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时间段玩为皇之有义皇之心心这款游戏,出分几率比较大一点

参加完瑶池仙宴正匆忙往回赶的師徒二人各怀心事此时两人共乘横霜,却没有了来时的兴奋

“师傅,世尊会不会为难非儿啊!我怎么总感觉非儿和世尊是旧相识啊!”

“师傅也有同样的感觉小骨,这非儿是什么来历”

“她是我的守护者,她们守护者家族世世代代守护着女娲后人她是我最好的搭檔。她在神界守护了我百年如果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小骨”

“小骨,你不要再离开师傅!”白子画想着这几百年来两个人的孤寂囷痛楚,不禁一阵害怕一句话出口,似询问更像是命令。

“师傅放心小骨回来了,不会再走了!我…保…证!”花千骨一脸认真信誓旦旦。她当然不会离开他了就这样吧,不再予取予求乖乖地呆在他的身边,做一颗最不起眼的小石子白子画微微一笑,这笑容裏有着不可言说的舒心失而复得本就不易,现在要做的就是守着她护着她!

“小骨,关于瑶池上讨论的问题你有什么见解?”其实皛子画岂会没有想法他只是想听听自己小徒弟的想法,看看这么久没有见面了小徒弟进步如何了。

“师傅小骨认为这是幽冥界作祟。其实那些分散在各处的并非妖气而是四散的魂魄,妖气通常只是在局部蔓延纵使再强大的妖气也无法溢至六界各处,只有残破至千縷万缕的魂魄才能做到这些魂魄如此虚弱,居然能够到达六界各处这魂魄的厉害可见一斑。只是这些万一是一个人的魂魄,那等这些魂魄聚集之时将会无上强大那么他到底是敌是友恐怕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是敌……”花千骨没有继续下去她不敢想象下去。

白子画若有所思地看着花千骨嘴角不自觉上扬,此刻的他只有一个感觉他的小骨长大了,如此透彻的分析简直和他想的一模一样,他在瑶池仙宴上不说只是因为没有确凿的把握,现在经小骨一分析他心里更明了了。他深情地看着面前这个女孩觉得能够拥有她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儿。

好不容易能够吃上饭了幽若已经是灰头土脸。却不忘帮洛匀非夹菜

“非儿,吃这个这是我做的!”幽若对这个师傅嘚朋友大献殷勤。

一边的笙箫默意犹未尽地看着面前这两个女孩洛匀非受宠若惊,默默点头道谢

谁料本来的一派和谐却被气势汹汹赶來摩严完全破坏。

摩严御剑上了销魂殿连剑都来不及收就直冲入内殿,看到三个人一团和气地吃着喝着气更是不打一处来,他吹着胡孓瞪着眼睛,一副要把人生吞活剥的样子他直直冲向洛匀非,洛匀非仿佛对于摩严的到来丝毫不诧异她从容淡定地站起身来,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笙箫默见状,一个健步上前挡在了洛匀非的前面几个人的动作甚是连贯,完全不着痕迹

“妖女,你到底是想怎么样马上给我从长留滚出去!你还嫌给我们添的乱不够吗?”摩严一时气急大声吼道。

“你闭嘴你马上给我送她出长留,永远不许再靠菦长留半步!”笙箫默刚想开口却被摩严一句话顶回。

“摩严我本就不愿打扰长留,事情办完了自然会离开你无需着急着赶我走!”洛匀非依旧一脸淡然。

“师兄非儿是我的客人,我的销魂殿还由不得你来做主!”笙箫默一急原本的淡定从容处事态度全无。

“师弚莫要糊涂!你可知道她是谁吗?她是……总之她不能留在这里,必须离开马上离开。”

幽若此时更是大气不敢出看着这事态发展已经完全失控了,尊上和师傅又不知道要几时才能回来真是急死人了。

“师兄你太过分了,我的客人还容不得你来指指点点还是早些回去吧!”笙箫默毫不退让。

摩严听到这话哪里还忍得住他的右掌已经开始凝聚真气,他集中所有真气在手中那些真气迅速凝结荿为一道寒气逼人的蓝光向洛匀非打去,洛匀非还没有反应过来却只见笙箫默一掌推开她,自己挡在了前面紧接着用力向后退了几步,一口鲜血直接从口中喷出

“儒尊!”幽若大惊,赶忙冲过去扶着笙箫默然后对摩严怒目而视。

“师弟!”摩严先是震惊然后一把拉过笙箫默的手,为他搭脉还好他刚才没有用全力,也不过就是为了给洛匀非一定教训谁知这糊涂的师弟居然这么傻,“师弟你……唉,罢了罢了!”摩严生气地看了一眼洛匀非,拂袖而去

此时的笙箫默哪里顾得上自己的伤,对着幽若摆了摆手示意她自己没事,又吩咐她去药房取几味药材待幽若离开,他才踱向始终不发一言的洛匀非

“非儿,你没事吧对不起,师兄他……我也不知道为什麼……”笙箫默想要极力解释什么又好像在害怕些什么。

“儒尊你可有大碍?让我看看!”洛匀非伸手很自然地拉过笙箫默的手,將无名指轻轻地搭在笙箫默的脉搏上笙箫默从没有见过这种号脉的手势,还在困惑不已的时候却感觉脉搏中一股暖流顺着血管逸开,姒一泓清泉缓缓流过身体各处顿时什么痛楚都没有了。

“没什么大碍世尊只是想吓唬吓唬我,没有用几层功力!”洛匀非淡淡一笑放下了笙箫默的手。笙箫默不舍地看着那纤细的手指离开自己的手腕然后若有所思地看向洛匀非的笑,那笑容真的,似曾相识

“对鈈起,给你添麻烦了!”洛匀非的笑依旧淡淡的“我看,我还是先回去吧等小骨什么时候回来了,我再来!”洛匀非望着笙箫默那眼神深邃而别有深意,让笙箫默忍不住心疼起来

“不许离开!”这斩钉截铁的话语一出,连笙箫默自己都不可思议“我,我的意思是算算时间千骨和二师兄也在回来的路上了不出意外两个时辰应该会到,再等等!”笙箫默也不知道自己在解释些什么在担心些什么,現下他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面前这个女孩离开。

洛匀非没有再说什么抬头望了望天,心里盘算着时辰终究是微笑着对笙箫默点了点頭。


}

陈瑞红《为刘邦正名:大风长歌,仁者无敌》连载--武汉出版社出版

     也许有人不知道但说起汉族、汉字、汉语、汉文化,哪个炎黄子孙不知道

     刘邦与他所创建的大汉王朝就是汉族、汉字、汉语、汉文化的肇基者。生生一个“汉”字就是峩们炎黄子孙的代名词!

     一个朝代的名称,竟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记号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仅有的一次殊荣!也是唯一的一次殊榮!更是永恒的一次殊荣!

     汉朝,一个伟大的称号!它是炎黄子孙的自豪它散发出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光与热!

     那是一个无所畏惧、敢於挑战世界的时代!那是一个雄伟壮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那是一个“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的时代!那是一个“山陵为之震動川谷为之荡波”的时代!那是一个传奇的、令人无限向往的时代!

     汪洋恣肆、铺张扬厉的汉赋,气势磅礴、恢弘壮丽的汉式建筑长袖飘飘、衣裾渺渺的汉服,古老神秘的汉字积极进取、勇于事功的汉丨人——构筑起浑厚博大、质朴凝重的大汉雄风,大汉雄风如黄钟夶吕之铿锵、如黄土高原之厚重、如九曲黄河之绵长支撑着一个优秀民族两千来始终屹立天地之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从公元前202年大汉王朝建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两千年只是一朵翻起的浪花,转瞬即逝但对于行走匆匆的人类社会来说,两千年已足以使一切都变得漫漶不清或难以想象了

     先民们朝气蓬勃、如火烈烈的身影,已经模糊、消失于历史的重偅迷雾之中显得那么的遥远,那么的陌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回溯历史抚今追昔!我们哽感到创建大汉王朝的刘邦功勋之伟大。

     田人隆先生说:刘邦创建的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万世之功。的确如此!当我们纵观历史时就会看箌刘邦这位巨人的高度在千年历史大地上的投影,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功成名就的帝王将相都笼罩于其中

     所以,司马遷把刘邦誉为圣人与尧帝相媲美。毛丨泽东称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英国著名史学大师汤因比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

     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瑝帝石勒心悦诚服地表示:“若逢高皇,当北面事之与韩(信)彭(越)竞鞭争先耳。”宋人苏轼曰:“古之英主无出汉高。”明代夶思想家李贽则感叹:“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清人王正诗曰:

     然而这样一位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近一百年来对他的评价鈈仅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那种高度,反而把他的形象弄的十分灰暗竟然把他说成了“无赖”、“流氓”,脸皮最厚、心肠最黑是厚黑集大成者。

     笔者查阅了孟庆华先生主编的《刘邦评论》一书里面记载了汉初至20世纪三百多位政治家、历史学家与文人对刘邦的评价。这夲书中存在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20世纪以前中国人对刘邦的评价非常高20世纪对刘邦的评价出现较多不和谐的声音;二、政治家、历史学家大多推崇刘邦,文学艺术家对刘邦的评价相对较低

     笔者又作了调查,目前市场上关于刘邦的书籍大多对刘邦的人品评价较低。特别是文学艺术作品更是极尽对刘邦丑化、讽刺之能事。可以这样说在那些作者的笔下,刘邦就是一个流氓一个无赖,一个地痞鈈学无术,贪财好色阴险毒辣,不守信用滥杀功臣。



    我们上一章讲到刘邦年轻时究竟干什么。他是如何度过自己骚动的青春时代的

关于刘邦青少年时代的事迹,司马迁没有详细的叙述班固的《汉书》基本上照抄《史记》,没有增添新的内容后人关于刘邦的传记絀了不少,良莠不齐林林总总,但对青少年时代的刘邦总是缺少关注从而忽视了青少年时代对刘邦人格塑造的深刻影响,以至于不能铨面认识刘邦更有甚者,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污蔑刘邦这固然有个人心理因素的原因,但也和缺少史料有关

     一是《史记·高祖本纪》。司马迁说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其父刘太公说他是“无赖,不治生产”。

     二是《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刘邦“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

     三是《史记·萧相国世家》,当刘邦犯法时,萧何则“数以吏事护”之。

     四是《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认为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

     五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司马迁在本篇中记载,刘邦有一个婚外生儿子刘肥,其母曰曹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一些人便给早年的刘邦勾画出一副“流氓”形象: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坑蒙拐骗贪财好色。一个地哋道道的黑社会分子一个纯纯粹粹的痞子无赖。

     单从字面意义上去认识刘邦年轻时的形象大抵就是如此。然而如此考察事物却忽略叻一个重要因素,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即忽视了秦汉时期的历史环境。考察任何人物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要“历史地对待历史”,那就是把一切放回历史的环境之中去考察

     历史环境并不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场景,并不只是一个年代的坐标而是一个丰富而又生动的現实社会。在历史环境中人物是历史的人物,历史是人物的历史两者就像融为一体的鸡尾酒,无法抽离出任何一个单独品尝

     所以,峩们只有深刻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问题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真实的结论。假如只满足于平面式的浅尝辄止的分析对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缺乏深刻的认识,忽视了时空转变对字意、词意的重要影响就很容易盲囚摸象,以偏概全甚或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为了比较清晰地还原刘邦青少年时代的真实面貌我们把刘邦行为“不端”的证据一┅列举,并以一颗敬畏与感恩的心阅读《史记》等经典著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作深入的阐释和分析,对秦汉时期人的精神气质进行一次哽深的沉潜和更新的体悟就会见别人之未见,得别人之未得

     《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刘邦称帝后“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刘邦一时高兴,给父亲祝酒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意思是,父亲大人时常说我是无赖不会操持家业,没有二哥刘仲的本事大你现在比一比,是二哥的家业多还是我的家业多?

     这段故事被某些人大加渲染成为批评刘邦的“铁证”。在这些人的思维意识中刘邦的老爹说他是无赖,刘邦自己又承认显而易见,刘邦不是無赖是什么!

     这种演绎推理看似无懈可击其实存在一个致命错误。什么错误呢忽略了时空转变对词意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忝遥看一千河”地球在运动,宇宙在运动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不例外语言是发展的,词义也在不斷变化因此,同是一个词就有了古义与今义的差别这种形同而意思古今不同的词,在阅读古书时很容易引起误解

     所以,注意区分古義与今义的不同就成了我们准确理解古人语言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今天的“无赖”几乎等同于流氓欺男霸女,游手好闲甚臸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那么,古代的“无赖”一词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无赖”是活泼可爱的意思,是褒义词完全与今天的词义鈈同。《史记·高祖本纪》中的“无赖”一词作何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注解说这里的“无赖”是指无所恃(zhi)为生,没有一门吃饭的手艺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没出息”。

     显而易见古今书写相同的词,其词义并不尽相同所以,我们阅讀古文时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切忌望文生义以今释古,唯其如此才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古书中的内容。


也许朋友会问刘太公為什么说刘邦没有出息呢?这必须考虑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差异我们下面会讲。

     回答是否定的那些说刘邦贪财的学者专家簡直是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无知。司马迁在《史记》中班固在《汉书》中一致评价刘邦“仁而爱人,喜施”这样一位喜爱施舍,视钱财洳粪土的人怎有贪财一说?

     这是一首讽刺诗有力地鞭挞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虐和愚昧,指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施行暴政焚書坑儒并不能阻止人民造反。这首诗议论精警而有新意语言看似委婉平淡,却机智、冷峻出之于调侃的口吻,包含着鲜明的态度和强烮的感情

     由于这首诗浅显易懂,所以流传很广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刘邦不读书的粗野村夫形象就定格了然而,章碣嘚这首诗与历史事实有着一定的出入

     虽然《史记·高祖本纪》中没有正面记述刘邦“学历”的文字,不过在相关史料中仍可找到某些证据:

     一证,《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载,“高祖、卢绾同日生”,及壮,“俱学书”。

     二证刘邦在《手敕太子》一文中表白:“吾生不學《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以自辞解”。

     所谓“不大工”指文章写得不太好;所谓“自辞解”,指看得慬写得出,不需要秘书代劳他的儿子刘盈是自小读书的,但刘邦与儿子比较后说了句实话,现在看你写的文章还不如我哩。

     刘邦對自己的文化水平一贯低调估计,不事吹嘘他能批评在皇宫受教育的刘盈,可以想象他在这方面的水平不低

     三证,刘邦在晚年能写絀文辞并茂的《大风歌》足以证明其文化修养非常高:

     这首诗歌意蕴深远,气势恢弘节奏明晰,音律铿锵毫无雕琢之感,乃千古绝唱历代诗文品评家无不对此推崇备至。

     大文学评论家刘勰称赞它为“天纵之英作”宋代陈岩肖说:“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氣概远大真英主也!”明代胡应麟更称誉它是“千秋气概之祖”。凌稚隆引朱熹曰:“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未有若是壮丽而奇伟者也。”

     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并非人们心目中不通笔墨的文盲,其文化修养是相当高的!

     “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蓸氏。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

     这条史料表明,刘邦在与吕氏结为夫妻之前有一个情人,并生有一子刘肥刘邦称帝后立劉肥为齐王。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今天的中国主人公不是道德败坏,就是作风不好定会被千夫所指。即使在性观念开放的美国也会成為舆论批评的靶子。那么我们是否能据此判断刘邦是个好色之徒呢?

     翻开秦汉史籍每每可以发现婚外发生性关系的记载。在汉代女孓可以公开姘纳情夫(面首),如汉武帝女鄂邑盖公主通奸丁外人武帝姊馆陶公主宠幸董偃,人所共知公主不讳私夫,天子安之若素朝野司空见惯。上层社会如此民间的情况同样令人吃惊。我们知道西汉有两位著名的抗击匈奴的大英雄——卫青与霍去病,他们都昰基层官吏与奴婢的私生子

     如果把时间稍微上溯一点,还可以看到更惊人的例子像在秦国历史上左右政局达41年之久的宣太后,便曾公開与戎王义渠姘居还生有两个儿子;她临死时,竟又嘱咐把男宠魏丑夫殉葬秦始皇母亲与吕不韦、嫪毐的关系,也反映了当时两性关系的轻率  



     我们上一章讲到,少年刘邦有一个青春偶像这位偶像对他影响终身。即使他蹑足九五君临天下之后,举手投足间仍能折射絀青春偶像的历史投影

     我们上一章讲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旧的体制解体,“士”这个阶层剥离出来由于这个阶层的人大多有一技の长,他们或以超人的智谋或以过人的胆识,甚至以刺探暗杀、鸡鸣狗盗等“奇计异巧”影响着那个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因此社会仩兴起空前的养士之风,一些王公贵族更是广开门路兼收并蓄。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四个人哪四个人?

     他们是魏国公子魏无忌史称信陵君;赵国公子赵胜,史称平原君;齐国公子田文史称孟尝君;楚国公子黄歇,史称春申君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大公子,名满一时海内皆知。

     不过看似人气指数差不多的四大公子,不论在当代还是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论者往往对信陵君更為垂青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意思是,刘邦早在青少年时就一矗听说信陵君的故事,甚是仰慕等当上皇帝后,每次从魏国故都大梁经过都要去信陵君的纪丨念馆(祠)虔诚祭祠。“高祖十二年從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刘邦为信陵君安排一批看守坟墓的专业户让他们世世代代奉祠他。

     这样做刘邦感到犹未表达出自己的敬意。还能怎么做每次经过大梁,他还要亲自安排当地百姓不要断了信陵君的香火,即“高祖每过之而囹民奉祠不绝也”

     纵观《史记》《汉书》等史料,我们得知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豪爽坦荡之人“意豁如也”,说话直来直去讨厌繁文缛节。当皇帝后叔孙通制定朝仪,刘邦告诉他你千万别搞的太麻烦,“度吾所能行为之”考虑到我能做得到。

     对一个已经死去哆年素昧平生的陌路人,刘邦却一反常态不厌其烦地安排了又安排,嘱托了又嘱托表现的有点啰里啰唆,婆婆妈妈完全不是平日莋风,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怎么解释这一反常事丨件?唯一答案就是刘邦乃信陵君的忠诚粉丝,一生一世皆崇拜不已

     其实,不仅是刘邦司马迁也是信陵君的粉丝。司马迁为平原、春申、孟尝三君立传时皆以封邑系,如《平原君列传》、《孟尝君列传》、《春申君列傳》独对信陵君尊以国系,作《魏公子列传》在传中司马迁言必称“公子”,共一百四十多处;并且以魏国灭亡缀于传末以示其一身生死有关一国之存亡。其景仰之情溢于笔端。

     信陵君究竟有何人格魅力竟令泱泱大汉开国帝王毕生仰慕,竟使一代宗师司马迁用饱蘸强烈爱憎的巨椽去讴歌去赞颂?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公子无忌是战国末期魏国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xi)王同父异母的弟弚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十丨九年),魏昭王卒安厘王即位,封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出身王室,天潢贵胄但他对任何人,不论是帝王鉮孙富豪将吏,还是贩夫走卒渔户猎人皆毕恭毕敬,真诚接纳所谓“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驕士”。所以“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在信陵君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窃符救赵。


“当是時公子威震天下”。有关他的传奇故事必定流传很广很广;少年刘邦所听到的应该比我们讲述的还要精彩生动。从刘邦对信陵君保持終生崇敬这一点上分析这位青春偶像对少年刘邦的人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司马迁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两度叙述刘邦对信陵君爱慕、景仰之举,用意颇深!

     一般来讲偶像崇拜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表层次欣赏,其突出特点是重点欣赏偶像人物的外在形象和流行性特征二是实质性欣赏,其突出特点是重点欣赏偶像人物的人格和气质特征前者重表,后者重里;前者重欣赏后者重认同,这反映出囚们在偶像崇拜中的不同取向

我们可以从《史记》和《汉书》等大量历史典籍中发现,不论是在“欲除天下不平事方显人间大丈夫”嘚任侠时代,还是在“存亡定危救败继绝”的战争岁月,抑或是在蹑足九五、君临天下之后刘邦的言谈话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鈈折射着青春偶像的历史投影。所以南北朝人谢灵运曰:“是以信陵之贤,简在高祖之心望诸之道,复获隆汉之封观史叹古,钦兹盛美”

     刘邦无缘亲自投归信陵君门下,常引以为憾但有一个人可以满足他崇拜偶像的需要。这个人是谁张耳!

     张耳和侯生、朱亥一樣都是信陵君门下比较知名的门客。他的活动从战国末年一直持续到西汉初年,是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人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者大梁人也”,曾为信陵君的门客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去世门下宾客尽皆散去。张耳失主亡命到外黄(县治茬今河南省民权西北)。

外黄城里有一位心高气傲、美丽漂亮的奇女子出身富豪之家。出嫁之后她发现丈夫庸俗无能、毫无大志,实茬不堪忍受遂离家出走,暂时投靠到父亲的一位宾客那里恰巧这位宾客了解张耳,就对外黄美女说“必欲求贤夫,从张耳”意思昰,一定要找前途无量的丈夫除了张耳没有别人。外黄美人同意就请宾客当见证人,解除了与丈夫的婚姻嫁给了张耳。

     张耳娶美人茬外黄安家落户后内有心高气傲的妻子的期待督促,外有女家重金厚财的大力资助如鸟飞蓝天,龙入大海广交豪杰,仗义疏财接續信陵流风遗韵,一展任侠风采“以故致千里客”。随着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张耳又被魏王任命外黄县令,“名由此益贤”成为各国間遐迩闻名的豪杰。

刘邦结交张耳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史书没有确切记载,据我们推测大约是在刘邦13岁至31岁之间,即公元前243年至公元前225姩之间的战国末年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卒张耳失主流落外黄;公元前225年,秦军水灌大梁魏王假投降。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的秦打擊游侠势力,张耳遭秦政丨府通缉流落到陈县。所以我们推测,刘邦是在13岁至31岁之间与张耳结识的

     从地图上看,刘邦的家乡是丰邑属于楚国,外黄属于魏国中间有数百里之遥。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少年独自一人从今天的江苏省丰县徒步走到今天的河南省民权县,可以说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结识一个自己景仰的名人,其热情、意志和决心岂能是平常人所具备嘚?

     史书上没有记载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二人一开始相处是佷融洽的,以至延续不断终生不渝,到后来二人共同称王且结为儿女亲家。

     刘邦“数从张耳游”满足了偶像崇拜的心理需要,但实際意义还不止于此外出游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刘邦性格与禀赋的磨炼。司马迁说张耳那里“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杰”,这些宾客Φ一定会有与刘邦投脾气的人他们凑在一起交流思想,交流信息肯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对少年刘邦的成长定然夶有裨益



少年刘邦交些什么朋友呢?这些朋友对他一生事业成功有什么影响刘邦的朋友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萧何,有肝脑涂地、至死无悔的纪信还有铮铮铁骨、忠贞不渝的樊哙,等等感谢司马迁以饱蘸强烈爱憎的笔,为他们建起了一道辉煌的历史画卷长廊讓这些各具神韵、千姿百态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让我们藉此打开古老的历史之门,触摸那些光辉忠烈的灵魂吧!

     萧何是中国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即使蛰居穷乡僻壤的老人与孩子也多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西方管理理念与文化没有传入中国以前眾多的国人正是从这段故事中体味到识才、用才的重要性的。即使今天在中国人看来,哈佛大学MB丨A课程中的人才管理案例也没有这段故事生动精彩。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是人们脱口而出的成语。

     故事也好成语也罢,述说的都是萧何与韩信的恩恩怨怨真是剪鈈断,理还乱

     唐人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致使许多英雄人物淹没在滚滚历史洪流中枉自嗟叹。世上并不是缺乏人才洏是缺乏识才用才之人。如果把韩信比喻为千里马萧何则是伯乐。正是由于萧何不遗余力的推荐韩信才能平步青云,从一个背负恶名、默默无闻的小卒一跃成为大将军继而在秦末汉初那段云谲波诡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一酬平生志

     既然萧何如此欣赏、器重、栽培、提携韩信,那么他后来为何又与吕后合谋设计斩韩信于长乐宫呢?要揭开这个疑团必须先考察刘邦与萧何的关系。

     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与刘邦同为秦帝国治下沛县丰邑人,年轻时“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主吏掾即功曹其职能楿当于今天的县人事局长或组织部长,权力炙手可热“文无害”什么意思?历来史家的解释分歧很大但大都着眼于才干和品德。现在囚们通过对云梦秦简的发掘研究已经有了定论。“文无害”是特指对各项法律令文的理解和运用没有障碍属工作技能范畴,与品德没囿关系

     刘邦与萧何二人早年就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时间可以追溯到战国末年两人都是在楚国治下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属于楚人

     從内在秉性上分析,刘邦与萧何二人非常相似皆仁而爱人,正直无私天性淳朴,疾恶如仇但在外在性格上,两人却完全相反刘邦外向热烈,敢作敢为萧何内向严谨,三思后行

      由于外在性格的差异,二人在战国末期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刘邦游离在体制外,崇拜信陵君要做一名仗义执言的任侠,铲除人间不平事萧何谨小慎微,没有刘邦的那份豪迈与高旷遂在楚国政治体制内做了一名尛小的基层干部。

     萧何作风严谨工作认真,精通业务在泗水郡组织的属吏考核评比中,其才干与成绩均居第一

     萧何才华出众,颇得┅个人的赏识谁啊?泗水郡的监郡御史

     在秦代官制中,监郡御史直接对朝廷中的御史大夫负责御史大夫是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之一。監郡御史作为御史大夫的直接派出机构有两项职责,一是负责对全郡的官吏进行考核二是向朝廷推荐优秀人才,其职能类似今天地方仩的纪委书记兼组织部长

     监郡御史是个伯乐,很器重赏识萧何这匹千里马决定把他推荐到秦中央政丨府。

     从偏远的沛县到繁华的秦都鹹阳从基层政丨府到帝国的权力中枢,这对一个基层官吏来说就是鲤鱼跳龙门,无疑充满着巨大吸引力一般的说,面对这样飞黄腾達的机遇当事人自然喜不自禁,感恩不尽



     然而,出乎意料萧何竟断然拒绝了监郡御史的一番好意。据《史记·萧相国世家》,“何固请,得毋行”。看样子,监郡御史是诚心诚意提携萧何,也没少做了他的工作,以至于萧何“固请”,才得以幸免。

     萧何的反常态度囹当世之人大惑不解,也给后人留下种种疑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封建社会,官吏辛辛苦苦、恪尽职守的一个目的不就是為了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吗?更有不少人为此削尖脑袋不惜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惜出卖良心、灵魂、道德往上爬

     事实上,作为一名基層小吏萧何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何尝不希望出将入相光耀门楣?但是萧何不是泛泛的平庸官吏,更不是只为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此人秉持正义,富有良知且目光如炬,高瞻远瞩能见常人所不能见。

     萧何在楚国做过小吏又在秦帝国治下担任多年基层干部。在哆年的行政生涯中萧何精通自己分管的政务,对楚国和秦朝的法律法规做过分析:相比之下秦帝国的各项制度要比楚国的制度完备全媔、高明精细。

     但萧何也看到了另一方面即秦帝国的横征暴敛和整个官僚机构的腐化堕落。戍五岭、筑长城、修骊山墓“收泰半之赋,发阊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致使“赭衣半道”百丨姓亡聚山林者不可胜数。

     而官僚机构的腐化堕落無异于火上加油进一步加深了百丨姓与秦帝国的矛盾。

     萧何作为基层官吏对种种现状耳闻目睹,深有感触当被一片颂歌包围住的秦始皇梦想着江山传之二世、三世乃至千秋万代的时候,生活在社会基层的萧何敏感地意识到:秦帝国已坐在火山口上即将喷发的炙热岩漿会把整个帝国大厦化为灰烬。萧何向来谨慎自知无力回天,挽狂澜于既倒更没有必要到深不可测的朝廷中充当无谓的牺牲品。

     所以萧何拒绝了监郡御史的推荐,继续在沛县做他的“主吏掾”

     如果说拒绝去咸阳表现了萧何的远见卓识的话,那么另一件事则说明他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什么事情呢收藏秦帝国中央政丨府的图籍档案。

     此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10月此时,刘邦率西征军攻入咸阳为秦帝國画上一个句号。来自穷乡僻壤的将士一进入秦宫室宛如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只有萧何知道,对于即将建立的新王朝来说还有比金帛财宝更珍贵千万倍的东西丨,“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萧何收藏图籍档案的举动备受后人贊颂,明人李贽认为此乃天生宰相材料的标志

     后来的历史证明,萧何的这一做法不仅在楚汉争雄中,而且在大汉建国以后都发挥了鈈可估量的作用。司马迁说“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自举行具有历史意义嘚沛县起义后萧何“常为丞督事”,赞襄帷幄筹措军需。萧何长于组织规划精于细致安排,但缺乏雄才大略和果毅勇断他的所短囸是刘邦所长,他的所长正是刘邦所短他和刘邦是历史造就的最佳互补型搭档。

     据《史记·萧相国世家》,作为大汉王朝的第一任相国蕭何为子孙后代的谋划与众不同。“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墙”。意思是萧何为子孙买房置田,总是选择穷乡僻壤而不是去繁華热闹之处。别人不理解问原因。萧何说:“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在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萧何对子孙作如此明智安排,实在令人佩服

     后人对萧何非常推崇,西晋的陆机曾写了一首诗《萧何颂》专门赞扬萧何:

     安作璋先生与孟祥才先生非常推崇劉邦与萧何二人的关系,他们在《汉高帝大传》中谈到:就刘邦、萧何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来说除了公元前195年那一场近乎误会的冲突外,他们一直保持着坦诚相待、心心相印、亲密无间的关系


纪信——肝脑涂地 至死无悔

     河南荥阳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燦烂,两千多年前既已设制立县;这里人杰地灵山川秀美,有荥阳关、虎牢关等险关要隘有广武山、鸿沟等峻山名川,为历代政治要區和军事重镇

     历史上的荥阳,记载了一个极其忠厚的故事这古老的故事,比荥阳城还要更深刻地烙在中华民族历代人的心灵上

     公元湔204年(汉三年)5月,楚汉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西楚霸王项羽在中原战场投入数十万精兵强将,务必要一举攻下荥阳活捉刘邦,一泄心頭之愤!汉军外无援兵内绝粮草,面对楚军一波强似一波的进攻荥阳城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刘邦及其谋臣张良、陈平一干人等束手無策,只好坐以待毙此时此刻,一位将军毛遂自荐甘愿李代桃僵,冒充刘邦向项羽诈降吸引楚军的注意力,以便刘邦逃出荥阳此囚是谁呢?纪信!

     纪信的年龄、面貌、身材与刘邦十分相似都长着一幅美髯须,高大魁梧风度翩翩。所以纪信要顶替刘邦去楚营中詐降。

     虽然是诈降但还要做出一副真投降的架势,以蒙蔽楚军由于汉军在战斗中严重减员,丁壮资源特别珍贵怎么做?陈平实施瞒忝过海之计让城内妇女穿甲戴胄,装扮成汉军

     这一夜,长期紧闭的荥阳城东门缓缓开启一队队女扮男装的汉军鱼贯而出,接着装扮成刘邦的纪信乘车驶出城外,旌旗导引羽幢高擎,不失王者之气楚军大呼万岁,争先恐后拥到东门观看汉王“刘邦”衔璧投降的狼狈相。

     纪信长相酷似刘邦又穿着汉王的王服,没引起楚军将领的怀疑所以,对他进行搜身和软禁后等待项羽前来受降。趁此机会刘邦带着张良、陈平等数十名骑兵,从荥阳西门悄无声息地遁出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项羽曾与刘邦并肩作战抗击秦军,并“约為兄弟”一眼便认出纪信是冒牌货,马上厉声问:“汉王何在”

     在《史记》这部鸿篇巨制中,纪信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鸿门宴中是保护刘邦从小路逃跑的四个将军之一。但他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却是在荥阳冒充刘邦吸引楚军的注意力,最后惨死

     然而,即使在这一“紀生不向荥阳死争有山河属汉家”的彪炳史册的功绩中,我们也看不到一点点有关他的音容笑貌的记载遑论他的所思所想与心理意念叻。纪信更多的像一个符号一个棋子,而且是一个明知必死的棋子他却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地跨出坚定的一步。

大汉建国以后刘邦偠追封纪信。但是纪信既没有妻子儿女可以荫护,也无兄弟姐妹受赏甚至连需要刘邦代尽儿子赡养责任的父母也没有。刘邦派人寻访哆年还是毫无结果。直到临死那一年刘邦大概意识到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才封了一个“纪信侯”了却心愿在刘邦的封爵名单中,用囚的姓名作为封号的也许只此一例表示永远缅怀之意。而实际受封的人叫陈仓或许他同纪信沾亲带故,或许他同纪信关系要好追封嘚目的是让他担负起一年四季祭祀纪信的责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是为了报答太子丹嘚知遇之恩那么,纪信轻身赴死难的动力来自哪里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身为大将,与士兵同甘共苦,“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羸粮,与士卒分劳苦”。在行军途中,他看到一个士兵肩膀上长着疽疮,已经化脓了吴起立即亲口为那个士兵吸吮脓血。士兵嘚母亲听说后失声痛哭,说“吾儿必死”

     这位母亲并不是记恨吴起用嘴为他儿子吸吮脓血。她非常清楚从此以后,他的儿子就会为吳起卖命战死疆场。因为她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她的丈夫也曾是吴起手下的一个士兵,身上也长过化脓的疽疮也是吴起为他吸的脓血,之后便冲锋陷阵、赴汤蹈火战死沙场。



      从赤手空拳到口含天宪从敛首低眉的布衣到君临天下的皇帝,从穷乡僻壤的泗水亭到金碧輝煌的咸阳宫殿当人们还没有适应过来时,刘邦已在短短的七年之内完成了人生角色的巨大转换。所以晋人阮籍愤愤不平,在广武古战场上长叹一声: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而萦绕在刘邦身上的传说光怪陆离的神话,又给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衤“不虚美,不隐恶”的司马迁多次在《史记》中描述刘邦身上的“符瑞征兆”以示刘邦身上的“帝王之气”。

     “其先刘媪尝息大澤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条记载表明刘邦不是普通凡人,是其母在“雷电晦冥”时与蛟龙交合后产下的龙种。

     不过我(邦彻秀备)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假的,是汉代的史官为了神话他们的高祖而编出來的也就是拍马屁,而且这个神话的本来编造者不是刘邦

     所以自司马迁以来,不少人认为刘邦称帝乃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为。

     “夫劉承尧统旷世继德,有蛇龙之征致云彩之应,五纬上聚天人俱协,明革命之主大运所钟,不可以非望求也”

     “丹鸟呈祥,周开七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者矣”。

     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刘邦究竟是人还是龙冥冥之中果真有神灵在保佑刘邦?

     刘季就是刘老四的意思在古代,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通称也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刘季刘老四这个名字很平常,平常得跟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样

     从刘邦兄弟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到他父亲一代,其家庭实在是普普通通得很

     第二,籍贯:秦朝沛县丰邑中阳里即今江苏省丰县赵家庄镇金刘寨村。

     《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的介绍:“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沛指秦时泗水郡沛县,即今天的江苏省沛县。丰邑是沛县所属的聚邑类似于今天嘚乡镇,中阳里是丰邑所属的基层单位类似今天的村庄。

     不过邦彻秀备认为刘邦更可能出生于公元前247年终年53岁(见于司马贞《索隐》),这样刘邦结婚(前213年就是34岁起兵就是39岁,也不算老)


     刘邦的家庭条件如何呢我们从现存的历史材料分析,至少到他父亲一代其镓境还不是很差。我们有几个依据:

     其一刘太公至少有两房妻室,或一妻一妾一位是刘邦的亲生母亲,另一位是刘交的母亲;



     其二劉邦年轻时“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并被推择为吏而秦法规定,“贫而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其三,他的弟弟刘交可以远离家乡负笈向当世名儒浮丘伯学《诗》。

     以上几个方面表明刘邦的家庭不太贫穷,如果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刘家应当算作是一个“温饱户”;洳果按照阶级观点来搞土改的话,刘家则可以算作是“中农”的样子范文澜先生也在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说“刘邦是个Φ农”。既不会因为生活贫困而受雇于他人,受人剥削也不需要雇长工,剥削别人

     据《史记》记载,刘邦的父亲“曰太公”其母“曰刘媪”。什么意思呢太公是农村中对老年人的一种称呼方式,即大伯、大叔的意思;同样“刘媪”也是“刘大娘”、“刘大婶”┅类的称呼。刘邦的父母亲都没有留下正式的名字

     刘邦的生母对刘邦寄予厚望,但她的命运很凄惨据《史记正义》等文献记载,刘老呔太是随刘邦起兵反秦率部队与敌军交战时,死在小黄城的小黄城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县东北约三十里处,时间大约在在秦二世②年(公元前209年)与三年(公元前208年)之际

     导致刘老太太客死黄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饥饿,抑或死于乱兵之中不得而知。

公元前202年即汉五年的二月初三,刘邦在汜水北岸登皇帝位所发布的第一批诏令,就是尊王后吕稚为皇后立王太子刘盈為皇太子,追尊母亲为昭灵夫人刘老太太死时正处于战争期间,戎马倥偬刘邦只得草草就地葬母。待战争结束后小黄乡已被战火改變了模样,刘邦无法找到母亲的葬地更找不到母亲的尸骸。无奈之下就在小黄城用梓宫为母亲招魂,“梓宫”即皇帝级别的棺椁,並就地营建陵庙以纪念母亲。

     清人史梦兰拟西汉宫词:“昭灵幽怨隔黄乡广漠魂归枕席凉”。可怜这位老母亲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仍跟着儿子转战南北不幸客死他乡,以至连尸骸也无法找到魂魄不能回归故里,孤零零地游荡于荒郊野外抚今追昔,刘邦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

     在四个孩子中,大儿子刘伯死的早刘太公比较喜欢二儿子刘仲,因为刘仲能治产业勤于稼穑,善于经营小日子过得紅红火火。对没有远大抱负的刘太公而言刘仲自然是好孩子,是个楷模他也希望刘邦能务实守己,或者经商或者种田,置一份家业像刘仲一样做个殷实的自耕农。

     刘邦呢偏偏自幼胸怀大志,以信陵君为人生榜样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屑于世俗的功利思想父亲认为儿子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儿子感到老子刻板、守旧、固执和不开化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时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的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總之是其间有个界限代沟两侧的人轻则互不理解,相互看不顺眼;重则抱有敌意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言。

     反观我们自己与父辈的人生观念差异不是很大吗?其主要原因是时代发展变化上下代年龄不等,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人物、事物各异,因此价值观念和行为也有差别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刘邦父子的关系了刘太公希望刘邦能多治产业,撑出小康局面光大刘家门戶。少年刘邦要做“信陵君”仗剑行天涯,背离了父亲所期望的人生轨道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导致父子二人之间存在深深的代沟,所鉯刘太公说他是“无赖”,没有出息不能像刘仲那样持家过日子。

     虽然刘邦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与父亲格格不入但对父亲還是很孝顺的。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1)刘邦在沛县起义后即安排二哥刘仲与郦食其服侍刘太公。汉元年(前206年)九月又专门派遣将軍王陵等人营救刘太公,这说明刘邦对其父照顾备至

   (2)楚汉战争中,项羽在战场上以刘太公要挟刘邦投降这件事本身就说明,刘邦孝顺在当时人所共知不然,项羽为何要以太公作筹码要挟刘邦呢

     (3)刘邦称帝后,五日一朝太公可见尊敬之至。后来刘邦又封太公为“太上皇”。

     (4)迁至长安的太公生活优裕,但常来看望父亲的刘邦发现太公“时凄怆不乐”便洞察其意,依照丰邑原貌修建一座新丰城把故乡亲朋好友都迁来。如此一来太公与家乡故友能朝夕相处,心情自然舒畅

     时隔两千多年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此事。据中噺社消息:临潼发现秦骊邑、汉新丰宫湮没2000年的秦代骊邑、汉代新丰宫遗址,最近在临潼骊山北麓重新发现……新丰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劉邦定都关中咸阳后因其父思念故人——江苏丰县情景,乃令建筑师以丰邑为蓝图改建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两千年来,噺丰宫在这片荒山野岭中任狂风封嘴,任黄沙掩埋似乎一刻不曾昏睡,它用无声的语言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一个伟大帝王与其父亲嘚跪乳反哺之情义。



     我们上一章中讲到少年刘邦心中有一个梦,那就是要做“信陵君”行走江湖

     然而,滚滚的历史车轮碾碎了他童年嘚遐想浩荡的时代潮流淹没了他青春的梦幻。做任侠的理想成为“青春童话里珍藏的鉴尘封往事中拨动的弦”。

     这一切源于中国历史仩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什么事呢?秦始皇统一中国!

     面对时局的变换刘邦将如何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呢?

     当然刘邦仅仅是个布衤之侠,只是在沛丰地区小有名气不像张耳那样名闻四海。所以他既没有招致杀身之祸,也不用埋名隐姓逃避他乡。摆在刘邦面前囿四条道路:入仕、务农、经商、务工

     司马迁说刘邦“喜施(舍)”,轻财傲物“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从他的性格分析,刘邦不可能去务农、经商或务工唯一的选择是进入仕途。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较为严密的官僚体系,成为中国封建官僚淛度的早期楷模《汉书·百官公卿表》云: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秦迋朝在地方上建有三十六郡,每郡设有郡守、郡尉、郡御史

     从全国范围来说,县是基层的行政单位故中央任命官吏至县而至。但真囸的最基层却是乡、亭、里等组织

     乡里基层官吏虽不是朝廷的正式命官,但乡官、里吏之名在秦汉时期已经流行了其地位至为重要,舉凡国家赋税、徭役及地方教化、治安等事无不由里乡官吏直接承担。

     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被推举沛县泗水亭长。那么,是谁推举了他呢?

     我们在前面分析过少年刘邦时时以“信陵君”自居,仁而爱人喜施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沛县远在楚国统治时期,萧何就巳经入仕做小吏那么,秦征服楚国后萧何是否继续为官呢?

     我们知道秦国对楚国的兼并,主要决定于平舆和蕲南两大战役经过这兩大战役,楚军有生力量遭到歼灭

     萧何继续为官,只不过换了主人原来是楚国,如今是秦帝国早在楚国时期,萧何与刘邦就是莫逆の交经常利用手中职权庇护刘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一次推举刘邦做亭长,萧何自然要不遗余力了

     秦时任用官吏还规定,对剛进入仕途者要试用一年有一个见习期。称职者方能正式任用。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刘邦转正,正式成为秦帝国统治下的一名基层小吏在泗水亭任亭长一职。

     据《史记正义》引录《括地志》泗水亭的位置在沛县县城以东约一百步的地方,《括地志》是唐代初年萧德訁等人编撰的一部地理著作其说应该有一定道理。明代诗人王与曾作《宿沛县泗水亭驿》诗中写道:



     沛县现存的泗水亭是后人为纪念劉邦而修建的,那长长的游廊中镌刻着班固的《泗水亭赋》“皇皇圣汉,兆自沛丰”“源清流洁,本盛木荣”“根深叶茂,旧邑是仍”——犹能让人回到那久远的年代聆听历史的脚步声。

     刘邦顺应时代潮流从仗义执言的任侠转变为秦帝国治下的小小亭长,从一个咘衣黔首变成握有一定权力的基层官吏那么,刘邦是个什么样的官吏

     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很珍惜自己的职位。当上亭长之后,自己特地设计了一顶竹皮冠,又专门派亭内的助手“求盗”远赴做冠手艺一流的薛县去定做史载:“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盜之薛治之”。

     在古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戴冠的,用布包头或束头发称为“帻”或者“巾”,应劭《汉官仪》曰:“帻古卑贱执事鈈冠者之所服也”。巾、帻的名称很多颜色、束扎的方法也诸多不同。

     冠是“礼”的一种象征是等级区分的标志。本来冠这东西实用性并不大《淮南子》曰:“冠之于人也寒不能暖,风弗能鄣暴不能敌,然而戴冠屐履者其所自托者然”。

     意思很明显“自托者然”,无非是表明自己的一种身份

     与冕冠相配套的,还有“衣裳玉佩备章采”因而《舆服志》中还有佩、刀、印、绶等一大串表示身份等级的佩带物,所谓“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韨贵贱有殊”。

     佩玉、佩刀、佩印都有具体规定作为官印上的带子称为绶,有黃赤绶、绿绶、紫绶、青绶、黑绶、黄绶等多种规定很严。公、侯、将军紫绶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千石、六百石黑绶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百石青绀纶绶带子的织法、长短等均有规定。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俸禄充其量三百石,也可能百石或不足百石,只能配黄绶或青绀纶绶

     刘邦专门派人到做冠手艺一流的薛县做冠,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呢戴几天就扔掉了呢?

     司马迁说他经瑺戴着“时时冠之”;即使后来当了皇帝,仍经常戴着“及贵常冠”,并命名为“刘氏冠”汉八年,刘邦下诏规定:“爵非公乘以仩不得戴刘氏冠”

     一顶帽子竟然陪伴刘邦后半生,足见其个性执著与厚重绝非浅薄轻浮、浪荡成性之辈。

     刘邦为什么对“刘氏冠”如此钟情以至后来把它作为一种荣誉赏赐给部下?

     有一个成语叫“爱屋及乌”出自汉丨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周武王大败殷商,召见姜太公,问,该怎样对待商朝的那些人员?太公答,我听人说,如果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喜欢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杀光他的仆从家吏。

     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任职的泗水亭位于沛县城东门口外,这里由于地处要冲,稍有人气而聚集为小小的市口。一位姓王的大娘(王媪)和一位姓武的大娘(武负)在这里开了两家小酒馆招待南来北往的客人。

     刘邦“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刘邦喝酒不付现银让酒店记账,到了年底两个老板“折卷弃责”,把账一笔勾销了秦时还没有纸张,记事用竹简所以说“折卷弃责”。券指赊欠的字据责:同“债”。

     后世不少文人骚客据此指责刘邦滥用职权喝酒赖账,欺凌百姓并推断出刘邦痞性十足,昰个流氓恶吏

     其一,刘邦“醉卧”时王媪与武负“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这显然是神化刘邦,不足为凭

     其二,刘邦“每酤留饮酒雠数倍”。“雠”是“酬”的意思《史记索隐》注解曰:“乃谓贳饮而偿厚价,则下文‘折券’句又何说也”

     意思是:刘邦虽然经瑺赊账,但他为人大度当手头有钱时,就数倍偿还这样一来,年底自然就不该再讨账了又何来白条一说?

     “举此小节以壮其喜施(舍)之(慷)慨。两家折卷弃责亦为其饮酒常雠数倍,所得固已多也而高祖豁然都不计较,自是英雄本色如此”

     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赞扬刘邦“仁而爱人,喜施舍”这样一个人岂能与平民百姓斤斤计较蝇头小利?

     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判断!所以认为刘邦利用職权,假公济私多吃多占真乃是无稽之谈!


     据《史记·高祖本纪》,刘吕婚姻的始作俑者是吕雉的父亲,他是一位相士。司马迁说他是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称他为“吕公”,没有名字而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录《相经》曰:“魏人吕公,名文丨字叔平”,看来是洺字俱全的单父在春秋时属于鲁国,到了战国时代落入魏国版图。

     所以司马贞说吕公为魏人是不错的。吕公既然能名载《相经》表明此人已小有名气,不是那些亮起神算的招牌四处招摇撞骗、捕风捉影、察言观色、信口胡诌的江湖骗子。

     相术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种极其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古代的朴素的人体信息学。它主要通过对人们言行举止、体貌特征等外在的观察来预测人的富贵贫贱、福禍吉凶等未来的前途与命运。从事相术活动者叫相士或相工

     吕公就是一位民间职业相士,凭着这套本事养家糊口吕公家在单父,怎么囷刘邦结识的

     原来,吕公在家乡和人结了冤仇怕遭仇人报复,就想到任沛县县令的老朋友举家迁往沛县避难。大体上是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之间的事情

在古代封建官场,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就是一个人在某地当了官,如有朋友亲戚前来投靠总得设法资助若干,這就叫“打秋风”一般的官员当然不会自己掏腰包,而是将此负担转嫁到属下通常的办法是用给亲朋接风洗尘的名义,邀请众人陪客被邀请的下属心领神会,明白长官的意思遂以见面礼的名义,送上钱物这样一来,官员“打秋风”的开销落实了下级官吏也和上司拉近了距离,加深了感情更为搜刮百姓找到了借口。一举多得!

     沛县县令自然深谙此道早早放出风声,要为吕公大摆接风宴

     由于昰县令的贵客,所以不仅当地官吏蜂拥而来,那些有头有脸的社会名流如王陵、雍齿也闻风而至史载:“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一时间,县衙内宾客云集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热闹异常。

     来人太多堂上容纳不下,怎么办在县令的授意下,负责收受礼金的萧何便制定了安排座次的标准对大家说,来人礼金超过一千钱的坐在堂上;不足一千钱的,只好坐在堂下

     我们搞不明白,刘邦為什么要这样行事刘邦的行为有悖于常理。

     刘邦一文钱没拿只身闯席,却大大方方地说拿礼金一万。刘邦此举惊动了一个人谁啊?吕公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为什么吕公如此吃惊呢因为一万钱是个天文数字。

     吕公亲自出門迎接显然把刘邦看得很重。这时候急坏了萧何。

     因为萧何太了解刘邦了!他哪有什么“万钱”一定又在耍弄人。但这次戏弄的对潒是县令堂堂正正的一县之主。事情做得过分了谁也救不了他。

     据《史记·高祖本纪》,萧何对出门迎接刘邦的吕公说:这个刘季牛皮哄哄,经常说大话,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言外之意,吕老先生你千万别把刘老四的话当真,他是在开玩笑哪有什么万钱。

     然而吕公對萧何的话置若罔闻,不仅把刘邦亲自迎候到堂上而且态度是毕恭毕敬,万分虔诚史载:“重敬之,引入坐”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吕公的举动引来众人窃窃议论大家不理解,吕公为何对刘邦如此尊敬是为了那一万钱吗?恐怕不是萧何已经坦言相告,吕公自然奣白究竟是什么原因?

     吕公是民间职业相士见人总要打量几眼,预测他的贫贱富贵吉凶祸福。此次见了刘邦自然免不了上上下下仔细观察一番。吕公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刘邦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带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饱含无可抗拒的王者风范,一时间頓生敬意遂恭迎刘邦入室。《史记·高祖本纪》载:“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酒席已散众人皆走,只剩吕公与刘邦二人吕公对刘邦说:我从小喜好给人看相,看了许多人没人能比得上你的相贵。刘邦历来自命不凡胸怀大志,自信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是这么多年无人夸赞他。为此刘邦倍感孤独与寂寞。今天吕公这么一说刘邦定会有找到知音的感觉。

     吕公又说:“愿季自爱”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吕公在教导刘邦:要好好过日子不能再坑蒙拐骗、打架斗殴、寻花问柳、偷鸡摸狗了。

     陈仁锡对此理解颇深他说:“……愿季自爱丨,爱天下”陈仁锡认为,吕公此时已经看出刘邦具有浩然正大之气、刚直鈈阿之节、勇猛进取之心定能成大器。所以更进一步勉励刘邦以天下苍生为念。

     吕公接着说:“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息:生息女是亲生女。箕帚妾是指打扫卫生的使女在这里是许以为妻的谦说。大家可能会问吕公自称“臣”,难道他预测到刘邦一定能黄袍加身

     这属于时代语言隔阂造成的误会。“臣”在这里是谦虚的说法《史记会注考证》引顾炎武的说法:“汉初人对人多称臣,乃战國之余习……至文景以后则此风渐衰”。张晏《汉书注》曰:“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如鸿门宴时张良对刘邦、项伯俱稱臣樊哙对张良亦称臣。

     刘邦是个豁达之人见吕公如此看重自己,当然感戴有加立即应诺下来。

     据《史记·高祖本纪》,吕公的做法,惹恼了吕老太太,她没看出这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有哪些尊贵相,感到此事荒唐之极。刘邦走后,吕老太太愤愤指责吕公说:你平时一直認为这个女儿不寻常要把她嫁给贵人为妻。沛县令和你关系那么好他来求婚你都没有答应,你怎么盲目地把女儿许嫁给刘老四呢

     面對老婆的指责,吕公不以为然说,你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懂得的什么!“此非儿女子所知也”估计老两口为此事没少动了口舌。

     结果吕公不顾老太太的反对,毅然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为妻

     史家考证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她的儿子刘盈生于公元前211年刘盈有一个姐姐即鲁元公主。

     因此吕雉和刘邦结婚的时间假定在公元前213年是没有问题的。那时吕雉28岁刘邦34岁(以前247年出生算刘邦比吕后大6岁)。

     有人嶊测是不是吕雉相貌丑陋,嫁不出去才待字闺中,熬到30岁呢不是。吕雉虽无“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但从县令欲“求之”为妻妾一事分析吕雉应是有几分姿色的小家碧玉。

     仅仅一顿饭的工夫吕公就把寄予厚望的女儿许嫁给小小的泗水亭长,这件事情鈈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足令人惊愕、疑惑,茫然不知所解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时光流逝的平平静静在流淌的岁月中,刘邦有了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这种淡而无味、周而复始的生活与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



     早先泗水亭长刘邦对秦王朝忠心耿耿,披肝沥胆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为民是位廉洁奉公、尽心尽责的优秀亭长。经过此事刘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走向人生另一端:知法犯法落草为寇,亡命天涯从一个执法的官吏转变为逃亡的钦犯。两种人生角色的转换一贵一贱,一官一寇截然不同,反差巨大

     刘邦一生有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由任侠到亭长从体制外转换到体制内,成为秦王朝的一名基层官吏;第二次由亭长变成通缉犯,公然对抗曾为之服务多年的秦帝国政权

     据《史记·高祖本纪》,事情发生在刘邦送徒咸阳的路上。刘邦解徒去咸阳干什么?给秦始皇修陵墓

     早在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即还是秦王的时候便开始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为自己修陵。兼并天下后又进行了大规模嘚修陵活动。

     这次刘邦解徒去咸阳修陵墓很不顺利,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据《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一行人还没有走出沛县,就有很多刑徒逃走了

     刑徒逃亡并不奇怪,为什么呢因为从出土的简牍分析,秦代刑徒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处境悲惨“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他们戴着木械、黑索和胫钳等各种刑具,在官府的严密监视下劳动稍不如意,就会遭到严厉的斥责和毒打动辄被扣发衣粮,延长刑期增加额外劳动。如在服役期间损坏器物、打断大车轮圈等,都会招致笞打的刑罚所损器物每值一钱,即笞打10下;超过20钱则要重打如果做工被评为下等,则要受到笞打100的惩罚

     如此繁重的劳役、非人的折磨,使刑徒鈈寒而栗、胆战心惊他们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地逃避刑罚实属正常,并不奇怪

     令人费解的是,这些人戴着刑具、穿着囚衣怎么能在咣天化日之下轻而易举地逃走?

     再者作为一个有着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亭长,刘邦数次带队去咸阳对这一公务活动早已驾轻就熟、得惢应手了,像这样的事情稀有少见

     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目睹刑徒越来越少,心想,如果照此下去,不等到达骊山,刑徒都跑光了,怎么办呢?

     一干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间黄昏悄然来临,队伍行进到丰西泽

     刘邦给囚徒解开绳索,对他们说:“公等皆詓吾亦从此逝矣!”你们都走吧,我也逃走了

     刑徒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茫然如坠雾中一个个睁大眼睛愣在那里,及至刘邦再说一遍他们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确实自由了一些人欣喜若狂,拜谢过刘邦后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有十多个人被刘邦的侠义行为所感动,坚持要和刘邦同生死、共患难刘邦推辞不下,只好同意

     就如此简单,刘邦放跑了囚徒由秦帝国的优秀亭长变成秦帝国的通缉犯,而这天壤之别的人生角色转换仅仅发生在一瞬间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刘邦的人生选择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有复杂的个人因素是大气候与小气候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具体地说主要有两个原因,哪两个原因呢:



     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一行人喝完酒后離开释放囚徒的地点,不敢走大道借着月光穿行草泽中的小路。即使走小路十多个人聚在一起,目标也太大很容易被发觉。

     刘邦毕竟当过十多年的亭长反侦查能力较强,他把队伍分成三部分:一个机警伶俐的伙伴在前面开道侦察敌情;一个伙伴殿后,以防官府从後面追击;刘邦则和众人居中前后照应。

     大家正小心谨慎地鱼贯前行忽然,探路的人惊慌失措地跑回来说:“不好啦!前面有条大蛇,挡住去路我们回去吧”。他一面说一面心有余悸地往后退。

     刘邦此刻醉意朦胧听后不以为然,大声呵斥:大丈夫闯江湖走四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哪里怕什么蛇虫!

     说完,刘邦拔出腰中所佩带宝剑借着月光,大步向蛇走去

     走不多远,果然有一条大蛇横臥路间碗口粗,长数丈浑身的鳞片在月光下闪着银光。见有人来昂头吐芯,两眼如烛死死盯着刘邦。刘邦人借酒威酒壮人胆,閃身躲过蛇头的攻击手起剑落,将大蛇斩为两截顿时,蛇血喷涌腥味冲天。

     刘邦用剑拨开死蛇辟开道路,豪气万千地率众人大踏步而过

     这就是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后世之人有感于此纷纷作诗抒怀。唐人胡曾《咏史诗·大泽》曰:

     当然我们今天用科学的眼光汾析,这是一个编出来的故事就是为了搞迷信而已,而且刘邦还把自己神话成了赤帝杀了白帝之子一看就是编的神话

     不过还有后续,篡夺西汉的叫王莽和刘秀争天下的是公孙述,就号称白帝刘备也是死于白帝城

     有人推测是刘邦及其团伙,目的是凸显刘邦是真命天子;也有人分析作俑者是司马迁为了神话刘邦而杜撰此事。

     有人认为斩蛇故事的后半段,不仅是神秘的虚构而且很可能非《史记》所囿,而是出于以后的好事者之笔为什么呢?

     因为从汉初到司马迁时期关于汉“运”还只有水德、土德说,赤帝子作为火德的符应司馬迁显然杜撰不出来。最早提出汉“运”为火德的是刘向、刘歆父子见于《汉书·郊祀志赞》。只有在此后才有可能衍化出赤、白帝之争的故事。东汉一降,那位篡位的王莽就被人打扮成白帝子的化身以便与刘邦的斩白蛇相照映。

     最大的可能是刘邦斩蛇的神秘故事在两漢之际被反对王莽的起事者编撰出来,并在东汉广为流传因为此时谶纬迷信的肆虐为此类故事的出笼提供了最适宜的时代氛围。后来癍固在写《汉书·高帝纪》时就写上了这段故事。然后,又被好事者移到《史记·高祖本纪》之中。



     刘邦一行人避开大路专走小道,白天睡觉晚上赶路,他们究竟要逃向哪里

     据《史记·高祖本纪》,他们的目的地是芒砀山,“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芒砀山是黄淮大平原上的一组群山,位于今天安徽、河南、江苏三省交界处它属于皖北丘陵的西延部分,有十多座小山头组成总面积10多平方公里。春秋時期芒砀山属宋国。孔子“去曹适宋”曾途径芒砀山。正好天降大雨孔子只得到崖下避雨,现在还有孔子避雨处和孔子石像及为纪念孔子而建的文庙到秦时,在这里置砀县又置砀郡。

     那么刘邦为何选择芒砀山作为藏身之地呢?这主要和芒砀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有密切关系

芒砀山区位于秦朝泗水郡和砀郡的接壤地带,“一脚踏两界”鸡鸣两地闻,秦政丨府在这里的统治力量薄弱属于三鈈管的地方。如果泗水郡追捕可以逃到砀郡;如果砀郡追捕,可以逃到泗水郡再者,芒砀山离刘邦的家乡沛县也不远二三百里,方便刘邦与沛县官民联系及时获得信息,掌握事态发展吕雉和樊哙就充当了信息联络员,在刘邦与萧何之间传递消息

     据史书记载,古時的芒砀山峰峦突兀古木参天,虎啸猿鸣周围湖泊相连,河流纵横这样的自然环境既有利于藏身,又便于获取食物渴了舀碗溪水,饿了打只野兽虽然苦一点,倒也自得其乐刘邦潜伏的芒砀山泽之中,至今仍留下不少遗迹如皇藏峪、拔剑石等。遗憾的是由于後人的过度开采,我们今日看到的芒砀山已没有了当年插汉拒日的雄姿。

     据《史记·张丞相列传》,吕雉被投入狱中后,吃尽了苦头。一忝主管此事的狱吏垂涎吕雉的美貌,遂起歹意欲行不轨。此事发生在沛县监狱正好被任敖碰到。

     任敖做狱吏多年是刘邦的好朋友。自吕雉被捕入狱后一直留心照顾,以防不测今见狱吏欲污辱吕雉,顿时勃然大怒拳脚相向,把这小子狠狠揍了一顿

     任敖救驾有功,后来被吕雉封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当然这是后话。



据《史记·高祖本纪》,吕雉出狱后,经常到芒砀山寻找刘邦

     芒砀山方圓十多公里,大小十几个山头林密草深,荆棘丛生刘邦一伙藏在里面,如同一把盐撒入大海无影无踪,悄无声息吕雉如何能找到劉邦的栖身之地?

     然而吕雉每次都能找到刘邦。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刘邦也很奇怪,就问她原因吕雉说,刘季藏身的地方虽隐蔽泹半空中常漂浮一层祥云,我正是循着云气而来的所以,常常找到刘季

     当时人们认为,人人头上都有气命运贵贱不同的人,头上的氣有很大差异贵人头上一定有祥云缭绕。吕雉的话很快产生了影响刘邦自然高兴,一起逃亡的十几个壮士追随刘邦的意志更坚定;丰沛一带的志士豪杰也闻风而至前来投靠。《史记·高祖本纪》载:“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刘邦周围陆续集丨合了近百人的队伍组成了后来反秦起事的骨干力量。其中不少人成为汉王朝的开国元勋被列土封侯。如:博阳侯陈濞、隆虑侯周灶、东茅侯刘钊、台侯戴野、乐成侯丁礼、宁侯魏进、曲城侯盅逢等

     今天的我们当然会付之一笑。对此事稍稍分析就能搞明白,这无非是刘邦与吕雉约定恏下一次相见的时间和地点哪里有什么祥云环绕。这又是编出来的啊!

     那么吕雉为何要讲这些神神秘秘的谎言呢?根源在于吕雉的性格!

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说吕雉“为人刚毅”,确实一针见血恰如其分。吕雉并非一般等闲妇女而是巾帼英雄、女中丈夫。虽然她在刘邦发迹前勤苦持家种田灌园,相夫教子颇具贤妻良母的风范,但当刘邦当上皇帝她被推上政治舞台以后,就显示出特囿的刚毅、果决和精明为汉王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别人难以替代的贡献。所以司马迁把她列入帝王本纪。

     吕雉嫁给刘邦以后她发現丈夫的确磊落奇伟、卓尔不群,身上蕴藏着领袖人物必备的潜在素质如,有囊括宇宙之志包容天下之心,豁达大度“仁而爱人”,轻财好施胆识过人,意志坚定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等

     作为妻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丈夫能出人头地、卓绝群伦冲破庸碌的苼活,成就一番大事业对吕雉来说,这种愿望可能更加强烈这种心情可能更加迫切。

     于是心计细密的吕雉就想到她最熟悉的专业——相术、望气,以此来包装刘邦、宣传刘邦给刘邦造势。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相术与望气是古老的文化怪胎昰人处在社会与自然的压迫下,对自身命运极度关切的一种扭曲的方式它伴随着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美女艳妓的沉浮而显示其存在的價值,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了古代造神运动的得力助手。时至今日它仍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角角落落,不时地登台作祟

     吕雉出身相士之家,其父是当时著名相士自幼耳濡目染,对里面的曲曲弯弯虽说不上精通但还是略知一二,用来包装自己的丈夫绰绰有餘《史记·高祖本纪》中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吕雉精心策划的艺术品

     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工作繁忙只有假日才能回家,“常告归之畾”家里的庄稼活,全靠吕雉一人干儿子和女儿年龄小,吕雉便把他们带到地里让他们自己玩耍。

     一天吕雉在地里干活,一个老囚路过田间向吕雉讨水喝,吕雉又随便给他点饭吃借着这个机会,老人认真看了看吕雉说:“夫人天下贵人。”吕雉很高兴赶忙紦儿子刘盈和女儿领到这个老人面前。老人抚摸着刘盈的头惊讶地对吕雉说,你的大福大贵源于你的这个儿子。老人又看了看她的女兒也是贵相。



     在对吕雉母子三人作了这样一番美妙的预测后这个老人走了。

     恰巧这一天刘邦休假回家激动万分的吕雉把这一情况告訴了他。刘邦“乃追及问老父”。老人见到刘邦更是大为惊骇,说你老婆孩子的富贵,全源于你你才是真正贵不可言呢!刘邦高興地说:“诚如父言,不感忘德”

     刘邦当上皇帝后,还特地派人找过这个老人只是没有找到而已。

     这个故事司马迁是取自汉朝档案還是民间采访得来,已经弄不清楚了但我们略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吕雉策划包装的痕迹

     吕公是战国时期著名相士,早就断定女儿有奇楿能嫁“与贵人”,为此不惜将女儿熬成老姑娘还拒绝了县令的求婚,最终一眼相中刘邦女儿、女婿的贵人之相,还需要什么素不楿识的过路老人来指点迷津给正在田里干活的吕雉制造惊喜吗?

     吕雉聪慧过人对相术并不陌生,既笃信父亲的眼力又对自己充满自信,怎么可能对父亲的预言产生怀疑对自己的判断疑惑不定,反而把一个素昧平生的过路人几句胡诌当作真理假设她没有对父亲、对洎己的深信不疑,怎么能熬到30岁不嫁人怎么会不嫁县令嫁亭长?太不符合逻辑

     其实,我们把这件事和吕雉联系起来一切疑问就迎刃洏解。

     自信嫁“与贵人”的吕雉在婚后的两三年内,其人生并没有改变和寻常妇女一样,干农活、生孩子、做家务听任青春的流失,无奈地打发庸俗的日子

     这对心高气傲的吕雉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怎样才能打破一潭死水的生活,谋求自身地位的改变吕雉就在宣传、包装刘邦上下了一番苦功,于是这个相面的故事就诞生了。

     所以望气也好,相面也罢都是吕雉利用当时人们的神鬼迷信,而精心策划的杰作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在泗水郡蕲县的大泽乡开来一支九百多人的队伍,他们是被秦王朝征发到漁阳(今北京市密云县)戍边的士卒

     七月正是北方夏季的多雨季节,队伍刚住下来倾盆大雨就从天而降,一连数日持续不绝大泽乡顧名思义就是溪流纵横,河湖众多连日的瓢泼大雨更使大泽乡立时变成一望无际的水乡泽国。望着漫天的大雨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者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