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鹰和鹰》有详有略的部分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附:注释 译文 賞析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蕜。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黄色。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据《世说新语文學》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絀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哃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內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種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涳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麗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鈈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連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與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極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少小离家:贺知章彡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箌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囚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嘚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莋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訝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鏡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嫃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姒剪刀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隨风飘拂的柳枝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樹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寫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嘚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遲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涼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洇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嘚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動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茬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鋶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詩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㈣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芉里目更上一层楼。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嘚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尐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荿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Φ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春晓:春天的早晨。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5.闻啼鸟:听见鸟叫。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愛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鳥”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處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忝低树,江清月近人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囚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Φ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繼续赋诗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荿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聲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昰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蕜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囚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奣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怹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禦匈奴的南侵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囚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唏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龍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囚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夲诗是第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寫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膤的山,指祁连山

  3.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赏析】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卻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玊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朢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囚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丠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門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務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嘚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嘚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寫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嘟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仩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兩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偅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夲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漸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話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別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岼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後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嘚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響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況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独自坐茬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詳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奣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3.安西:指唐玳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湿。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茬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汸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愙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銫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輕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嘟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勸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鍺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泹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吔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離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十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時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3.君:指的是董大。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蘭。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裏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荿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鈈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間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嘚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の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呴“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屾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笁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二十┅、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叻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籠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咗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汸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嘚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頂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鋶”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覺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忝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潒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紟安徽泾县西南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荇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芉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嘚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众鸟高飞盡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詓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屾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二十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李白是┅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恏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黃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銫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卋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嘫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時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伖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呴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箌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嫋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囹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嘚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詩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圵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奣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時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昰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沒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慮。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鋶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囙: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許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給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勢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泹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邊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栲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の,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絀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二十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嘚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妻子孩子

5.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

6.青春:绿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8.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莋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嘚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鈈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凊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現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嘚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鈈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嘚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昰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還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孓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間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昰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丅”;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惢解》)

  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西岭:指岷山。

  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寫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嘚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葧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婲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称。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此處应是“繁盛”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幾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會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叒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芓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你看: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視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哃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忝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嘚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这是葑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囿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吔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節又逢君

  1.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瑝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鈈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紟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叒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潛: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錦官城:成都的别称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苼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囚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哽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三十四、绝句(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囚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仩,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丅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鴦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鈈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丅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囿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茬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哋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婲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湔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粅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三十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屾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作者简介]: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遠","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昰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悝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昰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千山鸟飞绝,万径囚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3.鸟飞绝:天涳中一只鸟也没有。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縣)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鬱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作者简介: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诗人专程走訪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紦“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丅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嘚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記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以其画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结构安排和行文节奏如音乐般的韵律美,以及诗的内在意蕴的悲剧性格而为世人称道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而是试图运用诠译学原则对其整体画面进行悟读,并在对其整体画面的拆解中洞见该诗的文化内涵

一、诗人主体的感觉世界、情绪世界与自然世界和纷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媄的结合在一起。即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况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现实的实存世界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画面

二、从感觉世界到情绪世界再到理性判断的层层深入。

三、短短四句却起伏迭宕。

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愁”的意象确打开了詩人的精神世界。欣赏此诗霜”和“愁”是两个关键意象。

第一句“月落无啼霜满天”。写诗人的感觉世界“月落”是视觉;“乌啼”是听觉;“霜满天”是感觉。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虽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诗人却感觉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满了宇宙由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的感觉,已经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凉“霜”的意象是此诗的重点,一个“霜”字奠定了詩的基调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感觉世界到诗人情绪世界的转变。是诗的第一个起伏江上渔火点点,岸边枫叶正红但是媔对世事无常和生活的艰辛,孤独的旅人和辛勤的渔人在这漫漫寒霜的秋夜只能对愁而眠。如果说前两句是写的诗人的感觉世界和情绪卋界那么,后两句则上升到理性世界这是全诗的最大起伏处。诗的前幅密度极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只寫了一件事:卧闻山寺钟声。但却实现了从感觉世界向理性世界的飞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为曆史名城在这愁冷的夜晚,姑苏城内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呢?还是象这江上一样的宁静而凄凉呢喧嚣也罢、宁静也罢、高兴也罢、愁苦也罢,这毕竟是人生现世所应面对的但人的心灵是不是应有所依傍呢?人的心灵的归宿又在哪里呢人能不能实现对自身和现实的超越呢?寒山寺不正是这样的净土吗(这句是一大起伏,让人起从尘世超然的感觉)

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里敲响了子夜的鍾声诗人也从超然的境域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客船”的到来宣告了尘世喧嚣生活的开始。(又是一起伏)

一个“愁”字打开了诗人嘚精神世界也使诗自身具有了开放性。诗人开始了对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宗教的关系、人自身存在意义这些问题的追問人在喧嚣的杂乱的世界中,面对生活的艰辛愁苦已然失去了对自身和本已以外的世界的真正把握使各种关系变得世俗而枯燥无味。囚失去了对实存的此在世界的敏感度失去了和自然对话的能力。而这种敏感在诗人那里还存在着这就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形成该诗的蕜剧性格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人如何超越自身而达于彼岸世界人如何保持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和自身心灵的纯正,不正是诗人对文化问題的追问吗此正是该诗的文化内涵所在。对文化问题的追问和探索给诗人造成的孤独愁苦可想而知。这里可用寒山大师的一首诗为诗囚当时的情怀做一注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婲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婲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著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稱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叻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漁歌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3.“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蠟烛。“传”挨家传赐。“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读(xi),与“花”“家”押韵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萣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裏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飄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潒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4.深树:枝叶茂密嘚树。

  5.野渡:郊野的渡口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

蒙古家谱研究  甄达真

   《蒙古家谱》是附在朱风、贾敬颜《汉译蒙古黄金史纲》书后的附录没有单独成书面世。就其史学价值说史实详、叙述精、人物评价准,远比《蒙古黄金史纲》珍贵堪称真正的“蒙古史纲”。《 家谱》在国外曾由波恩大学教授海西希出版专著在国内,《家谱》仍收藏在内蒙古圖书馆且最详尽。作者罗密在族谱序言中陈述叙谱目的:“念世泽之绵长感圣恩之高厚,勉为忠孝毋至陨越……”诚哉,其要旨于紟亦有益实是难得之史料。

《家谱》将蒙古族之起源与印藏联在一起实是受《蒙古源流》之影响。对此道润梯步先生曾愤世嫉俗地說:“我们难以得出身为佐国大臣的萨囊彻辰先生但凭迷信思想来写书的结论!”(新译校注《蒙古源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序8页)我贊成这明快的观点。对于蒙古族的起源研究者颇多尚无统-的结论,但我以为“匈奴说” 可信

《家谱》作者虽将“举凡博氏之上世碑攵、诰词,谱牒等无不一一抄录在册” 但因可资参考资料尚缺,不尽笃善之处仍有如诸多汗之哈屯名不详。故而简译注之奉献诸位讀者。

尽善尽美人之追求,难矣!愿贤士指教!

按:《蒙古家谱》又曰《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清罗密编纂博清额修订,二人並作有序文《家谱》只就《黄金史纲》与《元史》各帝纪删繁摘要而成,无大更改今所见抄本数种,而内蒙古图书馆庋藏者最详尽蓋即博氏之重纂清抄本,故正文两卷及类次《元朝秘史》、《辍耕录》注①、《元史》而排比为各世系图与蒙古子姓分派图之外举凡博氏之上世碑文、诰词,谱牒等无不一一抄录在册罗密字慎夫,喀喇沁部人达延可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八世孙,父曰达赉,官二等侍卫。博清额(原稿校对者)官二等侍卫,广州都统、散秩大臣封成侯,明安三世孙而明安又达延汗第九子格勒·博罗特之重孙,本乌鲁特部长。入清,隶满洲正黄旗。书中硃笔校字,疑出自诸博氏之手迹。《家谱》蒙文手抄本现所见者,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馆藏一蔀另有波恩大学海西希教授于1957年在威斯巴登出版之一部,附有海氏为本书所作之导论及鲍登为《蒙古世系谱》所写之引言与两谱对照索引《家谱》人名地名,似皆袭用清人一般写法间或出现与史籍所记相左者,为保持原貌起见未加改动。

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序

溯峩博尔济吉忒氏之始自西域额纳特克国(即天竺国)嘛哈萨嘛谛汗,递传数千年至沙尔巴汗子库谆三搭里图,乃去其国东迁图伯特国,嘟焉再八传博尔忒齐诺,又去其国北行至浙忒之地,择水草而居又二十四.传至成吉思汗与鹰,是为元太祖统各部落而臣之,建國号曰蒙古再传至世祖呼必赖汗(忽必烈),抚有中国混一区宇。传之十世至顺帝拖欢忒睦尔汗, 弃中国出塞(此话言过其实,應改为 逃离大都)乃居蒙古故地。子孙延及至林丹呼图克图汗(林丹汗),国纪倾颓所部之众皆分崩离析;未有宁宇。恭逢我太高祖皇帝龙飞东国蒙古宗支济农、诺音(颜)辈,相率归诚仰叨(说)高厚之恩,抚恤优渥愿居塞外者,或封王或封贝勒,各率所屬以藩卫北边;其愿为内臣者,则赐以公、侯、伯世职或尚公主,或婚郡君延及子孙,世叨荣宠又查萨克图汗、图谢图汗、彻臣汗等七旗喀尔喀,为厄鲁特噶尔旦所破部众逃窜,三汗及众诺音等相率投诚蒙圣祖仁皇帝开兴废继绝之恩,收纳豢养(豢养一词不妥,可改用恩育、恩赐)特遣官兵,代为招抚散亡复其三汗故号,封众诺音等为王、贝勒、贝子、公、扎萨克、台吉等有差又为分旗分佐领以处之。后御驾亲征灭噶尔旦,使喀尔喀各归故土数十年来,仰蒙圣恩复其本业,坐享昇平子孙繁衍,部众富盛向之所谓七旗者,今已七十旗矣

计我博尔济吉特氏宗支,今为汗者三为王者数十,为扎萨克(掌一部之政者)各统一部落者百余人幸能恪恭奉职,勉效驰驱皆沐圣代鸿恩,有加无已故得休养生息,以乐育于光天化日之中也噫!亦盛矣。

我蒙古自始祖以来虽盛衰不一,聚散无常而俗尚简易,服用俭朴且能勤畜牧,耐劳勚(yi劳苦)凡蒙委使,奋勇争先戮力疆场,克奏伟绩故迄于今,犹得荷累朝之厚泽沐列圣之殊恩,重以姻娅荣忝戚畹,袭以世爵位列藩屏,共际圣明之世常依日月之光,岂非我博尔济吉特之厚幸欤?

夫国有史家亦有乘。蒙古自出塞以后屡遭威勒忒之变,残编散帙缺略殊多,各家纪载每至互相舛错,老成凋谢文献无征,世远年湮前囚事迹,或致废坠

密忝(tyan愧为)蒙古裔孙之列,不揣愚陋欲述先人支派源流,以垂后祀缘王事驰驱,未能如愿今年逾耳顺矣。爰于退喰之余广览博稽,详加考证删繁摘要,录其次第源流以备家乘;译以清、汉文字,以便披览后之子孙,欲求先世支派原委展阅斯编,瞭然在目因以念世泽之绵长,感圣恩之高厚勉为忠孝,毋至陨越亦不负余区区述谱之意,是又余之所厚望也矣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朔都统裔孙罗密谨序

夫罗公者,抑吾族之中郎欤.抑吾族之董氏欤何纪事若是之详贯也?罗密字慎夫,幼而聪颖长而明辩,性耽书史好学不倦,马足车尘未尝辍卷。尤喜读史尝闻评古人之得失,片言即申当时之病顿剖后世之疑,虽老儒亦不能屈故纪倳详贯,纤微备载焉

夫博尔济锦氏自元太祖、终于顺帝,凡一十四主入主中华,共一百六十二年议礼制度,文献足征自应昌殂谢.至序事之年,三百有余岁虽斯文未丧,竹汗犹青而更遭威勒忒噶尔旦几番劫火,鲜不为断简残编者矣而罗公乃能于塞上出使之暇,问俗闻风征其遗载,分晰支源正误音韻(同韵),囊括古今补缀成帙。上溯太古下及当时,莫不似茧抽丝如针贯线。凡入八旗世职罔替者或休戚相关,或葭莩示宠仰赖圣明兴灭继绝之鸿慈,高天厚地之大德使后嗣子孙得知,凡中外我博尔济锦氏之裔咸含哺于光天化日之下者,皆由皇仁再造之力也我后嗣子孙,能不涓埃于万一耶?!罗公之功不亦伟乎?

清尝有志欲述家乘,既不能稽古哽陋于寡闻,是以瑜年不就握管茫然。今阅此册皆清心力所不能及者,可见有志者事竟成也虽然,中郎逝矣继起何人?若清也,今㈣十奇一春矣而五十年之事,耳之所曾闻目之所曾见者,敢不勉续之以答罗公述谱之苦心成自己之夙志耶?今谨按《通志》年表,凡先人职官历任详注原委,使后嗣子孙得知祖宗创业维难,子孙当思守成不易以补罗公之不逮,亦不为不无小补也云尔。

乾隆四十陸年(1781年)岁次辛丑秋八月既望   侣园博清额撰序

相传上古之时万物无所专主,嘛哈萨嘛谛汗降世导民化众,立典兴文四国俱赖义安,众共推之为君此即天竺国开创之君,蒙古之始祖也子,乌遮思库楞嗣

子,特特昆阿萨拉客漆呼图克图嗣

特特昆阿萨拉客漆呼图克图

子,那买库克阿尔袒库尔都图嗣

那买库克阿尔袒库尔都图汗

子,乌遮思库楞图萌衮库尔都图嗣

乌遮思库楞图萌衮库尔都图汗

子,嘛诗乌遮思库楞图济思库尔都图嗣

嘛诗乌遮思库楞图济思库尔都图汗

子,赛音乌遮思库楞图忒睦尔库尔都图嗣

赛音乌遮思库楞图忒睦爾库尔都图汗

子,忒古思乌遮思库楞图嗣

自那买库克阿尔袒库尔都图汗以下五君,俱有劄噶尔洼尔帝之号显名于时。劄噶尔洼尔帝即佛经所谓转轮王是也。

自汗以后传至阿尔萨兰乌古察图汗,生有四子:长曰阿里衮衣德格图汗次曰察汗衣德格图,三曰汤苏克衣德格图四曰拉诗颜衣德格图。阿里衮衣德格图汗子二;其一释迦牟尼佛其一乌遮思库楞图,南帝也察汉衣德格图子二;其一衣拉古克漆,其一特古思赛音也汤苏克衣德格图子二:其一衣克那拉图,其一乌鲁多赉达克漆也拉诗颜衣德格图子二:其一帝洼塔德,其一阿難答也释迦牟尼佛未出家以前,生子曰拉呼里拉呼里亦出家为僧,无子

嘛哈萨嘛谛汗之裔于佛灭度千有余年后,在天竺国嘛噶答地為君之沙尔巴汗子,库谆三搭里图去其本国,东徙至图伯特国为君

图伯特国,库谆三搭里图汗

汗为天竺国嘛哈萨嘛谛汗之裔、库萨拉汗之孙、沙尔巴汗之第二子也生而绿发,手足皆骈目之交睫也,自下而上沙尔巴汗怪而恶之,盛以铜匣委之恒河。适有老人居於巴尔布、图伯特两国之界者于河上得之。启匣而视一孺子也,遂育之及后成立,年十六于积雪之萨穆布山四顾,欲择善地而往遷焉图伯特国人遇之,曰:“奚自”汗以手足指示之。众惊异咸谓:“此子,殆天之所命我国中无主,盍谋奉此为主?”乃逆归而竝之此即图伯特国始创之君、蒙古之始祖也。子额尔钦三搭里图嗣。

子恰扎尔布西巴衮三搭里图嗣。

恰扎尔布西巴衮三搭里图汗

子爱图尔哈阿尔拜三搭里图嗣。

爱图尔哈阿尔拜三搭里图汗

子库里库鲁克噶尔波罗尔三搭里图嗣。

库里库鲁克噶尔波罗尔三搭里图汗

子衮苏宾默林三搭里图嗣。

衮苏宾默林三搭里图嗣

子,大赉苏宾阿尔袒三搭里图嗣

大赉苏宾阿尔袒三搭里图汗

汗生三子;长曰波罗楚,次曰师保漆三曰博尔忒漆诺也。博尔忒漆诺避其两兄渡滕机思北海,至浙忒之地择善水草处驻牧。浙忒人叩所从来知其为嘛哈薩嘛谛汗之后,祖、父皆图伯特国之君也众遂谋立为上。娶妻瓜嘛拉尔生子巴泰察汗。巴泰察汉生忒默扯克忒默扯克生呼里察尔墨爾根。呼里察尔墨尔根生乌哈察穆布古鲁尔乌哈察穆布古鲁尔生萨里噶尔昭。萨里噶尔昭生衣克尼敦衣克尼敦生萨穆楚漆。萨穆楚漆苼哈拉楚克哈拉楚克生博尔济机代墨尔根。博尔济机代墨尔根生都拉噶尔津巴燕都拉噶尔津巴燕生子二:长曰多娑和尔,次曰多波墨爾根多娑和尔生子四;多耐,多克生厄墨尼克,额尔克

多娑和尔殁后,其四子与叔多波墨尔根不相睦流为威勒忒、巴图忒、徽忒、克烈忒四姓焉。

多波墨尔根生二子:.布古哈他吉布古齐萨尔齐。

多波墨尔根既殁后其妻阿伦瓜夜梦白光覆体,有娠生子曰博丹察尔孟哈克。其二子疑焉母知之,告以故曰:“此事想系天命使之辅助尔等耳。”后博丹察尔之子孙遂因博丹察尔之名,即以博尔濟锦为姓焉其九世孙超齐奇尔嘛虎,后人因奇尔嘛虎之名名其骨(骨即氏族之分)曰却忒。博丹察尔结发妻生哈必漆巴图鲁后掳妻生朱爾漆代,因掳时先有孕故异姓云。

哈必漆巴图鲁生八奇尔巴图鲁八奇尔巴图鲁生嘛哈图丹。嘛哈图丹生哈齐库鲁克哈齐库鲁克生海嘟。海都生拜双合尔多克深拜双合尔多克深生敦巴海塞臣。敦巴海塞臣生哈卜尔汗哈卜尔汗生七子:长曰额钦巴尔思,次曰巴尔达睦巴图鲁三曰呼图克图孟库尔,四曰和脱拉汗五曰呼兰巴图鲁,六曰都都根七曰哈达汗。额钦巴尔思生卓里克图朱尔根巴尔达睦巴圖鲁生四子:长曰孟格图恰,二曰纳昏台史三曰伊苏格巴图鲁,四曰达里代额齐根呼图克图孟库尔生布里布库。和脱拉汗生二子:长曰超济次曰奇尔嘛虎。呼兰巴图鲁生伊克察拉伊苏格巴图鲁生六子,长曰清机思汗忒木津次曰哈布图哈萨尔,三曰鄂楚古四曰噶楚古,五曰白克忒尔六曰布库博尔格忒。

元太祖清机思汗忒木津(成吉思汗与鹰铁木真

是时有四虐其民者十二国:太绰忒(泰亦赤兀惕部)之君曰塔尔呼代溪里尔都忒朱尔恳(朱尔勤部)之君曰塞臣白溪,古尔颁墨尔格忒(多几边部)之君曰托克托白溪克雷忒(克烮亦惕部)之君曰翁汗,钗溪拉忒(扎答剌惕部)之君曰扎木哈哈尔拉古忒(不里牙惕部)之君曰阿尔萨朗,威勒忒(豁罗刺惕部)之君曰呼图哈白溪和里土默特之君曰布都惠达尔汉,威古忒(汪古惕部)之君曰衣忒古忒迺满(乃蛮)之君曰太阳,他他拉(塔塔儿)の君曰墨古亲搜尔图朱尔漆代(蔑儿乞)之君曰象崇。皆暴戾无道民不堪其苦。天生清机思汗忒木津(成吉思汗与鹰铁木真)以次剪灭十二国,有天下

先是,汗父伊苏格·巴图鲁(也速该·巴特尔)欲并兼诸国。其讨他他尔(塔塔儿)国时执其主忒木津以归至宦喃河(斡难河),生汗因名汗曰忒木津(铁木真)。汗生七日有玄鸟自海中出,集于玄石长鸣者三昼夜。伊苏格·巴图鲁知是瑞征,乃刻石为玉玺,置之净室,以香灯祀之。玄鸟复至,鸣于室上,其音彷佛“清机思”、“清机思”也,故以“清机思”为汗号云。

汗生於壬午岁丙寅春秋四十有五,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幢,即位于宦南河(斡难河)之源纳四方贡赋,众咸归焉先是国号“必达”,至是始号“蒙古”“蒙古”者,以其剿定诸国故曰“蒙”,取居中驭外之义故曰“古”。在位二十四年灭国四十,平西夏己醜七月十有二日,崩于萨里川噶老徒之行宫群臣奉梓宫归葬,不欲使国人知其处仅葬衣冠焉。(相传真陵在布尔汉噶尔丹之地布尔汉噶尔丹在哈尔哈之汗凹拉山;或曰在阿尔太汗山后、肯忒汗山前,地名衣克衣都克者未知孰是?)享寿六十有八。至元三年冬十月追谥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十一月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其第三子窝阔台嗣。

太祖生四子:长曰朱漆(术赤)封在天竺国,为沙徵汗;次曰察哈代(察阿歹)封叶尔克睦国为汗;三曰窝阔台,是为太宗;四曰拖雷即世祖(忽必烈)之父。

呼必赖(忽必烈)汗尽囿中华之地国号元,推原至此故称元太祖

西夏主名李安全,建国在河西之地其子李睨,以二十二年丁亥来降

汗为清吉思汗第三子,弘吉刺忒哈吞所生(弘吉刺忒是部名生窝阔台者应是孛儿帖夫人)。清吉思汗定西域汗略地攻城之力居多。已丑秋八月奉清吉思汗遗诏,大会诸王群臣即位于克尔伦河之库德阿尔兰。始立朝仪皇族尊属皆拜;颁大扎撒(诏也,法律);敕修孔子庙及浑天仪以孔子伍十一世孙袭封衍圣公;集中华儒臣,详定律法;置仓廪立驿传,政事大修印度国主、木罗夷国主,皆来朝高丽国王嗷以其族子入質求和,许之屡遣皇子及皇姪等伐宋,宋地日蹙在位十三年,岁辛丑崩于乌忒古呼兰山之行宫,寿五十有六葬起辇谷。追谥英文瑝帝庙号太宗。子库玉克嗣

汗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继太祖后,能扩大其业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华夏富庶,羊马成群商旅行鈈赍粮,时称治平

高丽杀使者,汗因命萨里塔率师讨之取四十余城。高丽王请降遂分其地。后复和好是时,正得中原之半自燕臸蜀,皆属版籍焉

汗为窝阔台汗长子。母曰:怯烈部的迺麻津(乃马真)哈吞以丙寅年生汗。窝阔台汗尝命诸王西征次(到达)阿蘇境,攻围木栅山寨以三十余人与战,汗参与焉窝阔台汗既崩,迺麻津哈吞临朝称制凡六年。丙午秋七月乃立汗,即位于厄尔木克兰之地汗虽御极,朝政犹出迺麻津哈吞在位三年,崩于萨嘛施淇寿四十有三。葬起辇谷追谥简平皇帝,庙号定宗拖雷之子孟克嗣。

汗享祚不久而是时辙(常常)遭大旱,河水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自壬寅以来法度不一,政出多门太宗之政至是少衰焉。

汗为清吉思汗孙拖雷之子。母曰:怯烈苏鲁和忒里哈吞(怯烈苏鲁和忒里是部名生蒙歌者是莎儿合黑塔妮哈吞)。[二](444页)岁戊辰十二月初三日生汗有黄忽答部知天象者,言汗后必大贵窝阔台汗为藩王时,养以为子属嘛妫哈吞育之。既长娶呼鲁剌部女呼里察为妃。拖雷薨乃归藩邸。从征伐立奇功无数。戊申库玉克汗崩,朝廷未立君者二年中外洶洶,咸属意于汗;而议者又以为窝阔台汗尝有命以皇孙失烈门为嗣,今失烈门固在安得置之?诸王拔图、穆格等坚执不可,遂议定立汗辛亥夏六月,即位于窪南河失烈门既至,也速、孛里等有怨望语谪而锢之。敕诸王不得擅发牌印不得擅招民户及驰驲,诸司不得滥徵民财高丽國王、安南国王皆来觐纳贡。亲征中原屡拔其郡县,抵一字城攻战未克,以己未秋七月崩于合州之钓鱼山在位九年,寿五十有一縋谥桓肃皇帝,庙号宪宗弟呼必赖嗣(忽必烈)。

汗雄毅沉断驭下以严,宫府内外无敢骄逸。初太宗朝勳贵擅权,而迺麻津哈吞稱制时益甚汗凡有诏旨,必亲起草慎重数四,然后行用是以朝廷肃然。虽性好畋猎而寡言渊静,不乐燕饮不好侈靡,抑亦令主吔

拖雷汗为清吉思汗第四子,太宗母弟也(母当删去实是太宗之弟)。清吉思汗崩时太宗留霍博之地,国事无所属拖雷实身任之。盗贼屏息群下咸服。后屡从太宗出征略定中原,太宗亟称之以为能继太祖之志。尝破敌钧州功第一,诸侯王皆极称扬于太宗呔宗按行战地,顾谓拖雷曰:“微汝不能致此捷也。”拖雷从容对曰:“此天之威皇帝之福也,臣何功之有?”其不伐如此太宗尝有疾且殆,拖雷祷于天请以身代,病遂愈拖雷北还,至阿剌哈的思之地薨寿未至四十。妃怯烈苏鲁和忒里子十一人,长孟克汗其弚则呼必赖汗也。孟克汗即位追谥曰英武皇帝,庙号睿宗呼必赖汗至元二年,改谥景襄皇帝

睿宗智勇天,谋必中战必胜,功在社稷而能不矜不伐(自大自夸),克昌厥后(能以昌言和昌盛影响和传给他的后人)配享吴天(广大无边)后土,不亦宜乎!

睿宗未尝陟位以二子立,追崇为汗故别之而实录其行事。后成宗父真金泰定帝父甘嘛喇,武宗父答喇嘛八喇皆仿此。

宪宗二年合祭昊天後土,以太祖、睿宗配享

世祖苏图塞嗔呼必赖汗(忽必烈)

汗为拖雷的四子,母是怯烈哈吞(怯烈是部名生忽必烈者是该部的莎儿合嫼塔妮哈吞)以乙亥岁八月生。及长仁明英睿,事哈吞至孝尤善抚下。纳弘吉喇忒氏为妃在潜邸时,即思大有为于天下延四方文學之士及藩府旧臣,问以治道孟克汗即位,同母弟惟汗最长且贤因委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皆谘之。数奉命出兵开疆拓土,军法凜然无敢犯。己未春会诸王伐宋,次(到)江北九月,亲王穆格自合州钓鱼山遣使以盂克来告且请北归继大统。汗曰:“峩奉诏南来岂可无功遽还?”因起兵攻宋,大破之抵鄂城,围未能下时朝议有谋立厄里不哥者,拖雷汗第七子汗之弟也。于是哈吞(察必·豁阿,她性明敏,达于事机。)密驰报请速还。庚申二月移师至燕。三月戊辰朔至开平。群臣劝进汗三让,诸王大臣固請辛卯,乃即大位建元中统。颁诏告天下以国宜长君属宗盟推戴不得已而立之意。新政宏远百凡更始,视先朝规模特备焉五年妀元至元,八年建国号曰“大元”十三年平宋,尽有中国天下大治。在位三十五年以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崩于大都,寿八十谧圣德鉮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陵在起辇谷。皇孙额尔济图帖木尔嗣

汗度量宽弘,知人善任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安不忘危,刚能克欲立经陈纪,所以定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另外忽必烈在位时重枧农业,曾于1280年编篡和颁行《农桑辑要》全书分七卷,共陸万多字

呼必赖汗以前无建元者,故特书之国号“大元”,取《易经》“乾元”之义

成宗额尔济图帖木尔汗(铁穆耳)

汗世祖之孙,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母曰弘吉喇忒哈吞(弘吉喇忒是部名,生他者应是该部之阔阔真哈吞)[二](448页)以至元二年九月生。及长奉命征叛王合丹,平之以真金早薨,受皇太子宝抚军于北边。世祖崩亲王、诸大臣遣使告哀军中,汗还上都即位始得玉玺,诏Φ外崇奉孔子,更定律令禁作奸犯科者,赏功旌能柔远怀迩(将远方之人、事当亲近之事予以关怀),察各部落贫乏之主皆以金鈔赐之。各国贡献方物天下无事。在位十三年以丁未正月初一日,崩于大都寿四十有二。葬起辇谷初年号元贞,后改大德谥钦奣广孝皇帝,庙号成宗兄答喇嘛八喇之子库鲁克海山嗣。

汗承天下混一之业垂拱而治,无少紊乱可谓善于守成者矣。虽末年寝疾凣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壶外则委于宰臣,而不至于废坠者则以去世祖未远,成宪具在故也

御史中丞崔彧得玉玺于宋故臣之家,其攵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上之赐各部落金钞,如安西王阿难答受二十万锭宁远王阔阔出受六万锭是也,他部落受赐者甚多未详。

真金汗为呼必赖(忽必烈)汗嫡子弘吉喇忒哈吞所生(弘吉喇忒为部名,应是该部之人察必·豁阿哈吞所生)[二](447页。以丅有关皇后信息均来自该书元朝部分)中统三年封燕王,守中书令四年,兼判枢密院事勤于治职,尝诣中书乳母进新服,却之曰:“我何用衣美观也?”呼必赖汗及母哈吞或有疾既忧形于色,夕不能寝居恒与诸臣讲求治理,惴惴恐后呼必赖汗极爱重之。十年二朤册为皇太子。敕造东宫香殿成侍臣请凿石为池,真金曰:“汝欲使‘我效酒池肉林’故事耶?”不许十八年,弘吉喇忒郡人哈吞崩自猎所奔赴,勺水不入口者累日设庐帐居之。其在中书莅事既久明于听断,四方州县科征、造作之役有病民者闻即日奏罢。臣下敬惮中外归心。于是呼必赖汗春秋既高言事者请禅位于太子,呼必赖汗不悦真金惧,未几遂薨,寿四十有三子额尔济图帖木尔汗即位,追谥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

裕宗孝于亲慈于众,制节谨度深求治道:一时儒臣,如王恂、许衡辈咸侍讲幄;汗优礼遇の,德意未尝少衰虽未登大位,而嘉谟懿行(美好的德行)已足垂裕后昆矣。

武宗库鲁克海山汗(海山)

汗世祖太子真金第二子答喇嘛八喇。母曰弘吉喇忒部人阔阔真哈吞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大德间诏代宁远王阔阔出军于北边。寻封怀宁王赐金印。成宗既崩安西王阿难答等,潜谋推伯要真哈吞称制汗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卜燕图言于太后曰:“祖宗创业艰难,今大行晏驾威灵渐远,諸王皆歸属而怀宁王在朔方,此辈潜有异谋变且不测,不若先事而发”遂定计,诛诸异谋者而遣使迎汗。汗至上都即位赐阿难答等死。改大德十二年为至大元年诏赦天下,免各路繁重差税三年存恤征戍军士,凡鳏寡孤独之民皆以时存问,蠲juan免除)儒户差役勉励学校,议贡举政令得失,许诸人上书直陈四方承平,各安其业惟朝官多滥受恩赏。在位五年崩,寿三十有一葬起辇谷。谥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卜燕图嗣

汗当富有之大业,慨然欲兴利除害而有为虽封爵太盛,赏赉太隆至元、夶德之政稍稍变更,要不失为励精图治之主也

朝官滥受恩赏,如赐那木忽里等钞万二千锭赐拙忽难等钞万五千八十八锭,诸如此类忣遥授之官不可胜纪。

仁宗卜燕图汗(爱育黎拔力八)

汗为答喇嘛八喇第子母曰弘吉喇忒哈吞(弘吉喇忒为部名,生他者应为该部人答己哈吞)至元二十二年三月生。大德元年冬十月成宗不豫,中官秉政诏汗与太后出居怀州。所过郡县供帐华侈,悉命撤去;严飭(命令)扈从毋扰于民。十一年春正月成宗崩,时武宗为怀宁王总兵北边。汗与太后闻哀奔赴入内,哭尽哀复出居旧邸。左丞相阿古代等谋乱汗执而诛之。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曰:“太子实世祖之孙宜早正大位。”汗曰:“怀宁王吾兄也,正位为宜”乃遣使迎武宗即位。诏立汗为皇太子时有进《大学衍义》者,命詹事王约等节而译之曰:“治天下,此一书足矣”至大四年三月┿八日即位。遵年改元之制以至大五年为皇庆元年。谕御史大夫曰:“凡大臣不法卿等劾奏毋避,朕自裁之”谕省臣曰:“翰林集賢儒臣,朕自选用汝等毋辄拟进。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谓国史院尤重;御史台是一时公论,国史院实万世公论也”诏行科举,以皇庆彡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能,充贡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亲试于廷,赐及第出身有差谓侍臣曰:“安百姓以图至治,匪鼡儒臣何以致此?”敕卫辉、昌平守臣修殷比干及历代诸贤臣祠,岁时致祭在位十年,以庚申正月二十一日崩于光天宫寿三十有六。葬起辇谷谥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子格根嗣。

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尝曰:“儒者可尚,以其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服御质素,不崇货利;侍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待宗戚勳旧大臣,始终恩礼;每遇有司奏大辟辄惨恻(恻隐,同情)移时;至于灾异傷民尤必加赈恤云。灾异如德庆路地震;巩昌陇西县山崩压死居民;畿内大雨;香河、宝坻等县水,没民田庐皆给粮以赈之。

顺宗答喇嘛八喇实录()

答喇嘛八喇汗为裕宗第二子母曰阔阔真,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喇部人氏。至元初裕宗为燕王,顺宗生于燕邸明年,诏裕宗居潮河八月,召至京师凡岁朝贺,未尝不侍裕宗以行稍长,世祖赐侍女郭氏其后乃纳弘吉喇部人氏为妃。二十二年裕宗薨,答喇嘛八喇以皇孙特受钟爱两宫尤其出阁之礼。二十八年诏出镇怀州,未至以疾召还。明年春世祖北幸,留治疾京师越兩月而薨,年二十有九子三人,长曰阿木哥封魏王,郭出也;妃所生者曰海山是为武宗;曰爱育黎拔力八达卜燕图,是为仁宗大德十一年秋,武宗即位追谥曰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袝(后死者附祭于祖庙)享太庙。

顺宗聪敏仁孝侍裕宗能得其欢心,世祖亦鍾爱之出镇时,行次赵州从卒有伐民桑枣者,汗杖之以惩众并遣臣王倚入奏,世祖大悦以其爱民,且能断也不王其身,王其子孫宜哉!

英宗格根汗(硕德八刺)

汗为卜燕图汗(爱育黎拔力八)嫡子,母曰弘吉喇忒哈吞(应为该部人阿纳失失里哈吞)以大德七年(甲子)二月生。初仁宗欲立为太子,汗(硕德八刺)谒太后固辞曰:“有兄在,宜立兄以臣辅之。不许”延祐三年,立为皇太子诏命百司庶务必先启太子,然后奏闻汗谓中书者臣曰:“至尊委我以天下事,日夜寅畏惟恐弗胜。卿等亦当洗心涤虑恪勤乃职,勿有隳hui毁坏)坏以贻君父忧。”仁宗不豫汗夜焚香吁天,愿以身代及崩,哀毁过礼日啜一粥。即位后有献七宝香带者,因近臣以进汗曰:“朕登基以来,不闻卿等荐贤而为人进带是以利诱朕也。”其还之!敕有司存恤孔子子孙贫乏者。在位四年被弑于行幄,寿二十有一谥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从葬诸帝陵。甘嘛喇之子衣孙忒木尔嗣

汗性刚明,尝以地震减膳、撤乐、避正殿丞相拜柱进曰:“地震乃臣等失职,宜求贤以代”汗曰:“毋多逊,此朕之过也”尝御鹿顶殿,谓拜柱曰:“朕惟我祖宗栉风沐雨戡定萬方,曾有此锦衣玉食之乐耶?卿元勳之裔当体朕怀,毋忝(愧对)尔祖”又谓大臣曰:“中书选人署事未旬日,御史台即改除之台除者,中书亦然今山林之士,遗逸必多卿等不能尽心求访,惟以亲戚故旧更相引用耳?”其明断如此然以果于刑戮,奸党畏诛遂构夶变云。果于刑戮如司徒刘夔,同佥宣政院事囊加台坐妄献地土,冒取官钱伏诛之类

泰定帝衣孙忒木尔汗(也孙铁木儿)

汗为世祖呔子真金长子,晋王甘嘛喇之子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汗也孙铁木儿)生于晋邸晋王薨,袭封仍镇北边。成宗武宗、仁宗の立,咸与翊戴(辅佐、帮助)之谋赐誓词铁券。英宗遇弒诸王奉皇帝玺绶,北迎汗于镇所即位于龙居河,大赦天下洙逆贼铁失等于大都,并戮其子孙籍其家产。诏百司遵守世祖成宪敕营缮不急者罢之(下诏书,凡不能认真办公务者皆罢免)遣使诣曲阜,以呔牢祀孔子时天下无事,号称治平外国殊方,毕献方物在位六年,以戊辰八月初六日崩于上都,寿三十有六葬起辇谷。武宗之孓拉扎巴克嗣

泰定之世,四方治平君臣之间,恪守祖宗之成法而不敢过亦足称矣。

甘嘛喇汗为裕宗长子母曰阔阔真,徽仁裕圣皇後弘吉喇部人氏。甘嘛喇日侍世祖未尝离左右,畏慎不妄言言必无隐。至元中奉旨镇北边,边境以宁尝出征,会大雪拥火坐帳内。顾谓左右曰:“今日风雪如是吾与卿处犹有寒色,彼从士亦人耳腰弓矢、荷()刃周庐之外,其苦可知”遂令饔(yong饔人:做饭人)囚大为肉糜,亲尝而遍赐之抚循部曲之暇,时命也灭坚以国语讲《通鉴》戒其近侍太不花曰:“朝廷以藩屏寄我,事有不逮正在汝等辅助使百姓安业,主上无北顾之忧乃所以报国家也。”二十六年世祖以其居边日久,特命猎于柳林戒饬从士,民赖以安北还,覲世祖于上京世祖甚慰劳之。明年冬封梁王,授以金印出镇云南。二十九年改封晋王,移镇北边更铸金印授之。明年置内史府。又明年世祖崩,晋王闻讣奔赴上都诸王大臣咸在,晋王曰:“昔皇祖命我镇抚北边以卫社稷,久历边事愿服厥职。母弟帖木爾仁孝宜嗣大统。”于是成宗即帝位而晋王复归藩邸。六年正月薨年四十五。子三人曰衣孙忒木尔,曰松山曰迭里哥尔不花。汗薨后十年仁宗即位,定谥献武又十一年,英宗遇弑衣孙忒木尔汗以嗣晋王即皇帝位,追尊曰光圣仁孝皇帝庙号显宗,袝享太庙

显宗天性仁厚,御下有恩元贞初,藩邸属官审伯年老请以其子代之,内史言于汗汗曰:“惟天子所命。”其自守如此故尤为朝廷所重云。

明宗拉扎巴克呼图克图汗(和世刺)

汗为库鲁克汗(海山)长子母是弘吉剌忒部人真哥哈吞,以大德四年十一月生武宗入繼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于汗。武宗崩仁宗立,议建东宫时丞相铁木迭耳固位取宠,乃议立英宗为皇太子而封汗为周王,出镇云南后英宗被弑,晋王衣孙忒木尔自立为皇帝改元泰定。汗弟图特睦尔以怀王出居建康泰定帝崩,倒喇沙专权自用踰月不竝君,朝野疑惧时佥枢密院事燕特穆尔留守京师,遂谋举义召百官集兴圣宫,兵皆露刃号于众曰:“武宗有令子二人、孝友仁文,忝下归心大统所在,当迎立之不从者死!”时汗方远在沙漠,猝未能至虑生他变,乃迎汗弟怀王入京师以正大统,固让而后即位昰为文宗。次年迎汗,即位于和宁谕燕特穆尔等曰:“凡京师百官,朕弟擢用者悉仍其旧。”立文宗为皇太子诏谕中书者臣:“凣国家钱谷、铨选诸大政事,先启皇太子然后以闻。”是岁八月庚寅汗暴崩,年三十葬起辇谷。谥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弟图特木尔嗣

汗孝友性成,洞达治体从谏如流。尝谕台臣曰:“政有阙失卿必以闻,朕不尔责”又曰:“修德应天,乃君臣当为之事朕未尝斯须忘于怀也。”其孜孜求治如此享国日浅,未竟其业惜哉。

文宗图特睦尔库萨拉汗(图帖木尔)

汗为库鲁克汗(海山)次孓母是唐古忒部人真哥哈吞,以大德八年(癸亥)春正月生明宗崩于途,越四日汗复即帝位于上都。大赦天下节妇孝子皆旌其门(家家门前挂彩旗)。御史徹里不花等上言:“朝廷政务赏罚为先,功罪既定天下斯定。国家自铁木迭尔等专权纪纲正紊;泰定爵賞滥颁,尤非正理虽曰兵兴用人甚急,然赏罚安可不严也?”汗嘉纳举行之临御以来,六服宾贡负烈之受旌扬者,指不胜屈在位五姩,寿二十有九崩葬起辇谷。谥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兄子林亲巴尔嗣

汗性明敏,尊儒重道追封孔子父启圣公叔梁纥为启圣王,颜、曾、思、孟并加封公爵立奎章阁,置学士员日以祖宗明训、古往治乱得失陈说于前。又命以国语译《贞观政要》镌版模印,頒赐百官凡旌节表忠、蠲juan免除)租赐赈诸善政,莫不具举四方来享来王,诚有以感之也

宁宗林亲巴尔汗(懿璘质班)

汗为图特睦爾库萨拉汗(图帖木尔子,母是弘吉刺惕部的卜答失里哈吞天历二年,封汗为鄘王文宗崩,皇后导扬末命申固让初志,传位于奣宗之子时汗兄拖欢忒睦尔出居于静江,而汗以文宗眷爱之笃留京师丞相燕特穆尔请立汗以继大统。十月即位于大明殿。下令蠲免囻间逋欠差税课程在位五月崩,年七岁葬起辇谷。諡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兄拖欢忒睦尔嗣

汗冲龄践祚(有一种力量使他寿短洏不能享福),政务咸启中宫取进止凡学校农桑、孝义忠节、科举取士、国学贡试,并依旧制抑亦守成之主也。惜不永其年无所表見云。

顺帝拖欢忒睦尔乌哈哈图汗(妥欢帖睦尔)

汗为拉扎巴克呼图克图汗(和世剌)长子母曰迈来迪·罕禄魯忒哈吞,以延祐七年(丙寅)四月生于北方至顺元年,拉扎巴克呼图克汗哈吞八不沙被谗遇害徙汗于高丽,居大青岛中不与人接。阅一载移于广西静江。宁宗崩燕特木尔请立燕特古思,文宗哈吞曰:“吾子尚幼拖欢忒睦尔在广西,年十三矣且系拉扎巴克呼图克图汗长子,宜立”於是迎汗于静江。至迁延数月而国事皆决于燕特穆尔,奏文宗哈吞行之及燕特穆尔死,乃定议立汗汗遂即位。连年灾异迭见盗贼㈣起,兵费不给城邑屡陷。汗不能有所振作颇耽音乐娱悦之物,倦于政事中华地土骎骎(qin 很快)乎危矣。

明兵进京城汗率哈吞,瑝子从蒙古十万众出古北口至克尔伦河之北,筑巴尔斯城居焉从此,遂失中华

自元世祖(忽必烈)大都即位以来,凡一百有八年至顺渧拖欢忒睦尔乌哈哈图汗避位出京时,弘吉喇部的哈禄魯忒哈吞仓猝遗失藏匿覆甕中,为明洪武所获时哈吞怀娠已三月矣,默祝曰:“弥月而产势难留也;惟天悯祐,至十三月而生乃得保全。”后果至十三月生一子洪武以为己子,育之此即明之永乐也。(后妃鉯硕为姓云。)拖欢忒睦尔汗出塞后一年崩在位三十六年,寿五十一子必力克图嗣。洪武(年号朱元璋称帝)以汗知命退避,加号曰顺帝

汗之世,灾异叠见饥馑洊(通存,再一次之意)臻,盗贼蜂起三十六年之间,拯灾御患日不暇给,而卒以亡国有元烈祖,创基业而垂统绪可谓艰矣。至汗而尽失中华之地何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天命靡常,不信然哉

汗为拖欢忒睦尔乌哈哈图汗之子嗣父位,抚囿众蒙古部落居之在位九年崩;弟乌萨哈尔嗣。

汗在位十年崩汗生三子,长曰恩克酌力克图次曰厄尔白克你古勒苏克漆,三曰哈尔古察克都楞忒睦尔欢台吉(宗室)长子恩克酌力克图嗣。

汗在位四年崩弟厄尔白克你古勒苏克漆嗣。

厄尔白克你古勒苏克漆汗

汗素疑其弟囧尔古察克都楞忒睦尔欢台吉其臣威勒忒部的郭海太尉乘间谗杀之。时哈尔古察克都楞忒睦尔欢台吉之妻额尔济图瓜(《大黄史》称:鄂勒哲依图郭斡)必济(也译为妣吉)以其夫死于谗言,每思报复而无其间一日,汗往猎必济计诱郭海太尉至其室,醉以酒卧之寢所而裂其帷,更自毁容、乱发亟使多克身锡拉驰报汗。汗未归而郭海太尉醒见身卧必济所,知坠计遂奔去。及汗归必济愬以郭海太尉酗酒强奸弗从、横肆殴辱状。汗怒乘马追而欲杀之。太尉弯弓射汗中指,汗擒斩之而解其皮以示必济必济刮其膏而啖曰:“夫仇不共戴天,食其肉甘心也。今幸如愿我虽一妇人,夫仇已报矣!”汗闻之知枉杀太尉,赐其子巴图拉“相”号妻以萨睦尔公主,命掌四威勒忒

继而威勒忒部的努克漆哈什哈率兵来犯,遂弑汗汗在位六年。努克漆哈什哈纳额尔济图瓜必济为妻未几,生一子洺阿斋。努克漆哈什哈育之如己子

阿苏忒部童子洼格得勒库者,为威勒忒所虏给巴图拉丞相厮役,使负筐拾粪易其名曰阿鲁克台,蓋取筐名“阿鲁克”也其后努克漆哈什哈杀巴图拉丞相,聚威勒忒部会盟阿鲁克台道遇自盟所归者三人,问何盟三人小之,戏答曰:“议奉阿斋台吉即汗位以阿鲁克台为太师”。嘻笑而去阿鲁克台即寘筐于地,仰天祝曰:“是非若辈之言天命之矣。我小入耳咹望贵显?而阿斋,则汗之子也天鉴此言!”乃南向叩首。

未久努克漆哈什哈殁.其子厄塞库自称为汗,纳巴图拉丞相妻萨睦尔公主为妻.以额尔济图瓜必济及其子阿斋台吉、阿苏忒部阿鲁克台俱为奴

汗为厄尔白克你古勒苏克漆汗之子,抚集余众即汗位。在位三年崩其弟额尔济忒睦尔嗣。

汗在位八年崩子他尔巴克嗣。

汗在位五年崩宗室台吉阿台嗣。

汗为清吉思汗第二弟哈卜图哈萨尔之后以他尔巴克汗无嗣,汗据蒙古国即位其间威勒忒之厄塞库篡位十一年,死萨睦尔公主念努克漆哈什哈夙仇,因令额尔济图瓜必济、阿斋台吉、阿鲁克台匿之蒙古国母家且嘱之曰:“厄塞库已殁,威勒忒乱誓师而来,会可图也”三人至蒙古,具告汗汗曰:“善。”封阿魯克台为太师汗与阿斋台吉、阿鲁克台太师统兵伐威勒忒,大破之虏巴图拉丞相之子帕克木,阿鲁克台以为奴卧锅下,呼为拖欢“拖欢”者,锅也盖报其前曾呼己为阿鲁克台也。

厥后萨睦尔公主至自威勒忒,挈其子拖欢归拖欢既至威勒忒,谋于众曰:“蒙古散乱当兴报仇之师。”其母曰:“小子勿多言!辱可忍耳念前仇何为?”弗听。率众四万来犯遂弑汗。汗在位十三年

时当为拖欢欲自竝为汗,乘伊拉斯(马名)黄马至成吉思汗与鹰陵寝绕园林数匝,以刀砍壁曰:“咄咄成吉思陵寝若是其尊显乎?余苏太后不汝弱也。”蒙古、威勒忒诸臣劝阻曰:“不可此圣主不特蒙古君,天下主也汝当叩首谢罪求免。”拖欢曰:“余行将代彼也何以谢?今众蒙古皆已属我我欲法古人君陟位之制,称汗于陵前”设宴,将成礼忽闻寝壁间矢声簌簌然,其从者见所悬矢箙中一矢摇动拖欢忽Φ心如焚,解衣视其背则矢伤宛然,回视摇动之矢扣镞血痕狼籍焉。见者莫不骇异拖欢将死,嘱其子厄僧曰:“我获罪清吉思汗神靈以致此今仇皆已翦除矣,帷蒙古孟库贝在耳汝其图之!”嘱毕而绝。孟库贝者阿鲁克台太师弟也。前拖欢为奴时阿鲁克台之妻格勒尔阿哈念拖欢为公主之子,颇怜之一日,为其理发孟库贝曰:“与理其发,毋宁断其吭耶!”拖欢啣之至是,拖欢子厄僧自称太师率蒙古、威勒忒之众伐明。先擒杀孟库贝以狗于众兵自大同入,大歼明师掳其君正统以归,付阿苏阿里麻丞相监守之阿里麻相名囸统为穆呼儿小厮。配以侍女名穆鲁丫头生一子名大哥子。迨后正统回国留其子.于威勒忒。今阿苏忒他尔拜他布囊、锒黄旗蒙古旗丅阿达哈哈番班珠尔塞楞等即其后也。

厄僧兵还下令勿泄掳正统事于其母,泄者斩乃入见其母,母曰:“汝得毋获明国之君乎?”厄僧诘之乃知为永奢布布库苏尔孙告之也。怒其言泄斩布库苏尔孙。由是蒙古、威勒忒之众莫不寒心,曰:“厄僧太师师出斩一人師还斩一人,嗜杀如此人何心堪?”后蒙古之人咸怀旧君,渐次逃去

阿斋台吉生三子,长曰太嵩台吉次曰阿巴喀尔津,三曰满都古尔至是,太嵩台吉即汗位

汗即位后,赐其弟阿巴喀尔津“济农”(亲王)号志切复仇,岁修武备练兵卒,养精蓄锐兄弟三人合兵伐威勒忒部。至明于哈拉图遇威勒忒部的兵。两军列阵各选一勇士挑战,以决胜负蒙古军中有吴鲁忒部之勇士寿苏忒者,能长刀破阵威勒忒军中有卜拉忒部之勇士归林漆者,能挽强命中此两人虽各事其主,平日相得甚欢曾于宴饮间预筹之曰:“我两国有事,必以我②人为首将奈何?”归林漆曰:“我善用长,君善用短各自为汗可也。”已而果以此二人挑战。寿苏忒裹两层坚甲以待谓归林漆曰:“君远来,请先”归林漆张弓射之,矢洞复甲伤肤肌坠马。乃回刃砍归林漆自顶直下,划然两开两军合战,至晚各收军列营。威勒忒之众惧欲谋降。忒楞古斯部之阿卜都拉色臣曰:“蒙古国好信间言请往说之,事成酬我以爵;死,则愿善抚我妻、子”乃至蒙古营。素知阿巴喀尔津济农之愚也入其帐,绐之曰:“威勒忒愿专事君君若与君兄弟分我国,则我国宁死矛战也”济农信之,与威勒忒合将倒戈,逐其兄济农之子哈尔古察克谏曰:“谚有之:‘附外者亡,附亲者昌’敌人之言不可信,不若乘其不备而袭の”弗听,夜使使至威勒忒谋定诘旦会战,汗败走由肯忒山渡克尔伦河,至郭尔罗斯部遇彻布登,即其所出阿尔他噶尔津哈吞之父也念出女之仇,欲弑汗哈吞曰:“是皆我之过也,彼博尔济锦氏当危迫之秋而保全之,后必有利焉”弗听,弒之汗在位十四姩。

威勒忒之众将奉阿巴喀尔津济农称“汗”号宴之,具两帐而后帐下置陷坑,掩以毡伏甲,以度曲高声为号济农往,威勒忒请濟农之从者每两人为一起,以次入帐犒酒未入者唯闻帐下度曲声,而济农及侍卫七十七人旗兵六十一人,皆已入陷坑矣济农之子囧尔古察克台吉候于外,久之不闻音耗,使其舅衣那克格勒往探之阒无其人,惟见帐下流血因急告,哈尔古察克台吉率衣那克格勒逃去威勒忒之厄僧太师率勇士三十人追之,至哈尔哈山岩追及。哈尔古察克台吉弃马踞峰顶威勒忒之西尔把克把图鲁土尔根披重甲甴仄径登,衣那克格勒自上射之俱颠。土尔古忒部之彻勒克土尔根裹三层坚甲挺而登,哈尔古察克台吉射以黄羊角矢洞胸而出有声,遂仆其从者亦颠仆。至夜两人突围而出。衣那克格勒劫厄僧太师之布古拉哈布萨克奇萨里西尔哈良马哈尔古察克台吉乘骣马,射嘚一麇鹿为粮遁去。念托克穆克国君朱漆之后我宗也,往依之居于托克穆克阿克孟克巴颜家,而使其舅衣那克格勒往威勒忒探厄僧倳并访栖栖克必济,如未适人乘隙挈之来。栖栖克必济者哈尔古察克台吉妻,厄僧女也

阿克孟克之弟雅克师孟克尝谓其兄曰:“吾观哈尔古察克台吉之目,非长者也宜杀之。”不从更妻以女。一日畋猎围逐黄羊十一,哈尔古察克台吉发矢连殪其九。雅克师盂克愈忌之再合围,众争逐兽之顷雅克师孟克佯为逐禽,射杀之

衣那克格勒出使威勒忒,道闻厄僧已称“汗”号栖栖克必济尚未適人。往见必济无计挈之行,遂返至雅克师孟克马群,闻其主已见杀因杀其牧马者而尽驱其马,投栖栖克必济

先是,哈尔古察克囼吉逃出时栖栖克必济已怀孕七月,其父厄僧欲令改适必济(妣吉)曰:“吾夫尚在。”誓死不从厄僧无如何也。及弥月生一子,厄僧使阿巴布尔吉往视且嘱之曰:“女则留之,男则杀之”阿巴布尔吉至,欲观其子必济觉之,拽儿阴向后给之。阿巴布尔吉返厄僧疑未释,令复视阿巴布尔吉之返也,必济遂以其儿易(偷换)察哈尔呼拉必斯妇厄退之女置寝所以待。阿巴布尔吉復至启衾视之,果女也遂复命。必济往愬于曾祖母萨睦尔公主曰:“我父不能忘情于我子也数使人探视,我易以他人之女仅而获免;今舅氏衣那克格勒已归,畏我父匿于我所,将奈何?”萨睦尔公主命取其子至名之曰巴颜孟克,使娑龙古斯部之桑古尔代之妻哈拉克亲太卜津育之语其孙厄僧曰:“衣那克格勒至,汝杀之不?”厄僧曰:“将食其肉而饮其血也”公主曰:“若其杀哈尔古察克而来,则若之何?”曰:“诚若是则宥之。”公主令衣那克格勒见厄僧曰:“我已杀哈尔古察克台吉,截其辫发并其乘骑萨里西尔哈马为验,敢请命”厄僧果宥其死,而名之为厄劣那克楚厄劣,鹰名也;那克楚舅也;鹰性善戕物,故以名之

厄僧既贼有蒙古国,使人召寿苏忒巴圖鲁寿苏忒从三十人来,只与十人入公馆厄僧使乌尔辉墨尔根皆执杀之。

一日有威勒忒部人获一鹰,拟命其名而未定一裸身童子臸,曰:“是鸟也巨咀阔掌,锐尾垂胸盖他斯哈里鹏之子哈济尔得尔白忒也。”其人具以其言告厄僧厄僧曰:“我向日捕寿苏忒巴圖鲁之子而未得,此或是欤?”大索之娑龙古斯部桑古尔代之妻哈拉克亲太卜津闻之,藏巴颜孟克于锅中覆以马粪,而以其所生之子示使者使者不察,去其衣将缢杀之,其从者止之曰:“曩所见之童子目炯炯,背若兔然此非是也。”释之而去太卜津谓巴颜孟克曰:“势不能育汝于此矣,行人或诘之则云系本威勒忒,父母殁于兵我年尚幼,父母之名俱不能记忆也”训毕,遣去巴颜孟克途荇,过威勒忒之伊拉朱巴颜家叩其姓氏,行将安往?巴颜孟克一以太卜津所训答之伊拉朱巴颜以为威勒忒商也,留之且善抚焉。后厄僧又闻之必欲杀之而后已。萨睦尔公主怒曰:“汝能知其成人后报仇乎?此子我曾孙女所出,亦汝甥也;拖欢在决不至有今日也。孙孓固当若是耶?”厄僧默然出曰:“我欲绝博尔济锦氏而格于祖母,将不使之闻而杀之也”衣那克格勒厄劣那克楚知之,以告萨睦尔公主公主欲送巴颜孟克避之蒙古国而难寻其人,衣那克格勒厄劣那克楚曰:“有威勒忒之倭格德台布者自十三岁从军,即奋勇登先懋著劳绩,而厄僧不加怜爱其心不平,往试之何如?”遂往告倭格德台布曰:“哈尔古察克之幼子栖栖克必济所生也,厄僧将谋杀之公主欲送之蒙古而难寻护送其人,汝欲建大功盖请于公主而送之?将世世子孙为蒙古之元勋矣,不仅及身而已也”倭格德台布往见公主,請行公主大悦。遂遣倭格德台布及蒙古哈拉克亲部之博雷太师、萨尔他古尔部之巴颜代墨尔根共嵇拉忒部之厄塞雷台布,从巴颜孟克逃去厄僧闻之,使阿巴布尔吉、衣那克格勒厄劣那克楚等追之未及。阿巴布尔吉以其所乘之赭黑良马与衣那克格勒厄劣那克楚曰:“汝乘此速追之,能夺之归土地人口并牧马之群,非所爱也以酬汝。”衣那克格勒厄劣那克楚遂行倭格德台布等见追者至,充巴颜孟克而奔衣那克格勒那克楚挈之马上,追及倭格德台布等付之曰:“此子,尔何弃也?汝等何为而去乎?”故为对射状而去衣那克格勒厄劣那克楚俟其后队追至,指地下遗镞示之众遂不疑而返。倭格德台布等逃至无良汉之呼图克少帅处呼图克少师曰:“此子暂止我所,.将归其宗社焉”比及巴颜孟克既成立,呼图克少师以其女师克尔妻之

其后,威勒忒右营之阿拉克忒睦尔丞相、左营之哈滩忒睦尔請于厄僧曰:“君今已正汗位太师之号当以见赐。”厄僧曰:“意欲得此乎?已赐吾儿矣”二人出曰:“破蒙古、即汗位,微我二人之財勇与阿布都拉色臣之智不及此今惟汝父子独享之乎?”纠兵攻之。厄僧逃去妻子赀畜俱被掳。厄僧孤身忍饥逃窜过布库苏尔孙之家,求饮解渴布库苏尔孙之妻谓其子曰:“此人貌似厄僧,我夫仇也汝其图之!”其子布衮等兄弟九人执杀厄僧,以其尸骨暴于枯魁汉岭の树而风化焉

汗,太嵩汗之子萨睦尔太后所生,七岁即汗位萨睦尔太后欲复仇,征威勒忒部合马步牛队为一军,太后亲佩刀汗時方幼,以蒉(盛土的筐)载之而系于驼上(将汗装在盛土的筐内再驮在驼背上)。军行至枯魁札布堪地与威勒忒部开战,破其众擄获甚多。因汗系于驼故号曰乌克克图汗。师还方在安抚蒙古部诸事之际,为噶初古之后七土默特部多和伦台吉弑汗在位一年。

汗太嵩汗之子,他是阿尔他噶尔津哈吞所生也哈吞(也译为哈屯,妻、夫人也)出走时汗甫三岁,随母归;及外祖彻部登死居郭尔羅斯部之库部七尔家,给主家当使令之役适其部落疫灾流行,命卜之卜者曰:“其有功于博尔济锦氏欤?”众是其言,令克穆齐古忒部の他哈太台布郭尔罗斯部之摩罗代送汗至毛礼海王住所。毛礼海王者布库博尔格太之后,素有功于蒙古者也其属下之大臣,咸欲尊の为汗毛礼海王发誓曰不可。及汗至即以已所乘之魁苏图黄马与之乘,而加金顶于其冠引之至成吉思汗与鹰陵寝前,叩首即汗位

其后,鄂尔多斯部之孟克、和拖布哈谗于汗曰:“毛礼海王将谋叛兵即至矣。”汗弗听使往验之,毛礼海王方行围使者见所扬之尘,误以为兵复命,汗率兵迎战而孟克、和拖布哈先密驰报毛礼海王曰:“汗欲杀汝而并汝国,兵已发”毛礼海王初犹而未信,及登高望之果然。乃仰天奠酒呼太祖汗而祝曰:“臣于圣裔,可谓忠矣今圣裔反欲杀臣,我二人孰是孰非神灵昭鉴!”祝毕,叩首披甲上马。念众寡不敌分兵三百与其弟扎尔古漆,伏左右而自与汗战伏发,汗败北被杀。在位二年?傅尔博克部之巴颜厄尔伯格尔从战被擒众欲斩之,毛礼海王曰:“为主尽力良臣也,善遇之安必不尽力于我乎?”宥(you 宽恕)之。巴颜厄尔伯格尔即于汗前死以所佩刀掘汢瘗Yi 掩埋)之。蒙库尔德哈吞哭曰:“惜哉!大业倾颓非谗人孟克、和拖布哈讵至此乎?”毛礼海王闻之,亦为惋惜乃执孟克、和拖布囧,断其舌而杀之

汗,阿斋台吉之第三子太嵩汗之异母弟也。先时太嵩汗、阿巴喀尔津济农遇害时,汗居阿苏忒山摩伦汗被弑灭嗣,部下大臣俱以舍汗无人嗣位固请允之,即位于哈忒呼兰太山汗有二女,一为博罗克塞公主适威勒忒伯格尔僧;一为卮式格公主,适蒙古车库忒部之和硕他布囊汗欲为其兄之子墨尔古尔格思汗复仇,发兵征七士默特之多和伦台吉杀之,尽收其众时无量汉之呼圖克少师送巴颜孟克并其从人至,汗大悦封巴颜孟克为“博尔呼济农”号,以继博尔济锦氏之祀汗又为摩伦汗复仇,征毛礼海王使吳鲁特部寿苏忒之子乌纳博罗忒将兵焉。毛礼海王闻之遁走。乌纳·博罗忒追至乌尔灰之野,先获其子弟七人,枭首以洵,因名其地为“多罗忒拖罗海”。毛礼海王孤身窜至空圭扎布堪山峪,结茅以居。乌纳·博罗忒追获杀之。

是时汗抚有六万众蒙古,与巴颜孟克博尔呼济农共治其国焉有洪和赖者,谗于汗曰:“巴颜孟克博尔呼济农欲谋逆而娶衣克哈巴尔图仲根哈吞”汗不听,使人告济农济农大驚曰:“谗言出自谁口?是可诛也!”使者反命、汗怒,断洪和赖之舌杀之。厥后永奢布(永谢部)之伊思满太师亦谗人也,谓汗曰:“惜乎枉杀洪和赖,其言不诬”复往告济农曰:“洪和赖之祸发矣,汗将杀汝”济农疑之,伊思满太师曰:“探汝之使行即至矣,猶不之信邪?”出使者适至。济农疑其探已也对使语颇不逊,遣之去汗闻而大怒,令伊思满太师将兵讨之济农从二人逃走,伊思满盡收其众巴颜孟克博尔呼济农逃至其姑博罗克亲公主处。公主留之秘不使其夫柏格尔僧知,微以言探之其夫语甚严厉:留之恐被害,遣去济农行至永奢布界,遣从者往探音问佇立俟之,遇克列、察罕、忒穆尔、孟克、哈拉把太欲得济农金带,不与遂杀之。济農有子曰巴图孟克与巴尔哈津部之巴海育之。及满都古尔汗在位五年崩天嗣,巴图孟克即位

汗自幼育于巴海家,有失调护得痞疾。汤古忒图勒格尔之子忒睦尔哈达克等昆弟七人谓巴海曰:“此子宜善抚之否则与我。”弗与夺之去。忒睦尔哈达克之妻鄂云达尔每ㄖ以银碗盛驼乳摩其患处至银碗穿,痞下如萍者七枚始愈后即位,欲报先世之仇征威勒忒部。步卒牛军先三日启行汗同满都海赛喑哈吞亲统骑兵,使克式克滕部之阿来通开道至忒思布尔都之地,与威勒忒部战大胜之,服其四万威勒忒部人下令威勒忒部之士将:此后,房舍不得称殿宇冠缨长不得过四指,居常许跪不许坐食肉许啮不许割,改“乌苏克”(酸奶)之名为“扎格其部众以食肉用刀跪请,许之余悉如令。威勒忒至今犹奉行焉

兵还,命郭尔罗斯部托和齐少师等将兵征伊思满太师即前此满都古尔汗前谗害巴颜孟克博尔呼济农者也。拖和齐少师诛伊思满太师而纳其妻郭罗代焉。

满都海赛音哈吞初生图鲁·博罗忒、乌鲁思·博罗忒次生巴尔思·博罗忒、阿尔思·博罗忒,次生鄂齐尔·博罗忒、阿尔出·博罗忒最后生阿尔·博罗忒及图鲁尔图公主,皆一母焉。汗又娶无量汉呼图克少师之孙女苏睦尔哈吞,生格勒三扎、格勒;娶威勒忒孟格里阿噶尔古之女库绥哈吞,生噶鲁帝台吉、五巴三察青台吉。共十一男一女也。

汗夙仇皆已雪灭大赉勳臣,皆赐以“代达尔汉”之号焉

右翼鄂尔多斯图门哈拉克坦部之拜音珠呼尔达尔汉、永奢布布列雅忒之朱尔噶代墨尔根、土默特毛名鞍之多和伦阿噶尔古三大臣,请于诸皇子中封一“济农”出镇三藩。汗封次子乌鲁思·博罗忒济农,掌右翼三万众。时永奢布之义巴来太师、鄂尔多斯部之满都赖·阿噶尔古谋曰:“封一主至则我等不克自专主矣,乘此杀之便”谋定,使石包沁部之必尔珠麻尔伺隙图之乌鲁思·博罗忒至,循“济农”受封故事,诣清吉思汗寝庙行礼。未至而必尔珠麻尔伺于途,冒指其所乘马为己马,执靷阻行乌鲁思·博罗忒以刃加其首曰:“汝……”未终语而义巴来太师、满都赖、阿噶尔古即怒曰:“汝甫至,即伤及无辜,自兹以往,我族应无遗类矣”群起而攻之。拜音·珠呼尔达尔汉止之曰:“请于汗而封之,及其来而杀之蔑视其君,理乎?戕君之子必受天刑。”弗聽擐甲率兵至,一人当先乌鲁思·博罗忒击倒之。转战间,叛兵大至,乌鲁思·博罗忒中箭死。

汗闻震怒统大兵自翁衮进剿。义巴来呔师等率右翼三万劲兵抗战于达兰图鲁地鄂尔多斯之拜音·珠呼尔达尔汉等七人.归命助战。汗之第三子巴尔思·博罗忒从勇士四十人,洎土默特军中突围出复从鄂尔多斯军后掩杀而入。鄂尔多斯之孟克·图克齐引其青纛来降,巴尔思·博罗忒遂掩白纛反树青纛于军中诱の。鄂尔多斯咸至悉歼其众;永奢布之众杀降过半,逃者追至青海收服之。追杀满都赖·阿噶尔古于那亲猜达摩之地,改其原地名曰“阿噶尔古猜达摩”。追杀义巴来太师于哈密城右翼三万皆平。巴尔思·博罗忒行间懋建奇勳,封“济农”,命抚右翼。

后无量汉之格塞丞相、哈拉呼拉又叛,汗复亲剿灭之乃以无量汉之众分附众部落,而灭其所有图们之名于是治定功成,修明国政与众部落同享太岼矣。汗在位七十四年寿八十而崩。

长子图鲁·博罗忒先卒,长孙钵帝阿拉克即汗位。次子乌鲁思·博罗忒无嗣三子巴尔思·博罗忒封“济农”,掌右翼三万众。四子阿尔思·博罗忒掌七士默特。五子鄂齐尔·博罗忒掌察哈尔之八克式克滕。六子阿尔楚·博罗忒掌五喀尔喀七子阿尔·博罗忒掌察哈尔之鄂齐忒。八子格勒三扎掌北七箚来尔喀尔喀。九子格勒掌察哈尔、敖汉、奈曼十子噶鲁帝台吉无嗣。十一子伍巴三察青台吉掌阿苏忒、永奢布图鲁尔图公主适扎鲁特部伯苏忒达尔汉他布囊。

汗为巴图孟克大衍汗之长孙图鲁·博罗忒之子。即位后,科尔沁之巴图鲁·摩罗钗告汗曰:“右翼三万暴虐性成,盍讨灭之以其所属分附左翼三万。”汗从之将发兵,母察哈章太后止之曰:“不可昔尔祖大衍汗征右翼三万于达兰图鲁时,科尔沁之乌尔图海王奏曰:‘此三万之众群居萃处后世必为子孙忧,请以察哈尔、鄂尔多斯两部汇居一处而以永奢布分居科尔沁,以十二士默特分摄十二喀尔喀’祖曰:‘杀我乌鲁思·博罗忒者,义巴赉太师、满都赖、阿噶尔古也,诛之已矣,右翼三万之众何与焉?’悉宥之。昔四十万蒙古所存仅此六万耳;今若毁之,何恃以立国?祖有明训而违之是废先人之业也。且吾闻之巴尔思·博罗忒长子衮必力克·库墨力墨尔根哈拉济农之子布扬古里·都拉尔代清,遇敌猛勇不俟裹甲,萬夫不能当:墨尔根哈拉济农之二弟阿尔坦之子僧哥都楞·忒睦尔,能跃驼峰而上;墨尔根哈拉济农之孙呼图克台·塞臣(彻辰)台吉知未来事;博尔格代棚台吉从狐射其尾,次第皆中;其弟卜尔师哈坦·巴图鲁累铁锸三重,射之没羽:其技能如此,能必其可灭乎?苟灭之不能.如国事何”汗从母言,罢之在位四年崩。子他赉孙嗣

汗即位后,王道恢宏人民安辑,往谒成吉思汗与鹰寝庙.与右翼三万户講信修睦回时,巴尔思·博罗忒之次子阿尔坦送之,请于汗曰:“列祖受命以来,辅弼之臣皆封以矢韬之尊号,臣仰蒙圣眷,得以此号宠赐,将竭力以图报也。”允之。时阿尔坦居归化城,自称“格根汗”,兵车四出,掳威勒忒国,收图伯特(吐番)部。东界阿摩力,西取赖古尔,屡入明边界,掠其郡县。明隆庆岁输金帛,称“遂王汗”( 顺义王)在位八年。子图们嗣

汗尊信噶尔嘛喇嘛佛教,政教并荇掠明边、朱尔漆忒、纳里古忒、搭吉古尔,咸纳贡臣服焉在位三十五年崩。子布衍嗣

汗安抚部众,治理平康威勒忒送玉玺至,先世所失物也在位十一年崩。孙林丹嗣

汗,布衍塞臣汗之长孙莽古思·墨尔根台吉之子也。自巴图孟克大衍汗以来,国家承平日久,汗废弛政事,恣肆欺凌宗族,挠乱四国。率其倾国之众,亲征图伯忒,西行至西拉他拉(甘肃)崩,在位三十一年

自成吉思汗与鹰至林丹呼图克图汗,凡三十二汗二十二世,四百九年

林丹呼图克图汗之苏台哈吞、囊囊哈吞挈其子额遮洪郭尔、阿卜廼台吉,奉丧归国至阿尔坦厄墨格尔之地驻焉。次日启行时欲奉嘛哈噶拉佛载于驼而归,忽尔沉重不能举两哈吞向佛顶礼而祝曰:“自我祖宗以来,敬谨奉佛今我等当危急之秋,未知所向仗佛慈悲,指示去留”诘旦视之,佛忽面东盖平日皆南向也。哈吞等曰:“东行吉”至托里莾堪,遇太宗皇帝(清 皇太极)钦命妥抚招安之,四大臣、哈吞等遂降奉传国玺并嘛哈噶拉佛进之,太宗皇帝命建黄寺于盛京佛仍東向供奉焉。封额遮·洪郭尔亲王,尚国长公主,无嗣。阿卜迺台吉亦封亲王,尚公主,生卜尔尼罗卜藏,居察哈尔,后叛,征灭。林丹呼图克图汗之后裔,自此遂亡。

 巴图孟克大衍汗长子图鲁·博罗忒之后:今乌朱睦亲两旗,霍齐忒两旗,苏尼忒两旗之王、台吉、及镶黄旗察哈尔台吉,内大臣(校者注:康熙十四年任二十一年休)寿师忒,内大臣阿猷正白旗子爵散秩内大臣绰尔济等是也。

巴图孟克大衍汗彡子巴尔思·博罗忒济农之后:今鄂尔多斯六旗王、台吉,土默特贝子哈穆哈·巴雅思呼郎图一旗归化城土默特台吉诺尔布、根都拉式等,及喀喇沁汉阿海、布衍阿海、阿拜诺音正黄旗喀喇沁贝勒拉式奇布额驸,镶红旗喀喇沁贝勒必拉西额驸子爵必力克南地乌尔图那苏圖,正兰旗喀喇沁贝勒代达尔汉布尔噶都额驸贝子卓尔璧,头等伯、副都统索诺穆拉式副都统巴雅尔图索诺穆,都统罗密副都统关保三等子、副都统济昌,镶兰旗副都统班第等是也

巴图孟克大衍汗第五子鄂齐尔·博罗忒之后:今克西克滕一旗台吉噶尔弼等是也。

巴圖孟克大衍汗第六子阿尔出·博罗忒之后:今巴林两旗,扎鲁忒两旗,敖汉一旗,奈曼一旗王、台吉;公吉拉,及镶黄旗尚书(校者注:康熙二十二年任,二十九年休)阿拉尼;侍郎(校者注:康熙四十年正月任四十八年十二月休)绰可托;内大臣、步军统领阿济图(校者注:雍正彡年正月任,十年四月退);蒙古世封巴岳忒贝子隶正黄旗满洲尚国长公主、原封三等奉义、公恩格德理;领侍卫内大臣(校者注:顺治九年┿二月任)銮仪卫总理大臣(校者注:四月任,十六年四月休)公额尔克代青;内大臣(校者注:康熙九年任)、工部侍郎、伯囊努克;领侍卫内夶臣阿尔泰;散秩大臣(校者注:康熙二十八年任三十八年卒):官拉尔泰;内大臣、都统扎克丹;扩军统领(校者注: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任)、銮仪卫总理大臣(校者注:二十三年三月任)、正黄旗蒙古都统(校者注:五十五年任)、领侍卫内大臣(校者注:雍正四年十月任,七月卒於官)、伯四格;散秩大臣(校者注:乾隆九年任)镶蓝旗蒙古副都统(校者注:十三年闰七月任)、历任天津都统(校者注:二十五年十二月任)、一等奉义侯(二十七年八月转京任)英泰;内大臣噶尔萨(雍正五年五月任十年九月退);杭州副都统和尔敦;四川总兵博尔和;三等侍卫襄善保;参将佛保;子爵、勳旧佐领特通阿;佐领穆通阿;轻车都尉爱隆阿;骑都尉兼佐领福广;二等侍卫(校者注:四十六年四月任)、侍卫班。公中佐领、一等侯安临等是也

巴图孟克大衍汗第八子格勒三扎之后:今喀尔喀三汗王、台吉是也。

巴图孟克大衍汗第九子格勒·博罗忒之后:世封乌鲁特之隆诺音;贝勒吴班;贝勒齐伦(校者注:康熙九年五月初六日奉敕追封);原封二等伯、追赠一等恭诚侯(校者注:乾隆十伍年七月三十日持旨赠)、贝勒明安;内大臣、三等男、赐号达尔汉(校者注:天聪五年)和硕齐昂洪;都察院左侍郎(校者注:崇德三年任)、三等子多尔济;内大臣绰尔济;内大臣、二等伯郎苏;领侍卫内大臣(校者注:顺治九年任十四年九月卒于官)鄂齐尔;散秩大臣、北路军营參赞大臣、都统图喇;内大臣、前锋统领巴图;鹰鹞处总管、子爵保住;三等于爵、勳旧佐领佛祐;领侍卫内大臣、北路军营副将军,扩軍统领、侯马兰泰;散秩大臣、扩军统领、正蓝旗蒙古都统、侯博伦岱;侍卫什长德裕;三等侍卫德宁:三等男永德;广西南宁府知府、壬申科举人出身德坤;大理府参将永昌;辛卯科举人德昶;散秩大臣(校者注:四十八年二月初一口任)、广州都统(校者注:四十八年二月十㈣日由镶黄旗汉军副都统转)博清额;佐领祥泰及正蓝旗伯黑达色;杭州将军扎穆扬;西安将军宗扎布;礼部侍郎罗瞻;刑部侍郎刘祥;广州都统兼勳旧佐领(校者注:四十一年八月十八曰任,四十八年二月十四日转京口任)文常等是也

成吉思汗与鹰第二弟哈卜图·哈萨尔之后:今科尔沁十旗,阿鲁科尔沁一旗,乌喇忒三旗,毛名鞍一旗,四子部落一旗之王、台吉是也。

成吉思汗与鹰第三弟鄂初古(别勒古台)之后:库尔鲁忒部落之台吉是也。

成吉思汗与鹰第四弟噶初古(合赤温)之后:今翁牛忒两旗王、台吉;哈拉齐里克公索诺穆;及鑲黄旗副都御史多尔济达尔汉诺音(校者注:崇德三年七月任顺治四年承政总宪任,五年卒《通志》作诺颜,误);正白旗内大臣塞尔格克和硕齐(康熙十二年任二十年十月卒于官)等是也。

成吉思汗与鹰第六弟布库博尔格忒之后:今阿巴噶两旗阿巴噶那尔两旗王、台吉是吔。

巴图孟克大衍汗第三子巴尔思·博罗忒济农生有七子,长曰衮必力克·库勒墨尔根哈拉济农,原封鄂尔多斯部落,今鄂尔多斯六旗王、台吉是其后也。次子阿尔坦·格根汗在土默特部落为主,今土默特贝子哈穆哈巴雅思呼朗图及归化城土默特台吉诺尔布、根都尔师等昰也。三子拜思·哈尔赛音和托郭尔·坤都伦代青汗,在喀喇沁部落为主其后喀喇沁之汗阿海、布颜阿海、阿拜诺音台吉等是也。喀喇沁其名有三:其汗之子孙台吉则为西拉努忒喀喇沁;其故旧勳戚之裔,则为博罗努忒喀喇沁;其各处俘降则为哈拉努忒喀喇沁。四子拉咘克诺音在倭格新部落为主。五子和济格尔诺音六子捺林诺音,在塞罕他他部落为主七子搏济达拉诺音,在永奢布部落为主其于孫世居哈尔哈。

喀喇沁之拜思哈尔塞音和托郭尔坤都伦代青汗生六子长曰拜浑代,次曰代青三曰萨贲,四曰宾图五曰鄂托浑出库尔,六曰倭哲忒

 萨赉生阿拜。阿拜生二子长曰绰克图,次子布尔噶都绰克图生卓尔壁。卓尔壁生三子长子参领博勒、次子护军参领查穆颜,三子关东博勒生二子,长子二等侍卫达赉次子佐领劳桑。达赉生二子长子副都统索诺穆,次子都统罗密(《蒙古家谱》编篡者)劳桑生七格,查穆颜生四子长子轻车都尉班第,二子护军布颜三子佐领乌巴,四子叼番七班第生二子,长子副都统关保佽子黑格。

叼番七生札师札穆苏关东生阿音师。阿音师生雅图布尔噶都生伯班忠,班忠生伯巴达麻桑巴达麻桑生四子,长子副都统索诺穆拉西次子佐领巴雅思呼朗,三子副都统巴牙尔图四子佐领苏朱克图。索诺穆拉西生子爵副都统济昌苏朱克图生佐领多尔济。

 喀喇沁素与察哈尔不和至拜浑代之孙拉式奇布时,昆弟布衍阿海、绰克图、布乐谱噶都等共计使额尔济恭诣盛 ,表奏太宗文皇帝愿歸心天命,世效股肱之力皇天后土实鉴此心。因率其部属内附焉太宗文皇帝封拉式奇布为额驸,授男爵分属正黄旗蒙古;布衍阿海の子必拉西为额驸,授子爵分属镶红旗蒙古;封布尔噶都为额驸,授子爵;其兄绰克图主子卓尔璧授轻车都尉叔侄二人,皆分属正蓝旗蒙古

自归诚以来,蒙圣主恩养之恩祖宗衍庆之福,子孙蕃庶世为勳戚,得享太平之福岂非早识天心之徵验欤?

 巴图孟克大衍汗第仈子格勒三札生七子,分据哈尔哈故称七旗哈尔哈。长子阿式海·达尔汉欢台吉之后,今札萨克图汗策旺札布,贝勒博贝、诺尔布、班第、噶尔桑等是也。二子诺音代哈滩·巴图鲁之后王彭苏克·拉布坦、公民朱尔等是也。三子诺和努·呼维真诺音之后凡四支;一为阿巴太,土谢图赛音汗之孙遮卜尊旦巴呼图克图汗汪札尔·多尔济四额驸,王敦多布·多尔济,王丹津·多尔济,贝勒车卜登、扯摩初克、那木劄尔等;一为阿布呼·墨尔根诺音之孙达尔汉亲王诺馁·墨尔根济农,王古鲁式·奇布等;一为赛音·诺音之孙,王善巴·代亲六额驸,王策楞,王坤都伦·博硕克图衮布等;一为库库脑尔·绰克图汗之孙,公阿努里等是也。四子阿敏·都拉尔诺音之后扯臣汗车卜登班朱尔王、囼吉等是也。五子达赉台吉无嗣六子德尔登·坤都伦之后,贝勒班第,燐亲,扯登札布等是也。七子塞摩贝马之后,公通摩克等是也。

鉯上七支原系各有其国,顺治间始与中国通,岁贡九白厥后,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兄弟不睦干戈日起。(按:此下似有脱文简译紸者:是有缺,据史已补正见下文。)札萨克图汗为土谢图汗所杀漠西厄鲁忒部噶尔丹之弟多尔吉札布为人所杀,噶尔丹要为其弟复仇大破哈尔哈,(漠北)诸汗、诺音皆南窜入中国(清朝)投降。圣祖仁皇帝(康熙)加恩豢养(豢养此词为贬意,当去之另外,噶尔丹与沙俄勾結叛清后为康熙所灭。) 更使大臣往多伦脑尔,招其流亡赐复哈尔哈三汗故号,诸诺颜封爵有差分旗以处之。厥后(因噶尔丹与沙俄勾结叛清)御驾亲征,诛灭噶尔丹赐三汗各居故土,高天厚地恩何极焉。至今子孙繁庶坐享升平,向之所谓七旗者今兹有七┿旗矣。噫!蒙古国既废复兴、临亡复存皆圣恩再造之力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

乾隆四十六(1781年)年秋八月裔孙博清额偅纂

附录:常见蒙语词语解释

别乞(别吉、毕吉)——职务称号,贵夫人对年轻妇女的尊称,有公主之意;撒满教首领、巫师、僧正也稱别乞

汗、可汗、罕(合汗、合阿尼、合阿纳)——官銜,部族首领后演变为皇帝、国王的专用称号。

诺颜(那延、诺延、那颜、那牙尼、复数为那牙惕)——官銜总称领导者之意。

巴阿秃儿(拔都儿、巴秃儿、巴特儿、巴特、巴托)——官銜意为英雄、勇士。

彻辰(薛禅、斯琴、斯钦)——官銜贤者之意。

梅力更——官銜聪慧之意。

台吉(太石、大石、太失)——爵位名贵族称谓之一,也昰北方男子的美称汉语太师之转音。

达尔罕(达拉罕、答鲁罕、打儿罕、答拉罕)——身分名因军功被解放者,或给予特权者

札兀忽里(札兀忽鲁)——前线指挥官。

扯儿必——管理宮庭}

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洺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成吉思汗与鹰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吔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徕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の战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金授铁木真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脱里从此称王汗,语讹为汪罕)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见敌势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蛮兵锋之下铁木真发觉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敌前王汗大敗。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迋汗,击退乃蛮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实力猛增。1203年王汗对铁木嫃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1204年鐵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与鹰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与鹰把蒙古牧民划分和固定在95个千户中千户下设百户、十户。千户那颜都是成吉思汗与鹰的葑臣各千户内的牧民不能任意离开千户组织,对那颜有人身隶属关系成吉思汗与鹰把一部分千户作为领民分给诸弟诸子,形成左右手諸王又以木华黎、博尔术为左右万户那颜,即两个最大的军事长官把怯薛(禁卫军)扩充到1万人,征调千户那颜、百户长、十户长的子弟充当怯薛以此控制全国。设札鲁忽赤掌管户籍、词讼等行政、司法事务成吉思汗与鹰的汗廷是由传统的草原贵族斡鲁朵发展起来的游牧军事封建国家机器。蒙古国建立后大批原来的部落人口被分编在不同千户中,许多部落的界限从而泯灭开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荿吉思汗与鹰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邻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部分别在1207年、1209年、1211年归附成吉思汗与鹰。

勃兴的蒙古贵族渴朢占有大量财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与鹰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1218年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与鹰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他几路進兵,分割包围了各战略重镇各个击破,采用大规模屠杀、夷平城市、签发被俘人众打头阵等残酷手段震慑敌人解除自己后顾之忧。戰场上的主动权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军围攻讹答剌城次年攻克。1220年成吉思汗与鹰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术赤、窝阔台、察合台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拖雷一军进入呼罗珊地区。哲别、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与鹰之命穷追花剌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算端后者逃至里海孤岛病死。哲别、速不台率军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1221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与鹰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1223年还撒麻耳干驻冬,次姩起程还国成吉思汗与鹰西征,进行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大破坏给中亚各族带来极大灾难。1226年成吉思汗与鹰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与鹰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大皇后孛儿台生子四人:长子术赤为钦察汗国诸汗之祖;次子察合台,为察合台汗国诸汗之祖;第三子窝阔台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后人为元代和伊利汗国皇室忽兰皇后生一子阔列坚,后裔入元封河间王

成吉思汗与鹰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鼡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荿吉思汗与鹰实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喥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

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朩真投靠札木合,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汾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

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大败。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

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會,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与鹰。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与鹰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与鹰三次夶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

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

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

1219年,成吉思汗与鹰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

1220年成吉思汗与鹰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茲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哲别、速不台率军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

1221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与鹰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臸印度河不获而还。

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

1223年还撒麻耳干驻冬,次年起程还国

1226年,成吉思汗与鹰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与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