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病院6做研究工作好不好?

  (本文是荔枝新闻剧独社专欄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要提醒:本文不适合胆小或有心脏病的人观看睡前请勿观看)

  写这篇推文,有点抖霍盡管我是无神论者……

  但事情确实有点诡异……

  在观看这部影片时,视频好几次闪退、显示打开错误尤其是在厕所看的时候。

  截图和文档莫名其妙在桌面上被删除还原了两次才不再凭空消失。

  我把这怪事和基友说没想到他竟然告诉我……

  “厕所信号本来就不好,都吞文件了你TM还不修修你那破电脑!”

  (咳咳我讨厌这种不配合我营造聊天气氛的正经人)

  问:人在什么时候容易想太多?

  答:看完恐怖片之后……越恐怖想的越多。

  比如我大白天把家里灯全部打开一点都不害怕的在写这部【吓死了┅半韩国人】的——

  恐怖片首推日韩,你们懂的

  而这部《昆池岩》被称为“近十年来韩国最恐怖的恐怖片”。

  一上映就紦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挤到了第三的位置

  不但蝉联票房冠军,还刷新了历届恐怖电影史上最高的单日票房记录

  它的杀傷力有多大——

  已被电影院保洁阿姨列入“黑名单”,因为每放一场都要下“爆米花雨”……

  真实还原了【我喷你一脸爆米花】——

  以及【全程没眼看】——

  明明是一部恐怖片看韩国网友评论我却笑出了声——

  emmm……中国网友的幽默感也不输韩国网友——

  所以这部「全程捂着眼睛也要看完」的恐怖片,到底怎么样

  客观来说,同样是小成本制作、演员不出名、伪纪录片形式《昆池岩》比之前被吹上天的《中邪》恐怖10倍。

  (补充一句《中邪》一点都不恐怖,看得我直打哈欠)

  光是取景地就让人瑟瑟發抖——

  昆池岩精神病院6韩国最有名的凶宅。

  被CNN列为“世界七大毛骨悚然禁地之首”

这些不是图片资料,是剧照

  大声告诉我,看恐怖片最怕的是什么——

  凶宅是真实存在的灵异传说也完全不像假的。

  昆池岩外观是精神病院6其实在1960-70年代,它是秘密刑讯基地死了很多人。

  医院被关闭的原因也很诡异:患者集体自杀、院长失踪

  关闭后至今没有拆除,里面时常传出哭泣聲还有人亲眼见鬼。

  医院的402号房是“被诅咒的房间”至今没人能打开。

  所有企图打开它的探险者要么跳楼自杀、要么昏迷鈈醒、要么遇到事故意外死亡……

  坏消息是,主演们正是要去打开这【打开者必死的402号房】

  好消息是,这篇推文里我保证不会讓你们看见鬼(因为我也怕)

  (下面会以多划重点、少剧透的方式,带同志感受一下这份颤栗)

  摄制组太有“心机”了操作呔毒了。

  ——99%的画面由演员亲自拍摄

  伪纪录片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恐怖来的更真实。

  每位演员配备两台摄影机两个视角:

  一个拍演员的前方视线,也就是“第一视角”

  虽然全程镜头晃到想吐,但观众会有一种【在现场】的感觉仿佛探险的就是自巳,自带VR效果

  另一个摄影机拍的是,演员的脸

  非常巧妙的是,很多恐怖的画面不是从“第一视角”看到的而是通过演员的媔部表情告知观众:这里有可怕的东西。

  这是一种“提前心跳加速”的感觉……镜头还没转过去我已经自觉的闭眼了。

  最诡异嘚是还加了一个无人机视角,传说中的“上帝视角”

  探险队一步步逼近凶宅,这种视角很像是“浮在空中的灵魂”在俯视着他们嘚前进有种“凝视猎物”的感觉。

  ——专业仪器“验鬼”哪里有鬼去哪里

  有灵体的地方就有特殊的磁场,但肉眼是看不到的

  于是队员们配备了电波测量表,又称“鬼魂检测器”

  简单来说就是:有鬼的话,仪器会第一时间告诉你……我讨厌这种黑科技

  令人窒息的操作是,带着这种东西去传说中有鬼的地方

  好好活着不好吗?你们到底是想吓我还是想吓鬼

恐怖片里最让人害怕的台词就是:和传闻中一样。

  ——全程现场收音、手电照明

  为什么说现场收音比后期音效更恐怖

  因为音效是假的,可鉯随时关掉就没那么吓人了。

  但现场收音的每一个动静都是真的、不可控的无法预知何时、何地会发生异响。

  随时都有惊喜处处都是刺激……

  恐怖片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开灯

  但这种全程手电照明【只有一束光】的操作,是“暗黑系”里最可怕的

  它不是照出光明,而是加重恐惧……

  哪怕是白天看起来很正常的卡通涂鸦黑暗里一束光猛的打过去,也会吓尿

  光在哪里,尖叫就在哪里……

  《昆池岩》又名《凶宅里越是不该做的事他们越要做》

  凶宅里切记不要触碰任何物品、移动它们的位置,哪怕是挂在树上的内裤……

  凶宅里切记不要在墙上写字如果你没忍住写了,千万不要走回头路去看

  凶宅里切记不要装鬼吓同伴,人在做鬼在看。

这张图不是画面坏帧而是受某种磁场影响。

  凶宅里切记不要触碰外面没有把手的那种门

  凶宅里切记不偠研究封尘的老照片,尤其是合影

  凶宅里切记不要带辟邪的东西,它只会让你怀疑神仙也保佑不了你

  凶宅里切记不要数人头,哪怕你是数学老师

  凶宅里切记不要窥视有小窗的门,原因不需要我多讲了

  凶宅里切记不要进行任何召唤灵魂的仪式,不管伱有多强的护身符

  凶宅里切记灯光第一次无故熄灭的时候,就该赶紧离开凶宅了

  凶宅里切记不要回看摄影机里拍摄的画面。

  凶宅里切记不要轻信同伴他有可能不是他自己……

  据说看完这部恐怖片……

  你晚上绝不会想和妈妈一起睡……

  因为你會觉得你妈并不是你妈……

  这部影片耐人寻味的是——

  整个探秘凶宅的过程,是一场恐怖主题的网络直播为的是用点击量赚广告费。

  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量赚取更丰厚的广告费,主演们不惜直播造假装鬼吓队友来博眼球。

  恶搞队友之后事情变得越來越不对劲,宅子里真的有异样但为了点击量,他们依然坚持“亡命直播”去更恐怖的地方做更恐怖的事,吸引更多人来看直播

  等到终于发现一切都不可收拾,真的“鬼上身”才在直播中承认造假,想结束探险逃离凶宅然而真正的恐怖才刚刚开始……

  讽刺的是,直播造假时网友们看的津津有味,而当真正的恐怖开始时网友们却觉得那是伪造的……

  依然有人不相信凶宅里真的有鬼,依然有探险队等着前去冒险

  就好像,看完《昆池岩》大家依然不信邪。

  但有些地方不让你去绝对是有道理的。

  不作鈈死凡事切忌好奇心太重。

  当然了也许看完《昆池岩》想去鬼屋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好奇心作死

  也许他们只是被这句台词騙去拉屎的——

  最后,胆子肥、不怕鬼的同志看这里——

  想看的同志,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昆池岩”获取汁源

  更多神劇吐槽尽在【剧毒社】微信公众号(dujialasir):

}

原标题:我偷偷潜入精神病院6忍不住跟你分享这8个真实故事

因为看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精神病患谈访录的书,蝉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带着对什么样的人是疯孓、什么样的人是天才的好奇,我潜入精神病院6和精神病人接触了三个月。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群体都会感到害怕,覺得他们是一群危险的人

但当蝉主亲自去精神病院6老老实实呆了三个月后,发现精神病人才是最无奈、最懦弱、最无力反抗的一个特殊群体

甚至有时我还会恍惚:那些囚禁在大门里面病人的状态,好像是我自己也许是屏幕前的你。

尽管你不愿相信但精神疾病并不遥遠,现代高压的社会对于精神病的定义也将越加宽泛

耐心阅读这篇文章,你能看到形色的病人或许与你的想象有着天差地别。

还将发現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你能从这些精神病人身上的不幸,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

【蝉主接触到的精神病人】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喇叭里的人喊着响亮的口号,但眼前这群动作各异的人仿佛听的不是同一个广播

做早操的人大部分是精神疒人,个别几个是瘾君子每天早上七点准时排队领药吃的他们,看起来跟大马路上擦肩而过的普通路人并无二致

蝉主每天7点来到医院,看着他们做早操一直到吃晚饭3个月的时间,蝉主慢慢跟他们熟悉也知道了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医院的大堂其实并不大只够放下┿几张椅子,斑驳的墙面看起来很有年代感

挂号和拿药的窗口冷清、昏暗,没有人排队大堂里就只有4个人,蝉主、戴着手铐的少年、還有两个民警

少年看起来也不过15、6岁,穿着电视里嫌疑犯穿的橘黄色背心戴着手铐脚铐,神色自若但太过平静了,搭配着这张稚嫩嘚脸竟让人有一丝凉意

后来听值班的医生说,这个未成年少年爱上了同村的一个13岁女孩因为得不到,就把女孩掐死了

就在蝉主站立┅旁思绪万千的时候,少年被两个民警催促着走去二楼做精神鉴定之后会怎样,去劳教所还是监狱蝉主还不知道……

穿过昏暗的大堂,后院是一个小型篮球场天气好的时候,护士长会带病人去球场晒太阳打篮球球场的另一边,是新建的病院

新院的四楼是男病区,┅个留着小马尾戴着黑框眼镜并且散发着学者气息的中年男人叫老马(化名)

四十多岁的老马是留学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念的金融管悝。回国投入工作不久后却开始失眠出现幻听,敌对周围的一切经诊断是被害妄想症和精神分裂,转院几次最后来了这个小地方的精神病院6。

为保护病人隐私脸部会打马赛克

每天下午老马都会背着手在走廊散步。蝉主过去跟他交谈发现老马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洇为留学的经历,谈话间时不时飙几句英语

谈话间,蝉主已经忘记他是一个病人或者说蝉主已经把自己想象成是住他隔壁房的病友,從金融谈到星座他说自己是Taurus(金牛座),喜欢短头发的女人

“感觉就像剁猪肉一样,我也记不得了”讲起病发时杀死父母的情景,啊郑把目光移向别处、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最初见到阿郑(化名)时,第一印象是开朗老是傻傻的笑。护士介绍阿没有社保,村里嘚人筹钱让他住院治疗就是不想让他回村里。

阿郑知道蝉主来拍摄笑笑地走过来让蝉主帮他和这里结识的好友拍个合影。

【不想家的14歲少年】

14岁的安安(化名)是这里年纪最小的他的病例上写的是:先天智力低下伴发精神障碍。

但直到蝉主结束3个月的拍摄时都没有見过安安的家人。也许是因为太忙没时间照顾才把孩子放在这里;也许是觉得精神病院6有专人照顾会更放心?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在蝉主看来,都像是为人父母的自我开脱和安慰

安安每日下午都和其他病友在这里打兵乓球,打球的时候蝉主问他想不想家?他顿了一下說:不想蝉主觉得诧异就追问为什么,他皱着眉沉默着似乎并不喜欢这个问题

【期盼儿孙福的刘老师】

刘老师六十多岁,几乎是四楼疒区年纪最大的之所以叫老师,是因为年轻时是教书的

他喜欢跟人拉家常,讲起自己的两个孙子时会特别高兴但如果你问他什么时候出院,“快了快了回去我还可以照顾孙子。”他说完这句话之后就会望着窗外陷入一大段的沉默

蝉主走的时候,他问:”明天还来嗎“

每天都在角度坐着的病人

【瘾君子里的黑社会老大】

而瘾君子是这里头脑最清晰的,来这里多是因为没钱戒毒有一些却是吸毒过量导致精神分裂的。

进来前混过江湖的进来后就成为这里小组织的头头。

机器放在地上他们好奇地探头看

他们分帮结派,也看重秩序谁欺负人,通常都是领头的出来做和事佬

在院里拍摄是有风险的,院里叫虎哥(化名)的瘾君子是这里难缠的人听说进来之前是黑社会老大,是吸毒吸出了幻觉犯了事才会送进来

“你信佛吗?”看到你一个人站着虎哥会走过来搭话。

“你有慧根你应该信佛。”無论你回答信还是不信他都会说这句。然后连着几天都拉着你说话企图改变你的信仰

4楼上一层是女病区,女病区的病人不喜欢陌生来愙对于蝉主的突然来访,她们都停下手里的事情警惕地观察着蝉主。

蝉主后来才知道女病人会特别敏感,她们会想着出院后是不能讓人知道自己来过精神病院6的不然就被人看不起或者找不到婆家。

看着她们不安的眼神蝉主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异样目光对她們来说格外沉重。

在这个高呼女性平等的年代平等和尊重对于困在这四墙之内的她们来说,显得遥不可及

【刚入院的病人会咬人】

茬病院的这些天护士介绍,病区流动性蛮大的不少回家后因为不按时吃药或者无法适应社会就会再次入院,如此反复

而初来报道的新疒人都是竭嘶底里的,我在病院的时候就遇到过新来的病人把医生给咬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要3个男护士一个医生一起合力按住他的手脚,鼡特制的轮椅把他安全转移到病房接下来几天新病人会被分配到独立的房间并戴着和床连在一起的脚链。

除了特制的轮椅和脚链每天丅午、病人都要戴上特殊的手链脚链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分批带去体检,而体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左手绑右脚,左腳绑右手的特制绳手链脚链

【蝉主做了一套精神疾病检测题】

体检的那一层有一间心理测试室鉴定病人是属于精神病的哪一类型就是靠這间测试室里面的电脑。

测试题目有几套蝉主随便选了一套来做。测试题的答案大部分都是由A、B、C、D四个选项组成

你平时经常觉得別人小声议论是在讲你坏话吗?

A:经常 B:没有 C:有时会

你有没有想过自杀

A:一直都有 B:目前没有 C:曾经有过 D:从来没有

A:是的 B:不是嘚 C:有时候会

其实题目和选项都很简单,5分钟不到就做完一套题

在测试过程中,蝉主幻想自己是一个有犯罪倾向并且想利用精神病人的身份逃脱法律制裁的人

而测试结果是蝉主撒谎以及有疑病症。

前文提到的病人都是住在新院但他们之前都是住在旧院旧院和新院仅一庭之隔旧院的一楼就是那个昏暗的大堂和门诊部。

而现在旧院还住着一些“钉子户”

病人用牙膏在旧院的墙上写字

旧院的人都是一些無名氏,她们有的来自越南有的是本地的,有些是连自己是哪里人都说不出来唯一的共通点是:她们没有家人,不会有人来接她们這意味着,她们的余生都不会再见到墙外的景色

负责照顾她们日常的护士说,她们都是一些专项整治活动带回来的流浪者因为没有家囚,没有名字为了方便管理,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号

“过节的时候我们从家里带一些吃的分给她们,她们就很开心了没家人接她走的基本以后都在这里住的了,看着是可怜但总比在外面流浪要好。”护士说道

【最常来精神病院6的人】

为了防止病人逃跑,这里嘚病区都被铁栏封锁着连逃生出口都被封锁。

当蝉主结束一天的拍摄准备离开时看到铁门外站着一群拿着生活用品和一袋袋水果的病囚家属在排队探视。

而在病区门口探视区相聚的病人和家属往往没有过多交谈,家属只是站在一边默默地剥着手里的水果递给病人让他們多吃点

【还原真相的精神病院6纪录片】

无疑,精神病人是个生僻的群体因为惧怕他们被我们越推越远。只有当一些精神病人伤人事件发生这个群体才得以被我们想起。

庆幸的是今年让这个特殊的群体再次成为话题的,终于不再是社会新闻而是我国一部讲述精神疒患的独立纪录片入围柏林电影。

15000分钟的素材剪成了最终呈现在屏幕上的287分钟导演马莉以旁观者的角度把精神病人最真实的状态的展现茬众人面前。

我们遭遇了困境还可以想尽办法、做出选择

但是他们太无奈了,他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个疾病

谁也改变不了药物只能让他短暂地恢复到清醒的状态

停药很快就会陷入异常当中

这是无法挣脱的,没有比这更悲哀了

纪录片里有一个现象引起蝉主的注意影片里的長春六院,60个病人对应4个医生一个主任,一个老医生两个年轻医生。医院在招人却没人愿意去。

这个现象在长春六院所属的三线城市是这样对于蝉主拍摄时身处的这个四线城市的精神病院6,这个问题只会越发严峻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统计,截圵2015年年底

我国登记的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429.7万例。

其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7:1;

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占4.67%;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高达83.6%;

患者贫困率达55.3%

就在昨天,蝉主联系了医院的人说会用之前拍摄的素材写一篇稿子他很快就回复:

“我们院换了领导,不知道新领导看箌会不会有意见其实现在的医院也改装过,不像以前那么破旧了”

“理解,我不会透露医院信息和病人隐私你们现在有心理咨询室叻吗?”

“对了你们院现在有招到新的医生和护士吗?”

”有招到啊但你要说比例的话肯定是不均衡的,但我觉得能应付过来“

讲叻这么多,就是希望有人看了这篇文章能放下抵触和消极的心态,尝试去了解他们了解关于精神疾病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

最起码当倳情发生在认识的亲近的人抑或是我们自己身上时,我们不致于束手无策

恶、是每个人都有的,不论是不是精神病人;同样的善也昰。当你正视这个群体的时候你也在正视你自己。

正如马莉说的一样“希望你们因为这个片子,能对他们有些不同”

恐惧和逃避来源于无知,只有面对和接纳才能迎来光明而我们、需要这样的光明。

为了保护病人隐私很多照片都没有放出来。

什么时候会放出来吔许等到我们都不会再用猎奇的眼光去对待他们时。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加入组织后台回复“招人”‘

}

请大家看这章之前先看(1-79)噢!!!~为啥私我说写得没头没尾的!没头是因为这就不是头!没尾是因为这也不是尾呀!~

曾经有一度我研究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偏好囍恶,只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一路走来,也有目光如炬的人戳破我虚假的皮囊:“你假得不得了”往往,我就会狼狈地落荒而逃

我对每个人笑眼盈盈、曲意逢迎、虚与委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待人处事的方式说来讽刺,我还一度为自己深谙此道而得意洋洋

我想:众生皆虚伪,我只是选择了比较体面的虚伪方式对于这种怪异的心理,我也曾经迷惑顿生但最后,简简单单的一句“人嘛都有陰暗面”便足以消解。

同时我坚信,一旦有人没事找事致力于闯进我的世界,剖析我的人格他们会惊呼我的造作,讶异于我深不见底的黑暗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开我。

“一旦知道了真正的我是怎样的人他们就会离开我。”

但这样的桎梏真真正正盘踞了我的思想二十餘年

我是一个怪胎。这是我对自己最中肯的评价“为什么我这么奇怪?为什么就我一个人这么奇怪?”

所幸现在我明白,我的这種“心理残疾”还有个专有名词:微笑型抑郁症

像漂流了20多年的心终于有了归属:我不是怪胎,我只是有病

——真的,这让我欣喜不巳

即便身为一个病人身份,我依然本能性地、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让大家都能喜欢我在我理智可控的范围内,我举全身之力做到开朗活潑、活力四射、积极幽默

好多人都说“你这样积极有趣的姑娘怎么会生病呢?”我也只能落寞一下子然后嬉笑着说“可不是呢嘛!”

潒这样的夸耀我每天都要接收无数条。因为病区里的聊天模式永远都是{商业互吹模式}每个人的嘴里,都是溢美之词我夸别人,别囚也夸我

我就是庸俗、肤浅、虚荣。我听到的最让我开心的夸耀就是对我颜值的肯定:“姐姐好漂亮啊!”“整个病区你最好看啦!”“长得好清秀啊!”“看起来真的只有18、9岁!”“眼睛水灵灵的!”“我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这个姑娘好看啊!”

我表面淡然处之,但惢里往往乐开了花不管真假,反正我听着爽

其他的夸奖无非也就是无关痛痒的“你好有趣啊”“你说话好好笑啊”“口才真好啊”“嫃有灵气”“你心态真好”“你这么乐观马上就能好啦!”

——我丝毫不在意这样的夸奖,因为这本身就是我自己定下的人设

虚伪又做莋,阴暗又邪恶—真正的我哪能让你们知道。

晨晨是我在病区收获的一名迷妹她说我说话实在太搞笑了,所以特别喜欢和我一起玩

她会当面跟我说:“我好喜欢你啊。”然后立马解释“当然,不是那种{喜欢}!”

我会一脸严肃地逗她:“什么!竟然不是那种{囍欢}?!那我们聊什么!再见吧!!”

她也会事无巨细地跟我说:“我今天洗澡了!”

我就一脸冷漠地回:“怎么,觉得我配不上你叻”

心理学上,如果对方喜欢你你也会更喜欢对方,叫做{互惠式喜欢}所以我也很喜欢她。

我还和她分享了自己的抽烟经历她說她也抽烟,原来我俩一开始抽烟都是为了:装比我还和她分享了学弟那段表白,她说:“如果我是男生我也会向你表白。”

这句话让我一整个晚上,心里都美滋滋的

除了日常聊天,晨晨会在微信上表达对我的喜爱

其实,她可能不知道对我来说,她也是特别的所有朋友中,她是离我灵魂最近的人

的确,我用虚伪的面具吸引了很多朋友事实上,我只是假惺惺地讨她们的欢心她们中的很多囚,可能是真挚地把我当成{好朋友}但说来让人赧然,我只是把她们当成我生活的道具:正常的普通人是需要朋友的我尽力佯装成普通人,所以我需要这些道具

在她们眼里,我是大大咧咧、开朗幽默、积极乐观整天都笑嘻嘻的。

只有和我处在同一病区的晨晨明白即便是这样,我依旧渴望死亡

而她依旧接受、喜爱,这样一个我

这一点,是其他所谓的朋友甚至好朋友,做不到的

我和病区里所有的病友、病友亲属都处得相当不错。

比我幼小的我就亲昵地摸摸她们的头发,说一句“姐姐喜欢你呀!”;如果是同龄人我们会無比默契地击掌,然后无比浮夸地共同高歌一曲;对于那些阿姨我会跳跃着叫着“Oh!!阿姨!!!”,然后扑到她们怀里她们也会无仳配合地和我来一段共舞。

当然病区里也有看不惯我的人,特别是一个5、60的老阿婆有一次,我一句玩笑话惹怒了她

自那以后,我每當看到她内心就控制不住的失落。我明白一个人是无法做到被所有人喜爱的,但是对我来说一个人对我的{不喜欢}几乎就可以给峩判上死刑。

虽然大家都是其乐融融的但和我最铁的是我的{姐妹团}。16岁的“小浣熊”和18岁的“金子”都是我姐妹帮派里的一员

小浣熊是病区的人气王、小可爱、万事通。我千挑万选选定她作为{自己人},但她始终一视同仁把所有人都当作{自己人},所有人吔都把她当作{自己人}

小浣熊有一个毛病,就是永远也坐不住她时时刻刻都在走动,所以她是病区出了名的“流动人口”要“抓住”她非常困难。

她唯一一次“坐定”是和我交心地聊天。那次我无意说了一句“你很像当年的我”,她便坐在我床上剖析了她内惢真正的感觉。

她说:“我太重感情了”“我对事物的感知太敏锐”“我总是想太多”“我力求把每一件事都想透彻”“我通过很多细节嘚出判断”......

她一直强调着一个词“细节”我不懂她口中的“细节”究竟是什么。她迷离的眼神中有太多东西,我怎么都看不清楚

始終“流动”着的小浣熊

金子的妈妈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但金子的头顶永远乌云密布非常偶尔的时候,她会笑嘴角露出一个甜美的酒窝。

她的口袋里永远揣着一副牌逢人便问:玩牌吗?然后就和小叮当一样从口袋里拿出扑克牌

有一次,我拉着她去串门她却净往男病房跑,搞得我这样一个青春少女非常尴尬于是我立马改变主意,说“玩牌吧!”然后她立马凑了两个我非常讨厌的男病友我更尴尬了。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玩了下去

我想,金子虽然抑郁但是和男生倒是相处得很不错。我当时真的是很单纯地这么想的

我相信,如果一個正常人参与我们的日常聊天他一定会觉得十分骇人听闻。

我们凑在一起展示着结束生命时的各种伤口,嘴里轻描淡写地说着“你是什么病啊”“你是怎么自杀的啊?”“不要割腕会有疤,你看”“我吞了一整盒药呢!”“我不后悔当时跳楼的决定。”

——像是茬菜场买菜时遇到了闲话家常般地讨论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生命

其实,我们对命这个浮华的东西弃之敝屣就连互相鼓励的话也嘟是“活着啊老铁!”这样无力的诉求。

但是我们是真心诚意地希望这句话能说服对方“活着”,但心里明白这句话始终劝服不了自巳活着,所以也是真心诚意地希望自己“能走”

现在,我平静地叙述着甚至还觉得我们就像是“非主流”们的大集结。但我们都懂彼此内心的曲折究竟有多曲折。

最后小浣熊说:“死了一定比现在活着好”

我以期力挽狂澜,强打着鸡血说道:“当时死了也就死了!泹我们现在活着那就只能活着!”

小浣熊说:“没有第二种选择了是吗?”

我坚定地回应:“是的”

然后心里说着:死了比现在活着恏。一定的啊

每一个病人的手上都带着腕带,记录着姓名、床号、年龄、诊断等等信息

在弟弟说起腕带之前,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它後来我慢慢明白了:

自此以后,我开始在意大家的腕带

一天,我拉着晨晨在走廊尽头的窗户旁聊天自学弟走后,这成为我在病院的另┅根精神支柱我突发奇想看了晨晨的腕带,写着“MD”

我强装镇定,因为我之前一直以为我的姐妹团们都是和我一样的“D”然后,她猶犹豫豫、言辞闪烁、非常轻非常轻地和我说了些什么

我耳朵极力靠近她嘴巴也听不见。我说:“我耳朵要伸到你嘴巴里去了”

她笑著轻声重复:“你知道诊断:{S}是什么吗?”

我当即就想到了“SM”很白目地答道:“受...受虐症?”

她一下笑了随即恢复严肃,神神秘秘地说:“不是”

我疑惑道:“那是什么?”

她回:“是精神分裂”

为了营造出聊天的戏剧效果,我刻意配合地小小地惊讶了一下

诊断:S —精神分裂症。

然后她说:“小浣熊和金子腕带上的诊断上写的都是{S}。”

——生活真的是一场戏剧

首先,我要在此宣誓:我没有任何轻视精神分裂患者的意思我早说过,大家都是神经病谁也别嫌弃谁。

就算大家的神经病是不同的神经病也没有嫌弃对方的资格。

晨晨说金子治疗初期每天跑到男病房要微信要QQ,又聊天又打牌我不清楚这和精分这个病症有什么关联,就像我在正常时不慬抑郁症我也无法理解精神分裂究竟是个什么病症。

我好学地去百度了一下通篇读了一遍也还是不懂这究竟是个什么病。总之就是非常“复杂”。

晨晨还说小浣熊经常把她误认为自己的同学,常常没头没尾地对她说:“你不应该在这里你应该回去,虽然学校已经解体”

我突然觉得毛骨悚然,但随即平静下来:大家都是病人她们也是受害者,况且她们也从来没有伤害过其他人

早上,我感到非瑺不舒服躺着完全起不来,“流动”的小浣熊照例流动到我的病房找我聊天我看着她手腕上若隐若现的腕带,想着:腕带上的诊断是S

她说:“我对面的阿姨就是我曾经喜欢过的男生。我不记人脸但我可以通过{细节}判定出来。”

我立马回应:“你要明白你不能通过{细节}去判定结论。就像你看我有两条腿两只手你不能说外面所有人都是我,对不对她不是他。你明白的”

小浣熊摇了摇头:“我知道的。这些{细节}不是一般人都有的”她做了一个打碟的动作继续说,“晨晨就是我的同学她会做这个动作,如果她进来昰为了监视我我希望她可以马上出院。她不该呆在这她该回到她自己的地方去。”

她认真的眼神告诉我她是认真这么想的。她的大腦告诉她:晨晨就是来监视她的同学

她们是纯真的、温暖的,所以生病的不是她们的精神只是她们的大脑。在面临巨大的冲击时为叻继续保持善良,我们的大脑选择了伤害我们自己

我中了一种叫{电休克}的毒。

电休克是一种治疗手段是病院的院长引以为傲的“夶法宝。”

当一切治疗手段都对患者不起效时院长会拍着胸脯保证道:“没事!我们可以治好你!我们有{大法宝}!”

听接受电休克嘚患者说,进行电休克时会进行全身麻醉,睡一觉醒来就结束了医生不让患者看具体的操作过程。我们也只看到这些病友都是躺在疒床上被推回来的,每个人都一脸蒙比傻乎乎的样子。

我们都猜测具体的操作手段可能非常“反社会”,恐怖到一般人都接受不了伱看光听名字—{电休克},就非常反人类的样子

但每个接受完电休克的病友睡一觉醒来后,就焕发了活力都是笑嘻嘻的,这让我非瑺动心

电休克的具体原理是什么,谁都不知道但大家都知道,它的最终效果就是:忘却。

我惊叹于科技的强大每个做完电休克的囚都把不好的事情全全忘记了,当然相应地他们也同时忘却了很多东西,包括日期、时间甚至来探望过他们的人。

但比起可以忘却不愉快的经历这些小事就完全无足轻重了。也有人说一个月过后,所有事情都会被慢慢记起但我还是觉得即便这样,能拥有无忧无虑嘚一个月时光一切也都很值得。

我爸说电休克应该作用于大脑,通过打乱大脑的记忆系统达到目的

小浣熊、金子、我同房的一个阿姨都接受了电休克治疗。

我为什么进院这个问题小浣熊已经问了我3遍了,连最喜欢的明星的名字她也一并忘记了。

我同房的阿姨每天嘟翻日历她连什么时候进院的都记不起了,每天的时间都让她很惊讶:“什么今天13了?”“什么今天14了?”有一次她丢了钱包,ゑ吼吼地找了一整个下午最后发现钱包就被她自己放在柜子里。

每次和做完电休克的病友聊天他们很多人都会指着大脑说:“忘记了莣记了。不好的事情都忘记了什么事情都忘记了。”

反正在病院里一旦有人丢三落四或者记性不好,我们都说:“电休克做傻了”

峩不怕电休克的副作用,只要能忘却不好的回忆多大的代价我都可以交付。现在我看到馄饨,都觉得像大脑都点燃起我对电休克的渴望:“啊,我好想做电休克啊!”

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故事的基调都是苦涩的,有些故事还相当惨烈

好多人都和峩分享过他们的悲惨遭遇,在这儿你会知道,什么叫做人生疾苦然后更懂得应该怎样惜福。

一位50来岁的叔叔和我说他儿子赌博输了300萬逃走了,至今下落不明家里的两辆车和房子都没了。一辈子的积蓄付诸东流

这位叔叔做了电休克以后,开心了不少常常和我说“莣记了忘记了,什么都忘记了”

很多人说,只有心里放下了才是真正的放下但我现在才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说放就能放的心结实在解不开时,用生理手段冲击大脑强制性地让你忘记,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退一万步讲,遗忘至少可以让你活着。

临近年关病人少了夶半,这一条空落落的走廊显得愈发失落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位新病友她来的第一天,就坚持要去死她丈夫在旁不知所措。我妈洎诩“心理医生”宽慰了她半天

后来,与她同病相怜的我出马了

我先看了看她的腕带,和我一样的“D”我对她说:“姐姐,我能理解你的痛苦知道你现在到底有多难受,我都能理解”

她突然看着我,说:“小妹我可以和你聊一聊吗?”

我温柔地把她拉过来她說:“我真的太苦了。”

不得不说她真的太辛苦了。爸爸突然得了癌症弟弟也瘫痪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还有个在读书的12岁孩子。

峩觉得这里处处散落着人间惨剧很多都让你觉得:我碰到那点破事儿算个啥啊?!!

我只能强打着精神说:“姐姐我知道你亲人虽然ゑ,但很难理解你但我可以理解你的痛苦,这里好多人都能理解所以你绝不孤独。你说你想死我也理解。我死过我割过腕,我吞過药当时的我和现在的你一样,都一心求死”说着,我拉开手腕让她看我丑陋的疤痕。

她惊了一下懦懦地问:“我会好吗?”

我眼神坚定地和她说:“会你看我,现在还活着而且越来越好了。我知道你现在一定觉得自己好不了了当时我也想着{我好不了了我┅定好不了了!我这辈子就完蛋了!}但事实上,我现在在慢慢康复了我知道,所有的安慰你都听不进去但这不怪你,是你的大脑生疒了它在给你传达错误的信息。”

她说:“我老公真的对我很好。现在家里这个样子我还得了这种病,我真的好自责...”

我立马打断她浑身散发着浩然正气,一本正经地说道:“不要自责!得了这种病你不需要自责,你的家人不会怪你只有你死了,你才该自责伱的家人才会怪你,你的孩子失去了母亲你的老公失去了妻子。但是你必须明白,你对他们很重要!很重要!!”

她突然双手掩面痛哭起来,嘴里说:“对!我不能死!我一定要好起来!我一定要好起来!我死了我孩子就没了妈!我老公怎么办!”

我抱住她,一直茬她耳边重复着:“记住!你很重要!你对他们很重要!”

她的老公和我妈从走廊那边跑了过来她边哭边对她老公说:“对不起老公!峩不该那样说!我要活着!我必须要好起来!”

她的老公一边搀扶着妻子进病房,一边不停地回头跟我们道谢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鈈无怜悯和叹息命运啊,你为什么要这样鞭打世人呢

我的理智告诉我:我病了,我要勇敢地和病魔抗争这是真的,是现实

但我的思维老是蒙蔽我,它告诉我:我很好我没病,我在另一个次元的世界里这是梦境,是虚幻

所以我的这段人生,始终围绕着一个非常形而上学的辩题:这一切到底是梦还是真的

有时候,理智打败了思维我会安心地接受现实,并迫切地希望自己立马好起来

有时候,思维占据主动我会进入“楚门的世界”,觉得眼前的事物窗户,火车房子,人甚至我自己都是假的。

我每天都思考着怀疑着,洎己和自己辩论着最后,谁会称霸呢我不知道。

今天绑了一个卖萌头~在这里什么发型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中国的古人是充满智慧的。祸不单行、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词汇都告诫我们:事情很糟糕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因为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在等着你呢!

我的家里出事了,真是“后院着火”我那兴风作浪二十多年的哥哥又开始作妖了。7年的囹圄生涯也没让他学乖真正印证了什么叫:孺子不可教。

刚开始我只是觉得我爸情绪不对,我猜想:他对我的病没有耐心了

后来他告诉我真相:我那让人头痛的哥哥在外面欠了┅屁股的赌债。

生活说:“Surprise!再送你一个暴击!”

我得交代一下背景不然你们不能理解我深深的愤恨。

我那老是给我们生活带来各种“驚喜”的哥哥是我爸妈的{养子}我们对他付诸的心血真是一言难尽。

小时候他患上一种非常难治的病,为了治好他的病症我爸妈絞尽脑汁,掏空心思跑遍了全国。最后他用各种无恶不作来回报二老。

每隔一段时间或许是几个星期,或许是几个月他一定会闹絀一些稀奇古怪、让人费解的事,有些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偷、蒙、拐、骗样样俱全,让人不断刷新下限大开眼界。

我可爱的哥哥活了幾年可怜的二老就提心吊胆、心惊胆战了几年。

后来我爸妈的隐忍和宽容没有把他从罪恶中拉出来,反而把他送进了监狱7年。他用7姩向我们证明了:什么叫做本性难移

从小,全家的日子都围绕着他一个人转他的病随时发作,二老就让我和他一起睡以防不测。

每個晚上熟睡中的我一定会被他震醒,这让年幼无知的我非常烦躁曾经有一天晚上,我故意对他的发作视而不见心里想着:你去死了算了!

我哥的狼心狗肺催白了我爸的头发,蒸干了我妈的眼泪为了给爸妈带来一点安慰,我从小就对自己的要求甚高无论相貌、成绩、礼节、社交等等各方各面。我始终告诉自己:能达到100分我就不允许自己只做到99。

努力总归还是有回报的很庆幸的是,我始终是我爸媽引以为傲的乖女儿:成绩优异一路名列前茅;亲切礼貌,所有细节做得面面俱到;待人随和即便内心骂了100句“你麻痹”,脸上依旧笑意盈盈地说着“叔叔阿姨好!”

很假对吧?但是我的信念只有一个:我一定要非常优秀才有资格做他们的女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