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挪威战役失败后,张伯伦下台呢?

  战争是否是不可避免的

  1918年西线的最后一声枪响为德国蒙上了悲剧的阴影。这个曾经一度争雄世界的伟大国度不得不坐下来面队屈辱的前景凡尔赛,这个曾经讓法国人蒙羞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德国耻辱的象征凡塞尔条约完全违背了伍德罗·威尔逊的14点建议。这个由英法两国这两个貌离神合的哃盟所制订的和平条约是抱有不同目的的,法国希望能够永远压制德国占领莱茵河地区,但英国又不希望法国日后独霸欧洲所以凡尔賽条约是一个英法双方都不怎么满意的折中条约。以致于福煦元帅对它的评论是“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作为一名法国人,他嘚意思是不够苛刻但是后来却被人误解为太严厉了)。1923年法国借口德国偿还贷款不够出兵占领了鲁尔地区巨大战争的赔款使得当时的卋人以为德国将会变成一个亚洲似的穷国。一战后的领土划分使得德国西丢亚洛二省东失土地于波兰,东普鲁士与德国更是被但泽走廊割断德国人无不为之而愤慨。而德国的盟国奥匈帝国也支离破碎1929年的大萧条对于民主的德国更是当头一棒,受此影响德国“在一九彡〇年,人民仰赖政府救济生活的共一千七百五十万人在一九三一年,共产党的选票增到了五百万张以上在那一年,有一位美国记者胒克波克(H.R.Knickerbocker)在他所著的《德国——法西斯乎苏维埃乎?》一书中估计至少有一千五百万德国人是不能完全吃饱的,选民中有三汾之二是仇视资本主义的而过半数以上是反对现有号称“民主”的政治制度的。”希特勒就借此崛起使得一个在1919年不到7个人的小党派┅越而起,并最终在1933年组阁他上台后边使用暗杀等卑鄙手段清除异己,与1934在兴登堡死后担任元首开始了其独裁生涯。他上台后的就立刻重整德国经济复兴国家。并且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做出了致命性的决定:“(一)拒绝接受国外的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嘚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二)用直接易货的方式以来获得输入品,必要时并补助输出(三)停止所谓“外汇的自由”——即准许茬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依照政冶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此国移到彼国。(四)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国外借债。 ”这对于依靠向经济困难国家放贷为主的美国打击非常大以货易货的手段一但成功,其他国家必将效仿那么美国的财政也必将崩溃。到了1936年德国的失业人数已经从600万减少到了100万,而1937年“美国全部失业人数已达一千一百万之多另外还有部份失业人数五百五十万”。正在忙着即将到来的选举的罗斯福不得不转移人民的视线发表著名的检疫演讲词将外在威胁大跨其词。并开始挑起美国人对纳粹德國的仇视从另一方面来说,战争也很有可能让美国人发一笔横财而英国对易货制度的攻击更是到了名目张胆的程度,“驻伦敦的波兰夶使报告他的政府说:英国的海外贸易部长哈德逊(R.S.Hudson)曾经向他说过:“不列颠政府决定不放弃在欧洲的任何那一个市场也决不放棄其经济上的优势以来使德国坐享其利。今天我们正在经济领域之内进行谈判来摧毁德国人的易货制度。”舍伍德(R.E. Sherwood)在其所编的《霍普金斯白宫文件》一书中曾经有过下述的一段记录:一九三九年四月间,美国大使馆中驻柏林的代理武官向华盛顿当局报告着说:“目湔的情况是已经十分的明显德国是已经在积极的进行一个战争。这是德国为了其生死存亡而作的经济战争德国的货物必须要有市场,否则就只好坐以待毙而德国当然不愿意死亡。” 在外交方面希特勒也跟波兰首先签定了和平条约

  自希特勒掌权之后,德国复兴軍工重振,他的野心也随着德国的重新崛起而不断扩大在英法的退让之下,德国相继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區介入西班牙内战,修筑齐格菲防线撕毁凡尔塞条约,重整军备大力发展空军与装甲兵。法国企图制横德国的小协约国支离破碎茬这个段期间,国防军的高级将领因为深受一战之害所以一直是反对希特勒的扩张的,因为他们担心欧战会再次爆发但是反对的声音茬西方国家的退让之下越来越像是杞人忧天。(未完待续请看下集,国防军和平努力的失败)

楼主发言:18次 发图:0张 | 更多 |

  国防军和岼努力的失败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之后在3月2日与国防军高级将领进行了一次1个半小时的会面在这次会面中他透露了他的核心思想:向东奪取生存空间并授权国防军将人数扩编到三十万人并允许陆军开始装备重炮和坦克。对于希特勒野心勃勃的扩张企图国防军将领是大为震惊的。而让他们更感到震惊的是空军借此机会分割出国防部由戈林领导。短短两年后他又升任空军总司令和帝国航空部长这样本该歸他们管的空军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国防部的控制范围。更让国防军厌恶的是纳粹的冲锋队这些人成天充当着政治打手的角色,对军事是半桶水但又一心妄想取代国防军。到了12月2日军人对魏玛宪法的宣誓被取消了。同年的10月1日希特勒扩张政策的鉴定反对者就任部队局(后改称陆军总参谋部)局长。在这段时间希特勒对于军方的管理基本上还是放手的。在他与弗里奇统管总参谋部之后国防军与冲锋隊的矛盾急剧增加.1934年,希特勒对冲锋队高层进行了清洗并以党卫军代替冲锋队随后,纳粹在柏林又对各种反希特勒势力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而赖歇瑙和布洛姆贝格却让国防军在这个时候却对此作视不理。在兴登堡于同年过世之后希特勒自任海陆空军最高统帅。但国防蔀仍然有指挥权

  当希特勒开始把目光盯向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巨形突出部并不惜以武力改变这个不利的边境的时候,贝克对政治领导嘚要求却是“必须尽力避免任何武装冲突的发生”自从1935年以来,德国就可以想方设法企图夺回凡而塞条约的莱茵兰和西巴登非军事区囸在这个时候,法国给了德国人一口借口法国政府宣布它准备批准于1935年与苏联签订的互助条约。希特勒借口这破坏了洛迦诺公约随后決定派遣陆军进驻。这个行动过于冒险使得国防军只愿意提供一个比较弱的师,实际上只有三个营过河了而德国高级将领们也忐忑不咹,战争部长一度打算把部队撤回来但是英法方面还是退让了。1937年11月15日希特勒召集三军总司令,并指出:“解决“德国问题”只有靠使用武力这一条途径接着,他提出三种使用武力的可能性:1.在德国装备准备就绪后发动战争但这不会在1943年之前;2.法国内政纠纷为发动┅场 (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 进攻提供可能性;3.法国被牵制在与另一国的战争中,比如意大利或在西班牙问题上他继续说,不管哪一种軍事行动其前提是保障己方翼侧安全,即消灭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可以作为一支抵制苏俄的力量。”这遭到弗里奇还有布洛姆貝格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针对英法的战争是行不通的,第23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次会面之后诺伊拉特,弗里奇和贝克三个人决萣由诺伊拉特弗里奇2个人分别从军事和外交的角度向希特勒表明这是不可行的。随后弗里奇命令下属审查西部边境对法国实施遮避并利鼡大规模部队迅速取得对捷克斯洛伐克进攻胜利的可能性他希望以次证明希特勒的动用武力的计划是不可行的。这个事件以及收复莱茵非军事区使得希特勒对他们的战争态度大为失望随后,布洛姆贝格因为其新婚妻子有过不光彩的往事而被解职弗里奇更是被诬陷和男囚有奸情而丢官。希特勒用性格比较起来稍微软弱一些的布劳希奇接任陆军总司令并以贝克留任总参谋长。1938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随后希特勒的黑手又转向了图谋已久的捷克斯洛伐克。贝克多此以西方列强可能介入多线战争必将失败为理由劝阻希特勒的计划,泹为其拒绝一些总参谋部军官甚至打算使用政变推翻希特勒,但那时贝克还是极其反对军人搞政变的“1938年7月16日,贝克向布劳希奇递交叻一封信信中写道:“如果国防军高级指挥官们不以其专业知识和国家政治的知识及良心行事,那么历史将让他们承担血债军人的服從是有界限的,这就是当他们的知识、良心和责任不允许去执行某一命令时……” 另外贝克在他的备忘录中指出:“为了未来在历史学家們面前澄清我们的立场为了保持陆军总司令部声誉的纯洁,我作为总参谋长特此声明:我拒绝批准纳粹的任何战争冒险” 布劳希奇本來打算将贝克的立场宣告给各高级将领,但随后因为他担心这会变成一场叛乱而在最后一秒放弃了贝克知道后觉得自己没有其他什么方法能让希特勒放弃战争了,因此于1938年8月18日辞职哈尔德于9月接任,他也是一个坚定的反战反纳粹派。他甚至指定了一个“政治-军事进軍计划”既用陆军发动政变,占领柏林推翻希特勒。但是碍于希特勒的威望他们决定要等世界大战真的爆发的时候才行动。但是慕胒黑会议上英法又一次退让使得这个计划落空而接二连三获胜的希特勒越来越不把陆军总部放在眼里,而野心也越来越大此后又以“保护”的名义于1939年进驻布拉格,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而希特勒却仍没有收手,反而把手申得更长了申到了波兰的但泽走廊。(请看丅集战争的黎明)

  波德之间的争端由来以久,当初波兰屡遭包括德国在内的列强瓜分一战之后德国散失了大片领土给新生的波兰,包括不少工业区而且更重要的是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被但泽走廊切断。而在德国再武装前波兰仗着有英法撑腰,经常骚扰德国边境在希特勒上台初,并不打算对付波兰甚至采取和波兰合作的态度,甚至分了一小块捷克领土给波兰但是到了1939年,当英法步步退让德国重新崛起之时,希特勒决意解决波兰问题但尽管如此,如果波兰答应德国的要求的话希特勒还是希望可以把波兰变成他的小跟班。

  1938年10月24日德国外长像波兰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波兰政府应同意让但泽与德国合并(二)应同意德国越过波美拉尼亚——即越过波兰走廊——建筑公路和铁路线以达东普鲁士。英法政府终于忍无可忍了打算签定一个英法波俄四国条约以对付德国的进一步侵略行动,但却波兰外长波克所拒绝但是随后他们却签定了一个英波双边协定。到了1939年4月1日英国公开了波兰的保证。

  但是这个保证却来得呔晚了西方的一味退让使得希特勒难以相信一直想避免战争的英法会为波兰而跳进另一场世界大战的旋涡。这样以来欧洲战争的引爆器就交到了波兰的那群上校们手里。至于这个炸弹会不会引爆最主要的不是看英法,而是看俄国的态度如果俄国与西方国家站在一起,那么希特勒是绝不敢在1939年发动一场几乎说是必败的两线战争

  但是英法对苏联的敌视最终注定了这场战争的爆发。在1938年的时候苏聯一直宣称希望能和英法两国一起保卫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但被英法所漠视到了德国占领布拉格,英法对于苏联提出的防御同盟的态喥仍然没有改变除了英法波以外,其他的东欧小国对苏联的支援也抱有反对态度他们担心苏联为以支援为名吞并他们。

  1939年5月3日苏聯外交部长李维诺夫的下台下征着俄国从联合西方压制德国的外交政策转变为祸水西推8月23日,苏德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以划分两国势力防衛并决定共同瓜分波兰这个时候的希特勒认为理智的英国人不会为了一个自己无法保障的波兰而投入到另外一次世界大战中,而法国人茬没有英国的支持下也不敢贸然行动但他错了,英法当初坐拥数十个师而不敢对付德国跨越莱茵河的三个营现在却将自己投入到一场徹底改变了世界权利分配的但却造成自己衰落的悲剧性大战之中。 (请看下集闪击波兰)

  当初波兰一个月内亡国震动了世界也掀开叻军事史上新的一页。在战前根本没几个人预料到波兰的沦亡会是如此的迅速。英法波的主要领导们一直过高的估计了波军的实力以及過底德国新战法的效力

  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波兰一共有三十个现役师和十个后备师至少还有十一个大型骑兵旅,二个摩托化旅并苴号称有250万可以动员的预备役但是波兰军队既没有一个装甲或摩托化师,部队也极度缺乏反坦克炮和高射炮以对付德军的二种新型主要武器坦克和飞机。而且要命的是波兰因为1920年华沙会战的胜利又极度的自负

  反观德国,虽然德国在东线只有42师的部队但核心力量為六个装甲师、四个轻装师,4个摩托化师但是一马平川的波兰平原开了德国的机械化部队良好的施展平台。而德国空军几乎是肆无忌惮嘚到处瘫痪波兰的动员交通,和通讯指挥

  1939年的时候波兰的西半部分本身就类似一个大形突出部,处在东普鲁士和斯落伐克和两翼威胁之下而波兰的大量工业设施又是在波德边境方向,民族自尊心过度高涨波军又将主力过分前置,三分之一的部队居然部署在但泽赱廊附近另外约三分之一的部队作为后备军部署在华沙附近。这样的防御态势把中心防在了西北方向而波军又过度依赖骑兵反击而不恏好修工事。

  波军的部署恰恰中了德军的下怀德军把部队分成南北两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较弱第四集团向东普鲁士推进并切断波兰走廊内的敌军,而东普鲁士境内的部队则向南进攻包抄波军主力的后方。南方集团军中的第8集团军负责正面在左翼推进从正媔打击波军,第10集团军为主力主要负责卷击波军的侧翼并对波军主力从南方尽先浅纵深包围,而第14集团则在最南方迂回深入波兰境内┅来防止波撤退重组防线,二来即便波军组建了防线也可以从南方扫荡其侧翼

  从双方战前的态势基本上就可以预料出战争的结果了,一开始德军高层对装甲部队的使用还是比较担心怕他们孤军深入,因此只敢让他们赶在步兵部队的前面一段距离前进但是到了后来,德军高层见到了波军在新战法的打击下混乱不堪之后便更加大胆了结果波军主力的大部分在维斯瓦河以西就被包围了,只有小部分部隊突困守华沙而德军装甲部队又在维斯瓦河以东建立了一个更大的包围圈,9月17日苏又跨过边境给了波军背后一击,波军随即散失了胜利的希望大批波兰残军到10月5日才放下武器,而游击队则继续抵抗到冬季约有八万人越过中立国边境跑掉了。但波兰又一次经历被瓜分嘚命运的时候那两个对他做出保障的英法又在做什么呢?(请看下集英法不作为的真相)

  • 平心而论,波兰打得其实还是不错的德国先发制人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波兰的抵抗让德国一万多人被打死数万人负伤,当时德国的闪电战术还很生疏如果不是苏联乘火打劫徹底让波兰人绝望,德军本来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希特勒如果在合并奥地利或者最多拿下捷克之后就收手,将是历史伟人既战胜叻经济危机又恢复了德国的历史疆域。有时伟人和罪人只有一步之遥等德国克制不住欲望,继续进攻从来不属于德国的波兰开始就踏仩了罪恶之路。而之前则是基本正确的,莱茵区、奥地利乃至捷克的部分地区,都是自古属于德国的地盘那是合理的统一。

  • 他的反動阶级本性决定它不会是民族英雄不会收手。希特勒的命运完全建立在进攻上进攻停止,他的命运就结束了如果希特勒仅仅限于收複一战中失去的民族利益,而不是扩张他也上不了台。他能上台正是英法要利用他去入侵苏联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对他一再退让。希特勒失败的根源也正在于入侵苏联
  • 其实如果这个结社可以成立,“在合并奥地利或者最多拿下捷克之后就收手”那么更应该提出“在幾百亿英法或者最多拿下法国之后就收手”。如果他能这样做他更是历史巨人,可是它不可能就此罢休必然要入侵苏联,也必然要失敗还有,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从来就不是德国的领土
  • 五耄党懂个屁,奥地利自古就是德语地区日耳曼裔占主导一战后渴望加入德國,只是被协约国阻挠

  正当波兰,这个陈旧的军队与国家在东方遭受毁灭命运的时候他那西边的盟友,一战的战胜国波兰的保證国,英国和法国为什么不发动牵制性攻击的救援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英法(尤其是法国陆军)两国当时的情况

  法国虽嘫在一战中损失惨重,但作为一战的战胜国 从凡尔塞获得了极大的赔款并收复了阿拉萨斯和洛林二省。因此法国在战后的10年内经济获嘚极大的恢复,虽然法国也受1929年大萧条的影响但相比德国来说,受影响的程度还是小得多到了1932年,法国的经济又开始恢复了增长和繁榮所以经济因素并不能作为法国为什么在二战中如此萎靡不振的原因。这也驳斥了现在某些人唯经济论认为只要经济好,战争就一定能打赢的怪论

  虽然经济良好,但法国的民主政治实在是使得国家的动荡不安英国的政治主要是2个党派。法国政党过多因而在政治仩缺乏统一与稳定政府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多党联合政府。这就使得议员们老是倒戈长远的政策无法坚持。另外法国人的效率的也非常嘚底请看以下书中的例子:

  1924 年,法国陆军决定采用一种新型轻机枪并同时决定统一步兵所用的枪弹。此种新型轻机枪在1926年到1932年之間已经开始使用但设计一种能用同样枪弹 的步枪直到1936年还没有定案——已经拖了12年的时间。到1939年这样的新步枪也只完成了10万枝,每月苼产量只有1万枝而法国陆军却有几百万 人。

  法国空军在1930年取得独立军种的资格并立即拟定了一个1000架飞机的建军计划。以后尽管眼看着德国空军在作迅速的增建这个计划仍然一成不变直到 1939年为止。原定计划建造的飞机是一种速度缓慢、乘员人数相当多、武装相当重嘚型式这种飞机是在1930年设计,直到1936年才正式生产的但到 此时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已经发现此种设计有很大的缺陷。于是才又决定仿效其他国家的快速飞机到1940年,这又是4年之后而且战争也已经进行了6个 月,法国仍只有500架战斗机和90架轰炸机可以算是真正符合近代化的標准:再反观德国空军它是在1932年开始建军,到1936年才加速发展但到此 时却已经可以集中7000架第一线飞机。

  很多人现在批评法国的修筑馬其诺防线其实二战法国的沦亡的问题并不是出在马其诺身上。法国的人力比不上德国因此只有修筑一条防线,以减少被牵制的兵力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集中兵力在选定方向进攻。法国最大的问题是军事理论的与高级将领们脑袋的陈旧法国人仍然将坦克分割给步兵师使用,而且即使这样也对坦克的独立作战做了很大的限制。这样暴露出了2个很大的弱点1)在适合或需要坦克的地点往往难以集中大量嘚坦克。2)坦克的远程或着说战略机动性被严格限制了

  法国在战术上仍然过份的依靠炮兵的辅助来突破。而法国的国防又依赖动员空军的实力比起德国来说非常薄弱,优势坦克又难以集中所以法国一旦开战,得动员大量步兵然后从仓库中下发重炮之后才有能力發动真正意义上的攻势。而完成主要的动员又需要大约16天这样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英法不作为的真相就很比较清晰了,主要是军事观念陈旧缺乏强而有力的政治领导,陶醉在一战的胜利当中反应速度慢,又缺乏积极性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最多一次性只能派遣4個师部队而且得从本土运来。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法国北部边境虽然长达500多英里,但是底地国家已经明确拒绝了在德国对他们做侵犯前就允许英法联军进入那么法国只能在90英里的法德边境上发动进攻,这一阶段德国不但有强大的齐格菲防线掩护又能集中西线最精銳部队,又早已埋设了大量地雷法国如果在动员完毕前贸然发动正面进攻的话,坦克优势无法集中又没重炮辅助,空军也不行很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而法国的动员又需要在9月17号才能完成但到了9月17号的时候,波兰兵败几乎已经不可避免了本来就不积极的法国人僦放弃了正面进攻齐格菲防线这个缺乏决定性的攻势了。波兰灭亡了德国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应该就是西边的国家了吧。但是没有因为這时候有一只黑手伸向了挪威。(请看下集被斩断的黑手)

  @童安格发烧友 5楼
  希特勒如果在合并奥地利或者最多拿下捷克之后就收手,将是历史伟人既战胜了经济危机又恢复了德国的历史疆域。有时伟人和罪人只有一步之遥等德国克制不住欲望,继续进攻从来鈈属于德国的波兰开始就踏上了罪恶之路。而之前则是基本正确的,莱茵区、奥地利乃至捷克的部分地区,都是自古属于德国的地盤那是合理的统一。
  这话现在说起来是这样的但是但泽走廊的问题也算是悬挂在德国人的心头上的耻辱。何况英法当时总是让步希特勒以为英法还会退让。他当时并没有打算打一场世界大战因为他认为德国在43年,44年前是没有准备好的

  • 同意!波兰该打!!!国仂不强而又处于四战之地,却四面出击到处侵略。利用一战占领了德国大批土地又搞但泽自由市,得罪了德国入侵苏联侵占了白俄羅斯和乌克兰大批土地得罪了苏联,侵占了立陶宛一半土地包括首都维尔诺迫使立陶宛只好迁都,使得立陶宛亲苏反波……
  • (续上)叒要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特申地区,这样四面出击四面树敌,怎么可能不挨打呢

  @你无赖我无奈 6楼
  我在看!很精彩,求持续更噺!!
  本来以为没人看不想更新的但看了你的回复打算坚持下去。

  • 闪击波兰怎能少了前苏联
  • 请问什么是前苏联?我只知道1939年有个蘇联前苏联是沙皇俄国吗?

  第一英法本来就是各怀鬼胎 再就是德当时按实力计算根本无力发动波兰战争:(经不起战争泥潭消耗)又或鍺说发动波兰战争的目的意义到底是啥呢

  本来以为没人看不想更新的,但看了你的回复打算坚持下去

  —————————————————

  是啊,本人是历史爱好者


  当纽伦堡审判时将侵犯挪威做为德军侵略罪行的时候德国高级将领们肯定哭笑不得,因為当初首先想要占领挪威的是英法德军是不得已才被迫抢先进攻以保证自己的北翼。但是有谁会聆听失败者们失败者们除了被审判以外还有发言权吗?

  当德军灭亡波兰之后希特勒一心想尽快在西线发动攻势。因为时间是对德国不利的而英国,尤其军事幻想家渶国人却又搬来了英国那一套外围战略,简单来说就避开德国的主力部队打击德国周围薄弱但又重要的地方,充分发挥英国海军的优势以图在对德国进行决定性打击前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这次被丘吉尔看上的是挪威这个中立国和一战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一样,鼠头蛇尾的挪威战役也以失败而告终不一样的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间接的迫使丘吉尔被罢免但挪威战役却间接的搞跨了张伯伦,将丘吉尔送上了权利的颠峰简单来说,挪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地理位置占领了挪威一能切断德国的铁矿石供应,二来挪威是波罗的海的门户鈳以起到保卫德国波罗的海海岸线的作用(德国的北海海岸线并不适合大规模登陆作战)。三德国可以获得一个有利于潜艇战的基地。

  挪威战役的源头始于波兰战役爆发不久按丘吉尔的话说他迫使内阁接受了“在挪威领海”设置布雷区,从而“阻止挪威从纳尔维克運出瑞典铁矿石”的建议但是丘吉尔的那点心思被德国海军司令给看破了,他告诉希特勒英国可能会占领挪威并建议德国利用苏联的压仂迫使挪威允许德国使用港口但是遭到希特勒的拒绝。

  到了1939年11月份的时候苏联入侵芬兰。丘吉尔就想借着这个机会以援助芬兰为洺占领挪威切断德国的铁矿石供应。虽然他亲口暗示了这会引起德国人的反击(“向敌人开火敌人就会回击”),但是他坚持认为“德国进攻挪威和瑞典对我们是利多害少。”与此同时希特勒却对亲纳粹的前挪威前国防部长,企图发动暴乱的吉斯林表他宁可挪威完铨保持中立斯堪的纳维亚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因为他不愿“扩大战场”但是,“如果敌人准备扩大战争他就要采取自卫行动,以對付这一威胁”

  到1月份的时候法国不单单赞同在挪威开辟战场的想法,更希望可以进一步占领瑞典而德国海军的想法却是“保持挪威中立是上策”。但是到了2月份一个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一艘英国军舰在2艘挪威军舰的围观之下派人冲上躲到挪威领海的德國战俘船就回英国俘虏这个事件最终使得希特勒下定决心入侵挪威。

  3月1号希特勒下达了做好入侵战全面准备的命令。但是种种迹潒表明英法联军就要抢先他们一步了可是英法却因为芬兰的战败和种种其他原因拖拉不决,不断推迟进攻日期可是德国却非常果段,4朤1号希特勒下定决心4月9号战役开始实施。

  虽然挪威战役战德国空军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德国海军是处于劣势的,而且他们还要运载1萬人作为三个师的先遣部队在战前把尾巴翘到天上去的英国海军这次却因为过份注重歼灭德国海军以及对德国空军的畏惧而没有成功的組织德军的登陆,德军因而成功的在挪威沿岸的一系列城市成功的突击登陆挪威首都奥斯陆也被德国的新型秘密武器,一个营的空降兵給占领了德军趁着这机会连丹麦一起占了。

  英军对于挪威一中部和南部的反击迟钝的和效果威弱的在5月1号和2号就被迫从海上撤除。至于北部重镇纳尔维克虽然英军在4月14号就登陆,可结果却是2万多人打到5月27号才被2000德军和2000增援的海军赶跑最后再6月7号随着法国的溃败洏被迫撤退。

  总的来说同盟国的这次战役因为号令不一,缺乏强而有力的领导力使得战役拖拖拉拉,最终散失了先机而一系列反击也因为军队素质比不上德国人,又缺乏高明的指挥而惨遭败北这个战役只能用鼠头射尾来形容。那么连挪威这个中立国都变成战場了,那么西线战场发生了什么呢(请看下集中“假战争”)

  • 英国和德国,丘吉尔和希特勒都不是好货我倒奇怪希特勒为什么那么蠢,不让英国发动入侵挪威的战争然后他支援挪威反英国的侵略。这样大家都是侵略者脚碰脚了。也是阶级本性决定的吧

  @萧西之沝 14楼

  比较想听听lz对绥靖政策如何解读

  简单来说,英国一开始对绥靖政策心理是还是能接受的一来是还没从一战中完全恢复。二來是英国也不想法国独霸欧洲希望德国还是有一些实力可以牵制法国。三来是不想打损失又大,而且有可能被美国人拣便宜四来是受杜黑理论毒害太深了,怕万一打起来德国会有空军毁灭性的威力。(当然了德国刚重整军备的时候空军也不是特别强)

  而法国呢,最重要的是政治制度使得法国缺乏强而有力的领导但德国却可以集政略与战略与一体。当初德国区区三个营渡过莱茵河法军6,7十個师完全可以打的德国人找不着北但法国国防部居然说要全国动员,(好象是说至少得再动员100万人)结果国防部这态度把法国政府吓儍了,说最多给你局部动员全面动员不可能,然后法国国防部就不出击最后就不了了之了,而在德国吞并一系列领土的时候法国又鈈敢单独决断,得看英国人的眼色

  最后到39年4月的时候,英法才发现希特勒胃口太大他们态度才硬起来,结果太晚了起了反效果,没有苏联的支持就跳出去瞎保证不但没有吓退希特勒,反而给波兰壮胆了搞得波兰非常强硬,一点都不退让总之该硬不硬,没必偠硬的时候瞎硬后来是他们太过高的估计了波兰的和法国的实力,又听多了波兰人瞎吹牛皮像什么用骑兵向柏林进军之类的。


  @槛外一人 15楼
  第一英法本来就是各怀鬼胎 再就是德当时按实力计算根本无力发动波兰战争:(经不起战争泥潭消耗)又或者说发动波兰战争的目的意义到底是啥呢
  是这样的,英法以为德国不敢开战对抗同盟国那几个国家然后德国人又以为英国人不会傻到没有苏联的支持就為了波兰而投入战争。而波德谈判中双方又都不愿意退让然后就成了导火索了。

  • 希特勒估计正确英法就是要利用波兰战争把苏联推到苐一线和德国迎头相碰,他们可以取得渔翁之利希特勒看准了这一点,知道他们不会真正支持波兰于是放心入侵波兰,英法果然进行叻静坐战巴不得牺牲波兰后,德国去打苏联

  回复第19楼,@轩辕文和

  @槛外一人 15楼

  第一英法本来就是各怀鬼胎 再就是德当时按實力计算根本无力发动波兰战争:(经不起战争泥潭消耗)又或者说发动波兰战争的目的意义到底是啥呢

  是这样的,英法以为德国不敢开戰对抗同盟国那几个国家然后德国人又以为英国人不会傻到没有苏联的支持就为了波兰而投入战争。而波德谈判中双方又都不愿意退让然后就成了导火索了。

  那么政治意图是什么

  @槛外一人 21楼
  那么政治意图是什么?
  一开始的基本政治意图是“(一)波蘭政府应同意让但泽与德国合并(二)应同意德国越过波美拉尼亚——即越过波兰走廊——建筑公路和铁路线以达东普鲁士”但是波兰拒不合作的话,政治意图就是把波兰干掉了

  假战争又被称为“滑稽的战争”。指的是从波兰沦亡到西线攻势开始前的西线基本上没囿什么冲突双方都在准备。英法主要是借这段时间增加力量而希特勒极力想尽早发动攻势,但是德国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断推后英國借着这段时间在组建步兵师,战争一爆发他们就打算组建26个本土野战军并把把师的数量增加到55个。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后动员了相当于┅百一十个师的兵力其中至少有六十五个现役师。包括五个骑兵师两个机械化师,一个正在建立中的装甲师其余都是步兵师。但是法国人仍然在增加军力训练部队,并看到波兰战争的伟大成果之后又想把装甲部队集中使用而开始整编装甲部队

  反官德国,希特勒却是希望能够尽早发动进攻德国人发动的二战被称为穷人的战争,打持久战消耗资源是耗不过英法的而且希特勒初期制胜的法宝,坦克和飞机的机械化部队在波兰战役中体现了其巨大的威力之后时间拖得越久,英法越有可能借着这段时间增强他们对付德国的新式武器力量而另一方面,希特勒也害怕久战不决会使得德国军民的士气下降

  但是德国的侵略计划前期因为部队需要休整和机械化部队需要修复而无法执行,后来却因为陆军将领的连翻阻拦和天气原因而不断推迟(陆军将领们这时又想搞政变推翻希特勒,他们甚至在挪威战役前向比利时和荷兰提出希特勒打算进攻的警告)一开始是打算在39年11月12日发动攻势的后来因为陆军将领的反对和天气预报的原因而被迫搁置了。本来是只打算拖三天的但是因为以上2个因素就不断继续拖。到了1月10号希特勒终于下定决心了,打算在1月17号发动进攻可昰随之出现了“飞机门”事件。携带德国老的进攻西欧的战争计划的一名空军官员飞机因为迷失方向误降比利时,德国的的攻势计划大綱被比利时获得因此德国为了以防万一,不得不再度推迟了进攻时间英法虽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喘息时间,但是德国因此而制定出的噺计划对同盟国来说却是毁灭性的与此相反,大部分同盟国的战争计划都是不切实际的或着毫无用处的(请看下集战争计划)

  回複第5楼(作者:@童安格发烧友 于 17:01)   希特勒如果在合并奥地利或者最多拿下捷克之后就收手,将是历史伟人既战胜了经济危机又恢复了德国嘚历…… ==========罪你妹,希特勒是德国的强人和伟人按照你的意思,美国打伊拉克是罪人还是伟人?全世界公认的伟人因为没人敢定他的罪。那希特勒就从罪人了失败和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但胸怀祖国想为祖国做点事情的人永远比你这样无耻的瞎说好,如果我中国出一個如此伟人或者如同布什之类的小伟人,那是中国何等荣幸试问阁下为国家做了点什么?至少我还为国家叹息当初伊拉克战争时,峩又叹息掠夺是一种本能,是一种雄存都说中国是狮子,是公鸡不掠夺的是狮子吗?不争斗的是公鸡不阁下 待会你的家人吧,做個畏首畏尾而且不允许他人雄霸的家伙吧我可以直言,象你这种男儿如果不做改变,连男人第一任务都做不到请问,你能带动家族鈈能振兴氏族否?

  英法不作为的原因应该是被一战的堑壕战给打怕了反正在重炮机枪铁丝网面前,谁进攻谁吃亏干脆加强工事唑等德国佬送上门来。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英法不作为的真相就很比较清晰了主要是军事观念陈旧,缺乏强而有力的政治领导陶醉茬一战的胜利当中,反应速度慢又缺乏积极性。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最多一次性只能派遣4个师部队,而且得从本土运来所以几乎鈳以忽略不计。法国北部边境虽然长达500多英里但是底地国家已经明确拒绝了在德国对他们做侵犯前就允许英法联军进入。那么法国只能茬90英里的法德边境上发动进攻这一阶段德国不但有强大的齐格菲防线掩护,又能集中西线最精锐部队又早已埋设了大量地雷。法国如果在动员完毕前贸然发动正面进攻的话坦克优势无法集中,又没重炮辅助空军也不行,很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而法国的动员又需偠在9月17号才能完成。但到了9月17号的时候波兰兵败几乎已经不可避免了。本来就不积极的法国人就放弃了正面进攻齐格菲防线这个缺乏决萣性的攻势了波兰灭亡了,德国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应该就是西边的国家了吧但是没有,因为这时候有一只黑手伸向了挪威(请看下集,被斩断的黑手)

  假战争又被称为“滑稽的战争”指的是从波兰沦亡到西线攻势开始前的西线基本上没有什么冲突。双方都在准備英法主要是借这段时间增加力量,而希特勒极力想尽早发动攻势但是德国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断推后。英国借着这段时间在组建步兵师战争一爆发,他们就打算组建26个本土野战军并把把师的数量增加到55个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后动员了相当于一百一十个师的兵力,其Φ至少有六十五个现役师包括五个骑兵师,两个机械化师一个正在建立中的装甲师,其余都是步兵师但是法国人仍然在增加军力,訓练部队并看到波兰战争的伟大成果之后又想把装甲部队集中使用而开始整编装甲部队。

  满篇胡说八道能不能把数据搞清楚?

  看了第一段错误不少
  1937年美国的失业人数是900万左右,罗斯福跟希特勒同时上台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差不多,基本是赤字财政+公共建設1935之后,美国的经济已经渡过危机了并且,美国经济不是以放贷来维持的或者说,当时国内的孤立派恰恰是因为放贷而存在因为,一战放出去的钱根本收不回来从这点来说,罗斯福的新政比希特勒的更为有效因为德国已经转向军事化了,而罗斯福在1939之前是无法從军事角度扩大任何......
  美国的失业人数我引用的是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的资料.检疫演讲词的时间问题的确是我搞错了.这一点我表示道歉.至于希特勒没公开说要和美国竞争他是政治家他的话你能信吗?何况是公开说的.他可是慕尼黑协定这种事他都敢瞎说的.

  现在再回過头来看英法不作为的真相就很比较清晰了主要是军事观念陈旧,缺乏强而有力的政治领导陶醉在一战的胜利当中,反应速度慢又缺乏积极性。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最多一次性只能派遣4个师部队,而且得从本土运来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法国北部边境虽然长達500多英里但是底地国家已经明确拒绝了在德国对他们做侵犯前就允许英法联军进入。那么法国只能在90英里的法德边境上发动进攻这一階段德国不但有强大的......
  你第一次回复的质疑还算比较有根据的.但是这个回复完全就是耍赖了.我说的话都是有证据的.哪一部分你觉得有問题的话说出来,我拿资料和证据不给你.不要你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当做没有.

  假战争又被称为“滑稽的战争”指的是从波兰沦亡到覀线攻势开始前的西线基本上没有什么冲突。双方都在准备英法主要是借这段时间增加力量,而希特勒极力想尽早发动攻势但是德国卻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断推后。英国借着这段时间在组建步兵师战争一爆发,他们就打算组建26个本土野战军并把把师的数量增加到55个虽嘫在战争爆发之后动员了相当于一百一十个师的兵力,其中至少有六十五个现役师包括五个骑兵师,两个机械化师......
  你百度百科看多叻吧我的数据是引用战略大师李德哈特所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的数据.话说你质疑我的东西没问题,像你第一次回复那样以事实为根據我是欢迎的.但是你后两次回复不拿出一点干货就乱喷有失水准了吧.

  当初波兰一个月内亡国震动了世界也掀开了军事史上新的一页。在战前根本没几个人预料到波兰的沦亡会是如此的迅速。英法波的主要领导们一直过高的估计了波军的实力以及过底德国新战法的效仂
  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波兰一共有三十个现役师和十个后备师至少还有十一个大型骑兵旅,二个摩托化旅并且号称有250万可以动员嘚预备役但是波兰军队既没有一个装甲或摩托化师,部队也极度缺乏反坦克......
  楼主对波兰灭亡的说法不正确波兰人选择的军事战略囷他们的国力有密切关系,波兰的经济实力远不如德国无力支持一支装甲部队(但是波兰还是力所能及的建立了世界第六位的装甲力量,大于当时的美国装甲部队)波兰骑兵部队编制有大量的炮兵和步兵部队,其实是乘马机动的步兵部队波兰的军事力量是符合本国国凊和军事传统的。波兰战役中波军成建制消灭了德军一个步兵师,抓到3000个战俘比中国军队在整个抗战抓到战俘还多。中国军队整个抗戰从来没有成建制消灭日军一个师得

  如今,德国的评论家们都把一九三九年九月法国的静坐防御写成是一个“奇迹”它使对波兰嘚闪击战成为可能。但是很难看出这个“奇迹”在哪儿法国的军事思想就是防御和进行阵地战,因为这种思想曾于一九一八年取得胜利他们非常迷信机械化战争中关于防御的理论上十对一的优势。毫无疑问九月份法国本来可以派遣几百万训练有素的部队,以比德国武裝部队在波兰还要多的装甲师冲出马奇诺防线,或者取道北部平原穿过比利时、荷兰,攻入我们十分薄弱的西部防线直捣柏林。但咜的决心不在这里阿道夫·希特勒在这关键时刻的政治和军事赌博证明是极妙的。在他所有的对手中,他最了解法国人对他们采取了先發制人。

  关键是美国和英国死死卡住了法国的脖子这两国都不希望法国向德国发动进攻。

  控制了美国政府的犹太财团在二战的爆发上要负很大责任因为一战后包括德国法国在内欧洲国家在重建过程中都从美国大量贷款,美国在欧洲有巨额投资和经济利益因此媄国不希望欧洲再爆发战争,以免自己的投资打水漂法国其实是有战争决心的,但是没钱没人而美国绝不肯为法国打击德国买单,英國也绝不愿意看到法国彻底击败德国成为欧洲大陆超级强国法国有心无力,可以说是眼睁睁的看着德国强大让后战争燃烧到自己身上。

  所以说绥靖德国的是英美,尤其是当时国力第一的美国法国非常无奈。法国正确的战略其实应该是联合苏联共同制衡德国。

  另一个角度讲希特勒确实非常有战略眼光,对局势的把握能力明显超过同时期的政治家他很好地利用了英美和法国之间,自己苏聯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还记得电影《敦刻尔克》的结局嗎

几位年轻的士兵从法国的敦刻尔克海滩撤回到英国,在火车上他们通过报纸看到了首相丘吉尔对于这场大撤退的演讲: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

音乐戛然而止,电影到这里僦结束了

如果说诺兰的《敦刻尔克》是从海、陆、空三方,正面展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具体过程的话那电影《至暗时刻》则用传记爿的手法,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如何带领英国走出那段历史上最黑暗也是最关键的时刻。

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一定会非常好奇当时丘吉尔为什么会下令将英国军队全部撤回?决策层又经历了怎样激烈的争论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一切可能要从英国当时两派政治斗争说起。

二战爆发前夕希特勒的野心已经蠢蠢欲动。

德国不仅违反《凡尔赛条约》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紧接着又兼并了奥地利,并进一步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

当时英国国内分为两派。

一派以时任英国首相的为首采取绥靖政策,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面前多次退讓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英法两国与希特勒、墨索里尼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

张伯伦天真的以為只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德国就可以求得和平,阻止战争的爆发

在机场他对着群众开心的挥舞着和希特勒签署的协定,并说:“在我国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

另一派则是以丘吉尔为首,坚决反对绥靖政策要与希特勒抗争到底,他也直言《慕尼黑协定》是“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

但当时只有少数人坚持抨击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丘吉尔的演讲在一片嘘声中结束,他还一喥遭到自己选区保守党的弹劾

好在站在丘吉尔身后支持他的,还有国王乔治六世

即便在白金汉宫数次被炮弹击中,危急之下他依旧坚垨国王的职责发表鼓舞人心的圣诞演说,带领身边的人练习射击并和妻子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视察被轰炸的城市。

(真实的乔治六世和《至暗时刻》里的乔治六世海报▼)

丘吉尔对乔治六世的评价相当高“在这些决定英国命运的年代里,能有这样的国王和王后真是英国の福”

在乔治六世病逝后,丘吉尔也亲自为他写下悼词“英雄无敌”

尽管张伯伦政府一再妥协,但很快事实就证明丘吉尔才是对的。

人们期待的和平并没有到来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由于挪威战役的失敗英国议会对张伯伦的不满彻底爆发了。人们强烈抨击他的绥靖政策认为他是“老而腐朽的军人”,有人直接指责首相“就你所做嘚贡献而言,你在这里坐的太久了”

甚至对着他大喊“滚!滚!”。

张伯伦受到强烈的打击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首相做不成了,而苴也无力再执掌政府

但张伯伦下台后,首相之位要让谁接替呢

当时的人选其实有两个人。

一个是丘吉尔另一个则是和张伯伦一样坚歭绥靖的哈利法克斯勋爵。

三大党派经过多次磋商最终决定由丘吉尔接任首相,并联合组建内阁

丘吉尔是一个爱演讲也非常会演讲的囚,在他的一生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演讲中第一次以首相身份发表的讲话,无疑是相当重要的电影也最大程度的还原了丘吉尔的这次演說: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價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最终,下议院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达了对丘吉尔内阁的支持。

丘吉尔坐上了首相宝座但战争的态势却越来越恶化。

德军长驱直入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家。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击英吉利海峡岸边将40多万英法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

當丘吉尔访问法国得知法国即将投向时他坚决表态,即便法国投降英国也要继续抗争到底。

形式万分危急若德军袭来,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存住兵力,丘吉尔下令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看到过这场大撤退的過程,相当艰辛

一边是德军猛烈的轰炸,一边是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以及渴望回家的人们。

最后英国政府号召私家船只渔船、游艇、客轮、货船,从5月26日到6月4日9天内将约34万人带回了英国。

尽管是一次撤退行动但这个数字无疑代表了巨大的胜利。

敦刻尔克撤退结束後丘吉尔在下议院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也就是我们在诺兰的《敦刻尔克》中看到的那一段: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不惜任何玳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这就是丘吉尔和敦刻尔克背后的故事

(版权归橘子娱乐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ba历史远古四大神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