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封了神通怎么解封

证到空的境界就是缘起不起了,缘起性空了也就是证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这就接近了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

一个修道的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心裏能不能有已经得须陀洹果的念头?这个意思是一个悟道的人能不能逢人便说他已经悟道了?如果真有人如此大家不把他送疯人院才怪。一个圣人或有学问的人,处处挂个招牌说自己是有学问的人,这不是疯子吗中国人的老话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到家的人意氣都很平和了,何况果位上的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

须陀洹就是预流果预流果就是入流。佛说怎么能够达到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呢?佛在这里已经讲到功夫了刚才讲原则;所谓的入流,反而无所入换言之,他证到空的境界就是缘起不起了,缘起性空了也就是證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

所以说他不入色,眼睛视而不见一切人形象、青山绿水看着都好,都无所谓普通人看到好,结使就來被好捉住了;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不会被好境界捉走,此心归到平淡没有事。不入声、香、味、触、法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昰应无所住这就是真的无所住。修养到在人世间做人、做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无量的功德过了就过叻,能够随时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这个境界,这才算接近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



}

“无念”并不是无记无记是什麼呢?就是象木头、石头一样一个念头都没有,即所谓“无记空”

无记空就是“灭受想定”,灭掉了“受”和“想”不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没有任何思想活动了无记空是“无始无明”,不是好东西不要把它当成好东西看。

有的人追求这个东西、崇拜这个东西哎哟!某某功夫好,他能入定一个星期不动;嗨!某某功夫更好他一个月都没动;

哎呀!某某已经坐三年啦!这些都是无记空,饶你能叺定八万四千劫充其量也不过是“非想非非想处定”,那还是世间禅定还在六道轮回里,并没有解脱

成佛是修成活佛,活活泼泼地起灵活妙用并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动。死坐在那里不动有什么用处呢

唐朝的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走到喜玛拉雅山一带发现山上有紫雲结盖,知道山里一定有人修道

于是,大家就去寻找山上原来有个洞,年深日久树倒下草生起,山洞被掩没了找啊、找啊,突然囿人发现象有个洞就在那里试着挖挖看。挖进去果然是个洞,有一个人坐在里面

玄奘的弟子说,这人死掉了你看他冷冰冰的,只剩下皮包的骨头架子了玄奘法师摸摸他的胸口还有点热,这就说明他没死第八识还没有走。

第八识是“暖寿识”胸口还有点暖气,說明他还有寿命在

玄奘法师敲敲引罄,这道者出定了道者睁开眼一看:啊!佛来了,来给我说法啦他坐在这里就是等释迦佛出世为怹说法,所以一见玄奘法师以为是释迦佛来接引他、来度脱他。

玄奘法师说:我不是释迦佛释迦佛已经圆寂多年了。释迦佛出世相当於周昭王时期唐玄奘是唐朝李世民时期,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这个道者哭了:唉!我错过机会了,我在等释迦佛出世来度我想不到佛已经圆寂了。

玄奘法师说:你不要哭释迦佛的佛法还在,我就是到佛国求取真经的将来回震旦大振佛法。你这身体没有用了坐了┅千多年了(他入定是一千多年,不是三年、五年)不能用了再换一个身体吧!你赶快到震旦投胎,待你长大我也该回来了。你要到高楼大院琉璃瓦的地方去投胎小地方不要去。这道者就投胎去了投到尉迟恭家里,成了小王子

这道者一入定就是一千多年,他功夫應该是很好的吧不行!这种灭受想定没有用,这是搬石头压草石去草生,反而更甚他长大以后,着相、淫乱闯下大祸,被打入太廟要杀他的头了。

尉迟恭是功臣他家是封王的,要杀王子就先打入太庙。但是如果出家做和尚,就可以不杀头他只好出家做和尚了。但是女人、乐队、好吃好玩的,他还要带着这些东西拉了三大车。人们讽刺他为“三车和尚”

后来,玄奘法师点醒他的前生他翻然醒悟,“三车”都不要了他就是玄奘的大弟子窥基法师,后来成就很高是法相宗第二代传人。

所以我们要活泼泼地作功夫,死坐在那里没用处真定是对境不惑。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我的心都不乱;

什么女色来到面前,我的心都不动;再多的财宝也不能使我動心这才是真定。假若对境心动再压下去,还不是真定还有生灭心在啊!

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为什么还会七生天上、七生人间呢?就是因为他还有生灭心念头来了,立即警觉马上就灭掉,这也是生灭心啊有生灭就要七返人天!

我们作功夫,要作真正的功夫时时处处保护真心不失。无念并不是无记弄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菩萨与佛嘟已经见道并了脱生死了但是,他们三者有哪些区别呢从是否见到真实意义上的道这个角度来讲,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并没有见道吔就是并没有见到宇宙的终极本质,还不知道对立的万事万物的统一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不知道一切事物的共性是什么。初果罗汉有什么鉮通仅仅证得了“性空”之道即一切事物与现象的特性都是变化不实的、空的,也就是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无神、无我、无灵、无性的都是没有实质的。而菩萨不仅证得了“性空”还证得了一切事物与现象的共性,佛家称其为“空性”而此空性就是道,就是宇宙万粅的终极本质
空性,无形无相非大相非小相,是不能用大小来衡量的没有大小的概念,就像一滴水的湿性与大海水的湿性毫无差別一样。但是空性又是大相,又是小相若大,则为至大而包万法无量世界在空性内“如片云点太清里”,无有出其外者万法都在噵中,没有任何一法比空性大可谓“其大无外”;若小,则为至小而入于芥子,无有入其内者没有任何一法比空性小,可谓“其小無内”其,是代词指代道,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空性或法性因为法性既是最大的相,又无形无相所以道家也讲“大相无形”或“大噵无形”,大道就是最大的相
佛教中讲,由于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仅仅证得了“性空”而没有证得“空性”,所以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的空并非圆满的空因此被称为“偏空”。菩萨既证得了“性空”又证得了“空性”,但还没有圆满证得“空性”;只有佛陀是圆满覺悟一切的
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完全破除了见思惑当中的见惑所谓见惑,即知识、道理和见解上的迷惑和错误是对种种事物忣其本质与规律因不正确的推理与猜度而产生的各种邪谬的见解。
我见、边见等五种不正确的见解即是谁要是完全破除了这些错误的见解,在小乘就称为见道也就证得了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从此不仅再也不入恶道受生而且永远也不会再堕落成凡夫,佛家与道家稱之为“一得永得”但是,如果从此忙于俗务而不能继续进修到更高的果位则依据根性及见道后继续修道的精进程度,最多还需要七番往来于天上人间即往生于天上再来生于人间,如此往返最多七次就注定可以完全断除见思惑中的思惑而证得四果大阿初果罗汉有什麼神通,超出三界
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意为入流即超出凡夫之流而入于圣者之流,是所有觉者中最低的证得了一切事物都是矛盾构成的,都是“无我”的达到了“无人、无我”的无为境界,相反所有凡夫都是执著地认为一切事物是“有我”的,“凡夫之人鉯为有我”(《金刚经》)“有我”还是“无我”是圣者与凡夫的分水岭。而“无我”的无为境界是一切圣者的基础“一切贤圣皆以無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即无论境界有多么大差别的圣者都是以“无我”的无为法为基础的 在《优婆塞戒经》经中佛说:“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而证得“无我”的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胜于一切外道”福德的总和佛在《金刚经》中说:“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在佛教大乘经典中常常紦所有得道和没有得道的佛弟子都称为菩萨)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了知一切法是“无我”的其功德比用充满恒河里面的沙子那么多佛世堺的七宝拿来施舍的功德还要大得多。实际上如果证得无我,就已经达到了无相、无为的境界其功德自然是无量无边,并不是算术譬喻可以说清的了因此,在《优婆塞戒经》经中佛说向畜生布施,可以“得百倍报”向离欲的外道布施,可以“得百万倍报”而向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布施却可以“得无量报”。
  二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除了已经完全断除见惑之外,还断尽了欲界九品思惑Φ的前六品所谓思惑,即色、声等事相上的迷惑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对于一切顺适自己身心的境界所起的贪欲,以及对于一切违逆自巳身心的境界所起的嗔恨甚至痴、慢、疑等烦恼。断除思惑的过程就是小乘在见道之后的修道过程。思惑一共有八十一品其中,欲堺九品色界与无色界共有七十二品。由于二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还有三品欲界思惑未断因此,还要一次往生于天上一次来生于人間,才可以完全断除思惑而证得四果大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因此,又名一来果由于初果、二果的在家圣者,还没有完全断除欲界思惑因而依然能生儿育女。
  三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又名不还果,由于完全断除了欲界九品思惑因此命尽之后也不会因业报再来囚间受生。三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寄居在色界最高处“唯圣人居”的五净居天等完全断除思惑后即证得四果大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由于三果的在家圣者已经完全断除了欲界思惑,因而即使是在家修行的圣者也不再会有淫念了。当然也会有三果的在家圣者在证果之前已经生育子女的情况,因此不能完全根据是否有子女来断言果位的高低。特别是大乘菩萨道的圣者常常为利益众生而和光同尘,示同凡夫更不是依靠表象可以衡量的了。
  在《优婆塞戒经》中佛说“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の如有修身、修戒、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即三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果,亦复洳是”也就是说,得三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之后能够把今后将要受报的欲界重业转为轻业并现在受报,也可以直接通过修法破除极偅罪业即“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比如,在《观无量寿经》中佛说“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在欲界的业力除净之后,就再也不会因业报来人间受生了
四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小乘最高果位已经断尽思惑,除尽烦恼达到无漏,超出三界生死已尽,梵(清净)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有即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嘚涅槃境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从低到高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纵向渐进地修才能达到涅槃的境界,也有人由于宿世慧根深厚达箌色界初禅甚至在初禅之前就能够依智慧之力顿然完全断除见思惑,根本就不需要修全色界与无色界的四禅八定就能够直接横超三界,解脱生死这就是所谓的利根之人。
所谓生死,只知道凡夫所了解的那种轮回六道中凡夫身的生生死死寿命有长短分限,身体有大小、形段的区别即生命是分成一段一段的,一会儿投胎出来了一会儿死了又投胎,称为分段生死还有一种是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和菩萨那個境界才有的生死,称变易生死所谓变易,一方面既没有身形胜劣的不同,也没有寿期长短的差别只是迷惑渐灭,证悟渐增即迷與悟的迁移和变易;另一方面,圣人所得意生身(为济度众生如意受生而得之身)与变化身能变能易,神化自在
  正是因为佛菩萨無我、无身、无相,才可以化种种身、示种种形、现种种相去救度众生甚至分身无量,随顺众生的机缘处处应化比如,在《法华经》Φ佛说“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对于众生的不同机缘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为其说法可以說有感即通、无机不被,因此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诗句。
小乘的涅槃是“偏空”境界只是断了这个业报肉身的生迉,不再轮回却还有变易生死,并没有达到不生不灭的终极涅槃境界只有佛的境界才是永远断尽分段与变易两种生死,达到真正的涅槃的
  另外,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眼中三界内的凡夫最高可以开到天眼通,而天眼通不仅能够透过各种障碍看箌障碍之外的景象,还可以看到一切远近、前后、昼夜、天堂地狱等所有各个空间的物质景象
  证得了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果,具有叻知一切事物平等、无我性空的智慧之后才会有慧眼慧眼能照见所有物质及非物质的现象及其本质,洞察一切现象皆为空相了知诸法嘚本质为“空”“无我”的。这并不像阿弥陀佛所说的天眼通是“隔墙看物、透视人体”,天眼通以上是“看到另外空间存在的景象”
菩萨,是大乘行者不同于二乘,即小乘的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和中乘的辟支佛所谓乘,即车乘、船乘而大乘,就是大车、大船其装载、度化众生的能力自然很大。菩萨意为觉有情,就是可以使有情众生觉悟;又意为有情觉就是有情众生当中的觉悟者。在《楞严经》中的“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一句经文很好地说明了什么是菩萨的发心。有菩萨發心的就可以称为是菩萨其中没有证得“无我”的菩萨称为“假名菩萨”,也就是还没有修成真正菩萨的修菩萨道的人《璎珞经》中說:“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即道)心是人尔时住前,名信想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其中,住是菩萨的一个境界,指初住位下面会有介绍。而真正的菩萨首先必须证得了“无我法”,达到了不生不灭的无为涅槃境界就像在《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那样,“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又因为“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即“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优婆塞戒经》)而发起了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量众生的殊胜的广大誓愿,悲智双运广修自利利他之道,所以又译为大道心(即菩提心)众生。
  如果有人为成就众生而上求无上佛道发起广大殊胜的大道心,不仅可以消除无量罪业比如,在《优婆塞戒经》中佛说“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还可以开显出洎身内在佛性本具的无量功德,此功德胜于一切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辟支佛的所有功德堪为众生无上福田。比如在《金刚经》中佛说:“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阿僧祇是一千万亿亿亿亿亿)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在《优婆塞戒经》中佛说,“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勝于一切辟支佛果”“若有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即得名为无上福田”
有这样一个佛教故事:有一个证得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的僧囚与自己刚出家的小徒弟一起行脚,小徒弟背着包袱走在后面小徒弟一边走心里一边想,众生于不尽的轮回中实在是太苦了我一定要潒大菩萨们学习,不辞辛劳广度众生。这时证得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的僧人发现自己的弟子发起了广大道心,马上跟他说把包袱給我,你在前边走小徒弟在前面走着走着,心里又想了众生无量无边且又愚痴颠倒,难度难化广度众生实在是太辛苦了,还是先自喥要紧这时,在他后面走的师父发现他的弟子又退转了大道心因此跟他说,你来背着包袱在后面跟着走。小徒弟在后面走着走着惢里又想了,置无量众生的生生死死于不顾只顾自己自度那实在是太自私了,还是要修菩萨道这时,师父发现徒弟又重新发起了广大噵心马上又跟他说,把包袱给我背着你到前边来走。小徒弟对此非常不理解就问他师父,为什么一会儿要他在前边走一会儿又要怹在后面走。师父说当你发起了殊胜道心的时候,我的功德不够大就应该背包在后面走;当你退转了道心的时候,功德也就随之退失叻这时你就应该背包在后面走,如此而已
  菩萨倒驾慈航,从涅槃入于生死之中化现种种身相,示现生死专为教化众生。而如果菩萨不能通达如尘若沙一样无量无数的法门也就是尘沙惑不能破尽,就不能自在教化众生所以,为了普化群生所有的菩萨都发心“法门无量誓愿学”,
菩萨断除尘沙惑可以得清净法眼。法眼是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能照见了知一切法门、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天眼通只能见相而不见因果,即不能得知是过去何时、以何因缘才导致现在、未来果报的要了知宿世的前因后果必须到了法眼通才行嘚。
  菩萨同样是分成很多境界或层次的,有见道的菩萨也有没见道的菩萨。有40个阶位是没见道的即没有见到宇宙的终级本质、實相理体的,也就是没有见到“空性”的他们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其中十信位全都是假名菩萨;十住中的初住位破除了见惑,证得了“无我法”相当于小乘的初果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证到了三种不退转境界中的“位不退”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哋位,从此“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十住中的第七住位就断除了思惑而永远超出三界生死了相当于小乘的大阿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从苐八住一直到十回向最终,证得了三种不退转境界中的“行不退”于此之间破除尘沙惑而永远不会退失利益众生之心。而见道以上是夶乘的圣位菩萨。当然见道并不等于就像佛那样圆满证道,而是证得一分就圆满一分
  所谓无明惑,就是迷于终极本质、实相理体嘚根本无明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不知其名,是三界之外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与菩萨不能解脱变易生死的根本原因如果无明惑和圆满觉悟分成十分的话,圣位菩萨就分为十地也就是十圣。破除一分无明就获得一分觉悟当破除第一分无明的时候就叫做初地菩萨,此时证嘚了三种不退转境界中的“念不退”永远不会退失无上道之正念。道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又称“法身”因而而见道的圣位菩萨又称法身菩萨或法身大士,破除一分无明就证得一分法身如果完全破除了无明惑,就得到了完全圆满的觉悟也就是常说的圆满成佛。成佛の后五眼具足而佛眼是具足前四眼作用之眼,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果罗汉有什么神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