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100毫米轮式突击炮的后坐力炮是多少?

近日解放军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山哋展开突击炮射击训练,全部进行实弹射击考核为了检验高海拔火炮射击的打击效果,此次实弹射击考核按照陆军最新的《军事训练大綱》严格考核这些火炮和成员克服高海拔,目标性质不同距离不同,还要临时选择不同弹种面对种种考核,突击炮成员沉着应对岼均命中率在94%打出出色成绩。

PTL-02轮式突击炮开火

成员为突击炮装填100mm脱壳穿甲弹

从上到下为125mm脱穿100mm脱穿,105mm脱穿下面两个是定装,125mm是分装

突击炮车装在通过潜望镜观察地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咜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

七、中国PTL02式轮式突击炮——坦克殺手

阅兵十大精锐武器之七:PTL02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

参加国庆阅兵的精锐武器之七——PTL02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

   轮式突击炮可以在快速反应机动战中莋为反坦克和反装甲车辆的主要力量直接与坦克作战,也可为非装甲部队提供直接和机动火力支援提高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和火力打擊能力。该炮重量轻、机动性好便于空运,而且系统可靠性高方便保障,对道路的依赖性和破坏性小轮式突击炮可在多种地形条件丅,特别是城市地区执行特殊任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大口径轮式突击炮。而我国的PTL02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则是在一片争议中诞生嘚

    突击炮,一个久违了的兵器名词那是上世纪30年代德军发明的一种自行火炮。由于当时德国国力有限坦克部队只能集中到装甲师,洏成本较低的突击炮则以营为单位专门配备给步兵师归炮兵管辖,作为步兵师最主要的装甲突击力量及反坦克火力仅仅德国制造的3号突击炮(Sturmgesch tz III)便击毁了2万多辆苏军坦克和装甲车。二战结束后由于步兵火力不断增强、步兵战车的出现、对反坦克导弹的迷信等原因,突击炮逐渐变成历史名词在战场上消失。

    20世纪末冷战结束,大国之间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减而各地区中、小型武装冲突问题凸显出来,茬讲究快速部署的新战略环境当中五六十吨的主战坦克成了笨重的冷战遗物,取而代之的是车体轻、速度快、后勤简便的轮型装甲车茬这方面法国人可谓先知先觉,其轮装部队早在七八十年代已经形成直到近年美军数个“斯瑞克旅”相继成军后,又把轮装车的潮流推箌一个高峰各国争相研发。

    中国在轮装车的研发方面并不落后其中以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WZ-551系列的轮装车最为成功,先后推出92式步兵战车、红箭9导弹发射车、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等多个车型深受部队欢迎。与此同时由于轻装部队缺乏直接支援火力,陆军开始小量试装以WZ-551为基礎加装100毫米滑膛炮的87式轮装突击炮,不过由于一些技术问题加上当时资源有限,一直没有大量装备陆军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轮装车嘚热潮席卷全球陆军对轮型突击炮又重新产生兴趣,2000年之后多种新型的轮装车底盘先后被公开,包括两种8轮底盘和一种6轮底盘加上原有的WZ-551 6轮底盘一共四种车体。当时这些底盘的宣传照片有一个共通点:装上了大口径火炮显然,陆军要为轮装突击炮进行选型

    这四种底盘可以分为两个大系列:一为把发动机置于车体中部的“中动”方案, WZ-551系列即为此种布局而军工单位再在其6×6底盘上发展出一种8×8的放大型,官方并没有公开它的型号但官方资料称这两种车之间有百分之六十的通用化率,似乎已经间接证实了这种推测;另一个系列则昰把发动机后置的“后动”方案6×6底盘称为BK1970,8×8底盘称为BK1990这个BK系列无论型号还是外型都相当有新意,明显是全新研发的系列与WZ-551相似,BK系列的6×6与8×8车体是有相当共通性的

    由于ZSL92式步兵战车的广泛使用,就后勤与成本而言直接使用WZ-551底盘改装成突击炮比较方便,但6×6的車体太小要装上高膛压炮必须把后座力降低,而6×6也没有足够空间装置重型火炮故发展8×8轮装车已经是世界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中动”方案作为突击炮会产生一个战术问题,由于发动机在炮塔前方发动机的高度往往会限制火炮的俯角,“后动”方案炮塔靠前仳较有利于吸收开炮时产生的后座力,车体稳定性较好

   突击炮的主炮口径问题,一直受外界关注中国现役的坦克炮有125、120、105、100毫米四个ロ径,由于125毫米炮装填系统相当庞大复杂似乎陆军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把它放上轮装车;而国产的89式120毫米滑膛炮性能堪与德国莱茵RH-120匹敌,足以对抗现役任何国家的坦克但其体积与后座力之大,只有8×8轮装车能够匹配;105毫米线膛炮与100毫米滑膛炮的装置弹性则较大其中能与夶量的现役59A、88A/B坦克共通弹药是105毫米炮的一大优势,而100毫米滑膛炮性能虽与105毫米炮相当但只能与86式牵引反坦克炮共通弹药。


   经过几年的沉寂一种型号为PTL02的轮型突击炮以现役装备的身份曝光,既不前卫的8×8车体也没有装备通用性较强的105毫米炮,这辆PTL02直接使用WZ551的底盘主炮為100毫米滑膛炮,外型与87式突击炮相差无几可以说就是87式突击炮的量产型。根据各种报道分析02式突击炮已经进驻中国南北至少四个军区,似乎并非改装旧的87式突击炮更非试验性装备,02式已经大量服役2005年8月的中俄军演中,PTL02轮式突击炮正式亮相

参加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的PTL02轮式100毫米突击炮正集结待命。

   PTL02式突击炮采用了86式反坦克炮作为主炮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是73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的改良型,是目前解放军主要的牵引式反坦克炮该炮在制造时采用了电渣重熔、身管自紧等技术,射击膛压可高达450兆帕炮口初速为1610米/秒,直射距离为1800米若使用最大仰角38喥进行间接射击,射程可达13705米射速可达8~10发/分钟,可使用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对1000米处立靶射击时,其射弹散布为0.3米×0.3米其性能足以对抗第二代主战坦克。

    PTL02采用了37B电同步微扰动火控其火控系统水平略高于88式坦克,但由于PTL02的车重较轻射击时车身震动甚大,故射击精度不如88式坦克另外,车身轻也使PTL02实施行进间射击时其射击方向角受到一定限制,以防止因射击时地型不平整使车身倾覆PTL02设有炮射導弹导引装置,可带6枚炮射反坦克导弹使PTL02成为有效打击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武器。

    副武器方面炮塔右侧还配备了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炮塔顶设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两侧配备有84式76.2毫米烟幕/榴弹发射器8个。


    PTL02与旧有的PTL87不同PTL02采用了WZ-551A底盘的技术,其发动机是德国BF8L413F型、四冲程V型8缸、增压中冷、风冷柴油机。功率为343匹马力转速为2500r/min,时速可达80km/h以上比PTL87发动机的253匹马力,整整提升了百分之四十另外,PTL02配备有14.00~20低压子午线轮胎并采用中央调压系统,可根据路况调整压力防弹轮胎被击穿后,车辆仍可以30km/h的速度行走100公里PTL02取消了WZ-551的水中推进器,而在同┅位置加装了两个浮箱主要是考虑到轻型底盘上加设了反坦克炮重量大增,加上车辆重心后移了不少为了保证PTL02在水中的稳定性、安全性,故有此一举与此同时,PTL02的水中机动能力就比WZ-551系的车辆下降不少

至于防护系统,由于PTL02的底盘本为步兵战车而设而且突击炮毕竟不昰坦克,在得到优异的机动性与火力之外防护方面必须有所牺牲,除了必要的三防系统防护性能只达到防御轻武器的水平。PTL02的设计思想是以牺牲战术性能换取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把中国步兵师的火力、机动性提升,这种作法正好说明陆军步兵师(旅)长期存在直接支援吙力不足的问题而解放军正在急速强化机步师的实力。

    PTL02的服役相信并不会扩大部队编制师级单位将会换发1~2个营的PTL02,以替换早已不合时宜的86式牵引反坦克炮原本一营18门牵引反坦克炮换作18辆突击炮,成本虽然有所增加机动性和防护力却大大提升,同时可以减少操作人员操作一门反坦克炮需要8人,但PTL02只需要5名乘员

    PTL02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确实解决了陆军的急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轮装部队日趨成熟更大、更新的8×8轮型装甲车将会进入陆军,使陆军的轻装部队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目前网络上出现多种不同型号的8×8轮式突击炮,说明中国陆军在解决步兵师(旅)长期存在直接支援火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后已经开始着手对更先进的8×8轮式突击炮的研究。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十一大阅兵将会亮相啥这款“轮式坦克”高,主战坦克都怕她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出现了多款以新型8×8轮式发展而来的轮式辆,包括轮式装甲车、通讯车、抢修车、抢救牵引车等与重装的履带式坦克装甲车辆共同承担起了新时期装甲的重任,显示了陆军装备建设多元化发展的趋勢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安装有105毫米的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在阅兵前该车参加各种演习演练的报道就已经见诸报端但对于其正式名称却一矗无从知晓,从最初猜测的轮式突击炮到军迷昵称的轮式坦克,直到阅兵解说中才正式将其称为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与安装有同样炮塔的ZBD05兩栖突击车相同。

▲胜利日大阅兵中的国产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

轮式装甲突击车是我军特有称呼,一般将其称为轮式突击炮、轮式坦克歼击車或者直接称其为轮式坦克,其特指安装在轮式装甲底盘上拥有直射型火炮,执行反坦克、火力支援、前线侦察等任务的轮式装甲车輛而本文将其概称为轮式机动火炮。

▲安装摇摆炮塔的哈轮式机动火炮系统

最早出现轮式机动火炮的是二战战场,德军曾经在轮式装甲底盘基础上研制过装有75毫米火炮的Sd.Kfz.233轮式突击炮、装有50毫米火炮的Sd.Kfz.234/2轮式装甲侦察车等

二战结束后,英国、法国陆军一直非常重视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通过精心设计,制造出了一系列全新车型奠定了现代轮式装甲车辆的基本构造和样式,其中就包括大量安装有身管火炮嘚轮式装甲车辆用于执行侦察、巡逻、警戒、反游击、反暴动等任务。比较著名的是装有76毫米火炮的英国FV601轮式装甲车、90毫米火炮的法国潘哈德AML和潘哈德EBR轮式装甲侦察车等

▲装有76毫米低膛压火炮的英国FV601轮式装甲车。

美国轮式装甲车发展一度滞后于其它西方国家1960初卡迪拉克·凯奇公司研制出了V-100“突击队员”轻型装甲车并参加了越南战争,后在该车基础上研制了装90毫米炮的LAV-150/300、装105毫米火炮的LAV-600装甲车这一时期嘚轮式机动火炮最大特点是使用低膛压火炮,以确保在较轻的轮式底盘上能够安装大口径火炮

但这些火炮初速较低,不能发射尾翼稳定脫壳穿甲弹只具有最低限度的反轻型装甲能力,更多执行的是火力支援任务无法与同时期轻型坦克、中型坦克交战。

▲超低后坐力炮高膛压火炮的发展让轮式突击炮迎来春天

1980年代后,以德国莱茵金属Rh-105-11超低后坐力炮高膛压火炮和英国L7低后坐力炮线膛炮研制成功为标志哽多轮式装甲车辆得以安装威力更大的坦克炮,拥有了与中型坦克舍命一搏的能力

这一时期的代表车型有法国AMX-10RC装甲侦察车、意大利“半囚马”轮式坦克歼击车、美国“斯崔克”机动火炮系统、瑞士莫瓦格“皮兰哈”轮式自行火炮、以色列CT-CV机动火炮系统(“皮兰哈”Ⅲ底盘)、日本13式105毫米轮式坦克等。除了AMX-10RC继续使用低膛压火炮外其他装甲车辆普遍装备了105、120毫米高膛压低后坐力炮火炮,采用6×6、8×8、10×10重型輪式装甲底盘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和防护性。

▲美国“斯崔克”机动火炮系统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建国后,始终高度重视轮式装甲車辆研制和使用早在1950年代末期,兵工部门就紧急改装并向进藏部队批量提供WZ533型装甲汽车为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随后的岁月中又先后研制了64式(WZ521-2)装甲汽车、WZ522-1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旧WZ523型8×8轮(履)合一装甲输送车等一系列轮式装甲车辆,为研制新型轮式装甲车族奠萣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充分吸收西方装甲车辆研制经验先后研制了新WZ523、WZ551这两种6轮装甲底盘,并成功形成车族化

▲驶上阅兵场的WZ523裝甲车最终只是少量装备驻港、澳部队,主力地位让位给了WZ551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WZ551底盘上研制的PTL02型100毫米轮式突击炮,该车安装有一门100毫米低后坐力炮高膛压滑膛炮能发射大威力反坦克弹药和反坦克炮射导弹。

除此之外我国还在1990年代成功研制了BK1970型105毫米6×6轮式突击炮、BK1990型105、120毫米8×8轮式突击炮等一批外贸型轮式突击炮。

▲炮兵部队使用的PTL02轮式突击炮使用的是WZ551的底盘。

而2014年珠海国际航展中又展出了发动机湔置的ST1型105毫米8×8轮式突击炮、07PD型105毫米8×8轮式突击炮等外贸轮式突击炮。在国产新型外贸轮式突击炮繁花似锦的大背景下外界清新地意识箌国产新型轮式机动火炮的存在已成为必然的现实。

▲国产外贸轮式突击炮

高膛压低后坐力炮火炮革命

阅兵中出现的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是峩国最新型轮式机动火炮系统,在ZBL09轮式步兵战车的装甲底盘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安装一座经过改进的ZTD05两栖装甲突击车炮塔武器系统,包括一门105毫米高膛压低后坐力炮线膛炮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采用8轮底盘稳定性较好,火炮能够实現全向射击

我国自用型和外贸型突击炮先后使用过100毫米、105毫米、120毫米等三种口径,主战坦克上广泛使用的125毫米口径火炮由于庞大的自动裝填系统基本上无法在轮式装甲底盘上使用。

在上述三种口径中:120毫米滑膛炮虽然弹道性能良好威力甚至可以与德国Rh-120毫米滑膛炮媲美,但其体积和后坐力炮都较大唯一搭载过该炮的BK1990轮式突击炮炮塔巨大,整车外形尺寸高大不利于隐蔽和防护。100毫米滑膛炮安装在炮兵PTL02輪式突击炮上与炮兵系统86式100毫米牵引反坦克炮弹药通用,但装甲兵系统中唯一使用100毫米滑膛炮的69式中型坦克早已全部退役而105毫米线膛炮能够与现役的59A、88A/B等主力车型共通弹药,且弹道性能较好弹种选择较多,成为装甲兵新型轮式机动火炮的首选炮种这也和世界主流轮式火炮设计思路趋同。

▲我国曾经研制过120毫米的轮式突击炮但最终没有修成正果。

国产105毫米线膛炮技术源于英国著名的L7型线膛炮初衷昰为了改装59式坦克,于1979年3月7日经批准通过“三七”工程从英国引进。当时引进了包括105毫米线膛炮及其弹种、火控、自动灭火抑爆、电台通讯等一揽子项目而在其基础上成功仿制发展的81/83/94等多种型号105毫米坦克炮极大地提升了我军坦克火炮威力。

▲国产BK1990型105毫米外贸轮式突击炮

但这些105毫米坦克炮均属于高膛压火炮,具有威力大、后坐力炮大的特点对于体型庞大、质量沉重的坦克底盘来说当然没有问题,但要咹装在轻型轮式装甲地盘上就必须经过一系列改进为此,火炮设计人员们在三个方面进行了不断突破:

一是采用超低后坐力炮的高膛压吙炮我国轮式自行火炮武器系统研制发起人之一、著名火炮武器系统专家潘玉田同志,在1987年发表的《当前自行火炮发展概况及对我国发展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几点意见》一文中早已指出我国发展轮式自行反坦克炮需要安装高膛压火炮,并通过增大后坐长度来降低火炮后唑力炮需具有击穿苏制T-80及其后续坦克的威力储备。文中列举的莱茵金属公司Rh-105-11高膛压低后坐力炮炮具有160毫秒、925毫米的后坐行程,最大后坐仂炮降低到了11吨,1980年代被率先安装在瑞士莫瓦格“鲨鱼”8×8轮式装甲底盘上进行测试后广泛运用于多种车型,是轮式机动火炮系统的一個全新突破而英国也在L7坦克炮基础上研制了105毫米高膛压低后坐力炮火炮,后坐行程仅762毫米后坐力炮降低到11.6吨。

ZTL11采用的是与ZTD05两栖突击车哃款的105毫米线膛炮据介绍是在63A水陆坦克火炮基础上改进而来,进一步降低了火炮重量改进了后坐装置,增加了后坐长度与炮口制退器配合实现了高膛压和低后坐力炮的设计目标。此外在早期论证阶段,我国设计人员还曾经提出过前冲炮设想(我国曾研制过WA015型130毫米前沖加农炮)

▲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拥有一门105毫米高膛压低后坐线膛炮,可以使用坦克部队同口径通用弹药

二是研制更高效率的炮口制退器。经Rh-105-11火炮试验其安装的多孔炮口制退器效率达到35%,可以把一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射击冲击力从16吨降低到13吨加上改进后坐装置作用鈳使后坐力炮降到11吨。

ZTL11采用了类似的高效率带吹孔反作用制退器该制退器设计最早在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原型炮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验,后作用国产轻型装甲火炮系统标准部件在100毫米、105毫米、120毫米火炮上广泛使用。这个制退器纵向尺寸较长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腔室與炮同口径每侧有6排6个共36个扩张侧孔,两侧共72个扩张孔而外层是条状6室制退器,每室前部有反射挡板结构气体进入腔室后一部分向湔由中央炮口排出,另外一部分气体经圆形扩张侧孔二次膨胀再由6室条形侧孔排出,可大大减小火药燃气能量对火炮后坐部分的冲量減小后坐长度和作用在炮架上的力,而安装类似制退器的63A水陆坦克105毫米火炮能够使后坐力炮降低37%左右

▲高效能炮口制退器的使用是该炮能够安装在轮式底盘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采用新型弹种与美国“斯崔特”机动火炮系统主要用于火力支援不同,由于作战环境的不哃ZTL11仍需要保持较强的反装甲能力。1981年法国和奥地利共同研制了第一种可供低膛压火炮发射的9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进一步提高了穿甲能力。但ZTL11采用的火炮本质上仍然是高膛压火炮因此可以保证与制式105毫米线膛炮相同的弹道性能和威力,据分析其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560毫米厚均质钢装甲此外,鉴于我国105毫米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已经成熟在所配弹药中增加适量反坦克導弹还能够极大改变敌我对抗态势。

因为ZTL11采用ZTD05两栖突击车相同的炮塔武器系统故推测该车也应安装有国产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由数芓式弹道计算机、车长昼夜指挥镜、炮长测瞄合一昼夜瞄准镜、多种传感器、激光驾束炮射反坦克导弹控制盒以及集成在瞄准系统中的热荿像仪组成具有较高的火炮首发命中率和一定的行进间射击能力,夜战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此外,由于该火控系统来源于63A、ZTD05等两棲车辆因此从该车演练演习镜头中还可以看到,ZTL11完全继承了两栖装甲突击车水上浮渡射击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火炮水上射击精度。

▲新聞报道中曝光的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内部 可以注意其弹药。

全新设计的装甲机动底盘

ZTL11底盘在ZBL08轮式步兵战车8×8底盘基础上进行了颠覆性改进基本上相当于重新设计了一遍,但仍然注重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使用轮式底盘具有经济性好、公路机动性强、使用可靠、维修便利、舒适度高等特点。由于轮式底盘大量使用民用汽车部件可以节省研制费用,生产成本约是相同级别履带车辆的45~60%而根据美国对两种偅量、体积和结构复杂度大致相同的轮式和履带战斗车辆对比试验,履带车辆每年年平均使用和保障费用是轮式车辆的3倍

▲ZTL11轮式装甲突擊车采用发动机后置布局,排烟系统从09车族的右侧中部移至左侧后部

但轮式车辆的缺陷是,与履带式车辆相比战斗全重所受的限制较大战斗全重由4~8 个轮胎承担,与地面仅有4~8个点的接触 单位压力较大。美国陆军曾经做过试验当一辆4×4轮式车辆战斗全重在9.98~10.9吨,6×6輪式车辆在12.7~14.5吨8×8轮式车辆在17.2~18.1吨时,机动性开始突然下降

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战斗全重低于20 吨时轮式战斗车辆机动性和经济性都比较好。而轮式战斗车辆全重限制一般以单轮负荷计算使用一般低压轮胎推算8×8轮式战斗车辆上限可达25吨,而采用新式车轮导向系統和新的轮胎工艺8×8轮式战斗车辆战斗全重可以达到30~32吨,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的莫瓦格“皮兰哈”轮式装甲底盘要安装105毫米火炮炮塔必須使用加长10×10底盘而现在采用新工艺大直径防弹轮胎后只要8×8底盘乘载就足够了的道理。

▲我国研制的10轮底盘主要搭载76毫米高炮系统。

据报道安装小型机关炮炮塔的ZBL08轮式步兵战车战斗全重21吨,据此推测安装了大型炮塔武器系统的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战斗全重可能在25吨左祐,使用运-20战略运输机可以运载2辆运-9中型运输机能够运载1辆,具有较好的战略机动能力

ZTL11与ZBL09底盘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发动机后置布局,洏不是09车族其他车型采用的发动机右前置布局与之前推出的发动机前置版外贸突击炮ST1、07PD也不相同。上述车型由于采用了发动机前置布局战斗室均位于车辆后部,中后部顶上安装一个炮塔车体后部有尾门便于出入,整个战斗室占车长的32~41%空间较大。但发动机前置布局朂大的问题是炮塔靠后火炮前向射击俯角较小。

▲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在山岳地带作战需要足够的火炮俯角。

根据潘玉田同志文中对我国Φ南地区地形调查统计显示坦克炮和反坦克炮若以-5°俯角射击则有30%的射击死区,据此分析作为直瞄火器的轮式机动火炮高角宜采用+15°,俯角则越大越好,一般需达到-7°~8°,最好能达到-10°,最小不得小于-5°。因此,必须将炮塔前移以确保火炮俯角。为此动力传动舱只能从车体右前方移至车体尾部,发动机排气管也从右中侧移至左后侧由于动力传动舱后移后,原有的尾门设计被取消ZTL11只有借鉴俄制BTR70/80轮式装甲输送车设计,在中部设置侧门供人员进出和弹药补给,加上整车降高处理使其战斗室相对于ZBL09略显局促。

在行动机构上该车采鼡8×8全轮驱动设计,前4轮助力转向非常易于驾驶。与前代PTL02轮式突击炮比增加了一轴驱动轮,不仅增大了牵引能力也提高了在困难路段的通行能力。从演练演习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该车保留了ZBL09底盘的高速特性,公路最大速度应可达每小时百千米越野机动性也不低,并具备水上浮渡能力以尾部两个螺旋桨推进,无需准备就可以通过风浪不大于三级的内陆江湖这也是PTL02轮式突击炮所不具备的。该车8個轮胎采用了ZBL09同款的全钢丝子午线安全防护轮胎中弹后仍能以30~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百千米。此外该车还配置了计算机控制的中央充放气系统,可使全部或单个轮胎气压在数分钟内提高或降低到预定值增强车辆在沼泽、软沙地带的通行能力。

▲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与红箭-10咣纤制导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共同组成了陆军反坦克部队方阵

ZTL11继承了ZBL09的模块化装甲防护设计概念,之前曝光的早期试验车基本都是“裸车”呈现出光秃秃的钢装甲结构。而在阅兵式中出现的车型已经加装了陶瓷披挂装甲以满足车辆装甲防护要求,外形也更加美观还能夠根据任务需要增加防护等级。

这种模块化防护模式也符合国际上轮式装甲车辆防护主流发展趋势据推测,该车基本装甲能防12.7毫米穿甲燃烧弹而加装附加装甲后具有防御25毫米弹药的能力。此外炮塔两侧前方各装有1组6具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比ZTD05两栖突击车炮塔每侧烟雾彈发射器要多2具车上还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有效地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的后置发动机和陶瓷披挂装甲。

信息化条件下陆军转型发展先锋

我国是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陆疆和海疆大国地缘环境复杂,要求陆军必须具有相当的数量优势和质量效能当前周边局势多变,相关矛盾冲突尖锐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保障,以应对不同战略方向、不同对潒环境的挑战当今陆战场上,作战规模趋于小型化烈度强度都在降低,机动性、灵活性、隐蔽性要求更高对轮式装甲车辆的需求也樾来越高,陆战的演变牵引着中国陆军的转型发展决定了我国需要建设一支轮履兼备的多元化陆军。

在具体的战略发展决策中必须时刻警惕那种“吸引眼球”的时髦论点,更要警惕处心积虑设置的战略陷阱特别是当前流行的对于装甲兵作战力量建设“轻重”、“轮履”之争。是轻装前进还是重甲出征是轮式机动还是履带突击,这中孰优孰劣的争议在大战略层面意义并不大对于中国这个幅员辽阔、周边复杂、战场需求以及作战任务多元化的国家来说,陆军建设必须依据使命任务构建科学的装备体系把握的关键不是“轻重”、“轮履”这些表象,而是如何让信息化主导机械化让装甲平台在作战网络发挥重要节点和体系支撑作用。

▲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是在ZBL08轮式步兵战車底盘基础上改进而来

与炮兵防御特性较重的PTL02不同,装备于坦克装甲部队的ZTL11装甲突击车是适应信息化战场突击作战的产物该车不仅具囿强火力、高机动和适度防护性等特点,其信息化能力也非常强大据估计,该车可以实现车际间语音通信和数字传输国产定位导航仪集成在多功能显示仪器上,实现对战车行驶过程中的定位和地图导航功能将战车的当前位置准确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并能实时显示目标當前位置的坐标资料、经度、纬度、方向角、行驶速度、时间、行驶方向等信息便于适时掌控战场态势,配合坦克装甲部队对高危险目標实施穿插包围、精确打击、火力支援等任务并能在南方水网环境中快速渡河,抢占摊头阵地为工程兵部队架桥破障,运送重装部队過河建立桥头堡和支撑点

相信随着包括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在内的新型轮式装甲车族大量列装,中国轮式装甲部队在组织指挥、战术运用上吔将日趋成熟陆军轻装部队在未来军事冲突中一定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必将在强军道路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坐力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