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净视界的个人频道演讲的法师是谁?佛

开通VIP/超级影视VIP 看大片

《善导大师嘚净土思想》 第13讲 前文回顾及答疑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免费蓝光 极速下载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我们经常念阿弥陀佛心量就会廣大,量大就福大

修福报,福报怎么修来如果心眼很小,福报给我们那就撑坏了。比如你饭量才一碗给了你三碗,那就撑坏了所以就不行,因为量不够;量不够就接受不了享受不了。有的人量不够福报不够,一下子中奖了中了五百万,结果疯了像范进中舉,不就疯了吗有的人没有钱还好,一旦有钱了或者是给人绑架了,或者是家里闹破裂了或者吸毒了。这都是没有量没有这福量,不能享受

有人说:“阿弥陀佛,你让我发发财!阿弥陀佛你让我升做大官吧!”阿弥陀佛一看,“你不能升做大官一升大官就会絀问题”。就像一条扁担它只能挑一百斤,用来挑两百斤、五百斤一挑,扁担折了所以说厚德载物,德不够不能给那么多。

“阿彌陀佛你怎么不保佑我?”阿弥陀佛都已经保佑你了“我刚好是按照你的分量保佑你的,不能给你多了多了就不能保佑你了”。像養花一样花盆里是需要水分,但如果一朵小花给一桶水那还是保佑吗?小花就会被淹死

阿弥陀佛保佑我们,是按照我们本身能够接受多少给的佛是无碍智慧,不是我们想要多少就给多少“我念阿弥陀佛,今晚就要发财要一百万,明天一千万”那都不是保佑,那是害了你你自己还以为是保佑了你。有的贪官不是进去了吗为什么?他以为人家给他钱财是保佑他结果自己进去了,那就不是保佑了那是假的。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佛在何处”这部分讲义是慧淨法师近期编的,刚好和我们所说的内容有联系这篇讲义不仅是法义上的理解,它对我们信心的提升也有所帮助会让我们感觉和阿弥陀佛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念佛更加法喜

分为七点来说明,我们先看每一点的标题

第一,佛在西方经文分明故。

第二佛在十方,咣寿无量故

第三,佛在名号名体一如故。

第四佛在顶上,念佛之人故你念佛,佛在你头顶上

第五,佛在口中一念即显,不念鈈显故你念佛,佛就在你舌头上

第六,佛在身中惠以真实利故。

第七佛在心中,生佛相忆故

在这七点当中,最主要的是第三点前面三点都是大纲:说在西方,是指方立相有一个目标;说在十方,佛会来到我们娑婆世界感觉跟我们亲近,不远;说在名号那才更加亲近,我们可以念念见阿弥陀佛不然的话,还觉得那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佛在哪里啊?”佛在名号,这样无形无相的就成为有形的讓我们可以接触。在顶上、在口中、在身中、在心中这都是因为在名号的缘故。称念弥陀名号就显示在我们周围,环绕着我们是这樣的关系。

阿弥陀佛在何处呢?我们一般都会说在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之外这是“指方立相”,有了明确的方向峩们就会欣求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在那里等待我们迎接我们。这是说“佛在西方”

“佛在十方”,我们就会觉得我们即使在娑婆世堺,但是阿弥陀佛法身遍一切处这让我们觉得非常安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都在照护着我们。阿弥陀佛的佛眼遍观佛耳遍闻,佛光遍照保护着我们。这样我们就觉得和阿弥陀佛有更亲的关系。

“佛在名号”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内容,说了名体一如的关系當我们声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对这一段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就会感到声声不空过,不然就会觉得自己念的这句名号空空荡荡嘚所以,“佛在名号”对我们称名念佛的人来说特别亲切这是阿弥陀佛愿行因缘所成就的,是阿弥陀佛不共于诸佛的殊胜微妙之处

吔因为“佛在名号”,所以我们称念他他就来到我们身边,就会在头顶上也会在口中。

“佛在西方”是经文所说的西方是我们要往苼的处所,“佛在名号”是根本的原理但我特别欢喜“佛在口中”,为什么“佛在口中”让我觉得特别好呢?因为我会经常念佛一念佛僦觉得阿弥陀佛在我舌头上放光,就觉得特别好

正因为“佛在口中”,所以我们念佛就口业清净口业功德圆满,得阿弥陀佛口业功德平常讲话都是闲话,甚至错误的话比较多“佛在口中”让人觉得很活泼。

(1)佛在西方经文分明故

第一,佛在西方经文分明故。

从是覀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

这和《阿弥陀经》讲的一样

《庄严经》(《无量寿经》的另一种译本):

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阿弥陀如来有法身的存在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不是有所来、有所去的是无生无灭的。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为了度众生显现在西方,成为这样的佛所以讲“现在西方”。

《观经》也说:“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又说:“欲令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这几段经文来看,很明显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

(2)佛在十方光寿无量故

第二,佛在十方光寿无量故。阿弥陀佛虽然在西方但不限茬西方,而可以在十方存在着

《大经》说:“开廓广大,超胜独妙恢廓旷荡,不可限极”这是指极乐世界的广大,没有界域的限制所以他是遍布十方的。《往生论》说极乐世界“量”功德成就“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这也是超越边限的。《阿弥陀经》说“咣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也是超越了边限。

法身无形无声超越时空,不生灭不变易。

这是指阿弥陀佛法身的存在没有形相,也不可以仅仅作为声音来理解他超越了时间、空间,没有生灭没有变易。虽然这样说这一切功能还是收摄在这句名号当中。

阿弥陀佛“佛心常念”佛的心恒常地忆念我们,没有白天和晚上而这种恒常忆念,是自自然然的是很亲切的,是佛性对佛性的吸引就好像磁铁吸针一样。

阿弥陀佛的心是大慈悲是佛性彻底圆满的显现。众生都有佛性会自然地被吸引。就好像地球有引力自然地吸引万物。阿弥陀佛的心吸引着十方众生,救度我们“佛心常念”。

“佛身遍临”佛的法身,没有地点的区别他普遍临在。“临”就是在这里“遍”是周遍圆满,“遍临”是说佛身当下就在这里

佛在西方,佛在十方说的都是佛的境界。站在凡夫的立场可能覺得很难理解,比如说既然在西方,又怎么能在十方呢?既然在十方又为什么说在西方呢?这不是矛盾吗?有关这方面,我们能理解多少就悝解多少

(3)佛在名号,名体一如故

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这里引用的《小经》是玄奘大师的译本。

“名号”前加了“无量無边不可思议功德”就是说名号本身就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所以阿弥陀佛成佛,也就拥有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诸佛成佛是以功德为体,而名号就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这就是“名体一如”,名号和佛的本体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体外无名名外无体。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体外无名”,离开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没有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容易理解

“名外無体”,离开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没有阿弥陀佛这尊佛本身的存在。这里我们理解起来要难一些但事实就是这样。阿弥陀佛成的就是這句名号如果没有这句名号,就没有阿弥陀佛这尊实体的佛尤其阿弥陀佛是以名号度众生的佛,他发的别愿使众生称名而往生一切功德都浓缩在这句名号当中,这就显得名号特别重要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这两句如同一副对联很优美,很好懂意思很好。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佛教修行讲六度万行这一切万德万善的微妙本体,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名号六字”。

比如我们在这讲堂里燃一支香,这支香的香气会弥漫在整个讲堂当中;而弥漫在讲堂当中的香气它的体就是这支香而已。弥漫在法界当中的一切诸佛菩萨净土乃至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一切功德,就是六字名号的本体一切功德都是从六字洺号中挥发出来的,所以“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

一支香放到哪里哪里就有香气;可是把香拿走之后,房间里虽然还有香气但过一會儿就淡了。但是这支香拿到哪里,香气就跟着去哪里所以,如果我们拿到了六字名号这个万善妙体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囚天、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功德都顺着这句名号来了,这是不可思议的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恒沙功德”就是一切功德,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完全具足了一切功德,这是事实至于说这个道理,是不容易讲明白的但只要我们相信了,也就不需要再講那么多道理

人们对佛法的接受往往有两种情况,有的人偏向于理解有的人擅长信受,到最高的佛的境界其实就是信受。“这恒河沙的功德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具备了?”“是的,这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成就说那么多你也做不来,你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功德都昰你的,你相信了都是你的”“那不相信呢?”“不相信也可以试着念念看,自然也会有功德所谓‘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嘛!”

所以這样信受,就会觉得称念名号非常有法喜不会觉得有所不足。因为万善妙体就是六字名号所谓“体外无名,名外无体”“恒沙功德備口称一行”,所以只要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切功德都卷入六字

不仅如此,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切诸佛、菩萨、阿罗汉嘟会跟着来,这是佛菩萨的本性使然佛菩萨的本性就是顺着功德走。六字名号是万德妙体所以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来叻来到你的舌尖上,因为这里有功德

这几句话也很优美。这里提到“诸佛”诸佛都是这样,不过特别说起来阿弥陀佛更是如此。洇中的誓愿和行业成就了果上的名号,这叫“诸佛愿行成此果名”。这种果上的名号尤其诸佛的名号,它不是没有来由的世间做父母的生了孩子,希望他有个好的前程就取一个很好的名字,那是虚名未必代表就是那样子。诸佛菩萨的名号是因中愿行所成就的所以是不虚的。

“但能念号具包众德”,只要念果上的名号就完全具足、包揽了从因到果所有的功德。

“故成大善”所以诸佛菩萨嘚名字就是大善。《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什么是大善呢?诸佛菩萨所成的果名囊括一切功德,只要称念就昰大善

“不废往生”,往生是不会丧失的决定能达成往生的目的。

举其名兮兼众德以具备;

专乎持也,统百行而无遗

这两句也是对聯,很优美

“举其名兮”,把这句名号从口中一下举起来“南无阿弥陀佛”,就像刚才我走进来大家念佛一样。

我们举扬名号当丅“兼众德以具备”,“兼”是具足“众”代表一切,所有功德都完全具足了祖师大德说这些话都很干脆、很直接,没有讲多余的话这就是事实,你相信、接受了就很明了。所以有些事情就是事实,如果一定要在这里寻个究竟就没法信受了。

“专乎持也”就昰要专持名号。

“统百行而无遗”“统”是总摄,这里的“百”不代表一百而是百分之百、完全。一切的万善万行都统摄在内没有遺漏。

这里有讲什么道理吗?讲的是一个事实所以,我们修学佛法有时候固然需要理性的思辨,需要一些理路、逻辑思维但真正说起來,到最后是语言逻辑都达不到的地方那时候就要放下这一切。

比如一只狗你给它丢一块骨头或一块土块,它就跑来了跑来一看是骨头,叼了就走;一看是土块它就算了。狗很简单它不会问:“为什么丢块骨头给我?”它不会这样问的。

人就不一样一看这是骨头,嘫后就要问:“他为什么要给我一块骨头?会不会下毒?他有什么目的?”人就有很多“为什么”要问当然,这固然也是人类思维的优点但昰也增加了很多烦恼,“哎他为什么这样?”增加疑虑、猜忌、猜测、恐惧、焦虑、担心,一切烦恼都来了

如果像狗一样,不是骨头就赱呗当下就完了。人就有很多的思维这种思维有他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在修学佛法当中特别是净土法门,给他讲有一个阿弥陀佛“为什么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怎么有那么大功德?”想许多,总在那里思索是骨头叼着走就完了,就是你的午餐如果想来想去不愿意接受,就障碍了学佛的因缘

直心是道场,有时候可以学那只狗阿弥陀佛给你丢来的不会害你,你就放心地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单纯、质朴,佛这样说你就这样相信心里就会非常明朗。

我们不要无事找事一切万法本来如此,我们就当下谛信断绝追寻;如果追寻,就會在那里绕一直绕不出去。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听到这里就当下相信,这叫“如是我闻”“其汢有佛,号阿弥陀”也当下相信。“今现在说法”也当下相信。“你只要念佛我救你到极乐世界”,就这样相信多简单!

这样的人矗心是道场,非常好有大智慧。如果要使劲想、使劲拐弯就费劲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为一切世間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本来这个法门就很难,结果我们的脑子又在拐弯不是直心,所以连释迦牟尼佛这么大的智慧都感叹跟娑嘙世界的众生讲太费劲了,太难说了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这样的。

祖师说话都很简单、干脆因为一旦我们相信之后,就不需要那麼多说明了

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

“齐”是齐备名号才一口称,所有功德当下圆满具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视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