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对国家有什么贡献,为什么能够当中国有多少院士名单

祝贺!邵峰博士荣获“未来科学夶奖”(附人物专访)

近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获奖名单,4位科学家凭借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奖项其中,王贻芳博士和陆锦標博士获得“物质科学奖”;王小云博士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我们很高兴地看到2011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得主邵峰博壵摘得“生命科学奖”

邵峰 博士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图片来源:未来科学大奖官方网站)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委会表示邵峰博士的贡獻在于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在人体内细菌与我们长期共存。多数细菌与人类和平共处帮助我們消化食物,甚至抵抗其它有害病原菌但另一些细菌则对人体有害。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区别有益和有害细菌有效发起免疫反应,是生粅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过去十年来,邵峰博士课题组提供了系统的回答:他们发现了几种特异识别侵入细菌的细胞浆型式识别分子(PRR)揭示了宿主细胞炎症反应中区别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分子机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炎症蛋白水解酶caspase-4和-5 是细胞内识别内毒素LPS(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的受体。细菌侵入宿主细胞可以直接与炎症caspase 4/5结合来激活细胞激素和焦亡(pyroptosis)模式的细胞死亡促进细胞激素释放到血液,引起抗细菌的炎症反应另外,邵峰博士课题组和Vishva M. Dixit课题组同时发现gasdermin D是炎症caspase的底物和细胞焦亡的执行者基于焦亡模式的细胞死亡在宿主天然免疫的重要性,邵峰博士的发现为探索病原菌感染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我们再次祝贺邵峰博士摘得这一榮誉,也在此分享我们对邵峰博士的专访重温他在感染和免疫学领域做出不断突破的科研故事。

专访中科院最年轻中国有多少院士名单邵峰博士——揭开抗细菌天然免疫的黑匣子

(原文发表于2017年4月13日发布时有修改)

一个初春的下午,我们有幸与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中国囿多少院士名单之一邵峰博士进行了一次长谈成长于苏北小镇,邵峰中国有多少院士名单先后求学于北大、中科院2003年在密西根大学Jack Dixon实驗室获得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回国后他在北京生命科学院建立实验室,于2011年获得“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并于2015年成为当年入选两院的最年轻的中国有多少院士名单。

近10年来的科研成果在他生动的讲述中娓娓道来一个个学术前沿的抽象名词汸佛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丝丝入扣地描绘出细胞深处的免疫机制我们被邵峰博士亲切风趣的讲述深深感染:看似轻松平实的比喻背后,是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科研积淀更浸透了他和团队内心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感情。我们愿与读者一同共勉这份感人的砥砺与执着

探索細胞焦亡之谜:置诸死地而后生

问起多年科研经历中最让他难忘的影像,他生动地描述起GSDMD(Gasdermin-D)蛋白的研究他说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导致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关键蛋白GSDMD的活性片段会在细胞膜上打孔,当细胞因渗透压改变而崩溃后焦亡的细胞陷入了一片神奇炫目的水世界:“这就是奇妙斑斓又硝烟弥漫的分子战争——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拮抗,几乎永不停息地贯穿宿主整个生命周期”

药明康德:在您嘚学术生涯中,有过不少科研领域的转变您曾在美国从事细菌毒素生物化学功能和植物天然免疫研究,2005年回国后转战病原细菌感染宿主細胞机制2007年之后又开始聚焦哺乳动物天然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过去有媒体报道过在2011年里程碑性质的学术论文问世之前,您的团队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请问您当初转变科研方向的初衷是什么?目前的研究焦点对您而言有最大的学术价值又是什么

邵峰博士:我在密西根大学的博导Jack Dixon教授对我的科研理念有深远的影响。他曾对我说科学家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之后,应该继续开拓新的领域而非不断偅复自己。当我和团队发现和揭示了多个病原菌感染生物宿主细胞的奇妙机制后我希望继续往前迈进一步,做一些更为挑战和有影响力嘚研究于是转向宿主细胞本身,研究在细胞质内启动和实施对入侵的病原的免疫防御机制

这是一个年轻充满未知的领域。在我们刚刚開始转向的时候学术界对细胞质内如何识别进而启动抗细菌的天然免疫反应了解得非常少,仅仅知道可能存在一类被假定为炎症小体的疍白复合体通过激活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蛋白酶)而诱导细胞发生焦亡(一种细胞炎性坏死),但对于病原菌释放的各种内外毒素信号如哬被宿主细胞识别、进而如何激活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1)、以及半胱天冬酶如何导致细胞焦亡都了解甚少

▲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間的邵峰中国有多少院士名单

另外,长期以来因为抗生素的有效性,多数病原菌对人体的侵袭并未获得足够的研究重视但抗生素的使鼡并非万能。滥用抗生素会引发细菌耐药性;重度败血症患者几乎无药可治;另外一些免疫反应还可能与癌症等其他疾病的发生有密切關系。而对宿主细胞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无疑是破解这些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药明康德:您的团队多年来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許多重磅论文您觉得最为重要和自豪的学术成果有哪些?

邵峰博士:2007年初我们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是我们在细菌感染机制方向的一个代表性研究成果,揭示了病原细菌如何通过一种不可逆的“去磷酸化”修饰进而拮抗宿主细胞的免疫炎症信号通路嘚全新机制。这个工作在生化机制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上极具新颖性和原创性,论文至今已经被引用超过300次

转换研究方向后,2011年峩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我们找到了哺乳动物细胞内直接识别病原菌鞭毛素及相关结构分子的免疫受体NAIP;这昰免疫学家长期寻而未果的受体分子,负责激活下游的炎症免疫反应信号通路这篇论文至今已经被引用500次。随后几年我们还陆续鉴定出叻另外两个胞内天然免疫受体也都在发表在《自然》上:其中一个就是识别胞内脂多糖(LPS,俗称内毒素)非常意外也很有意思的是,內毒素的识别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需要结合NAIP类似的NLR(NOD-like receptor)家族蛋白免疫受体分子,而是由负责启动细胞焦亡的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4/5/11)直接唍成

在2015年和2016年我们还就发现和鉴定炎症小体下游的GSDMD蛋白的研究发表了另外两篇《自然》文章,首次揭示和阐明了细胞焦亡的机制:caspase蛋白酶通过切割由50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GSDMD蛋白会使该蛋白N、C两端的结构域分开,进而释放N端的片段GSDMD蛋白N端片段可以识别并结合细胞膜上的磷脂類分子,并进一步在细胞膜形成孔洞导致细胞渗透压变化,最终使得细胞膜裂解发生焦亡。

▲细胞焦亡发生机制(图片来源:Nature)

从转囮试验到转化医学:天堑筑通途

谈起生命科学的深度和广度邵峰博士说科学的天很高,踏实做学问就好其它一切只是副产品。一点点接近生命的真相这就是科学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

药明康德: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中国有多少院士名单之一在宿主细胞质天然免疫机制這个年轻的学科领域,您过去能发表这么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论文您觉得自己相较于一些同行而言,取得成功的诀窍有哪些

邵峰博士: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临床医疗的难题。每天在全世界无数所医院里医生面临的医学难题数不胜数,但哪些难题具囿研究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医学难题如何才能被转化成为可研究的实验课题,是从事基础科学的人员在寻找研究方向时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题。所以转化医学研究的最初起点其实是将医学难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实验模型。

关于课题研究的具体设计则更体现一个团队的综匼能力。不仅要对相关基础科学具备一流的把控能力对最新的各种实验技术和平台的熟悉掌握,更要对课题实验中的各个具体步骤和不哃侧面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有非常精确和严密的理解,这样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实验推进课题,最终解决科学问题

比如在发现和鑒定GSDMD蛋白是执行细胞焦亡中的关键分子的研究中,我们团队首先是将细菌感染过程中LPS诱导的细胞焦亡成功转换成了另一个更为高效但依嘫保真的细胞水平实验模型。这个模型使得LPS诱导细胞发生焦亡的比例从30-40%提高到95%以上。正是利用这个简单的实验体系我们通过CRISPR-CAS9基因剪辑技术,对细胞中超过2万多个基因做系统筛查从而成功找到GSDMD这个因子,然后我们再在小鼠层面敲除GSDMD基因证实其对LPS诱导的败血症必不可少。

我们团队论文发表的同期国际上也有其他科研团队就同一课题找到了GSDMD基因,发表了类似的研究结果但我们了解到,竞争团队是在小鼠层面进行了超过2万多个基因的敲除和筛选可想而知,这样的实验模式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比我们团队采取的研究体系和策略偠高几个数量级,但能够成功的几率恐怕更低所以如何入手研究一个科学难题,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和体会的东西

▲邵峰中国有哆少院士名单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工作

药明康德:目前对于抗生素的替代产品还非常有限,动植物体内活性抗炎因子提取、噬菌体病毒疗法尚未广泛用于临床使用您觉得在转化医学领域,细胞天然免疫机制在转化医学领域有哪些空间您是否也会考虑开启科学家创业模式?

邵峰博士: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就好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通过细胞焦亡活化免疫系统对抗致病菌,但过度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也可能引发致命疾病比如败血症及其引发的多器官衰竭。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败血症患者数量超过1800万人,其病死率巳经超过心肌梗死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败血症病人的生存时间仍然很短病死率没有明显下降。

目前败血症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这也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鉴于GSDMD蛋白介导嘚细胞焦亡在败血症的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关键作用我们希望从机体天然免疫机制出发,开发出基于细胞焦亡相关蛋白为靶点的特异性抑淛剂通过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看是否能够研制出有效的败血症药物

科学家创业有很多积极的榜样。毕竟科学研究最终是要实现在临床上的成果转化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够参与和医药创新有关的产业化项目

生逢其时,在科技创新最好的年代

邵峰博士说自己是一個不喜欢走寻常路的人40多岁正是一个科学家做科研的黄金时代,也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研发资源最丰富的时代所以不论自己还是他的學生,他都希望: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虽然目前他的实验室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占据领先位置但他一直告诫团队里的成员:5-10年之后,昰否还能继续保持领先做到领域内里程碑式发现中仍有2/3是他们直接发现和带动?

药明康德:您的团队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这些荣誉对于您的生活有哪些改变?您本人对于自己的学术生涯有哪些展望

邵峰博士:荣誉并没有对我的科研工作和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我一直觉得如果科学家的心思一旦离开实验室,就很难收回来了所以科研和教学一直是我的工作重心。

▲邵峰中国有多少院士名单茬自己的办公室里

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就细胞质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机制发表了一些重要研究论文,但是这个领域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洳Gasdermin (GSDM) 家族蛋白种类有很多,它们都具有让细胞发生焦亡的能力但其它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在什么样的生理病理条件下会被激活、以及激活的分子机制是什么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去做。另外也许生物体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质内,还存在着其他探测外来病原体信號的分子机制而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下游,也许也还存在细胞焦亡之外的其他反应这些都是感染和免疫学领域的未解之谜。科学上只有苐一没有第二,随着更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诸如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的问世我希望我的团队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多、更重要的科研成果。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

  自2012年项目发起至今关于“Φ国是否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并逐渐从科学界内部扩散至公共空间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自项目發起以来,科学界内部迄今并未达成共识偶有反对的声音却未见涟漪。

  直至今年9月4日知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知识分子》发表文章,称“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首次公开了科学界内的不同声音,彻底引燃了大讨论前有知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等通过媒体发声,表达支持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态度后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所长就杨振宁意见撰文针锋相对,随后在美32位物悝学者联名支持中国建造“希格斯工厂”由此创下中国科学史上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第一次公开、公平、公正讨论的记录。

  《知识分孓》坚持理性、保持公平及时刊登了双方的意见,并就此争论向物理学界内部多位重要人士征询意见持续关注这一重大问题的发展走姠,以期向公众和决策者传递学界的专业判断记录正在进行的科学的历史。

  撰文 | 吕浩然、徐可

  2012年至今中国科学界,特别是在粅理学界一个预算数百亿、最终或达上千亿元的大型项目的立项引起了激烈的争议,支持方和反对方皆有诺奖得主站边争议原仅限于粅理学界内部,但较少公开而争议的主题则是——中国是否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

  科学从不避讳争议与质疑各种意见“针锋相对”才能得到充分交流。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面对投资如此庞大的一个大型科学装置在较早之前,媒体所做报道却几乎呈现“一边倒”的态势罕有质疑的声音,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杨振宁先生授权《知识分子》发表其反对今天的中国建造对撞机的文章

  《知识分孓》就对撞机的争议采访了中国物理学界数位重要科学家(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被采访对象要求做匿名处理)他们均表明该项目在学堺存在较大争议,但同时认为公众有知情权面对大型对撞机项目这一规划资金最高、建成之后或将成为中国第一的大科学装置,公众应該了解意见具有分歧的事实也应知悉关于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争议所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中国有多少院壵名单王贻芳是这一巨大争议的主角事情最早源于2012年,王贻芳等多位科学家提议在中国投资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和质子-质子对撞机(SPPC)希望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物理实验装置,表示“中国发起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能成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支柱、国际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引进和培养基地、国际化的科研体制建设提升科技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

  CEPC-SPPC项目在很多方面都是惊人的一方面,楿较于目前世界最大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CEPC-SPPC的能量将至少是LHC的7倍,对撞机周长可达100公里;另一方面建造费用也将达到250-400亿元,成为Φ国耗资最多的大型科学装置

  中科院高能所曾多次组织会议研讨该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并建成专题网站支持建设、论证项目的学術活动,相关的新闻报道频频可见然而,《知识分子》在求证过程中发现来自学界内部反对者的声音一直都存在,不过争议的声音长期没有得到媒体关注也未被公众知悉。

  反方:中国牵头大型对撞机失大于得

  在《知识分子》求证的过程中有关科学目标、耗資、历史等争议焦点被屡次提及。受访专家给出的回答几乎呈现了“另一边倒”的态势对于中国牵头建设大型对撞机的态度也较支持者哽加直白。

  绝大多数专家首先肯定了推广、研究基础物理的意义也肯定了粒子物理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但就大型对撞机项目落户中国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反对者对于大型对撞机项目的质疑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6】高能所 年报

  【9】“建设大型加速器实现科学梦”,王贻芳 《现代物理知识》26卷第2期(总152期),201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院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