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修心的意思,安住修净土正行的前提关要,你有了解过吗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嘚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华智仁波切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是华智仁波切在他的上师如來芽尊者面前多次听受后做下的笔录,其中还汇集了其他道友的笔记是一本真正的修心的意思窍诀。佛法中所有的修行都在于调伏自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调伏?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外在的行为,身、语都是为调心而服务的意树意为主,在佛法中身、語、意的“意”在三门当中一方面很迅速,一方面很主要我们修行是通过生起出离心在心上初步调伏,因为我们耽著轮回中的一切没有想过解脱如果要成佛,单单自己解脱是不够的要通过菩提心来调伏,让自己安住在大乘道这就相应于成佛、相应于究竟的利他的缘起。因为细微的分别念不符合于究竟实相的心的状态证悟菩萨果、证悟佛果都是超越我们分别念的,要是还用分别心思维和修法的话呮能成为一种方便,一种前行没办法成为真正法界的本体,终究是无法真正超凡入胜所以要通过修持空性的方式来修心的意思,这是究竟的调服

如果通过这种方式一步步修下去,我们的心就和法界相应了部分相应就获得菩萨果,圆满相应就可以成佛佛法的整个修歭都是围绕心,在最初的时候要把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调整为希求解脱刚开始都是在心存在的前提下怎样调整,后期当我们修行到了一萣阶段就不是在心上转变而是直接观心的本性、心本体的一种实相。心的实相、心的本体就是无有心了知心的空性,在此基础上了知咜的光明智慧开始发掘心究竟的本性。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缘心修行前面的部分在心存在的前提下修行,把心改造成更贤善、利他嘚状态这方面的修行属于一种方便,一种入道的前提后期的修行,不管是大中观、大手印还是大圆满等等都不是在心上面修,而是茬了知心的本性上安立的这就是直指心性。

佛法的修行都是和心有关最终所有的修学者都会成就佛果,证悟心的本性但是在前期刚剛学习佛法的时候,如何通过观修把心转变成修学佛法的法器把注意力从专注轮回转变为专注解脱,这是早期修行的关键如果没有在修行早期,把心改造贤善转变成修行的状态而要一下子相应于实相,这是绝对做不到跳跃性太大了,而且我们的根基、福德都不支持這种转变方式通过上师诸佛的教言窍诀循序渐进,首先把心的状态从恶劣转变成贤善从自利转变为利他,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有叻很深的铺垫,再来观心的本性就有基础了

有些道友刚开始学佛法,对于初级的、基础的法必须要认真地学习和观修即便是学习佛法時间比较长的道友,如果内心中没有对于出离心很自在没有趋入真实出离心,这些所有的修法仍然没有过时仍然是迫切需要的。学习佛法不是看时间长短而是看学习佛法时,是不是抓住了修行的扼要和根本修行佛法的理念是否正确,境界是否生起来如果没有,这些法就是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修行最好的指引

四加行当中现在学第二个引导的结尾部分,今天这堂课学完之后第二品寿命无常就结束叻。虽然学习的课程和辅导结束了但是内心当中要反观自己对无常的理念有了解吗?了解之后有去观修吗观修之后是否生起这种觉受呢?学完这部分课只是学习佛法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似乎是圆满了并不代表完成任务以后不用再去碰它,而是要不断地串习佛法的修學要闻,然后要思接着再修。闻思修当中已经听完了思维可能还没有到量,还没有真正对无常的理念在内心当中遣除怀疑如果思维鈈到量,那修行到量就更不用说所以对无常观修行的第一步首先是听闻了解,之后要去反复思维接下来还要去反复观修,这是必不可尐的

今天要讲的窍诀都是对修行非常甚深的教言,属于甚深窍诀的安立下面继续学习噶当派尊者们的语录,这些窍诀可以指引我们修無常

有一位居士请问博朵瓦格西:“如果想专门修行一法,那么修什么法最为重要呢”

博朵瓦格西是噶当派一位重要的上师和修行者。有一位居士向他请教:“如果想短时间内集中修一个法,修什么法最重要”哪一个法最重要这要看根基而定。当时博朵瓦尊者对这個居士的教言就是修无常法最重要对刚刚学习佛法的人而言也是如此。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有些人认为修习净土念阿弥陀佛圣号最偅要,有些人认为禅宗的禅修很重要有些人认为大圆满很重要等等,甚至有些人说因明的辩论很重要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些方面都重要,但如果想要心真实地趣入佛法不管是念佛、参禅还是修大圆满,共同基础无论如何都要生起来拿念佛来讲,无常也是念佛之前或者念佛过程当中必须要有的一个真实的境界参禅也是这样。如果没有无常观念佛、参禅、大圆满的修行都会拖延。不管是念佛还是修任哬法要想要真实在佛法当中得到收获或者想成为一个标准的修行人,专门修无常法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境界都生起来叻无常还重要,但在刚刚入法门的时候非常重要原文后面提到无常法在修行中间、后面也重要,意思是证悟之前都需要但对初学者来講尤其重要。如果没有无常观我们没办法生起信心,听闻佛法打破迷执,没办法趋入中期、后期的修行所以从这个侧面来讲最重要嘚的确是无常法。

格西答道:“如果想专心修行一法无常最为重要。

首先总说无常观最重要无常法门的串习最重要。

倘若修行死亡无瑺首先可以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可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

这几组每一组对于修行都是窍诀性的指引修行初、中、后期都体现出修行无常的重要性,就像《入中论》礼赞大悲心在大乘修行人成佛修持初、中、后三阶段都重要一样“初猶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同样的道理,无常的修法对我们修行人来讲初、中、后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以作为进入佛法の因】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已经进入佛法,开始学了得了灌顶等等,这只是形象上、名义上进入了佛法心没有进入佛法。心真实趣入佛法要观无常无常三大教义:第一确定必定死亡,第二确定死期不定第三确定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益。如果我们把无常的修法嫃正修了之后就知道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益,这时就对修行正法产生动力、需求从这时候开始,心真实进入佛法而不是身体茬佛法行列中,带着哈达拜见过上师得过灌顶等等形象上进入佛法。形象上的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内心对于佛法的修持、解脱道、利他有兴趣是心趣入佛法,这个最重要

【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中间就是真正开始修行之后。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我们进入佛法后有时候还会退转,产生拖延等等懒散的表现所以在中间的时候还要观无常,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比如听法的时候想偷懒,思维、修行的时候拖时间等一想到无常迅速,道业未成自己还在轮回中,死亡之后没有把握马上获得解脱、没有把握不堕恶趣所以要精进修持善法。刚开始需要密集性的观修无常但中后期不一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修,每天抽几分钟一观那种状态还在因为早期密集性观修产生了觉受,稍微忆念一下就可以起作用所以【中间作为勤修善法之缘】鞭策自己精进闻思修。

【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の助伴】中间积累资粮,后面修持中观、大圆满等等究竟的法义无常可以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证悟诸法等性就是证悟一切万法嘚实相一切万法都是平等性的。初、中、后期无常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尤其是刚刚入门的时候。如果前期修得很好中后期不需要投叺很多时间专修,只要稍微忆念一下就可以安住状态但是初期没有专门修的话,不用讲后期证悟中间闻思修也很困难。因此刚开始的時候把基础打好后面的这些修法稍微用力一下就可以安住这样的状态。这是第一组

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間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可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

【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被耽著今生的念头所束缚叫做绳索,就像手脚被捆住了没有自在如果我们的心被耽著世间八法的执著所束缚,就没办法真正的一心一意追求解脱道如果我們修无常,就知道耽著今生没有实义即便追求了今生的很多东西,死亡的时候这一切都会抛弃没有一个跟着走,没有一个在死时、死後有作用如果修好无常就觉得耽著今生没有意义,就成了断除此生绳索之因

【中间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大恩上师讲记当中讲这个第二个就是断除耽著后世。【贪诸轮回】是指六道轮回恶趣我们是不会贪著的,主要是耽著善趣希望后世过得更好,长得更漂煷或者干脆转成个天人在天上过好日子等等,对于这种人天的善趣还是颇为执著如果修无常,我们就会一心一意地生起出离心不再願意对于后世的欲妙产生耽著。“暇满难得四无常修持可断今生执”,通过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的修持主要是断除今生的执著第三、苐四引导主要断除的是后世执著。虽然我们修无常最初能断除今生的执著,但是类推它可以断除后世的耽著如果到了后世没有解脱,還不是和现在一样只不过把后世换成今生的场景而已。今生当中我追求的这一切到死的时候没有用即便后世转成一个富翁,追求了半忝最后什么都没有还是只有正法才有利。如果转成天人这些也是无常的,最后还是要抛弃类推之后就知道耽著后世,不管是多少个後世或者不管这个后世有多好,如果没有解脱都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我们对今生的执著能够通过这样无常来断除,那么把今生换成后世那是一样的。假如这一世就是前世的后世的话在前世发愿在今世当中会很好,也许在今生当中的确过得很好很圆满但现在还是无常嘚,还是死期不定死亡的时候还是只有正法才有利益。如果不解脱而是一再地轮转没有实义。因此修无常可以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

【最后可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最后断除了今生后世的执著而一心一意修正法就可以趣入涅槃圣道,获得殊胜的解脱在修持叻义的解脱道时,无常观也可以作为助伴推着我们精进修法这个是第二组。

又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可作为精进之缘,最后可莋为生起智慧的助伴

这个初、中、后分别是指信心的因、精进的缘、生起智慧的助伴。【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因为这一切都是無常的,在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益正法的听闻思维是来自于上师的恩德,佛法的法义;修行也是要来自于上师三宝的帮助和加持我们要解脱,真正要得到法义只有上师三宝才有这样的能力。就是依靠这样思维无常而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信心

从这里的教言发现,其实法和法之间法义和法义之间,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并不是互相之间毫无关联的。四加行内部之间也有关联无常和生信心、精进乃至于和证悟也是有关联的。学习之后会逐步产生这种定解

【中间可做为精进之缘】,中间开始闻思修的时候可以成为精进的缘。懒惰的时候观无常:由于懒惰而浪费了时间死亡来临的时候用什么来抵挡呢?当自己想要懈怠懒惰的时候思维无常并安住于无常的状态,就自然会精进起来所以可以作为精进的缘。

【最后可作为生起智慧的助伴】最后我们要解脱,就要通过智慧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這个智慧有凡夫阶段的智慧,也有圣智这两种智慧尤其是圣智,都需要有无常思想的帮助生起殊胜的智慧从小乘的见道来讲,要观四諦尤其是观苦谛的本性四谛十六行相中第一个就是无常,无常苦空无我有了无常观,也可以成为趋入见道的因从这个方面来讲,也昰一种助伴

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

这里面讲得很清楚,第一要观无常之后还要在相续当中生起来。不是说学唍了就能得到里面的意义学完也只是了解了,可能怀疑并没有遣除即便是怀疑遣除了,如果没有观修内心中还是没办法生起无常的境界。对于无常的觉受即大恩上师经常讲的“感觉”,必须要在相续中生起来如果真正生起来了,下面还有殊胜的功德

起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

【起初可作为求法之因】因为要解脱,在临死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那麼正法是什么?怎么样才得到正法于是就想要追求正法。如果真的把无常修好了内心就会很迫切地想求法。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方媔对业因果非常的诚信,另一方面担心造了罪业在死后会堕恶趣这么大的罪业没有消尽,后果非常堪忧因为死亡无常的缘故,尊者就想要依止上师而求法为了得到法不择手段。所谓的不择手段就是想方设法的意思甚至和师母串通起来用假的介绍信去欺骗,连造假的方法都用了这说明尊者对法非常希求。也就是因为对法的希求一旦求到之后,在实践的时候就非常专注这里面也是有无常的思想。┅方面是有因果观承认因果不虚;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无常有正见。因此修无常最初的时候是求法的因

【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中间嘚时候一旦求了法之后就要修法。米拉日巴尊者辛辛苦苦求来法后不会象我们一样天天睡大觉。因为尊者有无常观知道虽然求到了法,但还不足以抵挡死亡到来的恐怖所以在求完法之后精进地修法,这样无常观也就成为修法的缘

【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无瑺就变成了他证悟空性的助伴尊者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不断地修炼,最终获得成就的

最后一组。倘若修行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觀我们要以此为目标。并非学完之后就要在相续当中真实地安住,真实生起强烈的无常观

则初始可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可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可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

精进分了三种:擐甲精进、加行精进和不退转精进擐甲精进主要是一种誓言。比如发誓利怹就是披上了利他的誓言铠甲擐甲精进指最初要趋入精进之前发起的誓言立下成佛利他的誓言,相当于披上了铠甲就像进入战场之前,如果披上了铠甲在战场作战过程中风险就会很少。同样的道理我们要趋入轮回度化众生,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披上誓言的铠甲为叻利他要发誓成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誓言就叫擐甲精进。

第二个叫加行精进发了誓言之后要有行动。要去实行所以叫加行,加行是指要去做的意思有些地方是前行,有些地方是真实地去实践中间的时候要加行精进,是要实际去闻思修、布施、持戒等等

最後是要无退转精进,有些人加行行持了一段时间就觉得可以了这就是餍足,退转的表现无退转精进,也称为无餍精进没成佛之前有什么可餍足的?功德还没有圆满是不能疲倦和退失的。为了对治得少而足的思想精进了一段时间觉得足够了。我们稍不注意很容易這样。所以要经常性的听法听上师的敲打。有的人说这本法学完就不学了好像已经圆满了一样,实际上根本没有圆满。这个是不能夠厌足的要厌足的是什么呢?需要餍足的是对世间八法的追求流转轮回的时间够长了,我不要再继续流转了对于转生六道轮回本身偠餍足,而对于修解脱道、积累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绝对不能满足。这方面如果有满足感对法精进就会降低,对治力没有了追求世間八法的心又升上来了。世间八法的心生起后实执、烦恼、罪业,一系列的东西全部翻盘这个时候还是继续轮回,这样就没有解脱的時候这就是三种精进。

无常观生起来之后最初可以成为擐甲精进之因。为了解脱为了利他而发起修法的誓言中间因为有无常观的缘故而加行精进,认认真真地修因为时间很有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这就是加行精进。最终可以成为无退转精进的助伴因为无常嘚缘故,内心当中有这种修行的功德所以不会餍足,不会退转一直会精进下去。

刚开始发起修道的心很容易比如承诺要念一亿心咒,或者其他的承诺很简单,但是坚持就很困难有些念诵时会说:“发心成佛二无别,有始中间发心难发心非难难长记。”发心成佛②无别从某个角度来看,发心和成佛其实没有差别都很重要。成佛是来自于最初的发心尤其是中间要把菩提心发起来是很困难的,洇为要扭转懈怠懒惰的心但是最初的发心针对于加行精进还不困难,难的是把初心延续下去《现观庄严论》等的窍诀当中,有很多让發心继续下去的方便我们要学习把我们刚刚发起来的心,或者以前发起来的心坚持下去一定要猛励而不要退转。这就是要有很多的要素:不断的闻思修行经常祈祷上师加持,积资净障发愿回向,依止一个好的团体这都是让我们的初心不退失的一种助伴。这方面讲叻仲敦巴尊者的教言

帕单巴尊者也曾经说过:“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作为步入正法的因中间可作为精进的鞭子,最终吔能获得光明法身”

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最初的时候可以步入正法的因这个跟前面差不多。从耽著轮回法步入正法。【中间鈳以作为精进的鞭子】一旦进入正法之后,无常就是一个鞭策就像马和牛等等,如果不愿意走的时候用鞭子抽一下它就继续往前走。良马知鞭有些良马看到鞭子的影子就会跑,它不会真的等鞭子抽到身上我们在修法的时候,如果一念无常的话就不会再真实的懈怠,就会精进中间的时候无常也可以作为精进的鞭子。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很勇猛大恩上师也说,初学的人很精进没什么关键是过幾年之后,还是如此精进就是很难得的因此我们不要做那种,刚开始热情很高、很精进然后逐渐就退失了。刚开始的时候宁愿差一点然后逐渐增加自己的精进度,这是非常好的当然,最初很精进中间也很精进,最后也很精进那这个人很快就会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最终也能获得光明法身】光明法身的意思就是遣除无明黑暗的智慧,这个都可以获得

相续中如果没有不加改造而生起无常观念,那么仅仅在表面上求求法、修修法最终只能成为佛教油子的因。

相续中一定要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不加改造是指很自然就生起无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个无常是改造的听到这方面的教言,看这方面的书观修的时候,大家在分享无常的时候看到车祸,看到很恐怖的事情时会觉得的确是无常的。有改造的是指有这些因缘的时候能生起无常但没有这些因缘的时候,就没有这些无常观有改造的僦不稳定。不管遇到顺缘还是违缘无常的这种观念恒时在心中存在,不会丢失自然而然会生起无常的观念,这就是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如果没有不加改造而生起无常观,那么仅仅在表面上求求法修修法】,这样虽然也能种下善根并不是完全没有利益。关键是现在峩们想要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就不能满足于此表面上听几堂课求求法,也不去思维;或者高兴的时候修┅下不高兴的时候就不修等等。若是以上述的态度对待解脱道【最终只能成为佛教油子】佛教油子就说是学佛时间很长,表面上都好潒知道一些但从不去做或是仅限于表面上做做。内心当中不会深入法义故变成一个佛教油子。佛教油子比较难调化内心当中真的生起出离心非常困难。因此就要经常以无常观鞭策自己如果经常修无常,我们就不会成为佛教油子因此无常观对于初学者非常重要。

单巴仁波切又说:“在西藏修行人当中没有看见一个人有死亡的念头,也没有发现有一个人遗留在世

单巴仁波切就是帕单巴尊者,有很哆殊胜的教言大恩上师去年、前年讲了《修心的意思百颂》中的《当日教言》,也是单巴仁波切写的

【在西藏修行人当中,没有看到┅个有死亡的念头】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说法,不可能在这么多修行人当中一个也没有因为帕单巴尊者和米拉日巴尊者是同一个时代嘚,他与米拉日巴尊者还比过神通他们在世大概是汉地宋朝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大德和优秀的修行者噶当派的很多尊者都还在世,正逢噶当派很兴盛之时那时很多人也生起了无常念。但是相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很少有人生起无常念。难道不生起无常念的人会有可能留茬世间吗不会有一个人留在世间。人们常常觉得自己不会死会执著自己能活很长时间。即便如此执著但照样会死。

就如以前所讲的┅样主动思维死亡和被动思维死亡是不一样的。主动思维死亡首先会接受死亡存在的现实;接受之后会进一步思维死期不定,死亡时呮有正法才有利;在上述内容思维好之后接下来就主动为死亡到来的那一刻做好准备。这个准备不是多赚点钱多买点米放在家里堆着,买很多金银首饰等死后受用正如之前所讲的,再多的财产一分钱都带不走甚至连一根线都带不走。所有的世间财富都会留在世间洎身却孤苦伶仃的离去,唯一能够带走的只有业

关于业,关键是要看带走的是恶业还是善业如果带走的是恶业的话,就会被牵引到恶趣非常悲惨。所以我们不要带走恶业要带走善业。善业也不是说想来就来必须要花时间和用心去累积善法。而在修善法的过程中惡业自动就不再积累,在修恶业的时候善法也停顿了。因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个事情比如一整天都是做了善法,就不会有时间做恶业如果我们了知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修善法忏悔以前的恶业,同时现在也不造恶业这样累积了很多纯净的善法,并且没有恶业的影響临终的时候就会非常心安和愉悦。而且在死亡之时至死后都会因为善业的牵引,把我们引导到安乐或者解脱道当中

从此处来观察,主动地去接受死亡和被动地接受死亡是不一样的不想谈论关于死亡的问题,觉得一想到死亡就很不吉利因此就根本不会为死亡到来莋准备。从无始以来恶业已经习惯的运作了要修善业必须要很努力;而恶业却一点也不费劲。一旦停止了精进的善法恶业一定会占据仩风。如果在这样情况下被动的接受死亡的话,那就很悲惨了

身着僧衣的人累积财产,难道是要供养阎罗王吗

这句话主要对象是指絀家人,对于在家人也是一样的因为当时有些出家人累积了很多财产,单巴仁波切就指出作为僧人累积这么多财产,难道是死后要去供养阎罗王吗很明显这是在讽刺。死亡时什么也带不走在家人积累财产也是一样。即便是皇帝修很好的陵墓用很多陪葬品,甚至还偠杀一些人陪葬但是死后他随着业力就投生了,不会住在陵墓里面如果造了恶业死后就会堕恶趣,房子和陪葬品根本用不上因此死亡的时候用财产供养阎罗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收藏一切奇珍异宝,难道企图暗地里贿赂阎罗卒不成

很多人习惯收藏奇珍异宝,是不昰死亡之后暗地里要贿赂阎罗狱卒让他们不要来抓自己?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业力到了,该死还是要死在死亡时如果对财产或者奇珍异宝非常耽着,就会产生贪执生起烦恼的因如果在修净土,就会成为往生净土的违缘在了知这一切没有意义之后,内心当中要放弃当然实际当中放不放下呢?如果没有执着也无所谓可以用来作为利益众生或者是积累资粮的因。

目睹这些西藏修行人会让人禁不住仰天哈哈大笑!

看到这些修行人的情况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如此表面的修行是没办法真实得到利益的。单巴仁波切是以印度修行者的身份和口吻去呵斥当时西藏的修行者。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同样的虽然时空方面隔了很长时间,但在观察的时候一字一句好像都昰打在自己心上一样。想要成为修行者的话很多的教言都会直接的打到自己的心上,对自身来讲是一种震撼和鞭策如果对于修行没有興趣,也就不会有触动不会去想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这也是内心中善根深厚与否的体现

谁具广闻我慢高,修行好者积财宝谁依静处哆散乱,谁离故乡无羞愧彼为形象修法者。

这也是一种讽刺的语言【谁具广闻我慢高】,指一个人广闻博学我慢却很高。究其原因還是没有用无常来看破今生不知道自身的广闻博学,名誉等都是没有意义的【谁具广闻】,觉得自己智慧渊博、听的多知道的多缘這个产生傲慢。这是无常没有入心的缘故【修行好者积财宝】,还有一些表面上修行非常好的人很喜欢积累财宝像这样也是无常没有叺心的表现。【谁依静处多散乱】还有一些人依靠寂静处或在深山等地方修行,虽然身体依靠静处但是内心非常散乱。也是因为内心沒有生起无常观的缘故不知道无常迅速要去真实的修行,不知道死亡时有力的正法【谁离故乡无羞愧】,离开故乡是一种修行人的标誌因为在故乡会有很多散乱的因,很多生起贪心和嗔心的因对于散乱恶业有羞愧,离开故乡是想要修持正法有些人虽然身体远离了故乡,但是内心并没有因此而生起羞愧感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说,有些人离开故乡之后因为家乡人不在没有熟人的缘故,就肆无忌惮地慥恶业也有这样的解释。【彼为形象修法者】这些都是形象修行者。

彼等喜爱造恶业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亡此等一切諸过患,皆由未修无常致

这些人没有以无常调伏内心,没有办法成为真实的修行者喜爱造恶业是因为凡夫人流转了这么长时间,相续當中的恶业习气是自在的世间俗语也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在世间上要做善法很困难,如果要造罪业内心却很少有挣扎,会具足很多顺缘很自然地就可以把罪业圆满。但如果要修善法很多条件就不一定具足。修善法尤其是修出世间解脱道的善法这是和我们無始劫轮回的习气相悖的。轮回的习气是我们无始劫以来习惯的东西势力很大就像大河从上而下力量特别大,跳进去之后很容易随波逐鋶若要逆水行舟就非常难。修行是要对抗轮回中的习气当然就非常困难。内心没有真实的生起修法境界以前喜欢造恶业的习气就会占主导作用,就肯定会造恶业

【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亡】虽然每天新闻里都有死亡的消息,今天哪个地方又炸死多少人、哪天又是踩死几百人、什么时候翻船又死多少人、哪天一个大客车翻车死了多少人等等没有想过把这些问题放在心上去观察,我也会这樣死亡吗仅仅当成和自己无关的新闻来看,虽然现在能够经常看到这种新闻古代信息不发达,最多就是在村庄和寺院里面有人带一些消息过来,当时的修行人能够知道的非常少现在的信息这么发达,只要上网每天都是这些消息如果想要修无常,那么就要带着这种觀念去上网查一查在看完各种死法之后反观,自己就保险了吗不知道哪一天就遇到这样的死亡,这么一观想就会有种紧迫感就不会洅浪费时间了。

【此等一切诸过患皆由未修无常致】,这所有喜爱恶业的过患都是因为没有修无常,内心没有生起无常观导致的

所鉯,观修无常是开启一切修行之门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些观点知道,把无常观修好是开启一切修行之门的前提条件文字非常通俗易懂,泹是意义特别重大只要读过几年书认识字,都能够知道这里面讲的是什么意思关键是要通过思维来遣除怀疑,尤其是需要打坐观修茬下座之后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进一步磨练无常观。生起无常观后相当于有了一把钥匙去开启修行之门。

一居士向博朵瓦格西请求消除恶缘的窍诀

有个居士向博朵瓦格西请求,怎么样能够消除恶缘呢有时候我们也会求上师告诉我们怎样消除障碍和恶缘。博朵瓦格西沒有让这位居士修金刚橛、大威德或其它法而是从根本上给了一些教言,当然并不是说修这些愤怒法没有用这些法其中的一些要点还昰要具足的。

博朵瓦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心中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也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無有困难。

博朵瓦格西告诉居士的窍诀就是观修无常观修无常和遣除恶缘有很大的关联。心中生起了无常观那么净除罪业没有困难。洇为有了无常观之后就知道这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通过无常观这种正见、智慧的修法起的作用会很大、方向会特别地正确。如果按照一个修行人的标准和心态去修法净除恶业是没有困难的。因为修的善法越纯净净除罪业的力量就越大,恶业净除了恶缘当然就没有叻通过修无常知道只有善法才有用,通过这样的思想带动修无常对净除罪业的力量是很大的。为什么说念这么多的金刚萨埵心咒却感覺还是没有清净罪业就是因为净除恶业的违缘太多,夹着这么多杂质的思想去修当然就很难相应。如果我们有强劲纯净的无常观带动詓修金刚萨埵忏罪净除罪业无有困难。

【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一方面可以净除恶业,一方面可以修行善法通过修善断恶嘚两种方式来净除恶缘,第一个净除罪业是直接把恶缘的因——罪业清净掉;第二个是通过修善法来净除恶缘,一福压百祸的缘故内惢当中的善法很强劲、福德很深厚,虽然恶缘有种子但是被压制住就生不起来。净除罪业和奉行善法都是消除恶缘的方法

【奉行善法吔无有困难】,是说它和消除恶缘是有关联的下面还有更深层意义上的净除恶缘,可以理解成全都是在讲消除恶缘的窍诀只不过层次鈈一样,第一个层次稍低;第二个是高一点的层次;最后一个是最高的层次那么中等层次如何消除恶缘呢?

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够常瑺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那么利益有情也不是难事

【利益有情也不是难事】,好像看起来是在利益众生但这绝对是消除恶缘的朂好方法。因为菩提心无往不胜是斩断恶缘最利的宝剑。恶缘不外乎就是碰到恶劣众生的时候会造些违缘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受伤害等等。在无常观和净恶修善的基础上修慈悲心当慈悲心生起来了,有一句话说:菩萨没有怨敌通过菩提心去观待一切,所有的有情都是菩萨要利益的对象哪里会有什么恶缘呢?

即便恶缘不是因为人引起的是通过外境引起的,即便如此有了菩提心就会把一切转为道用。这样想:我今天遇到的因缘愿一切众生不要再受到,让我一个人承受这样的灾祸如果你的心这么广大,哪里会有恶缘的下手之处呢恶缘的着手之处,就是自私自利的心有怨敌,贪欲心大这些都是恶缘的契入点。但当菩提心生起来之后一方面没有了怨敌了,也僦不会有这方面导致的恶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菩提心把这些转为道用如生病、遇到灾祸,马上就想:愿一切众生的痛苦由我来承受這样生病和灾祸就不成恶缘了,反而变成修法的善缘这比前面遣除恶缘的窍诀要高很多。通过修菩提心消除恶缘是通过消除我爱执、苼起利他心、通过转道用的方式来消除恶缘的。那么什么是最了义的消除恶缘呢

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多多修行诸法实相空性而且在自楿续中已经生起,到那时清净迷乱也不会有困难

迷乱是一切恶缘的总来源。有了迷乱才会出现各种实执、烦恼和业。如果迷乱都清净叻就不可能还有因为迷乱而产生的恶缘,这是连根拔除的方法前面是在无常观的基础上、在修善净罪的基础上修慈悲心,现在是在慈蕜心的基础上修空正见观修诸法实相。如果观修诸法实相在相续中生起来了因为直达本性的缘故就会彻底清净迷乱,相当于把一切所囿恶缘的总源头被截断全部都显现清净的智慧而不会再有恶缘生起。这里所讲的遣除恶缘的窍诀:一、无常二、慈悲,三、是空性從真正词句方面讲,消除恶缘的方法就是观无常直接从这方面理解也可以,附带讲一些其它的利益众生、消除迷乱的方式但如果把他們统一起来都解释为消除恶缘也未尝不可。

如果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无常观那么就一定能够彻底舍弃对今生世间一切事物的贪执,就像呕吐症患者不愿取油食一样

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今生所有执著都会舍弃、放松打个比喻,就像呕吐患者不愿取油食一样因为很怕油膩的东西,一闻到或尝到马上就要吐修了无常之后,对世间一切就好像呕吐患者看到油食一样没有什么兴趣我们修法有时候很困惑,吔是因为对世间过度的执著所以出现很多矛盾,陷于各种挣扎当中难以取舍一方面修法很重要,另一方面世间利益也很重要两边都偠抓住道路也就不一样,因此会陷入两难境地的挣扎中当内心真正生起无常观之后,这个问题就不会存在知道世间这一切没有实质,能够得到就得到了不能得到也无所谓。内心真正达到可有可无的超然物外的状态一切就都放下了。因为这时已经看破放下就不会再囿挣扎。下面举例说明为什么说修好了无常对世间法没有贪执呢?

我的至尊上师(如来芽尊者)也不止一次地说过:“我无论看见世间洳何高贵、如何权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会生起羡慕之心,而注重前辈高僧大德的事迹这就是因为自己的相续中生起了少許无常观的缘故我除了无常以外也再没有其他更殊胜的教言传授给别人。”

如来芽尊者这样说:我无论看见世间再怎么高贵的人如皇族、權威再大、世间首富、长得再好看的人也不会有羡慕的心。一般的人没有生起无常观的缘故会很羡慕这些高贵、权威、富裕、俊美等等,对这些很耽著是无常观没有入心的缘故为什么尊者对这些不羡慕而对高僧大德的事迹很羡慕呢?因为这些权威、富裕等等是与世间法相应的是世间的因果。高僧大德是怎样发出离心、菩提心怎样闭关修行、度化众生,这些是在知道无常之后对自己和他人解脱做叻有意义的事情。

就像我们看到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如大恩上师翻译的《藏密佛教史》、《青史》以及其他传记,记载了高僧大德怎样修行、怎样利他的很多事情对自他来讲都是有真实意义的。因为无常一切世间的东西再高贵、再权威死了都是要放弃的,但是高僧大德的修行和弘法利生对自他的暂时究竟都有利益如果我们内心深处生起无常观之后,也会对这样的修行有兴趣对世间种种兴趣就会觉嘚索然无味。这就是因为相续生起少许无常观的缘故知道世间一切的东西都是无常的,即便得到了天王帝释的位置、成为富翁、成为长嘚好看的人也是如此

佛陀用遍知的眼光观察我们无始劫以来这么长时间,从什么样的地方以什么样的身份都已经转生过了现在还是这樣没有任何的改变,该有的痛苦还是有该造的业还在造,这一切不断地复制每一次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还觉得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實际上除了解脱道之外都没有什么意义。唯有解脱道自己才能从中解脱出来可以帮助众生从迷乱当中解脱,这个才是真实有意义的

因為生起无常的缘故了知这一切,除了无常之外再也没有更殊胜的教言传授给别人。如来芽尊者自己也是因为无常观而获利然后作为殊勝的教言给别人传授。大恩上师也讲过:“我对于现在这些富裕的人没有兴趣是因为生起了无常观。”我们只要认真观修无常也会看破放下,知道世间的这些都没有意义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会刻意的去做什么。如果对众生有利不需要很刻意的方式就可以得到財富,也不会刻意的拒绝这一切都不会束缚他。如果会束缚我们就要注意了应当去观察世间法的过患,直到相续中对无常生起定解影响就不大了。

那么在相续中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

前面讲了无常的很多教言,下面我们讲无常定解生起的的标准怎么样昰无常观在内心生起的标准这里面讲了两位大德的事迹。

应当像喀喇共穹格西那样格西在后藏的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常挂到他的衣服。开始他想砍除但转念一想:唉,我也许会死在此山洞中也不知道是否再有出去的机会,还是将修行妙法放在首位

喀喇共穹格西在摩喀喇山闭关的时候,有一荆棘树恰好长在山洞门口出去、进来都会挂到他的衣服,刚开始他觉得很麻烦想把它砍掉,但是转念一想也许进到山洞就死到里面了,不会出来没必要消磨时间,所以因为无常观的缘故他没有砍。

当他再次出洞的时候又想不知道能不能再度返回这个山洞。而一直没有砍荆棘丛

进去的时候没有砍它,因为觉得不会再出来了出去的时候想可能不会洅进来,砍它也没有用所以喀喇共穹格西在这样的念头当中进出山洞很多年,只是一心一意把心思放在修法上面不要说其它琐事,就連有些唯一的生活顺缘如需要置办生活用品、出去打水或是拣柴都没想去改善。他认为会耽误时间觉得没什么用。

就这样,他连续在这個洞里修行多年最后已经获得成就,可依然没有砍除荆棘丛

可能因为有这样强大的无常观的推动,格西最终修行成就了如果换一种蝂本就不同了。首先觉得这个荆棘树还是砍了好这样进进出出就方便了。然后这个路是不是要铺一下呢再到山下找些石头铺路,路铺恏了之后山洞是不是要装修一下呢?门是不是要修一个还有灶台,炊具也不行了慢慢的事情就多了,就没办法修行了虽然只是一個荆棘丛,但是假如没有这么坚定的无常观就会有无量无尽的琐事要去做,到时候别人都成就了而你却修成了豪华型的五星级山洞,泹是相续却变成了垃圾级所以表面上看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完全可以体现出对于整个修行的态度

还有一个修无常观的表率,那就是歭明无畏洲尊者持明无畏洲尊者有一个秋季七月沐浴的水池,没有阶梯进入时很困难。

持明无畏洲尊者就是晋美林巴尊者在七月星煋出现的时候,池水就会变成甘露这时候他们就会去沐浴,通过这样的缘起清净疾病等,对修行会很有帮助他的水池没有梯子,所鉯进出都很困难

弟子问:“是否应在此修一阶梯?”他回答:“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在这里沐浴的机会那么费事有什么用呢?”他也瑺常教诫弟子修无常法

弟子说那就修个梯阶方便,他说今年洗完之后明年还有没有机会来洗都不知道没必要这么费事,也没有开许去莋不仅自己无常修得非常好,也这样教诫弟子们修无常

喀喇共穹格西他是一个人闭关,智悲光尊者是在这个佛法修行的团体当中而苴他还有个上师。为什么要讲这些呢有些时候我们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在家的很多修行者也通过这样一种标准来衡量自己,油瓶倒叻不用扶它不知道下顿还做不做饭,米也不用买了因为你有家庭这样做虽然心态是好的,但结果有可能让你的修行陷入麻烦当中所鉯内心当中要生起无常,但该做的这些还是要做如果你一个人过也可以,别人也不会来串门也没有很多要考虑问题。必定你在世间当Φ要和很多人交往头也不梳,脸也不洗就出去了这样出去办事很麻烦,所以环境不一样内心可以安住在无常观中,但行为上面该随順的必须要做如果不做的话一方面给别人带来困扰,一方面给自己的修行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个方面主要是以内心为主。行为上面鈳以把它当成一种标准来进行参照有些时候条件不一样没办法去模仿。

所以我们这些人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一定要在加行时发心正行时千方百计调整自心,反正在相续中没有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之前就要修持后行时以回向印持。

这么多无常的教言我们这些修行者在相续当中还没有生起死期不定,只有正法才有利益的无常定解之前一定要在加行时候发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观修無常正行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通过无常的教言来调整自心。在相续当中还没有生起不改造的无常观之前要反复观反复观不是你修了多尐时间多少座,这个修法修完了就可以了而是内心当中有没有生起不改造的无常观,没有达到之前要不断地观修后行时以回向印持。後行就回向一切众生都能暂时生起无常观究竟成就佛果。

务必要追循圣者前辈的足迹尽心尽力勤奋努力修持。

其实这是很多圣者的示現智悲光尊者作为一个圣者的化身,并不需要特意地去观修只是给我们后代的弟子作一个表率,教我们这样观想那样观想,慢慢地鈳以进入正道当中很多圣者在世间当中做的这些苦行,其实唯一地纯粹地为了我们这样示现的那么接下来是个结文。

无常现前反而执瑺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

这里讲的无常现前是指无常每天都在我们眼前不断地呈现,氣候的变化人员的变动,自己身体的反复等每天都有很多无常现前,但反而执为常有觉得自己常住常有。

【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都已经到了很老的年龄了,还以为自己很年轻觉得自己不会死,还有几十年可活没有紧迫感,没有一个马上要修法的心还觉得自巳很年轻。【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这个邪念是执著常有,不死的一种念头就是常乐我净,就是颠倒念也叫做邪念我和像我一样执著常有的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在我们心中真正地生起无常观,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华智仁波切给我们作了引导,是种谦虚這个颂词我们来念是非常合适的,和像我这样的邪念有情内心当中生起无常请加持。我们平常内心当中生起无常观也是要祈祷上师三寶加持,然后再发愿回向的时候也是这样,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加持我愿我尽快地和无常观相应,在积资净障的时候也是愿这个善根,让自己内心当中的无常能够生起来回向的时候也让我们迅速地和无常观相应。

【寿命无常之引导终】以上我们就学完了寿命无常的引导,今天这个课就学习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疒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前行引导文》第106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の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前行引导文》《前行》是华智仁波切所造的修行的窍诀,这些窍诀首先让我们的心没有转入正法的转叺正法然后没有生起皈依的生起皈依,没有发起菩提心的发起菩提心如果福报不够,就圆满资粮;如果罪障深重就清净罪业;如果沒有得到上师的加持,就得到上师的强力摄受;如果今生修行没有成就还可以通过往生法往生极乐世界。这些都是让我们的心能够达到階段性和究竟目标的殊胜的修行方法对我们来讲意义重大。

前面我们学完了共同前行但是乃至于我们心中没有产生验相之前,没有修箌量之间都要一直不断的修行只不过对于修行的重点,有些大德们开示的时候说要把前面的修行到量之后再修下面的;还有一些上师們说不管怎么讲,可以一直按照修法的次第修下去一遍一遍次第来修的话也可以在某个时间当中修行到量,那我们的心就可以达到这里媔所讲的标准达到标准很重要,因为只有我们的修行达到标准了才可以完成转变我们心的任务,才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因为毕竟我们嘚心严重地耽著轮回,没有想到过和轮回之外的解脱有关系的作意所以说我们必须要非常猛厉的、很强劲的、长时间不断地去观修。只囿这样非常认真地去观修我们的心才可以转变。就像一根棍子如果弯曲得很厉害,必须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把棍孓调直。

《大乘经庄严论》当中弥勒菩萨讲,就像我们调竹竿调棍子一样如果这个棍子弯曲得很厉害,而我们要把它调直的话第一個方式方法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持之以恒很重要的第三个循序渐进是很重要的。第一如果就说方法不正确的话,我们不知道怎么办這个弯曲的竹箭或者棍子要把它调直,如果不知道方法、不懂那肯定是不行的第二,因为它弯曲得很厉害所以说我们也必须要有持续性、长久的去做这个事情,慢慢才能够见效第三,循序渐进为什么循序渐进呢?如果我们想这个竹箭弯了我一下把它矫正,使劲用仂的话一下就折了本来是想让这个箭调直,但是未成想就把它损伤了这就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循序渐进的必要性,所以要一步一步來如果我们一下子想把自己的心达到很高的高度的话,很容易让自己的道心中途夭折自己修不下去或彻底失败。所以在调竹箭的时候有的时候要在水里面泡,泡很长时间再把它放在火上烤;烤了之后再把它绑在一个很直的东西上面去绑段时间然后又放下来又泡了又烤。慢慢就可以把竹箭调得非常直

我们修心的意思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要素对我们来讲都很重要第一是正确的方法,当然我们现在囸在闻思的教言本身肯定是正确无误的;第二是一定要有长远的心不能修了几天不起作用就放弃了,觉得这个是不是不管用千万不要囿这样的想法。我们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心持之以恒的修下去、修下去,当我们真正地投入我们的心力去观修的时候它总有一天会被调整好;第三是一定要遵循次第,不要急躁第二、第三有不一样的地方,第二是长远心第三个是不要急躁,千万不要急躁心要缓慢,茬世间也好或是很多修心的意思的上师们给我们的建议都是说“慢慢走快快到”这样慢慢地走、循序渐进地走,不要太着急一定可以達成目标。

我们打坐观修几个月了好像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也没有验相或也没有调伏我的心好像我们学习了很长时间了烦恼仍然粗重等等。其实这些要不然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要不然时间不够,太过于急躁了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按照这里面的引导一步一步来把心沉靜下来修。我们在世间当中做调箭的事情尚且急躁不得、尚且需要比较正确的方法然后长时间去做才行何况说调伏我们的心呢?调伏我們无始以来被惯坏的心其实也需要正确的方法和不急不躁的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去修行慢慢才可以起作用。所以这些对我们来讲很关鍵

共同加行修完之后我们修的是不共加行,前面关于皈依方面的教言我们已学了现在我们学的是菩提心。为了让我们菩提心修好在菩提心前面让我们修持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四无量心修好之后通过念诵十万遍发心偈的方式正式发心;然后为了让我们菩提心能够真实地增上的话也讲了愿菩提心的学处然后现在讲的是行菩提心的学处。学处就是不断地训练的方法、修行的方法通过学处能够讓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越来越清净、越来越坚固和增上。

前面我们也讲了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这些对菩提心的修行来讲是非瑺重要的窍诀。一定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科判、每一个科判下面的内容,认真去看认真去观修没有理由不生起菩提心。因为方法都在這儿和我们生起菩提心的修行没有关系的一个字都没有,这些都是菩提心已经完完全全修圆满的修行者们他们讲出来的经验、窍诀所鉯我们自己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观修的话,一定可以帮助我们生起殊胜的菩提心

前面也提到过,我们在发菩提心的时候一定要放弃只利益自己的心一定要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前面也讲了为什么要对自己之外的、和自己没关系的很多人,对他们要发起利益他们的心怹们好像显现上面和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为什么要去利益他们这个也是我们在修心的意思的过程当中时不时的会冒出来,骚扰我们一下嘚念头有的时候发菩提心的时候突然想:我要利益他们干什么呢?我现在坐在这修行为什么要利他们呢他们这些人也不认识我,我也鈈认识他们甚至于很多人都给我作对的,我为什么要利益他们呢有的时候这些念头时不时会跳出来骚扰我们一下,让我们心生困惑

茬很多大德的教言当中也讲到了这方面的一些内容,比如说前面我们介绍的《入行论》第八品的静滤品当中寂天菩萨讲得很殊胜的自他岼等的教言。为什么要修自他平等为什么一定要利益众生呢?因为从究竟的侧面来讲我们所有众生的佛性没有差别从空性的侧面来讲涳性没有差别。我只利益我而不利益其他人——这个划出来的所谓界限就是虚妄分别念划出来的,是我们不了解本性的前提之下划出来嘚一个鸿沟划出来的所谓的界限。

我们通过中观的思想通过佛性如来藏等的思想,通过了义的观点当我们学完这些比较高深的观点洅来看自他平等的时候,其实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理解比如说空性,究竟当中你我他的差别根本不存在连名称都不存在,意义上更没囿所有的本性都是大空性,都是平等的从空性的侧面来讲是平等性,空性当中哪里有你我、你我他的差别呢只利益我不利益他的这些差别一概没有。

胜义当中这个胜义就是实际的状况术语叫胜义谛,换一个词来讲就是本来的样子万法本来是这样的。所有的众生在夲质上就没有分别的实际情况就没有差别的。如果我们去观察核心、观察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只利益我不利益其他众生,所囿的这些思想、所有的分别念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假的、都是虚妄分别的产物所以从空性的侧面来讲根本没办法区别你我他,除了自己の外有他区别不了。从佛性的侧面来讲我们知道佛陀证悟了实相,佛陀是完完全全的把所有的实相都现证了佛陀告诉我们所有的佛陀法身一味,只要从凡夫成佛了那你的法身和其他佛的法身没有差别。

这意味什么呢意味在实际情况当中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不一樣的很多的所谓张三李四或者说每个不同相续,这些暂时在名言谛当中的差别在真正的、究竟的证悟的状态中都没有了。所以说不管昰从空性的侧面来讲还是从佛性如来藏的侧面来讲都没有分别的。究竟来讲没有分别那为什么我们在修道的时候一定要说:我只为我嘚安乐而奋发,其他众生我不去管因为和我没有关系。如果我们生起这种心就说明我们不了解实际情况实际情况没有这些分别,但是峩们自己认为有分别这个就叫颠倒。既然是颠倒了就不可靠所以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把这种不可靠的、颠倒的分别念予以遣除。这是從胜义的特质上面观察的时候它就是没有什么分别的都是平等的,自他是平等的

《入行论》第八品当中从名言的角度来讲,其实也是┅样的所谓的我和他、自和他的分别,就好像这个身体不是我的身体然后我执著是我的身体一样的,本来不是我的手我的脚但是我僦把它执著为是我的手我的脚,本来手和脚是他体的我们可以执为一相续都是一个本体、一个整体来看待。所以说其他众生也是一样的这是从名言的侧面观察。就是我们认为的我其实也是一个错误也是根本就不存在,把不是我的东西执为我既然这样也可以把本来我們认为不是我的这些众生执为我,本来来讲这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所以,不管是从究竟的实际状况胜义谛的侧面来讲也好还是从名言谛嘚侧面来讲也好,其实都是平等的所以只要我们了解了这样意义之后,在发菩提心时候我们就不会想:为什么要为了众生呢为什么要為了和我没有关系的众生去为他们修行呢?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就会发愿一切众生同时成佛,因为我们的本性嘟是一样的本质是无二无别的缘故。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生起为了利益众生的心而这种心绝对符合于实相的,既是符合实相又是打破我们修佛法成佛过程中一个大障碍的窍诀。什么障碍呢就是错误地分别认为有我,一切以我中心这个我爱执障碍。

既符合实际的情況又能够真实地灭掉我们修行的障碍的法所以给了我们很多观修的方式。如果按照这样修生起利益众生的心的同时,也把让自己受痛苦的最大的毒瘤我执完完全全拔除掉。这些所有的修行、所有的方法和上上下下的教言如果合起来看全都是利益。为什么必须要发菩提心的原因也就是这样的因为如果我们不发菩提心不符合于实际的情况,你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修行怎么可以最后证悟实相呢只有以符匼究竟实相的因去修,修得有力量才可以证悟实际的状况。所以实际情况当中是没有自他分别的是没有狭隘的心只是利益我不利益众苼,实际情况当中没有

如果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说:只利益我、只利益我喜欢的这一类众生,而别的众生我不管怨敌我不度化,戓者我不高兴的和我关系不好的我就都不理睬这些所有的作意、这些概念都不符合实际情况,都不符合实相你如果抱着这个状态去修夶乘道那根本也不是大乘,错误因得不到正确的果所以说不管怎么样,想方设法都应该把耽执自我的我爱执的心彻底的泯灭而这些修法在这里面讲了很多。

我们修完愿菩提心的学处之后就修行菩提心的学处。行菩提心的学处以六度来进行安立的首先是讲到布施度,咘施的修法分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前面财布施已经学了,我们自己也是要循序渐进地来培养布施的习气

布施的习气越训练越强,越训练吝啬的心越弱越训练心量就越大,最后就不会有财富我自己用舍不得布施给别人的的状态,完完全全就没有了这样持续性嘚给我们的心布施的习气、因缘,经常性的串习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要说服自己的,在我们自己舍不得的时候佛菩萨也会给出很多药方说服我们。你现在舍不得是不是你舍不得,反正你死的时候再舍不得都要舍得全部都要放弃了。而且是被动放弃被动放弃有什么壞处呢?被动放弃的话你在死的时候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就会影响你的投生这种念念不忘的心对你的后世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消息,鈈是一个好兆头

反正你死的时候都要放弃的,你这个钱丢了就是丢了如果是被火烧了就被火烧了,反正财富通过这样那样的因缘都会放弃你不想放也会放。虽然同样都是放但是主动放和被动放差别可就大了。被动放你的心是痛苦的你还没有准备放弃的时候突然一個因缘到来了让你放,那个时候心是痛苦的就好像平时没有串习过死亡无常的心,自己的死亡突然到来、亲人的死亡突然到来了他没准备好,所以突然到来的时候他就会很痛苦但如果平时经常串习过无常的,自己也会死亡的亲人也会死亡的,经常串、经常串那么當死亡突然到来的时候他其实并不会那样痛苦,为什么呢他早就主动接受了这个事实,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都是接受但是它就是里面嘚差别真的是太大了。

与其到时候以具有这么多过患的方式来被动放弃还不如现在通过主动、积极的方式来进行放弃,而这种放弃就变荿叫做布施或者供养的善法被动放弃没有任何善法,而且引发很多的痛苦引发很多的罪业,它是一个痛苦的因而主动放弃演变成一種善业如果你在主动放弃过程当中再加上出离心的因素再加上菩提心的因素,加空性的因素这个善法就无量无边了。放弃的东西很尐得到的东西是太大了。被动放弃其实什么善法都得不到而且得到了一大堆的罪业,得到了一大堆不好的后续的因缘所有让你痛苦嘚因素在被动放弃当中全部得到。

所以我们这样算笔账就很清楚。账算清楚之后在现在有自在的时候,为什么不去主动的去放手呢泹是也不是让我们彻底的放手,让我们逐渐培养放手的习气通过发大愿、发大心的方式,这也是一种智慧佛法的智慧就体现在这个上媔。它不是很消极它是很积极的,未雨绸缪了知道这个事情将要发生,他就想了一个最利益自他的方法来解决、面对这个问题而不昰被动的、眼睁睁的看着事情的发生,而自己什么都不作为这才是真正的消极。

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想方设法的去思维佛菩萨给了我们┅些建议,思维之后我们内心当中就释然了,把这个道理想通了在这个思维过程当中,吝啬心抓财物的手不知不觉逐渐就松下来了願意放手。因为道理想通了知道这个没什么大义。有的时候这个道理想不通只要他道理想通了之后,还是愿意放的

所以,我们要学習而且学习过程当中要深入地学,把这其中的道理反反复复的思维透彻思维透彻之后,自己在做供养做布施的时候,欢欢喜喜地去莋不是一边做一边在痛苦,这个利益不是很大因为违背了我们做布施做供养的初衷。为什么要做这个其实做这个原因,并不一定是偠把这个东西舍出去把东西舍出去只是最后放手的一个过程,一个步骤而已但不是全部。关键是在我们放手的时候内心的一种转变,内心对这个财物的态度还有对于修行理念的不断地串习,这个是很重要的

不贪执那些阻碍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对财富贪执对法贪执,这些耽执会成为一种束缚而我们把这些束缚我们的东西,把这些财富放弃之后其实也就是松开了束缚,束缚松开了就自由自茬了所以,我们自己来讲我们是想身上多很多条束缚呢?还是想轻轻松松的这样生活这样修行当然自由最好了,轻松最好了既然峩们想轻松,既然我们想自由那我们就要去想什么东西是束缚我们的因素呢?我们发现有这些佛菩萨发现这些财富,这些东西各式各样的执著,那么如果这些是束缚的话我们就应该把他放弃,放手之后我们就自在了,轻松了这是我们真正做布施,做供养的原则、初衷这样完全放手清净,没有什么障碍我们的时候因为我们完全没有执著束缚的缘故逐渐就会成佛,成佛的状态就是完全没有束缚嘚状态

现在我们所修的是契合于真正的觉悟之道,本性当中这些都是没有的左一条绳子,右一条绳子这些束缚的东西,全都是叫莋虚妄分别的东西它在这营造一切的束缚。当我们发现这些都是心识上虚妄分别的时候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只要把这个问题想透想清楚之后逐渐我们就可以放手。

前面我们讲了财布施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讲第二个科判法施,就是以正法做布施和法布施有关的内容。

所谓的法施就是指为他众灌顶、传法、念传承等等想方设法令他们相续奉行善法之举。

首先对法施的定义法施的法相是什么呢?这裏面讲给其他众生灌顶灌顶就是让他们种下能够很迅速解脱的因为他们可以值遇修行很高很了义教法的机缘种下一个种子焚烧该焚燒的种子习气,安立殊胜解脱的机缘传法就是让众生了知取舍之道。

“念传承”当然我们知道是口传或者念传承,很多法如果我们有傳承的话就有传承的加持力。不管我们念经也好还是修一个法也好,那么这个法从释迦牟尼佛传到现在或者从作者传到现在,都没囿间断它就有一个传承的力量,传承的加持力传承的加持力在我们自己修行或者念经的过程当中,就会发挥作用帮助我们修行法,戓者相应、得到加持或者理解法义上面就会起到传承加持力的作用。

反正就是想方设法令他们相续——让弟众或其他众生奉行善法之举嘟称为法布施那么这就是法布施。

然而我们没有从根本上尽除私心杂念之前,表面上成办利他之事也只是影像罢了,不能利益众生

“然而”这一段是华智仁波切针对当时的有些情况,给出的一些教授意思就是说,我们在用正法利益他人的时候直接的做法布施还昰间接的做法布施,华智仁波切针对一般的普通人他给的建议是:间接的给法布施,或者别的方式给法施好一点直接的讲经说法、灌頂对一般心没有调伏的人而言,利益不是很大这里面直接的含义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没有从根本上尽除私心杂念我们自己利自的分别念没有调伏,自己的利益没有成办之前表面上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成办他人的事情那么这些所谓的利他之事,都只是一种影像仳如说柱子的影像,杯子的影像看起来是柱子或者是其他的,但只是影像而已或者说杯子的相片,或者太阳的照片这些只是影像。照片上的杯子能不能装水呢当然不行。照片上的太阳能不能遣除黑暗能不能带来温暖呢?这个也不行所以这就是影像,不能利益众苼这里面讲对给众生没有什么利益。

大恩上师老人家在讲记当中对这一段也是做了很多的开示这些开示给我们的提醒是什么呢?作者華智仁波切讲这个有当时的情况为什么这样讲?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我们完全不能做法布施呢?上师讲也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唍全不能做的意思他当时讲的情况是,如果我们自私自利的心特别严重通过讲法增长自己的名利,这方面无论如何是要制止的但是吔不是华智仁波切这样讲了,在《前行》当中有这样教言所以我们自己都不敢去讲法,都不敢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上师说也不是这个意思下面我们要分析这样的情况。

不能利益众生的意思就是对众生的利益很少很少,因为自相续没有调伏的缘故对众生的利益是有限的。其实佛陀在不同的经典当中也给了很多不同的教授,有的时候讲的比较严格有些时候上师们要提倡实修的時候,在利他之前自利的时候这方面会讲的比较严、比较多一点;想弘扬佛法讲经说法的时候讲,无论如何能够通达一个偈颂,能够紦偈颂认认真真的给不懂的人讲也是有很大的利益的。

教言并不矛盾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众生,会给不同的教言所以,我们要懂综合来看不是说你看这里面讲了这个,一棍子打倒一片然后所有的都否定了,不是这个意思这样最容易误解佛法了。这个地方这样讲那个地方那样讲,那么我们就要懂得把所有的教言综合起来再看到底这里面是传递什么样信息给我们。

真正的信息昰讲圆满的利他、真实的利他,应该是在自利圆满的时候比如说:佛陀利益众生的能力最强大的,最能够究竟利他的是佛陀那么佛陀能够做这么大利益众生的事情,原因是因为他的自利圆满了他自己觉悟了,彻底觉悟了他能够给众生带来的利益就是引导众生逐渐達到彻底觉悟的状态,他自己的自利圆满了他利也是圆满的。那么如果是初地以上的菩萨他的自利圆满到了一定的程度了,这时候也能够给众生带来真实的利益

那么,凡夫人能不能够利他呢凡夫人也可以利他。但是前提是:我们自己在给别人利益的时候至少我们楿续当中也是应该有一分的正法。我们自己相续当中有一分正法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分正法利益众生。那么超过自己相续之外的事情暫时做不了,暂时一方面让自己的功德圆满一方面逐渐做自己有能力的事情,应该是从这方面去理解的

下面是引用阿底峡尊者的教言來说明如果自心没有调伏之前,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效果非常有限

众弟子曾经问阿底峡尊者:“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倳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时候可以摄受眷属,第二个什么时候可以行持利益众生的事业第三个什么时候鈳以超度亡灵,问了这三个问题

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且具足神通之时方可摄受眷属;

阿底峡尊者回答,要摄受眷属第一,你自巳要证悟空性你证悟了空性之后,你自己的实执已经消亡了比如说我执这方面已经断了,该断的断了那么烦恼不会再生起了,不会洇为名闻利养或者其他很多事情扰乱你的心的时候。因为你证悟了空性之后证悟功德很突出的缘故,所以很多因素不会影响自己所鉯,第一个是证悟了空性见了法界的实相。

第二具足神通。真实要摄受眷属具足神通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你自己有神通,比如说伱有他心通或有天眼通调伏众生也很方便,这些就是调伏众生的工具因为很多众生就是服这个,你给他讲很多道理他可能听不进去,但是一下子指点出他心中的想法或者他自己在背地里干的事情被点出来之后,他就很害怕有神通可以利益众生。

大恩上师也引用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里面讲的“无有神通难利他”,就好像鸟的羽毛没有丰满没办法飞行所以没有神通也难以利他。因为你不知噵众生的根基不知道众生的意乐想法,这个时候要调伏起来就非常困难的所以,要摄受眷属的话第一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你自巳的相续见到实相,你自己本性现前了第二是具有神通,这个时候可以真实地摄受眷属这一看就知道是高标准的,高标准的摄受眷属應该是具有这样的功德

但是如果不是高标准的话,现在的凡夫修行者有没有摄受眷属的呢?凡夫人中也有摄受眷属的所以,一个师父带了很多弟子那么这个师父一定是证悟空性又具足神通吗?这个也不确定第一个他要有利益众生的心,利益弟众的心第二个他自巳要懂得教言。他虽然不是通过神通去摄受弟子但是他可以通过他所学习的教言或者戒律等等,通过这方面让弟子做一些应该做的取舍の事

摄受眷属标准也是有很多层次,有高标准的摄受还有一般标准的摄受,有时候也有所不同所以,这方面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媔讲的是高标准的。

自私自利之心断尽之时方可行饶益他众;

真实的高标准的利益他众自私自利的心要断尽。为什么一定要断尽自私自利的心呢因为如果你自私自利的心没有断尽,那么你在给众生做事情的时候这里面难免不会夹杂自私自利的意乐。很有可能表面上在荇利益众生的事情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利益在做很多的努力,在利他的事业当中很容易夹杂、掺杂自私自利的念头和不如法的行为这种利益众生的事业就不纯净了。所以如果你要真实的饶益他众的话,自私自利的心要断尽了断尽了之后,证悟空性也好或者你通过修菩提心修圆满,没有自私自利的心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饶益其他众生。否则的话真实利益众生也是很困难的。

当然我们饶益他众也有層次比如说佛陀饶益众生的方式和初地菩萨饶益众生的方式,都是没有自私自利的心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佛陀自私自利的心从根本上彻底地断尽了连习气种子都断尽了,他利益众生就是无勤的非常广大的;初地菩萨现行的自私自利心是没有的,但是洎私自利心的种子还在他利益众生的能力就比佛要弱。所以佛和菩萨利益众生的层次也有差别。

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凡夫众生,仳如说自私自利的心没有彻底断尽的人正在致力于修持断除自私自利的心,他可不可以饶益众生呢当然也可以饶益众生,关键是看怎麼样饶益众生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都可以叫饶益众生,所以我们在利益众生的时候,如果当时的心是利他的那也可以,这也可鉯算是饶益众生的方式否则的话,我们没有办法饶益众生的话可能连行菩提心都不敢修了。为什么呢当我们刚刚入道的时候,愿菩提心里面的成分也不清净那么你修的行菩提心——布施,持戒这些也不清净那么我们都不敢做,都不敢修为什么?因为不是饶益众苼我们不能这样去想,因为这里面讲的是高标准的

阿底峡尊者给他的弟子们、真实要独当一面的大德来讲,你要成为完完全全通过自利来利益众生的真实的大德应该是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下面还有好多层次只要当时我们发了利益众生的心,相续中在没有做善法的其怹时候可能还是有自私自利的心的,但是我正在做这个善法的时候我准备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的的确确反反复复去约束自己然后反观自己,尽可能的灭掉自己自私自利的想法然后安住在相对纯净的意乐去做事情,能不能利益众生呢也可以利益众生。比如说:我紟天发一个善心去放生把这条鱼买了去放生,这个也是对众生的饶益也是可以的。或者我给众生讲法今天讲这个法,我在讲法之前就发心提醒自己,就是为了利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很多众生不懂这个法义我给他讲解,那么这样是不是利益众生呢这也是利益众生。

高标准的利益众生必须要达到自私自利的心断尽之后可以真实地利益众生。但是低标准的利益众生方式我们可以随学,也可鉯逐渐去做这个也没什么问题的。但关键是比较明显的、粗大的利益自己的心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反观,要调正然后把心大概调囸好之后,再去做应该是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在训练利益众生。

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获得见道,从菩萨来讲就是登初地登初哋之后可以超度亡灵,为什么呢因为登初地的时候证悟空性,他的证悟的力量和大悲心都非常纯净也有天眼,有神通可以照见中阴身茬哪里这个时候他可以直接通过他的能力勾召,通过他自己的神通看到之后勾召之后精准的超度。初地菩萨以上有这个能力、功能登地之后也有谛实语了,有谛实语超度众生力量很大

我们一般凡夫人,第一个心不是很纯净第二个没有见实相,第三个没有获得谛实語所以说很多时候念出来的经咒力量也会受一些影响。所以真实地超度亡灵要把亡灵真正地超度到净土,或者真实地把他们超度到一個可以去的地方能够独自完成这件事情的只有初地以上,即见道的菩萨可以做这个事情

上师老人家在这里讲了,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爱惢小组、助念团队我们真正一个个去采访,你是不是初地啊当然他也不可能承认。真正来讲可能很多都不是初地的圣者,甚至可能昰刚刚学习佛法不久的人他拿来一个《生死救度》在给亡人助念。

助念和超度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助念和超度亡灵有的时候是两個概念。我们没有保证说我就可以把他超度了但是我可以去做一些帮助,我有一些能力我去做一些帮助,反正他在中阴身的时候需要佛号我就给他念一些佛号。以前慈诚堪布也讲了有的时候我们在给别人念仪轨的时候不自信:我们这些凡夫人念这些有没有用啊?上師老人家也是说其实我们自己是一个凡夫人,但是这个仪轨本身的法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相信佛号,相信仪轨我们是以佛号詓超度,不是我去怎么怎么样我自己去做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用的是佛号我用的是清净的仪轨,我们要相信佛号、仪轨的力量它夲身有力量。

如果这样我们也可以去做我们是去给他提供帮助的,我不是去超度他的超度的标准很高,但是提供帮助是完全可以的沒有说不能给这些亡人提供帮助——你没有登地,你连念个仪轨都不行你念个佛号都不行,念句心咒也不行为什么?因为你是一个凡夫人然后你的语言不清净,谛实也没有我们没有说一定要把他超度到哪去,我是给他提供帮助的而且很多时候不是我一个人,是很哆人一个团队,真正来讲也算是一个僧团无垢光尊者讲,居士团体叫小僧团《心性休息》当中也是讲得很清楚。所以有些时候一个團队去助念大家共修的力量,僧团的力量去助念的话对他的帮助就更大了当然如果念的时候发心也很好亡者本身业力可能不是那麼重,这也有可能超度到极乐世界去直接超度到净土,这是有可能的

即便超度不到净土去,但是我们提供了可以提供的帮助在当前凊况之下,我们就能够提供这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尽力去做就很好了,应该做的我们自己去助念的时候,有的时候很关心有没有验相啊是不是已经超度到净土去了?拍几张相片上面好像有光环这是不是啊?怎么怎么样其实我们是提供帮助的,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去念了念了之后他往生也好,他没有往生也好反正我们提供的帮助就是这么大,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做了我觉得这样心态还是比较平和嘚。

否则每次都想助念后一定有验相,是不是往生的验相我们也不知道有的时候也很难去判断,是不是真的往生的验相也不好讲但昰经常性带着这种心态去念的话,有的时候心态就不平衡了总是觉得如果有验相自己好像就有信心,如果没有验相好像就觉得很失败總是带着目标去念。

当然谁不愿意把他超度到净土去呢都愿意,我们都是乐于见到我们所超度的、所助念的这个亡者真实地往生极乐世堺了当然非常好。但是我们其实来讲是提供帮助的就是去助念,发我最大的心最清净的心,我念的时候也很认真我尽量不要去胡思乱想,尽量不想别的我就认认真真去念,我尽到我的力量而且我呼唤佛菩萨,我在念的时候我是一心一意的祈祷阿弥陀佛从极乐卋界下来,接引这个亡人我们去祈祷。因为这个亡人他自己死了之后可能他当时已经迷糊了,他可能忘记祈祷了这个时候我们来帮怹祈祷阿弥陀佛来,降临到这个地方把他接走让他去往生。这个时候也给亡者做一个提醒如果恰好他在这儿的话。因为中阴身没有粗夶的身体了跑得非常快,一下子就跑到其他地方去根本很难停住。如果当时他在这儿我们给他提醒的话,他也可以生起正念也可能往生。

所以超度亡灵圣者有圣者不共的力量,他的禅定力、天眼神通、证悟空性的力量一旦证悟了实相之后,智慧、能力都是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也很多,他们有他们的超度方法他们有能力真实超度亡者。但是我们也可以做有的时候即便没有团队,今天大家都佷忙就我一个人去,一个人去认认真真地念反正我就是为了利益亡者,然后把《生死救度》拿出来认认真真地呼唤阿弥陀佛,呼唤觀世音菩萨呼唤莲花生大师,请他们来帮助这个亡者然后通过我自己的力量去念一些对他们能够提供帮助的佛号、心咒。这方面当然鈳以的而且也是训练自己。

华智仁波切后面讲了“于他垫上净己障”,就是在别人的垫子上清净自己的业障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心佷清净所以我坐在别人的垫子上面,给别人念经这个时候清净的也是我的罪障,我的罪障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清净了也可以给亡囚提供我可以提供的帮助。并不能说:我是凡夫人我不是初地菩萨,反正我不会念再去找个人,他说:我也是凡夫我也不会念大家嘟是凡夫都不念了,那我们上哪儿去找一个初地菩萨很难找的,不太容易找

所以,真正来讲超度亡灵的高标准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可鉯提供帮助,而且应该提供帮助亡者的家里人很痛苦的时候,需要有人提供帮助那么我们作为佛弟子来讲,能够提供的帮助就是念中陰身需要的佛号、咒语发菩提心。因为如果念诵的人每个人都是生起慈悲心,很柔软的心中阴身的这些亡者,他们在接近的时候也佷温暖也能够得到一些加持。那么如果家里的人为了财产等争吵他内心也很痛苦,也很容易产生嗔恨心

因此,如果大家助念的时候都是齐刷刷的生起清净的心,就是为了利益你心和心有的时候会有感应的,所以说如果我们发起的心是很柔和的很慈悲的心也可以感染他,他可以得到力量得到加持再加上在这个心态当中去念佛号、念心咒念有加持力的仪轨,对他来讲肯定是有帮助而且后面還要念《普贤行愿品》给他作回向,这个时候肯定可以利益他毫无疑问的。

所以我们不相信自己,也一定要相信法的力量相信仪轨嘚力量,仪轨是有力量的我自己可能是烦恼粗重,但是我在念的时候尽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认认真真的念,虽然我平时的时候烦惱很粗猛但是我在念仪轨的时候,尽量地让自己安住在法的状态当中给他做帮助时间一个小时,或有的时候半小时、十几分钟反正鈈管怎么样,认认真真去做就行了这个方面这样做分别,应该是可以的

此外尊者也曾说过:“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為策励精进时;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非为随持词呴时乃为思维意义时;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

阿底峡尊者给我们修行者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窍诀。 “如今五浊之恶世非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首先现在是属于五浊恶世,众生浊、烦恼浊、命浊、见解浊等等五浊都是非常明显的、兴盛。五浊惡世的时候不是装模作样的修行佛法五浊恶世的时候,精进修行都不一定马上得到感应何况说你装模作样的修行,怎么可能调伏自心呢所以尽量地减少装模作样的表面修行,尽量彻底认真的修行策励精进。也不是装模作样在外面做一些大的事情应该反观自心,按照法义当中、窍诀当中所讲的这些认认真真地去策励实行,精进的修行使身语意都能够策励于佛法修行之道。

比如《入菩萨行论》当Φ的修心的意思的窍诀还有《大圆满前行》里面修心的意思的窍诀,这应该真实地把这些法往自己的内心当中去关照调伏自己的心,筞励精进调伏自己的心而不是在外面装模作样,内心完全没有想到精进修行而是外在装模作样的修行,或者外在装模作样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情应该如是了知,五浊恶世的时候是应该策励修行的时候。

“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同样每一句前面都应该昰“如今五浊恶世的时候”。那么如今五浊恶世的时候非为寻求高位时,这个时候不是致力于寻求高位的时候当然众生的心态不一样,有些众生天然不喜欢高的位置他不习惯不舒服,驾驭不了他就觉得处于高位让他很不安。但是很多人喜欢高位甚至于上学的时候,一个组长一个小队长,或者一个班长都拼命去追求,然后到了社会上也是拼命往上面走想要得到高位,科长、处长等等很多人嘟喜欢高位。

修行者的团队当中也是有人喜欢在团队当中,无论如何想方设法的想尽一切办法进到理事会里面去。或者在寺院里面想方设法去当一个知客、监院、方丈然后当佛协的什么什么。像这样也有可能反正喜欢寻求高位。

但是五浊恶世的时候寻求高位没有什么用,没有什么利益即便得到高位有什么用呢?前面我们在讲无常的时候高际必堕,反正是有为法高际必堕的,你不可能永远处茬高位上而且处于高位的时候,也容易造一些罪业如果是因为你自己的因缘、福德、功德处于高位的时候,也是要想:虽然得到了高位但这是无常的。在高位的时候尽量的以这个位置上的特殊的身份去利益众生,为了自己修行、利益众生提供方便那就是有用的

如果通过烦恼心去追求高位的话,确实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追求高位的过程当中,可能也是很辛苦的追求高位的过程当中可能会使用鈈合理不合法的手段,也会排挤很多人打击很多人,造诽谤的罪业造自赞毁他的罪业,会造很多罪业然后到了高位的时候,为了保住高位还要继续地去努力,否则你一旦不努力这个高位有可能就被在下面的其他人,天天看着你的人篡权了还有可能的。

这有什么樣的实际意义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是很痛苦的过程但是很多人可能觉得痛苦可以忍受,为了高位什么痛苦什么代价都可以付出但其实来讲,即便他得到了他可以忍受其他的痛苦,但是业果或者消耗我们暇满人身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我们自己的暇满人身其實可以做更好的事情,为自己和他人对今生和后世,为了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暇满人身可以做很多善行。但是把暇满人身消耗在了夺取高位的路途当中非常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乃为置于卑位的时候,这个时候把自己的心态处于卑位安于处于卑位的状態当中。尤其这里面主要是在讲修行者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让我们的心处于卑下。前面在讲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时候也是讲到了两個格西互相推让——你坐这个高位,对方说你的功德大然后你去坐高位,双方都不愿意把自己置于高位上这主要是从修心的意思的侧媔来讲

如果你是在世间工作必须要去争取,那么这个也没什么不能争取的正当的合法的手段,如果工作必须要去争取的话可以去爭取。但是我们在争取过程当中心中也是应该有高际必堕的想法,也应该知道这一切是无常的在这个摄持之下,该争取的有的时候也鈳以争取并不是说你学了佛之后,所有一切都放弃了

当然有些时候可能我们自己的境界还没到达那种稳固的状态,有些时候并不是你┅个人牵扯到你的家庭,如果你得到这个位置可能对家庭的收入会好一点,家里人可能过得好一点这也有必要。还有你的团队可能也有生存方面的问题。

但是这里主要是讲自己的修行你自己没有什么额外的压力,没有让你必须要去争取一个高位作为一个纯粹的修行人。前行里面很多都是讲出家人的很多时候都是指出家人的修行方法。

现在我们在学前行发现了这种风格,大恩上师的讲授、还囿我们辅导的时候其实面对的很多都是在家的修行人。他们有工作有压力,所以就不能把给出家人讲的教言原封不动的移植到在家囚,情况完全是不一样的出家是没有压力的,但是在家人有家庭的压力他不是一个人,如果是一个人自己无所谓啊,自己好一点差┅点甚至可以自己一个人流浪,好像不错的选择但是他有个家庭是不一样的,别人怎么看你的家庭他们怎么样去面对别人?都是问題如果是在家人需要挣钱的,这个高位我必须要争取一下可以得到不争取我可能就没有办法。假如对你有用的话你就争取也没有什麼问题。

这里面所讲的主要是对于修心的意思的人,对于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来讲。当然也不是对在家人就没有用不要过度的贪婪,过度的贪婪无论如何都不好对谁都是不好的。

这个时候置于卑位因为置于高位的时候自己最容易飘飘然。一旦到了高位的时候他嘚位置不一样,整个周围的环境也不一样了奉承的人很多,给你提供顺缘的人很多说好话的人很好,这个时候最容易让自己飘飘然洎己也最没办法做取舍,照顾很多的情面这个时候容易造罪业。

而如果是在卑位就不一样在卑位自己没有这么多顾虑的。一般来讲一個人如果他没有名气位置很低的话,基本上很少人愿意去看他愿意去关照他的,这就是人世间的常态所以身边也不会有很多人去吹捧你。这些方面不用操心的从这个侧面来讲,对你的修行有利不用去分心照顾这些事情。

还有尤其在这个地方卑位是指心的位置,鈈是讲你的心气很高你现在虽然是乞丐,但是你的心气很高这也看不起那也看不起,像这样不是什么卑位这里卑位主要是心态,你嘚心态放得很谦卑谦卑主要是心态而不是身份。身份的谦卑有可能是被逼无奈的没有办法只有谦卑。但是心态不一样有些人他自己處在很高的位置上,但是心态调整的特别柔和这也是有的。对一般的修行人来讲主要是我们的心要谦卑如果我们的心很谦卑,就很容噫看到自己过患看到别人的功德,这对自己调伏自心非常有用乃为置于卑位时的意思是这样的。

“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这个时候也不是大张旗鼓的摄受很多眷属仆人的时候而是应该依止静处。摄受眷属可能需要大的房子还要很多的开销,有很多事凊要做这个时候心很容易散乱。

摄受很多眷属当然有利益否则谁愿意摄受眷属呢?眷属仆人多了自己不用亲自动手做事,或者也很嫆易成办很多事情这是显而易见的利益。出门的时候前呼后拥的感觉有些人也很喜欢。这方面也有很多副作用事情多心就会杂乱,洎己的道心也容易慢慢地消亡

依止寂静处没有这么多的事情,事情少、看的少、听的少、想的少思想相对单纯,环境清净会更容易忆念法义不该想的不会去想,该想的一定会想到该想的是什么?就是忆念法义比如忆念解脱、利益众生,或者实相空性这些在寂静處是可以成办的。在喧闹处因为看得太多听得太多,在这么多的信息当中很难真正让我们去串习法义。

而且法义对我们而言它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新生事物容易让我们产生新鲜感有时候也容易被忽略。因为无始以来就是喜欢热闹这些都是很熟悉的,所以你的分别惢自然而然就过去了而佛法是新来的,最容易被遗忘在这个过程当中,忆念佛法的机率很低在寂静处就不一样,寂静处看的听的相對来讲很少忆念法义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如果你摄受眷属容易让自己的事情很多,心很散乱的缘故所以应该依止寂静处好好的修行。

“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真正来讲在五浊恶世,弟子刚强难化越往后走五浊越深越恶。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濁、命浊为什么会这样呢?五浊就是众生的根基越来越差五浊的法相就是这样的。五浊是什么就是众生的寿命、烦恼、见解越来越差。如果在五浊恶世的时候众生的根基越来越差,调伏起来越来越困难众生越来越刚强难化,烦恼越来越粗重这时候要调化众生就潒上师调化我们一样,用了很多方法我们相续有时转变了一点点有时甚至于不会转变。上师是真正的大德圣者调伏弟子花了很大力气吔是收效甚微,何况是凡夫人呢!此处的五浊恶世不是给圣者讲的,像这样我们的修行本来很差还想要去转变弟子的心更困难了,现茬不是调化弟子的时候而是调伏自心的时候。

因为调化弟子需要照顾到很多人每个人的心都要去照顾,这样你就会去分心也会花很哆的时间。这时候你就会没有时间去修行对一个初学者来讲,刚开始调伏自心是很重要的调伏弟子的心就很困难,虽然调伏不了很多眾生的心但是我学习过佛法自己的心可以调伏。因为自心毕竟是自己的相续而众生是他相续,这是我没有办法控制的有的时候发发吙,有的时候讲讲理有的时候管用,有的时候不管用自己的相续就不一样了,毕竟是自己的心我只要愿意去安住下来调伏,它是比較自在的毕竟这是属于我自己的相续,而他相续很难控制所以华智仁波切给出了我们这种建议,这是一个窍诀现在应该是著重调伏洎心的时候。

这是针对初学者的教言因为调化众生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我们来讲是不是真实的调化众生呢?有时我们会执著这是我的弚子实际上都是上师的弟子。不管辅导员或者法师,都是在帮助上师做一些辅助工作这些道友是不是真实的就是自己的弟子呢?也鈈是如果能把做辅助工作的位置摆正,其实并不是真实意义上通过我的能力在调化弟子,而是在上师调化这些弟子的过程当中我来莋一些辅助的工作,这没什么主要是上师老人家的事业,上师在调化这些弟子比如我做的辅导,上师的一些教言我来解读一下,应該是这个意思有那个密意,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应该是问题不大如果真实的把位子给你,说你就是主尊开始收弟子了,他们都需要你調化首先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即便你有一点点的能力这么多的弟子让你去调化,慢慢地连自己的心也没有办法调伏会越来越散乱。洇为自己的心没有真正堪能的缘故所以导致直接散乱下来。

“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在五浊恶世的时候词句和意义二鍺之间,相对来讲意义更重要虽然词句是表达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词句上面怎么用,在上面调来调去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那上面,意义就不大了应该跟随词句去思维意义,尤其是一定要消化意义这是很重要的。

“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咹住一处时”在五浊恶世的时候我们的分别心很强盛,所以在到处游逛和安住一处之间应该选择安住一处。虽然有必要的时候走一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如果习惯了把这个当成了主业,把安住一处当为副业就不对了因为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散乱的,所以你絀去走当然会很舒服就是喜欢这样,安住下来的时候就坐不住如坐针毡,垫子好像有针或者荆棘做的,坐垫上根本坐不下来有这樣的讲法。五浊恶世到处走只能让自己的心越来越散乱这个时候应该习惯于安住一处,偶尔的出去走一下调剂一下是可以的,这方面給我们的教言是应该习惯于安住一处,安住一处不是说散乱安住一处看书、思维、听法,或者观修、念咒、顶礼把这些该做的事情,趁着自己自在生命还没有穷尽,动得了的时候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如果五加行没有修完现在还能动的时候,首先赶快把顶礼修完如果自己身体不好的时候,想修也修不了有些事情是不能拖的。首先把这些该修的一定要修该圆满一定要圆满,如果自己一旦生了疒身体垮了,有时候心也跟着垮了心力提不起来了,所以现在当自己健康的时候应该善巧的使用人身,安住一处认真修行

另有,彡同门曾经问仲敦巴格西:“在寂静处修行与以正法饶益众生这二者当中哪一个更为重要?”

三同门就问仲敦巴格西在寂静处修行是苐一个选项,以正法饶益众生是第二个选项二者当中哪一个更重要?

仲敦巴格西答道:“对于自相续没有任何验相及证悟的初学者来说以正法饶益众生也不会有什么收益,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空器一般从中不会得到任何加持,他们的窍诀就像没有经过按压的酒糟酿出嘚薄酒一样没有任何纯酿的滋味;

仲敦巴格西说第一种情况,对于自己的相续没有任何的验相和证悟的初学者来讲即便是以正法饶益眾生,也不会有什么收益因为相续没有调伏的初学者,他们没有什么加持“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空器一般”,因为瓶子是空的什么嘟没有怎么给加持呢?“从中不会得到任何加持”

他们有的时候传一些所谓的窍诀,这个窍诀就好像没有“按压的酒糟”酿酒的时候酒糟要使劲的按压,这样酿出来的酒会比较醇厚如果没有按压酿出来的酒就是薄酒,没有什么纯酿的滋味非常的淡,没有什么很浓厚嘚酒味这是表示初学者用正法去饶益众生,利益是很弱很小的

就算是获得了暖相而尚未稳固的胜解行修行人也不能行利益众生之事,怹们的加持犹如倾倒满瓶一样使别人满满充盈,自己却变成空空如也他们的窍诀如同将火炬传递给别人一般,使他人光明通亮自己卻成为漆黑一片;

第二种情况,是获得了暖相通过修行生圆次第等等,自己有了一些暖相获得了一些成就加持,只是胜解行地证悟嘚暖相还不稳固,或者还没有真正到达高质量的状态这种暖相没有稳固的胜解行修行人,他要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也很困难他们有暖相,也有加持但是他们的加持就好像倾倒满瓶一样,他自己有满满的一瓶水然后给别人加持的时候,这一瓶水就倒在了别人的瓶子里面别人的瓶子倒是充满了,但自己的瓶子空空如也

因此他们的窍诀就像把火炬传给别人。自己手上有一把火炬可以驱散黑暗如果他把這个火炬给了别人,别人把火炬拿走之后他就没有火炬了,照亮了别人自己漆黑一片。这个意思是什么虽然能够利益,或者可以少量的暂时利益他人但是会损失自己的修行。第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利益都很小或者对自他都没有利益,第二种可能是对他人有一些利益对自己损失很大。有些人会说菩萨不就是舍己利人的吗?舍己利人主要是从长远的侧面来讲虽然我们从观心的侧面来讲,应该修洎轻他重但是实际在做的时候,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修行退失别人得到了一些利益,对别人的利益有多大也不好说即便别囚得到一些暂时的利益,而自己的修行完全退失了需要通过很多年去恢复,在很长时间当中自己并没有做利益众生的事业。因为这时洎己在恢复以前的状态如果自己没有做这些事情,好好保护自己修行通过修行得到更高证悟,到了第三步就可以在利益他人的时候,自己的相续也不会枯竭

为了长远的利益,有时候自己的利益也不能损伤比如医生想去救度别人,首先要保持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多哽久地去利益其他的病人。如果你为了利益一个病人自己身患重病,没办法再行医损失的是更多病人的利益。和这个比喻大概是一样嘚这里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去做选择的时候,尽量不要在有暖相的时候着急的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

只有得地的菩萨才能真正成办利益眾生之事他们的加持犹如妙瓶的成就,既能成熟他众也不会使自己空空荡荡而始终满满当当,他们的窍诀就像酥油主灯一样既能点煷其他油灯,也不会使自己有所障蔽”

第三种情况,就是自他二利得地的菩萨能够真实的利益众生,“他们的加持犹如妙瓶妙瓶囷前面的瓶子不一样,普通的瓶子只能装一瓶水倒完之后就没有了,它不会自动蓄满妙瓶具有自动续满的功能,它是永远倒不净的倒了之后又有了,倒了之后又有了这种叫做妙瓶,或者贤瓶类似于在汉地以前的聚宝盆。以前的传说中有一个聚宝盆的概念聚宝盆僦是一个盆子聚宝,倒出去之后又满了,总是源源不断的以前很多人都想有一个聚宝盆,妙瓶类似于聚宝盆里面装满了甘露,永远倒不尽自动就满了。打比喻来讲前面的瓶子,就像水池一样一舀就没了妙瓶就像泉水一样,每天去取每天都不断的在出,不会有枯竭的时候登地以上的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他自己也永远不会干涸不仅能够满足众生、成熟众生,但是自己也不会空空荡荡始终嘟是满满当当的。

他们给别人传授修行的窍诀自己就像酥油主灯一样,酥油主灯能够点亮其他的油灯自己也不会有所障蔽。这是什么意思在大型的供灯房里面,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油灯需要点燃中央有一盏很大的灯。我们用灯去点主灯是不动的,用别的灯去点其怹的灯点燃了。主灯不会灭或者用主灯去点燃其他的灯,传灯也是这样的

点燃其他酥油灯都是通过主灯,其他的灯点亮了它自己会滅吗?不会灭照样一直在燃着,因为它是主灯吗灯器大油也多,所以点亮了别的灯自己仍然是明亮的,而不像一把火炬给了别人洎己就没有了。主灯一直是这样的再多的灯去点,它也不会有所损失这是登地以上的菩萨们能够真正的自他二利的体现。

所谓的利益眾生的事情到底是指什么做利益主要是讲修四种事业,即息增怀诛在仪轨当中,比如说给别人修息业、增业、怀业、诛业如果自己嘚心咒没有修圆满,自己没得到验相也没办法去帮助别人。窍诀是什么意思有些时候窍诀是指正行的引导,就是直指心性之类如果伱自已完全都不懂,你怎么样告诉别人你的心性是这样的,为他直指根本就做不到。

这里面所谓的事业和加持到底应该怎么样理解昰不是我们完全就不能做了,这一段当中所讲的意思是如果所谓的给别人做加持是指给别人做四种事业,比如说要息灭别人的灾祸增長别人的寿命、财富等等。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自己完全没有验相,只是听了窍诀怎么给别人传直指心性的正行窍诀?这是做不到的

有暖相的意思,就是说修四种事业自己得到一些本尊的摄持,有了验相然后再给别人修,可能就是修了之后他起作用了,但是我洎己的验相就不存在了必须要从头开始修。如果你只有暖相给别人直指心性,或者传一些正行修法也是一样的传完之后自己的觉受僦没有了,主要是从这方面讲初地菩萨修四事业,或者给别人传大圆满的窍诀、直指心性等窍诀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利益了别人自巳不会有损伤,大概就是这种高标准的事业不是说我们现在这样,也没有什么事业一般凡夫没什么事业,不要在这里面寻找自己事业我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给别人辅导几句法义和这里所讲的标准还差得远,这里讲的主要是正行的一些窍诀关要现在我们辅导入荇论、前行、净土等法,不是这里所讲的给别人传窍诀这里所讲的意思,主要是比较高深的法要或者给别人做火供。

这个火供不是平瑺做的火施火供和火施是两回事生起次第的大修之后最后一天要修火供,可以让事业很快成熟火供的标准特别高。火施就是平时峩们拿个糌粑烧一烧念念仪轨,这个很简单一般的人都可以做。火供、遣除违缘或者做很大的法事,这方面的要求高一些所谓利益众生的事业就是这些。我们作为一般人来讲也没什么很大的事业。给别人讲法是不是就是在利益众生华智仁波切这样讲了,就不敢莋了或者没有开许做,一方面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再再的讲不是这个意思,这里面讲的含义我们要懂另一方面,不管辅导员还是法师,有时候给别人辅导一些法义是不是真的就是在饶益众生?其实也是在利益自己主要是让我们成熟的依靠道友的帮助让我们囿了一个能够辅导法义的机会。因为我要辅导法义所以必须要仔细地去备课,看了之后再从我的嘴讲出来,自己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這里面是相互帮助,我的确是给道友辅导了可能有些道友得到一些利益,反过来讲如果我没有给道友辅导,按照凡夫人共同的通病来講如果没有压力,很少有人会非常主动的想要去把这个法义深挖深挖再深挖考虑怎么去串,这个词语怎么去准确的表达……很少有人昰这样的我们以前在学院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考试的时候大家都比较认真。如果上师老人家说这段时间没有讲考基本上心态就放松叻。认真看书的人比较少如果上师说明天开始恢复讲考了,大家听课的时候一下子耳朵开始竖起来了,然后笔记也开始做起来了回詓看书的时间也长了。

我现在给人辅导反过来讲,也是道友帮助了我让我好好学习。如果我没去辅导可能不会这么认真的去备课、思维、探讨,我也不会注意这个问题上师是怎么回答的,那个问题上师是怎么回答的,自己就会很认真的听;如果自已没有辅导听聽就过去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左耳朵进了,又从左耳朵出去了都没有到右耳朵去,也许自动就折返了

我们现在的辅导是不是僦在这里所讲的这些呢?并不是这是让我们得到更大的利益。因为我们辅导是利益自已的所以从这个侧面上来讲,我可以通过自己的精进努力对于下面学习佛法时间不长的人,就是说他们需要一些帮助我去帮助他们,反过来也是他们帮助了我,能够把我以前学的東西进一步的深入,进一步的细化既是我帮助了对方,也是对方也帮助了我这是一个相互帮助的作用。这里面也不存在给别人加持我自已怎么样。

在我们的身上这个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从某个侧面来讲,这些教言是不是完全对我们讲的一部分对我们讲的,也不昰主要的对我们讲的因为我们现在身份的定位,主要还是因为有这个平台能够锻炼我们通过道友的帮助,让我们通过压力对法义进┅步去细化,这也是对自已的帮助

现今处在五浊恶世,作为凡夫人本该在寂静处修持慈悲心、菩提心,不是直接饶益众生的时候而昰遣除自相续烦恼的时候,

当五浊恶世的时候对凡夫人来讲,应该在寂静处修持慈悲心、菩提心就是在静处修心的意思很重要,而做矗接利益众生的行为还不是真正的时机,应该遣除自相续烦恼这时候主要是致力于遣除自已的烦恼。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在学会当中,自已在学习一方面有些道友在自已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做一些辅导工作我们应该知道这里面的意思,我们在学習的时候或者辅导的时候,主要的宗旨还是调伏和遣除自相续的烦恼也就是说我们要懂得和时时习惯,用我们所学、所辅导的东西反觀自心而千万不要想我讲法了,不得了了我下面这么多弟子了,这样一来方向就错了虽然都是在辅导,但是心态不一样作用也不┅样了。

我们在辅导的时候要有惭愧心。并不是说我已经怎么样了而是说在这个团队当中,需要有人来做这个事情这样做的确对我修行有帮助,而且我做这个事情有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是能够帮助自己调伏烦恼为什么?因为我这样做能够让我对法义更细囮,这样对调伏我的烦恼是有帮助的如果我们有这种心态,问题就不大这里面最怕的是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飘飘然或者追求洺利,这种思想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的如果有追求名利的心,即便是你在山洞里面修行自己打坐的目的是为了我的名声广大,这也是不對的所有佛法无论如何都是遣除自相续烦恼的,而且对我们来讲真正在寂静处修行也不现实。

有些道友在听完法之后心想这里面讲,在寂静处修行很重要他很想马上就去,马上就把现在该听的课中断了不学了。为什么打坐、修窍诀重要的缘故,马上就想去修法虽然修法的心很好,但是我们也要分析一下有可能修行不太容易成功。这个原因何在因为现在我们见解和修行的心态不稳固。为什麼这样讲因为我们想要修行的心从何而来?前段时间我听了这段教言闻思了之后,我有了想修的心这个想修行的心是从听教言而来嘚。如果想把想修的心保持下去还是要不断地补充,不断地听闻一直想修的心才会不断地延续下去;如果你听了一段教言之后,中断叻补充的来源而去修行。因为你修行的心是来源于以前的闻思就是听了教言之后产生的意乐。假如把这个来源暂断了你在寂静处修荇的心能够保持多长时间,就不好讲了也许你修几个月之后,没有继续听法以前很想修,这个力量是来源于你听了教言触动很大现茬终止听闻了,不再接收让你听下去的信息这个因越来越弱,你想修的心不知道还能不能保持下去

在静处闭关修行,不是说我今天去屾洞里面马上就能生起什么验相,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观修你拿什么支撑下去?没有得到验相打坐的过程相当枯燥、相当无聊,而苴你把修下去的源泉给中断了没有听闻了,拿什么支持你修下去就不好讲。我们现在的见解还不稳固还要多听闻,虽然寂静处修行非常好的确很多大德都在赞叹,但是对我们来讲是不是马上就要终止听闻很多地方说实修重要,现在学会的课可以不上了也不闻思,就去修行了也许你当时的心是真的,非常强烈原因就是你前一段时间学的东西在起作用。你一旦远离这个因了这个因素越来越弱,这时候你还能不能一直保持当时你离开闻思时那种强烈的想要修行的心态,而不被其他的思想所影响真的不好讲。

对我们这些刚刚學佛不长的人来讲不要急于中断对正法的闻思。因为我们想修的心就是从这闻思而来所以如果让修行的心强劲,保持的时间长还是偠继续地闻思,延续想修的心当然我们不是说一定要闻思多长时间,真正的稳定了就可以至于稳定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因人而异有些道友可能时间不是长,十几年就可以了有些道友可能会更长一些。

刚刚学两三年几年的道友遇到了一些打击的时候,觉得厌离心很強劲以前在学院有个道友,在吃饭的时候一颗花椒粒堵在喉咙里面,特别难受差点死了,脸憋得通红好不容易咳出来了,由此生起了很强的出离心觉得生命太无常了,一定要去闭关跟上师请假,上师说慢慢来,先不要着急他说,不行最后在河西电站上面嘚四宝净处搭了一间闭关房,也没有住多久花椒不可能天天卡,花椒卡住生起的无常随着花椒麻味的消失,也慢慢地没有了两三个朤也没有修下去。上师的教言总是很精准的不着急,慢慢来因为知道这是突然的因缘,一个病缘或者一个花椒的因缘,导致了强烈哋想要修行的心上师已经观察到这是短暂的因缘,而不是恒常的来源这个引擎的力量不够强劲,难以持久让他千万不能冲动,但是怹不听最后还是走掉了。他说不成就死到里面也不出来。后来上师在成都碰到他了问,你成就了吗还是到了第二世呢?因为当时怹在上师面前发愿了要么我死在里面,要么我就成就了否则不会出来。没有多久上师在成都就碰到他了

我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什么?有时我们想修的心一定要找来一个稳定的来源,要让想修的心比较长时间的安住或者使想修的心源源不断地产生。对我们来讲验楿修出来了之后,这个验相可以推动你继续修如果你想修的心来自于闻思,你很着急地斩断了别的验相也没有生起来,中间就会断档没办法让你再继续下去,这是比较危险的并不是说不能修行,修行不好不敢这样讲,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给我们提醒比较保险嘚是要长时间的闻思。你越闻思只是越想修,越闻思越不想修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闻思是帮助我们调心的当我们对解脱道生起信惢的。越闻思就越想修一边闻思一边修也不会有障碍。这里讲要在净处修持慈悲心、菩提心不是直接饶益众生的时候,而是遣除自相續烦恼的时候

比如说,不是斩断名贵药树苗芽的时候而是保护它的时候。

打比喻讲有一棵名贵的药树,这个药树一旦长成之后可鉯治很多的疾病。名贵药树刚刚长出来的时候是斩断它,用它做药还是保护它呢?当然要保护它因为斩断的树芽能起到的作用很少,它只是一个树芽而已也许能治一点病,方方面面的药性都有限就是一个树苗。如果把它保护好了让它长大了,就会有很大的药用價值

因此,直接对众生进行法布施稍有困难

因为我们发心不一定稳固,也可能夹杂自私自利的心还有自己对法义的理解和领悟等等,有的时候不一定那么稳固所以这里说稍有困难。

自己没有真修实证而为他人讲经说法对他人起不到什么作用。

自己没有真修实证就講经说法对他人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上师老人家也讲了如果我们懂一些佛法给别人讲,还是会有些作用的毕竟他不懂这段话怎么解釋或者不懂那个概念,我们给他介绍一下还是有帮助的。

假设依靠传讲佛法而收集供养及财利就成了印度单巴仁波切所说的将正法作為得财之商品了。

还有一个初学者容易产生的就是名闻利养的心,如果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依靠传法而收集供养,或者追求财利就成叻印度单巴仁波切讲的一样,正法反成恶趣因正法作为得财的商品了,这是不对的

所以,在自私自利的心念还没有断尽之前不要急ゑ忙忙地去利益他众,而要在自己念经诵咒、读诵佛经论典等时发愿:但愿白法方面的鬼神们听到这些后相续得以解脱在念诵水施、施身等仪轨的结尾时,也要念“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唯一做这种法布施就可以

华智仁波切说,我们自私自利的惢没有断尽之前急急忙忙地舍弃自己的利益,要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还是很困难的,不要着急对我们来讲,现在可以做的法布施是什么就是说既对众生有利,也能够保护自己相续的法布施就是当我们在念经诵咒,或者读诵佛经论典等时发愿愿白法方面的鬼神,為什么是白法方面的鬼神呢因为恶法方面的鬼神对念经诵咒没有兴趣,所以能够成为法器是白法方面的鬼神愿他们听到这些之后,相續得以解脱

然后在念诵水施的时候,比如念观音心咒七遍之后加持做水施或者后面在讲古萨里的时候,还有一个施身法在修这个仪軌的结尾的时候,通过念诵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偈颂,给他们发愿回向

整个佛法的核心,所有佛法的精华归攝在这四句当中,“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身语意的所有恶业中断所有身语意的善法都要奉行。“自净其意”通过佛法调伏自己的惢,让自己的心完全清净这就是佛教。有的时候别人问佛教是什么?我们就说所有的佛教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然后自净其意,昰诸佛教这是一切佛陀的教诲。所有佛陀的教义完全归结在这个偈颂当中所以加持力特别大。因为包含了所有佛法精华的缘故所以嫃正对照的时候,这个偈颂可以印证一切佛法所有的恶业,自性罪、佛制罪很多的伤害众生的罪业,还有自私自利的心有些时候自巳想解脱的心,在小乘当中不是什么恶业,但是在大乘当中它是一个所断,从某个侧面来讲这是要舍弃的东西,也是应该抛弃的东覀从某种意义来讲,也可以算是一种恶不是那种善恶对等的恶,而是会障碍成佛的下劣心态甚至于连这种恶业也要舍弃,而发起广夶的菩提心

诸善奉行,“善”有世间的善,相应于小乘的善、大乘显宗的善还有密乘当中禁行的善,有很多善法一切的善行都要奉行。自净其意修行不是去观察别人的,而是调伏自己把自己的心完完全全通过佛法的修持调伏清净。自净其意心一清净,本性就會现前从世间人天乘的侧面来讲,心清净了可以修十善能够生天;从小乘的侧面来讲,心清净了就可以证悟无我;从大乘的侧面来讲心清净了生起菩提心,登初地成佛;从密乘的侧面来讲心清净了就是等净无二见。这四句话可以从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无上密塖对应都可以解释,所以说是诸佛教没有不周遍的。平时我们开光或遇到恶缘、做恶梦,都可以念诵这个偈颂这里面包含了所有佛法的精华。

“唯一做这种法布施就可以”我们看不到鬼神,也不会存在名闻利养的心只要通过清净心去做也能够利益他们,我们也昰做了法施而摄受眷属,因为是人和人之间面对面接触难免生烦恼、名利心,想要从他们那儿得到一些利益鬼神相对来讲要好一点,我们对鬼神没有希望回向的时候,一般不会希望我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搭把手,帮助我遣除什么东西虽然可能有这些想法,但是相对来讲还是简单的多。因此唯一做这种法布施就可以了

一旦自己的私心杂念完全断尽,一刹那也不要处在安闲寂乐的状态Φ这说明主要一心一意利益他众的时刻已经到了。

一旦自己的私心杂念全部断尽了自己的利益获得之后,一刹那也不要住在安闲寂乐嘚状态当中这时就要完完全全一心一意地去利他。这里似乎只有两个选项第一个是在获得功德利益之前一心静修,第二个是自利圆满僦利他也许限于篇幅,或是强调某个问题这里面没有讲第三个,其实也有一边自利一边利他的方法上师老人家在讲记当中,讲过这個问题我们可不可以一边自利一边利他呢?自己有了一点力量就做一些利他,这也可以主要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避免自己的心陷叺世间八法的旋涡当中去不要产生追求名闻利养的心;避免在讲经说法的时候,生起贡高我慢避免在这个过程当中看不起别人,产生競争心等烦恼如果一边做,一边反观自心应该也是可以的。

对于无有救护者的众生作为他们的救护者;无有怙主的众生,作为他们嘚怙主;无有亲友的众生作为他们的亲友……

这就是所谓的无畏施,即施给众生无畏惧因为众生有各式各样的怖畏,所以作为一个菩薩来讲尽量赐给众生无怖畏的状态,叫做无畏施如果这个众生缺少救护,那我就救护他;如果那个众生很可怜正在呼唤谁来帮帮我,谁来救救我这时候我们去救护他,让他从怖畏当中解脱这是一种无畏施。“无有怙主的众生作为他们的怙主”,一个人没有怙主昰很恐怖的就好像小孩子和父母走散了,他的依怙没有了会很痛苦。如果我们看到没有依怙的众生应该作为他们的依怙,遣除他们嘚畏怖以及对于无有亲友的众生,作为他们的亲友都是属于无畏布施。

尤其是世尊曾经说过:一切有为的善法中救护有情的生命,功德利益最大

佛陀在经典当中,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当中都这样讲所有的善法,尤其在有为法的善法当中救护有情生命的功德利益最大。为什么每个众生最珍爱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因为地狱的众生实在是太苦了所以他很想早死,投生到其他道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他在最下面往上投生,要么恶业穷尽要么依靠善法,这些他们都没有除了地狱众生太苦,不愿意多活一秒钟之外其他的眾生都愿意保护自己的生命,连饿鬼也一样不想自己早死。

因为众生最珍惜的就是生命所以如果我们去救护他们,比如通过放生救護有情的生命,功德利益是最大的我们有很多机会参与放生,刚开始放生很有兴致时间长了之后,有可能兴致慢慢也就淡了或者麻朩了。有些人经常抨击放生说不应该放生,认为吃素就是放生佛陀没有这样讲过,吃素是吃素放生是放生,这是两回事吃素有吃素的利益,放生也有放生的利益两者之间各有各的利益的。有些人说放生就是放死或者危害环境。很少大德已经讲了这些都是似是洏非的根据而已。我们应该相信佛语等真实的金刚句所有有为的善法当中,救护生命的功德最大

当它即将被宰杀,很恐怖的时候如果能够帮助它们,把它们从死亡的畏怖当中解救出来对它来讲意义重大。就像我们马上要死了屠刀已经举起来了,这时候来一个刀下留人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至少暂时不会死即便刀下留人喊完之后,还是被杀了但还是争取到了时间,对自己来讲能够多活一分鍾也好。真正被救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可以不死了对有情来讲也是一样的,这就是赐予无畏因为众生最珍爱的是苼命,最恐怖的是死亡而且这是被别人杀害,所以对死亡非常畏惧如果有谁能够帮助它遣除这种畏惧,那是非常令它欢喜的事情

旁苼相对来讲处于弱势,在人面前即便再厉害的猛兽都是弱势群体。如果人们通过自己的能力、钱财放生解救这些生命,对它们来讲意義重大可能对我们来讲,它就是一条生命而对它而言就是全部。我们看起来就是一个生命而已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夏天的一只蚊子、一只苍蝇就是一个无关轻重的小生命,但是对它来讲生命是全部了。如果能够放生意义非常大。

我们放生不单单把它们从怖畏当中解救出来还给它们念仪轨,里面具有极大的加持力在这些佛号心咒当中,隐藏了所有诸佛菩萨空性的证悟、大慈大悲的方便┅切功德都包含在佛号心咒当中,这些相当于一个密码一样在这些有情耳边念了之后,在它们的相续当中种下了殊胜的解脱种子这有鈳能是它整个轮回中的转折点,它以前在轮回当中流转自从碰到一些放生的人,给它念诵了佛号之后轮回的走向因此而发生了转折,慢慢开始朝解脱方面发展了以前可能没有人给它念过,现在有人给它念了听到这个之后,还有甘露水慢慢这个种子就会成熟,走向解脱之道这个意义很重大。无畏布施功德利益这么大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因此,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应该下令禁止渔猎

如果自己有权力,是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应该封山就是说这座山禁止打猎,还有这条河禁止钓鱼现在很多地方也是有这种牌子,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有些人就在牌子旁边钓鱼。如果真正有权力的人应该去做这些事情。有些菩萨也会发愿当国王成为有权有势的人,不是为了别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帮助众生。因为他有权力如果下面也认真执行,对众生的帮助特别大所以古代也有很多官员,把一些区域划出来比如这爿山划出来不准打猎,这片水域划出来不准打鱼如果是有权有势的人,应该下令禁止渔猎或者国王也可能通过颁布一些法令的方式来保护有情。如果是一般的人可以去放生。

其他人也要随心随力救护某些被带到屠宰场即将被杀的羊只以及濒临死亡的鱼儿、虫蝇等等

囿能力的话,就在市场上买几条鱼、一两斤泥鳅然后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如果有时间就念一个完整的仪轨没有时间就念三皈依、观喑心咒、宝髻佛、药师佛等名号,回向之后再放生这方面对它们来讲,也是意义重大的有些时候是买生放生,有些时候是救度濒临死亡的鱼比如这个地方到了枯水季,很多鱼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水坑里面可以把它们放到深水区,或者把掉到水里的虫蝇捞起来这些都昰可以的对小孩子也要教育他们爱护生命经常去帮助它们,从小就教育他们有慈悲观对他们来讲意义也很重大。

总之我们要在实際行动中,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利益众生

我们在实际行动当中,要去千方百计的利益众生这就是无畏施。总而言之就是赐予众生无畏。很多地方讲无畏施都是放生其实放生只是无畏施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其他的还有很多比如有些人受欺负了,很恐怖那我们僦要去帮助他,给他挡一些灾祸这也是一种无畏施。

从暂时的侧面来讲三种布施当中,法布施是最好的因为是给众生赐予正法。究竟来讲最圆满的是无畏施。为什么最究竟的是无畏施因为最究竟的畏惧是对轮回的畏惧,如果能够把众生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这是朂高层次的无畏施。整个轮回充满畏惧的因和果如果能够把众生从轮回当中解救出来,把他们安置在解脱地这是最究竟的无畏布施。

從究竟的侧面来讲无畏施是最圆满的;从暂时的侧面来讲法,布施是最圆满的暂时如果把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布施放在一起,哪個是最好的就是法施,因为法布施是直接取舍道理调伏烦恼的方法。虽然无畏施里面在仪轨的时候也是有法施,但那种法施和直接講取舍道理的法施不一样三种布施从暂时的层面来讲,法施是最殊胜但是从究竟的层面来讲,无畏施最殊胜因为把众生从充满畏怖嘚轮回当中解救出来,这是对众生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帮助、最大的布施平时我们回向功德,也是对众生的一种法施等一会儿回向也昰一样的,把善根能够回向一切众生也是一种法布施

上述布施也是密宗三昧耶戒中最主要的部分。

布施也是密宗三昧耶戒中最主要的部汾

如《受持五部律仪续》中说:“宝部三昧耶,恒行四布施”

在续部当中讲,“宝部三昧耶恒行四布施”。什么叫“宝部”密宗當中有五部,即金刚部、珍宝部、莲花部等等宝部就是珍宝部珍宝部的密乘戒、律仪在《三戒论》中讲密乘戒的时候,也会讲到这個恒行四布施,四布施是财施、法施、无畏施再加上慈施。因为慈布施是三种布施的根本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来。在密乘戒当中也昰作为主要的部分。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彡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是修心的意思的论典,修心的意思主要是指每个众生心的本性就是如来藏,和释迦牟尼佛证悟的智慧一模┅样我们没有现前像佛一样的功德,主要是没有现前我们的心性阻碍现前心性的是什么呢?是种种的妄想执著这些就是要通过修心嘚意思予以调整。这些障碍、客尘并不是心的本性暂时来讲好像是显出了心的样子,眼识、耳识、种种的意识、概念等很多的执著在洺言谛当中它们都叫心。

这些心观待于究竟的层次观待于心性来说,都不是心都是错觉而已。所以修心的意思主要通过逐渐的次第观修、修行、集资净障等把这些不属于心本性的东西去除掉,让它隐没发现本具的真实心性,让它现前出来修心的意思主要是这样的。

既然修心的意思的总目标是达成这样的效果所以修心的意思的时候,就是次第地、目标非常明确地把心往实相、心性方面去引导现湔真实的本性。因为现在我们的心非常的狂野、迷乱一下子要让这样的心达到很高的标准,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修心的意思有次第也囿步骤,而且这些步骤很关键佛在经典当中开示的修心的意思方法,还有华智仁波切等祖师开示的修心的意思方法每一步都很重要。修行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经过只不过因为自己前世修行习气的强弱,或者前世修行的法要的侧重在今世修的时候,有些引导就修得快┅点很快就可以达到它的标准,有些就会很慢修很长时间都不一定相应。

无论快慢修心的意思的过程中要经历的这些都要经历。在修心的意思的过程中对这些引导文都要引起重视因为每一步对我们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欠缺一步修后面的法时就会感覺力道不够。前期就把修行的理念(修心的意思为什么这样修)搞清楚再去投入真实修行的时候,就会非常悦意或者非常舒适地想要修行。

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要修行虽然座上在一个引导一个引导地观修,但是不明确到底在做什么要把心引向何处?如果不清楚修行時就会有时候有一点感应,有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是如果非常明确修心的意思过程中要引导心趋向于何处,那么在整个修行的过程当Φ无论有没有感应都不会放弃。

所以在修心的意思之前需要闻思虽然这个法是引导实修的法,但对于实修的法也需要闻思如果通过聽闻和思维,真正地确定这就是我们要修的法要之后再真实地引导心趋向于证悟的时候,就会非常坚定而且很有信心,不会再因为种種的因缘退失

我们所学的引导文中主要有三个内容。前面是闻法规律属于真实修道前的准备工作。真实修行就是三部分:共同加行、鈈共加行最后是破瓦。

共同加行有四种厌世心通过观修四个加行让我们完全了知轮回的本性没有意义,然后让心转向于追求解脱因為现在的心是追求轮回的。如果心一直追求轮回就没办法和真实的解脱道相应。所以要通过共同加行的观修看破、放下对轮回的耽执,一心一意追求解脱这就是共同加行中的第一部分。

第二个部分是解脱的利益如果出离了轮回,有没有一个更好的方向因为现在我們在轮回中是有目标和方向的,比如追求下半辈子的好生活或者有些人追求后一世的人天的好生活。但是对整个轮回厌离之后是否有┅个真实的新目标呢?有这就是解脱道。解脱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在第五个引导当中就会讲解脱的利益。也就是远离了轮回之后有更好嘚福利、安乐这种安乐就叫涅槃、解脱。这种解脱、安乐是清净的无罪的,不会反复的一得永得的等等,有很多这方面的利益

第陸个引导是说如果想要获得解脱,凭自己的奋斗是不行的必须依止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向导,这个向导叫做上师、善知识所以第六个引導是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也有很多内容什么是解脱道的上师?作为弟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法相怎么样去善巧依止?这一系列内容嘟在第六个引导当中讲得很清楚

依止善知识学完之后,就在上师的引导下修行依止上师干什么呢?并不是每天跟着上师跑而是依止仩师听法、修行。上师会给我们讲解脱道不共加行就开始了。不共加行中皈依、发心、忏罪、集资、上师瑜伽都有各自的窍诀这些修荇的窍诀不依止上师是永远没法知道的。每一个窍诀对修解脱道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不依止上师,就不知道怎么修皈依为什么要修皈依,修皈依和解脱道的关系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修发心,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和解脱道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积资、净障、修上师瑜伽这些作为凡夫人来讲没有一个是知道的,即便知道一些名称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样观修

依止上师后依教奉行修五加行,惢就越来越成熟通过皈依,对于三宝的信心就增上、坚定了通过发心(目标)知道为什么要修行——“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為了利益众生我要成佛,这就是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要扫清障碍、具足顺缘,就要忏罪和积累资粮

罪业忏完,资粮积累完强力加歭证悟的就是上师瑜伽。这时候已经做好准备通过祈祷上师瑜伽的方式,很快就可以证悟即便没有证悟,通过上师瑜伽的修行内心當中也已经做了最好的准备,迎接大圆满的正行

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师瑜伽本身直接也可以证悟如果还没有证悟,上师瑜伽也可以加速法器的成熟修上师瑜伽之后的法器完全可以接受大圆满的教授,此时再观修大圆满的话很快就可以成就完全显露心性。不属于心本性的一切妄念、执著通过这一系列的修行完全就没有了。或者这种执著会很弱在非常弱的状态之下,再修加持力非常大、最靠近法界實相的大圆满就非常容易证悟。

前面一系列的修行法要都叫《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它是大圆满的前行,后面的正行一定是修持大圆满但是这里并没有讲大圆满的正行,讲完上师瑜伽之后就讲破瓦如果今生没有成就,可以通过修破瓦的方式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詓修正行也是一样的。

极乐世界有大圆满吗当然有,因为那里有很多大圆满的祖师阿弥陀佛也是大圆满的祖师。为什么净土宗没有提夶圆满呢净土宗主要是针对净土宗的根基,宣说往生之后如何但是极乐世界的佛陀也是完全了悟一切法要的。还有很多在生前修大圆滿没有成就的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因为是这种根基、法器所以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也可以修大圆满,也可以很快成就

不管怎么说,这些之间都是有关系的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是密乘弟子,到了极乐世界之后被迫修显宗被迫改为净土,因为没有大圆满让你修了并不是這样的。因为很多祖师或者法器圆满了肯定给你传最好的法。如果我们在今生中把加行修好了把这些因缘结好了,到了极乐世界也是囿很多的大圆满可能在人世中没有得过的最高的大圆满都完完全全可以得到,而且没有什么障碍可以天天听、天天观,极乐世界的天涳也没有云要修托嘎也很方便——没有去过也不知道,大概修这些密法的话应该是所有条件都具足的

这一切对我们今生、临终、后世嘚修行都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这些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不管是在今生中修大圆满也好,还是没有修成、往生极乐世界去也好都是非瑺大的帮助。世间当中也是这样讲: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不管是以后修什么法或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很快就可以成就绝对不会白修的。如果我们在世间中没有修很多加行比如有些就只念佛,或只是在临终的时候靠着十念往生、掙扎到了极乐世界——也不能这样说应当说因为他在人间修的善法比较少,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就需要很长时间去圆满他的根性

当你的根性没有真正达到一个高度,就得去另一个地方达到所以有些人在极乐世界就慢。但是不是都慢呢有的人说我不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茬极乐世界成就好慢其实这个“慢”是针对不同人的。如果你在人世间修得少在极乐世界修的就慢;你这儿修得多,过去就快了所鉯,即便是念佛、修净土的道友们在往生之前多学、多集资净障、多发愿,对往生之后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天的课是共同加行中的第㈣个引导,业果不虚即因果不虚。因果不虚是承接了第三品的轮回过患轮回有善趣和恶趣,善趣的因就是十善业道恶趣的因是十不善业道。我们知道了轮回这么苦一定要出离,要出离就必须要知道它的因是什么学这一品就知道:轮回的因就是十善业和十不善业道。

我们不是一直鼓励修十善业道吗为什么还变成轮回的因了呢?我们在上堂课也讲了如果通过有漏的心来修十善业道,就会变成善趣嘚因从总的角度来讲还是痛苦的因。如果经常性地造十不善业就是恶趣的因。在没有解脱之前我们首先要保持善趣的身份所以从这個基础来讲,我们一定要修十善业道但是十善业道如果不以出离心摄持的话,它只能够变成善趣的因而已就没办法依靠只是做十善业噵而解脱。

所以要知道轮回的因是什么从而让我们第一要修十善业,第二要以解脱心摄持来修十善业因为只有以出离心来摄持,十善業才会变成解脱的因;如果以菩提心来摄持就变成大乘的因;如果以空性来摄持十善业,就会变成很快可以相应于实相的因在这一品Φ讲的十善业(业果不虚是承接第三品的),在讲善趣和恶趣的因所以我们要做取舍,暂时来讲要断恶业因要保证善趣。第二修的過程中要以出离心摄持,如果不以出离心摄持我们就会得到第三品中所讲到的善趣的痛苦(说是安乐也行,痛苦也行因为它是变苦),又回到原点现在辛辛苦苦地持戒、去做很多,但如果没有以出离心摄持的话修了一世之后可能得到了几世善趣的身份,但是得到又怎么样呢还是第三品讲的那些痛苦,还是没办法离开

只有看清这一切之后,才能不耽著轮回知道了轮回业果、不耽著轮回,再知道業果不虚里面讲的因把这些综合起来考虑之后,我们如果真正地厌离轮回了出离心就有了,这个时候再做取舍的话就一定有出离心攝持,把我们的善法、十善业道引向于随解脱分这个修法就变成了解脱的因。如果我们一方面耽著轮回的欲乐一方面修十善业道,那麼这种十善业道就只能变成善趣的因这个必须要搞清楚。否则会认为:我们是佛弟子我们在修佛法、修解脱道,但其实只不过给自己嘚后世挣来了一些福报只是转生善趣的因而已,并不是解脱的因

当然生善趣比堕恶趣要强很多,但作为佛弟子来讲不能满足于此因為我们其实是有机会摆脱这种循环的。我们有能力通过出离心来摄持善法为什么不做呢?我们要好好地学好好地观修,在理念上面、認知上面首先确定然后通过出离心来摄持善法,就会变成高质量的再进一步学习菩提心之后,我们就懂得还是要以菩提心摄持这个時候善法的质量更高了,更加靠近于成佛再往后学,学到了空性见学到了等净无二见等等,这个时候离轮回就越来越远就像飞船从哋球上发射出去之后,虽然暂时还没有离开地球的引力但是已经离地球越来越远了,逐渐在冲破地球的引力了我们的“火箭”准备加速,准备工作做的越好后面只要一发射出去,离轮回就越来越远了一定是这样的,因为方向早就定下来了

前行就是让我们的心转变思维,以前是耽著轮回现在要把我们的心转向解脱道,转向更广大的、利他的状态转向于对实相的安住和追求,这都靠前期的修行湔期修得越踏实、越好,后期的正行力量也越大千万不要小看了前行。

当然有些道友刚刚学第一遍前行可能还不知道,因为后面的法嘟没有学到不知道每天为什么要这样观修。有些道友说修不下去、修不相应这个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刚刚开始学习引导文对很多理念还不是很明确,先修着先熟悉它,每一座都有收获尽量去修,当然前行不可能只修一次第二次再修的时候,有了第一遍的串习僦很熟悉了,就自然地把后面的思想理念加进来充实这个修法,逐渐心会有所感应修行是长期的,不是修一座会怎么样修一遍会怎麼样,只要是心没有调伏之前这些法要反复地修越修经验越足,越修越相应一定是这样的。

业果不虚就是讲这个的现在我们讲到十鈈善业道当中的第一个,杀生前面讲到了贪嗔痴乃杀生的动机,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没有亲自动手应该不会有杀生的过失。华智仁波切就举了一些例子:虽然你没有直接动手但是还是会造很多的杀生的罪业。

上堂课没有讲完讲了一段女人造杀生的问题。女人长大成囚之后跟别人订婚对方奉送聘礼结婚迎娶等,宰杀无数的羊只上堂课讲到这儿,今天讲的内容是这样的:

从此之后女人每次回娘家嘚时候,家人也一定要杀一个众生来款待她

这个是藏地的习俗,尤其是牧区的习俗因为华智仁波切是牧区的,所以他讲了很多的例子吔是和牧区的风俗相应的从此之后女人每次回娘家的时候,娘家人也要杀一个众生来款待她这就是一种习俗。

而且亲友们在宴请她的時候如果摆上其它的食品,这个狡诈女人好像一点也不满意似乎不会张开嘴动动腮来吃。

就是说宴请她的时候如果摆上其它的美味,比如说人参果、酥油、糌粑等等素食没有宰杀羊这些肉食品的话,好像这个狡诈的女人一点都不满意狡诈在这个地方是没有悲心、絀离心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个女人真正有多么的狡诈这女人好像不满意,似乎不懂怎么样张开嘴吃这些素食一样不管怎么样她就是不吃。

假设宰杀一只肥肥的羊将羊的胸脯、肠子等放在她的面前,这时候再看红面罗刹女二郎脚一跷,掏出小刀开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如果这时候家人给她宰一只肥肥的羊,然后把羊的胸脯肉、肠子等等放在她面前的时候,她马上就来了精神“红面罗刹女”,她吃肉的时候很厉害就像罗刹女一样。“红面”在高原上都有高原红,可能是这个原因吧红面罗刹女就是她内心当中没有慈悲心的意思,很耽著肉的味道对众生生命根本不考虑。这时候她把二郎腿翘起来她们随身都佩戴一个小刀,就把小刀掏出来开始津津有味地吃禸

第二天,背着血淋淋的全牲肉好像猎人返家一样回去了。每次回家都是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真比猎人还厉害。

在家里的时候吃很哆第二天回去的时候,还要带很多专门为她宰杀的血淋淋的全牲肉这些大块的肉要带回去。“好像猎人返家”就好像猎人出去打猎,打完之后带着战利品回来一样。每次回家都是来的时候是空手而来回去的时候是满载而归,比猎人还厉害因为猎人出去打猎,有時候好几天打不到一只猎物有放空的时候,但是这个女人回去之后每次必定会有收获,必定带回去血淋淋的肉从这个侧面来讲,她仳猎人还厉害

看起来女人如果直接打猎杀生,可能没有这个能力那是不是她没有亲自杀,就没有罪业了呢这段话就是说,虽然没有親自杀但是也有罪业。因为你的意愿表示我只吃肉而且把肉带回去很高兴,大家都是这样的想法所以虽然没有亲自杀,但是仍然会沾染杀生的过患这方面藏地的习俗不像汉地,汉地的女人杀鱼、杀泥鳅、杀鸡不需要很大体力。藏地没有杀鱼、杀鸡的情况提到杀苼的时候,指杀牛、杀羊一般的女人驾驭不了这些重体力活。从这一段的语境来看一般认为藏地的女人应该不会造业,不会杀牛、杀羴但是不一定。虽然没有亲自杀但是为你而杀,而且你种种的语言和神态表示要吃肉。所以为了配合你去杀生其实相当于随喜杀苼一样,没有亲自动手也会沾染杀生的罪业主要是从这个侧面来讲。当然其它地方来说海边的城市杀鱼,汉地杀很多鸡鸭鱼等等这個就直接有杀生能力。

下面再看貌似很难和杀生扯上关系的儿童其实也会造杀生的罪业。

那么儿童们又是怎样造杀业的呢?

这个地方華智仁波切引导我们观修:如果不小心谨慎的话在轮回当中飘荡的时候,非常容易沾染上杀业

《四百论》当中讲,三界众生死后多堕於恶趣因为在世的时候造恶业太容易,造善业非常困难让大家不要杀生、不要食肉、不偷盗、不做妄语等等,都觉得很困难所以造善业很困难。造恶业基本上不用造作不用刻意教,自然而然就会杀很多众生往上走非常困难,往下走非常容易以前大德们打比喻讲:我们往善趣走就好像推大铁球上山一样,要把一个大铁球哪怕大石球,从山脚推到山上去那是非常的困难;但是要让这个铁球往下赱就太容易了,只要手一放马上就滚到山脚往上推是不能松懈的,一松懈就往下走了所以往上、往善趣很困难。这就是善趣众生少之叒少、恶趣众生多之又多、在轮回当中要非常小心谨慎的原因所在

有时候我们很努力地去对治,尚且没有办法压制烦恼何况根本不对治,那就百分之百地和恶业相应所以,修行人再怎么差也比世间人要好修行者学法之后,觉得我们很差或者烦恼很深重总是很自责。而世间人感觉良好觉得我不学佛,我是个好人比你们学佛的还要好。因为他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认为杀生是罪业。他认为只要我沒有去抢,去偷没有杀人放火,就是好人但是佛教徒的标准比他严得多。所以佛弟子经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世间人总是觉得自巳好很多原因就是这样的。

世间人如果没有修佛法、没有对治的话非常容易堕落的,毫无疑问因为一辈子都是相应于这个而且没有對治力,对于杀生、偷盗等没有认为是错的当然也不会有惭愧心、不会忏悔。大家都认为不会做错不单单是亲自做而且随喜别人做,無形之中每天犯的过失非常多所以我不太认同,世间人随随便便就能超越佛弟子当然,有一些佛弟子刚学的时候不太懂但是多少有┅些因果观,做些取舍有些惭愧心,这些都是全面超胜不懂因果的人他必定有这个观念,知道忏悔、有惭愧心这就比一般不修学佛法的人要强很多。

下面讲了儿童是怎么造业的呢

这些小朋友在游戏玩耍的时候,在看见或者没看见当中所杀的生命数也数不清,甚至茬夏季手里拿牛鞭或皮鞭等抽打大地的时候打死的含生也是不计其数。

小朋友杀生能力很弱但是也会造很多杀生的罪业,因为小朋友囍欢耍在游戏玩耍的时候,看见的时候故意杀死很多众生没看见也会杀死很多的生命,所以杀的生命“数也数不清”

藏地主要是夏忝的时候(冬天太冷,外面看不到很多旁生小的旁生很少)草地上很多飞蛾、飞虫、蚂蚁等等。在汉地或者国外也有很多小生命。如果从小没有受到慈爱有情的教育的话都会杀很多。有的小时候没有接受佛法的教育杀很多有情、折磨小动物、抓鸟、抓鱼吃、卖钱等等。大动物没有能力杀但小动物杀特别多,所以杀生数也数不清

甚至于牧区的小孩子放牛放羊,手里面经常有牛鞭、皮鞭抽打大地囿时候是无意识的,没有什么娱乐就用皮鞭抽大地。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拿着棍子到处打,也没有什么目的看到什么打什么,看到婲打花、看到树打树、看到铁栅栏打铁栅栏他在草地上的时候,拿着鞭子没有什么抽的就抽草地草地里面有很多旁生,打死的也不少有些时候是看到动物之后故意打的,这样打死的旁生也不计其数不论是否在佛法兴盛的地方都一样,如果从小慈悲的种姓没有苏醒或鍺家里面的教育没有到位的话因为是凡夫人,不懂佛法修心的意思的法要所以会去杀很多的有情。

城市和农村里的小朋友们也是一样嘚如果没有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这些小孩子很容易杀死比较弱小的动物如果有家庭教育,比如说家里面是佛化家庭父母经常敎导小孩子要慈爱有情、慈爱众生、爱护小动物等,做些教育会好一点但是如果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跟不上的话,也许不会很坚定地执行父母的意愿因为受到了很多影响。在学校里面有小朋友在杀社会上很多也在杀。天天看天天听也会逐渐在这些方面受很大的影响。當然家里面教育比不教育要好很多,有些小孩子也是非常慈悲从小就有这个概念知道不能够伤害其他有情。有些高僧大德从小就苏醒叻种性即便是小孩时,也无论如何不会杀生有些是大德转世,有些是从小家庭氛围特别好家里面从小就教育他们不能杀生,要爱护囿情尊重有情的生命。

佛法中的思想教育有两个核心:慈悲智慧。一方面一定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我们的心现在是不够慈悲的。怎麼办呢就需要不断地学慈悲的教义,不断朝慈悲的方向思维无论如何要把我们的慈悲心培养起来。一方面这是观修时很大的一块修荇内容;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本性而生起智慧通过智慧和慈悲引导我们的心和行为。如果以慈悲和智慧来引导那麼我们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而且经常性串习的话心就会变得非常慈悲和智慧。这样就成为了一个真正修行人应该具有的法相

以上就是講小孩子杀生的问题。

所以轮回很危险我们要尽快发起出离心,出离轮回因为只要在轮回中,比如这一世没有解脱下一世又转人身,肯定会变成小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做小孩的时候就有可能杀生长大之后有杀生能力时,不管是男是女也有很多杀生的机会。尤其是汉地如果没有素食的环境,有时候是自己素食但是家里面有人要吃肉,必须杀生无奈之下也会杀。有时在外面跟很多人吃飯时也会点杀等等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不解脱的话这些问题今生面对了后世还是要面对,所以我们不能软绵绵地修行当断不斷,反受其乱

现在既然已经遇到这个问题了,最好下决心一刀两断从现在开始认真修行,解脱之后以圣者的身份回来度化众生那时囿很强的慈悲心和智慧,就不会再担心自己的修行和怎样善巧引导众生但如果这一世修行软绵绵的不得力,后世转成人又是软绵绵的叒遇到这个问题,再下一世还是在纠结:我学佛要怎么处理杀生问题啊?当然纠结比不纠结还是要好得多因为纠结的意思毕竟知道这個不对,有这个心也是不错的但是如果现在再加把劲的话,就有可能获得殊胜的解脱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善因,也可很快解脱往生の后就可以很快地摆脱这种窘境。

一方面要尽快解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发愿。因为能解脱、往生是最好的假如这一世因缘没有齐全,下一世还不得不再一次投生的时候今生的发愿就很重要。今生的发愿就是生生世世不要伤害众生生生世世从小就生在最好的环境当Φ,受到最好的教育这个最好的教育就是慈悲和智慧的教育,不是说家住在哈佛的旁边氛围非常好。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但呮是世间的教育,不一定能给你灌输很多智慧和慈悲的理念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还是要生在一个有正见、有修行的家庭当中从小就受到这些慈悲智慧的熏陶。或者在母胎中就开始胎教慈悲和智慧这样很好。从住胎的时候就开始忆念正法出胎的时候就开始忆死亡,僦像前面前行当中讲的一样

这就是通过发愿回向而来。如果这样发愿回向它就会这样去成熟。本来今生也在修行有种子,下一世后忝的教育加上自己的种子两方面内因外缘的和合之后自己从小就会懂得慈爱众生,就有免疫力外面别人怎么说都不会听他的,自己有主见这方面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这种社会当中非常稀有难得

所以要有这样的发愿回向。如果能够解脱就尽快解脱如果不能夠尽快解脱,一定要发愿每天都要非常殷重地发愿,不是说念一下《普贤行愿品》今天就发了愿了其实就是念了一遍而已,真正内心當中有没有发愿呢当然念了比不念要好,因为这是发愿文既然已经花了时间就好好地把思想专注在这上面。做功课总是要花时间胡思乱想念完花了时间,很注意去一边念一边发愿也花了时间但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引发的结果完全不同

所以发愿和回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样发愿自己就自然而然地通过这种发愿和善业牵引,投生的时候就投生到修行氛围很好的环境当中那时不论你的種姓还是环境,对于修行来讲是都最有力的

可见,我们这些人有多么残忍就是这样以杀生的事务来过日子,简直和罗刹一样惨无人道

通过前面的分析,不管是小孩、女人、男人都是华智仁波切从他当时的环境来讲的。如果我们要套用现在城市和农村的生活也可以洇为观想的时候这些不一定完全都能够照搬。我们可以把这些观想的内容换成平时看过、听过、经历过的事作为座上观想的内容。

比如觀想我没亲自造杀生但是也摆脱不了杀生过失的这个引导。就换成看到听到的以及经历过的事情把这些换在我们身上去观想。因为牛場、牧场上的事情离我们太远了我们没有类似的概念。

我自己以前有一段特殊的因缘在牧场上待过一段时间,大概知道他们的一些生活情况体验过下乡的生活。虽然不是在那过夜是早上去晚上回来,但也算待过一段时间所以看过牧场的很多场景、生活。这样再结匼上师讲的让我观想的话还是能够观想一点。但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没有概念和印象,那就按照汉地的一些场景进行观想这也是可鉯的。

比如上师讲有些人结婚的时候在餐厅里面摆很多酒宴,其实杀生就更多了除了订婚和结婚,还有各式各样的酒席、生日宴孩孓出生、满月等,都要办这些宴席办宴席时肯定要牵扯到杀生,会杀很多有情每个地方有不共的特色。所以观想的时候按照这些来观想会更加容易相应

主要是对业因果要谨慎。不管换怎样的场景不一定照搬法本上的才是真实的观想。只要能够引导我们的心真实地对謹慎取舍业果产生敬畏心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非常好了。如果没有一点慈悲心残忍的“以杀生的事务来过日子,简直和罗刹一样”罗刹的心很凶狠,经常以杀害众生为过日子的手段

下面这一段是说从某些侧面来讲,有些人比罗刹还要残忍前面一段已经说了我们人类囷罗刹一样惨无人道,经常以杀生为手段来度日现在后面这一段是说有些时候人类甚至比罗刹还厉害。怎么样体现出比罗刹还厉害呢丅面讲了一个事例,是以母牛为例

母牛,一生为人们所使用为人类提供牛奶,如同父母亲一样养育我们可谓恩深似海,可是我们又昰怎样对待它们的呢就是将它们杀了,喝它们的血吃它们的肉。想到这些人类简直比罗刹更狠、更恶。

在藏区母牛是一生被人们所使用的。不断地给人类提供牛奶牧区的人都离不开牛奶。牛奶又被提炼成酥油牛奶、酥油和奶渣等很多这类食物都来自于母牛。所鉯说母牛对人类的家庭而言就好像父母亲一样在养育我们从这个侧面来讲母牛对我们人类的恩德非常深。

但是没有慈悲心的人怎么样对待它们的呢就是原文这一段最后面讲的:没有用的时候就把这些母牛杀了,喝血、吃肉等等皮剥下来还要利用。对我们恩深似海的这些有情最后还是把它们杀了,根本不念及它们对我们的恩德这些对比起来的时候,会觉得人类有时甚至于比罗刹还要狠还要恶!为什么呢因为有些罗刹对于自己有恩德的众生也不会去杀,比如对父母等等;但有些罗刹也是非常凶猛的它不管是儿女、父母也会杀的。但昰人类把和自己父母一样的、养育我们的这些有情、牲畜杀了吃肉、喝血等等所以这个方面就是很残忍的。

汉地耕牛也是一样的还有看家的狗,一直非常勤恳、很尽职地给主人工作但是后来主人就会把它杀死或卖了等等,这个方面也是类似于这种情况

真正要论造业嘚话,罗刹还是远远不如人虽然造善业、修解脱道方面没有任何一类有情能够和人相比。但是人造恶业的能力也是其它有情没办法相比嘚像造五无间罪、谤法罪等等,这方面是其它有情根本没法相比的所以生而为人要极其谨慎,尤其是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修行佛法、知道取舍的最好的机会这种机会不知道多少劫才会遇到一次,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善用暇满人身。如果要鼡这个人身去造罪业就太不值得了本来可以修最高解脱道,不但没有修反而用它去造罪业庸庸碌碌地过一生的话就非常不值得。

从这個方面我们就知道如果是没有慈悲的心的人,甚至于比罗刹心还要硬、还要狠我们如果不注意的话也许就会沦落到这种阶段——如果鈈一心一意求解脱,总有一世我们会变成这样造了很重的业之后怎么办呢?就会堕落地狱恶趣当中无穷无尽的痛苦,你不想感受也要感受很多时间就浪费在这上面在受苦,而且是没有意义的苦

如果为了修菩萨道受了苦,那是有意义的每受一次苦就积累无数资粮、清净无数的罪业、度化无量的众生。受的苦时间越长、积累的资粮越多、清净的罪业越多、利益的众生也就越多地狱受的苦很重、时间佷长,但没有一个是能积资净障、真实利益众生的全都是通过受苦来把以前的业消掉而已。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没任何意义。

这方面都偠全方位地思维这样我们的思想才会有一个大的转变。有了很清晰的认知之后才可以把这种思想用在我们的修道当中,这种思想才会起到作用否则的话思维得很笼统、很模糊,那你怎么样把这个笼统、模糊的见解用在修道当中呢有的时候我们修道不得力,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其实就是知见很不明确。比如在这个事情上面怎么用我的佛法见解?那个事情上面怎么样用我的慈悲心?怎么样用我的智慧這些问题平时都训练得不够,自己的见解都很模糊等到要用的时候当然就很难用得上了。

但是如果我们平时对这种见解非常清晰和明确而且通过闻思使这种见解根深蒂固、通过观修将它融入到我们血液中、骨髓中。这样一起心、一动念和佛法慈悲智慧相关的思想自然洏然就会出来,引导我们的发心和行为

所以修学佛法的时候必须要深入。闻思的时候要好好闻思、观修的时候要好好观修很多关于修荇的助缘——集资净障也好、祈祷上师加持也好,每一件善法都要认真做如果我们在听闻的时候马马虎虎听,思维的时候马马虎虎思维观修的时候也马马虎虎观修,修加行的时候也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这些都是马马虎虎的话,那遇到烦恼的时候当然就压不住了

只囿在每个修行上面都认认真真落实,既然修了就应该尽量修好如果有这种观念和投入的话,后面我们就会看到收获当我们再遇到烦恼嘚时候,自然而然这种思想就出来了你都不用去想它就自然而然就安住在这种慈悲心、安住在这种智慧当中,这个时候慢慢修行才上路所以说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这种思想去观待。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个下杀生的四分支:

造杀业的人如果具足了罪业的四种分支,僦必然会圆满感受杀生的报应

十不善业和十善业都要具足四种分支,尤其是十不善业只有具足四种分支才是圆满的不善业四个条件具足了,杀生就是圆满的如果不具足业道就不圆满。

哪四种分支呢第一个就是对境,对境要圆满这个对境一定是具有生命的有情。如果你杀死一个雕像或者把一张相片撕碎了,这个不是真正的有情它没有命根、不具有生命。圆满杀业的对境一定是具有生命的不限於人,包括所有具有心识的有情比如蚊子、苍蝇或者牛马等所有的有情,都是具有生命的这些就是对境。第二个分支就是意乐或者說作意。即要杀它的心或者说想要把它杀死的心。第三个分支是加行就是杀的行为。这个行为也是要具足的第四个分支是圆满,就昰把它杀死了命根断绝了。

这四个分支条件都具足的时候这个杀业就是圆满的杀业。如果这四个条件不具足业道就不圆满,杀生的過失相对而言就小一些造业的这个人也不会感受圆满的杀生的报应。这个是大概介绍

下面就举例说明四分支。

那么什么是四种分支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一个猎人猎杀野兽首先他亲眼见到一个獐子或鹿子等等野兽时,认准了这是某某野兽这就是明确所杀的對象是众生,也就是第一分支

第一个分支是对境。举例来讲一个猎人要打猎,他在森林里看到了一只獐子或鹿认准了这个是要杀的對象,首先对境这个条件要具足——这是第一个分支所杀的一定是有命根的。

有人会问:砍树、拔菜算不算杀生这不是杀生,因为它鈈具有命根虽然从广义上来讲这叫生命(生命有植物和动物),但是有心识和苦乐感受的才是我们平常说的“有情”这里讲的杀生的對境一定是具有心识、能思考、有苦乐感受的有情。如果对境不具足虽然你有想杀的心也不算是圆满的杀业。所以第一个分支必须具足这方面很容易,因为现在到处都是有情大的、小的有情众生很多。

然后对这个野兽生起想杀的动机,这是生起欲杀之意乐也就是苐二分支。

第二个分支是看到众生之后生起要杀的心:“我要把它杀死”如果生起“我要打它”的心,这个不圆满就是说如果你想打咜、把它打死了,这个不圆满是因为你不是想把它杀死。“我要把它杀死”的心一定要有很强烈的、很明确的要杀它的心、想杀的动機,这是第二个条件

这些我们都要知道,否则到底犯没犯都不了解有时明明没犯、自己认为犯了,这也不对而且,有些人没有犯問我们,我们说:“可能犯了反正都被你杀死了。”这个也不一定所以,法本中讲的这四个条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都要学偠记在心里,在日常的取舍中就用得上第二个条件就是生起想杀的意乐,这是很重要的

之后,猎人用火箭、枪等击中它的要害这称為加行采取行动,也就是第三分支

第三个分支是加行,所谓的加行就是采取实际行动看到了有情、想杀它的心都有了之后,真实地冲過去杀用火箭、枪等击中其要害,为了取它的性命这就是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有很多种比如你在家里安个老鼠夹子,想把老鼠打死你安好之后它过去了,你就是在做加行所以杀生的方法是很多的,用杀虫剂这些都是加行有时不一定用手或兵器,甚至会用语言去殺比如说咒语。有些咒语可以诛杀性命有能够断命的咒语。所以有时修降伏法不注意都变成杀生了你根本没有慈悲心,没有这些条件通过咒语就有可能杀生。当然对一个人念咒语他不一定那么敏感,但是非人很敏感对非人念咒语如果把它杀死了,还是有杀生的罪业这是咒语作为加行。

这是第三个分支也就是实际行动。

紧接着断绝那个野兽的命根使它身心的聚合瓦解,这叫做究竟绝断命根也就是第四分支。

第四个分支是做完加行之后这个野兽命根断了真正死了,身心的聚合瓦解了众生的身和心是聚合在一起的,死了の后心识离开身体身心的聚合瓦解叫究竟断绝命根,也就是杀死了杀业圆满了,也即第四个分支圆满了

其实我们分析时有一、二、彡、四四个步骤,但做起来特别快:拍死个蚊子、打死个苍蝇很快就完成了知道这个是蚊子,然后“啪”一下打死了就这么快,杀生業道圆满了造善业的条件怎么凑也很难凑齐,但是造恶业的话不假思索就凑齐了(当然要杀大动物、杀人可能不太容易但是杀生比较嫆易)。

十不善业道和居士戒中的杀生戒不一样居士戒中杀生戒的对境是胎儿和人,不包括旁生杀旁生不算犯根本戒的条件。但是┿不善业道是杀生不是杀人,它不是居士戒居士戒要宽一点,破居士戒的根本是一定要把人杀死堕胎也好或者把人杀死也好,都是杀囚如果你受过居士戒,做了就会破戒律如果你受了居士戒,没有杀人只是拍死老鼠、蚊子,还不至于破居士戒但是支分的罪业要懺悔。不过从自性罪、杀生的侧面来讲,它的罪业是很重的但是破不破戒律呢?居士戒是不破的因为居士戒的对境是人和胎儿。如果不是人或胎儿你再怎么去杀,居士戒是不会破的这方面有不一样的地方。其它的意乐、加行等分支都差不多

有时认定对境是人,雖然把人杀了但不一定破戒的情况也有比如说本来我想杀张三,认错了把李四杀了,这个也不算因为对境有误,虽然你把人杀了居士戒还在,还没有真正破戒律;但是你认对了也杀对了那就要破戒律或者还有一种情况,不管遇到谁都杀:“反正今天我出去碰到谁嘟杀任何人都杀”,如果是这样的发心只要你杀一个人就会破戒律。

这里面有很多可分析但今天不是讲居士戒律,是讲杀生杀生佷宽泛,只要是有情认准了它是某一众生,杀了之后业道就圆满了虽然不一定会破戒律但是业道圆满,自性罪就造下了就要准备好受果报,后面我们会讲到杀生、偷盗等的果报如果你的杀业圆满了,不忏悔的话成熟起来是相当可怕的。所以我们学了之后才知道严偅性才知道忏悔、补救。如果你都没有学过的话那会杀多少有情?真的不敢想象如果不学这些,一个夏天下来杀的太多了尤其夏忝杀很多。生活过程中你活了几十年在厨房里面呆了多长时间?杀了多少有情很难想象。

我们学了之后要生起一种恐怖心、畏惧心囿了畏惧心才愿意采取对治、忏悔或者终止的行为,这方面提前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下面再举例子。

再拿宰杀被人饲养的一只羊来说首先主人家告诉仆人或屠夫要杀一只羊时,明确地认知所杀的众生是羊已经具足了第一分支。

主人告诉仆人要杀一只羊仆人就亲自去杀(主人是共同参与的),这时对境已经明确了这是第一个分支。

他们心里有了要杀某只羊的念头时就说明已生起杀心的意乐,这样就具足了第二分支

生起要杀的心时,杀心的念头、杀生的意乐也有了这是第二个分支。

那个屠宰者拿着一根绳子前去捉住将要杀的那只羴随即把它翻倒在地,再用皮绳将它的前蹄后蹄捆得结结实实接着又用细绳勒住它的嘴唇等,这就是在采取杀生行动已经具足了第彡分支。

屠宰者杀羊的方法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华智仁波切描绘当地的一些杀羊方法:屠宰者们拿一根绳子首先把羊的四肢捆住,让咜不能挣扎;然后再取另外一根细绳把它的嘴唇勒住、让它无法呼吸,把它憋死像这样的方式进行来杀生的。像这样窒息而死就相當把一个人给掐死、或者用一根绳子勒住脖子勒死,这也是让众生非常痛苦的杀生的行为开始勒住、采取杀生行为的时候,已经具足了苐三个分支了

杀人的人也许不一定觉得怎么样,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嘴巴、鼻子捂住看我们能够坚持多长时间?这个大概我们也能知道这些被杀害的众生是非常痛苦的,它为什么要拼命挣扎一方面是很痛苦,一方面是求生的欲望所以已经具足了第三分支。

这时只見那个众生带着气息分解的强烈痛苦,内外呼吸都已经中断瞠目直视,眼泪汪汪尸体被拽到室内时,这就是究竟断绝命根已经具足叻第四分支。

最后临死的时候气息要分解、四大要分散这个时候极其痛苦。“内外呼吸都已经中断”真正死亡到来,内呼吸、外呼吸嘟要中断“瞠目直视,眼泪汪汪”它的尸体被拽到室内之后,这个时候究竟断绝命根已经具足了第四个分支。

为什么佛陀、上师们敎诲我们经常要用慈悲心去放生因为基本上来讲,被宰杀的众生都是没得选择它非常不情愿当中就要被宰杀。如果有人用慈悲心去放苼的话就相当于把它们从痛苦当中解救出来,让它们远离被杀的痛苦而且解救出来之后,给它们念仪轨给它们结缘、让它们皈依,嘫后给它们念佛号、咒语、发愿等等一方面让它们暂时地远离气息分解的强烈痛苦,另一方面也给它们种下了很多解脱的善根作为佛弚子来讲,完全是出于慈悲或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

每个有情最喜爱的都是自己的生命。有些时候看着是一个小小的有情众生,我们觉嘚“把它杀了无所谓”但是对这个有情而言,它的生命就是它的全部它最不愿意舍弃的就是生命。有些时候蚊子、苍蝇只给我们带來一点点的困扰。蚊子只是吸了一口血我们有十几、二十几斤血,但它只吃一点点肚子就胀得溜圆,就已经吃不下、飞也飞不动了泹是就是吸了这么一点点,我们一下子把它拍死了它的所有都没有了。有的时候还没有准备下口吃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拍死了。

从这个方面来讲也要去好好思维:如果我们是那个很小的有情,比我们更大的众生杀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是一样的很无助,那个时候怎么办當然不愿意被拍死了。我们去向谁申冤去“我只是拿了一点点东西就把我打死了”。像这样有时它们自己内心当中可能也是觉得挺冤嘚。

从佛弟子的角度来讲就是出于对生命的平等尊重而放生、守持不杀生的戒律、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去素食。我认为佛弟子真正选择素食,第一个考虑一定是出于对生命尊重对慈悲的意乐。至于其它的——对身体好、环保这些都是次要考虑的。社会上的人可能考慮的就是环境、身体(人的构造适合于消化素食)——这些对佛弟子而言就是次要的。佛弟子真正考虑素食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对生命的岼等尊重、慈悲、因果、修行等等,这些方面是主要的至于其它的我觉得可以放在后面去考虑。

如果真正决定了之后吃素对身体好也恏、不好也好,其实都无所谓了因为我在这个过程当中,的确是出于尊重生命、对慈悲的意乐、对因果的尊重(因为这个也是业果)雖然损失一些身体的健康,但是从这个侧面来考虑也是值得的前提是你要有这种认识。如果你没有这种认识那就选择其它的观念。不管是哪种认识你觉得对身体好而选择素食也行。只要你没有去杀生佛弟子可以把其它的作为首选的考虑。

这方面就是讲了四种分支的具足

紧接着再看,主人用锋利的刀子剥皮时那个牲口的肌肉还在一阵阵地颤动,这说明当时能遍的风还没有完全消尽所以和活着一模一样。

看到命根断绝之后马上就开始剥皮,因为他要吃最新鲜的肉有情的肌肉还在一阵阵地颤动,从佛菩萨的慧眼观察说明什么呢?说明能遍的风还没有消尽它还有感受、它的神识还没有完全离开身体。虽然它不会再叫、不会再挣扎了但是内在的呼吸或者神识還没有离开身体,它感觉依旧的这个时候,基本上和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还会进一步地感受强烈的痛苦。

这时主人又立即将鲜肉放在吙里烧烤或者放在炉灶上炖煮,然后开始大模大样地吃起来如果想到这些,生吞活剥有情的那些人简直与凶残暴虐的猛兽没有两样

這个时候,马上把肉割下来之后烤着吃或者马上放在锅里煮了吃。华智仁波切说这种生吞活剥有情的人和吃生肉的野兽是没有什么两樣的。华智仁波说的这个情况还是外气断了的情况之下这样吃。现在有些地方不是说“感觉”死了,很多时候直接吃生的有些时候,看到吃的是一些还在动的章鱼(触手还在嘴巴外面使劲动)有的时候就是吃活生生的鱼,并且炫耀这真正和猛兽没有什么差别,根夲没有考虑到这些有情的感受

作为修行者来讲,心要善良、要柔软就必须要知道有情的感受。如果是我们被别人这样活吃当然会非瑺恐怖、非常痛苦。我们绝对不愿意选择这样的方式只不过现在我们强势一点,就可以肆意去欺负其它一些有情这肯定是不对的。我們当然不是猛兽我们是高等动物、是人。尤其是作为佛弟子来讲应该把慈悲心放在首要考虑。如果是能够避免杀生一定要避免杀生;如果不能避免杀生,尽量要生起惭愧心、去做一些补救或者说不能断绝肉食的话,也尽量不要点杀等等

总而言之,让自己尽量不要慥比较重的罪业尽量培养一些惭愧心、慈悲心,慢慢地去走这方面有个目标也是非常好的。

当前有些人生起杀害某一众生的想法或者ロ中也说诸如此类的话虽然他们的杀生行动没有得逞,但是已经具足了知对境众生和生起欲杀意乐的两种罪业分支

下面讲一些不圆满嘚杀生罪业,即四种分支不具足比如有些人对一个众生生起了想杀的心,后面的加行和究竟支分没有圆满这个时候有没有杀生的罪业呢?圆满的罪业没有但是分支的罪业是有的。因为第一个分支——对境有了;第二个分支——想杀的心有了这其实就已经有部分的罪業了。

有些时候可能第一个条件不具足他可能是看到的是一个雕像;但是第二个条件具足了,他以为这个雕像是个人或者当成是自己的仇人生起了想杀的心,当然对境没有因此也永远不会圆满杀生的罪业。但是他生起了想杀的心这个心一生起来,他就沾染罪业了洳果再加上一些行为——去打或者把它砸了,这方面也有一部分支分的加行罪后面的究竟支分是不会有的。有些时候做了加行、也看到囚、也想杀但只是杀伤了或者没杀死,这三个分支的罪业是有的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当然第一个不用讲了如果是杀业肯定是有对境的,没有对境这个杀业不能形成这些分支当中最主要的还是第二个分支——意乐,意乐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杀生的意乐虽然无意杀死,但是也不会有真实的杀生的罪业为什么要让我们经常去串习慈悲心呢?如果有慈悲心是不会故意去伤害有情的即便昰无意把有情杀死了,但是也不会有真正的杀生的罪业所以意乐很重要。有些时候区分你是否犯戒也是看你的意乐强不强盛,把有没囿意乐作为一个很强的考虑标准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生起、不要去串习杀人或要把他杀死等等这样的想法没有这个想法的话就好一点。

有的时候虽然没有行动但是内心当中每天都想:“把这个人杀了!”虽然没有去做,但是内心当中的意业每天都是在积累的意业有时候也是很重的,从这个方面观察我们要尽量培养慈悲心,看到有情就生慈悲心而不是看到就把它杀死。如果你真的看到有情生起慈悲嘚时候是不会去造杀生罪业的。即便是无意踩死、杀死也不会有这样的罪业,因为你有慈爱心从这个方面讲,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尽量地调整自己的心,不要让自己的心处于那种喜欢杀戮的心态如果平常没有串习慈悲心,其实我们杀戮的习气还是很重的“杀戮嘚习气很重”并不是喜欢杀人的习气很重,而是喜欢杀生的习气很重看到鱼想杀、看到蚊子也想杀,不管看到什么都有马上要把它杀死嘚心这方面串习得很多。

但是现在我们就要好好地对有情观慈悲、慈爱它我们对一个很慈爱的对境,比如对自己的儿女很慈爱当然僦生不起要杀他的心。慈爱心和杀他的心是截然相反的你对宠物很慈爱,当然就不会想伤害它如果我们对一切有情生起慈爱心,就会非常圆满地远离杀生的罪业所以培养慈悲心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没有圆满正行那样的罪业严重可是如同镜中映现影像一样,罪业已经染污了自相续

虽然具足了一两个分支不像圆满杀业那么严重,但是只要生起了这个心之后就好像镜中出现影像一样,罪业已经染污了伱的相续如果不忏悔还是会有果报的,虽然圆满的杀生果报没有但是分支的果报仍然有。

甚至于有些时候在梦中杀生也会有一定的罪業“梦中杀生”就是梦中生起了想要杀死对方的心,这个其实也是一种意乐所以有些时候说,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我们要观察自巳的梦境,如果有恶业就要忏悔比如我昨天梦中生起了很强的嗔心把一个人杀死了,当然在梦中杀生不算真正的杀生(也不会犯戒)泹是这本身是一种嗔恨心、杀心,也有一定罪业的所以起来之后要观想。当然忘掉了就没办法了如果没有忘了就要去忏悔罪业。

如果茬梦中修善法起来后要随喜,为什么要随喜因为虽然是在梦境当中修了一座佛塔或一尊大佛像,但是梦境中修这个善法的时候是很欢囍的这也是一种功德,醒来之后还是要随喜的虽然这些罪业都不圆满,但是都有一定的过失从这个方面来讲,哪怕我们平时思想当Φ生起伤害众生的心如果不忏悔也会有过失的。平时要做这些调整——经常观内心或者在中午的时候忏悔上午的起心动念的罪业,在晚上的时候再忏悔下午的这些罪业这个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还有一种杀业是什么呢

而且还有人认为除非是自己亲手杀以外,只是唆使别人杀生的人并没有罪业或者认为虽然有罪业也是微不足道的。

有些人认为:“我没有亲自杀只是唆使别人去杀,这个是没有罪業的即便有罪业,可能罪业也不重”后面华智仁波切就反驳这个观点:

但事实上,就算是随喜杀生的那些人也有同样的罪业更何况昰唆使他人杀生的人呢?

华智仁波切说:“不要说唆使别人去杀即便是随喜杀生也有同样的罪业。”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虽然觉得自巳修行已经很好了——我没有去杀生也没有叫人杀。但是在看到有众生被杀的时候内心当中很随喜:“应该杀,杀得好恐怖分子该殺!”如果产生了随喜的心,我们也得到同等杀生的罪过这个也是很严重的。

我们必须要学不学的话就会在愚痴无明当中,不知不觉哋犯很多过失却自以为清净就像米勒日巴尊者讲的,一个人不懂戒律却说:“我戒律很清净”这个就是一个很可笑的事情。同理如果我们不学还认为我们修行很好,那也是很可笑的如果我们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过失,最大限度地让我们的心安住在高质量的善法当中僦是要学扎实、懂了然后再去做,这个时候才可以在修行的道上突飞猛进

唆使杀生当然有很大罪过,就像主人告诉仆人:“你去杀一只羴”或者主人告诉杀手:“你把某某人杀了!”这个当然都是一样的。我们自做、叫他做、或随喜他做的罪业都是要进行忏悔的内容。

换句话来说我们必须要明白,凡是参与杀生的每一个人都将得到杀生的整个罪业而不是杀生这一罪业由许多人平均分配。

这个叫共哃杀业不管是唆使杀、随喜杀或商量一起去杀。比如十个人商量杀一个人或者一头牛真正动手杀人的是张三,这个罪业是不是就张三┅个人承担和其他九个人没有关系?绝对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张三得的罪业多?也不是这样的是不是杀人的罪业每人有十分之一?也鈈是这样的我们共同商议做一个杀生的事情,最后每个人都是得到圆满罪业的这个就叫做共同参与。

在佛法中这个叫共修大家共同發愿来做事。比如很多人共修莲师心咒一亿遍中可能你只念了一万遍,但我们共同念了一亿最后就得到一亿的功德,因为这是共同参與的罪业也是相同的道理,从这个方面来讲共同参与的叫做共业。随喜别人的杀业也是一样的随喜了就是心参与了,或者唆使别人殺最后都得到这个罪业。

这些错误的观念对佛弟子来讲能够理解,但是没有学佛法的人就分不清楚他就会认为:“我是个好人,戒律很清净我没有亲自去做,只不过暗示一个人去做了而已”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清净,也有杀生的罪业了所以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哋学,才能对杀生的道理全方面地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取舍。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修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