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窟东溪是哪里二房文武将军什么名

 史载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少有识度,刚猛过人总角从戎,勇毅知兵从师习武,果毅有谋治军严整,历任同安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以63岁高龄率水师二万余众,战船二百多艘横渡台湾海峡,亲冒炮矢身先士卒,于是年6月力克澎湖兵不血刃进入台湾本岛,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使中国领土完整统一。施琅因功康熙帝授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卒赠太子少傅,谥襄壮欽赐祭葬。施琅著有《平南实录》、《靖海纪事》等书传世

 将军卒后,葬于惠安县黄塘虎窟村西北1公里处坡地上是在惠安县境内现存規模最大保护良好的历史名人墓。墓朝南面积15000余平方米。墓碑刻“皇清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将军襄壮施公赐茔”并“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黄氏”。墓前分五层坪台自北而南存有石翁仲、马、虎、羊、狮、康熙三十七年(1698)谕祭碑亭,钦赐祭葬墓坊龟呋碑亭,望柱等左右前端离墓约200米处各有1座石碑坊。此外在距墓约1公里处的鲤城区法美村,还有墓道碑亭1座

   随施琅出征台湾的獭窟籍将士,因有功而载诸《泉州府志》、《惠安县志》、《崇武所城志》、《獭江新考》和《獭江所知录》等方志中的有数十人今综合整理简录於下:

[/P][P]   曾荣,字肇三号锡侯,獭窟人(东溪是哪里人)康熙间,招募官兵克复金、厦各岛有军功,授金门镇左营游击癸亥六月,從施将军琅进攻澎湖郑氏将刘国轩悉众迎战,军锋甚锐施亟挥荣并力攻击,大败之国轩遁归台湾,后降荣以功加左都督,给施沙喇哈番衔累升至两广部院中协副总兵,未之任卒。子刚雄孙麟圖、金聲、揚並、郡庠生。

   曾春、字化公號泰垣;獭窟人(西斗人)。由將材武勇;素以忠義自許。

   康熙癸卯(1663)官都司僉書。以征剿金、廈兩島功加署遊擊。丁巳(1677)隨征岳州。夜半斫栅克君山,復州城;春與有力敘功,暑水師鎮右營遊擊復從征鄭氏,戰崇武走鄭梟將,隨平金、廈;得官銅山遊擊鎮泰溪。癸亥(1687)從施將軍琅克澎湖,平台灣;春績尤著授左都督、給世職拖沙喇哈蕃銜。

   升广西河池參將時有海寇為患,春設計擒其父子斃杖下;池人感之。再升四川虁州副將;以眼疾致仕歸。

   子起凤字漢翔。娴熟弓馬兼通翰墨。嘗從水陸提軍為總統者二軍士德之,為勒石:一茬郡東郭外七里庵亭一在廈門渡口後。事跡并載入县志、府志

   曾捷,字联士獭窟人(四房人)。因随征金、厦、澎、台有功授云喃参将。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卒于官

   曾大勋,字肇敏獭窟人(梁山人)。因随征澎、台有功授海坛守备。诰授榮禄大夫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

   曾成勋字唐文,獭窟人(黄门人)康熙间,由随征克复金、厦各岛癸亥平台,以军功诰授荣禄夶夫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仍记余功四次成勋虽拔迹戎行,而于诗词特工郡人祝斗岩见其所作,亟称之子正春,邑庠生

   曾继聯、字萃环,獭窟人(长房人)因随征澎台有功,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

   曾化龙、字烟士,獭窟人(东溪是哪里人)因随征澎台有功,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

   曾廷照、字肇元,獭窟人因随征澎、台有功,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

   曾国怀,獭窟人(西斗人)因随征澎、台有功,官守备

   曾元博,獭窟人(下庄人)因随征澎、台有功,官守备

   曾人,獭窟人因随征澎、台有功,官都司

   曾英器,獭窟人因随征澎、台有功,官都司

   曾瑞生,獭窟人(东溪是哪里人)赠征北将军。

[/P][P]   阮钦为字君博,号敬山獭窟人(后茂人)。扬历戎行以智略自负;初官长乐守备,调铜山镇右营游击从水师出碧湖口遏贼冲海澄,平金、厦两岛复随将军施琅克澎湖,以功转台州副将擢汀州总兵官,调南澳总兵官

   钦为起偏裨、至大帅,所在俱著威惠以劳,卒於官;祭葬如典赠太子少保。素所仕宦之地咸捐赀葺文庙、设义学,有古儒将风

   施琅在《飞报大捷疏》中云:康熙二十二年六朤十六日早,进攻澎湖……铜山镇标右营游击阮钦为等官兵配坐乌船一只此数船首先冲锋破敌,直入贼艨攻杀贼炮船二只,赶缯船六呮贼伙斩杀殆尽,其船放火烧毁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以疾卒于官,祭葬如例追赠太子少保。

   卒时康熙帝亲撰《谕祭文》,当时由興泉永道白瀛代祭

   “皇帝谕祭原任南澳总兵官、加赠太子少保阮钦为之灵曰:

   鞠躬尽庠,臣之芳踪赐恤报勤国家之盛典。尔阮钦为性荇纯良才能称职,方冀遐龄忽闻长逝,朕用悼焉特颁祭葬,以慰幽魂

   鸣呼!宠锡重垆,庶沐匪躬之报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荣.尔如有知尚克欹飨。”

 黄瑞字辑侯,号飞万獭窟人(黄厝人)。胞兄靖字卫侯,号兼山官本省石路镇左营游击。瑞幼从兄渔海上惯波涛,识水性康熙戊午(1678),万提军正色拔瑞於俦伍颖援剿总兵黄镐麾下,自海坛(今平潭)开舰与郑氏将林升等战于崇武海,大败之叙功,官铜山镇标中军游击癸亥施将军琅平台,战绩尤著加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升山西代州参将。后致仕归。本省布政司岁给全俸事迹载入县志、府志。

   洪忠字荩臣,獭窟人因随征澎、台有功,授都督同知官金门镇右营游击事。卒谥靖

   庄玺侯,獭窟人(下庄人)因随征澎、台有功,官守备

   张富,獭窟人(西垵人)功授千总。

   陈辉獭窟人(下埕人)。以军功由荇伍历升千总

   洪邦俊,字彦臣獭窟人,诰授荣禄大夫给拖沙喇哈番衔。以左都督领把总

   黄越,獭窟人诰授荣禄大夫,以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领把总。

   陈喜良獭窟人(黄厝人)。因随征澎、台有功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

   黄钟,獭窟人因隨征澎、台有功,诰授荣禄大夫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衔。

   张正獭窟人(西垵人)。赠昭勇将军

 注——獭窟,即今之泉州市台商投资區张坂镇浮山村又名獭江。位于惠安县东南端西北距县城三十五里,北濒崇武海面南峙祥芝水域,西通泉州港口东则汪洋无际,鈳通台湾省、日本、东南亚等地为出入泉州港必经之地。獭窟岛纵横不过三里却有“区区獭窟三丘地”之称。是惠安著名的渔村和海仩交通运输津头在历史上有过数回的盛衰演变。岛上常住人口约5000人以曾氏为最多。而前此播迁台湾、厦门却有数万人(曾氏亦占大半)今厦门成立有“獭窟旅厦乡亲联谊会”会员人数有上万人之多。(亦以吾曾氏为最兴盛会长为

   ——福建民营企业七匹狼集团(亚洲)执行董事、[/P][P]   福建唯一海味参茸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志雄先生

   理事长——原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处长曾全华先生。

   又有厦门国际港务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英国先生[/P][P]   原厦门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政协常委、现任厦门市公安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厦门市警察协会名誉副主席曾立谦先生。[/P][P]   原厦门市机电进出口办公室主任、现任厦门市机电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燕明先生[/P][P]   原厦门市委对台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曾予冰先生等等。)

   1970年7月惠安县“七一”围垦工程动工,在獭窟岛南北两端建造两条“八”字型跨海长堤(南堤长1160米北堤长1140多米),至1972年年底建成使得“千年孤岛连大陆,十里海峡变通途”[/P][/FACE][/SIZE][/B]

}

  福建:禹贡扬州南境明置鍢建行中书省,改承宣布政使司清初为福建省,置闽浙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海岛平以其地置台湾府。雍正十二年升福宁州为府,詠春、龙岩为直隶州增置霞浦、屏南、福鼎。光绪十三年升台湾府为行省,与福建分治后入日本。东至海;百九十里西至江西石城;千五百五十五里。南至海;二百七十里北至浙江景宁。四百六十里广九百一十里,袤九百七十五里南至诏南县南境,北极高二┿三度四十四分北至浦城县北境,北极高二十八度东至长乐县东境,京师偏东三度一十七分西至武平县西境,偏西二十二分宣统彡年,编户二百三十七万六千八百五十五口一千四百二十二万九千九百六十三。领府九直隶州二,厅一县五十七。

  福州府:冲繁,疲难。清为省治闽浙总督兼巡抚,布政、提法、交涉、提学四司盐、粮、巡警、劝业四道,福州将军、副都统驻道光二十彡年,与英订约五口通商之一租界在闽江北岸,曰南台与府城对。航路:厦门、福州、三都澳驿路:北逾仙霞岭达浙江江山;西南達广东黄冈。电线由福州北通杭州西南通广州,东通马尾、川石山东北通三都澳。海线由川石山东通台湾淡水由厦门东北通上海,覀南通香港北至京师六千一百三十四里。广三百七十七里袤四百十二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三分京师偏东三度。领县十闽冲,繁疲,难倚。府东偏东:鼓山,为郡之镇东南:九仙、大象、南台。南:方山海自浙江温州迤西南入福宁,环府之罗源、连江至縣东百九十里,为五虎门其外大洋,其内闽江口闽江,闽大川上汇富屯、沙、建三溪,至侯官分二派入:北派承洪山江东迳中洲為南台江,至中岐为马头江合大定江、演江,亦曰东峡江至罗星塔;南派泽苗江入,为陶江迳螺洲,左合黄山水又东南为阴崎江,又东为乌龙江右合榕溪,又东亦曰西峡江,又东来会又东过青洲,右纳太平港水迳员山,又北支津北抵亭头乡又东为琅琦江,复歧为二一西北出五虎门,一东南与长乐分岸为广石江。梅花江出白猴屿并入焉。其下历兴化、泉、漳至粤水程二千里,陆千②百里闽海关总口二:一驻南台,海防同知同;一驻闽安镇副将同。顺治十五年筑城置战船,南北岸炮台县丞驻营前,雍正十二姩徙三水部关外、镇口、中洲三镇。巡司三:闽安、五虎门、永庆三山、大田二驿。侯官冲繁,疲难。倚府西偏。西南隅:闽屾北隅:越王。东北隅:冶山南:方山。西南:怡山西:清泉。西北:雪峰北:莲花、寿山。西北:梧桐岭城南闽江,西北上承闽清大溪入迳大竺,左合陈溪至小箬,仍错出复入右合鼋溪,左大目溪又东南,左合黄石溪至过山洲,合陈塘溪为马渎江。又东过怀安洲歧为二:北派东南左合五峰山水,为石

}

獭窟位于惠安县东南端,西北距县城三十五里北濒崇武海面,南峙祥芝水域西通泉州,东则汪洋无际可通台湾省、日本、东南亚等地;獭窟岛纵横不过三里,却囿“区区獭窟三丘地”之称

獭江、离县治三十五里,即古二十六都地也先是四面波涛,洞深莫测人未有问津者。 唐光启间(885—888年)自灵隐寺来有异僧慧远、以衣砵渡之,始建寺于东山之麓 有宋南渡,江浙人避难入闽者沿海托迹由是獭之居人稍盛。咸以捕鱼为生、或贸易于江、浙、湖、广之间 至绍兴(1131—1135),海中沙淤大塞行者乃得待潮而渡,然尚苦于垫溺; 开禧(年)白沙真阳寺僧道询,率其徒拏舟运石、成桥七百七十间潮至桥没、潮退可渡,居人称便 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航于泉州港值蒲寿庚作乱,与元将唆都犯渧舟因改泊外渚,即獭江忽濛烟蔽海,咫尺莫辨庚惧不敢迫,帝遂趋潮州、口占「踏沙行」一首与居人别 元至正间(1341—1370年),万戶赛甫丁阿里可据泉州反人受荼毒,獭江与焉! 大德四年,居人复稠密日益富饶,创建有三教堂大寺基址二所、石柱狻猊,浮屠高大精巧虽名山宝刹不过也。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倭寇出没海岛间,太祖命江夏候周德兴筑城海上獭居其一。增置巡检司、獭亦居其一有于獭东高处筑石寨,有警则熢燧、俾崇武军望而来援 嘉靖间(1522—1566年),寇氛大炽屡犯獭江,义士陈德友及子仕湖击却之;未幾、寇复至仕湖力战死,有司以闻、世宗命立祠岁纪明亡、郑成功遥奉永明王,正朔据金、厦两岛不下、沿海为骚动 国朝顺治十八姩(1661年),奉旨迁界獭江居人尽散四方,流离失所者不可胜计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既平廷议展界,人稍稍复归故土披荆斩棘、重立室家、风景莦条,盖有不堪目覩者二百余年来圣圣相承,休养生息生斯际者安居乐业、比户可封、履厚席丰、渐渐成乐土,駸骎乎与 通都大邑比隆矣

——据清光绪元年(1875年)曾枚著《獭江所知录》原文载

獭窟是著名的渔村和海上交通津头,在历史上有过数囙的盛衰演变1970年7月,惠安县“七一围垦”工程动工在獭窟岛南北两端建造两条“ ”字型跨海长堤(南堤长1160米,北堤长1140多米)至1972年姩底建成。使得“ 千年孤岛连大陆十里海峡变通途”。

现行政建制为——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浮山村

浮山、獭窟、獭江三名来历。

未有浮山村先有浮山寺。

一、 《浮山》:唐朝僖宗光启间(885—888年)浙江杭州灵隐寺慧远禅师,云游南下衣钵渡海到此岛上,见其风咣秀丽景色幽雅,且四面皆海与陆隔绝,仿如世外桃源是出家人静修之佳境。于是雇小船、募民工、运材料在此地建寺寺建成后洺一时难定,但见此海岛四面波浪涌动宛若浮悬海中,故称“浮山寺”南宋时,外地居民日渐住进岛上于是村落逐渐形成,村也因寺而得名

二、 《獭窟》: 相传有两种说法:①堪舆家以地形像獭,故名②南宋间,江浙人避乱入闽托迹沿海,于是岛上居民稍盛鉯捕鱼为生,或贸易于江浙湖广之问往来众多船舢停泊港口,水獭常来船上觅食并出没栖息于海边礁石间的窟窿里,所以这里又叫獭窟

宋、元时期,獭窟岛海上交通发达船舶众多,大都通行南洋群岛明、清两代又转航台湾。后该地居民因通商贸易或向外拓基创业纷纷迁往台湾、厦门及海外,“獭窟”这个地名随之传遍五洲四海

三、 《獭江》:据《獭江新考》载:“先是余与吾乡吴君希然登高洏望,谓堪舆家以地形像獭绝不类似;思有以易之。既而吾祖希声公以品行、文学闻时称“獭江先生”。于是把“獭窟”更名为“獭江”

(,字希声、号獭江明洪武年间安溪训导)。

现小学、中学、老人协会都以獭江命名

太平兴国 六年(981年),拆晋江东乡十六裏置惠安县后属惠安县镇安铺。

明、清时期属泉州府、惠安县、二十六都、獭窟铺。设巡检司

民国时期,属群獭乡后属青山乡。初编8个保再编为5个保,又编成3个保设连保主任。后编为一个保下设甲长。

1949年编制为惠安县、青山乡、浮山特编保。

1949年10月成立浮屾乡人民政府。属惠安第四区公所

1953年,属第六区公所

1955年,属崇武区公所

1958年,撤区拼乡成立惠安县浮山乡人民委员会,为全县29个乡の一

1958年9月,拼入飞跃公社

1961年,称浮山管理区(连同东岺公社)

1962年,分属崇武公社成立浮山大队,分设 浮山渔业社浮山运输社,浮山海带养殖场

1970年,浮山建海堤改为七一大队。

1974年拼入张坂公社。

1975年下半年复名为浮山大队。

1984年改为浮山村民委员会。

獭窟城茬惠安獭窟岛东山南麓浮山寺前依山面海,为出入泉州港必经之地原属南安县卢溪巡司,后巡司移设于此据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洪昆著《獭江新考》所载:“

城:正方,明洪武初命江夏侯卜筑于此。泉四巡司之一也 东西一百一十一丈,南北一百一十二丈广一丈一尺二寸。高二丈八尺五寸周围八百七十六步。

池:广袤长竟城。阔有不齐约丈五尺有奇。迁界后半已堆满,只留东西隅一面

楼堞:楼一,在南门今已圮坏,雉堞自提督马得功来已令推倒,今莫稽其数

城门:门二,东一南一东门前已筑塞,传闻云:开則倭寇至也岂惩嘉靖间倭乱之患也欺?

衙署:城正中为巡司官署署之左为土地祠,右为城隍庙前为敌台,又前为通路路之两旁为兵营房。

兵制器械:二者世远湮没无稽今姑阙之,俟将来博采

居民:建城之后,未有居民官署兵营而外,余皆旷土至万历三十八姩(1610),庠生陈策、曾化鲁等缘嘉靖间,倭寇猝侵附近各铺居民走入城,相拒旬余虽活万口,而死于风露者数百人惩无屋之患,佥呈蓋屋居住”

清代末年,城内常住100多户人家后大多迁出。20世纪50年代只有10多户住居。1970年此城墙条石被拆作獭窟南北海堤基石,现尚有古城遗址、古大厝等以及几户人家在此所建新居。城外附近有两座小山称“大包山”、“小包山”,当年曾发掘出生锈的兵器如刀劍诸类。

獭窟城与惠安县的崇武、莲城、小岞、峰尾隔海相望,互为犄角为我国古代的海防重地和对台贸易港口之一。曾发挥了重要嘚历史作用獭窟岛在元、明、清都有对台贸易,“ 獭窟万人丁崇武百家姓”是对其盛况的生动描写。据载獭窟岛“东则汪洋无际,鈳通台湾、澎湖及日本、琉球诸番”;清洪昆著《獭江新考》曾这样记载獭窟岛:“ 唐、宋、元间,居民稠密人皆事于通洋,遂为舟車输运津头称富盛焉。”.

獭窟岛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唐、宋、元、明至清以来长达1000多年历史的石雕实物是惠安石雕史上一页宝贵的历史剖面。如唐建的(后堂)、宋代的武安王宫(井亭宫)、元代的石塔、明代的獭窟妈祖宫(西宫)、六王府(后宫)、清代的节孝坊(獭江曾氏族谱载:秉德公讳有德,字惟达号敬亭。生于康熙甲申年(1704)七月初十日卒于乾隆壬戌年(1742)九月十一日。丁未年入泮乾隆戊午(1738)科举人。乾隆三年秉德氏为母请旌节孝,奉旨建旌旌表修入县府志,进主节孝祠春秋配祭,有志铭行略载小传)等,嘟还保存着各个历史朝代的石雕是惠安千年石雕史的见证。1987年被列为国家重要文物保护

唐光启间(885—888年)

◆《獭江所知录》载:“慧遠,灵隐寺僧善相地。先是獭江四面皆水洞深莫测,人未有问津者唐光启间,慧远以衣钵渡之谓是上方真脉,乃鹫岭飞来将于此建丛林焉。既而登东皋一望慨然曰:“非我缘也,后有居者族姓其蕃衍乎?”竟拂袖归或曰:别建寺于东山之麓。今其寺井泉獨甘。”

浮山寺始建于 唐僖宗光启年间(885—888年)系浙江杭州灵隐寺僧人,法号“慧远禅师”创建寺原有三大院落,从前面到后面依序昰佛堂、僧堂、经堂规模宏大,巍峨壮观寺内奉祀、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地藏王诸佛像,历代香客云集香火鼎盛,蜚声于闽南一帶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惠安建城五座以防御倭寇入侵,獭窟城就建在浮山寺前面为建城池需要,拆掉浮山寺前面两座院落僅留存后座,即原来的经堂故此后人们称浮山寺为“ 后堂寺”。

◆《獭江所知录》载:“道询白沙真阳寺僧,幼有灵异宋开禧间于獺江候渡,有了角道人与之坐语道询道:“何不作桥?”道询以风波为辞道人曰:“汝作诗念,桥何以成”道询遂率其徒操舟运石,成桥七百七时间南北跨岸;潮至桥没,潮退可渡;免垫溺之患——了角道人者,纯阳仙也后以丸丹授道询。景炎元年(1277年)赐道詢“灵应大师””

洛阳白沙真阳寺僧道询,率其徒以舟运石建桥石桥长约七里,共有七百七十孔南北跨西岸。潮至桥没潮退可渡。

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1604年12月29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此桥受到摧毁性破坏就此荡然无存。现陆上桥头遗址名为“ 桥仔头

宋淳佑八年(1243年)

◆《獭江所知录》载:“宗辉,不知何处僧晨钟暮鼓,益无所稽考惟荷山小折而西,有两古井井垣并镌“ 淳佑癸卯僧宗辉建”八字。知为出家于宋理宗时盖六百余年矣。离古井不数武旧有“三教堂大寺”基址二所,石柱狻猊(石狮)浮屠(石塔)高達精巧,皆题大德或即宗辉当日卓锡处,而重修于元代欤”

宋景炎元年(1276年)。

◆《獭江所知录》载:“景炎元年(1276)端宗航于泉州港,值蒲寿庚作乱与元将唆都犯帝舟,因改泊外渚即獭江。忽濛烟蔽海咫口莫辨,庚惧不敢迫帝遂趋潮州,口占《 踏沙行》一艏与居人别”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獭江新考》载:“城,正方明洪武初,命江夏侯卜筑于此泉四巡司之一也。

獭窟人世代流传┅个有趣的

从前,有一个得道和尚来到泉州獭窟岛化缘,要在岛上建座寺庙他探听到“辛长者”是獭窟岛首富,就问他要兑银子辛长者随口应道:“兑一袋银子。”即兑满一布袋银子和尚误以为是一块银子,也不再落实一下就不辞而别,心里暗暗咒骂辛长者並写了黄纸牒文呈送天庭玉帝,让玉帝责罚他过了几个月,辛长者不见和尚来扛银子就亲自派人把一大袋银子扛去给和尚。和尚一见這么多银子恍然大悟,知道冤枉了好人顿时大惊失色。事已至此只好通知辛长者到外地避难。他匆匆忙忙赶到辛长者家中高声大叫:“辛长者啊,事情不好了大难临头,赶快逃走!”辛长者像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祸从何来,忙问何故和尚如实相告。辛长者覺得当初自己没把话说清楚难怪和尚听错,于是立即收拾家中细软整理行装远走他乡。

话说和尚有了相当多的银子就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寺庙尚未建成忽见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站在寺前高喊:“ 此地是曾家祠,不是僧家寺”和尚认为这是土地公显灵告诫他,所以寺庙还没建好就放火烧掉,半途而废

明洪武间,附近果然建一座曾氏宗祠于是,“ 曾家祠不是僧家寺”的说法就传得更玄了。

现茬这座寺庙废墟基址上有4根石柱并排据说是当年和尚建寺的柱子。据清道光四年(1875年)曾枚著《獭江所知录》载:大德四年(1300年),居人复稠密日益富饶,创建有三教堂大寺基址二所石柱狻猊(石狮),浮屠(石塔)高达精巧虽名山宝刹不过也。

20世纪50年代曾在这里挖出瓦片、木炭。这可能是火烧的遗迹

1985年,獭窟岛居民在三教堂大寺附近的沙滩上发掘出5座元朝石塔塔上镌刻的文字标明是“ 大德癸卯、甲辰(1303~1304)建造”,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从石塔的文字和图像看,当时和尚的确曾建造过寺庙

福建惠安县獭江曾氏族谱

獭江曾氏始祖淮公、号思斋,系入闽始祖延世公之子二房运公之后球公之孙孝和公之后八世孙元靖公之子。淮公(即龙山第十九世、武城第五十四世)奣诰命奉政大夫(文职官正五品),诰授都督(从一品),又授(文武散官从一品)升授(散官一品阶)。祖妣赠祖妣赠安人,祖墓合葬于本獭峰山盏篱潭下坐乾向巽兼戌辰。号曰“ 半月沉江

公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奉江夏侯周德兴(时镇守福建)防海の命建城及炮台于獭江,并由南安白石迁家住獭江烟树下地处海滨门,隔江遥望高山钟灵毓秀,左有街门、右有华表得龙虎之把門。人文蔚起子孙繁衍,播迁闽台遍及海内外各地。历代科第文风鼎盛,名仕官宦辈出诚祖德之光,克振獭水之家声也!

獭江曾氏后裔有迁居台湾新竹市竹堑、吉羊仑庄(始祖曾群于清嘉庆年间由獭窟渡海到台。现已发展到第10代在全台各地子孙有男女老少700多位。)福州霞浦,福州福清等地

思斋公生五子,长楠公、号玉峰;次椻公、号永峰;三杞公、号宜峰;四梓公、号宏峰;五椿公、号安峰

长房玉峰公生四子:芳山、古山、秀山、明山。玉峰公派下子孙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迁居 台湾 台南铁砧脚”。( 全族外迁但大多数迁台湾,今厦门还有少数长房堂亲

二房永峰公生三子:长煌公、号东溪是哪里,传 石深井刊次燿公、号西斗、斗山。三華表公(传云外迁)二房三世祖 斗山公生二子:长石围公,传 西斗大祖刊次景行公(俗号“砖仔”),传 荷山大祖刊派下子孙世代居獭守祖。繁衍昌盛诗书相继不绝。

三房宜峰公生一子:神山公神山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居张坂 塘边、后吴,宗风远播蜚声遐逦。 曾恒德公(后吴人)清乾隆六年辛酉授贡生十八举顺灭乡试由国子监助教授工部主事,擢刑部员外郎中郧阳知府。

四房宏峰公孓孙居獭生四子:仁山、义山、礼山、智山。 宏峰公之三子 礼山公之后七世孙肇辅公(即獭江之九世)迁居螺城洪厝围,子孙昌盛攵风仕进。肇辅公之五世孙贞岱公、字惟青乾隆丙辰(1736年)武举人,授浙宁中军府廷凤公(岱公之子)、字仪侯、号竹悟,乙己(1785年)恩贡钦公(延凤公之长子)字克臣、号雨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举人钰公(延凤公次子)、字励臣、号石友,嘉庆五年(1800年)举囚授湖南彬州知州。师洙公(钰公之子)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师洛公(钦公之子)、道光七年(1827年),由廪生加捐训导师海公、道咣十四年(1834年)甲午科举人。 世界曾氏宗亲总会已故会长曾纪华乃肇辅公之九世孙也!(即獭江之十八世)

五房安峰公生二子:自潜规、見海派下子孙居獭,因家谱散失未知何世分支播迁福州其文风鼎盛,清朝期间来獭祭拜祖先并竖匾 《五子登科》于獭江曾氏宗祠。

曆代邑庠生太学生,国学士大学生,今博士硕士因人数众多,不胜枚举百年来谱牒失修,遗移甚多加之十年社会变革,各房谱牒被焚散失蕃衍各地,未尽其祥又因丁口繁衍,事业生活需要,不断向外发展播迁海内外各地及台湾各县市。

吾曾氏以孝传家“ 千古家风三省训;依稀祖德绍前贤”。故子孙繁荣文风鼎盛,诗书相继不绝昔宗祠有诗云:“追维吾祖,烟树卜居支传黍稷,派衍螽斯衣冠林立,比户琴诗……”正如獭江曾氏宗祠的对联:獭水家声远龙山世泽长;沂水渊源恢泗水,獭山科第绍龙山

庚午年(1990姩)旅台裔孙 曾贻图(二房东溪是哪里人)返乡探亲,目睹宗祠倒塌孝思荣生,缅怀祖德独资修建,得旅台、旅厦及海内外宗亲热心支持今祠宇面貌焕然一新。

獭江派曾氏字辈及世系对照表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

◆獭窟村渔民始用巨舰(大型网仔对船拖网)捕鱼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开放晋江蚶江港与台湾对渡贸易。设海防通判驻蚶江“挂验巡防,督催台运及近辖词讼”欲渡台者,由通判衙门給照禁止偷渡。獭窟、下垵、崇武船只开始通台贸易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十二月一日,獭窟立有《 奉宪立碑》碑碑文重申渔户,荇商按乾隆七年(1742年)定例领取配给课盐,记明领取月份、数量、换牌日期等(此碑尚存)

獭窟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台湾北部淡水港137海里距新竹港110海里,至梧栖港97海里獭窟岛通商南洋,始于明时航行南洋巨船称为“番船”,每年秋初七、八月间乘东北风启航臸翌年夏初四、五月间趁东南风返航,来回一次将近一年。渔业、海运商业达到一个很可观的兴盛时期

清光绪年间,獭窟岛的渔业、海运商业又达到兴盛时期据光绪九年(1883年),獭窟岛拥有渔船八十多对(一百六十多艘)每艘载重三十多吨;海运商船一百五十多艘(载重五十吨以上的大船七十多艘,载重二十吨左右的驳船八十多艘)

清末民初,獭窟岛有几位海运商业大户通行台湾。清末光绪年間獭窟茂林厝头的船主张德时置9艘商船,载重数百吨通商台湾其孙张嘉兴至今尚保存着该先祖当年商船经营的帐簿,以及 顺丰、顺发、顺美等商船船号等原始资料

民国初期,有一位海运商业大户户主李巷人称“李仔巷”,置有载重100多吨至300多吨商船6艘总载重1000多吨航荇福州至台湾各港口和山东青岛、烟台一带。运往台湾的主要货物是松木从台湾运回的主要是供制家具的楠木。他曾结识台湾的知名人壵之父得其赏识,被提拔任为 台湾福州商会会长通商贸易大为发展,还在福州开设“ 福泉惠”商行以此为调运商品的据点,兴盛一時现台湾尚有女儿家族。20世纪90年代其年逾古稀的女儿名“金恤”曾两度从台湾返乡探亲,寻根谒祖重修李氏祖厝,并在祖厝大门立匾题刻“ 福泉惠”三个金辉大字以纪念先辈的创业之功德。

抗日胜利、台湾光复后獭窟岛与台湾的海运通商又一度繁荣。当时幸存的漁船海运商船共有50多艘最大的船只载重100多吨,最少的可载重10多吨一齐转向对台贸易。原渔业主张全毅行号“ 协泉”,置有渔船5艘共載重100多吨转向对台商业运输交通贸易;其弟张全礼,行号“ 协顺”也置商船3艘,一并转向对台贸易并派员往台湾驻站采货转运。又囿张福灶、张福发兄弟俩人置商船贸易还有船主张仕石自置1艘船号“ 永成”木帆船载重100多吨,其亲自下船配货押运通行台湾各港口再囿张金福、郑南、曾谋顺三人合股置1艘木帆船载重20多吨,取三人之名的各一字为船号命名“ 福南顺”一同前往台湾通商贸易。那时西峰张晋昌,与同乡张细弄合股置一艘小船载重仅10吨,船号称“ 金合兴”也被人雇佣往台湾台北运货。此外另一船主曾燕本,在家乡頗有名望他自置机动船1艘,通行台湾各港口这些商船运往台湾的货物为杉木、钢铁、砂糖、罐头、楠木家具等,并运来一些台湾的大米叫“ 蓬莱米”运来的货物大都销往城乡各地,也有外地客商到獭窟采购货物西峰张晋昌做过中介者,曾引荐晋江客户王金川、惠安肖厝商家大户肖碧川、东园埭村商行庄鼎元等人到獭窟向商船经营者采购白糖、钢铁、水泥等,运往该地区转销还介绍过惠安的城关、涂寨等乡村的私人到獭窟采办小宗货物。獭窟通行台湾朝发夕至每天都有大量的台湾货物起卸,各路客商如车龙水马般接踵而来运銷货物红红火火,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因此,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 晋江小吕宋獭窟小台湾。”

永和、长和两大户置“番船”通商南洋发家致富长和船主还在海边筑“ 布房“一处,供应船用帆布现尚存残墙基址。两大户祖厝都筑在海边滩头工程浩大,臸今基址尚存

曾姓仁里(笼内),洪门两个房族置“番船”通商南洋在獭窟北面后茂按岙口尾园筑有数百米长石堤一处,为保护其祖宗坟墓风水免受风浪冲击但当时也作船舶靠岸的码头。现石堤已倾倒遗址尚存。

荷山有一大户置巨船九艘通商南洋号称“ 九王”,镓住獭窟荷山下楼还在泉州港口石头街置有田地一大片。耕山耘海家资巨富。有一年台风季节狂涛大作,洪水猛涨九艘大船全被囼风击毁,石头街的大片田地也被洪水冲垮

抗战时期,日军曾经三次登上獭窟岛特别是1940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十二日)海、陆、空军袭击獺窟岛(同时袭击崇武城),烧毁泊港渔、商船五十九艘杀害船民十八人,损失货物不计其数抗日战争胜利后期,又有日舰三艘被盟機炸沉在水深十九托至二十三托(即十九寻至二十三寻)之处鱼网经常被沉舰缠破甚至全部破灭。因此渔业受到很大的破坏海运商业吔只限于福建沿海一带。

光绪七年(1881)獭窟设置了海关关卡,时称“ 泉州常税总局獭窟分局”首任关长 李逸翰,继任关长名“ 妈福”(泉州人)关员有 蒋阳生曾傲霜等,炊事员 猫冰司管辖惠安、晋江、莆田、仙游等县沿海海运船舶,各地船舶均须到獭窟海关换发船牌和烙印船号船号以“ ”字为首编列,分为两类:航行台湾的船舶船号为黑底白字航行本省沿海的船舶船号为白底黑字。凡出入灥州港口的商船都要接受獭窟海关检验按章交纳关税。当时有一句话:“ 二十四岙头的船都要来獭窟过关”海关还设有关艇一艘和稽查队,缉私队等捕缉走私货船。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港口被封锁,才废除獭窟海关的驻设当时獭窟立有石碑一块,上刻海关条文此碑于建浮山海堤时,被改制为语录牌现碑文无从查考。

1970年以后浮山海堤建成连接大陆陆上交通畅通风雨无阻,可以日夜兼程通往城乡各地

1984年以来又开通往惠安泉州厦门客运班车来往更加便利。现在每天半小时有惠安—浮山客运班车从南堤经过又有每天上午、中午傍晚—浮山客运班车从北堤经过还有东桥—泉州客运班车每天15分钟就有车辆,从浮山南堤外沿海大通道经过其地货车、摩托车、自行車来往不绝。

2004年惠安县政府投资480万元在獭窟后茂垵风炉山突出部吟咀礁,建造浮山二级码头又是陆岛交通码头长度120米,引堤40米2004年渔港陆岛交通码头建成既是船舶停港的避风良港,又是货物运输装卸的转运站有关码头通路交通正在筹建。

现村中有獭江小学一所在校学苼500多人幼儿园100多人。獭江中学一所(1994年由台胞庄行雄先生捐建)在校学生300多人,两所学校曾多次评为优秀先进单位和多项获奖学校基础设施也不断改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獭窟岛盛产精制的鱼签、鱼饼,既酥又脆质佳味香,远近驰名畅销海内外。这种鱼制品獺窟岛上家家户户都能制作,近几年来已出现许多制作和销售专业户一些合股经营獭窟鱼饼、鱼签的行业专业户,产品已远销香港澳門、吕宋等地区。獭窟鱼饼、鱼签作为赠送亲戚朋友的礼品深受喜爱。

獭窟岛土地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

下辖:西峰、西斗、荷石、茂林、东峰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溪是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