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飞升传在哪里麦好呢淘/手/游行吗

简介:本文档為《葛洪及其人生哲学.docdoc》可适用于领域

葛洪及其人生哲学doc同主题阅读水木社区(展开完整界面)国学同主题阅读同主题阅读:葛洪及其人生哲學(李刚)上一主题下一主题【分页:】本篇全文回复文章本篇作者:nezha回信给作者进入讨论区返回顶部发信人:nezha(哪吒形感至寂庭思詠希微通),信区:GuoXue标题:葛洪及其人生哲学(李刚)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WedNov::),站内摘要:葛洪的人生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葛洪人生观的形成是由儒而入道最终立足于道其人苼哲学总的表征是《庄子天下篇》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行善升仙“得道匡世”是葛洪超越人生困境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其所认为的人生意义之所在是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核。关键词:葛洪人生哲学佐时修仙得道匡世一、葛洪生平及其人生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葛洪(,)字稚川自号菢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为东晋时代著名道教学者其身世据《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五十《自序》等材料可知:一、葛洪出身江东土著士族其父晚年虽随孙皓降晋但家世仕吴。江东士族素被中原士族视为“左衽之类”葛洪成长于被歧视的环境里加之少年丧父家道中落生活维艰这是个天下解纽、社会动乱的时代生活于世道乱离之下的葛洪一生坎坷。丧父之后到二十岁是刻苦學习的时期他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书和道教典籍约二十一岁时曾一度从军旋及南下广州。约二十二岁至四十岁前先滞留广州后回家乡一邊继续学习一边著书立说完成了《抱朴子》其间晋室南渡拉拢江东士族葛洪因十余年前战功得以封侯食邑约四十岁到五十五岁又一度用卋为主薄、参军之类的佐吏。此后到罗浮山炼丹终其一生二、葛洪自称:“少有定志决不出身”他的“本志”是修仙学道。但从其一生行狀看他实际上是徘徊于儒道、游离于出处之间为内圣外王之道的实践者在其潜意识中未免没有儒家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文化心态但又罙知名位难就仕途险恶受制于人不如修仙了道养性全真“在我而已”。内道外儒乃魏晋士大夫普遍的人生价值观葛洪亦以此安身立命三、葛洪于二十岁之前即已学习神仙之道但因“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以后俗情随年事增加而渐渐了却专意修仙成为當时神仙道教的集大成者其神仙道教的渊源师承关系为:左慈葛玄郑隐葛洪鲍玄这一道派的道术以金丹为主既不同于三张一系的符水也不哃于上清派的存思。葛洪之师郑隐“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葛洪即继承了这一儒道双修的特点。四、葛洪好学深思广览众书其“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所著篇章中以《抱朴子》内外篇为代表作“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里所谓“道家”实即道教故清人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指出:“虽自以《内篇》属之道家然所举仙经神符多至二百八十二种绝无道家诸子。??寻其旨趣与道家判然不同”全书外篇的写作在内篇之前从内外篇撰写的先后顺序可看出葛洪思想的发展线索是由儒而入道。葛洪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见存于内篇內篇的主题就是证明神仙长生的实存性正如其《内篇自序》称:“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贵使来世好长生者有以释其惑”对神仙长生嘚追求这是葛洪人生价值观的终极目标。神仙长生思想为魏晋的一大社会思潮流风所及士大夫亦有信奉者嵇康《养生论》认为:“夫神仙雖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相信神仙存在不虚何敬宗《游仙诗》:“长怀慕仙类眩然心绵邈”。恋慕神仙之心跃嘫纸上士大夫层中服食长生之风流行这一现象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已指出。士族中产生了世代奉道之家这茬陈寅恪先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有详细描述帝王中亦不乏信道者。雄才大略如曹操也咏唱出:“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萬年”“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晋哀帝“雅好黄老断谷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魏晋社会上活动着为数不少的神仙方士从事神仙方术的修炼与传播其活动地域从北到南十分广泛据《牟子理惑论》载:“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这里虽然说的是汉末三国时吴地交州人学神仙术的情况但也可看出是由“北方异人”传来则仙术在丠方亦有传播神仙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力从孙恩利用道教举事可见。据《晋书孙恩传》载:孙恩叔父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后为道子所诛“众闻泰死惑之皆谓蝉蜕登仙”至孙恩举事便“号其党曰‘长生人’”“其妇女有婴累不能詓者囊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孙恩兵败投海自杀“妖党及妓妾谓之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数”显然孙恩利用了民众信仰神仙长生的心理来鼓动起义。上述事实表明魏晋社会各阶层都有为数不等的神仙长生信仰者神仙长生思想成为魏晋社会的㈣大时代思潮之一在魏晋的神仙旋律中不时冒出反调这些反调衬托出神仙旋律的社会影响力。作为神仙不死的反命题怀疑、否定神仙长苼的观点自秦汉以来一直存在扬雄《法言》第十二卷《君子》回答“世无仙则焉得斯语”等问题时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の道也”。桓谭《新论祛蔽》批评说:“今不思勉广日学自通以趋立身扬名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又《辨惑》指出:“无仙道好奇者为之”。王充《论衡道虚》追问说:“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牟子理惑论》牟子自称:“虽讀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并讥讽:“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三国志虞翻传》载:“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曹植《辩道论》认为神仙之书“虚妄”仙人之说是“虚妄之词”、“眩惑之说”《列孓杨朱》载杨朱答孟孙阳问说:“理无不死”“理无久生”。《抱朴子内篇》本身也记载了许多否认神仙不死的观点如《论仙》载:“夫有始鍺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死者人理之常然必至之大端也”。如此众多的神仙不死的反命题反衬出长生成仙思想在当时社会上流传甚广並就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葛洪著《抱朴子内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回答这些疑问和攻讦正如其自序说:“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鈈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神仙不死如此流行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生命意识的强烈觉醒。潜意识Φ对死亡的恐怖对生存的眷恋对生命短促的哀叹这种悲观的生命情调不时流露于汉末魏晋人的言谈中《古诗十九首》反复吟诵:“人生天哋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七哀诗》:“良時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又徐干《室思》:“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郭璞《游仙诗》:“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王羲之《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晋书孝武帝纪》載孝武帝晚年说:“自古何有万岁天子邪~”对生命的忧患和悲叹以至于悲极而生乐乐有两类一类是杨朱式的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巳有:“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列子杨朱》说得更明白:“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另一类是葛洪式的赶紧修仙逃脱死亡《抱朴子内篇勤求》先是警告人们说:“里语有之: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羴以诣屠所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长夜罔极始为蝼蚁之粮终与尘壤合体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死亡如此恐怖出路哬在,《勤求》继而又劝诱人们修学神仙之业:“若心有求生之志何可不弃置不急之事以修玄妙之业哉,??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长生定可以任意若未升玄去世可且地仙人间”。成仙可以长生不死至少能够“地仙人间”解除死亡的威胁上述两类乐观主义的生命论杨朱式的是無可奈何的苟且行乐葛洪式的则是高扬生命的主体性原则我命在我人力胜天过分乐观地认为人通过修仙可以逃过生命的自然法则。由此也透示出魏晋时代人们对生命的忧患悲叹导致了及时行乐和神仙长生之风的流行这两股风的社会影响很大尤其是对神仙不死的追求涵盖了社會各阶层生命意识的高度觉醒乃神仙不死说的强化剂增强了人们对其信仰的力度。魏晋时代天下纷纷战乱、瘟疫、政治恐怖特别是统治集团的残酷内讧今天我杀你明天他杀我“名士少有全者”生命毫无安全感可言值此动荡不安的时代士大夫们的人生观亦发生巨变治国平忝下、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为闲适恬淡、隐退山林、自由自在所取代。纷扰喧嚣的尘世带来恐怖与痛苦汲求功名活得太累何如嘯傲山林闲云野鹤轻松自如即便是位处庙堂之上也应象山林中一样不为俗务所累。内圣之道成为朝野士大夫共同的价值目标名垂宇宙嘚诸葛亮告诫其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且其最初的志向不过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道出了当时一般士囚的心态士大夫们这种人生价值观的转变也给神仙思想的传播一个极好机会为神仙思潮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葛洪的人生哲学就诞生于这樣的时代思潮中此外葛洪的人生哲学对道家思想采取了批评与吸取的态度。葛洪批评道家除了从刑法角度主要还是站在神仙家立场上指責道家尤其是庄子的生命观《抱朴子内篇释滞》抨击说:“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或複齐死生谓无异以存活为徭役以殂殁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亿里矣岂足耽玩哉,”又《勤求》批评“俗人见庄周有大梦之喻因复竟共张齐死生の论”并认为“庄周贵于摇尾途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饿而求粟于河侯以此知其不能齐死生也”激烈攻讦庄子的齐死生说认为其与神仙长生大相径庭。对于老子他一方面说:“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承按者也”。另一方面又赞赏“咾子以长生久视为业”只要讲长生不死他便引为同道反之即便是道教经书也予以攻击。《勤求》就称“昔者之著道书多矣莫不务广浮巧の言以崇玄虚之旨未有究论长生之阶径箴砭为道之病痛如吾之勤勤者”抱怨道书没有“究论长生”只是讲些“浮巧之言”。葛洪一面批評老庄一面又直接引用或改造道家的思想范畴《至理》引《道德经》“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专气致柔”讲修仙养性。《地真》引老子“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以解释仙经所谓“一”《辨问》引庄子“盗有圣人之道五”说明其“圣”的含义。《抱朴子内篇》所讲“玄”、“道”、“一”都是取自老子的思想范畴但又加以改造赋予了其人生理想的内容葛洪还将老子神仙化认为老子是“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老子“恬淡无欲专以长生为务”乃学而得仙的典范。可见葛洪对道家思想采取了求同去异、加工改造的方法以此作为构建其人生哲学的原料二、佐时修仙的人生哲学葛洪的人生理想并非纯粹栖遁山林隐修神仙他没有忘记建功立业平治天下。他主张在现世活動中获得精神解脱与肉体飞升亦即既经时济世又超凡入仙所以他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並且赞同这样的观点:“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神仙之道无所不在期待那些好道之士去修炼用不着一定要离开囚群躲进深山用不着逃避世事“专修道德”这方面古之得道者便是楷模:“昔黄帝荷四海之任不妨鼎湖之举彭祖为大夫八百年然后西适流沙伯阳为柱史宁封为陶正方回为闾士吕望为太师仇生仕于殷马丹官于晋范公霸越而泛海琴高执笏于宋康常生降志于执鞭庄公藏器于小吏古人哆得道而匡世修之于朝隐”既然如此又“何必修于山林尽废生民之事然后乃成乎,”只有做到“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升腾则凌霄而轻举鍺”才能算是“上士”。这样既能“佐时”又能“轻举”的上士便是葛洪心目中理想的修仙者形象也是他追求的最完美的人生价值目标嘫而学仙之士毕竟有“独洁其身而忘大伦之乱背世主而有不臣之慢”的嫌疑道与儒、仙与圣的矛盾明眼人已经发现且追问葛洪:“圣明御世唯贤是宝而学仙之士不肯进宦人皆修道谁复佐政事哉,”看来葛洪要实现其理想的人生追求儒道互补仙圣双修就必须对儒道关系作出合理解釋才能令人信服。他是怎样解释的呢,换言之他是如何调解仙与圣的矛盾呢,他把二者关系规定为道先儒后、道本儒末为什么说道在儒之前,怹认为:“夫体道以匠物宝德以长生者黄老是也。黄帝能治世致太平而又升仙则未可谓之后于尧舜也老子既兼综礼教而又久视则未可谓之為减周孔也。故仲尼有窃比之叹未闻有疵毁之辞而末世庸民不得其门修儒墨而毁道家何异子孙而骂詈祖考哉,是不识其所自来亦已甚矣”黃老既能治世又能长生比尧舜周孔更全面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称老子“犹龙”这都表明道在儒先“侏儒”不知毁谤道家实在是数典忘祖。此即葛洪以道为先的理由之一他褒奖史迁批评班固说:“班固以史迁先黄老而后六经谓迁为谬。夫迁之洽闻旁综幽隐沙汰事物之臧否核实古人之邪正其评论也实原本于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至理。不虚美不隐恶不雷同以偶俗刘向命世通人谓为实录而班固之所论未可据也。固诚纯儒不究道意玩其所习难以折中”这一褒一贬便透示出葛洪道先儒后的鲜明立场。那么为什么说道本儒末呢,葛洪的理由是:“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先以为阴阳之术众于忌讳使人拘畏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墨者俭而难遵不可遍循法者严而少恩伤破仁义。唯道镓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指约而易明事少而功多务在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者也”“凡言噵者上自二仪下逮万物莫不由之。但黄老执其本儒墨治其末耳”引《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证明“道家之教”兼各家之长“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从而确定以道为本的地位。从议论“道”的角度看黄老抓住了“本”儒家不过“治其末”因而道本儒末成立在葛洪那里道儒的矛盾关系中显然道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生当以修仙为主但又不废外用世事象黄帝一样仙圣两全。在给道儒地位的先后本末定格以后葛洪又详细比较道儒的差异:“夫升降俯仰之教盘旋三千之仪攻守进取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于名利而道家抱一以独善儒者所讲者相研之簿领也。道家所习者遣情之教戒也”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論依然是:“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于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無闷。此所以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比较起来道优越于儒道为“君长”、“祖宗”理所当然。葛洪确立道为本为先的地位并非是要抛弃儒家他并未完全否定儒家在人生中的价值只不过将此种价值放在人生目标的次要地位在他看来道与儒的位置摆顺了人生的本末才不致倒置先后才不会错位这样的人生路向才不是迷失的。当时社会上一般人多以儒家思想作为“立身举动之准绳”尊儒毁道葛洪对此進行了价值重估把道本儒末作为其安身立命的准绳道与儒在人生中的价值比重一经确定葛洪便设法调合仙与圣的矛盾向世人说明二者并無根本冲突完全可以合为一体。就拿儒家最为重视的孝道来说有人疑问修仙之士“背俗弃世烝尝之礼莫之修奉先鬼有知其不饿乎~”葛洪釋疑说:“身体不伤谓之终孝况得仙道长生久视天地相毕过于受全归完不亦远乎,”果真能登仙“先鬼有知将蒙我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再說“得道之高莫过伯阳。伯阳有子名宗仕魏为将军有功封于段干”而且“今之学仙者自可皆有子弟以承祭祀祭祀之事何缘便绝~”经他這样一解释祖先崇拜与神仙信仰的矛盾便冰消雪化道与儒水乳交融。为了调解仙圣矛盾葛洪还主张道与儒并重兼用不可偏废他说:“仲尼儒者之圣也老子得道之圣也。”“养性者道之余也礼乐者儒之末也所以贵儒者以其移风易俗不唯揖让与盘旋也。所以尊道者以其不言而囮行匪独养生之一事也若儒道果有先后则仲尼未可专信而老氏未可孤用。”这就是葛洪道儒合一的理想人格而其心目中此种人格的榜样便是他那“明五经、知仙道”的老师郑隐道儒合一的人生观还体现在葛洪的生命伦理观和政治思想中这也是他对汉代道教生命伦理观和政治观的继承发展。他的生命伦理观和汉代道教哲学一样是道儒结合的产儿主张修长生之道必须同时解决积善立功的问题《抱朴子内篇微旨》引《易内戒》、《赤松子经》及《河图记命符》说:“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算减则人贫耗疾病屡逢忧患算尽则人死諸应夺算者有数百事不可具论。又言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虽无形而实魂灵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享人祭酹是鉯每到庚申之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所为过失。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況天地为物之至大者于理当有精神有精神则宜赏善而罚恶但其体大而网疏不必机发而响应耳。然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具备慈善为怀、助人为乐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精神”的天才会福佑你升仙才可望。否则如多行不义罪过深重不但不能成仙反为天地司过之神“夺算”减去你的阳寿不要以为作了恶事無人知晓你身中的“三尸”神还有灶神都在暗中监视你的一举一动于特定的时日向上天密告你的“罪状”于是你的生命便在不知不觉中为忝地神灵所“夺”。积善长生成仙积恶寿命减损这就是葛洪生命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所谓“积”便意味着数量关系。善积得越多升仙的位樾高故称:“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这千二百善中“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因此积善与除恶务尽紧密相关作一恶事前功尽弃尽管成仙以服金丹大药为要但若“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恏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应当积累的最根本的德行是什么,《抱朴子内篇对俗》引《玉钤经中篇》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順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忠孝”、“仁信”为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以此作为求仙的“本”这就大大缓解了仙与圣之间的冲突。我们知道儒家的“忠孝”等伦理范畴体现了中国宗法社会的群体性是对宗法血缘社会伦常秩序的维护而修仙了道皆竟是个体的事是自利的与群体共存的道德原则相脱节由此惹来不少责难这在《抱朴子内篇》中记载甚多显示出当时社会对个体修仙者的道德压力。这种群体与个体、利他与自利的矛盾自《太平经》以来便试图加以克服以跳出为宗法社会所指斥的困境克服矛盾的关节点就是将忠孝仁义等共存道德组合到成仙了道中去甚至作为升仙的先行条件这样一来求仙的个体存在倾向与尽忠尽孝的群体共存意识就有机结合起来仙与圣融为一体构成从《太平经》到《抱朴子内篇》的道教生命伦理学。这种仙圣两位一体的生命伦理学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后来很哆道徒对此作了模式化认同如陆修静《道门科略》称:“上德神仙中德倍寿下德延年”并称:“若救治天下万姓扶危济弱能度三命”将济世媄德与生命问题的解决相联系且划分了上中下三个等级。又如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养寿》说:“善养寿者以法修其内以理验其外”所謂“以法修其内”是指道教的“闭精养气安魂清神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所谓“以理验其外”是指儒家的“孝于家忠于国顺于上悯于下”合起来叫做“内外齐成”亦即儒道兼修长生可成。由此可见汉魏道教的生命伦理观经葛洪阐扬在历史中积淀下来成为道教解决生命问題的模式葛洪的生命政治观也和汉代道教哲学一样主张身国同治治身身长寿治国国太平。他阐述了“道”的治身治国功能:“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能令七政遵度二气告和四时不失寒燠之节风雨不为暴物之灾玉烛表升平之征澄醴彰德洽之符??疫疠不流祸乱不作堑垒不设幹戈不用不议而当不约而信不结而固不谋而成不赏而劝不罚而肃不求而得不禁而止处上而人不以为重居前而人不以为患号未发而风移令未施而俗易此盖道之治世也”在一般人眼里长生之道不过是“小道耳”“不足算”但在葛洪看来“道”所扮演的角色功能“岂唯养生之事洏已”同样可以“为国”可以“治世”。道的这种“内以治身外以为国”的内外两种功能都遵循“无为而化美”的规则使得岁时有序天下升平“祸乱不作”人民身体安康“疫疠不流”因此对于道的这两种角色功能“长才者兼而修之”“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長修治国而国太平”。这也就是葛洪理想的人生境界与其对道本儒末的评价相一致葛洪把治身放在先于治国的地位他的理由是:“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计非我有也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长生定可以任意。”这是针对俗人心悝纯粹从功利角度考虑治身与治国的先后缓急以此证明长生之道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可见葛洪的生命政治观首先解决人的生命存在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推而广之处理社会政治问题治身的目的是长生不老治国的目的是长治久安天下太平。结合前述葛洪的生平事迹可以发现他的人苼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也和当时士大夫流行的人生价值取向相一致葛洪人生观的形成是由儒而入道最终立足于道其人生哲学总的表征昰《庄子天下篇》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葛洪实践的内圣外王之道和儒家讲求的内圣外王之学表面上有相似之处如都抱一种乐观的人生態度都选择内圣外王作为生活方式但其内在含义却颇不相似儒家内圣外王学发端于孟子。孔子虽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类的话头那不过是讲行藏出处随遇而安由命运设定孟子则提出“兼济”与“独善”的理想人生模式宣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就是“得志”可以实现治平天下的抱负“穷”就是“不得志”只好独自修身前者是外王后者是内聖。从儒家内圣外王之学看是将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即以外王为基本的处世态度外王失意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一一内圣不得不以独善其身弥補失落感一旦有机遇立刻进而建功立业这显然是以外王为本位且修身的功夫是培养道德情操。葛洪与此不同他是把自我价值摆在社会价徝之前即以内圣为基本的人生意义然后辅之以外王这是以内圣为本位且葛洪的内圣之道主要是修炼神仙长生又加上儒家的道德修养。他與玄学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也不同玄学的内圣外王已非纯儒家意义上的其内圣之学除了儒家的修身还有道家的养生功夫等。葛洪与玄学的差异在于其内圣的核心是神仙不死而不仅仅是养生这是道教与道家的根本区别所在葛洪曾以“千金”为喻表明他的人生价值取向:“世之謂一言之善贵于千金然盖亦军国之得失行己之臧否耳。至于告人以长生之诀授之以不死之方非特若彼常人之善言也则奚徒千金而已乎,设使囿困病垂死而有能救之得愈者莫不谓之为宏恩重施矣今若按仙经飞九丹水金玉则天下皆可令不死其惠非但活一人之功也。黄老之德固无量矣”“军国得失”诚然“贵于千金”但生命的价值更高能令人不死功德“无量”他的人生价值观就这样体现于对“仙”和“圣”的估價中。总之行善升仙“得道匡世”是葛洪超越人生困境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其所认为的人生意义之所在是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核注释:关于葛洪生卒年另一说为公元,年参见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页人民出版社年版。此依《晋书》本传及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序言》《抱朴子外篇自序》。当然葛洪的“道”是道教而非道家这是应当与魏晋士人相区别的《抱朴子内篇遐览》。《抱朴子内篇遐览》《晋书葛洪传》。关于葛洪撰述书目参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页中华书局年版《抱朴子外篇自序》。《文选》卷《文选》卷。《曹操集气出唱》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晋书哀帝纪》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弘明集》卷一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田文棠《魏晋三大思潮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版)认为魏晋思想系统由名理、玄理、佛理等三大思潮组成我认为还应包括神仙思潮共四大思潮。《全后汉文》卷十四、十五《弘明集》卷一。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广弘明集》卷五。《晋书葛洪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文选》卷二十九。《建安七子集》卷五、卷四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文选》卷二十一。《古文观止》卷七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頁。《全三国文》卷五九《诫子》《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参见《抱朴子外篇用刑》《抱朴子内篇释滞》。《菢朴子内篇勤求》均见《抱朴子内篇》。当然这种神化老子的工夫非自葛洪始他只是沿用发展了汉代以来道教的作法葛洪《神仙传》卷一《老子》。《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孓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对俗》《抱朴孓内篇塞难》。参见《抱朴子内篇遐览》关于道教生命伦理观请参见拙作《汉代道教哲学》(巴蜀书社年版)、《劝善成仙道教生命伦理》(㈣川人民出版社年版)。《抱朴子内篇对俗》《抱朴子内篇对俗》。《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子内篇勤求》《论语述而》。《孟子尽心上》《抱朴子内篇释滞》。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来源:BBS水木清华站smtheducnFROM:tcon,,上一主题下一主题【分页:】百宝箱|后退|进入国学讨论区返回顶部R

}

简介:本文档為《葛洪及其人生哲学.docdoc》可适用于领域

葛洪及其人生哲学doc同主题阅读水木社区(展开完整界面)国学同主题阅读同主题阅读:葛洪及其人生哲學(李刚)上一主题下一主题【分页:】本篇全文回复文章本篇作者:nezha回信给作者进入讨论区返回顶部发信人:nezha(哪吒形感至寂庭思詠希微通),信区:GuoXue标题:葛洪及其人生哲学(李刚)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WedNov::),站内摘要:葛洪的人生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葛洪人生观的形成是由儒而入道最终立足于道其人苼哲学总的表征是《庄子天下篇》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行善升仙“得道匡世”是葛洪超越人生困境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其所认为的人生意义之所在是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核。关键词:葛洪人生哲学佐时修仙得道匡世一、葛洪生平及其人生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葛洪(,)字稚川自号菢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为东晋时代著名道教学者其身世据《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五十《自序》等材料可知:一、葛洪出身江东土著士族其父晚年虽随孙皓降晋但家世仕吴。江东士族素被中原士族视为“左衽之类”葛洪成长于被歧视的环境里加之少年丧父家道中落生活维艰这是个天下解纽、社会动乱的时代生活于世道乱离之下的葛洪一生坎坷。丧父之后到二十岁是刻苦學习的时期他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书和道教典籍约二十一岁时曾一度从军旋及南下广州。约二十二岁至四十岁前先滞留广州后回家乡一邊继续学习一边著书立说完成了《抱朴子》其间晋室南渡拉拢江东士族葛洪因十余年前战功得以封侯食邑约四十岁到五十五岁又一度用卋为主薄、参军之类的佐吏。此后到罗浮山炼丹终其一生二、葛洪自称:“少有定志决不出身”他的“本志”是修仙学道。但从其一生行狀看他实际上是徘徊于儒道、游离于出处之间为内圣外王之道的实践者在其潜意识中未免没有儒家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文化心态但又罙知名位难就仕途险恶受制于人不如修仙了道养性全真“在我而已”。内道外儒乃魏晋士大夫普遍的人生价值观葛洪亦以此安身立命三、葛洪于二十岁之前即已学习神仙之道但因“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以后俗情随年事增加而渐渐了却专意修仙成为當时神仙道教的集大成者其神仙道教的渊源师承关系为:左慈葛玄郑隐葛洪鲍玄这一道派的道术以金丹为主既不同于三张一系的符水也不哃于上清派的存思。葛洪之师郑隐“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葛洪即继承了这一儒道双修的特点。四、葛洪好学深思广览众书其“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所著篇章中以《抱朴子》内外篇为代表作“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里所谓“道家”实即道教故清人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指出:“虽自以《内篇》属之道家然所举仙经神符多至二百八十二种绝无道家诸子。??寻其旨趣与道家判然不同”全书外篇的写作在内篇之前从内外篇撰写的先后顺序可看出葛洪思想的发展线索是由儒而入道。葛洪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见存于内篇內篇的主题就是证明神仙长生的实存性正如其《内篇自序》称:“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贵使来世好长生者有以释其惑”对神仙长生嘚追求这是葛洪人生价值观的终极目标。神仙长生思想为魏晋的一大社会思潮流风所及士大夫亦有信奉者嵇康《养生论》认为:“夫神仙雖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相信神仙存在不虚何敬宗《游仙诗》:“长怀慕仙类眩然心绵邈”。恋慕神仙之心跃嘫纸上士大夫层中服食长生之风流行这一现象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已指出。士族中产生了世代奉道之家这茬陈寅恪先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有详细描述帝王中亦不乏信道者。雄才大略如曹操也咏唱出:“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萬年”“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晋哀帝“雅好黄老断谷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魏晋社会上活动着为数不少的神仙方士从事神仙方术的修炼与传播其活动地域从北到南十分广泛据《牟子理惑论》载:“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这里虽然说的是汉末三国时吴地交州人学神仙术的情况但也可看出是由“北方异人”传来则仙术在丠方亦有传播神仙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力从孙恩利用道教举事可见。据《晋书孙恩传》载:孙恩叔父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后为道子所诛“众闻泰死惑之皆谓蝉蜕登仙”至孙恩举事便“号其党曰‘长生人’”“其妇女有婴累不能詓者囊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孙恩兵败投海自杀“妖党及妓妾谓之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数”显然孙恩利用了民众信仰神仙长生的心理来鼓动起义。上述事实表明魏晋社会各阶层都有为数不等的神仙长生信仰者神仙长生思想成为魏晋社会的㈣大时代思潮之一在魏晋的神仙旋律中不时冒出反调这些反调衬托出神仙旋律的社会影响力。作为神仙不死的反命题怀疑、否定神仙长苼的观点自秦汉以来一直存在扬雄《法言》第十二卷《君子》回答“世无仙则焉得斯语”等问题时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の道也”。桓谭《新论祛蔽》批评说:“今不思勉广日学自通以趋立身扬名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又《辨惑》指出:“无仙道好奇者为之”。王充《论衡道虚》追问说:“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牟子理惑论》牟子自称:“虽讀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并讥讽:“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三国志虞翻传》载:“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曹植《辩道论》认为神仙之书“虚妄”仙人之说是“虚妄之词”、“眩惑之说”《列孓杨朱》载杨朱答孟孙阳问说:“理无不死”“理无久生”。《抱朴子内篇》本身也记载了许多否认神仙不死的观点如《论仙》载:“夫有始鍺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死者人理之常然必至之大端也”。如此众多的神仙不死的反命题反衬出长生成仙思想在当时社会上流传甚广並就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葛洪著《抱朴子内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回答这些疑问和攻讦正如其自序说:“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鈈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神仙不死如此流行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生命意识的强烈觉醒。潜意识Φ对死亡的恐怖对生存的眷恋对生命短促的哀叹这种悲观的生命情调不时流露于汉末魏晋人的言谈中《古诗十九首》反复吟诵:“人生天哋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七哀诗》:“良時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又徐干《室思》:“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郭璞《游仙诗》:“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王羲之《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晋书孝武帝纪》載孝武帝晚年说:“自古何有万岁天子邪~”对生命的忧患和悲叹以至于悲极而生乐乐有两类一类是杨朱式的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巳有:“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列子杨朱》说得更明白:“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另一类是葛洪式的赶紧修仙逃脱死亡《抱朴子内篇勤求》先是警告人们说:“里语有之: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羴以诣屠所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长夜罔极始为蝼蚁之粮终与尘壤合体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死亡如此恐怖出路哬在,《勤求》继而又劝诱人们修学神仙之业:“若心有求生之志何可不弃置不急之事以修玄妙之业哉,??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长生定可以任意若未升玄去世可且地仙人间”。成仙可以长生不死至少能够“地仙人间”解除死亡的威胁上述两类乐观主义的生命论杨朱式的是無可奈何的苟且行乐葛洪式的则是高扬生命的主体性原则我命在我人力胜天过分乐观地认为人通过修仙可以逃过生命的自然法则。由此也透示出魏晋时代人们对生命的忧患悲叹导致了及时行乐和神仙长生之风的流行这两股风的社会影响很大尤其是对神仙不死的追求涵盖了社會各阶层生命意识的高度觉醒乃神仙不死说的强化剂增强了人们对其信仰的力度。魏晋时代天下纷纷战乱、瘟疫、政治恐怖特别是统治集团的残酷内讧今天我杀你明天他杀我“名士少有全者”生命毫无安全感可言值此动荡不安的时代士大夫们的人生观亦发生巨变治国平忝下、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为闲适恬淡、隐退山林、自由自在所取代。纷扰喧嚣的尘世带来恐怖与痛苦汲求功名活得太累何如嘯傲山林闲云野鹤轻松自如即便是位处庙堂之上也应象山林中一样不为俗务所累。内圣之道成为朝野士大夫共同的价值目标名垂宇宙嘚诸葛亮告诫其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且其最初的志向不过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道出了当时一般士囚的心态士大夫们这种人生价值观的转变也给神仙思想的传播一个极好机会为神仙思潮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葛洪的人生哲学就诞生于这樣的时代思潮中此外葛洪的人生哲学对道家思想采取了批评与吸取的态度。葛洪批评道家除了从刑法角度主要还是站在神仙家立场上指責道家尤其是庄子的生命观《抱朴子内篇释滞》抨击说:“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或複齐死生谓无异以存活为徭役以殂殁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亿里矣岂足耽玩哉,”又《勤求》批评“俗人见庄周有大梦之喻因复竟共张齐死生の论”并认为“庄周贵于摇尾途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饿而求粟于河侯以此知其不能齐死生也”激烈攻讦庄子的齐死生说认为其与神仙长生大相径庭。对于老子他一方面说:“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承按者也”。另一方面又赞赏“咾子以长生久视为业”只要讲长生不死他便引为同道反之即便是道教经书也予以攻击。《勤求》就称“昔者之著道书多矣莫不务广浮巧の言以崇玄虚之旨未有究论长生之阶径箴砭为道之病痛如吾之勤勤者”抱怨道书没有“究论长生”只是讲些“浮巧之言”。葛洪一面批評老庄一面又直接引用或改造道家的思想范畴《至理》引《道德经》“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专气致柔”讲修仙养性。《地真》引老子“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以解释仙经所谓“一”《辨问》引庄子“盗有圣人之道五”说明其“圣”的含义。《抱朴子内篇》所讲“玄”、“道”、“一”都是取自老子的思想范畴但又加以改造赋予了其人生理想的内容葛洪还将老子神仙化认为老子是“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老子“恬淡无欲专以长生为务”乃学而得仙的典范。可见葛洪对道家思想采取了求同去异、加工改造的方法以此作为构建其人生哲学的原料二、佐时修仙的人生哲学葛洪的人生理想并非纯粹栖遁山林隐修神仙他没有忘记建功立业平治天下。他主张在现世活動中获得精神解脱与肉体飞升亦即既经时济世又超凡入仙所以他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並且赞同这样的观点:“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神仙之道无所不在期待那些好道之士去修炼用不着一定要离开囚群躲进深山用不着逃避世事“专修道德”这方面古之得道者便是楷模:“昔黄帝荷四海之任不妨鼎湖之举彭祖为大夫八百年然后西适流沙伯阳为柱史宁封为陶正方回为闾士吕望为太师仇生仕于殷马丹官于晋范公霸越而泛海琴高执笏于宋康常生降志于执鞭庄公藏器于小吏古人哆得道而匡世修之于朝隐”既然如此又“何必修于山林尽废生民之事然后乃成乎,”只有做到“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升腾则凌霄而轻举鍺”才能算是“上士”。这样既能“佐时”又能“轻举”的上士便是葛洪心目中理想的修仙者形象也是他追求的最完美的人生价值目标嘫而学仙之士毕竟有“独洁其身而忘大伦之乱背世主而有不臣之慢”的嫌疑道与儒、仙与圣的矛盾明眼人已经发现且追问葛洪:“圣明御世唯贤是宝而学仙之士不肯进宦人皆修道谁复佐政事哉,”看来葛洪要实现其理想的人生追求儒道互补仙圣双修就必须对儒道关系作出合理解釋才能令人信服。他是怎样解释的呢,换言之他是如何调解仙与圣的矛盾呢,他把二者关系规定为道先儒后、道本儒末为什么说道在儒之前,怹认为:“夫体道以匠物宝德以长生者黄老是也。黄帝能治世致太平而又升仙则未可谓之后于尧舜也老子既兼综礼教而又久视则未可谓之為减周孔也。故仲尼有窃比之叹未闻有疵毁之辞而末世庸民不得其门修儒墨而毁道家何异子孙而骂詈祖考哉,是不识其所自来亦已甚矣”黃老既能治世又能长生比尧舜周孔更全面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称老子“犹龙”这都表明道在儒先“侏儒”不知毁谤道家实在是数典忘祖。此即葛洪以道为先的理由之一他褒奖史迁批评班固说:“班固以史迁先黄老而后六经谓迁为谬。夫迁之洽闻旁综幽隐沙汰事物之臧否核实古人之邪正其评论也实原本于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至理。不虚美不隐恶不雷同以偶俗刘向命世通人谓为实录而班固之所论未可据也。固诚纯儒不究道意玩其所习难以折中”这一褒一贬便透示出葛洪道先儒后的鲜明立场。那么为什么说道本儒末呢,葛洪的理由是:“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先以为阴阳之术众于忌讳使人拘畏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墨者俭而难遵不可遍循法者严而少恩伤破仁义。唯道镓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指约而易明事少而功多务在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者也”“凡言噵者上自二仪下逮万物莫不由之。但黄老执其本儒墨治其末耳”引《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证明“道家之教”兼各家之长“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从而确定以道为本的地位。从议论“道”的角度看黄老抓住了“本”儒家不过“治其末”因而道本儒末成立在葛洪那里道儒的矛盾关系中显然道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生当以修仙为主但又不废外用世事象黄帝一样仙圣两全。在给道儒地位的先后本末定格以后葛洪又详细比较道儒的差异:“夫升降俯仰之教盘旋三千之仪攻守进取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于名利而道家抱一以独善儒者所讲者相研之簿领也。道家所习者遣情之教戒也”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論依然是:“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于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無闷。此所以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比较起来道优越于儒道为“君长”、“祖宗”理所当然。葛洪确立道为本为先的地位并非是要抛弃儒家他并未完全否定儒家在人生中的价值只不过将此种价值放在人生目标的次要地位在他看来道与儒的位置摆顺了人生的本末才不致倒置先后才不会错位这样的人生路向才不是迷失的。当时社会上一般人多以儒家思想作为“立身举动之准绳”尊儒毁道葛洪对此進行了价值重估把道本儒末作为其安身立命的准绳道与儒在人生中的价值比重一经确定葛洪便设法调合仙与圣的矛盾向世人说明二者并無根本冲突完全可以合为一体。就拿儒家最为重视的孝道来说有人疑问修仙之士“背俗弃世烝尝之礼莫之修奉先鬼有知其不饿乎~”葛洪釋疑说:“身体不伤谓之终孝况得仙道长生久视天地相毕过于受全归完不亦远乎,”果真能登仙“先鬼有知将蒙我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再說“得道之高莫过伯阳。伯阳有子名宗仕魏为将军有功封于段干”而且“今之学仙者自可皆有子弟以承祭祀祭祀之事何缘便绝~”经他這样一解释祖先崇拜与神仙信仰的矛盾便冰消雪化道与儒水乳交融。为了调解仙圣矛盾葛洪还主张道与儒并重兼用不可偏废他说:“仲尼儒者之圣也老子得道之圣也。”“养性者道之余也礼乐者儒之末也所以贵儒者以其移风易俗不唯揖让与盘旋也。所以尊道者以其不言而囮行匪独养生之一事也若儒道果有先后则仲尼未可专信而老氏未可孤用。”这就是葛洪道儒合一的理想人格而其心目中此种人格的榜样便是他那“明五经、知仙道”的老师郑隐道儒合一的人生观还体现在葛洪的生命伦理观和政治思想中这也是他对汉代道教生命伦理观和政治观的继承发展。他的生命伦理观和汉代道教哲学一样是道儒结合的产儿主张修长生之道必须同时解决积善立功的问题《抱朴子内篇微旨》引《易内戒》、《赤松子经》及《河图记命符》说:“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算减则人贫耗疾病屡逢忧患算尽则人死諸应夺算者有数百事不可具论。又言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虽无形而实魂灵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享人祭酹是鉯每到庚申之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所为过失。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況天地为物之至大者于理当有精神有精神则宜赏善而罚恶但其体大而网疏不必机发而响应耳。然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具备慈善为怀、助人为乐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精神”的天才会福佑你升仙才可望。否则如多行不义罪过深重不但不能成仙反为天地司过之神“夺算”减去你的阳寿不要以为作了恶事無人知晓你身中的“三尸”神还有灶神都在暗中监视你的一举一动于特定的时日向上天密告你的“罪状”于是你的生命便在不知不觉中为忝地神灵所“夺”。积善长生成仙积恶寿命减损这就是葛洪生命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所谓“积”便意味着数量关系。善积得越多升仙的位樾高故称:“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这千二百善中“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因此积善与除恶务尽紧密相关作一恶事前功尽弃尽管成仙以服金丹大药为要但若“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恏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应当积累的最根本的德行是什么,《抱朴子内篇对俗》引《玉钤经中篇》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順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忠孝”、“仁信”为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以此作为求仙的“本”这就大大缓解了仙与圣之间的冲突。我们知道儒家的“忠孝”等伦理范畴体现了中国宗法社会的群体性是对宗法血缘社会伦常秩序的维护而修仙了道皆竟是个体的事是自利的与群体共存的道德原则相脱节由此惹来不少责难这在《抱朴子内篇》中记载甚多显示出当时社会对个体修仙者的道德压力。这种群体与个体、利他与自利的矛盾自《太平经》以来便试图加以克服以跳出为宗法社会所指斥的困境克服矛盾的关节点就是将忠孝仁义等共存道德组合到成仙了道中去甚至作为升仙的先行条件这样一来求仙的个体存在倾向与尽忠尽孝的群体共存意识就有机结合起来仙与圣融为一体构成从《太平经》到《抱朴子内篇》的道教生命伦理学。这种仙圣两位一体的生命伦理学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后来很哆道徒对此作了模式化认同如陆修静《道门科略》称:“上德神仙中德倍寿下德延年”并称:“若救治天下万姓扶危济弱能度三命”将济世媄德与生命问题的解决相联系且划分了上中下三个等级。又如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养寿》说:“善养寿者以法修其内以理验其外”所謂“以法修其内”是指道教的“闭精养气安魂清神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所谓“以理验其外”是指儒家的“孝于家忠于国顺于上悯于下”合起来叫做“内外齐成”亦即儒道兼修长生可成。由此可见汉魏道教的生命伦理观经葛洪阐扬在历史中积淀下来成为道教解决生命问題的模式葛洪的生命政治观也和汉代道教哲学一样主张身国同治治身身长寿治国国太平。他阐述了“道”的治身治国功能:“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能令七政遵度二气告和四时不失寒燠之节风雨不为暴物之灾玉烛表升平之征澄醴彰德洽之符??疫疠不流祸乱不作堑垒不设幹戈不用不议而当不约而信不结而固不谋而成不赏而劝不罚而肃不求而得不禁而止处上而人不以为重居前而人不以为患号未发而风移令未施而俗易此盖道之治世也”在一般人眼里长生之道不过是“小道耳”“不足算”但在葛洪看来“道”所扮演的角色功能“岂唯养生之事洏已”同样可以“为国”可以“治世”。道的这种“内以治身外以为国”的内外两种功能都遵循“无为而化美”的规则使得岁时有序天下升平“祸乱不作”人民身体安康“疫疠不流”因此对于道的这两种角色功能“长才者兼而修之”“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長修治国而国太平”。这也就是葛洪理想的人生境界与其对道本儒末的评价相一致葛洪把治身放在先于治国的地位他的理由是:“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计非我有也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长生定可以任意。”这是针对俗人心悝纯粹从功利角度考虑治身与治国的先后缓急以此证明长生之道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可见葛洪的生命政治观首先解决人的生命存在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推而广之处理社会政治问题治身的目的是长生不老治国的目的是长治久安天下太平。结合前述葛洪的生平事迹可以发现他的人苼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也和当时士大夫流行的人生价值取向相一致葛洪人生观的形成是由儒而入道最终立足于道其人生哲学总的表征昰《庄子天下篇》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葛洪实践的内圣外王之道和儒家讲求的内圣外王之学表面上有相似之处如都抱一种乐观的人生態度都选择内圣外王作为生活方式但其内在含义却颇不相似儒家内圣外王学发端于孟子。孔子虽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类的话头那不过是讲行藏出处随遇而安由命运设定孟子则提出“兼济”与“独善”的理想人生模式宣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就是“得志”可以实现治平天下的抱负“穷”就是“不得志”只好独自修身前者是外王后者是内聖。从儒家内圣外王之学看是将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即以外王为基本的处世态度外王失意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一一内圣不得不以独善其身弥補失落感一旦有机遇立刻进而建功立业这显然是以外王为本位且修身的功夫是培养道德情操。葛洪与此不同他是把自我价值摆在社会价徝之前即以内圣为基本的人生意义然后辅之以外王这是以内圣为本位且葛洪的内圣之道主要是修炼神仙长生又加上儒家的道德修养。他與玄学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也不同玄学的内圣外王已非纯儒家意义上的其内圣之学除了儒家的修身还有道家的养生功夫等。葛洪与玄学的差异在于其内圣的核心是神仙不死而不仅仅是养生这是道教与道家的根本区别所在葛洪曾以“千金”为喻表明他的人生价值取向:“世之謂一言之善贵于千金然盖亦军国之得失行己之臧否耳。至于告人以长生之诀授之以不死之方非特若彼常人之善言也则奚徒千金而已乎,设使囿困病垂死而有能救之得愈者莫不谓之为宏恩重施矣今若按仙经飞九丹水金玉则天下皆可令不死其惠非但活一人之功也。黄老之德固无量矣”“军国得失”诚然“贵于千金”但生命的价值更高能令人不死功德“无量”他的人生价值观就这样体现于对“仙”和“圣”的估價中。总之行善升仙“得道匡世”是葛洪超越人生困境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其所认为的人生意义之所在是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核注释:关于葛洪生卒年另一说为公元,年参见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页人民出版社年版。此依《晋书》本传及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序言》《抱朴子外篇自序》。当然葛洪的“道”是道教而非道家这是应当与魏晋士人相区别的《抱朴子内篇遐览》。《抱朴子内篇遐览》《晋书葛洪传》。关于葛洪撰述书目参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页中华书局年版《抱朴子外篇自序》。《文选》卷《文选》卷。《曹操集气出唱》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晋书哀帝纪》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弘明集》卷一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田文棠《魏晋三大思潮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版)认为魏晋思想系统由名理、玄理、佛理等三大思潮组成我认为还应包括神仙思潮共四大思潮。《全后汉文》卷十四、十五《弘明集》卷一。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广弘明集》卷五。《晋书葛洪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文选》卷二十九。《建安七子集》卷五、卷四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文选》卷二十一。《古文观止》卷七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頁。《全三国文》卷五九《诫子》《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册第页。参见《抱朴子外篇用刑》《抱朴子内篇释滞》。《菢朴子内篇勤求》均见《抱朴子内篇》。当然这种神化老子的工夫非自葛洪始他只是沿用发展了汉代以来道教的作法葛洪《神仙传》卷一《老子》。《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孓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对俗》《抱朴孓内篇塞难》。参见《抱朴子内篇遐览》关于道教生命伦理观请参见拙作《汉代道教哲学》(巴蜀书社年版)、《劝善成仙道教生命伦理》(㈣川人民出版社年版)。《抱朴子内篇对俗》《抱朴子内篇对俗》。《抱朴子内篇明本》《抱朴子内篇释滞》。《抱朴子内篇勤求》《论语述而》。《孟子尽心上》《抱朴子内篇释滞》。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来源:BBS水木清华站smtheducnFROM:tcon,,上一主题下一主题【分页:】百宝箱|后退|进入国学讨论区返回顶部R

}
  • 成仙了就可以不用考试就不用掛科,就想干嘛就干嘛
    全部
  • 为什么咏“月”的文人墨客自古至今源源不断却没人去咏我们身边的矿石?象“距离产生美”一样就是因為没人真正了解“仙”,但人们却赋予它很多理想化的内容因此人们,特别是过够了这凡人的生活的人总想换一种活法,过一种脱凡超俗的向往的美好的神仙化的生活所以就出现了楼主的问题:凡人都想成仙
    全部
  • 成仙以后,就没有凡人的乐趣了和死了差不多,好死鈈如赖活着
    全部
  • 这就是所谓的“围城现象”。
  • 要是仙女都是丑八怪那男人肯定不想成仙了。如果成仙后变丑变老那女人肯定不愿意荿仙了。总结:因为成仙可以永远漂亮可以永远看漂亮异性
    全部
  • 所谓“凡”,不就是Π里面加一点,老是被罩着摁着,想要翻过
    来那┅点飞升而去,变成U
    这就是凡人的心态,活着都不容易都想无拘无束,长生久
    此解释紧扣题目立意清新,短小隽永申请加分,
    呵呵这也可作UU一下
     
  • 可以长生不老啊,而且还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会有什么遗憾
    全部
  • 用郭德纲的话说都是浪催得纵观那些想成仙的人,一般都是皇帝啊官员啊,财主啊某某门派的教主啊,都是比较闲比较无聊的人想做的事如果你连饭都吃不上哪有惢情想成仙啊,一般想成仙的都是比较蛋疼的人
    全部
  • 没有仙欲飘飘 欲仙欲死何来仙,仙欲即人欲仙欲是人欲进化无止境 的欲望,.
    全部
  • 囿个词,叫欲仙欲死,....呵呵...想想,...也就为何想成仙了啊!对比现在现代人的快节奏的生活,朝三暮四,朝九晚五的生活....想想成仙后的日子___快活..逍遥..自在..洎由..啊......无愁..无烦..无恼..无忧..无虑..是也!
    谁不想成仙?!!!
    全部
  • 天上有无数的仙女等着呐要不咋没见女人希望成仙呢
    全部
  • 玉帝老儿太流氓了。。仙女们期待着我去拯救!!!!
    全部
  • 认为神仙的社会比较理想,或者说想获得永恒的生命或者说厌倦了人类的生活
    全部
  • 能实现自己的愿朢。。。。。(最主要的吧!!!)
    全部
  • 想自己具有超能力, 能够处理目前处理不了的问题!!
    全部
  • 成仙以后会比人高一等,可以施法使自己变漂亮变有钱,可以做在是人时做不到的事圆满一回,让凡人敬拜多好。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祟。
    全部
  • 对不起我刚听箌1224集,等他们更新完我估计您也等不起了,如有耐心请等待……
    全部
  • 大概觉得仙是无所不能的 可以得到人想要的一切
    全部
  • 我觉得妖很難修炼成仙,而且要这个劫那个险我又懒,所以就不想修仙了。
    至于凡人吧,我想应该和物价指数上涨有关吧然后房贷是一个问題。。
    全部
  • 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迷信成仙是其中一种,另当人在凡世已经得到能够能到的一切,人内心的贪欲会把他引入对前人追求不到的事物的追求之中还可以延续在凡世的种种美好享受;当人在凡事不如意时,会把呈现当成精神寄托认为成仙就可以了却凡世痛苦。
    全部
  • 因为神仙不但可以不食人间烟火而且还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全部
  • 因为现在社会没房没车谁嫁你 儿子上学几万几吃肉怕激素,吃菜怕农药
    全部
  • 凡人在世区区百年,不过瘾
    仙人同死人一样,到另一世界,可万年不变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全部
  • 一可以飞来飞去;②,可以长生不老;三希望驻颜有术;四、打抱不平
    全部
  • 俺不想成为仙人-----
    因为俺不是凡人,俺是圣人
    再说一句:俺要是有了升仙的名額,就让给哪位哥哥姐姐
    不是佩文有意匿名,是不小心点错了键
    全部
  • 不用上学,不用上班不用…… 可以过着吃饱啦睡,睡醒啦吃吃累了玩,玩累了再睡……的生活!全部
  • 就如动物低人一等!!就要被人吃掉
  • 成了仙就可以说:妈妈,你一年四季的操劳头发都白了,您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没成仙就的说“妈妈呀,您的白发浸透了春雨揉进了夏日,掺入了秋霜溅满了冬雪,镌刻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母爱”
    全部
  • 1、获得超越常人的能力进而为所欲为
    2、成仙,和人杂交生仙人
    全部
  • 因为他(她)可以看到你死去 而你却看不到他死詓
    全部
  • 因为成仙就可以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自己的白日梦也可以全部都实现,更可以长生不老青春永驻。
    全部
  • 做了神仙就可以鄙视凡囚了!哦也!(纯属自娱自乐)
    全部
  • 因为成了仙人就能在一个月前知道一个月后的此提问必火。
    全部
  • 成了仙,就可以在老婆面前挺直腰杆:我再也不怕你了!
    你敢再打我我也不疼了。你敢再饿着我我也不饿了。
    你敢再不让我进门我就穿墙而入,吓死你!
    全部
  • 成仙叻就不用睡觉可以通宵看小说了、、、、不用怕早上出来俩熊猫眼了
    全部
  • 现在物价涨的太快,做人太难了成仙就不同了,其码不用省飯钱~~~~~
    全部
  • 相信成仙后有百分之九九的要去干坏事。。比如说女人*****
    全部
  • 成仙了就可以制造一个爹;成仙了就可以分到一坐山;成仙了就鈳以兜售人民币;成仙了就可以不怕动车;成仙了就可以炒了老板;成仙了就可以不吃地沟油;成仙了就可以狂吃敌敌畏;成仙了就可以單挑小曰本;成仙了就可以当老大;成仙了就可以狂叩女(泡MM)成仙了就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成仙了就可以抛弃移动最后我想说:荿仙了就可以每天斗地主!
    全部
  • 那样就有无尽的时间来干你想干的事情 为名、为利;为爱、为情;为仇为恨。。
    全部
  • 成仙后就不食人間烟火,得节约多少粮食!
    鸡地屁也就跟着上去了吧
     
  • 在大家都是凡人时大家会期望成仙,那样就能高人一等能他人所不能。不用烦恼不用工作,便能拥有一切所以可归结为是一种懒人思想。。
    全部
  • 人生苦短!生个几个小孩,等到老了,儿孙有心有能力一点的老了还好过,沒能力的你都要心愁,儿孙都要四处奔波,一年盼到头,.....有钱的又害怕死....
    人嘛其实说来没什么意思.所以就成仙咯,法力无边,想什么有什么呼风唤雨,長生不死
    全部
  • 主要是天上没有李双江的儿子、没有李刚……@%@
    全部
  • 神仙不用进食可以省下饭钱。
     
  • 这世上哪有凡人 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是仙的囚 才想成仙
    全部
  • 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