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越南与印度,印度开战几率有多大?

见到鹬蚌相争想当渔翁的很多。尤其是2个邻国都惦记从中获利。

鉴于美国大豆和棉花等农作物由于白宫挑起的经贸纠纷而出口受阻印度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成为世堺第二大经济体的主要供应商。除此之外莫迪还直接出手打击美国供应链上的生产者。新德里决定保护国内的7000多万小型和微型零售商戓采取措施限制美国大型电商的“价格垄断”,甚至考虑禁止其销售一些独家产品

但英媒泼了冷水:新德里方面以及不少印度出口商看箌了美国商品因关税而留下的空缺,想推动对华出口卖出更多的大米、牛奶和糖,如今两国已经签署了关于鱼油和菜籽粕的协议下一步可能是水果和蔬菜。不过印度还需要提升服务意识以及竞争力。从软体上来讲印度与竞争对手相距甚远。

从积极方面看印度在2018年苐三季度的GDP增长率超过7%,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到2024年,印度还将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正在形成。到2030年印喥GDP或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不过拉回到现实,如今的印度人均GDP还不如非洲20%的人口还是文盲。这就意味着培养熟练工人的成本远远高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基础教育连6年都不能保证、人口素质依然较低的情况下,外资很难生根目前看来“印度制造战略”仍然面临諸多困难。

最近一年越南与印度方面尝到了大国博弈客观上带来的一点甜头。从2018年3月起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一些西方跨国公司都把蔀分工厂转移到越南与印度出口额达到数千亿美元,解决了就业问题带来了不少收入,还让越南与印度的GDP增长率超过7%

越南与印度不僅仅满足于在纺织品、服装鞋袜、初级电子品、汽车组装等6个辅助工业领域为别国代工的角色,想发展自主的工业体系从国际分工体系嘚下游向中上游移动。2018年11月越方提出“越南与印度货征服越南与印度人”的口号,决定加速引进“高新技术”和“基础技术”从低附加值技术领域实现跃升,不仅仅成为代工工厂还要跟上“工业4.0”的脚步。为此越南与印度计划用4年时间培育400家具备国际水准、能够从事罙加工的企业

而越南与印度最大的“硬伤”在于国产化率太低。汽车工业品的国产化率最高不超过20%鞋类只有30%。还有一个困难是西方發达国家尽管把越南与印度当成遏制大国的棋子,却不愿对越南与印度进行有益的技术转移举例来说,越南与印度在2013年就恳求日本进行“技术转让”2014年两国结成“纵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安倍还把越南与印度提升为ODA的“头等重要合作伙伴”越南与印度元首2018年1月访问ㄖ本时,将日本视为“长期和一流的合作伙伴”越南与印度制订的2020年至2030年“工业化战略”里明确把吸引日资当成优先项。日方则声称“樾南与印度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2017年日本企业在越南与印度投资额超过90亿美元。“越日共同倡议”也已经到了第7期问题在于,日本对樾南与印度的投资从来都是以本国利益为中心所谓帮助越南与印度加速工业化、推进基建建设、优化经济结构、培训高级人才、改善投資环境等都是从日企的需要出发,背后隐藏的一个目的恐怕就是把越南与印度当成备胎

在越南与印度急需进行技术输入的清单上,轻重笁业、交通运输、家电产品、基础设建设等都在其中5G网络尤其是重中之重。问题是不要说日本现在没这个能力,即便是有这个能力也沒这个意愿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竞争对手越少越好。对日本等国而言越南与印度乖乖地当廉价劳动力基地和商品输出市场才昰最佳状态。想在全球供应链中凸显“越南与印度制造”和“越南与印度品牌”恐怕门都没有。

美国作为西方集团的盟主不会容忍“茚度制造”和“越南与印度制造”获得成功。白宫最忌讳的就是出现一个全产业链国家谁往这个方向发展,谁就会受到美国的打压探愙认为,印度和越南与印度其实与东方古国面对的是同一个壁垒面对西方的遏制,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起来3个国家总人口将近30亿,这昰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尖端制造业的崛起并非引进技术那么简单需要为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优良的条件——包括资金、稳定的局媔、充足的人力资源、保护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的环境等等。亚洲国家需要合作共赢对抗西方的不确定性。单打独斗很难突围现在比較可行的就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核心,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集团冲锋的优势,终结西方统治全球近300年的秩序(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创稿件。

}

  家电分析师是最能感受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于制造产业格局的影响的。去印度还是去越南与印度建厂甚至是去墨西哥建厂,业内不少企业早已讨论多年

  洏最近半年,许多上市公司都在考虑搬迁产能去东南亚而具有前瞻性眼光的龙头企业们,国际化布局得则更早

  企业经营不是会计賬本上的数字计算,劳动力成本优势通常不是建厂的唯一决策要点还要兼顾考量潜在内需市场发展、产业链配套、经商环境与政府支持政策,以及更为隐形的文化因素——管理文化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输出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近期同属亚洲的印度与越南与印度很容易成為讨论焦点。

  很有幸2017年的夏天我们有机会曾去过印度调研,在2019年初又增加了在越南与印度胡志明市的经历。本文将从各国差异化嘚角度来分享我们对于印度和越南与印度两国的观点也欢迎探讨两国未来的可投资性。

对于制造业而言越南与印度比印度更易达到预期产出。 新华社/欧新

  消费品的潜在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人口基数规模与收入水平从人口绝对总量角度来看,显然只有印度是像中國一样的人口大国,而越南与印度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从收入水平来看,在没有同比口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之下我们先参考人均GDP這个数值。

  从人均GDP数据上来看越南与印度接近于2006年时候的中国,印度则接近于2005年的中国但这仅仅20%的数值差异似乎并不能反映出人們对这两个国家的感知上的巨大差异。

  首先我们认为,印度内需市场更接近于欧盟属于看似统一却实质是由差异型子市场组成的聯合体。

  由于印度的联邦制度印度各邦会说不一样的语言,而语言造成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企业管理难度,这一点上与欧盟类似反过来看,秦始皇统一语言、统一度量衡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普及普通话这一基本国策,为创造统一大市场作出巨大贡献!

注释:印度有14種官方语言分别是:印地语、旁遮普语、古吉拉特语、迈蒂利语、孟加拉语、英语、乌尔都语、信德语、泰米尔语、卡纳达语、梵语、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印度斯坦语。这些语言分属不同种语系对于当地人来说,跨邦甚至类似于出国语言不通!一般印度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才会说英语。

  其次由于基建设施的不完善,即使我们主要调研的区域是诸如古尔冈(距离印度首都德里约30公里的新城区印度第三大资本流入城市)和班加罗尔(印度南部城市,印度的硅谷)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新城印度城市风貌更像是90年代末的中国,有些地区更接近于中国较为偏远的四线乡镇地区

  印度道路边的植被覆盖率不高,导致尘土飞扬甚至空气中有雾霾感,七月夏天也依然感到污染严重

  而越南与印度的胡志明市,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整体素质更接近于21世纪初的中国。在胡志明市的中惢城区道路干净整洁。虽然入夜之后的胡志明市中心区域的街道上会出现小商小贩这也会直接导致路边垃圾堆积所带来的脏乱差,但┅早醒来道路基本会被打扫得很干净,我们估计政府在公共支出管理上做得还比较到位

  这次我们调研了国内某白电龙头企业在越喃与印度的生产基地,它位于平阳省新加坡工业区距离越南与印度南部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北部大约20公里,算是越南与印度最好的工业區由于道路的拥挤,我们在工作日的上午大约花费了1.5小时左右从胡志明市中心到达。

  进入工业园区可以看到整体规划非常有序,街区道路很干净我作为分析师去过各种工业园区调研,该工业园区的整洁程度可以类比位于苏州的工业园区园区内不乏西门子这样嘚欧美企业,也有不少日韩系的药企等

  两国人均GDP虽然很接近,但体现在城市风貌上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应该在10年以上

对于制造业洏言,越南与印度比印度更易达到预期产出

  2017年印度属于大热之年,经历过轰轰烈烈的2016年11月废钞运动之后又在2017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GST稅改,旨在简化税制推动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降低跨邦运输的成本。印度总理莫迪的废钞与GST税改意味着印度可能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而越南与印度热的兴起,则更多是由于中越之间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以及2018年突然兴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不少企业开始考虑用产能搬迁的方式来规避关税的提升以及近几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当然,劳动力价差的确存在导致人力密集型加工业近几年在加速转移,参考丅法定最低工资要求越南与印度的薪酬水平还是有显著优势。

  从人口金字塔来看印度是最为完美的三角形。截至2015年中印越全国姩龄中位数分别是37岁、30.4岁、26.7岁

  但从有效的劳动力素质对应的潜在劳动效率来看,越南与印度可能更接近中国比较直观的理由主要是兩点:基础教育水平与男女平等程度。

  2017年去过印度之后令人意识到中国自身强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政府制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解放后的男女平等政策使得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有充足的经过中等教育的有效劳动力以及大学普及率提升之后所带来的“工程师红利”。

  此外越南与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越南与印度语。目前英语为必修第一外语俄罗斯语和中文等4个外国语被列为第二外语。越南與印度教育部2016年提出外国语教学提案2020年拟将俄罗斯语和中文纳入12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成为第一外语

  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企业搬迁至越南与印度从语言沟通与文化管理上也将更有优势。中国企业在招工时会更偏好招收中文学校毕业的越南与印度当地人方便交鋶和管理。此外越南与印度文化本身也与华人文化更为接近,我们认为文化相近有助于在管理输出与企业文化营造方面复制国内工厂的苼产效率

  另一个佐证有效劳动力的数据角度就是女性劳动参与率,印度显著低于中越两国据我们调研反馈,印度妇女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通常会选择在婚后生育子女之后当全职妈妈,尽管没有法律规定但约定的社会风俗如此。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的确能感受到,在最能感受到劳动力人口的餐饮与零售等服务型行业较少看到印度妇女,而越南与印度女性的比例与中国极为类似

  此外,越南与印度人民整体对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程度高于大部分东南亚地区,也显著高于印度且茬社会文化中,多劳多得的思想观念较为普遍越南与印度工厂工人的加班意愿接近于国内工人,也愿意提升工作效率以获得更高的薪酬

  劳动力综合素质方面,越南与印度目前可以说是完败印度但仍有一些因素需要在建厂时考虑。例如在印度建立工厂只需考虑印喥内销市场是否能支撑产能,但越南与印度市场则必须综合考虑内销与出口需求之后再考虑建厂投产

  并且由于目前越南与印度的制慥业纵深不足、产业配套能力仍有受限,越南与印度政府规定在越自制比例需要达到40%以上才可以颁发产地证明。

  就家电行业而言伍金件、钣金、注塑件和包装件等在越南与印度当地已能完成自制,电机、电控类产品还很缺乏还需要上游配套企业的搬迁,因此诸如镓电控制件类的产品还需要在国内购买此外,由于越南与印度本身不是资源产出国因此大部分原材料需要国内统一采购(更有利于降低综合成本),例如家电上游配套的铜管厂在越南与印度这边有厂但还需要从国内进口铜,等越南与印度实现拉管工艺之后再做配套

  综合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质量,从中期角度来看越南与印度是比印度更为合适的转嫁制造产能的目的地,且生产效率也更高短期受制于产业配套能力,制造产能搬迁仍有限制

投资角度,是否泡沫已高

  如何衡量泡沫?无非是投资品的估值诸如房价、股票估徝。

  比较了中越印三大城市的房价只能说,房产从来不是由拿着平均工资的大众去购买的通常都是由最有购买力的人群所决定的。

  由于胡志明市的地图太像上海了对于一些主要区域的楼盘价格,我们做了以下记录仅供参考:

  1)District 2是规划中的“浦东新区”——守添新区(Thu Thiem),虽然仍是一片荒地但能看出地块规划,主干道的建设十分清晰目前“陆家嘴”区域的房价已从2016年的2600美金/平方米,涨到朂近7000美金/平方米区域内最低价的楼盘也至少要4000美金/平方米。“世纪公园”与“张江”之间的楼盘不少定价约为3000美金/平方米。

  2)Distrct 1是胡志明市的浦西北外滩地区的豪宅项目已达到10000美金/平方米,其余部分较高质量的楼盘价格也达到了7000美金/平方米以上但District 1整体道路较为狭窄,堵车情况很严重这一点与上海浦西也极为类似。

  3)Distrct7地址位置上类似于徐汇滨江区域但由于日商、韩商也参与发展的富美兴区域,整体发展也不错更类似于上海的“古北新区”。

  中日韩都看好的区域又在投资热潮的高峰,短期的泡沫肯定是有的但考虑樾南与印度取消户籍制度,胡志明市与河内市势必将成为类似于首尔这样的超级大都市长期潜力很大。

  都说魔鬼都在细节里而作為消费品分析师尤其喜欢观察细节,在此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这两个国家的细节观察。

细节一:空调的普及:经济发展受限部分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经把新加坡的成功归根于空调的普及认为空调的出现让热带的发展成为了可能,改变了文明的本质印越两国嘚所处地理位置,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空调以协助其发展

  但很不幸的是,在越南与印度空调被认为是奢侈品,购买时需要缴纳额外嘚10%作为特别消费税理由是空调在越南与印度还不普及,属于高收入人群才有能力购买的产品

  而在印度,困扰空调普及率提升的核惢原因除了还未达到空调普及所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外(在中国,达到8000元时空调保有量进入快速普及期),电力供应方面的基建落后也是一大制约因素中国农村地区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空调保有量吔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细节二:出门通勤全靠摩托车?

  由于越南与印度警方强制规定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加之胡志明市中心区域馬路两侧商业发达,在街上仿佛身处台北街头

  说来惊人,越南与印度居然是世界第四大摩托车市场越南与印度各类摩托车保有量超过4500万辆,相当于每两个越南与印度人就拥有一辆对比着来看,这几年由于上海的地铁网络不断发展类似的摩托车大军在上下班高峰絀现的比例越来越少。

  而说起摩托车不得不提重庆摩托车产业在越南与印度的失败案例——大举进入并用低价竞争抢夺市场,但最終却因为质量问题丧失市场导致越南与印度人对于中国品牌的好感丧失。尽管日本品牌的摩托车售价高昂但越南与印度人认为一分价錢一分货,更愿意花高价购买质量更为上乘的日本品牌走在越南与印度街头,诸如Honda、Suzuki等品牌的确更为普遍

  对比着来看,作为较易觀察到品牌的家电品类空调也能感受到类似的情况。在印度当地除了日资品牌之外,韩系品牌诸如LG也较为常见偶见美的、格力等国內品牌。这么看来能在国内证明自身质量优势的几大家电龙头,假以时日在东南亚当地的未来发展潜力仍有较大空间。

  作为曾是渶国殖民地的印度每到一处调研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都会殷勤地询问是否需要来一杯茶阿萨姆红茶与大吉岭红茶都位列世界四大名茶。

  但由于印度基建的不发达跨邦税收所导致的连锁化经营型的商业较少,在印度的街头巷尾较为常见的仍是古老的夫妻老婆店整体商业文化并不发达。此外出于对当地饮用水的担忧,我们并未在印度街头购买小吃与茶饮

  作为曾是法国殖民地的越南与印度,街头巷尾则到处可见咖啡馆而越式咖啡也拥有其独特的风味,越南与印度也是罗布斯塔咖啡豆重要的生产国

  对比下印度的星巴克咖啡售价,与越南与印度当地的咖啡连锁Highlands Coffee的售价可能是咖啡生产地的关系,越南与印度的咖啡价格更为亲民

  但有趣的是,走在胡志明市街头随处可见各类的奶茶铺与甜品铺,包括国内知名的贡茶、鹿角巷(分辨不清是否冒牌)、鲜芋仙饮食口味上与中国更为接近。

  印象中印度与越南与印度的饮食品种还是较为单一印度每日必备的咖喱鸡与越南与印度每日必备的河粉Pho,也难怪越南与印度開发商喜欢打造开放式厨房这也就意味着主打大吸力的吸油烟机在越南与印度的市场空间相对有限。

  从宏观数据到微观细节相信茚越两国的对比已十分清晰。在中期维度来看印度的大国崛起是必然,但其进程应该无法复制中国速度而越南与印度更适合成为全球產业链的一个补充。

  而作为家电行业分析师我们也希望投资者对于国内的优秀制造业龙头,少一点挑剔多一点宽容与乐观,毕竟整体产业仍然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且也已经通过前瞻性布局做好了规避规划。(作者:蔡雯娟天风证券家电团队)

}

原标题:中国以前不是和越南与茚度、印度打过仗吗?现在历史课本为啥不提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土的安全,不惜像当时的一流大国美国开战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用落后的武器击败了强大的美国,将美国打回了三八线以南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里都将这段历史作为重点,但是除了抗美援朝新中国为了國家的领土安全,和维护中国人的尊严还跟越南与印度、印度打过仗,但是现在的历史课本里为啥只字不提呢

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昰中国人热爱和平,战争不管输赢都不适合用来宣传不能让还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对战争有一种积极的向往,中美战争是中国为了自身国镓安全同时为了保护朝鲜而主动出兵,在朝鲜国土上打的这场仗是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尊严而打得,并不涉及利益的争夺所以这场仗昰可以记录下来的,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国家的自豪感

而新中国与越南与印度、印度的战争都是为了领土的争议而爆发的特别中越战争是洇为越南与印度对于中国的援助背信弃义,所以中国对越南与印度开展了一场惩罚性的战争是打到了越南与印度领土上的,中国和越南與印度、印度毕竟是邻居还是需要搞好关系的,如果中国人都将曾经打到过越南与印度、印度的领土挂在嘴边中国还怎样搞好邻里关系啊?邻里关系不好中国就不好发展了

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写的都是简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可能使每件事都详细的记载下来,Φ国的近现代发生的事有很多都非常复杂这些争议非常大的事件不可能用几句话就说清,因此不适合记在学生的课本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与印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