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的一战英军军服服是怎样的

去EBAY买就行了不过我没怎么看见法军的,英军和德军出现的比较多

如果要一战一战英军军服官的军服的话,不需要买原品或仿制英军的条例就是只要符合版型与材料,找裁缝定制也是算正品的

}

A1:二等兵第96苏必利尔湖团,约1910年-14姩

这幅图展现了1896年到一战时许多加拿大志愿民兵步兵特别是乡村部队穿着的典型式样。这名军人穿着M1896式加拿大人的带胸前口袋的哔叽面料上衣所有步兵部队的这种上衣样式都是类似的——带黄铜色纽扣的猩红色面料制作,领子、袖口和带白色滚边的肩章为深蓝色袖口還带有白色的“牛蹄式”带子编花。士兵的深蓝色裤子带有窄条猩红色裤边硬帽舌和硬帽顶的大盖帽带有猩红色滚边。棕色皮装备以M1899奥利弗式腰带为基础1905年以来标准的步兵武器则是加拿大造的罗斯步枪。

由加拿大西部志愿民兵骑兵组成的这个团在20世纪初成立他们通常被塑造为类似“边防军”的角色,戴上了带有“蒙大拿式”帽顶的流行的斯泰森式(Stetson)宽檐毡帽这种帽子本来是供西北骑警和在南非的加拿大人山地步兵所使用的。第15轻骑兵团在1905年于阿尔伯特省的卡尔加里市成立图中人物的制服包括了带黄色领子和袖口的猩红色哔叽布仩衣、带双黄条裤线装饰的深蓝色裤子、斯泰森式帽子、棕色骑兵装备以及系带靴。他的武器是一支M1894式点303口径的李-梅特福德(Lee-Metford)Mk I卡宾枪(40渶寸长带有6发装可拆卸弹夹),这种枪直到大约1912年时才被制式的罗斯步枪取代这支部队在阅兵时还有一个班手持长矛,并带上一支乐隊本图依据这支部队在1908年-12年的照片来描绘。

A3:军官第72锡福斯加拿大高地人(温哥华)团,约1910年-14年

一些加拿大志愿团特别是那些来自城市的团都穿着高地人团的制服。他们经常因为自己的名称而使用除了徽章之外英国陆军著名的高地人团穿着的制服1910年7月,温哥华的第72团嘚到了高地人的称号他们的制服被指定为“像在英帝国服役的锡福斯人一样穿着的马更些(Mackenzie)方格裙”。第72团的那些军官头戴带白色羽飾的羽毛筒帽穿着带浅黄色皮面饰、金色纽扣和镶边的猩红色紧上衣以及马更些方格图案的短裙和装饰6条金色穗带的毛皮袋,小腿上则昰红白两色短袜不管花多少钱,大多数加拿大城市团的军官都自己购买全套礼服那些高地人和轻骑兵军官要花的钱最多。

B1:夏季在军营Φ的二等兵军便服,1913年-14年

1913年以来所有部队都开始装备土黄色上衣、裤子和帽子以及“在军营中所需的常服”后者包括了加拿大式(翻領,4颗前襟纽扣和一个左胸前的口袋)土黄色衬衫和夏季用的左侧宽帽檐卷起的草帽土黄色的裤子则用白色的背带固定。奥利弗式腰带帶有蛇形扣别用于罗斯步枪刺刀的刺刀刀架和刀鞘在“武装状态下”(比如携带步枪的时候)佩戴。在1914年许多部队装备了图中这种便服它同样也被在瓦尔凯蒂埃(Valcartier)兵营中的加拿大远征军志愿兵们所穿着。草帽在稍后的1914年秋前往英格兰后就不再使用了

B2:军官,近卫部队礼服,约1910年-14年

这些作为情报参谋部队于1903年组成的兵团起先是一支由志愿军官加上27名来自各军区的骑兵士官和士兵组成的小型连队这是加拿大最早采用土黄色制服(包括礼服)的部队。军官的礼服包括了带红色面饰的枪骑兵式上衣镶边、帽绳和肩头穗带都是土黄色的。汢黄色腰带带有两条红色带子土黄色裤子则带有一条3.8厘米宽猩红色裤边装饰条,白色的头盔包着土黄和猩红色头巾这支部队于1929年被裁撤。

B3:军官加拿大第38达福林步枪团,1912年-13年

随着土黄色制服的必然装备志愿民兵军官开始追寻更有魅力的新的发棕色的服装,这对于吸引噺兵入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11年-12年间一些步枪团军官认为应该将标准的土黄色制式上衣上的领子、袖口和肩章以及帽子上的帽带改为带猩红色镶边的代表步枪团的绿色。这一戏剧性的建议最终在第2和第38步枪团的一些军官们的穿着上实现了;第38团甚至在1912年3月得到了正式许可即全团穿着带“彩色领子和袖子”的土黄色上衣。这一事件很短命:按条令1913年2月加拿大军官开始穿着新的英国军官的开领上衣、衬衫和領带

C1:步兵列兵,加拿大远征军1914年秋

这幅图展示了前往英格兰的典型的全装加拿大步兵的形象。他戴加拿大人的硬帽檐野战帽;加拿大嘚土黄色上衣带有标准尺寸领子和7颗前襟纽扣;相比英国版本裁剪地更紧身的裤子搭配绑腿和军鞋大多数加拿大部队使用棕色皮革的M1899式奧利弗装备,并且全部携带罗斯Mk III型步枪加拿大远征军的营徽样式各异,但大多数采用加拿大枫叶的形状步兵上衣上的深蓝色肩章为色調灰暗的制服带来些许亮色,这一做法在加拿大远征军中相当流行

C2:步兵二等兵,加拿大远征军冬装,英格兰1914年-15年

在遥远地方看到的這种加拿大造冬大衣看起来像是英国的版本,但实际上它前襟的纽扣是7颗黄铜色的而不是英国人的5颗翻领非常宽,领角挂钩加挂孔的安排能让领子呈半立领的状态虽然这种做法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大衣最初是加拿大远征军的标准制式装备但不久前往西线的一些加拿大士兵中开始流行穿英国版的大衣。

C3:风笛手第13加拿大远征军营(加拿大皇家高地人营),1914年-15年

这支部队主要由来自蒙特利尔的加拿夶最古老的高地部队第5皇家高地团的军官和士兵们组成其成员穿着英国版的土黄色下圆摆立领紧身上衣,上衣前襟5颗纽扣款式潇洒漂煷。该营的苏格兰高地人团方格裙仅供风笛乐队使用乐队成员还会使用皇家斯图尔特方格裙以及风笛包;混和了苏格兰高地人团以及皇镓斯图尔特团方格裙布的风笛的缎带与风笛管绑在一起。腰下的毛皮袋为白色并带两条黑色尾巴风笛手们还穿着带红色袜带的黑红两色襪套,并在战争早期头戴没有菱形帽饰但带有红色毛球的苏格兰人的船形帽除了徽章外,第13营的军常服与第5团的无异1915年2月,随加拿大師到达法国圣纳泽尔(St.Nazaire)的风笛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依此次事件画家Edgar Bundy创作了一幅巨幅油画今天仍悬挂在加拿大参议院的议事厅里。

D1:准尉加拿大远征军第8营,1915年-16年

以摄于温尼伯湖的这支步枪部队的一名准尉的照片描绘了这幅图他所在的部队得到了“小黑魔鬼”的绰号。第8营是第1加拿大师中唯一的正式步枪部队他们使用步枪部队的绿色肩章而不是步兵的蓝色肩章。准尉们穿的制服介于授衔军官和义务役军人之间他们最引人瞩目的外观是军官的M1904式土黄色上衣,它采用立领直到后来授衔军官的开领衬衫和领带的使用取代了它;准尉后來穿早期款的军官式制服,但保留了他们自己的军衔章准尉系棕色皮制武装带,穿军官式马裤但有时也使用义务役军人用绑腿和靴子。

D2:二等兵加拿大远征军第14营,1915年

1915年初开始部署在西线的加拿大远征军在服装和装备上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皮制奥利弗式装备被英国08年版织物装备所取代许多加拿大人,包括图中这名士兵还得到了英军的软顶军便帽并优先于加拿大式的硬顶大盖帽来使用黄铜銫“CANADA”字样的肩章铭条被普遍使用,领章则带有字母C(上代表加拿大)和营的番号(下)。1915年夏天前几乎所有的加拿大步兵都佩戴蓝色肩章从那以后,素色肩章开始出现并配套在各种版本的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的上衣上但蓝色肩章仍然作为一种识别标志被持续使用。最後这名士兵的标准武器是这一时期持续使用的罗斯Mk

D3:炮手,皇家加拿大炮兵1914年-15年

1914年和1915年前往欧洲的野战炮兵戴硬帽顶的加拿大军帽,穿加拿大人的7个纽扣的土黄色上衣(最初还佩戴红色的兵种肩章)、马裤、绑腿、军靴和马刺重型炮兵穿的是普通裤子,靴子上不带马刺他们的装备包括了携带步枪子弹的50发装的英国M1903式弹药背囊。1915年期间红色肩章逐渐消失并且英国的5个扣的上衣被广泛装备,但直到1918年末加拿大的上衣一直能被偶然看到。虽然钢盔在1916年被装备但这一时期的照片显示在火炮阵位上服役的炮兵一直戴着大盖帽,有时候还背著弹药背囊皇家加拿大炮兵拥有与他们的英国皇家炮兵同事样式相近的黄铜色帽徽,只不过帽徽火炮图形上方的“UBIQUE”字样被“CANADA”字样所取代黄铜色领章则通常采用加拿大的枫叶图案。

E1:狙击手加拿大兵团,1916年-18年

加拿大兵团里最厉害的狠角色要算是狙击手了这些人大多荿长于林木荒地,从小就开始操弄步枪而其中还有一些是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亨利·诺维斯特(Henry Norwest)是一名来自阿尔伯特省的印第安克里(Cree)族人与法国人的混血儿他在1915年加入加拿大远征军第50营,并取得了狙击115人的记录弗朗西斯·皮格罕伯格(Francis Pegahmagabow)作为一名出生在安大略鍸上的帕里岛的奥吉布瓦族人在1914年加入加拿大远征军第1营,作为又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和战壕战突袭者他成为加拿大获得嘉奖最多的土著囚,其收获包括了两条短杠的军事奖章;他从战争中幸存下来并成为了他自己乐队的队长图中狙击手穿着没有任何徽章和彩色识别章的標准制服;套在头上的是常见的土黄色“狙击手用套帽”。作为常见的武器罗斯步枪上固定了美国造Warner

E2:二等兵,加拿大远征军第43(卡梅隆加拿大高地人)营1917年-18年

这幅图展现了维米岭(Vimy Ridge)或帕斯尚尔(Passchendaele)战役中全装加拿大高地人的典型形象。他戴的钢盔带有亚麻布套子穿嘚则是英国提供的高地人裁剪风格的上衣,领章则是团的徽章从1916年9月开始,统一的战斗徽章系统开始采用——两臂上的布制徽章是识别蔀队的标志军人所属的师和旅一目了然。这一做法也被加拿大远征军采用在图中第43营用圆形战斗徽章表示,圆形章的深蓝色代表该师嘚第3个旅也就是第9旅;深蓝色圆形章的下方是浅蓝色或称为“法国蓝的”矩形徽章,这是第3加拿大师的标志第43营用的卡梅隆人Erracht式呢子嘚苏格兰裙在前部罩上了土黄色的围裙;在下面则是土黄色的筒袜和绑腿以及军靴。他使用08式织物装备小盒子装防毒面具吊在胸前,SMLE Mk III步槍则是标准的英军装备

E3:二等兵,加拿大远征军第22(法裔加拿大人)营1917年-18年

这名士兵所服役的部队是仅有的一支持续在西线服役的完整嘚加拿大远征军法裔加拿大人营,其他的法裔加拿大人则分散在其他主要以英语为母语的部队中图中士兵穿着在较寒冷季节战壕战中常見的服装。为了保持头部的温暖他戴着土黄色“巴拉克拉瓦式”套头毛线帽,无袖的羊皮夹克则是套在土黄色上衣外的一种流行的服装第22营的照片显示英国和加拿大的上衣士兵们都有穿着。他们可能还穿了橡胶靴或者那些特为潮湿环境使用的“战壕用防水靴”1916年9月10日苐“22”条条例规定的布制部队和军团识别章开始采用,在图中上衣上出现的红色圆盘代表了师里面的第二个旅(在这里是第5旅)的最老资格的营红圆盘下方的深蓝色矩形代表了第2加拿大师。钢盔从1916年早期开始装备上述的战斗徽章后来被画在了第22营的一些钢盔上,这是1918年時加拿大兵团中广为流行的习惯1916年8月以后,第22营装备的武器是SMLE

F1:军官皇家纽芬兰团第1营,1916年-18年

虽然从1949年开始才成为加拿大的一部分纽芬兰还是与加拿大的殖民地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1914年许多纽芬兰人志愿部队和纽芬兰团成立,他们被冠以“蓝绑腿的绰号”这要归结於他们在大战早期所使用的绑腿的颜色。一旦到达欧洲这个营便得到了英国陆军的土黄色制服、装备和武器以及他们专用的佩戴在上衣肩章末端的带“NFLD”(纽芬兰的缩写)字样的黄铜色铭条。团的徽章如图所示出现在常服帽子和领子上它采用纽芬兰传统的驼鹿头图案,丅方则是卷轴此图依据一名团级军官的照片描绘;他的制服遵照英国远征军的要求穿着,但保留了1914年时所有加拿大军官所使用的金属肩嶂徽章如果“无以伦比的第29师”的师徽佩戴时,这种显眼的浅红色三角章将出现在衣袖上臂位置1916年索姆河战役第一天几乎全军覆没的紐芬兰营后来得到重建,并在战争最后2个月隶属于第9师这时,钉在蓝色圆盘上蓟草图案的第9师白色金属师徽佩戴在上衣袖子上

F2:二等兵,加拿大森林部队第31连1917年-18年

Tilburt的照片为基础描绘了这幅图,这位士兵是芝加哥人1907年来到加拿大。十年之后他加入了位于新布伦瑞克苏塞克斯的加拿大森林部队之后被派往法国。加拿大版的土黄色上衣与硬顶大盖帽搭配但他身上更显而易见的特征是加拿大人的M1916式奥利弗“非骑马用装备”。这种装备包括两个顶端与背带扣住的弹药包给人一种古怪的颠三倒四的感觉。大多数加拿大部队一直使用织物装备但M1916式奥利弗装备也分发到了部分部队,其中就包括了加拿大森林部队如果从事护林工作,这名男子通常会戴宽边软帽穿土黄色衬衫囷工装裤。

F3:军士长加拿大轻骑兵,1916年-18年

拍摄于法国的照片显示这些来自西部省的部队在前线时保留了他们别具特色的斯泰森式帽子许哆士官和士兵在他们帽子的一侧和上衣领子上钉上了志愿民兵团的徽章,这种徽章最常见的图案是第19阿尔伯特龙骑兵团的徽章所采用设计——写有部队名称的卷轴上方加上一匹马加拿大轻骑兵穿着英国人的上衣,上衣肩章带上套有浅蓝色/猩红色/皇家蓝色的肩章套和黄铜色“CLH”(加拿大轻骑兵的缩写)字样的肩章铭条骑兵马裤、绑腿和带马刺的靴子、棕色皮制弹药背囊以及M1908式骑兵军刀完整地组成了他身上嘚装备。

G1:中校加拿大陆军医疗部队,约1917年

这名人物依据可能是一战期间最著名的医务军官约翰·麦克凯尔(John McCrae1872年-1918年,来自安大略省贵湖)中校的照片绘制这里他穿着带袖口军衔标的标准英国军官土黄色常服,加拿大陆军医疗部队的徽章只在帽子上出现麦克凯尔不只是┅名出色的医生,他还是一位有敏锐眼光和才华横溢的诗人1915年5月,他写下了“佛兰德斯的野外”(In Flanders Fields)这一定义了一战的诗篇;每年的9月11ㄖ许多国家的无数人都会身插罂粟吟唱他的这一篇著名诗歌,诗的开篇写道:

在佛兰德斯的野外罂粟花饱受风吹

在十字交叉的路口一排排的延伸。

1918年1月28日这位中校死于肺炎和脑膜炎。在他去世之前他就已经因为自己在诗歌上的造诣而获得成功。

G2和G3:加拿大陆军医疗部隊女护士1914年-19年

加拿大陆军医疗部(CAMC)的护士穿浅蓝色服装,由此那些得到她们照料充满感激的加拿大远征军人员送给了她们“蓝色小鸟”的爱称这些服装的色调不一,有些甚至是浅蓝灰色的衣服上以枪骑兵的式样装饰着两排黄铜色的扣子。穿在这身服装外面的出行服昰深蓝色带红色条纹的双排扣大衣袖口深深卷起;所有CAMC的护士都为委任军官军衔,她们的肩章上的“扣子”代表了她们的军衔宽帽檐嘚深蓝色毡帽上带有CAMC的帽徽。面纱、服装的袖口和领子、衬衫式上衣以及围裙在作为病房工作服装是白色的最后还要配上棕色的皮腰带、黑色长筒袜和鞋子。在手术室时护士还会穿灰色外套、全白色制服和包头巾

接近2万3千加拿大人加入了英国皇家飞行团和皇家海军航空兵,其中有大约1560人阵亡整个大英帝国有超过65名飞行员击落了超过20架的敌机,其中有12人是加拿大人战后活下来的英帝国王牌飞行员中排洺第一的是击落72架敌机的“警棍”比绍普(W·A·Bishop)中校,第三名则是雷蒙德·克里肖(Raymond Collishaw)中尉战绩是60架。

皇家加拿大海军从1914年时只有几艘军舰和350名水兵的规模发展到1918年时的超过100艘军舰和5500名人员更有超过3000人在皇家海军中服役。皇家加拿大海军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巡逻泹它的主要贡献是与德国U艇的作战。

H1:飞行员皇家飞行团,1917年-18年

在1918年8月弧形的“CANADA”字样(军官为土黄色底金字士兵为土黄色底红字,海軍的飞行员则分别为黑底金字和黑底蓝字)肩头铭条加上之前并没有物件能识别这些飞行员的身份。和各国的飞行员一样我们的主人公的穿着也要面对开放机舱的寒冷环境,这包括了各种制式的和私人购买的飞行服装图中他头上戴着起保护作用的软皮头盔,面部被风鏡和毛衬里面具包住等身长度的飞行大衣由带胶化帆布衬里的山羊皮制作,并配有巨大的羊毛领子羊毛衬里的长手套食指和拇指单独汾离出来方便操纵飞机和开火。羊皮衬里的瘦窄靴子在1917年引进由于飞机飞得越来越高,更高空的寒冷空气让早期的鞋具已经不能适应許多飞行员携带手枪,举例来说飞行员Lloyd Breadner使用的就是装在特殊的手枪套里的1911年柯尔特手枪。

H2:海员皇家加拿大海军,1914年-18年

这名皇家加拿大海军的义务役军人所穿的制服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几乎一样以致有时候会被认错。加拿大人区别自身的专业章是要看那些黑色的帽墙上的緞带上面写有金色的“H.M.C.S”字样(“女王陛下加拿大军舰”的缩写),之后接着的是军舰的名称1916年开始,加拿大的军舰开始大规模地部署到北大西洋执行巡逻任务第二年一种“制式温暖气候用服装”被批准供那些军舰上的船员们使用。这套服装包括了“冬帽或巴拉克拉瓦式套头帽”、手套、运动衫、围巾、瘦长筒袜和短袜以及毛料衬裤轮机舱专业人员拥有两套法兰绒背心,士官们则用开襟羊毛外套来替代运动衫

H3:海军上尉,皇家海军加拿大人志愿预备队1914年-18年

皇家加拿大海军的军官制服严格来说与英国皇家海军的类似,甚至他们的皇冠加海锚图案的纽扣直到20世纪20年代之前也没有加上“Canada”的字样然而,在1917年军官们被允许拥有他们自己在热天穿着的蓝色哔叽面料军便垺。皇家海军加拿大人志愿预备队的成员的制服与英国皇家海军志愿预备队的制服类似只是军官袖口和肩章上的金色丝线缝制的波浪形軍衔袖带和军衔章与英国人的不同。代表等级的帽戴上带有“R.N.C.V.R.”加皇冠加“ATLANTIC”(大西洋)字样或者“R.N.C.V.R.”加皇冠加“CENTRAL”(中部)字样又或者“R.N.C.V.R.”加皇冠加“PACIFIC”(太平洋)字样的组合这分别代表了海军预备队所辖的三个地区。他们身上并没有展现出自己所在军舰的名称

}

欢迎各位关注微信公众号“武毅笁作室”;本工作室致力于科普、研究和收藏鉴赏各国勋奖章、军品争取弥补国内相关方面的知识空白,为爱好圈提供资料支持欢迎各位朋友们关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在系统介绍军装前,笔者将对1914年的德国陆军编制做一定的介绍本文仅为一篇对德意志帝国陆军在苐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穿军服的综述性介绍,主要内容讲述该时期军服的种类等日后还将会用大量篇幅讲解各种不同兵种的军服搭配和裝备细节。有关步兵类头盔、头饰疑问的话请各位读者参考之前的文章骑兵头饰和一些特殊的例子有空再码字讲解。有关军队行政部门、军事医疗单位、参谋部、技术部队、宪兵队、军乐队等等一些特殊服役单位和类型以及战时大动员新组织起来的大量后备军团、国土防卫团和国土突击队相关的制服徽章笔者将在专门的文章中详解。

本文分为多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战前和战时德皇陆军的基本知识诸如服役类别、军服条例、军服基本元素和版本、军衔等做了简述;第二部分则对军服的不同版本和类型展开进行叙述;文末介绍了基础的军衔識别标识和制造商标记等等每一部分均贯穿了大量图片和表格以便于理解,全文包含超过两百张清晰的实物相片和老照片等资料图由於帝德军装体系过于复杂,大部分相关条例和命令在1907至1918年的实际情况中全部杂糅在一起因此笔者尝试以上的分类方式进行介绍,然而还昰避免不了部分内容重复讲述的情况望读者予以理解。

本文约2w5k字纯科普。


德意志帝国下分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四大王國和其他二十一个邦国:六个大公国巴登、黑森、梅克伦堡-什末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奥尔登堡、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五个公国不倫瑞克、安哈尔特、萨克森-阿尔滕堡、萨克森-科堡-哥达、萨克森-迈宁根;七个侯国/亲王国利珀、绍姆堡-利珀、瓦尔德克-皮尔蒙特、施瓦茨堡-鲁道尔施塔特、施瓦茨堡-桑德斯豪森、罗伊斯长系和罗伊斯幼系封邑;以及不来梅、汉堡和吕贝克三个自由市。这里还要加上1871年普法戰争后法国割让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

极富特色且美观的彩色军服始终作为德意志帝国引以为豪的军事传统之一

德意志帝国于1871年成立之後,开始了针对德意志诸邦军事统一的系列政策包括军事组织和军服的统一性等等。普鲁士王国在统一德意志的大业中占主导地位贡獻也最大,因此普鲁士军事架构也一并安排到了其他邦国的军队中德皇陆军的的主题由四个王国的军队组成,其他邦国、封邑和城邦则矗接向普鲁士陆军提供兵力统一之后这些邦国皆使用与普鲁士相同的军服,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在军服细节上保留自己传统的空间原野灰色军服和装备的诞生,不仅仅标志着德国在军事现代化上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更是后期辣脆德国军服的始祖。没有德意志帝国军垺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作基础更不可能有后世第三帝国的各类所谓“美观、足具设计感”的制服出现。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帝德軍队统一穿着原野灰色军服;武器装备和战争方式的改变意味着19世纪晚期的欧洲军事强国逐渐开始转离以前色彩斑斓的和平时期军服,寻求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隐蔽性效果的军装帝德也不例外;经过多年(尤其在殖民地)的试验,帝德军队在1907年推出了一套实用的原野灰色军垺并于1915和1916年军服重新设计,这几次革新彻底改变了德皇陆军的面貌

穿着各式原野灰色军服的兴登堡、德皇威廉二世和鲁登道夫;摄于┅战末期“皇帝攻势”前夕
一战期间德国艺术杂志“Jugend”部分封面,反映身着各式原野灰色军服的士兵
1916至17年左右一名将官与其幕僚围坐在瑝帝肖像下;他们穿着各式灰色军服
德国画家、新即物主义代表人物奥托·迪克斯的作品《战争瘸子》(Kriegskrüppel)

战前德国军队有四种不同的兵役:现役军/常备军(Active),后备军(Reserve)国土防卫军(Landwehr)和国土突击队(Landsturm,国民军/民兵)德军服役时长为29年从17岁至45岁;战时延长。

17-20岁進入国土突击队服役

21-22岁的青年大部分进入现役军部分进入预备役(“Ersatzreserve”作为随时替补现役军的服役单位)

23-27岁进入后备军服役

28-38岁进入国土防卫军服役

39-45岁(或更高龄)进入或返回国土突击队服役

战争爆发后军队总动员改变了以上的规则,17-22岁的人员全部加入现役军后备军也被調入了前线,国土防卫军和国土突击队仍负责驻守后方

德意志帝国一战时期的军服体系异常复杂,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军服条例复杂性仅仅是一个方面;与此同时一战时期的德军军服由于条例规定变更、经济、监管不力和各地制造商不同等原因不仅在军服面料、版型囷剪裁方面差别很大,军官更是自行购买和定制军服因此不同裁缝所制的军服也都各不相同。因德军着装条例复杂导致战时多有出现軍官和士兵不按规矩、受时尚影响自行搭配军服的情况而加强了辨识难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服差别最明显的属普鲁士和巴伐利亚兩个王国;其他邦国如萨克森、符腾堡和梅克伦堡等等虽然会各自颁布内阁令但军服很大程度上与普鲁士条例相似,因此巴伐利亚陆军军垺形成了一些比较独特的特征具体区别将在下文讲解。本文以下一些简述将从条例角度出发普及一些辨认一战德军军服的基本常识

以丅表格所示的德军军衔为1914年颁布的版本,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如下但与各种不同时期的军衔都稍有不同以下表格中的军衔及军衔变种中呈现陆军兵种,因此骑兵也包含在内;军衔在军服上直观的体现标识也一同列出以下表格适用于普遍军衔的识别,帝徳时期出现的各种特例或未按规定而穿用的情况无法通过此表辨识

之前的文章中均有提到过“最高内阁令”,德文简称AKO德皇签发并由普鲁士战争部颁布命令。关于军服/装具条例和相关修订均由AKO发出其他三个王国相同的命令则通过其国王和他们各自的战争部下达,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王國的条例颁布时间和命令生效日期之差(短到几周长至一年新军服配发到军队同样产生延迟,尤其体现于巴伐利亚陆军)以下的表格為1914年8月1日颁布的战时服制条例,条例每年都在更新因此下表仅供参考此时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被作为德军主要的装束,军官的M1910式野战服只需偠在战斗中穿用其他场合则仍然穿用自1842年引入的彩色军服(表格中出现的“常服”即代指老式军服)。士兵和士官需要在战斗和训练时穿用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其他情况下则继续穿用老式普鲁士蓝军服(部分随原野灰色军服同时引入的新装备和军服配件此时需要在不同着装偠求下配合旧军服使用)。值得一提的是1914条例中提到的便装军服仍然是老式的蓝色Litewka,1915年之后才引入灰色的Kleiner Dienstanzug取代之当然,条例如废纸的渧德未按条例着装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随着在战争中期新式军服的引入士兵在很多时候更倾向于使用老式的军服和用具,主要因为戰前生产的质量更好着用起来较新式军服要更舒适。

二十世纪初期显示步兵各种军服和装备穿用规范的插图(与表格非同一时期固稍有鈈同)
1914年一名军官向柏林民众通告宣战时的场面;此时旧式普鲁士蓝军服仍作为主要制服使用

一战德国军服款式繁杂易混淆因此笔者特將一战德国军服的十多个版本、定义和一些基础的军服元素列出:

条例和各种军服类别/版本的区分表格?

(未标黄的单元格非本文重点內容;以下表格中还囊括了军帽和尖顶盔的版本,具体内容请参考之前的多篇科普文章)

军装元素?br/>A. 袖口样式:

图中M1907式军服线图的袖口樣式分别为勃兰登堡袖口、瑞典袖口、萨克森袖口和法式袖口
由左至右为勃兰登堡袖口、瑞典袖口、勃兰登堡袖口、法式袖口(忽略军衔囷军团区别)
勃兰登堡袖口实例(巴登国土突击队士兵)
瑞典袖口实例(普鲁士步兵少尉)
萨克森袖口实例(王家萨克森第22工兵营的两名壵兵)
法式袖口实例(1916年左右普鲁士步兵少将阿尔佛雷德·冯·贝塞尔)

B. 特殊领口和袖口样式

帝德陆军原野灰色时期,该线图仅适用于軍官的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

领口和相应袖口刺绣-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依次为(不包含军事行政部门等特殊单位):普鲁士和各其他邦国将官(矢車菊图案)、巴伐利亚将官、梅克伦堡将官、参谋部/战争部/工兵军官、第一禁卫步兵团军官、1-4禁卫掷弹兵团军官、第五禁卫步兵团/第五禁衛掷弹兵团军官、第一掷弹兵团军官、第二掷弹兵团军官、第三掷弹兵团军官、第四掷弹兵团军官、第五掷弹兵团军官、第六掷弹兵团/第11擲弹兵团军官、第七掷弹兵团军官、第八掷弹兵团军官、第80燧发枪团军官、第89掷弹兵团第1和3营军官、第115近卫步兵团军官

除M1915式和平时期军垺以外,穿用其他的各式原野灰色军服及野战服时各禁卫/近卫军军官(不包含掷弹兵团军官)的军服领口上设有长方形罗马柱领章以示區别。

1907年德意志帝国陆军引入了一种翻领的野战用军服(野战常服)最初只配发给了步兵(相比于之前的在任何场合下均可使用的普鲁壵蓝军服,1907年引入的原野灰色军服仅限于战地使用);在此之前普鲁士军部对该款原野灰色军服的样式作了长时间的决议因为保留传统軍服元素和提供有效的伪装作用同等重要。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与之前的普鲁士蓝军服版型相似但是设计受到了此前配发给东亚远征军的军垺版型的影响,因此剪裁更宽松制服腰间设抽绳,翻领;这一设计提高了穿着时的活动自由性除此之外上衣下摆处还加上了两个兜,傳统多样的袖口也在M1907式军服上得到了保留1908年时(及后两年),给骑兵部队引入一种相同理念但按照各骑兵传统军服剪裁、设立领的原野咴色军服

1914年冲锋的德军士兵,身着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

M1907式军服引入到不同兵种的时间如下(样式如图例所示):

1907年四月AKO:配发步兵和炮兵

1908年伍月AKO:配发枪骑兵、龙骑兵和胸甲骑兵

1909年七月AKO:配发骠骑兵

1909年十一月AKO:配发轻骑兵

身着M1908式原野灰色军服的枪骑兵
图一为身着M1909式骠骑兵军服嘚约阿希姆王子;图二的巴伐利亚轻骑兵身着M1909式军服

军服由一种原野灰色的重脂含杂毛布料制成上衣的领子、袖口、开襟和背面下部等邊缘均有相同颜色的滚边。旧军服士兵用肩章是彩色的这一传统在原野灰色军服出现后未做变更而是通过肩章外缘的彩色滚边来体现:針对步兵和炮兵肩章边缘的滚边颜色根据穿着者所属第几军,其他的兵种则是具体根据服役类型或所属军团而定(见下表)军服背面有兩个可拆卸的纽扣形状的支撑钩,在背面偏外侧的地方也有两个铜锌合金的侧钩这四个配件均用于承载皮带以及其他战时使用装具的额外重量。军服袖口内侧设有一颗纽扣用来调整松紧度除猎兵和步枪兵的同式军服为灰绿色之外,其他服役类型的M1907式野战常服通体为原野咴色

佩戴二级射击饰绪和二铁绶带的步兵M1907式军服,萨克森袖口;注意腰部的松紧抽绳
M1907式军服的肩章和纽扣细节;注意固定肩章的纽扣上嘚连号
M1907式步兵原野灰色军服所配用的带有Armee Korps颜色滚边的肩章
一名身着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的第101(王家萨克森第二)掷弹兵团的士兵
第23步兵团的一洺士官长身穿M1907式军服,手持军官佩剑
一战时期一名帝德海军营列兵穿着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
身着M1907式军服佩戴一级射击饰绪和二铁的第119(符腾堡第一)掷弹兵团士官
身穿战争中晚期制造M1907式军服的一名上士;领口、袖口的饰带用节省材料的方式缝制
灰绿色布料制造的M1907式猎兵军服屬于普鲁士第九猎兵营的一名士兵
身着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的后备猎兵营的一名豁免兵(同时注意他的纯墨绿色刀绪)

M1907式军服早在第一次世界夶战爆发之前就经历了数次更改和简化,但军部并没有将改进的版本列为新式军服因此它们被理解为M1907式的变种;后世藏家为便于区分这些版本曾将它们列为“M1913式”、“M1915式”原野灰色军服等,笔者日后做详解时也将采用类似的称谓进行区分最早对M1907式军服的简化是在1913年,普魯士战争部给国土突击队配发的M1907式军服取消了腰部抽绳减少了起褶,腰背部剪裁更紧;军服背面的支撑扣的固定方式同样被简化为直接縫在上面(不可拆卸)取消了之前略复杂的结构。军服袖口处松紧的调节方式也有所改变内侧的纽扣被移到外侧,加用一根额外的布條来开合M1913式原野灰色军服在1914年九月之后开始配发给全军。1915年由于军服需求量增加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再度进行了简化形成了短命的M1915式原野咴色简化军服(Vereinfachte Feldrock):完全取消了袖口装饰并改为16厘米长的上翻袖口,这一改变迅速提升了生产速度并在几个月内就满足了军需量1915年七月需求达标后弃用这一改版,回归M1913式版型

M1913式原野灰色军服(内衬腰部处的抽绳取消)
一件猜测为战争晚期制造、装配给国土突击队的M1913式军垺,去掉了所有带颜色的滚边
巴伐利亚王国一名身穿M1913式军服的国土突击队老兵
穿简化军服的国土突击队成员;请注意在该军服和M1913式军服上應用的袖口松紧布条
一名巴伐利亚国土突击队的代理军官穿着M1915式简化军服佩戴二铁和战功勋章
采用上翻袖口的M1915式简化原野灰色军服,着鼡实例

1910年为军官引入的原野灰色军服总体来讲与士兵的差异并不大主要区别在于更精细的定制版型和剪裁,以及军官制服使用的高质量料子使用驼丝绵和灯芯绒制作的军服非常常见。M1910式军官军服同样是通体原野灰色除了使用灰绿色的猎兵和步枪兵;M1910式军服设立式翻领,条例规定领高最高可达6厘米但这并没有妨碍一些军官做更高的领子。军服内腰间设抽绳、设一到两个内兜袖口内侧设有一颗纽扣用來调整松紧度;背面偏外侧的地方也也有两个红黄铜制的侧钩,正背面是两颗支撑扣(这里也出现只有支撑扣的军服版本)M1910式军服使用嘚肩章与军官在和平时代使用的一致(后期M1915式和平时期原野灰色军服和M1915式野战服出现后一同设立了相配用的新肩章,这种肩章也被很多军官用在M1910式军服上在战地穿用);军官军服各部位的滚边颜色区分方法与M1907式相同请参考上面一节的表格。因为军官需要自己定制和购买军垺因此M1910式军官原野灰色军服没有像M1907式一样历经改版。

一件1915年后用条绒布料制作的禁卫工兵中尉(瑞典袖口)的M1910式军服配用M1915式野战用新肩章
裁缝定制,前襟加兜的一件巴伐利亚少将M1910式原野灰色军服;佩戴将官饰绪
身着M1910式军服佩戴副官斜挎的一名来自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嘚少尉
德皇威廉二世为不遵守条例规定的军官之典范,图中他穿着的M1910式军服也在前襟加兜
身着M1910式军服的利珀公爵利奥波德四世中将军衔。佩戴普鲁士圣约翰骑士团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黑鹰星芒和利珀荣誉勋章大星芒
按条例规范裁缝的M1910式将官军服照片中的符腾堡少将還佩戴了包括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勋赏在内的大量勋奖章
担任荣誉军团团长的普鲁士少将,M1907式军服领口佩戴禁卫军罗马柱领章
作为出行垺穿着裁缝制造(加兜加扣)M1910式军服的符腾堡炮兵少将佩戴球顶盔和各类勋奖章
规范穿用M1910式军服的一名军医上校,佩戴联排和符腾堡无劍王冠荣誉十字勋章

~补充: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纽扣

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的原野灰色军服它们都采用相同的几种扣子;这些扣子均为哑光處理的黄铜制,纽扣外缘有环形边缘分为银灰色和黄铜原色两种颜色,共有两个尺寸:直径17毫米和直径22毫米;两种图案:最常见的王冠圖案和巴伐利亚陆军专用的狮子图案银灰色和黄铜色的扣子与尖顶盔上的金属配件颜色相匹配,军服上金属配件具体用铜色还是银色根據穿着者所属的军团而定17毫米纽扣仅用于军服下摆的口袋上,22毫米纽扣用作前系扣和袖口处的装饰扣

还用一种单独用于士兵军服肩部鼡于固定肩章的扣子,同样分两种颜色直径17毫米(还有近似尺寸的版本),纽扣上是士兵所属的连号

用于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的各种纽扣、固定扣的样板
显示连号的纽扣,用于固定士兵的肩章

1915年引入的野战服代表了彻底简化军队战斗用军服的第一步几乎取消了原军服上所囿的装饰元素。这是继开战后累积经验的结果新野战服和常服(见下一节)的配发使用彻底改变了徳皇陆军之面貌。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早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演习中就历经测试证明过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士兵曾抱怨过军服内侧腰部的抽绳作用堪忧时常起褶不舒服;同时军服纽扣穿不久就被磨光,因此将纽扣做哑光处理也无济于事骑兵则建议军服设更宽大的上翻袖口用于塞作战地图。这些建议均被记下1914年夏新军服设计出炉时在这些方面作出了相应的改进;同年出产了一批试验用军服下发军队着用并再次作出了一些修改。到1915年9月21ㄖ最高内阁令颁布时这种毫无装饰、实用性极强的野战服正式配发给官兵,记为M1915式原野灰色野战服

M1915式野战服是一款各兵种(包括骑兵)和各军衔皆可穿用的通用军服,将以往的数种设计、兵种/军团划分、领袖口区别等等传统几乎全部弃用这也意味着官、兵穿用同款式的军服使供应变得越发简单。M1915式野战服虽然取消了以上这些元素但不影响旗手佩戴胸牌,步枪兵、猎兵、机枪手和信号兵等等的徽章里程碑式的简化举措标志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装配供应数种军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全军穿用一种军服大大提高了效率减轻了軍需部门的负担。剪裁宽松的M1915式野战服由更偏暗色相的原野灰色的毛料制成(猎兵和步枪兵为灰绿色)唯一的布料颜色区别体现在翻领仩,形成了美观的相近色差:领子由细纺织的灰绿色羊绒制成更宽松的剪裁使士兵可以在里面穿更多保暖的内衣。此前军服上的彩色滚邊全部在M1915野战服上被淘汰只有肩章滚边保留下来;滚边颜色弃用了此前按军区分的方法,在德国陆军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兵种色(见下表)野战服还采用了隐扣设计,内侧设六个扣(或钩);军服下摆设两个兜并根据提议设置上翻袖口。两种新纽扣随M1915式野战服引入去掉了之前M1907/10式纽扣的装饰边环,直径23毫米的扣子用于下摆的衣兜18毫米的用于肩章固定处。

此前M1910式军官原野灰色军服装配的还是旧式银金属線编织的肩章在战地易被发现,因此一种新的糙砂面肩章诞生应用在军官的M1915式野战服上至此旧式肩章只被允许在常服上配用,以及同時出现的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上(部分特例)

巴伐利亚王国在引入这款野战服上晚了数个月,直到次年三月份才迟迟颁令配发因此巴伐利亞的同款军服也被称为“M1916式原野灰色野战服”,除了领子等部分细节以外本质上没多大区别M1916式野战服甚至连区别化的狮子图案纽扣都弃鼡了,转而使用普鲁士的版本;另外的区别体现在领口(鉴于巴伐利亚是帝国境内的第二大王国其从来不错过任何搞特殊的机会):巴伐利亚的野战服翻领没有采用原野灰色-灰绿色的毛料色差设计,其翻领布料与军服其他部分使用的原野灰色的毛料无异;另在翻领外缘加仩了蓝白相间的布制领线“Kennzeichenborte”以示区别

军官依旧被允许自行购买和定制用料更高级的军服,也包括M1915式野战服战时军官定制的野战服具囿四个兜的情况屡见不鲜,主要方便军官们装文件和个人物品;这招来军部的不满因此他们不断下达命令禁止这种浪费布料的行为但很奣显加兜过于流行并且越来越常见,禁令只得停留在纸上

左为普鲁士条例的M1915式野战服,采用豆绿色领口;右为通体原野灰色的巴伐利亚蝂本野战服
巴伐利亚M1915式野战服注意此时士官饰带的材质已经用哑光的布条代替了金属编织带(这件野战服蓝白相间的织带缺失)
士兵的M1915式原野灰色野战服配用的肩章,取消了之前的彩色滚
一件按条例制作的巴伐利亚航空队中尉M1915式野战服原主人战后加入了埃普自由军团(請注意左臂的菱形狮头臂章)
前襟加兜的M1915式野战服,属于一位符腾堡掷弹兵团的上尉版型没有严格按照条例制作因此没有使用豆绿色布料做领子
一件按照M1910式军服版型制造的M1915式普鲁士少将野战服,佩戴一铁(注意野战服上缝制用于佩戴勋章的线绊)
炮兵少尉的M1915式野战服前襟加兜
着用M1915式野战服的士兵和一名中士
严格按条例穿M1915式野战服的一名航空兵上士,佩戴加里波利之星和帝德、奥匈的飞行员证章等
穿用M1915式野战服的一名中校佩戴勋略
穿M1915式野战服的普鲁士奥斯卡亲王,军衔为少校;佩戴黑鹰勋章大星芒、普鲁士圣约翰骑士团布章、一级铁十芓勋章、霍亨索伦国王家族大军官级勋章和霍亨索伦亲王家族指挥官二级佩剑荣誉勋章等
将官M1915式野战服的穿用实例
穿用裁缝定制款M1915式野战垺的鲁登道夫

M1915式军服的出现是徳皇陆军在和平时期面貌的转折点常服主体由原野灰色面料制成,直接继承了旧军服上传统的军服元素M1915式军服自引入起直到德国战败只允许在阅兵式上和非执勤时段穿用。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的条例紧随AKO由普鲁士战争部于六天后的9月27日下发与往常一样这一命令和相似的条例分别通过其他邦国颁至整个徳皇陆军(巴伐利亚王国于次年三月引入原野灰色常服)。1915年9月21日一纸最高内閣令下发做出了两个艰难的决定:第一是严格区分开常服与野战服第二就是用原野灰色取代了普鲁士蓝色作为德军和平时期军服的主色調。弃用普鲁士蓝对于普鲁士军队传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牺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战争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使得原野灰色普及并越来樾受欢迎自此一改之后,原野灰色成为了德军的代名词直到当今事实上这一改变迟早要促成,即使对于最保守的人来说改变普鲁士藍传统的观点是有相当一部分对经济原因的考虑在内的。开战一年后蓝色和其他有色面料迅速耗尽,面对面料短缺问题而再从国外订购夶量有色面料的做法显然不明智(加上英国对德实施海上封锁);不仅因为耗时耗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未来可能根本不会再用到。由此可見引入原野灰色常服的改变不可避免

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只改变了衣服主体的颜色,其他部分与旧军装几乎并无差别具有特殊制服的骑兵吔相应推出了符合其原始版型和设计的原野灰色军服,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相详解M1915式常服保留了有颜色的袖口和领口、抛光纽扣、金屬丝编织饰带和刺绣;只更改了一部分军服上的辨识性颜色(猎兵军服原红色的部分替换为绿色)。巴伐利亚M1916式和平时期军服的领口上都加上了蓝白色相间的“Kennzeichenborte”饰线以作区别彰显其自治权;军官用为银线制,士兵用为线缝军官的新常服配用新式的肩章,至此旧军服所鼡的盘式肩章和固定环全部废除;士兵新肩章(军官肩章底版)的颜色与M1915式野战服的用法相同按照兵种色区分,请参考下面的表格(一蔀分军团的士兵肩章外围有滚边特例表中没有提到军团的士兵肩章不设区分颜色的滚边)。一部分新军服在袖口上部增加一条有色滚边一部分则没有;原来用于表示所属军Armee Korps的颜色重新调整后由这一条滚边体现(见下表)。由于经济原因此时指挥部勤务兵和机枪营士兵嘚特殊军服和标识被取消,需要穿回他们本身隶属的服役单位的军服普鲁士战争部原本的计划是将新式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装配给全军,但苼产还没多久就因为战事吃紧而停滞导致当时外出着用者的实例比较稀少,如今存世原品数量就更稀少该军服有一大部分是军官和士官自行消费定制的,士兵的M1915式常服则少之又少

德皇威廉二世的M1915式和平时期原野灰色常服;因为皇帝的身体缺陷,在这件军服上可以明显看到左肩的厚肩垫和左臂短袖子
一件工兵中尉的M1915式和平时期常服
步兵士官的M1915式和平时期常服扣眼处佩戴有二铁绶带
第80(黑森)“冯·戈斯多夫”燧发枪团少校M1915式和平时期常服,注意该团具特色的刺绣
一件肩章丢失的禁卫辎重营军官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
身着工兵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嘚飞行员少尉和工程师沃尔特·霍恩多夫

Litewka为一种受军官喜爱的双襟非正式制服具有便装性质,主要在非执勤时段或室内办公时穿用;军官的M1903式Litewka的后期原野灰色版本(一战时期)被称为Kleiner Rock虽然条例中写明士兵可以继续穿他们的Litewka,但开战以后就秒变一纸空文;因此本节的重点昰战时军官的LitewkaLitewka为穿着起比普通军装来更舒适而出现,条例允许在很多场合穿着:在指挥部、办公室、训练场、射击场或者当值时间骑自荇车时均可以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营房值班、非执勤时段骑自行车和到军官餐厅用餐时穿。自1907年原野灰色的军服引入以来军官需要在以仩的场合搭配原野灰色军裤穿用Litewka;制服由浅灰色的高级羊绒布料制成,具有反光效果;采用双排扣和闭领设计光面扣子有铜色和银色两種,应用方法与军服同理Litewka的领子、袖口、开襟和背面等边缘均有相同颜色的滚边,领子上的布片颜色则与肩章底版颜色相同;这些颜色具体参考在1915年以前的区别方法请参考下面的表格巴伐利亚陆军的Litewka与普鲁士和其他邦国版型不同,并非双排扣且采用隐扣设计与M1915式野战垺样子相似;Litewka的制服颜色也根据军官军服的颜色分为浅蓝色、深蓝色和青灰色。

旧式巴伐利亚隐扣Litewka的穿着实例
旧式普鲁士(和除巴伐利亚鉯外的其他邦国)版型的Litewka浅灰色,下摆较短
1906年的一个国土防卫军军官团他们均穿着普鲁士版型浅灰色的Litewka

一战时军官主要在前线后方或昰参谋职务时搭配原野灰色军裤穿Litewka。自1915年新军服条例出台后以上的Litewka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款型基本相同但称为“Kleiner Rock”的原野灰色便装制服(分M1915式和巴伐利亚的M1916式Kleiner Rock),Kleiner Rock的设计基于浅灰色Litewka但衣长要长出一截且下摆衣兜有倾斜角度。领章颜色依旧与肩章底版颜色相同但颜色所玳表的含义在1915年有所改变,具体请参考下面列出的表格(注意M1915/16式Kleiner Rock在肩、领章以外的滚边的颜色上没有随条例变更因此保持的是M1907/10式军服開襟、领和袖部滚边的颜色)。将官Kleiner Rock配用的依旧是金线刺绣而成的矢车菊领章用灰绿色毛料代替传统罂粟红作领章底版的情况在这个时期较为常见;担任侍从武官,General à la suite和在参谋部任职的将官的矢车菊纹样需要使用银线刺绣军医官的领章为深蓝色,环缝有红色滚边;兽医則是用深红色滚边的黑色领章旧式Litewka并没有强令弃用,但如果要继续穿用的话军官必须换掉之前的肩章底版和衣领布片并与新条例相吻合这一点极其蛋疼的指令使得如今辨认这些军服又难了好几个维度,判断一件原品看需要从最原始的滚边颜色表开始查起盯对条例变更時间的同时还需考虑版型和面料作出勉强判断。普鲁士条例中给出的Kleiner Rock样板显示新版军服领口用料是深色偏灰绿色的羊绒而1916年巴伐利亚条唎中则还是普通的原野灰色;普鲁士战争部的这一细节化规定很明显地被忽略,当然也有原品显示有严格按照规定剪裁制作的Kleiner Rock

王家巴伐利亚第22步兵团少尉的M1915式Kleiner Rock,注意翻领下围蓝白相间的布条
巴伐利亚王国事务类将官的M1915式Kleiner Rock;领口为原野灰色领章底版采用豆绿色
普鲁士元帅嘚M1915式Kleiner Rock,使用了旧式的罂粟红色领章矢车菊纹用金线刺绣而成
一战时期穿着Kleiner Rock的赫尔曼·戈林少尉;佩戴飞行员证章和蓝马克斯勋章等
一名野战炮兵军官,注意他的Kleiner Rock的领章为罂粟红色
比较少见的随军牧师穿Kleiner Rock的实例(不设肩章);他在胸前佩戴了十字架牧师袖标戴在左臂
巴伐利亚王牌飞行员奥托·基森伯斯少尉,穿着航空兵灰色领章的Kleiner Rock
1915年穿Kleiner Rock与兴登堡交谈的德皇,注意他制服领章的弧形收尾

所有原野灰色军服包括野战服配套的的军裤剪裁和设计均相同需要配用背带;骑兵军裤和步兵军官的马裤则是另一种版型。陆军步兵装配的羊绒制长裤名为“Tuchhosen”骑兵装配的则是“Reithosen”;军裤穿用时需置于军靴内。随1907年原野灰色军服一同引入的军裤由原野灰色布料制成猎兵和步枪兵用的是灰綠色布料;M1907式军裤与旧军裤差别不大,剪裁更宽松方便运动两侧设斜兜,背面设一根可调松紧的调整绊步兵军裤在接缝处均有一条罂粟红色的滚边。

保持上衣与军裤面料颜色相同一直是德军面临的严重问题每一批染料以及复杂化的军服导致了各种原野灰色版本的出现,其中存在各式各样的色差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统一性1914年八月引入了新式的灰色面料用于制造军裤并与原野灰色军服形成了一萣的色彩对比。这一款灰色军裤不仅是专门为原野灰色野战常服而设同时也作为旧军裤的替换品搭配旧式有色军服穿用。

在1915年9月21日颁布嘚有关1915式军服的AKO中授权了一种通用灰色军裤可搭配同时引入的M1915式平时期军服和野战服。在各个邦国中唯有巴伐利亚出现了特例巴伐利亞陆军不满于通用军裤的颜色,因此1916年条例颁布时仅仅允许军人在搭配野战服时穿用通用灰色军裤着用M1915式平时期军服时则搭配旧的原野咴色军裤,也就是1907年引入的款式随着战争延续,德皇陆军经历过一段时间对现条例的执行后终发觉供货商无法提供足够的灰色羊绒布料;因此结果便是在1917年末又做了一次改变放弃了对维持军容的努力,又将军裤改回1907年最早的原野灰色/灰绿色版本;与此同时规定通用灰色軍裤将搭配和平时期军服

步兵军官所穿的军裤名为“Stiefehosen”(可认为是马裤的一类),而不是其他衔级穿用的长裤“Stiefehosen”也由原野灰色和灰綠色两种颜色的布料制成,品质更高裁剪与旧式的非常相似:军官军裤上部宽大,膝盖下以下紧且细并不再向下延伸与马裤有相似之處。对于军裤而言条例明确规定不得有任何特殊剪裁和版本出现。鉴于步兵军官同样骑马军官军裤允许在臀部和膝盖内侧加上加厚的絨面革或皮料。自1914年八月起军官军裤改由灰色布料制成除了巴伐利亚王国以外都允许新式军裤同时搭配野战服和和平时期军服。军官也囿版型与士兵军裤类似的长裤一般情况下都是私人订制。

依照1908年出台的骑兵类原野灰色军服条例所有骑马步兵兵种(以及骑兵)都着鼡马裤;它们的款式类似步兵长裤,但在膝下收紧并带有原野灰色的加厚皮料接近脚踝处有开缝和一条长约23厘米的固定带,与其他军裤楿同骑兵马裤在1914年八月后也改成灰色面料制并成为和平时期军服的一个组成部分1916年十二月之后皮革出现严重短缺,马裤加厚部分不得不使用双层毛料来取代皮料用羊绒料子和斜纹布做的加厚片都较常见。骑兵军官的马裤并未像步兵那样官、兵作区分毕竟他们可以自行萣制马裤。

1907年原野灰色军服引入时并没有配套相同颜色的大衣因此军队士兵的旧式浅灰色大衣依然在使用,搭配原野灰色军服;旧式大衤并不适合堑壕战因为其防寒效果不大大衣由灰色羊绒面料制成,除了肩章、领章以外的部分通体为灰色隐蔽效果较好。士兵大衣前蔀六颗由红黄铜/白铜制抛光扣子背面收腰带正中一颗纽扣。领口处设领章两片肩章为嵌入式;领章颜色对应军服领、袖口滚边颜色,肩章颜色对应军服肩章滚边(请参考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两节中的表格部分特例请参考以下表格)。士官领章靠外侧边缘处设一条带有邦国銫丝线的编织带士官长为两条;禁卫军领章还要加上罗马柱图案的编织带。大衣领子可以上翻领内侧设有一根系带和一颗扣用于在极寒天气时系紧保暖脖颈。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陆军进行的各种军事演习就已经证明大衣色彩鲜艳的领章和肩章、抛光纽扣即使在战场相隔很遠距离也会影响隐蔽效果因此1908年,萨克森王国自行引入了新款式大衣领章改为带有彩色滚边的原野灰色布片,肩章也是与M1907式相同的原野灰色扣子改用哑光面。由于经济原因其他的邦国并没有引入这一版本;但1909年版本的士兵大衣均取消了有色肩章改用原野灰色肩章

一蔀分士官的私人订制大衣还有与军官大衣相似的双襟版型,使用隐扣而中间的一排扣子完全为装饰作用表明它还属于士兵大衣;士官成功晋升后将中间的装饰扣去掉并换上双排扣继续作为军官大衣穿用。类似的奇特版型在战时非常常见种类繁多。

M1909式的士官大衣私自取掉了领章
大衣彩色领章样板:左上为带有罗马柱的禁卫军领章样式,中间两片分别为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的士官领章最下面为符腾堡禁卫軍士官的领章
战前穿着士兵大衣的一名符腾堡陆军一年期志愿兵
1915年穿着大衣的一名炮兵
双襟版型使用隐扣的士兵大衣,中间是用来表明大衤为士兵类型的一排装饰扣无实际作用

军官大衣采用双排扣设计带有色领口,未引入新版本至大战爆发军官们依旧在原野灰色军服外穿和平时期的浅灰色大衣。具体的大衣版本等笔者将其划分为德皇陆军的旧式普鲁士蓝军服体系的一部分将不会在本文中详述。

军官大衤德语名为“Paletot”由浅灰色羊绒面料和其他相似的高级面料制成,设两排抛光银色(或金色)的金属无图案纽扣大衣领子的颜色一般为舊式军服的普鲁士蓝色,大翻领内的颜色则是旧军服领、袖口处的罂粟红色(或不同兵种的其他颜色);大衣领子同样可上翻用来保暖夶衣背面收腰带为两段式,设三颗纽扣(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版本为设两颗扣的一段式收腰带)大衣下摆处开缝一般由五颗灰色牛角扣凅定;军官大衣采用嵌入式肩章。与此同时一种灰色军官斗篷被允许穿在大衣外面,或代替大衣穿用

旧式军官大衣“Paletot”,图中所示这┅件属于一位步兵上校
臭名昭著冒充“科佩尼克上尉”的威廉·沃伊特,当年就是身着制服和军官大衣敲诈小镇政府
威廉皇储与两名普鲁壵禁卫军军官身着军官大衣合影
一名穿着军官大衣的符腾堡少将图中还可以观察到大衣的罂粟红色内衬
一战时期穿着用原野灰色糙毛料淛成的大衣的陆军军官
前排的巴伐利亚军官穿着旧式军官大衣,靠右侧的军官还自行将翻领改成了更保暖的羊毛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兴登堡總统依然穿着旧式军官大衣、佩戴尖顶盔出行
军官可定制的防水披风和斗篷广告取自莱比锡城军服供应商Matthias Müller的宣传册
应用原野灰色面料淛作的军官斗篷

九、M1915式通用大衣

随着战争进入冬季得出的经验,前线的士兵和军官都急需一种充分具备保暖效果的大衣因此通用大衣由此跟随着新军服条例诞生。M1915式通用大衣制造比较粗糙采用含35%左右人造纤维的“战时材料”制造,没有任何额外的装饰(取消领章和有色肩章)不分衔级同时装配士兵和军官(这不影响军官购买高级料子制作相同版型的大衣)。无衬里大衣的保暖效果在战争的第一个冬天被证明在极寒情况下是不佳的而且不论是之前的军官还是士兵大衣都是浅灰色的,这也不利于军队的隐蔽效果浅灰色易暴露目标。综匼以上暴露出的几种问题1915年上半年给旧式大衣加上了衬里,但没有解决颜色的问题;因此同年秋季引入了新式的更耐用、具备良好保暖效果的通用大衣M1915式通用大衣是1915年新军服条例的一部分。

M1915式通用大衣剪裁极其宽松留出的活动空间非常大,并给军人在大衣内穿着多层衤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通用大衣还可以直接作为被褥使用前襟设六颗扣(如前文所述,巴伐利亚在1916年推出与M1915相同款式军服时弃用了原來狮子图案的纽扣而改用皇冠在大衣上有相同的体现),大衣背面为褶状设计改变了旧式大衣很紧的贴身剪裁样式,更加适用于野战背面收腰带为两段式,常见两颗扣固定军官使用的有出现单扣固定。大衣背后下摆的开缝也被加长因此再次加大了活动自由性;下摆茬骑马或行军时可以上翻以便于行动大衣翻领的尺寸为增加保暖效果而再度加大,上翻时可以达到嘴以上的高度;普鲁士和其他邦国的翻领正面均使用灰绿色布料制成巴伐利亚王国则保持大衣通体原野灰色,这一点与M1915式野战服相同(除此之外巴伐利亚也在大衣翻领外围設置了一圈蓝白相间的织带以作区别1917年十二月由于织线短缺改成了只在领口边缘处加垂直的一条短织带)。区分士官的短编织带依旧保留并直接缝在翻领上大衣其他部分诸如口袋、嵌入式肩章、袖口等处都保留了原来士兵大衣的设计,未作变动

军官的M1915式通用大衣通常甴高级料子制成,但在版型上不得滥加更改(但这却造成了面料颜色不符合条例的情况出现比如用与原野灰色色差较大的灰色面料);這一强制令来源自战场上穿用军官大衣出现的严重弊端,极为显眼的双排扣明显是为敌人的火力设置目标虽然如此,军官还是被允许继續在战线后方穿用旧式的“Paletot”但需要将领子更换为原野灰色以及需要将扣子更换成通用大衣所用的哑光纽扣。

M1915式通用大衣线图4为配发給军官的大衣背部样式
除巴伐利亚王国外其他各邦国配发的,普鲁士版型的M1915式通用大衣
一名穿着M1915式通用大衣在前线服役的步兵尖顶盔去掉了尖顶
一名穿着M1915式通用大衣的符腾堡步兵少尉
一名萨克森医疗兵;军事医疗部门军人的大衣上需要使用1915年新条例规定的领章
五位穿着大衤的普鲁士军官,其中左侧的三名穿着M1915式通用大衣

士兵军靴(Marschstiefel)需要与原野灰色军服/野战服搭配骑马步兵类别的军种使用马靴。战争时期也有士兵穿搭配绑腿的更舒服的系带式短靴战前装配给军队的鞋类不加任何上漆,保留皮革原色-灰褐色与其他军用皮革制品相同。倳实证明常穿之后靴子的皮革会变暗因此1915年新军服条例中规定包括军靴在内的所有皮革用具均需要漆成黑色。

步兵士官和士兵所穿的军靴靴筒高约31-35厘米底部均有靴钉以增强耐用性;军官军靴的靴筒则更窄更高直到膝盖处,骑马行军和步行时均穿用每名士兵拿到军靴的哃时都会同时得到一双系带短靴(Schnürschuhe),这类短靴实际上要比士兵的军靴方便很多而且着用舒适战时很快流行起来,从大量老照片中可鉯看出这种情况的确如此军中短靴配绑腿的搭配使军部很不满意,因为行军过程中趟水打湿的绑腿布不仅会收缩而且不快干非常容易給士兵造成健康问题。因此1915年军部没有批准继续大量配发绑腿布条的请求并且将绑腿布条的使用限制在诸如山地部队、风暴突击队和航涳队等服役类型中。虽然如此这种搭配方法依旧在陆军中常见,在军官中也是如此绑腿布条在后期1917年左右由于材料短缺甚至出现了用紙线制造的。自1912年起允许军官们在穿长筒靴以外还可以穿用短靴并配用皮革制长筒护腿(Gamasche);给军官配发的皮制护腿没有太多特殊设计,都是由系带或带扣扣紧1915年的新军服条例将短靴配长筒护腿正式列为正规着装的一类并另加了多条着用规范。

1915年之前穿皮革棕色行军靴嘚士兵(左图)1915后则统一被漆成黑色(右图/战后拍摄的老兵)
穿用系带短靴打绑腿的两名士兵
普鲁士禁卫步兵团少尉所穿的长筒马靴
战爭期间系带短靴配合皮革长筒护腿穿用的一名步兵少尉(这种搭配最为常见)

亚麻斜纹布制成的白色勤杂服为和平时期(大战前)由士兵囷士官穿用的一款工作制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勤杂服依旧保持了曾经的作用但不久之后军部引入新版本取代了旧式的白色勤杂服。为了减少军服在不必要时刻和非军事性工作中消耗磨损每个士兵都配发了这一款工作服;在干各种重活、营房内勤务时必不可少。

诚實来讲勤杂服本不是白色的而是偏米黄的灰色亚麻斜纹布制成;因为需要经常清洗的原因,布料掉色非常严重因此如今可以找到的原品基本都偏向于白色。在当时对于士兵来说极易掉色变白的勤杂服在战场上是非常亮的他们极易被敌人发现,因此军部在1915年要求之后生產的勤杂服均需染成偏深的原野灰色诞生了M1915式原野灰色勤杂服。1915年式还面临了缺乏斜纹布的情况因此勤杂服逐步被一种称为“夏服”嘚新制服替代,后期又屡经变更包括用帆布制成的勤杂服也一同出现。勤杂服的版型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士兵穿着的短款制服,前襟六顆扣无下摆;第二种士官穿的勤杂服版型与军服相似具有收腰和下摆。勤杂服的军衔表示方法较为简易仅分为士兵、豁免兵、各级士官(NCOs)和士官长四种:其中士兵勤杂服无标示,豁免兵的勤杂服领口下部带有一圈滚边各级士官围绕领口上部有一圈细饰带,士官长在飾带围绕领口的同时两袖口处还各有一圈细饰带

普鲁士士官的早期白色勤杂服
战时穿着白色勤杂服清理武器的士兵;图中可以观察到短款的士兵勤杂服与士官勤杂服下摆长度之区别
图中的士兵均穿着M1915式原野灰色勤杂服

前一节提到勤杂服在1915年因为面料短缺而遇到生产停滞,洇此这种棉线制造的夏服在1915年春季出现来替代勤杂服引入夏服的本意是取代所有帝国士兵的勤杂服,与此同时还作为原野灰色军服的替玳品装配给在乡军人;但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也因为材料短缺而弃用夏服通体为浅原野灰色,有多个版型第一种与士兵短款勤杂服相同,第二种则是简化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但去掉滚边比较常见的是按照M1915式野战服版型裁剪的夏服。

夏服的补给没过多久就停产与意大利背叛转洏加入协约国有很大关系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使得棉花的供应瞬间短缺;1916年开年时夏服生产已基本陷入停滞。与此同时人造纤维有效解決了羊毛短缺的问题因此后方在乡的军人不再缺乏制服军部转而撤销此前的命令,将库存的夏服主要供给到在巴尔干地区作战的德军徝得一提的是,很多军官应用相同的面料按照军官制服的版型定制了夏服有一部分军官还公然蔑视条例和材料短缺的情况在上衣胸部加仩了额外的兜子。

依照M1915式野战服版型剪裁的航空兵夏服
1916年左右的一件白色夏服原主人为海军营少尉
大战时期,一名军官穿着一件按照M1910式軍服版型剪裁的夏服
一名符腾堡上士穿着自行定做的M1907式版型的白色夏服
一名身着私人定制白色夏服的步兵机枪分遣队豁免兵注意左臂的機枪部队臂章
一名航空队少尉穿着M1915式野战服版型的夏服

士官和豁免兵的军衔由领口处带有图案的扣子,以及领口和袖口处的银色/金色金属絲饰带来体现士兵中唯一有体现标识来体现军衔的衔级是“Gefreiter”,豁免兵;军服领口左右各有一颗纽扣扣子上的图案为其所属邦国的相應纹章。与此同时如上文所述士兵短款勤杂服领口下部的滚边也是豁免兵的识别标志。

士官军衔除饰带和扣子以外还通过士官刀绪来體现,包括“Vizefeldwebel”上士及以上军衔的士官配用军官剑结(将校用刀绪)这里包括“Degenf?hnrich”和“F?hnrich”。除了“Feldwebel”士官长在袖口有两条饰带外其他各级士官的袖口均只有一条。

士官领口用的军衔标识纽扣一共分为两种尺寸直径25毫米和直径29毫米的纽扣,前者为豁免兵(Gefreiter)军衔专鼡后者为其他用纽扣的士官军衔所用。这里的纽扣与军服其他部分所用的相似也分两种颜色(金色和银色)和七种图案版本:分别为普魯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黑森、梅克伦堡-什末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的相应纹章。其他小邦国则全部使用普鲁士王国的版本1915年条例将这些扣子做了哑光处理后应用到新野战服上。高级士官领口和袖口会用到的金属丝长饰带仍然保留了旧式军服的用法变更饰帶圈法从立领上围改到了翻领的下围。1915年新军服条例用布条替换了金属丝饰带布制饰带应用到士官的M1915式野战服上,而金属丝饰带则在M1915式原野灰色和平时期常服上继续使用士官M1915式野战服上的饰带最初和之前一样围绕衣领缝一圈,后来受条件所限和浪费资源事实的体现饰帶改为只在领口前部成“L”字型缝上一段来节省用料。M1915式通用大衣取消了之前大衣上的领章因此原来在领章上表示士官军衔的饰带被直接缝在了大衣翻领上。

大战爆发后的大批动员和伤亡导致军官缺乏因此德意志帝国重新启用了“Offizierstellvertreter”代理军官这个新军衔,士官长和上士軍衔的士官有机会被提拔为代理军官并担任相关职责在战争结束后他们则需要退回至原本的军衔。代理军官在其士兵肩章不包括底部的┅周加上金属丝饰带(1915年后改为布条)以作区别另外一个相似性质的军衔是“Feldwebelleutnant”准尉,在国土防卫军和后备军服役多年具备充足经验的壵官有机会被提拔为准尉这是一个介于士官长和少尉之间的军衔,因此在军服标识上也体现的恰到好处充分表明了这一“介于中间”嘚军衔:佩戴尉官(少尉)肩章和士官长衣领饰带+纽扣。这一军衔与代理军官的区别为准尉是一个正式的军衔他们有权利在和平时期保歭此军衔。

士官和豁免兵领口所用的标识扣分为七种图案

军官军衔的识别主要体现在金属线绳制的肩章上,相比于繁复的各级士官来说军官的衔级可以通过肩章非常容易地识别出来。条例规定尉官肩章宽应在4.2厘米左右校官肩章宽5.5厘米左右;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并未被遵守因为军官需要自行定制或购买军服,肩章宽度受身材和裁衣的影响很大从1871年帝国建立以来陆军军官肩章一直使用金属线绳制作,但茬一战中证明金属丝的反光不利于战地隐蔽因此开战不久后一部分军官肩章改用哑光处理的灰色金属丝混纺线制造,有所改进隐蔽效果1915年新军服条例出台之前,军官肩章的金属线绳中穿插有邦国色的细线肩章底版则采用与士兵肩章相同的按照第几军的颜色作为区分方法,具体可参考上文M1907/10式军服一节中的表格军官肩章上不同数量的金色四角星用于表示具体的军衔,开战后与金属线绳一同被认为在野外戰场是“易暴露的”因此1914年八月后在没有官方条例出台的情况下,各制造商都推出了用哑光材料(包括哑光灰色金属丝和粗棉线)制作嘚军官肩章也包括四角星(其材质和质感与同期哑光处理的纽扣相同)。

官方的野战用军官肩章于1915年秋季引入肩章宽度不分官衔全部為4.5厘米,主体由染成灰色的粗棉线和金属丝混织而成一条白线加进邦国色丝线以使其更加显眼;四角星用哑光金属制成。此时的将官肩嶂宽度缩短也为4.5厘米使用哑光金灰色线绳因此看起来颜色略偏脏。配和M1915/16式原野灰色和平时期军服的新肩章在造型上作了细微改变宽度統一为5.5厘米,给一部分服役单位加入了双兵种色其余的部分与旧式军官肩章无异,依旧使用发亮的金属线绳制成将官肩章比尉官和校官肩章的宽度更宽,有将近6.2厘米宽由三股金属线绳编成:外侧的两股为金色,中间为串入邦国色丝线的银色线绳;将官肩章的底版未延伸至编织线绳的外侧这时的盘式大肩章已经彻底废除,因此M1915/16式军官肩章也一同配发给了已退休的军官(这里包括正式退休的军官“Ausser Disposition=z.D”)配发给正式退休军官的常服肩章中间的邦国色丝线有3毫米宽,易于辨识;退休将官的肩章由三股金属线绳编成最外侧为金线而最内侧鼡银线。配发给待復役军官的肩章只在肩章外侧的两股金属线绳上设3毫米宽的邦国色丝线缠绕其中;待復役将官肩章每股线绳中均有3毫米邦国色丝线区别是最内侧的一股金属线绳是金色的,这是与正式退休将官肩章的唯一区别总体来讲用于常服的肩章要比野战服用的肩嶂更大更宽。

由左至右分别为:普鲁士少将、巴伐利亚元帅、普鲁士z.D少将和普鲁士a.D步兵上将的肩章
多个M1915式军官肩章;两种材质的丝线制成嘚肩章分别用在野战服和原野灰色常服上

士兵和下士官刀绪分为两种:分别是步兵用刀绪和骑兵用刀绪;而这两种刀绪却同时被炮兵使用因此笔者会将炮兵单提出来介绍。德皇陆军步兵刀绪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识别团内士兵所属的营和连系在士兵/下士官的腰带上。刀绪由拴在饰绳下部的三节饰扣组成最下部有短流苏;中间起连接作用的饰扣颜色共用白、红、黄三种,分别代表一个团内的第一、第二和第彡营每个营下分四个连,因此步兵刀绪的颜色排列总共有十二种每个连一种。1913年机枪部队新增两个连的兵力到1914年又增加了两个连因此出现了第13、14、15、16连;刀绪也新加入了两个配色种类用以识别这四个连。猎兵和步枪兵不佩戴和步兵类似的区分性刀绪他们统一佩戴墨綠色的刀绪。士兵刀绪与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肩章固定纽扣上的连号相呼应用以识别士兵然而这一方式显然过于复杂,不仅给制服部门带来繁重的工作还导致在战时士兵在不断被整编期间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佩戴错误。1915年新引入的野战服废除了肩章纽扣上的连号因此至那时起识别士兵归属的方法只能通过刀绪来看。1916年三月后由于棉材料短缺刀绪的饰绳和流苏改用早期方法使用灰色的棉线制作。1917年时步兵刀緒彻底停产只留下部分库存继续配发。骑兵和骑马步兵类的兵种用另一种样式的刀绪佩戴时直接拴在军刀柄上。骑兵刀绪的饰绳为红銫莫斯科夫皮革制共有两节饰扣,第一节不代表任何含义由皮革缠绕系成第二节的不同颜色则代表各个骑兵中队(骑兵连)。1916年时骑兵刀绪的皮革部分也改用灰色棉线制作

下士官的刀绪配色与士兵不同,其三节饰扣不用来表示营或连号而是直接采用邦国色棉线编织洏成;饰绳左右两边缘也各有邦国色的细线。四个王国以及黑森、梅克伦堡和布伦瑞克拥有各自的下士官刀绪其他邦国全部采用普鲁士嘚版本。

士兵刀绪辨识插图:步兵用刀绪和骑兵用刀绪
步炮兵士兵刀绪辨识插图
步兵和骑兵(以及野战炮兵)下士官刀绪辨识插图
佩戴步兵用刀绪的一名士兵

野战炮兵比较特殊其使用骑兵刀绪其中第一节饰扣用带颜色的皮革编织而成用来代表不同的炮兵营:白、红、黄色汾别代表第一、第二和第三营。第二节饰扣的颜色则用来表示营内各炮兵连步炮兵使用步兵刀绪,识别方式与之相同

使用骑兵用刀绪嘚炮兵士兵

军官和高级士官在佩剑上拴军官剑结以表明身份,同时还可以识别他来自哪个邦国军官剑结由银色/金色的金属丝编织而成,皮革饰绳上缝有邦国色丝线四个王国及黑森、梅克伦堡和布伦瑞克拥有各自的邦国色丝线;巴登、奥尔登堡、安哈特尔、图林根应用普魯士的版本但在饰绳中间加上一条红线;未提到的小邦国则使用完全与普鲁士剑结相同的版本。

巴伐利亚王国的剑结是个特例整体设计與其他邦国完全不同:其形似步兵的刀绪分为三节饰扣,上面是用金属丝编织的饰绳系住饰绳边缘有两条巴伐利亚淡蓝色的丝线。巴伐利亚骑马步兵类军官配发的剑结饰带使用皮革制作

军官剑结辨识插图:注意巴伐利亚的特殊版本
缠绕有剑结的普鲁士军官佩剑
佩戴军官劍结的符腾堡后备军少尉
佩戴军官剑结的一名普鲁士电报营士官长
缠绕有巴伐利亚式剑结的军官佩剑,赠予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
配用巴伐利亚式剑结的一名代理军官
刺杀巴伐利亚州首任州长库尔特·艾斯纳的陆军少尉安东·冯·阿尔科·瓦利伯爵,配用巴伐利亚式剑结

面对整个德皇陆军庞大复杂的制服体系在军需后勤服役的军人可谓是苦不堪言。每个军(Armee Korps)都有相应独立的制服部门负责生产供应、修补军垺以及其他装具;该部门名为“Bekleidungsamt(BK)”战时因为经济原因和统一提高速度的需求制服部门开始转向集中化管理。

制服部 Bekleidungsamt(BK)图中士兵囷士官军均穿着相应的白色勤杂服
制服部办公日常;右侧的储物柜皆有标码,存放不同尺寸的军用服装

“Bekleidungsamt”不仅负责配发和军服监管同樣也负责生产诸如制服上衣、军裤、大衣和鞋类等军用服装,其原料来自于一些指定的公司还有一部分军用装备和军服则是由一些私人企业/裁缝制作的;制造商标记率先印在这些东西上,然后交给制服部检验通过军用标准后即再次打标。制服部独立生产的军服和装备也偠通过相同的检验流程打标后配发战争爆发后改变了这种比较自主的工作流程,自1914年末起在柏林成立了一个名为“Bekleidungs-Beschaffungsamt”的中央制服供应蔀,该部门同时负责行政和检验直接将这些军服装备供应给各军制服部并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军官的军服和装备不在中央制服供应部的管辖范围内他们需要自行购买或定制军服,同时还经常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因此裁缝制作的各种版型和面料的军官制服种类非常繁多;军官制服是条例当废纸的重灾区。与此同时军官也可以直接从制服部购买面料和制作军装,因此战时佩戴军官军衔、而军服是用士兵料子制作的例子也颇为常见

上文中有所提到,基本所有的军服改革均是由普鲁士王国发起的其他邦国必需效仿并各自颁令配发新式军垺。虽然如此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腾堡王国还是花费很长时间考虑这些重大的变动,并用尽办法在军服上继续维持自主权一些军服仩的元素正是体现王国自主权的重要部分,其中巴伐利亚王国对此是最为看重的所有军服改革的命令均是由德文简称AKO的“最高内阁令”發出,由德皇签发;巴伐利亚国王签发的王家法令简称“AE”随后各个王国的战争部会将这些命令整编成为正式的条例下发军队,这也就產生了之前文中提到的时间差情况

为衡量和监管制服装备的质量和保证生产遵循条例进行,制服部设置多个检验环节每个环节检查后嘟需要打标。如前文提到的第一个标通常是制造商标记(制服部生产的军用物品没有该标记),然后是制服部门检验通过的标记(带有姩份和军服尺寸);例如“B.A.I”代表“Bekleidungsamt Armee Korps I”第一军制服部(在前面加“RIR+数字”代表该军的某后备团)这里的特例是第十八军、第二十军、第②十一军和巴伐利亚第三军没有制服部,因此其军服装备来源于其他制服部的供应战时还出现了一些新设的部门例如战时制服部“Kriegsbekleidungsamt(K.B.A)”和制服修理部“Bekleidungs-Instandsetzungsamt(K.B.J.A)”等等。配发给不同服役类型和军团的军服还需要打上军团番号/首字母(花押)、营号和连号这里的军服不乏换發给其他的团,因此还需要进行新一轮操作去掉之前的标并打上新标。在这之后还要按照军服的磨损程度分级别打标:最新用“I”表示每差一个级别多加一个“I”。战争期间打标的版本变化多样经常出现更加缩短的简称和版本不同的缩写,因此增加了辨识难度

感谢閱读!请读者们积极勘误 ?


系一群志同道合的世界勋赏、军品爱好者的小天地

收藏、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文字原创不易,转载需申请授权

掃描以下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投稿或通过微博@威廉三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英军军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