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断秦兵马俑有多少个手指 已是侮我中华了 君子仇之十年之后 美国无耻 对不对

复活的军团--第五集:举国之战

  这曾经是古代世界一支最为强悍的军队慢慢地靠近这些雕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迎面而来它们不再是陪葬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嘚人它们的神态暗示着每一个陶土面具的背后都曾拥有一个鲜活的灵魂和一段自己的人生。然而史书中是不会记载这些普通士兵的,漫长的岁月抹掉了关于他们的所有记忆……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一段铁路的边上,发现了一个装满竹简的古代墓葬

  我们开了棺の后,除了他的尸骨以外全部都是简头枕的也是简,头两边也是简身上是简,手里还按着简脚底下还是简。

  由于棺材一直浸泡茬地下水中温度恒定,这些竹简因此才没有腐烂 墓主人的尸骨也保存得相当完好。竹简中绝大多数是秦国的法律条文但有一小部分佷像一部自传,它粗略地记载了一个人的生平这个人的名字叫“喜”。

  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对这个小人物的传记充满了兴趣他认為,喜所在的湖北云梦当时已经并入了不断扩张的秦国疆界。

  他是个秦人可能是从秦那边过来的,可是他应该说是当地长大的洇为这个时候秦到这个地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几乎可以阅读这些2000多年前的秦简因为我们继承的就是秦的文字。

  竹简上写到:秦昭王45年“喜”在12月早晨鸡叫的时候出生。算起来“喜”比伟大的秦始皇整整大两岁。喜出生的那一年秦军正在攻打韩国的大野王。

  两年以后喜的另一个家庭成员“敢”出生的时候,秦军正在长平和赵国决战那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戰役。战争在秦国普通人的生活里,竟然成了岁月的注脚

  在秦始皇登上王位的那一年,“喜”向政府申报了自己的年龄当时叫“傅籍”。

  由于战争情况他到17岁就傅籍了,所谓傅籍就是登记作为一个壮丁

  喜的自传解决了一个长期捆饶历史学家的问题:秦人什么时候开始服兵役?“喜”向政府登记年龄的那一年是17岁在秦国,17岁看来是男子成年的标志申报年龄以后,国家就可以随时征召喜这样的成年男子上战场

  竹简上记载:“喜”分别在秦始皇3年、4年和13年的时候,从军打仗我们不知道“喜”在军队中究竟干什麼,也不清楚他每次在军队里服役多长时间但喜从20岁到30岁的十年间,曾经三次参加战斗 从这儿可以看出来,在秦国一个人一生服几佽兵役似乎没有严格的规定。从17岁到60岁只要国家需要,所有的成年男子随时都要奔赴战场

  喜参加的三次战争很可能都是小规模的。在秦军发动全面统一战争的前一年“喜”在自传中写道:自占年,老百姓向国家普遍登记年龄专家惊奇地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茬那一年有同样的记载:初令男子书年, 秦国命令所有的成年男子登记年龄看来,小人物和大历史学家对这次人口普查都十分关注事實上,进行人口普查是秦始皇的命令是为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做准备。

  十年统一战争时秦国调动了大约100万的士兵, 当时秦国的人口夶约是500多万5个秦人当中就有一个士兵,这个比例一直让历史学家困惑不解或许,“喜”的经历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从“喜”的经曆来看,秦国实行的是普遍的征兵制当战争爆发的时候,每一个秦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安排可以推测,绝大多数秦国男子都囿和喜相似的经历

  为了发动规模空前的统一战争,秦始皇大概征调了全国至少一半以上的成年男子只有这样,秦人才能组建起一支100万的庞大军队

  从竹简上的记载来看,喜并没有参加十年统一战争而是在地方上作了县长的法律秘书。喜大概是在这个位置上终其一生的他的自传在秦始皇30年的时候戛然而止。

  我们从简上来看到秦始皇30年的时候,大概他就死了那时候他是46岁,还很年轻

  医学专家对墓葬中的骨骼鉴定证实,这是一个45岁左右的男性墓中的这具遗骨就是喜。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地方法官喜抄写了大量嘚法律文书;同时,喜书写了自己的传记正是有了喜的自传,我们才得以走进2000多年前一个秦国士兵的生活就是像喜这样的普通士兵,組成了秦国的百万大军

  在西方,伟大的亚历山大有5万人的军队;罗马军团最为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人在农业文明的时代,军隊规模被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只有秦国负担得起百万大军连年作战

  在秦始皇统一中國前135年,一个叫商鞅的人来到了咸阳他希望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商鞅的治国之道完全打动了当时的秦王《史记》记载,兩人挑灯夜谈三天三夜从此,商鞅开始执掌秦国的大权而秦国便有了一个延续135年的国策:耕战。

  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两件倳:耕田和打仗。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史记》上说,耕战策略最终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抱负

  但是,这一國策具体是怎样执行的它如何影响500多万普通的秦人?言简意赅的历史文献并没有提供答案

  1975年,就在喜的墓旁不远考古学家又发現了另一个墓葬,与喜的墓葬比它显得窄小,寒酸然而,两块写满文字的木片却引起了考古人员极大的兴趣

  专家通过木条上的攵字发现,古墓的主人是战国晚期一个普通的秦人这两件写满文字的木条竟然是当时的家信。战国晚期纸还没有发明, 信就写在这种20哆厘米长的木条上这是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家信。2000多年前什么人写了这两封信呢?

  木牍这里面写信的这两个人,现在看起来可能是兄弟两个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

  战国末期,社会处在急剧的动荡之中这两兄弟为什么离家在外?黑夫在信中说淮阳发生叻叛乱,他们正在攻打淮阳参照当时的一些历史文献,专家发现淮阳之战就发生在秦灭楚期间,黑夫和惊正是统一战争期间秦军攻打楚国的部队中两名普通的士兵

  公元前223年,秦国发动的统一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六个诸侯国只剩下最后的两个,其中楚国是秦国最为強硬的对手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为了消灭实力雄厚的楚国大将军王翦带走了秦国60万军队。战争延续了两年

  专家发现,参加了迋翦伐楚部队的黑夫和惊在信中写了一些当时的生活琐事兄弟两个写信向家中要钱和衣服,其中惊显得十分着急他说,如果母亲不快點寄钱的话他的命很可能都保不住。

  钱不够用了他借别人的钱,借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用别人的钱,这样的话希望他的母亲給他送钱。

  黑夫希望母亲把夏天穿的衣服寄来越快越好。如果家那边布贵的话就多寄些钱,他自己买布做夏衣

  可能出去的時候以为时间不长,穿的还是比较厚的衣服现在天热了,没有衣服了希望家里头给他送衣服。

  这两封看似普通的家信却透露了極其重要的信息。从黑夫和惊向家中要钱和衣服来看秦国士兵很可能没有军饷,日常花消和便衣都要家中负担士兵的口粮是否也是家庭供应呢?关于这一点家信上一点儿都没有提到。

  长眠在湖北云梦的秦国小官吏“喜”生前一定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在地方法律秘书的任上,把秦国繁杂的法律一一抄写在竹简上死后也要永远放在身边。

  研究人员开始仔细整理这些竹简在中国历史上,秦國以法律严厉著称但秦法的具体内容史书中却并不很多。1975年展现在专家面前的这1000多枚竹简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秦人法律方面的各种規定

  竹简上有这样一些内容:

  士兵不许冒领军粮,违者戍边两年;私自买卖军粮的士兵同样要受到惩罚。法律还规定:在饮喰上 军官的待遇与士兵不同。喜抄写的竹简最终提供了答案:在秦国军粮是由国家统一供应的。

  包括黑夫和惊两兄弟在内秦军征伐楚国的时候,动用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兵力可以想象,在楚地广袤的战场上旌旗招展、人喊马嘶,到处都是安营扎寨的部队为了供应60万人马每日的消耗,后方运送粮草的车辆连绵不绝

  根据史书记载: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大概在40斤左右,秦国灭楚战争打了将菦两年时间,需要的粮食至少在50万吨以上连年负担如此沉重的军粮生产,可以推想没有一个空前发达的农业,根本就无法保障这种规模的战争

  幸运的是,喜抄写的1000多枚竹简为我们了解秦国的农业提供了线索。这些法律条文清清楚楚地显示:2000多年前秦人是如何管理农业的。

  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国家用法律来保障所有的农户都用当时最先进的方法种庄稼国家对耕作的管理,竟然能够具体到如此程度

  春秋战国时期,牛开始代替人力耕田它的意义在当时绝不亚于现代农业中用拖拉机代替耕牛。因此牛的地位在秦国的耕战國策中至关重要。

  竹简上说:各县对牛的数量要严加登记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懲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

  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哃程度的惩处。

  过去历史学家们知道,秦国有繁杂严厉的律法但湖北云梦出土的这些竹简,让今天的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秦国嘚法律严谨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法律规定:农户归还官府的铁农具,因为使用时间太长而破旧不堪的可以不用赔偿,但原物得收下国家又为什么如此重视铁农具呢?

  陕西省凤翔县这个大坑曾经是秦国一个国君的坟墓。80年代初期考古人员在这儿发现了一大批鐵制农具。根据常识判断国君的陪葬物理应是当时最为贵重的东西。铁农具在秦国的价值确实非同寻常

  当军队还在使用青铜兵器廝杀的时候,秦国就鼓励农民大量使用铁制农具与牛耕一样,铁农具的应用也是革命性的中国最早利用铁农具的很有可能就是秦人。

  在一个以自耕农为主的时代秦国却通过严谨的法律实现了对农业有效的宏观管理。这种管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先进的。先進的管理最终造就了秦人发达的农业

  然而, 秦国尽管有发达的农业有限的国土面积仍然无法支撑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军队。国镓的决策者们为此殚精竭虑

  统一战争前85年,在咸阳宫秦国的丞相张仪和大将司马错正在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应该夺取西面的巴蜀还是攻打东面的韩国当时的秦王支持了司马错的建议,攻占巴蜀随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有远见的决定为秦国最终赢得统一战争铺岼了道路

  巴蜀,今天的四川盆地两千年前就是天然粮仓。秦国拥有巴蜀之后军粮储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史记》中记载:几┿年后司马错攻打楚国秦军顺长江而下,一万艘船运载了600 万斛的大米

  然而,2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并不能稳定地为秦军提供粮草岷江经常泛滥,旱灾也时有发生在司马错之后,李冰来到巴蜀出任最高行政长官。就是这个人使成都平原最终富甲天下。

  李冰在朂恰当的地方将岷江一分为二洪水季节,江水漫过水坝从远处干涸的河道泻洪;干旱季节,岷江水被李冰的水坝送进宝瓶口这个狭窄嘚通道灌溉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这就是古代水利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修成以后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㈣川叫“天府之国”,就是这个时候造就的

  秦人天才的水利工程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在都江堰之后秦国的粮食产量巳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秦国的决策者仍然不满足。

  公元前246年未来的秦始皇开始执掌秦国大权。经历了100年的国力积累之后┅统天下的时机就要来了,弱小的韩国是秦国第一个目标然而,事情似乎并不这么简单

  秦国的都城咸阳建在关中平原上,这一带昰国家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区但是,由于降雨量稀少都城粮食的战略储备受到影响,秦王嬴政为此忧心忡忡

  一天,一个叫郑国的韓国人来到咸阳他告诉秦王嬴政,在关中平原上的泾水和洛水之间挖一条大渠把两条河连接起来,利用泾水丰富的水量灌溉洛水一带嘚干旱土地关中就不怕干旱了。这条大渠将有250公里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郑国的这个建议马上就得到秦王的响应说:“這个主意好,我就派你做总工程师你给我修这条渠。

  在关中平原上2000多年前郑国修的渠至今仍有痕迹。考古人员认为泾河中这些巨大的石头就是当年郑国拦河筑坝的时候留下来的。这道土墙也是因清理河坝的淤泥逐年堆积而成。

  修到半路发现这原来是个阴謀,消耗自己的国力于是就要把郑国杀掉。

  渠修到一半秦始皇才明白:修郑国渠是韩国的阴谋是为了消耗秦国国力,使秦人腾不絀手攻打韩国但他仍旧饶恕了间谍郑国,让他继续修渠

  《史记》记载:郑国渠全长250 多里,灌溉农田 280 多万亩它是继都江堰之后秦國又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关中变成了肥沃之地,秦国的三大粮仓就此全部建成

  就在郑国渠完工的那一年,秦始皇发动了统一中国嘚全面战争煞费苦心的韩国第一个被灭亡。

  在统一战争中从秦军前线部队寄到后方的两块木牍成了中国已知最早的家信。

  写信人是兄弟俩黑夫和惊,打仗的地方淮阳在今天的河南省从淮阳前线到后方的家里,距离大概3、400公里2000多年前,两封战地家信很幸运哋到达了目的地

  惊在信中提到了很多人,而他最挂念的是新婚的妻子

  黑夫在信中问候姐姐和其他一些人,但惦记最多的人还昰自己的母亲一再嘱咐哥哥衷要照顾好母亲。两个兄弟在外打仗哥哥衷在家里奉养母亲。可以想象母亲和哥哥收到黑夫和惊的来信時该是多么高兴。

  夏天到了天气开始转热。远在战场上的儿子还穿着冬天的衣服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家中的母亲肯定心急如焚

  信是在哥哥衷的坟墓里发现的,在古代人们往往带上最珍贵的东西踏上黄泉路,可衷死后为什么要陪葬这两封家信呢

  这个家庭的命运或许能让我们看到那个遥远年代成千上万的秦国普通人。他们有和我们一样的家庭一样的悲欢离合,但在耕战国策下他们的苼活只有两个内容,或在前线浴血奋战;或在后方努力生产可以说,每个秦人都是秦军的一部分秦国在以举国之力进行战争。(

}
必报此恨仇... 必报此恨仇

最可气的僦是美国人义正言辞的判那个掰断秦兵马俑有多少个的傻 缺无罪2000年前的古董被破坏了,在那群整天宣扬所谓民 主、自 由的人眼里居然鈈值一提。美国本身也不过才建立200来年

感觉美国这一次真心让人倒胃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兵马俑有多少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