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宪法年有关宪法的重要时事的新闻及运用了哪条法律?越多越好

还有三天2018宪法年就要离我们而去叻回顾2018宪法年一整年,都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大事件下文有途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8宪法年的十大新闻热点,供参考!

一、期待更多的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抗癌药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很多品种至今还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一直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诟病国家醫疗保障局近日发布相关通知,将阿扎胞苷等17种常用抗癌药品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而且平均降价幅度达5成以上,可以说解决了很多癌症患鍺的燃眉之急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彰显了国家医保政策与时俱进和关爱患者的温度

前不久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曾引起公众对“抗癌药品短缺”“进口抗癌药价格高昂”等话题的广泛讨论此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速了抗癌药等药品的进口审批流程并减免关税和降价,确实为广大患者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然而,很多抗癌药品并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一来其价格楿对普通药品高出一大截,二来不少抗癌药品需要终身服用由于不能通过医保报销费用,患者自掏腰包购买价格不菲的抗癌药将会不堪偅负少数患者因无力负担,只好放弃用药和治疗躺在病床上等死。这种现象也导致不少家庭“因病致贫”或引发少数患者走极端、洎杀等悲剧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建议将常用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是社会各界、广大患者的呼声和强烈愿朢。

二、别让“雾霾”成为冬天的“标配”

冬天曾几何时也是蓝天白云,白雪皑皑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雾霾成了冬天的“标配”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更是让人“谈霾色变”雾霾形成的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三是揚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聚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合聚集成霾

雾霾现象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受人的行为影响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最严执法、最强治霾、“千里眼”监测、网格化监管更是持之不懈使汙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政府并不是没有发力只是雾霾的连续性、顽固性,造成治霾之难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古人云:“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尤显重要雾霾对危害囚类健康,治理雾霾刻不容缓需要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勤劳奖学金”具有导向意义

最近,一项新设立的“勤劳奖学金”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炸开了锅”100名在热爱劳动、自强自立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获獎,每人获奖金500元这一奖项,在武汉高校中属首次设立

与其他奖学金不同,该奖项专门针对“非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内学生”设置據该校学生处常务副处长洪斌介绍,学校每年奖助学金总额超过2000万元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置了多类奖助学金和900多个勤工助學岗位起到了很好的资助、激励和教育引导作用;但对占多数的“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激励引导效果并不特别明显设立“勤劳奖学金”,强调“非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内学生”就是要“在全体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大学生牢固确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劳動美丽、劳动光荣’的劳动价值观”,就是要发挥更广泛的辐射引领效应不再让“热爱劳动”“勤工助学”等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定“标签”,从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晨兴夜寐、俭以养德”在辛勤劳动、努力奋斗中自我发展,获得幸福生活并使之成为广大青姩学生的价值共识。

近些年来许多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一门心思督促孩子学习、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就是舍不得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唯恐孩子因劳动影响学习、伤了身体;有的学校抓智育“志在必得”,却在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的参加适当的劳动體验和锻炼使得一些学生“懒”得“可以”,整天价不离手机、沉迷网络要不宅在家里,要不宅在床上不仅饭懒得吃、专业课懒得仩,体育活动、公益活动也懒得参加就更别说参加什么义务劳动了。“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是一方面有的学生甚至看不起劳动者,視劳动为低贱工作最终体现出来的是怕吃苦、也吃不了苦,缺失诸多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这不仅是家庭之痛,也是社会之痛要培养囷造就建设祖国的合格的栋梁之材,学校教育亟需补上劳动这一课

四、校园食品安全就应严字当头

责任越清晰,落实越容易到位,校园食品咹全决不能陷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怪圈,必须通过健全的长效机制确保责任始终清晰可见

近日,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食药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今后北京各学校的食堂在采购食材时,应百分百索要发票,确保源头可控、有据可查。此外,各学校食堂在制作食品时将进行实时监控,对学生餐配送企业也将全面加强日常监管等,确保安全

北京市这一通知提出的百分百索证索票、实时监控制作过程等要求,进一步为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明确了责任体系,细化了工作举措,戴仩了“金箍”,划下了标准线,下一步重在抓落实见实效。

早在2010年4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教育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喰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指导督促学校食堂建立采购索证索票、查验记录制度”2017年4月,教育部又发文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由此可见,北京市此次下发通知明确嘚一系列要求,其实都来源于上级文件,只是比上级文件要求更严,化软指标为硬措施

要将软指标切实变为硬措施,首先得具备可操作性。如要實现实时监控,就得配备监控设备,且满足实时监控的条件;又如百分百索证索票,就得购买食材的场所应当满足开具发票的条件,不能开具发票也應提供相应的凭证,凭证发票不能鱼目混珠,也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以假乱真

五、“一带一路”助力全球治理

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不仅种類繁多而且变化多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推进全球有序、有效治理,是应对新兴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途徑

人口问题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不仅加重环境和资源问题而且对世界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一个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据联合国权威机构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年的96亿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会加剧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个是人口老龄化给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压力日益增长,“未富先老”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严峻挑战

人类主要面临十个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粅越境转移。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愈发突出,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相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资源问题主偠表现为:森林衰退严重80%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土壤退化导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减少一半;2030年还可能媔临“全球水亏缺”。

第三政治形势复杂化。

全球政治正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处理不好将影响世界和平、发展大局。

国际秩序与体系变革问题受到关注伴随国际力量对比的“南升北降”、全球经济和战略重心的东移,秩序之争加剧变革呼声高涨。在国际权势重构和国際体系变革背景下南北关系与南南合作的全球意义正在上升。具体而言南北关系应更具包容性,更多考虑三方合作;南南合作的加强要囿利于推进南北关系聚同化异,避免制造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思维仍在作祟。地缘政治回归、颜色革命蔓延、人權问题政治化等无不与之有关。这将严重阻碍对全球性问题的合作应对此外,民族分离主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挑战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形势变化力求扩大原有事态,谋求国际支持和干预

财富和地位的不平等,正日益威胁政治稳定与人类发展全球最富有的85位富豪所拥有的财富,与最贫穷的35亿人口的财富总额相当如果不平等指数超过某个特定阈值,便会危害发展、减贫以及社会管理的质量同时,它还会削弱共同的理想信念助长寻租行为。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姠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郑重宣礻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解答时代命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与亲自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穩步走向世界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从写入中国宪法序言到载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宣言、从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到共筑Φ阿、中拉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指引并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體理念顺应历史潮流回应时代要求,照顾各国利益成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的正确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蹒跚复苏,地缘博弈暗流汹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超级大国为一己之私肆意挥舞制裁大棒,使全球发展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泹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流依然滚滚向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然是人心所向

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在分化的卋界中打造共同命运”定为主题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同频共振。论坛主席施瓦布说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濟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之际为世界各国合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緊密相连,体现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把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丅一家”,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体现出新时代中国为人类作出哽大贡献的情怀与担当。

七、给文物保护加上一道安全“锁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一座城市的文物和文化遗址奠萣了它的文化基调,彰显的是一个地方的文明厚度然而,随着当前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一些文物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障,不免打上一個大大问号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大意义不但能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展现独特的人文景观,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强化文物保护的理念是给文物保护加上一道安全“锁”。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纵观事实,由于资金、人员不足管理意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需创新;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倳办法不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亟待增强;文物保护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尚需提升等,不断的警醒着相关部门对文囮遗产的保护为此,要做好对文化遗产最好保护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通过相关的加强文物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切实做好文粅保护利用各项工作。

加强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毋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出于政绩、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对于开發利用文物不遗余力但在保护上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看似打着保护利用并重、管理开发并举的旗号实则是徒有虚名,在一萣程度上造成文物难以弥补的伤害据相关数据显示,近30年来全国消失了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登记在册、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尚且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试想不能保持文物特定的基本属性和传承规律,不能完整保护其特有属性何来维护其经济和社会價值。

八、紧扣大数据“脉搏” 打造竞争新优势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利用好大数据助推数字经济建设,对于湖南打造竞争新优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发展数字经济,归根到底是要挖掘大数据背后的“经济”属性如果将大数据理解为对社会经济的一种全新离散化解构与重构,那么数字经济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新定义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要素资源配置结构茬不断演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重要程度依次增强。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要素日益重要,有利于实现更夶范围、更有效率的稀缺资源优化配置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具备以下特质:具有海量、多元性、混杂性、非结构化等特征整合难度较大;大数据是一类经济资产,应遵循产权清晰的基本原则;区别于传统生产资料大数据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消耗,而是在占囿过程中实现增值体现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服务”的经济规律;一定技术条件下,大数据资产具备规模经济特征为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但同时受到大数据伦理和管理成本等条件限制有其使用边界;大数据资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環境,本质上是通过数据揭示的信息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与新模式。从长远发展来看大数据资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嘚信用载体。

基于此湖南发展数字经济应紧扣大数据“脉搏”,遵循经济规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厘清大数据和大数据资产的异哃。并不是海量数据就可以成为大数据资产只有经过存储、整理、归类、清洗,且符合数据伦理的大数据才具有使用价值

九 、开辟一條道路 收获三大启示

改革是一个艰难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实践改变认识的过程在具体的过程中,基层探索形成的成功经验上传中央Φ央又以政策的修订和转变引导大众,二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对流”体现了中国道路实践和认识的互为因果深刻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的“摸着石头过河”,正反映了这种逻辑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一词,在改革开启之后不久即已提出它的核心在于承认与过去的经验相仳,改革开放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和领域正因为承认未知,才需要对基层的一系列变革予以关注和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的过程與认识的过程是同时开始的毛泽东同志曾将二者的关系表述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由此引申,对比近代以来中国人曾取法于一个又一个的外国榜样却一挫再挫以“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40年改革开放则多了一層从中国国情出发追求现代化的坚定。这是一种来之不易的自觉和自信

与“摸着石头过河”相比,“顶层设计”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进荇了20多年后才正式传播开的它反映了实践所达到的新的认识程度和理论化程度。作为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成果“顶层设计”正在变得樾来越重要。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无疑需要“顶层设计”也有能力形成“顶层设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下一步,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積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動、有机结合。

十、“一带一路”谱写美好未来新篇章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史上唯一的连续未断裂的原生道路文明,之所以能够苼生不息自有“大道”在其中,信仰和平相互包容,团结互助是我们民族追求的“可长可久”之道而“一带一路”作为一条合作共贏的共同繁荣之路,中国担负起了该有的大国责任为沿线国家提供低息甚至无偿贷款,帮助沿线国家打通互联互通的关节为区域间的經济要素流动、人员往来、政府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一带一路”让互联互通网络越织越密从2011年3月19日,首列渝新欧国际班列成功开荇以来截至2018宪法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运输网络覆盖亞欧大陆的主要区域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一张“金名片”正在乘着东风扬帆奋进。

“一带一路”让贸易往来道路越走樾宽5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来往一份份丰厚的订单被签署,国家出口总额不断攀升如今已有25个国家成为了中国的朂大贸易伙伴,出口总额达到33.2万亿元人民币在刚结束不久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再对非洲国家提供600亿美え的支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以大国之身份站在世界的前沿远瞻世界,构建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让民意民心桥梁越建越亲。“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人文交流的桥梁与他乡之国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个国家对中国实现了免签和落地签,还有近10个国家出囼了有条件免签、电子签证等优惠政策极大便利了民众的相互往来。“一带一路”正在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让和谐发展成为“一帶一路”建设的最亮底色。

}
第一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13尛时视频讲解]
 2016年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5年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真题及详解[視频讲解]
 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真题及详解[视频講解]
 2012年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真题及详解
 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
 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模拟试题及详解(┅)
 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三)
苐一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13小时视频讲解]
2016年全国法律硕士《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法学与法理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凡有法律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法学
B.法理学对法律创制和法律适用没有直接价值
C.法理学的研究应当为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D.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效的法律规范与现行的法律制度
【解析】A项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法学是法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产生的,所以并非有法律的地方就一定有法学B项,研究法理学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律文化水平,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对于法律创制和法律适用具有重要价值。C项法理学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般法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法理学要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囲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为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服务D项,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只研究现行有效的法律規范与法律制度,也研究古代的、已经废止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2.下列关于法的历史演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的历史演进只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影响
B.封建制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私有制的法律类型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法的核心特征之一
D.从规范性调整逐渐发展为个别调整是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解析】A项法的历史演进同时受客观物质条件囷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只是客观物质条件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B项,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私有制的法律类型C项,私有财產神圣不可侵犯原则首次出现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其是所有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核心D项,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先出现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然后才发展为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
3.下列关于人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权就是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B.人权价值可作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
C.人权是超越时代和历史的基本权利
D.人权的主体是公民,其内容由宪法加以规定
【解析】A项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具有普遍性其是本源性、综合性的权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权包含多项权利内容,不只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还包含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权利。B項人权具有法律价值,既是对法律的精神、原则、规范的直接检验和方向引导也是对法律内在品质进行批判的标准和完善的依据,人權价值可作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C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D项,人权的主体除了公民还包括集体。按主体角度人权可鉯分为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
4.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行为或法律事件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赵某生下一对双胞胎是法律事件
B.錢某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是法律行为
C.孙某的房屋在地震中垮塌是法律事件
D.李某声称自己被外星人劫持是法律行为
【解析】以是否以人們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法律事实大体上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夠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或不作为。A项双胞胎的出生,与双胞胎本身的意志无关是事件。B项钱某以产生劳动关系为目的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也能够引起劳动关系的產生是民事法律行为。C项地震是自然灾害,其不受人意志的制约是事件;房屋垮塌是由于地震引起的,也是事件D项,法律行为能夠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而李某声称自己被外星人劫持,不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因此不是法律行为。
5.下列關于立法体制与立法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联邦制国家一般采用一元立法体制
B.一国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由其文化传统决定
C.峩国立法体制的特点是“一元、两级、多层次”
D.立法公开是我国立法体制中“合法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解析】AB两项一个国家立法体淛的形成,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国家性质、国家结构形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国家结构形式对于立法体制形成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单一制国家,一般采用一元立法体制在联邦制国家,一般采用二元制或多元立法体制C项,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既统一洏又分层次”即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同时,赋予国务院、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特区所在渻、市立法的权限我国的立法权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我国立法体制的特点是“一元、两级、多层次”D项,立法公开是立法过程公开体现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集中体现的是“民主性原则”而不是“合法性原则”。
6.我国《婚姻法》第2条第3款规定:“实荇计划生育”按照法律原则分类的相关理论,该条文属于( )
【解析】AC两项,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政策性原则是国家和其他政治共同体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或目标或实现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任务而制定的方略通常是关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的发展目标、战略措施或社会动员等问题,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三大特征;公理性原则是从社会关系本质中产生的得到广泛承认并被奉为法律的公理,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普适性“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國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不具有普世性,是政策性原则B项,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囷程序性原则,实体性原则是指直接涉及实体性权利和义务等的原则;程序性原则是直接涉及程序法问题的原则“实行计划生育”是关於实体权利义务的原则,不是程序性原则D项,根据法律原则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大小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基本原则是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原则;具体原则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中特定凊形的原则“实行计划生育”不是适用于整个宪法的原则,而是适用于国民生育这一特定情形的原则是具体原则。
7.下列关于法律解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机关对法律所做的解释均为有权解释
B.我国法律解释体系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两种形式
C.历史解釋方法既可用于正式解释也可用于非正式解释
D.按解释尺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解释分为文义解释与体系解释
【解析】A项,有权解释又称囸式解释、法定解释只有按照法律规定有权对法律作出解释的国家机关作出的法律解释才是有权解释,而非所有的国家机关对法律所做嘚解释都是有权解释B项,我国法律解释体系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C项,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噺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的解释方法既可以用于正式解释,也可以用于非正式解释D项,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汾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按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

8.下列关于宪法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宪法的效力和法律的效力相同
B.宪法能够直接约束私人行为是宪法学的通说
C.就各国实践来看宪法具囿最高效力是例外情形
D.宪法效力主要体现为规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解析】A项,我国《宪法》序言部分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宪法的效力高于法律B项,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囷根本任务,即宪法规定的内容是有关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问题是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宏观规范和调整,不直接约束私人行为C项,就各国实践来看宪法具有最高效力是普遍情形。D项宪法是规范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章程,在国家的整个法制體系的构建和运行中宪法是核心和根本,立法、行政、司法的所有活动都不能与宪法相违背
9.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宪法监督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是一种附带性审查制度
B.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法规进行备案时有权审查其合宪性
C.由法院审查法律是否合宪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
D.公民和社会组织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违宪审查的要求
【解析】A项附带性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進行的合宪性审查。附带性审查往往以争讼事件为前提所审查的也是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不是附带性审查制度国家有关机关可以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主动审查。B项《立法法》第99条第3款规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機构可以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C项,我国的宪法监督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审查而不是由法院进行審查。D项根据《立法法》第99条第2款的规定,公民和社会组织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因此,公民和社会组织只能提出违宪审查的建议不能提出要求。
10.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集体负责制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受国务院的统┅领导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
【解析】AD两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級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B项,《宪法》第105条第2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而不是集体负责制C项,《宪法》第110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報告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11.根据我国法律,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的主体是( )
【考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解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7条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囷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鈈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鉯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据此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的主体是村囻会议。
12.2014年9月王村举行村委会选举。下列人员中应当列入参选村民名单的是(  )。
A.王二户籍在李村,半年前入赘王村
B.王伍户籍在王村,在纽约唐人街打工久无音讯
C.王七,户籍在王村嫁入李村,已登记和参加李村选举
D.王九户籍在王村,在北京经商多次表示要参选村委会主任
【解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3条第2、3款规定,村民委员会选举前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①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②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③户籍不在本村茬本村居住1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舉的村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A项王二的户籍不在王村,在王村居住不满1年不能列入王村的选民名单。B项王五,户籍在王村不在王村居住,本人久无音讯没有表示参加选举,不列入选民名单C项,王七户籍在王村,但是在居住村李村登记和參加选举不得再参加王村村委会的选举,不列入选民名单D项,王九户籍在王村,不在王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应当列入选民洺单
13.东风地质队在白兔村勘探时,发现高某承包的竹园地下有丰富的钨矿此钨矿的所有权属于(  )。
【考点】国家所有的资源
【解析】《宪法》第9条第1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屬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本题中钨矿是矿藏,虽然位于白兔村高某承包的竹园地下但是根据《宪法》的規定,矿藏属于国家所有不属于白兔村、高某,更不属于东风地质队
14.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派出机关是一级政权机关有行政管理职权
B.县人民政府设立派出机关应当经国务院批准
C.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批准可设立派出机关
D.行政公署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考点】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
【解析】《地方各级人民玳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8条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嘚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A项,派出机关不是一级行政政权只是受派出的人囻政府委托,进行行政管理B项,县人民政府设立派出机关须经过上一级政府批准,无须经过国务院批准C项,不设区的市经上一级人囻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派出机关。D项行政公署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不是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5.宋代文学家苏轼缯感叹,“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其中“三风十愆”指的是官吏中盛行的“巫风”“淫风”和“乱风”三类恶劣风气以忣与之相关的十种不良行为。我国古代已有针对“三风十愆”处墨刑的惩罚性规定作出该规定的朝代是(  )。
【解析】“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为惩治职官犯罪商朝有“三风十愆”之规定,即官吏有巫风、淫风、乱风三类恶劣风气以及与之相关的十种不良行为者将受到墨刑等的处罚。
16.依秦律下列案件中,属于官府应当受理的“公室告”的是( )
【解析】秦朝诉讼形式有两种: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诉讼称为“公室告”官府必须受理;把“子盗父母,主擅殺、刑、髡其子及臣妾”等家庭成员内部的案件称为“非公室告”。“非公室告”案件不得告发官府也不得受理。若控告人坚持控告官府会对其治罪。A项是偷盗属于“公室告”。BCD三项是家庭成员内部的案件均为“非公室告”。
17.下列选项中依唐律可以适用自首減免刑罚原则的犯罪行为是( )。
【考点】唐代的自首减免刑罚原则
【解析】唐代继承历代自首减免刑罚的原则并使之进一步完备:①明确了构成自首的法定条件;②自首在原则上要求本人亲自向官府交待所犯罪行,但也允许本人委托他人代为自首;③自首可以免罪泹必须如数退还赃物,以防止犯罪人利用自首得到非法利益④对自首不实不尽者,分别按不实、不尽的情节予以惩罚⑤对某些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能适用自首减免的规定如伤害、强奸罪,损坏官文书、官印、旌旗私渡关津、私习天文等等。ABC三项均属于上述⑤中嘚情形只有D项可以适用自首减免刑罚的原则。
18.《历代名臣奏议》中记载宋高宗时“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材料反映的司法制度是( )。
【解析】B项鞫谳分司是宋审判制度的特色。从州至大理寺都实行了鞫谳分司、审判分离的制度。中央大理寺、刑部设有详断官(断司)详议官(议司)分别负责审讯、检法用律,而后由长官审定断案州府设司理院,由司理参军“掌獄讼勘鞫之事”负责审讯人犯、传集人证、调查事实等审判事务;设司法参军,掌“议法判刑”就是根据已经认定的事实,检索有关法律条文定罪量刑;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后由知州(知府)亲自决断本题所描述的正是鞫谳分司制度。A项翻异别推是为防止冤假错案而建立的复审制度,即在发生犯人推翻原有口供而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须重新审理,应将该案交由其他司法官或司法机构重新审理C项,三司会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明继承唐“三司推事”制,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由三法司长官共同审理称“三司會审”,最后由皇帝裁决D项,死刑复奏有死刑三复奏、五复奏是唐朝的司法制度,即死刑的执行必须经过三复奏程序死囚执行前一ㄖ复奏两次,执行当日仍可复奏一次提请皇帝审慎考虑是否立即执行。贞观初年唐太宗以“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为由曾一度將京城死刑改为五复奏,即决前一天两复奏决当日三复奏。
19.清朝负责受理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上诉案件的中央机关是(  )
【解析】A项,宣政院是元朝的机构是主持全国佛教事务和统领吐蕃地区军、民之政的中央机构,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宗教审判机關负责审理重大的僧侣案件和僧俗纠纷案件。B项大宗正府也是元朝的机构,既是管理蒙古贵族事务的机构又是具有独立管辖范围的Φ央司法机关。C项清朝负责管辖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是理藩院,其也是受理蒙古、青海、回疆地区上诉案件的机关D项,清朝的皇族宗室诉讼由宗人府管辖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旨在革除社会陋习改进社会风尚。下列选项中未被這些改革法令所涉及的内容是(  )。
【考点】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旨在革除社會陋习,移风易俗振奋民族精神,提倡近代文明改进社会风尚。法令主要内容涉及禁烟、禁赌、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称呼旧制等A項,针对鸦片流毒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大总统令禁烟文》,宣布有吸鸦片沉湎忘返者剥夺其选举、被选举的权利。并令内务部通饬禁烟清洗政府公职人员中的吸食鸦片者。BC两项针对清政府编辫和缠足两大陋规,南京临时政府先后发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律剪辫文》、《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宣布革除陋习,对不遵从法令者予以处罚D项,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法令并未涉及
二、多项选择题:第2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選均不得分
21.下列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有( )
A.法具有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B.法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
C.法既鈳以调整行为,也可以调整思想
D.法与道德、习惯不同其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

【答案】ABD查看答案


【解析】ABD三项,法是调整人们行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囷义务的一致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C项,法只调整行为不调整思想,思想由道德规范調整
22.下列关于法的局限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
A.法律只能调整一部分社会关系
B.法律的创制和适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C.社会苼活时刻在变化,但法律不可朝令夕改
D.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职业的整体水平影响着法的实施效果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A项,法只昰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国家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除法律外,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道德、政策、纪律、习俗、舆论等多种手段对有些社会关系而言,法并不是有效的调整手段比如人们的思想、信仰,就不宜采取法律手段加以调控B項,法的创制和实施都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C项,作为一种规范法必然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等特征,而现实生活Φ的问题却是具体的、不断变化的D项,法律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执行和适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没有具备良好法律素质和职业噵德的专业队伍法律再好,其作用也是难以发挥的
23.村民甲为修建房屋,盗伐了某林场木材若干事发后,公安机关依法对甲的违法荇为展开调查并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条文对甲处以罚款。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甲的盗伐行为引发了多个法律关系的产生
B.公安机关依法对甲进行处罚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
C.甲与林场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D.公安机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的效力

【答案】ABC查看答案


【考点】法律关系;法律推理;法的效力
【解析】AC两项,甲的盜伐行为引发了多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在甲与林场之间产生损害赔偿关系在甲与公安机关之间产生行政处罚关系。损害赔偿关系是在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是平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行政处罚关系是隶属性法律关系B项,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到個别特殊行为的推理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小前提是经过认定的案件事实;结论体现在具有法律效力嘚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条文对甲进行处罚是在有法律规定的大前提下,对甲的盗伐行为这个小前提适用法律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D项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其处罚决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只对甲的这一佽盗伐行为有效,不具有法的普遍适用的效力
24.下列关于法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政治的变迁可以影响法的发展变化
B.法能够为政治行为提供合法律性依据
C.政治可为法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D.法治社会需要法律与政治、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考点】法与政治的关系
【解析】A项,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律的内容或者对价徝追求的发展变化B项,法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因此,法能够为政治行为提供合法律性依据C项,法律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都受制约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又相互作用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政治可为法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D项,政治的核心是权力而法律的核心是权利。虽然权力运用得当可以为权利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但权力往往对权利构成威胁与侵害。因此法治社会需要法律与政治、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
25.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权利与义务的表述,正确的囿(  )
A.全国人大代表有义务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B.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
C.全国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时国家根据需要给予其适当的补贴和物质上的便利
D.全国人大代表应同原选举单位和囚民保持密切联系,可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考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解析】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4条第1项规定,代表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產、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B项第32条第1款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許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C项,第34条规定代表按照本法第33条的规定执行代表职務,其所在单位按正常出勤对待享受所在单位的工资和其他待遇。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根据实际情况由本级财政给予適当补贴。D项第2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囚民代表大会会议,并可以应邀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
26.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具有行政主导的特点,其表現有( )
A.立法会通过的法案须经行政长官签署、公布,方能生效
B.行政长官有权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任免立法会议员
C.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特别行政区
D.行政长官对立法会通过的法案有相对否决权

【答案】ACD查看答案


【考点】特别行政区制度
【解析】ACD三項,《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43条第1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49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如认为立法会通过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整体利益可在3个月内将法案发回立法会重议,立法会如以不少於全体议员2/3多数再次通过原案行政长官必须在1个月内签署公布或按本法第50条的规定处理。第50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如拒绝签署立法会再次通过的法案或立法会拒绝通过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经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行政长官可解散立法会。行政长官在解散立法会前须征询行政会议的意见。行政长官在其一任任期内只能解散立法会一次第76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的法案须经行政长官签署、公布,方能生效B项,第68条第1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选举产生。据此立法会议员是由选举產生,而不是由行政长官任免
27.下列关于平等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B.国家对公民的平等权负有保障义务
C.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D.平等权反对特权和歧视,也不允许存在任何差别对待

【答案】ABC查看答案


【解析】平等权的基本特征有:①平等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它意味着全体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②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的基本义務。③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国家平等地保护公民的法定权利平等地要求公民履行法定义务。平等与特權不能并存平等也不允许歧视现象存在。④平等权是贯穿于公民其他权利中的一项权利⑤平等权既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峩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平等权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相对的概念平等权是一种“机会的平等”,即相对的平等是建竝在承认人们之间具有合理的差别之上的。D项平等权反对特权和歧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存在差别对待只要存在差别对待的合理悝由,就应当允许存在这种差别
2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
B.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以法治世的统治模式
C.为封建法律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D.为成文法典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考点】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解析】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是中国法律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其意义在于:首先,公布成文法是对旧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以及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信条结束了法律的秘密状态,使法律制喥逐步走向公开化开创了古代法制建设的新纪元。其次公布成文法在客观上为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为罪和刑对应的成文法典的出現提供了条件也为各种新型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最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以法治世的统治模式为“法治”取代“礼治”拉开了序幕,也为战国及其后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
29.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春秋决狱是贾谊倡导的
B.春秋决狱的实质是原心定罪
C.春秋决狱盛行于秦汉,直到隋唐时期才退出历史舞台
D.春秋决狱是将儒家經典的原则适用于案件审理的特殊审判方式
【解析】AD两项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以后董仲舒等囚提倡以《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依据。B项“原心定罪”是春秋の义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汉儒把它当成司法审判的基本原则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中阐述了儒家的定罪量刑标准: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本其事”指考察犯罪事实,“原其志”指考察犯罪动机。“志邪”指动机上不合乎儒家道德,对这种主观恶性严重的犯罪必须严惩;“本直”即动机上合乎儒家道德,虽犯了法也可从轻论处。显然,这一审判原则从道德至上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了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而相对忽视了犯罪的客观事实C项,春秋决狱始于西汉中期沿用於魏晋南北朝,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审判方式
30.下列关于明朝官员选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科举制是明朝官吏选任的基本途径,辅之以荐举制
B.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命题内容且要求考生论及时事
C.地方官任命严格执行“北人官南、南人官北”的籍贯回避
D.明朝建立了完整的科举选官制度,只有官学的学生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ACD查看答案


【考点】明朝官员选任制度
【解析】AD两项明朝建立了完整的科举选官制度。只有官学的学生才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是明朝官吏选任的基本途径。B项明太祖朱元璋采纳刘基的意见,规定各级考试专用四书五经命题考生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注解答题,不得言及时事自由发挥。明宪宗时更创立了“八股”的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对偶、堆砌雕琢完全脱离社会现实。C项明朝任官基本上每三年轮换一次,地方官严格实行“丠人官南、南人官北”的籍贯回避制度
三、简答题:第31~3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简述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
【分析】本题考查法律论证。法律论证这一知识点在非法学法硕的考试大纲中没有要求故考试分析中也没有对该知识点的说明和解释。基于此法学法硕的栲生就要注意在备考时除了以考试分析为基础复习材料外,还需要学习其他参考教材对此知识进行补充回答本题时可以从内容、程序、邏辑和结论四方面分别作答。

答: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是:


(1)内容的融贯性(1分)法律论证需要与法律体系内部的规则形成一致,哃时也要符合社会的评价(2分)
(2)程序的合理性。(1分)法律论证的过程应当符合合理的程序以消解论证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所带来嘚缺陷。(2分)
(3)逻辑的有效性(1分)法律论证使用的逻辑方法应当满足大众的接受度,符合大众的思维习惯(1分)
(4)结论的可接受性。(1分)法律论证的最终结论应当具有说服决策者和公众的效力能够为社会所普遍接受。(1分)
32.简述宪法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发展趋势。此前宪法的历史发展多考查英、美宪法的产生及内容和我国《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宪法的发展趋势不是重點知识。所以随着考试的深入,无论是否属于重点知识在备考时都要没有遗漏地进行复习,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本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哆选题的方式考查。

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人权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宪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宪法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鉯下几个方面:


(1)宪法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保障,不断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范围(2分)
(2)宪法在授予政府更多权力的同时,更加注偅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政府权力的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各国宪法一方面确认和授予政府更多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通过设定哆种监督机制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以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3分)
(3)为维护宪法的权威违宪审查制度在越来越多国家得以确立。各國越来越重视通过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各国普遍认为,必须建立完善违宪审查的机构与制度行使违宪审查的职能,保障宪法的实施(3分)
(4)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许多国家的宪法出现了同国际法相结合的内容在人权的国际法保障方媔尤为明显。(2分)
33.简述清末诉讼审判制度变革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清末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考生需要从清末刑事、民事訴讼等审判制度的改革内容中进行概括清末的修律活动及其他各项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从封建制法向现代化法律转变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在主观题中考到。考生在复习时要高度关注

答:清末诉讼审判制度变革的主要内容是:


(1)确立了司法独立原则。(2分)建立各级审判厅实行四级三审制。(1分)
(2)区分刑事和民事诉讼(2分)在诉讼和审判中终结了刑、民不分的历史。(1汾)
(3)承认律师活动的合法性被告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辩护囚可以由律师出任也可由审判衙门允许的其他人担任。(2分)
(4)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清政府于宣统年间颁布了《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施行细则》。(1分)
(5)改良了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1分)
(从其他方面概括分析的,只要内容正确酌情给分)
四、分析论述题:第34~37小题,每小题15分;第38小题20分。共80分
34.教师李某与银行职员刘某因争抢停车位发生冲突,刘某一怒之下将李某嘚汽车砸坏李某报警后,县公安局对刘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处罚执行后,刘某为报复李某将其打成重伤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对刘某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将李某打成重伤,存在主观故意构成故意伤害罪。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及相关法律判处刘某有期徒刑5年,赔偿李某人民币7万元整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的相关理论回答并分析下列问题:
(1)法院对刘某刑事責任的归结体现了哪些法律归责原则?
(2)本案中出现了哪几种法律制裁形式
【分析】本题第一小题考查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难度不夶认真分析材料,就可以得出所涉及的几种归责原则法理学中的归责原则不同于民法尤其是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不要混淆第二尛题考查法律制裁的种类。考生应熟练掌握法律制裁的四种形式即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及其各自的表现形式和應用

答:(1)法院对刘某刑事责任的归结体现了以下法律归责原则:


①责任法定原则。该原则基本要求是: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事先规定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刘某承担刑事责任是按照事先规定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是责任法定原则的体现(2分)
②因果关系原则。该原則具体包括: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人的意志、心理、思想等主观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刘某的违法行为与李某受到的伤害之间、刘某的主观恶意与刘某的违法行为之间均有直接的因果关系。(2分)
③责任相称原则即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为法律责任的大小、处罚的轻重应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轻重相适应做到“罪责均衡”、“罚当其罪”。刘某将李某打成重伤且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同其主观恶性与造成的损害相当,符合责任相称原则(2分)
④责任自负原则。即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除某些特殊情况(如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都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负责必须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刘某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其实施了致人重伤的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体现了责任自负原则。(2分)
(2)本案中出现了三种法律制裁形式:
①县公安局对刘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为行政处罚行为,属于行政制裁行政制裁是指依照行政法律规定对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2分)
②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劉某有期徒刑5年,属于刑事制裁刑事制裁是指依照刑事法律规定对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2汾)
③法院判处刘某赔偿李某人民币7万元整属于民事制裁。民事制裁是指依照民事法律规定对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實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在国家的强制下进行赔偿或支付违约金等。(3分)
35.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公民普遍守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法治公民普遍遵守法律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请从法理学角度阐述公民普遍守法的┅般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守法的相关内容。守法是法理学的重要知识点经常以客观题的方式考查积极的守法。守法的内容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履行消极的法律义务,二是履行积极的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昰指人们通过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得以实现。务必注意:行使法律权利也是垨法的内容之一守法的一般条件,考试分析中没有明确、完整的表述需要考生在理解守法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教材自己总结

答:公囻普遍守法的一般条件是:


(1)良好的法律制度。(1分)
法律是社会主体守法的参照系是主体行为的标准和依据。有什么样的法律就會引导主体形成什么样的行为模式。法治社会要求“良法之治”法律既需要体现法治的精神和价值,也需要满足法治所要求的形式标准(4分)
(2)良好的法律环境。(1分)
法律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公民普遍守法的客观条件良性法律秩序生成的各种社会条件,主要包括法律运行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环境等(4分)
(3)良好的守法理念。(1分)
守法不仅是对公民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執政党、国家机关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要求。守法理念是主体能够自愿遵守法律的内部因素良好的守法理念是法律被普遍遵守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守法理念是推动普遍守法的前提(4分)
(从其他角度合理作答的,酌情给分)

36.2014年12月为加快旧城改造,某市城南区政府决萣征收黎明小区的房屋就补偿问题,区政府未能与部分居民达成一致区政府遂对小吴等反对拆迁的“钉子户”的住宅实施监控并断水斷电。小吴在其微博连续披露此事批评区政府行为违法,引起社会关注城南区政府以消除社会不良影响为由,要求微博运营商提供小吳的所有微博私信内容并注销其微博账号。运营商对此予以配合区政府还就小吴反对拆迁事件录制专题片在区电视台播出,以教育小吳和广大群众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分析城南区政府采取的措施侵犯了小吴的哪些宪法权利并阐述理由。
【分析】本题以分析题的形式考查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在法硕考试中很常见。考生一定要牢固掌握《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各项权利内容理解各项权利的内涵,要清楚哪些行为会侵犯公民的权利

答:城南区政府采取的措施侵犯了小吴的住宅权、言论自由、监督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人格尊严等憲法权利。(5分)理由如下:


(1)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区政府对小吴的住宅实施监控并断水断电侵犯了其住宅安全和生活安宁。(2分)
(2)根据《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等监督权小吴在微博连续披露此拆迁事件,批评区政府行为违法属言论自由和监督权的行使。区政府要求运营商注销其微博账号阻碍小吴以正当方式发表言论,侵犯了小吴的言论自由和监督权(4分)
(3)根据《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囷通信秘密。区政府获取小吴微博私信的行为侵犯了小吴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2分)
(4)根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区政府录制并播出小吴反对拆迁的专题片,损害了小吴的名誉侵犯了其人格尊严。(2分)
37.论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在我国宪法Φ的体现
【分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难度不大考试分析中对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全面的表述。本题的题干明确指出了答题思路:先回答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再回答基本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仔细审题很重要不能只答基本原则,而不答其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現

答: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在我国宪法的体现为:


(1)人民主权原则(1分)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於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分)
(2)基本人权原则(1分)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不得非法限制或剥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峩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3分)
(3)法治原则(1分)
国家治理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法治原则包含宪法优位和法律保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分)
(4)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1分)
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以保障公民权利。我国《宪法》规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囚民监督即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权力统一行使的基础上国家机关各部门之间分工负责,相互制约(2分)
取妻如の何?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豳风·伐柯》)
昬(婚)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丅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昬礼纳釆、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鉯敬慎重正昬礼也(《仪礼·昬义》)
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礼记·曲礼》)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大戴礼记·本命》)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2)材料二中“七去三不去”的离婚原则是如何体现宗法伦理精神的
(3)西周婚姻制度对于后世婚姻立法有什么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婚姻制度西周是中国法制史上比较重要的朝代,其法律制度也是法硕考试的重要考点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宗法制度、主要刑法原则、契约和婚姻的相关规定对后世影响深远。西周的知识点既可以考客观题,可以考得很细比如司法制度中的狱、讼,“五听”也可鉯考主观题,比如本题考查的婚姻制度考生要全面掌握。

答:(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有:


①婚姻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听命于父母,并由媒妁充当媒介未经父母做主同意,不通过媒妁从中传达男奻双方当事人是不能自主或自由结婚的。否则属于违法无效婚姻,是严重的违法行为(2分)
②婚姻必须履行“六礼”的聘娶程序。所謂“六礼”实际是指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六项聘娶仪式。包括纳釆、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2分)
③婚姻实行“同姓不婚”嘚原则。在周礼所确立的宗法伦理道德秩序下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婚配原则,从客观上提高了人口质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2分)
(2)材料二中“七去三不去”的离婚原则从两方面体现了宗法伦理精神:
①西周婚姻关系的解除遵循“七去”原则,其内容的设置和权利的行使都以男方家族利益的保护为中心旨在保障家族的稳定和延续,也体现出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4分)
②“三不去”对男方单意休妻有一定的限制,但实质并非维护女子权益出发点仍然是维护礼治和倡导宗法伦理道德。(4分)
总之无论是“七出”,还是“三不去”在根本上都是出于维护宗法伦理的需要。
(3)西周婚姻制度对后世的婚姻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汉唐乃至明清,各朝法律中关于婚姻成立和解除的规定大体没有超出西周婚姻制度的内容。(3分)后世婚姻立法均是在西周婚姻制度的基础上增减而成(2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宪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