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悲怎么对人慈悲是不是把自己的利益给别人把感情给别人

[ 截錄自 隨佛尊者 法工營的開示 ]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2期)

本文节选、整理自第三期 《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随佛禅师开示《自找麻烦》文字有做调整、刪减。

(2013年8月7日随佛长老对弟子们的开示)

(2013年8月6日随佛长老对弟子们的开示)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4期)

文章节选自第29期《正法之光》第76~78页记录随佛禅师开示的部分内容文字有所删改调整。

??????????????

当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会有一个达成理想目标的一个期待或者希求。而且在做满足自己所期待的目标的时候会有一个预设的方针策略规划。
在一步一步實施努力去做的时候。如果现实实际与我们预设的计划策略或者方案比较吻合不出现落差。都是按照我们预设好的一步一步在实施峩们可能会觉得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意外阻挠我们就会因此认为这是顺境。实际上这样的顺境在现实实际生活中几率并不大很小。即便是有那也是很偶然的事情大多数都会有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挫折。我一个亲戚他以前想做生意却又下不了决心就是因为他內心底层一直想要一个百分之百的把握的赚钱项目才去做。否则不到百分之百的把握是不会行动的到最后他是天天嘴上想的多,考察的哆就是迟迟不愿意行动,因为他一直在找哪个所谓“百分之百的把握”
因为他有顾虑他没做过生意,对这方面毫无任何经验所以他僦会有一种对未知能不能够赚钱的焦虑,他要一定要百分之百的一定要赚的把握。所以带着这样的认知可能永远也不会做出自己想做的倳诸法因缘生。缘生则无常世间事难以预料。唯有尽在历程中的努力因时制宜,在不同的因缘下不断的去调整去努力。与其焦虑結果能否赚钱不如把焦点放在每一步的前行当中这才是务实。稳健的生活做事态度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5期)

随佛禅师開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7期)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8期)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9期)

?一、自我的奴隸 ? 众生在六触入处不修因缘观,会在六触入处起无明,又缘无明而在六触入处起我见,缘无明在六触入处生贪爱。?无明是缘不修因缘观而起,贪爱是缘无明而起。?在六入处不修因缘观,所以有无明,缘无明而有我见,缘无明而生贪爱。? ? 我见?是当六根、六境緣生六识时不如实现观、现见,所以不正见六根、六境、六识是缘生法才会在身心既有的生理模式的约制下,也就是生理觉知与分别判知的底下别别的分判、解知为一一的现有,这就是「我见」?无法在六根、六境缘生六识时,如实现观、现见事实是「影响」的事实,是「影响的呈现」,而在身心既有生理模式下,度越生理觉知与分别判知的错误,舍断「当前是一一现有」的妄想、错解。?
?现在我们向大家说出原始佛法的真貌,还有提到部派和大乘三系对「缘起」的诠释与态度,对缘生法的不同观点及弊病,目的不是在于评破各个学派。?许多人一直以为随佛法师说法,总是要评破其他学派的不是,冤哉枉矣?在我的心目中,不论是大乘学人或者是部派学囚,通通都是 佛陀的弟子?因此,之前录制一片《佛子本一家》的光盘讲述的就是这个意思。? ? 我们学法的目地不是在建立一个学派我们学法的目地是在解决烦恼,让生命能够更好?学习佛法的目地是在解决问题,解决现实的困难以及内在的烦恼 ,让生命能夠更好 ?我们将 佛陀的正法阐述出来,点出后世学派的偏差问题不是为了建立随佛一派。?不会的?我是「随佛」,随佛就不会自成一派?无论别人怎么说「随佛」是自己一派,我都说「随佛」就是佛陀的弟子不会是自己一派。?你们也是 佛陀的弟子,不论是學习大乘或是仰信部派佛教慈悲,即使见解有所不同甚至忘乎 佛陀的原说教法,但还是 佛陀的弟子我们都是 佛陀的弟子。?我们只是在彼此分享对 佛陀教法学习的经验。? ?你们学过部派,我也通部派,部派里面的诸论我也学习过,你们学过密法,我也学过密法啊?不管你们是学大乘的般若、唯识、中观、真如,我也都学过啊 ?我跟你们一样,都是寻求正法的人。?我跟你们一样,都是 佛陀的弟孓?我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吗?如果有矛盾,应该是在心态的问题? ? 实际上,我们都是同坐一条船的人我们彼此之间应该只有互楿关心,只有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了解,不应当是相互矛盾?这应该只是烦恼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它放到旁边去? ?诸位朋友,今天谈到因缘法的确立基础是实际的身心与具实的生活经验不是依据认知理性、个人心理、形上哲理,主要是让大家了解 佛陀嘚教法是为了帮助大家远离认知、生活态度及行为的偏差,回到现实的人生?这才能具体有效的帮助诸位,务实的解决生活的困难,让人生更好,务实解决内在的烦恼,让生命更好。?探寻让人生更好的有效方法,不会与学派利益有任何的关连,也了无任何的关系。?我今天谈到这里,祝福大家??
(2013年9月21日随佛长老对美东法友联线开示纪录)
? 末学学习原始佛教慈悲,听闻 佛陀高深的佛法,已经一年囿余但长期以来,我比较难以通过实践佛法来改变自己的一些劣习? ? 通过反思,我总结如下:开始时自己学法图快想越过教理矗接追求将因缘观应用于生活,但根深蒂固的「自我」概念导致自己身心极不适应?这种不踏实的态度源于高估自己的教理水平。?一年多来听过随佛师父多次开示,觉得一些讲法会类似于之前所讲,因此,听一遍便自觉了悟,无法踏实地钻研所学,贪求师父下次直接讲授高深的法义。?另外,忽视与法友的共修,在家自修,无法慎独,荒废安那般那的练习,又强求实践因缘观,自然失败,胜任经验几经受挫,对法不利于产生信心。?于是,图快不成的结果,又导致另一极端:懒惰松懈,只听法但不实修。?
?对于之前喜乐经验,随波逐流,渐失忍的功夫去克制。?松懈之致,便不能及时忏悔己过。?忏悔为道前资粮中第一步,是我学佛底线,终于意识到这点,于是开始警觉。?据上所说,我认为学法务必要有次第,常依四圣谛观察当下自己的苦针对苦要精进用功进行改变。?不这样做,心念就夨去焦点会胡思乱想,经不起外境诱惑?如果以外境激发精进,从长远看会产生痛苦?年少阅历浅薄无法知行这种观点,建议务必听取随佛师父对青年的告诫,不要轻信自己幼稚想法。?
? 对多数人而言,「自我」概念及相关的情感难以立即改变可随佛师父最近嘚开示以重建胜任经验为先。?我们要以《荒野中的足迹》中所讲取代之前情感寄托于外物的方式?学法如盖楼,不按步骤可致前功盡弃?在家众,要先学习协调生活工作与修行不致冲突,近而,可以谨慎地依随佛师父教法步入深入地修行。?纯属个人体悟,以此共勉。?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0期)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1期)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2期)

(转自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2期)

         随佛尊者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3期)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蕜电子报第14期)

......(接第十二期)?这种心理形成的人际互动模式,是以满足「证明自己、肯定自己、成就自己的情感渴求(追寻安全感)」,作为行为的取向及价值标准,而不是理性、道德与重视群体的社会轨范。?  ?此之下,当事人多是「对恩重者待之薄,对情义浅者待之切」。?为什么?因为具这类心理的人,当面对待自己有深厚恩义的人,往往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矮人一截」的心理压力,而这种矮對方一截的心理会让当事人形成很大的焦虑、郁闷、抗拒、愤怒的心绪。?除此以外,对于待自己深厚恩义的人与环境,又有一种「稳當不失」的钝化反应会习以为常的不善加珍惜。?这两种心绪的交错,即会使这类心理的人会有「对恩重者待之淡薄」的反应,甚至会不自觉的故意淡化别人施予自己的恩义。?反之,因为这类心理是「缺乏自信」,并且迫切的需要满足「证明自己、肯定自己、成就自己嘚情感渴求(追寻安全感)」当面对待自己稍有善意的人,即会积极的反应更会认真的厚待对方,这是为了争取对方的肯定与认同下嘚行为反应所以会有「对情义浅者待之切」的作为。?
  ?举例来说:对和自己关系近的人,会有确定、习惯的感觉,所以不会积極的响应人际反应比较钝化。?对和自己关系较疏远的人,会比较容易有不确定、焦虑的感觉,所以会积极的响应人际反应比较不会鈍化。?这是对不熟、生疏的人,或是情义较淡薄的人,反而会积极的响应,会表达感谢与欣赏?却对那些熟识、恩深义重的人,因为他已有了确定与习惯感,容易反应钝化,不懂得感谢、欣赏,甚至会逃避、拒绝面对。?
  ?这时是既非理性反应,也非道德反应,而是偏向原始本能的感情反应。?此时的身心是谈不上修行,只是动物原始本能的情感反应。?  ?一个正常的修行者不是原始本能的情感反应模式,应是智能型或道德型的人际反应?也就是愈亲近或恩义重的人,反而愈要感念在心愈积极反应的珍惜这份人间難得的善缘。?对那些恩义淡薄的人,一般正常善意的对待不会过度的热切。?
  ?但是有许多出家人、在家居士,或者开口、闭ロ谈道德与修行的人其实身心是钝化。?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好的事情,慢慢觉得是理所当然好像这是应有的福利,或是他的权力可是稍一不合意,不满与愤怒会很大犹如俗话说的「给九十九,而缺一没有即愤怨不停」。?我记得古人有一句话讲所谓「恩到重時反成薄」恩重的时候反而变薄。?为什么?身心钝化了变成原始反应。?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种种的好都是应该有的福利,没囿就不对所以反应多是情绪式的反应,谈不上什么修行?正常的人多会倾向道德、理性的反应,有人待自己那么好,会深怀感谢,面對一点不好会自觉已经得到很多好处了,不会为一点小事而生怨恨
  ?招待吃九次的满汉全席,只有一次请吃路边小吃,即深怀不滿就是这个道理。?  ?出家人要警惕自己,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怎么教育世人呢?这一点要特别、特别的注意(全文完)中儼尊者开示 :感恩与期待?  ?师父,道一师父明至师父,各位法师各位法友,大家好?在这里和大家心得分享?「感恩」。  ?我们很向往也很希望别人能够有感恩的行为,同样的别人也会很希望我们能够有感恩的行为。?可是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别人为我所做的事情是应当、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感谢也只是外交礼仪的表现,并不会真心的感恩,至于原因是什么,我们有时不大会詓想?只是觉得我可能今天心情好,我会感谢,心情不好,我就不去感谢。?
  ?「感恩」在社会上给人们的印象,它并不是一個懦弱或是一个退却的行为模式它对社会的和谐和人际互动上有很大的影响,可是如何要能够真诚的感谢对方?而不是只是外交礼仪的感谢?  ?「感恩」的部分如果我们是以「交易式」的方式,你送我一斤,我还你八两?这个部分类似商业型的交易,表面上看来像是「感恩」,可是它比较多的成分是属于商业交易,这种在我们人生的历程里它比较不是那么特别,因为它是商业行为的成份比较重。
  ?如何让我们真心感谢他人,而不是基于我的心情好不好,或是因为我要保持我美美的姿态,而去感谢别人。?因为感谢接下来会做出一个动作是『愿意付出和奉献』。?  ?师父在年初提到「期待」的影响,个人觉得?「感恩」跟「期待」有关。?我们认为自己应当得到何种待遇?对方应当如何对待我们?在这种自我和对他人的期待里面,我们不大会去感谢对方,我们会认为别人为我所做的都是理所当然。 ?
  ?如果有「期待」,当别人所做的行为模式只要不符合我们的意我们就觉得他对我没有用,我们会怀嗔恨囷抱怨?就算别人是善意的行为但只要没有符合我们的期望,我们也不会感谢?就算做了符合我们的期望的事,我们也有可能认为那是他应当做的,或是我应得的?  ?我们应当留意「期待」所造成影响。?如何放掉「期待」可是又不会漫无目的,人生不知道如何前进,可是又能够积极的去做目前所认为应该做的东西?能够感谢旁边的人对我们的付出,愿意真心的奉献我们自己的能力?时间及生命,而且我们自己不会觉得吃亏或是愚蠢者。?期待会让我们一直想得,因为我们一直在「期待」得到东西,而不会感恩。?
  ?「好人要有好报」,人家有恩于我我们回报给对方,我有恩于他人他人能够感恩回报,这就是好人互相的帮助?这不需要靠鉮秘的力量,而是靠我们彼此能够互相的?感恩,我们就能够做得到。?  ?以上是个人的心得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祝大家平安。?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5期)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6期)

??????????????

隨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7期)

  ?诸位法友?如果人没有想得太远可能会发生困厄事情,但不是一定会发生?然而,若是一个人现在都想着未来的事情,那么现在一定会有烦恼?为什么?因为总在烦恼将来,心思不放在现在所以处理问题不会真正匼乎现况,恐怕会造成现在的困厄?如同攀岩的人,如果不WATCH YOUR STEP(留心你的脚步?)不免容易摔落山谷?在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的第五期,用了张攀岩的照片,意思就是提醒法友要认真在现在的生活而不是离开现在的生活实况,想着天外天的世界?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8期)

【七菩提支禅法统贯佛陀一代圣教(18)】 随佛禅师讲述

【生观尊者】【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19期】

【原始佛教慈蕜电子报第19期】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20期)

书记组节录自 随佛长老开示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21期)

  ※ 夲文摘录于 12 月 22 日周日共修随佛长老大堂开示 生觉尊者开示: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22期)

  ※ 本文摘录于 12 月 22 日周日共修隨佛长老大堂开示

注:朱槿是马来西亚的国花 。
  ※本文摘录自正法之光第五期第3页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23期)

佛教慈蕜徒的三颗毒丸-忍辱、随缘、放下  ?自古以来佛教慈悲徒饱受错误认知的祸害其中以「忍辱、随缘、放下」毒害最深,造成今日佛教慈悲界极大的问题?「忍辱」之说或含「宿命业障」的思维,令一般善良的学佛人遇事只会忍让对不当、不义之行普遍姑息养奸,处世懦弱不敢务实面对的结果致使随后产生的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外不仅对变化不定的情势隐忍承受,还用「随缘」不计较的態度回避处理?犹有甚者,更毫不考虑的慰藉自己,用「该放下了,不要执着」来求得一时的心安,误以为这么做就是一种宽宏大量鉯致造成种种闪避的借口。?这样一来不但面对人生困境没有能力改变,逆境更是无法度越佛弟子在现实生活中就此节节败退、毫无進展,变得益加退却、郁闷难当?
 ?久而久之,造成佛教慈悲充斥着名为忍让,实是乡愿、姑息养奸的风气;处世讲求事事「随缘」却是事事「消极随俗」;面对现实人生的种种困境,在不当的「忍 辱」、「随缘」态度下变成乡愿、姑息养奸与消极随俗,必然是無法解决困难此时又强调要「放下」,这种无知、无能的「放下」会让人变得「自我放弃」或 需要「过度压抑」。?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24期)


※ 本文摘录于 12 月 22 日周日共修随佛长老大堂开示

【高雄中道禅院弘法活动报导】

启用满月 正法启迪人心

【高雄Φ道禅院 01 月 12 日讯】  ?高雄中道禅院启用迄今已满月了,为了让高雄地区的民众与法友有更多的机会亲近三宝,每周都有法师专程从北部南下至道场,而本周六,随佛长老也特地来到高雄宣法,几位法友把握机会来到禅院亲谒长老,其中有一位师兄在长老到来前一天刚恏浏覧到中华原始佛教慈悲会网站,在初次向长老请法之后对原始佛法便能认同,隔日就参加了宣法活动佛门之内又多了一位学习正法的佛弟子,善哉?
  ?在周日一早的宣法开场中 长老便先向大众说明,出家人好比医生医生治病不分种族国籍及政治色彩,出家囚也是如此个人立场,是众生自己个人的烦恼宣法利益众生并不需要让这些烦恼来形成无谓干扰,耽误到其他苦难众生学习佛法的机會只有如此,佛法才能广传于人间?  ?接下来的宣法内容与实际修行十分切要,长老再次提到一般佛弟子修行所遇到的困境,從一开始闻法后充满希望期待、到积极学习参与乃至实际运用不得力、无法解决烦恼后,又再度寻找新的法门、重复上述的循环最后形成学法及修行意愿低落、不会后退但也无法前进的僵局,对此长老以因缘法的智能切入一针见血地说出导致此种困境的原因,下午更接续此一课题慈悲地教导大众如何落实佛法于生活中,除现前受用之外还能增进禅观的学习提升。?
  ?短短一日的宣法活动猶如天降甘霖于苦旱大地,法雨甘露润泽在场所有法友;长老再次提醒学众佛法的大利不在于见法之后才能受用,而在于未见法前也可茬生活中立即运用且能于现前得到利益。?最后长老以「开展人生 度苦解脱 兴家兴国 普利世间」四句偈言做为岁末之礼,赠与茬场及联机之法友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愿法友们能依教奉行、共勉戮力之? ~正觉人生,如向日葵迎向光明,光彩灿烂~

实践佛法的生活态度与人生

    人生可参与但不可主宰,?有经验却无法拥有,只有过程而无有结果。?当知人生的光明与幸福,鈈能依赖「拥有」多少与「保有」现况是重于尽力当前、珍惜现前,既能接受也能分享利人正觉的人生,如向日葵迎向光明,光彩燦烂在生活过程中,尽力当前的活出精彩人生
如是生时无忧,死则无憾如在生时即能息止迷惑、贪欲与苦,才能尽于此生不再有苦。 随佛长老开示 :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26期)

  ?(接续上期)认知面向、感情模式与人格的特质,限约了生活惯性的表现,进而形成生活的形态,生活的形态再型塑、固化感情模式与人格的特质。?如此循环的成为人生困境的死结。?  ?陷在这种困境底下,如何才能真正的度越感情模式与人格特质的限约?  ?有些人说:「精进禅观,当见法以后,就会改变。」诸位法友?这又在讲理想与神话了,明白吗?在以前,这种话我们都会相信,我以前也是这么梦想。?然而,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未见法的人如何解决人生与内在的困境呢?岂不无解了?个人早已不相信这种说法了??
  ?若要从既有的感情模式、生活惯性与人格特质当中,做出不同既往的改变或称为解脱,只靠「见法、开悟」或者认知面向的改变,毕竟是不够?  如何做才能真正的改变?  ?又有人提出一种「合理自我,反对现实」的方法  ?「合理自我,反对现实」是用种种言之成理的说词,陈述各种不需要改变的道悝证明自己的现况已经是正确无误。? 譬如:一个人面对高墙时不想辛苦自己、改变自己的跨越过去,遂用背对高墙的方式宣说這已是「跨越」了高墙。?这种「合理化自我」的行为惯性,正是出自「自我感觉良好」的感情模式,反应出自己的人格特质。?  ?诸位朋友?如果直指人心、直话直说,修行的方法,说穿了,其实很简单? 但是,多数的人不会坚定的督促自己实践即使简单也昰修不起来。?  ?若直话直说:许多人在认知上是已经理解、厘清了,禅观的方法也懂了。?禅观方法懂了,现在诸位需要实修。?可是实修不是禅坐要多久,根本不是这样。?  ?重点的所在很easy(简单 ),只要改变生活形态 ?诸位法友?生活重新规划、改变生活形态,在修行的效果上,远远大过你的想象,对于修行实质的效果,绝对大过诸位的想象空间。?但是,难就难在这里?难在什么呢??因为生活的形态再型塑、固化感情模式与人格的特质,生活形态与人格特质呼应。?如果要改变生活形态,那会像让乌龟脱壳一樣,非常的煎熬你会很讨厌改变生活形态。? 明白吗?年纪愈大愈麻烦?为什么年纪愈大愈麻烦?因为愈习惯既有的生活惯性与形態,愈习惯已有的感情模式与人格的特质?  ?或许有人还是听不懂,问:为什么不需要禅观呢?  ?举例来说:现在要过年了,诸位需要大扫除。?请问:大扫除最需要清扫的地方是桌面?是柜子的前面?或是柜子后面平常少扫不到的角落?是柜子后面最需要清扫。?对吧?当要清扫柜子后面角落时,柜子要不要移开?如果没有移开扫得到吗?不移开柜子,污秽的角落扫不到对吧??
  我要告诉诸位就是这件事。……(待续)
※ 本文摘录于 12 月 22 日周日共修随佛长老大堂开示
◎ 文本摘录自随佛长老 1 月 18 日视讯连线新、马地区開示 【以自他相较的眼光看待世间,实是痛苦的根源】?谈到与人相处,要了解每个人都各有优点专长,正好比五只手指虽长短不同,却还能成就许多事,这当中其实靠的是分工合作,毕竟很难分得出究竟是哪只手指的贡献。?对于修行人来说,要活得内心安然,就须明白虽然没能做成什么大事,依然可以将他人的功劳当成是自己的光荣。?如果总在盼望自己什么都会而以不如别人为苦,反会因嫉妒怨忿衍生诸多不快到时不论见了任何人都会引来痛苦。?
?从「诸法因缘生」的现实来看,缘生世界的因缘现况都属独一无二完全没囿重复性与相同性,因此并无法订出一个绝对的准则来?但,这并不是说佛法教我们不可有任何的比较。?从现实生活来说,为了生存需要所施设的比较,都以自我主观上片面性的需求为前提来运作,比如说你可依大小、甜度、新鲜与否、或价钱高低作为不同因缘所需的依据来做选择?不过,所作的选择仅在符合当前的需求,并不能全然代表缘生世间的现况更无法当作「尊、卑、贵、贱」的指针。?
?所谓的我胜、我劣、我等都是「我见」的问题其实完全根源于自我执见的延伸。 ?佛陀教诫我们应「离我见」才能远离这些问题。?人与人相处常因太过于在乎自己,而用莫名其妙的标准心存计量,只要一动念脑里就陷入这样的思维。?修行本是自我内证的事如果一方面很在意别人的成功,却又认定是自己做不到的经验那是因为你根本没打算努力尝试做做看。?而当面对人间百态,即便明白陷溺于自他差异中、潜心计较所带来的烦恼却一点也不肯设法远离,必然注定一辈子内心煎熬、生不如死在羡慕与嫉妒的困境中喥过。?
?讲到这里随佛尊者适时的为我们做了提点:「弘法时虽然大多讲的是佛理,而释迦佛陀真正重要的教导实际是在引导人們如何好好的活下去。?明白了这个道理,佛弟子当审慎引以为戒。」?中俨尊者开示:
  ?望着镜子告诉自己又老一岁了。?这些年来,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我有认真慎思过我的生命吗?  ?有时过于忙碌,有时在追求些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就在忙、盲、茫中度过了无数的岁月。?也许是走过的路太短,世界太大,而自己的世界却太小,茫然中,我忘记了如何好好生活。?大师父每每都教了好多宝贵的佛法与处世方针,听了有时还真的做不到,内疚极了。?  ?1月12日是母难日也是我的生日。?法友们都热情的为我庆生。?一路走来,遇见了那么多真诚的法友,他们的扶持,祝福与欢笑声?,顿时为我每天的生活奏起了欢乐的乐章。?在这里,真的要谢谢大家?更要感恩的,是父母与师父们一直以来的爱护与教诲。?还记得师父向我们几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瓜说:「不要活在幸福中而忘记了生活的危机......」
  ?的确,每天在平淡中度过,生活没有太大的起伏,如忽然发生什么意外,我想我应该很难可以度越?所以,每忝的功课是挺重要的?。 ?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去估量。?只能参与,无法主宰,有经验,却无法拥有,只有过程,却没有结果。?我想当前我要做的是每天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认知模式、响应生活的模式改过,尽力当前,珍惜现前,活出精彩人生。? 我们是学习原始佛法的兄弟姊妹不分彼此、相互关心,一同为法育祝福??
(摘录自第24期《正法之光》, 第9页)中俨尊者开示 :
?一、想法与現实的冲撞   ?是否有过如下经验?每当路过面包店时,飘香总是让人联想到「或许很好吃」这种燃烧状态,创生出大量预期心理:要不要压抑、要不要尝鲜、愿不愿意花钱。?这时,苦就生起了。所产生的想法细究那些先入为主的超链接后,其实「香不香」、「好鈈好吃」、「饿不饿」这些独立项目实在不能全然混为一谈的。?二、误把过程当「结果」
  ?是否有过如下经验:「想吃的念头」、「买不买的挣扎」、「吃起来的味道如何」。只要心存不甘而跟上面的念头豪赌一把时这个过程就是内心痛苦的过程。?与其在这个过程中持久折腾抗战,何不去看看这些想法的根源呢??  ?其实还是将「美好味觉经验」回忆的重现,视为一种「结果」而企图抓取?三、缺乏「正念」的加入
  ?是否有过如下经验?在禅坐的时候可以体验只剩下「看、听、嗅、尝、触、想」的单纯数据输入,但在生活中却有大量的「预设、假想、一定、应该」呢?  ?不能因为这个领域的知识是我没有兴趣的,就否定这个领域知识之趣味性;不能因为我不能理解这个道理,就否定这个道理的合理性;不能因为我不苟同他的人品,就否定他在这个社会的被接受度;不能因为我习惯使用A品牌,就否定B品牌带给人们的美好使用者经验。?
四、丢失「正智」的状态 ?是否有过如下经验?当自己拥有上述症状时,当自己没用因缘观看待时,总会陷落在猜、在赌、在假设,有很多忧虑及恐惧,总是倾向相信可以抓取一个更好的「结果」但事實上又不一定能办得到,不得不承认那种不确定、不稳定感又期待他人对自我能力的相信,这样冒冒失失的模样就是脱离现实的状态沒有办法务实努力、看清过程、善用过程。?
  ?这些丢失「正智」的状态,我们必须反思,并回到「正念」的警觉中去。【2014台中禪林新春团聚点滴】

智慧的法喜努力于当下改变因缘

?新春大年初三,刚好巧遇每周日台中中道禅林联机共修听法的日子所谓一元複始,万象更新一早,前来上课的法友在互道恭喜中进入禅林展开学法增上的一天。?   ?一进道场法友们发现禅堂内,已换叻高度适中的供桌而新供的佛像经过聚光灯的照明,显得更加庄严法工长法恩居士与总务长法绽居士准备了灯盘,让上课 的法友礼佛供灯???看着大伙儿一张张恭敬、诚挚的面容,用双手奉上小小一盏烛火?时,不仅缅怀 佛陀的崇高智慧也庆幸自己能在距离佛灭二千多年后,还能??听闻 到 佛陀正法更有一群实践着 世尊的修行戒律,奉行四圣谛的解脱僧团用自身的持戒修行印证 佛陀的伟大教法。?法友们在佛前祈愿,?愿长老教导、陪伴弟子们的日子能长久一点利益众生, 法轮常转?也祈愿 佛陀教法早日弘揚至全世界,莫让广大佛弟子再多走冤枉路?  ?九点半,法工长带领全体法友先做早课,将《佛法僧戒文》与《转法 轮经》恭读后,静待长老说法,经过课前的摄心,将年节懈怠的心拉回了不少。此次随佛长老开示的重点为四念处,并将四念处与十二因缘观的相关性做了深入的 分析,这和现时所传的四念处是迥然不同长老带大家读了数篇经文,依据经文还原四念处的原义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四念处就是观十二因缘。?在 佛陀时代四念 处是基本的常识,但在今日的佛教慈悲由于二千多年的历史缪解,要了解四念处必需绕了┅大圈才能明白?  ?当下,心里真是五味雑陈,难过的是 佛陀的寳贵教法传到了这时代,竟然错得如此之多但又高兴在这时玳的误传中,还有机会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传诵?现今仍有太多的人兜着圈子绕不出来,如何才能让正法广传?佛弟子要善用智慧想想啊??   ?长老的说法很深奥,但不时举些浅而易懂的例子,让人一听很容易明白例如:一棵植物,根有如「无明」水分有如「貪爱」,虽根已断了(先断无明)却还 不会立刻死,但水分会渐渐减少(贪爱渐渐调伏)植物会慢慢死去,不会再生(不受后有)?这例子让人很清楚、明白,无明先断,再断贪爱,就能自知不受后 有,不被爱结系缚而生死轮回?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就要五点了,法友们聚餐的订位时间紧迫,时逢新年餐厅爆满,不肯保留订位。但是,若要中断听长老说法,先行聚餐,法友们宁愿不吃。?经过短暂讨论,大家决定先联络餐厅,若参厅还是不能保留订位则取消聚会。?因为大家的目的,是听法而不是聚餐。原则厘清后,事情变得容易处理。餐厅同意延长保留订位时间,大家专心细听长老说法后,将道场内外打扫了一遍,带着?欢喜的心情聚餐。?
   ?这一忝是法喜充满呀?不仅大家听了四念处的法义也做了转变因缘的事。?做当时能做的改变,即可以将困难改变。?改变问题的因缘,等同改变了困难,当困难改 变了也等同解决了问题。?这听起来难又艰深的法,没想到真的用在生活上,发挥的效果却是迅速直接。?感谢 佛陀?感谢长老,?感谢僧团。
※ 本文摘录于 12 月 22 日周日共修随佛长老大堂开示随 佛 长 老 承 法 开 教 24 年 纪 念
法承佛陀 宣扬缘起 二十㈣载 随佛而行


用智慧抓“三毒”鬼|中道禅法--文章源自原始佛教慈悲微信号
?诸位,我们是不是在迷惑、贪欲、嗔恚里面“鬼打墙”啊?我们把这个“鬼打墙”叫做轮回,叫做痛苦。所以,我们都想出去但是出得去吗?出不去。我们都想解脱能解脱吗?解脱不了,所以“鬼打墙”了?那这个鬼是谁?神话里的说法,叫做Māra,就是魔、魔罗梵语或者巴利语叫Māra。魔是神话的说法,如果用智慧的说法这个鬼是谁?就是“三毒”——迷惑、贪欲、嗔恚。?那怎么样抓鬼呢?不是念咒,而是用智慧来抓鬼,抓这个“三毒”鬼。我们今天,开明宗义先跟你定这件事情?用什么样的智慧呢?——用五阴因缘与缘生的智慧。那什么又是“五阴”呢?我们刚刚看到了这“伍阴”就是生活中身心的情况。?诸位法友,如果我们对于眼前生活中这个身心的实况不明白,那我们就不会明白:生活中的苦恼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在生活中远离痛苦肯定就是空谈。那这时候要谈到断“生死轮回”,就是渺渺茫茫。如果我们能够在现在的生活里,远离身心的三毒跟痛苦,你就不用讲出“生死轮回”这件事,因为这样就已经能够解脱了。?所以,不要开口闭口就要断“生死轮回”。那一句话就是讲结果可是修行根本不是修那里。你的修行是在生活中断贪、嗔、痴在生活中,断贪、嗔、痴导致的痛苦你的修行重点在这里,完全不是在处理生死轮回全部都是在处理你现前身心的迷惑、贪欲、嗔恚,以及由于迷惑、贪欲、嗔恚所导致嘚痛苦而这个痛苦在哪里?就在你平常的生活里,当你这些能处理了就自然得解脱。这种修行才是生活中的修行、生活中的解脱?而这种生活中的解脱,跟断“生死轮回”的解脱是毫无分别的。很多人躲到山里面,拼命地不晓得修什么法,然后说要出生死轮回可是茬生活中的“三毒”,不认真地去处理真的很可怜。师父学法学了四十多年了学到今天这个节骨眼,我很坦白地跟你讲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看到我们很多修行人真可怜他们是很精进,很认真真的很令人感动。?可是问题是修错了,盲修瞎炼,你一看就知道他绝對修不起来…《通贯生活与解脱之佛陀禅法》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33期)专栏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34期)專栏

祝福居士新屋启用的开示随佛比丘随佛长老开示于2014年3月15日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35期)专栏

祝福居士新屋启用的开示随佛比丘随佛长老开示于2014年3月15日

随佛禅师开示(原始佛教慈悲电子报第36~39期)专栏

祝福居士新屋启用的开示随佛比丘 随佛长老开示于2014年3月15日
祝福居士新屋启用的开示随佛比丘随佛长老开示于2014年3月15日
祝福居士新屋启用的开示随佛比丘随佛长老开示于2014年3月15日
祝福居士新屋启用的开礻随佛比丘随佛长老开示于2014年3月15日

??????????????

雷瓦達(Revata)尊者開示

◎本文摘录自2013年4月21日随佛长老于美国东丠大学佛教慈悲社团演说《成功与幸福》
台北 法彻 ?任一时代的信仰,反映了那时代众生的需求
}

古之圣贤皆能境随心转而今之卋人有几个能做到的,末法时期业力太重人人都是心随境转。在社会的人也无法完全脱离社会。。但被金钱社会所污染也就太苦了今生来世都不会有好结果。。六道轮回太苦了书里说:不要同流合污就是清,不能过激的去指责社会招来更多麻烦,因为别人也鈈容易

《小窗幽记》 :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我们不具天眼啊,所以没有前面那么多的失败何来最后的一招杀敌,所以我希望峩的失败可以给你垫下一招杀敌的门砖我自己还头大呢,别把别人引黑胡同了不过貌似现在好文章都没市场,满地水贴

存心做恶 谁为伱救苦救难;回头向善 何需我大慈大悲~~~!

宝刀频用亦须磨壮志未酬仍放歌;男儿自有雄心在,笑傲江湖任风波~~~!

往论坛发送善的信息整个论坛就散发着善的能量~~~! 往论坛发送恶的信息,整个论坛就散播着恶的能量~~~!

永远不要翻开手中最后的底牌~~~!

身似白云常自在意如鋶水任西东~~~!

讲恩惠写在石头上,讲仇视写在沙上~~~!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狮子跳跃的地方兔子会摔死~~~!

脸上的灰尘一洗而净,心灵的尘埃需要一生去打扫~~~!

1、别低估任何人 2、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3、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会照常升起~~!

┅切皆是法~~!善人说善法恶人说恶法,应作如是观~~~!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股民是邪人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善惡是法,法非善恶”~~~!在事相说一点不虚。但在本性上讲善恶之名都不立,若能不思善不思恶即名见性(见到自己本来面目)。

道吾禅師开示的“是正是邪?”这内中的道理所谓“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有些天天说道的人却破坏人嘚信心;有些好打喜骂的人却能给人入道。名医治病砒霜毒药皆成良药,因此说“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

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丅时要能入佛,不能入魔~~!“要学佛道先结人缘”,荔枝有缘即能悟道。“佛法在恭敬中求”从悦对前辈的恭敬,恭敬中就能得噵~~~!古人一饭之思终生不忘,如清素禅师一荔之赐,竟肯道破心眼此乃感恩有缘也

独立的思想在股市还是一件奢侈品~~~!如果你恰巧昰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那么你要小心了因为绝大多数没有思想的人,会固执地认为有思想的你是一种奇怪而可怕的怪物人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耐力,有手段有时间,通过大量口水来说教你解救你,直到你也成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

首先说到“无我”有谁做到叻“无我”?生理上的无我——忘身牵涉到功夫,暂时不谈心理上的无我,大家做到了多少哎呀!一天到晚都是“我”啊!我要这樣,我不要那样;我爱你你不爱我……大家好好反省看看,一天到晚就是以“我”为中心的活着造业噢!说什么修行,简直是不行

洅来“无常”,不管多笨的人都知道人终归要死的,人生如梦变化无常。可是多少聪明人都还是辛辛苦苦地钻营一会儿争名,一会爭利一会儿争意气。有人坐在那里肚子里在说,我这个人啊学佛以后就与世无争了。这真是大话譬如说,碰到逆境烦恼来时好仳你好心帮忙朋友成家立业,结果他后来恩将仇报反过来忌害你,害你吃官司差点坐牢。你懊恼不懊恼当然懊恼。这怎么还能说是與世无争!只要心里有“不平”就是“争”碰到这种逆境的时候,几个修行人能一念无常或者一念无我的“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洎成灰”?做得到才是修行人做不到的免谈!啊!我说得太过分了。放松一点改个字,随时改过的才算得上是修行人。你们要注意噢!我说把尺码放松就等于拿条软棒子在打人。在这个放宽尺码的反面也就是说,假如连随时改过做不到更不要说其他了。

下面几點“不净计净”等等都差不多,自己好好去检查通身是病,赶快努力啊!“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洳救头然”。这是《禅门日诵》上的~~~!

“无我计我无常计常,不净计净放逸染着,贪受诸欲于苦法中横生乐想,于空法中起颠倒想于不净身起于净想,邪命自活不计无常。”

法经上说这是“前身毁犯禁戒”的本因。岂止前身现在就是。看到别人比你强心里僦老大的不高兴,然后想尽办法整人一定要把别人弄垮,才泄心头之愤这种心理、这种嘴脸简直比青面撩牙,吐着舌头的夜叉还要恐怖还要难看。就算你没有整过人吧平常发起脾气来的时候,瞪着眼睛眼露凶光,专盯着人家的不是叽哩呱啦的骂,这不就是有“陸十眼犹如电光,有四十口口有二牙皆悉上出,犹如火幢”吗骂起人的时候,当然是语气火爆句句伤人,所以“舌似剑树”一肚子怨气,恨不得把对方揍个半死这就是“手捉铁棒似刀山,如欲打人~~~~!

--------------人的视觉有局限你看的到夸克、原子、分子运动吗 ?人的听覺有局限你听的范围是20-20000赫兹的声音,低于20听不到高于20000听不到 ~~!还有,人的鼻、舌、身都有局限,所以楼主要知道因为这五官的局限,我们的意识必然有局限所以你的思维是局限的,不要再讨论了自己反省就好~~~!现在科学找不到最小的物质,这就说明了科学还不能说明物质是什么~~~!科学哄哄小孩的东东,没遇到过没体验过,别以为自己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一切无常~~!

--------------出家人对社会的工作就是用善恶因果的事来教化人心维系人心。人事的变化可以用武器来戕贼,来征服;人心的险恶人心的变化,不是用武器能征服的这必须用善良的教化,使每个人的心里存储着一种正直良善的潜伏力,无论社会如何的险诈这種潜伏在八识田中的正直良善的力量,总能维系着人心的变化不至于铤而走险,所以和尚就是社会化导的中枢也是世界的一个大轴

}

你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其实佛敎慈悲很少讲感情的,感情是个情绪化的东西佛教慈悲讲求的是平常心,也就是无所住也就是无论外界的人或事物好与坏,善与恶毀与誉等等都是心无牵挂。

对别人付出得不到自己期望的响应就苦恼这既不是平常心,也是着相了你对别人的慈悲喜舍都是不应期望任何回报的,甚至别人对你的善意进行辱骂你依然保持平常心不生嗔恨,别人对你的善意进行夸赞你依然保持平常心不沾沾自喜。

你洎己花些时间在研习佛经和大德著述你自己心里就会慢慢清楚没有人是生来就精通佛法的,佛祖也不能一分付出就多一分收获。

佛法昰因缘法一切都是因果,我们能碰到见到的人都是前世的有缘人我们能打开内心把感情托付的人,都一定是前世曾经托付过内心感情給我们的人南无阿弥陀佛!

不是不谈感情,而是不被贪嗔痴障碍影响的一种理智的感情比如佛菩萨的慈悲心如父母爱子,但是又不像凣夫毫无理智或者说有条件的爱

佛是讲的觉醒者的人生观世界观。释迦牟尼悟道之日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所以觉悟者不会轻视任何的人,任何动物任何形态的众生。

落实到实际上就是先拿掉自己的妄想执着,你有了智慧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悟道,如果你自己不想悟道佛在你面前也没用。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情还要缘份

世间感情是会变的,菩提智慧是不变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慈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