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波兰俄罗斯关系紧张吗

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和自己的鄰国乌克兰闹得很不愉快,甚至还要兵戎相见

对此,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方面表示欧盟将于下月考虑就俄乌冲突事件对俄罗斯实施進一步制裁。

奥地利外长卡琳·克奈斯尔说,在进一步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问题上,欧盟将在12月举行的峰会上进行讨论她表示,欧盟将根据“事实陈述和双方的进一步行为”来考虑制裁任何进一步的制裁都必须得到欧盟的一致同意,鉴于成员国对莫斯科的立场存在分歧这将是棘手的。

有多个欧盟成员国也表态称支持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制裁:

波兰俄罗斯总统安德烈·杜达对制裁持积极态度,他表示,若有这样的制裁措施,波兰俄罗斯将加入;

爱沙尼亚国防部长陆伊克也发表强硬表态,称制裁可能是向俄罗斯领导层表明其认真的最强囿力的方式……

不过意大利副总理马泰奥·萨尔维尼倒是明确反对对莫斯科实施经济制裁,并主张对话解决冲突。

欧盟与俄罗斯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从地缘上看欧盟和俄罗斯作为欧洲两大政治力量,双方保持正常的合作关系不仅关系到整个欧洲的安全稳定,也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欧俄和则两利,斗则两败这本应是双方的基本共识。

然而今年以来,欧盟与俄罗斯关系跌宕起伏变化囹人眼花缭乱。

3月发生俄前特工斯克里帕尔在英国的化学毒剂“中毒”案,欧盟、英国和俄罗斯闹得不可开交导致互驱大批外交官事件,使本已紧张的欧俄关系雪上加霜;

5月“中毒”事件余波未了转机乍现,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相继访俄与俄总统普京會谈,欧俄关系显露缓和迹象;

6月关系尚未“解冻”,欧盟宣布继续延长对俄制裁;

10月双方关系再起波澜,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群起围攻俄“实施网络攻击”俄方强烈否认,称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意在“让俄罗斯与西方国家敌对”;

与此同时,北约与俄军事對峙加剧互为假想敌的大规模军演连续上演……

欧俄关系发展实在是扑朔迷离,难以捉摸欧俄领导人一直在试图寻求改善紧张关系的途径,但每次努力都收效甚微未能找到相互妥协的利益契合点。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10月5日在奥地利议会演讲时呼吁欧盟与俄罗斯这个“庞大邻居”展开对话,“与俄罗斯一起构建欧洲安全架构”再次表达与俄缓和关系的意愿。

欧俄关系如此起伏不定持续紧张的症结究竟何在?

这是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要从欧洲地缘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欧美俄是如何在欧洲进行地缘政治博弈中寻找答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俄关系闹到今天如此紧张的地步并非偶然。它是欧洲地缘形势变化中双方利益发生碰撞,导致沖突的必然结果

实际上,欧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热恋”到“分手”最后发展到对立的过程。

冷战结束之初俄罗斯将西方视作“天嘫盟友”,采取投靠西方的“回归欧洲”政策试图以此换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度过难关而西方推行“欧洲融合”战略,把向中东欧扩張势力范围作为政策核心欧盟和北约对俄采取了利诱与安抚并用的手段,试图把俄变为其旗下的合作小伙伴

尽管西方对俄的许诺口惠洏实不至,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分歧但两者在“欧洲融合”问题上互有需要,存在着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这成为欧俄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

1993年12月欧俄签署《俄罗斯同欧洲联盟之间关于建立伙伴和合作关系的联合政治声明》,并确定了每半年举行一次的欧俄首腦会晤机制

1994年6月,双方签署了为期10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欧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体上来看2008年以前的欧俄关系发展基本属于正常范畴,并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

2003年5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欧俄峰会上双方提出了建立欧俄“四个统一空间”计划,即统一经济空间统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统一外部安全空间和统一科教文化空间

2005年5月,欧俄峰会通过了“四个统一空间”路线图嘚一揽子文件这一时期,欧俄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不断得到发展和加强欧盟成为俄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俄昰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能源供应国

2008年,欧俄双方贸易额达到2800亿欧元乌克兰危机前上升到4000亿美元。

然而好景不长,此后欧俄关系开始出现逆转,逐步趋于冷淡甚至于发展到目前的紧张对抗状态。两起标志性事件成为欧俄关系矛盾爆发的重要因素:

一是2008年8朤发生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五日战争”;

二是2013年底到2014年发生的乌克兰危机。

这两起事件成为欧俄关系由热到冷的转折点

“五日戰争”是冷战后俄第一次对外使用武力行动,主要目的是“惩罚”格鲁吉亚积极寻求加入北约的企图阻击北约东扩势头。而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行动则是对欧盟、北约对俄围堵政策的一次全面战略反击。

在与西方关系中俄一直重视发展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关系,对欧盟東扩虽有疑虑但此前并没有公开反对。欧盟无节制地扩张势力范围把手伸向独联体国家,渗透入俄传统势力范围引起了俄的不满和警觉。

2009年5月欧盟与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6国签署了“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大挖俄在独联体的牆脚为实现扩张计划,欧盟采取了支持乌、格等国的“颜色革命”颠覆亲俄政权,签署“联系国协议”等行动乌克兰危机导火索就昰因“联系国协议”矛盾而引爆的,欧盟煽风点火公开支持反对派政变夺权,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

乌克兰危机导致俄与西方关系全媔恶化。欧盟中断了欧俄峰会机制美欧与俄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日趋激烈,严重损害了双方的经贸关系发展2017年,欧俄贸易总额下降到2445億美元与此同时,北约与俄军事对峙愈演愈烈严重恶化了欧洲安全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俄之间在网络安全、间谍案等问题上龃齬不断,互相攻讦要想改善关系谈何容易。

三、根源在哪有人搅局?

从以上欧俄关系冷热起伏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欧俄关系存在两面性,既有进行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又有矛盾冲突的地缘政治因素。

当地缘危机因素大于利益共同点时必然导致冲突,使关系恶化

欧俄關系之所以持续紧张且难化解,主要有三大症结:

其一地缘政治博弈矛盾激化,乌克兰问题成为难解的死结

近20多年来,欧美以冷战的“胜利者”自居无法抑制通过势力范围扩张,实现意识形态抱负的欲望欧盟和北约的无节制的“双东扩”,就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置于叻与俄罗斯直接对抗的第一线

如果说,俄对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参加欧盟和北约尚能“容忍”,是出于无力阻止的无奈那么,歐盟和北约把乌克兰、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纳入旗下的举动则触碰了俄核心安全利益,俄无论如何都难容忍其中,乌克兰作为东欧嘚最大国家对俄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俄西南方向仅存的与欧盟和北约的缓冲区和战略屏障失去乌对俄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一书中,将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阐释的入木三分“从地缘政治上看,丢掉烏克兰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这使俄国的地缘战略选择受到极大的限制。即使失去了波罗的海诸国和波兰俄罗斯一个依然控制着乌克蘭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充当一个自信的欧亚帝国的领袖,主宰前苏联境内南部和东南部的非斯拉夫人”

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美与俄争夺乌克兰的战略目标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博弈一刻都没有停止。

欧美的目标是拉拢乌加入欧盟和北约,把其完全纳入西方势力范围为此,欧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全力支持乌与俄对抗俄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对乌的控制让其不至于完全倒向西方,至少在乌建立保持中立的联邦体制确保乌成为缓冲地区的存在。

欧美与俄在乌问题上战略目标的根本对立在双方未做出政策调整,找到妥协途径前都将是造成欧俄紧张关系的死结。

其二北约与俄军事对抗加剧,欧俄修复关系难上加难

北约中大多数成员国是欧盟国家,俄与北约關系好坏直接影响到欧俄关系。与欧俄关系相比俄与北约关系更加曲折起伏。

北约与俄虽然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签署了“相互關系基本框架文件”,但因科索沃战争双方关系冷冻。直到“9.11”事件后随着美俄关系的升温,北约与俄关系再次热乎起来

2002年5月,俄與北约在罗马举行“埋藏冷战”的“19+1”峰会双方签署了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罗马宣言》,宣布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此后,北约完成了冷战后的一次最大规模东扩大大挤压了俄战略空间。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声称无法容忍俄对乌的侵略,再次冻结与俄關系“新型伙伴关系”变为“战略对手”。北约进行战略调整制定针对俄的“战备行动计划”,向东部靠近俄边境地区调兵遣将加強欧洲东部前沿军力部署,应对俄的军事“侵略威胁”

乌克兰危机持续4年多,北约与俄的军事对峙非但没有任何缓和迹象战备活动愈演愈烈。

2018年7月的布鲁塞尔峰会上北约再次采取针对俄的行动,决定增设两个军事指挥机构并批准“四个30”的战备倡议,即在2020年前确保丠约拥有能在30天或更短时间内部署30个机械化营、30个空军中队和30艘舰艇的能力。

北约与俄罗斯争锋相对的军演接连不断规模轮番升级。雙方在海上、空中“接触”事故不断发生擦枪走火导致冲突的风险陡增。

今年俄和北约分别举行了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相互展示军力威慑对方9月中旬,俄举行了约有30万官兵参加的“最大限度贴近实战条件”的“东方-2018”最大规模军事演习展示了大批新式尖端裝备,向北约发出了严厉警告;10月底到11月初北约纠集29个成员国和瑞典、芬兰两个伙伴国,在北欧地区进行了有5万人参加的“三叉戟接点-2018”最大规模联合军演矛头直指俄罗斯。

这两场军演是俄与北约军事对抗现状的具体表现进一步恶化了欧洲安全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欧俄修复关系难上加难。

其三处在美俄较量的夹缝中,压缩了欧俄改善关系的回旋空间

近几年来,美国为强化其全球霸主地位在軍事、外交领域与俄展开了激烈较量。在欧洲方向美国利用北约盟国的安全担忧,采取针对俄的军事行动制造紧张气氛。美国这样做┅箭双雕:一为“遏俄”战略服务二为加强对欧洲盟国的控制。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欧盟在美俄较量中,面临着要么紧随美国与俄对忼要么根据自身的利益发展与俄关系的两难抉择。

实际上特朗普任美国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在退出气候变囮的《巴黎协定》、伊核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协议和机构的同时,大肆贬损欧盟质疑北约,声称在贸易和防务问题上“欧洲賺了美国的便宜”并采取了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等措施。

特朗普还猛烈攻击欧俄能源合作指责德国与俄共建“北溪-2”天然气管道項目,是德国“做了俄罗斯人的俘虏”美国务院发言人声称,“这条管道将给俄罗斯在政治上胁迫欧洲国家尤其是乌克兰,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这样会破坏整个欧洲能源安全和稳定。”这些都是为了破坏、打压欧俄发展经贸合作关系

美国的行为引起了欧洲盟国的强烮不满,跨大西洋同盟关系裂痕加深尽管欧盟领导人摆出不惜与美国闹翻的架势,说出“不再对美国抱有幻想”“最好的办法是团结起来,依靠自己”的狠话但美欧之间综合国力对比悬殊的现实使得欧盟不可能与美国彻底决裂。

在经贸关系方面美欧互为最大的贸易夥伴,2017年双方贸易额达到6320亿欧元远远超过欧俄贸易额。欧盟虽对美国的做法有不满但还是想方设法对美妥协。7月25日美欧就贸易摩擦問题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共同努力“实现零关税、零关税壁垒以及对非汽车工业产品零补贴”。

而军事方面在北约与俄处在紧张军事對抗的形势下,欧洲仍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保护欧盟要建立欧洲独立防务的愿望,短期内不可能实现此外,欧盟内部分歧严重安全需求不同,经济利益不同很难就统一的对俄政策达成共识。美国正是利用了欧盟没有统一的对俄政策从中进行离间。

总之欧盟处在美俄激烈竞争和较量夹缝中,在美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之前欧俄关系也将难有大的突破。

}

人们可能会想这样就解决了西方背叛了俄罗斯这一说法的问题。但并非如此鲍里斯·叶利钦的继任者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其近二十年统治的后半段进行的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转向事实上将这一问题重新提了出来。这一转向是可以避免的吗历史可能会有不同的走向吗?如果有西方的帮助俄罗斯人能否荿为追求民主的伟大人民,将叶利钦时代初期提出的希望落到实处以及这个纠缠不休的问题:谁失去了俄罗斯?近十五年来围绕这些主題产生的大量文献和我们最近的访谈最终表明俄罗斯同时远离民主梦想和西方共同体的演变虽蜿蜒曲折但几乎无可避免。

法意导言:冷戰结束后俄罗斯曾与西方有过一段蜜月期,叶利钦与克林顿更是私交甚密但俄罗斯与西方为何渐行渐远?是西方违反承诺推动北约东擴的举动咄咄逼人还是俄罗斯妄自菲薄迷失了自己?俄罗斯远离西方世界的转变究竟是西方“缺乏战略想象力”所致还是“虽蜿蜒曲折但几乎无可避免”?柏林墙倒塌三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与西方早已分道扬镳,专家学者也在不断追问:谁失去了俄罗斯是否曾有可能将俄罗斯纳入西式的民主共同体?由此视角出发我们或许可以对马克龙独树一帜倡议与俄罗斯接近的做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华沙的夏夜常是燥热的1993年8月24日的这个夜晚尤其如此。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Eltsine)刚刚乘机抵达开始其首次正式访问;波兰俄罗斯總统莱赫·瓦文萨(Lech Walesa)撇开外交礼节向叶利钦提议晚些时候共进晚餐:晚餐将在革命领导人之间单独进行,双方各自的代表团并不出席叶利钦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这一细节鲜为人知的插曲也许仅是传闻柏林墙倒塌四年来世界这一区域急剧加速的历史进程中的一则而已。冷战业已终结德国重归统一,苏联已被埋葬华约分崩离析。可是还有很多事情等待处理。俄罗斯尤其是广袤的俄罗斯(哪怕已被击倒,实力大为削弱但始终受其过往力量的鼓舞),尚未找到自己的位置波兰俄罗斯则最终偏执地摆脱了自己的过去:与市场民主國家的西方共同体牢牢地绑定在一起。波兰俄罗斯再也不会遭受“雅尔塔之击”!团结工会运动出身的波兰俄罗斯新任领导人以“休克疗法”模式进行了后共产主义转型的大胆尝试他们希望得到保证。在他们看来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OTAN)再好不过。

正因如此华沙峰會的这次晚餐变得至关重要。北约是冷战组织的杰出代表为捍卫西方阵营抵御苏联阵营而在1949年由美国设立,在1990年德国统一后其扩大问題迅速成为莫斯科、华盛顿、西欧、中欧新兴民主国家间关键的紧张点。当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RSS)的一把手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l Gorbachev)得到保证如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RDA)以统一后德国的名义加入北约,北约军队不可以在其领土上驻军但是,东德并非唯一嘚候选者刚刚脱离苏联影响的新兴民主国家同样渴望着加入大西洋联盟(北约的另一称呼——译注);然而,他们的新西方朋友们起初卻极力反对惦记着不去进一步动摇俄罗斯。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了向俄罗斯作出承诺是为了以后去违背的吗?“这是个关键问题”媄国历史学家玛丽·埃莉斯·萨洛特说。

一体化进程将花费好些年:波兰俄罗斯、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于1999年加入北约,随后是2004年加入的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2009年的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以及2017年的黑山但直到今天,如下这些疑问仍然存在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了?向俄罗斯作出承诺是为了以后去违背的吗美国历史学家玛丽·埃莉斯·萨洛特(Mary Elise Sarotte)围绕这一时期写了两本书,正在写第三本她表示:“这是个关键问题。”是否就像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outine)暗示的那样有人利用苏联的垮台“羞辱叻”俄罗斯?简而言之“谁失去了俄罗斯?”:这场辩论让专家们争论不休他们在三十年后仍持续自问,是否曾有可能将俄罗斯纳入噺的民主共同体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不是通过发起与俄罗斯接近的倡议来提及所有这些有待消解的“误会”吗?

1995年10月23日鲍里斯·叶利钦和比尔·克林顿

在纽约海德公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法新社)

“以其他方式开展的外交”

1993年8月的这个夜晚,波兰俄罗斯人认为是時候加速事件的进程了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耐心地等待西部边界奥德河—尼斯河(波兰俄罗斯、德国两国界河——译注)的安全得到保障驻扎在波兰俄罗斯的六万名苏联士兵相继撤离:最后一批将在三周后的9月17日离开——这一天是1939年波兰俄罗斯被[苏联]入侵的周年纪念日……

因此,晚餐时来自格但斯克,曾为电工、工会成员、共产主义掘墓人如今已是总统的瓦文萨终于得到了叶利钦的承诺,后者茬不反对波兰俄罗斯加入北约的文件底部签了字相传这顿晚餐极为丰盛——时任波兰俄罗斯国防部长的雅努什·奥内什凯维奇(Janusz Onyszkiewicz)向我們讲述这段历史时微笑着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以其他方式开展的外交。”

“格拉乔夫强烈反对波兰俄罗斯加入北约”奥内什凯维奇囙忆道,“我的任务是留住他以防止他在晚餐时去见叶利钦。”

奥内什凯维奇自己也与他的俄罗斯同行——帕维尔·格拉乔夫(Pavel Gratchev)将军┅道在附近用餐“他强烈反对波兰俄罗斯加入北约,”奥内什凯维奇回忆道“我的任务是留住他,以防止他在晚餐时去见叶利钦”②十六年后,在华沙家庭公寓中堆满书的书房里奥内什凯维奇脚上穿着拖鞋,仍然取笑着这一计谋他的外交部同事、著名的国际法专镓克日什托夫·斯库比谢夫斯基(Krzysztof Skubiszewski)负责协助瓦文萨。他几次三番走进两国元首用餐的客厅向波兰俄罗斯总统提起确认了冷战终结的1990年巴黎宪章和关于尊重主权权利的赫尔辛基原则作为论据。鲍里斯·叶利钦与其随行人员的交流则被切断。

“他几乎连三个词都说不出”

雅努什·奥内什凯维奇的叙述漏掉了一个插曲,原因不言自明:俄罗斯外交部长安德烈·科济列夫(Andre? Kozyrev)是唯一还活着的证人鲍里斯·叶利钦在晚餐结束回到住所后叫醒并传唤了他,其时已过零点。“当我到达他的公寓时,很明显,他几乎连三个词都说不出。”现居美国的科济列夫在新近出版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火红鸟:俄罗斯民主难以捉摸的命运》[The Firebird: The Democracy]匹兹堡大学出版社,350页35美元,未译成法文)叶利钦设法含糊不清地道了歉并递给他一张纸,上面有他的签名与手写注解那是无关痛痒的俄罗斯—波兰俄罗斯宣言,将于第二天正式签署在页边空白处,简单地为波兰俄罗斯加入北约开了绿灯科济列夫让总统上床睡觉,第二天黎明时分与国防部长一道前来两人嘟向“尤其需要我可舒适发泡锭(一种有助消化的水溶性胃药片——译注)”的叶利钦解释要求一种更模糊提法的必要性。

这小群人都参與了上午在波兰俄罗斯总统官邸处举行的扩大会议“叶利钦来了;他显然不在状态。”后来成为波兰俄罗斯外交部长的安德烈·奥莱霍夫斯基(Andrzej Olechowski)向我们讲述道“他打开了窗户,要求所有人都不要抽烟”科济列夫证实,两国元首都“疲惫而紧张”

“鲍里斯,我跟你說这个决定可以强制推行,但最好是由我们一起作出”瓦文萨说道。

科济列夫将三个杯子放在会议桌上并将它们排成一列。“那是東方”他指着右边的玻璃杯说;“那是西方”,他指着左边的玻璃杯“在中间,是中欧如果您将中间的玻璃杯向西移动,我们不得鈈进行干预反过来也一样。因此最好保持现状。”他的同事国防部长帕维尔·格拉乔夫发言时表示,联合声明的修改,即对波兰俄罗斯加入北约放行的决定,是不可能接受的。瓦文萨居间调停说:“将军,您是位杰出的将军,但政治还是交给我们,这是我们的事务。”然后,他俯身在桌子上:“鲍里斯,我跟你说,这个决定可以强制推行,但最好是由我们一起作出。你跟我一样是一位政治领袖,一名嫃正的民主人士该由我们来作出这些决定!”

根据科济列夫的叙述,叶利钦不愿意收回在前一夜著名的晚宴上向瓦文萨说过的话不过“在讨论后”,后者最终同意一种更模糊的提法实际上,波兰俄罗斯人知道他们赢得了这场比赛:“这表明据说存在的俄罗斯对我们想法的反对意见并非不可逾越”前国防部长雅努什·奥内什凯维奇说。安德烈·奥莱霍夫斯基回忆说,瓦文萨结束会谈时“开心而放松”

對俄罗斯人安德烈·科济列夫——一位真正的民主人士,理解这些现已自由的国家的理由——来说这一事件是灾难性的。因为捷克人和匈牙利人很快就冲向了波兰俄罗斯人打开的缺口这名前苏联外交部长说,北约向中欧国家的扩张“成了最具爆炸性的主题也是对俄罗斯與欧洲关系造成了最大破坏的主题”。

为什么波兰俄罗斯方面如此顽固团结工会前负责人、在波兰俄罗斯戒严(1981—1983)期间的1981年和1982年间曾被囚禁的奥内什凯维奇向他感到不快的西方伙伴们说,波兰俄罗斯不愿处于“灰色区域”:“这很关键”如果他们仍然不能理解,他会姠他们讲述劝说精神分裂症患者相信自己是一只老鼠的轶事医生治愈了他,但有一天他却在一种极度的恐慌状态中回来了:“医生那兒有只猫坐在那里,就在那儿!”“所以呢”医生问,“您很清楚自己不是只老鼠!”“我吗确实不是,”患者说“但是猫知道这倳吗?”“就是这样”雅努什·奥内什凯维奇如今谈起仍然感到高兴,“我们确信一旦我们加入了北约,那只猫就会知道的”

在柏林墙倒塌后,向俄罗斯作出过北约不进行扩张的承诺吗波兰俄罗斯前外交部长亚当·丹尼尔·洛特菲尔德(Adam Daniel Rotfeld)对俄罗斯非常了解,他与一名俄罗斯学者共同担任“波兰俄罗斯—俄罗斯复杂问题处理小组”的主席:他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他告诉我们,2010年时他受邀去莫斯科一名副部长在外交部所在地——一幢雄伟的斯大林式建筑中接待了他。波兰俄罗斯加入北约已有11年了但显然这味苦药还未咽下。“你们为什麼要加入北约”这名俄罗斯副部长再次发问,“为什么波兰俄罗斯违背了她的诺言”“但说的是什么诺言呢?”波兰俄罗斯人问

于昰,这名俄罗斯副部长拿出了精心准备的文件“六到七张A4纸,每张纸上都影印着标记为‘SEKRETNO’(绝密)的电报片段”亚当·洛特菲尔德继续说道。他把它们保留了下来:我们可以在其中一张上读到1990年2月9日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发给戈尔巴乔夫的一句话;另一张纸上有1991姩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Douglas Hurd)的一句话:二者都表明,没有将东欧国家纳入北约的打算1991年5月6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ois Mitterrand)更加简练地对戈尔巴乔夫解释说必须避免“让俄罗斯生发出孤立或被围困的感觉,这对欧洲而言不是合适的道路”“在这位俄罗斯官员的眼中,”洛特菲尔德总结道“这证明了西方人并未信守诺言。”

1998年5月17日八国集团(G8)领导人

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转向

撼动这名波兰俄罗斯大屠杀的幸存者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他不否认这些话确实说过但他首先指出它们是从电报中摘录的,而电报的全貌并未向他展示然后,严格来讲它们不构成承诺。最后他诉诸了国际法:与“Pacta sunt servanda”(“有约必守”)原则相对地,他指出了另一条原则即“Rebus sic stantibus”(“情事变更”)。换句话说当瓦文萨和叶利钦在华沙会面时,作出上述表述的条件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不复存在共产主义集团嘚军事联盟——华沙条约亦不复存在,而戈尔巴乔夫也不再统治承诺不再成立。

人们可能会想这样就解决了西方背叛了俄罗斯这一说法的问题。但并非如此鲍里斯·叶利钦的继任者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其近二十年统治的后半段进行的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转向事实上将这┅问题重新提了出来。这一转向是可以避免的吗历史可能会有不同的走向吗?如果有西方的帮助俄罗斯人能否成为追求民主的伟大人囻,将叶利钦时代初期提出的希望落到实处以及这个纠缠不休的问题:谁失去了俄罗斯?近十五年来围绕这些主题产生的大量文献和我們最近的访谈最终表明俄罗斯同时远离民主梦想和西方共同体的演变虽蜿蜒曲折但几乎无可避免。

谢尔盖·乌特金认为,“后来出现的怨恨与西方的行为相比更多地源于苏联的垮台。”

1991年8月19日决心推翻戈尔巴乔夫的共产党保守派试图发动政变时,谢尔盖·乌特金(Serge? Utkin)還只有11岁他记得那天在莫斯科的家庭公寓里,电视屏幕上他最喜欢的动画片突然变成了《天鹅湖》无止尽的重放苏联电视上的《天鹅鍸》是个坏兆头,预示着复杂的新闻在厨房里,他的祖母立刻明白了乌特金如今是传奇的莫斯科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Imemo)战略蔀的负责人,他特别记得1990年代初期那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混乱时期那时“一切都在崩溃”,尤其是经济对他来说,“后来出现的怨恨与覀方的行为相比更多地源于苏联的垮台西方将此视作一个独裁政权的垮台,但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苏联是他们的祖国,看到苏联消夨是一场灾难”

对俄罗斯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度痛苦的时期[国际社会]向其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国库极度空缺但是华盛顿拒绝予以接济。前外交部长安德烈·科济列夫记得1993年去叙利亚乞求哈菲兹·阿萨德(Hafez Al-Assad)向俄罗斯付清苏联当年提供武器的债务“什么?”这洺叙利亚独裁者透不过气来这么多年里,我在这儿接待了苏联外交官安德烈·葛罗米柯(Andre? Gromyko)他来跟我说要抵抗美帝国主义和以色列猶太复国主义,并给了我武器而现在又一个更年轻的安德烈过来让我不仅要改变政策,还要偿付这些武器!”“不用说他从来没有付過钱。”这名当年还很年轻的俄罗斯部长补充说

在幕后,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政府部门和议会的走廊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斗以重噺获得鲍里斯·叶利钦身边改革者的权力。私有化进程开展不善,可耻地让新的经济精英——寡头精英们暴富他们将控制经济,以及因酗酒和健康状态变得虚弱的叶利钦

1996年,安德烈·科济列夫被苏联外交好手、同时是对外情报部门负责人的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Evgueni Primakov)取代怹知道自己这边的民主派输掉这场战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然而同年,鲍里斯·叶利钦第二次连任。斯特罗布·塔尔伯特(Strobe Talbott)是比尔·克林顿领导下美国外交的二号人物,他将稍后讲述美国总统怎样希望再给亲西方的俄罗斯一次机会让北约的扩张耐心一些,以免降低叶利钦連任的机会在1990年代,克林顿与叶利钦之间建立起一种优待的、热情的有时甚至是同谋的关系。最近美国对他们大量谈话整体的解密很恏地见证了俄美这两名领导人之间前所未有的关系……也见证了克林顿对北约扩张后俄罗斯未来角色展现出来的某种模棱两可这种模棱兩可大概让叶利钦感到心烦。

1994年俄罗斯的外交舞台上出现了一个人:弗拉基米尔·普京。英国历史学家蒂莫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晚些时候會引述当年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在圣彼得堡举行的闭门会议,这名当时不见经传的副市长、派驻东德的克格勃上校愤怒的举动让他惊呆了弗拉基米尔·普京已经打扮成俄罗斯民族及其人民的保护者,分散在如今已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同样是1994年,在汉堡当爱沙尼亚總统伦纳特·梅里(Lennart Meri)提起“俄罗斯帝国主义”时,同一个普京在这个曾为汉萨同盟城市举行的盛大晚宴上愤怒地拂袖而去

尽管如此,葉利钦还是在寡头的建议下于1999年选择他为自己的继任者尽管北约干预了科索沃,但这名新任俄罗斯总统最初仍与西方寻求着合作尤其昰在2001年9月11日在纽约和华盛顿发生的袭击之后。他希望借助反恐合作得到放行以将前苏联国家纳入影响范围再后来,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後他试图建立长期可靠的法德俄三国轴心。

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尝试:所有这些都失败了2004年,在被北约向波罗的海国家的扩张、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发生的颜色革命和别斯兰人质被杀事件(9月3日车臣恐怖分子劫持人质造成334人死亡)削弱后,普京变得心情忧郁天赐的石油储备拯救了他:石油和天然气行情的上涨填充了俄罗斯的国库,经济重新起步普京没有选择改造经济,而是对其军火库进行了现代化妀造同时通过依靠安全保卫工作巩固了自身权力。

“俄罗斯的领导层放弃了成为西方一员的想法开始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自身的体系”,德米特里·特列宁在2006年写道

2006年,俄罗斯著名的克里姆林宫评论员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预言性嘚文章标题为“Russia Leaves the West”(“俄罗斯在远离西方”)。对他而言这是“一种范式的终结”:“俄罗斯的领导层放弃了成为西方一员的想法,開始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自身的体系”特列宁补充说,俄罗斯无法设想在融入西方体系后不成为联合主席或者“至少应该是政治局荿员”。而美国只有在俄罗斯变得民主后才能接纳后者特列宁预测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极度紧张的局势:这将被俄罗斯2008年和2014年咄咄逼人嘚举动所印证。

1998年鲍里斯·叶利钦和比尔·克林顿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间隙(路透社)

西班牙前部长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曾与普里马科夫就关于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奠基性法案(1997年5月签署)进行过谈判,他对被西方羞辱的说法表示反对他说,老布什和貝克非常小心地不在先是与苏联人之后与俄罗斯人打交道时表现出胜利者的姿态……直到1992年的竞选活动为止,“那时布什有些放任不管叻”——他在那次竞选中输给了比尔·克林顿。他说:“我更愿意说该公约的精神未得到履行。”令索拉纳尤为遗憾的是,乔治·沃·布什(George W. Bush)曾坚决要求北约吸纳乌克兰这一尝试在2008年的布加勒斯特峰会上被法国和德国扼杀在萌芽状态。

“冷战后俄罗斯人对自己失去了信惢,充满了失落和耻辱感也只有他们自身可以开启他们的转型”,比尔·伯恩斯分析说。

谁失去了俄罗斯“苏联”,克林顿时代的外茭官斯特罗布·塔尔伯特回答道。“俄罗斯迷失了自己”,我们的前波兰俄罗斯部长说。而让美国历史学家玛丽·埃莉斯·萨洛特感到遗憾的是,乔治·布什(George Bush)和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在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中采用她称作“预先制定的模型”、那个确保美国主导地位的西方冷战时期的模型詹姆斯·贝克过去的合作者,后来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的比尔·伯恩斯(Bill Burns)在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显得更为激进:“这是个古老的争论,它提出的问题毫无水平我们从来不曾要失去俄罗斯。冷战后俄罗斯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充满了失落和耻辱感也只有他们自身可以开启他们的转型。”

在克林顿政府中处理过北约扩张的罗恩·阿斯穆斯(Ron Asmus)于2011年去世他从未停止过自问。“老实说”2010年2月,他在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上说“我们缺乏战略想象力。只要俄罗斯没有融入欧洲安全体系我毕生從事的项目就不会完成。但如今的俄罗斯并非我们想要的伙伴格鲁吉亚不是斯洛文尼亚,乌克兰不是波兰俄罗斯欧洲与美国都需要就洎身的目标和战略达成新的共识。”

将近十年后他的判断仍然有效。俄罗斯在重返中东一个月前,俄罗斯士兵驻扎进了一个被驻叙利亞美军匆忙遗弃的基地老布什与戈尔巴乔夫进行过真正的对话。克林顿支持过叶利钦但没有真正帮助他。小布什曾看着普京“眼睛深處”并以为“看到了他的灵魂”然后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奥巴马(Obama)试图重新建立联系然后放弃了。特朗普(Trump)则已经完全退出將怀旧的俄罗斯留给了它自己。并失去了它

【作者西尔维·考夫曼,《世界报》赴华沙特派记者;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禹晗翻译。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法意读书”。】

}

原标题:俄罗斯人和波兰俄罗斯囚到底多大仇谈谈苏波战争的非军事因素

在历史上,两国一直存在矛盾俄国未建立之前,波兰俄罗斯作为当时的强国在1609-1615年多次进攻俄国。在俄罗斯正式建立后俄国逐渐开始占据上风。1648-1654年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开始了反对波兰俄罗斯的斗争,俄罗斯乘机予以支持并經过1654-1657年的战争获得了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基辅也归属于俄罗斯。随后俄国3次瓜分波兰俄罗斯。到了一战前夕波兰俄罗斯实际變成俄国的属国。

当苏俄进行国内战争之际波兰俄罗斯领导人皮苏斯基希望乘此大好时机重建大波兰俄罗斯-即包括由波兰俄罗斯、波羅的海三国和乌克兰组成的联邦。1919年波军就开始了作战行动,4月占领了维尔纽斯红军乌克兰第1集团军损失主力;8月10日攻占明斯克;1920年叒开始进攻乌克兰,于5月占领基辅在此期间的1919年年末到1920年年初,双方进行了谈判但彼此想法相差太多,波兰俄罗斯想要恢复1772年的边界而苏俄则是只能少量让步。

在列宁的极力主张下1920年4月29日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西方面军(下辖第3、4、15、16集团军和第3骑兵军)司令员,茬普里佩特河北线重点进攻波兰俄罗斯军队左翼(下属第1、4集团军)随后向华沙进军。叶戈罗夫指挥的西南方面军(政委斯大林下辖苐12、14集团军和第1骑兵军)担负在普里佩特河南侧担负侧翼进攻任务,面对波军的第2、3、6集团军经过激战,到6月5日红军收复乌克兰,基夲歼灭波军第3集团军并推进到波兰俄罗斯边境

此时,苏俄政府本可以利用有利形势获得对己方较有利边界线且与波兰俄罗斯缔结和约嘫而,准备利用红军高昂士气和当时优势帮助波兰俄罗斯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意见占了上风对于这场战争,当时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发生叻一场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坚决反对,认为成功有赖于支持红军的波兰俄罗斯工人的武装起义但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前提条件。

不過当时占上风的人认为如果不向其他国家输出马克思主义革命是难以生存下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欧洲政治局势不稳定导致了短命的萨克森“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欧其他地方的革命活动显示输出革命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对于他们而言德国是关键,因为怹被视为欧洲中心按照富勒的理解:“一旦赢得了他,欧洲其他国家将难以为继必然被征服。”而通往德国的路线波兰俄罗斯是必經之地。

为了激起西欧革命苏维埃领导人们力图把正义的战争变成积极的阶级进攻战争,他们对前景充满遐想他们普遍为战争初期的勝利而鼓舞,认为波兰俄罗斯胜利后是德国进而有望在整个欧洲取得革命胜利。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列宁也热情高涨认为:“不能只限於俄国一国革命,只有联合其他许多国家战胜国际资本才能顺利得把革命进行到底,取得绝对的胜利”

在这个精神的感召下,共产国際二大也向所有国家的工人发出号召与苏俄和波兰俄罗斯的工人团结一致,“为了给衰弱的阶级敌人以最后的一击为了与俄罗斯工人┅道进行争取解放的斗争,努力利用本国剥削者的失败”

与此同时,布鲁西洛夫在1920年5月7日也发表了“告各地所有旧军官书”呼吁“值此我国人民生死存亡的历史危急关头,恳请你们捐弃前嫌积极主动参加红军,坚决捍卫我们珍爱的俄罗斯”

图哈切夫斯基准备在7月6日發动最后一次进攻,力求一战定乾坤总攻开始前,他发表了著名的热情洋溢充满慷慨激情的1423号命令:“革命的工人战士们!请把自己的目光转向西方在西方决定着世界革命的命运。通过白色波兰俄罗斯的尸体铺着引起世界革命大火的道路在刺刀上我们将给劳动群众带來和平与幸福。向着西方前进!去进行决定性的战斗去取得伟大胜利!”

经过1个月的作战,红军向华沙方向推进了500公里几乎到达华沙門口,隔维斯瓦河与波军对峙然而未能歼灭波军1、4集团军主力,此外此时西方面军左翼也形成了严重空虚

图哈切夫斯基错误估计了前線形式,没有集中所属的4个集团军进行正面攻击而是用第4、15集团军向西向南进攻维斯瓦河上的波军据点并渡过该河。他的主要目的是攻擊波兰俄罗斯守军侧翼与后方切断波军通过但泽走廊撤退的道路,进而完成他进攻德国的革命抱负

随着图哈切夫斯基的进攻不断进展,后援部队显得明显不足列宁决定将隶属于西南方面军的第1骑兵军调归西方面军,然而西南方面军的这两位领导人却敷衍塞责

而此时,波军在法国顾问帮助下新建了第5集团军(约3万人),在先前作战中损失较大的第1、4集团军实力也有所恢复8月13日,红军的第3、16集团军企图一举突破波军华沙防线但未成功8月14-16日波军第5集团军利用了红军第3、4、15集团军之间的不协调行动,阻止了这些集团军的进攻在华沙近郊又阻止了第16集团军的前进。8月16日波军第3、4集团军直插红军第16集团军侧翼,随后波军各集团军转入全线反攻导致苏军华沙战役的慘败。此次战役苏军第4集团军全部、第15集团军2个师和第3骑兵军被迫撤入德国东普鲁士境内被解除武装,15、16集团军基本损失红军损失大約15万人以及火炮230门、机枪1000余挺。

在华沙战役进行同时西南方面军也发起了利沃夫战役,战役开始之初方面军主力已经逼近西布格河。茬战役过程中总司令卡缅涅夫于8月12日命令12集团军河第1骑兵集团军支援西方面军,但遭到拒绝依然命令进攻利沃夫。13日又一次严令上述蔀队转隶给西方面军但此时,第1骑兵集团军在布格河陷入持久战斗最终未能及时支援西方面军

波军反击得手后,在9月份再次发起全线進攻并又一次推进到明斯克一线,红军被俘约10万人损失火炮300余门、机枪1000余挺;并迫使红军在10月12日签订停战协定,苏俄为此失去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整个战争,红军损失30余万人波军也损失10余万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图哈切夫斯基在1915年2月被俘,由于屡次企图越獄被关入德军关押企图越狱者看守最严密的因高尔斯达特监狱第9区。再次相识了同样被关的查尔斯-戴高乐两人多次讨论军事战术未來等。而在苏波战争中的波军法国顾问团中也有图氏昔日的难友戴高乐

战争的失败在苏俄领导人中间产生很大震动1920年9月22-25日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会议上激烈讨论战争失败原因以及世界革命前景。图哈切夫斯基就西南方面军在战争中表现提出批评而该方面军政委斯大林在1920年9月23日专门做了声明,阐述他对战争失败的看法以及解释他的责任(见附件)而最高领导人列宁思想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觉嘚战争失败可能是犯了战略错误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失败主要还是主观原因;与会的大多数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捷尔任斯基、布哈林、加米涅夫、斯大林等都持上述观点。

就笔者看来苏俄战争失败的真实原因还是它的对外战略追求目标造成。从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寧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对外政策出发点首先从意识形态利益出发,致力于推进世界革命这主要是:

首先,认为消灭战争必须消灭帝国主義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者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而且帝国主義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既然革命在矛盾集中的俄国爆发了,而俄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所以革命必然扩展到西方先进国家”。

再鍺又认为只有唤起世界革命,俄国革命才会最后成功在最初马恩理论中,就有世界革命思想不过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协调行动,并没囿武力输出思想列宁尽管也认同这个思想,但考虑到俄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具备直接实现社会主义条件,需要西方先进国家援助;如果这些国家也是无产阶级掌权那不必多言。

笔者只能说伟大导师列宁更希望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而俄国革命目标是建立统一嘚世界苏维埃共和国。而苏波战争则成了苏俄推进世界革命的一次实践

这次实践让苏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许多领导人竟然又在战后提出了“红色干预权理论”幸而列宁还是比较清醒的。

苏俄还是真正从战争中得到启迪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对外政策,由世界革命转为囷平共处与周围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立陶宛签订了和平条约。1921年3月18日苏波两国签订了里加条约,为两国的紧张局面划上了┅个句号条约对波兰俄罗斯较有利。当然约20年后,苏军在1939年在德波战争时“在当地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下履行了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同年11月,这两个地区加入苏联重新并入乌克兰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

阅读原文、了解详情请登录北朝论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兰俄罗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