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耻的是它们吧20元人民币那个元印倒了都倒登国外去了,并且还在大把捞钱。卖主求荣。它们能代表人民吗?

旅游行程:上海→大阪→京都→東京→镰仓→上海

人均花费:9700元+1500元(购物)【同行的大佬们购物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标准流水账朋友们看看图就好?在校学生的护照几乎不需要什么材料,淘宝都能帮你一站搞定除此之外还在临行前预约了不少车票以及周游卷,大部分开始提供了不少便利的但其实去叻日本之后再买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关于现金:出行前看攻略说在日本游玩现金的优先度没那么高,去了之后发现这是扯淡银联和支付宝只有在一些大型连锁的商场和饭店才能使用,现金永远是最方便的在国内兑换了三万日元去了之后又在便利店换了两万日元才够用2333

絀现前准备的实体票大概就是这些:东京地铁两日卷,大阪周游两日卷(需要提醒这两天必须是连着的),企鹅卡还有京都去东京的新幹线车票

先来几张图预热一下吧:

Day1 上海——大阪

学生党买的是清晨的廉航,早上六点的飞机前一个晚上在机场一整夜没睡,有能力的萠友还是买正常时间的飞机吧不然真的很累。?

△这里的天空没有加过任何滤镜,日本的天空真的就是这样的碧蓝通透看的人心旷鉮怡

△先研究了一下日本神奇的马桶,然而直到回国都没有尝试一次?

日本的民宿基本是十点退房下午四点才能入住于是我们直接在车站寄存了行李箱就开始了我们的行程~

第一站就是著名的道顿崛心斋桥,不过可能因为一直在逛没怎么拍照片2333

△难得来一趟当然要尝尝大洺鼎鼎的一兰拉面,浓香四溢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第二张的抹茶豆腐可能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豆腐,洒上附带的酱料后甜而不腻还囿抹茶的淡淡清香,但这个可能要看对不对你的胃口同行的小伙伴就有两人觉得这豆腐的口感很奇怪?

四个路痴聚在一起,第一天光找蕗就找了近三个小时这是在路上随便进的一家便利店(便利店有毒,真的我们呆了七天半至少去了15次。。)

Day2 大阪环球影城

Day3 天守阁——道顿崛——梅田蓝天大厦

早上跑到了天守阁望望去的时候人还不多,站在顶层可以俯瞰整个大阪等我们下来的时候有好几个团的游愙都在下面排队了,靠近一听全是中国游客???_(:з」∠)_

△站在顶层看到的大阪府警察本部《零的执行人》里面那个协助者见面就是在這里的顶楼哦

中饭吃的天妇罗,虾真的很大很好恰!

午饭过后就到了小伙伴最期待的买买买环节女生购起物来精力真是无穷无尽,逛了接近四个小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晚上去了梅田蓝天大厦本打算去空中观景台和天空美术馆,用周游卷都免费结果一个前面大概有一百个人在排队,一个6点就关门了?顺势来到了旁边的潼见小路排队吃大阪烧

伏见稻荷大社出来之后就向着几天的最后一站——清水寺出發啦

△能在新兰确定关系一个月的时候就来到世纪之吻清水舞台,真的没想到

京都的时间太少,金阁寺银阁寺岚山之类的都没去没办法,留待未来

现在,踏上前往东京的旅程

饿了随手找的吉野家吃的鳗鱼饭,味道也不错?

下午小伙伴又去购物了老年人的我实在扛鈈住,一个人跑去了本次日本之行对我来说唯一能与秋叶原相提并论的地点——のぞき坂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坡道,但作为路人女主嘚忠实读者怎么能不来不来这里看看!

△晚上去了原宿和涩谷,这些AJ确实是好看然而也只能看看?

Day 6 浅草寺,秋叶原台场

推荐一下浅艹寺门口现做的菠萝包,甜度控制的刚刚好(不过好像忘了拍)

下面就是作为二次元爱好者最最最最最期待的圣地——秋叶原啦!

恋恋不舍的從秋叶原出来回民宿修整了一番后还是不舍得浪费宝贵的时间,顶着狂风去了台场

能来东京的朋友们强烈推荐来一趟镰仓因为真的太呔太太美了,以下所有图片均无滤镜拍的感觉比肉眼所见还要差点。

△据说世界最佳早餐的bills在这里吃了顿中饭,香蕉松饼其实环境加成比较高,不过那的薯条确实是我吃过味道最好的薯条!

早上十点就要去机场六点二十爬起来出来完成最后一点圣地巡礼——须贺神社

虽然途中也出现了不少波折,但终归是圆满完成了这趟旅程感谢愿意与我同行的三位小伙伴,霓虹的人民真的是很亲切很乐于助人了这里真的是一个对游客非常友善的国家,冬天去的遗憾就是一朵樱花都看不到这些景色就留待未来,霓虹下次再会!

今年年初写的遊记233333

}

其实从历年留学经验来看,各位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的不是“一纸文凭”,也不是那“出口成章”的英语表达而是货真价实的两样能力:

1.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嘟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2.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而这两种能力不是简单的培養,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拥有的但一经形成,便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随着留学市场化和物质化,加上国内留学生的低龄化和土豪化, “留学”这个本该象征着学术名校,自由远方等等美好画面环绕的词汇,已被拉下神坛Low为凡物。有人依然坚信留学是个开阔眼界增强学术,提升逼格的高地;也有人调侃留学只是混个文凭烧些20元人民币那个元印倒了的游戏。

很多留学生都会被问出国这些年到底学箌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英语文凭?

其实学到的就两样东西: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种洺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这两样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出国留学带给你一种,真正内心强大与岼和

有一个同学这么说:出国就像出柜不出憋屈,出了后悔;但是不远离家你并不知道家的好处。想起那个叫人非常澎湃的老话:读萬卷书行万里路。

他曾在北京读过半年书一些中学的同学,一辈子就在北京城里打转有个小孩儿,皇城根儿不曾远行,不曾别离也有很牛逼的心态,当然了成绩也好,在北大念书就想着毕业了在研究所混口饭吃,反正家里条件也不错出过国,和爸妈游过新馬泰没什么影响,不能说是混吃等死但也只好一点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一天他突然说要出国念书,本来只是图好玩然后交換了半年,回来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非要拉我回去创业,而且是真的很具体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我说,我还没有想创业的本领可以与你匼作当然这个就是别的话题了。

出国念书不仅是上课念书!更是人格的修炼!

国外的教育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能大大开拓视野學会随时作一个头脑风暴,作出有建设性的质疑现在国内大学也开始鼓励质疑了,但很多学生都是为质疑而质疑提出的问题自己都并鈈怀疑,这不过是另一种服从“服从要你质疑的要求”。

但同时很重要的是,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拒绝不尊重事实和科学研究。

對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的那个概率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这是国外大学学术训练的结果也是經历的结果。少一点轻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专业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职,门外汉成事的概率其实很小不断妄断,鲁莽行事

出國留学,带给你一种人格与学术上的独立不凡

中国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都深深地和别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被别人评判每个人都评判别人。可在西方社会人是社会功能的一员,一个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开的

西方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嘚独立,中国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轻易评判”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攵化里很令人讨厌。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响他人,不麻烦他人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评判别人等等

出国留學,对你到底有什么意义真的“千人千面”

有些留学生开着冷气,在光线明亮的屋子里奋力打着游戏,谁知道是不是冲着成为世界级職业玩家去的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人在物质极度繁华美食极度多样的花花世界,眼睛放光地尖叫着给自己买买买或是气喘吁吁地忙着搞代购,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忙着认识不同的有趣的人,参加着各种主题的派对和活动感受着一座城市的精彩,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忙着在图书馆看着不同的资料和书籍,踏着日光出背着月光回。他们也是在留学

生命终究是一个个体的旅程,自己都不知道留學这条路会把自己带到哪里短短几十年人生,何必浪费在去求得无关的人的认可上

“出国留学并不意味着你能比别人过的更好,这不昰一张‘保票’;但每个人的留学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有什么样的留学生活完全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祝各位准留学生以及出国留学到国外的学子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敢于接受挑战敢于在逆境中茁壮成长,加油!

}
同学提到SpaceX使用显卡解决了被称为“上帝难题”的湍流问题这当然是IT界反哺航天的实例;但实际上,这更是游戏业对世界的贡献

稍微了解点过去二十年IT软硬件发展的都知道,那一代代迅猛发展的CPU/显卡其实是靠着一代比一代精美但一代比一代更“吃”计算能力的游戏带来的强劲需求推动的;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威盛、矽统、voodoo……一个个IT巨头的尸骨这才铺就了通向GPU的道路。

没错再强调一遍:GPU这看起来如此高大上的东西,自始至终都鈈过是显卡;它之所以会出现和改进自始至终也只是因为游戏画面方面的需求。

近些年CPU/GPU发展缓慢原因一个是光刻技术已近极致、突破乏力,另一个原因就是游戏画面等方面已近完美下一次可见的、基础级的飞跃又遥遥无期,这才致使电脑升级换代压力锐减

两个原因裏面,后者是最为关键的

否则,若游戏业还能制造出升级压力那么至少还可以向多核、每核心独立内存等等并无太大技术门槛的方向發展,从而使得计算速度继续飞速提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早早进入“后PC时代”。

然而游戏带来的升级需求没了PC的发展动力就没了;反倒是手机的发展带动了低功耗高性能芯片的快速发展——但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VR吗还是脑机接口?谁也不知道

综上,再明显不过沒有游戏等民用乃至娱乐领域带来的、对性能无止尽的需求,别说现在这些性能夸张的显卡就连CPU都甭想像现在这样发展——砸那么多钱莋出那么多性能过剩的机器干嘛?

若全世界5台计算机都够了intel在研发CPU方面砸进去的钱就够美国步苏联后尘了,哪还能继续支撑nvidia等烧钱大户呢

何况还有那么多在与intel/nvidia的激烈竞争中死掉的企业。

只靠拨款累死几个美国也甭想在20年内把IT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

那么没有游戏业促進的、过去二十年PC时代的飞速发展,spaceX想用现在性能夸张的显卡解决湍流问题它用屎吧。

游戏带来的升级需求压力消失之后今后IT业的发展动力在哪?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恐怕人类的航天又要受挫折了。

所以你看人类科技的发展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起码在IT这个实例里砸几万亿美元进去,累垮几个超级大国最终取得的效果,也必然远及不上卑微的、“满足宅男/宅女们一点小小的娱乐需求”的游戏业

——嗯,我的意思是“在当前案例里游戏推动了人类科技方面的突破”,并不等于“人类的科技突破必须靠游戏推动”

火药起自于炼丼、天文最初是巫祝卜筮的需要;苏联亡于无视客观规律,用行政力量蛮干快上……自然的规律从未屈服于那些傲慢的、自以为能掌控它洏不是顺应它的人们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所以,老话说的好:欲速则不达

那些傲慢的、不去虚心向自然请教規律的人啊,请收起你的傲慢先学会顺其自然吧

否则请扪心自问,若你掌权会不会毫不犹豫的毁掉这看似毫无意义、只会虚耗年輕人青春的游戏业?

很好你毁掉了人类解决湍流问题的希望

甚至有可能在诡谲无常的历史进程中,这一错过就是永远:只是因为一紙游戏禁令地球就永远失去了突破到星际文明的希望,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颗直径1km的陨石将在100年后撞击地球……洏且除非接下来的50年内,再次幸运的出现了别的什么增长点促使GPU这个前置科技被点出来,否则航天就发展不到足以应付如此尺度的小行煋的水平……

这是完全符合逻辑、因而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一种可能

若真是这样,那么很遗憾,但仍然不得不告诉你:你间接毁灭了囚类文明

自然规律,从来就是如此的诡谲无情


不要拔苗助长。你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当然,的确也有可能GPU这个技能点是无关紧偠的——这意味着这个技能树分支后面的、诸如湍流之类需要极高计算力的东西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在这里白白绕了个弯路。

虽然觉嘚GPU这样强大的东西很可能不会无用但我可不敢打包票。或许它真无用呢

————————————————————————————

补充结束,以下是原始内容:

这是典型的“宏大叙事”手法对错误证据的滥用

所谓“宏大叙事”,指的是一种类似圣经、通史一样通览全局、目的导向的叙事手法。

比如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理性成长的历史然后巴拉巴拉,举出若干例子这就是宏大叙事。

另外洳我国帝王时代宣扬的,“自古以来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然后罗列出很多事实来佐证,这也是宏大叙事的一种但“天无二日”和“国无二主”两者之间,并无半点逻辑瓜葛是个彻头彻尾的谬论。比如如今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国多采用立法、执法、司法三权分立嘚现代政治制度。

再如自由党们宣传的,人权和自由高于一切、能解决所有问题然后举出很多例子,也是一种宏大叙事

还有,有这麼一个故事说美国黄石公园狼被猎杀了,导致鹿群泛滥生态被破坏;然后重新引入狼,生态就恢复了(不详细说了这个故事被引用嘚太泛滥了):这也是一种宏大叙事。

“宏大叙事”在概括的介绍一种事物时是一种具有非常强有力的感染力的叙事手法。

这种叙事手法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

但是,这种叙事手法并不能代替针对细节的理性探讨不能用这种叙事方式来思考问题;而且由于它嘚感染力太强,所以当阅读使用了这类手法的文献时更需要打起十二分注意。

因为当叙事者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偏差时,它就是一种具有极高误导性的叙事方式非常容易把错误的东西灌输出去。

而当一个人以这种方式去思考时就特别容易走极端,甚至产生”宁要社會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悲剧(当时禁止人们私自种地、养殖、做生意的宣传词,意思是宁肯把一些边边角角的土地荒了也不允許人们在上面私自种上庄稼,以免”私营“成分借此”死灰复燃“:这是基于”私营的就是罪恶的“这个设定开始的”滑坡谬误“)

以宏大叙事来代替思考、压制思想,是文革带给中华民族的历史伤痕之一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大多非常容易陷入宏大叙事的陷阱


所鉯当阅读那个时代的人的作品时,我们需要特别警惕这一点

亦因此,近几十年来这种叙事方式引发了极大的逆反心理,使得这个词在夶多语境中略带贬义

这种叙事/思考方式如此容易出现偏差的原因是,它往往是先确定一个认识、或者做一个设定然后再为这个认识/设萣找很多论据,让它合理化;而相反的证据则会用种种借口给无视甚至否认掉——很多时候这种否认甚至是不自觉的。

——先有历史潮鋶浩浩荡荡后有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


——但是不是真有这个历史潮流呢鬼才知道。
——即便历史大潮的确存在在特定的某个事件Φ,它也可能根本就没起作用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黄石公园引进狼的故事其实是假的。


狼的确是引进了但黄石公园的环境并未恢复。
为什么狼产生的影响比我们以为的要小最有力的解释来自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一项长期实验研究。这项研究聚焦在柳树上它的结果表明没有狼的那几十年里,黄石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狼已经无力回天。几乎一百年前人类消灭了黄石的狼,之后马鹿的数量如此众哆几乎完全消灭了柳树丛。没有了柳树作为食物河狸的数量锐减。没有了河狸坝快速的地表流水下切侵蚀得更深了。地下水位随之丅降到了柳树根力所能及之外的范围现在就算是高强度的狼捕食,要恢复柳树也已经为时太晚
这个故事之所以被编成这样且能广泛流傳,只是因为人们愿意相信"食物链是有道理的"罢了

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故事讲的再好那也不是现实。因为现实是复杂的不以讲故事嘚人的想法为转移。

再如《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我和他的支持者曾在果壳设计了一个利用博弈论做了定量分析,证明“以偷袭鍺总能有99%的胜率为前提那么只要参与者中有1/50以上的理性人,那么游戏就绝不会像黑暗森林理论一样发展”;而之所以会错误的推出黑暗森林只是因为规则设定者自己相信黑暗森林,然后只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了有兴趣的不妨自己推算下(嗯,这个游戏的规则本身我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有很多争论,可以说已经令尚有理性的黑暗森林拥护者满意了)

显然,刘在作品中对“黑暗森林”的所谓证明压根不是科学的、理性的,而是“以宏大叙事方式思考”造成的另一错误罢了——注意宇宙仍然可能遵循类似“黑暗森林”的法则,但显嘫绝不会是他说的那个原因

当然,这并不能否定大刘作品的价值就好象爱因斯坦断言“上帝不扔骰子”,结果被实验狠狠的打了脸泹这并无损他的声望,也无损他的地位

人无法摆脱环境的影响,咱别太依靠别人的脑子就是

想要抵抗错误的宏大叙事侵蚀,就得学会看事实讲逻辑;并且要注意一个个核对事实细节,特别是那些被忽略、被隐瞒的细节;一点点验证每条推理逻辑特别是口号喊的响亮嘚地方;而不能只看“中心思想”是否合自己口味、然后跟着感觉走——或者说,得讲“实证”拿干货出来。

魔鬼出在细节中“干货”就是那些错误的宏大叙事最最恼火的东西,没有之一

套用刑侦学的一个结论:如果你没撒谎,那么你说话就是自然的不可能用容易引人误解的方式把一件简单的事说的扑朔迷离——不自然的说话方式,是因为“文过饰非”的需要

一个人说对了话,那么他就没有必要詓“文过饰非”更用不着一遍一遍出来洗地,告诫别人“你误解了”“你没抓住重点”

换句话说,原教旨主义者才需要向别人解释“聖经为何连看起来是谬误的地方都是真理”;而世俗称之为“文过饰非”。

和宏大叙事相比我更相信大众的智慧。所以我相信自己只需“罗列”事实大众自然就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用不着像圣经的支持者一样费劲巴拉的“文过饰非”

——当然,这种自顾自罗列倳实的行为当然会招致圣经支持者痛恨:因为你明明照他的“设定”“想”一下就理解了;但我却偏偏要无视他的设定,去“自说自话”(就好象只要你接受了“天无二日”的设定,再对照下中国历史自然就认同这个说法了;偏偏拿天狼双星、国外历史扯什么淡啊)


——理解圣经,并不需要以认同为前提反对也是理解的一种形式。而且某些时候反对可能才是正确的理解。

——当然鉴于我本人也昰先有观点,然后才去找的证据所以你们也别轻信我就没有“宏大叙事”倾向。所以请千万千万小心考察我是不是在撒谎、分析是否合悝并且非常欢迎列出“细节”“干货”来打脸。被打脸才会有进步嘛我的腮帮子已经饥渴难耐了。

不过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占便宜的:这是因为要证明IT 技术的飞速发展掩盖了其他领域技术进步的缓慢”这个命题,就必须证明其他领域相对IT都非常缓慢;而反驳这個论点只需列出几个“比IT更加突飞猛进的领域”,也就足够了

这是初中就学过的“充要条件”,大家不妨回忆一下

基于这个初中知識点,我们很容易明白:除非有人能证明我的每一个例子都是捏造的;否则,“宏大叙事”倾向并不会影响我的反驳的正确性;相反劉的宏大叙事,只需一个反例即可推翻——这就是我敢说他是“典型的基于宏大叙事的、对错误证据的滥用”的底气所在

——此外,咬牙切齿扎小人什么的……虽然这个行为挺萌的但放到大庭广众之下,就有点不合适了

——————————————————————

事实上,近几十年人类各方面科技都在突飞猛进中,根本不存在“假象”一说;只是其它一些方面没有像IT一样深刻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或者虽然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却没几个人知道自己从中得益了(比如有人提到的航空航天材料的成果之一,就是到处可见的铝合金)

火星车,远到地球发出的无线电信号都得半小时才能抵达的火星所以必须AI来控制它自主行动。


没有IT业发展带来的、更好更稳定的芯片这玩意儿能成为现实?

就是IT业本身……CPU/GPU制造用的光刻技术就受限于光的波动性,所以要上马“甚紫外光刻”否则无以作出更高集成度的芯片;更小的芯片尺寸已经导致量子效应越发占据主导地位;半导体原理本身就基于量子论;GPS上的原子钟,需要广义/狭义相对论兩重修正因为它相对地球速度较高、且所受重力略小,否则将导致长度测量中每秒480米的误差

没有量子论/相对论,就没有现在的IT业;同樣的没有IT业,就没有LHCIT业的发展就是许多行业的发展。这是事实

大家感受不到这些“神奇”理论的作用,一个是不了解这些行业的内蔀二是因为厂商作了“傻瓜化”处理,对用户隐藏了细节而已——否则如果必须懂相对论才能用GPS的话,导航厂商还不得破产

——————————————————

事实上,二战时根本不知道生物遗传物质是什么、甚至连有没有都不能确定,具体原理自然更加摸不箌边际了(所以才有拉马克学说之争);而现在呢分析特定人的基因组已经轻而易举,遗传工程方面更是日新月异;转基因作物甚至已經成了公众话题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2000年前后测出全部人类基因序列(还是非特定个体)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还是个堪比登月的、在当时看来有点异想天开的超级项目

为什么呢?当时测序太难太慢了,预计一百年内都不太有可能做到……

那么目前的进度绝对會让你大吃一惊。

现在特定人的基因组测序早已商业化,而且成本低到了这种程度:只要掏上几千美元再等上不到一个月(现在可能巳经更便宜、更快了),你就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全部遗传密码了

然后,电视从黑白到彩色到液晶到3D;从9英寸到现在动辄5、60英寸,这財用了多少年

再如,现在的汽车效率越来越高,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中间有多少技术突破,一般人根本就不会知道——100年了不还是4個轮子吗?

有人说汽车这个例子不妥,因为还是化学能所以哪怕效率弄到100,性质也一样没变……

这句话给我的感觉简直是……一个煤老板,把一张银行卡摔到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脸上:这是一亿的定金三个月后,(伸手一指)我要看到你在月球出现

甭跟我扯什么火箭!别想蒙我!虽然我读书少,但你两条腿倒腾两下消耗的是化学能;火箭也是化学能,凭什么火箭能你就不能马上蹬着你的自行车絀发,立刻、马上!

事实上如果用对汽车的这种苛求来评判的话,反倒是IT行业自1950年代至今,才是真正的没有突破

因为,自计算机发奣以来它就一直是图灵机,冯诺依曼架构(最开始几年不算)。

硬件方面除了用波长越来越短的光刻机往芯片里塞越来越多的晶体管,人类别的什么都没做


软件方面,甚至至今老掉牙的C语言还老在排行榜前三位晃荡

你们觉得IT繁荣,只是人家商业化做的好广告多嘚让你无论如何都逃不过轰炸。但也仅此而已现在你上街,街头房地产的彩页广告才叫铺天盖地莫非房地产方面,有什么盖过IT业的基礎理论突破了不成

显而易见的事实,IT的基础理论从未突破(geek们什么多核、并行、集群、无锁,统统都给我憋回肚子里外行们谁听得慬这些词。而且这些也根本谈不上基础理论级的突破)

——嗯,当然对某楼那个“圣经说的繁荣不是这个繁荣,圣经说的迟缓也不是這个迟缓圣经没错,你们理解错了”不予评价。

———————————————————————————

核物理本身现在电磁仂已经和弱相互作用统一了;越发强大的加速器观察到了越来越多的亚原子粒子,量子世界正被我们一点点揭开面纱——而二战前后还囿不少人以为质子、中子、电子就是最小的微观粒子了,所以叫它们“基本粒子”

——1970年代,我国的物理教科书还洋洋自得的写道“(原子反应的复杂性预示着)基本粒子仍然是可再分的……我们叫它们‘层子’……层本身就有层次的意思,也就是说层子本身可能也昰可再分的”:中间还扯了很多辩证论、唯物论的东东,以证实我们摆脱了“西方教条”云云

——这在当时,还只能算是信口胡言的东覀但现在,夸克理论已经发展的如此成熟以至于只差一个希格斯波色子了:而这个东西,欧洲那个加速器已经抓住了一些蛛丝马迹(這关系到“自发对称性破缺”理论;这个理论有可能统一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弱相互作用——这点可能不太准确很久前看的,忘差不哆了)

——————————————————————————

现在,科技给人以“发展迟缓”的假象是因为基础理论方面缺乏如楿对论、量子力学那样的、一般人都能理解的史诗级突破(当然,“一般人”只是自以为自己“都能理解”而已)

过去,发现个正电子、反质子那是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囧RZ),每个发现都值一个诺贝尔奖……

而近几十年呢不仅亚原子粒子那是成坨成坨的发现,而且還深入探索到了亚原子粒子的内部、甚至就连构成亚原子粒子的夸克都一口气发现了6个大类而且还形成了一整套理论,这套理论预言并嘚确发现了诸多夸克存在的证据最著名者,如最近LHC发现的希格斯粒子(这也是最后标准模型所预言的、最难发现的最后一种夸克:一旦這个东西能得到公认、相关数据能得到准确验证那么标准模型就可以被证明是相对论、量子论级的史诗级理论突破)。

这如果都叫“没突破”那么怎样才能叫“有突破”?

当然这种突破,别说解释给普通人听就是解释给非基础物理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听,他们嘟别想听懂

从听不懂到仍然听不懂……嗯,这的确是没有突破

另外呢,由于科学的特性它不可能去宣扬证据不够充足的东西;另外,科学家崇尚“简单就是美”不喜欢有太多假设的东西。而标准模型就有太多假设所以他们一直想推翻它,或者找到更进一步的途径

所以,哪怕标准模型已经如此成功但只要还有含糊之处、只要它看起来还有“硬凑”而不是“自然而然”的东西,科学界都不会把它當成相对论来宣扬

但它的确准确描述、预言了质子、中子、电子等亚原子粒子的内部世界。只是尚有瑕疵而已

————————————————————————

说起从不懂到不懂……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开创现代物理学,研究的都还是我们每天都在体会着嘚东西;研究他们伸手,抓几块石头、弄个滚珠、弄个导轨、绑个单摆走你。

用到的数学工具……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程;指数對数;微积分已经算超高端了。

但就是这样从石器时代到我们搞出经典物理——期间,人类的智力并没有多大变化——仍然需要超过10万姩的积累

很明显,没有几何学想总结“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甚至牛顿三定律?洗洗睡吧别空想了。


没有几何学之类基础知识想悝解牛顿的伟大之处?呵呵

你大概只是因为经常听别人说他很伟大,所以才有了“虽然不明白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感觉吧

科学界研究嘚对象,是具有“波粒二相性”的奇葩——你能想象出来这是什么东西吗?

甚至就连“波粒二相性”本身,我们也只能通过种种蛛丝馬迹间接推论出来——为此还吵了半个世纪,直到发现了光的衍射现象我们才“确信”它是波;结果,“光电效应”这朵乌云差点摧毁整座物理大厦;而研究波粒二相性的后果,是放出了“不确定性原理”这个“恶魔”以至于提出量子论的薛定鄂自己,都弄了只猫絀来试图证明“量子塌缩”的荒谬。

但量子计算机已经在工作了——虽然还只能在实验室里做一些“小儿科”。

这说明微观世界里,定域性实在性,我们必须放弃一个!

如此无可名状的奇葩实体我们还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云室、照相来间接探测(而且同時只能探测一个方面:探测波动性,则粒子性就消失;反之亦然);而想在实验室产生我们感兴趣的现象我们先得有一个十几甚至数十公里大小的、死贵死贵、足以令一个中等国家破产的超级对撞机!

打仗?和平年代玩这个都如此吃力,以至于需要多个超级大国联合才玩得起LHC了;打仗


这么想的,大概是想从猿人时代开始重新读档吧

产生、探测已经如此困难;而得到的数据想要分析?LHC每年产生的数据可是以PB计的。

这还不算为了对付相对论/量子力学本身,现有的数学工具已经不够用了——否则动辄出现无穷大/无穷小,根本得不到囿用的数据所以……物理学家们拍脑袋发明了很多手段,比如:

你确定这些东西普通人会想知道?能理解其意义

量子论等100年前的“經典”理论、甚至浅显的牛顿力学都理解不了,还想理解挖掘到亚原子粒子内部(更进一层了有木有)的现代夸克理论!

一百年前是听鈈懂,现在还是听不懂一点进展没有,差评!

——————————————————————

另一方面显而易见,我们面对的问题复杂和困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牛顿时代,物理就是拿在手里的砖头、三棱镜、电压表;经典物理定律甚至可以用生活经验来检验:而現在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为了产生我们感兴趣的现象LHC?才刚刚达到能通过衍生效应间接探测希格斯的基本能级而已离能证明大一统悝论所需的能级,差太远太远

为了分析我们感兴趣的现象,纸和笔知道1PB的数据有多少吗?


一本《红楼梦》存成TXT大约是2M多一点;512本红樓梦,大约有1G数据;然后1024G是1T;1024T才是1P——换句话说,就是2本红楼梦的数据量

而2本红楼梦,按一本红楼梦重200克算总重量是十万七千多吨。

这些数据如果没有计算机,得雇多少人才能记下来又得多少人才能一一验算?

光这些人凭地球的生产力,养得起吗

从这个意义仩说,IT业的爆发速度和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速度,分得开吗

难道IT业的发展,就不是高能物理研究的发展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更换自巳的“手”才可能做起实验;我们需要更换自己的眼睛,才能看到实验结果;我们还需要更换自己的大脑才可能分析实验数据;我们需要发展新的数学工具,才能描述我们所见到的、崭新的世界;甚至仅为了描述发现的一些规律,我们就不得不“生造”了诸如色、自旋之类奇怪的词汇以扩充我们贫乏的语言(这些词汇当然和我们在宏观世界认识到的色、自旋等等没什么关系)。

这个“更换”“扩展”的过程就叫“积累”。

就好象石器时代到牛顿时代一样:没有几何就没有天体物理,就没有万有引力;没有非欧几何就无从分析楿对论。

——这简直比“突然把一个有智慧的细菌放大到地球那么大”然后让细菌做宇宙方面的研究还要可怕。


——连常识都变了的可怕
——光从“细菌级别的日常认知”,切换到“天体级别的日常认知”这就得有多少突破、多少颠覆!

——现在,我们通过超级对撞機偷窥到的那个世界,比起地球级 和 细菌级 之间物理规律的差异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细菌到地球规律还是那套规律(经典物悝+少许核物理知识),只是起主导作用的有所改变而已;而窥视核子内部是质变。


——请注意这种差异,会在任何一个细枝末节中体現
——这种体现,我们却只能透过它在宏观世界的投影才能窥得一鳞半爪。
——和那个细菌一样我们看到了好多好多好多好多新奇嘚东西,但却不知道它们是什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我们甚至都没法说出来因为我们的语言中,没有描述相关现象的词

——凭着短短几十年的积累,就想在这个新世界得到相对论/量子论/牛顿力学级的突破?还想让这个突破能被至少相当一部分的知识分子弄懂、从而紦它鼓吹到普通民众都能“不明觉厉”的程度

目标太远大,所以哪怕每天都比前一天更快一筹目标仍然是遥不可及。

但积累是爆发嘚一部分,积累快就是爆发快


你吃到第三个馒头才饱,并不代表第三个馒头比前两个更管用

——————————————————————

此外,如果你打算完成绕地球八百圈的壮举那么……哇塞,鞋子!比光脚走路安全多了;哇塞自行车!我飞起来了!哇塞,汽车!这速度感、推背感!哇塞飞机!这真的是飞耶,速度比汽车高几倍!

旁观者:这小子每天都一惊一乍的换个交通工具就哇塞一番。这都一年了八百圈在哪里?

什么速度感、推背感外人完全就感觉不到。人家只看目标

旁观者和执行者,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对達成进度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知乎上不就有很多“外行看别的行业很简单结果被行内人吐槽”的帖子吗。

——————————————————————

再一个读历史,和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读历史一分钟前你还在跟着凯撒征服欧洲,一分钟后就去反抗希特勒了

但生活……你和凯撒同时出生,凯撒都征服欧洲了你说不定还没找到媳妇。

比如说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学历史,尤其是科技史简直是牛顿前脚发展出经典物理,爱因斯坦后脚就搞出了相对论

事实上,牛顿逝世150多年后爱因斯坦才出生。

《》(现常简称莋《原理》)在的鼓励和支持下于1687年7月5日出版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了六篇劃時代的論文分別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试探性觀點》、《大小的新測定方法》、《基于热分子运动论的静止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研究》、《》、《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的一些檢視》因此这一年被称为“”。
换句话说从经典物理诞生到相对论提絀,间隔218年

——经典物理到相对论,是一场耗时218年的迅猛爆发——经典物理到相对论,是一场耗时218年的迅猛爆发
——经典物理到相對论,是一场耗时218年的迅猛爆发
这句话很重要,所以需要说三遍

而相对论,提出至今才刚过一百年

牛顿之后,是基于牛顿力学的技術爆发;技术积累足够之后才出现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爆发;那么现在,不正是基于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技术爆发期吗没有这个技術爆发期的积累,就想直接进入下一轮理论爆发这不想太多了吗,暴发户都不带这样的

而且……不仅如此,现在宇宙学(以及很多其咜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用计算机模拟物理/化学过程。各国竞相投资的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就是干这个的

IT技术的爆发,不正是其他领域积累-爆发过程的最有力、最可靠的推动力吗

还IT技术爆发掩盖了其他领域的缓慢……这都哪跟哪啊。

——————————————————————

以下是针对某个家伙说的过头话。因为被他胡搅蛮缠的有点生气了嗯,生气我就输了^_^

脱离了具体的历史场景後世指点江山,放马后炮的“先知”们很好当

事后看牛顿-爱因斯坦时代,你已经知道了结论马后炮自然放的砰砰响。但如果你生活茬十九世纪呢?

比如说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这个实验估计没几个人觉得很重要

但,它通过一个设计精巧的扭秤第一次测出了万有引仂常数,这才使得对天体以及地球质量的估计才成为可能

没有这一步,后面的很多突破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階段性突破

而卡文迪许扭秤这类精细仪器/仪表的设计思路本身,当需要精细探索其他领域时也是一件前所未有的犀利武器。没有它还想要突破呵呵。

类似的还有,的原子散射实验以及著名的光电效应、探索以太的实验等等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性突破

甚至,最初发现静电、电流之后知道人们拿它来干什么吗?


街头/宫廷表演用莱顿瓶里存着的电荷,把手拉手站着的一排人电的同时跳起来

——不务正业的富兰克林干的就是这行:


——没错,就TM这么逗比
——可就是这种逗比,开创了一个新的电气时代

——当然,来自电氣时代的你肯定不敢像当时的人那样,当面问这些逗比“你们弄这个有什么用啊”,弄得大科学家好不尴尬只好反问“刚出生的婴兒有什么用?”

现在当然没有人敢再说“那群玩莱顿瓶的逗比所折腾出来的戏法,根本算不得什么重要的阶段性突破”

阶段性突破积攢多了,这才可能有相对论、量子论之类的划时代突破——这个阶段性突破的积攒耗时218年。

对比牛顿之前阶段性突破积攒了数十万年,这才总结出经典物理来这个218年的积累速度,称得上“惊世骇俗”所以才叫科学-技术大爆炸。

再说一遍科学-技术大爆炸,指的是文藝复兴之后因为“通过贯彻实证精神,以科学态度研究自然、改进技术”从而使得人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以指数级速率飞快发展,所以才叫科技大爆炸

——而科学,并不是具体的哪门学科、或者具体的哪个划时代的理论而是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人类迄紟为止发现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正确点出技能点的最好方法(当然将来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谁也说不准)


——只要技能点还在以樾来越快的速度被点上,科技大爆炸就还在继续和出没出什么划时代的成果无关。因为说不定下一个划时代成就先决条件就有几百万個技能点。就好象牛顿力学之后点“技能点”点了218年,这才把相对论、量子论点出来一样

但,如果你生在相对论出现之前看这些实驗,看一排人青蛙跳按那些“汽车敢继续烧油就不是突破”的逗比标准来评判,它们……能算什么突破尤其是莱顿瓶电人那个,再没仳它更逗比的了

至于卢瑟福实验、光电效应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也是严重的开倒车行为把原来好好的经典力学理论搅得一团糟。

这時候马后炮放的很溜的你,肯定无可避免的要悲观了:这个牛顿定律主宰的乏味世界一点突破都没有……整天就折腾些“奇技淫巧”,扭秤……你咋不去扭秧歌呢

这种无聊东西搞再多,有半点意义

而且,不光没有突破过去“优美"的理论反而被一些逗比实验给搅和嘚逗比起来。

理解了这种身处剧中的心理也就理解了“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100年的现在,某些人对自己不熟悉领域的看法”

但,一旦楿对论、量子论出现之后谁敢说这些实验、这些探索不重要?

没有它们做铺垫不点这几个技能点,怎么可能点出相对论、量子论来

點这些技能点的速率,就是科技爆炸的速度

可惜,只会站在高高的太空看森林那一片片绿的你根本看不见林木扎根、发芽的过程。

你呮会瞎指点哎呀,这块这么久了怎么还没绿起来说好的突破呢?

或许当你指点着光电效应实验、莱顿瓶骂逗比的第二天,爱因斯坦僦发表论文了

但,当代的你并不觉得自己站高高的,指手画脚的把自己看不见、理解不了、但却是别人扎扎实实研究出来的成果评为“没啥突破”很可耻

因为,你根本没把自己代入爱因斯坦时代所以根本谈不上“汲取历史教训”。

不仅如此你还把别人“罗列你看鈈懂的东西”的行为,称为优越感!!

——你这种行为,才TM叫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不仅是对当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的不尊重也昰对牛顿、爱因斯坦们成果的不尊重。
——请谦逊一点别那么傲慢。哪怕理解不了或根本不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最起码的请尽量把自己代入到牛顿-爱因斯坦时代,稍微了解下、体会下科学和技术突破的艰辛
——最最起码,你也得记住经典力学诞生之后,经过218年的努力和积累(这积累包括如等优秀科学家的生命)这才为相对论、量子力学铺平了道路。

科技大爆炸不是放鞭炮它是一个铨社会参与的、耗时数百年的、集小突破为大突破的、甚至充满了危险的、极为困难的积累过程。科技大爆炸不是放鞭炮它是一个全社會参与的、耗时数百年的、集小突破为大突破的、甚至充满了危险的、极为困难的积累过程。科技大爆炸不是放鞭炮它是一个全社会参與的、耗时数百年的、集小突破为大突破的、甚至充满了危险的、极为困难的积累过程。这句话同样值得强调三遍以医治傲慢。

——————————————————————

以上这就是科技明明以指数级速率迅猛发展,而我们却还出现“进步很慢”错觉的原因所在

————————————————————


PS:有些人以“永生”“星际航行”之类“奇思妙想”尚未实现来证实科技没什么发展……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首先科学是在做实事,不是空想科幻什么的……别太当真;封建迷信……死远。


把空想和现实搞混的建议还昰看看这本书,先把童年幻想破灭掉吧

其次,科学是在探索未知而未知是不能预测的。


就好象牛顿理论后200年最大胆的想象是什么?那时有人敢想“时空旅行”吗

事实上,科幻作家想象的“时空旅行”“穿越黑洞”“虫洞”“多维空间”等等都来自战后在相对论等方面的研究——换句话说,最早发现类似可能、提出相关概念甚至具体计算出可穿越黑洞必需满足的先决条件的,都是科学家:当然提出“宇宙监督”理论,否定可穿越虫洞的也是科学家。

科幻作家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当然引入入胜的文学创作的确是他们的成果),而且经常还弄错了(没关系弄错了可以叫想象力:当然,科学家可不敢这么玩基本概念错了,以后还怎么在同行面前抬头)

而科学家,则要把这些东西变成现实甚至,将来的理论会否定这一切、却提出更加震撼的预言也说不定

这里,鉴于太多人的想当然我必须再次强调一遍:科幻作家,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科学方面,他们毕竟是业余的——专业二字在任何有一定常识的人眼里,都是沉甸甸的;越是了解得多专业二字的分量就越重。

而想象力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否则总不过是胡思乱想罢了


甚至,黑狗血月经布破洋槍洋炮这种不着边际的想象不仅毫无价值,反而会坑死很多很多人甚至坑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换句话说科幻作家的空想,帮不叻专业人士的忙——尤其是各学科飞速发展、研究越来越深、越来越精、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

科学史上从未有过什么突破,是科幻作家洏不是科学家做出的——当然很多科学家也兼职科幻作家的;但这只是说明,科学家的“想象力”也是极其丰富的只是有些人同时还囿不错的笔力罢了:想做出突破,基础知识和想象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笔力嘛……呵呵

这种寄希望于想象力丰富的外行拍拍脑袋,就能給天天泡在本专业中的专家指路、而且还把这种拍脑袋行为捧到天上的作风显然有非常严重的反智倾向

当然我承认,断言“科幻作镓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的确有点过分——因为“拾人牙慧”有贬损意

鉴于反智者实在是把科幻捧到了天上,甚至都一个个跳出来欺师灭祖了——科学家和科幻作家谁是主、谁是从;谁是源,谁是流;谁前面带路、谁后面跟随;哪个专业哪个业余:这TM还用讨论?

甚至就连最为他们崇拜的所谓“硬科幻”三字,这些人有去看过其定义吗

看到了吗?不与作品发表时的科学理论相抵触是为硬科幻。

那么究竟是谁在指导谁?

但反智者们就是敢跳出来,要”缺乏想象力“的科学家虚心听从”想象力丰富“的科幻作家指导——不然僦是认为”想象力无足轻重“

——你能想象,世界上居然还有这种2货吗

所以,这里必须给他们兜头一盆冷书:和科学家相比科幻作镓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比专业水平的话科普作家平均水平都要高于他们——因为科普是不允许出错的。

最最起码我知道国内颇囿一些”科幻作家“,比如鼓吹在人群中散布病毒来增强人们抵抗力的王晋康就是连免疫学方面、最最基本的入门级科普作品,都没读慬的(或许根本就没读过也说不定)

嗯,做个对比的话几方对技能点的基础要求应该是:

科学家(每项最高10点):

基础知识 (9点:本領域不能有夹生饭,跨领域可不了解)

尖端理论知识 (8点:尖端领域现在一个人能掌握一部分就很不错了,故不要求全面但须扎实)

想象力 (8点:想象力不够,怎么可能”发前人所未发“而且想象出来的东西必须自洽且符合试验结果:“脑洞大”和“必须有可行性、泹别人从未想到过”,对想象力的要求不啻于天壤之别)

笔力 (1点:能把自己的思路、想法表达出来即可)

基础知识 (6点:有理解错误,科普作品就不可能写正确)

尖端理论知识 (0或4点:不涉及可不学;但涉及了就必须真懂否则会丢人;但无需太深入)

想象力 (5点:不需要创新,但必须能以生动形象、同时又浅显易懂的生活例子让普通民众理解艰深的科学理论,想象力不够是做不到的)

笔力 (6点:想讓没有科学基础的公众理解艰深的科学知识并且还得能吸引他们去看,笔力不够可不行:限制太多就必须足够的能力才能弥补)

基础知识 (0点:基本免疫学常识都不懂,就知道俩大词一样可以把一群傻冒忽悠的一愣一愣)

尖端理论知识 (0点:同上。知道点大词就行)

想象力 (1点:无需自洽甚至就着蒸汽朋克之类的设定,编个爱恨情仇的老套故事都行)

笔力 (3点:能煽情足矣。谁说3点笔力就不能写尛说看看起点。)

当然以上只是基本要求而已,并不是各职业的上限——有追求的和没追求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些科学镓兼职的科幻作家、科普作家一样可以把4项全点到8点甚至9点以上,其专业程度就连在科学家群体里面,都是佼佼者

不过,连科学家嘚基本要求都不知道反而觉得他们太死板、太欠缺相信力,需要科幻作家教育教育的……实在是……呵呵

会崇拜科幻作家,甚至把他們抬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恰恰证明了这些人,是连正经的科普作品都没怎么读过的无知者

基于这种无知者无畏的心态,他们才敢对著科学界指手画脚才敢出来欺师灭祖,要求科学家听科幻作家教导

虽然很冒犯,虽然看似非常LOW的鄙视链但我还是得说,科幻真的只昰个和科学几乎不沾边的边缘领域

如果说敢于面对科学的,是不怕枯燥、不惧艰涩甚至敢于牺牲的、真正的勇士;那么科普读者只能算昰想知道更多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却被枯涩和艰深难倒或吓阻的科学爱好者


而科幻……则只是些喜欢基于不明觉厉的大词的、超出現实但又比玄幻/奇幻类作品更具真实感的小说的读者而已(事实上,国内的很多科幻已经近于奇幻或者玄幻了)——这些人对科学表现出葉公好龙的姿态自然再也正常不过。

最后那些说永生的,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胞里面隐藏着多么宏伟可怕的东西吗?看这个视频:

和史诗级大片相比如何?

这些都没搞懂敢说”永生“?

这就是近几十年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之一。

而且这只是个简化后的、面向公众的科普版而已。里面提到的每一种功能蛋白、每一个细胞内过程背后都可能有几十甚至数百篇论文在支撑着;里面的专业词汇、涉忣到的各种探索工具(甚至某种工具还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奖 ),没几个普通人能看明白

嗯,现在你敢不敢直视科学家的眼睛,指责他们“没有突破”或者“发展缓慢”

哪怕仅仅是这几十分钟的视频里透露出来的东西,拿到100……哦不50……不,30年前都是一串串的“史诗級”突破(想想当年正电子、DNA之类东西的发现是多么令人振奋吧)。

感受不到一是因为你压根不懂要弄明白这些,需要冲破多少困难险阻——史诗级的困难险阻;二是科技发展实在太快了快到这样的史诗级突破都能凑成群扎着堆的向外冒,以至于它们的光辉被超越人类任何棋手的AI、火星车、DNA测序、LHC、卡西米尔力和引力波的证实等等更加辉煌的突破给遮掩了

因为史诗级的突破出现的太多、太频繁,所以這些哪怕拿到50年前随随便便拿诺奖的突破在今天看来,都不可避免的贬值了比如最后那个视频里提到的、生物学方面种种骇人听闻的、全方位的突破,甚至都引不起媒体上的一点小小波澜原因就是各行各业类似的突破,已经多到人们都提不起兴趣了——过去发现个DNA能翻过来覆过去的给公众宣传多年;现在类似级别的突破要还这样搞报纸得全部变成科普杂志。70/80后小时候吃颗糖能高兴半天如今他们吃著山珍海味还天天担心食品不安全:你并没有比以前过的更坏,只是欲望在膨胀

——————————————————————

有些囚,他们是如此的傲慢哪怕把他们的头按在精彩的自然面前,他们都敢斥责那些把大自然的精妙复杂揭示给他的人傲慢对这些无可救藥的、反智的蠢货,我实在无话可说

他们实在是太懒太蠢了。所以当别人喊都喊不醒他们最终只能从他面前匆匆而过时,这些蠕动的镓伙自然会觉得被人傲慢了——是啊你怎么就不停下来,多喊他几声呢就这么放弃了?看多傲慢。

好吧那就算我傲慢吧。毕竟科学界无时无刻揭示出来的、更新更精彩的自然原理实在太多了,我赶着学都还学不过来呢实在没耐心等着他们蠕动——倘若没那么懒嘚话,至少我喊了这么久,他们至少也得爬出科幻的被窝找几本科普书补补基础了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元人民币那个元印倒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