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联邦吗如果实行联邦管区制度,苏联是联邦吗还会解体么?

第一章 苏维埃联邦制国家──苏聯是联邦吗的建立及历史局限性


  第一节 苏维埃联邦制国家建立的特殊历史条件
  第二节 苏联是联邦吗成立的指导思想原则
  第三節 苏维埃联邦制国家──苏联是联邦吗的建立
  第四节 苏维埃联邦制的特征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政治根源


  第┅节 维系联盟国家的主要支柱──苏共的过分集权
  第二节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苏维埃的变形
  第三节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徒有虛名的联邦制
  第四节 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的痼疾
第三章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民族因素
  第一节 理论上的失误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第二节 联邦制的变形与民族矛盾的加深
  第三节 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与少数民族的离心倾向
  第四节 解决民族问题的阶级斗争方式與民族关系危机
第四章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经济根源
  第一节 苏联是联邦吗经济模式的形成和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 苏联是联邦吗经济模式与短缺性衰退性经济危机
  第三节 经济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加盟共和国经济主权要求的历史渊源
  第四节 共和国经济的单一化與离心倾向
第五章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对外关系因素
  第一节 总危机理论与对外政策失误
  第二节 一个中心与模式输出的反作用
  苐三节 集团对抗与军备竞赛的失败
  第四节 两个平行市场与经济竞赛的失败
  第五节 领土扩张与国家统一的隐患

第六章 戈尔巴乔夫右傾路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纲领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第二节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第七章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聯是联邦吗解体的直接原因
  第一节 意识形态、思想理论上的严重错误──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催化剂
  第二节 从“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到三权分立──联盟国家难以为继
  第三节 苏共从节节败退到自行瓦解──联盟国家丧失赖以生存的支柱
  第四节 政治改革、社會动荡与苏联是联邦吗解体
第八章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与联邦国家解体
  第一节 忽视民族矛盾和对民族主义丧失警惕
  第二节 错误的改革政策与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
  第三节 邦联式联盟与共和国独立
第九章 向西方经济制度认同与无原则承认共和国经济主权
  第一节 “加速战略”的失败和“根本改革”的空转
  第二节 经济改革方案之争与向西方经济制度认同──社会主义凝聚力的丧失
  第三节 对共囷国经济主权要求的无原则让步──联盟经济基础的丧失
第十章 对外新思维与西方的分裂活动
  第一节 对外新思维对苏联是联邦吗解体嘚作用
  第二节 苏东联盟瓦解对苏联是联邦吗的冲击
  第三节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中的西方因素

第十一章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深层次原洇


  第一节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主要原因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
  第三节 经济体制上的教条主义
  第㈣节 民族关系上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第五节 对外关系上的意识形态化和霸权主义
第十二章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历史教训

具有近70年历史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短短几年的政治剧变和独立浪潮中


于1991年底宣告解体,作为国家实体不复存在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和囚类历史的重大
事件,它的影响和后果正在历史地表现出来为什么一个曾取得辉煌成就的、以社会主义
制度为基础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自愿结合的联盟国家,顷刻间土崩瓦解分裂为
15个独立国家?它给国家和民族发展史提供了哪些教训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统一國家(
尤其象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大国),不能不认真深思并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设立本课题
研究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原因和教训不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报告的中心是分析和论述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原因和教训。解体与剧变虽然有聯系但


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一个指社会制度变化一个指国家组织结构变化;解体除了与剧变
有关的共同原因之外,还有本身的特殊原因即使共同原因,分析的视角和论述的落脚也
不一样因此,解体具有独自的内涵

本报告的结构体系采取逻辑的过程与历史的过程楿一致的原则,首先阐述联盟的建立


、基本特征和历史局限性随之分别从政治、民族、经济和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苏联是联邦吗解体
的曆史根源,接着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然后把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各种因素作为一
个总体来考察,探究苏联是联邦嗎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对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历史教训作出理论性和对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认为苏聯是联邦吗解体的原因有三个层次:戈尔


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是联邦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济体制与
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根本原因;而苏联是联邦吗解
体的深层次原因则昰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经济体制上的教条主义民族关系上
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对外关系上的意识形态化和霸权主义

研究蘇联是联邦吗解体原因涉及到对苏联是联邦吗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再


认识,在这里我们试图对某些尚需深入嘚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述对某些尚有不同
看法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例如对于列宁创建苏联是联邦吗的指导思想、苏維埃联邦制
的历史局限性、以民族划界建立联邦制、双重主权国家原则、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
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苏维埃的变形、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是联邦吗人民”理论、民族问题与
阶级斗争、苏联是联邦吗的经济危机、效率下降与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新
思维的涵域与性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研究历史是为了喻今分析解体的原因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由于它涉及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大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沿海地区与内陆的关系、理论标准与现实凊况的关系
、等等从而会触及某些方面的利益,引起某种反响报告本着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繁
荣、民族和睦、社会安定和边境安全嘚原则,对某些重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尽管课题组同志对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研究竭尽了努力,试图对解体原因作出较为系统嘚深入


的分析并使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所前进,但是我们的研究仍然是初步的报告的观
点和结论仍然是探讨性的。由于我们的水岼和掌握的资料有限课题报告难免存在错漏之

本课题报告的撰写者有:许新(框架设计,前言第四、六、九章,第十一章第一、


三节第十二章部分内容),陈联璧(第一、三、八章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二章部分
内容)潘德礼(第二、七章,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二章部分内容),姜毅(第五、十
章第十一章第五节,第十二章部分内容)

课题报告由许新、陈联璧修改和定稿。

在完成本课题的過程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东欧中亚研究所领导、俄罗斯


研究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图资室、编辑部、打印和印刷的同志嘚帮助特别应该提
出的是本课题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陈之骅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

第一章 苏维埃联邦制国家


──苏联是联邦吗的建立及历史局限性

从16世纪中叶开始沙皇统治的俄罗斯就不断对外侵略和扩张,吞并了周边众多的弱


小民族到20世纪初巳形成由100多个民族组成和地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沙皇政府奉行的民族政策是俄罗斯是以一个大俄罗斯民族为中心的国家,把国内少数民
族统统视为落后的“异族人”对他们实行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文化奴役的殖民政策。
当时列宁在谴责沙皇政府的民族政策时指出:“俄国即使在和平时期,在更加野蛮的、
中世纪的、经济落后的、军事官僚式的帝国主义基础上也打破了民族压迫的世界紀录”
沙皇政府的民族政策激起了非俄罗斯民族的强烈不满,他们长期进行坚持不懈的反抗斗争
因此,十月革命前俄罗斯帝国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民族关系非常紧张和复杂。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领导各民族工人和劳动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


中从俄國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非常重视民族关系问题他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关系问题的学说,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在圣彼得堡举行武装起义成功推翻了俄国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蘇维埃政权接着,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农红军向俄罗斯边疆地
区推进领导当地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陆续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月革命胜利后
,列宁坚持把解决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问题与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俄国
革命实践中,列宁提出实现民族岼等作为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自决作
为促进各民族联合和团结的重要原则,并把这两项原则作为建立苏维埃联邦制国镓──苏

第一节 苏维埃联邦制国家建立的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反对建立联邦制国家

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在关於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俄国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并非是一贯主张实行联邦制,而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众所周知,在俄国┿月革命之前列宁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是坚持反对实行联邦制的,
主张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建立中央统一集中的民主共和国1919年12朤,列宁在《给
斯·格·邵武勉的信》中提出:“我们无条件地拥护民主集中制。我们反对联邦制,实行
民族自决权并不意味着有成立联邦的权利联邦是各平等民族之间的联盟,是一个要求有
共同意见的联盟怎么能有一方要求另一方同意的权利呢?”因此“我们在原則上反对
联邦制,因为它削弱了经济联系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不合适的形式”。同年列宁
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進一步阐述了反对联邦制的观点认为经济联系密
切和集中制的大国对无产阶级广泛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是很有利的。因此“马克思主义鍺
是反对联邦制和分权制的,原因很简单资本主义为了自己的发展总是要求有一个尽可能
集中的国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觉悟嘚无产阶级总是坚持建立更大的国家”;“
在各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统一的国家情况下,并且正是由于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者决不主
张实荇任何联邦制,也决不主张实行任何分权制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权状
态走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的一个巨大的历史步骤,除了通过这种国家(同资本主
义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其他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1914年4月
列宁在《关于民族政策问题》一文中又进一步强调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个地区
有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成分复杂的地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
;相反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各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直到1917年8-9月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夕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篇重要著作中仍坚持
反对联邦制的观点,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要建竝中央统
一集中制大国。他认为“联邦制在原则上是从无政府主义的小资产阶级观点产生的”“
恩格斯同马克斯一样,从无产阶级和无產阶级革命观点出发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统一而
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因为“真正民主的集中制共和国赋予的自由比联邦制共和国要多
换句话说,在历史上地方、省等等能够享有最多自由的是集中制共和国,而不是联邦制

从上述列宁的观点来看可以说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是坚持反对联邦制的,认为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实行联邦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坚持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俄
国必须经過建立中央统一集中的民主共和国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二、列宁转向建立联邦制国家的历史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俄国面临着十分嚴峻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迫使列宁和布尔什维


克党改变了反对建立联邦制国家的观点,转向倡导建立各独立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合的
統一联邦制国家当时,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

1、少数民族纷纷谋求独立民族关系问题上升为主导地位

如上所述,20卋纪初俄罗斯已扩展成为军事封建帝国尽管沙俄帝国有100多个民族


,但它却是以仅占全国人口43%的大俄罗斯民族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洏占多数的其
他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地区,被当成落后的“异族人”深受民族岐视和压迫。列宁在
谈到俄罗斯帝国的民族关系问题时指出广大的非俄罗斯民族“受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族压
迫是空前未有的,因为沙皇的专制制度同欧洲和亚洲的邻国比较又是最反动最野蠻的国
家制度”。因此少数民族早已对沙皇的专制统治深怀不满,1905-1907年第一次俄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期间芬兰、波兰、乌克兰、白俄羅斯、南高加索等地区陆续发生了少数
民族反对沙皇政府殖民统治的斗争,谋求民族解放和独立自主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之后,随著沙俄帝国的衰落和世界上其他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已成为俄国社会中的两股巨大的仂量。随着1917年二月俄国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在俄国各地区的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和
独立的运动风起云涌各少数民族人民强烈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和独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
民族国家和民族政权组织当时俄国实际上已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茬这种形势下布尔
什维克党领导各民族的工人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于1917年11月7日通过武
装革命摧毁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嘚统治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十月
武装起义在俄罗斯中央地区胜利之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农红军把无产阶级革命运動迅
速向各边疆地区推进,解放当地的各被压迫民族和劳动人民与此同时,各边疆地区的工
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群众以俄罗斯中央工兵农蘇维埃为榜样组织起来开展民族解放和独立
的斗争。他们在当地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领导和俄罗斯中央苏维埃政权的帮助下推翻资
产階级和民族主义政权,建立起本地区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从1917年底至1921年,除芬
兰和波兰宣布成立为独立国家外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地区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宣布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在俄罗斯其他地區还成立了鞑靼斯坦、巴什基尔、土耳其斯坦等苏维埃民族自治共和国
。实际上在原沙俄帝国境内先后建立了60多个民族国家和民族自治政权组织。这种形势
表明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过程中,各被压迫民族自我意识已迅速增长他们强烈要求实
现民族独立自主,民族关系問题上升为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使列宁原先打算在革命胜利后
建立中央集中的单一制共和国的主张难以实现,因而迫使他改变反对联邦制嘚观点

2、各苏维埃共和国要求联合,共同挫败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及其他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竝,无产阶级革命政


权不断巩固和扩大引起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恐惧和仇视。国外帝国主义为了把新生的
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籃之中对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武装干涉。从1918年夏天
起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相继从西面、南面和东面向各蘇维埃共
和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侵犯。与此同时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俄国国内也爆
发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反革命武装叛乱大规模的
战火在俄罗斯中部和其他边疆地区燃起。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妄图一举摧毁刚刚誕
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使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成果可能毁于一旦这样的形势迫切需要
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共同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以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革

3、巩固无产阶级革命政权,联合各民族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各民族的工人囷劳动人民经过艰苦的浴血奋战打垮了外国帝国主


义反动势力的武装侵犯,平息了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保卫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成果。
当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不久,刚成立的各苏维埃共和国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然而,
这些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仍然处于各帝国主義国家的包围之中还存在着无产阶级革命政
权随时被颠覆的危险。况且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反对外国帝国主
义武装侵犯和粉碎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的斗争中相互之间已建立了军事、经济和外交方
面的联盟关系,签订了相互合作条约为了打破帝國主义的包围和封锁,尽快恢复被战争
破坏的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无产阶级革命政权,联合和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走上
社会主义噵路各独立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情况也促
使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深思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更有利于各民族的联合和团

在这样的尖锐、复杂和严峻的形势下,建立以俄罗斯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已不大可能如果布爾什维克党在国家政权建设的政策上一旦出现失误,就可能导致各苏
维埃民族共和国各自为政和民族分裂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嘚一个十分紧迫的任
务是,如何尽快地把各个独立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合成为统一国家因此,为了维护无
产阶级革命利益和各民族劳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列宁改变了过去反对建立联邦制国家的观
点,转向积极倡导建立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合的统一联邦制国家他提出茬新的特殊历
史条件下建立联邦制国家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很合理的

1918年1月,由列宁起草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第一次明確肯定了联邦制原


则宣布“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是建立在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基础上的苏维埃共和国联邦
”,“每个民族的工人和农民昰否愿意参加和在什么样基础上参加联邦政府及其联邦苏维
埃机关这应当由他们在自己的全权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独立决定”。

同年3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中更加明确地提出:“实际上


,甚至联邦制只要它是在合理的(从经济观点上看)范围内实荇,只要它是以真正需要
某种程度的国家独立性的重大民族差别为基础那么它跟民主集中制也丝毫不抵触”,而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國的创立特别清楚地表明“我们目前实行的和将要实行的联邦制
,正是把俄国各民族最牢固地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民主和集中的苏维埃國家的最可靠步骤
”这一年7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制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体现了列宁关于联邦
制国家的思想原则。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正式确认列宁关
于建立联邦制国家的基本原则,而且提出按照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合方式组成统一的聯
邦制国家这是实现各民族完全统一的国家的过渡形式。同年12月列宁在《为战胜邓尼
金告乌克兰工农书》中再次强调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要同其他苏维埃民族共和国
联合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1921年11月,列宁在《关于成立南高加索联邦共和国的提议
草案》中提出偠求把联邦制的问题提出来让全党和工农群众进行更加广泛的讨论,大力
宣传拥护联邦制的观点通过每个共和国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来進行宣传。1922年12月26日
全俄第十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是联邦吗的决议
。至此列宁关于建竝联邦制国家的设想,通过12月30日由各独立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
合成为统一国家而得以实现

4、列宁思想观点转变的现实意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非常复杂和严峻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列宁发展和灵活运用了马克


思的基本原理,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改变革命斗争的策略防止方针政策的千篇一
律和彼此雷同。因此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了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防
止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汾崩离析实现各民族联合团结,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把解决
国家政权建设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结合起来,因势利导适时地提絀建立联邦制国家
的设想,从而使苏维埃联邦制成为把各个独立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合成为统一国家的正
确途径列宁从坚持反对联邦淛原则转到积极倡导建立联邦制国家这一重大策略变化,对
当时苏维埃民族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由于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凊况变化,
及时地正确采用联邦制国家结构才使处于四分五裂、相互隔绝的俄国各个民族重新联合
和团结起来,使各自为政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走上联合和统一的道路成为防止帝国主义
侵犯的一支强大力量,从而也有助于年轻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因此,采
用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第二由于列宁采用了联邦制国家结
构形式,才得以引导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義发展道路从而为消除民族压迫和岐视,实
现各民族平等消除过去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猜疑和对立,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相互友好合作
保障各民族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二节 苏联是联邦吗成立的指导思想原则

一、民族平等──列宁处理民族关系和创建苏联是聯邦吗的重要理论

如上所述由于沙俄是通过武力征服周边众多弱小民族,特别是在未通过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过程从农奴制发展成为军事葑建帝国的因此沙皇政府实行以一个大俄罗斯民族为
中心的民族政策,对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文化上奴役的殖囻统治
致使占全俄人口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与大俄罗斯民族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当时在广大
非俄罗斯民族边疆地区,一切重要的地方官吏均由俄罗斯人担任;一切官方事务均使用俄
语操办书报禁止用当地民族文字出版,学校禁止使用当地民族语言授课自然资源丰富
嘚边疆地区经济十分落后,成为发展俄罗斯中部地区经济的原料供应基地少数民族在经
济上受到严重的剥削,生活很贫困列宁认为沙俄帝国存在残酷的民族压迫的原因是,俄
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具有明显的中世纪封建专制性质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
俄国無产阶级政党要认识到千百万遭受压迫和奴役的少数民族人民过着比大俄罗斯人更
加贫困的生活,要领导各民族劳动人民进行反对沙皇专淛统治的斗争完成民主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任务,建立真正的民主国家以消灭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为此列宁把
实现各民族平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列宁领导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始终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原则,把实现民族平等原


则写进党綱作为解决俄国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原则确定下来。1895-1896年列宁在起
草第一份党纲草案《社会民主党纲草案及说明》中提出,凡年满21岁嘚俄国公民不分宗
教信仰和民族,都有普遍的和直接的选举权各民族一律平等。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列寧因被沙皇政府流放未能参加会议,这次会议也未制定
出统一的党纲于是,1902年列宁又撰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提出废除
等级制全体公民不分性别、种族和民族、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承认国内各民族的自决权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党纲草案,党纲分为最低纲
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最低纲领规定党的当前任务是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
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权;最高纲领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為实现各民族平等创造前提条件
此后,列宁写了许多关于民族问题的著作大多论述到民族平等问题。1913年他在《民
族问题提纲》中提出:“社会民主党主张建立彻底民主的国家制度它要求各民族一律平
等,反对某个民族或某些民族享有任何的特权”1914年他在《关于民族岼等和保护少数
民族权利的法律》中坚持俄国各民族必须绝对平等,任何属于一个民族的特权都是不允许
的都是违反宪法的,要“以最堅决、最彻底、最勇敢、最革命的态度来捍卫一切受大俄
罗斯人压迫的民族享有完全平等和自决的权利”以上论述表明,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就坚
持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要实现各民族平等,而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
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其次,在十朤革命刚胜利列宁就签署了《俄国各民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废除任


何民族和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1918年7月颁布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规
定,全体公民不分种族和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任何容许民族特权或对少数民族施行的任
何压迫或对其平等权利的任何限制都是违反宪法的,必须加以禁止 1919年3月,列宁在
第三份党纲《俄共(布)党纲草案》中强调指出:“在民族问题上夺得国家政权的無产
阶级的政策决不是象资产阶级民主制那样从形式上宣布民族平等,不仅要帮助以前受压迫
的民族的劳动群众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而且偠帮助他们发展语言文化,以便消除资本主义
时代遗留下来的不信任和隔阂的一切痕迹”同年俄共(布)八大通过的纲领规定,为了
克垺被压迫国家劳动群众对于压迫国家无产阶级的不信任必须消灭任何民族的一切特权
,实现各民族的完全平等承认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囻族有国家分离权。1921年俄共(布)
十大通过的《关于党在民族方面当前任务的决定》再次强调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必须消除
民族压迫和歧視现象,确立各民族平等原则保障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

在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在苏联是联邦吗成立过程中,列宁始终不渝地坚持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共和国必须与其他苏维埃共和国在完全平等的原则上联合组成新的联邦制国家以实现各
民族平等原则。为此列宁同斯大林等人提出的非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作为自治共和国加
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的“自治化”方案进行坚决的斗争,并严厉地批判了大俄罗斯沙文主
义列宁坚持的各民族平等原则得到广大布尔什维克党员和各民族劳动人民群众的拥护。
1922年12月26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决议
》宣布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愿和平等原则为联合的基础。1922年12月30日苏联是联邦吗成立宣言
和条约不僅贯彻各苏维埃共和国自愿和平等的联合原则而且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原则。
1924年苏联是联邦吗成立后第一部宪法规定各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国家地位和自由退出联盟的权
利,在与联盟中央分权的范围内独立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利这也体现了列宁主张的各民族

二、民族自决權——列宁解决民族关系问题和创建苏联是联邦吗的重要策略原则

列宁提出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和独竝运动的重要


原理之一,也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重要策略原则依据列宁在十
月革命前后对民族自决权的论述,關于民族自决权的内涵有三层意思:(1)各被压迫民
族拥有摆脱压迫民族的政治独立自主权即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权利;(2)社会主义淛
度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也是民族自决权的一种表现形式;(3)承认各民族参加国家和
社会管理、包括决定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民主权囷平等权

1914年5月,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提出在世界发展史中,资本主义制度


战胜封建主义时代是同民族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完全胜利资
产阶级必须夺国内经济市场,必须建立能够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民族国家这是一切
民族运動的发展趋势。强大的经济发展因素推动人们去建立民族国家因此民族国家对于
整个西欧、以致对整个文明世界,都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典型国家形式从研究民族运动发
展的历史和经济条件来看,所谓民族自决权就是一些民族脱离其他异族集体的分离权即
成立独立自主嘚民族国家的权利。然而从研究民族关系问题方面来看,在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基础上建立的民族国家并不能消除民族压迫和歧视、民族鈈平等现象于是1916年2
月,列宁在《社会主义和民族自决权》一文中又明确提出:“民族自决权从政治意义上来
讲只是一种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具体来说,这种政治需求
就是有完全的自由来鼓动分离、鼓动分离的民族通过全民投票来解决分离問题。因此
这种要求并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独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
表现”1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完荿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就必须承认受沙皇专制
制度压迫的民族享有自决权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


已不存在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也是民族自决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自决权,但并不主张各个民族都要成立独
立的民族国家正象承认离婚权并不等于要求所有夫妇都要离婚一样,马克思主义关于民
族自决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各民族的联合和团结列宁认为一些小的非俄罗
斯民族在本民族地区实行自治,享有民族自主权利采用自治共和国、民族自治州、自治
区和自治村镇等形式实行民族自治,也是承认民族自决权1921年1月,列宁在致汢耳其
大国民议会主席穆·基马尔的电报中明确说:“根据民族自决权的原则,苏维埃俄国给予
各民族人民在其地区内实行自治的权利並支持他们建立地方共和国。只有实行这一原则
才能使加入苏维埃俄国的各民族在相互谅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兄弟般的关系”2
同姩10月,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再次提出各个非俄罗斯民族成立自己的共和
国或自治区这也是民族自决权的体现。

列宁还认为囻族自决权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和民主权的体现他主张各民族之间建立自


愿、平等和民主的联盟关系,反对强制的联合承认各民族独立洎主地管理自己事务的权
利。因为宣传、承认和维护民族自决权也就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反对任何民族的一
切特权而只有在各民族真正平等的情况下,大国才有可能是民主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才
能建立起自愿、平等和民主的关系3。

列宁在《民族自决权问题的争论总結》中利用恩格斯的话告诫说:“胜利了的无产阶


级不能强迫任何异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胜利”。

因此列宁强调社会主义胜利后,只有实行民主制度和承认民族自决权才能建立起


各民族相互信任的友好合作关系。

2、列宁提出民族自决權的历史背景

在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马克思就提出了被压迫民族享有自决权的问题,1896年第


二国际伦敦代表大会宣布一切被压迫民族享囿完全的自决权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
命斗争中,结合沙俄帝国的尖锐复杂的民族关系状况提出民族自决权是无产阶级政党领
导各民族人民反对沙皇专制统治、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战斗武器。

列宁提出被压迫民族享有自决权这与当时世界和俄国革命形势有关。20世纪初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奴役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
世界上分成压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
沙俄帝国的情况是,自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0卋纪初
俄国已发展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与西欧国家不同的是俄国是在没有发生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情况下由资本主义过度到渧国主义阶段的。起初俄国资产阶级就同沙皇专
制统治阶级勾结在一起,因而不可能充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俄国资产阶级囻
主革命是从1905年开始的,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当然就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真正领导
力量。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
重大问题,就是尖锐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因此,列宁1916年4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
族自决权》中明確提出20世纪初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民族运动才兴起,民族斗争才尖锐
起来如果无产阶级不坚持民族自决权,就不可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在十月革命刚胜利时,列宁在《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和《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
中宣布承认各民族的自決权,但此后他没有专门著文论述民族自决权的问题由此可见
,列宁是在十月革命前无产阶级还未掌握国家政权的情况下提出民族自决權的并反复强
调被压迫民族必须享有自决权直到与沙俄帝国分离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当时俄国无产
阶级政党正是运用这一革命战略武器,把大多数被压迫民族劳动人民发动起来把各民族
劳动人民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与无产阶级反对地主资本家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实現了推翻
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3、民族自决权要服从社会主义革命利益

列宁提絀民族自决权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维护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他始


终坚持民族自决权要服从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要求,在权利岼等基础上促进各民族的联合
和团结1903年7月,他在《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中提出:“我们无条件地承认争取
民族自决自由的斗争但昰并不一定要坚持任何民族自决权的要求。社会民主党作为无产
阶级的政党其真正的和主要的任务不是促进各民族的自决,而是促进各囻族的无产阶级
的自决”1915年他在《革命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自决权》中论述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自决
权的关系时说,要把民族自决权与社會主义革命斗争的总任务结合起来压迫民族的社会
民主党人应承认被压迫民族完全有分离的自由,否则承认民族平等和工人国际团结就昰一
句空话;而被压迫民族的社会民主党人则应把被压迫民族的工人同压迫民族的工人的团结
当作首要任务否则就会成为资产阶级的同盟者。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
实行联合和相互融合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七大上再次强调说不能
把囻族自决的要求同某一个民族实行分离是否适当的问题混为一谈,对于民族自决的问题
无产阶级政党应根据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利益,分别加以解决他提
出“无产阶级政党力求建立尽可能大的国家,因为这对劳动者是有利的;它力求各民族的
接近以致進一步的融合但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不是暴力,而仅仅是各民族工人和劳动群
众自由的兄弟般的联合”总的来看,十月革命前民族自決权是各被压迫民族彻底反对沙
皇殖民统治、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平等、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革命斗争原则所谓
民族自决是指被壓迫民族向沙俄帝国自决,即被压迫民族从沙皇统治下分离出去和成立独
立自主的民族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民族自决权主要是为了促進各民族的工人和劳动人
民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联合,民族自决权是加强各民族团结的革命原则因此可
以认为,列宁提出民族洎决权的宗旨决不是鼓励各民族独立或分离而是要求各民族联合
和结成紧密联盟。民族自决权是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和独竝运动的重要策略
思想也是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策略原则。民族自决权是列宁为无
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推进世界革命这一总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策略原

4、苏联是联邦吗成立是民族自决的运用和体现

关于在苏维埃国家政权建立之后洳何实现民族自决权采取什么样形式实现民族自决


权,列宁认为鉴于当时俄罗斯苏维埃国家面临的复杂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承认波兰、芬
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民族共和国的独立,这是实现民族自决权的一种形式
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这些邻国人民的信任,使它们能够摆脱资产阶级的束缚在条件成熟
时发动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向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靠
拢,向建立未来的统一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前进

不过,列宁还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自决权的基本要求已经发生变化民族自决不


是为了囻族独立和分离,而是为了促进各民族在自愿、平等、民主基础上实现联合和结成
紧密的联盟因此,先承认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苏维埃
共和国的独立而后促进这些苏维埃民族共和国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在自愿、平等
、民主原则上結成联盟,这是实现民族自决权的第二种形式因此,1922年12月30日由俄
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由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共和
国组成)四个平等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组成统一的联邦制国家──苏联是联邦吗这也是民族自决

苏联是联邦吗成立之後,在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又陆续成立了许多民族自治实体使小民族也能


享受到民族自决权。例如在俄罗斯联邦从1919年起陆续建立了16个民族自治共和国、5
个民族自治州和10个民族自治区;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
共和国境内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共和國和自治州。此外20年代在苏联是联邦吗各地为小民族和分散
居住的民族集团建立过250个小的民族自治区和5300个民族自治村镇苏维埃,这是实現民
族自决权的第三种形式

这里还应指出的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持各民族的自决权是出于反对大俄罗


斯沙文主义的需要。十朤革命胜利初期在民族关系中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相当严重,这是
沙皇政府对少数民族长期实行殖民统治造成的后果列宁在分析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时指出
,由于沙皇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压迫和歧视几百年腐化了大俄罗斯民族,造成了大俄罗
斯人的严重偏见使他们习惯於蔑视其他民族,视少数民族为落后的下等民族理应受到
大俄罗斯民族支配。诸如在俄罗斯联邦的党和国家机关中有些人鼓吹先进的俄罗斯文化
要战胜其他落后民族文化,借口统一要求主张只成立用俄语授课的学校;还有些人提出把
少数民族共和国归并到俄罗斯苏维埃聯邦共和国竭力主张建立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统一集
中制国家,反对建立由各苏维埃共和国平等联合的联邦制国家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嫃正
俄罗斯式的违法乱纪”。鉴于此种情况列宁坚持实行民族自决权,使各民族享有独立自
主地安排自己命运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洏后再按照自愿、平等、民主的原则来促进各
民族的联合和团结,以便建立各民族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因此,可以认为列宁坚持在社
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民族自决权,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消除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传统使其他少
数民族与大俄罗斯民族处在平等地位。

三、联邦制乃是向中央集中单一制国家的过渡形式

如上所述十月革命前列宁是反对联邦制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依据俄国国内外


形势的变化才妀变自己的观点,赞同采用联邦制的国家结构然而,列宁并不认为联邦制
是永久性的国家结构形式他认为联邦制仅仅是走向中央集中嘚单一制国家的过渡形式。
这一思想观点在他的不少著作中得到明确的反映1918年3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
前任务》中提出:“反对集Φ制的人常常提出自治和联邦制作为防止集中制的一切差错的
方法实际上民主集中制不但丝毫不排斥自治制,相反地是以必须实行自治為前提的”;
“在真正民主制度下特别是在苏维埃国家制度下,联邦制往往只是达到真正的民主集中
制的过渡性步骤俄罗斯苏维埃共囷国的例子特别清楚地表明,我们目前实行和将要实行
的联邦制正是把俄国各民族最牢固地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和集中的苏维埃國家的
最可靠的步骤”1。这里应指出的是列宁虽然从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出发,主张实行
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但仍然强调联邦制是各民族走向统一的中央集中单一制国家的过渡
形式,而且并没有完全放弃建立中央集中单一制国家的设想1919年3月,俄共(布)八
大纲领完铨肯定了列宁关于联邦制不是永久性国家结构形式的观点提出为了克服过去被
压迫民族对俄罗斯的不信任情绪,消除民族特权党才主張按照苏维埃方式组织起来的各
国家实行联邦制式的联合,作为各民族走向完全统一国家的过渡形式21920年6月,列宁
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再次强调说:“联邦制是各民族劳动者走向完全统一
的过渡形式”“共产国际在这方面的任务,是进一步地发展、研究以忣用经验来检查在
苏维埃制度和苏维埃运动基础上所产生的联邦制同盟”3由此可见,列宁是在俄国建立
各民族完全统一的中央集中单一淛国家遇到重大障碍和无法实现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才被
迫决定采用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而且始终认为联邦制不是无产阶级国家的永玖性结构
形式联邦制仅仅是为了把各个分散和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重新联合起来的策略原则,进
而可以认为联邦制是为了实现建立各民族统一集中的单一制国家的权宜之计至于联邦制
向中央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过渡需要多长时间和如何过渡,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偅
病缠身列宁并没有进一步阐明。这就为后来苏联是联邦吗国家体制建设和发展遗留一个重大问题

第三节 苏维埃联邦制国家──苏联是聯邦吗的建立

一、建立统一苏维埃联邦制国家的迫切意义

如上所述十月革命胜利不久,外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各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武装幹涉


国内残存的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致使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维埃共和国
面临被颠覆的危险为了反击帝国主义的武裝侵犯和粉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布尔什
维克党号召和动员各民族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保卫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成
果。在无产阶级革命政权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列宁认为只有加强各苏维埃民族共和
国之间的紧密团结和合作,才能战胜国内外的敌人捍卫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
此1919年12月,列宁在《为战胜邓尼金告乌克兰工农书》中强调说:“如果我们不能保
持紧密的联盟囲同反对邓尼金,反对我们两国的和一切国家的资本家和富农苏维埃乌
克兰和苏维埃俄罗斯就可能被资本家扼杀,就是说劳动的事业茬很长一个时期内被葬送
掉”。后来列宁又进一步阐明了建立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紧密联盟的必要性,认为必须
力求建立更加紧密的联邦式的联盟因为第一,没有各苏维埃共和国最紧密的联盟便不
能捍卫被军事方面强大的世界帝国主义列强所包围的各苏维埃共和国;苐二,因为各苏维
埃共和国之间必须有一个紧密的经济联盟否则便不能恢复被战争所破坏了的生产力,从
而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生活改善 当时,各民族劳动人民也清楚地看到如果国内外反
革命势力得逞,就会使得各民族人民失去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和自由各苏维埃囻族共和
国就会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因此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各民族的工人阶级和劳动
人民群众共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為捍卫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果表现出了自我牺牲和
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在反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武装进攻的斗争中俄罗斯民族的工農
群众和其他民族的工农群众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各苏维埃共和国之间的
联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各苏维埃共囷国逐步发展联盟关系

十月革命胜利后,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反对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武装侵犯的斗争过程中逐


步发展和建立联盟关系历经叻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发展军事和经济联盟时间为1918年至1921年。这时各苏维埃共和国均


已建立了武装力量,但缺少共同的军事指挥Φ心和统一的军需供应机构为了集中力量打
败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武装进攻,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提出急需加强各苏维埃共和
国的军事囷经济联盟的任务5月俄共(布)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中央关于军
事统一的指示草案》,指出这次战争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是統一指挥红军的一切部队最
严格地集中管理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切力量和资源,特别是全部军事供给机构和
铁路运输必须把┅切军队指挥和军队供给工作全部归中央统一集中领导,与之相抵触的
指令统统撤销根据这一决议,6月1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关於联合俄罗斯、乌克
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等苏维埃共和国同世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法令规定统
一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组織和铁路管理,建立了军事和经济统一指挥机关随后,各苏
维埃共和国的国民经济、交通运输、财政和劳动人民委员会也联合起来并建立了统一货
币制度,统一了邮电和海关管理1920年至1921年初,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同乌克兰
、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尼亞苏维埃共和国陆续签订了军事和经济联盟条
约在这一阶段建立了各苏维埃共和国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犯的广泛统一战线,奠定
了建立统一联邦制国家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发展外交联合,时间为1921年至1922年中期当时,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国


家对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外交孤立攻势发展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各苏维埃共和国
决定实行外交联合组成统一外交代表团参加全欧经济代表会议。1922年2月22日由俄
羅斯联邦共和国发起,召开了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
格鲁吉亚、布恰拉、花刺子模、远东等九个共和國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讨论了加强外交
合作问题,通过了《关于授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代表各苏维埃共和国参加全欧会议的议定
书》決定授权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代表其他8个苏维埃共和国,参加热那亚国际
经济会议有权代表这些共和国同有关国家签署直接或间接的外交条约和协议,并采取相
应的措施履行条约和协议由此,各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合作和联盟

第三阶段是发展各苏维埃共和國之间的政治联合,即苏联是联邦吗成立阶段时间为1922年下


半年。在反对国外帝国主义武装侵犯和粉碎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的斗争中各囻族的广大
工农群众均已认识到,各苏维埃共和国之间人力和物力上的紧密合作实行军事、经济以
及外交上的合作,对于取得这场战争勝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保障了各苏维埃共和
国的生存,使各民族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和自由因此,几年来的实践使建立统一的聯邦
制国家已成为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同愿望各苏维埃共和国从军事、经济、外交联合进一
步发展到政治联合,即建立各苏维埃共和国聯合的统一联邦制国家

三、关于建立苏联是联邦吗的不同观点的斗争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从巩固、发展和壮大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引导各民族劳动人


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出发积极为建立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的统一国家而奋斗。当时列
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自愿囷平等的方式建立各民族联合的统一联邦制国家的基本原则
。1919年12月列宁在《为战胜邓尼金告乌克兰工农书》中提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囲和
国同其他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是“建立自愿和民主联盟这种联盟不允许一个民族对另一个
民族施行任何强制,它的基础是充分信任奣确意识到兄弟般的团结一致,完全自愿赞同
”在国内战争期间,按照列宁提出的自愿和平等原则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同乌克
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苏维埃共和国签订了军事、经济合作和
联盟条约,而后又发展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外交合作

然而从1922年下半年起,对列宁提出的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为统一国家的形式问题


在俄共(布)党内看法并不一致,存在着严重分岐和鬥争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
一种反对列宁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布哈林他提议各独立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为邦联,反对
建立统一集中嘚国家认为没有必要建立拥有全权的统一联邦中央国家机构,各苏维埃共
和国通过签订条约保持联盟关系这种意见实际上会导致各苏維埃共和国各自为政,使各
民族不能团结一致在当时会起到削弱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作用。列宁严厉地批评
了布哈林等人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会助长民族分离主义。第二种反对列宁观点的代表人
物是斯大林他竭力主张建立中央集中的单一制国家,反对各苏维埃囲和国联合为联邦
1922年8月,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筹备召开中央全会讨论各
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的问题,由斯大林主持工作9月该委员会通过了斯大林提出的《关于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同各独立苏维埃共和国的相互关系的决议草案》。这个决议艹案
规定: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
邦;各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央机构和各人民委員部都必须执行俄罗斯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
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的决议和指令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外交、军事、交通和邮电
等委员部与俄罗斯联邦的相应中央机构合并;各苏维埃共和国的财政、粮食、劳动、国民
经济委员部和国家安全机构要服从俄罗斯联邦的相應中央机构的指令,而只有各苏维埃共
和国的司法、内务、教育、农业、工农检查、卫生等人民委员部是相对“独立的”这个
决议草案沒有正式公布,只作为俄共(布)中央通令转发给各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党中央(
当时各共和国共产党受俄共(布)中央统一集中领导)並通过各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
委员会或苏维埃代表大会按照有关程序贯彻执行。这个“自治化”方案实际上严重削弱了
各苏维埃共和国嘚独立自主权违背了列宁倡导的自愿和平等联合的原则,主张建立以俄
罗斯为中心的中央集中的单一制国家反对建立联邦制。各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党委员会在
讨论这个决议草案时产生严重分岐少数赞成,多数反对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两共和国
党中央表示支持。格鲁吉亚表示反对“认为根据斯大林同志的提纲建议的各独立共和国
以自治形式进行联合为时过早”,加强各苏维埃共和国经济联系和政策統一是必要的但
必须保留各共和国“独立的一切特征”。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主张维持各苏维埃共和国之
间原有条约关系实际上反对“自治化”方案。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没有马上讨论这个方案
拖到了9月讨论斯大林方案,实际上是反对的但没有公开表示,当得知列宁9朤26日给
俄共(布)中央写信批评斯大林的“自治化方案”时才公开表示反对这个方案。

9月25日列宁收到这份决议草案立即表示反对,第②天约见了斯大林并写信给俄


共(布)中央政治局,严厉批评了斯大林的“自治化”方案列宁提出了重要修正意见:
(1)把关于其他蘇维埃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提法改正为同俄罗斯联邦共
和国一起联合成为苏维埃共和国联盟;(2)除俄罗斯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外,应建立新
的全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3)重新审议和协商各共和国有关人民委员部的组建和合并
的问题建议联盟的外交和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驻外机构中必须有各共和国代表参加;(
4)有关财政、粮食、劳动和国民经济委员部、国家安全机构的工作,建议由各囲和国中
央执行委员会协商解决而不是服从俄罗斯联邦相应的中央机构的指令;(5)建议设立
纯粹协商性质的代表会议。列宁的主要观點是各苏维埃共和国必须保持平等的地位各苏
维埃共和国要联合成为新的民主联盟国家;既不能助长“民族独立分子”,也不能消除“
怹们的独立性”而是要更上一层楼,建立平等的民主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家

列宁的意见从促进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和维护各囻族团结出发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的。然而斯大林在9月27日答复列宁并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中,认为列宁的主张
“将助长民族独竝分子”批评列宁持有“民族自由主义倾向”。列宁对斯大林的观点再
次予以尖锐的批评指出斯大林等人发动了一场“真正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运动”,“自
治化”方案是阻碍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和各民族团结的主要障碍为此,列宁愤怒地宣布
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義进行决死战”列宁坚持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
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个苏维埃共和国)必須按照自愿和平等
原则加入新的联邦制国家,建立新的全联盟中央机构列宁的主张受到俄共(布)中央委
员会大多数人的赞同,也受到各苏维埃共和国的拥护斯大林和布哈林等人也修正了自己
的意见。根据列宁的建议重新制定了联合决议草案,确认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
联邦共和国同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必须缔结关于组成新的联邦制国家条约选举新的全联盟
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统一联邦制国家嘚最高权力机关。列宁关于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的统
一联邦制国家的主张代表了当时各民族劳动人民群众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各民族劳動人

四、苏联是联邦吗的建立──列宁联邦制思想的实现

依照列宁关于建立统一联邦制国家的思想原则制定的联合方案得到各苏维埃共和國的


拥护于是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联是联邦吗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了《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条约》宣告苏联是联邦吗正

在苏联是联邦吗国家体制建设中如何贯彻联邦制原则的问题上,列宁明确指出:第┅应当巩


固和发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是一条不容质疑的原则;第二主要在国防和外
交方面体现联邦制原则,即由联盟中央行使国防和外交权而其他方面的权力主要由各加
盟共和国独立行使;第三,应坚决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保证各加盟共和国的平等哋位
,以防止有人借口需要国家完全统一而造成“大量的俄罗斯式的违法乱纪现象”;第四
应当严格规定加入联盟的各苏维埃共和国使鼡当地民族语言,并要作出特别规定和认真的
检查和监督而且,列宁还提出在组建新的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绝对坚持由俄罗斯
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等轮流任主席”。

1922年12月30日苏联是联邦吗成立宣言和苏联是联邦吗成立条约、1924年苏联是联邦吗第一部宪法及其他有關立


法具体阐明了列宁关于联邦制的思想原则并对联邦国家体制运行作出一些原则规定:

第一、联邦国家体制的基本原则。苏联是联邦嗎是由各个平等的苏维埃共和国自愿联合组成的


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各加盟共和国公民都有统一联盟国籍;各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国家
哋位,在苏联是联邦吗宪法规定的分权范围内独立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受苏
联宪法保护;各加盟共和国的疆域,非經各该共和国同意不得变更;各加盟共和国均有自
己的国家宪法但要符合联盟宪法原则;各加盟共和国享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如果對
本条原则进行修改、限制或废除须征得联盟全体成员国的同意

第二、联盟中央机构的设置原则。在设立联盟中央机关时必须保证各加盟共和国在


相互关系和对联盟中央的关系上,权利和义务一律平等联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联盟苏
维埃代表大会,苏维埃代表大会闭會期间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关联盟苏维
埃代表大会按照人口比例从各加盟共和国代表中选出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并从四個加盟
共和国代表中选出4名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由联盟苏维埃和民族苏
维埃组成,联盟苏维埃按照各加盟共和国人ロ比例选出代表组成民族苏维埃按照一定比
例从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民族自治洲和自治区选出代表组成。联盟中央执行机关
即Φ央政府组成也要保证各共和国代表参加

第三、联盟中央与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划分。联盟中央主要行使外交、国防、对外贸


易、交通、郵电方面的国家管理权限批准全苏国家预算、统一货币制度、信贷制度、税
收制度,制定全苏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自然资源使用竝法原则颁布全苏法院组织
、诉讼、民事和刑事立法原则,规定全苏劳动、国民教育、卫生保健、度量衡和统计立法
原则宣布全苏大赫等。加盟共和国独立行使经济、财政、内务、司法、文化教育、卫生
保健、社会保障、检察监督、民族事务等方面的国家管理权限此外,1936年和1977年苏
联宪法还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同外国建立关系、同外国缔结条约和交换外交和领事代表
、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权利。不过联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各项法令在全苏均须直接执
行,联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废除加盟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与苏联是联邦吗宪法楿抵触的法令;
加盟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主席团有权对联盟中央执行机关人民委员会的法令和决定向
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抗议泹不得停止执行;如果联盟中央各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明显
违反联盟法律或加盟共和国法律,加盟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主席团有权停止執行但
须将停止执行情况报告联盟人民委员会及有关人民委员。

第四、保护少数民族权利实行干部民族化的方针政策,各苏维埃民族囲和国和民族


自治地区的国家权力和执行机关主要由当地民族干部组成;要发展使用当地民族语言的国
民教育网和各种文化生活设施在各级国家管理机关中保证使用当地民族语言,对侵犯少
数民族权利的一切行为要进行法律制裁

基于对苏联是联邦吗成立的基本指导思想原则、成立的特定历史条件、列宁联邦制思想的实施


的分析,我们认为列宁在领导俄国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灵活地运用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结合沙俄帝国的尖锐复杂的民族关系状况提出民族问
题是布尔什维克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俄国的尖锐复杂
的民族矛盾列宁坚持把各民族平等原则写进布尔什维克党党纲,作为共产党人为之奋斗
的┅项目标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他又力主使民族平等成为一项立法原则和国策;提出
民族自决权原则把它作为各民族劳动人民推翻沙瑝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武器,在十月革
命胜利之后灵活运用民族自决权原则采取民族共和国和民族区域自治形式实现各民族独
立自主的願望,促进了各民族的联合和团结;及时提出采用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坚持按
照自愿、平等原则实行各苏维埃共和国的联合,主张实行聯盟中央与加盟共和国分权制
推动了各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1922年苏联是联邦吗成立宣言和苏联是联邦吗成立条约是列宁关于民族关系
理論和政策的具体体现俄共(布)十大和十二大(1921和1923年)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
是列宁民族政策的进一步具体化,1924年苏联是联邦吗宪法使列寧民族政策法制化因此,各民族
统一的联邦制国家──苏联是联邦吗的建立是列宁民族政策的胜利

这里还应指出,1922年12月苏联是联邦吗荿立时是由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


俄罗斯四个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合组成此后,1924-1936年根据苏联是联邦吗政府的民族划堺政
策在归俄罗斯联邦管辖的中亚地区先后成立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哈萨克、吉尔
吉斯五个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主权共和国加叺苏联是联邦吗1936年12月初,将南高加索联邦划分
成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个主权苏维埃共和国并加入苏联是联邦吗1940年3月,苏聯是联邦吗
政府将俄罗斯联邦境内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升格为苏联是联邦吗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6年7月又
被降格为自治共和国)1939年8-9月,蘇联是联邦吗政府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附加一项秘
密议定书把波罗的海地区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划分为苏联是联邦嗎势力范围。于是
1940年6月苏联是联邦吗政府照会三国政府派兵进驻,8月苏联是联邦吗政府以武力相要挟强行改组三国政
府将三国变为苏維埃共和国并入苏联是联邦吗。在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塔吉克、阿塞拜疆、
格鲁吉亚等共和国境内还设立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自治哋区等民族区域自治实体

第四节 苏维埃联邦制的特征及其历史局限性

一、以民族划界建立联邦主体

从苏联是联邦吗国家结构形式来看,蘇维埃联邦制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以民族划界成立联邦主体


和其他不同层次的自治实体如上所述,1922年12月30日苏联是联邦吗成立时由俄罗斯联邦、南高
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四个苏维埃民族共和国组成这四个加盟共和国基本上是以
一个主体民族的名称命名的。接下来从1924姩至1940年苏联是联邦吗发展成为16个加盟共和国,
50年代中期至1991年苏联是联邦吗解体时是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
、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立陶宛、拉
脱维亚、爱沙尼亚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这15个加盟共和国国名也均以一个主体民族的名
称命名的。而且俄罗斯联邦境内设立的16个自治共和国、5个民族自治州和10个民族自
治区,乌兹别克囲和国境内设立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塔吉克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戈尔
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阿塞拜疆共和国境内设立的纳希切万自治囲和国和纳戈尔诺─卡拉
巴赫自治州,格鲁吉亚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阿布哈兹、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
以及20-30年代在各加盟囲和国境内成立的250个民族自治区和5300个民族自治村镇苏
维埃,大多以某个主体民族命名或规定某个主体民族占主导地位。由此在世界历史上
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奇特的国家结构形式,即以民族划界设立联邦主体的苏维埃联邦制国家
而且,在苏联是联邦吗这个大联邦中又包括一个俄罗斯小联邦除俄罗斯联邦境内设立自治共和
国、自治州和自治区外,乌兹别克、塔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共和国境内也設立自
治共和国和自治州形成包括如此复杂的不同层次的自治实体的联邦制,这在世界上其他
国家历史中也是没有的

苏维埃联邦制的叧一个重要特点是苏联是联邦吗宪法赋予各联邦主体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


位和自由退盟权利。如上所述列宁领导制定的1922年12月30日苏联昰联邦吗成立宣言和条约贯彻
了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独立自主原则,承认各民族享有自决权各加盟共和国享有自由退
出苏联是联邦吗的權利。1923年4月俄共(布)十二大关于民族问题决议重申苏联是联邦吗各民族享有成
立独立国家的权利乃是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础,即承認各民族享有安排自己命运的平等
权利和独立自主权利1924年苏联是联邦吗第一部宪法规定:苏联是联邦吗是各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的联
盟国家,各加盟共和国具有主权国家地位除外交、国防、对外贸易、交通、邮电等方面
的权力归联盟中央行使外,其他方面的国家管理權力均归各加盟共和国独立行使苏联是联邦吗宪
法保护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自由退出苏联是联邦吗 1936年苏聯是联邦吗宪
法除作出类似的规定外,还增加了各加盟共和国在外交和国防方面的一些权利例如,苏
联宪法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权同外國建立外交联系签订有关外交事务方面的协议,互派
外交代表和领事;各加盟共和国均有权建立自己的军队1977年苏联是联邦吗宪法取消叻各加盟共
和国建立自己军队的权利,但对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的问题仍然作出了与1924年
和1936年苏联是联邦吗宪法相同的规定。鉴于蘇联是联邦吗成立宣言和条约、苏联是联邦吗历次宪法作出这样的规定
苏联是联邦吗就成为由各主权共和国联合的统一主权国家,而各加盟共和国也是享有主权地位的
国家(如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时乌克兰、白俄罗斯也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并长
时间在联合国派有外交玳表)从而形成了在苏联是联邦吗存在着双重主权国家的法律原则。在一
个多民族国家中宪法规定双重主权国家体制,这在世界历史仩是没有先例的

三、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制问题及其历史局限性

苏联是联邦吗建立、发展和解体的历史表明,以民族划界建立聯邦以不同层次的民族区域自


治实体作为联邦主体和国家行政区划的形式,是在人为地强化民族自我意识激发民族独
立自主观念,不利于解决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和维护国家统一因为这些不同层次的民族
自治实体的主体民族养成一种习惯和观念,认为以他们主体民族嘚名称命名的民族自治地
区是自己的“世袭领地”只有他们才是这块地方的主人,其他民族是“外来人”这一
问题随着各民族地区的經济和文化发展,民族自我意识的增强变得越来越突出而且,以
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使联邦主体形成了一些国家的特点:(1)各加盟共囷国被冠以国家
称谓除没有外交、国防两个部门外,基本上拥有作为一个国家必须的各种管理机构;(
2)从共和国中央到地方多年形成鉯当地主体民族为主导的完整领导系统并以不成文的
法律形式固定下来;(3)由于各共和国的主体民族把自己视为这一地区的主宰力量,因
而采取各种措施强化主体民族的优越地位甚至试图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的垄断空
间;(4)受到示范效应的影响,联邦主体内嘚一些“次主体民族”诸如自治共和国、
自治州和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也在自己的自治区范围内竭力谋求同样的特殊地位。这样不
同层佽的民族区域自治实体起到助长民族独立自主倾向的作用。这种情况在80年代中期至
90年代初苏联是联邦吗发生剧变和解体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奣显例如,从1987年8月23日波罗的海
地区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共和国首都发生反苏的民族主义集会起由这三共和
国主体民族带头掀起民族分离和独立运动,其他加盟共和国主体民族也随之开展起民族独
立自主运动谋求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而且过后不久各自治共囷国、自治州和自治区主
体民族也仿效加盟共和国主体民族,要求将民族自治实体升格为主权共和国或者成为主权
国家许多没有民族自治实体的小民族也纷纷组织起来并要求建立自己的共和国和其他民
族自治实体。最终这场大规模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导致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由此可见民族区域
自治实际上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在这场民族分离和独立运动中苏联是联邦吗成立宣言和条約宣布各民族享有自决权,苏联是联邦吗宪


法赋予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和自由退盟权为民族分离和独立运动提供了合法借口
。因為无论是波罗的海地区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共和国民族主义者带头掀起脱
离苏联是联邦吗的民族独立运动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帶头发动瓦解联盟中央政权和破坏国家统一的
争夺主权大战,还是后来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南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亚美
尼亞、格鲁吉亚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等民族甚
至各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和一些小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自主运动中,
都在竭力利用民族自决权原则利用苏联是联邦吗宪法赋予的各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和自由退盟权
,作为本民族独立的合法理论依据

以上论述表明,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联邦主体享有主权国家地位和自由退盟权的


苏维埃联邦制经鈈住历史的考验失败了。由此可见以民族区划为特征的联邦制有其明
显的历史局限性。这是因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俄国面对十分复雜的国内外形势列宁等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被迫改变反对联邦制的观点,转向建立各独立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合
的联邦制国家并把联邦制当作将来建立完全统一的中央集中的单一制国家的过渡形式。
实际上联邦制是当时列宁为了处理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作出的让步,吔是解决民族关系
问题的一项重大策略原则而且,列宁等俄共(布)领导人认为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进
入最高发展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是腐朽的、没落的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内阶级和民族
矛盾日益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国际工人运动和囻族解放
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这已被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形势所证明。因此主张各国笁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紧密地联合和团结起来,融合
成为统一的全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种观点表明,当时列宁等俄共(布)领导囚
认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即将到来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各民族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走
向联合、团结和实现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列宁等俄共(布)领导人之所以
主张苏联是联邦吗宪法赋予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和自由退盟权,是因为他们认为社会主義代
表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比资本主义更民主和优越,社会主义将很快消除民族压迫和
岐视现象很快实现各民族平等和自由,比起美国、瑞士等资本主义联邦制国家苏维埃
社会主义联邦制更加民主和自由。因此在他们看来今后苏联是联邦吗不可能出现民族要求洎决和
分离,各加盟共和国也不会退出苏联是联邦吗可是,后来历史的发展表明世界上并没有出现当
初列宁等俄共(布)领导人所设想的革命形势。历史的事实是苏共领导人在民族关系理
论和政策上出现一系列重大错误,在解决民族矛盾和问题中犯有许多严重失误鈈仅没有
解决好沙俄帝国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和问题,反而出现了不少新的民族矛盾和问题更为
严重的是,列宁之后历届苏联是联邦吗領导人教条主义地理解当初列宁关于联邦制的理论和做法
没有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对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制国家结構和双重主
权国家原则进行修正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一般说世界上其他联邦制国家实行的是以地方为标志的区域自治,而不是以囻族为


标志的区域自治而且在国家宪法中均没有赋予联邦主体以主权国家地位,更没有规定可
以自由退出联邦的权利加入联邦的各自治实休只享有一定范围内的地方自治权。例如
美国、瑞士等联邦制国家的各个州只是地方自治单位,不享有主权国家的地位国家宪法
哽没有规定各州可以自由退出联邦。况且美国建国200多年的历史表明,美国是从邦联
逐步发展成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保留下来的英联邦,才是由各个
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联邦但这只是名义上联邦,而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后来,又
出现了欧洲囲同体和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也是类似英联邦的各独立主权国家的联合体。英
联邦、欧洲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这样的联合体在有关條约中规定可以自由加入和退
出。因此我们认为以民族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制已被苏联是联邦吗、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苏
维埃联邦淛国家解体的事实所证明,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进而我们还认为在多民族国家实
行中央集中的单一制为适宜,并要建立民主和法治制度;洳果实行联邦制则要实行以地方
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制为宜并要以民主和法治制度作保障,从而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总之,基于以上的汾析既然苏维埃联邦制是列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族问题


的权宜之计,那么作为联邦的两个重要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和双偅主权国家原则也
不是需要长久坚持的理论原则进而可以认为随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变化,这两项理论
原则应加以修正或否定因此,我们认为以民族为特征的苏维埃联邦制的建立缺少科学依
据实践证明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 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政治根源

苏聯是联邦吗解体是苏联是联邦吗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


,政治方面的因素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统一的苏联是联邦吗之所以能够建立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统一的苏联是联邦吗共产党有赖于


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而蘇联是联邦吗的解体也正是由于苏共的衰败、瓦解原有政治体制
的崩溃、重组而成为现实的。在谈到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原因时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根·安·
久加诺夫指出:“苏联是联邦吗和苏共垮台的基本原因是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它断送了国
家、导致国镓上层的腐化和变质直接出卖民族利益”。毫无疑问苏联是联邦吗政治体制曾经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業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限这种政治体制从形成、确定之时起就存
在着种种弊病,尤其是其垄断性、强制性这种政治体制在数十年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
缺陷、弊端也在发展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直接原因,这是无可争辩的事
实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根溯源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
制乃是導致这一结果的政治根源。

第一节 维系联盟国家的主要支柱

“由于共产党处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体制的中心是它的核心,所以研究政治體制


的任何一个方面只有考虑到党对于它的影响才会有成效”。长期以来苏共在苏联是联邦吗政治
体制中起着领导作用、核心作用,茬苏联是联邦吗这一联盟国家中起着领导作用、凝聚作用因此
,在揭示苏联是联邦吗解体政治根源的时候首先涉及的必然是有关苏共嘚各种问题。

一、苏共高度集权以党代政,联盟国家兴衰系于苏共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无产阶级从被压迫阶级变成了国家的主人使列宁领导的布尔


什维克党从“地下”走到“地上”,从发动和领导暴动的革命党变成了领导俄国走向社会
主义的执政党苏维埃政权初期,在面临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国内阶级敌人破坏、颠覆
的威胁,社会、民族矛盾十分复杂、尖锐的形势下要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落后、文
盲占居民绝大多数,缺乏民主传统的多民族国家里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重新架构新
型的国家政权体系把饱受沙俄民族压迫的其他各民族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国家就必
须有共产党的领导,“任何国家机关未经党中央指示都不得解决任何重大政治问题或组織
问题”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需要采取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在战时我们
以作战姿态出现我们不许诺任何的自由和民主’”。显然这种做法带有临时的、暂时
性的、被迫的性质。然而在斯大林时期,所有这些都被当作长期的、必不可少的原则加
以运鼡和发展从而使政治体制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向高度集中方向转化,并于30年代形成
了苏联是联邦吗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第一,苏共长期鉯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包揽国家和社会事务使党陷入日常的管


理工作,客观上削弱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总的政治领导在社会主义國家,共产党必须对
国家实行领导社会主义国家是通过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掌握政权来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
管理的。这是毫无疑义的問题在于共产党如何实行对国家的领导。苏共成为执政党后
逐渐出现党包揽一切,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党的组织混同于苏維埃政权组织
包办代替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过多干预社会团体事务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具
体事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加强囷实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实际上是以削弱党的
总政治领导为代价的列宁在世时曾注意到这些问题,提出“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黨(及
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能”批评党的某些领导人“过分热衷于事务的纯行政方面”
,“太热衷于行政手段”

在斯大林时期,党政不分的情况进一步发展斯大林认为:“我们的苏维埃组织和其


它群众组织,没有党的指示就不会决定任何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或组織问题,这个事实
应当认为是党的领导作用的最高表现”各管理机关和权力机关“通过任何一项重要的决
议都非有党的有关指示不可”。

在革命和战争年代作为革命的领导者──共产党需要铁的纪律,磐石般的团结需


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来对国家和社会实行领导和管理而在和平建设年代,随着国家政
权机器的逐步完善一些管理国家的职能理应由国家政权机关来担负。在这方面苏联是联邦吗虽然
莋了一些工作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战时的领导方法。夺取政权几十年后苏共实际上并
未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革命和战争时期的许多做法被作为一般规律和经验加以
运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党垄断一切经济和政治权力,把其它一切国家机构和社会机构仅
仅看成昰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宪法明确规定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苏联是联邦吗最高苏维埃,地
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地方苏维埃实际仩处于党的直接干预下“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有名无实。这使得苏共不仅肩负着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肩负著维护联盟国家统一的任务。既然事无巨细都要由苏共来拍板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
管理机关、各种社会团体的作用和积极性自然受到抑淛,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担当重任而
一旦党本身出现问题,便不仅影响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联盟国

第二,苏共黨内形成高度集权的官僚体制为个人专断,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提供了可


能党逐渐脱离群众。苏联是联邦吗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说到底就是苏共党的领导体制的高度集
权。用久加诺夫的话说就是对权力的垄断。然而这种垄断实际上并非是全党对权力的
垄断,更不是統治阶级──无产阶级对权力的垄断问题恰恰出在党的上层、个别领袖拥
有无限的权力。这种对权力的垄断需要制度上、体制上的保证官僚命令体制便应运而生

沙皇俄国是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加野蛮的、中世纪的、经济落后的、军事官僚式


的帝国”。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不容易而消除旧的
传统的残余,建立新型的国家机器则更加困难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建立新的制
度的时候必然会重复一系列旧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说苏维埃国家机构是“从沙皇制度
继续下来的,不过稍微涂了一点蘇维埃色彩罢了”在国内战争时期需要必要的集中和强
制命令,领导国家政权的重任自然落到党的肩上而党在领导国家方面的职能绝夶部分又
是委托党的机关代行的。在许多场合许多决定必须及时作出,这使得党的领导人拥有不
受或很少受到监督的权力行政命令的方法成为主要的工作方法。显然这是一种在特殊
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然而斯大林却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巩凅}

目前俄罗斯境内的俄罗斯族人口數量占绝对优势不太可能再分裂了

苏联是联邦吗的解体实际上源于多方面的因素,苏共的执政失误是一方面美国的和平演变也是一个方面,而苏联是联邦吗复杂的民族矛盾则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苏联是联邦吗的版图主要是继承于沙俄,不过在建国之初苏共的口号是囻族平等,并严厉抨击沙俄时代的民族压迫政策

不过事实证明,苏联是联邦吗和沙俄在本质上一直的苏联是联邦吗虽然帮助少数民族荿了许多加盟共和国,名义上搞的是联邦制但骨子里却是实打实的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在斯大林时期对少数民族的压迫程度更是远遠的超过了沙俄时代。

在二战时期斯大林借口克里米亚鞑靼人、车臣人、印古什人、卡尔梅克人等民族与德军合作,出卖国家将这些囻族集体发配西伯利亚和中亚,给苏联是联邦吗埋下了深深地民族仇恨后来上台的赫鲁晓夫虽然相继给这些民族平反,但是苏联是联邦嗎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并没有消弭许多少数民族对于俄罗斯人的统治非常不满。其中以波罗的海三国对于苏联是联邦吗中央最为仇視因为这三个国家当初是被苏联是联邦吗强行兼并的,而且在占领这三国之后苏联是联邦吗还往这里移民了大量俄罗斯族人,试图改變这里的人口结构这更是引起了这三国对莫斯科的敌视。

在苏联是联邦吗解体时波罗的海三国表现的最为积极,尤其是立陶宛在1990年3朤11日第一个宣布独立,是最早脱离苏联是联邦吗的加盟共和国

(苏联是联邦吗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除了俄罗斯以外俄罗斯族在其他嘚十四个国家中人口都不占优势)

其实对于立陶宛第一个宣布独立,外界并不意外但是第二个宣布独立的国家确实就令人倍感意外了,洇为第二个宣布独立的国家是俄罗斯

俄罗斯是苏联是联邦吗的主体,它作为第二个宣布独立国家确实出乎人们的意料但其实很多俄罗斯人也不想继续维持苏联是联邦吗的存在了,因为苏联是联邦吗中央政府每年都会从俄罗斯财政中拿出大笔的资金去铺贴给经济落后的加盟共和国这搞得俄罗斯人很不爽。于是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政府成为苏联是联邦吗解体的最大推手试想俄罗斯都独立了,那苏联是聯邦吗还能存在吗!

如今的俄罗斯与当初的苏联是联邦吗已经完全不同了,目前在俄罗斯1.45亿的人口中俄罗斯族占比超过77%,在绝大多数荇政区域内都是第一大民族即便是在独立倾向比较浓郁的鞑靼斯坦共和国,俄罗斯族也占到了总人口的36%优势的人口数量极大的保证了俄罗斯联邦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

而在2000年5月13日刚刚成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将全国分为七个联邦管区,后增加至八个联邦管区的最高长官称之为“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由俄罗斯总统直接任命类似于明清时期的总督。而联邦管区的权力和地位也在所有共和国、自治区囷自治州之上

(俄罗斯八大联邦管区)

联邦管区的设置相当于矮化了俄罗斯境内的各个共和国、自治区和自治州的,从此之后俄罗斯的21個共和国必须听命于所属的联邦管区长官而这些共和国也从国家的第二级行政单位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第三级行政单位,造反的可能性更渺茫了

不得不说,普京的这一招确实非常厉害在普大帝的经营之下,现在的俄罗斯是“天下归心”如过有人不想归心,那就弄送他歸西比如车臣共和国。

(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远征车臣的俄军)

}

俄罗斯联邦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至2012年4月1日人口为1.431亿。其最高行政区划单位为联邦区分为8个联邦区:中央区、西北区、南部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區、远东区、北高加索区。联邦区以下为联邦主体共有83个联邦主体,包括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4个民族自治区。

俄联邦于1990年6月12日宣布独立1993年12月俄联邦议会通过了联邦新宪法,强调以中央政权为基础对各联邦主体与联邦中央的关系及其權力划分作了明确规定,旨在抑制联邦主体的分裂倾向1995年后,各联邦主体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任命改为选举产生中央控制有所减弱,哋方首脑势力膨胀1999年起,联邦中央开始变革现有的联邦关系体系2000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布第849号总统令,规定将全国划分为联邦区并派驻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Полномочный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федеральных округах)总统令附件中详细规定了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的基本任务、具体职责、权力、如何保障其发挥作用等等,从而基本形成目前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格局

一、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机构

联邦区最高行政长官为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其基本任务为保证其辖区内宪法赋予总統的权限得以实施根据第849号总统令,总统全权代表由总统根据总统办公厅的提议而任命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均由总统办公厅决定。總统全权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联邦区首府

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的具体职责包括:保证国家机构实施国家内政外交政策;监督国家机构决议茬联邦区的实施;保证总统对于人事任免的决定在联邦区的实施;定期向总统书面汇报联邦区保证国家安全情况以及政治、社会、经济等狀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会同地区间经济促进组织制定本联邦区社会经济发展纲要等

总统全权代表下设副代表(заместитель полномочного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和代表助理помощник полномочного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 。根据849号总统令副代表人数、副代表人选及代表助理人选均由总统办公厅主任决定。如现任西伯利亚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为托洛孔斯基(Толоконский Викт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总统普京于2012年5月25日颁布第712号总统令,任命其为西伯利亚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设有4个副代表,分管政治、社会、公囻权国防和军工生产体系,社会经济人事等。设有4个代表助理分管全权代表的活动,全权代表在莫斯科活动投资创新、特别经济區,公共住宅建筑等。

联邦监察员главны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инспектор是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派驻至每个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其职责为保证总统全权代表的任务和使命在所驻联邦主体内得以实行。其任命和解职由总统全权代表根据主管地区工作的副代表建议而進行联邦监察员直接向总统全权代表汇报工作。西伯利亚联邦区在下属12个联邦主体设有12位联邦监察员

2011年8月3日,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簽署第535号命令——《关于联邦区投资全权代表规定》任命了各联邦区投资全权代表(инвестиционный уполномоченный в федеральном округе)。规定其职责为改善投资环境,协助经济主体实施私人投资项目协助投资者建立与联邦权力执行机构、联邦主体和地方自治权力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一般由联邦区总统全权副代表或代表助理担任如,西伯利亚联邦区投资全权代表由副代表菲利切夫担任

二、州长选举及联邦监察员与州长的关系

2004年俄罗斯曾取消州长选举,改由总统提名州长人选提交州立法会讨论通过。但从2012姩7月1日起关于州长选举的法律规定开始生效。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对此表示这将使得所有联邦主体最高行政长官在直接、公平和无记名投票中产生。根据新法规候选人可由政党推荐或自我推荐,党派可推荐本党及无党派人士俄联邦30岁以上的公民有权参加竞选,但首先必须获得市议会5%-10%的投票新规定旨在推举了解本地情况的官员参选。201210月14日俄5个州举行了州长选举包括别尔哥罗德州、阿穆尔州、诺夫哥罗德州、梁赞州等。

联邦监察员与州长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的必要根据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的要求,联邦监察员和州长对于面临的目標和任务有共同的理解在基本问题上必须达成一致,不容许有分歧必须融洽、高效率工作。因此新任联邦监察员往往专门与州长商榷配合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是联邦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