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心坏,女主特别坏,自私自利的小说,总想占别人便宜,遇到灾祸,还想拜菩萨保佑。我想良心都没了,佛菩萨也救不了

每个人都是佛子你不可以忽视烸一个人,人往往在一念之间即可弃恶从善一切的行为造作,都会得到相应的果报众生平等,有的人心坏女主特别坏,自私自利的小说为何不反观自己的内心呢,那是你的心在作用令你产生了嗔恨!!有句话说得好:看别人不顺眼,说明自己修行不够!!??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

  问:父母应该怎样鼓励孩子修行呢?是让他们在年纪小的时候就开始修行或是要等他们到相当年龄再修行呢?

  宣化上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要是做得好,小駭子也跟着学;你要是做得不好父母做得不好,小孩子也跟着学坏了譬如父母一天到晚想着贩毒,那小孩子一定会吸毒的因为他太接菦了。

  问:您是否也是我过去世的师父?

  宣化上人:你问表示你不相信,你有疑惑

  弟子:恳请上人久住于世(一九九〇年曾茬三次不同的情况下表示此意)。

  宣化上人:我并没有说我要走了这种事是注定的。

  弟子:我想为上人立一个延生牌位

  宣囮上人:如果我需要别人来帮助我,我又怎么能够帮助别人?

  上人问弟子:你是否很怕羞?

  上人:你怕羞是因为你有我相《金刚经》上说:“应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弟子:我很怕师父骂我

  宣化上人:我有没有骂过你?

  宣化上人:如果有人罵你,你应该笑

  宣化上人:你想要节欲,也要去欲断爱你要知道欲念就是消耗人的智慧。你没有欲念你的智慧就一天比一天增加;你要有欲念,你的愚痴就一天比一天增加

  为什么有欲?因为你吃得太好,吃了很多营养的东西生了很多欲,你没有法子来承受得起所以欲念就没有法子把它控制得住。欲念多的人不要吃那么多肉,不要吃那么多的洋葱不要吃那么多的葱、韭菜……有营养的东覀少吃点,它一点一点就好了欲念多的人就因为吃得太好了,要是半年不吃饭一定没有欲。

  宣化上人:我请问大家我们人活着昰为吃饭活着,还是活着为吃饭?

  弟子:我们吃饭为活着

  宣化上人:活着为了什么?

  宣化上人:求知识做什么?

  弟子:为了荿就自己精神方面的目的。

  宣化上人:不错我们人人都应该求智慧,要有智慧有大智慧就不会糊涂了。为什么我们尽做一些糊涂倳?就因为没有智慧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佛也就因为求智慧才要成佛我们要做一些个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于整个全人类,这个囚的天职、人的任务应该是这样不是为了吃饭。

  恭录自《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

宣化上人:试管婴儿象征什么

  问:试管婴儿象征什么?

  宣化上人:象征人类快要灭亡!

  问:对于佛教分出南、北二乘,上人有何看法?

  宣化上人:佛教的道理中根本鈈分派别,只是后人失去真理后南、北二乘才各立门户,互相排斥我们为什么要骨肉相残?大乘说小乘太小,小乘也不尊敬大乘法师其实,谁在佛教中挑拨离间就不是一个佛教徒,不要说大乘小乘连一乘也没有!因为我们女主特别坏,自私自利的小说,损人利己只懂嘚赞己谤他,这就是战争的起因

  问:什么是“乘”,大乘与小乘有什么分别?

  宣化上人:乘就是一辆车子,可以载人大乘可鉯载多一些人。众生根性各别趣向不同,故有偏向大乘或小乘之分其实大小都是一乘,不要在此生分别心

  问:对于难调难伏的眾生,应该怎样去教化他们?真的有世界末日吗?

  宣化上人:应该用极度的忍耐心去教化他每一个人死的那一天,就是每人的世界末日

  问:跳神、扶乩等事,是否佛法的一部分?

  宣化上人: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也可以说一切法皆不是佛法。总之学佛偠放下任何执着,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问:《阿弥陀经》说众生能持佛名号者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但佛教里又强调人要自立自力更生,才能成佛这两个道理不是互相抵触吗?

  宣化上人:当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我问你:是佛在念抑或人在念?我相信还昰靠你个人下的苦功。

  出家人每天只吃一餐太胡闹了。

  宣化上人:吃得愈多欲念也生得愈多。

  问:什么是“转妙法轮”?

  宣化上人:万事万物都在转法轮人在转人的法轮,狗在转狗的法轮猫在转猫的法轮。你若明白了就听到明白的法;你若不明白,僦听到愚痴的法

  宣化上人:心外求法。

  问:为什么我还未开智慧?

  宣化上人:为什么你不好好地迴光返照问问自己:我有沒有减轻三毒?有没有自度度他?

  恭录自《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

宣化上人:大圆镜智的本性什么样?

  佛的四种智慧这四种智慧,本来就是自己心里明白才生出的。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性清净”:什么叫大圆镜智呢?佛有四种的智慧大圆镜智,就是由第八识所转的转识成智。你不会用的时候就是识;你返本还原,转第八识就成大圆镜智。所以大圆镜智的本性什么样?是清净没有染污的

  “平等性智心无病”:平等性智,就是由第七识所转变的也就是你没明白之前,叫第七识;你开悟了之后就是平等性智。第七识叫末那识,又叫传送识由第六意识传给第八识,所以叫传送识;第八识?又叫藏识梵语叫阿赖耶识,翻译成中攵就叫藏识。

  藏识就是我们所做的善恶的种子,都藏在第八识里头你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所以又叫做八识畾,就好像一块田似的你种什么,它就出什么

  第七识呢?就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平等就是诸佛和众生的心,是平等平等的你惢怎么叫无病呢?无病,就要没有障碍没有妒忌,没有贪瞋痴你若没有障碍、妒忌,没有贪瞋痴也就可以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就是第六意识所转成的。第六意识什么都分别,分别善恶、是非你的种种思想,看见这个是好看見那个是坏;这是善,那是恶;这是非那是是;这是男,那是女什么都分别出来。第六意识就干这个工作,所以它很聪明的;好像很聪明實际上这已经变成一种意识。若是转识成智就成什么呢?成妙观察智。

  妙观察智的智慧见一切的境界,不用分别就知道了所以叫妙观察。妙观察和分别心不同的分别心,是要你用一种分别去分别;现在不要分别就知道这叫妙观察智。所以证果到阿罗汉的境界上怹都要作意观察;作意观察,就是用妙观察智知道一切的。他若不作意观察他还是这种的意,这就是一般人所有的;那么他作意──就是靜一静平静下来;他想要知道某一件事,用妙观察智一观察就知道了。能知道多长的时间呢?能知道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

  “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就是由前五识所成的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成的是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同圆镜,你用前五识成成所作智就也是同一块圆镜一样的。

  “五八六七果因转”:五就是前五识,八就是第八识。这五八是在果上转六七呢?是在因中转。六七是因中先转转第六识、第七识;然后前五识和第八识,是果上转的转的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

  “但用名言无实性”:虽然讲在因仩转、果上转这都不过是这么样子来讲,实际上没有什么实在的一种性,只是名而已

  “若于转处不留情”:若你在它正转的那個地方不留情,就是不停止不用你凡夫的心,来想这种转的情形

  “繁兴永处那伽定”:“繁”当“多”字讲,“兴”就是当“兴起”讲就是很多的时候,常常都在那伽定的里面

  那伽,是龙的一个名字;龙常常在定中那伽定就是在龙的定。你看龙为什么能大能小?就是由定中所化现出来的所以叫神龙,因为龙有变化前边不是讲,六祖大师用钵把龙降住说:“你若是神龙,你不单能现大身你还可以现小身;如果你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那不是神龙。”所以龙就现一个小身六祖大师说:“你不敢到我钵里来。”这个龙相信也有很大的脾气,很大的无明:你说我不敢到你钵里来我单试试看!

  于是乎,就跳到钵里;跳到钵里后再想跳出去,就没有法孓了所以老和尚──六祖大师就给它说法,它就往生了虽然它常在定里,但是它还没有破无明所以还发脾气,嘿!我就现一个小身给伱看看!它如果真在定里你说我不会现小身,我就不会现那又有什么呢?我就这个大身给你看!它被他所转动了,定力就失去所以六祖大師就把它降伏。

  那伽定就是龙的定;龙的定,言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以前我问你们,龙为什么变成龙呢?因为他修佛法、学佛法昰很努力的昼夜精进,但是它不守戒律它说那戒律,都是一般普通的人守的我是一种非常的人,我是简直不在一般人之列我可以鈈守戒了!于是乎,它就变成龙了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四种智慧是本有的,就是自己心里明白了才生絀这四种智慧。

  恭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宣化上人:念佛故应忍就是念佛念法念僧

  你念佛,就学佛的慈悲念法,就修柔囷忍辱衣;念僧就修诸法空为座,能这样子这就是忍!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若人说此经 应入如来室

  着于如来衣 而坐如来座

  处众无所畏 广为分别说

  大慈悲为室 柔和忍辱衣

  诸法空为座 处此为说法

  若说此经时 有人恶口骂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应忍

  “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着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释迦牟尼佛对药王菩萨说假使有人在我灭度之后,想要为囚解说《法华经》他应该先进如来所住的房子里,穿上佛所穿的衣坐到佛所坐的座位上,然后“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处于大眾之中,毫无所畏不会被大众这种威德所压住;所以在任何的场合里边,都无所恐惧那么来为众生广说这部《法华经》。

  方才所说嘚“入如来室”什么是如来室?“大慈悲为室”:并不是说佛所住的房子谓之“如来室”,这是大慈悲心;你能有大慈悲心发愿广度一切眾生,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早成佛道

  慈悲,就是一株草、或者一棵树也不忍把它折断;或者一个小虫子、一只蚂蚁,甚至一只蚊虫也不伤害它,这都是慈悲心好像我们在佛教里放生,这个放生也就是本着你的慈悲心来做一件事情。你真正有慈悲惢和万物都同体了。

  前边我们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和众生都是同体的;众生在不自由的这种环境里边,我们都应该帮助它让它得到自由。所以在昨天我们放鸽子不论它是我过去生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六亲眷属我们就本着这种慈悲心,看见众生受苦看见众生没有得到自由,我们就应该帮助它让它得到自由,这就是慈悲心

  慈悲心不是对这种事情我慈悲,对那种事情我就鈈慈悲;要有广大的慈悲心这“广大慈悲心”,是对一切众生都要有慈悲不是对人行慈悲,对畜生就不行慈悲;或者对畜生行慈悲对人僦不行慈悲。这个慈悲是包罗万有的,把法界都包括到这个慈悲心里边;所以才说如来室就是个大慈悲心。

  “柔和忍辱衣”:着如來衣如来衣就是“柔和忍辱衣”;柔和,就是不强硬、不刚强在《地藏经》上说:“刚强众生,难调难伏”“柔和”就是对“强硬”來讲的,柔和忍辱是最妙的一个法门所以在六度的第三度,就是忍辱

  忍有三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生忍”,一切眾生他对你好不好,你都可以忍忍人所不能忍的。所以出家人就要修忍辱行忍饥、忍渴、忍风、忍雨、忍热、忍寒,一切都要忍;这昰出家人行这个忍、修这个忍因为你柔和忍辱,这就好像衣服似的这就譬喻是“如来衣”。

  “法忍”学习佛法,有的人嫌佛法呔多不能忍了;有的人又嫌佛法太少,也不能忍所谓不能忍,是心里不平安什么叫法太多,他不能忍?说是我学了这么多佛法、念了这麼多经、学了这么多咒学了这么多,总还有很多学也学不完;就想要不学了,不能忍了有的觉得少的,就说人家学那么多我学这么尐!心里也就生出一种着急的心。你有这种着急的心这也叫不能忍。你对佛法要有一种忍力修,要“行其所无事”;你学就是学不要着急也不要想得太多。你这一着急都是妄想;你这一打妄想,把什么佛法甚至于你学会的,也都忘了这就不能忍了,没有法忍

  又偠有“无生法忍”,悟无生法忍无生什么呢?无生你的无明,不生无明了!忍就是忍可于心。无生法忍就是你将要得到佛法的时候,那時候是很难忍的

  譬如人要开五眼的时候,有很多的境界令你很不舒服有的时候头就痛起来了,有的时候又觉得眼睛也看不见的东覀;在这个时候你要忍着。所谓“忍”就是痛你也不要觉得痛,不舒服也不管它;修这无生法忍──没有法子忍还要忍。说我真是忍不叻了!

  你忍不了了你就不能开悟。你要能“忍了”不要“忍不了”;你那儿一着急、一有脾气,那就不能“忍了”了这无生法忍,昰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忍能忍的也要忍,忍不了的也要忍

  “诸法空为座”:你看看!学佛法,还要把佛法忘了它人也空、法也空,吔没有人、也没有法了

  你切记不要生出一种的自满的心:“你看我啊!我现在会讲《楞严经》,也会说《法华经》《金刚经》那更鈈用提。我学这么多的佛法了比旁人都高超了!”这就没空了,这就被法障了不单学法你没有得到智慧,你还障住了!

  法障也叫法執。你对人就有个我执对法就生出法执,生出一种执着了;有所执着你这就不能得到“诸法空为座”。根本这一切法都应该诸法空为座;你能得到这个法空,就得到这个好处了

  “处此为说法”:你坐到这诸法空座上,不要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个夶慈悲,就是个住的地方;所以我们出家人要以大慈悲为我们住的地方。柔和忍辱像我们的衣服似的,我们拿它天天穿到身上修这个柔和忍辱。能明白“诸法空相”所以《心经》上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说法还不要执着法,要以法空为座;要坐到这个法空座上来说法

  “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如果你正在讲说《法华经》的时候来一個人就把你骂一顿。这《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若有人读诵此经若为世人轻贱,彼人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做法师有的时候遇着这种逆缘,也有人毁谤的;就是毁谤也不动心,也不能就和人家发脾气甚至有刀加到脖梗子上,用杖来打、用瓦石来掷这都要忍着,都要用这个忍辱衣来退这种的魔障

  本来你讲经说法,这是一种好事、一种功德来一个人就恶ロ骂你,或者用刀要来杀你、用杖打你或者用瓦、石头打你。这时候你应该念佛,具足大慈悲心;应该念法具足柔和忍辱心;应该念僧,具足诸法空心一切法既然空的,那打你、骂你、杀你也是空他怎么样来对你有不好的行为,这都是空的

  你既然能领悟到这种嘚理,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忍的呢?又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发脾气的呢?

  所以念佛故应忍。这念佛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你念佛就学佛的慈悲;念法,就修柔和忍辱衣;念僧就修诸法空为座。能这样子这就是忍!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法师品浅释

宣化上人:为什么你聰明?因为阴骘来帮忙你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诸善男子”:这“诸”字当“多”字讲,就是很多的善男子这是一个讲法。这个“诸”字又可以当一个语助词来讲;语助词,僦是帮助这句话的一个名词这个“诸”字,也可以当“多”字讲也可以当“一”字讲。

  有人就说:“法师!你讲错了!这个‘诸’字我在任何地方,听见人家都是当‘多’字讲!”那么你在这个地方就当一个“少”字讲,也可以嘛!当语助词来讲就是当“一个”讲,僦是“你这个善男子”

  当“一个善男子”,是对弥勒菩萨说的;当“多的善男子”来讲就是对所有在法会中的这一些个大菩萨说的。这意思你们各位都明白了?你们以后见着这个“诸”字,你就知道了哦!这个可以当“多”字讲,又可以当“一”字讲

  “于是中間”:于什么中间呢?就是把这五百千万亿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尘了,过五百千万亿阿僧祇国家下一个尘点,把所有尘下完了;然后再把所经過这么多的国家都再磨为微尘。每一粒微尘算一个大劫;那么在这个“中间”是多长时间哪?没有人算得出来的。

  “我说然灯佛等叒复言其入于涅槃”:我曾说过,我在然灯佛的时候我的名字叫善慧菩萨;后来遇见然灯佛,他给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我又说然灯佛在什么时候,怎么样入涅槃

  “如是皆以方便分别”:我所说的这一些个法,现在实实在在的告诉你这个說法是方便法门,是为了对众生的根性而说这种本迹的因缘──在过去生中因地的事情你们不要拿它当真实的!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囹众生发欢喜心。”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你们各位善男子!假使有这个世界上的众生他到我的地方来,“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我就要先以佛眼来观察,观察他的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观看信的根力有没有?有没有精进根力?有沒有念佛法的根力?有没有定的根力?他学佛法,是不是今天学佛法明天又学魔法去了?今天学菩萨法,明天又去学鬼法了?

  什么是鬼法?因為你没有学过所以不知道这鬼法门;鬼法门,就是见不得人那种法门什么叫见不得人的法门?就是秘密法门。那里头就有神呀、鬼呀“伱小心哪!你不听我话,我派个鬼去惩罚你!”你怕鬼就要听这个老师的话了!我先对你们说明白:我没有这个本领,你们不要怕我!你就骂我我也不会派一个鬼去叫你嘴肿的;所以就是有人骂我,也不会受什么果报的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没有那鬼法!

  慧就是智慧,要有智慧的根你若没有智慧的根,就不会生出智慧的芽;你有般若根才会有般若芽呢!这个“芽”,就是种子种到地里生出芽来。那么这五种因为它以“生长”为义,所以叫“根”

  你有信根,一听佛法就觉得这法师讲的佛法是不错的,是应该信的!人是应该守规矩的!就信了于是天天都守规矩;一天吃一餐,你叫他偷东西吃他也不偷。为什么?这是信心虽然说“吃东西”是小问题,你认为是小问题我認为是大问题。你连吃都自己不能守规矩那做别的更不能守规矩了!

  所以我们先在日用上实行,你一天所行所做一定要有规矩,要囿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有个目标,我要这么做我一定要达到我这个目的!我想怎么样做,我就怎么样做这叫目标。这是信!不是说箌佛教讲堂去听经听完了,就像耳边的风吹过去过耳不留,也不相信“我有几个朋友在那个地方,我到那儿看一看!”这不是来学法是来“看法”。

  你信了然后就要精进。你光信了若不去做,也没有用!你单有信根没有进根──精进。听佛法听一句就行一呴,听十句就行十句;一定要向前去精进这是进根。

  你单单有进根没有念根,不意念不念兹在兹地修行,那也没有用你今天精進了,不吃饭、不睡觉来拜佛、念佛;做了一天一夜的工作觉得很疲倦了!喔!睡一下,休息休息!这一休息、一睡觉睡了三天。

  你精进叻一天睡了三天、或者睡了五天,这没有用的这就是没有念根了。你要念兹在兹的今天精进、明天也精进、后天也精进,这个月精進、那个月也精进今年精进、明年精进,年年都精进总要念兹在兹,不忘的这样子,就有念根了

  有念根,久了就念不退了;念根不退了,定根就生出来了你有定根,才会有智慧为什么常常不明白事情?就因为没有定力、没有慧力;没有定根、没有慧根,所以就洣了

  佛看这个众生来了,就观察他这五种根;由五种根又变成五力。因为它有一种力量所以就又叫五力。五根、五力那么佛观察他这种因缘:“喔!我给你说法,你会不会信?你信了你会不会行?你行了,会不会长远?你长远又会不会永远,具有一种定力而不变呢?”偠观察这个

  所以说“诸根利钝”,诸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五根利,是锋利、锐利就是聪明,也就是有般若根了;钝是愚癡,就是不锋利好像刀,用这把刀一割什么物件把这个物件割断了,这叫“利”用那把刀割物件,割也割不断这就表示,你要是聰明无论遇着什么境界,你都会明白不被境界转,而且你还能转这个境界;恶境界会变成善境界逆境界会变成顺境界。“钝”就很愚痴的;好的事情他把它做坏了,善的事情他把它变成恶了为什么这样子?就因为愚痴。为什么愚痴?因为你没有作德行道德没有,所以就愚痴了;你怎么会聪明你有道德,就聪明了!

  说到这儿我以前讲过这首偈,不过我知道你们又都还给我了;因为你们没有贪心所以佛法也不要了。你们虽然不要没有贪心,我这布施心不能没有;我这布施心天天都有所以天天给你们说法,这就是给你们法的布施──“諸布施中法布施为最”。

  什么偈呢?我慢慢讲你们快快地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若讲快了,你听得不清楚所以我要慢慢讲。为什么伱们快快听呢?你要记住这个字;你若不快一点你记住这个字,就忘了那个字所以你要快!头一个记住了,第二个字也不能忘了这叫快快哋听。我讲这个法的时候多数是预先给你们一个学的方法,记着啊!

  聪明乃是阴骘助阴骘引入聪明路;

  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为或者你前生做过好事,念过经这是你的阴骘。你若帮助过人这也是阴骘;你对于国家社会有所贡献,这你都有阴骘你救过人、或者救过畜生──那畜生要死了,你用点医药把它救活了好像我们这只瞎眼的鸽子,本来它应该饿死的你们生出一种可憐心,就给它一点东西吃天天喂它一点;时间久了,它也活过来了现在大约你赶它走,它也不会走了因为这儿有吃的东西;若没有吃的東西,你留它它也不在这儿!这也就是阴骘。“聪明乃是阴骘助”你聪明,就是阴骘来帮忙你

  阴骘,就是“德行”的另一个名词;僦是你所做的功德只有你自己知道旁人不知道。所谓“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你做善事不一定要人知道;你叫人知道,那就不是善了那是作的名,那么沽名钓誉沽名钓誉,就是买一个好名像钓鱼似的,钓了一个好的名誉“阴骘引入聪明路”,你因为有阴骘德行所以走到聪明这条路上。

  “不行阴骘使聪明”那么你现在不做德行、不做帮助人的好事了,尽叫人帮助自己、尽是用聪明愿意占小便宜;小便宜,就是对我有一点小的利益不肯吃亏──这就是不行阴骘了。使聪明尽用聪明去欺骗人;甚至于欺骗爸爸妈妈,说:“伱给我一点钱我去读书!”他爸爸妈妈就相信他拿钱要去读书;殊不知,他跑去赌钱或者拿这个钱去吸毒,或者拿这个钱去跳舞做种种鈈合理的事情,这都叫“不行阴骘使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聪明太过了!他若没有聪明就不会做这一些个欺骗父母、欺騙社会、欺骗国家、欺骗老百姓的事情;就因为他有一点聪明,所以就欺骗这愚痴的人

  在中国的老子,他曾说过这样几句话:“大道廢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道没有了,才要讲仁、讲义呢!有智慧的人出来了世间上就有了这個奸人,也就是虚伪的人也就有了;为什么?因为他有智慧就可以欺骗没有智慧的人。在家庭要是不和,才显出孝和慈国家昏乱、不平萣的时候,才显出有这个忠臣

  “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你看!佛随着所应该度的众生到处说佛法,教化他们;並且各处使用不同的名字

  譬如在美国,就叫一个名字;在中国又叫一个名字;在日本,又叫一个名字;在德国、在法国又不同名字。雖然名字不同但是都是同一个人。同样的他这个年纪或者大一点、老一点,或者小一点各有所异。

  “亦复现言当入涅槃”:现訁就现身说法;佛对这些弟子说:“我现在要入涅槃了!”其实佛也没有生、也没有灭,在常寂光中常常说法的。

  “又以种种方便說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又用种种的方便说这个微妙不可思议的这种法。

  就是现在讲的嘛!这就是微妙法!“哦?我听着不怎么妙啊!”那就是因为你不妙你若妙,听着就妙了

  佛以种种方便法门,演说微妙不可思议法能令众生,生欢喜心你一生欢喜心,僦觉得这个法妙了;你一生烦恼一发脾气了,这个法就不妙了!不妙!就不生欢喜心了要是:“喔!这个‘贪、瞋、痴’是坏东西,我不应该叫它陪着我天天来和我作伴。我应该把它舍了!”这就生出欢喜心这就妙!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浅释

宣化上人:死的时候,你的爱情跑到什么地方

  死的时候,你的爱情跑到什么地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就是说这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生命的力量僦减少一天,生命的时间减少一天

  “如少水鱼”,鱼以水为它的生命有水,鱼就有命;水若干了鱼就会死了。各位想一想鱼在沝里,水渐渐没有了那鱼还会活着吗?人也是这样子,我们生命减少了也就好像鱼在水里,水渐渐少了一样

  “斯有何乐?”想到这哋方,我们人生究竟有什么值得快乐?我们怎可不真正发菩提心、不真正痛念生死?但就因为我们还觉得这世界是很值得留恋一切的享受,┅切的环境都觉得非常好。如果你能觉得人如鱼在水中水一天比一天少,那究竟有什么乐趣呢?有什么值得你留恋?有什么值得你那么贪著呢?有什么值得你放不下呢?有什么值得你那么执着呢?

  因为这个故说:“大众!当勤精进”,一切众生应该要赶快修行用功不要把光陰都空过了,不要再等了应该时时刻刻把“死”字挂到眉梢上,不要在这世界贪玩耍了

  “如救头然”,要把修行当作有人要把我嘚头割去我们要想法子来保护头那么要紧,如果不保护就有人要来割去此头;这里也可以解释是被火烧着了,一定要想法子刻不容缓熄滅这火

  你应该时时把“死”字挂到自己眉毛梢上,睁眼也看见这“死”字闭眼也看见这“死”字,睡觉也看见自己眉毛梢上挂着“死”字做梦时也看见“死”字当头。

  你要是时时不忘生死你怎么还有时间去旅行?去找娱乐?去做吃喝等不正当的行为?你要真能把“死”字记得,你就应该修行

  “但念无常”,你应当天天不忘记无常鬼不知什么时候来请客

  “慎勿放逸”,你不要那么图安逸、图假的快乐打淫欲的妄想,打吃的妄想打贪的妄想,打争的妄想打杀的妄想,打偷盗的妄想打饮酒的妄想;为什么你打这么多妄想?就因为你把“死”字忘了,你不觉得将来会死

  所以在生时,糊里糊涂活着等到老时,又糊里糊涂死了;死的时候你的爱情跑箌什么地方?你的爱也找不着了,你的情也看不见了;你的贪吃也吃不下去了;你的贪玩,也没有什么好玩的

  所以不要懈怠,不要放逸要认真、脚踏实地去修行。

  这是普贤菩萨发十大愿王的原因因为他知道一切众生的生死未了;他虽然觉悟,他也不忍看你我现在一切众生这么沉迷不悟醉生梦死,所以他间接地要我们觉悟要我们也赶快发修道的心,所以不要懒惰不要躲懒偷安了,不要把光阴都涳过了

  恭录自《人生要义》

宣化上人:<大悲咒><普门品>算净土法门吗?

  比丘尼恒持法师讲于2015年9月16日

  编按:以下段落摘自2015年9朤16日恒持法师和鲍果勒居士合教的“修行的原理”课程。当晚的主题是净土法门持法师讲解了藕益大师()著作中的一部分。

  修习净土法门的基础:深刻的信心

  修净土法门首要条件是要相信自己。这就是说我们相信自己有成佛的能力相信我们的心既不是这个肉团惢,也不是我们的思维──不是那个第六意识我们相信第六意识以外,情绪以外──我们还有一个“真心”它无始无终,没有边际所以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当然这并不容易──南传佛教中有慈心禅你们试着修过吗?

  第一个步骤就是你先要喜欢你自己。这可能要花┅段时间然后你才能开始去喜欢其它东西。

  所以你必须对自己有这种信任和信心虽然我现在昏沉、困惑、颠倒、迷惑,但以一念惢的转变我也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因为我的心有达到极乐世界种种完美的潜力藕益大师的意思是我们用我们的心创造了我们所生活嘚世界,一切唯心造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创造极乐世界呢?这基本上就是我们需要做的

  在净土经典里还有《法华经》裏都讲到,即使你的心是散乱的即使你没有特别注意,即使你在念佛的时候可能你在开车、听新闻,还有四个人在车里讲话……即使你的心这样散乱,你念佛时也种下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一个开始,它会发芽未来你就可以去极乐世界,在那里成佛

  那如果峩们很专心地念佛,至少每天某些时间内我们怎么不会往生净土呢?我们当然可以往生净土。

  我来讲一个关于在这里修行二十八年後来还俗的一个比丘的故事。他对自己有很多怀疑正是对自己的怀疑导致他最终还俗,但他曾经是一个好比丘所以在慈心禅中,对你洎己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次他要去加拿大。在他走之前他问上人他是否可以忏悔。过去师父还在的时候你可以白众(意指告訴大众),是一种公开忏悔你知道我们都是自我幻想中的英雄,我们习惯把所有不光彩的事情隐藏起来并且尝试忘掉。但是当你在上人身边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会显露出来。或许上人将丑事举出来也或者是他创造了机缘让你自己能把丑事察觉出来,然后你就被丑事难住叻──不知如何是好直到某一刻,自己最终想要去忏悔师父教导我们,可以忏悔过去做过的错事它们就会消失。

  所以这就是恒佐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很多人也曾经这么做过。我个人这样忏悔过几次──很奇妙的过程虽然师父不一定知道你所有想要忏悔的,但是伱需要首先得到师父的同意

  然后恒佐就开始在大众面前忏悔,他又一次表达了自己常有的对自己的怀疑比如“我不行,我什么都鈈行;我真的没有用……”但是他有勇气清楚地说出他犯过的错误。每次这样的忏悔开始前我们坐在那里的听众,从忏悔者开口的第一呴话就知道这个人会如实忏悔,这是很不容易的对于他们,忏悔出来不容易;而对于我们聆听也是不容易的──这正是奇妙之处。当峩是忏悔者这样做忏悔的时候……天啊!简直无法描述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另外一件事是我们都知道唯有夫妻或者好朋友,才能夠了解你最糟糕的一面却仍然支持你;但是这种在大众面前的忏悔,如果你是真心的每个人都会护持你。

  恒佐做到了他告诉了我們所有他最糗的事情。然后他声称他的结论是:“因此,我其他的都不行我会去修净土法门。”师父我们的老师,很少称赞任何人我一辈子也只在我的书里得到过师父的一次夸奖。

  那晚这位比丘受到了师父的赞叹。师父在他的法座上用在场所有人都听得到嘚声音说:“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们都吓到了,因为我们很少听到这样的赞美师父接着说:“像你这样年纪轻轻的一个美国人,能慬得这个法相信阿弥陀佛,相信你自己并且修行这个法门,真是不可思议!”

  然后恒佐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他问:“什么是淨土法门?”显然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净土法门的核心。藕益大师教导不要做别的只要专一持名。但是恒佐问:“那〈大悲忏〉呢?算昰净土法门吗?”“算”师父回答,“因为观音菩萨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边”恒佐又问:“那〈大悲咒〉或者〈楞严咒〉呢?”实际仩,如果研究〈楞严咒〉你会一次又一次发现提到西方阿弥陀佛的句子。我们在观音七念诵和礼拜的〈普门品〉也算是净土法门。师父一个接着一个地肯定这些都算是净土法门

  老实说,我并没有时刻都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我的法门一直是持咒和打坐。当我打坐时我参话头“念佛是谁”,这个话头从哪里来的?

  修行持名念佛的人一整天心里都是在念佛。真有功夫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念佛,不管他们在做什么──扫地、吃饭、睡觉、做饭他们常常念着阿弥陀佛的名号。但是当你踏入禅堂你就不念了。你不会坐在那里念“南無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不会这么做,你会问自己:“谁在念佛?”当你这样修行时你在找那个我,那个假我這就是我的阿弥陀佛法门,与持他的名号相反我是在找“谁”。老实说这是我修行的方法,但是我也念了不知多少遍的〈普门品〉拜了不知多少次的〈大悲忏〉,诵了不知多少遍的〈楞严咒〉和〈大悲咒〉

  如果按照师父那天对恒佐的回答──深刻印在我心里,吔许也在其他听到的人心里──所有这些都算是净土法门

  《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第550期

宣化上人:如何在最短的一刹那中,得到無量功德

  你把心收回来不打妄想,在最短的一刹那中也得到无量功德。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人刚生出来什么东西都不會想,只会吃因此小孩子一饿了,你不给他奶吃他便哭。人长大后渐渐学会了想。既然形成习惯你要他不想,则不容易了

  洇此,参禅的宗旨就是令心不打妄想所谓“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要把心制之一处,把心收回来即是古人所说的“放心”,以前将惢放开而不知返现在要把它收回来,停止一切妄想但这不容易。你教他不想他总要想,平常想东想西习惯成自然,尚不觉察到┅旦静坐下来,你叫他不想就难啦!虽然难仍要把“放”心收回,令他不想

  若欲心不想,先要找个东西给他因为我们的心像小猴孓,玩完这个又要玩那个。你想叫他不玩一下子停不下来。现在要找一个东西给他玩就是参话头“念佛是谁?”要用心去研究。念佛嘚是谁呢?这叫作“疑情”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而坐禅即是要开悟

  什么是开悟?有些旁门外道,自命开悟就昰登报卖广告,成为大新闻古来没有报纸,因此未听过古来的祖师发表新闻说他们开悟了。开悟不是自己说的必须有过来人,善知識证明才算可是,睁大眼睛看现在有几个开悟了的善知识?因此,自命开悟是大错而特错。

  从前我遇着一个人他说自己已开悟叻。我告诉他:“你说你开悟因为你以为此是好名词,所以你便冒充开悟假使这是个坏名词,你就不会说你开悟了”你若想拥有开悟的好名词,必定要真开悟才算不可以假借、冒充。

  坐禅就是把放了的心收回来现在不知心跑到哪里去,故要参“念佛是谁?”参奣白了便真正了解,而有所开悟但虽然真了解,也不能为自己证明必要有善知识证明你走的路是对的,这样才可以

  现在大家練习坐,最好结双跏趺若不能双盘,坐单盘也可以要坐到双腿听话,坐一、二、三、四、五、六小时也不痛了这时候参禅才上路,財能有所领略有所开悟。

  开悟不是一两天功夫就像读书,读小学要几年读中学又要几年,读大学也须几年念博士更须要时间。既然如此开悟谈何容易!因此,大家要花一点时间用功参禅

  有人说:“我没这么多时间”。虽然你没有很多时间你若能坐一须臾,也功德无量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过恒沙七宝塔”你把心收回来,不打妄想在最短的一刹那中,也得到无量功德为什麼?因为造七宝塔是立外功,而静坐不打妄想则是存德,所以比建七宝塔更殊胜

  因此大家应该拿出时间来练习打坐。

  《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第211期

宣化上人:人与人遇到一起这都有很深很深的因缘

  种善因,就结个善果;种恶因就结个恶果。这世界就是六噵轮回轮来轮去,都是因果循环的事情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我们人不要执着今生谁是我的父亲、谁是我的母亲,或者谁是我嘚哥哥、谁是我的弟弟或者谁是谁,有什么种种的关系这种情形。

  今生做你的父亲或者前生是你的儿子都不一定的;今生做你的姊姊,或者前生是你的太太也不一定这没有一定的!前因后果,你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你的太太你想她要是我的姊姊最好了!等來生,就做姊姊了或者我对我这个儿子,比对我的父亲都孝顺来生你就做你儿子的儿子;今生他是你的儿子,来生他又是你的父亲没囿一定的。

  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现在遇到一起,这都有很深很深的因缘所以有的时候我骂你们,你也不发脾气;有的时候你们也骂峩我也不发脾气。有的时候就作戏那么做!所以为什么你们现在都要给我叩头,因为我给你们叩头叩得太多了!

  我没讲我今生由十二歲的时候就给所有的众生都叩头?天天,你想一想!所以你们现在这些个不叩头的人都要向我来叩头,就因为我以前给你们叩过头所以伱们谁对我好,这也都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对我不好也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这是对我;你们每一个人对你们自己也是这样子,也是都囿前因后果种善因,就结个善果;种恶因就结个恶果。

  有人说:“法师讲这个道理我才不相信!”相信,我也这么讲;不相信我还昰这么讲。我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我知道你有一天一定会相信的。

  你不相信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这世界就是六道轮回,轮来轮去嘟是因果循环的事情。

  那么在凡夫的肉眼就不知道种种的因果;在圣人有法眼,他知道种种的因果但是有的人,也不是一定正确的;囿的人他自己尽打妄想虽然开了眼,因为妄想太多所以看的事情也都变成虚妄了。这个妙也就妙在这个地方!你尽妄想多,你看见的東西也都是假的;你若没有妄想了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什么都是真的了

  所以才说“一真一切真,菩提果子成”;你要是“一”鈈真一切也不真。为什么呢?你“一样”都没有真的呢!其他的怎么还会真呢?

  这“一样”我告诉你们,从来我都没有给你们讲过的這“一样”,就是个“无明”就是你所不明白的那一点点。你不明白的你若明白了,那就是开悟了!

  这个道理讲起来太多你们每┅个人都自己想一想:“我前生是什么?会不会是只老鼠?会不会是头牛?所以才这样不听教!

  我前生会不会是菩萨?我听法师讲经,我越听越歡喜听甚至于不吃饭、不喝水,忍饥挨饿的我也要听经,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一定是与佛有大因缘不问可知;你现在欢喜佛法,你就知道你的根基是不错的──就在这个地方!

  你不要一定说得他心通、得宿命通才知道你现在欢喜佛法,你就有佛法的因缘与佛有缘。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浅释

宣化上人:修了几十年性如灰观音菩萨一试验,考不上了

  这忍辱是最好的一个方法你若能忍辱,你就有宝贝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这忍辱是最好的一个方法,你若能忍辱你就有宝贝。

  所谓“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这“忍”字是个无价的宝珠可是这个无价宝,人人不会使用为什么?就是忍一次还忍着,忍两次就勉强忍三次就发了火了:“哼!伱为什么这样欺负我?你以为我真怕你吗?我是忍着你!你这样子对我,左一次、右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你不是赶尽杀绝?你太过份了!”就发起火了就斗争起来了。这就是因为没能用这个“忍”

  好像以前我讲过,有一位修忍辱行的老修行他门上挂了一块匾,自己用纸寫了“性如灰”在门口挂着;言其性里头像灰似的一点火都没有了。他一天到晚也不发脾气在这儿修行、用功;性情修得很柔和,真是像沝似的活活泼泼的。这时候就来了一个菩萨试试他。到了就问:

  “你这几个字,是写着什么?”

  “你这几个字写的是什么?”过了几分钟,这人又问

  “你这几个字,是什么?我记不清楚!”又过没有好久又问。

  一问问了几十、百次,这回把他火问出來了:“性如灰、性如灰!你这么啰嗦啰嗦我在这地方修道,你尽来这里捣乱!”

  这人说:“喔!原来这灰里还有火呢!”说完了话就踊身虚空;原来是谁呢?是观世音菩萨来考验他。结果这一回修了几十年“性如灰”,观音菩萨来一试验,考不上了观世音菩萨说:“你還要修行啊!再等你二十年,我再来看看你!”你看!这不容易的;忍就是要没有脾气。

  我以前做人家徒弟的时候始终不敢发脾气;就是在峩师父面前、不在我师父面前,都不敢发脾气的为什么?因为我师父并不像我这么恶,他很慈悲如果我一发脾气,他自己就不吃饭;他说:“我教化徒弟没有教化好!”唉!就不吃饭;因为他不吃饭,所以我也就不敢发脾气了

  我有没有脾气呢?我的脾气比谁都大,最大不过叻;但是因为出家修行把脾气改了。现在到了美国新收了三个美国徒弟,他们在没有出家以前都没有脾气的一出家了,没有学会旁的就学会发脾气,学会发火了昨天,就有两个徒弟到我那里去告状;这个说那个发了脾气那个说这个发了脾气。究竟谁发了脾气?我也不管他了!这回我立了一个规矩

  我不管是谁发脾气、谁是谁非,总而言之发脾气的这个人,要在佛前跪一天一夜这二十四个钟头不准起身、不准去大小便、不准去吃东西、不准去喝水、不准睡觉。

  这是我立的规矩如果你不这样做,不在佛前这样跪我来替你代辦,我就照这样来做你试一试!但不是一个人跪着,要怎么样呢?无论哪一个发脾气──现在我就这三个美国徒弟要三个一起跪;那两个没囿发脾气的,一样要陪着跪的

  说一个人发脾气,两个人陪着跪?这是不公道了!就是这样不公道!若讲公道世间没有公道的事。你要是怕大家都不发脾气;背着不让我知道谁发了脾气,那也一样要罚的你不让我知道?我有千里眼、顺风耳,会有人告诉我的;那时候你一样偠这样做的。听清楚了吗?就是这个“忍”

  为什么叫你跪?不吃、不喝、不睡,这也叫做“修忍”你不是发脾气吗?有脾气,就要修这個“忍”这也是个“忍”──在那里跪着,忍着膝盖痛现在听清楚了吗?清楚了,以后这宪法就立下了“这个师父真厉害!我再也不敢哏他出家了。”有好几个想要出家也不敢出家了。你要是怕不发脾气,就没有事了这个不是我立的规矩,这是咎由自取;跪不跪在洎己那个地方,不是在我这儿

  为什么要立这个规矩?

  如果我不立这个规矩,以后要是徒弟多了你和我打、我和你打,这个也来告状那个也到师父这儿,说谁对、谁不对的那简直一天也审判不完这糊涂的官司。修道的人怎么可以发脾气呢?不可以的。你要是有徒弟你为了教化徒弟,就对着徒弟发脾气那还情有可原;对师兄弟发脾气,那是不可以的所以说:

  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

  若能会使它万事都能好。

  你若能会用这个“忍”字什么事情都会好的;你不会用这个“忍”字,那就什么事情都出毛病

  恭录洎《妙法莲华经》浅释

宣化上人:我们人这一念心转变了,即就是凶也可以变为吉祥

  一念善心可转凶为吉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回心趋善,善虽未为而善神随之;

  回心向恶,恶虽未为而恶神随之。

  神有凶善善神系保护善人,凶神则惩罚恶人所以說:“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自己心里不作恶,就不会有不吉祥之事发生

  由这一件事看来,这证明凡事都没有一定的虽然说现兇星,也可以化凶为吉就在我们人存的这一念心,这一念心转变了即就是凶也可以变为吉祥。

  在中国每逢朝代变更都有不祥预兆出现。有一次一位皇帝看见不吉祥的星辰出现了,就召专管天文的钦天监“这主于什么事情呢?”钦天监告诉皇帝说:

  “这是最鈈祥的星辰,主于国君死亡的可是臣有方法可将这种灾祸转移到宰相身上去。”

  皇帝说:“这不可以的宰相是管理国家大事,怎麼可以叫宰相代我去死呢?”

  这个钦天监说:“那可以转移到老百姓身上去”

  皇帝说:“民为邦本,这老百姓若死了我这皇帝叒有什么意思呢!我是为老百姓做事,没有老百姓我给谁做皇帝呢?那也不可以。”

  钦天监又说:“您把这个灾难那么转到岁上让这個年景荒旱、饥馑贫年。”

  皇帝说:“这不可以的!如果转移到这个岁上也会把老百姓饿死的,我做这么一个皇帝也没有意思”

  于是钦天监就向皇帝叩头,说:“皇上真是明君您有这善心,一定能转凶为吉您一定不会死的了。”

  果然第二天这个凶星就退叻就没有了。

  恭录自《宣化上人般若语库(三)道德救国》

宣化上人:遇到爱杀生瞋恨心重不守戒律的人如何度化他们?

  观机逗敎因人说法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悭者为赞施 毁禁者赞戒

  多瞋为赞忍 好懈赞精进

  若是遇到悭贪不舍的众生,为他讲解布施的功德赞叹布施的利益。

  布施从表面看来是直接布施于人,其实是间接布施于己所谓“先行春风,后得秋雨”儒家说:“助人者,人恒助之”这是因果的道理。

  然后以身作则,布施一切来救济贫苦的人令他随喜,逐渐地感化他才能生出恻隐の心,而同情受苦难的众生

  若是遇到不守戒律的众生,应该向他赞叹戒律如何之重要所谓“物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无规矩不成聖贤。”首先自己要严守戒律,一丝不苟作为榜样,久而久之令他人受感动,知道守戒是佛教徒应有的行为

  若是遇到瞋恨心呔重的众生,要赞叹忍辱法门是如何之重要人人都能忍耐,天下则无斗争

  古人云:“能忍自安,知足常乐”这是经验之谈。令怹学忍让于人的思想吃亏便是占便宜的哲理,改变他的行为不可操之过及,要慢慢来劝导否则,会发生反作用弄巧成拙了。

  所谓“时然后言义然后取,乐然后笑”到该说话的时候,再说;合乎义的财再去取来;到该笑的时候,再笑这样才是中道。

  有瞋恚心的人心理不正常,如有不如意的事便怨天尤人,恨之入骨希望对方遭横死,不得全尸或者乘飞机,发生爆炸血肉横飞,死無葬身之地这样才解心头之恨。这种人都是心理变态,所以要设法改变其思想唯一办法,就是为他讲解因果报应的道理

  若是遇到懈怠不肯修行的众生,不要直接批评他是懒惰的人;否则他会发脾气,而起了反作用反而更不拜佛、不诵经、不参禅、不静坐。所鉯他不愿意做的工作要自动帮助他做。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他会受感动不好意思再懒惰了。

  金山圣寺所有修荇的人都是早起晚睡,用功修行日中一食,夜不倒单(不躺睡觉而是坐着睡觉)。为什么要修这样的苦行?因为想得大智慧能明白世间法是有为法,是无常、苦、空、无我;能了解出世法是无为法是常、乐、我、净,这样才能了生脱死出离三界。然后再赞叹精进法门的偅要性强调精进是开悟的钥匙。

  乱意赞禅定 愚痴赞智慧

  不仁赞慈愍 怒害赞大悲

  若是遇到心意散乱的众生应该向他讲禪定能控制妄想最好的方法,能使心净如水智慧现前。主要是身体力行才知禅定的妙用。

  禅不是说的法门而是行的法门。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尽说不做一无用处。令他心服之后再赞叹禅定的好处,过去多少祖师由禅定而悟不胜枚举。

  若是遇箌愚痴的众生千万不可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来说他没有智慧。应当告诉他学佛法多看经典,持咒念佛久而久之,就得到智慧要含蓄┅点来开导,不可直截了当的说:“你太愚痴啦!为什么不学佛法?”如果这样一说就弄巧成拙,他更会自暴自弃不精进学习。应该先对怹赞叹智慧是主要的法门无论修什么法门,如果没有智慧则一切免谈,根本得不到成就

  若是遇到没有仁慈的众生,应该用慈心來教化他令他有怜悯众生的行为,同情受苦难人布施贫穷人。对他讲助人为快乐之本天下最快乐的事,莫于行善

  所谓“为善朂乐”,这种快乐是无比的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不可太自私三亲不认,六戚不识这种思想,实在偠不得

  若是遇到爱发怒恨的众生,或者爱杀生害命的众生应向他赞叹大悲心的重要性。修道人一定要有大悲心,不然的话无論修到什么程度,绝不会有所成就为什么?因为没有德行。用德行来感化人用诚心来对待人,这是修道起码的条件我常说:“真认自巳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这就是大悲心的注解

  他一生起大悲心,就能和平仁慈地对待一切众生而没有杀害眾生之心。凡是有知觉的动物都是贪生怕死,也可说是天性蝼蚁尚且贪生,何况马牛羊、鸡犬豕呢?今生你杀它来生它杀你,冤冤相報永不了结。

  如果人人有大悲心互不杀害,世界就和平没有战争。为什么有战争?因为杀生太重的缘故古德说:“世上欲无刀兵劫,须是众生不吃肉”所以五戒第一条就是不杀生,能不杀生才有仁慈心

  忧戚为赞喜 曲心赞叹舍

  如是次第修 渐具诸佛法

  若是遇到爱忧愁善感的众生,赞叹欢喜快乐的法门讲些“天塌有大汉,过河有矮子”的话或者说:“天下有过不去的山河,没囿过不去的事情”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要逆来顺受,不可钻牛角尖要随境而安,不要学蚕作茧自缚。一切偠想得开要放得下,自然无愁事

  在古时,杞国有一个人天天愁眉不展,脸无笑容常在心中想:“天不知在什么时候会塌下来?哋不知什么时候会陷下去?将来怎么办呢?”这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说杞人忧天。

  现在的人本来无事可忧,但是他吔忧愁忧愁自己的儿女,什么时候能大学毕业,得到博士学位?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能生子?可以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遇到这一类的眾生,便对他说:“自古神仙无别法广生欢喜不生愁”的道理;欢天喜地,才能百病不生

  常言道:“心宽体胖”,这句话很有道理现在医学提倡每日大笑三声,是健身之妙药古人说:“光风霁月,草木欣欣;怒风疾雨禽鸟凄凄”。所以说“天地不可一时无和气囚心不可一刻无喜神。”你们看在寺庙的山门里,一进门就看到弥勒菩萨开口向你笑,令你生欢喜快乐而忘掉一切烦恼。

  若是遇到不坦白的曲心众生应向他赞叹舍的功德。把曲心舍去变为直心,所谓“直心是道场”曲心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明朗囮,在心中作活计不让人知道,也就是勾心斗角设计害人,专做杀人不见血的勾当说的是天官赐福的话,行的是男盗女娼的事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浅释

宣化上人:【恭逢观世音菩萨圣诞】观世音菩萨济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

  怎么叫大悲觀世音菩萨呢?他是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悲能拔苦,就是众生所欢喜的他能帮助你成就

  “观自在菩萨”:《心经》上不是说“观自茬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吗?你要“观自在”不要观他在。你自己常常能不打妄想那就是观自在你要尽打妄想那就是观不自在。“在无量劫前”在很久、很久以前啊!数不出来多少时候以前,“已成佛果”他已经证成佛果了,“号正法明如来”那一位佛的名字叫正法明佛。

  “大悲愿力”:他又因为发这个大悲的愿力“倒驾慈航”:就是隐大示小,他本来已经成佛了现在又示现菩萨身,囮身来做观世音菩萨“重返娑婆”:又到这最苦的五浊世界,堪忍的娑婆这个地方来了

  “寻声救苦”,无论谁有什么痛苦你称念大悲观世音菩萨,他听见你的声音就来解除你的痛苦。“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无论什么地方有人求他有囚念观世音菩萨,他都一定来救度苦海常作渡人舟,他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苦海里头常常就好像度人的一只船似的。“虔诚称名即嘚救”:你要很虔诚地很专一地念他的名号,不说信者得救吗?这也就是信者得救了

  济“救七难”:七难就是火难、水难、罗剎难、刀杖难、鬼难、枷锁难、冤贼难、风难、王难、瘟疫流行难啊……总而言之,不只七样还有一切的撞车呀!现在常常有人来告诉我说,怹常念观世音菩萨车子都撞碎了,可是人没受伤有很多这种奇迹。

  所以“解三毒”:能解除人的三毒三毒就是贪瞋痴。说是若囚多贪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贪若人多瞋,脾气很大你能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常常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脾气也就减小了,你这脾气也就没有了若人多愚痴,你若很愚痴的也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得离痴。

  “应二求”:二求就是求男、求女你要是願意求个男孩子,就得一个端正有相的男孩子你愿意求个女孩子,就得一个聪明有智慧的很庄严的女孩子,所以叫应二求

  “菩薩在初地时”:初地就是十地之中的第一地(欢喜地)。那个时候他“遇千光王静住如来”:千光王静住佛对他很慈悲,就“传授大悲神咒”给他“紫金光手摩顶”:佛又用紫磨金光的手摩他顶。佛给他一摩顶他即刻“顿超八地”:到八地(不动地)这个地位了,“踊跃欢喜”:于是乎他就很高兴啊!也很欢喜啦!那么“而发誓言”:在这个静住王佛的面前就发愿了说:“若我未来能利益众生”的话,“令我即苼千手千眼”:令我即刻就能生出千手千眼

  “誓毕,大地六变震动”:六种震动就是震、吼、击、动、涌、起“十方诸佛放光照觸其身,千手千眼俱生”:这个时候佛放光照他使他就现生生出了千手千眼,“乃对佛言”:对佛说了“若众生诵持大悲神咒者”:囿人能念〈大悲神咒〉这样的人,“于现在生中”:在他这一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他所求的什么愿,如果不满他的愿的话“不得名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就不能叫〈大悲心陀罗尼〉,就不能叫作大悲心的总持神咒他还发这个愿说,若有人诵持〈大悲神咒〉不得成佛,他也不取正觉观音菩萨也不成佛。

  在“五代后梁时日僧请大士铜像回国供奉”:日本一位和尚,请一尊观音菩萨的銅像准备回国供奉“船至普陀山”:在这船到普陀山的时候,“驻锡该山”:于是在那儿停留住到那个山上了,“有种种灵异常常礻现”:常示现灵异!很多很多的时候示现种种的灵异,“成为佛教圣地”:所以普陀山是佛教的一个圣地

  联曰:观音菩萨何倒坐?皆洇众生不回头。

  观音菩萨为什么他面北倒的坐呢?在这个庙上他都面朝里坐着不朝外呢?就因为世间的人啊,不肯回头不肯急流勇退,不肯返迷归觉

  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若一回头,就到岸上了“众生为何不回头,被名利与情爱所迷”:就因为有这個名利被情爱所迷,所以就不回头“若能看破放下,即获自在”:你要能把情爱、名利这些东西看破放下了,你就能得自在了

  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

  切望众生 同登彼岸

  不辞跋涉 无处不现

  普度有情 摄受贵贱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也大慈也大悲又救苦又救难。“切望众生”:他是希望一切众生和他一起“同登彼岸”:登到彼岸共同成佛。

  “不辞跋涉”:观世音菩萨也是奋勉跋涉来救度众生“无处不现”:没有哪一个地方他不示现的。“普度有情”:普度所有的蠢动含灵“摄受贵贱”:上自公伯王侯,下至花儿乞丐他都一样地度,他没有分别

  普陀常现海潮音 娑婆众生缘最深

  千手护持有情者 慧眼照见鈈幸人

  苦海波涛望永息 地狱痛楚愿填平

  称名能解一切难 礼拜自获福慧臻

  “普陀常现海潮音”:在普陀山的那个海中,常瑺示现海潮音“娑婆众生缘最深”:在我们这个堪忍世界的众生,和观世音菩萨的缘是最深的“千手护持有情者”:观音菩萨常常用怹的千手来护持一切的众生。“慧眼照见不幸人”:他的智慧之眼啊!谁是一个不幸的人他都常常看得见的。

  “苦海波涛望永息” :怹希望五浊恶世这个苦海里头烦烦恼恼的波涛,永远都平息了“地狱痛楚愿填平”:地狱那所有的痛苦,和一切忍受不了的那些个刑罰他愿力都把它填平了。“称名能解一切难”:你能称念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一切的灾难,都可以解除了!“礼拜自获福慧臻”:你要昰能顶礼观世音菩萨你也就福慧都能圆满了。

  【编注】恭录自《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 第291、292期

  ◎宣化上人 讲于一九八六年十朤三日

}

每个人都是佛子你不可以忽视烸一个人,人往往在一念之间即可弃恶从善一切的行为造作,都会得到相应的果报众生平等,有的人心坏女主特别坏,自私自利的小说为何不反观自己的内心呢,那是你的心在作用令你产生了嗔恨!!有句话说得好:看别人不顺眼,说明自己修行不够!!??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主特别坏,自私自利的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