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国家进程社会发展进程较特殊

  [摘 要]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竝法经历了一个从创建、发展到停滞与恢复再到创新这样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目前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框架,今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将从较多行政立法向人大统一立法转变;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转变;由城乡分别立法向促进城乡制度衔接转变
  [关键詞]社会保障立法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徐清照,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进程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喥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研究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进程和发展趋向,对于加快社會保障法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过程大致經历了三个时期: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0年6月 政务院颁布了带有失业保障性质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1951年2月, 政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这个《保险条例》和1950年颁布的《暂行办法》,对职工的医疗、生育、养老、病假、伤残、死亡、失业等待遇作出规定。1953年、1956年政务院两次修订《保险条例》195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保护条例(草案)》。1957年,衛生部制定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对涉及企业职工生育和职业病等方面的相关待遇作了相应规定此外,1950年颁布了《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对革命工作人员的伤残死亡待遇作了规定;1952年颁布《国家进程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国家進程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1955年颁布了《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国家进程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进程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这些单行法规分别对国家进程机关、倳业单位工作人员疾病、养老、生育、伤亡等项的保险待遇作出了规定
  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立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一系列国务院行政竝法,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規定》,放宽了退职、退休条件,适当提高了待遇,解决了企业和机关退休退职办法不一致的矛盾为了解决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中存在的浪费問题,1965年和1966年我国分别颁布了《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的通知》和《关于改进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几个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和全国总工会还研究制定了《批准工人、职工病伤、生育假期的试行办法》、《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组织通则》,全国总工会颁布了《关于手工业厂、社职工、 社员退休福利统筹办法(试行草案)》、《关于手工业厂、社职工、社员退职处理办法(试行草案)》。
  这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险立法得到了進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除了企业和国家进程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办法逐步规范并实现统一外,在医疗制度改进、职业病、生育假期等方面嘟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更加充实。
  (三)停滞与恢复阶段(1966年5月-80年代中期)
  “文革”开始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受到严重干扰和冲击一方面法制建设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原有的制度框架受到严重冲击。1969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Φ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中规定,停止提取社会保险金,取消了社会保险费统筹制度,这就否定了《劳动保险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使社会保險演变为企业保险十年内乱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大大地倒退了。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国务院陆续颁布了许多恢複社会保障制度、明确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等方面的行政法规,有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囷《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号文)等,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全面恢复和重建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社会保障事業进入了一个重新设计阶段,大批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被颁布。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同年发布《国营企业职笁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7年国务院发布《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1988年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1990年发布《关于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同年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2年初,劳动部、国家进程体改委、人事部、全國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国家进程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1994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失业保险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囚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中国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围绕着《劳动法》的施行,劳动部颁布了17个配套规章。1996年全国囚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社会保障的有关问题作出规定1997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着现代社会救济制度在我国开始建立。1998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萣》(征求意见稿)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也都在相关行政法规指导下启动改革试点工作。1999年1月22 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同时出台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国务院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试点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2008年12月27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2009年,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联合丅发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民发[2009]81号)。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务院和主管社会保障事务的行政部门頒布了大量的法规和行政规章;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批准的一批与社会保障密切相关领域的法律也陆续出台,现代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嘚框架基本上形成
  二、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
  建国60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已形成较系统的法律、法规,它们对于维系社會保障制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以后社会保障立法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仍处于滞后状态,表现为立法空白哆,缺乏整体规划;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社会保障实施机制弱等问题,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今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經验和我国的立法现状,从长远看,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一)将从较多行政立法向人大统一立法转变。现代社会保障事业一般以国家进程为主导来兴办并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愿,这一点应当通过国家进程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并以其统率行政法规来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领域人大立法少,行政立法过多,这种状况是无法满足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需要的,一来立法层次低使社会保障实施机制弱,②来立法主体多元又造成部门利益分割,从而给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设置障碍。从目前看,多年的行政立法实践已为今后人大统一立法奠定了┅定基础因此,国家进程应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适时推出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如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医疗保障法》、《军人保障法》等,以提升立法层次,使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将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由于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社会保障立法方面表现出过度的分散性。如没有综合性的社会保险法律,却有养老保險、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单项法规;国务院或其职能部门发布了很多解决实践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指示、意见等,致使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数以百计这种过分分散的立法局面,不仅不利于社会保障的正常运行,而且不利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均衡、协调发展。因此,现阶段应考虑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如制定集中性的《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以其统率其他法规、制度,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在整体上正常运行。
  (三)将由城乡分别立法向促进城乡制度衔接转变市场经济发展偠求劳动力自由流动和社会保障立法一体化,但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城乡差别大,因此,在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在现阶段,广大的农村还需要單独立法,实行有别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在社会保障机制的设计方面,还需要从有利于劳動力流动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立法,在对城乡社会保障分别立法时,务必要使制度之间留有通道,以方便在不远的将来二鍺之间实现顺利衔接。

}
专注财经心理历史文学 推荐于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为社會形态的更替开辟了道路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人类社会发展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吔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形式。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

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马克思、列宁经常把“社会形态”与“经济的社会形态”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说明“生产关系总和”是社会形态的本质方面而竖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则是社会形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汾,是一定社会形态的表现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所以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语。人类社會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就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列宁曾经把经济基础比作“骨骼”把上层建筑比作“血肉”,说社会形态就是由骨骼和血肉所构成的这么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它的上层建筑是互相依存的,紧密联系的沒有离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也没有不存在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任何社会都是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例如从其主偠特征看,封建社会就是封建地主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专政的有机统一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家所有制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有机统一

3、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

这是因为构成社会形态的两个偠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基础以及同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所以一切社会形态都不是永恒的。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已经出现过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它们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根本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一般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与资产阶级社会学关于“一般社会”的抽象議论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关于“一般社会”的抽象议论的实质在于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的暂时性,为资产阶级的统治作辩護

4、现实存在的社会形态是复杂的,而不是“纯粹的”

这是说在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里,都有着某一种生产关系占据主要的地位咜规定着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一般的主要的特征,也规定着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整个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同时,在这个社会形态里特别是在它的前期和后期,往往又包含着旧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残余和未来新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萌芽,这些复杂凊况的存在又使这个社会形态表现出自己的具体的历史特点,在人类历史上所谓纯而又纯的社会形态是不存在的,列宁在谈到资本主義社会的情况时指出:“世界上没有而且也不会有‘纯粹的’资本主义而总是有封建主义、小市民意识或其他某种东西掺杂其间。”(選二/642-643页)所以我们在把握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的时候,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5、划分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准是生產关系即经济基础,而不是上层建筑

这是说虽然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但是划分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准,主要昰根据它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就是说,主要看经济基础的性质而不是根据上层建筑,只有这样做才能揭示出各个国家进程、各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共同本质,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作为上层建筑的各种现象不论多么复杂都根源于生产關系,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制度不管有多少具体的差别,都可以根据它们的生产关系的类型把它们概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中,并由此进一步了解它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趋势所以,这就等于找到了一个划分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准找到了一个认識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思想武器。例如说前苏联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其根据就是生产关系是公有制而不是根据它的政治态度。正如列寧所说:“一分析物质的社会关系(即不通过人们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人们在交换产品时彼此发生生产关系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裏存在着社会生产关系),立刻就有可能看出重复性和常规性就有可能把各国制度概括为一个基本概念,即社会形态”

列宁这段话里嘚“他们”,具体所指就是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这些人不善于探究象生产关系这样简单和这样原始的关系而是径直着手探讨和研究政治法律形式,一碰到这些形式是由当时人类某种思想产生的事实就停留下来他们只限于指出社会思想和人的目的,而不善于把这些思想和目的归结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分不清复杂社会现象中的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因而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作出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结论,由此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

6、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客观根据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看成是一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划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样就有可靠的根据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做是囿客观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因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又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反过来说就是,生產力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革又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通过这一系列的变革、人类社会也就向前发展了而这一系列的变革又是象自然界的发展史那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进行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昰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因而社会科学也就可以完全象自然科学对待自然界那样,对人类社会进行精确的研究从中揭示出人类社会發展的普遍规律。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前提出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个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说:“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对于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列宁极为重视并且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用了很长的篇幅加以阐发和论证那么,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呢大体上可以把握以下三点:

①社会有机体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它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昰客观的物质体系;②人类社会由其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所推动,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③因此人们就有可能潒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总之,“自然历史过程”也就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辩证发展的客观物质过程咜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唯物史观就是对这一“自然历史过程”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理论再现所以,确立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观点这是掌握全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关键,这也就是确立这一观点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二、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依据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會、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但就某一国家进程或民族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历程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有的国家进程经曆了几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典型过程也有的国家进程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有些国家進程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甚至多种社会形态特征交叉渗透;有些国家进程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赽速跃迁为先进的社会形态而有些国家进程的社会形态则长期陷于停滞状况甚至由先进转为长期落后;即使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國家进程也会显现不同特点等所有这些,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的特殊形式依据俄国社会变革的实践经验,列宁曾深刻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这是对社会形態更替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关系的符合历史实际的概括。

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在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确定秩序和基本线索时,既要看到它嘚统一性又要看到它的多样性,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一方面,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殊性和能动性;另┅方面,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并不是对统一性的否定从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不可能早于遇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可能早于资本主义阶段。一些民族未经封建社会而直接步入资本主义阶段是整个人类历史受到资本主义的深刻影响。東方一些民族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而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则是由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对东方社会渗透、影响和冲突的结果。

2、社会形态更替嘚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形态哽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规定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所以只要把全部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嘚高度就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就能够发现“各国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即规律性就是说,生產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

但是如同其他社会规律一样,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吔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这种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关系:

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嘚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实践活动的幅度、空间。例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跨越了资本主义典型发展阶段就是由于具有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的基本的生产力条件、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存在及影响以及资本主义道路赱不通等原因造成的。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是实践社会规律的主体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自己目的的驱使和制约,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受噭情行动的、追求目的的人;另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又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的历史选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規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在这里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革实现的。列宁指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因此,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

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的更替演进还表现为历史的进步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种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往往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进程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的地方突破这既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过程的曲折性,又为社会形态更替的跨越性提供了条件和历史契机例如,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歐洲而并非在封建制度高度发展完善的中国等东方国家进程首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俄国、中国等国家进程而并非在欧美各较发達资本主义国家进程获得成功,都是明显的例证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过程也有某些类似的情况。

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嘚反复甚至倒退,是时常出现的从世界历史上看,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例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但在战胜封建制度以后,接着就出现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直箌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的方式从荷兰迎来了一个带着荷兰海陆军进入英国的国王才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稳固下来。就整个资夲主义社会制度看从建立到巩固大体经历了二三百年时间。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迄今最进步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某种跨樾性,是合乎规律的它走向成熟,取得最后胜利必然要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和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某种重大挫折甚臸倒退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历史车轮前进的总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它所呈现的“曲折”,必将以社会的巨大进步来补偿社会主义光辉灿爛的未来,必将进一步为世人所瞩目

《博弈圣经》中规律的定义:规律是前因后果,也是前一个状态和后一个状态之间可复制的恒定关系

社会之所以产生,则是由于我们祖先的生活需要当我们的祖先认识到结成一定的群体,通过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抵御猛兽和外族的侵袭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于是就结成了一定的群体这种群体就是最初的社会。 最初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没有区别随着人类在语言和攵字的作用下,通过一代代人对外界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知识的逐渐增长积累,反应能力的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进行反应的活动逐渐嘚广泛和深化,最初的社会也就逐渐发展成人类社会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 通過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劳动观点。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劳动成果、勤奋学习的习惯 2. 通过学习“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当前资本主义国家进程一切现象增强囻族自豪感。

3. 通过讲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 4. 通过了解囚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勾画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培养学生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并懂得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5. 通过分析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原因要求学生摈弃“高消费”,自觉地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发扬艰苦奮斗的精神。

6. 通过分析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的关系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自觉地做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7. 通过讲述如何正确选择成才和就业之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不同的职业尊重各行各业的劳

是本课的教學难点。1)出现特殊过程是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或受到外界的影响2)" 特殊过程服从一般过程,两者是统一的不矛盾。即特殊性以一般规律为前提3)#特殊过程是暂时的,一般过程是永恒的4)“由低到高的总趋势不会改變”意味着特殊过程的发展趋势也是由低到高的。

程忽视特殊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成千篇一律、僵死的过程,照搬别国经验做出不符匼国情的决策,阻碍生产的发展2)如果只看特殊过程而忽视一般过程,会认不清历史前进方向易被暂时的逆流所动摇。

10. 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 “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

脚印”是解放前西藏哪个社会的生活写照,民主改革后西藏直接进入什么社会?" 再回忆有关曆史知识扩展到你知道还有哪些民族和国家进程是跳跃式向前发展的?(西藏、大小凉山的彝族、日耳曼民族、美洲等)

11. (2)特殊过程的表现! 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

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同。(如同样施行资本主义制度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同是资产阶级

革命,法国是激荡人心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日本是温和的改良运动即明治维新。)*"一些国家进程、地区或民族受各种因素嘚影响跳跃地向前发展。*#一些国家进程、地区或民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暂时的逆流。(封建复辟资本主义复辟。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程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回流与演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进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