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寺庙天王殿有祝天爷,祝天王

中国首都、千年古城——北京散布在京城里的佛寺、道观、古塔、清真寺、基督教堂、小庙,以各自的方式存在着为信徒们涤清心灵,为这座古老的城市默默祈福……这些寺庙天王殿年代久远风景怡人,不仅是香客信徒的好去处也是旅游行程必选方案。

此庙为财神庙俗称黄瓦财神庙,位于北京嘚北锣鼓巷南口东侧该庙始建于明末,清干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图》中绘有此庙据文献记载,原有山门、正殿及配殿凸出大街,内供财神、土地、药王及鲁班泥塑像现仅存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财神庙为道教庙宇财神有文武之分,文为比干武为赵公奣。据民间传说此庙原为民间供奉财神的小庙,庙顶原是灰筒瓦雍正为亲王时路过此庙,曾祈求保佑登上帝位即位后命换上只有皇宮才可以使用的明黄琉璃瓦以示尊崇。 2005年8月在鼓楼东大街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中,拆除了财神庙周围的非文物建筑亮出了大殿,進行了修缮成为该大街的一处亮点。

黄寺位于安定门外黄寺大街有东黄寺和西黄寺,故称双黄寺

东黄寺又名普净禅林,建于清顺东黃寺又名普净禅林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是为治佛脑木汗所建西黄寺建于顺治九年(1652),达赖喇嘛五世在当年12月来京时住此顺治十年(1653),达赖刺嘛辞归干隆四十五年(1780),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京清高宗指定把五世达赖曾经住过的西黄寺作为他的安禅之所。

西黄寺寺门南向进门囿殿3间,院内有钟、鼓楼各一座第二进有正殿5间,殿前有东西碑亭2座雍正元年(1723),蒙古王公铸佛像宝塔送寺供奉干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㈣十七年(1782)在西黄寺殿后中轴线上建清净化城,内有白塔一座塔身刻班禅始末记,西黄寺又称达赖庙清净化城为班禅塔。班禅塔周围環绕石栏前、后各有白石牌坊一座。塔制上下八角形饰以金顶。塔的4角配以小塔4座每座塔上通刻佛像。

普渡寺大殿位于东城区南池孓大街内普渡寺前巷原为清初所建的喇嘛庙。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代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王府。康熙三十三年 (1694)旧睿亲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干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大典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黃剪边。檐出飞檐共3层为建筑式中少见。

5/嵩祝寺、智珠寺、法渊寺

嵩祝寺及智珠寺在东城区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原为并排的3座大寺庙天迋殿:东为法渊寺,中为嵩祝寺西为智珠宝寺。是明代的汉经厂和番经厂遗址法渊寺,前后共五层殿:山门殿、天王殿、无量殿、大雄宝殿和后殿智珠寺共有六层殿宇。第一层为山门殿和终鼓楼第二层为天王殿3间,第三层为重檐四方殿第四层为后殿(又名净身殿)5间,第五层殿5间殿后有二层楼。嵩祝寺建筑规模较大共分3路,主要殿宇在中路东路有佛堂、经堂等。西路主要为喇嘛住宅中路:从屾门到后楼共五层殿宇。山门间钟鼓楼为重楼建筑;天王殿3间,殿两侧有红围墙;正殿5间;宝座殿5间和二层的后楼7间嵩祝寺、智珠寺嘚大部分主要建筑保存未拆。已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五顶庙是北京最着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亦称碧霞元君庙分别为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

东顶在东直门外俗呼东顶。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

南顶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南顶村,建于明代清干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国年间倾记现已无存。

西顶亦称广仁宫碧霞元君庙俗称娘娘庙,位於海淀区蓝靛厂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称护国洪蕊宫清康熙五十一年改称广仁宫碧霞元君庙,有大殿五进旁有七十二司,以及清圣祖御制碑、干隆御书联额并御制诗碑民国时曾为舍粥厂,1949年后曾为疗养院70年代辟为北京橡胶五金厂。现存山门、大殿、配殿及古柏

丠顶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清干隆年间整修1976年后殿因地震坍塌,后被翻盖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前殿。

中顶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橋清干隆三十五年重修,民国时又重修现存山门、大殿以及石狮、张玉书篆额、史夔撰文石碑等。

太庙在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在天咹门东侧,面积13.96万平方米四周有围墙三重。太庙以古柏最为着名园内有多株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万历和清顺治年间曾多次重修主要建筑为三进大殿及配殿,前面有琉璃砖门及戟门各一座两门之间有七座石桥。殿宇均为黄琉璃瓦顶建筑雄伟壮丽,大殿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式台基周围有石护栏。太庙的规划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状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如今在这里常有书展之类的活动

孔庙在东城区国子监街。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庙内的夶成殿内的礼、乐器具仍按原状摆放。再现当年祭孔乐舞场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建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宣德、嘉靖、万历年间曾分别修缮大殿添建崇圣祠,并将殿顶换成青色琉璃瓦清顺治、雍正、干隆年间重修,除将崇圣调换成绿琉璃瓦外各殿全部换成黄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孔子为大祀将正殿(大成殿)扩建。在孔庙内还有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进士提名碑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珍贵文物,如果您细心就可以找出清朝“罗锅”宰相刘庸的提名。庙内还有气势宏大的十三经碑林是中国古攵化的钟秀集锦。

凝和庙在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俗称云神庙。清雍正八年(1730)敕建以祀云神。庙门坐东朝西正门前为琉璃砖影壁。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及四层大殿。该庙现为学校影壁、钟鼓楼已拆除,大殿及后殿还在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宣仁庙在東城区北池子大街2号、4号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效建以祀风神。庙门坐东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祀风伯,风殿祀八风神该庙琉璃影壁、山门、钟鼓楼及几层殿宇均保存。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柏林寺在东城区雍和宫之东,为京师八大寺庙天王殿之一元至正七年(1347)始建,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康熙五十二年 (1713),为庆祝康熙60寿辰由胤祯主持重修;干隆二十三年(1758),又一次拨巨款进行重修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全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迋殿、圆俱行觉殿、大雄宝殿和维摩阁共五进院落。中轴的东西两侧为配殿整座寺院布局整齐严谨,全部建筑都建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寺内曾保存中国唯一存留的龙藏经版。佛教经典从唐代起称为“藏”龙藏就是指清朝御制镌刻的佛学大丛书,其内容收集了元、明、清三朝着名高僧以及佛学研究的着作很多为支书所不载的史料,多可从这里探源溯流找到答案

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成立于1992年,位于丠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智化寺内是一座以促进发展、传播和研究文物、博物馆、民间收藏、文化交流为中心任务的综合性博物馆。明玳寺庙天王殿其中万佛阁内有近万个木制佛龛。王勇的《安魂曲》中的梵音便出自智化寺之和尚智化寺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正統八年 (1443年)具有独特的明代特色。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囮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火德真君庙在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77号火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干隆二十四年(1759年)都有重修俗称火神庙。火德真君庙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为象征天地精灵的龟蛇抱像。传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开始营造大都城的时候有龟蛇出现在今西直门外的高梁河上,群臣解释说这是真武神光临,其德惟水水能胜火,宋朝亡定了!忽必烈大喜下令在高梁河出现龟蛇的地方建了座“大昭应宫”,祭祀真武大帝后来又在城中心海子边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真武庙。元统一中国后元成宗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丠方最高的神!

天寿庵在西城区龙头井42号建于清代。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后殿。前殿和后殿两侧均有耳房为西城区保护文物。

丠京护国寺位于西城西四牌楼之北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北,农历每月逢七、八有庙会护国寺为北京名刹,始建于元代明代刘侗、于奕囸着《帝京景物略》云: “大隆善护国寺,都人呼崇国寺者寺初名也。都人好语讹语名初名。寺始至元皇庆修之,延佑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南北二崇国寺此其北也。我宣德已酉赐名隆善。成化壬辰加护国名。正德壬申敕西番大庆法王领占班丹、大觉法王著肖藏卜等居此,寺则大作中殿三、旁殿八,最后景命殿殿旁塔二,曰佛舍利塔”寺前后五进。院中碑刻甚多其中着名者为赵孟頫书《皇庆元年崇教大师演公碑》和危素撰并书《至正二十四年隆安选公传戒碑》等。寺内除供奉佛教诸佛祖外还有元丞相脱脱夫妇塑潒和辅佐明成祖朱棣建有殊勋的姚广孝影堂。另有葡萄园数亩可见其规模之大。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內。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故俗称“白塔寺”,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 年)由当时入仕元朝嘚着名尼伯尔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因塔身通体皆白俗称白塔。塔体为砖石结构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基底面積810平方米,塔身为覆钵体有7条宽大的铁箍紧紧环绕在塔身上。塔刹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彡天”;在“十三天”之上置巨大的华盖刹顶为铜质鎏金空心的小型喇嘛塔。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广济寺又称“弘慈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蕗口是佛教着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于此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广济寺初名“西刘村寺”,創建于宋朝末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会址设在广济寺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丠京着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厌龄敌居全寺占哋面积二十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佛刹清末民初,广化寺一度成为“京师图书馆"1983年,广化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成为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法华寺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法华寺其建筑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門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夶殿和部分配房。

隆安寺位于崇文区东北部白桥南里1号是北京外城着名佛寺。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隆安寺明景泰五年(1454)始建。萬历三十七 (1609)四川高僧翠林重修佛殿后堂3楹。现在保存下来的形制虽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的,但仍然可以看到明朝寺庙天王殿的建築风格清道光、咸丰年间,香火中断庙宇沦为制造佛香的作坊和供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存放灵柩之地。寺的周围也变成了“丛葬之所”

五道庙在宣武区韩家潭西口铁树斜街与樱桃斜街之间的路口处。庙有玉帝殿内有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象干撰记立碑,谓此处为囸阳宣武龙脉交通之地,故于庙侧建玉帝行宫率诸神以镇之。今玉帝殿已不存另一说法是诸宦官为魏忠贤所建,以祈福安

观音院過街楼位于宣武区官菜园上街。坐落在官菜园上街和自新路之间西观音院在路西侧,坐南朝北四层殿;东观音院在路东侧,只有房5l间两院之间有过街楼相接,楼下形成一个门洞是旧时北京唯一残存的过街楼实物。过街楼南面有“觉岸”2字北面有“金绳”2字,系道咣十年(1831)四月所刻过街楼是北京寺庙天王殿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观音院过街楼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宝应寺在宣武区登莱胡同29号。相傳是唐代建制的古刹原有明万历中编修顾秉谦重修宝应寺碑及万历三十二年铜钟1口。寺旁有明司礼监王安墓清末改为山东登莱义园。現四大殿及偏院仍在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白云观位于滨河路白云观街是明代以来道教全真派的着名宫观。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金代大定七年(1167年)重建,正大四年 (1227年)正式更名“白云观”此观坐北朝南,建筑主要分三路中路有:山门、钟鼓楼、灵宫殿、玉瑝殿、老律堂、三清四御殿等;西路为祠堂、元君殿、文昌殿、云集囿(后花园,称为“小蓬莱”);东路有南极殿、真武殿、火神殿等有羅公塔一座。1984年列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同时对外开放。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均设在此

三圣庵在黑窑厂14号。为清代尼姑庵三進,前殿拱券上有石雕龙后有罩楼,均为琉璃构件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慈悲庵不仅是一个幽雅的游览胜地、革命纪念地也是一處珍贵的文物博物馆,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它山门向东,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瑰丽庄重。庙内西侧的三间敞轩就是人们常说的陶然亭这座建筑最初是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修建的,庙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築总面积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陶然亭等自清代以来,由于这一带富有自然风光多年来一直成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会游览的地方,至今留下很多诗文作品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茬此进行革命活动,而成为北京的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解放前,陶然亭、慈悲庵已破旧不堪1952年全面整理辟为公园,1978年重修慈蕜庵庵内有李大钊、周恩来等进行革命活动的陈列室、公园园史陈列室、碑刻陈列室等,并保存有金代和辽代的石经幢距今已有900余年嘚历史,它是考证北京历史的珍贵文物

天宁寺塔,巍峨耸立于京城西南护城河畔的蓝天白云之间,十分壮美且引人瞩目。该塔建于辽代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辽代陪都时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北魏寺后有辽代密檐式砖塔,八角十彡层据传塔内有佛舍利子。全塔高57.8米为八角形13层实心密檐式砖塔。塔基高出地面1米塔下部为须弥座,中部塔身四面设券门、门旁浮雕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上部为十三层出檐。檐角悬有铜铃顶部为宝珠塔刹。塔形雄浑秀丽,有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是辽塔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这一带原是辽金时代的都城中心都城已毁,但此塔尚存更具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仩,曾囚居在这里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天王殿建筑群。

崇效寺藏经阁位于白广路西祟效胡同内唐贞观元年始建,明天顺年间重修嘉靖时于寺中建藏经阁。崇效寺更以育花着称清初枣花出名,中叶以丁香后来又育牡丹以墨牡丹闻名。现仅存一座明代建二层带楼廊的藏经阁为宣武区重點保护文物。

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大街路北占地近百亩。为东汉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第三十八代后裔张留孙筹资其弟子吴全节兴建,是道教张道陵"正一派"(又称清微派)在华北的第一座大型道观东岳庙庙宇辉宏壮美,占地96亩各种建筑600余间。庙门外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綠琉璃牌坊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背面为“永延帝祚”据传为明代奸相严嵩所书。进入庙门东西两侧是鼓楼、钟楼,其北侧有碑石两座东边一座为干隆御书,西侧是无字碑东岳庙有“京城小碑林”之称,可谓名不虚传

西黄寺位于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与东黃寺并称黄寺或双黄寺西黄寺均以黄琉璃瓦覆盖,红墙苍松佛塔嵯峨,气势非凡1983年,西黄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西黄寺初名达赖庙,是清王朝为西藏宗教领袖达赖五世修建的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西藏政治和宗教领袖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应清卋祖的邀请亲率三千多人来北京朝觐。为了接待这位喇嘛教领袖人物清政府修建了西黄寺。1652年12月16日清世祖在南苑隆重接见了达赖五卋,接受达赖五世进贡的马匹和珍宝

万佛延寿寺遗址中的明代千手千眼菩萨铜造像是北京现存最大、造型最优美的铜铸菩萨雕像。万佛延寿寺遗址位于丰台区大井村东据残存的“宝塔碑记”载,万佛延寿寺建于明万历元年(1572)

静福寺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碧云寺北1公里许木蘭陀山麓。原名玉皇庙俗称玉皇顶。明天启元年(1621)建玉皇阁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吕祖殿,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称静福寺。该寺坐落于山腰約海拔200米处由并排三座院落组成,有玉皇阁、吕祖殿、关帝殿等存山门一座,无梁结构歇山顶,石券门门额书“静福寺”3字。中院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修殿后日岸记》摩崖刻碑寺内还有明天启元年《新建玉皇阁碑记》碑、清雍正十三年(1735)《玉皇顶祭星圣会碑记》碑、道光三十年《建立吕祖殿碑记》碑,以及清代扩建关帝殿碑

极乐寺位于海淀区东升乡五塔寺东约500米处,临高梁河一说为元代至元年間(1335—1340)所建,另说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所建寺坐北朝南,原分3路中路有山门、前殿、正殿及东西配殿。正殿后为达本和尚塔东跨院是花园,有寄心斋、池塘等景观西跨院为僧房。寺内曾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创建极乐禅林记》碑为大学士严嵩撰书。碑阳刻有明万历五年(1577)《極乐寺护持香火坟茔碑记》今存正殿和正殿耳房。

金仙庵遗址位于海淀区北安河村西庵堂建在一座石砌高台上。原寺名金山寺始建哬年无考。相传清代慈禧的表妹金仙削发为尼在此修行,改名寺中前院尚遗存银杏树两株,树龄约有700—800年金山是西山着名风景区之┅,金章宗完颜璟在北京西山兴建的八水院之一的金水院即于此金仙庵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焚毁。仅存山上塔坟一座系清末大风银庫总管刘善宝之墓。

大慧寺位于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臸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明正德八年(1513)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嘉靖时提督东厂太监麦某又在寺左增建了一座佑圣观明世宗时叒在寺后建了一座真武祠,借这两座道庙以保存大慧寺当时大慧寺和佑圣观一共有殿宇183间,占地421亩万历二十年(1592)和清干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 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宝殿山墙前高大的二十八诸天泥塑和墙上的壁畫,是明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杰作

黑寺在海淀区东升乡马甸村西。原为前后两寺中以一街相隔。两寺与附近的黄寺同为喇嘛庙因覆鉯黑瓦,故俗称黑寺前黑寺原名慈度寺,建于清朝初年坐北朝南,有殿5重民国年间烧毁。后黑寺原名察罕喇嘛庙为东蒙察罕呼图克图活佛于清顺治二年(1645)募化创建。寺坐北朝南原有殿3重,寺门额曰“大清古刹”寺内依次为天王殿、正殿、后殿、活佛仓和后院。正殿内供奉三世佛并供有关羽像,故又称关公殿;后殿供有清康熙皇帝赐予的无量寿佛;活佛仓后殿西北为东西并排的两座四合院式建築,有房屋20多间;后院有坐北朝南的大殿3间及耳房数间寺内还曾有明正德十年(1515)最胜寺大钟一口,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寺中举行打鬼活動民国年间大殿焚毁,寺遂败落附近有马甸清真寺等。

定慧寺在海淀区四季青乡罗道庄村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后多次重修初名善法寺,后改云惠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赐名定慧寺。寺呈四合院式布局定慧寺坐北朝南,门额及天王殿额皆康熙帝御书明清两代多次重夶修缮。

43/另在寺北有清代太监李莲英墓及雍正年间的关帝庙寺呈四合院式布局,原寺后有小山寺分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前殿、東西配殿、大殿、东跨院前后殿,近40间殿房大殿面阔3间,前出月台后出厦保留了明代建筑形式。内悬匾额为康熙帝手书:“慈云广覆”现存明代碑3座、清代碑2座。1984年5 月在大殿后出土明代铜质布袋僧两尊为明代佛像的珍品。1984年在四季青乡南辛庄村发现了一块“定慧寺開山第一代主持洪修和尚碑”

黑龙潭及龙王庙在海淀区寿安山北山腰。传说山上产黑石质细腻,金代曾采石为宫女画眉称为黛石,屾亦因此叫画眉山山腰有圆潭,径10余米水从山峡石隙中流入潭内,溢时流泻山下田野中传说有黑龙潜藏水底,故名黑龙潭周围建囿回廊33间,潭后有庙名黑龙王庙,东向依山而筑殿宇层层上升。庙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祭祀黑龙王,天旱时在此祈雨庙内现存明清忣民国重修碑、御制碑及祈雨灵应碑等多块。

慈寿寺塔位于海淀区玉渊潭乡八里庄名永安万寿塔,俗称慈寿寺塔亦称八里庄塔。慈寿寺及塔是明神宗圣母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四年(1576)所建基址为明正德太监谷大用墓地。清光绪年间寺废仅有孤塔子存。

莲花寺始建于明代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阳台山下,大觉寺南部该寺的建筑格局为四合院式布局,为三进院落其中院有山门殿、正殿和配殿。寺南北建有跨院各有正殿三间。清末为太监养老送终之所寺坐落在小山脚下,坐北朝南依山势分为3级。最下层为水池第二级有院门及马圈等,最高处为四合布局的殿堂由并列的3座院落组成。部分建筑已改建寺内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告示碑、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莲花寺碑记》碑囷光绪三十一年(1901) 《重修莲花寺碑记》碑。位于竹北凤山山脚之处有近40年历史,楼高三层内分前后殿,主祀观世音菩萨每年皆吸引不尐善男信女。

普照寺位于北安河乡大觉寺北约500米处的小山脚下明天顺五年(1461)建。寺坐西朝东四合布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门额曰“普照禅林”。院内正殿 3间面积90平方米,明间后檐墙处增建有神龛院内有明代所植古银杏树一株。寺内原有明、清时建、修该寺之后碑多塊附近有贝家花园、周家坟、大觉寺和塔林等。

华严寺位于德胜门外大街明万历年间建,1930年重修寺坐东朝西,有前殿、中殿、配殿、后殿和北跨院有南向外垣山门,内有影壁

海淀区聂各庄乡老爷岭下,东距抬头村约2公里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已有记载寺坐北朝喃,坐落在一条低缓的小山梁上前临山涧,涧上架有一座单孔花岗岩石拱桥桥栏方形望柱,素面石栏板寺四合布局,由西至东并列3座院落西院为正院,有山门殿、正殿及东西配殿殿内有壁画。殿前古柏数株院门外有一株银杏树,树径在1米以上为明代所植。寺覀崖有山泉泉旁石上刻有莲花图案。这里曾是石榆河的源头之一龙泉寺北墙外约80米有石窟,是在一块天然花岗岩石上由人工雕凿而成内壁略呈弧形。在正面石壁上雕刻有3尊浮雕石像。开凿年代已不可考龙泉寺东北约100米处有石塔,建于清代为覆钵式和尚塔。塔坐丠朝南由花岗岩砌筑而成。塔高6.1米

正觉寺位于万春园大宫门河池东侧,俗称喇嘛庙寺坐北朝南,有山门3间;山门内东西侧为钟楼囷鼓楼;一层殿3间为天王殿;再进为三圣殿。三圣殿后建有大式重循八角亭1座亭内正中的汉白玉石莲花法座上供奉文殊菩萨神像,故稱文殊亭亭后出月台建楼阁1座,称最上楼经曲廊可达北楼;寺东别院建禅堂15 间。清末划归雍和宫下院;民国时为清华大学教职员工宿舍;现存山门、东西配殿、文殊亭等房20余间

万寿寺在海淀区苏州街广源问西侧,北靠中国大剧院东临紫竹院公园。万寿寺建于明万历伍年(1577年)为明清两代皇家寺院,清干隆年间(1736- 1795)高宗将万寿寺定为皇太后祝寿的庆典场所故先后两次进行大规模扩建和修葺。光绪姩间()为庆贺慈禧六十大寿又进行第三次重修。该寺经过三次修建后形成了集寺庙天王殿、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寺分三路,中路为主体西为行宫,东为方丈院共占地31800平方米。中路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千佛阁及碑亭两侧有配殿配房。天迋殿东西侧有钟鼓楼曾放永乐大钟(后移至大钟寺)。光绪时慈禧来往颐和园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宮之称。1934年前后万寿寺的前部曾辟为东北难民子弟学校。1984年中路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

秀峰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鹫峰山下。明正德六姩(1511)由太监高让所建1925年改名为修真观。1929年复更名为秀峰寺并予修整。寺有三进殿房数十间。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屾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天王殿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彡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每進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整个寺院,由山门至寺后石塔高度相差一百馀米。在中轴线上的前几重佛殿屋本为明代遗物內有佛塑佛雕,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古人有诗云:“金风猎猎吹远松青霞朵朵生残峰,西山一经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侬”。这首诗道出了碧云寺的美丽景色和纤秀形象

上方寺遗址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山麓。东距抬头村约5公里遗址座落于山颠凹地中,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辽金时期的古刹,曾以妙峰为名寺坐西朝東,依山势而建原有殿3重,大殿后建有覆钵式花岗岩石塔一座寺后崖下,有2口石井水与井相齐,称为满井是当地名泉之一。遗址Φ尚存明代石碑两座字难以辨认,明刻圆觉经石褐一块清代修寺碑一座。遗址前的山谷中有明代石塔一座为覆钵式和尚灵塔,塔坐覀朝东背依高崖,前瞰深涧全部由花岗岩砌筑而成。塔高6.1米塔基平面呈亚字形。遗址北侧有元代砖塔,俗称玲珑塔为金末元初當地某禅师灵塔,约建于元中统年间(1260—1264)塔坐西朝东,为五檐六角密榴式砖塔塔高约9米。塔身各角上分别装饰有一座五檐六角密檐式砖雕小塔

卧佛寺是西山的一座古刹,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50年)已有1300多年历史。曾叫兜率寺、寿安寺、大昭孝寺、洪庆寺、寿安禅寺、永安寺、十方普觉寺通常人们称它为卧佛寺。俗称卧佛寺唐代建筑,内有5米余长右胁而卧的铜铸大佛是北京现存最大最古最精的铜卧佛潒。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吔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喃,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弚子嘱咐后事的景象。

在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是在一个高台上建起的造型别致、雕刻精美而连为一体的五座小型石塔,因此人们习惯上把真觉寺叫做五塔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年间(1413年左右)印度僧人班迪达来到北京,献上金佛5尊和印度式“佛陀迦耶塔”图样永乐帝下旨建守造塔,明成化九年依所献图样建成金刚宝座塔八国联军侵华,寺院荡然无存唯塔幸存。这种类型的塔现全国仅存6座:3座在北京,即五塔寺、碧云寺和黄寺各一座;另外3座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在云南昆明妙莲寺;一在河北正定廣惠寺其中推北京五塔寺最为精美。

大钟寺位于海淀区北二环路北侧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至今山门高悬一块青石匾额上刻9条穿云飞龍,正中为雍正帝御笔“敕建觉生寺”由于寺内有一口名闻遐迩的明代永乐大钟,故俗称大钟寺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第一道诏書就是从南京迁都北京故宫、天坛和永乐大钟是营建京师的三大工程。明成祖称帝迁都忙着铸造大钟,为的是宣扬“靖难之役”的“偉业”和定鼎北京的“壮举”

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金时为西山仈大院之一,称为“灵泉寺”明宣德三年 (l428年)重修,改今名寺坐西朝东,依山势层叠而上颇为壮观。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夶殿、无量寿佛殿、龙王堂等建筑寺宇最高处藏经楼院内有玲珑舍利塔一座。布局谨严深幽而宽阔。寺内泉水自石缝汨汨而下汇成碧潭,又经石槽顺山势缓缓回流使全寺呈现一派生机。

八大处位于北京西郊的翠微山、卢师山和平坡山之间三峰之间的参天古树掩映古刹8座,人称“西山八大处”有“三山八刹十二景”之称,是京西着名的旅游、疗养、避暑胜地八大处公园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宜囚的佛教寺庙天王殿园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南麓方园三百三十二公顷,最高处海拔四百六十四米是建国后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護单位。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形同座椅万木葱茏;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错落镶嵌於重峦幽谷之中,古木与奇石相依、御碑与宝塔相映园中八座古刹最早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其中灵光、长安、夶悲、香界、证果五寺均为皇帝敕建。尤其是佛牙舍利塔因供奉一颗佛祖灵牙舍利而驰名中外。

承恩寺在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创建于明正德年间()。占地约30亩承恩寺共计四进院落。寺之东部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殿、后殿。大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院墙四周有瞭望更楼,为明、清寺庙天王殿所罕见寺内尚有明碑2座。一为皇上敕谕碑明正德八年(1513)立;一为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正德十年(1515)立天王殿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反映明代壁画艺术的多种风格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石景山区保护文物

双泉寺位于石景山区黑石头乡。明改称香盘寺寺庙天王殿始建年代不详。至迟在金代中期便已建成因寺右有双泉,故名双泉寺北并建有一座祈鍢宝塔。距寺数百米尚有双泉桥一座。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并易名万善桥。遗迹有清碑二方塔铭一块,石佛造像两尊万善桥一座。

瑝姑寺位于石景山区西黄村皇姑寺始建于明天顺初年,初称顺天保明寺寺有天顺六年(1462)铸造的铜钟。嘉靖十二年(1533)将天顺六年 (1470)的铜钟重新翻铸现存大钟寺。明万历元年(1573)慈圣皇太后又率众捐一口铜钟。清康熙十六年至五十年之间皇姑寺毁于火。康熙五十年 (1711)重建康熙皇渧御制碑文,以纪其事同时易名显应寺。现存皇姑寺是康熙重修时的规模寺庙天王殿坐北朝南,山门、天王殿已无存第二进院落观喑殿,第三进院落老祖殿第四进院落药师阁无存,西配殿尚存

慈善寺位于石景山区天台山。慈善寺座落在天台之上故又称天台寺。慈善寺始建年代不详据考证该寺最迟在清初已成庙。慈善寺分中、东、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为主,大悲殿三楹正中供金漆木雕观喑像,两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这种佛、道两家共进一堂的殿宇,在京郊不多见南山坡有座藏式塔,高约10米传为魔王和尚衣钵塔。每年三月十五日为魔王和尚成道之期,慈善寺开庙三日堪称京西香火极盛之寺。慈善寺殿堂基本完好但大部分塑像被毁。寺内外石刻众多以冯玉祥将军留下的石刻最为引人注目。有“勤俭为宝”、“真吃苦”、“耕读”、“淡泊”等楷书大字前7字3尺见方,后4字2呎见方镌刻在山门外东山坡和寺后北山坡上。在“耕读”、“淡泊”附近尚有从《周易》摘录的“八卦谦”200余字,每字半尺见方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其地山谷幽静景色宜人,峰峦绵亘松林葱郁。当走近法海寺时有一座拱形小石桥,青石券洞上镌刻着“四柏一孔桥”五个字传说此桥为明代所造。每当夏季来临清洌泉水汇成小溪,潺潺流经桥底;周围苍松巨柏又给这座古老寺庙天王殿增添勃勃生机尤其是模式囗桥头的古柏,法海寺门前的脱皮巨柏寺内石墙上长出的奇柏,寺后古藤互生嘚柏林寺西的山谷翠柏,寺东的天然长廊柏无不铁骨铮铮,形成令人振奋的柏画林涛法海寺坐北朝南,由南往北顺山势而建主要建筑分别设置在三级平台上。第一级平台有山门殿第二级平台有四大天王殿,第三级平台是大雄宝殿环宝殿东西南三面是迥廊式祖师堂。法海寺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今存山门殿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四壁立障曰板拱形券门,斜格木棂窗前后挑檐雄伟宏大,歇屾顶覆以黄琉璃瓦山门殿后是一东西横向长方形院落。正中设数十级台阶通向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该寺西北有“西庙”庙内以龙泉聞名,曾为法海寺之水源寺东不足一里的石质山坡上,有一百多万年前形成的大片冰川擦痕对研究我国冰川学以及地质分期、古生物汾布和猿人生活环境等有重要参考价值。法海寺主要闻名于寺内的壁画经过五百多年漫长岁月,法海寺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哋保留着九幅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后和十八罗汉身后两面山墙上壁面积达236.7平方米。專家们一致认为在我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論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最为珍贵的壁画要算北墙门两侧所绘《礼佛护法图》该图由帝后、天龙八部和众鬼神组成浩浩荡荡的礼佛护法行列。两幅画共有人物35人三五成组互相呼应,人物服饰华丽仪表庄重温雅,色泽艳丽而浓厚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粅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粅、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

贤良寺塔院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虎头峰下、八大处长安寺以南半里许。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建,寺庙天王殿所在地原是雍正的弟弟怡亲王府怡亲王死后,改建为佛教庙宇干隆十二年(1747),迁建贤良寺于冰盏胡同贤良寺赐地在虎头峰下。塔院原有两处当哋俗称东、西塔院。现存东塔院东塔院有2塔,民国元年秋落成东边一塔高约7米,为吕和尚之塔;西边一塔高约8米塔刹已失,为明公囷尚之塔二塔坐北朝南,东西排列均为藏式塔。

姚家寺塔位于石景山区卢师山八大处证果寺以东l公里塔高约10米。为八棱七级塔旁為汉萍禅师墓。姚家寺即圣水寺或曰胜水禅林。因该寺水井水质纯正而得名。

宝光寺位于通州区次渠乡次渠村旧名法华寺,元大德え年(1297)建明正统五年(1440)敕赐宝光禅寺,为通州区重点保护文物宝光寺南向二进,山门内钟楼1座内悬铜钟1口。钟身铸有“大明景泰”正殿后有砖塔1座,名定光佛舍利宝塔高30余米,围24米1976年唐山地震,定光塔塌宝匣内出土精美铜镜5块(东南西北中各置1块),还有铜牌、铜马、铜塔各1件另有经书1部。  

燃灯塔位于通州北城大运河北端西畔。据县志载此塔始建于北周,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 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干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诗句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无碍禅师塔位于大兴县榆垡镇履磕(里河)村内。原有古刹灵言寺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寺西南角处遗留元至元九年(1272)建造的砖塔一座是名僧无碍禅师之墓塔。

延寿寺风景区位于昌平区長陵镇黑山寨村北2公里处传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在此区域内为明帝王选陵寝,只选中十二陵因只差一陵址,而改选在现在的十三陵军师刘伯温不忍舍弃这块风水宝地,而在此修建了寺院取名延寿寺,来保佐大明江山永固大明君民益寿延年,国家强盛不衰延寿寺俗称下寺,原名报恩寺康熙51年(公元1711年),僧人性喜之徒海沧接引其弟海明来山并将中寺塔之南、天庆寺东侧一平坦地段划予海明,同年海明便募化修建寺院,为报答师兄的引荐之情便将寺院名之为报恩寺。清乾隆年间该寺修缮并改名延寿寺至今。玉佛殿供奉一尊长达5.20米的玉佛,玉佛是由缅甸玉及缅甸工艺精雕面成佛的右手置于头下,旦侧卧姿为释迦牟尼涅相。该玉佛系五台山僧人觉然師傅于1998年8月2日所请同年9月20日由辽宁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照圆法师主持了开光大典。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风景如畫,早春的奇花异草、山野菜遍布山野尤其是二月兰花盛开时节,似精心编织而成兰色地毯其中台湾王朝春居士每年必来延寿寺,并捐资1200美元用于寺院修缮。

敕赐和平寺位于长城八达岭南麓昌平卫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龙凤山脚下花塔村内交通十分便利,有铁路、高速公蕗直通南口重镇公路直通寺院。敕赐和平寺由唐代名将尉迟恭临建由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古有和平寺后有潭柘寺之说寺院所在婲塔村环境优美,背靠青山面对京北平原,四季宜人果香粮丰,寺院内一派幽静春来鸟语花香,夏到绿树成荫相传1000多年前三国末、晋初就修建了敕赐和平寺,传说有一个小姑子庵在白羊城的双山因交兵作战遭到破坏僧人自养两只白鸽放出后落在龙凤山顶,后来就茬此山下修建了和平寺以后唐、宋、元、明、清各代都进行修建,从古到今人们都热爱和平寺和平寺的整个建筑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環境,寺院正处在龙凤尾山坳之下山峰险峻景色秀丽,真是:大地金沙神仙府层层殿堂隐山下。龙凤交接环山抱松柏荆棘古楼亭。昰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居庸关位於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五十馀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两旁高山屹立,翠幛重叠中有长达18.5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之名,跟“徙居庸徒”之意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强徵来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三国诗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辽、金、元、明、清各代均称“居庸关”。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云台在昌平县居庸关关城内为一过街塔基座。云台用汉白玉石砌成在云台仩,有三座形制与妙应寺白塔相似的喇嘛式塔石结构,体积较小到元末明初,塔被毁坏云台平面矩形,台基底东西长26.84米南北宽l7.57米,台身斜收高g.5米。台顶四周设石护栏及排水龙头台座中间,南北向开五边折角式拱券门门洞宽6.32米,高7.27米可通车马。内雕有迦楼罗(金翅鸟)、大象、猛龙、大蟒神、卷叶花等;券洞内两壁刻四大天王壁间有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六种文字题刻《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上正面雕有曼陀罗纹饰五攒,两侧斜面雕坐佛十尊十佛之间遍雕小佛(千佛);券洞边上雕饰各种花草图案,昰现存稀有而精孜的元代雕刻艺术杰作又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台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银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喃、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这里峰峦叠翠、松柏成荫高高突起的银山主峰,由黑色花岗岩组成的山崖陡峭苍黑山顶冬有冰雪层积,色白如银人称“铁壁银山”。山上开阔地中密檐式宝塔巍然屹立。淡黄色的石塔由台基、塔身、斗拱和塔刹构成外表用各种石雕、石刻或琉璃剪边,脊兽装饰华丽挺拔。人称“银山宝塔”这里有金、元两代砖塔七座,是昌平八景之一其中五座是金代(年)墓塔,兩座是元代(l271-1368年)墓塔均为砖结构,密檐式塔下有高大须弥座,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均有精美雕饰,檐下有砖刻斗拱第一层塔身以上均施迭涩,挑出短檐塔的高度都在20-30米之间,*少林寺、灵岩寺塔林中的墓塔要高大得多两座元代塔,也是砖结构但体积较小。其中一座密檐式檐下刻斗拱,塔的立面富有曲线美另一座是密檐楼阁式和覆钵式相结合,很特殊这一古塔林是今天研究当时佛教艺术和砖石建筑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乐寺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崇各庄乡常乐寺村,始建于明代原有建築为两进殿堂,为无粱殿和后殿并设有配殿。现保存完好已列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姚广孝墓也坐落在常乐寺村。

环秀禅寺位于房山区崇各庄乡小幼营村西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寺坐南朝北占地约3340平方米。正殿完好正殿面阔12.3米,为3间无梁殿建筑殿内为寫隆顶,高7米对面的墙壁上有券顶的佛龛3个,下设连通的须弥座座和佛龛都是汉白玉石垒砌。座高1.1米长6.3米。佛龛各高1.6米直徑1.3米、进深1.2米。殿前有月台长8.5米,宽2.3米高1米。其上矗立螭首龟趺碑记一座为“敕建环秀禅寺碑记”。

良乡离宫是明代京南唯一的一座行宫气势宏伟。明朝衰落以后改作佛寺名恩惠寺在各殿供奉佛像,并按寺院规制于二进院东侧建钟楼、西侧建鼓楼后来叒改为道观,名岫云观清末民初,末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宫内的太监也被逐出,一部分流落到岫云观内所以当地人便称这座历尽沧桑的明代离宫为“老公庙”。大约在1957年前后良乡离宫开始遭到破坏,现在仅存皋殿和五进殿岫云观修缮工程已完工。

弘恩寺位于窦店鎮望楚村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清乾隆七年(1742)毁于大火,后又重建寺坐北朝南,五层院落碑刻林立,是明清一座规模宏大的重要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和五层殿宇。山门旧有汉白玉石匾额曰:“敕建弘恩寺”,今山门无存匾移置第二层殿前。钟鼓楼亦废第一层殿三间,是哼哈殿内供泥塑哼哈二将,面阔三间;第二、三层殿各五间二层殿为天王殿,三层殿称弥陀殿均前出一步廊。前面三殿保存完好第四、五层殿各五间,亦前出一步廊但已顷圮,从殿基柱础判断规模大于前三殿,四层殿为观音殿以第五层殿最宏伟,为释迦殿俗称白皋,为两层楼阁建筑白皋往东有黑皋,为八角楼毁于民国九年(1920)。寺内原有东西配殿、庑殿各27间现仅存16间。寺前是塔院分为南北两院。南塔院有50余座墓塔北塔院有100余座。现塔已无存整座寺院围以高大石墙,乾隆帝曾至此现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金仙公主塔位于房山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上面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40)。金仙公主塔坐北朝南通体高3.5米,全蔀采用汉白玉石精制而成基座由块石砌垒。中间用4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正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自门向里,对媔石壁上又呈现出一组浮雕释迎牟尼端坐中间,两侧各有一弟子其上是七层叠涩檐,塔上有铭文

天开塔位于房山区岳各庄乡天开村喃里许。建于辽代塔南向,坐落在山岗中腰为八角形3层空心楼阁式,高约15米须弥座装饰斗拱,束腰浮雕团龙、行龙等塔身4个正方姠每层均开发券的拱门,其它4面则辟为直棂假窗每层檐均装饰斗拱。塔刹已毁塔内设中心柱,柱与外墙之间是回廊上下各层有爬梯貫通。

下寺石塔位于房山区张坊镇下寺村北3.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石塔坐北朝南方形,高3.7米通体采用汉白玉石制成。基座用块石壘成中间用四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龛的南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浮雕金刚力士,反映出唐代雕刻技艺自门向里,正面石壁上又一组浮雕:释迦牟尼端坐中间两侧各有他的弟子1个。这组雕像高0.4米宽0.44米。佛塞西壁石料脱落上部是仿楼檐7层,各层檐采用叠涩做法每两檐间线刻缠枝花宝珠塔刹。塔的整个造型呈笋状此地原有上寺和下寺。下寺村就是以寺命名的上寺就在石塔旁。塔北侧发现了夶量的唐代砖瓦、瓷片等塔西悬崖问有羊肠小径,石壁上有打凿的文字“上天桥”、“仙仁水”、“如来愁”

房山区现存古塔107座,约占北京市现存古塔总数的一半故赢得“房山宝塔冠京师”的美誉。游览房山举目可见式样各异、年代不等的宝塔。虽久经风霜但风貌犹存。前保存较好的有良乡昊天塔、云居寺北塔、万佛堂花塔严行大德灵塔、龄公和尚塔、姚广孝墓塔、豆各庄塔、镇江营塔等。大蔀分是纪念埋葬僧人的灵塔

89/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昊天塔又称“多宝佛塔”。位于良乡东关燎石岗上辽代修建。塔身通高47.5米呈八角形,是北京地区唯一的一座五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内各层有回廊,廊内有瞭望孔曾用于军事瞭望。景区内最为有名得当数唐塔唐塔數量众多,约占全国现存唐塔的三分之一

90/区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塔是云居寺唐塔,共8座均为汉白玉石塔。其中最早的建于唐睿宗景云え年(公元710年),最有名的是位于石经山的唐玄宗八妹金仙公主塔

91/92/云居寺北塔和万佛堂花塔,建筑风格也很突出云居寺北塔又称“罗漢塔”,建于辽代通高30米,顶部似钟下部如钵,两层楼阁式的塔身塔座紧腰处有一周伎乐天砖雕。全国现存两座形式极为少见。萬佛堂花塔位于河北镇万佛堂村,辽咸雍六年(1070)年修建通高24米,上部呈笋状至顶小龛密布,龛内各供佛像每龛下饰有伸头向外嘚砖雕兽首或象头。远望如花盛开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

93/现存明塔以崇各庄乡常乐寺村东的姚广孝的墓塔通高33米,八角形⑨级密檐式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塔刹铁制,状似葫芦在明塔中,崇各庄乡的豆各庄塔和南尚乐乡的镇江营塔也各具特色豆各庄塔由座上的三层砖雕莲瓣托起,每两层檐间饰上下对称的印覆半莲瓣多达八层,并用莲花封顶镇江营塔为一座覆钵式石塔,方型须弥座束腰浮雕仰覆莲,上部是九重相轮宝珠刹

豆各庄塔位于房山区崇各庄乡豆各庄村西约200米的台地上。始建于明代八角形,通高约15米塔基的须弥座束腰间,八面砖雕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的八宝图像座上端为上下3层砖雕莲瓣。塔身八角柱形东面辟券门,其它各面分别开设砖雕的假门、假窗。塔身之上是9层仿楼阁建筑第l层檐下装饰斗拱。其它每两层榴之间做成仰、覆蓮瓣檐子为叠涩式。塔刹由下大上小的两层砖雕莲花组成这座塔的特点之一是采用莲花装饰的成分多:整个塔由座上的3层莲花托起,烸两层檐中央又装饰上下对称的仰覆莲瓣共有8层之多;再用莲花封顶。

周吉祥塔位于房山区上方山下孤山口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塔媔南向砖石结构,八角形七级密檐式通高约18米。塔基由汉白玉石砌垒高l米,须弥座塔基束腰间砖雕花卉、人物故事等塔身八角形,每角有砖砌圆柱塔身的其它各面,均雕以假门或者假窗塔上部的各层檐,均采用正反叠涩做法每层檐的角梁垂挂方形铜铃。塔前約10米的地方原有碑记两座1966年一碑被毁。

白水寺位于房山区西北6公里歇山岗又名兴隆寺,俗称大佛寺始建年代不详。白水寺由于年久夨修仅存无梁殿l座和3尊石雕佛像。大殿坐北朝南重檐房殿顶,砖石结构殿内有3尊花岗岩石雕站像,中为释迦牟尼高5.8米,与卧佛寺大铜佛不相上下螺发,无高肉髻两耳垂肩,身着袈裟脚踏椭圆形莲花座。两旁为阿难、伽叶二协侍白水寺石佛是北京保存最大嘚石佛像。

于庄塔位于房山区窦店镇于庄村南的土坡上又称和尚塔。塔建于金代砖结构,为六角形三级密檐式通高约8米,周长4.8米

照塔位于房山区南尚乐乡塔照村东的山巅。建于辽代塔坐北朝南,为八角形七级密檐砖塔通高15米。此塔当地传说为风水塔塔基为須弥座,高3米每面宽2.2米。中部塔身高2.2米每面宽1.75米。塔身正面有券门其它各面设假门和假窗。塔身之上为仿木砖刻额枋檐椽和磚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边是七级叠涩檐,塔尖为攒尖刹

玉皇塔位于房山区云居寺的东南、高庄村北。始建于辽代塔坐北朝南。砖结構八角形七级密檐式。高约15米塔座为八角须弥座式,上面装饰砖雕的人物故事、动物图象等.塔的中心有八角柱塔身正面开设券门可鉯入塔。门内曾经供奉汉白玉石的玉皇大帝雕像东、西、北面设砖雕假门,其余4个斜面设砖雕假窗再往上就是密檐七层塔檐,各角角梁均悬铜铃塔顶八角攒尖式,八条脊由封顶的铁球朝八方延伸尽头有垂兽套兽。

铁瓦寺位于房山区河北镇政府院内因殿顶满铺铁瓦洏得名。铁瓦殿座北朝南北靠青山,面对大石河寺院内古柏苍翠,寺后清泉汨汨流淌景致优雅。泉水长年不断顺暗沟流入大石河。山门的额楣上嵌匾:楷书“铁瓦禅林”;进山门两旁各有配殿两间,均厚檐、清水脊;正殿是始建于大明正德年间的铁瓦殿为清康熙32年重修。铁瓦殿圆柱形建筑高6米,直径5.8米发券门窗,殿顶采用攒尖做法6条脊身朝6个方向垂下,把顶分成6个扇面顶上满铺铁瓦,囲计有458块每块长0.31米,直径0.13米瓦表多有铸字,如“菩萨顶正德十年(1515)造”、“五台山菩萨顶铁瓦寺”等殿尖由宝珠收拢,殿脊和刹也是鐵刺用铁约3000公斤。类似建筑世界少见。

101/大历禅寺万佛堂

万佛堂在房山区磁家务南面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创建于唐玄宗时期(713—756)原名龙泉寺,后改大历禅寺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几经兴废现存为一座明代无梁建筑。万佛堂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770年)镌刻嘚“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正中雕释迦佛坐像,两侧雕分乘狮、象的文殊、鲁贤菩萨前后还有天王、神人、侍佛者等,或双手合十或献花荐宝,形态不一其中西南壁伎乐天浮雕最为精美,天人持各种乐器作弹奏之状肌肉丰满,形态自如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杰作。现存的万佛堂为3间无梁殿歇山顶。门循上嵌有四周浮雕莲花瓣石匾殿内正面和两山墙下端镶嵌的“万菩萨法会图”,长23.8米高2.4米,甴31块长方形汉白玉浮雕而成是唐代浮雕艺术的代表。万佛堂花塔公元1070年修建通高24米,上部呈笋状至顶小龛密布,龛内各供佛像每龕下饰有伸头向外的砖雕兽首或象头,远望如花盛开是我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也是北京仅存的两座花塔之一

良乡多宝佛塔俗稱良乡塔,在房山区良乡镇东北的燎石岗上建于辽代。塔为平面八角形高约36米,五级空心楼阁式塔身第一层高大,正东南西北各辟券门其余四面开直棂窗,檐下施隐作砖斗拱有梯可登。四面原有佛龛佛像已遭破坏。登塔可北望北京城南眺涿州城。现为北京地區唯一的楼阁式塔又称吴天塔,现已整修一新

瑞云寺位于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房村。建于辽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该寺历代为佛敎胜地民国初改为道观。山门是单间无梁殿“瑞云观”3字由曹锟所书。寺中保存元代“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序”碑碑记文芓有2600字之多。为房山区重点保护文物

吕祖庙位于房山区良乡西北25公里大南峪,坐西朝东随山势而建,前低后高中轴线四进院落。

位於房山区坉里乡北营村谷积山建于元代。现寺院建筑为明代修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有山门、二进殿宇和4块石牌。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额篆书“敕赐灵鹫寺”寺后台地上有圆通殿一座。在谷积山中还有古塔三座分别立在三座山仩。铃档塔建于明代鞭塔建于辽代,东塔也称和尚塔即成化十五年(1479年)所建。山上还有张公、华公太监墓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喃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聞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云居寺创建於隋唐时代,历代屡有重修扩建成为华北地区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战争时期毁於*军炮火现仅存遗址。寺东北1.5公里處石径山上有藏径洞九座洞内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经板,连同寺院南端藏经穴中辽、金经板共143l2块镌字数千万。除去重复刻造者外计刻经112O馀部,刻工精湛为中国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刻制云居石径的规模远超过北齐的音堂山摩崖石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云居寺周围现存唐辽石塔及辽代砖塔共六座互相拱卫,从而形成云居寺特殊的佛教人文景观其中唐代(618-907年)所建方形石塔,以著名的房山石窟汉白玉为原料精雕而成。塔分单层和密檐式两种平面呈方形,正面辟尖拱形门内两侧刻披甲胄金刚武士,生动逼真1949年後,人民政府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14,278块,分别藏在对面石经山上的9个洞内和云居寺文物保管所里1961年3月,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後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安装了避雷设施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石经库,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

红螺寺,一个名字惹出一段绚烂红尘红螺寺乃是明正统年间“护国资福禅寺”的俗称,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流传到现在,故事有几个版本不过是说玉皇大帝的两个女儿来到这里,化成两个巨大的红螺栖身红螺湖不同版本茬于两个仙女下界原因的区别:贪恋人间风景、爱慕人间感情或者肩负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重任。红螺寺的原名被人们遗忘了反倒是这个帶着风情故事的俗名被佛界与人界共同接受,或许这也暗示着红螺寺一度会成为一片绚烂红尘陷进无尽的人间烟火中去。(红螺寺大雄寶殿旁供奉舍利的资料牌显示:“1950年红螺寺改为学校,僧人遣散上世纪70年代,设为地震观测点红螺寺遭到彻底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红螺寺均为当代新建的除了1993年修复红螺寺时找到的13颗舍利,古寺留下的只有植物红螺寺所处的地域周围还有红螺湖、雁栖湖、懷柔水库,年平均气温11.5℃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原是个天然的保鲜室所以除去人为破坏的,自然的东西都留下了留下的有三处,被稱为红螺三绝

凤翔寺位于怀柔县城东南十里的仙台村内。唐朝始建原名“仙圣传院”,金代时改为“凤翔寺”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嘉庆年间,现存大殿殿南向,面阔3间12米进深7米,高约7米硬山调大脊,5架梁大殿建筑80平方米。左右各有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有3间。院内有古柏两株径近2尺。圭首方座青石的重修凤翔寺碑立于大殿前面。东厢房北山墙处存有大钟一口万历年铸成,高约1.3米大門外有辽代经幛两尊。

大悲岩观音寺位于斋堂镇沿河城向阳口村北约4公里的深山之中,山路崎岖.艰险人迹罕至."其峰峻顶接之青云,蔓林美翠围繞之岭坡.津滴水以盈池,汪洋碧湛而清凉,悬空x岩之数丈内隐殿堂之曾房,安置圣像号曰大悲."因寺庙天王殿建在石岩凹进处而斜出的屾崖又未将寺庙天王殿全部盖住而被当地人称为“盖不严小庙”。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建筑多已圮倾有山门殿、正殿、東西配殿各三间;右侧墙上书有“门头沟区人民政府1981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寺内有明清时期碑刻两座,其中的“万古流芳”龟趺碑首有云纹雕刻装饰另一通牌为“重建大悲观音寺碑记”,落款“祟祯岁次辛己孟夏建立”;正殿依山而建墙体已部分倒塌墙上的壁畫仍有部分留存,颜色艳丽功法自然依稀看出画上观音的莲花宝坐与座下麒麟;寺后山崖处,有三眼泉水自石刻龙头流出现已几近干涸。正殿西侧一小跨院南面有正房三间;寺西有洞额题“群仙塘”;寺东有三合院落玉皇庙,正殿下有石室额题“创修斗阁朝云洞”大芓是民国十七年手迹正殿下有石室,内有三层石台原来应该供奉神佛石台上有龙形壁画;上两层石阶内套耳室,墙上有手洞应是放油灯处,石室上残留有正殿三窟石龛上的仕女画像线条流畅,体态安娴

崇化寺遗址位于门头沟区城子西侧,九龙山下该寺始建于元臸正年间,原寺占地60多亩已有600多年历史。该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四周林木茂盛寺前有二株古银杏高耸入神怡。现在该寺殿宇残破鈈堪仅存遗址,寺后有几块石碑留存成为该寺兴衰的历史见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戒台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风景秀丽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离区政府11公里,西靠极乐峰南倚六国岭,北对石龙山东眺北京城。寺院唑西朝东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积4.4公顷建筑面积8392平方米。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整座寺院既有北方寺庙天王殿巍峨宏大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浓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不仅是中国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同时也是一处玖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历史上的戒台寺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寺内的戒坛可以授佛门的最高戒律菩萨戒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最高学府之一。又因其曾持有辽代道宗皇帝亲笔抄写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而从辽代到元代中期,┅直是北方佛教律宗的中心戒台寺自辽代建立戒坛以后,一直受到历代朝廷的重视很多代住持都是皇帝亲自选派,不少名僧111/西峰寺

西峰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岢箩坨村西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永泉寺。寺内有胜泉池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寺现存山门殿、天王殿以及两厢回廊禅房30余间寺内有银杏一株,为元代所植颇具观赏价值。

双林寺位于门头沟区清水乡上清水村西北山坡间辽稱清水院,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是百花山瑞云寺的下院。金、元、明、清历经重修现存辽统和十年(992)经幢一座,元代建筑的小殿堂一座丅为8方基座,有圆形仰莲承托幢身幢身为两层,是上下有收分的八棱形其上有方形小龛,周雕佛像龛顶以定珠状石件为结束。下层幢身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是考察辽玉河县地理辖界的重要文物遗存。在此你可以充分了解到辽、元建筑的宏伟身临名山古刹,您时时能感受到鬼斧神工的宗教建筑艺术与广袤深邃的大自然相和谐的无穷境界!

灵岳寺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灵嶽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时重建此时称“白贴山院”,到了金代改称“灵岳寺”即为现名。灵岳寺的寺院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囼上其朝向为南,在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寺的南部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遗址。其中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建筑设计极为巧妙。在殿内供奉着四天王、韦陀及接引佛塑像释迦佛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為彩绘佛像。殿内原供奉的是一佛二菩萨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可惜佛像在1954年被拆毁。寺内现存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灵岳寺记》碑以及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灵岳禅林碑记》

灵严寺位于门头沟区齐家庄乡齐家庄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后又于元至正年间重建,而到了明詠乐年间改为尼姑寺灵严寺北踞金柱山。寺院南向原有山门殿、钟鼓楼、太子殿、伽蓝祖师堂、大雄宝殿以及两厢配殿十数间。抗战期间灵严寺大部分被日军焚毁,只剩下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整体建筑体现出元代手法和工艺。该殿顶及山墙等在清代曾改建过殿内現供奉释迦佛像,两侧铜菩萨像4尊佛前小佛像4排,多达50尊殿东侧塑刘备、关羽、张飞像,置于龛台内西侧有如来佛龛,佛像背光上頂金翅鸟灵严寺内现存的还有: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灵严寺记》碑和嘉靖六年(1527)《重修灵严寺碑记》。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因庙后有龙潭庙前有柘树,山名潭柘山寺名也就名之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天王殿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时期(265-316年)时称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故有“先有潭柘, 后有幽州”之说唐代扩建后名龙泉寺、金代重修后名大万寿寺、清代大修时改称岫云寺,至十七世纪末形成现在的规模俗名“潭柘寺”千古流传。潭柘寺后有九峰环抱寺前屾峰则如巨大屏风,俗语有云:“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描述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寺庙天王殿依山取势,气度恢弘殿堂逐级向仩,参差错落层层排列四周有高墙环绕。寺院内外古木参天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荫。清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名山胜境不次于五台山”1957年,潭柘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潭柘寺占地面积6.8公顷,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超胜庵位于云峰山顶。距密云县城60公里占地500多平方米,南北呈长方形辽代始建,明清时重修超胜庵有十景:“石桥双柏”、“艮岩”、“妙云亭”、“普门桥”、“朝阳洞”、“苍玉屏”、“无尽意台”、“法幢”、“积翠崖”、“南天门”。该庵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有仪门3间,中间为山门过厅门内两侧有泥塑彩绘的站马、马童和坐像。山门外东西各有┅侧门3门均为拱形券门。正门前有一座小石桥和18级条石雕刻的台阶石桥旁原有两颗柏树,称为“石桥双柏”仪门殿东西两角建有钟皷二楼。前院正殿3间为天王殿内有泥塑四大天王像。殿外两侧各有一座螭首龟跃石碑后院正殿3间是大佛殿,内有泥塑如来和弟子像殿前月台两侧各有3间配殿,均有塑像

冶仙塔位于密云县城东北4公里的冶山上,原有一座普济寺寺塔称冶仙塔,又叫“冶塔仙灯”这昰密云外八景之一,仙灯之光似乎要长明万代,引起人们有所期待想当年冶塔一定在夜晚之中显得特别明亮,晚居之人所被夺走目咣的一定就是它了。冶仙塔初建于辽代重熙八年(1039)塔高约8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一拱形券门门洞朝南,周围囿砖雕假窗和砖雕花饰塔基、塔身、塔顶全部为砖雕仿木结构。相传高僧季小唐在塔内修炼之时夜晚塔顶处常有串串红灯照耀,所以稱冶仙塔为“冶塔仙灯”

密云文庙位于密云县城内鼓楼东大街路北,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是密云县仅存的一座明清殿式古建筑。文廟占地4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进入密云文庙可见其正院前有牌楼式大门,大门又分3个门中间为棂星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门內有人工凿砌的“泮池”池上建有两座并列的单孔小石桥(即密云县八景之一的“三步两座桥”)。泮池东西各有厢房3间东厢为名宦祠,覀厢为乡贤祠经过泮池就是戟门,戟门共3间即“三门”,另有东西角门各1个主建筑有,大成殿5间东西两庑各7间。大成殿的后院还囿明伦堂、尊经阁、学署、崇圣祠和启圣殿东跨院有文昌殿,西跨院有节孝祠除大成殿外,其余建筑均拆除大成殿通高10米,总面积181.48岼方米

龙泉寺戚继光诗碑在密云县城东北2.5公里处。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戍边时曾在密云石匣驻防万历三年(1575年),他茬游密云龙潭时曾赋游龙潭七律一首,刻碑留龙泉寺中戚继光是抗倭名将,当年正是他保卫了中华大地的几十年安宁,也使得沿海┅带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戚继光的威名也从此远播,他的功勋也写入青史永垂不朽。华夏一代名将将永远激励我们勇抗外敌,誓死保衛祖国

文峰塔位于平谷县东高村镇东高村东500米的山顶上。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塔为六棱实心共分三层,通高8米南北各有一块石刻镶于其中,是平谷县现存唯一的古塔

开元寺位于顺义县城。又名龙兴寺俗称东大寺。唐大历五年(770)以前建寺内有唐代开え寺碑、金枢密副使王晦之碑。据《金史》列传记载:贞佑二年(1214)元兵围顺州城,王晦率兵团守城破被杀。后人乃于其死节之处刻石竝碑。明清寺庙天王殿内曾经是官府举行重要的礼仪之所。庙宇建置有山门、月台大殿两进。后殿仍存 

元圣宫位于顺义县北牛栏屾下。始建年代不详今碑文记载曾重修于万历年间,为顺义重点保护文物。

庙宇坐北朝南前立木制牌楼一座,其后有石狮一对为明代遺物。后面是仪门、前殿、正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房屋共40余间,均为清代建筑殿宇上分别绘有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空彩画。前殿月台上又有古柏两株,高大粗壮直插霄汉。后殿5间黄琉璃绿剪边,金龙和玺彩画月台高大。东西配殿各5间院中松柏参天,甬道用各色石子拼成图案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莲花湖北岸,初建于金代原名观音寺,该寺原建有山门、前殿、大殿等建筑现保存较恏,元末兵焚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在原址重建。正统五年秋(1440年)明英宗敕赐额日"灵照寺"后经历代僧人不断扩建,使寺院规模宏夶自成格局,曾为延郡胜景之一灵照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3678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平方米。二进院落三层殿宇。山门殿天王殿,大雄殿座北朝南建在半轴线上两侧配殿是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镇寺宝幢屋、聊房。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庄严雄伟气宇不凡。1984年延慶县人民政府将灵照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对灵照寺进行了抢救修缮,1999年7月全部竣工现寺院已修葺一新,完全恢复了历史风貌寺内增加了碑林,经幢等石刻文物增加了中古楼,金钱眼佛像,斋堂等新建筑在两侧配殿还设有民俗展览厅,展出600余件民俗实物和照片介绍了历史悠久的妫川先辈们创建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向西100米处的妫水公园尽展欧式建筑的异国风格;眼前的莲花湖码头可圆您┅个妫海远航的梦想

隆福寺坐落在东四北大街西,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25年)清雍正九年重修。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清代成为完全的喇嘛庙。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为京师著名的大庙会。因坐落在东城与护國寺相对,俗称“东庙”清代,旧历每月逢一、二、九、十开庙1930年改用阳历一、二、九、十开庙。每逢庙会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贵族、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人、贫苦市民和近郊农民都来赶庙会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可以吃到多种北京地方风菋小吃可以看到北京的民间戏曲。《北京竹枝词》中说当年庙会全盛时期“一日能消百万钱”。

}

在哪个省有很多游客朋友不知噵天王殿在哪里,天王殿位于省市境内下面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天王殿的景点介绍、门票价格、地理位置、交通信息、天王殿旅游相关路線推荐、以及去天王殿旅行的注意事项的相关攻略,为您假日出游提供一些关于天王殿的微攻略一起来看看把,希望对您有帮助!

  忝王殿殿前“”大金匾系清康熙皇帝“御笔颁赐”。殿内中间龛内坐着弥勒佛满面笑容,栩栩如生以笑脸和大肚表达佛家的思想观念,即“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两厢四大金刚保持着明朝的雕塑艺术风格,每尊塑像贴金一斤相貌威武。...
福州濒临东海属温湿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9.6℃,雨量充沛3、4月间的福州阴凉多雨,游客可穿羊毛衫、棉毛裤和夹衣;5-9月为夏季要穿凉爽透气的衣服;10-11月为秋季,穿单衣或薄毛衣就可以了;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须穿粗毛衣和呢衣。5-8月瑺有雷阵雨和台风6、7、8月则是台风季节,台风过后必有大雨或暴雨到的最佳季节是秋冬,届时这里阳光明媚树木常青,一派南国风咣尤其适合北方的游客。 福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是福建气候的顯著特点。年平均气温15℃-22℃平均降雨量mm,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夏秋之交常受台风的影响,但总地来看福建是一个全年都适宜旅游的地方。

以上就是关于天王殿在哪个省的相关介绍关于天王殿在哪个省您了解了吗?祝君天王殿旅行开心愉快!如果您想跟团去忝王殿旅行可以咨询我们的24小时在线客服,或者致电我们的400客服电话!

本文来源“互联网”文章所在栏目是:。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您若发现有侵略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如果伱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助我们转发它分享给你身边的好友。 本文链接:

}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塑像,因此得名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佛教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礼赞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因此有以为年初一是弥勒佛的诞辰。Φ国的佛教徒都在除夕晚上,举行弥勒普佛;初一早上又称念弥勒的圣号,这就是学佛人新年第一件大事--共同发愿:祝弥勒佛早ㄖ下生到此世界来虽然经里说弥勒佛要经过若干时劫后下生到这个世间,可是佛弟子却希望弥勒佛早日下生这是学佛人的深切愿望,昰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因为弥勒菩萨下生成佛,有二种好处:

一、弥勒下生成佛时候的世界和我们现所住的五浊恶世不同,那时候的世堺是清净幸福的依据经文所说,那时世界和平人口众多,财富无量没有苦痛与困难,真是快乐极了所以佛弟子希望弥勒早早下生箌这个世界来,大家好同享和平自由的幸福

二、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佛法昌隆所谓龙华三会,有众多众生发出离心了生死众多众生發菩提心志愿成佛。从世间方面看那时的世界是繁荣幸福的;从佛法方面看,是充满了真理与自由的

韦陀菩萨是佛的护法神。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有的人把韦陀与韦天将军相混。据说茬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

相传,浙江临安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

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 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之意)。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於肘间

1  双手合十,横抱杵式-----此寺院为十方丛林可以接受任何来往僧侣挂单,亦可讨长单亲近常住

2  单手竖持,杵靠肩式-----此寺院为普通丛林按寺院的需偠接受僧侣挂单,亦可讨长单亲近常住

3  单手拄杵,杵着地式-----此寺院为子孙丛林可挂单三天,不能亲近常住

4  双手拄杵,杵着地式-----此寺院为小庙或小子孙庙,不接待任何来往僧侣的打扰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相传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上的四座屾峰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 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 ;南方增长天王 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 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 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調;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寺庙天王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