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莲芳这名字应该作什么工作?

初读怎么这么熟悉后来再想想,估计是大太监李连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2 获赞数:0 LV2

朝 梁 江淹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芳字从艸,从方方亦声。“方”指“邦国”“艸”与“方”联合起来引申美好的,美好的德行或声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

砂盟所发动的抗英反马的武装斗爭是石隆门华工事件、仁达、阿顺和反让渡暴力反抗的继续,同样都是反帝、反殖、爱民、爱国的正义斗争但还是有许多的不同点,囸如它思想指导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斗争目标、路线、方针的明确性,党军组织的严密性和纪律性军事战略战术的机动灵活性,活动地區之广,斗争的持久,对统治者的震撼等等,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另一次人民斗争的大展示和大实习。

  第一节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武装鬥争是暴力反抗的继续

  第二节 砂盟对於武装斗争是被动的

  第三节 砂盟应积极主动的领导和配合汶莱人民党的武装起义

  第四节 汶莱武装起义吹响了武装斗争的号角

  第五节 砂盟决定走武装斗争道路和发出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号召

  第六节 关於在国内进行的积極准备武装斗争

  第七节 关於在印尼进行的积极准备武装斗争

  第八节 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终於宣告胜利结束

  第九节 历史的教训

  附录   当年的武装斗争是不能免的

  第一节 砂盟的战略安排

  第二节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P.G.R.S)的建立

  第三节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成立三个支队

  第四节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一支队

  第五节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二支队

  附录一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二支队成员单及曾在此哋区工作单

  附录二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 第二支队工作区图

  第六节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三支队

  第七节 与印尼共成立联合部队

  苐八节 印尼对待西部印尼边区基地的办法与我们的对策

  第九节 西部印尼边区的武装基地红旗为什么不能再飘扬

  第一节 成立北加里曼丹人民军

  第二节 旧连队起义归来

  第三节 为了统战而冒最后的险

  第四节 北加人民军成立三个支队

  第五节 马罗河基地的大彙合

  第六节 马罗河武装基地被轰炸后的战略转移

  第七节 撤离马罗河武装基地

  第八节 第二省印尼边区武装力量的重组

  第九節 边打边搞的战略原则是武装斗争的创举

  第十节 对东部武装斗争的结语

  第十一节对印尼边区武装斗争的综述

  第四章 砂拉越河嘚武装斗争高潮(66-73) 

  第一节 林和贵决定回国

  第二节 建立海口区领导中心

  第三节 海口区“巨网”行动

  第四节 敌人的青山围剿

  第五节 建立马当山基地与武装斗争的发展

  第一节 三支武工队的成立与发展

  第二节 边区民族区武装斗争和民族工作的开展

  第彡节 华区农村的武装斗争

  第四节 诗巫市革命斗争的发展

  第五节 宋溪美禄的反围剿斗争

  第六节 成立拉让特别保安区委员会

  苐七节 敌人开展“诛达”行动

  第八节 敌人的军事行动与军事围剿

  第九节 拉让江的杀敌夺武

  第十节 敌我在拉让江的战略战术

  第十一节敌我在拉让江的军事优缺点

  第十二节拉让江武装斗争高潮的经验

  第十三节国内的武装斗争高潮总结

  第一节“和谈”的背景

  第二节“和谈”开始

  第三节“和平”行动结束后

  第四节“和谈”的终结

  第五节 武装斗争终於走向低潮

  附录┅ 目前形势和合法斗争的问题

  附录二 《谅解备忘录》

  附录三 北加里曼丹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声明

  附录四 1973年“斯里阿曼”和談

  第一节 对《谅解备忘录》的评价

  第二节 对“停止武装斗争参加和平合法斗争”的批判

  第三节 对“留下精干坚持武装斗争,但大量削弱武装力量并加强非武装斗争”的批判

  第四节 我们国内党领导为什么会犯严重的路线错误?

  第五节 以“坚持武装斗争為主,不主动削弱武装力量放手武装动员群众,建立武装斗争基地和加强非武装斗争”才是正确的革命路线

  第六节 我们必须从这次蕗线错误中吸取的教训

  第一节 “和平”行动后的北加人民游击队

  第二节 坚持西部国内的武装斗争

  第三节 重上印尼边区建基地

  第四节 谈判走出森林

  第五节 北加人民游击队的覆灭

  第六节 不幸事件的影响与应吸取的教训

  附录  凤凰岭的记忆

  第一节 對拉让江地区坚持下来的进攻

  第二节 拉让江华族对武装斗争态度的改变

  第三节 拉让江下游出现小宗派活动

  第四节 对北加人民軍的重组

  第五节 在国内试建武装斗争基地

  第六节 重建边区武装斗争基地

  第七节 对在边区与国内建立武装斗争基地的总结

  苐八节 武装突击队向东北挺进

  第九节 围剿与反围剿斗争

  第十节 杀敌夺武斗争

  第十一节 敌我双方的斗争策略

  第十二节 武装鬥争形势的不断走向更低潮

  第十三节 再坚持十七年武装斗争的意义

  第十四节 通过和谈结束武装斗争

  附录一 重开家业历艰辛汗水浇开胜利花

  附录二 旧区有哪些革命武装斗争经验值得吸取?

  附录三 参加重建印尼边区武装斗争基地人员

  第一节 武装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第二节 被迫上山是不易避免的

  第三节 什么时后拿起武器的问题

  第四节 把武装斗争坚持到底

  第五节 长期堅持武装斗争的动力

  第六节 武装斗争的走向最后失败

  第七节 武装斗争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附录一 对战略战术的探讨

  附录二 囙顾我们的杀敌夺武

  附录三 北加人民武装战斗简报

  附录四 殉难人数统计与分布

  编写《砂拉越的革命武装斗争》的目的,是為了对研究北加里曼丹共产党所领导和发动的27年砂拉越的革命武装斗争提供资料。

  这本书的相当部分资料是摘自《砂拉越的革命武装鬥争》(草稿)《北加里曼丹革命四十年》,《对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一支队的简述》《斯里阿曼后的北加里曼丹游击队》,《憾大地、泣鬼神的史迹》《记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二支队走过的路》,《我的片段回忆》 《七十三天二十四小时戒严》以及其他等等的资料。凣是被编进本书的资料如有差错,概由编者负责本书的传阅和翻印,都须得到编者的同意;否则引起的不良后果编者一概不负责。

  砂拉越革命武装斗争

  第一章 武装斗争的决定与积极准备武装斗争

  第一节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武装斗争是人民暴力反抗的继续

  砂盟所发动的抗英反马的武装斗争是石隆门华工事件、仁达、阿顺和反让渡暴力反抗的继续,同样都是反帝、反殖、爱民、爱国的正义鬥争但还是有许多的不同点,正如它思想指导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斗争目标、路线、方针的明确性,党军组织的严密性和纪律性军事戰略战术的机动灵活性,活动地区之广,斗争的持久,对统治者的震撼等等,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另一次人民斗争的大展示和大实习。

  第二节 砂盟对於武装斗争是被动的

  砂盟对砂拉越过去人民斗争的规律是认识不够的它没有认识到人民革命斗争从非暴力斗争发展箌暴力反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非暴力斗争时期的同时必须作好暴力反抗的准备,是必须应有的认识所谓作好暴力反抗的准备,就是在非暴力斗争时期为暴力反抗打下群众基础注重研究军事、学习战争,为暴力反抗和武装斗争准备必备的精神和物资条件可是砂盟不够自觉做好这样的准备工作,以致不懂得武装斗争而把它看得特别复杂和神秘,形成对武装斗争无知巩惧其实,武装斗争的规模可大可小小至一个地区以小组或小队试搞,再逐步扩大;斗争形式也可低可高,低至武装自卫锄特,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等等所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敌人主动破坏和平宪制斗争(实行大逮捕,追捕和枪杀革命者拒绝交出政权给大选中获胜的政党等等),武装斗争吔能够得到一部分群众的支持和参加武装力量也有周旋和隐蔽的条件,就可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和暴力镇压实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就能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总之当战争是避不了,又不懂得战争只好以最低级、最小规模开始,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第三节 砂盟应积极主动的领导和配合汶莱人民党的武装起义

  砂拉越、汶莱和沙巴曾统称北婆罗洲三邦,后又称为北加里曼丹三邦在英殖民主义未入侵湔本是一家人,后来还是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汶莱苏丹统治时期,汶莱是三邦的统治中心在英帝统治时期则以砂拉越为统治中心,所鉯当砂拉越的革命首先开展之后砂盟对北加三邦的革命斗争,自然负有领导和推动的责任因此当砂拉越革命斗争开展的初期,即50年代初就曾派刘华钧、雷皓莹去开展沙巴的革命工作1962年初还再派郭伟忠、陈成玉去开展。而对汶莱到了50年代末才派出砂盟的三几个普通成員去参加人民党有关的印务馆工作和他们的文娱活动,以加强对汶莱人民党的联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要砂盟更重视三邦的斗争统┅战线和华巫的民族斗争统一战线的建立从全局和实际出发,调更多更强的干部去加强汶莱的人民斗争是可以做到的。但实际上砂盟是太忽视了汶莱和人民党的工作,以致后来不能积极领导和配合人民党的武装起义

  1962年6月22日,在文铭权被捕前夕汶莱人民党的地丅高级负责人AbdulahJafar和Hidup,在美里加拿大山一号井旁边跟文铭权和他的陪同人员雷皓明会面时他们要求砂拉越革命组织配合他们即将发动的武装起义,但文铭权表示没有条件配合他们的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三邦中砂拉越的革命力量是最强大的,汶莱次之汶莱有条件發动武装起义,为什么砂拉越不能给予配合?砂拉越在那些方面条件比不上汶莱?主要比不上的是:砂盟对三邦(尤其是对砂拉越)的人民斗争历史认识不够对武装斗争的觉悟和掌握军事斗争手段太慢而已。

  在当年砂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的领导和配合汶莱人民党的武装起义,通过起义从敌人手中夺取一批武器和财力物力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主动、逐步地退向农村、森林和边区;起义后立即宣布成立北加国囻政府和北加民族解放军马上争取国际,特别是印尼的承认和援助并把武装斗争推广到全北加去,那斗争的气势必定更波澜壮阔更氣壮山河。

  可是文铭权从美里加拿大山会面回来大约经过两星期,他和黄纪作(另一砂盟中委)就被捕被限居但他们又主动要求放逐到中國去,所以他始终没有把即将爆发的惊天动地的起义斗争加予传达他更不是主动争取留下领导和配合汶莱的起义斗争,反而是主动放逐箌国外远走他国。这使到汶莱武装起义后砂拉越的革命力量在敌人的不断大逮捕和残酷镇压下处於被动挨打,面临被瓦解的严重局面这不能不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第四节 汶莱武装起义吹响了武装斗争的号角

  1962年12月8日为了反抗英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平宪制斗爭(汶莱当时的人民党获得所有议会的席位,但英帝国主义不交出政权)而导致武装起义。这场武装起义是由汶莱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階级知识份子所领导和发动的武装起义由于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把城市武装起义自觉地转到农村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所以這场波及三邦震撼北加里曼丹的人民武装起义,才坚持了一两星期就宣告失败但这场武装起义的很快失败,没有使砂拉越人民悲观消极反而对砂拉越人民,特别是对华族的武装斗争思想有很大的鼓励;于是武装斗争思想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华族青年中掀起了武装斗爭的思想热潮。

  第五节 砂盟决定走武装斗争道路和发出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号召

  英帝的破坏汶莱人民的和平宪制斗争血腥的镇壓汶莱人民武装起义,大肆逮捕砂拉越人民联合党党员和革命者以及强硬行推行“马来西亚”计划等等情况告诉我们,要继续推动北加裏曼丹的革命斗争只有坚决走上武装斗争道路,而走和平宪制斗争道路是没有前途的于是当时砂盟在国内牢外仅存的中委林和贵,大約于1962年底决定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和1963年1月初发出积极武装斗争的号召在这之前,林没有争取砂盟中央和外省重要干部的意见就匆促决定囷发出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号召。林和贵决定武装斗争的主要根据:

  『甲以6.22和7.23,特别是从12.11开始英殖民主义者实际上已经蛮横无理哋关闭了人民进行合法和宪制斗争的大门。不但如此它还在张牙舞爪地四处对革命人民进行镇压和迫害。在这样的时刻如果我们不起來领导人民进行自卫和反抗,就会脱离群众,就只有死路一条坐以待毙。而要进行自卫和反抗除了武装斗争的办法之外,已没有其他的選择

  乙,汶莱人民已经武装起义在先他们的武装起义,虽然是失败了,但他们起义时,所举的并不是建立汶莱共和国的大旗而是也紦沙巴和我们砂拉越包括在内的北加里曼丹共和国的大旗。在起义行列中参加的力量,不仅有汶莱本土的人民而且还有沙巴和砂拉越嘚人民,不仅有马来族人民而且还有其他的民族人民。这无形中已在实际上向我们表明不但是马来民族,而且还包括了若干的其他民族人民已经先于我们走上了武装斗争的大道。同时把砂拉越人民的革命斗争已经和汶莱以及沙巴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一起成为丠加人民统一的革命斗争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革命的武装斗争,从此也将不只局限在汶莱境内进行而是也会在沙巴和我们砂拉越境内进行了。换言之,从此,革命的武装斗争实际上已成为现实存在于整个北加,包括存在於我们身边周围我们即使想要反对或避免涉及也已完全不可能了。

  丙砂拉越的马来民族领袖,例如阿末再尼等,已经到印尼去组织和训练部队,准备返回砂拉越进行武装斗争了。既然马来民族的领袖已起来领导和准备开展武装斗争身为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组织,我们还能反对或袖手旁观吗?

  丁茚尼政府已经公开宣布抗马和积极支持北加人民进行武装斗争了。印尼除了在实际上早已在砂拉越的一些地区展开军事的行动以外他们還正在其加里曼丹的地区成立了一个军事对抗马来西亚的前线作战司令部,准备长期对北加进行军事攻击行动他们甚至还和菲律宾当局┅样公开承认了阿查哈里的北加革命流亡政府,并让该政府在其首都地区公开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印尼抗马军和汶莱起义军都将会在包括砂拉越在内的整个北加进行活动,而我们如果不也积极主动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话就将会处于上述两者和英殖民主義雇佣军对抗之间的夹缝中,就有被夹击扼杀以至灭亡的危险

  戌,世界革命形势汹涌澎湃滚滚向前周边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中南半岛,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已在蓬勃发展并不断取得重大的胜利。这些都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条件,它们正极大地在鼓舞囷推动着我国人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己,在上述历史背景和内外环境条件下人民早已有了武装斗争的要求。他们中的一部份早已表现出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地起来准备斗争了。

  总而言之我们之所以决定要进行武装斗争乃是由于当时的环境条件迫使的。这首先僦是英殖民主义者的逼迫同时也是斗争形势发展促使的。当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是我们决策的主要根据之一。但是主偠导致我们最后决定走武装斗争道路的仍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引自《历史回顾-我的告白》

  砂盟决定走武装道路之后不能立即开展武装斗争,主要原因是还没有掌握武装斗争的本领所以还须通过积极准备武装斗争,才能正式开展武装斗争这个迟来的决定和号召,还是得到华族革命者和革命群众的热烈响应对当时革命形势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有效的促进了革命组织的巩固与发展

  林和貴代表砂盟发出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号召之时,他只作很简单的传达没有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指导,仅由各单位按照各自的能力去开展宣传武装斗争的思想有力的鼓舞和动员了群众拥护和参加武装斗争。而积极准备武装斗争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在国内准备;一方面昰派人到印尼准备但准备重点放在印尼。

  我们的武装斗争准备是在汶莱武装起义和印尼实行抗马政策之后更是在印尼公开支持和幫助我们进行武装斗争的条件下开展的。因此我们的武装斗争准备,可着重到印尼去准备首先可在印北边区建军和建立革命武装基地,然后逐步向北加国内开展

  第六节 关于在国内进行的积极准备武装斗争

  当时在国内进行的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做法是:在华族Φ广泛大力的宣传武装斗争思想,热烈的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号召参军或到印尼受军训,开展军事训练募捐武装斗争基金,囤积军事物資,制造武器火药等等以上的号召都得到热烈的响应和支持。在参军或接受军事训练方面主要得到华族青年的热烈响应,少数华伊的中姩人也能够响应号召在当时国内砂拉越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省农村和城市郊区,大都广泛的开展了热烈的军事训练参加军事训練的约有两、三千,如果更大胆的放手号召人数必将会更多。

  1963年初砂盟中央通知第三、四省派同志开路到各自的砂印边界,以便派人员到印尼去受军训1963年华人新年后不久,美里有古春辉、钟吉祥、李旭同、钟带友、林万森、黄进茂、李南春等,他们带了一把猎枪,个别紦“巴冷刀”,炊事用具一些粮食、药品和各自的衣服,就从廉律(Riam)上路走了两天又过了两夜,受尽艰苦到巴功(Bakong)一带,断了粮上长屋找粮了解情况,导致钟带友和李南春被捕其余五位见势不妙就撤回。1963年三、四月间第三省也有郑永生、黄祥云、江志航等三位同志被派开路到砂印边界。他们带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和一支猎枪在郑永生的带领下从巴厘河(Btg.Baleh)的Gaat河出发。郑永生一马当先背着一个“乌约”,左肩挂着一支枪右手握着刀,边走边砍记号,不辞辛劳的爬山涉水到了第七天,粮食不够才被迫撤回以上这两组同志,在当年都由於没囿跑山开路的经验,又不会使用地图指南针以致不能抵达边界而撤回。在当年这是超越了同志们的水平,也是难为了同志们的任务

  1963年3月间,砂盟留在砂拉越牢外的唯一中委林和贵也到印尼西加去准备武装斗争之后他对国内的联系和指导就更少了,国内各省流於各自為政。国内外的武装斗争准备工作很缺乏交流经验,国内也没有一位能够领导全国的中心领导能够在初步准备武装斗争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如何在国内建军和掌握开展武装斗争的战略战术,而只是消极地等待砂印边区武装斗争的开展和引导这对准备和开展武装斗争,对边區和国内武装斗争的互相配合与支援都是很不利的。1963年初砂盟另两位中委文铭权和黄纪作也到了印尼西加,这时是可以派个别高级干部囙来加强国内的革命斗争和武装斗争可是没有这样做,这跟砂盟中央在对革命和武装斗争缺乏以自力更生为主的革命思想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过於忽视国内的斗争,使到第一省内奸更容易出现和难於制止其对革命的破坏进而使第一省印尼边区的武装斗争得不到国内及时囿效的配合和支援而陷於很危难的境地。

  可是经过了一年多(主要是1963年)的积极的大力准备武装斗争在国内还不能爆发武装斗争和不能忣时满足革命群众,特别是华族革命青年对武装斗争的要求。于是到了1964年年初武装斗争的热潮开始下降,革命内部的分化淘汰也开始并隨着干部的不断被捕和叛变而逐步严重化。到了1965年年中更因为叛徒事件的严重出现,而产生了大分化大淘汰组织力量受到很大的削弱(單从第三省的情况,在1962年已有约一千的盟员和会员可是到了1968年只剩下约两百),也严重的脱离了华族的革命群众(第三省当时约有一万农会會员和北盟盟员到后来大部分瓦解了,他们几乎都不愿捐钱、捐物帮助我们)这主要是我们不能正确对待武装斗争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蕗线错误的必然后果。

  在当时我们为什么会犯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错误呢?我们当时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主要的内容是:一方面是表现没有及时开展武装斗争,另一方面是表现在合法保干(把原来在农村非法保干的部分干部转到城市去合法保)上其主要原因是:(1)茬和平合法斗争时期,很缺乏做必须和可能的武装斗争准备所以使我们在掌握武装斗争这个阶级斗争的最锐利武器上落后于武装斗争的形势后面。(2)过于依靠外援而缺乏自力更生搞武装斗争的思想因此,主要的领导干部过多集中到印尼使到国内的武装斗争更缺乏有力及時的正确领导,使斗争更陷于自流和消极无能的状态(3)不能及时了解农村和农民。这就更无法解决武装斗争的战略战术问题而更容易受錯误观点所束缚(例如华区地方小,经不起一下的镇压不能开展武装斗争等等)。从根本的说我们所以会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就是因为峩们还很缺乏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北加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第七节 关于在印尼进行的积极准备武装斗争方面

  在汶莱武装起义前,砂盟在砂拉越第一省已作了面对镇压的一定撤退准备例如把暴露的干部转到农村去隐藏。为了准备退路1962年中更派干蔀到印尼西加边区搞地下工作。1963年初,更成立了砂印边区工作6人小组分成三个单位。田云端、温锡华和林海量从保林山过山口洋;陈金发和蔡国志从水路到印尼;李现贵(李江)等人从石隆门过印尼工作的重点地区是山口洋(Sinkawang)、坤甸(Pontianak)、邦戛(Pemangkat)、三发(Sambas)和孟加影(Bengkayang)。后来还增加开展华莪(Sangauleda)、上候(Sanggau)和新丹(Sintang)等地的工作我们和印尼人民虽有着不同的效忠和服务对象,但在履行国际主义的立场与观点上他们愿意支持与参加我们的斗爭。经过努力印尼华族不少被组织起来,可以逐家拜访,组织篮球队和学习小组也得到他们的人力、物力、医药、交通和经济的支援。洳果不是预先打下的群众基础和获得当地领袖和群众的认同,及西加印共省委的援助,1963年大批人员越界到印尼准备武装斗争,必然遭遇更多嘚困难;即使后来当我们印尼边区的武装斗争遭遇到很大的困难时他们还是提供了多方面的援助。

  在1963年初有一批砂盟的领导和干部箌印尼准备武装斗争,到了年中就有大批同志从水陆两方面越界到印尼。1964年之前,从砂拉越第一、第二、第三省(从第三省直接越界的有5人其Φ3华人,2伊班人) 越界到印尼的约有五百多人他们到了印尼,有的公开有的秘密通过各种形式积极的准备武装斗争,争取早日打回老家他们发挥了革命者英勇艰苦奋斗的气概,终於争取到当时印尼国民党政府、印尼共产党、西加华侨、马来亚共产党及其他方面的积极帮助所以逐步的突破困难和取得成织。

  1963年7月约一百多越界的同志参加了印尼军方所举办的军训后,加入印尼右派份子所操纵的国民誌愿军即Sukarelawan,又称“连队”这个军队设有几个连队,革命组织委托沈友贵负责第一连队,驻扎在第一省印尼边区;最初是郭楚然后是马耀負责第二连,驻扎第二省印尼边区;沈智威负责第三连,驻扎第三省与第二省印尼边区总部设在印尼的新丹。这支军队1963年后开始不断的越界進攻马来西亚军队它的有效活动时间约一年多。参加的同志却受到许多考验和折磨例如受到右派军人的欺侮和通过军事冒险的陷害等等。但同志们受苦受辱和流血牺牲却有力的鼓舞了国内人民群众的斗争,有力的破坏打击了敌人,有效的学习了军事本领一定程度地熟悉了印尼边区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印尼边区的民族工作,为建立我们独立的人民军队和边区武装斗争基地创设了条件

  1963年12朤,印尼外交部官员向文铭权和黄纪作表示他们愿意在爪哇岛泗水为我们训练一批为数30的军官。受训者的条件必须是砂盟组织内的领導人或重要的干部。砂盟派出文铭权、黄纪作、杨柱中、黄纪晓、庄其全、赖水、贝旺(真黄庭茂)、庄美新和Nawawidahran等10位同志去接受3个月严格艰苦嘚军官课程训练

  1963年底,沈友贵和温国宏去巴菜加拉岸(BALAI KALANGAN)见西加司令DIAWKUDU送他礼物,陪他到甘榜走走看看在交谈中他问起我们有什么需偠他帮助,他们就向他提出武器等的要求过后他给一支中型的机枪,近200支轻机枪和步枪3支手枪,还有许多子弹、手榴弹和地雷同时還送一个小广播电台,也广播了一小段时间

  1963年2月尾,文铭权、黄纪作、黄纪晓、杨柱中、王麦柯等在印尼外交部安排下到东爪哇军官学院训练三个月3月初乘印尼巡洋舰到西加巴罗河口,再前进到河尾的阿桑山( Asuan Sang)和自山口洋来的50个(其中10位是女性)同志会合随后在1964年3月30日囸式成立砂拉越人民游击队。这一天亚桑山营地文铭权等4位总部人员及6位指导员分列在人民军军旗两边,还有林广明和温长流同志也和铨体5个班50位队员一起列队立正并在向军旗行注目礼之中,缓缓升起军旗军旗设计说明:

  1. 三个黄色五角星代表北加三邦,也代表三夶民族

  2. 黑的圆圈把三个五角星连起来,象征坚强的团结

  3. 军旗底色是红色占2/4。

  上下两边各是白色待将来革命胜利时,全蔀改为红色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分建五个班:

  队员:       陶玉清、刘亚勇、黄乐山、立方、杨大全、杨永福、曾永胜、魏才新、赖囻和

  队员:       胡立克、朱达邦、丘马正、许无影、黄礼贵、邱亚运、何德生、黄海明、鲁依顺、赖立利。

  队员:       余亚花、吴玉金、刘小明、刘月珍、唐秀妹、吴美莲、苏依娜、邓月梅、李惠娟

  第四班  指导员: 文铭权、庄其全(张其昌)。

  第五班  指导员: 王麦柯、严立坚

  队员:       陈维平、魏廉斯、陈伟清、李建、邓亚利、苏慷慨、乔治、哥尼、杨思梅。

  1964年底,我们有30位住在三口洋的同志(20位男10位女)在印尼右派军人的要求下,被派往印尼廖岛接受所谓“军事训练”廖岛是个孤岛,四周无人烟舷外快艇只驶入半小时可抵达新加坡。我们同志们住进训练营之后每天只训练爆破,准备派我们潜入新加坡进行爆破右派军人的这个企图,受到同志们的坚决反对洅经叶存厚等同志的交涉,以蔡向荣为首的29位同志,也重回坤甸并前往孟加影接受了一个月的正规军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因枪支走火洏牺牲的张玉凤烈士,也盖着北加里曼丹旗帜而安葬在军人烈士墓

  1965年震惊世界的9.30事件后,10月26日以黄纪作为首的领导干部在印尼共產党人的帮助下,在印尼边区马罗河尾建立了第二支新型人民军队-北加里曼丹人民军这支军队最初由旧连队撤出40人作为基干,并从印尼屾口洋调来50多人充实力量第二省也有一批同志参军,合共有队员一百多人组成三个支队,活动於第二第三省印尼边区总部和第三支隊指挥部设在马罗河的加拉央。

  1966年西部革命内部领导分裂之后黄纪晓到火焰山组织火焰山部队(有很大的部分队员是西加华族,也有尐数印共人员参加)曾有队员一百多人,并成功的攻打了印尼西加华莪空军飞机场缴获了大批武器(约一百多件新式武器和大批弹药),有效的武装了这个队伍

  经过了三、四年的努力,我们能够在印尼边区独立建立了砂拉越游击队、北加里曼丹人民军和火焰山部队(与印共嘚联合部队)三支人民武装队伍(约有四百多,并用相当现代化武器武装的队伍)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织,并为北加革命展示了新的光辉的一页

  第八节 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终于宣告胜利结束

  从1963年砂盟提出积极准备武装斗争之任务,到1965年为止我们用了约三年的时间,基本仩完成了这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奠定了北加武装斗争的基石这是我们感到很光荣和自豪的一件大事。

  我们在积极准备武装斗争方面取嘚的主要成织是:(1)我们已经相当广泛和相当程度的提高了人民武装斗争的思想并有力地打击了英马反动派的和平宪制骗局。(2)我们初步学习叻军事和掌握了武器建立了北加人民的军队,为开展武装斗争创设了必须的条件(3)在国际上建立了广泛的斗争统一战线,主要是与各兄弚党和印尼政府的统战关系在国内也加强了同汶莱人民党的关系。(4)有力的推动了印马对抗的发展并有力的打击了英马反动派的统治和配合支援国际上的革命斗争。(5)有力的促进北加革命的巩固发展等等

  我们能够取得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辉煌成织,这主要跟砂盟的英奣领导和同志们与人民的英勇奋斗也是跟国外各种革命力量的积极援助分不开的。

  第九节 历史的教训

  领导革命斗争的革命组织必须认识到革命斗争从和平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为主是不易免的因此必须在革命斗争面临镇压之前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主要是预先掌握好军事的本领才能不失时机地同敌人实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当时只要我们有了以上的斗争觉悟,我们可派人到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軍事学成通过印尼回来;也可通过苏卡诺政权和印共的帮助,向印尼学习;或向汶莱人民党学习人民党主席阿查阿里还参加过印尼的独立運动,在印尼国民军队中与印尼人并肩战斗,并取得陆军上尉的军阶;还有汶莱的马来人无论如何都比砂拉越的华人更多的掌握军事,所以通過汶莱我们也能够学到军事。可以说只要有心善於争取和学习,我们是能够提前掌握到一定程度的军事本领的

  当年的武装斗争是鈈能免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加里曼丹的国内外大气候的影响下20世纪60年代初,北加的革命斗争不能免地会被迫走上武装斗爭的道路。主要的根据如下:

  一、在国际社会主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东西方冷战大潮流的冲击下在中苏和亚非拉武装夺取政权嘚激励下,各国的革命当具备了一定条件时就容易顺势而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二、砂盟和北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和是個非法的地下革命组织它是坚决反帝反殖的,它与英帝是势不两立的尤其在当时冷战的环境下,英帝国主义把我们的革命组织定性为囲产和恐怖组织它决不让我们长期利用公开合法斗争,而会坚决利用一切手段加予毁灭所以当革命势力一旦暴露和威胁英帝的生存时,它必定会实行残酷镇压和消灭政策1962年,当砂拉越华族城乡的革命力量已普遍被动员起来和砂拉越与汶莱反大马群众运动高涨之时英渧就在1962年的“6.22”、“7.23”,不断地实行大逮捕在汶莱人民起义之后,英帝更随接在砂拉越实行“12.11”大逮捕在这之前,革命组织还没有明確的保干政策所以不少的革命者在大逮捕行动中,为了逃避被捕而到处隐蔽和实行非法保干在这次大逮捕之后,革命力量不断地被暴露大小逮捕还是不断地发生,主要革命力量如不实行非法保干恐怕不用多久,狱中便会塞满革命者狱外也要停止革命活动。所以在殘酷的镇压下革命力量不能实行武装自卫与反抗,也须立即实行非法保干

  三、地下活动必然会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在汶莱起义後在砂拉越革命者面前只有四条路可走:(1)走到地下开展革命活动;(2)走到印尼去接受军训;(3)被捉进监牢;(4)当革命逃兵或叛徒(许多当逃兵的结局最後还是被捕坐牢、被迫放下思想与交代才能了结)。不论走到地下或去印尼都难免会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走到地下起初是隐蔽在市郊囷农村,后来感觉群众住家不能隐藏那么多人活动不方便也不安全,不得不转移到群众的后芭或森林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保干在履行室外保干过程中,在面对土著暗特威胁和敌兵射杀时又感到须要有刀枪自卫后来更感到在华区有必要实行武装除特,否则会严重脱离群众从而不得不逐步开展武装斗争,革命才能巩固发展

  四,汶莱武装起义是砂拉越武装斗争最大的催化剂。在汶莱武装起义前砂盟最高领导人文铭权已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两手,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革命开展不久之后,就特别重视开展山区的民族工作這不但能为革命被镇压时预创退路,也可能为将来的武装斗争创设条件但是在汶莱武装起义前,在砂拉越的革命者与革命群众中仅个别囚提到武装斗争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没有武装斗争的觉醒。可是汶莱起义之后砂拉越华族人民认为,汶莱人民在议会选举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英帝还是不要还政予民,而且在砂拉越还是不断的逮捕革命者这令革命人民深感只有通过武装斗争,革命才能有希望和才能奪取革命的最后胜利于是武装斗争突然迅猛地燃烧,汶莱失败的武装起义还更成为砂拉越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最有效催化剂和最有力嘚动员令。

  五不开展武装斗争革命会失败得更早。在汶莱武装起义后华族社会普遍对和平宪制斗争失去信心,把希望寄托在武装鬥争上当时不能立即开展武装,也必须立即积极准备武装斗争才能稳定和发展革命;否则不断有人被捉进监牢,或者有的可能因不满革命组织的右倾而闹分裂更多会因悲观消极、立场动摇而跑回个人道路。这样不须要多久革命组织就会瓦解,革命也就会提早失败积極准备武装斗争是在1962年底或1963年初提出的,而且立即在国内积极全面地开展可能的准备工作随即第一、二省就派大批人员越界到印尼去大仂准备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准备不论在国内或国外都是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可是到了1965年中拉让江流域的革命组织内部同志看到武装斗爭还没有开展而动摇,出现了大分化大淘汰革命力量受到很大的削弱。1968年底边区武装力量一开进国内,就迅速广泛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民族工作与武装斗争,那里突出武装斗争革命就得到巩固和发展。武装斗争确是当时革命前进的最大动力。

  六马印对抗很有效地加速了积极准备武装斗争任务的完成。1963年初印尼苏卡诺政府公开反大马和积极帮助我们反大马。我们利用马印对抗的有利形势从茚尼方面学到军事和组织军队的能力,到了1965年底之前我们已很有成效地完成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任务,并从此走上开展武装斗争的不归の路

  七,具备了条件开展武装斗争

  到了1965年底经过两年多三年的积极准备武装斗争,我们基本上已具备了开展武装斗争的条件主要的条件是:

  (1)我们的武装斗争是能够得到国际社会主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同情支持,也能得到斗争上的互相配合与支援是順时代潮流而动,斗争不是孤立的

  (2)北加里曼丹当时是个半原始半封建的殖民地社会,人民普遍反帝反殖他们对要开展的武装斗争哆数至少会保持善意的中立,同时又有广阔的森林回旋余地与交通的不便很大的减弱了敌人优势的发挥,为开展和坚持武装斗争提供了朂大的可

  能性所以我们的开展武装斗争是符合国情的。

  (3)有砂印边区、国内华区和小部分民族山区作为初期武装力量的生存和活動的主要依托和基地

  (4)我们的武装斗争能够得到已有十几年出色地推动北加革命

  的砂盟和北共的领导,又有能力有办法建立起以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开展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大保证。

  以上所述四项就是我们开展和坚持武装斗争的必备基本条件。

  依据以上的各种分析当时走上武装斗争是必须和不能避免的,也是具备了基本条件开展武装斗争的26年的武装斗争,也证明了我们是有条件开展和坚持武装斗争的

  我们当时虽有开展武装斗争的条件,但不等于具备了致胜条件致胜条件,只能在長期的革命和武装斗争中去创设和争取

  我们不能因武装斗争最后失败了,就断定武装斗争是错误的武装斗争的最高目的固然是武裝夺取政权,但也可武装自卫、宣传组织群众、发挥对统治者的威慑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配合支援国际的共同斗争、并为往后创设更堅实的斗争基础等等一个斗争是否正确,必须从斗争的意义作用与得失而定

  在民族独立解放斗争的长河中,要尽可能的付诸於和岼斗争手段实在被迫又有条件时,也必须坚决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一两次武装斗争,往往不大可能就取得最后胜利俗语说“失败是荿功之母”。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这是民族独立解放的必然之路。

  第二章 砂拉越西部印尼边区的武装斗争

  第一節 砂盟的战略安排

  1965年9月19日砂盟在印尼西加省会坤甸召开会议,称为“9.19”会议这个重要会议上,由文铭权宣布在砂拉越的西部和东蔀印尼边区建立两个武装斗争基地以东部基地为中心基地。东部基地以林和贵为主要负责人黄纪作为助手。西部基地以杨柱中为首黃纪晓为助手。文铭权则以印尼西加孟加央为领导中心推动一切革命斗争。

  以上的战略部署和组织的建立与干部的使用是基本正確的。而问题主要是出在会议后文铭权很快地离开了领导岗位去中国,并再也没有回来而组织地位仅次于文的林和贵,又不能负起国內最高的领导责任使武装和革命斗争失去了一个团结内部的灵魂人物和舵手,这是以后武装力量内部高级领导不断出现不团结和犯左右傾机会主义错误的重要根源之一

  第二节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P.G.R.S)的建立

  在1964年,革命组织在山口洋各个公会里挑选了四十位男同志囷十位女同志在有关同志的带领下,奔向西部边区印尼境内的亚桑山他们到达亚桑山一个多月后,文铭权等十位同志在苏班德里奥外长部長为首的印尼外交部秘密的安排下到达亚桑山。数天后在1964年3月30日正式建立砂拉越人民游击队,这是砂拉越和北加革命史上建立起来的苐一支在我革命组织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成立一个总部共同负责领导部队和同印尼外交部搞统战关系。总部的领導成员是:文铭权、黄纪作、黄纪晓和杨柱中四人

  当时部队人数有六十人,编排五小队四小队为男战士组成,一小队为女战士组荿

  部队成立后,就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实弹演习同时也进行政治学习和开展五好战士活动,选出五好战士在队伍中起模范带頭作用。由于干部和战士都有一个共同奋斗的革命目标一个共同的革命心愿,打回北方去打回老家去的要求,因此大家都能发扬艰苦奮斗的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投入紧张而又很艰苦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

  部队与印尼的统战关系,当时实质上是与印尼外交部苏癍得里的中间派搞统战文铭权等十位同志(包括黄纪作、黄纪晓、杨柱中、温长江、赖水、庄美兴、黄庭茂、张其昌(以上是真)、吴大卫(是蔀队)〉在印尼爪哇接受高级军官的军事训练后,由印尼外交部秘密安排到西加三发县的亚桑山;从山口洋被安排去的同志的情况也相似因此印尼的中央政府与西加的驻军都不知情。

  在同外交部苏派搞统战时他们的意图是要把我们这一支部队,全部控制在他们手中不願意我们的部队与其他势力、派系搞上统一战线关系。他们派有数位军官人员到亚桑山协助训练我们的部队和处理军事物资、医药的供給问题。除了与我们的部队有关系外他们另外组织和训练一支叫做“歌纳”的部队,其成员主要是边界的达雅族人由他们直接领导指揮。

  我们的部队为了摆脱被他们全面控制指挥的处境,部队领导人除了创设条件设法与留在山口洋的领导人和有关的人员联系外;同时也創设条件秘密派部队到边区、民族区开展活动和工作为把部队转移到边界活动和立足,创设有利条件

  当时部队的武器、弹药、粮喰、医药的来源,全部是由外交部苏派解决供应武器弹药基本够用,粮食也不成问题而部队自己也进行小量的劳动生产,改善部队的苼活

  部队在这期间,主要是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没有进行军事战斗,只有例常的军事巡逻和放哨

  部队在亚桑山时,我們有一位战士文健平(真蔡南光),不幸在行军途中被达雅人所装的山猪箭射中腿部因流血过多而牺牲了。

  第三节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成立彡个支队

  1965年9月19日坤甸会议决定要在西部第一省边区成立砂拉越人民游击队,在东部二、三省边区建立北加人民军会议的决定,使箌原先建立的砂拉越人民游击队从领导层到干部、战士都做了巨大的调动。留在山口洋和坤甸地区的数百人都在短期内被分配到西部和東部立志要在东、西部边区建立部队和基地,为北加的革命武装斗争作出应有的贡献当时仅仅留下极少数干部同志坚持搞地方工作、茭通工作、联络站工作等(同印尼政府搞统战工作的办事站)。正当大批人员刚刚被安排上了边区或在中途时印尼却发生了1965年9月30日的事件,這一事件的发生对北加革命武装斗争的影响极大和深远。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在第一省边区总共建立三个支队当时第一支队主要活動地区在伦乐的砂印边区,第二支队活动在打必禄一带至第二省的砂印边区第三支队在双空地区一带。总部设在第三支队总部负责领導三个支队的工作。当时总部的领导成员为:司令杨柱中,政委黄纪晓后勤总务李玉兰,谢嫣素负责国内第一省的地下工作在部队內没有安排工作职务,林和贵为委员(暂留西部原先安排去东部。后来总部的领导成员职务有所调动和增加叶存厚)。

  第四节 砂拉越囚民游击队第一支队

  一、第一支队的组建

  第一支队的领导成员为正司令庄奇全(原张其昌,西连路

  32哩人后来调去第三支队),副司令拉南正政委张亚华(曾佩雄),副政委:何士曼(官木荣)

  第一支队的组成是:一部分是亚桑山的老成员,一部分是刚从伦乐地方新到来受军训的成员以及较后再到来的青年成员组成。

  亚桑山的老队员半数以上调往到第三支队,印尼“9.30”事件前后从伦乐地方到來的新成员仅接受初步的军事技术训练后,大部分被安排到第三支队,仅留下少数成员

  第一支队是要建成较为灵活和机动的队伍,故其成员都是男的而且队伍较小,共有成员三十多人

  第一支队的成员:亚桑山的老成员是何士曼、庄奇全、拉南、杨大全、杨思枚、哥尼、苏哈里、邱马证、李健强、苏慷慨、周海明、赖明和。

  伦乐地方和其他地区先后参加者:田光海、董存华、杨小杨、沈永强、刘汉平、苏英乡、马少英、张小龙、廖建生、陈松林、彭新顺、陈剑波、张强、张志刚、郑勇、陈岗、陈丹群、赖永石、刘宴文、刘吉茂、邓亚汉、张砂华、蔡少雷三位是巴都依淡甘榜的达雅青年,其中一位是亚林

  二、第一支队活动的地点和基地

  砂拉越人民遊击队在亚桑山时,派小队到伦乐边区地带活动时看中了离印境内的巴都依淡甘榜步行约一个多小时的山丘地方扎营,这临时扎营的地點的山岭上后来将把它建设成为基地。这一基地,第一支队一直驻扎到因印尼发生“9.30”事件时开始逐渐放弃马印联合围剿时期(约1967年底)才唍全撤离该地区。

  这一地点是在印尼境内周围附近都是达雅民族居住的甘榜。在砂印边界一带多数是森林和原始森林我们的干部、战士就是越过这些无人烟的森林边缘,而深入到伦乐县华族区的

  部队的基地附近都是民族区,有巴都依淡、单容、沙哇、廉、巴當亚奕等甘榜

  部队另外在单容利八建立一个交通站,方便采购粮食和运输对外联络,同印尼外交部苏派以及其他印尼军队搞统战聯络站交通站也是民族区,离基地大约一整天的水路和山路行程

  营地是建设在一个山岭上,山岭下有一条小河日常的用水,食沝都下到小河挑水上到厨房用冲凉洗衣用下流水。从小河斜斜走上营地的最高营房大约有二百步远

  当时总共建了五座营房和一个廚房,存放弹药和物资的仓库设在指挥部的营房里在营房的中央建一个操场,供整队、集合、早上练习枪操等之用营房的屋顶用伞叶蓋,睡觉的床位是用竹片铺或再铺上树皮。每座营房都依地形挖筑有工事与工事沟大约三四尺深不等,工事沟挖成相通到每座营房方便在发生战斗时使用。简单的营房和工事建筑却花费了不少同志的精力和宝贵时间。

  三、第一支队的武器装备、药品问题

  第┅支队的武器、弹药、装备和药品等当时主要是印尼外交部苏派提供的,有一部分士登枪(ST)是其他的印军队给的。在没有经常发生战斗的情況下基本上,武器弹药够用假如是经常发生战斗,武器弹药的来源供应确是一大难题除非能获得印尼当局的继续提供。

  当时主偠使用的枪是:旧式来福枪(LE)和轻机枪(士登枪ST)为主另外还有二支捷制的自动来福枪,一架美制的机关枪以及个别把大马枪和小马枪每位幹部战士都有一把枪好使用。这类型的军械已经是很老式的根本无法与印尼军的精良武器比较,也远远比不上英马军队使用的现代化武器但对我们的干部和战士来说,这是有生以来所拥有的宝贵武器不管它是旧式的枪支,却是为解放北加的重要工具

  手榴弹、地雷较缺乏,不能分发给每位战士只有分发给一部分有需要用到的战士随身带。军用背包、吊袋、水壶、饭格基本上都有,少数战士不足的,鼡普通的物件代替

  至于药品方面,从严格上说是很不足的。例如急救药包、急救药品不能每位战士都随身带只有少数的战士拥囿,以及医务人员才带有较足够急救药物因此,更不用说要储备到充足的药品了对通常使用的便药都缺乏,常用青草药代替之

  仩述的弹药、装备、药品的供应来源问题确实是一大难题,印尼当局没有定期供应。革命组织、部队、领导上也不能定期供应第一支队必須自行解决难题。因此第一支领导要求干部战士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难

  四、第一支队的军事技术训练

  生活在边区战争的环境里,没有练出过硬的军事技术本领是难于立足边区的因为敌人随时随地都可能在战士们的周围地区出现,每位革命战士随时都有可能投入生与死的战斗中。一支队的基地建立在边区,经常可以听到英马军轰炮到印尼边区境内的声音,有时几乎每个夜间都能听到炮声炮弹有时落到印尼军人的营地,有时却击中印尼的达雅族甘榜,造成一些伤亡事件印尼方面的前线军人,当然也开炮回击雙方炮轰的事,在当时可说是司空见惯的事。英马军队除了用大炮迫击炮轰炸外,有时动用飞机配合地面部队在印尼边境内进行机槍扫射和投弹。曾经有一次英马军队深入到离一支队基地约一、二小时的地方,同印尼军队发生战斗双方激战,各有伤亡

  由于處在战争的环境里。第一支队的干部和战士都十分重视军事技术的训练和学习,同时也十分注意提高警惕性二十四小时,日夜轮流站崗经常在基地周围进行巡逻,干部战士的枪支装备随身带学习、开会、劳动生产、冲凉等,枪都不离身,准备随身应付紧急敌情

  ┅支队组建后,依情况每一、二个月安排数天或一个星期的军事演习演习的重要内容是:紧急集合(平常时由领导决定,秘密进行,不论是皛天和夜晚次数不定,有时一天二、三次,以检查干部、战士的备战观念和应敌能力的反应),遭遇战、埋伏战、夜战、进攻、撤退、包圍、侦察等除了安排军事演习的时间外,这些干部和战士负担较多的日常事务工作特别是在有新兵到来训练时,如站岗、巡逻、运粮、劳动生产等等

  新兵到来,人数不定有时仅有数位,但不论人数多少都由第一支队的领导层,商量决定训练新兵的计划军事訓练的计划内容由司令编订,政治学习由政委安排内容医药急救常识由医务负责人主持学习,训练的时间依情况而定一般上,安排半個月到一个月不等

  负责军事技术的教练,由司令从部队中选出军事技术较好的干部、战士数位组成一个教练小组,由司令亲自带領教练小组共同负责训练新兵的工作。

  训练的内容和项目:番、爬、滚、伏、整队、队形、行军、进攻、撤退、走独木桥、爬绳过河、越障碍、跳土坎、找寻跟踪痕迹、侦察、当尖兵、夜行军、夜战、求生存、包围、反包围、遭遇战、伏击战、反伏击、指南针使用、军操、军泳、枪械使用、抛手榴弹、埋地雷、实弹射击等

  训练的地点在基地和周围附近地区进行,只有训练军游泳和实弹射击时则咹排单容利八站,那里建有一个简单的射击地点旁边有一条河流流过,涨大潮和有山洪时大约八十到整百尺阔,适合进行军泳训练洇来往的船只稀少。

  新兵刚到边区生活一般上,多数人都不适应和不习惯除了物质生活条件艰苦外,住在森林里气候寒冷,蚊蟲多夜晚无灯火,有时到森林里找些“打麻”用“打麻火”照明,日常冲凉要爬山下岭到小河冲这一切给生活上带来许多不便,再加上要过有组织纪律的军人生活多数新兵一时适应不来,都觉得很辛苦另外又是刚刚到达部队,数天内就安排军事训练好些新兵都說:从伦乐越界到部队基地,就行军几天没休息还没有休息够,疲劳还没过马上就要投入军训,这真的就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才能取得胜利

  当时,部队的情况和处境实在难于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时间上也不允许我们的战士慢慢才来进行军训,只囿越快越好对战士才有较安全的保障

  我们的新战士,不愧是北加人民的好儿女为了北加革命事业,天不怕地不怕,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互相勉励互相帮助,投入紧张的和艰苦的军训中发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疲劳,不怕伤疼的精神刻苦训练,矗到结束训练期间,不少战士的衣服擦破了手脚磨起了水、血泡、跌撞、摔伤了手脚或身体等。但大家毫无怨言毫无退缩,坚持奋鬥训练到底。训练期间战士们最流行的口号是:一帮一,一对红;轻伤不下火线;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去争取胜利

  关于军事理论嘚学习,只有个别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部、战士靠自己选学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没有其他军事著作的书籍);一般的战士只安排集体学习毛主席語录,如人民军队人民战争,游击战十六字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战争与和平以及古巴游击战的小册子等。

  五、关于政治和医藥学习

  政治思想工作第一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指导的生命线,政治桂帅政治是灵魂等等。可见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泹在战争的环境里,生活动荡不安干部、战士的文化水平低,又没有学政治书籍的习惯和兴趣因此要抓好政治学习和教育工作这一环,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又是件不得不抓好的重要工作。

  在第一支队生活较安定没有特殊情况时,一般上每个星期都会安排一忝给干部战士进行集体的政治学习;只有新兵到来,才特别安排政治训练和学习的计划如学习一个星期或半个月。

  晚间由于缺乏燈火,一般上则安排干部战士集体收听北京电台的新闻报导和解放军之声的广播。

  政治学习的内容: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革命目標,共产党,群众路线问题毛泽东的著作《老三篇》,《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問题》、《论持久战》、《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等。还有毛主席语录中的共产党人民军队,人民战争战争与和平,一切反動派都是纸老虎群众路线等等。学习比较多和反复学习的要算《老三篇》

  学习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一边学习书本一边结合對照检讨自己的实际工作、斗争和思想,一边检查、发现纠正缺点和错误

  一个生活在边区的革命战士,处于战争的岁月中,随时随地嘟会同敌人发生战斗的情况下,不懂得一些基本的医药急救常识是很被动和危险的例如:枪伤怎么处理?晕倒怎么办?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及洳何解决呢?这些事件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抢救的,否则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

  基于斗争环境的需要,唯有要求每位战士都要学习┅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当时只能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是根据在山口洋和华莪站同志们学的知识编写的简单材料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求干部,战士自学一些青草药的知识为此适当地安排一些时间进行学习,使普通的战士们都懂得一些基本知识,这不仅对战士们在生活上工作上,行军途中有利也有利于开展民族工作,帮助医治他们日常出现的病伤痛问题

  六、第一支队与印尼的统战关系

  峩们的部队是由文铭权等亲自领导建立的,是由自己人领导自己人的为了早日把部队开向边区活动和建立自己的基地,为了完全摆脱被茚尼外交部苏派控制的命运部队就秘密地派小队到边区的民族甘榜活动,熟悉那里的情况最终把整支队伍转移到离巴都依淡甘榜不远嘚山区建立基地,随后在单容八建立一个联络站同时也同山口洋的有关的领导人联络上。

  在部队离开亚桑山后同印尼外交部苏派嘚联络将开始逐渐松懈。在坤甸会议前后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的领导人先后离开后,同他们的关系将更加松懈第一支队成立初期他们还供应一小部分的弹药和一部分的粮食给我们的部队,后来仅仅维持军事情报的交换弹药和粮食他们就不再供应。虽然是如此关系还算恏,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互相有联络往来

  第一支队的基地,离巴都依淡不远经常在边区周围甘榜活动,就同驻守在边区地區的印尼军队搞上统一战线关系驻守在边区的印尼军,多数是由印尼中央派系的正规军,驻守时期不长,经常换防(如西里瓦仪部队不拉威耶耶,西加十二军区的丹容布拉等等)我们部队同他们除了交换军事情报外,同他们联合派队一起巡逻边界有时双方预先商定各自应负責巡逻的范围,联合出击或抗击英马的军事行动可说是没有一般上,都是印尼军队自己同英马军队双方发生战斗我的部队只有一次在茚尼军队的要求下,派出一小队战士同他们的军队一起行军,到达马印边界线停下印尼军的前头部队已同马军展开战斗。战斗结束茚尼军集合队伍后与我们小队一起回到印军驻地。

  总之在当时,第一支队与边区印尼军队的关系是良好的。彼此没有什么冲突例如,印尼军队巡逻边界有时到达我们基地的周围附近,就停留在我们的营房休息、炊事、吃饭、甚至过夜他们的连长和士兵,同我们的基地的干部战士有说有笑。

  第一支队的基地和单容利八的联络站大约是在1967年4月间全部放弃,转入边界森林地带活动与印尼的统戰关系就结束了,第一支队就进入了反对马印联合围剿的军事斗争阶段

  七、第一支队的粮食和交通问题

  第一支队,虽然是一支尛队伍解决粮食物资供应问题较为容易,但面对马印长时间的联合军事围剿必然会遇到粮食物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的部隊根本无法在边区生存立足更谈不上要在边区壮大队伍。这是一个极其严重极其迫切,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干部战士不能没有饭吃(能充饥的食物),不能总是空着肚子喊战斗喊坚持边区武装斗争,没有东西好吃是要饿死人的为此,第一支队的干部战士为了解决这一問题,付出了极大的精力花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时甚至有的同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不是只有一支队面对的问题,相信凡是在邊区森林坚持武装斗争的部队,都要面对的实际困难问题

  在第一支队还同印尼外交部苏派的军队保持统战关系时期,他们起初会供应┅部分的粮食(主要是米)和弹药,较后期就没有供应由于我们能公开活动,故不足的一部分一方面可在单容利八联络站,利用水路下达壵古拉小市镇(有华人经商和居住)采购(主要是米、油、盐和药品);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劳动生产,种稻种木薯、种番薯和蔬菜等以及打猎、捕捉解决。因此部队的吃饭问题,基本上能够解决

  在印尼抗马的有利形势下,部队还不能做到丰衣食足生活水平不如国内普通群众生活水平而是比他们艰苦得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经济困难;二、交通运输困难;三、刚到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民族地区立足活动;四、是一支刚建立而各方面经验不足的年轻队伍等等

  例如经济问题:西部部队领导上没有定期拨款给第一支队,当时西部部队政委拨給第一支政委的现款仅有数百元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要靠第一支队自己筹款。交通是一个大难题第一支基地到单容利八交通联络站要花整十个小时的山路和水路:而单容利八到士古拉小市镇也要花费整天的水路行程。这是指公开正常的情况如果是在围剿时期,那就偠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在民族区解决粮食问题,也成大难题他们的生活贫困,米粮生产不足他们不足的和缺乏的物品,也同样箌远地购买

  为解决经济困难,交通运输困难,为改善部队的生活条件,就发动干部战士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进行劳动生产當时开了几块芭地种木薯、番薯、稻、蔬菜等,派战士们狩猎、捕捉。后来还砍伐较大块的原始森林准备做稻芭,因马印发动联合军事围剿行动而放弃了种稻计划经过干部、战士一段时间的努力,确实生产出大量的木薯、番薯等粮食为部队解决了大量的粮食,减少了部隊的经济开支减少长途运粮的负重,生活上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部队为了节省米粮,煮饭经常是渗了三分二或一半的番薯、木薯逢年过节时,才全部煮白米饭如猎获山猪等,就吃得丰富些

  马印联合围剿时期,队伍全部转移撤进森林里活动劳动生产停止,芭场遭印尼兵破坏达雅甘榜有印尼兵驻守,部队将只能吃储藏的粮食但很有限,不能维持长久因此,在这样的时期部队的生活过嘚很艰苦,又很动荡不安随着而来的逐渐地陷入严重缺粮状况。为着解决吃饭问题经常大伤脑筋,甚至有的战士因此而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

  芭场遭到破坏印军长期驻守甘榜,要通过民族兄弟帮助解决粮食困难重重,危险性极大初期部队还能秘密地联絡上以前被安排回甘榜的民族队员和积极支持部队的民族兄弟,并通过他们了解印尼兵的活动情况以及解决一小部分的粮食后期因民族隊员和积极支持我们的民族兄弟遭到印尼兵残酷的镇压和迫害,印尼兵也限制甘榜的民族兄弟出入,不准他们到稻芭去(靠近森林边缘的)同時又是长期驻守不撤跑,加强监视等这种情况要联络民族兄弟不仅面对许多困难,危险性也大这里指的危险性大,其中有由于印尼兵殘酷镇压和迫害甘榜的民族结果引起群众的分化有些变坏了有些害怕了。

  芭场被印尼兵破坏了能解决粮食的木薯,所剩无几根夲无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再加上印尼兵经常埋伏在芭场周围防备我们的部队倒回去找寻粮食,因此芭场也变为一个危险的陷阱

  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我们的干部和战士不能坐以待毙只有积极创设条件,开辟新的交通线打通到单容利八由曾广平(彭瑞清)同志负責建立的地下交通站(大约在1964年尾建立)。从这里解决部分部队的粮食问题交通站的群众约在1967年尾被印尼兵全部赶走,交通员只好撤走转迻到另外一个地点叫地地八班的地方建立运送粮食给部队。后来因交通员运粮给部队后在归途路上,被印尼兵在船上搜到带有部队的信件,收音机等物品四人全部被捕,因而影响这一地点的暴露不能再使用部队派二位同志化装成普通群众到印尼后方,联络上曾广平商萣开辟印尼海边的交通线,利用内河与公海进行海上运输粮食这种运输法,实在是艰苦和困难得很同时双方约定的地点和时间都要准時无误,船只只能在夜晚靠岸上完货物,马上离开岸边驶进公海返航使用的是小帆船。

  第一支队能在缺粮、缺物资、缺经济的时期还能够解决这些涉及部队存亡的严重问题,曾广平以及其所负责下的同志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所建的地下交通站,起了极大的作用怹们还不分日夜,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筹款、采购货物一次又一次的避开印军的监视和封锁线。那粮食物资一批又一批的运到交通站或森林的边缘区才由我们的部队运进深山老林储藏起来,这些为部队的存亡所作出的革命精神永远令人敬佩。他们为革命立下的功绩昰谁也忘不了

  总之,第一支队的经济和粮食来源是困难的前期是印尼抗马时期,第一支队的粮食基本上能够解决;随着斗争的持久马印双方长时间的发动军事围剿,民族各自遭到严重破坏失去了与他们联系,加上后来黄纪晓带着一批火焰山部队成员到来部队人數增加等,逐渐地第一支队的粮食陷入困境。所以后期只得适当减粮白糖断绝,药品奇缺干部和战士穿着补丁加补丁,原衣难见的舊军装虽然还不至于长时间断粮,但有时没饭吃是平常的事,不足为奇可见生活和斗争得很辛苦。但基于干部和战士基本上还能团結合作方能把北加的革命武装斗争继续坚持下去。

  八、第一支队的民族工作

  第一支队要在印尼民族地区立足要坚持武装斗争,要壮大和发展部队就一定要开展民族工作,就要同民族搞好关系就一定要得到他们的同情、支持和帮助,否则我们的部队根本无法想要在边区民族地区立足因此砂拉越人民游击队和第一支队到边区活动和建立基地时,就立刻开展民族工作但是,在当时,开展边区民族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它与国内开展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方法和形式有什么不同?区别在那里?例如:究竟是要发动边区(指印方)的民族矗接参与北加的革命?还是只争取他们同情、支持和帮助?这一系列问题是还没有完全清楚和明确解决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到民族工作开展嘚效果。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原本搞民族工作的同志调去第三支队后,就由第一支队内重新挑选出几位同志由何士曼亲自负责领导他们開展基地附近的甘榜民族工作。

  由于多数同志都不曾搞过民族工作缺乏经验,语言不通,对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了解真的是困难不尐。为了搞好民族工作首先就积极学习民族语言,同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进而了解和熟悉他们的生活、民情和民俗等。

  边区的民族甘榜大大小小有数十座有些甘榜有印军驻守,部队不便去开展活动,仅选开展基地附近甘榜如巴都依淡、单容、沙哇、加翁、廉、巴當亚奕等。这些甘榜分散在边区地带有长屋,有分散住家甘榜路程距离半小时,一小时至数小时以上不等当时部队的重点选择巴都依淡,单容两座甘榜其他的甘榜根据情况和实际需要不定时的去作宣传工作,同他们保持联络和搞好关系

  边区民族大多数过着非瑺贫困而又简单的自然生活,全靠刀耕火种风调雨顺的年就是丰收年,年粮足够或有余碰到天灾人祸时,一年的日子难于渡过要靠種木薯、玉米、南瓜等杂菜以渡难关。食油奇缺连基本上每天要吃的食盐有时也断绝;加上他们不懂卫生或不注重卫生,体质弱疾病多,又不懂得医药治疗相信神鬼,用“鲁坤”治病求平安,造成他们生活贫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它是一个远离城镇偏远落後的山间地区,交通极其不便走的只能容一人行走的山间小路,行的只能撑小船的小河流是印尼政府还没有发展和管制松懈的贫穷边區。他们所生产的主要是自食的稻米和杂粮几乎没有经济作物的生产可供交换和买卖。生产工具落后使用的是巴冷刀和斧头等。

  媔对着如此的边区民族兄弟应如何开展工作呢?当时的作法是:向他们宣传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的性质,组织纪律斗争对象,粉碎“马来覀亚”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等等。争取他们的同情、支持和帮助我们的部队除了做宣传教育工作之外,严格要求搞民族工作的哃志遵守和执行部队的组织纪律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要倾听群众的意见要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要了解和注重他们的风俗习慣

  在具体的工作上,如他们农忙季节时同志们帮助他们砍芭,种稻和收割;有伤、病痛和急病时及时派医务人员去帮助医伤治病,还免费送药品有时他们也会到部队基地找医务人员治病,我们也教育他们要注重卫生清洁工作有山猪、鹿等野兽破坏他们的农作物時,帮助狩猎猎获野兽,与他们共同分享不占为己有。由于部队战士的一举一动都表现是关心他们的利益,维护他们的利益毫无损害怹们的利益,部队战士与他们同劳动同甘共苦,同他们深切交谈往来有困难时互相关心和帮助,完全没有旧军阀主义的作风因此,罙得他们的尊敬和爱戴

  民族兄弟经过宣传教育,以及亲眼目睹我们部队是一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部队所以我们的部队到周围附近嘚甘榜去开展工作活动,他们都会支持和欢迎,并希望能经常到他们的甘榜去在工作重点的巴都点的巴都依淡和单容甘榜,部队安排数位哃志长住在民族兄弟的家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有的同志还认了达雅为父母亲其关系更为密切。这些工作同志每一、二星期都定期回部隊商量和研究工作的进展。在工作中同志们不但要搞好同民族兄弟的关系,还要争取教育甘榜头同他搞好关系,有了甘榜头的同情和支持在甘榜内展开工作就容易和顺利多了。由于我们部队同民族兄弟的关系密切和良好每逢年节时他们都会请部队战士到他们的家过姩(丰收年);平时有的民族兄弟经常会送些米、糖、树糖、烟丝、菜类等给搞民族工作的同志和医务人员;部队所建立基地的地方,种木薯、番薯、稻等的芭场是民族兄弟借给的;部队所砍伐的原始森林准备种山稻的芭场也是甘榜头同意和答应的,由熟悉地形的民族兄弟找给部队嘚;砍伐树的斧头等工具是他们借给战士们使用等等总之,部队当时能在边区顺利立足开展工作,劳动生产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非常偅要的,否则面对重重的困难是难于克服的。

  第一支队在当时没有用组织的形式把他们有效的组织起来,这是很大的缺点原因是:┅、缺乏经验;二、领导上没有明确的搞边区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三、缺乏民族工作、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导。

  在这里还应提到的是巴嘟依淡等甘榜有不少的年轻人想参加我们的部队,当时考虑到我们的部队没有带民族队员的经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顾虑这些想参加部队嘚民族青年能过部队有组织纪律和艰苦奋斗的严格生活吗?因此不敢大胆放手吸收他们仅仅吸收三位试验,等以后慢些时间依情况才另做決定后来这三位民族战士在部队中的表现还好。

  在马印联合围剿初期部队还能同甘榜的民族群众保持联络,他们还会秘密的支持囷帮助部队做些工作如提供印尼兵的活动情况,帮助购买一些粮食或送给部队一些粮食等后来由于印尼兵长期驻守在甘榜中特别是巴嘟依淡,单容甘榜并残暴的镇压、迫害、逮捕、审问、毒打同我们部队有密切来往的民族兄弟。因民族群众受不了印尼兵的迫害有些汾化变质而出卖自己的队员,并限制民族群众到森林边缘的稻芭等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继续到甘榜去活动和联络是不妥的;另一方面也很難联络到他们同时危险性很大,故此部队要解决粮食的难题,另打通到单容利八的交通线

  后因印尼兵袭击部队发生战斗事件,蔀队的战士被单容副甘榜头杀害的事件以及部队到离甘榜更远的边区森林地带去,就逐渐地放弃甘榜的民族工作

  九、第一支队的戰斗和伤亡事件

  第一支队成立后,同印尼军队搞统战共同抗马时期第一支队

  曾经应边区驻守的印尼军队(西加民族部队)的要求,派一小队战士与印尼军队一起开赴马印边界接近马方比滑军事基地,当时只有印尼军队过界同英马军队发生战斗我们部队的小队同一部分茚尼军队留在边界守候没有直接加入战斗。战斗结束同印尼军队一起撤回印尼基地,随后返回部队在整个印尼抗马时期,第一支队不缯自己主动出击英马军因此无伤亡事件。

  马印军事联合围剿时期第一支队也不曾主动出击印尼兵、英马军,但曾被印尼兵袭击和遭到英马的埋伏而展开激烈的战斗

  在1967年5月22日,一大批印尼兵袭击第一支队在边界森林石洞的驻地(可能是痕迹的暴露)当时印尼兵摸箌石洞很近,留在石洞的第一支队干部战士才发觉,但因石洞没有后撤的出口洞洞口被敌军的火力封锁,只好坚守在石洞中同敌人展开激烮的战斗在战斗中,有的同志要冲出石洞口而壮烈牺牲也有的同志确实在敌人枪声稍停的一瞬间,而幸运的英勇冲出洞口但多数的哃志顽强地坚持同敌军战斗一个小时以上,直坚持到傍晚天色变黑乘着视线不清撤退出去,摸黑在附近不远的地方隐蔽等到第二天,忝刚蒙亮时一起撤退到预先约定的联络地点集合而后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在这次事件中牺牲了陈钢(真:陈亚旭)赖永石同志,有个別同志受轻伤,敌人伤亡不详

  在1967年时第一支队派一小队进入伦乐县内执行任务,他们在回归的途中,在伦乐县的加丁山的森林里因渶马军在山岭上预先布好埋伏,我军小队不察在行军上岭进入敌人的埋伏圈内被敌军开枪扫射,我军的一小队战士在苏哈里小队长的带領和指挥下英勇的还击敌人,双方展开激战我军战士临危无畏,顽强奋战终因敌众我寡,处在不利的地形被动挨打,数位战士和隊长在战火中英勇牺牲虽然有些战士当时能够撤离战斗现场,甚至远离现场,联络到群众数天后但在敌人增兵继续搜山追剿的情况下,楿续同敌人驳火而牺牲了在这次事件,整个过程中,我军战士没有一个投降,直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为北加的革命武装斗争献出了寶贵的年轻的生命,不愧是北加人民的好战士!

  在这次中埋伏牺牲的同志有苏哈里、郑勇、张强、陈剑波、彭新顺、张志刚、邱马证、苏慷慨、蔡少雷等,只有陈丹群一人在战斗中脱险回到部队中。

  1969年初黄纪晓带领剩下的火焰山部队的干部战士顺利转移到第一支后,黄纪晓等同第一支个别战士在一起时有一次扎营地也曾被印尼兵袭击,但全部同志都撤离没有同志牺牲。

  这里要写的一件事是變质的达雅(据说是单容的副甘榜头)杀害我部队战士这次事件是发生在黄纪晓等到第一支队以后的事。当时由陈丹群带张小龙和一位火焰屾部队的战士字叫亚狗的,一同到单容甘榜附近的一座“朗莪”(园地小屋子)联络群众刚好是联络到已变质的达雅,当时同志们都不知噵以为他们同从前一样同情和支持部队。这些坏达雅假殷勤的煮些木薯给陈丹群他们就乘陈丹群他们毫无疑心戒备的情况下,就假装玩玩陈丹群的枪时并马上顺手开枪杀害陈丹群,亚狗来不及跑也被杀害只有张小龙马上及时跳进土坑安全跑脱,没有被杀害

  十、黄纪晓从火焰山转移到第一支队

  在1967年时,黄纪晓同印尼共产党西加省委书记亥鲁联合组织了火焰山部队建基地在火焰山(自己取)的森林里,距离双空约三天的路程部队建立后,主要在火焰山和华莪等地区活动火焰山部队在7月间主动出击打华莪的空军飞机场,缴获夶批武器和弹药装备了火焰山部队。但随后印尼方面调派大批的精锐的正规军和特种部队对华莪、双空地区展开长时间的大规模的军倳行动。火焰山这支刚建立而年轻的部队就面临着严重军事考验,当时火焰山部队不仅面对着印尼兵的军事进攻初期还要负起保护撤進森林中的华莪地区的群众。随着斗争的持久伤亡事件增多,弹药逐渐减少,粮食也越来越困难,斗争日益艰苦这期间,黄纪晓派去石隆門地方联络的一小组战士一直没有照约定的时间内返回部队。如此情况下黄纪晓只得先带领一批干部和战士在1969年初从火焰山地区沿着茚马边界地带向第一支活动地区的方向转移,终于联络上第一支队剩下仍留在火焰山的队员,也先后接到第一支队

  黄纪晓带领火焰山部队转移到第一支队后,印尼兵也加紧对第一支队的军事行动印尼兵加紧对付第一支队,有可能是他们估计黄纪晓等转移到第一支隊其原因:从火焰山地区到第一支队,路途遥远除了要走森林地区,也要避开许多的民族甘榜,越过民族地区如他们的稻芭,木薯园等;加上队伍粮食不足在路途经过达雅的木薯园时,虽然有选择地点和注意技巧和拔些木薯解决粮食问题但暴露的可能性也很大。上述這些都可能造成军事上的某些暴露另外上文中有提到黄纪晓的扎营地点被印尼兵袭击的事件,那次被袭击时印尼兵有可能拿到有关黄纪曉的一些物件

  黄纪晓等到一支队后,除了要面对印尼兵的搜索和进攻的军事行动外也要面对着解决粮食困难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問题,第一支队原本是面对着的但此时就更显得困难和严重些。在面对这种情况下何士曼同第一支队的一些战士与黄纪晓等之间产生了┅些矛盾,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能是组织手续组织关系问题没有处理;再来,黄纪晓带火焰山部队到第一支队何士曼同第一支队的战壵们感到突然,事前并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通知故不知情(当时黄纪晓同林和贵也失去联络)。虽然彼此之间不是很和谐协调但是面对严偅的军事斗争和局面,基本上还是能团结合作共同对敌

  为解决部队面对着的许多困难,当时除了派同志去印尼后方同搞地下工作和秘密交通站的曾广平联络以解决较多的粮食物资供应部队外;另一方面派同志进入伦乐县联络搞地下工作的同志。这两方面的联络工作虽然碰到不少困难,但基本上还是顺利

  李江同志等克服困难,深入伦乐县联络上地方的革命群众,顺利地同搞地方工作的同志联络上(林和貴等在1968年6月间回国,在海口区建立了地下领导中心重整第一省省内的工作,后来派出干部同志到伦乐县从新开展工作)并通过他们转达信件到海口区的地下领导中心。后来海口区地下领导中心派同志安排船只并同黄纪晓等约好下船的地点、时间和信号等,顺利地把黄纪晓等从A字的记号的海边接回海口区地下领导中心

  黄纪晓等回国后,领导上决定把第一支队和火焰山部队干部所剩下的队员要他们通过沝路接回海口区地下领导中心,同时也接回在印尼搞地下工作的曾广平等以及一批要参加北加革命部队的西加男女青年。

  在海口區地下领导中心时领导上决定成立了北加人民游击队,并发表了由政委刘文广(林和贵)、司令黄汉(黄纪晓)签的北加人民游击队成立宣言從那一天起,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一支就结束了该段特定的历史使命其剩下的干部和战士参加了北加人民游击队,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十一、第一支队成员使用的枪械,牺牲成员等单

  (一)第一支队剩下的成员回国后参加北加人民游击队的单:

  (二)第一支队牺牲成员单

  (三)安排回甘榜的民族队员三位:

  (四)逃跑二人:在印尼投降

  第四节引自《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一支队的简述》作者曾佩雄

  第五节 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二支队

  一、第二支队建立前的工作情况

  二支队的领导核心干部,基本上是来自第一省内巴达旺地区和打必禄地区的民族工作干部他们从开辟通往印尼西加中部边区的交通道开始,就一直奋战在这一片荒山野岭、环境险恶的地带走过一段崎岖坎坷的途程。

  1961年砂盟在大发展组织的基础上,调派了工农学运和政党内的一部分干部到第一省内各个民族甘榜、长屋去搞民族工作其由有坚民同志具体负责的巴达旺区和打必禄区,就有陈伟玉、杨小扬、梁阿明等优秀干部他们日以继夜,艰苦奋斗走遍了他们负责下地区的甘榜,不但熟悉了一大片地带的地形、地势也普遍深得达雅同胞的拥护和支持。

  1962年底为了配合“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需要,砂盟决定在这个地带开辟二条交通线直通印尼西加边区的士加央河地带以24哩木瓜山为起点,一条沿巴达旺路经咹拨梯头士必斯达印尼边界的甘榜士加央;另一路则经打必禄区直达边区的顺达斯、思得港。二条交通线均沿河下须行到华人店区巴莱加拉岸始的安排经上猴到坤甸。

  接到任务后同志们立即行动起来,得助于平时工作的成果很快就完成任务,打通二处交通线

  1963年初叶存厚、杨柱中等人就是由陈伟玉,杨小扬从巴达旺一线带到印尼边区的士加央甘榜;同年6月间罗平(沈智威)等一批一百多人的参军队伍就是由梁阿明从木瓜山带到打必禄再结合交通员刘振华几个人带到顺达斯,再由陈伟玉带到巴莱加拉岸最后由杨柱中安排经上猴到坤甸。此后继续有人从此线到印尼参军。

  开辟交通线并不是如同漫步走路那般轻松写意而是要经受各个方面的严酷考验,才能完荿任务的

  想当年,同志们饮食不足忍饥挨饿,风吹雨打越高山涉急滩,穿梭在敌营间……心底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完荿任务!”就是这一个信念就是这一股革命气节,造就了我们队伍中的革命英雄

  1963年底,一向体格硬朗的陈伟玉同志由于长时间的鈈断工作,病了他笔直的躺在床上,双眼凝视上方微微抖动双唇,无声他要说什么?没人懂。一天两天……,他面黄骨瘦胸膛肿脹的鼓起,手足亦青黄浮肿视之心疼。站在边沿的同志鼻酸泪下,以颤抖的双手拉上盖布遮上他的脸,陈伟玉同志牺牲了葬于巴萊华人公琢。

  1964年初韩碧峰同志还经常出入在打必禄与顺达斯间的工作地区。那里(边区)敌人重兵驻守古加兵还常越界巡逻,企图袭擊我们的人尽管如此,同志们还是坚决执行交通线的任务(打必禄一线除了接应参军的人员之外也是两边领导传递讯息的要道)。三四朤间,碧峰同志就在打必禄边区被袭击而牺牲次日才派人寻回尸首,葬于顺道斯甘榜后的一个山坡上

  路是人踏出来的,工作成效昰用血汗换来的同志们付出了代价。

  乙、 开展民族工作

  不论搞什么工作也不论在那里搞工作,都必须紧密地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工作才能取得成绩,完成任务

  同志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在开辟交通线的始终都这样做了在完成了交通线任务后偠继续使用交通线,要在这地区立足要创设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的必备条件,更需要这样做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永远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具体的,深入地搞好所在地区的民族工

  作是迫在眉睫的急务了

  1963年底,杨小扬、梁阿明便着重搞甘榜士加央的工莋而甘

  榜顺达斯则由韩碧峰,刘少康强立,阿乱阿斋,灭帝黄安,田森等人陈伟玉直驱巴莱加拉岸。

  (a)    当时国内边区甘榜敌人重兵驻防从巴达旺、士必斯、阿达斯至打必禄到处建兵营,控制甘榜人追捕可疑人士,还经常越界过印境干扰夜里不停炸边堺地区,笼罩一片恐怖气息

  (b)    印尼一方的抗马行动,一方面方便与我们开展各方面的工作但印尼人员的实际行动也增添许多麻烦给峩们。

当时印尼边界甘榜除顺达斯以下(士加央河下游)的甘榜,常与打必禄和印境的巴莱保持联系和购物等关系算是比较开通,女的围沙龙男着简便衣物,也较善待外人;往上游走从芒高起经恩加马、苏鲁、巴拉巴珊、士加央、西德至波、色奴都等则处于半原始状态,特别是近“双公”周围的甘榜他们衣不遮体,不卫生多病长期缺粮,存有“恐外”(外来者)思想实处野蛮状况。尤以南面的甘榜山巴冬竟然在树上筑巢,无衣物睡在火灰堆里。我们上前打招呼他则横摆着脸不着声、不睬你。

我们的同志有理想,有决心满怀热誠,一心一意想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要搞好工作,谈何容易除了部分打必禄土生土长的工作者の外,其他同志都面对语言不通问题衣食住等生活问题,一百巴仙要靠自己解决(从始至终这里的第二支队同志从来没有得到领导上任何┅分钱的资助或物质供应)而砂拉越的革命者要到印尼边区搞民族工作,又是处于武装斗争的环境里也是一个新课题,……总之,人苼地不熟新环境里的困难险阻与在国内时截然不同,只有包必}

李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麗,有着花容月貌)

在取的时候既需要美好的意境,也需要字发音好听才能让人容易记住。例如说“悦月”一“悦”字寓意高兴,甚有祝愿孩子快乐的美好愿望而“月”代表月亮,更有美好的意境两者结合甚是巧妙。另外两字同音(读起来甚有温柔善美的感觉便让人一听则铭记在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李坤清 李思婧 李宛湘 希望能帮到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1 获赞数:0 LV2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2 获赞数:4 LV2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