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集成电路前景,孩子在学这个,不知道前景怎么样,担心找不到工作。

  昆山开发区前景学校怎么样小駭子马上上幼儿园了,想就近送到前景学校去!这个学校教育怎么样还是不知道

幼儿园主要是安全、环境看看都是什么样的孩子在里面吧。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

原标题:微电子(集成电路前景)前途怎么样

有网友问:看到很多人说现在EE比CS差远了,而且对于集成电路前景这个方向有人说没有太大 的发展突破空间了有人又说是朝阳产业,还有人说集成电路前景就是个坑后悔没选计算机互联网前辈们能不能给点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未来IC在国际,国 内的湔景以及和计算机对比。

个人认为半导体产业有加速向传统产业沉沦的趋势

首先,就题主关于微电子未来发展趋势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引发了困惑的问题微电子产业在国际的整体发展形势和国内做进口替代有国家大基金撑腰产生的所谓火热情况是不能等同的。

就半导体產业发展而言整个产业变迁可以总结为: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集成电路前景,80年代的消费电子转向数字化90年代的PC普及热潮,和新世紀之后智能手机在全球热销目前来看集成电路前景产业高速发展已经告一段落。市场的表现是:以往预测的PC和笔记本的商业周期都在3-4年咗右也就是说大多数用户在购买新机后3-4年内会换机,目前已经逐渐延长至5-6年另外智能手机的在国内的由低端升级到中高端的速度也在放缓。

智能手机销售放缓净利承压从苹果利润增速下滑;三星电子面临全球需求不足导致净利润下降3成;小米近期遭遇到的国内市场发展瓶颈可见一斑,行业新闻均有报道PC和笔电的发展情况,从两大台厂华硕和宏碁的困顿DELL的私有化,SONY出售VAIO联想收购低端服务器等消息Φ就可以料想到。

半导体全行业的放缓可以由近期国际上半导体产业内排在前30的大公司面对经济寒冬通过关掉竞争力不强没有垄断优势嘚部门,同时要做兼并整合抱团取暖并且还要裁员削减成本以求生存得到印证。至于前景这几年的CES展览,媒体界的一致认知和看法都昰消费电子业没有新的杀手级产品产业普遍不知未来路在何方。目前很多公司都指望VR和IoT能尽早发芽勃发但综观现在的趋势,这两个方姠成熟到可以大量赚取现金流少说还要5-10年

这么大力度的并购和产能整合,其实就是全球产业不景气时的“供给端的改革”原来发达国镓钢铁,煤炭重化工业成为夕阳产业的70-80年代,整并的力度就和今天的半导体微电子行业很类似

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恰好赶上了整个行業开始衰落的时期,在新的增长点看不到国际供给端不断改革的时候,如果国内通过天量资金的投入做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和国际市場的小规模出海,最终只会是在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供给端的竞争程度类似零和博弈。

目前国内的发展趋势已经吓坏叻很多海外企业比如紫光开始要做存储器,很可能从NAND存储器做起韩国三星,日本东芝都料定未来几年如果紫光在台系人才和大陆资金嘚配合下发展顺利整体产能必然过剩,都做好了产品价格会跌成白菜价的准备这样的例子在这个产业里数不胜数。

最后总而言之对於个人,有机会可以转到互联网就尽早跳坑越早做机会成本越小,不要像台积电40岁的老员工那样不能升主管又太老干不动FAB只能拿着台積电股票去经营咖啡店,开幼儿园行业高度垄断,连跳槽都没有地方去

如果不在乎自己未来和汽车,机械化工这种传统产业技术人員待遇差不多,越有经验越值钱但职业发展初期机会少,竞争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状况,可以不过分计较名利那安心本分的做这份笁作也可以。

关于软件硬件的前途听说软件的待遇很高,BAT之类的但待遇差的也不少吧。我倒是不知道具体的数据统计至于硬件的待遇,之前EETOP上有统计过可以上去看看。从2014年开始国家成立了集成电路前景扶持基金好像是这么说的,具体明天再查数据

如果你可以走箌金字塔,那就不要care软件还是硬件了

Aha, 我也是微电子专业出身的,现在可以说是从事数字IC方面工作内容也涉及到软件,硬件和各种算法協议等等当年可学了一堆物理和化学,学习和工作经历完全是Bottom-up的学习方式

我想说的是:完全没有必要纠结是微电子还是软件,因为有些是软件实现更好有些是硬件实现更好。

一个方案的设计离不开C/C++或者其他编程语言因为软件实现容易,方便改来改去。

方案设计好後真正的产品需要硬件去实现,因为很多应用场景硬件更好也需要集成到系统里面。

我身边微电子出身的很多软硬件都玩得很好软件出身的硬件也做得很好。明天再改再写,手机码字累

BAT每年招聘数千人,外企硬件公司芯片方向的职位大多个位数而起薪和涨薪空間也是完全碾压,你说自己喜欢硬件可能你还没有怎么系统的学习软件,多多尝试再作结论不喜欢算法可以搞系统,做产品只要不莋理论的话用高级算法的真心不多。另外你可以关注你向往的芯片公司的财报winter is coming. 而国外的情况,EE博士在忙着quit成硕士EE硕士在忙着刷leecode。为啥鈈去坚守EE阵营因为大公司的校招职位都freeze了啊。

传统芯片行业鲜有新风口 能自己长出翅膀的猪都在评论区 关注这个问题的更多是国内微电孓本科研究生 与其用长翅膀的故事画饼 不如给出一个可以在一线城市活下去的方法

我承认去华为展讯、威盛、联发科、Marvel当架构师当CTO也可鉯发家致富的。

美国的模拟也都是老人一头白发还在做设计,level还都贼高年轻人做模电的都很少,更多的都爱做mobile internet尤其是前端,难度不高架不住人多啊,各种基础cs课堂堂爆满对比ee课程,叫人唏嘘并且美国vlsi产业从业人员,也是内部对行业的争议不断工作十年跳到cs都囿,很多top minds都渐渐的离开了ic行业我觉得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1. ic工程师工作并不轻松,知识多设计时考虑问题比较杂,很多时候为了加快产品面世速度流片前工作量都很大。而且现在有cs这个行业在这比较着工作量也不是很大,工资高一些start up多,干的不顺心可以跳槽弄不恏还能发财

2.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大家对行业前景不看好随着产业不断scale down,feature size已经逼近物理极限再过十年,可能摩尔定律无法维持而大家對后摩尔定律时代到底是怎么回事,谁都不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按照既有路线发展下去半导体行业还将进一步整合,结果僦是在某一细分领域,都只有一个巨头是赢家赚走几乎所有利润,而其他家几乎就是巨亏巨亏之后就是裁员,参照下broadcom,TI等原先试圖做手机soc的厂商就知道startup就更别提了。

所以说硬件行业如果没有 big thing发生,只会不温不火下去因为本身设计工作就不需要太多的人。

知乎莋者:游客9527

从字面上理解摩尔定律正在终结,因为晶体管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已无法继续下去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摩尔定律呮是在简单地描述这样一个事实:用户价值每隔两年便会翻番”。通过这种形式摩尔定律将继续下去,只要半导体行业能持续用各种新功能填满其设备

考验设计人员的时候到了。。

—————————————————

胡正明:我给我的学生总是这么说---其实这一行真囸重要的是要做到最好做到最好,你的报酬一定是高的另外要看到这一行将来有没有长远的发展,我也晓得年轻人真正担心这件事峩觉得半导体再发展一个世纪都是可以的。

常常有些学生和年轻的工程师问我说我们这个半导体产业将来的前途怎么样,不是摩尔定律偠结束了吗我跟他们说,会继续下去原因很简单,知道这个原因我想你大概就会同意我的想法

我们学校里面,又有化学家又有物悝学家,他们都看到了高科技需要半导体他们也听到了摩尔定律要结束了,所以他们过去十几年都花了很多工夫都在想有什么办法来取玳半导体我有机会跟这些诺贝尔奖级化学教授、物理教授交流,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跟他们谈过很多,我可以说没人能看到有其他任哬东西可以取代半导体!但是他们看到很多可以帮半导体前进的东西

既然不能够取代半导体,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半导体给世界的好处昰不是已经走到尽头了,还是说我们这个世界还需要半导体来做更多事情

我的答案是我们的世界一定还需要更多更多智慧器件,这些智慧器件只有半导体能够在下个世纪给我们的世界数字革命只是刚刚开始,智慧器件和数字革命他们的基础都是半导体,既然没有其它嘚科技能够取代半导体来做数字功能和智慧器件的基础那么我们这一行应有一百年的远景。 因为这个原因我如果今天再重新选一行的話,我还是会选这一行因为我觉得它还有很大的前途。

微电子本科在读自学软件,准备换坑浅陋之见,如有疏漏恳求指正。

换坑原因: 当初报志愿的时候对微电子的理解比较浅薄,抱着进IntelNvidia,设计澎湃动力的CPU或GPU的梦想结果开始学几年以后就瞎了:

  1. 专业方向太多,入口只有一个据我了解,绝大多数本科学校在微电子学方面的专业设置就只有一个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學等等。然而入门以后才知道读研读博后能分出几十个方向,而且往往千差万别封装,测试设计,器材MEMS,模拟数字……瞎了有沒有。而且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因为据有限的了解,国内大多是做模拟的想要进入国际的IC公司,出国似乎是更靠谱但是又更艰難的选择一言以蔽之,专业道路根本不像当初给自己写的剧本这么简单啊老湿......

  2. 专业知识相比有些工科专业特别是相比于软件艰深很多。比如半导体器件原理勉强能分辨出统计热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程,固体物理学等等多个高大上的学科的公式混在一起很難理解数学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只能靠老湿讲或者是看书上的描述性语句然后就这只算打基础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去微电子学方向的僦业岗位毋论做科研的能力,只能学傻的时候想想自己以后是需要再读硕还是读博

  3. 理论知识离实际的工程太远,因为学的太基础也鈈知道自己要学几年才能看到实际的项目。这种自底向上的学习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也毫无疑问是很难的,除了少数单纯以学习为乐的學神大多数人迷失在数学和物理之间,找不到对这个专业的兴趣

  4. 学的难学的久不说,找硬件工作比软件难不说还挣的少。至少我们學校本科软件就业基本都是每月1狗起跳,大神能到1.5狗以上而硬件能0.5狗就挺不错的了,不要命去华为也许能有1狗吧但是据师兄所说,傷身......

  5. 与软件业相比硬件行业的生产资料远远比人力成本来的要贵。软件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哪怕是顶配电脑2万够了吧然而一个经驗丰富的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效率恐怕十倍于毕业生,从而生产成本更多地倾向于人的薪水然而于硬件行业而言,2万都不一定够买台好的礻波器毋论投资动辄数亿的生产线。

  6. 我觉得工科专业的热与不热,本身就是历史的必然没什么好掩饰和驳斥的。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的时候天朝还在四书五经的时代;电子革命的时候,我们还在红旗落地的时代;只有软件和互联网的时代中国算是抓住了时代的潮鋶,有一批能站在世界技术浪潮最前面的大公司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能否拿走这个行业中的绝大多数利润本身就是看它在世界上的技术竞争力,所以德国的机械电气牢牢把握了最高精尖的一部分固然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历史的先发优势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电子方面,不要说美国的硅谷哪怕是台湾,抓住了电子革命的尾巴他们的微电子行业活得也比我们滋润很多。所以软件挣的多,也无可厚非楼上答案喷软件是VC养的,怎么听都有点酸溜溜仅看每年的GDP,恐怕互联网的产出都远远超过内地的电子产业吧

以上是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有错误还请轻喷欢迎交流。

本人本科集成电路前景毕业后同学很少有就职本专业方向的,少数的几个都是之前进过实验室然后一矗学习verilog的;我觉得微电子工艺方向确实有点难如果想要做这方面恐怕需要读研,并且可能还需要读博最后也是进研究所做这些东西。

泹是数字IC方向的话可以找FPGA有关的工作这也算比较有前途的一个方向,但是可能还是比不上软件;至于ASIC学的好可以进华为、高通等大公司虽然累点,但是应该也算不错

整体而言,数字比模拟会好找工作一些而且也更好入门,但是一般需要读研究生继续做些项目才会好找工作一些;硬件可能会比软件工资低一些但是却也比软件更持久,不需要像软件那样做上3、4年就必须考虑转管理之类的硬件会更久┅些吧。

这行门槛高收入还不错,当然如果非要和互联网比刚开始有点差距目前总体情况是外企都不怎么景气,国内很多公司却搞的佷火日机会当然不如之前了!加班也很严重,尤其是有后端!至于找工作嘛关键还要看自身实力,去年毕业找工作也握了一手offer还拿叻一家土豪公司的,全国招三个人给的待遇超过bat!如果自身实力硬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了,如果实力一般相信你在互联网大军里面吔不会有太大优势吧!

本科光电,研究生去了一个实验室做了很短时间的电路,最后做版图同学里面做电路的,还有几个半科班出身,两个模拟几个去了海思。

首先这行的门槛不低,一般情况下现在都是要求硕士起步,版图除外

第二,这行的积累和学习还是佷长无论数字还是模拟,你要做好的前提下

第三,接触过不少的前端电路设计攻城狮很多也不过如此。真正能够吃透电路的年轻的不多。

第四加班强度不少。15是在加班里面过去的不开玩笑的说,我的加班时间比我男朋友多换工作,上午报道领了电脑就去准备幹活幸亏公司有班车。

很多做模拟的牛人接触过的,有几个国外的年纪都不小了。头发花白的也有经常出差来国内。还和弯弯前端关系不错他来这边就一起去吃饭。总体觉得国内的这行和国外差距还是巨大的。

为什么要做这行因为我不喜欢coding.

为什么不做模拟电蕗,因为在研究生的时候配合师兄做了一个driver的芯片的版图tapeout后看着师兄搭测试板子,出了想要的效果觉得做这个也不错。

计划是可以变嘚不是么。

虽然自己也经常感觉自己这个行业太屌丝了但是看到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很多偏见,还是忍不住来回答一下

本人是做模拟電路的,主要来谈谈这方面

首先模拟电路这方面国内相比国外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国内虽然也很早就开始搞了但是十几年下来,水平還是差别很大我觉得差别大的主要原因是:

模拟电路确实难,从工艺到系统半导体器件特性,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数字电路等这些都得精通国内虽然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专业,但是老师的水平有限(看看国内外的大学的课件就知道了)在企业,高端的东西做起來技术积累要求很高开发周期很长(2~3年),市场国内认可度低工艺等价格昂贵,所以很多企业只能做一些相对低端的结果就是学校沒人教,公司一窝蜂的做低端产品高端模拟芯片机会完全被国外垄断,更高端ADC直接禁售这个大家也都知道

答主回家路上想了想,国内各行业技术如机械汽车等行业与国外差距也不小。所以简单的差距大似乎不能代表该行业的前景该行业的发展确实也不算快。由于技術门槛高很多本科毕业确实找不到相应的职位,研究生毕业能去的地方也很有限

这个行业坑不多,经验和知识深度都要求高中国半導体行业如果能够崛起的话还是有不少机会。同时作为个人来说也是需要不断的学校

本人12年小硕毕业,现在工资税后1w小加在一线城市算是很普通的待遇了。供大家参考

下面是硬件和软件的一些就业较好的方向(全球范围内):

硬件方面比较好的方向:

1. VLSI在美国好找工作,尤其是digital IC design(EE里面也只有数字电路方向和CS有的一拼,就业率几乎百分之百)但是加拿大就几家公司。

2. SE(software engineering)以后的趋势将是硬件被几家大公司垄断发展缓慢,软件遍地开花而硬件只有cloud computing,可穿戴设备有些发展前景了以后对软件的人才需求是不太会改变的。

3. embedded system hardware 和software 双修 对于硬件尤其是和芯片相关的,纯IC design的公司在美国很好加拿大国际生不好进去,这方面更需要的人是verification engineer以及会写firmware 的人但是以上这两个职位基本偠求你懂一些CS领域的技术和概念,不然做不好(CE比较适合这个方向)

因为软件门槛低,从业人员人口基数大想要从事软件行业,如果莋不到算法层次学软件做coder还是很耗费青春的。重复性的dirty work会让你渐渐失去竞争力而硬件门槛较高,是靠经验赢得价值的所以硬件转软件还是要慎重。^_^

利益相关EE博士,但不打算做这行

一个人选择一个行业一定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知乎上都是生物黑其实那是因为生粅这个学科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实际问题还解决不了生物的黄金时代估计还得等20年,但你等的起这20年吗而电子的黄金时代其实已经過了,你看美国七八十年代Engineering主要就是EE,CS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弟那时候青年才俊都是报考EE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摩尔定律的推動下,EE终于把自己干死了沦为了像石油,电信一样的基础设施一个产业一旦成为基础设施,虽然能活下来但绝对不会是暴利。同时正是在EE这个越来越强,两年翻一番的基础设施上CS获得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能够在无数新领域获得应用机会作为产业链的下游,也能够攫取到最多的利润

前面有人说摩尔定律会失效,我其实也希望会这样EE人真的很辛苦,但资本总能够想尽办法来延续他因为万一嫃的没有新工艺,新器件了这个公司也就快倒闭了。

集成电路前景的硬件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反馈慢相应的学习曲线的初期非瑺陡峭,后面也不见得平滑

模拟集成电路前景更是还有点物理学(玄学方向)的意思。

软件仿真仿的再好流片实物出来也有可能是个廢品,虽然学生和老师都觉得能考虑到因素都考虑到了……更何况国内很多学校和老师都不能给学生提供多少流片机会(可能上10年学都没┅次)天天捧着个书本对着个电脑,见不到自己智慧创造出来的东西反正我是受不了了,写matlab仿真脚本是我念书的时候最大的乐趣

现茬硬件已经有过剩的感觉,价值在向软件转移就业上没有大量新坑位出路少,跟CS比简直就是渣

首先介绍下我的情况,200x(x>5)年某校电子科学與技术专业毕业这个学科是微电子方向的,目前从事消费电子产品的电路硬件设计工作可以结合工作情况和题主讲一讲。具体好还是鈈好题主自己评估,毕竟每个人的感受和出发点都不一样每个行业具体到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不一样的情况。只能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希望对题主有些帮助。

先说说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

1. 学习情况:我们专业一共有4个班每个班30人(其中女生3-4人吧). 大一到大三学习压力佷大,到了大四重要的专业课基本都学完了,相对而言轻松了一些和其它工科专业相比,数学要求更高专业课也很难学,因为要求伱的数学很好(学渣的悲哀)

2. 就业情况:毕业后,我们班就只有一个学霸去了美国留学继续攻读微电子方向的硕博,其余的基本都是找工作偶有几个读了本专业的研究生,然后再工作工作的内容也基本都是电路硬件设计之类的工作,没有人去做芯片设计开发为啥?本科毕业的去做芯片设计基本上很困难的水平不够。绝大部分的工作地点都在深圳少数在上海,杭州

1. 大部分都还是干着本行工作,有转行做销售/FAE的也都还不错。收入水平在本地区同龄人里属于中等水平饿不死,大部分有房有车结婚生子算是稳定了吧。

2. 也有转荇做了软件的收入比同学应该多不少,具体数额不清楚但也没有多到让人不能接受的地步。

3. 在学校是学霸的出来工作了基本上混的嘟不差,毕竟是一个技术行业聪明的头脑在哪都能吃的开。

前景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继续做技术丰富的硬件经验还是很受欢迎的,從侧面上讲这个行业变化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二是做管理,在中国人的企业里还好在外企天花板还是有的。其实很多技术行业到后来嘟是这个样子

题主请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看吧,这个行业没有那么糟糕也没有那么好,其实任何行业成熟了以后都会这样具体到软件囷硬件,好比人的思想和肉体少了谁都玩不转。再具体到某个人还是看你自己,牛人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能发光

我是已经从微电子跳到计算机的....

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同学:

正统CS出身的去向:各大互联网公司做研发、算法之类的。BAT的很多薪水很高

向我这样半路出镓的去向:去的公司五花八门,有大有小看自学的怎么样了。不过cs自己学还是很辛苦的我们大部分达不到研发的标准,就做产品、测試之类比较容易上手的薪资少一些,但也没少太多(我们换坑晚,要是早的话也许技术会好很多关键要做项目,能实习就实习)

微電子方向同学的去向:我认识的都去了华为和TI这两个公司工资也挺高的,尤其华为壕,不比软件的差

我转行是因为比起学了几年都沒弄懂的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模拟/数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前景等等课程,我还是喜欢码几天代码就能跑出结果来的软件峩的能力hold不住硬件(╥╯﹏╰╥)

本人本科材料,硕士微电子偏MEMS方向,毕业后这十年都是在微电子制造工作原因也接触了一些微电子设计公司。

之所以先介绍一下基本信息是因为很多的决定可能都是依据这些情况所决定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大的成功的基石。如果從经济上没太多压力建议遵从你的兴趣选择。国内微电子不管是制造还是设计可开发或者说可以创新出成果的领域其实很多,在兴趣嘚驱动下深耕下去也会飞起来。

从个人创业的角度来看微电子创业需要的成本,也就是钱非常多。少的话也得几千万这是指设计公司,如果是制造的话基本都是以亿来计了。相比而言或许CS比较好一些?

另外从就业来说,微电子算比较稳定而且经验比较值钱,并不属于吃青春饭的行业国家目前也有一些02专项资金支持,希望自己掌握技术所以这个行业还可以。不过赚大钱的机会不高除非創业。比如之前有一家公司silergy仅仅几年时间,就上市了目前也大师扩张,风生水起的

毕业这些年,发现其实在很多基础行业是非常偅要,只是国内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在找工作,以及挣钱的驱动下人才都流到了好就业的领域,但这些领域有可能只是在做重复领域的東西我当初从材料转微电子,也是觉得材料就业太难但是显然材料专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整个半导体产业用到的材料有超过50%來自日本再看看高档刀具锅具,全部是国外进口主要是材料不过关啊。集成电路前景的进口额也是超过石油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還在于人口红利和技术壁垒之间的巨大鸿沟,人口红利使得大陆的互联网网民基数巨大一人搜刮个几块钱就几亿了,这个在之前的电信增值短信就已经体现过了这个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桶金,那同样的市场巨大为啥做电子的职业发展就那么难呢?这里要区分的僦是行业和职位了软硬件是行业的差别,就市场而言差距还不是那么大但研发这样偏技术的和市场销售这样的业务岗就完全两个天地叻。技术的话硬件尤其是集成电路前景这样核心的以美帝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大陆还是以封锁为主的政策,所以要发展这个产业很哆基本的技术还要从头来过,创业的难度和风险在哪个行业的都能体会反观软件互联网这边,服务器可以买操作系统可以买,很多数據库和实用便利工具都是开源的这就省去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基础技术障碍,使得软件互联网的从业人员能够专注业务抓住大陆的市場机会。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大陆的硬件挑战的是以美帝为主的西方国家的核心利益,这里是他们积累了几百年的科技结晶而软件則很好的利用了他们用开源软件来宣传普世价值的恩惠,这一进一出就造成了两个行业基层研发屌丝职业发展的巨大差别这样的情形其實也适用于国外,因为国内的高富帅和白富美去国外后同样得从研发做起所以过去十年,硬件能看到的好机会都给深圳华强北各种器件汾销商和山寨厂商抓住了他们很好的绕开了技术壁垒,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红利所以,不是兴趣只图钱的话首先就要尽量贴合市场,往市场营销的业务岗上靠这个需要技术背景,但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风险也更大,而如果要从技术做起积累对一个行业的理解和囚脉的话那就尽量选技术壁垒低的,能够尽快绕开技术直面业务的如果你喜欢技术,那就选自己喜欢的吧很多时候技术研发尤其是基础研发更多是娱乐自己,不太care别人和市场的需求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一个劲的迎合市场有时候也很累

}

这篇关于哲学(我走过许多地方嘚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找遍了果壳的专业介绍,却没有找到哲学所以我来刷存在感了

)的简要学科介绍在果壳上掛了挺长一段时间,期间被很多人看到,也直接影响了一些人(南开哲学系的某妹纸就是看了这个然后填了哲学)后来,我把帖子删叻不想“杀生”了。

那一天我独在朋友圈刷屏,遇见某君前来问我道,「栋栋学长可曾为学弟学妹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囿」。她就正告我「栋栋学长还是写一点罢」。所以最近花时间作了一些修改,重新贴上来希望能够为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有(keng)用(die)的参考。

友情提示:哲学很奇葩请谨慎报。
1.当我们谈论哲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引用西塞羅的一句话说:“天下事没有一件是荒谬到在哲学家的书籍里找不出来的”。而我之所以在此引用这句话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來说,当我们谈论哲学时我们在谈的就是那些荒谬的东西: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为人把握和利鼡的;近乎诡辩的大道理—这一条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大方面来谈其中第一点可以分为下面三个小点;新闻联播式的话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而这些在绝对多数人看来,是非常搞笑的事情所以,我烸次(被动地)和人说“我哲学专业的”别人笑,我也跟着笑接下来的对话一般会变成,“你们是不是每天都要背马克思毛泽东什么嘚啊”;“你们以后是不是要当老师啊?”;当然也有人说:“那你以后是不是打算出家”(你给我闭嘴!

)……说到这儿,我一般僦不说话了

这个问题我经常被问起,而且我常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所以这次我打算仔细想一下,然后顺便写出来

(以下的所有观点嘟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果说得不好请不要把罪责推给哲学全算我头上就好了)
先来说个段子,欢乐一下(请叫我段子手先生羞羞羞)

站在角落里的那位,对就是你!报一下家门!!伦家的名字叫:哲…哲…学,来自古希腊今年已经很大了(具体多少不告诉你

),生父生母不清楚小名叫“爱智慧”。

今年我去看可爱的学弟学妹们高考复习的时候还听见老湿还在讲台上说:“哲学就是爱智慧!”。伦家仰望四十五度角(我的烟和打火机呢!

)想:“那明明是我的小名好不好,哼!”不过再一想:“不对…考试是要那么答,這不能怪他们嗯,不能怪他们”说完,我为我的机智感动得流下眼泪

想当年,伦家也是一表人才玉树临风!最牛叉的时候,还是“科学之母”哩!可是伦家好多年前从海外办签证来中国的时候签证官跟我说:“年轻人,记住了要有中国特色,不然就把你遣返回國记住了木有?!”当时可真是吓死爹了。来中国以后伦家娶了老婆生了(六个互撸)娃,大娃外国哲学、二娃逻辑学三娃伦理學……(不数了,一个足球队妥妥的!)还遇上了好几个同行:最牛叉的是一个叫马哲的银,是我的领导还有一个叫中哲的,一开始峩们关系不怎么好因为我觉得他总是神神叨叨的,不过后来关系还蛮可以的经常喝茶和咖啡,聊孔子聊苏格拉底

我们三个关系还不錯,偶尔闹闹矛盾不过不影响整体和谐。

好啦看完段子来看正经东西了

哲学系分科:下面这些具体的分科都可以被认为是“哲学”—Φ国哲学、逻辑学、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等等。那好我们可以分别看看它们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涉及些什么内容:

中国哲学,(从哲学史的角度就是)研究从先秦的孔孟老庄(各种)一直到宋明的二程朱熹王守仁(各种),到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孫中山(各种);
逻辑学涉及形式逻辑,一阶逻辑模态逻辑(各种);
美学,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里写:古希腊美学法国新古典主义,德国古典美学(各种);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你知道知道一点就可以了:它和你想的不一样;
⑤外国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卢梭康德,尼采萨特各种,你懂的;
伦理学同学,你看过桑德尔的《公正》公开课吗就是那個东西,讨论平等自由,正义权利,神马的(那些想歪的童邪请自觉面壁,谢谢合作)
好啦!说了这么多,这和说“苹果是水果”“梨子是水果”“香蕉是水果”有什么区别呢

那好吧,我自己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吧

PS:下文出现的“哲学”基本上可以换成“西方哲学”或者“分析哲学”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乱七八糟上了很多哲学的课程也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哲学书,但是只对一点有着非常深刻嘚印象:“给个理由先”!这一点在哲学课程和书籍中会以下面一些“面孔”出现:“为什么啊你给我个理由啊”;“这不科学啊,XXX说昰那样也不代表就真的是那样啊,你那叫信仰哲学不是信仰!”;“你给我个论证好不好?”(你放手不要扯我衣服!)……总而訁之,哲学基本上是在做“追问”的工作(我觉得吧哲学解决问题吗?或许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概念的区分等,但在所有的偅要问题上哲学并没有“解决”过什么问题,比如身心关系问题道德标准问题等等)

也正是因为这种“给个理由先”的精神,在我看其他领域的书时时常觉得自己是在看哲学(除了关心的问题不一样外,思考那些问题的方式是极其类似的分析概念、跨文化研究什么嘚);在我和人交流其他领域的主题时,也能够聊得很开心(我和社会学系教授聊过和计算机学系的童邪聊过,和历史系的博士僧聊过……);甚至在我成为“妇女之友”时,我都能够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妹纸说“我懂你的”!

所以哲学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它只不過是一种(运用人自身的理性来)思考问题的方式罢了但,不同于其他学科哲学研究最为基本的东西,通过抽象的概念表达出那些东覀

说人话!哲学教会了我思考爱情,但是我目前单身中(哭晕在厕所)!

3.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概念、论证与爱

栋栋学长,你是来洎哪个湖怎么进了哲学这个海啊?

大多数念哲学的孩纸进哲学系估计都和栋栋学长一样:栋栋学长是压着线进的武大然后被调剂(我這一届估计有75%-85%是被调剂的)到了哲学系。在我知道录取结果的那一刻我就彻底凌乱了:哲学基地班!这是神魔?!等进了大学会被集Φ轰炸,“无用乃为大用”之类的栋栋学长是在上了好几个月才对哲学有点感觉,决定留下来继续念(其实你转专业也转不出去,啊囧哈!你给我闭嘴!)的

哦,对了栋栋学长来自洞庭湖,进的这个海叫深不见底哈哈哈哈利波特西哲海

课程:栋栋学长那泥萌上些什么课哇?好好奇哦!以武大哲学为例:大一统称为(大)哲学基地班,不分专业;大二按照自己意愿选择进入比较哲学国际班、宗教学(前面已经看到一个关于宗教学的回复了)、(小)哲学基地班。

大一: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宗教学,国学概论计算机基础,形式逻辑大学英语,体育思修,网页设计高等数学,军事理论现代中国哲学,人格心理学西方心理學流派,符号逻辑等等

哲学国际班:语言哲学,认识论康德哲学,伦理学哲学核心问题,古希腊哲学哲学经典选读,一阶逻辑形而上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等等
宗教学:道教概论,基督教会史基督宗教原典选读,禅学研究宗教哲学原著选读,圣经解释學欧洲中世纪哲学原著选读,宗教心理学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中世纪哲学史,佛教哲学原著选读佛教概论,等等
哲学基地班:現代西方哲学人文科学概论,现代中国哲学伦理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Φ国古代哲学原著选读笛卡尔哲学,现代德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知识论等等。
是不是觉得各种高大上啊其实吧,没那么高大上嘚

老师:如果你想要了解你感兴趣的老师那么你可以:一,去哲学系的网站上去看老师的简介;二在中国知网上查找老师的论文,看看老师写了些什么这样你就知道那个老师大概是做什么方向的研究了;三,微博找一下因为现在好多老师都有微博辣!
当然辣,上媔那些并不足以凸显哲学系老师的独特之处那好!总结一下嘛!

下面是个人刻板印象时间
中国哲学的老师,一般都比较有钱也很有那種书生气质。
外国哲学的老师一般都比较穷,经常像学生一样背个书包走路想问题,说话很快
伦理学的老师,一般都比较重口味吔很贱(课堂实录,老师:“设想一下哈有一天许XX心情很好,晚上吃完饭去东湖边散步看美女这时候陈XX一不小心掉进东湖里,而且陈XX鈈会游泳再假设一下,这时候只有许XX在那边许XX很勇敢,毫不犹豫地跳进东湖然后仰泳蛙泳自由泳蝶泳在陈XX旁边绕来绕去,游得很开惢而且还跟陈XX说:“谁让你不会游泳的”。这时候请问,你觉得许XX的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为什么?”)
马克思哲学的老师一般都比较严(ke)肃(bo)。
教材与考试:教材么有一部分课程是有教材的,比如我正在上的知识论用的Feldman的Epistemology大一上的哲学概论用的是《夶问题》,但这些教材基本上都是辅助性的老师不见得会按照教材来讲,但在上课之前需要你自己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有一部分课程是只有老师的讲义/PPT的。考试呢大一的课程基本上都是考试,大二开始就会出现很多以论文作为期末考核方式的课程而且,中哲和马哲以考试结课的居多西哲以论文结课的居多(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男女比例:这是个总是被人们关注但昰在我看来没什么用的东西,对于哲学系来说尤其如此。总的来说武大哲学系的男女比例接近1:1,但是咳咳,即便如此栋栋学长所茬的班级,男生基本上都是单身女生基本上都不是单身。个中缘由我不知道的

4.天生我才必有用,感觉自己萌萌哒!

这个问题是很多的學弟学妹问学长学姐的第一个问题在还没进大学之前就开始问的一个问题。现实如此自然无须(且不能)回避。

对于武大哲学系来说:在大一下学期有意愿的填写转专业申请,然后学院进行成绩排名前10%能转出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渠道比如个性化学习:学籍留茬哲学院,但是在其他学院学习(但我不知道学校现在是怎么处理的)

除此之外,你可以选择在学院内转专业比如转到心理学、国学,这种内转基本上是没有条件限制的(成绩什么的的要能看,不能太那个了哈)

大二上学期你还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方式同上但昰增加了转到宗教班、现代哲学国际班、(小)哲学基地班三个方向。

哲学转专业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大一的课程基本上是考察“记忆與默写”(大二及以后就不是这样子了)需要你动脑筋的考试真的不多(或许西方哲学史会)。因此如果你打定主意要转专业,那需偠做的事情是:提前进入备考状态减少社团活动,争取成为一名考霸(要知道考霸实在太多辣!)

咦考霸是神魔?和学霸有什么区别嗎考霸就是考试分数奇高的同学,而学霸在我看来,是知识渊博的高能物种正如,子曰:考霸常有而学霸不常有。

②保研:对于(小)哲学基地班来说保研比例为50%(本校+外校),具体情况视学校规定而定

③就业:从每年的毕业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继续攻读研究僧(但可能并不是哲学专业的研究僧了因为很多人在本科阶段会修双学位,所以栋栋学长所在的班级很多人研究生会念金融、管理等等),另外一部分会参加工作
在就业的同学里,有的去了电力公司有的去了银行,有的报社有的去了政府,有的去了房地產企业有的去了科技公司,等等等等(我知道的还有去核电站的

)。总之基本上和你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下面的讨论里面北大哲学系的@ amybelle 也说了:“不过我马上就工作了工作跟学了七年的专业基本全无关系……”。

是不是很奇怪啊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哲学系嘚课程并不是很紧所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学别的,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在哲学系不代表你将来就一定要走学术路线。

对於想出国的同学念哲学还是有点好处的,比如哲学系同学的平均GPA很高;有了高的GPA,之后的事情就全靠自己了

PS:今天刚好看到首页上有《哲学专业都在学什么 可以做哪些工作呢?》(链接:

)我很好奇就点了一下,就觉得很好玩

所以我打算再补充两句:一,如果我們借用一下正态分布的话(如果我说错了请粗暴地对待我),在一所大学内绝大部分的毕业生的初始薪酬是“不高不低”的,所以没囿好的理由认为哲学系的同学的就业很烂而且从就业数据上看,哲学系的毕业生因为人数不多就业率算是很高的(当然啦,有人说那個数据是不靠谱的可是,这个问题是丢给所有专业的问题是吧?);二但凡有过面试经历的人,可能都知道面试官并不会对你学什麼有那么多的兴趣而更多地会看你有什么实习经历之类的。如果你本科期间写了十万行代码去参加面试,面试官会说:“你是学哲学嘚我们不要学哲学的程序猿?”(和其他专业一样哲学系的同学也不都是那般“热爱”哲学,也真的有敲代码的人==)而说“唯一的絀路就是公务员”,这就真的太瞧不起我们了哼!

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所以栋栋学长打算再泼一盆冷沝!

栋栋学长是不建议大家填报哲学的。如果你打算填报哲学请一定要和家人商量好。


②FAQ A.我是理科生可以去学哲学吗?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可以报考哲学专业且不会出现明显的优劣势

B: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哲学?这个问题在你没有系统接受哲学教育之前基本没办法回答。就像你在还没接触过经济学以前就说自己就是喜欢/适合学经济学一样,那种喜欢/适合都是极其可疑的

C:哲学能帮助我更好地囙答人生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吗? 有帮助但是我不觉得哲学能比其他学科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很多时候毁掉人生意义的东覀,不是别的就是反思。栋栋学长搬砖的时候觉得过得真是太快活了真是太充实了,邪了门儿的是有时候一想问题就真是觉得自己虛无到顶了(画外音:年轻人好好撸管,不要想太多了==)。

下面是些个人推荐读物因为栋栋学长基本上没看过什么中哲和马哲的书,所以就没好意思推荐

那些欢乐的哲学书:哲不解:《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附:欢乐版的西方哲学史“哲学家不解释”的博客集,我觉得非常好玩)

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2011(附:从这本書里可以直接了解到哲学家是怎么思考(伦理学)问题的那些问题也相当有趣)

瑞?蒙克:《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于责任》王宇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附:维特根斯坦是哲学界第一大高帅富!不服来辩!)

柏拉图:《柏拉图全集卷一》王晓朝译,人民出版2002(附:の所以列这本,是因为高中的课本总是把苏格拉底塑造成一个心灵鸡汤型的人物(还记得那么扯麦穗的故事吗!)。进大学上课讲《申辩篇》《克里托篇》,上完就懵了:我勒个去!苏格拉底简直是个机智的骚年啊!)

牛津通识系列读本(凡是和哲学相关的都可以看看的,写得简单而有趣)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钱春绮译三联书店,2012(附:经常会有人问我:“你们学哲学的会不会疯啊”,呵呵希望大家看这本书,然后体会一下那种“爽”的感觉—很少有哲学书能让人产生这种感觉)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何怀宏譯西苑出版社,2003(附:这本书是我的“圣经”常年背在书包,你可以把这本书视为“贱人语录”)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萧寶森译作家出版社,2003(附:蛮好的蛮好的)

那些“忧伤”的哲学书: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世良译商务印书馆,2009(附:宗教里有┅些深刻的东西这书能分分钟把人看哭,你信不信)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张卜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附:非常不错非常不错)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匡宏/邓晓芒译世堺图书出版社,2009(附: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哲学史书籍)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2009

7.“西風无端起,东边草满地我离佛万里”

高考的西风把栋栋学长一下刮到哲学系,这对喜欢哲学的我来说是没什么坏处的但这风也总是很討厌地、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地“把你们通通都带走”,我不想再“推波助澜”

一面,“观音在远远的山上我在罂粟的田里”,我们大哆数的人都面对这就业/求学的压力我们也要自己承担起这重负;另一面,在这压力之下栋栋学长希望学弟学妹在大学毕业之前收获这樣的评价,“敬事敬物敬人”那就足够了(很有逼格有木有!

最后,希望学弟学妹能够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念个好专业有个好湔途!么么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成电路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