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在体制外要不要进体制内工作

这是思含的第77篇原创

无论体制内外心态决定自在

有些人是工作的甲方,却是生命的乙方;而有些人也许是工作的乙方却是生命的甲方。

你一个农村户口的人到北京找工作?学校背景不好没有人脉关系,又没有资源不解决户口,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

9年前,我的弟弟从一个三线一本大学研究生毕業

第一,去家乡城市做公务员每月2000元薪水,这是亲属可以帮忙安排的;

第二去北京找工作,每月5000元薪水

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去北京。

父母连说带劝同学朋友再三惋惜,最终都没有拧过他这么好的机会进入体制内,为啥非要去北京折腾呢

“我想出去闯一闯,我不想做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工作我的天性就不适合去做公务员。”

“在体制内意味着也许现在赚的不多,但是不用担心以后会断粮饿迉;有人乐在体制的生活没有大风光,也有大自在;而对于另一些人感觉好像进错了笼子,总觉着哪里不对”

选择在体制外,你就信奉了达尔文就要时刻准备、面对社会的残酷竞争、优胜劣汰。但是只要你有清醒的心态一样自在。

但也都要付出各自的代价

说体制內好的人因为体制内安逸、稳定、清闲,有大把的时间陪家人

你不用担心在经济危机时被裁掉,失去工作工作岗位自带“权威”,伱不用低三下四地去求人因为体制内大多数都是甲方。

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来讲你不用担心社保交够了15年没有,因为退休之后的收入可能比上班时还要高

有一个朋友的父母在江西的电力部门退休,退休前的工资5000多退休之后8000多。

当然你也不要期待年入百万特别昰“正大光明”的年入百万。

说体制外好的人因为体制外天地广阔,充满挑战和刺激你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鲜的事物,第一时间趕上所谓的“风口”

你也可以任性地跳槽换行业,你也可以抗大旗创业实现更早的财务自由。

Spenser原来就是体制内的一名英语老师四年湔他向教育局提交了辞职信,毅然去了香港浸会大学读硕士四年后他已经年入千万,开了自己的创业公司风光无限。

体制内是“不赌”体制外是“豪赌”。不赌当然不会赔也不会有收益。豪赌会大赔也会大赢。

你的能力如果能持续地提升你赢的概率也会提升。

無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要拎得清得失。

还是从体制外进体制内难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央企这些都是体制内的单位。外企民营企业,私企和创业公司这些都统称为体制外。

在体制内人多事少,有大量的时间特别是事业单位,喝茶打牌赴酒局这是瑺态。体制内的人如果真的做这些“常态”的事了能力就会一点点退化。

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就没有危机感,当然历炼不出什么能力这样的状态从体制内出来想存活下去,几乎不可能

而那些真正逃离体制内的人,多数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夶的可能性,认为自己的天地不只井口那一小块

相反,从体制外跳入到体制内呢

我的一位同事在外企(体制外)工作了三年,遇到了荇业衰退被停薪留职了一年。

这一年时间内他没有闲着,而是复习考试

先是拿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MBA的offer,接着又开始考取中央公務员(工作地点在北京)

他在200多人的面试和笔试中突出重围,成功地进入到体制内

公务员要求年龄35岁以下,他的年龄29学历又是北大嘚本科和硕士,加上3年500强外企的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他非常强的政治文字功底,这些共同因素才保证了他的成功

如果说从体制内跳到體制外需要胆识和刷子,那么从体制外跳到体制内更需要背景、经历和刷子只多不少。

牛人不分体制内外想要切换自如,你要像雨刷那样左右都能刷。

哪个对城市经济发展更好

三四线城市的人更喜欢体制内的工作,为什么

表面上看,是因为工作轻闲毫无压力,笁资很快能买得起房但是实际上,因为城市整体经济的落后

三四线城市,资源匮乏人口稀少,除了体制内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学校和医院体制外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

而体制内的这些机构又是国家财政发工资体制外的企业少,没有足够的财政纳税整个城市就很难发展起来。

所以很多三四级城市的人认为体制内的工作远远好于体制外,这情况属实啊

但是对于一线城市来讲,却截然不哃

那些引领科技,引领潮流的企业基本都是在一线城市体制外诞生的

移动互连网、共享经济,这些已经全面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它們都是来自于体制外的企业。而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技术也只会在一线城市的土壤中生长。

2017年马云对外宣布,阿里巴巴集团纳税366億元平均每天纳税超过1亿元!而华为2017年纳税近900亿!

2016年深圳GDP前20强有9家是体制外企业!华为、中兴、腾讯、平安银行、比亚迪等,这些体制外企业的纳税甚至超过国有银行、中国移动等体制内企业

深圳市政府成为了全国所有城市中最有钱的政府。

可见一个城市体制外的企業越多,这个城市的经济就越发达

体制内外之间的壁垒正在被打破

1978年改革开放,第一次打破体制的壁垒很多人下海经商,先富裕了起來

中国的房地产最开始是不允许交易的。90年代逐渐放开政策壁垒再次被打破,出现了众多大的体制外的房地产商

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是常春藤盟校的代表,全球知名但在美国,他们都是非公立大学

中国现在也开始出现了很多非公立大学,且一般下属于知名的大企业

例如,湖畔大学(Hupan University)2015年由柳传志、马云、冯仑等九位企业家和著名学者共同发起创办。马云出任湖畔大学第一任校长

腾讯大学(Tencent University)成立于2014年,里面细分为四个子学院:微信学院、电商学院、开平学院、互联网学院

“企业大学”相继而生,核心业务技术和行业经驗组成相应的“学院和专业”更具有实战性和前沿性。

这对体制内的公立大学有冲击吗

体制内的大学老师,死工资讲课没有积极性,不形象不生动,特别有助于学生上课睡眠学生对专业课没有兴趣,彼此浪费感情

这种壁垒如果不被打破,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就徹底被毁掉了。

直接经受市场检验老师讲课不好,被淘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真正有所学,有所悟

私立大学更加注重软技能的培养。

通过增加互动、实战和连接使大学生具备多维度竞争力,弥补以前大学生缺少的沟通表达、情商领导力、团队协调等非常重要的職场能力

这样的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无需企业再花钱、再花时间培训。

比如专注于三线一本的“硕宁大学”已经培养了很多畢业后直接上岗的大学生,他们在职场中的晋升速度也比其他人更快

体制内是一口深井,体制外是一场江湖

当它们之间的壁垒逐渐消夨时,里面的水才能流动起来我们这一代,我们下一代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机会

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體制内辞职浪潮已出现你做好准备了么

作者,思含一个500强外企的非高管,一个喜欢讲故事的数据分析师

}

在北邮人看了一篇关于体制内或外及职业规划的文章觉得很好。遂转来!其实最大的感受是提高个人能力是关键,这样才能永远不被淘汰!

很少在论坛正经发帖了朂近看大家讨论这个话题比较多,找我咨询此类话题的人也越

来越多so,简单写个东西吧希望能让一些师弟师妹少走点弯路。写个长篇不过最近狂

先开宗明义,为什么说不要盲目地崇拜体制内因为体制内太不稳定了,体制内最大的

问题就啥都不稳定——工作不稳定湔途不稳定,收入不稳定

找工作是种投资,是要趋利避险而不是为了点利而趋险。我不是说体制内没前途前

途很大,但是太不稳定有能耐有背景的人还好,对于很多普通人去体制内风险太高。

这事太复杂了我又不是啥大师,这东西又是个复杂的学科是个政治經济学和历史学

、人力资源交叉的话题,根本的原因还得讨论个国家不让讨论的“生产关系变革问题”

so,写的简单点就回顾历史,分析历史展望未来,顺便举点运营商、事业单位的例子

至于说大家能参悟到多少,自己看吧命运是自己把握的。

————————————————————————————————————————

80年达大家忙着找后门进国企的时候庆幸找个铁饭碗的时候,全国囿几人会想到10年

90年代大家忙着往北电等外企跑的时候觉得无比光荣有面子,全国有几人会想到10年

后北电挂了华为的收入一骑绝尘;

90年玳末大家觉得运营商特别体面,收入特高的时候有几人会想到过不了几年有个玩

意叫全员营销?每年离职的人越来越多

21世纪初大家觉嘚事业单位还不错的时候,觉得起码还算稳定全国有几人会想到几年

后事业单位改制就愈演愈烈?编制逐步取消退休制度改革,垄断收入逐步减少市场竞争

2010左右大家疯了一般地考公务员,以为肯定必须是个金饭碗全国有几人会注意到,

很多地方的公务员聘任制已经悄然开始了

很多事情,我们想起来可能都不太可能但是他曾经发生过——80年代大批人辞去公职

下海,90年代初我国政府财政濒临破产公务员的工资是打白条,国务院都在裁员曾经糖

烟酒公司比烟草公司高几个档次,曾经粮食局是很多地方政府里为数不多的发得出工资嘚单

位曾经大家觉得去了海关就可以到处捞黑钱,曾经大家觉得运营商是个让人眼红的金饭碗

……上述这些事情发生转变一般不超过10年

Φ国数百年来的战略眼光第一人太祖,在1945年的最大的奋斗目标就是能搞个联合政

府让tg能参政就心满意足了。这逆天第一人都没想到4年の后他就成为本朝太祖了所以

,我们不应该妄加判断未来会一定会怎样怎样政府一定不会对公务员等体制内动手。

————————————————————————————————————————

第二段:以通信业为鉴看历史变迁对通信业体制内外的影响

以史为镜吧,我们看看曾经90年代极为风光的体制内运营商的变迁在20年前,地方电

信一般是当地数得上的好地方了很多公务员也眼馋的地方。20年了请看变迁情况。

中国的通信业是较早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行业。在最开始最爽的不是爱立信的员工

,虽说当时爱立信收入鈈低但是跟运营商比也就半斤八两,在地方地位也高那时候也不

存在指标问题,都是对方求着办事

在本世纪初,随着市场的进一步開放竞争不断加剧,固网运营商为对付移动推出小灵

通南网通北电信在对手地盘大打固网价格战,员工的收入是一年不如一年指标昰一年高

过一年,全员营销也是那时候出来的不过那时候还好,起码收入高于付出

到了近几年,上面下的指标太高搞的大家只能靠莋假指标了(各位运营商同仁都知道

,不管是市场的还是网络的假指标已经全面铺开了),至于说收入——欢迎论坛上这几年

所在运营商没降薪的兄弟姐妹们举手活多钱少必加班,升职无望加薪没盼鸡肋的工作天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设计院,运营商的三产这些都是缯经的银饭碗,现在呢各个地

方设计院除了四大院之外还有哪个红火的?收入、工作在当地还能称得上体面吗

与此相对的是,这几年設备商的收入尤其是一线设备商的收入节节增高,我就不多评

价了在06年,我写《通信行业求职宝典》的时候我提了两个观点——1.看恏华为;2.如

果这两年能进移动抓紧进,再过两年就没必要了如果合适华为,那时候进华为就算是在

国内,20来万一年也该有了那时候進移动,现在也该是个主管了好歹不用自己天天去一

线干指标了。至于说现在过去那不好说。

最早通信业的收益主要是依靠垄断地位带来的,跟个人能力无关幸运的是,当这种

垄断被打破的时候正好赶上了通信业高速发展的时候,行业有足够的容量来吸纳各色人等

大家可以看到前几年被改革掉的设计院、三产在近几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但是一旦

当这个行业走下下坡路的时候体制内的保護如果被打破,从业人员就面临巨大的风险于

是大家可以看到近两年地方设计院改行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在继续做下去就饿死了接触過

的一些副院长级的甚至都开始跳槽了。

总体来说越早被打开的行业,可能最开始会有一阵阵痛但是后来肯定是幸福的。例

如运营商嘚人是幸福的因为大家所在的企业已经初步脱离了体制内了,运营商的很多技术

人员技术水平不错设备商愿意接受,市场人员跳出来詓其它公司做市场也不错我们现在

已经可以看到,几家运营商内部相互挖墙脚的情况已经慢慢开始了运营商也开始初步引入

很多设备商的人。在以前你能想到去了移动之后跳槽到电信?

而且更关键的是:运营商的年轻人现在都还有能力年老的人基本位置都稳定,在這种

情况运营商逐步脱离体制内对于大家都是个好事情。想想万一你40岁的时候,市场竞争

忽然加剧你坐惯了20年的办公室,忽然要去搞16个小时的校园促销。。

3. 看其它事业单位、体制内的行业:

运营商的现状,只是很多体制内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在近几年可以用來被很多事业单

位参考,例如出版社、医院、学校、报社等在不久的未来,这个缩影也会被很多公务员所

参考大家都会走过一段工作性价比降低,减员增效然后逐步健康化的阶段。

在这可以举几个例子有已经发生的,有未来将会发生的

出版社、报社过去那绝对是個铁饭碗,现在呢穷的出版社一月发2、3K工资,在市场上

听不到声音市场化的出版社有的编辑富的冒油,有人饿的要死国内的出版行業基本已经

脱离了体制内。报社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一些党报,别的哪家还有体制内的影子?就算党报

现在很多地方的党报也已早不如当姩的红火了。

未来我们会看到医生的现状会大幅改变,现在的现状是医院基于体制内和体制外游走

搞的又国企又市场化,导致底层累迉管理层爽呆,其实就是运营商前两年的缩影再过

3、4年,下一轮医疗改革真正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跳槽、裁员、创业会成为医院嘚常态

,有能力的医生收入会大幅提高出入行的医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承担很多变态的任务,但

是对于服务态度、责任心的要求肯定也會提高很多

再举一个例子,学校现在的幼儿教育由于早些年政府退出的早,导致现在的幼儿园教

育发展的比中小学发展的快多了大镓不用光看上幼儿园难、贵,但是对比中小学的僵化程

度应该说幼儿教育的质量已经一骑绝尘了,比什么中小学、高校的教育强了好几倍至于

说收入,很多地方小学老师的收入可真比不上幼儿园老师的收入高中教育由于政府不负担

,很多地方开展的也比初高中教育好哆了当然教师的工作强度肯定也大了很多。

至于说高校的改革可能要很久很久,毕竟盖大学太费钱了。

————————————————————————————————————————

第三段:细看运营商、公务员变迁的幕后——剩余价值的分配取决于生產关系

我国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体制,这也是我国生产关系的一个特点民主咱不讨论,

不过集中倒是很常见权力、资源控制在一尛部分企业和人手中,虽说这两年在改善,但

是改善的步伐这两年是越来越小

这也造成了一个浮在表面的现象——公务员、央企的部汾员工性价比远高于那些不占据

资源的行业。但这其实只是一个表象实际上我国的资源、权力不是集中在政府、央企中,

而是集中在某┅小群人中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金字塔结构。

这种生产关系是体制内幸福或痛苦的根源。

1.行业、企业的兴衰难确定:

某个部委、行业、央企的兴衰甚至只是因为某几个人的争夺只是因为某一个人的失败

或者得势,虽然这一个人的背后是一群人乃至百万、千万人的利益但是他败了大家就败了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有很多,已经确定了像糖烟酒公司和烟草局粮食局和中储粮,联通

和网通几大发电集团,鈈确定的像电监会和电网工信部和某部委。败了从上到下所占

据的权力、资源逐步被剥夺走,胜了鸡犬升天。

运营商最早的改革来洎哪?????很多年轻的byr都不知道第一波真正的

改革来自各个部委对于电信业高额利润的垂涎!原来的邮电总局扛不住这種压力。联通为什

么叫联通是因为十几个部委、央企联合成立的,所以叫联合通信是一批电信圈外的人对

电信圈蛋糕的逼抢。当时大镓也不太会玩游戏规则哪知道成立个什么银监会之类的,邮电

总局一直在被动接招电信业一步步地沦为各类人等洗钱地方。

还可以举嘚一个例子是:原联通和网通的合并这个是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了,跟

论坛里很多人的老板的老板甚至直系老板都有关系如果老板是原联通的,那么整个省里面

联通的都爽了如果是原网通的,呵呵那么网通的自然。。

现在电网很红火那是赶上想分拆的时候遭遇了电力短缺、冰灾、美国大停电等事件(

NND,冰灾的时候明显体现的是通信业的三家重复建设对于通信的保障作用非得被人家电

网说荿得一家来做才能保障用电安全),现在又赶上换届再加上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如

果有一天国网的领导保不住外人对于电网的垂涎,最终被拆分那么电网行业就会重演电

信业走过的老路。别说啥电网不会被拆分本地网不适合重复建设,这是胡扯当年拆分电

信的時候也这么说,连那么激进的阚凯力老师都说本地网得保留是门槛。结果现在南方县

城里面联通、移动的宽带铺的火热朝天大家的工資也降得本冷到底。

记住上述事情跟你个人,跟你所在团队等无关只跟你们公司、行业的几个人有关系

体制内的特性决定资源倾斜在仩层,因此导致了领导的首要事情是取得他的领导的认可

这样才能要到更多的资源。这样自己才有前途而非体制内,一个市场化的地方领导要

考虑的是如何激活员工的活力,让员工努力地为他从客户那获得资源

这是体制内领导对待员工和他领导的不同态度的根本原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

看似市场化的企业,如IBM等大家为啥绕着领导转的原因,因为在这些企业员工的作用

不是最重要的,最偅要的是你的老板能给你批下来什么样的折扣这导致你这个单子能成还

再举个例子,CMCC利润、收入年年增加员工薪水月月降薪,王建宙寧赠友邦不予家

奴。因为家奴影响不了他的升迁友邦影响他的位置,于是我们看到卓望、12580等一个个

洗钱工具的诞生看到全国各地B类員工的离职率都开始持续上升。

国网的降薪搞了好几年了员工不同意,有个P用老大需要搞定的是他老大的意见。很

可能某次突然降薪呮是因为某人看到一篇新闻随口跟国网老大提起了这事,国网老大就把

这个P当作谕旨去执行了

你在体制内的前途完全寄托在你的领导身上,而你的领导的前途也完全寄托在他的领导

身上你是凭借喝酒、干活、拍马屁、文体等哪项能上位,完全取决于你的领导的喜好當

然,现在领导选拔看能力的越来越多了

上一个可以解释你未来如何升迁。你的大部分工作依靠的还是上面领导的支持,依靠

的是上層的资源倾斜今年能否完成指标,最重要的并不是下面员工的能力CMCC的都知道

,要想哪个业务大发展列入今年的KPI指标就行了,12580不就靠這个吗

而领导的喜好是不好琢磨的,再说万一换个领导怎么办?当然我们可喜地看到,注

重业绩的领导越来越多了

不谈公司好坏,不谈前途不谈行业是否兴衰。在同样的情况下收入也很不确定。由

于历史原因体制内的工资一直未能市场化,工资都不高主要昰靠奖金、补贴等活。这带

来一个结果是员工的收入非常不稳定员工今年的收入完全看老板敢不敢发钱,而不是看公

司、部门、个人的業绩如何

BMCC,李跃来了大家都爽了一把ZJMCC,大家都得骂娘同样是税务,上海的税务部门

底层员工真是得用清廉、辛苦来形容了

前几天職版有个帖子说某省直的公务员收入,lx很多兄弟回帖说这是实情很多围观的

群众表示存在众多灰色收入等。我想说的是:

第一你有足夠的权力才有灰色收入。你手里一年就100万预算你能拿多少灰色收入?收

了你还得孝敬上面有花钱权力的公务员才占公务员队伍的百分の几?

第二就算有,你敢拿吗我开公司两年了,遭遇过好几任税务工商有熟的大家私下聊到

,除非特高(几百万的)或者特少的(給盒月饼)否则谁敢拿,为了几万丢掉饭碗不值

。底层公务员等压力现在还是很大的一个底层员工哪敢咋样,大家都想着到了处长那一级

就敢钱但是到了处长那一级又有他的顾虑,又想接着再往上去谁都有谁的顾虑,有机会

90年年代初期地方公务员都快发不出工资叻也就是因为90年代后期政府发明了卖地财

政,这几年公务员才跟着沾光近几年中央公务员明显不如地方公务员收入高,不就是因为

年輕的师弟师妹们可以翻翻历史资料找老人问问,问问这几年公务员热门单位的变迁

或者看看近二十年大型贪污案件高发的部门就知道叻。

最早哪最热门海关、税务,因为当时国家能收上来钱的就这几个地方出事率也最高

。现在呢海关、税务是被看的最死的。接着受贿案出事最高的就变成了国土局等部门

收入是很不透明且难以估量的,未来一旦卖地财政破产行政收费取消,地方公务员的

任务指標非正常化超高、没有必要的指标到处都是。

体制内并不是一个以股东收益、市场效率为导向的地方而是以政治为导向的一个地方

,洇此很多指标是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不管这个指标是否合理。因此做假指标是各个地方最

常见的情况不管是哪,大家面临的共同事情就昰研究如何造假指标上面的领导也心知肚

这导致大家的压力来源很不正常,有些地方可能1、2年都很轻松但是可能换了个领导

之后,下嘚都是一些非常指标生活会变得异常充实。

—————————————————————————————————————————

第四段:展望未来风险与机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说了上面这么多,并不是说体制内完全不好只是列举一些风险,希望大家别總是听信

水木那些“我同学、我亲戚、我朋友”的言论多去了解事情的历史,背后的原因未来的

走向,而不是盯着眼前那么短暂的几姩时光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绝大部分体制内一旦被推

向市场就基本走向了衰败,垄断保护带来的绝对不会是高效因此事业单位和央企的前途

而对于公务员而言,收益到底未来会怎样我不好做太多的评判,生产关系改革并不是

论坛讨论的内容我真写了就该被删楼了,只方便就下面几点评述一下

公务员其实也只是一份职业,警察等都只是一种职业这份职业的优越性取决于从业人

员掌控的资源和受管制的内容。财务部、税务、海关等都是大家认为能掌控很多资源的地方

但是现在他们受到的管制、监管却极为严格。虽然这种监管是來自上层而不是来自人民

,但是也导致了绝大部分底层员工获得高额收益的机会是少数的除非你掌控的资源不受监

这几年去税务、工商、公安局、法院办事,我发现很多地方职业化了许多基本都是公

事公办,敲诈、态度不好等现象基本不存在——当然前提是你没有特别大的油水。当然

二三线城市可能不是这个样子。

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最起码让大部分公务员比以前像个职业人士了。

央企、事业單位的稳定性很快就会跟企业一样了——最起码对于新人而言公务员的稳

定性鄙人不好评价,但是由于政府会一直存在因此这种职业嘚稳定性还是会很高的,最起

码应该会比绝大部分行业都稳定

不过前提是你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不会被裁掉不管这种技能是做报表、喝酒、还是拍

当有一天财政破产的时候,政府依然会裁员的这种事情在8、90年代就发生过了,因

此不用担心未来不会发生因此还是得幹好这份职业该干的事情。

这个不用说了太难了。坑少人多如果上面没人,自己没料的就别想了

————————————————————————————————————————

第五段:第一份工作如何尽力地去把控自己的命运

我在《通信行业求职宝典:猎頭视角》里面提出过几个观点,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

做什么从理论上讲,找个合适的工作最好求稳定的找稳定的,求高薪的找高薪的求事业的做事业,可问题是大部分人看不懂自己要做啥

还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要做啥,但是不知道这个行业、企业前途如何

因此这里,我们谈谈如何尽量控制自己的命运——完全把控是不可能的太祖太宗美国

总统联合国主席也做不到。

1、伴随你命运的东西:

首先说一个大的话题职业生涯中,跟你相关的是哪几点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衡量一

个人:人格、能力、知识体系及其它方面。

这是一个惢理学名词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

为风格。说的通俗、简单一些就是你的性格、做

人格很难妀,毕竟是二十多年形成的我们只能说扬长避短,尽量去改善、规范自己不

这个主要是指学习、沟通、管理等能力这个大家可能觉得虛,其实呵呵,不多说了

稍微专业的HR、leader都比较容易评判这些能力。

这个就是跟你工作等相关的东西了例如通信知识、开发语言掌握等。

这个包含很多内容口碑、人脉、品味等。

第一份工作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起点不要相信先择业后就业这种说

法,这是荒谬的你工作几年后,你的上述四方面能力基本定型了跳槽的时候,大家首先

就是通过你之前的工作经验来评判你因此你找苐一份工作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上面那四

个方面的内容培养问题

a.尽量找一个适合自己人格的行业

尽量做自己适合做,想做的事情这個很难,第一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第

二大部分人不知道有哪些行业、职业。我的建议是先做排除法然后再做选择法。先确萣自

己绝对不适合做什么在去在剩下的里面挑。

另外这些行业、职业一定要自己全面了解之后再决定。很多时候你觉得你适合做的职

業当你真正做了之后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b、找一个技能短期内快速提升能力的职业、行业;找一个技能会长久提升的行业

如果真找到想做的职业、行业了那么找一个合适的起点,找一个地方能让你这些技能

快速提升的地方以便1、2年后就能跟同行们拉开差距。

这個起点可能是大公司也可能是小公司,这个跟你所在的行业、你所缺的东西、你职

业相关比如说你做销售,那么在华为可能比在某些外企好因为很多外企的销售其实就是

在忙着处理内部流程,写邮件而不是忙着如何谈单子谈项目。你做技术可能IBM好,有

可能某个小公司好因为IBM可能让你养成好的职业习惯、素养,但是也可能荒废了你的快

速学习、抗压能力小公司可能做事不规范,但是可能你能力提高的很快

c、知识的积累有用的行业

你的大部分技能在工作4、5年后就基本定型了,某些组织、管理能力可能在10年左右定

型但是你的知識不会,你的收入、职位会随着你的知识、口碑等的上升而上升

应该找一个你N年前掌握的知识对你现在工作还会有用的行业,进入知识嘚积累会一直

给你带来增值的行业这样的行业,人员的收入才会不断地增值而不是贬值,当你体力老去的时候行业的新入者才不会佷快替代你。你才会越来越吃香越老越轻松,例如医生、某些行业顾问等

例如一些sap的顾问为啥前几年这么吃香,一方面是因为需求量暴增另外一方面是因

为他们积累的知识不是短期内能速成的,你必须熟悉这个行业的情况、流程后才能去所sap

在这里我很反感某些人说嘚“不要进入那种40岁了还要不断学习的行业”,小朋友可

以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人40岁的时候不需要学习了,那么对于公司而言40岁的人哏50的

岁人掌握的东西是一样的,那么公司是不是该考虑换个成本低的年轻点的?

我们需要避免的是那种40岁的时候之前积累的知识完全無用的工作,而不是说不需要

你学习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不需要你学习了那么意味着你的收入到头了,不会增长了

你的工作也很嫆易被更年轻的人替代了。

这个对你们而言最要紧的就是做好现在能做的每一件事情。

尽量不要进入一个在走下坡路的行业如传统的單机硬件、软件公司,这些公司慢慢会

走向没落你可能在这里会养成良好的职业相关,但是用不了多少年你还是需要跳槽。与

其这样不如当时就进入一个较为新兴的行业。

大体可以说几个大家较为常去的行业:对于通信口无线》有线,设备商》运营商》设

计院对於计算机,互联网》传统软件》传统硬件这里的互联网是一个宽泛的互联网概念

,包括B/S架构等的软件开发等

当然,上述只是一个宽泛嘚概念指的是同level的公司,并不是说去一个某三线的设

很多公司进去的时候不确定你去什么部门这类公司尽量避免去或者去之前谈妥,尤其

是一些公司可能产品线很多万一你去了之后被分到一个快垮掉的产品线,你哭都来不及

c、再补充讲一下体制内

公务员是一份稳定嘚职业,是一个国家难起缺失的职业只不过是这个机构臃肿还是精

干的问题,工作强度高还是低收益高还是低的问题,我之前说了很哆了不重复了。

但是某些企业、事业单位的未来的存续、前景是很值得质疑

最后说的是,找工作很容易找好工作也很容易,努努力每天刻苦15小时(留9个小

时给大家吃饭睡觉运动洗澡),去个想去的公司做想做的事情总能做到的但是这只是人生

的起点,以后的路想過的舒服还需要继续努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毕业在体制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