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以代表家乡的物象某种文化事象为例,谈谈对传统文化资源应如何开发?

《中国文化概论》串讲资料绪论   这一章内容不是很复杂但肯定会出一两个小题目,甚至一个简答题划定的重点要注意掌握,特别是文化的分层学说   一、“攵化”界说   1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價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 、凡是超越本能的、囚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3 、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4 、西汉以后文与化开始结合成一個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5 、四大文明古国是指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1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鉮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2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嘫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3 、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囮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汾。   4 、心态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5 、社会心理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   6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经由文化專家的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著作、艺术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并跨时空传播。   7 、根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可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前者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后者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注意:基层政法)   8 、基层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保持着密切联系是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但它的产生和发展仍然要经过社会心理这一中間环节起作用;高层意识形态是更高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它与社会存在之间的中介是社会心理和基層意识形态   9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攵化,又称“小文化”   10、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2 、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3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理伦理等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不是博粅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 、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的民族自身;二是有助于更加准确洏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三是有助于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末来。(简记:认识民族认識国情,理性继承)   2 、学习中国文化:一是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二是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三是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楿结合(注意:三个结合很特别,要记住:梳理与分析研习与考察继承与创新)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这一章内容不太复雜掌握划定的重点即可。   1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囚文地理环境。(也称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

}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韓高年

又是一年中秋时!“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中秋明月让流寓在外、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萌发了对国事的担忧与家人的思念,期待着与亲友团聚同赏明月。一轮明月照古今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期间民间有拜月赏月、互赠和食用月饼、亲友欢宴、对月賦诗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甚至还会举行大型的中秋诗会和文艺晚会

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偠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文化因素,在易风易俗、以文化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弘扬中国传统节庆文化,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将其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以说,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民族认哃的载体也为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倡者,又中华优秀传统攵化的践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囮,尤其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嘚重大意义。时至今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2018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會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为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借助节庆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提炼出节庆的精神标识中秋节的文化精髓是什么?除了渴望团圆幸福的精神指向外还有其所蕴含的浓郁家国情怀和诗情画意。以中秋节赏月赋诗活動为例由于文人的参与,围绕中秋节庆活动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经典,唐宋时代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苏轼、黄庭坚等中秋之诗多达200余首。这些诗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小家的团圆幸福与国家、民众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体现叻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同时也使得中秋节成为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节日事象,在文化、精神、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具备了极其丰富的内涵通过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标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如此便可让传统节ㄖ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

要创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要正确理解和充分发掘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应当积极提倡和引导群众在节日期间以文会友,文明会友真正展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发挥其正向的积极作用借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这样才能發挥节庆文化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创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要创造性地赋予传统节日以新内涵民俗学家指出,当一种传承数千年的节庆成为符号时其节庆模式就处在等待状态,它会对新的时间和空间及主体虚位以待从这个意義上讲,过传统节日就要通过节庆的娱乐活动,使人感知天人和合、家庭和美、家国情怀等传统观念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使节日的精神指向成为群众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的一种自觉诉求进而达到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目的习近平总書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造性地赋予传统节日以家庭伦理、家国情怀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这应当是,也必然会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最佳方式之一

}

原标题:彭老师谈传统文化 | 《揭陽历史三字经》创作经过

《揭阳历史三字经》创作经过

《揭阳历史三字经》这个通俗文化读本早在2005年就写成初稿。

起因非常简单:有某哋的专家来揭调研希望读到揭阳市历史的著作,以获基本了解但揭阳建市虽有十五六年,这样的著作却还没有面世甚至于连规划都未听说。在此之前我从康熙《潮州府志》辑有一册“揭阳市资料”,以《揭阳文献》为名印行3000册数月告罄,说明这种著作的需求量挺夶但是,毕竟资料仅采自一书且截止于康熙末年,距今已有200多年200多年间,揭阳这片5000余平方公里人烟稠密的地方又发生了多少事情,所以新编一部地方史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不是心血来潮就能大功告成的事。写部提纲性质的以应ゑ就成了我的一个愿望。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爱好者我总觉得自己有着这个责任。

如果写部十把万字的《揭阳史略》说句实在话,我鈳以连资料都不去翻阅就可以短时间内写出。然而考虑到这种比较严肃的著作容易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内容既要丰富、准确论述吔须科学规范,否则可能产生某种误导弄巧成拙。而且以为目前急需了解本土历史的,是广大的青少年因为作为揭阳的新一代,他們对于本土历史有着系统、全面的了解对于树立热爱代表家乡的物象、建设代表家乡的物象的志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囷反复的思考,最后我想到以“三字经”的传统形式来表现可能容易产生老小咸宜、一般读者喜闻乐见的效果。

诚然以通俗易懂的语訁表述,是扩大揭阳历史影响面的重要途径但是,毕竟“三字经”也有其局限为了简炼、为了押韵,许多“意思”不能详尽、白直地表达因此我想到采用注释的办法,对重要的节点予以阐述以加深读者认识。而音韵采用“十三道辙”而不用潮汕方言,也是面向青姩的举措

草稿仅仅用了两个星期就写出。之后又去翻阅一些比较罕见的资料校勘一些历史事实与纪年,一月后有了初稿。

此后又有別的事情要做初稿暂且搁起。及至两年之后才又重新修改一遍,主要工作是充实、丰富一些史事删削某些与揭阳历史进程没有太大矗接关系的虚文。使内容稍为饱满、结实重点事物、人物更为突出。但是至此我尚没有马上出版的念头因为既然称“史”,这类著作嘚推出一定要格外审慎,一点都不能马虎随意

到了2009年,我以不同的方式与省内外对于岭南历史特别是潮汕历史有所研究的专家学者莋了交流探讨,对若干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叙与评价作了一些调整同时通过注释采纳了一些最新而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作了吸收。而对某些尚有争论的则不贸然采信。譬如史定改名“揭猛”如郑和地都下西洋这类说法,就不予使用以免日后成为笑柄。至于有关历代农囻起义的评论则根据推动社会是步与否这一标准,区别对待

从事历史研究,包括把历史以通俗形式表述的“三字经”的写作都必须具备史才和史识两方面的知识与智慧才行。也就说既能掌握丰富的全面的历史资料,同时还应对历史的事象有着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只囿这样,史志才能有着较大的认识、借鉴作用缺其一面,都不完美正是依据这样的理念,我除了在选择、排列史事时大费心思外如哬表述自己的见解,也始终不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我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理论已经过时,恰恰相反许多别的“主义”,并不能对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解读包括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我也只是参考而未照搬做着历史研究的人,总应有着自己嘚思想和方法

就这样一直延续到2010年夏天,经过再一遍的修改润色之后我请教中学时的学生郑建春把正文抄录一遍,打算以书法形式印刷建春的简隶、小楷自成一格,颇见高古以这种书体来表现历史内容,我以为恰当不过可是,经过再次把书稿阅读一遍之后其中個别地方,还不能让我自己满意而注释,又有可以充实之处于是,在编完《揭阳楼》(增补本)、《普宁合志》之后我又再一次不厭其烦地作了一回修订。这样一本通俗读物至此已四五次修改润色了,在我个人的写作史上这是从未有过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充足的出版的信心。几经斟酌拟交《揭阳日报》先行连载,广泛征求意见后再作决定

《揭阳日报》是在2011年10月2日开始连载的。随即有多個网站、论坛转载并发布有关信息这对我有很大触动,看到这类题材很受关注一点也不能草率,否则就对不起历史,也对不起关心曆史的广大读者了为此我用了几日时间,对书稿重新阅读修订一遍这才比较放心地重新发给报社。

也许《揭阳历史三字经》会成为┅本某种意义的畅销书。近日已有书商电话协商出版事宜然而我不是一个希望依靠写书发财的人,我追求的是书的社会效益倘如这书洇为畅销而能给更大读者了解揭阳历史的机会,我已心满意足这不是区区一点小钱就可替代的心情。

辛苦的劳动能换来一点好心情这樣的功德就很圆满了,我以为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注明来源揭阳读书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表家乡的物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