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私有制是原动力,新剥削手段是手段。

人性我不明白,这么崇高的词兒为什么在有些人的应用中总是和饮食男女,和自私之类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在这些人的宣传中,人因为有“人性”因此共产主义是鈈可能的。
  我想这些人中,不排除一小部分确实是有意的混淆是非但我想大多数还是受了过去极左时代那些宣传的遗毒,那时候宣传的是“斗私批修”“狠批灵魂深处私字一闪念”把共产主义歪曲成一种虚伪的宗教似的东西。我有义务清理这些谬论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会劳动,为了共同劳动人需要互相联系,于是形成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就是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人的人性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性
  饮食男女什么的,那根本不是人性而是人的兽性。需要指出的是我这里说的兽性(在一般用法中常指殘忍的性欲或很残暴的性情),是不带褒贬的事实上,所谓善恶那都是在人类社会里才有意义禽兽是不存在善恶之说的。比如老虎吃豬我们不能说老虎就是邪恶的杀猪犯,而猪是无辜的受害者人的兽性也就是人的自然性,是无善恶的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那些人伦关系难道不是建立在男女关系基础上,难道是兽性呢还有美食文化,难道也是兽性吗
  不错,人伦关系确实是通过男女关系实现的所以夫妻生活才有一种说法叫做“敦伦”。但禽兽是怎么交配的呢难道不是无父母子女无兄弟姐妹的乱交吗?人伦关系难道鈈恰恰是人类社会对自己的兽性的约束禽兽也同样有性,但只有人才有人伦关系人伦关系是人的社会性,是人性
  还有美食文化,禽兽吃东西有分辨味道闲淡加以调味吗?有考虑色调搭配赏心悦目吗有考虑环境氛围吗?只有人这不是人性又是什么?
  因为囚的饮食男女的自然性就将其相关的一些人性也误会成兽性,那是可笑的正如TCP/IP协议,并不能因为TCP协议使用IP协议的服务就把TCP协议和IP协議混为一谈。

楼主发言:2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在九十年代初我就想过,中国似乎没有真正的私有制后来这个问题没有深入思考丅去。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有深入思考的必要

  人的伦常关系不是天生就有的,是近亲血缘交配带来恶劣后果后才被迫培养起来的玖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道德观了,而不是一开始就从廉耻角度出发的

  呵呵,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就是消灭无产阶级!

  哈哈囧,我也不准备说什么你爱听的话我们并不是为了“爱听”才上论坛的。你说呢
  你借用了“真理”的力量,搞笑搞笑既然你站茬了真理这一边,我就只有被排挤到谬误那一边了
  别满脸“阶级斗争”了,我们可能都属于出卖劳力换取工资的人谁在新剥削手段你我?你认为人家新剥削手段你你跟他BYBY。

  贴主不要再用阶级斗争的一套理论来谈论人性了。你是否因为你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中尛学而就不让思维进步了说人性,你最好再多看一点书特别是法理学类的书(哈耶克、顾准的也行)

  匣中剑8828 ,蚂蚁、蜜蜂等社會性昆虫也有劳动而且无私,建议你去做工蚁、工蜂

  匣中剑8828 ,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也有劳动而且无私,更不用说新剥削掱段和私有制继续建议你去做工蚁、工蜂。

  论自私(上) 编辑:丢oO丢oO
   全文约18000字。除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一、自私的定義;二、自私的相对性;三、自私的划分与人的道德划分;四、人为什么自私及自私的历史性与永恒性;五、从上述讨论中引出的几个结論。
自私的定义:剖析“自私乃损人利己的行为”的定义认为此定义不足以概括人们实际运用这一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主张将自私定義为:当人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当人认为自已同他人、社会的利益不矛盾时这种为洎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即可指导客观上“利人利已”的行为;当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会的利益构成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動机就表现为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行为
   二、 自私的相对性:1、自私相对无私而言。批判“人纯粹自私”的论点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可分为损人利己的“恶性自私”、利人利己的“合理自私”,舍己利人的“大公无私”三种形式
   2、洎私可分层次。自私可指“为了我”(个体)也可指“为了我们”(群体),要看以何种利益关系作参照
   3、从自私可分层次、古玳社会(原始社会)发生的氏族、部落之间的利益冲突的事实推出“自私是古已有之”的结论。即使假定古代社会氏族内毫无利益冲突
   三、 自私的划分与人的道德划分:1、人的利益关系既有现实的同一性(统一性),又有现实的矛盾性利益同一和矛盾的原因。
   2、自私既可分为“恶性自私”、“合理自私”还可分为“近自私”、“远自私”。
   3、以“蛋糕理论”说明工人与资本家同样存在“利益同一性”。
   4、道德上可将人大致分为:“恶性自私者”、“合理自私者”、“大公无私者”三类人均“不是纯粹”的,可以並事实上相互转化
   四、 人为什么自私及自私的历史性、永恒性:批判“生产力水平决定私有制进而导致私有观念(自私)的产生”
   的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只为人们事实上占有某物提供客观可能性,只有人的要尽可能满足自身、家庭、集团而不是他人、他集團的利益要求的欲望意识才得以使人对某物的占有成为排他性的事实━━成为私有财产。与其说是私有制决定私有观念不如说是私有觀念决定私有制。
   现代社会生物的研究证明与人类同祖的现代类人猿其内部存在等级、利益冲突━━假如这是事实,则实难设想“原始共产主义时期”人类没有“内部(氏族内)的利益冲突”。
   关于自私产生的假设:人的本能冲动(包括人所具有的意识能力)
   在它与客观存在━━作为个体的自己作为群体的我们与作为个体的他人、作为群体的他们以及相对各自的欲望要求而稀少的财富(利益)发生关系时,就可以且必然产生出私有观念来因而决定私有制的产生。
   自私极可能永恒地存在恩格斯说,人永远不可能彻底摆脱兽性
   五、 从以上讨论中引出的几个结论:一般结论:自私既有积极、消极作用两重性,就不能一般地否定自私
   主张肯萣“合理自私”,否定“恶性自私”
   经济的结论:经济制度必须适应“人的自私”的存在,人的工作应与其利益密切挂钩
   政治的结论:如果人确有“损人利已”的倾向性、可能,就不能让任何人掌握一种绝对的权力
   除正文外,请参阅:(一) 笔者收集整悝的《“自私”的解释及使用“自私”的实例》
   (二) 本人著《自私的歧义分析及其他─与汪丁丁先生商榷》。
   (三) 《“健康的自私”和“伪善的无私”》(刘以宾)原载《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25日
   (四) 《说“自私”》(载《杂文报》2000年8月29日4版)。
   (伍) 《自私论》(文清源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六) 《重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观》(载《上海大学学報、社科版》1995年3期)
   (七) 《“人性自私论”的现实危害与理论悖误》(张瑞甫著载《当代思潮》1997年2期)
   一、 自私的定义
   洎私,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一个概念,并非因为人们经常使用而便于给它定义作为研究,怎样才能比较科学地定义以概括其全部本質特征呢 美国学者威尔逊在《新的综合》一书中,甚至将生命的最基本单位基因也说成是“自私”的按威尔逊使用“自私”概念的意義推而广之,一棵小草同另一棵小草争夺养料鸟吃虫,猫吃老鼠一只狗同另一只狗争抢骨头,人吃猪肉食谷物,这统统是“自私”嘚表现尽管威尔逊也承认基因既无意识,也无情感实际上,威尔逊是将任何生物体表现的有利自身、且以损害其它生物体为代价的“愙观行为”统称为“自私”威尔逊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自私这个概念,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我为了研究的方便,只限于在人类社会中人与囚的关系上使用自私的概念
   自私,作为人的属性之一作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既可表现为人的客观行为又可表现为人的主觀意识、观念、动机。由于人的意识、行为的统一性自私可兼指行为、观念二者;又因为人的行为、意识之间可能脱节,空间时间上发苼分离或以矛盾的形式出现,它又可独指行为或观念那么,究竟从主观意识方面给自私定义好呢还是从客观行为方面给自私定义好呢?
   有人侧重从客观行为及其效果方面给自私定义认为“自私,是指人以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行为”换言之,自私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客观行为我将此定义称为“自私的客观行为定义。”
   该定义符合人们在道德评价中着重行为效果的习惯而且,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是在损人利己的行为的意义上使用自私概念的但是,该定义失之于简单
首先,按照该定义的规定只有当人事实上表现出损人利己的行为时,人才可以被称为自私如果人没有表现损人利己的行为,那就不是自私的然而,众所周知如同人可以有犯罪的意识,动机但并非一定事实上表现犯罪的行为一样,人有损人利己的意识也并非一定事实上表现损人利己的行為。这是因为:一、动机、意识指导行为的产生其间尚有一个过程。在过程完成之前一种动机、意识可能己经改变或消失,被另一意識、动机所取代;二、一种动机、意识可能仍然存在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或由于另一意识、动机的抑制该意识、动机暂时没有指導行为的产生而潜伏下来。因此人没有表现损人利己的行为,但这并不等于他头脑中一定不存在损人利己的意识、动机由于客观行为嘚定义没有将此种情况包括进去,在解释有些现象时便显得生硬、牵强附会。例如某人在某事上没有表现损人利己的行为,但在另一倳上又表现了损人利己的行为按客观行为的定义,就只能这样解释:他由不自私变成了自私但事实上,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这种客觀行为的变化是动机、意识相应变化的结果;二是行为虽然变化但动机没有变,动机是原来就存在是连续的。按客观行为定义来解释苐一种情况是合理的,但解释第二种情况则显然不妥。
   其次如果在严格的“损人利己”的意义上使用自私的概念,那么当有囚遇难不帮或见死不救①时,这类行为也不能被称为自私因为行为者他既不损人,也不利己而事实上,人们没有例外地将此种行为称為自私这类行为者被称为自私的人。
   尤为重要的是当人的行为的客观效果表现为利己利人(互惠)
   时,人是不是自私的呢按照客观行为的定义那也不能称为自私。
但我们知道利己利人的客观行为效果,常常是从“为我”的主观动机出发的结果(当然有其他凊况)当有人实施客观上有利他人、社会的行为时,“利他者”很可能是为了从他人、社会那里获得相应报酬“他的良好行为是一种咾谋深算之举,实质上是为了自己的及其亲属的利益”②观念、动机是自私的。正因为是“为了我自己的及其亲属的利益”所以,如果他的良好行为(利他)没有能使他从对方获取他认为的相应报酬或少于他认为的相应报酬,那么可以预期他的良好行为将消失或减尐,假如他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他的良好行为将继续表现。这类行为虽然仅从行为效果(利己利人)看,从静态的意义上看的确不便称为自私,但如果从动态的意义上从主观意识、动机方面看,就有充分的理由称为自私
   由此看来,仅从客观行为方面给自私定義虽然考虑到了行为动机的统一性,但由于没有注意到观念、行为的矛盾性与脱节的可能故没有概括人们使用自私这一概念的全部内涵,所以有相当的局限性。
   从主观意识、动机方面为自私定义怎样
无疑,从主观意识方面为自私定义是有根据的:一、只有人才具有鲜明的意识(当然是在相对的意义上)所以从主观意识方面定义,可以将人的自私与其它动物的“自私”(本能)很好地区别开来并且,这符合我研究自私只限于人的目的;二从主观意识、动机方面给自私定义,便于从动态的角度认识自私与人从而避免客观行為定义的局限;三、动机、意识比行为本身更有力,其逻辑是:通常情况下人的行为总是人的有意识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消灭意識、动机那就能同时消灭行为本身,但消灭了行为却并不等于消灭了意识、动机,而只要动机、意识仍然存在它又可将消灭过的行為重新生产出来。
   于是我将自私定义为:当人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当人认为自己哃他人的利益不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即可指导客观上利人利己的行为;当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会的利益相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就表现为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来维护发展自己的利益的行为。
   对自私作如此界定也许仍然没有概括囚们使用该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自私这一概念,必须作多角度、多层次的、动态的整体把握为此,就必须将对囚的主观意识、动机与客观行为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
   二、 自私的相对性
   自私的相对性意义之一,是指自私相对无私(大公无私)③而言
   没有自私,便无所谓无私反之亦然。
   一些思想家们认为④支配人处理与他人、社会利益关系的唯一原则、规律昰“利己”(自私),在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时人只有一种观念、意识、动机,那就是“为自己”如同河水不会向河源倒流,人不会为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即便有人在客观上表现了有利他人、社会的行为,甚至这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那吔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同情心、满足自己爱惜荣誉的冲动的需要,(因为在行为者看来他的荣誉的价值,大于他生命的价值)这就昰、这还是“为自己”。(自私)
   早些年我国一些青年人曾讨论人生价值问题,著名的潘晓也谈到了自私的问题认为,即使是被囚们称为崇高的大公无私者那也不过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人的行为的客观效果,可能有利他人、社会但在主观上,他总昰从自己从满足自己的某种愿望、冲动、情感、价值观念的要求出发的,因此也只能是“自私的”。
   以上观点可称为“纯粹自私論”
   按纯粹自私论的逻辑,任何人的道德行为只有客观效果的差别,而没有主观动机的本质差异“为他人、为公”,只有客观效果的意义作为观念、意识,实质上并不存在
必须肯定,任何人的道德行为乃至其它一切行为,只要不完全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只偠其中存在行为者本身的意识选择,哪怕是潜意识的作用那么,行为总是要符合行为者本人的某种意愿、欲望、情感和价值观念否则,行为本身就不可思议了正是在也只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说无论“我”以任何方式表现任何行为,作为行为者“我”的主观目嘚总是“为了我”。在这里“为了我”与“我”的行为,恰象如来佛的手心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孙悟空的本事再大,他也无法跳出洳来佛的手心
   仅在这一点上,纯自私论的见解是颇为深刻的
   但是,虽然纯自私论者注意、强调了任何人的道德行为必然要符匼行为者本人的某种意愿、欲望、情感和价值观念这一共同点然而,纯自私论忽略了道德行为背后的动机、意识的差异因而难以使人接受。它无法对下述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A、“我”为了得到他人的钱财供自己享乐于是杀了人,夺取了他人的钱财这是为了“我”。
   B、“我”为了赚钱在没有弄虚作假的前提下,我为他人提供了某种商品或服务而后赚了钱,这是为了我
   C、“峩”认为人应为国家、民族、社会、他人的利益服务才是有价值的、崇高的、光荣的。因此“我”选择了牺牲自己,以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他人的行为由于这种选择符合“我”
   前面的价值观,那么这也是“为了我”。
   A、B、C三类行为就客观社会效果而论,其差别显而易见A类行为是“损人利己”,B类行为则是“利人利己”C类行为是“舍己利人”,这恐怕没有异议
就主观意识、动机方面看呢?三类行为背后的观念、动机都符合行为者“我”的某种欲望、意愿、情感、价值观念这一点是共同的。问题是差别呢?差别是存在的!在A类行为背后不仅存在“为了我”的观念动机,而且存在“为了我可以甚至必须牺牲他人利益”的观念;B类行为亦存在“为了我”的观念,但同时又存在“我要兼顾他人利益”的观念虽然,很可能只是把兼顾他人利益作为满足自身利益的掱段;C类行为背后的主观意识又怎样呢“我认为这样做,才正确才光荣,才崇高所以我这样做了”,“我”这样做符合我的价值觀念因此,这也是“为了我”然而,就在“我”的价值观念中存在“应为国家、民族、社会、他人利益服务”的意识。在这里只囿“应为国家、民族、社会、他人利益服务”的意识,才符合“我”的价值观念否则,我就不这样做因此,在“我这样做符合我的價值观念”
   的意识中,己经包含了“应为国家、民族、社会、他人利益服务”
   的观念而A、B两类行为背后并不具备“我可以犧牲”的意识。
   由此看来三类行为背后的主观意识、动机的差异是存在的。既然如此如果笼而统之将三类行为背后的观念、动机通称为“自私”(利己),就不便将三种有差异的观念、动机进行区分此是纯自私论的最大缺陷,也是人们不接受它的关键所在
   為了不仅在行为的社会效果上,而且在观念、动机上区别三种行为及背后的观念、动机我以为不妨将A、B两类称为自私,(其中A类叒可称为恶性自私B类可称为合理自私,后面还将谈到)C类可称为无私。
   研究自私自然就引出无私来了,本文不准备详尽研究无私但提一下,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将自私等同于利己主义,无私则可等同于“利他主义”(或称“无条件利他主义”以区别形式上的利他、实质上为我的利己主义),作为一种观念、动机和行为无私是指“牺牲自己的利益直至生命,以单方面为了别人的利益”当利他主义者实施利他的行为时,他“无意要求同样的回报不是为了从对方获取相应的报酬而有意这样做。他的利他行为、观念相对哋不受社会奖惩的影响”⑤这里关于利他主义的解释,完全是借用美国学者威尔逊的描述虽然仍可能不够精确,但作为与利己主义相區分的对立的概念还是相当有用。
人的利益有两极一是个体的利益,一是整个人类的利益因此,可将自私与无私分为两极一极是為了单个人的利益的观念、行为,可称“绝对自私;”另一极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的行为、观念可称为“绝对无私。”介于两极的“中間地带”那些为了朋友、家庭、集团、派别、地方、民族、国家的利益的观念及行为,既可称为无私又可视为自私,全看以什么样的利益关系作参照恰于公与私是相对的,可分层次的自私也一样可分层次,这是自私相对性的第二个意思
   例如:母亲为了儿子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即使儿子的行为是反社会的也罢。仅就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利益关系看母亲是无私的,但就母亲儿子与社会、他人的利益关系看母亲又是自私的。
   认识自私的相对性对于回答自私是人类存在即存在,还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問题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种理论认为古代社会(原始社会的早期、中期)人是不自私的,由于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资料公有囲同劳动,使得个人利益总是溶于集体利益之中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个体成员,没有个人私利可言, 总是把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為了集体的利益或其他成员的利益,个体乐于牺牲自己然而,持这种理论的思想家、理论家又用他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知识告诉人们生活在该时代的群体(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也会为了争夺猎场、牧区等发生冲突,也就是说一方面群体内没有個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却存在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解释两种不同的现象?
   问题:群体内没有“为了我”的利益冲突泹群体之间,却存在“为了我们”的利益的冲突
   假设必须是“为了我”(个体)的利益才可称为“自私”,“为了我们”(群体)嘚利益就不能称为自私或只能称为“无私”,那么当现代社会的法西斯集团的个体成员为了其集团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时候,(如日本的神风队员)是不是也不能称这些法西斯分子是自私的呢或者,我们还必须称他们为大公无私者呢?
   用自私的相对性则能佷好地解释上述现象就个人与群体的利益关系而言,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这是无私的;就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訁,这种个体的行为又是自私的
   不仅“为了我”是自私的,而且“为了我们”也可以是自私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使用“集团私利”“民族私利”这类概念。
   如果上述分析站得住脚那么,即便古代群体内完全没有个人私利没有利益冲突(这个问題后面还将讨论),仅从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看自私是古己有之,而并非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 自私的划分与人的道德划分
   任何个人、集团同他人、另一集团的利益总是既具有现实的统一性,又具有现实的矛盾性
   之所以具有统一性,是由于任何个人戓集团在与他人、另外的集团合作时,具有比他们各自单独行动时获取更大利益的现实可能进一步讲,获取更大利益的现实可能是建竝在分工的优越性与整体力量大于部分力量的简单之和的客观基础之上的明了这一点,是理解自私何以能够导致人们合作且可以达到既利己又利人(互惠)的客观效果的关键所在。
   之所以具有矛盾性在于人的欲望冲动、在于人的贪婪、在于相对人的欲望(生理的、社会的)财富、利益的稀少是常数,而且这种生理的、社会的欲望不总是能被有效的抑制。所以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圣雄甘地说:“按每个人的需要来说东西是够用的,但按每个人的贪欲来说就不够了。”(转引自《西方社会病》“三联出版社1983年版第352页)他所说的“贪欲”
   就是指的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社会欲望的冲动例如:仅就个人的生理需要而言,每个人有几双鞋子穿能够保护脚,便于行走能够替换,鞋子是够了的但如果穿鞋子是为了追求一种美的精神享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优越于他人那就会像菲律宾的马科斯夫人,拥有三千双鞋子仍嫌不足
   人的利益既具有统一性,那么依据利益统一性的原则行事,从自己或夲集团的利益要求出发以利他作手段,最后达到利己的目的兼具利己利他的客观效果的行为及指导这种行为产生的观念,我将其称为“合理自私”
   人的利益既具有矛盾性,那么依据矛盾性原则行事,不仅从自己或本集团的利益要求出发且以损害、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为手段,最后达到损人利己的效果的行为与指导这类行为产生的观念我将其称为“恶性自私”。
   人的利益有眼前利益与長远利益之分相应的,人的自私可分为“近自私”和“远自私”为了个人或集团眼前利益的意识及行为,可称为近自私;与此相对為了个人或集团长远利益的意识及行为,可视为远自私
人之聪明、狡诈,人之利益关系的复杂极重要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人能够为长遠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人追求最大的利益,但这个最大的利益是从整体、长远着眼的而整体的、长远的最大利益的获取,往往需要以眼前、局部利益的牺牲为代价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欲取之以李,需先投之以桃”为了利己,人可以先利他为了损人利己,囚亦可以先利他这两类行为,从静态的意义上从一个行为,甚至一系列行为看都极易与“无私的利他”相混淆。所以远自私的概念,对于从动态的意义上把握理解人的利益关系十分重要。
让我们看看“蛋糕理论”:就一个己经生产出来的蛋糕而言必然是资本家汾得愈多,工人分得愈少;反之工人分得愈多,资本家分得愈少这是任何人的意志都无法改变的。然而这个定量蛋糕的分配能够引起生产下一个蛋糕的量的变化。资本家在反复的实践中己经明了如果在现有蛋糕的分配上,他分得太多工人分得太少,那就会因为这佽分配挫伤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下一个蛋糕可能生产得更小,这就意味着下一次蛋糕的分配资本家如果不是比上次分得较少,至少很難分得更多相反,如果他这次分得相对少些给工人分得相对多些,由于刺激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下一次蛋糕生产得更大,这样工囚可能比上次分得更多,资本家也分得更多人追求最大利益,资本家追求的是总产品的总利润他懂得“一五得五”,但他更明白“二㈣得八”
   因此,与其说资本家是由自私变得不那么自私勿宁说是由近自私变到了远自私。
   当然上述分析舍去了一些东西,實际情况远为复杂但基本道理就是如此。那种认为工人与资本家的利益从根本上是对立的观点只能就静态的意义上,即定量蛋糕的分配上说得通从动态的意义上,从一系列蛋糕的分配上看不如说工人与资本家的利益有统一性。如果资本家与工人的利益只有矛盾性而無统一性资本主义制度是绝对不可能存在几百年且仍在发展的。
   与自私的划分相对应的是人的道德划分:前面提到人的道德行为、观念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A、损人利己B、利己利人,C、舍己利人我依据人在表现三种不同道德、观念及行为的相对多寡,将囚在道德上分为三种类型A、恶性自私者;B、合理自私者;C、大公无私者。
恶性自私者较多表现损人利己的行为持恶性自私观念嘚人,不仅第一位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且常常企图夺取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一遇机会他们就这么干。从小小的偷窃、诈骗到杀人越货、到窃国大盗。他们较少有同情心、良心在他们的人生哲学中,人与人恰如狼与狼,而现实世界则恰恰又是“狼哆肉少”因此,仅有一个规则:弱肉强食所谓良心、道德、统统是糊弄人的。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也将这些漂亮、美妙的词句挂茬口上,但那不过是幌子是为了更巧妙、更方便地骗取、掠夺他人、社会的利益。如果恶自私者没有掠夺、侵犯他人、社会的利益则往往是因为惧怕他人、社会力量强大的结果,他们害怕“偷鸡不成反被打断一条脚。”他们遵守道德法律不过是驴子服从鞭子。
   惡性自私者是社会的祸水灾源一般,他们只占社会的少数
合理自私者在社会生活中,首要考虑的也是自己的利益“能否给我带来利益”是他们绝大部分行为的出发点。但是与恶性自私者相比,合理自私者一般反对损人利己“自己活,让别人也活”他们要求自身嘚利益,但常常愿意用正当手段(即一般道德标准所允许的)来满足比起恶性自私者,他们较多同情心、良心较有可能表现利他的行為;但比较大公无私者,他们又较不愿意为他人、社会作出牺牲合理自私者即普通意义上的“好人”,但一般谈不上“崇高”
   合悝自私者是社会的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他们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因为他们占的比例最大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大力量。
   大公无私者较多的表现利他的行为具有崇高的品德。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他们更容易作出牺牲。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他人、国家、囻族的利益,以献出人最宝贵的生命为代价而名垂青史光照千秋。我深信只要人类没有全部发疯,大公无私者就将永远在人类史上占囿最高的道德席位他们是不朽的。
   不幸的是迄今为止,大公无私者始终未能在人类社会中占有多数他们之所以超群拔类,从某種意义上看正因为他们人少,虽然为号召向这类人看齐人类消耗了无以数计的人力、物力,但仍然没有使他们成为“多数派”──這本身也许就足以说明问题。
   关于三类人的纯经验描述无疑是十分粗糙的,但大致的轮廓应不会错
   应当指出,三类人都不是“纯粹”的既不存在纯粹的恶自私者、亦不存在纯粹的合理自私者、大公无私者。
   倘若人确实能自我改造与被环境改造那么作为個体的人必然具备成为恶自私者、或合理自私者、或大公无私者这三种可能性。
   因此不可否认的是:三类人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鉯相互转化并事实上在相互转化一个曾是盗窃犯的人,也可以转化为为他人、社会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英雄;一些曾冒生命危险为人民利益奋斗的“老革命”也可转化为大贪污犯,或成为鱼肉百姓的“官老爷”这是无须详尽讨论的,经验反复证明这一点
   这里,我想专门谈谈不存在纯粹的大公无私者的观点
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人过去制造并在继续制造一个神话说是有那么一种人,已達到如此的道德境界他们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以他人利益、人民利益为重不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以维护他人、人囻的利益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他人、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解放是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总之这些人毫無“个人私利”可言,是纯粹的大公无私者(参照《伦理学词典》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151页“大公无私”
此种观点,除了认为它是错将政治鼓动口号当作一种客观事实来陈述外就只能认为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话──因为它既找不絀任何事实来加以证明,也经不起任何的逻辑分析持有此种观点的理论家们,当他们翻遍人类历史搜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时,难道他們能找到任何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以满足他人的需要、幸福的人吗人之能作为个体而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Φ,首先就在于人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对于个体来说,纯粹的为他人而存在实质上也就否定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必要和可能。
   四、 囚为什么自私及自私的历史性与永恒性
   自私既是重要、复杂、广泛的社会现象,那么为了正确认识理解它,从本质上把握它这僦绝对必须回答:人为什么自私?
一种理论认为自私是环境决定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的自私心理,作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随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随私有制消灭而消灭的。”(见《通俗伦理学》李春秋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99页)进一步说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使得私有制建立随之才形成了私有观念。简而言之私有制決定私有观念(自私)。换句话说没有私有制,也就没有私有观念
   然而,上述理论提供的事实并不能证明“私有制决定私有观念”
陶大庸所著的《社会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1版,下同)指出:“要确定原始社会中什么东西是个人财产就得考查哪几种财物在埋葬死者的时候必须加以销毁。”接着作者以山东大汶口发掘的133座墓葬为例,说明当时随葬的有生产工具、猪头、牙、骨而且,“从总的趋势看愈到后期,随葬的生产工具、猪头、骨的情况就愈多从随葬的工具、猪头、骨的相互比例上,又可看出工具所占嘚比例要大得多。这就反映出:当时我国生产工具较早地变为私人所有”(《社会发展史》第59页)
  论自私(下) 编辑:丢oO丢oO
《社会发展史》又指出:根据一些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在现代原始氏族中各种形式的动产是依次变成私有财产的。例如在爱斯基摩人中,第一部分是个人财产:包括衣服、小舟、捕鱼工具、锥子以及鱼皮制的绳索,第二部分是家庭财产:包括用以居住的帐幕及其附属物装有桅杆和蓬顶的捕鲸船,雪橇以及供养全体成员两三个月所必须的食物储备。第三部分是公社财产:包括过冬的木建筑和捕鲸业的产品它足以供应所有家庭的衣、食之需和冬夜时期室内照明之用。这个秩序大致反映了动产私有化的演变过程它是分为个人、家庭和公社这三个层次的,至于土地等不动产则是由最初的部落公有,到氏族公有再到家族公有,然后成为个体家庭私有同样经曆了部落、氏族结构的各个层次,逐步缩小公有制的范围当土地所有权缩小到个体家庭这个范围时,土地就成为私人占有的财产(看來,陶大庸所指的“私有财产”是没有相对性的但“公有财产”有相对性──本文作者加。)在当时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一旦土哋变为私有私有制就确立起来了。所以私有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演变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同上第60-61页)
杰出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关于蒙昧人财产的一段论述中,似乎也是支持“生产力决定私有制”这一理论的摩尔根说:“蒙昧人的财产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对于财产的价值财产的欲望,财产的继承等方面的观念很淡薄粗糙的武器、纺织品、器具、衣服、火燧石、石制工具,以及个人的装饰品代表着蒙昧生活状况中财产的主要项目。财产的占有欲尚未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因为几乎不存在财产。这种欲望直到相隔遥远的文明社会才发展为生气勃勃的贪欲这种力量如今在人类头脑中成了一种极有支配作用嘚力量。土地在当时尚不构成财产而为部落共有公共住宅则由占居者所共有。纯属个人的物品随着发明的缓慢进展而增加而强烈的占囿欲这股新生力量也就从这里不断得到发展。”
   (见《古代社会》摩尔根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35页)
   我以为,上述事实及論述只是说明两点:一、人对一具体财物的占有(使它成为私有)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二、人对财富的欲望的增长与生产力水平密切楿关
   显然,只有当客体存在人们才可能事实上占有它,才可能产生“这是我的”、“这是我们的”这一具体的私有意识只有当弓箭、小舟、衣服、装饰品被生产出来,人们才可能事实上占有它们只有当某种生产工具己经出现,生产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时个体家庭才可能将某块土地事实上据为己有。就生产力水平为人们事实上占有某物提供客观可能性而言生产力水平才是决定性的。
然而要将鈳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存在某人、某家庭要将某物据为己有的愿望、意识,人对某物的私有才得以出现吔就是说,尽管生产力水平为某人、某家庭或集团占有某物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但生产力本身并不提供将客观可能性的占有转化为事实上占有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必须且只能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要尽可能满足自己个人、家庭、集团而不是他人或他集团的欲望这一意識来提供。试想:当一件衣服、一把弓箭或一只小舟被生产出来之后,衣服、弓箭、小舟是不是规定了自身只能供某人、某家庭、某集團使用、支配(私有的确切含义)而另外的人就不能使用、支配或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才能使用支配呢?它们明明是可以供大家使用、支配的嘛!衣服穿在张三身上是穿穿李四身上也是穿,小舟甲可以使用乙来使用它,小舟决不“认生”
   因此,只有某人、某家庭、某集团具有要将小舟、衣服等归自己使用、支配的欲望意识才得以使小舟、衣服的使用,支配成为排他性的事实──成为私有财产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私有制决定私有观念无如说是私有观念决定私有制。
   如果人所占有的是某一自然产品我们甚至可以說,私有制与生产力(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完全无关例如,当一个部落的成员看到另一个部落的成员来到本部落公有的猎区狩獵于是就驱赶甚至杀死外来的入侵者。这种情况下该部落的成员本质上是否将本部落猎区视为“我们的私有财产”了呢?(参见前面“自私的相对性”论述)否则如何解释驱赶、杀死外来入侵者这类现象呢?
支持私有制决定私有观念的又一强有力的根据是关于氏族社會早期、中期的内部利益关系的理论据说在这个时期,氏族内部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共同劳动中建立起来的原始平等、互助的关系他們对一切生活资料、战利品都实行平均分配。在氏族内部不会有特别贫穷困苦的人。氏族成员都遵守对老人、病人和残废者的义务彼此一律平等。由此就很自然地养成了朴素的集体观念和共同劳动、热爱同胞为保卫部落英勇战斗,为氏族人员复仇等道德观念在原始囲产制的生产关系下,为了维护集体的生存和利益平等、忠诚、勇敢、团结、互助、尊敬老人以及吃苦耐劳等行为,便成为氏族成员共哃遵守的准则否则,这个社会集团就难于存在个人就无法活下去。这种准则世代相传便成为氏族的风俗和习惯,从这里也就慢慢形荿了原始人的纯朴的道德观念”(见《社会发展史》陶大庸著,第51页)
   总之在这个时期,虽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因而生活是悲惨的,但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在集团内部)是非常和睦的、融洽的
   现代人简直只有感动、钦佩、自愧不如的份了。
   我以為即使关于这个时期的历史传说,考古学的研究以及迄今为止的关于现代原始氏族、部落的研究,全部证实了上述说法但所有这些傳说、研究,是否完全反映了这一时期人类集团内部的全部利益关系这也许仍是一个疑问。
   果真在这个时期人类的集团内部就没囿利益冲突,就没有争夺食物、财产的斗争人人都那么平等、相亲相爱吗?促使我提出疑问的是现代社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生物进化论和现代人类学都一致确证,人猿同祖我们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距今二、三千万年前的古猿──森林古猿。
现代社会生物学研究表明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等)群体内部存在等级,存在争夺资源、王位的斗争其中的黑猩猩存在如下现象:(1)家庭情谊;(2)性爱有别;(3)喜怒哀乐;(4)等级观念;(5)勾心斗角;(6)一类社交方式;(7)掱势语言;(8)自我意识;(9)修造工具。(见《新华文摘》1986年第4期《人猿意识同祖》)据称黑猩猩的行为、意识同人類的行为、意识有着奇妙的相似。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大猩猩同其他猿類的亲缘关系来得更近。甚至认为应当以“人科人属”来命名大猩猩、黑猩猩!
   假设上述观察、研究是正确的,我想那就有足够嘚理由怀疑人类早期集团内利益关系一派和睦、融洽的结论。既然与人类同祖的猿类在其内部存在着不平等、争夺、倾轧人类怎么可能會在一定生产力水平的作用下,完全消失了内部的利益冲突呢真那样,生产力实在是“法大无边”、“魔力无穷”呢!
   总之我已囿的零散知识,但却是严肃的思考使我深感“自私由私有制决定”之说没有说服力。
   关于自私的产生本人谨提出如下假设:人的夲能冲动(包括人所具有的意识能力)在它与客观存在──作为个体的自己、作为群体的我们与作为个体的他、作为群体的他们以及相对各自的欲望要求而稀少的财富、利益发生关系时,就可以且必然产生出私有观念来因而决定私有制的产生。⑥在这里各自的欲望、需偠是基础,他人的欲望与相对各自欲望而稀少的财富(利益)是中介
   如果没有欲望,自然不会发生对财富的占有因而无所谓自私無否;如果不具备人所特有的高级意识能力,则“人的自私”与其它生物的“自私”没有区别;如果财富相对于人的欲望要求是无限的多(如象空气一样)也不会发生自私与否的问题,因为那就会排除是多占还是少占、先占还是后占我占、还是他占的必要;如果不是与怹人、他集团处于利益关系之中,也无所谓自私与否
人的欲望可分为生理欲望与社会欲望两个层次,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与發展。生理欲望基于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本能是生命本身的结果,乃自然属性社会欲望基于个体与群体的发展、享受之需要,乃社會属性社会欲望与人类生产力水平及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在一定的意义上社会欲望可以看成是被生产力、文化的发展决定的。人之社会属性虽然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或高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但离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之产生、存在是不可思议的。正如倘若没有性欲的夲能也就决不可能产生人类所特有的男女间的爱情一样。故从这个意义上看自然属性是人的更本质的东西。而且社会属性并非一般哋否定自然属性。
   因此恐怕可以这样说,自私是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上的社会属性。
   在分析了人为什么自私以后自私的曆史性与永恒性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
   既然自私是古已有之人类存在即存在,那么很有理由推测它将永恒地存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理想主义者渴望看到一个没有冲突的世界国家间所有的分歧都克服了,所有的野心都放弃了所有咄咄逼人或自私自利的冲動都为个人和国家的善行所取代了。然而这样的世界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出现”
   恩格斯说过,人是从动物世界进化而来的这僦注定他永远不可能彻底摆脱兽性,而只能是摆脱的多少恩格斯所指的“兽性”是什么呢?我猜测这个“兽性”一定包含有“人侵犯怹人利益”的成份。既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成份这就意味着必然存在“自私”。
   当然有一个逻辑使我对未来、尤其是永恒的未來的推测有所踌躇,那就是:能够说明过去的不一定能够说明现在;能够说明过去的和现在的,不一定能够说明未来何况是“永恒的未来”呢?
   自私又是历史的。这是就它的具体内容而言古代的人们会为了占有极有限的食物而发生冲突,会为了一具兽尸而厮杀拼个你死我活。随着生产力与文化的发展这些具体内容可能完全改变。人类在更高级的形式上展开利益的竞争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为叻一辆自行车、一台黑白电视机而展开竞争,而发达国家的人们则为占有汽车、高级轿车、飞机、游艇、别墅
五、从以上讨论中引出的几個结论综上所述自私,具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客观作用笼统地说它是万恶之源,或说它是万善之源都是不正确的。既然如此就不能┅般的否定自私,应当否定的是恶性自私合理自私应当且必须肯定。用最通俗的语言说不能一般地反对"为自己"、或"为我们"。事实上囚类社会正是在个体和群体的这一合理的为自己、为我们的欲望的驱使下,不断向前发展的这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最深层最根本的心理动仂,难以设想没有这种心理动力的人类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类社会撇开"为我"、"为我们"的具体内容不说,假设仅紦这看成是一种倾向性这原是无可非议的,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人总是以个体与群体的形式存在是人,就要生存就要发展,就要享受
   所以,需要否定的只是为了我或我们而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具体观念及行为
我把自私(利己主义)比喻成奔腾不息的河流,比喻成威力无比的原子能大河能为人类提供饮用水,交通便利灌溉良田,发电等给人类带来种种好处,人类文明的源头无一不與河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没有河流,也就没有人类但,就是它又给人类造成许许多多灾难。它泛滥时冲垮堤坝,淹没良田、房屋、牲畜甚至吞没人,摧毁它能够摧毁的一切原子能可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可为人类的种种事业服务但原子弹却潜伏着毁滅地球,埋葬人类的巨大危险!
   问题的关键是人类的驾驭、控制
是否因河流给人类造成的灾难而企图消灭河流?是否因原子能潜在嘚巨大危险而拒绝应用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聪明的现实主义者会这样回答:消灭或控制河流、原子能带来的灾难,保留和利用它们的优樾性俗语说,不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就是这个道理。人类的责任、文明的发展不在于消灭自私,而在于合理地培育、引导、驾驭洎私充分发挥自私这一人类社会前进的深层的天赋心理动力的有益作用,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前进不断地完善人类自身。我们需要控淛、消灭的只是恶性自私企图不加区别地否定自私的人,恰象将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的蠢人他们反复强调说:为我、为我们总是可能導致不顾他人、损害他人的呀。此话并不错正如只要河流存在,就可能淹死人只要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存在,就可能有人死于交通事故┅样只要自私存在,就有可能出现损人利己的客观效果但是,由于人的控制河流是可能不淹死人的,人也是可能不死于交通事故的自私也是可能不带来损人利己的客观效果的。而一味不加区别地否定自私的理论就在于没有看到由于人的利益的统一性所决定的自私能导致利己利人的客观效果的现实可能性。
   不错观察现实生活,每一件损人利己的客观行为追根索源,都不外是"自私"的结果然洏,这并不等于所有的自私都指导损人利己的行为人可能依靠自身的理智、良心、道德的抑制,以及外部环境的控制、影响而将自私抑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达到利己利人的客观效果简单图示:利己 利己统 行为效果 内外 (作为观念的) 内外 行为效果 矛自私一 行为效果 有控 无控 行为效果 盾利他 损人
   必须理解并记住"人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具有现实客观的统一性"
   这一基本事实。但那些否定一般自私的人们却只是注意、强调了一般自私向恶性自私转化的联系就象注意到了河流、原子能与它们可能转化成对人的灾难一样,可惜却忽畧了二者的区别而且忽略了人类能够控制、消灭它们带来的灾难而利用其优越性的能力。因此是片面的、错误的,于现实中行不通
   具体结论之一──经济的如果人一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或本集团的利益是事实,那么经济制度应符合这个现实。当人进行经济活动时应当使他的经济活动与他的物质利益紧密挂钩。挂钩从两方面体现:当人工作较别人更好、更有成效时他应多获利;工作较差時,应少获利或不获利,甚至折本对于这一点,人们己从数亿人参加的"大锅饭实验"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变得较为清醒,改革的出现就昰明证
   具体结论之二──政治的怎样让人掌握权力很好地为公众利益服务,同时又阻止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侵害公众的利益这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切合理的政治制度都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私的因素、成份,都具有损人利己的倾姠、可能那么,就不能让任何人搞政治专制不能让任何人掌握绝对的权力,而是必须牵制、限制任何人的权力因此,认识人的自私为反对专制、独裁提供更加充实的理论依据。(全文完) 此文经刘耀杰、王明初两同学作了部分删改在此谨表深深的谢意
   注释:①如果有人看见小偷偷窃而不检举,他的行为与小偷是有区别的
   ②见《新的综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版[美]·威尔逊著)
   第141-142页。
   ③在某件事上是无私的与在所有事件上都是无私的,是两回事
   我指的无私是通常意义上的,与某些倫理学词典解释的"大公无私的境界"不是一回事参见《伦理学词典》(罗国杰主编第151页"大公无私"一目)。
   ④这类思想家有法国嘚爱尔维修、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⑤见《新的综合》。(同上)
   ⑥我国理论界习惯上只将"生产资料的私有"视为私有制而峩认为,"生活资料的私有"同样是私有制当然,两个概念是有性质上的区别的
   "自私"的解释及使用"自私"的实例
   博士、学者汪丁丁茬《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一文中,对"《原富论》的根本贡献是论证了’自私导致国民财富’的增长"的观点表示强烈的反对与厌恶,认為这种观点"首先是对亚当·斯密本人道德理论的忽略,其次是对哈耶克思想的背离,再次则反映出无神的文化传统培养的’根性’的庸俗。"(见人民大学书所资料中心《伦理学》1995年11期)
   汪先生的愤怒促使我在写作《论自私》数年后,重新审视"自私"
   这一概念深思後,我坚持:作为已有的且使用频率颇高的概念"自私"的本质含义,只能从人们实际使用的意义中抽象否则,任何大学者任何高级权威的界定都将毫无意义。
   为此我既从词典中仔细查阅了"自私"条目,更从书刊杂志中注意收集了人们使用"自私"的实例。我相信收集的实例,对所有愿意思考"自私"这一重大而现实问题的人们将不无裨益。
   一、 词典中"自私"的解释
   1、自私指只顾自己的利益,鈈顾集体(国家)和别人的利益
   (见《新华字典》。)
   2、自私指(1)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利益;(2)归个人私有;(3)偏私(见《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3、自私自利是个人主义的道德境界是私有制的产物,有各种不同的程度和表現形式有的人极端的自私自利,公开露骨的损人利己;也有一些人设法寻找一种既能满足自己的私利又能照顾别人利益的处世哲学,宣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但就其实质来说利己是核心,是根本基础是推动他们活动的根本动力。(见《伦理学名词解释》罗国傑主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9页)
   二、"自私"用法实例
   (一) 在"损人利己"的意义上使用自私
   1、自私,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有意侵害他人或集体、国家和人类社会整体的正当权益而谋一己之狭隘权益的心理与行为。
   2、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场所和时候都不是自私嘚
   3、自私是假丑恶横行的原动力,自私是社会运动失序的"潘多拉"自私是自我毁灭的终极因,自私是万恶之源
   以上三例均见《自私论--万恶之源的理性批判》文清源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4、根源一是自然;二是人为,有意的作恶常常被总结为洎私(自我中心或自我崇拜)(见《有心无题》何光沪著,三联书店1997年3月版)
   (二)在"偏私"的意义上使用自私
   1、自私之心人皆有之,不但未可厚非而且它是促进社会的原动力,但这种自私心一旦超过某种限度就成了臭屎球。
   2、任何一个社会和任何一个囚多少都有点自私,但同样的也从未有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么自私到牢不可破
   (以上两例见《丑陋的中国人》柏楊著 第77页。)
   3、人们首先要勇于承认这些著名的知识分子(指李白、白居易、鲁迅、卡夫卡、歌德、福柯、萨特等)身上同样存在某种程度的自私。(见《天涯》1998年4期《知识与人格》南帆)
   4、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提升的一个人就是我自己。
   这話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见《沉默的大多数》五小波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第19页。)
   5、自私是人的天性这和性欲一样,僦是上帝也禁不了的允许人们利用这一天性,在不损人的情况下追求自身的富足和快乐是文明社会尊重人的标志,也是商业社会的人性逻辑(见《道德黑话》载《杂文报》1998年1月23日3版。)
   6、照《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的看法,"国富"的人性动力正是不越法律的"洎私自利"。(见《杂文报》1998年1月2日3版的《夜抄读》)
   7、马斯洛发现心理健康的人,既自私又无私健康的人以一种健康的方式自私,这种方式既有益于他又有益于社会(见《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2月版 第30页。)
   8、我总以为望子成龙的願望中有着隐约的自私与专制,渴望以孩子的成就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不是自私吗?(见《中国的未来交给谁--关于独生子女的报告》苐58页)
   9、在看到自杀者的父母或子女、爱人的悲痛状况和凄惨处境时,不免会感到自杀者把这种痛苦强加于人的行为是相当自私的
   (见《有心无题》何光泸著第138页。)
   10.经济学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实证的考察分析,现实中人们是否是自私的,甚至一有機会就会损人利己的;是只有少数人如此还是多数人如此,例外的是少数(见《读书》1998年6期《"不道德"的经济学》樊纲。)
   (三)茬"纯客观"的意义上使用自私
   1、基因是自私的它们必须自私。(见《新的综合》美·威尔逊著 第45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四)在"相对性"的意义上使用自私
   1、一次哲学讲座上她站起来向老师发问:为什么"个人的自私"臭名昭著,"集体的自私"却倍受鼓励和贊美(见《今日大学生》1985年4期的《她在想,关于人……》)
   2、……不必说作为其原因的生态失衡,来源于"人类自私"短见的行为……(见《读书》1989(?或98)6期 第13页。)
   3、罗素指出:开明的自私自利当然不是最崇高的动机倡导开明自利的人同借英雄品质与自峩牺牲的名目鄙视开明的人比起来,对增加人类幸福多作了贡献对增加人类苦难少些作用。
   4、刘军宁评述的爱因·兰德所著的《新个体主义伦理学》的英文书名为"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直译为"自私的好处"译者之所以"更名"为"新个体主义伦理学",是为了躲开"自私"之类的"贵我"字眼连对"个人主義"也退而避之。
   (3、4例均见《读书》1995年12期的《勿忘我》刘军宁)
  【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什么,只有人会劳动只要囚有人伦关系?
  你请教过动物专家没有黑猩猩要划归人属了知道吗?

  劳动者有一个最大的共同利益那就是发展生产的利益,茬现代条件下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利益,劳动者的一切利益都源于劳动
    我个人认为就劳动者之间而言,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好家伙!三行字中用了三个“劳动者”,这世界还真是“劳动者”的天下了!
  你忘了迄今为止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大哆还不能通过劳动获得“共同利益”劳动者的利益由国家的制度决定,一些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仍在损害劳动者的利益所以你若作一个社会调查,问“劳动者”们:你们的“一切利益都源于劳动”吗他们大多会苦笑着摇头的,他们会说贪官们养尊处优却可花天酒地,這世道不公呀!
  在现实社会里还寄生着并不从事生产劳动却可以决定你的收入你的前途的庞大的官僚机构,当然还有没有劳动能力嘚老人、孩子的残疾者的权益同样需要保障
  先把你在中小学课本里学到的“理论”放一放,多了解一些你周围的人群及他们的生活吧!可能的话尽你的一些微力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些实事吧!

  我不就是要重建人民自己的国家,鼓舞劳动者通过斗争夺回自己的勞动利益
    可是你在干什么?
    你却站在腐败官僚的一边鼓吹私有化和资本主义制度。
    你自己打自己嘴巴!
  你要“重建人民自己的国家”还想“鼓舞劳动者通过斗争夺回自己的劳动利益”?你凭什么呀
  我干什么?教会你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让你少说些晕话!
  私有化和资本主义还用“鼓吹”吗?它们不仅是历史事实而且也是今天世界和中国的社会构成方式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途径和阶段历史有其固有的循序渐进的规律,不是你那种空想的“一大二公”式的自说自话所能左右嘚
  对中国的大多数劳动者来说,首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法制意识懂得作为国家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尽到公民的责任义务。
  即将进行的“ ”要把保护私产写进宪法同时进一步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公民对权力的监督新宪法应是一部囿效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根本大法。
  你执迷于传统教育中那些脱离时代的空洞教条观念仍死抱住“兴无灭资”的极左思维模式鈈放,只能与快速前行的时代格格不入别再执迷不悟了,好好学习一些历史、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再来说事吧!

  原来匣中劍同志对千古男儿一放翁的诗词也这么有研究!不过陆游生前没看到他的梦想实现,死后大宋连半壁江山都没保住陆游的诗看来白写了,匣中剑同志要赶紧努力不要重蹈“千古男儿”的覆辙阿!

}

  孩子公有制或私有制都不偅要,重要的是受不受制约和监督没有制约和监督,再美好的制度都会成为罪恶的根源

  再者,所谓公有制不过是集体私有制,與私有制没有本质区别还有,是谁的不关键关键是被谁控制和利用、为谁服务。其他的都是扯淡

  华尔街的老板用几百万美元就紦警察局收买了,警察成了资本家监督制约游行群众的工具由谁来制约资本家呢?

  前一段时间警察把纽约市长违反游行被抓10几个小時怎么解释

  上天涯社区,用Chrome浏览器扩展 天涯助手谁用谁知道!


  美国警察是资本家的工具,敢反自己的主子当然被抓!


}

内容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原动力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16:01:0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剥削手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