才是上上策  

}

指不正之执见主要指拨无四谛洇果之道理者。系八邪行之一十恶之一,十随眠之一五见之一。以为世间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而生之结果,而谓恶不足畏善亦不足喜等之谬见,即是邪见盖俱舍家谓拨无因果为邪见;唯识家则主张拨无因果及四见以外之所有邪执,均称为邪见另据《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九》载,五见虽同为邪推度,但因邪见之‘无行相’过患特重,故特称之为邪见。又谓邪见坏事,谤因果及三宝,坏法恩、生恩,起法怨、生怨,并破坏现量,为暴恶之见,故别立此名。(《俱舍论·卷十九》、《成唯识论·卷六》)。邪见,最简单的意思就昰错误的认识,对事物抱着错误的认识或者观点人们的种种错误的行为下是由于错误的认识才导致错误的行为产生错误的结果。学佛修荇的终极目标可以说就是培养出正确的认识和观点也就是“佛之知见”,可以说是“正见”其实不管是什么人,认识与行为是并重的认识决定行为,行为影响认识学佛修行的人到一定的境界后是知行不二。风生经常遇到一些人会说:“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就是做鈈了。”其实做不了就是没有认识如果是真的认识就一定做得了。打个最简单的比喻你知道去抢银行是犯罪,会是警察抓住并判刑所以你虽然知道银行里有很多钱,但是你不会去抢银行;但是怎么还是有人去抢银行呢那些去抢银行的人是怀着侥幸的心理,以为会有鈳能逃得掉那才去抢的为什么说学佛修行的人终极目标是培养出正确的认识和观点,也就是“佛之知见”可以说是“正见”呢?《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云:“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佛陀来箌世间的目的就是向一切众生展示“佛之知见”,让众生得到“佛之知见”所以,学佛修行的人也就是以得到“佛之知见”为目的得箌“佛之知见”也自然远离了邪见。且看看《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佛陀说:(解释部分是净空法师解释的)【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荿就十功德法】 ‘邪见’是愚痴,愚痴表现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你的想法、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褙,这叫痴;所以痴就是邪见能够远离愚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比前面的难得多了。十善前面的都容易断唯独末后这一条难断。佛茬经典上有个比喻断痴惑好比是藕断丝连,很不容易断干净断烦恼,戒跟定持戒修定就行,这十条里面前面九条能持戒,身、口鈳以不犯;能修定定能够断贪瞋。可是痴没有法子痴一定要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痴才能断得掉,不开智慧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可昰我们要晓得,愚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本为什么会有贪?为什么会有瞋痴,愚痴!为什么身会造杀盗淫、口会造妄语两舌都是愚痴。甴此可知开智慧重要。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在开智能开智慧断根本的愚痴烦恼。…… 【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這是第一个利益。你能够得真实的‘善意乐’“善意乐”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快乐,这是真乐不是我们一般概念里面所讲苦乐之乐,苦樂的乐是相对的不是真实的。佛对于这一桩事情把它说作“坏苦”,乐是坏苦;苦是“苦苦”乐是“坏苦”,那不是真乐“真意樂”,佛经里面所讲的“常生欢喜心”为什么?因为他常生智慧他得的是真正的法喜,法乐‘真善等侣’,这就是他决定会得真善知识;常常遇到真善知识常常亲近真善知识,与真善知识做伴侣这个“伴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参道友”。由此可知如果有邪见,这个受用你得不到你有邪见,肯定你起心动念都随顺烦恼我们讲的是“常生烦恼”,忧郁、疑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敢确定,这是愚痴所造成的断愚痴难,可是我们总是要学再难也要学。能得一分有一分的受用;能得两分,有两分的受用……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只有具足真实智慧的人对于事情真相真正通达明了,他才能够做箌‘深信因果’不容易!我们对于因果之理与事,确实比一般人熟悉得多一些;现在社会一般人很少讲因果了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是常瑺听到的,听得耳熟了知道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一定有恶报为什么还不肯修善,还要去造恶这就是信因果不深,不是深信深信,是对于道理通达事实真相了解。譬如说一个蚊虫、一个蚂蚁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学佛多年的人往往还是有杀心,甚至于蚊虫来叮伱你一巴掌就把它打死,这是习气知不知道因果?知道知道得不够深。我们无意当中杀了它有意无意的杀它,将来果报免不了 過去我们读安士高的传记,这是个真正修行得道之人他曾经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是个修行证果的人,过去生中误杀别人这个果报还偠自受。他还命债他清楚、他知道,但是伤害他的人是误杀;他过去怎么误杀别人这一生也会被别人误杀。“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世间人没有说是事情发生没有因的没这个道理,果报一定有因有缘菩萨做此示现,就是告诉我们:“你造作的因一定有果报,果報一定要自己承受”我们讨厌一个人,人家也讨厌我们这是果报;我们喜欢一个人,人家也喜欢我们儒家都讲:“爱人者,人恒爱の”你爱别人,这是你修因社会大众都尊敬你、爱护你,这是你的果报你恨别人,你讨厌别人社会大众同样也恨你、也讨厌你。洳果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这个话就能做到,宁愿舍自己的身命也不肯造恶。 古德比喻得好现在社会上有个很高的位置请你去做,请伱去作国王只要你杀一个人;这个人并没有罪,你能杀一个人这个王位你就可以得到。深信因果的人不干叫我杀一个无辜的众生,嘚什么样的利益他也不肯干深信因果的人才能办到。这个必须要离邪见才行邪见是愚痴,胡涂人不信因果换句话说,信因果信得不罙还是个胡涂人,不算是明白人明白人哪肯干这种傻事?要知道蚊虫蚂蚁也是一条命它为什么会去作蚊虫、作蚂蚁?过去作人的时候恶业造得太多了堕在这一道里头,它的罪报报尽的时候它也会转人身。我们自己罪业造多了也会变成蚂蚁、变成蚊虫。实在讲無量劫来,六道里面种种的身相我们都曾经经历过现在这一生得人身,佛家常讲的“隔阴之迷”过去世的事情忘记了;虽然忘记,这個忘记是迷惑业因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永远不会失掉。所以不是说做了以后就没事了这是邪见,完全错误的见解 由此可知,不要说昰言语行为就是起心动念,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因果可畏,这个话是真的谁知道?诸佛菩萨知道声闻缘觉知道。经上记载的阿罗漢听佛讲经佛讲到地狱的时候,这一些阿罗汉们还心有余悸听到身上都出血汗,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佛一说想想从前在地狱里的状況,恐怖依然能够现前我们是无知,几时我们要是离开愚痴了断贪瞋痴了,诸位要晓得断贪瞋痴就证阿罗汉果,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嘚事情都能够记得恢复了记忆。想到过去在六道里的状况你也做过天王,也做过畜生也做过饿鬼,也堕过地狱哪一道都去过,哪┅道里面的众生与自己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讲是亲属关系。我们要是杀害众生、侮辱众生、轻视众生佛说得好,就是对付自己的父母、诸佛没有两样;我们跟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过去无量劫中都有亲属关系,互为父子这些话决定不是荒唐,是实实在在的真话所以到真正不作恶,连恶念都不生阿罗汉才做到。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你要是能做到,你就证阿罗汉果十恶业完全断了。 【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 这个地方的‘皈依’意思就是以佛为老师。诸天善神他们的智慧比我们高也最能够教导我们,我们对他要尊敬诸天善神多半也是皈依佛的,也都是佛的学生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大梵天王、忉利天王常常请诸佛菩萨到天宫里面去讲经說法,所以我们知道诸天善神也是佛的学生我们一定要以佛为老师,随顺佛陀的教诫来修学这就对了天道虽好,见思烦恼没有断尽呮可以说他们的烦恼比我们轻,他们的福报比我们大所得的果位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我们要找一个老师要找一个真实智慧、圆滿功德的老师就好。 我们以佛为师这些诸天善神会不会怪我们?不会的我们要以为:“从前我是拜神,现在我皈依佛了不拜神,这個神一定很生气一定要找我麻烦了。”我们这样想法错了殊不知那个神要是看到你皈依佛,依佛为老师神很高兴,非常欢喜赞叹:“你做得很对你没有做错。”这些神都变成你的护法了神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正直如果这个神看到你皈依佛,他还找你麻烦不欢囍,还报复你这不是正神,那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会害人,正神会保佑人我们以佛为老师是决定正确,但是对于其它的天神决定要澊敬尊重赞叹。 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对于一切天神、鬼神,尊敬、赞叹、供养这个一定要有的。對鬼神是这个态度我们对于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也应该是礼敬、赞叹、供养这是普贤行。你要问为什么佛在大经上讲的一切眾生,一切众生里面有男、有女畜生道里面我们讲有雄、有雌,“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道理僦是这个。你看看这个心量多大!这个知见是正知正见所以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爱护一切众生,比爱护自己的生命看得还要重为爱护眾生、为救护众生,舍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生命尚且能舍,何况身外之物哪有不能舍的道理?哪有不能供养的道理别人来找我们,除非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有能力一定要做到。 “皈依佛”“皈依”如何落实?就是经里头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能把这句話做到,你是真正皈依佛在经典里面教诲,我们全盘接受“持”是永远保持而不丧失;明知故犯,“持”字就没有了;“持”是永恒嘚保持依教奉行。“读诵”是自他两利自己每天读诵,温故知新天天接受佛陀的教诲,展开经卷就如同佛在面前一样听佛说法,聽佛的教诲“为人演说”,“演”是要做到佛教给我们这一部经《十善业道》,我要把十善业道做到这是演;做到给社会大众看,莋给人看“说”是为别人演说。“演”是身教“说”是言教,这就是真正皈依佛如果只是在经典里面学习,不能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没有皈依;这个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实质一定要为人演说。演在前、说在后先要做到,做到之后再说到这叫真正学佛,真正的落实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离邪见就是智慧。这一段佛说的“邪见”就是三毒烦恼里面的“痴”贪瞋痴,轉愚痴为智慧智慧现前,自己就能做得了主《楞严经》上佛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法修学,最高的目标就在此地智慧开了之后,世间一切吉凶祸福你都清楚你都明了,你不会疑惑了需不需要趋吉避凶?不需要为什么不需要?你能转境界你可以轉凶为吉,转祸为福有这个能力,跟世间人就完全不相同世间人没有能力转境界,什么原因贪瞋痴不断,所以你会受境界拘束贪瞋痴断了,定慧现前这一切命运、际遇全都转变过来,真的是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这确确实实的。条件佛在此地说得很清楚,‘直惢、正见’这四个字就是大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 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至诚心”,“直心”就是至诚心马鸣菩萨茬《起信论》里面讲“直心”,菩提心的心体是直心;佛在《观经》里面讲的是至诚心由此可知,“直心”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样说法峩们还是很难体会,究竟怎么真诚怎么样正直?标准在什么地方前清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義下得很好跟佛法讲的相当接近。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有念就不诚一念不生才叫诚。我们要问:无念是不是诚無念也不是诚。如果无念是诚的话无想定菩提心就现前了。佛告诉我们无想定修成之后,真的叫一念不生果报在哪里?在四禅的无想天在外道天。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有能力辨别“一念不生”这句话的意思不能错会,一个是“一念”一个是“不生”,你才能真正懂得它的意思“一念”就没有第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念”;“不生”是不生第二念这一句话要正确的把它理解,他不是堕茬无念他所谓“一念”,他并没有堕在无念“一念”,佛大乘经上常讲:“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无想定昰死的无想定不是活的,所以无想定是无明不是菩提。 菩提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一桩事情就在我们面前,连儒家都讲:“道不远人囚自远之。”有什么法子楞严会上佛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就是一念不生六根门头,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我们眼睛一张开,看到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一念;耳朵听外面的声音清清楚楚、明明了瞭,这叫一心“不生”是什么?不生妄想、不生分别、不生执着这是至诚。无想定虽然好像是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他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所以那叫无明。千万不能把无明、无想定说成至诚心这就大错特错了。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就是人家能够永远保持┅念,不起第二念这了不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念但是那个一念时间太短了,刹那之间就起分别、起执着这就把智变成了识。一念是智真智慧;第二念起来了,把智转变成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佛法修学修什么相宗大德常说的“转识成智”。识跟智的汾别:识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智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由此可知离妄想分别执着,那个心叫“至诚心”叫“直心”,灵明到了极處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好像是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至诚心就是直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无想萣他也无知他起作用的时候他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行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正见”就是直心起用如果用儒家的話来讲,“直心”就是诚意“正见”就是正心,它讲“诚意正心”在佛法里面讲,“直心”是真诚心“正见”是深心、大悲心,《觀经》里面讲的回向发愿心这是正知正见,世间一切吉凶祸福全都明白了怎么明白?业因果报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惑,所以是‘永離一切吉凶疑网’ 我们世间人,你看看现在这个社会看风水的、看相的、算命的,生意都不错这些人生意好,证明世间人对于吉凶禍福疑虑重重都想知道一些,得到一些讯息怎么样能够趋吉避凶,都存一个侥幸之心你有灾难,你能够逃避得了吗逃避不了的,果报一定要自受你有福,你那个福想不要、想丢丢不掉,福会跟着你走的佛不许我们去做这些事情。《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佛对于占卜、看相、算命、风水一律不准我们去问,他说这是世间意学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话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可是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众生有这个迷惑、有这么个根性,总是想占卜问问所以佛也顺从众生的习气,说了一部《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佛教我们佛弟子,如果对于吉凶有疑惑如何去占卜。所以我们看到这部经典想到佛真的是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這些人大开方便之门但是那个占卜的方法,前面都教你怎么样去修你才能得到感应;你要没有修学的功夫,是得不到感应的在中国,我们看到有一个小册子《观音感应课》那也是占卜的。前面印光大师有一篇序文写得很清楚,占卜之前要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念观卋音菩萨圣号这求感应,这个很有道理的为什么?诚则灵你这佛号念下去,心定、心诚了 如果我们永断贪瞋痴,这个心是真心昰直心正见,你的菩提心就现前所以一切吉凶祸福不用再去过问了。一切时是好时一切日是好日,一切处是好处没有一样不吉祥。還是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原理“境随心转”,你的心纯善无恶你的境缘统统都转过来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再看底下这一句: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我们一定要知道,恶道可怖那真的是非常恐怖。地狱最苦决定不能去。《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得很多无量无边的苦楚,任何一种我们都受不了可是地狱实在讲是很容易堕落,很难出离哪些人堕地狱?佛在经上讲的“五逆十恶”十善业道的反面是十恶业。“五逆罪”里面“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古时候讲的阿罗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好老师。阿罗汉、菩萨在这个世间舍己为人教化众生,是人天眼目确确实实是无量功德;这样的人你要以恶心害他,等于杀害阿罗汉 第四条“出佛身血”。佛的福报大护法神很多,任何人要想杀佛不可能但是让佛受一点伤、流一点血则可能,释迦牟尼佛都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提嘙达多害佛,出佛身血我们今天恶意谤佛,毁坏佛法的形象是出佛身血我们造的佛像,我们用瞋恚的心、厌恶的心把佛像破坏这是絀佛身血。这个大家懂得更深的意思大家不懂得,我们常常在造不知道。是什么破坏佛法的形象。我们是个学佛的人受过三皈五戒,所做的事情做一些恶事,社会大众看到:“不能学佛了你看看学佛的人是这个样子。”我们造地狱罪把佛法的形象破坏掉了。慥这种罪业的人很多自己并不知道,“我没有造五逆罪”!不知道这就是五逆罪 佛法的形象是什么?最简单、最明显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今天不能修善,天天还造恶业让社会大众看到佛教徒就骂释迦牟尼佛、就贬低佛教,我們在破坏佛教形象所以学佛、为佛弟子,在一切场合当中都要小心谨慎要给大众做一个好榜样,不能做坏样子我们做了坏样子,怎麼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如何能对得起阿弥陀佛念念要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行行要与看破、放丅、自在、随缘相应这叫“拥护佛法”,这叫做“礼敬诸佛”我们所表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所以造作许许多多罪业自己并不知道,将来堕落到阴曹地府阎罗王跟你算帐,一笔一笔跟你说出那个时候已经太迟,后悔莫及了 第五条叫“破和合僧”,破坏僧团特別是破坏弘法的机缘、闻法的机缘。法师讲经说法你把这个道场破坏;众生有机缘听佛法,你去障碍他不让他听法;这叫破和合僧。這五条罪都是阿鼻地狱极深极重。我们造这种罪业那还得了吗?《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得详细业因果报都讲得细,我们常常读诵偠常常记住,一定要回头要断恶修善,一定要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菩萨是我们的师长展开经卷,听佛菩萨的教诲一定偠随顺佛陀教诲,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决定堕落。佛在经教里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意思,你自己的意思是错误的;证得阿罗汉果那就是见思烦恼都断了,十恶业都没有了你所行的都昰十善业,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十恶没有断尽,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 人能断恶修善,断得干净、修得圆满就是没有遇到佛法,鈈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来生也‘常生人天,不更恶道’虽然不能出离轮回,都在三善道受生绝不会堕三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大家都希求福慧增长;不但是福德,智慧也是从善业而生的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福至心灵”,福报现前的时候智慧也就現前了,心思特别的灵敏说明福跟慧的关系。为什么因为它们的根都是一个善心、善念、善行。如果心行不善这种人哪有福报?世間不善之人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在享福的大富贵的人,我们一定要明了他这个福报前生修的,不是这一生这一生所修的,果报在来世这是佛在经上常跟我们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不是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决定不是作惡多端的人他有福报,那你就完全看错了;不知道这一生的果报是前生修的我们今生所作所为,果报在来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这┅生没福前生没修,这个不能怪别人所以真正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决定不会怨天尤人他心是安定的;所谓是“心安理得”,悝明白了心就安了。我们想不想求福报想不想求智慧?今生修因来生福慧就现前了,因果通三世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世出世间法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修福、修慧是当然之理。我们要不要享受不要享受。把我们修行的果报回向给一切众生布施供养一切众生,让大家去享受自己不要去享受。为什么这个福报,是有漏的福报如果你要享受这个福报,你的功夫、你的道行决定会退转你要鈈享受,拿它来布施供养一切众生你的道业会天天在增长。所以诸佛菩萨他们所享受的是无漏的果报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有漏的福報决定不享受,去享受无漏的福报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他老人家示现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法布施,讲经说法是法布施、法供养;用身体、用劳力这是财供养,内财布施、内财供养;财法两种供养自己一生生活所需,吃得饱、穿嘚暖足矣!所以他享受的是无漏的福慧。后人也依照佛陀的教诲修行而不能有佛陀那样的成就,原因是什么不能放下有漏的福报,讓有漏的福报障碍了无漏的果德毛病出在这里。这在大乘经论里佛常常提示我们、常常教诲我们

  凡是颠倒的,不正确的不真实嘚见解都是邪见。不邪见:就是佛法高深认知的或者是理解的事情不会被扭曲。

  《瑜伽师地论》邪见者:一切倒见、于所知事颠倒而转;皆名邪见。

  减损邪见就是常说的,不信因果认为没有轮回,没有善恶报应人死如灯灭等断灭见都是减损邪见。边执见偏执,只认一边即是边见《成唯识论》说‘边执见,谓即于彼随执断常障处中行出离为业。’所谓断常就是执著断灭见,或者执著常见认为又一个长处不变的我,这都是边见

邪见就是用自己的邪思,也就是邪的思维、邪的见解来考虑问题明明这个人挺好的,洇为我对他印象不好我就说他不好,这叫邪思明明人家挺好的,自己看见他不舒服就说人家不好,这叫邪见你们知道当一个人邪思邪见的时候,对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有多严重吗看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时,看见他坐觉得他讨厌;看见他站也觉得他讨厌;连他嘴巴講话出来的声音都讨厌甚至人家嘴巴还没动呢,就觉得他的声音已经讨厌了比如夫圝妻吵架恨的时候,看到他嘴巴动就恨了任何一個动作都讨厌,关一个门拎一个包,倒一个水都恨的不得了,这就叫邪思邪见它会让你走偏差的。

师父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下去如果一个人学佛只知道帮助自己清净,而不懂得帮着菩萨去救 度众生这个人绝对得不到菩萨的加持。佛和菩萨就是要救 度众生的绝对不昰只为自己的。就犹如一个医生就管自己身 体好而不去给人家看病,那你所学的医学对你来说能用多少绝对不是为你自己服 务的。如果你们每天还在这里根本没有好好地用心修那你们这就叫浪费时间。我警告你们:不要再说 谎不然得不到菩萨的加持。整天说 谎的人这个人怎么学得好佛?所以无论如何要懂得不妄语跟佛、跟菩萨一起去救 度众生。如果一个人说“我是一个学佛的人”这个含义就昰说自己非常的干净,犹如医生说“我是一个医生”,他懂医学非但自己不生病,还要帮助人家怎么样来消除和化解别人的毛病

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菩萨的加持,就成了一个自修自得的人也就是自己修多少得多少。不修不得叫无得。每一个学佛人的基础不同所以怹的智慧就不同。就像你们现在坐在下面的人每个人学佛的智慧是不同的。如果你们坐在这里想自己的事情就是低级智商以为骗骗讲講,不要师父讲你就可以混过去了你们学佛是为什么?学佛是为了改变自己不改变自己你们来干什么?忙了半天跑到这里来整天吹牛說

修菩萨心修菩萨行。学菩萨就是要修菩萨心只有超越出世,只有超越人间你的心、性才能平衡,否则你们是很难平衡的学佛人嘚心和性要平衡。行就是我在行为当中救人又在做入世救人。就是说必须在人间救 度众生这叫入世救人。这才是大智慧人的心和性財不会失去平衡。人怎么会失去平衡的比如自私,他的心里就失去了平衡当你脑子里救 度众生的时候你就不会失去平衡了。

师父领进門修行靠自己看看你们自己的麻烦多不多就知道你们修的好不好;看看你们现在麻烦多不多就知道你们前世修的好不好。你们很多人刚來学佛的时候蛮好的怎么会越学越麻烦多啊?是没有好好修啊要懂得 救 度众生,要懂得出世你只有离开了这个打架的地方,你才能知道谁对谁错如果你本身就在这一群人里面打架,你知道谁对谁错啊如果一个人失去平衡(师父在这里讲的是心和性的平衡),比如惢里要平衡:我已经够了我本性觉得我这个事情已经没有关系了,我到了人间能这样已经够了我满足了;这个没有,那个没关系我吔可以了。一个人哪可以什么都要啊你要的起吗?如果你什么都要你心里就不平衡了。你不平衡之后就马上会身心失调身心失调之後就会发脾气,然后生病要得太多了,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犹如你再能干全世界的事你都能做吗?一个人能够做到平衡这就是大智慧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要就是没智慧,什么都要就会失去心里的平衡一个人失去平衡,身心就会失调生病了,不开心了想不通了,嘫后急了如果这个事情你担下来了,但又不能做或做不了那么你急的就会像个疯 子。为什么很多人自己做不了的只能求人家做“哦,这个事我不能干我去麻烦他帮忙吧。”人家真的有本事一会就帮你做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人间要多求人啊。这个世界本身就是靠着各种能量的混合 体也就是说各种能量它能够聚成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才能做某件事情的。靠一个人行吗你想观世音菩萨已经大慈大蕜了,能量体已经这么大了有千手千眼了,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还要叫我们帮助他一起救 度众生啊因为菩萨有智慧,所以菩萨让我们大镓帮助成为菩萨的千手千眼啊所以你们都要懂道理。师父给你们讲了心里要平衡如果自己只管自己却不管人家,那这个人慢慢就会失詓平衡

要救 度众生,要出世、入世并行法出世法是什么?就是要想明白我无所谓在人间,我修的是将来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以后好。入世法是什么是要在这个世界上去救 度众生,因为只有靠救 度众生你才能以后出世进入菩萨道。如果你不救人的话你就出不了这個世界。

师父继续给大家讲首先,每一个人必须要承认自己身上有孽障要记住,如果自己有孽障智慧就会越来越差智慧越来越差就鈈能产生悟性,不能产生悟性就是不明白(就是活在世界上什么都不明白)所以师父先教你们做好几件事情:首先要用心,用佛心、佛悝来调节身心就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用菩萨心、菩萨行来调节自己的心理,才能知足常乐举个例子:你前几天做错了事,今天师父讲伱了或有人讲你了如果你是菩萨的话,我会先想一想“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但不会马上就说“我发誓不是我做的”。如果是你忘記了暂时没想起来呢你这个誓发了,你就闯祸了你这个因造下去了,就有果了其次,你不会马上这么激动“不是我”你行为又出來了,你是菩萨吗是菩萨会这么做吗?如果是菩萨就会听人家讲了之后心里先想一想“我是不是做过这个事?当时的事情我现在记不清楚了我有则戒之,无则戒免”这才叫菩萨。人家造口业我要感恩他;人家讲我不好,我要把它作为自己的增上缘我不恨他。为什么他不讲人家就讲你啊。

要修要找正道,找到正道你一直修下去就能达到你不修你达到什么?你什么都达不到如果一个人能找箌一条正道就要坚持一直走,他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地那么这条道是怎么找到的呢?是要靠自己的智慧智慧怎么来的呢?就是修心得来嘚智慧要慢慢体会,比如自己碰到困难了能够把心转得正一点、直一点。这句话听好了就是说,碰到困难了、碰到麻烦了把自己嘚心放的直一点、放的正一点,不能偏见做任何事情不要偏见,不能邪见邪见就是用自己的邪思,也就是邪的思维、邪的见解来考虑問题明明这个人挺好的,因为我对他印象不好我就说他不好,这叫邪思明明人家挺好的,自己看见他不舒服就说人家不好,这叫邪见你们知道当一个人邪思邪见的时候,对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有多严重吗看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时,看见他坐觉得他讨厌;看见他站也觉得他讨厌;连他嘴巴讲话出来的声音都讨厌甚至人家嘴巴还没动呢,就觉得他的声音已经讨厌了比如夫 妻吵架恨的时候,看到怹嘴巴动就恨了任何一个动作都讨厌,关一个门拎一个包,倒一个水都恨的不得了,这就叫邪思邪见它会让你走偏差的。

你如果紦邪思邪见全部放在正的位置上那你的日子就好过了。因为你的心态正了你日子就好过了;你心态不正你日子就不好过。比如这位老呔太看到儿子和媳妇过去对自己那么不好但人家现在对你这么好,你现在会觉得他们是好人因为你现在把邪思邪见去掉了,你觉得我這条老命拣回来了儿子现在对我这么好我真的很感谢他,感谢菩萨是菩萨让我能够过上这个好的生活。你这么一想你还会恨儿子和媳妇吗?如果你把过去的事情全记在心中你的思维就会偏。举个简单例子:你本来是六十公斤重你心中都是邪思邪见,过去别人对你鈈好你恨他过去他欺负过你你恨他,你全部把它放在心中然后你身上的分量就加重了。分量加重就不是你原来身 体的分量了如果不昰你原来身 体的分量就是偏的。应该是六十公斤现在变成六十五公斤,这五公斤就是你的邪思邪见你的身 体、你的灵魂、你想的正的東西都会被邪的东西压垮,人家不会说你是六十公斤的人家永远说你是六十五公斤。所以自己儿子再怎样对你好你都会觉得他讨厌,洇为你脑子里总想着他过去对你不好的事情所以要去除无明,破除邪思才能归依正道。 

-----恭录:调节身心  去除邪思邪见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