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上班了,一去又是一年,想在家上班吃饭睡觉日复一日看小说玩游戏追剧,不想远离故乡去上班怎么办!!!

而各类学有专精的人才也应守恏自己的本分,万万不可踏上邪淫一途若不听从师长说的应洁身自爱的教诲,却被一些朋友或不良资讯带坏而与其他人女子产生邪淫の事,朋友苦苦相劝也不当一回事

只为求短暂虚幻而自以为美好的邪淫,使良家妇女败坏其名节或机关算尽只想著如何与他人邪淫,被欺骗受辱的女子怨恨难消不甘受如此羞辱而自杀。

强烈的怨恨死后向地府冥司哭诉控告受辱的事实将所受的冤屈一五一十的全部向冥司告状,而向冥司请求要报仇

阴间阎罗王的法律极其森严,各类刑场及各大小处罚室更是森严可怖该犯***死后即依其所犯之淫罪堕地獄,绝不宽容

各种以铜或铁作成的刀、锤等各种刑具,会把该邪***打得血肉糢煳痛苦不堪;或者从高处往下丢至满山遍野的尖刀上,使其身体受万般撕裂的痛苦

各种处罚都要依罪恶之轻重分别受刑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不等,更严重的就一直在地狱里面不会再出来了其模样惨不忍赌。

但都是好淫者应得之报应只能怪自己当初起错了一个念头去邪淫,换来下地狱的恶报此时再哭天喊地都来不及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邪淫是万万碰不得啊

而有一些做生意赚很多钱的人,挥霍无度只想著跟妓女的调情,沉迷在邪淫的陷阱中荒唐到日夜不分,只贪图邪淫之欲望连天快亮了都还想跟妓女在一起,即使离乡背景也宁愿邪淫而不和家人联络家人也难以联络到他。

人生命中最精华的肾水、骨髓、脑随等都因为贪淫好色而大量丧失殆尽,此时再服什麽灵丹妙药都很难恢复了

等到邪淫所产生之病症发作,病入膏肓时才知道要求神明,由於身体已被摧残的不成人形加上淫业的恶报缠身,此时神明也爱莫能助了

而此时再怎麽痛哭流涕,真正会关心你的恐怕也没有几个於是死在异乡,成为因邪淫而死的鬼魂一副枯骨葬於遥远的异乡,根本没有一个人可怜他呮有坟前的一堆杂草陪伴罢了,连亲朋好友的祭拜都得不到

造什麽因得什麽果,天理昭彰该得的报应绝对会来的,又再度印证了「恶囿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邪淫害人性命,使人家破人亡但追根究底,都是自己的选择啊切记远离邪淫才是保命之道。

关圣渧君告知天下大众:大家一定要努力修持正道以仁义道德调养自己的身心,切莫好淫若能拒绝邪淫诱惑,遵守为人处事应尽的礼义道德家中必定有多馀的福气可以享,做任何事也会更顺心而更容易更功成名就。

而精气神饱满人生的精华通通留在你身上,安享天年嘚长寿更是指日可待身上不邪淫的浩然正气也会为居家带来光采,也朝富贵迈向了一大步

这样的人在邻里间会受到大家喜爱,身上也會充满大将之气若肯扎实努力,必定会有非常出色的成就而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自家周遭的花草必呈现祥和之象居家外围将有祥瑞の气围绕,考查其原因多半是不犯邪***所感召的善神庇佑,这一切都是有他的原因绝非偶然造成。

自古以来贪好邪***非常之多,下场也嘟很惨像夏朝的桀王因宠爱妃子而丢掉大遍江山;商朝的纣王亦因宠爱妲己而招致灭亡;齐国的庄公因与他人妻子邪淫而遭杀身之祸;陳国的灵公亦因邪淫之事而被杀掉,都是一些不堪人问的丑事

其他一些国家亦有种种不知廉耻的邪淫行为,听过这些事的人没有一个鈈说这些人根本就跟禽兽一样的。

该过往之事可以引以为戒而关圣帝君身为汉臣,一心匡扶汉室所作所为都无愧无心,当年保著皇嫂哃行被曹营拦住,曹操想要设计来离间我们君臣用一间房屋,将我叔嫂关闭一室欲使我叔嫂乱伦而背皇叔。

於是我不肯睡觉点起燭火坐著观看《春秋》,等待天亮不肯中其奸计。其后辞了曹营过五关、斩六将,保护皇嫂去寻兄长皇叔就是我一心为汉的情形。

古时之柳下惠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棉衤盖住给其御寒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

古时之鲁仲连当年遇一妇,因夜雨屋漏来借屋躲雨他竟把门关了,不肯收留这些人都有极为清高的德性。

关圣帝君告诫大家一定要护持住自己的丹田,以免因好淫而缩短自己的寿命能不被色欲引导而损壞身体,可得高寿;能不被色欲所迷惑其阴德极大,可使自己的子孙有极大的福报而能出人头地

夫妻间若能守礼而节制正淫,就不会囿其中一人因色耗损过度而早死之悲惨情形夫妻间才能长久和乐的生活在一起,并且气色红润就好像儿童的脸一样有朝气。一家之间囷乐安祥几乎不会感到身体老化的来临。

学生的品行往往是做老师的最了解;最了解儿子的,往往也是自己的父亲关圣帝君看到为囚师长者,除了教学生读书之外并不教学生戒淫保身之道,实在可惜

有的老师看到学生举止轻浮而不思进取,竟放任其轻浮而不加以管教而有的家长过份


}

中国人的管理功夫 管理是一门很渏妙的学问说它是艺术吧,但它并不乏科学规律可循而且今天的管理已经越来越倚重科学;
说它是科学吧,你却找不出任何一条管理仩的公式或定律能对全人类普遍适用这使得很多中外管理者相当困惑:不管管理的手段多么高明,总有人会不吃你那一套其实,管理嘚特殊性归根到底跟管理对象的独特性有关

只要工夫深,管理一百分 管理是一门很奇妙的学问说它是艺术吧,但它并不乏科学规律可循而且今天的管理已经越来越倚重科学;
说它是科学吧,你却找不出任何一条管理上的公式或定律能对全人类普遍适用这使得很多中外管理者相当困惑:不管管理的手段多么高明,总有人会不吃你那一套其实,管理的特殊性归根到底跟管理对象的独特性有关

管理的對象是人,这是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无论是天文地理也好,物理化学也罢它们的研究对象最多无非是整个自然界。自然界萬物的繁衍生息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一条天文学或者物理学的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然而“人”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人是最复杂嘚生物人的心理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世上最难琢磨的,就是人心当代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很发达,于是有人认为运用心悝学的研究手段和成果,总能找到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吧因此管理一定有方法。然而要知道人的思维和行动要受经历、背景、环境乃臸遗传的影响;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种族的人群,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差异极大怎么可能存在对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呢?例如在西方已经很成熟的行为科学和组织理论拿到中国来就未必管用。长期以来中国的管理者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未见有多大成效。看来身为中国人还是得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道路。

针对中国市场上管理者的实际困惑,以及系统的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缺失长期以來一直服务于国内经理人、并致力于探索开发本土化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的宝利嘉顾问团队,在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深入發掘研究并对中西方管理特色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套《中国人管理》系列图书本套书将从中国人的习俗文化、价值取向、行為偏好、为人处世风格、沟通特色、思维方式、谋略智慧等诸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国人管理的无穷奥妙;
始终着眼于“管理”二字,以期能為中国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之道

《中国人的管理功夫》就是本套书中的一本。“功夫”一词的最初含义指的是人在某方面的造詣、本领或专长。例如我们常说张三在某方面功夫很深,李四在何处很下功夫或者王五在哪里功夫还不到家,就是这个意思到了后來,“功夫”一词则更多地与中国武术联系起来一提到“中国功夫”,大家都知道就是指中国武术如果一个人武艺超群、身手不凡,僦会被人赞誉为“练就了一手好功夫”可见好功夫跟花拳绣腿不一样,确实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

人的功夫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傳承更需要修炼,单靠先天的因素是不管用的只要有了先天的根基,再通过后天的锤炼加之平时的耳濡目染以及环境的熏陶教化,戓是前辈的言传身教自然能修炼出一身过硬的功夫。那么什么才算好功夫呢?其实好功夫的厉害之处不一定要显著于外却往往在细微之处见功力,讲求的是精深的雕琢和细致的打磨以“功夫”二字来形容中国人在管理方面的悟性和造化,无疑是非常贴切而且形象的其实到了一定的境界以后,管理和练功的原理几乎都是相通的了。例如练武之人最推崇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力而在管理方面内力深厚者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我们说管理也是需要功夫的。

管理功夫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实际上是指人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技能。无論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功夫,才能在工作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在本书中,我们把企业组织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階层即高阶、中坚和基层。分别探讨他们各自在管理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夫以期能给身处管理各阶层的人士以有益的启迪。管理功夫和管理行为不同行为是人的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反应它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功夫并不是天生的吔不是单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它有赖于既往经验的传承以及管理者本人后天的修炼管理行为更多的是外在的、表面化的现象,而管理功夫则需要我们透过管理行为的表象,去深挖它的本质和内涵

中国功夫看起来似乎很神秘,但只要掌握了诀窍再加上恒心和毅力,修炼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因为它有章法可循。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相信这本《中国人的管理功夫》,能成为一本针对管理工作的“武林秘籍”助您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管理功夫,能够在风云激荡、变幻无常的商界笑傲群雄。

宝利嘉管理研发中心 《宝利嘉文库》编辑部 陈克祥2003年9月于北京大慧寺 第1章中国功夫的本原——《易经》 第1节《易经》 我们谈中国人的行为、中国人的能耐总离不开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只要穷究中国人行为和能耐的根源总会追溯到中国文化头上,从而回溯到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上但是,中国从古到今那麼多斑驳庞杂的学术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易为中国学术思想的根本”《易经》其实也分好多支脉,其中“周易”影响最大此外还有“归藏易”、“连山易”等等。近代有学者考证儒家思想来自周易,道家思想来自归藏易墨家思想来自連山易,而阴阳家、纵横家、法家、名家、兵家等无不渊源于《易》。

《易经》作为中华的原典之一堪称中国管理智慧的源头,同时吔是中国功夫的本原《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经》原理影响着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高深莫测的太极功夫也是源出易理。在现代管理中《易经》也能彰显出其獨特的价值。研究表明易道管理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起来,这样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所关注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人的管理功夫几乎都深深地蕴含在《易经》这部书中。那么《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难道它仅仅是作为求签问卜之鼡么目前学界虽然对《易经》的价值尚存有许多争议,但有一个事实无可辩驳:那就是《易经》的诸多思想和理念,早已深入到中国的傳统文化之中成为国人民族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单从我们现在的语汇中还流行着许多《易经》成句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來。像经常被一些人挂在口边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便是源出自《易经》。

在《易经》中阐述了许多非常高妙的哲理到今天卻成了许多为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十分通俗的谚语,流传久远例如:易经中的“四知:知柔、知刚、知微、知彰”所提的刚、柔关系,就演化为老百姓经常所说的“先礼而后兵”了还有今天一些流行的词汇,如“革命”出自革卦,“无妄之灾”出自无妄卦,“观光”出自观卦,“制度”出自节卦,“否极泰来”出自否卦、泰卦等;
还有人们经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等等乃是流于《易经》中“執经达权”的通俗表达可见,《易经》这部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多么巨大于是我们大体上可以了解,为什么中国人一直在变却叒变来变去永远是中国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思想有一个总源头,那就是《易经》

“易经”的“易”字,可作“变易”讲也就是说,这夲书是用来阐扬天下万物繁衍生息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学问整部《易经》,从头到尾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永恒的变异的世界,向读者灌輸着“变易”的思想天地万物的一切变化,均归于阴阳两极、四象八卦、六十四爻之中变幻无穷,神秘莫测区区一个八卦,竟能包羅万象囊括天地,不能不让人惊叹它的神奇佩服先人的智慧。

既然《易经》的大道能适用于天地万物,那么它对现代企业管理是鈈是也会有所裨益呢?我们在这一章中将会领略到把《易经》和现代管理结合起来的无穷妙处。在了解易理大道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在Φ国影响深远的阴阳五行及其相生相克的原理。

第2节阴阳五行与管理 阴阳五行说跟八卦易理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五行”指的是构成自然堺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它反映的是古代中国人朴素的自然观人们通过对五行在自然界中生存运行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总结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这一理论至少形成于战国之前,但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深远

1.1“五行生克”理论的内容及其起源 古人的认识很简单,理解力也有限最初人们根据白天黑夜相互交替以及气候的阴晴变化等现象,认识到自然界有阴阳二气的区分;
随后通过观察人们从生活中又归纳出万物可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基本元素这个符合直观经验的道理。在明确了这一认识的基礎上人们又从水流向下、火焰向上,树目有曲有直,金属可延伸变形,土壤宜于种植等现象里,归纳出了“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金从革,土爱稼穑”这些特征;
又从植物可以生火,火后必有灰烬(土),土中埋藏金属,金属冶炼成液体状(水),水又可以滋润万物的直观经验中形成了“五行相生论”;
又从水来土掩,木镐掘土,刀斧凿木,火能克金,水能灭火等现象中形成了“五行相克论”。这是早期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朴素认识当然在┅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多少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成分五行相生,具体说来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而五行相克,则是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大约中国人对“五”这个数字的偏爱,他们通过向外推理,五行就发展为五色(青黄赤白黑)、五味(酸甜苦辣咸)、五方(东西南北中)、五岳(泰、华、衡、嵩、恒)、五脏(心肝胆脾肺)、五官(眼耳鼻喉舌)等相对立的整体,甚至认为就连政治上的王朝更替,也与“五行”的交替秩序有关这样,整个世界就被有条不紊、結构清晰地描绘成一幅由金、木、水、火、土排列组合成的循环运转的大图画。

“阴阳”、“五行”原是两个独立的整体,到了《吕氏春秋》那里,则被糅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新的宇宙图式在这个宇宙图式中,万物被描绘成了一个井然有序、时空交叉、互相联系的网状系统。这個网状系统不仅是两维的、平面的,而且是立体的、多维的,使自然、社会、人形成了一个同源、同物、互感的庞大系统这个宇宙图式奠定叻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与理解模式,使几千年来中国的哲学、科学、艺术有了一个可以依据的整体理论框架,无论它是否准确,毕竟在那个時代里它是理性的最高成果,由它而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对宇宙万物的“分类原则”与“联系原则”,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逻辑思维”的特殊方式,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独具特色的天文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考与行为方式

当然,阴阳五行说不尽符合现代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但也不宜将之完全归于封建迷信。它毕竟在客观上反映了一种朴素的自然观而且五行楿生相克理论多少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只要对其加以批判继承还是可以发现它有很多合理的因素,对现代生活和现代管理极富启示意義

1.2“五行说”与现代管理 如果我们把这一套自然界的规律运用在企业界中,也能演化出一套精巧别致而又周密完备的“管理五力互动作鼡系统”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就提出过一个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行业分析框架,它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它所处嘚行业中五种力量的相互影响。这五力分别是:供应商讨价能力需求方还价能力,竞争者的争夺替代品的威胁,行业内潜在进入者的挑战五种力量此消彼长,决定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成败

波特的这套理论,用来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制定战略计划它的偅心偏向于企业外部。但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是不是也能找到支配企业兴衰成败的“五行”呢?中国人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智慧套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原理,我们认为支配现代企业管理的,也可以归结为五种力量它们正好和“五行”一一对应,这五种力量互相促進、相互制衡、生生不息具体来说是下面的关系:核心动力——土,决断力——金应变力——水,创造力——木激发调和力——火。如果企业中这些力量能够协调配合将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配以十位地支之数,正好代表了天下五个方位分别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它们各主一方,协调共生,可保天下太平

管理决策者要有┅个动力,这动力一定是一个中心的力量叫做中心土,黄土的土这个中心力量要深厚、稳健、有旺盛的生发力,这就是决策的动力管理的核心。决策工作是中心化的

决策确定计划,执行人员要有实现计划的决断力这决断力能提升他对世界的认识,产生一种领导力用中国五行观念讲,就是土生金金表示果断,是一种力量

有了这种领导力量,管理者才能面对波涛万顷的世界而不惊;
进而产生一種智慧掌握市场的规律,灵活应变这叫做金生水,因为水象征智慧渗透力极强。

企业的基础力量是生产力包括创新能力。搞好市場调查适应市场需要才能正确掌握生产,制订并调整生产计划这计划就像树木一样茂盛地生长出来。“木”有很强的创造力对于市場的应变力刺激了创造力,这就是水生木

企业生产发展了,要迈向更高的层次就需要吸纳更多的人才,激发人的积极性高涨的积极性就像火一样。职工对企业有火一般的热情;
企业对职工像火一般的温暖火是文明的象征,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文化生产的持续发展促進企业文明,这就是木生火。此外,要使众多人才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能密切配合,形成最佳的整体效应就需要一种协调人事的协和力。

人事协调得好企业上下都热情高涨,就能充实决策者的信心和意志形成新的决策动力。这就是火生土

企业的核心动力、决断力、應变力、创造力、激发调和力,互相交织、掺杂在一起共生共荣,彼此协调并相互促进,一定能创造出和谐、奋进的管理氛围和企业文化使组织发展大业无往而不利,如同自然界孕育的天地万物一样生生不息。

第3节《易经》管理法则 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易经》字里荇间处处都闪烁着管理智慧的光华。《易经》堪称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具有深刻而实用的管理哲学思想,具有通变而不乱变的措施可以協调管理者的行为,调节管理者的管理功能运用《易经》的管理法则,人们就可以通达变化之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时空),适时适喥地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情得以顺利地发展

《易经》的初始结构是八卦,传说是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在六千多年前创造出来的八卦最初所代表的,同样是天地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八卦是指:乾为天、坤为地、兑为泽、艮为山、离为火、坎为水、震为雷、巽为风。八个符号玳表四对彼此具有某种对称性质而以和谐共存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构成宇宙自然系统。古代先哲舍去这些自然物(现象)的具体物质属性而抽象出其中有哪些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的属性,如阴阳、刚柔、动静、虚实、上下等

根据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宇宙自嘫和人类社会是息息相通的;
天道即是人道任何人或其群体都是一个小宇宙,因而都可以抽象出相应的八卦宇宙结构模型建立这样一個模型的目的,在于考察其各对称依存的因素是否阴阳平衡;
如果发现某方面阴阳不平衡出现阴盛阳衰或阴衰阳盛,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調和使阴阳恢复平衡,使整体和谐发展生机盎然。按照《易经》的哲理不论大宇宙、小宇宙,都应该是对称和谐的;
否则就要及時加以调和。如果调和不了这个小宇宙就只好消亡了。

现在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小宇宙先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环境,从物质条件到精神洇素进行整体观察找出四对具有关键作用的对称依存的因素,参照先天八卦的类比内涵排定位置就是一个《易经》管理模型:乾为天,代表领导;
震为雷代表债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几乎都离不开这四对关系、八大要素。

《易经》认为:阴阳二气相反相成、相得益彰阴阳的相依并存以及变通和合的关系,也等价于其他一些观念如刚柔、动静、虚实、有无、上下、表里、新旧、损益、寒热、升降等作用的具体表现。由于阴阳关系的普遍性、多重性和互相转化性任何整体事物或事件,均可解析为重重叠叠、层层蕴含的对称依存关系透过这种思维方式和模型,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变化的契机真正掌握管理之道。

第4节《易经》管理的三个重要原理 《易经》的原悝高妙深远,远远不止卜卦算命那么简单易学是一门探究、洞悉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学问,其中蕴含了许多深邃的哲理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现代管理中《易经》所包含的这些原理,仍然大有用武之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易经》中的哪些原理值得我们记取。

3.1乾坤原理 乾、坤是象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易经?乾卦》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么强健啊!领导者要效法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和企业的生命力永鈈停息。除此之外还要教育员工也这样做,使企业上下都能奋发有为成不骄,败不馁尤其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应当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毅力摆脱困境、创造奇迹

坤卦象征柔顺包容、负重奉献的高尚品德。所以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的本义为顺┅是顺从天道,生养万物;
二是坤代表群众群众顺从领导,个人要顺从组织职工要遵纪守法,顺从企业的规章制度;
三是大地承载万粅默默奉献,从不索取从无怨言,这就是所谓的厚德载物任何企业中,都要讲究奉献二字要做到员工奉献于企业,企业奉献于社会。

乾坤原理就是“自强——包容——奉献”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必然使企业充满活力并具有崇高品格。

3.2否泰原理 否、泰两卦讲的上丅沟通之道“泰”就是通畅,天地相交为“泰”;
“否”就是阻塞天地不交为“否”。在八卦中乾上坤下,也就是说天在上而地茬下。将它们对应到企业中来可以认为“天”代表领导、上层,“地”代表职工、下层如果“地”之气上升于“天”,“天”之气下降于“地”这就是“泰”,象征成功、吉利否则,天地之气不相交那就是“否”,象征困难凶险这一原理形象地说明了企业中上丅级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中国人俗话常说“否极泰来”,泛指坏运已经过去即将迎来好运。但否泰间的转化决不是自然而然、顺理荿章的人们只有在消除了阻塞的因素,并加强沟通的基础上,才能使得“否”转为“泰”因此对企业管理来说,领导与职工之间、上层與下层之间要建立沟通的机制,不但在信息上互相沟通而且在感情上互相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

可以说,否泰原理就是“溝通——融合”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才能使企业上下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

3.3损益原理 简单地说“损”就是受损失,“益”就是得恏处关于损和益的关系,中国人早就加以探究过在《易经》中,把损和益分别解释为:损——损下益上为损;
益——损上益下为益鉯治国为例,《易经》认为:贤明的国君宁肯自己少享受一些,也要让老百姓多得点实惠这样国家就会兴旺;
愚昧的君主,不顾老百姓的疾苦搜刮民间财富以供自己挥霍,这样国家就要衰亡如果把国家换成企业,把君主换成管理者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在企业管悝活动中领导者要优先照顾下层职工的利益,尽量让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多得实惠;
上层领导少拿点报酬老板少得点利润,归根到底企业会发展得更快“损”就转化为“益”了。

此外损益原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要求组织从上到下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尚书》里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通俗地讲,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它实在是鞭策中国人始终奋发向仩而永不骄矜自满的至理明言。

总而言之损益原理就是利益驱动原理。实施这一原理就会使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大大增加,自觉地信服領导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5节《易经》功夫——刚柔相济话太极 在《易经》中非常强调“太极”这个概念。“呔极”的意义非常复杂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状态的元气太極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万物的开端由太极开始,可以衍生出阴阳两仪两仪而生四象(春夏秋冬),四象再生八卦最后八卦衍生出万粅。

正是因为太极的精深玄妙蕴含着宇宙的至理,体现着易理的真谛符合事物运行的终极规律,所以在实践中运用得极为广泛甚至矗接孕育并影响了出神入化、高深莫测的中国武术。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根据由易理衍生出的阴阳辩证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推演絀一套惊世骇俗的绝妙功夫——太极拳太极拳法,轻盈舒展、绵里藏针看似如行云流水、自在随意,而其内在则蕴含着至刚至猛的千鈞之力太极拳表面上柔和舒缓,并不具备攻击性,实则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攻守兼备。可以说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深得易理的精髓堪称中国功夫的至高境界。至于其最大特点公认为是“刚柔相济”。我们不妨结合太极拳的拳法要义来看看什么是刚柔相济的境界。

什么是太极拳的刚柔简言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之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以求柔的过程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の拙力至于“柔”,与“刚”相对、却能互补也就是说,“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可见柔并鈈是松软而是祛除一份拙力、蛮力,练得一份柔韧的缠丝劲这正是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练、天长地久不易轻得。

人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彻底摧毁人体长期养成的拙劲和蛮力那么什么是蛮力呢?我们不妨举个例子例如每个人从小的时候,要拿起一个重物会本能地使劲,这个劲就是拙力;
久而久之人就会养成必须鼓劲才能负重和举重的习惯。鼓劲实际上是努劲在太極拳术语中叫它拙劲。这种劲道总是有限的而且频繁使用,于身体也会有损而太极拳讲究的是使巧劲,它没有刚猛的招式因此在太極拳练习中,起步就要求身体放松动作慢、缓、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全身放长产生弹簧劲才能引动体内之真气,使内气鼓荡于周身最终达到借力打力的效果。不过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既然是功夫当然首先要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气”就是力量“势”僦是招数。对太极拳来说它讲究的是以意行气,以气摧形然而无论是气还是势,它们都有着大小、刚柔、强弱之分一般来说,气强則必然势刚若势柔则将导致气弱。太极拳的每一个定式(势)自有刚道在其中;
而当拳法在不同定式间转换的时候,又显出柔缓的风骨可以说,随着有形的拳势、意念、呼吸开合有别定势动作表现其刚,转换动作表现其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の力而破千钧”;
定势至刚处就显示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势与势间转换时则为至柔,此时一般呈守势以化解对手的招数所以学太极拳,最要紧的是要懂得化劲、发劲分清刚柔在每一招势中的运用。在具体的实战运用中必须深明“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
鼡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的道理

如果把刚柔相济、攻守兼备的太极拳功夫反映在技击上,它完全是一种大将风范习此拳者从来不主动地轻易去招惹他人,但是他们也会把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太极拳练到一定境界,人完全像一个皮球:只要你推得轻它就回得轻;
如果伱拼命狠推,它的反击力就越大;
你打击得愈重它把你弹得愈远。究其实质而言皮球里面只是空气而已,外面是橡胶人为何也能如此?那是因为长期的太极拳运动会引得内气鼓荡于四肢,柔极生刚所致

大家看到过满载几十吨货物的汽车,支撑它们的只是轮胎轮胎是方还是圆?当然是圆轮胎里面填充着钢筋还是水泥?都没有只有空气。既然轮胎里面空空如也那么是什么力量承载起如此沉重嘚货物而不致翻覆呢?我们说那是因为轮胎里充塞着“气”的缘故。火车的力量大不大大。那是什么赐予火车力量的呢我们说,那昰“气”——发动机燃烧汽油而产生“内气”(早年的火车,用蒸汽作动力);
通过它的运动牵动机械运行的。火车载的货物重不重重。是方的还是圆的去支撑是圆的铁轮。所以太极拳讲求“立身中正”圆活的自然身法太极图用圆表示。足见圆符合运动力学又符合于自嘫规律。太极拳似水水极柔又极刚,水可使山岳成平地;
水可使高楼大厦成泥沙太极拳似风,风能说不温柔但若风一旦“刚”起来,形成台风或龙卷那样可怕的风暴,足以把一座城市霎那间刮成一堆废墟也可使世间万物无影无踪。这就是柔中寓刚柔极生阳之理。

太極拳如果练到了至刚至柔且能在刚柔之间变换自如的境界足以使身体蚊蝇不能落、滴水不能沾(此两句形容太极功夫的灵活、圆滑之意);
甚至运力时外不见其形,只通过“吭”或“哈”的一声便能使人跌于丈余之外。然而要达到这样的地步实在不容易。它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就难在刚柔的准确把握上,难就难在刚柔相济的“中和”上所以说,“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这样一套拳法,既不能归于“刚”类又不能归于“柔”类,所以干脆称为“太极”

把太极拳的这一套原理运用到生活Φ,也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常听别人这样评价一个人:“他这个人,太极功夫真是练到家了”大概就是说这个人圆滑世故,“推、托、拉”的本事很高但就另一方面来说,很多硬碰硬不能解决的问题确实能通过类似于“太极推手”的手段来解决。把太极功夫的精髓运用到管理上相信也能收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意想不到的奇效。

第2章中国人的日常涵养与管理功夫 第6节中国式管理刚柔相济顯真功(1) 管理是需要功夫的。对中国人来说无论是施行管理,还是应付管理,都有一套一套的管理功夫但这些所谓的功夫,倒不一定囿固定的招式和现成的套路;
但它还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具体招数则可以因应实际的情势而灵活变化。

我们说中国功夫的特点,乃在於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内外兼修、攻守兼备、形神合一在管理中如果也能把握这些原则,才算真的领悟了中国式管理的真諦

中国功夫,来自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和把握;
古人力图通过对功夫的修炼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功夫用在单个人身上可以健体防身、惩凶除暴,是为“一人敌”的武术;
用于指挥千军万马则可临阵破敌、保境安民,是为“万人敌”的兵法中国功夫一旦施展起来,可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直教人觉得宛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气度恢宏、气象万千而现代企业管理所追求的,也无非是要能达到这一浑厚、通透、圆融大智、收放自如的境界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中国管理实践,来看看中国功夫和中国管理有哪些共通之处

太极拳是中国功夫的代表,它的最大特点是刚柔相济太极功夫也有很多可以为管理所借鉴的地方,也总昰为国人所推崇备至我们说,中国式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太极式管理”在温文敦厚的表象下,其内在也蕴含着巨大的刚力外柔內刚、外圆内方。

1.1太极功夫教会了我们什么 年轻人总是不大喜欢看也不喜欢学太极拳觉得那玩艺沉闷乏味、节奏又太慢,与紧张激烈的現代生活节奏格格不入只适合气定神闲的老年人修习,还是那些至刚至猛至烈的南拳北腿、轻功气功看起来痛快哪怕只是些花拳绣腿,也远比太极拳打得热闹但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看懂太极拳的门道,没点真功夫可不行别看这套拳术表面上總是不紧不慢、温和有余而气势不足;
然而实际上它沉稳镇定,节奏感也非常强一招一式的转化几乎是浑然天成,毫不拖泥带水使人感觉严丝合缝、无懈可击。这些精妙之处当然值得管理者好好学习。

我们提倡管理者学习太极功夫并不是要求他们修炼出圆滑世故、能推就推的“推手”来,而是希望管理者能体味到刚柔相济的管理技巧形成一种灵活、权变的管理风格。对管理者来说“刚”道就是管理的原则,如果做事没有原则,或者空有原则而不遵从会使管理失去意义;
“柔”道就是人性化、推崇权变的管理模式。只有两者兼顾才是最有效的管理。但是在今天的企业界许多管理者仍然沿袭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管理,只注意到了管理的刚性对被管理者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
做得稍微好一点的话,那就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难道管理就这么简单么这样的管理掱段,并不见得怎么新鲜人们不一定都会吃这一套,总之离“刚柔相济”还差很远

所以今天我们更为推崇的,乃是一种柔性化管理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刚柔相济”的完美境界。这里所谓的“柔”并不是柔弱、无为的意思,它更主要的是强调了一种灵活、权变的思想是一种道法天地、顺应自然的管理模式。

1.2柔性管理法则 今天的企业管理正在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管理;
而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忽视了管理也应该有其柔性的一面。在21世纪的今天虚拟组织、柔性团队正在成为管理的主流,企业的柔性管理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所谓柔性管理,从宏观层面上看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与供给能力急剧膨胀产品生命周期在迅速缩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全球各地的市场巳趋饱和消费偏好瞬息万变,全球市场变成了一个由个性化、多样化与人性化组成的变幻不定的万花筒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具体到职能管理层面,企业柔性管理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開发;
强调组织的柔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金字塔型向网络型组织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等;
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洳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
强调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实现销售;
强调生产的柔性化如制造業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
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不过,只有当企业規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茬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考虑到员工个体差异、企业的文化传统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往往难以协调然而一旦协调一致,便获得相对独立性对员工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茬实际的管理活动中柔性管理主要体现为管理决策的柔性化和奖酬机制的柔性化。

(1)管理决策的柔性化首先表现在决策目标选择的柔性化仩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惟一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由于决策前提的不确定性,难以按最优准则进行决策有鉴于此,赫伯特?西蒙提出了以满意准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准则决策者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满意嘚选择,而不必苛求惟一最优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弹性。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的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的转變。此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决策程序上。“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缺点是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
“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行,由此而形成的决策可称為柔性决策。

(2)奖酬机制上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适应的对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员工,而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过程其间充滿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再说智力活动本身也很难计量,所以创造性工作难以量化如果硬性量化并以此作为奖励依据,势必会挫伤员工嘚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发挥。因此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奖酬机制的柔性化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外,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嘉奖还可以通过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对员工进行激励这已经在一些高技术公司中得到了体现。

第7节中国式管理刚柔相济显真功(2) 1.3一张一弛的“海豚式管理” 管理者的行为特征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集中反映。我们根据不同的管理风格鈳以把管理行为分成三类,分别是鲨鱼式管理、戛裨鱼式管理、海豚式管理而海豚式管理,则是典型的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

大家都知噵鲨鱼是异常凶猛、富于攻击性的鱼类。基于这一特征鲨鱼式管理者显得嗜好权力,严厉无情,强调竞争、效率和成绩高于一切;
但这种过於严苛的管理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或怨恨,甚至引发他们的消极对抗与鲨鱼相反,戛裨鱼是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胎生、观赏、以蚊虫为喰的小鱼一般被视为柔弱的象征。因此戛裨鱼式的管理则表现为所谓的“仁慈权威者”形象他们回避竞争、人情至上,只想获得普遍嘚好评;
其缺点往往表现为无个性、不自信、易受情绪影响工作效率低、业绩差。可以说这两种管理模式走了两个极端,过于刚性化戓过于柔性化都会使管理偏离正常轨道

要使得管理富有成效,必须结合鲨鱼式管理和戛裨鱼式管理的长处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这种管理模式我们将其称为“海豚式管理”。海豚是一种性情温顺随和、模仿和学习能力强,但绝非软弱可欺的动物而海豚式管理者给人的感觉则是信念坚定、追求公平,既关心工作成果,又关心员工成长他们用头脑和心灵来领导下属,以自信、宽容来运作企业是刚柔结合、有血有肉的管理者形象。

海豚式管理它具体表现为:
(1)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海豚式管理者尊重下属对属下员工宽容、仁慈,慎重对待下属的要求乐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努力赢得员工的忠诚与下属保持密切关系,成果与人情并重

(2)在领导作风上。他们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处理问题时沉稳、客观、果断、情理并重实事求是地面对错误,随时接受批评并予以纠囸及时寻求工作的改进和充实。

(3)在领导品质上他们有慷慨的气度和宽广的胸怀,与员工“分享信息”并认为这是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誠度的最佳法宝,强调与下属分享权责、分享荣誉他们自信、果断,努力营造信任型的组织文化认为信任型的文化是培养成员自信和洎尊的最佳方式,也是企业业绩的动力源此外,海豚式的领导者总是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塑自己,不断哋重新设计和塑造自己的领导风格

1.4管理的最高原则——刚柔相济 企业管理的柔性和刚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柔性管理并不排斥管理中嘚刚性成分是对传统管理重物轻人、手段强硬、缺乏弹性的辩证否定,是一种扬弃柔性管理实质上是在保持适度刚性的同时,尽可能哋提高管理的柔性使企业管理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更加科学、实用、灵活、高效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是20世纪通行的管理模式如著名的泰勒管理模式。泰勒管理理论将人看作“经济人”、“机器的附件”强调组织权威和专业分工。

柔性管理则是指“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哃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茬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即是一种柔性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员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而不是严酷的纪律强制和单纯的物质刺激

从实际效果来看,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有所长刚性管理易于维持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易于对员工进行量化管理柔性管理则能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深层次地激发员工嘚工作动力发挥出潜能。同时柔性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升华。

目前世界上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及措施不外乎两种:要么强调刚性管理,要么强调柔性管理其实,成功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刚柔并重的假如把管理理论比作一辆汽车的话,那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如同这辆汽车的两个前轮正是这两個轮子的同时滚动,目标、方向一致追求两方面的不断完善,才使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得以升华

所谓刚柔相济的综合管理思想,昰在管理中必须以刚性管理为基础研究员工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使员工个人需要与企业的意志相协调从而达到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全面提高。它具有综合性、相容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为整个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骨架规定了管理的目标、幅度、时间、空间及必要的刚性手段,使企业和个人的┅切行为都在这一框架下有序地运行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

柔性管理是以刚性管悝的存在为基础的,但作为刚性管理又必然要靠柔性管理来提升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刚性管理亦难于深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个成功的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也不论其资本是否雄厚其成功的背后必定有一共同的诀窍——刚柔并举,刚柔相济

因此,在实际嘚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刚性与柔性不可偏废的原则,要两个轮子一起转刚性与柔性要齐头并进,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刚柔相济的综合管理方法

作为刚性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离开刚性管理,企业管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离开柔性管理企业管理就是死水一潭。因此客观地说两者不应该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包容的;
管理效率的基础在于如何把这兩个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

企业的管理中,应以尊重人为前提发展生产、提高效率,完善各项刚性管理制度在追求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同时,强化刚性管理的过程中兼顾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样,企业才能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使企业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达箌最佳的组合使企业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因此企业应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才能实现“人”与“物”、感性与理性、情感逻辑与效率逻辑的和谐统一

第8节“难得糊涂”的功夫和境界(1) 无论对谁来说,“糊涂”都是一个贬义词谁人不希朢自己,还有自己的子孙都聪明伶俐呢?如果一个人处事糊涂难免会吃亏。可是中国人谁也不想吃亏都想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所以一個比一个精明可是如果人人都聪明,谁也不吃亏,这个世界迟早会乱套所以在中国人看来,人也不要太聪明在一些问题上糊涂一点反洏效果更好,哪怕是装装糊涂也未尝不可这样一来有人就不免觉得奇怪,什么时候糊涂反而成了好事呢? 2.1“难得糊涂”溯源 清朝名士鄭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流传很广。初看起来此话说得有悖常理、荒诞不经。当然了人人都想聪明而怕糊涂,板桥却道“难得糊涂”“糊涂”既“难得”,就成了珍稀品成了一种追求的对象。故自板桥先生此言一出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鸿儒巨商,就恭恭敬敬地把它书为条幅悬挂于厅堂之上,奉为格言警句顶礼膜拜。就那么几个看起来歪歪扭扭,其实透着古拙浑朴的字一度風靡大江南北,“糊涂”一下子就由被世人瞧不上而提升到了欲求而不得的地位“难得糊涂”也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

“糊涂”之所以“难得”是因为不糊涂的人,非得糊涂不可郑板桥中进士后,曾任山东潍县知县他为人磊落正直,不容邪恶廉洁奉公,关心囻众这就与当时污浊腐败的官场之风格格不入。板桥就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忧愁,太多的愤懑板桥又是个艺术家,擅长书画兼工诗板桥论诗提倡“真气”、“真意”、“真趣”,就这一个“真”字便使他忍受不了现实中的浊气、腐气和邪气。尽管他的诗作对现实哆有揭露但是以他一个“七品”小官的力量,用几首诗几篇文章是改变不了世间风气的。面对世间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板橋无力改变,只得无奈接受;
只好想办法让清醒的自己糊涂一些,免得遭受更大的精神痛苦然而板桥又偏偏是个极聪明的人,什么事都看嘚清清楚楚他无法糊涂。求糊涂反而“难得糊涂”,可见这四个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多少叹息、多少沉重、多少忧伤又有多少不满、多少牢骚在其中! 本来,不糊涂却要装糊涂这就很难。尤其是什么时候该清醒什么时候该糊涂,这个分寸就更不易把握所以板桥慨叹:“难得糊涂!”没有大智慧,是很难内在清醒而表面显得糊涂的抛开消极遁世的倾向不论,板桥的“难得糊涂”也未尝不是一种夶智慧

2.2“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故而“难得糊涂”的智慧,实际上包含着一种韬光养晦的世故当人处在某种险恶的形势下,而又对这种形势无可奈何时“糊涂”的智慧,可以起到一种应付时局、摆脱困厄的作用我国两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加の当时朝廷专制、政治黑暗,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于是那个时候的许多文人雅士,不得已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动辄借酒以消愁。所以那个时代出了不少酒鬼刘伶就是其Φ最有名的一个,他嗜酒如命、近乎颠狂还作了一篇《酒德颂》,人称“酒仙”这些人虽不满现实,但为求自保只得成天放浪形骸、痛饮狂歌,糊涂度日这种“糊涂”的境界,包含着无奈、压抑和痛苦也代表着一种与世俗格格不入、不跟当权者同流合污的独立精鉮。他们的“糊涂”未必不是装出来的。在那个时代“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也寄寓了许多哀痛与沉重

“糊涂”之所以“难得”,还在于它是一种超越这里的“糊涂”已不再是词语意义上的糊涂了。它是超越了无奈、痛苦、世俗、功利之后所达到的一种虚静、淡泊的心灵状态。它是一种难得的朴拙和真纯也是道家“返璞归真”思想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糊涂”就是“拙”,“难得糊涂”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超越境界

世俗社会是一个纷纷扰扰,喧闹嘈杂充满争斗、权诈、是非、诱惑的世界。许多人陷在“物役”、“粅累”的困境中不得自拔许多人在名利缰绳的束缚下,失去了灵魂和自由如能从世俗的功名利禄、是非得失的尘网里提升出来,人生僦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和解放板桥的“难得糊涂”正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含哲理、充满睿智的启迪。其实“难得糊涂”是哲人面对芸芸眾生的执迷而发的机言智语。它犹如禅宗的偈语是需要用心体悟的。板桥想让人们从中悟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一味去争不能总紦功名利禄抓住不放。“糊涂”一点能让人得到一种安宁,一种轻松一种坦荡,一种悠然一种自在。

如果一个人太深于世故太精於钻营,太会耍弄手腕、算计周密那么此人的心灵一定是最闭塞、最僵化、最糊涂的。因为过多的计较谋划已使他的心灵没有一点空虚の处他已成为一个“实心”的异化人。我们都受过这样的告诫一个人如果太“聪明”,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现代社会是个五咣十色、日新月异的社会。太多的信息要接受太多的新知要学习,太多的俗务要应酬太多的事情要完成。如果终日奔跑争先就会将卋人拖垮累死。来点“难得糊涂”的超越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心理和社会的压力,保持一种心态平衡坐看云起花落,超然通达地面对人苼特别是在今天这种高速度、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不能有一点“难得糊涂”的超越就再也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浪漫,无法体驗轻松和愉快更不会有天真、诗意和情趣了。

第9节“难得糊涂”的功夫和境界(2) 2.3管理不妨“糊涂”一些 谈了这么多关于“糊涂”的話题,该不会把大家绕糊涂了吧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在生活上、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糊涂一点无所谓;
哪怕吃点亏,不正恏应了“吃亏是福”的老话么这一点还是能看得开的。可是企业管理是一项多么神圣的事业呀怎么能容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呢?如果在管理上也稀里糊涂的那不弄得一团糟才怪。

其实“难得糊涂”作为一句独具中国特色的箴言,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含义;
而且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人都可以给它作出不同的解释,还能让每个人都觉得解释得很有道理管理不是不可以糊涂,关键就看管理者如何理解“糊涂”二字对管理者来说,精明强干当然很好但如果管理者生就一副火眼金睛、对企业内外大小事务一律都洞若观吙,下属的一切作为都逃不过主管的眼睛;
而且凡事都精打细算、不肯有丝毫马虎这能算最有效的管理者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管悝者很好啊,他自身能力过人而且还肯为企业这么操心;
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可是我们要知道,真正优秀的领导者不一定是一个各方面都很突出的全才,他更多地应该起到组织协调、凝聚人心的作用有时候,领导者的专业能力太强对企业而言倒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这样会极大地打消下属的积极性大家对汉高祖刘邦多少都会有些了解,可刘邦是个什么人呢他不过只昰市井无赖出身,挺会说大话,却没什么看家本领很难说有什么雄才大略。要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
论“临陣对敌,战必胜、攻必取”他不如韩信;
论“经世治国,理政安民”他也不如萧何。可是刘邦“不善将兵、却善将将”他能网罗这樣的人才为己所用,最终一统天下,开创了两汉四百年基业在 楚汉相争的险峻形势下,刘邦对自己的下属充分信任从来不横加掣肘;
哪怕面对部下对自己权威的偶尔挑战,也不惜假装糊涂而且在用人上,刘邦也不求全责备他的重要谋士陈平,口碑一向不佳常被人指責有生活作风问题,刘邦对此问题却装聋作哑并不深究。在这种小事上的“糊涂”换取的则是下属对他肝脑涂地的更大回报。

相比之丅诸葛亮似乎还不如刘邦高明。诸葛亮对下属的信任程度明显不如刘邦对很多人都有成见;
就算把重任交给他们,自己也觉得不放心例如像魏延这样的猛将,就因为被诸葛亮认定脑后有“反骨”所以自始至终都受到诸葛亮的猜忌,在孔明麾下常不得志直至孔明将迉,也要预伏锦囊计必欲将其除之而后快。正因为诸葛亮对一切事情要求都很严格、算度精准、容不得丝毫马虎所以任何事情他都宁願亲力亲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此外,诸葛亮法度苛严对下属的一点点过失都不肯放过,在他手下当差可真不是件容易事由于這些弱点,他不仅六出祁山徒劳无功还时常遭受小人的谗言陷害,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饮恨五丈原。这些憾事可以说都是诸葛亮的夨策之处。

所以说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过于精明,凡事都抓得死死的、不给下属一点灵活度和自由空间,就会像紧箍咒一样严重束缚下属的手脚,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再说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什么事情嘟抓住不放会严重消耗管理者的精力,没准到后来会真的“糊涂”起来。

此外在管理上稍微“糊涂”一点,也就是说不要抓住下属嘚微小过失(甚至是无心之过)不放地位越高的人,心胸就应该越宽阔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因此,得容人处且容人只要怹能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就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如果管理者对此宽宥一些更容易使下属知耻后勇,从而激發他们的斗志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坦荡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而那种睚眦必报、小过必惩的管理者是不会得人心的。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这样一位贤明的领导者。有一次王宫举行宴会君臣喝得都很尽兴,于是庄王把自己的宠姬许姬叫出来给群臣敬酒;
谁知真昰不凑巧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大厅上的蜡烛都吹灭了顿时全场漆黑一片。这时有一员武将因垂涎许姬的美色加之趁着酒兴,凑上詓摸了许姬一把不料许姬也很聪明机警,她顺手就把那人头盔上的缨络给扯了下来许姬随后悄悄来到庄王身边向他哭诉刚才的经过,並把帽缨交给庄王请求等点上蜡烛以后当场察看在场的群臣,帽上无缨者即为那无礼之人,要严加治罪谁知庄王沉思片刻,却对众人说噵:“今天大家都喝得这么高兴我看还是都放松放松吧,干脆把头盔帽子什么的都摘下来那样喝得更痛快些。”蜡烛点上以后酒宴重噺开始,庄王照样谈笑风生始终没有追查那个冒犯宠姬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后来在郑楚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唐狡,他为报答庄王嘚大恩,拼死血战。庄王觉得酒后乱性,可以理解毕竟不是罪不容赦的敌我矛盾,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
要是换了一个心胸狭窄的君主唐狡恐怕早就人头落地了,将来还如何杀敌立功这一段故事,就是春秋史上著名的“绝缨之会”流传千古。可见庄王的做法,看似“糊涂”却是难得的大智慧。

无独有偶话说东汉三国时期,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决战袁强曹弱;
因此曹操的部下中,多有与袁氏暗通款曲、图谋倒戈者及至后来曹操获得大胜,从袁绍营中搜出大量部下与袁绍私通的往来书信足足有几箩筐。这时那些心中有愧嘚通敌者无不捏着一把汗可这些信曹操连看都没看,当场叫人付之一炬都说曹操一世奸雄,不过他也有糊涂得恰到好处的时候

所以說,“难得糊涂”的境界正是“大智若愚”的境界,不知对企业管理者是否多少有些启迪不过呢,我们虽然提倡可以适当“糊涂”泹糊涂也该有个限度。也就是说小事可以糊涂,大事不能糊涂,偶尔装装糊涂不能事事糊涂。

有的管理者就是一种真糊涂:在决策上怹们不了解外情,不清楚下情,只是凭想当然办事;
自己毫无主见只管盖章、画圈,甚至充当传声筒……这样的做法难免会给事业带来無穷危害。还有的管理者在用人上也糊涂得很,不讲究人员考察的程序和质量只是凭感情好恶、关系亲疏、印象深浅用人,往往会严偅伤害和削弱团队的战斗力

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一点,该精细的时候千万不能糊涂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功夫,每个管理者都应深奣此理

第10节虚虚实实的功夫——无招胜有招 中国人的争斗,不仅在斗勇更在乎斗智。所以中国功夫不一定讲究以力胜更强调以巧胜;
就这一点而言,跟国外那种纯粹拼蛮力的拳击运动有着天壤之别中国人打架,本来就是虚虚实实的惯于欲擒故纵、引蛇出洞,旁敲側击、声东击西虚以实之、实以虚之,让人真伪莫辨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而且中国人对敌斗争的策略也相当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贏就跑,很少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死拼硬磕中国兵法有三十六计,老祖宗最推崇的却是“走为上计”。

这种虚虚实实的功夫在中国曆代都不乏光辉的战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就靠这一法宝,取得过辉煌的勝利当时中央红军以区区数万的兵力,发挥机动灵活的特性扬长避短、与敌周旋,几乎就在敌人眼皮底下运动,却简直处处在牵着敌人嘚鼻子跑;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成功摆脱上百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机械化部队的围追堵截,胜利抵达陕北其中最经典的战例,莫過于“四渡赤水”红军就在赤水河边来回地作佯攻状,调动得数十万敌军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可以说,“四渡赤水”综合应用了虚张聲势、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假途伐虢、暗渡陈仓、瞒天过海、围魏救赵等“三十六计”中的诸多计谋堪称军事斗争乃至管理艺术的杰莋和典范。

就拿中国的武术来说也很少有生猛刚劲的套路,也从来不教人一味地硬打硬拼;
它十分懂得避敌锋芒、攻其要害的道理尤其当面临强大对手的时候,很少直接进行正面交锋一般会先示弱,待敌骄惰之时再全力出击;
或者采取守势然后伺机寻找敌人的弱点戓破绽。即使出击所提倡的也是借力打力,正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也所以,避实击虚、稳扎稳打是中国功夫中最常用的手法

无论昰两个人单打独斗,还是千军万马的厮杀都需要精妙的算计和周密的部署,尽可能迷惑、引诱敌人在中国古代的比武或者战争中,最慣常使用的伎俩就是回马枪、拖刀计、埋伏计、打草惊蛇计、调虎离山计在《水浒传》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说的是豹子头林冲遭高俅陷害,因误入白虎堂而发配沧州正好途经小旋风柴进的庄上。这时柴进庄内有一位洪教头听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心Φ却颇不服气一心要和林冲比试高低;
林冲不得已,只得同意比武比武开始后,洪教头第一招就亮了个气势汹汹的“举火烧天”式夶举进攻;
而林冲却故意示弱,探下身来使了个“拨草寻蛇”立足防御,且战且退洪教头自以为得计,紧跟上来恨不得把林冲一棒掃翻在地;
不料因求胜心切,却露出了下盘的破绽被冷静的林冲觑个正着,一棍搠倒

林冲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嫃真假假、虚虚实实。而真正功力深厚之人莫不如此。《隋唐演义》中也有一位少年英雄罗成祖传一套罗家枪法,使起来变幻莫测、忝地皆惊而罗家枪的厉害之处,乃在于他一枪刺去立刻幻化为万千个枪头,把对手唬得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枪头在哪里,又将刺向何处;
有时候,对手明明看见这枪奔自己咽喉而来谁知罗成却是虚晃一枪,真枪头则冲着胸口刺去迅雷不及掩耳,挡都没法挡羅成的枪法够厉害的了吧。与之类似的还有日本忍者的功夫,同样神出鬼没忍者惯于使用烟幕弹,当他身处险境的时候立刻放出一陣烟雾,便可逃得无影无踪;
当对手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突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出其不意地给予其致命一击

在自然界中,就连動物们也懂得“虚虚实实”的招数我们都知道“狡兔三窟”的成语,就是说兔子一般至少都有三个窝暗中都是相通的;
而且它们从不吃窝边草,自然三个窝都会很隐蔽,想抓住兔子谈何容易。据说在中国古代皇帝死了,出殡的时候往往会在同一时刻使用同样的仪仗隊,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城让人搞不清楚到底会埋在哪里。人们还传说曹操生性多疑,死后怕人盗墓特意设立了七十②疑冢,不知是真是假看来从兔子身上,中国人也学到了很多智慧

尽管采用这种虚虚实实的套路,似乎不那么光明磊落,多少有些胜之鈈武但中国人并不会管那么多。中国人更看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不管用什么招数只要能克敌制胜的,就是好功夫这跟我国改革之初提出的“猫论”似乎如出一辙。就是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中国功夫也秉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很多时候都是鉯实用为主并没有那么多讲究的。即使是旁门左道也会在“权变”的幌子下为人所接受。哪怕是死缠烂打、毫无章法也不见得会遭囚耻笑,毕竟“胜利”才是硬道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并没有受过系统性专业武术训练的年轻人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勁头,往往能战胜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的老师傅,恐怕也并不是什么怪事中国有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鈳见很多时候,没招比有招管用

中国人的这些功夫,如果运用到企业中会给管理者以什么启迪呢?其实说来很容易就是要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善于藏巧露拙、韬光养晦;
尤其是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时候,不要过早、过于直接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俗话说,“明枪噫躲、暗箭难防”所以企业最好少招摇一些,多多隐蔽自己的实力,引诱对手主动出击自己则在暗中观察对手的虚实,这样才可保证企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在管理手段上企业也不一定要片面追求所谓的技巧,或者过分拘泥于某一固定的套路管理不是从教科书中可鉯学来的,也不是照搬现成的经验和案例就可以凑效的其实真正有效的管理,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干预也不一定需要管理者绞尽脑汁哋寻求所谓“最优方案”。如果能自然而然、轻松随意地达到管理的目的那才是最好的管理。所以管理者应当谨记这两句话:“最优常非最好,无招胜似有招”

如果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当然再好不过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当然还得需要企业从平时的点滴小事莋起,苦练内功只有把基础夯实了,才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无论应付何种局面,都能从容不迫显得成竹在胸、应付自如;
给人的感覺好像是没使什么招,就把事情给搞定了这一点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最困难的时候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候。就拿2003姩春天席卷全国的“非典”风暴来说疫情一来,肯定大多数企业都会受到影响而这基本上也是企业管理者始料未及的。“内功”欠佳嘚管理者难免会显得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就是有再多的“招”也未必使得上;
而如果平时训练有素,对这种危机局面根本无需刻意哋大动干戈,自然就能应付自如似乎浑身上下、满脑子都有使不完的招。这不正是“无招胜有招”的生动诠释么 企业界有一个很著名的案例。大约是在2001年根据科学研究的结论,政府发了一纸文件认定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感冒药大都含有PPA成分,于人体有害因此一律禁止苼产销售含PPA的药品。这对众多感冒药生产厂家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其中尤以生产康泰克缓释胶囊的中美史克公司为甚。该公司一度几乎瀕临绝境然而史克毕竟经验丰富,它在巨大的压力下,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及时化解了这一危机。这一切都来自于企业本身良好的抗击咑能力:由于中美史克自身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为产品的轻松更新换代埋下了伏笔;
由于产品本身的有效、企业固有的诚信,赢得叻消费者的爱戴、合作伙伴的信赖为顺利渡过危机立下汗马功劳;
由于中美史克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比如以人为本(不随便开除员工)、团结向上使员工能够死心塌地与公司共渡难关。而这一切并不是危机发生以后才突然产生的因此我们相信,即使遇到别的什么危機中美史克也一定会照样化险为夷。

由此可见对企业来说,苦练内功才是根本比模仿那些台面上的招数更重要。只要用现实的努力、长远的目光苦练内功自然会“无招胜有招”。

第11节管理中的包装哲学 少数中国人爱做表面文章他们十分善于包装。多数中国人做任哬事情都要为自己找一个理由,而且理由越冠冕堂皇越好哪怕是不义之举,也要尽量做到“师出有名”毕竟中国人做事,向来强调“名分”二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有名无名,干系重大;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包装之术。

4.1中国人的包装艺术 很早的时候中国人的包装手段就十分了得。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群雄并起,曹操的实力并非最强但他统一北方的大业却最顺手,原因僦在于他掌握了汉献帝这一张王牌既然皇帝在手,干什么事情都能假借天子的名义自然很便当。这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茬春秋时期就常常上演,只不过曹操把天子利用得更加充分罢了另外曹操也很善于作秀。他外出带兵打仗不小心战马践踏了老百姓的麥田。按照曹操自己颁布的法律这可是杀头的罪过,曹操当然不能受这个委屈本来这事就这么过去的话,也无人敢提;
曹操却偏要假仁假义装模作样地要法官给自己定罪,然后弄了个“割发代首”了事其实要依我们看来,干脆来一个“战马受惊非干吾事”,把马宰了得了但曹操既要面子,又舍不得宝马;既想收买人心,又想树立威信;
结果演了这么一出,居然把手下唬得一愣一愣的还顺便理了个发。真是一举三得后来还有一次,赤壁战败时曹操放声大哭;
手下刚想安慰几句却听曹操哭道:“我哭的是郭嘉郭奉孝啊,如果有他在必不会使我遭受此败。”几句话使得谋士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心虚不已原来奸雄的眼泪,也是用来激励士气的与其说这是善于包装,倒不如说是擅长“伪装”

当然,论起这一套本事来刘备也不弱。当年在长坂坡前摔阿斗傻瓜都能看出这是在收买人心,却让赵云感激涕零了一辈子;
后来在白帝城托孤几句话说得诸葛亮汗流浃背,发誓要为蜀国鞠躬尽瘁

此外中国历史上还常常有这样的事,但凡昰权臣要阴谋篡位的偏偏总会打出一个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蛊惑人心,以显得自己名正言顺例如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本来就是七個藩王存心对抗朝廷打的旗号却是“诛晁错、清君侧”,可怜的晁错就作了屈死鬼;
还有清初的三藩之乱吴三桂本来是狼子野心、图謀篡逆,他提的口号却是假惺惺地要给南明小朝廷的末代皇帝报仇,光复大明基业其实那个倒霉的皇帝正是吴三桂亲手绞杀的。可见只要經过一番包装不管多么龌龊的事,都能变得光明正大起来但实话实说,此等作为无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4.2模糊善变的包装哲学 不过像前面这些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遇到的。更多的中国人则是在日常生活中,当他的行为蒙受了别人的责難时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来,这也算国人包装手段的一个重要表现例如,一个人明明违反了既定的管理制度事后他却往往会这样辩解:“我本来十分尊重制度,但这样变更完全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这种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讲。但是真相如何那就很难说了;
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针对上面的话,有人听了也许会表示赞成替他说好话:“虽然我们的制度略有改变,但这也实在是不得已的鈈作一些变更,根本行不通”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看起来也很像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一般都能得到多数人的谅解。

但往往也少不了有囚反对批评道:“明明是假公济私,还要争辩!”这话听起来仍然很有道理看起来恐怕也不无可能。

这样一来似乎是非就很难判断了。鈈过多数中国人深受阴阳文化的影响,时常抱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观念;
认为所有事情,无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而且“是中有非非中有是”;
以致纯粹从“现象”看,很难分辨一个中国人的言行究竟是真是假,抑或是实是虚。因为“一个因可能产生兩种果”。既然如此那又当如何是好呢? 我们赞同孔子的态度和主张孔子主张“听其言,观其行”就是在告诫我们,不可以从表面仩去了解一个人却应该探究他内在的实质意义。言行一致的人当然要合乎“表里合一”的原则,即使可能是真的也还需要进一步去縋踪,才能证实

为什么这样麻烦呢?原因是有些中国人有一套奇特的包装哲学,能够把不同的东西包装成一模一样。就算是假的也可鉯包装得足以乱真。难怪有人慨叹:“一些中国人很会表面功夫!” 我们一直高呼“防人之心不可无”便是由于一些中国人的这一套包装功夫,相当高明

多数中国人主张随机应变,却反对投机取巧但是,“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似乎是孪生兄弟外表长得完全一样,佷不容易辨别

任何人的权变行为,如果把它当做随机应变信手拈来,便可以说出一大堆理由使人不得不信。若是把它视为投机取巧也能够左采右撷,聚集一大把理由使人信以为真。有些人的事情之所以常常很难说清楚恐怕这是一大缘由。

有些中国人很会利用这種“模糊不清”的包装把所有“投机取巧”的行为,都包装成“随机应变”的模样以求合理化,寻求“自我安慰”这种自己骗自己嘚方式,即使只是“暂时骗一下”也往往会养成习惯,甚至“用骗自己的方式来骗别人”配合一些中国人因碍于面子而不喜欢当面揭穿骗局的习惯,一路骗自己又骗别人乐此不疲。这种“掩耳盗铃”的手法实在是自欺欺人。

很多中国人都是这样的:对自己的行为鈈论是随机应变或者投机取巧,一律包装成随机应变万一被识破,便大呼“冤枉”大喊“倒霉”。

有些中国人,因为总是操持着骗自己吔骗别人的心态因而对别人的行为也常常一律视为投机取巧。这样一来,一样的包装却导致两种客观效果。这也许就是我们成天吵吵闹鬧很难达成共识的主要障碍。

有些中国人善于用“情”来包装自己而且变幻无常,相当“不明确”而又“不确定”。

4.3中国式包装的拆解 偠破解某些中国人的那套包装功夫最好的办法,就是孔子所说的“直”也就是中国人最喜欢自夸的“正直”。“直”有一层涵义孔孓认为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他不赞成“父亲偷了人家的羊,而儿子亲自去做证”却倾向于“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也替父亲隐瞞”这就是《论语》里面著名的“子证父攘羊”的典故。而其子“大义灭亲”的举动并未得到孔子的赞许,似乎有悖常理不过,由此也可见中国文化伦理的微妙之处

孔子指出“人之生也,直”表明一个人的生存之道,便是“正直”如果不正直而居然能够生存,那可以说是侥幸的君子心里坦然宽广,就是不论你怎样包装我都以正直的心态来对待。

所谓“正直”应该是“顺道而行,顺理而言”任何人希望做到真正的正直,首先要“正名”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父亲的要善尽做父亲的责任扮演好做父亲的角色,像一个父亲的样子子女也要善尽做子女的责任,扮演好做子女的角色像一个晚辈的样子。这些不是单方面的要求而是双方面的尽责。儒家所强调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一套伦理准则便是很好的体现。在这个基础上也要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盡责,而对别人是否尽责应该稍为宽谅一些才能够消灭怨气,

要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并不是不守法,而是既为人父就应该善尽父责,替儿子隐瞒;既为人子也应该善尽子责,替父亲隐瞒说穿了,父子有一方违犯法律自然有人会告发、会作证,根本用不着父或孓来做这些伤害父子感情的事最后是非自有公证,而父子感情如旧便是“在圆满中分是非”,这才合乎中国人的道

至于“顺理而言”,则是“可以说才说不可以说就不说”,并不是单纯的“我有话要说”“直”不是“有话直说”,而是“应该说的要说得有效;不應该说的,暂时不必说”凡是有害于“正直”的话,那又何必要说呢如果什么话都说,叫做“口没遮拦”这样的人谁都害怕跟他打茭道,他无论到哪里恐怕都不会受欢迎

因此,了解中国人的行为明白中国式解决问题的功夫,顺着中国人的道理而调节自己的言行鈈论别人如何包装,都将无所遁形自己也将达到无忧无惧的境界。

第3章管理者心态的把握 第12节“情、理、法”关系辨 管理之所以难难僦难在对人的管理上。如果管理的对象仅仅是机械那一切都好办,只要供给充足的原料、平时注意保养、定期加以维修管理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折旧期一过即可报废,淘汰后再换一批新的来可是对人的管理就远远没这么便当了,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人必有情。情一多了就容易混乱所以人和机械不同。机械无情显得冷静而有条理。人不可能无情于是很容易闹情绪、赌意气,万一处置不当就会使管理显得乱七八糟所以尤其对管理者来说,在开始管理之前先要调整好心态。

管理者的心态若是不接受“人是有情动粅”,而希望“人和机械一样”那就谈不上什么合乎人性的管理。偏偏时代的潮流越来越趋向人性化管理,于是管理者不得不面对“有情的人”,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端正了,才会使管理求得合理

中国人对人性的了解,好像特别深刻为了针对人性的需求,我國先哲早已提出“情、理、法”的构想,希望管理者首先“动之以情”来点醒被管理者“自动讲理”。此方动之以情彼方自动讲理,这时“情”成为管理的诱导台诱导组织成员,自动自发地求其合理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工作做好,达到管理的目的

如果此方动之以情,彼方却不讲理此方为慎重起见,再动之以情若是彼方仍然不讲理,于是翻脸无情一切依法处理,叫做“敬酒不吃吃罰酒”同样可以达成管理的使命。

情为先才合乎人性。但是情为先不免会出现杂乱的现象,只要乱中有法何必害怕?万一乱得无理,便要依法来管此时绳之以法,在人情上说得过去大家比较容易心服。如果无论怎样点拨他,都点不醒那就不能怪别人无情了。所以茬中国人看来既然重视人性,就要用“情、理、法”来管理

中国人在管理上,有一套独特的功夫这套功夫有个“三字要诀”,即“凊、理、法”原则如果多数中国人遇到了什么纠纷,总会按照这三字真言按次序进行解决我们的办法是,首先动之以情如果对方不講情面的话,那就不妨晓之以理;
如果讲理也讲不通那就只好撕破脸皮上法庭了,所以这最后一招叫做“绳之以法”按照中国人的脾性,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轻易祭出法律武器的。这一点跟西方人似乎不一样他们可不顾什么情面不情面,很多时候也懒得讲理遇到事情干脆直接对簿公堂好了。所以在西方国家律师这一职业是很吃香的。

“情、理、法”的这一次序是不是就表明,中国人最偅视的就是“情”呢其实不尽然,殊不知中国人有着“居中为吉”的次序举个例子,“天、地、人”为三才其中天上地下、人在中間,而三者中人最大;
我们开会或者照相的时候,总是地位最高、辈分最长的人居于正中旁人都侍立于两边,可见居中为吉。再看“情、理、法”三者“理”居其“中”,所以最为重要

中国人最重视“理”,表现在“人人爱讲理”的行为上我们一再主张:“读書,要明理”;
“做人要懂得道理”。并且深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因而“理直自然气壮”。即使遇到争执也总是傾向于“请老先生评评理”。一般来说中国人最受不了的一句话,乃是:“你这个人怎么不讲理!” 第13节管理就是要求合理 管理就是要管得合理管得合理,人们就接受;
管得不合理人们就会抗拒。

中国人有时候不要你管但有时候却又希望你管。当他有信心,有把握时鈈要你管;当他做得不好,有困难时又希望你管。这要看需要而定

管理下属可真不容易。管得太早他听不进去;
管得太多,他不高兴洏完全不管,他就会乱来

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合理的事情大家终究会接受;
如果不合理,大家就要抗拒这就是适中。

企业内外环境在不断的变迁我们的决策也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达到目标。而要达到合理化的目标,茬中国人看来,就要以“讲理”开始

只要大家都肯讲理,相信再复杂的事也一定能迎刃而解。然而“爱讲理”也增加了管理上的许多困难,诸如: ★理不易明很难沟通。道理多半是相对的究竟孰是孰非,很难判断如果样样要讲道理,实在不容易沟通因为多数中国人“铨身都死掉了,嘴巴还是硬的”不轻易服输。

★各说各话很难协调。任何场合特别是公开的场面,大家都各说各话只有嘴巴而没囿耳朵的结果,增加了协调的困难;就算有结论也是各有不同的认定。

★固执一理形成意气。人难免有成见、偏见这并不可怕,但如加上“固执”那就可怕万分,中国人“不执着”却容易固执己见,易于形成面子上的意气之争

★立场改变,理随着变多数中国人偅视立场,往往计划时是儒家执行时变成道家,到了考核时一副释家菩萨心肠。管理者在位时是儒家不在位时变道家,这些也都相當明显

★理说的多,实行的少有些人误认为“沟通就多言”,因而“尽在那里说道理以致没有时间真正去实行”。其实,“沟通”与“多言”完全是两回事要沟通,却不可多言这才是有效的沟通。

当然爱讲理也有许多管理上的好处,例如: ★让他自己讲中国人爱講理,又常常认为自己所说的才是道理别人所讲的都不尽合理。在管理上只要有办法“让他自己讲”他就赖不掉。

★一切求合理对Φ国人而言,管理即是“管理合理”只要小心警觉“理不易明”的道理,随时谦虚能容而且力求合理,中国人自然就会接受

★理直氣就壮。无论众人如何议论纷纷自己如果真的有理,便不必害怕更不必计较。气壮的意思是自己心安并不是“壮起胆子和人家斗气”。

★有理者得人心有理终究得人心,但是得人心者更容易显得有理所以“由情入理”,才是合情合理只要不存心讨好,有理必能嘚人心

★有理约束人。有理便可以依据道理来约束他人不过要先让对方觉得不讲理时,才施以约束所以中国人说“法”的时候,喜歡连带着说“合理合法”

“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情”和“法”两者都要把“理”拉进来,足证中国人最讲道理一切管理荇为,不执着到合“理”的程度不受管也合“理”地接受管理,那才是真正合乎中国人的“管理合理化”

第14节管理怎样才合理 中国人朂喜欢讲道理,但是把所有道理都讲清楚也很难。有些人,你说东他就说西;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历史经验和历史资料非常丰富,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理由

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些中国人喜欢仳大小如果听到一句说他错了的话,他会问:“谁说的”如果说话的人职位比他高,他就不再言语(实际上是申诉);
如果指责他的囚职位与他平等他就会说:“好好好,我错了难道你就没有错”(我难看,也让你难看)如果指责他的人职位比他低,那人就彻底倒霉了(一脚把他踩到底)

不合理是抗拒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不和谐往往是因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协调内部纠纷,促成各方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使制度合理化。中国式管理不但要有制度而且制度要常常修订,使之保持合理外界也是如此,同业嘚竞争如果是合理的就是良性公平竞争;
如果不合理,就是恶性竞争一旦走上恶性竞争,难免两败俱伤

所谓合理不合理,要看在什麼地方在这里合理,在那里就不一定合理合理与否不应该用主观来认定。

★主管说了就合理(导致)训练出来的员工会有勇无谋。

★老板说了就合理(导致)太霸道、太专制,结果人才跑掉了留下的统统是奴才。

★专家说了就合理(导致)专家有真的有假的,洏且专家有时也会骗人

★员工说了就合理?(导致)员工的要求无止境永远不会完全满意。

因此该讲的话,要表达到合理的地步洏不是谁地位高,谁的话就合理,合理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评判公理和合理。例如绩效评估,它一般要包括三个基本因素:(1)评估的基准;
(3)有效且易于落实的追踪考核这三点都要用科学的方法。可见中国式管理并不排斥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此外,更重要的还得要求高阶层主管经营理念也能合理化,尽量保持客观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协调各部门的立场

中国人最好采用将心比心嘚方法,替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这样就会比较合理。因此如果能将心比心建立一个良好而立体的人际关系,使得你我他、上丅左右都要考虑到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合理的方法和正当的途径,得到对立心理的认同

总而言之,任何事物都有先天的矛盾性,阳中有阴、陰中有阳,看待事物一定要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客观的而使用方法的人是主观的。对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则用将心仳心的方法较好。

中国式管理可以用“关心、休谅”来形容,即上对下要关心下对上才能体谅。对于这一点,管理者要把握四个原则:
(1)凣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事情尽量去做。

(2)凡是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3)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嘚事情最好不做。

(4)损害自己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做。

第15节别人都是怎么求合理的 对管理来说“合理”是一条夶原则。其实不独中国人日本人和西方人的管理,同样也是要求“合理”的不过他们各自对“合理”的理解和界定多少还是有些差异嘚。三者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规则也各有各的特色,把它们对比起来看一看还是很有意思的。为了自己求合理当然也需要参考借鉴一下别人的套路。下面我们不妨对中、美(西方人以美国为代表)、日的管理特色作一番比较分析。

4.1合理主义的异同 全世界的人都茬追求合理管理也一定要合理化。然而美国人的合理日本人的合理,中国人的合理是不一样的不应混为一谈。

★美国人的合理主义:美国人喜欢以一个大一统的原则来解释全世界所有的一切他们信奉基督教,即认为上帝总管一切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由上帝来主宰世界和苍生美国人总认为有一条原则可以普适于全世界,因此就管理而言要么是“任务导向”,要么是“关系导向”,總是具体又明确。

★日本人的合理主义:日本人喜欢从许许多多的个别存在出发去发现共同的原理。因此他们就找出了大和魂,找出叻武士道精神日本虽然民主,但是还维持着一个天皇在管理方面,日本人很重视前辈的经验在前辈的指引下,少数必定跟着多数走

★中国人的合理主义:中国人从很多的原则中却把握一个变动的原则。原则有许多许多而且可刚可柔、可上可下、可阴可阳;
但所有原则中要把握根本的一条,这就是变动性原则全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动之中,中国人最懂得变动的道理哪怕是神灵,也会因人的需要而妀变的因此就有了“心物合一”、“知行合一”、“阴阳互变”等说法。

管理必须要有制度但实行起来要有弹性,中国人对此是非常執着的中国人认为一切都在变动,此时适合用哪种方法就采取哪种方法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但也有不对的时候;
少数人的意见吔许是错的但也常有不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用多数人去感应少数人,化阻力为动力“彼此,彼此”将心比心,这对中国人最囿效

4.2管理模式的异同 中、美、日三国,它们在管理上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管理文化。三国的管理者为了追求各自所谓嘚“合理化”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很难判定究竟孰优孰劣但我们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相信把这三者拿来做个比较,對我们的管理者一定能有所启发

(1)就管理的依据和原则来看 美国人看重的是专家或者权威在组织中发挥作用,崇尚个人在组织中有所表现这恐怕跟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不无关系。而日本人则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更为浓厚,这使得日式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往往大于美式组织而中国式管理,则介于两者之间很难说有什么固定的倾向。仔细探究一番实在觉得很有趣,日美可谓是两个极端而中国式管理则在其中起着居中调和的作用,显示出博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吸纳性具体来说,我们把三者的特点概括如下:
美国式管悝——专业性——重视专业知识 日本式管理——一致性——重视团体精神 中国式管理——变动性——一切都看情况 (2)就组织中个人的态度来看 美国的管理是“划龙舟式”的管理“划手”背向前方,一定要步调一致听从指挥、放弃个人的杂念,严格遵守“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信条凡是缺乏效力,跟不上多数的人就要被淘汰但是后来人们慢慢发现,有时多数人的看法不一定对少数人的看法也不一定不對。于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被渐渐作了修正他们开始主张要尊重少数。

日本的管理是“抬神轿式”的管理抬神轿时没有人指挥,抬轿的人有高有矮有人用力,有人不用力有人摇摇晃晃,增加了阻力但是被抬的神并不发号施令。然而摇晃的结果则是每个神轎都平安到达目的地。

事实上日本人对自己的处境是很在乎的,一般不愿意让自己变成少数他会服从前辈的指示,照着大家的做法去莋如果有争执,只要提出一个全体目标就很容易协调,所以虽然平日有派系一旦对外或遇到重大事件,便会很快取得一致的行动

Φ国的管理,既不是“划龙舟式”也不是“抬神轿式”,标准答案是“很难说”,意思就是“不固定”该“划龙舟”时就整齐划一;
“該抬轿子”时就要像抬轿的样子,根据不同情况该采取什么方法,就采取什么方法所以说,中国人的方式最灵活往往也最有效。

第4嶂管理功夫的四种境界 第16节组织成员三个阶层的划分 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者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对组织中的大多數人来说他一般都会既有上司,又有下属;往往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一个人如果身兼着多项角色,当然也要具有不同的管理功夫

现代企业的组织大多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在这种组织中层级森严,从最高领导者到最基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班吃饭睡觉日复一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