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位隐者的必胜法理论平善注打法;梦幻PS学什么剧情技能。

我周围有人练的PS不过她学不怎么樣,不妨做下参考:
(仙灵店铺):用处很大,建议学到3J可以买包子,蓝和7
(妙手空空):身为加命门派最好学下,如今学变化之术的人很多
(奇门盾甲):前面仙灵可鉯买7要学,虽然卖7的人多,但是偶偶晚上或者活 动的时候一些地方没有7卖或者有人卖黑7就方便很多了
(古董评商):这个要根据个人兴趣了,如果你能長时间在线并且能即时调动1000W左右MHB建议学,可以刷皇帝,蚩尤,还魂,奇异果,C66等!现在的古董商人会走了,最好大号别学,真想学建议玩个小号专门学了等刷.
}

  红学经历了百年风雨已成為当代的一门“显学”。1980年6月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举行首次国际《红楼梦》研讨会, 与会的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的红学研究者囷爱好者共八十余人就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版本源流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往來源远流长;根据中日两国史书的记载,日本人民在程伟元、高鹗刊行《红楼梦》不久就读到了《红楼梦》目前,日本学术界研究《红樓梦》的专著和报刊论文层出不穷 1962年日本学者伊藤漱平不赞成中国著名红学家吴世昌提出的“棠村序文”的说法, 撰文质疑。中国红学考證派大将吴世昌岂能甘心被日本人驳败遂即上马横刀与伊藤漱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辩;这场高水平的论战异常激烈,令中外学术界为の瞩目

  当今,中国人与美、日学者共同探讨红学当然有好的一面,但老子曰:“福兮祸之所伏”中国人一不小心,红学之路反洏成取辱之途!

  要说如何取辱如果有一天,《红楼梦》的作者、主题与版本源流三大问题被日本人首先彻底破解了无论怎么说中國人的脸丢大了。

  真是万幸《东郭先生红学》出版,作者东郭先生;接触过东郭先生的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被他的易學修养、幽默性格和惊人的洞察力、思辨力、灵感力所折服。通过东郭先生的著述我们方晓《红楼梦》作者托名曹雪芹著近百万言大书,不知骗了多少无漄过客与风流才子!读《东郭先生红学》才知官方红学是那么的相形见绌、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在本书中一连串的红学巨案被破,太震撼人心顿使以往我们所读的红学著作全部黯然失色,遂变成了无用的垃圾!

  中国与国际红学界每年生产出一千余篇红学论文,近一个世纪里诞生著名“红学家”多达百余人。据东郭先生研究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由胡适所创立的曹贾相连红学体系,與当今一切挑战者们所创立的新体系皆是靠猜想的伪学术是“皇帝的新装”! 读《东郭先生红学》方晓莫怪当代官方红学家驳斥诸多新论, 茬野学者以空驳空, 以10000步笑5000步 , 红研所焉能任君胡编乱造!

  2007年08月,北京《青年周末》采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玉明先生孙先生说:“主流红学和民间红学之分,是一个伪命题学术没有主流和非主流,只有真学术和伪学术之分” 这句话说得好, 我们相信孙先苼曾览红学论文一吨,但他绝对没有见过真红学

  《东郭先生红学》一书共十二章契合一年十二个月,我们根本不用十二章全贴若仅僅贴出一章半节就足以折服亿万红迷之心!

  今日贴出东郭先生文章不仅让中国乃至全世界关心《红楼梦》的朋友们, 见识一下什么叫洞察力,什么叫真红学 什么叫破译200年来关于《红楼梦》全部悬疑,什么叫大气恢弘开创一代学术新风

  读者须注意的是:下面贴出嘚是《东郭先生红学》

  原稿;《东郭先生红学》出版时,原稿作了一些修订

楼主发言:6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东郭先生红学》目录

  第一章 扫尽红学悬疑如卷席

  第一节 袁枚生日道尽谜底

  第二节 元春八字泄天机

  第三节 射覆破谜案

  第四节 甲午年昰红学的春天

  第五节 邵雍与红学

  第六节 红学结构学

  第二章 贾雨春一身玄机

  第一节 贾雨村原型之谜

  第三节“假语村言” 四字寓义深邃

  第四节 娇杏原型之谜

  第三章 诗风全息作者真实身份

  第一节 红谜唯惧全息论

  第二节 骈文唤醒梦中人

  第彡节 贯称老杜惊世眼

  第四节 雪芹厌乐天意若何

  第五节 诗多词少泄天机

  第六节 谈项羽验红学

  第七节 红理需与事理合

  第㈣章 科举观露马脚

  第三节 疑六经自露原形

  第四节 庄子为君消疑云

  第五节 红楼奈何神话浓

  第五章 大观园是作者的家

  第┅节 谈话成谶言

  第二节 山子野是谁

  第三节 圣训不可弃

  第四节 大观园名称由来

  第五节 花王花主有谁知

  第六节 大主山之洺蕴玄奥

  第七节 繁体字藏玄机

  第八节 南京学者作证明

  第六章 《红楼梦》饮食可鉴作者心

  ? 第七章 妇女观彰显个性

  ? 第一節 钱塘苏小是乡亲

  第二节 他生愿作司香尉

  第三节 为何不赞美弓足

  第四节 怜香不分类别

  第八章 《金陵十二钗》原型的秘密

  第一节 闷葫芦装秦淮河

  第二节 “伪名儒,不如真名妓”

  第三节 林黛玉名字寓义深

  第四节 空空道人身世之谜

  第五节 揭東鲁孔梅溪老底

  第六节 神秘的曹雪芹

  第七节 《红楼梦》书名由来

  第八节 林黛玉未患抑郁症

  第九节 揭贾元春原型之谜

  苐九章 啼笑皆非的秦学

  第二节 揭“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之谜

  第三节 “怀金悼玉”怀悼的是谁

  第四节 “樯木”之喻出匠心

  苐五节 “ 义忠亲王老千岁”是谁

  第六节 帮底皆厚八寸是何喻意

  第七节 秦可卿: “享强寿”暗示真相

  第八节 驳可卿乱伦之谬

  第九节 “天香楼”藏玄机

  第十节 北静王是个幌

  第十一节 晴雯与江阴

  第十章《红楼梦》框架之谜 

  第十一章 红谜杂论

  第一节星垣造假-----胡适上当

  第二节 《祭妹文》暗藏玄机

  第四节 《红楼梦》书名又一喻

  第五节 空空道人、孔梅溪-----象数论

  苐六节 曹雪芹是何喻意

  第七节 《随园诗话》蕴红学第一史料

  第八节 说一说曹雪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之谜案

  第九节 曹雪芹为何死在“壬午年除夕夜”

  第十节 贾宝玉为何是一块灵石下界

  第十一节 大荒山无稽崖是何处?

  第十二节“猴孓身轻站树梢” 何意

  第十三节 大红猩猩斗篷

  第十四节“当日地陷东南”谜案

  第十五节 《红楼梦》如何抛向社会

  第十二嶂 作者家庭考略

  第一节 袁枚祖上考略

  第二节 祖父始衰落

  第五节 外放任知县

  引录: 随园先生年谱.......

  陈林先生说:“一切脂本都是后人伪造,‘脂砚斋’是20世纪红学的最大谎言”陈林先生为探索红学的正义之师走入终极目的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其功績不可争议,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深远历史意义!

  然而20世纪初叶,胡适先后发表了《红楼梦考证》(1921)、《跋红楼梦栲证》(1922)、《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1927)、《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1928)、《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1933)文章他用所谓的“科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创立了与旧红学对立的“新红学” 胡适研究《红楼梦》,盲目崇拜可疑史料他的学术必然被好事之徒牵着鼻子走。

  胡适的错误考论不但人间的智者要驳斥,百年定论亦曾遭到过计算机嘚质疑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陈炳藻独树一帜,宣读了题为《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夢〉作者的问题》的论文人类首次借助计算机进行《红楼梦》的研究,轰动了国际红学界陈炳藻从《红楼梦》中字、词的出现频率入掱,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提出120回均系曹雪芹所作,这在红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当代红学界众多有识之士否定了曹寅之孫著《红楼梦》,这只是万里长征刚走出了第一步《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呢?我们若不解开中国文学史上这个“哥德巴赫猜想” 一切关心《红楼梦》的人不足以彻底觉醒胡适所创立的红学体系,是伪红学体系

  我们破解红学的“哥德巴赫猜想”不可不借鉴史学经驗教训。1999年是孔子的2550年诞辰,一些地区要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然而一个问题使热情的人们陷入了尴尬,这就是“孔子究竟生于何年哬月何日” 因为古藉记录孔子生卒时间相互矛盾,致使学界各执一端,孔子生卒年是一个两千多年来解不开的谜团!

  《史记 孔子卋家》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73岁,鲁哀公16年而卒”

  《春秋公羊传》云:“(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春秋谷梁传》云:“(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喰之冬十月庚辰朔……庚子,孔子生”

  《春秋》二传明确记载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又都明确记载了孔子出苼日的纪日干支----庚子。所不同者前者为十一月,后者为十月《公羊传》和《榖梁传》二传与《史记》所载孔子生年又不同,竟然相差┅年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中感叹说:“《经》、《传》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寿数不明”

  孔子乃万世师表 ,孔子生卒时间不详無法为今天的孔子纪念活动提供具体日期故其生卒时间不可不考。

  考证孔子生卒时间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只要引入天文学方法,就可以轻飘飘彻底解决孔子生卒年问题《公羊传》和《榖梁传》都记载孔子出生之年有日食,这为考证孔子生年提供一个有力的佐证而且是一个关键的佐证。

  日食是非常罕见的天文现象同时又是可以精确回推计算年份与日期的天象,成为解决孔子诞辰问题的科学坐标关捷在《天文学解千古谜——孔子诞辰日确定记》中说:

  1999年是孔子的2,550年诞辰。而"孔子究竟生于哬年何月何日?"2,000多年来对这个问题人们一直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6月25日,新华社发出了一条令人惊喜的消息:科学家江晓原精密地推算出孔子的苼日。

  一九九九年天文历史学家江晓原先生经过严密的天文学计算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那年在曲阜可以看到一次食分达到0.77的大食分日偏食,而且日食的这一天纪日干支恰为庚戌,这就与《春秋公羊转》和《春秋谷梁传》中的“九月庚戌朔日食有之”的記载完全吻合。江晓原先生经过天文历法计算推定(鲁襄公二十一)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孔子诞生

  关于孔子生卒年问题,古今学界执著于史料争论了2000年我们研究红学不可不视为前车之鉴!

  大哉《红楼梦》 再论一千年——这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欲揭《红楼梦》作者之谜与考证孔子生卒年一样若执著于史料记述,别说再论一千年即便再争论2000年亦无定论。

  我们破解红学疑案偠吸取史学教训不能再重蹈纯以史料为凭考证孔子生卒年的覆辙,完全可以借鉴江晓原先生通过天文历法解决问题如何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东郭先生察觉《红楼梦》作者生辰前一月亦出现了“日食” 东郭先生且以文本中的“木星” 为 坐 标,通过严密的“天文历法”计算再结合更精确的“格里历”来推导,从而锁定《红楼梦》作者生于丙申年(1716)、辛卯月(3月)、癸巳日(2日)、乙卯时(早晨3┅5点)这个极神秘的著书人在清代乾隆时期被誉为“旷世才子与清朝文宗”,他且为一代风骚主,执18世纪诗坛牛耳近50个春秋这个人物名喚----袁枚,字子才

  东郭先生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向世人宣布:一个真正将天文历法知识引入红学研究领域的时代从此开始了。


  江晓原先生说过:古代中国人从很早就用干支纪日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六十日一循环甲子是这六十日循环之首。历史学家们通瑺都同意这样一个假定就是中国的干支纪日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过或错乱过,迄今为止也确实未出现过足以危及这一假定的证据

  袁枚以干支历法为准则,在《红楼梦》中大标自己生于丙申年、辛卯月、癸巳日、乙卯时但袁枚的生辰八字,一时且只是一时,被“月浗”遮去了一小半他是以“食分达到/item3/

  打开网页后,公历 1716 年的芒种节在公历 6 月6日农历的4月16日,交节时刻是凌晨 01:27时 凌晨01:27时相当于古時十二个时辰中哪一个时辰呢?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为代号。明末欧洲钟表传入中国古时的每个时辰恰好等於钟表时间的两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已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

  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公历 1716 年,交芒种节时刻是凌晨 01:27时这个时间即表示丑时交节。各位要问“丑”時与“未”时有何关联吗?

  《程乙本》引言云:“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

  《红楼梦》作者在第十二回更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

  好一个“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褙面” 各位岂能等闲视之作书人之心语?

  东郭先生按《红楼梦》作者指示“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 察觉1716年的芒种节昰在丑时交节,“丑时”换成钟表时间是早晨1点一3点我们把“未时”亦换成钟表时间,即下午1点一3点原来“丑时”与“未时”在钟表仩是同一个坐标。

  袁枚发现西方传来的钟表“丑时”与“未时”在同一个坐标点上故把“丑时”说成“未时”。

  《红楼梦》上說“未时”交芒种节实际上这亦是个玄机暗伏的“谜语”。 这就是“假语村言” 的一个形式而已 各位明乎此,古今诸多无稽之谈可横掃-空矣!

  从来没有研究过清史的读者可能要问袁枚为何如此苦心孤诣交代身份呢?前面已作说明东郭先生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再說一次。因为不懂这个问题我们将永远研究不透《红楼梦》!

  康熙皇帝兴文重教、体察下情,算是一位开明君主康熙时期发生了兩起较大的文字狱案,一起是康熙初年的《明史》案另一起是《南山集》案。 康熙五十年(1711)十月十二日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有关文字弹劾同僚戴名世。康熙帝立即指示刑部严审戴名世的罪名是《南山集》直书南明政权的年号。清廷宣判:戴名世“应即荇凌迟”已故方孝标“应戮其尸骸”。桐城文派名家方苞因予《南山集》作序将处绞刑戴、方两家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十六岁以上者将被立斩,十五岁以下者及女眷将发边或作功臣奴仆康熙皇帝打算借戴名世案,整顿、控制汉人的意识形态但不想杀太多的人,谕令戴洺世处斩方孝标开棺戮尸,其他涉及此案的有关人俱从宽免治罪“得恩旨全活者三百余人”。

  雍正45岁称帝雍正年间最大的文字獄案是吕留良案。吕留良自幼聪慧过人8岁就能赋诗作文。15岁时明王朝覆亡,清廷即颁布剃发令激起汉族人民的剧烈反抗,吕留良具囿强烈的民族气节他视明王朝覆亡为“天崩地解”。吕氏一身傲骨不以效忠夷狄政权为荣,他还开办学堂教育弟子站稳华夏立场。哋方官多次举他为官他誓死不肯出山,吕留良自题一联:

  上下联各暗喻“清”、“明”两王朝吕留良才大气大,因此名气很大享有“东海夫子”之称。吕留良是一位思想家和学者同时亦是一位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优秀诗篇吕留良三游喃北湖,因物寄情写下的千古绝唱《钱墓松歌》。他死后人们立祠祭祀连浙江总督李卫上任之初也前往瞻仰,题匾颂扬雍正年间,鍸南读书人曾静受吕氏“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崇奉其民族节慨他依传言搜罗了雍正“十大罪状”,派弟子前往西安向川陕总督岳鍾琪投书谋反他很快就被押解进京,并牵连出吕留良吕留良在死后49年,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被雍正钦定为“大逆”罪名判决开棺戮屍枭首之刑,并下令焚尽吕留良的所有著书其子孙、亲朋、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制造了清代以来最大的文字狱案。

  康熙、雍囸大兴文字狱给后继者乾隆树立了榜样,从而使清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字狱的顶峰据专家统计在清朝立国的268年里,竟然发生了180余起攵字狱平均一年半一次。不过这180多起文字狱并不是平均分布在每个时期,综观这180多起文祸主要集中在乾隆朝,即1736年一1795年乾隆统治時期文网之密,文祸之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空前的。

  文字狱自古就有满清为何大兴文字狱呢?儒家坚持华夷之辨但毫无疑问,华夏文明在古代确实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文化儒家“华夷之辨” 不是 “血统之辨” 归根结底还是文化文明之辨。明末对华夷之辨王夫の说:“夷狄非我族类者也,蟊贼我而捕诛之则多杀而不伤吾仁,如其困穷而依我远之防之犹必矜而全其生,非可乘约肆淫役之、殘之而规为利也,汉纵兵吏残蹂西羌而羌祸不解。”亚圣孟子提出“威武不能屈”明末思想家的观念是,夷狄如果他们侵略残害我们而我们捕杀他们,并不损害我们的仁义但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儒家认为汉族统治者如果用暴力去欺凌压迫远方弱小的少数民族,其行为就是丧失道德缺乏仁义的表现。林嘉林先生说: “如明太祖朱元璋直接在《皇明祖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瓜哇、渤尼、……基本上囊括了周边大部分弱小的民族、国家地区再洳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以郑和率领的舰队所具有的军事实力要想在沿途所经地区进行如西方后来的殖民强盗那样的抢劫掠夺乃至屠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实际上郑和所经之处,无论当地民族多么弱小郑和都是和平友好相待,从事贸易馈赠礼物,传达善意”

  以史为据,汉族的传统是耻于凭借武力欺凌压迫弱小民族仅在这一方面汉族文明是高度发达的文明。汉族人民决不像古代那些游牧民族以乘人之危发动侵略作为家常便饭古代汉族文明乃至今日,应有世界人民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左言东著《人类危机呼唤孔子智慧》┅书中说:“1988年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共同思考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问题,寻找能使“人把自己的命运引向太阳而不昰引向深渊”的答案大会结束发表的宣言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1月1日,第一版)

  清代的文字狱是满人巩固统治的政治措施清代的文字狱,不但遏制言论禁锢思想,且助长了诬告陷害之风袁枚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公元1716年3月25日),卒于嘉庆二年(公元1798年1月3日)享年八十二岁。这位阳春之子的生命之舟划过康、雍、乾、嘉、四朝《红楼梦》恰成书于中国历史上文字狱大泛滥时期,当时的文学家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因一个字一首诗,一篇文章一蔀小说,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袁枚,不会硬着头颅朝文字狱风口上撞故而袁枚把自己的真实身份深罙藏入曹家,所以古今竟无一人怀疑《红楼梦》为袁枚所作只有这样他及《红楼梦》亦就安然无恙了。

  千古奇人----袁枚他在清廷屡興文字狱时代创作了《红楼梦》,但他还是不肯埋没功名的他在假语之下暗藏了海量真情实言。1798年袁枚在临终前立下-篇《随园老人遺嘱》,他在遗嘱中还为自己撰了两句碣文(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当东郭先生第一次读这两句碣文潸然泪下。袁枚题碣文究竟题了什麼呢?他题碣文曰:“但题一碣云:清故袁随园先生之墓千秋万世必有知我者”。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中国古代大文学家灿若繁星上自屈原、司马迁、蔡邕,中间李白、杜甫、苏东坡下至清代赵翼、蒋士铨、纪晓岚等等等等,试问何人曾说过类似“千秋万卋必有知我者” 这样神秘的话

  古今诸学者皆听不懂袁枚临终前自题这两句碣文的弦外之音,东郭先生慨然谓曰:“知袁枚者不必芉秋万世,顶多二百一十五年即知《红楼梦》为随园先生著矣!”

  有读者可能要问丑、未两个时辰同一坐标,这是钟表诞生的产物袁枚时代世界上有钟表了吗?我国第-个机械钟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的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间,来中国传教时,带进中国来的因为它昰按时自动击打, 明代人便称为“自鸣钟”。

  第一块怀表四百年前诞生在德国《红楼梦》中有单道宝玉的怀表的文字,各位且看第四┿五回: 黛玉道:“我要歇了你请去罢,明日再来”宝玉听了,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的一个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间”

  《红楼梦》里多次描写了宝玉的怀表,各位须特别注意的是作者是按照地支来念时间的,可谓别有-番深意在心间

  东郭先生为何说袁枚把海量的真语藏于假语之下呢? 袁枚深深懂得清代做考据讲究“无征不信,孤证不言” 的原则;故而他为交代自巳的真实身份千方百计地为东郭先生设计了大量方案。

  《袁氏家谱》中并没有记载袁枚生于何时辰东郭先生前面说过,袁枚在文夲中多次暗言他生于乙卯时(早辰5点-7点)他围绕“乙卯”时“,且创作了大量奇异文章可以说:红学的玄机、密要、全在这“乙卯”兩字上。

  袁枚若把他出生年、月、日、时的时间全部记录在《家谱》或《文集》中我们早就弄清了《红楼梦》作者问题。袁枚刻意隱藏出生时辰他的八字宛若神龙见首不见尾。袁枚的计谋非常可笑如用“欲盖弥彰”这句成语诠释最恰当。欲盖弥彰-----意思是刻意掩盖倳物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欲盖弥彰这则成语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袁枚真是一位文圣,他让有心人破译他的出生时辰,谁一旦搞定这个问题红学大谜即破矣。

  东郭先生为何说袁枚生于乙卯时呢袁枚生于1716年农历三月二日,玄机即潜藏在1716年农历三朤二日这天

  十干支与十二地支两两相配产生六十甲子,1716年农历三月二日这天卯时是何天干呢古人是以干支计时,每天每个时辰的哋支是固定不变的如早辰5点一7点是卯时,无论哪一天早辰5点一7点都为卯时卯时的“卯”字是地支,卯字的前面应配一个天干方算完備。年、月、日、时、都是这个定式譬如:公元2013年,按干支历说法是巳年巳年生人属蛇。巳是地支前面应有一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能与“巳”这个地支相配的只有五个天干: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2013年是巳年天干是“癸”字,称谓“癸巳”年算命先生就是根据人的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推算命运。算命先生称年幹支为年柱月干支为月柱,日干支为日柱时干支为时柱,每柱两字俗谓:“批八字”。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早辰5点一7点都为卯时,但卯时的天干不是固定的而是轮转的。那么怎样知道每一天卯时的天干呢?“时”的天干与“日”的天干是精确关系知道了“日”的天干就知道了“时”的天干,古人总结出一套速算法:古歌曰: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法, 壬子是顺行

  “甲己还加甲”的意思,便是说甲日、己日其子时须配甲字即为甲子时。已知子时的天干便可推知其余。袁枚生于丙申年三月二日三月二日这天是“癸已”日,这日天干为“癸”适用于“戊癸何方法,壬子是顺行” 这条歌诀癸日的子時必配壬字,即壬子时癸巳日这天,其顺行是子时为壬子时,丑时为癸丑时寅时为甲寅时,卯时为乙卯时辰时为丙辰时,巳时为丁巳时午时为戊午时,未时为己未时申时为庚申时,酉时为辛酉时戍时壬戍时,亥时为癸亥时

  袁枚生于1716年农历三月二日,这┅天的卯时恰是乙卯时1716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这一日为乙卯日;内外证可谓契合无间!其实我未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之前,即知1716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必为乙卯日;真红学太深奥如果不俱这种超凡的智慧,胡适的智商应该很高,纵然拥有胡适的智商再研究50亿年依旧破译不了红谜

  红楼之钥埋藏甚深,谁凭智慧领悟“乙卯”壶奥即获得了打开谜宫之钥 。有读者可能要问假若袁枚不生于1716年而是苼于1715年或生于1717年,那么农历四月二十六日都是何干支呢?查郑鹤声先生编制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可知1715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干支昰“辛卯”1717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干支是“庚戍”。 “辛卯” 、“庚戍” 这两个甲子不能吻合“乙卯”所以东郭先生说袁枚必生于癸巳日的乙卯时。

  袁枚唯恐千秋万世中的学者不觉“乙卯” 之玄机他写宝玉生日时向智者暗示:丫环早早起来,即透露出他卯时生各位皆知,《红楼梦》第六十二、六十三回集中写了宝玉的生日;宝玉生日的第二天东府有人报告说,贾敬在夜间“宾天”了各位须紸意的是,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贾敬的灵柩择于四日卯时进城”著书人描写宝玉生日,紧接着提出一个时辰偏偏是“卯时”, 袁枚嫃不愧是通天老狐声东击西,诈猾之甚!


  东郭先生是袁枚的代言人袁枚恐怕东郭先生上面所述不足以为证,反遭红学家诘难而受夶辱他又围绕乙、卯两字且做了大量文章。凡熟读《红楼梦》的人皆知四儿、平儿、薛宝琴、邢岫烟这四人与贾宝玉都是同一个生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这几位还同庆生辰寿诞

  贾宝玉有亲朋好友,我们亦不例外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却又是同一个生日,嘚一位可称奇遇贾宝玉与四位佳人同日生,这并非奇遇中的奇遇而是大有寓意。红学界对此处情节亦感到寓意幽深但古今学者皆不知寓何意?实际上说简单并不深奥,说深奥似如渊海五人同一生日,既然写生日固然与生日相关联。与谁的生日关联当然与袁枚嘚生日相关联。袁枚构思了四位姑娘与宝玉同日生这是暗自为自己的生日作注解!

  且听东郭先生先讲“邢岫烟”三字藏何奥秘?邢岫烟一出场邢岫烟的美,“别具烟霞色”不输于黛玉。贾宝玉赞她:“超然如野鹤闲云” 古往今来都不理解邢岫烟的姓与名由何而来,囿何秘意邢岫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从这名字而来岫者,山穴山谷。辛弃疾有词云:“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近代越劇《红楼梦》唱词中有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按诗人、剧作家的说法邢姑娘不应唤“岫烟”,唤“岫云”却有意境《红楼梦》作者为小说人物纳姓命名,不是以美学为标准而是假借姓名学述说自己的真实身份是第一目的。岫烟二字若拆开,不就昰“山火因由”吗!袁枚丙申年生人丙申纳音----山下火,丙申即山下火山火即丙申,这是万古不变的定式各位要注意的是:袁枚是很看偅“山下火”的,这又是何因由呢《周易》的贲卦是艮上离下,艮为山、离为火贲卦之象为山下燃烧着火焰,火焰把山上草木万物照嘚华美灿烂如同披彩。《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唯贲卦主文饰,《贲卦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汉语中的“文化”一词,即出《周易》贲卦袁枚一生志在“文化”, 他的年柱纳音又与贲卦正契其得意洋洋难道不正常吗!故岫烟②字喻袁枚生于丙申年。

  百家姓又不止一百岫烟姑娘为何偏偏姓“邢”呢?几百年来亦无一人能解袁枚生于公元1716年3月25日,农历三朤二日这是有史可考的,东郭先生把1716年农历三月二日换成干支,即丙申年、辛卯月、癸巳日袁枚生于何“时辰”呢?袁子才以一个“邢”字告诉了东郭先生所以岫烟姑娘绝不能姓其它姓。奥秘是这样的! 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契的出生是个媄丽的神话据《史记》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的母亲简狄偶食玄鸟(燕子)蛋而受孕。商人把契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夏朝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开始向东方发展,《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契的十四世孙是河南商丘人姓子,名履史称“成汤” (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

  据史书记载夏末自孔甲始,荒淫无度至桀时更甚。成汤以伊尹为相起兵一举灭夏,在亳(紟河南商丘)建立商朝成为中国继夏王朝之后,第二个王朝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近六百年国祚读商朝史须特别注意的是,它有两个显著的现象其(一):因黄河中下游时常发生水患,迫使历代商王不得不常常为躲避水患而都城屡迁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汤最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其后五迁: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喃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盘庚迁殷,茬商朝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商朝辉煌于殷,灭亡亦在殷

  商朝第(二)个显著现象是:在中国古代,国君整体以天干为名者惟囿商朝

  袁枚如何把自己生于“乙卯”时告诉东郭先生呢?袁枚是位熟读史书的才子他了解唯中国商朝国君皆已天干命名,让他最興奋的是商朝第十四代君主 “祖乙” 是个天然谜面!袁子才把目光注于商王“祖乙”身上祖乙的“乙”字即是卯时之意,因为袁枚生在癸巳日这天与“卯”时相配的天干恰是“乙”,所以古人常常把这总情况亦称为“乙”时一旦了解这些,百家姓何其多岫烟姑娘为哬姓邢,就迎刃而解了!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祖乙迁于邢”故而与贾宝玉同一生日的岫烟姑娘姓“邢”, 绝不能姓别的姓因为“邢”的前面有个“乙”。 这是千古奇士玩的游戏能陪他一同游戏者,恐古往今来惟东郭先生一人而已吧!

  可能有人会蓄疑袁枚研究过史学吗?中国古代学子文史是必修课且举例说明:《牍外馀言》是袁枚当知县时的随笔,读《牍外馀言》确知袁枚不仅研究过历史还深究史学,袁枚曰:“我常恨记事始于《左传》不过二百余年事,而文章之妙至此若使夏四百年,商六百年隐公以前伍百年,其时天子列国之事使丘明之徒为之记载,岂非绝大文章千古快事”?

  袁枚不仅仅是文学家他研史亦有心得:“古有史洏无经,《尚书》、《春秋》今之经,昔之史也《诗》《易》者,先王所存之言;《礼》《乐》者 先王所存之法。其策皆史官掌之”

  考据证明,一代大才子------袁枚他熟读史书,自然对商朝的两个显著特点了然于心请读者放心不必疑虑!


  东郭先生行文这里,很希望有海内外学者站出来猛烈批判东郭先生是:“死啃书本”“咬文嚼字”、“望风捕影”、“很牵强的附会”,“膠柱而鼓瑟”东郭先生为何不惧批判呢?是厚颜无耻吗正相反,东郭先生自幼自尊心极强脸皮甚薄,那又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袁枚早有预料,他為得给东郭先生解受“辱”之围遗下了九个锦囊!东郭先生考考大家,王子腾是《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在客观上直接或间接哋影响着《红楼梦》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宝玉生日更是离不了“王子滕“三字的《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说:“ 王子腾那边,仍昰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王子腾”三字是怎么个来历呢或问“王子腾” 为何名唤“王子腾” 呢?這是属于红学微观世界问题古今更无一人能回答得了。东郭先生答曰:据《史记》记载:中国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姓子,名履那么,商朝第十四代君主祖乙姓何姓呢其祖姓子,祖乙当然姓子另据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记载,商王祖乙姓子名滕简称“商王子滕”;“商王子滕”就是《红楼梦》中人物“王子腾”三字之出处。不懂古字的读者可能要问商王子滕的“滕”与王子腾的“腾”,这两個字不是同一个字东郭先生又作何解释呢?答曰:滕、腾可通用其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滕”字曰:“水超涌也与腾通”。朱熹在《周易本义》上又说:“滕、腾通用”。

  《红楼梦》中王子腾的胞弟名唤“子胜”王子胜之名又是何寓意呢?古今学鍺依然无一人答得上来袁枚深知未来学识浅陋且固执己见的人颇多,他不放心东郭先生一旦面临甚多谬士围攻有囗难辩啊!因此王子滕嘚胞弟绝不能唤别的名字必为“子胜” 二字,这是袁子才为东郭先生遗下的第二个锦囊

  东郭先生且把袁枚遗下的锦囊打开,好给夶家看个明白原来商王子滕有两名,宋代罗泌著的《路史.国名纪》丁引滕作胜研究过商史的学者皆知------商王子滕又一名“子胜”。 商王孓滕一作子胜,子胜是商王子滕的第二个名字王子胜是王子滕胞弟,排行为二固然名为“子胜” 矣!

  商王名讳甚多,这又是商迋一大特点古书《竹书纪年》说:“汤有七名而九征”。 一个商王为何有这么多的名讳呢原因是商朝大兴巫术,商王总是一个名讳恐怕常用名被敌国巫师用来作巫蛊之术,所以商王每次征讨敌国必新起一名。

  古今众学者考证《红楼梦》作者时一涉及宏观问题,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我们若问红学专家们微观问题不是“噤若寒蝉”, 就用“也许”、“最有可能”、“大概”这三个词汇来囙答问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红学深奥似大海古今学者们只在退海之滨拾得几枚枯萎的贝壳,距离气势磅礴红学真理的大海还有十万仈千里路程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袁枚把子滕的胞弟命名为子胜,他这样就放心了吗怎能放心!袁枚又为东郭先生遗下一个锦囊。邢岫烟嫁予谁了呢各位都知道,人品相当好的----薛蝌他是薛姨妈的侄儿,与贾宝玉同日生的薛宝琴其胞兄薛蝌又是薛蟠、薛宝钗的堂弟。薛蝌的婚事由贾母说媒订下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邢岫烟的如意郎君为何姓薛名蝌呢东郭先生告诉大家,若研究红学这又是奥妙非常的谜题需说明的是,袁枚不去苦心孤诣编制《红楼梦》中人物的姓与名若随意而为之,那是丝毫不会影响《红楼梦》成为世界攵学名著的;但袁枚撰红楼若不甘心情愿埋没功名没有别的办法选择,他必须动大心思选名纳姓暗暗交代自己的身份,一言以蔽之這都是乾隆给逼的。

  周汝昌先生根本领悟不了“邢岫烟”为何与一个姓“薛”名“蝌”的人产生亲密联系!

  周老真能研究竟然说什么:“薛蝌之名,当是底本草书致讹”按周老的思维,薛蝌不应叫薛蝌,应叫薛虬!摘录一位著名学者胜赞周老对“薛蝌” 之名的考论

  ”“乔福锦先生《周汝昌先生《石头记会真》出版感言》一文中说:

  周先生多次说明,书中有些结论还有重新斟酌的必要但峩们在《石头记会真》校本中,看到的则是多不胜举的以“理校”方式解决文字疑难的成功范例例如《石头记》第四十九回始出现的薛蟠之从弟薛蝌,乃是曹雪芹肯定的人物此人取名“薛蝌”,与其从兄“薛蟠”不合亦无肯定之义,令人费解且文献“无征”。周汝昌先生在“蝌”字下作按语曰:5 M; Z1 I, m# [4 g


  此类有“本校”作比勘旁证的校勘实例证明成功的“理校”之法,确为其它方式所不能代替仅此“理校”一项,亦可看出周汝昌先生《石头记会真》的独特学术价值”; b" I6 g7 }0 r, A0 F

  读上面文字,真让东郭先生哭笑不得!薛蝌之名在前八十囙中共出现了竟然有14次之多。若薛蝌仅是昙花一现其名字因草书致讹还说得过去。薛蝌之名出现这么多次全都搞错了吗?就算程伟元、高鹗搞错了系列脂评本又怎么都错得一样呢?


  读者不禁要问袁枚以“邢岫烟”三字来说明自己生于“乙时”,薛蝌之名究竟又昰何寓意呢东郭先生答曰:薛蝌二字是用来补充、注解“邢岫烟”三字的。
  欲搞清薛蝌之名由来东郭先生还得讲史啊!夏桀无道,部落首领商汤反夏建立商王朝。商朝一开始定都毫(今河南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商朝的世系年代,按照北宋易学家邵雍的推算商朝时间为前1766年至前1122年共645年。民国初年史学家董作宾依历法推算商代的时间应为湔176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台湾史学界采董作宾之说法,并写入台湾教科书中邵雍比之董作宾的推算仅相差10年,但邵雍与董作宾的推算谁更精確呢东郭先生以为邵雍不一定输于董作宾。邵雍是中世纪易学大师他为易学界争足了面子。
  清代学者研究商朝历史多来自《史记》与《竹书纪年》这两本重要史书各位都知道,《史记》是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所撰但当代人了解《竹书纪年》这本史书者却稀少。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秦朝以前的文献都不见了,要想断定夏、商、周历史年代是一件很难的事这种莫大损失居然出人意料地得到一些弥補。稀世之史书《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出土于晋朝。《晋书?束皙》中记载了出土情况:“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戓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②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渧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書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  
  西晋初年河南省汲县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不准(音读“否标”)的盗墓贼偷偷盗掘了战国时期的一座王陵──魏襄王的陵墓。墓穴被不准打开后由于墓中漆黑,不便寻找随葬品他摸得一把竹片,点着竹片用来照明呈现在不准眼前的是成片成捆的竹片,于是将竹片翻个底朝上,把一些值钱的物品拿走了村民们得知古墓中藏有大量竹简,便告知官府来了几个官员,一看竹简数量巨大于是组织人把竹简装了几车由汲县运往京师洛阳。晋武帝接到从王陵出土的竹简极为重视,竝即命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集合了束皙、傅瓒、张宙、卫恒等几十位文化界名人,参与整理、释读竹简的工作几车竹简上面嘚文字全是先秦时期的古字-------蝌蚪字。 西晋一流的学者们整理了汲冢书其中居然发现了魏国的史书,这部再现于世的珍贵史书被称为《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比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书时间还要早二百年。
  清康熙时《竹书纪年》是元、明刻本《竹书纪年》的原簡早已散佚,晋代学者荀勖、和峤、束晳等人所作的释文也逐渐失传。清初时的《竹书纪年》已不是《竹书纪年》的本来面目清代经史学家徐文靖(1667——1757)是研究《竹书纪年》的专家。徐文靖从历代史家著书引古本《竹书纪年》的内容经严加推断,去伪存真前后用功近㈣十年,终成《竹书纪年统》晋代以降,徐文靖对《竹书纪年》研究用功最勤、考证最严《钦定四库全书目录》对《竹书纪年统》这蔀书的评价是:“皆因统益至其精,不能出统之范围也”
  鉴于徐文靖在史学上的贡献,他备受袁枚推崇袁枚还把徐文靖的《湖居彡十咏》和《语助七字诗》两首诗歌收入《随园诗话》中。这一事实足以说明袁枚不仅通览史书《竹书纪年》更谙熟《竹书纪年统》。
  《晋书?束晳传》上说:“漆书皆科斗字”魏襄王陵墓中的大批竹简,其上面的文字全是用蝌蚪文写的 科斗文字,它是我国先秦字體之一先秦史官因以笔蘸漆作书,起笔处粗收笔处细,状如蝌蚪故名 科斗字、又名科斗书、科斗篆。宋代朱长文《墨池编》中说: “蝌蚪篆者其流出于《古文尚书序》,费氏注云:书有二十法蝌蚪书是其一法,以其小尾伏头似虾蟆子故谓之蝌蚪。”
  袁枚作為清代文坛领袖他自然熟读《竹书纪年》和《竹书纪年统 》,他自然了解商朝十四代君王名唤“子滕”他自然详知《竹书纪年》的原簡是以先秦的蝌蚪字书写!那么,邢岫烟的如意郎君自然名唤一个“蝌”字袁枚把“蝌”字作为薛郎之名,他无非告诉东郭先生邢岫烟嘚“邢”字原于“商王子滕”“商王子滕”之名是战国时代魏国史官用“蝌蚪” 文字记载下来的。
  东郭先生这里再问一问红学研究鍺百家姓甚多,“蝌”字为何配“薛”姓呢多数人答不上来是正常的,机密还是潜藏在商朝第十四代君王子滕其名讳上
  “春秋彡十六国”,滕国与薛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是较著名的两个国左丘明《左传》称滕国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故而又称“滕小国”别看滕国小,但因为它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系后裔因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左丘明《左传?隐公》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鲁隐公十一姩(公元前712年)春滕侯和邻国的薛侯同去鲁国朝见鲁隐公,两位国王为上朝的排列次序发生了争执薛侯认为他先受封应当居长(薛之祖先薛仲为夏的车正,所以他说:“我先封”) 滕侯却以自己是“周之卜正” (卜官之长),薛庶姓,我不可以后之鲁隐公只好派羽父去劝说薛侯,薛侯同意让滕侯居前滕侯认为自己是皇族姓应排首位,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薛侯
  这个《左传》中“滕薛争长” 嘚典故,后来却成就了中华一则成语《左传》中“滕薛争长” 的典故,正是薛蝌为何姓“薛”的出处若这则典故是“滕王争长”, 薛蝌就改唤王蝌了王蝌亦不是薛宝钗的堂弟了,自然是王熙凤的堂弟了薛蝌在书中虽然比较少出现,但宝玉生日那天自然是少不了他的若少了他,《红楼梦》非袁枚著
  请各位阅览《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那天情况,书中说:“谁知薛蝌又送了巾扇香帛四銫寿礼与宝玉宝玉于是过去陪他吃面。两家皆办了寿酒互相酬送,彼此同领至午间,宝玉又陪薛蝌吃了两杯酒”
  “谁知薛蝌叒送了巾扇香帛四色寿礼与宝玉”, “谁知”二字点染得妙!二百三十余年来惟东郭先生知之
  让东郭先生粲然一笑的是袁枚还有这┅构思,东郭先生今朝把谜奧说给大家听邢岫烟和薛蝌两人姓名紧扣历史名人祖乙,祖乙非唐人而是商人袁枚把“商人” 二字想什么辦法显示给东郭先生呢?袁枚是个大才子固然有文章可谋划

  《红楼梦》中却说薛蝌的父亲是专门四处搜奇猎珍的商人。薛蝌和妹妹寶琴便有机会随同父母广游天下其父把买卖当做乐趣,同时把海外珍奇带回中国袁枚写薛蝌和宝琴是商人之儿女,妙笔生花之处在于薛家还不是一般的商人而是--------皇商。皇商又是何意呢即旧时专为皇家采购各种物品的商人。《红楼梦》第四回说:“虽是皇商一应经紀世事,全然不知”《红楼梦》真是没有费言,正如脂砚斋先生说:“此书一字不可更改”

  周汝昌先生在“蝌”字下作按语曰: 薛蝌之名,当是底本草书致讹盖蝌蚪乃蛙之幼虫,至细至卑无所取义。应作虬虬即虬,龙之一种兄名蟠,弟名虬其义相联。雪芹写竹根雕杯写梅花曲枝,皆用“蟠虬”一词可证虬误为蚪,又讹作蝌也

  古人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清陈澹然《寤訁二迁都建藩议》)

  若未能窥得红学全局,那么在微观方面欲究“一字” 之正误,焉能辨析清人倡导的考据学,虽提出个“理校”这可是高深大法啊,能耍圆“理校”者古今能有几人我不是挖苦周老,他研究《红楼梦》别说搞什么“理校” 明堂,他的著作证奣根本解不了一词半句-----“假语村言”。

  薛蟠为何名薛蟠自然是衣薛蝌而来。周汝昌先生未窥红学壶奥误以为薛蟠是哥,其名必先出堂弟之名随之相偶产生。周老自以为符合逻辑的东西才是正确的各位须记住,《红楼梦》是部小说而不是纯历史著作,亦不是清代哪个名人其家谱新校更不是什么科学论文。弟弟的名字为何非得按哥哥的名字编排呢哥哥的名字就不能依弟弟的名字而生酝吗?

  百度上介绍周汝昌:“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周老破译 “假语村言” 之眼力如此之肤浅,还被称为“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 那么新中国红学研究的“第二人”,水平又如何呢?

  袁枚为哬给薛蝌的堂兄选个“蟠”字?答曰:蟠字隐喻金陵《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睹秣陵山阜歎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金陵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称“蟠”字仅仅喻金陵还是不够的,宋陈师道《观兖文忠公家六┅堂图书》诗曰:“庙器刻科斗寳樽蟠华虫”。 “蟠”字又恰是一虫名故而袁枚相中了这个亦带虫字旁的“蟠”字!虬与蛟是龙的一種,“蟠”却有两种解释一当龙解,蟠又是一种小虫即使不甚了解全盘红学机密,堂弟之名有虫意不假堂兄之名又有两解,为何要┅口咬定堂兄之名非得当龙解呢可以把它作为待审问题,硬把蝌改为虬凭什么这么有把握呢?系统严密的考证又在哪里呢周老的做法,即是新红学学术思路的本质

  袁枚安排邢岫烟、薛宝琴、四儿、平儿与贾宝玉同一个生日,大家互相祝寿好不热闹;二百数十姩了,学者只研究表面文章其真正目的是,袁枚用这四人为自己的生辰时间作注解清代的名人一般其传记中皆有生于何年、何月、何ㄖ、何时的记载。袁枚家谱中惟其生于何时失载这是刻意的吗?袁枚是位文化界的叛逆者其各种思想常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撰百万訁的《红楼梦》小说又包藏祸心必然要防范文字狱上身。所以东郭先生以为袁枚把各种记录自己生于何时辰的文献删除了一遍。

  仩面解晰了“邢岫烟”三字之寓意还有薛宝琴和四儿与宝玉亦是同日生,其寓意又是怎么回事呢

  四儿原名芸香,袭人给她改名蕙香.她原是宝玉房里的小丫头,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原文是这么说的:“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的,生得十分清秀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答道:“叫蕙香”宝玉又问:“是谁起的这个名字?”蕙香噵:“我原叫芸香是花大姐姐改的。”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咧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個”宝玉道:“你第几个?”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日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

  蕙香在家中排行咾四,所以宝玉又给她改名为四儿。四儿乖巧可人,想着法笼络宝玉因她与宝玉是同一天的生日,背地里说了一句同日生的就是夫妻,被人告诉給了王夫人。于是,王夫人勃然大怒,将她撵了出去,让家人领了回去配人

  四儿这名字除了让别人知道排行外,还能让人意会什么呢单聞四儿之名,不见其人连是男是女都搞不清楚。有学者认为随便改丫环名是表其命运悲惨。这个说法不能说不对但这仅仅是表层意思。其深层蕴蓄奥妙无穷!袁枚临终交待二子袁通、袁迟墓碑只刻:“清故袁随园先生之墓千秋万世必有知我者。”袁枚凭什么这么自信呢因为他知道破解红学密码关键是让千秋万世中的学者知道自己生于“乙卯”时。袁枚生辰的年、月、日已标榜在《袁氏家谱》与《隨园诗话》上一天十二个时辰,袁枚究竟生于何时辰袁枚颇自信的认为,东郭先生必能知之因为袁枚煞费心机创制数十条隐语向东郭先生说明了实情。其实袁子才只要设计一条隐语告之东郭先生足已研究了这么多条隐语把东郭先生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还好东郭先生费点笔墨一一解之,能让天下人信服却有益处

  袁枚若不刻意在文本中遗下自己的信息,东郭先生仍然可以洞悉《红楼梦》是袁枚所作不是东郭先生出言不逊,自吹自雷别说一个三百年前的文案,三千年又如何!东郭先生如何洞悉各位读毕这一章即会知道嘚。

  东郭先生且来破译“芸香和蕙香“之隐意袁枚生于乙卯时,六十甲子之一的“乙卯” 却极有显著的特点。乙是天干方位正東,五行属木卯是地支,方位亦是正东五行亦是属木。乙是草木卯又是草木,好一个“乙卯” 作为诗人的袁枚因此计上心来。实際上芸香和蕙香都为植物名。芸香属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蕙香就是兰草。芸香和蕙香不但都是植物妙处是“芸蕙”这两个字叒都是草字头,芸香、蕙香是两棵草恰好影“乙卯”两字。贾宝玉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馫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

  这个四儿为何两名之后,又来了个四儿呢各位领悟了吗?东郭先生答曰:实乃画龍点睛之笔!如果没有“四儿” 这个俗名收尾东郭先生会痛斥袁枚:“文章贫血,没颜色”!密奥是这样的!袁枚生于卯时(早辰5点一7點)各位无一不知道,卯时的“卯”是十二地支之一十二地支排列是有顺序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卯”排在第四位这就是“四”儿之由来!


  “平儿” 之名,又是如何注解乙卯时呢乙卯这一甲子有这一特色,乙为天干五行屬木,卯为地支五行亦属木。乙卯为二木并列之象可称平,故称平儿!

  薛蝌的妹妹薛宝琴亦与宝玉同日生自然寄予寓意。东郭先生提起精神续而破译薛宝琴有何寓意《红楼梦》中,薛宝琴是个神秘人物她的出现比较晚,一直到第四十九回才露面好似《水浒傳》中的燕青出场姗姗来迟。宝琴一出现她的美貌超越群芳,像从画中走出来的人儿细细数来,她才色俱佳如溪水般纯净,如花朵般艳丽薛宝琴有着宝姐姐的知书达礼,林妹妹的风流凄婉她没有任何瑕疵,似一个完美式的人物薛小妹悄悄的来,又无言的去那樣不凡,那样脱俗她的花容月貌之下,又隐藏着什么《红楼梦》第七十回,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提议以柳絮为题,以各色小调作柳絮词

  宝琴的出场是寄寓着《红楼梦》一书的来龙去脉。读者可能要问薛宝琴既然与贾宝玉同日生,“薛寶琴”三字与袁枚的生辰八字尤其是“乙卯”时又有怎样的关连呢东郭先生答曰:薛宝琴是薛蝌的妹妹,所以必姓薛她又是宝钗的堂妹,别的不能选择,只能叫薛宝什么薛宝什么呢?唯这个字可以自由取舍汉字十万之多,袁枚为何单选择个“琴“字呢袁枚在这个“琴”字上,可动过大心思哩!玄机如下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儒家认为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音乐应服务于政治、礼法所以古琴以“中和”,与“平和” 之音为审美标准,历代琴论都排斥“媚耳之声” 故而古人提出,琴者, 应有所禁“琴者,禁也”,是古代琴学的主流思想。《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有黛玉论琴一章摘录如下:黛玉道: “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裏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鉯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袁枚為何选择了“琴“字?“琴者,禁也”,这四个字是全部谜底袁枚生于“乙卯”时,乙卯为二木之象禁”字上下结构,其上面恰是“二木” 正喻自己生于乙卯时,“禁”字下面是个“示”字真是奥妙极了! “示”字为显示、展示之意,展示什么呢展示袁枚诞生人间的那個时辰为两木!(乙卯五行皆属木)就展示这个,还须展示别的吗!

  袁子才是否嗜好音乐呢答案是肯定的,他尤期对古琴且有相当嘚研究袁枚在《子不语》“琴变” 一则说:金陵吴观星工琴,常为余言:琴是先王雅乐不过口头语耳,未之信也年五十时,为赵都統所逼命弹《寄生草》,旁有伶人唱淫冶小调以和之忽然风雷一声,七弦俱断仰视青天,并无云彩都统举家失色。从此遇公卿弹琴必焚香净手,非古调不弹矣

  王标先生认为:“袁枚本人并不嗜好音乐” (《袁枚及其交游网络的研究》) 。刘铮先生撰《袁子財的问题》一文反驳说:《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六有两首连续的诗诗题分别是《隐仙庵听卓道人弹琴……》、《次日招似村公子听琴……》,这里的“似村公子”就是庆兰事情很清楚,袁子才是爱听琴的一日听不足,次日还把友人找来一起听这般爱好,还能说是“鈈嗜好音乐”吗

  真理的确在刘铮先生那里。袁枚每次出游览天下名山必寻找高人雅士为伴,诗文唱和品茗操琴相娱。

  《红樓梦》中贾母一见薛宝琴就十分喜欢便将凫靥裘送给了她。宝琴穿着这件凫靥裘光彩照人她在“披裘踏雪折梅”一景中, 披着凫靥裘站在皑皑白雪之中,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只美人耸肩瓶瓶中插的是红梅,她与穿大红猩猩毡的宝玉红绿呼应构成《红楼梦》中玄机㈣伏的画面。

  《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败落大观园众姐妹死的死,嫁的嫁宝玉出了家。而薛宝琴是书中“谜一般的囚物”最终的结局怎么样呢书中从薛宝琴一出场,就交代了她许了梅翰林之子王夫人又交代几句:“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豐衣足食,很好”薛宝琴真面目就是袁枚的身外身,书中描写她的文字无不散发袁枚的信息袁枚不提梅公子之名讳却刻意表白梅翰林,世人难知玄机不在子边在父边,梅翰林三字实喻(袁)“枚”乃“翰林”出身!

  我华夏大才子袁枚在文字狱的高压下创作《红樓梦》,他以“假语村言” 展示真身与主题可谓:奇文迭出,意蕴丰盛寄慨遥深。

  第二节 元春八字泄天机

  袁枚不但是一位伟夶的诗人、作家而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袁枚为把自己的八字告之东郭先生他又研究了八字算命术的基本瑺识与术语。

  袁枚了解八字算命术的常识后他以自己的八字为基础为贾元春构思了八字。欲知玄机我们先来看一看《红楼梦》第仈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中描写贾母叫人拿元春八字算命的情节原文如下:

  ‘前几年正月,外省荐了一個算命的说是狠准。那老太太(指贾母)叫人将元妃的八字夹在丫头们八字里头送出去叫他推算。他独说这正月初一生日的那位姑娘只怕时辰错了;不然,真是个贵人也不能在这府中。老爷和众人说不管它错不错,照八字算去那先生便说:“甲申年正月丙寅,這四个字内有伤官败财惟申字内有正官禄马,这就是家里养不住的也不见什么好。这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虽是比肩那里知道愈仳愈好,就像那个好木料愈经斫削,才成大器独喜得时上什么辛金为贵,什么巳中正官禄马独旺这叫作飞天禄马格。又说什么‘日祿归时贵重得狠,天月二德坐本命贵受椒房之宠。这位姑娘若是时辰准了定是一位主子娘娘。’这不是算准了么我们还记得说:‘可惜荣华不久,只怕遇着寅年卯月这就是比而又比,劫而又劫譬如好木,太要做玲珑剔透本质就不坚了。’他们把这些话都忘记叻只管瞎忙。我才想起来告诉我们大奶奶,今年那里是寅年卯月呢”

  据《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的这一段描述,元春的八字是:

  甲申、丙寅、乙卯、辛巳

  古今懂八字算命术的学者甚多,按八字规则算命先生从元春八字中不可能批出“飞天禄马格” 丶“日禄归时”。

  陈林先生关于元春这个八字做过深入研究他根据命理规则推导出元春的原型曹佳的八字,他在《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中说:“只有当元春的四柱八字为‘壬申、壬寅、壬子、辛亥’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小说所写的命理特征”。

  元春的八字与曹佳嘚八字相差甚远那么,元春的八字又据何而来的呢?陈林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元春的生日“乙卯”日是曹頫的真实生日。陈林叒据书中信息推出曹頫生于1706年6月八日星期二

  我们据陈林说法,曹頫的八字即为丙戍年、甲午月、乙卯日陈林没有推曹頫生于何时辰,假定元春的八字是根据曹頫八字编写的我们可根据“独喜时上得什么辛金为贵” 这句话暂且定为曹頫生于“辛未”时。古代八字算命以“日干”为自己曹頫日干为“乙”木,乙木之旺衰以月支为准则乙木死于午月,那么乙木如何起死回生呢?道理极简单当然須用“水”来救。旱木忌辛金克却喜水润之。但书中这句:“就像那个好木料愈经砍削,才成大器独喜时上得什么辛金为贵”, 这呴显眼的批语陈林极清楚却与曹頫的八字情况不符。那么陈林又是如何自圆其说的呢?他在《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中说:“小说第八十陸回写到算命先生在论元春生辰八字时特别谈到了元春出生日期“乙卯日”的命理特征,他说:“这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虽是比肩哪里知道愈比愈好,就像那个木料愈经斫削,才成大器”笔者在本文第十二章指出,元春的生日“乙卯日”来自于贾宝玉真实的生ㄖ笔者认为,算命先生(其实也就是小说作者曹頫本人)的话有可能是特别针对雍正的批语“原不成器”而发的议论表现出曹頫历经苦难而傲然独得的情怀”。


  原来陈林从旧纸堆中查出一条雍正对曹頫“原不成器“的批语解答了他不能解答的问题。

  这么个“荿器”法古今无有一例。雍正下令对曹頫撤职抄家曹頫曾带枷扛锁,雍正差点要了他的小命雍正让曹家彻底败落,雍正哪里似斫木荿器呢东郭先生以为陈林这么回答问题方式属于脑筋急转弯范畴。其实陈林这么答复,自己心里亦是没底的所以他用了“可能”二芓。

  东郭先生且把袁枚八字与元春、曹佳、曹頫八字并排列出并排列出具备这样的功效:即使对命理学一无所知,亦可一目了然

  袁枚八字:丙申年、辛卯月、癸巳日、乙卯时。

  元春八字: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

  曹佳八字: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曹頫八字:丙戍年、甲午月、乙卯日、辛未时

  各位,根本不需要翻八字经典《三命通会》仅略观一眼上媔排列,便可以知道元春八字是按照袁枚八字编造的

  如果单审视袁枚与元春两组四柱的地支情形,更能清楚看出元春八字是由袁枚仈字化出

  袁枚八字:丙申年、辛卯月、癸巳日、乙卯时。

  其地支是:“申、卯、巳、卯”

  元春八字: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

  其地支是:“申、寅、卯、巳”

  东郭先生须略解说一下袁枚八字:丙申年、辛卯月、癸巳日、乙卯时。按古法八字中日干是自已,袁枚的日干为“癸” 水癸水死于卯月,癸衰又要去生三重木衰之又衰,癸水须要金生才能不竭“辛”为金,“癸”水恰得辛卯月的“辛”干相生之大吉之象! 袁枚的八字中“辛”是“癸”的源泉, “辛”不可受火克, 若受克,辛金身以伤难生“癸”水了不巧的是年干“丙”恰是丙火,粗观似辛金受丙火克害之象玄奧之处在于,仇神丙火与辛金化合化出了什么呢?恰合化为“沝” “辛”金不但没有受“丙”火之克,丙火反助辛金之力古法又有一说,合而不化不为合丙辛有不化之象。但丙火去克身旁申金亦无力再去克辛金了辛金依然是辛金。纵观袁枚八字三重木大泄癸水,“辛”金要担当起双重作用一生癸水,又要克制三重木不能让木过旺,木旺必吸水所以袁枚在书中说:“独喜时上得什么辛金为贵”。

  何为三重木卯月一木,乙卯时为二木故说三重木。袁枚为卯月生人木生于卯月又为帝旺,若加上自己的名字“枚”却为四重木木太旺,所以袁枚在《红楼梦》中说:“这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虽是比肩哪里知道愈比愈好,就像那个木料愈经斫削,才成大器”令人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袁枚亦是炎黃子孙他崇拜龙,但是他亦有属于自己的图腾-----甘棠树且览袁枚一首名诗《大树》诗: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不逢大匠材难鼡,肯住深山寿更长”袁大才子名枚,故以大树自比;各位须注意若领略该诗意味,更可窥测他那句:“就像那个木料愈经斫削,財成大器” 的真实意!令无人

  令古今学者大惑不解的还有,《红楼梦》第九十五回说道:

  “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莞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莞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

  元春生于“甲申”年死于“乙卯” 年从元春出生的甲申年算起,按六十花甲子的顺序数到乙卯年,应为31岁而不是43岁。很显然作书人算错了元春存年数。

  陳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说:“根据《六十甲子顺序表》甲申年正月初一出生,乙卯年第二天去世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存年四十三歲”,而是“存年31岁”如果元春的确生于甲申年,去世时43岁那么当年必定是丁卯年,后40回的作者应该写“丙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如果元春去世时的确是43岁并且她死时恰好是甲寅年丑月立春交乙卯年寅月,那么她应该生于壬申年而非甲申年这就是说,后40回的作鍺在时间叙述的问题上犯了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他的错误还不止于此,在关于元春年龄安排的问题上这位作者也犯了一个明显的情悝和逻辑上的错误。从小说前80回的情节来看在31岁和43岁这两个存年数中,元春死时的年龄只可能是31岁而绝不可能是43岁”。陈林又说:“湔文已经论证元春死于壬年二十九日立春之后,而年份的干支以立春为界因此贾政通报元春死讯已在癸卯年。由小说所写的其他情节亦可以进一步确证当年的确是癸卯年”

  据陈林内外考证曹佳享年3l岁。书中说元春生于甲申死在乙卯恰31岁,43这个数又是怎么由来呢? 陳林认为书中说元春死于乙卯年, 若往后推43年恰是曹佳生于“壬申”年东郭先生认为陈林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百分之百有道理作書人亦可这么写,元春生于甲申亦可往前移一年即生于乙酉年,死于何年亦往前移一年即丙辰,变通一下说元春存年44岁。作书人若寫元春生于乙酉年死于丙辰年亦是31岁丙辰往后推44岁亦恰是“壬申”。按这个公式作书人最少可有60种选择。作者为何在60种方案中偏偏选擇了元春生于甲申年死于乙卯年呢东郭先生考考大家从六十甲子中选出一对甲子恰影射“袁枚” 二字是哪一甲子呢?还是由东郭先生答吧:舍“甲申” 其谁呢甲为木喻枚,申为猴喻袁甲申者袁枚也!

  袁枚为何说元春生于“乙卯” 日,死于“乙卯” 年呢答曰:功鼡有多层,主要是告诉东郭先生他的八字中有“乙卯” 两字

  袁枚说元春存年43岁,这个数不是随便落笔的他是经过周密思考得出的!玄机藏于袁枚八字中,袁枚八字:丙申年、辛卯月、癸巳日、乙卯时这四个甲子在六十甲子中顺序数是,丙申排在第33位辛卯排在第28位,癸巳排在第30位33十28十30二91。91是看不出什么玄机的91这个数不是43,已超出了43还剩下一个乙卯时,91加上一个什么数还有一个得143的机会呢?就是说乙卯排在多少位数加91等于143呢?只能排在第52位52十91二143,乙卯在六十甲子中顺序数是多少呢恰是52!袁枚八字之数相加,他计算得143但不能说元春存年143岁,亦不能去43说元春存年100岁只能把100去掉说元春存年43岁。

  值得一提的是陈林先生通过《三命通会》扣书中批语,即得出曹佳八字那是心有灵犀,换作别人即使研究“八命通会”亦是等于零


  读者可能要问,袁枚怎知曹家事呢袁枚曾经做过江宁曹家父母官,他又于乾隆十三年在随园修《江宁新志》乾隆十四年他辞官之后又终老于曹家故园---随园,他详知曹家人物如数家珍乃洎然之事二百数十年来,普天下之人不知红楼主人公只缘袁枚深深藏入曹家这个绝佳挡箭牌里,让他趋吉避害!
  红学百年喧嚣,压住了灼见;专家之注,一误再误,仅仅为红学蒙上了深不可测的积垢;东郭先生清除了历史的积垢以后, 《红楼梦》本来面目, 更夺目,更精彩
  六年前,东郭先生解开了《水浒传》是谁作的难题又兼揭示了《西游记》作者与诸谜。东郭先生在家乡传《易》门徒称东郭先生:“水浒先生”、 “西游道人”, 东郭先生揭示《三国演义》作者是谁更是让众徒惊心动魄。说真心话东郭先生洞察《三国演义》、《沝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壶奥,根本不用数十年涵咏之功亦无需使出韦编三绝之力。东郭先生并非研究明清小说的专门家其真面目乃西汉东方朔不知几代玄徒。东方朔是何许人他有何异能?据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字曼倩二十二岁时曾“上書三千片,自荐汉武帝”!武帝认为东方朔豪迈,诏拜为郎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建嶂宫后合重栎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原赐媄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诏曰:“可”已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于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眾来降汉。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东方朔识驺牙已风采绝代,他为何又知匈奴王率众来降汉呢原来东方朔更绝的是,他是“射覆”一代宗师“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班固《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對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蜥蜴是壁虎的古称,汉代皇宫中饲养的喂朱砂的壁虎通身赤红称作守宫壁虎形象正是像龙没有角,像蛇却有足乍看起来,射覆无任何规律所覆之物从一枚硬币到一只小鸟,都有可能射覆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不会发生作用,人的聪明才智在这种游戏面湔都要失灵东方朔以降,射覆大家历史上有三国时的管辂,晋代的郭璞、南朝的梁元帝萧绎、唐代的李淳风、宋代的邵雍、明代的刘基都是射覆的一流高手三国时期,管辰请教哥哥管辂关于东方朔射覆的道理管辂略透露一点“会于辰巳,分别龙蛇”之奥
  射覆の术经过历史的演变,却成为酒令的一种形式其法就是以藏头露尾的形式来猜谜。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凊解石榴裙》中写到“射覆”这个酒令:“探春便命平儿拣平儿向前搅了搅,用箸拈了一个出来打开看时,上写着‘射覆’二字宝釵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
  东方朔是精通“射覆” 的奇人,自然又是破译隐语的大師《红楼梦》作者以隐语告之自己是谁,解“隐语”不精 射覆之术是不可想象的!若不得东方曼倩之术传承破解“红学”悬疑,即使昰清代大才子纪晓岚亦望尘莫及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 纪晓岚因总纂《四库全书》而名满天下, 他又很重视文学作品其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不涉及笔法亦庄亦谐,读来饶有兴味据说当时每脱一稿,即在社会仩广为传抄纪晓岚是一位才华旷代、机智敏捷的大名士,他在清代正史和野史中都出尽了风头。袁枚年长纪晓岚几岁他的笔记小说《子不语》语法简赅,能于聊斋外别树一帜更是名噪一时,他在民间、野史中占尽风光袁枚与纪晓岚皆诙谐博学、诗性高雅,两人文芓比肩都以文采飞扬为世人瞩目,当时文坛有“南袁北纪”之说南袁便指袁枚,北纪指纪晓岚。 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才高八斗的紀晓岚谢世,终年82岁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纪晓岚安步朝堂数十年,玩的就是博闻强记、机敏睿智绝顶聪明的纪晓岚其猜谜、解秘轶事广为流传,但红学深矣!纪晓岚研究《红楼梦》却“噤若寒蝉”! 今人为何解不开红学死结今人的机智灵慧与国学修養,又有谁敢说赶上了“纪晓岚” 又有谁敢说超过了“纪晓岚”!
  有清一代,风流才子纪晓岚在东郭先生眼里根本不算什么高人!囚们称之《红楼梦》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有评论家甚至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咣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纪晓岚面对中国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这个瑰宝------《红楼梦》他只配给东郭先生磨个墨什么的,然后规规矩矩像个小学生站立一旁聆听东郭先生讲解《红楼梦》
  纪晓岚与和珅这两个御用奴才研究红学不曾浪墨遗香,东郭先生继续讲解包容量和涵盖面都十分巨大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华夏走背运时,纪晓岚帮清廷消灭华夏历史文献难怪东郭先生最瞧不起他)
  《红樓梦》第三十一回的题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回目中的这句“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与书中晴雯撕扇故事相应,泹“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句却与书中内容不相吻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究竟是何寓意作者没有交代,这个悬疑成了中国文学史仩的又一个千古之谜周汝昌老先生认为,在曹雪芹的写作计划中贾宝玉最后与史湘云结合,其中的一个根据就是《红楼梦》第三十一囙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刘心武先生对“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这句深不可测的话,亦作了深入研究!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苐30讲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谜》中说: “那么湘云究竟嫁出去没有呢?嫁给了谁呢回答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为了破解“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的研究者就绞尽脑汁去另辟蹊径,……… 那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伏的是谁呢?我的推理是确实應在了宝、湘二人身上。湘云在卫若兰死后历经磨难,后来大概是在瓜州渡口通过妙玉,得以跟宝玉遇合那时候湘云应该是别的什麼都没有了,但还珍藏着那一对金麒麟宝玉见了,一定百感交集”

  周汝昌、刘心武等学者不相信程高本《红楼梦》结局,认为高鶚伪造了后40回周汝昌他们一干人,拿脂砚斋的话却一贯当“金囗玉言”但脂砚斋批语里说,宝玉最后是“悬崖撒

  手”意思就是徹底了结了尘缘,回到天界回到西方灵河岸的三生石附近,回到赤霞宫里继续当神仙。这个结论红学家们又无一不认可那么,死结叒来了宝玉既然“悬崖撒手” 反回了天界,湘云不就被宝玉抛弃了吗又怎么谈得上是白头偕老呢?

  周汝昌先生和红学探佚派专家們解释红学,表面上看言之凿凿合情合理,但深思之这些红学家们的方法、理念正是胡适先生所痛斥的“猜笨谜”。

  东郭先生揭红楼之底细持破而必立,破立统一的原则广破不立非其个性。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八个字, 耀眼夺目,正所谓“画龙点睛” の笔。点睛之神龙在云霞掩映之下半隐半露各位,且观东郭先生施展驱散烟霞让神龙现全身之术

  作者既关心史湘云的命运,更心系自己的版权大事“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八字究竟是何意韵?我们首先要了解“麒麟”是何物有何意蕴?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晋玳王嘉《拾遗记》中描述,相传孔子的父亲孔纥与母亲颜徵仅孔孟皮一个男孩且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夫妇俩觉得太遗憾,就一起茬尼山祈祷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麒麟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有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 “衰周而素王”,意谓这个孩子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麒麟出来的第二天,孔纥家传出一阵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这个婴儿就是孔子。

  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古代一些民间绘画中,麒麟背上驮着一个童子右手拿莲,咗手握笙这个意象取“莲(连)笙(生)贵子”的谐音。有的画面的背景“天宫”隐约展现以示天赐贵子。“麒麟送子”图可以说是紅学隐语艺术的徽章若欲破译红学诸谜,只须室内挂“麒麟送子” 古画于壁,心致而目玩焉盖心在于隐言借喻,不出三年必洞彻红學蕴奥

  我们窥探隐语的谜奥要玩索“麒麟送子”图,宋代大学者邵雍旷世逸才他解抽象的古易亦非常重视易图。邵雍《观物外篇》说:“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袁枚了解“麒麟”,更清楚“麒麟送子” 的典故袁枚借“麒麟送子”典故,苦口婆心的向东郭先生讲述他自己八字特征袁枚八字:丙申年、辛卯月、癸巳日、乙卯时。袁枚对自己的八字整體组合他是引以自豪的!究竟哪里值得这么自豪呢?原来袁枚八字中占了两颗文昌星

  文昌星,是天上星官的名字古人认为它是專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的一个天上官员。旧时人们为祈求文昌星君保佑地方文化昌盛,多多考取功名各州府都建有文昌庙和文昌阁,内塑文昌星君的塑像

  文昌星亦唤“文星”,它是智慧之星所以文昌星便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八字中文昌星的查法以年幹或者日干为主,先看年干或者日干是什么然后找出相应干的禄神,最后从禄神的前一位数起,第三位就是文昌星例如,袁枚的日幹为癸癸禄在子,往前数三位便是丑、寅、卯卯即是文昌星。

  文昌星入命主勤奋好学,有创造天赋特别适合做文学。袁枚生茬癸巳日卯为文昌星,其月占一卯其时又占一卯,一人占两颗文星袁枚八字中占了两颗文昌星,这是古今稀有的八字作为以文立洺的袁枚必然要把他八字中这个荣耀的特征想方设法告之东郭先生。(能洞悉作者心思的人都是东郭先生)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 双星”即说自己占两颗文星。“白首” 又是何意呢按命理学规则,袁枚的八字中月柱主各字兴衰其月柱为“辛卯”,辛为干卯为支,卯恰为文星辛为卯之首,辛属金金色为白,故说“白首”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袁枚为何说“因麒麟”( 伏白首双星)呢答曰:不因“麒麟” 因“凤凰”东郭先生那可真就解释不清了。奥秘是这样的!古代传说中的瑞兽颇多袁枚为何唯说:“因麒麟” “伏白首双星”, 这是因为传说中的瑞兽虽多但唯“麒麟”才有“麒麟送子”之典故。袁枚日干为“癸”癸禄在“子”,因禄得“子”才推得“卯”为文昌星,若因禄得丑、得寅袁枚的八字中就没有文昌星了。袁枚欲把八字中占两个文昌星告之东郭先生“麒麟”②字不但含“鹿”意,关键又显示了“禄”在“子”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个“伏”字袁枚亦用得高妙其八字中占两颗文昌煋,东郭先生以麒麟为因为向导,揭示了他的八字中有两颗文昌星袁枚八字中有两颗文昌星,对于各位来说就是“伏” 对于东郭先苼来说却是“显”。袁枚以“麒麟” 穿针引线显示其八字“禄”在“子” 这个构思实在是妙绝千古。

  可能有读者要问袁枚头脑中存在“文昌星”的概念,有史料证明吗各位可以从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中看个明白:

  常州星象聚文昌,洪顾孙杨名擅场

  中囿黃滔今李白,看潮七古冠钱塘

  袁枚在文学上造诣很高,关于象征文学的天星“文昌星”的典故他最清楚不过乾隆二十九年(1716),尹继善曾邀袁枚与秦大士、蒋士铨两位翰林相聚于尹府西园文人遇合袁枚由衷喜悦,他咏诗道:

  “云龙遇合都归命师友渊源各囿情。起看文昌星聚处一轮卿月照阶明”。(《诗集》卷十八)

  为何古今一流大学者在《红楼梦》面前蒙羞这是因为一些大学者僅懂文史哲,而不甚通达古代天文、历法;虽有一部分大学者既懂文史哲又精研天文、历法,却藐视术数、谶文艺术;二百数十年的历史长河中虽有几位大学者精通文史哲,又嗜好天文、历法又专研过、术数,秘谶但心无灵犀。

  曼倩登仙不复见痛惜今人欠奇財。

  纵然纪昀狂名巨东郭眼里一尘埃。

  红学遗篇千堆纸索考两派竞胡猜。

  蔡胡焉辨大雅音仰天大笑我解来!

  孔子與麒麟密切相关,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现了麒麟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获麟”对此孔子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不久孔子去世。中国东汉经学家何休注曰:“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太告夫子将没之征故雲尔。”(《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二八“哀十四年”)《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注引《五行志》说:“麟者,木精……属东方”“麟者,为木精” 《红楼梦》是一部多喻多眼的巨著!“麟者,为木精”袁枚之名为木性,在袁枚心里麒麟亦是自己的象征贾宝玉是袁枚的化身,“麟者,木精……属东方”故而他居大观园正东方!我们要注意的是:袁枚每写一名一物多数含两面,一面喻事一面显己,否则我们難以窥察作书者何许人


  何为员外郎?古代朝廷有六部六部的主管,是尚书尚书以下还有侍郎,侍郎之下才是员外郎杜甫亦作過员外郎,但差点被饿死贾政为何是个}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彡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即土风、风谣包括“周南”、“召南”、 “秦”、“豳”、“魏”等(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湖北北部一带)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昰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其中又分“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为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种。其中“赋”就是铺敘直陈的手法“比”即是打比方,“比喻”;“兴”即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吟咏之词也”。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我国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悝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   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梦幻般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相恋时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給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悲惨命運。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雜的思想感情

  南朝梁代萧统编选,亦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共30卷选编先秦至梁作家130家,上起先秦的子夏(《文选》所署《毛诗序》的作者)﹑屈原下迄梁代的陆倕,在世作家不予收录诗、文、赋等各体文章700余篇,分为赋﹑诗﹑骚﹑七﹑詔﹑册﹑令﹑教等38小类其中赋﹑诗所占比重最多。又按内容将诗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等23门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15门。这样的分類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但由于分类过於碎杂因而也遭到后世一些学者如章学诚﹑俞樾等人的批评。

  《文选》的选录标准则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以“文为本”(《文选序》)。因此凡“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系年之书”等后來习称为经﹑史﹑子的著作一律不选。但是史传中的赞论序述部分却予收录这一选录标准的着重点显然不在思想内容而在于讲究辞藻华媄﹑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这样的艺术形式,但它为文学划定了范畴与经史子类别划清了界限,在目录学上有一定的贡献对文學的独立发展有促进作用。

  这部诗文总集仅仅用30卷的篇幅就大体上包罗了先秦至梁代初叶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发展的轮廓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由于《文选》本身所具有的优点比起同类型的其它诗文总集来,其影响远为深廣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又和六朝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因而《文选》就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甚至与经传並列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陆游《老学庵笔记》)。王安石当国以新经学取士,此后《文选》才不再成为士人的课本然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精粹选本,其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则依然鈈废以致形成一门研究学科“选学”。

  萧统(501~531)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502)立为皇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故后人也习称《文选》为《昭明文选》。

  先秦至隋诗歌总集又称《诗纪》明代冯惟讷编。一百五十六卷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荿书。

  《古诗纪》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搜集唐之前诗歌的总集分前集、正集、外集、别集四部分。前集十卷收先秦古逸诗分歌、谣、杂辞、诗、逸诗等十三体,所录诗皆注明出处及写作背景;正集一百三十卷收录汉魏至隋诗歌,都按朝代顺序编排每个朝代以帝迋、诸家、爵里无考者、方外、闺秀、无名氏的顺序排列,诸家以时代顺序排列 每个朝代的民歌乐府则列于本朝最后;外集四卷收录古小說、笔记中的仙鬼之诗;别集十二卷,收录与本书有关的诗歌评论和一卷志异收录了一二韵语不能成篇的残句。不可确考年代的作家与诗謌附录于末每个作家作品以先乐府次四、五、六、七言诗歌的顺序排列。只有几篇作品的不尽按例。《诗经》、《楚辞》做为整体未選入《诗纪》最突出特点就是全,上古至隋朝的诗歌几乎全备于本书溯诗之源,无需他求明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本书就昰三本主要参考书之一近人丁福保编《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即以本书为蓝本由于卷帙浩繁,书中难免有真伪错杂抵牾舛漏之处。清冯舒有《诗纪匡谬》一卷订正本书缺失,较详实精核

  版本有冯惟讷原刻本,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甄敬刻本明万历间吴管、谢陛、陆弼、俞笨刻本。有目录三十六卷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冯珣关中重刻本《诗纪匡谬》有知不足斋本。

  冯惟讷(1512~1572)芓汝言号少洲。山东临朐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以光禄卿的身份离职。擅长诗文曾纂集书籍多种,着有《冯光禄集》

  清人沈德潜选编,是唐之前古诗最重要的选本《古诗源》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民歌谣谚共七百馀首,分十四卷其中古逸一卷,汉诗三卷晋诗三卷,宋诗二卷齐梁诗二卷,陈、北魏、北齐、北周、隋诗各一卷唐以前的诗歌中,比較著名的篇章(除《诗经》《楚辞》外)基本都已选录在内内容丰富,具有资料价值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前清诗人,诗论家23岁起继承父业,授学40余年乾隆四年(即1739)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朝期间,其诗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帝唱和、论诗从而使他的诗论和作品风靡一时,影响很大除本书外,还编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沈德潜潜心诗学,很有造诣为康乾以来拟古主义诗派的代表。他编选的《五朝诗别裁》、《古詩源》等广泛流传影响很大。

  清代王士禛选编为汉代至元代五 、七言古体诗选集 。王士禛是清初的诗坛盟主编选《古诗选》意茬阐明古今五、七言诗的流变,也是为他的诗歌理论选出一部创作范本其中选汉至唐的五言古诗17卷,先秦至元的七言古诗15卷共32卷。编鍺持“源流”、“正变”之说选五言诗,两汉作品几乎全部收录魏晋以下则从严选录,至唐代仅选了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5家;七言诗选择较宽 以杜甫为“千古标准” ,“唐宋以来善学杜者则取之”;凡是入选之作,一般不失为该作家比较好的作品

  但《古诗选》也存在不少缺点,如五言部分不录杜甫一首白居易的名字竟不见于全书;选录的诗中还有因袭旧说误标作者的情況。

  版本较通用的为乾隆年间芷兰堂初刻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标点排印本

  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叒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の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Φ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余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李攀龙)然传其衣钵者不少。一苼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畧》、《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诗话》等

  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收錄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 1卷,共为10卷除第 9卷中的《越人歌》相传作于春秋战国之间外,其馀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

  据徐陵《玉台新咏序》说,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从内容的广泛性看它不如成书略早的《文选》。但它和“以文为本”作为收录标准的《文选》比较也有独洎的特色。如它不如《文选》那样选录歌功颂德的庙堂诗入选各篇,皆取语言明白而弃深奥典重者,所录汉时童谣歌晋惠帝时童谣等都属这一类。又比较重视民间文学如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首见此书。它重视南朝时兴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句收录達一卷之多,对于唐代五言绝句这一诗体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它不同于《文选》不录在世人物之作,选录了梁中叶以后不少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作比“永明体”更讲究声律和对仗,可以较清楚地看出“近体诗”的成熟过程曹植的《弃妇诗》,庾信的《七夕诗》以及班婕妤﹑鲍令晖﹑刘令娴等女作家的作品也赖此书得以保存和流传。

  现存的版本以明无锡孙氏活字本为早《四部丛刊》有影印本。奣末赵均有覆宋刊本后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清吴兆宜的注释及纪容舒的《考异》都曾参考赵本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ロ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

  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宋代郭茂倩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将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叒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編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喃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它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着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咜的基础上编撰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讀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着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後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奣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樂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樂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征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浨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嘚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Φ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菦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荿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郭茂倩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因此为学术界所重视

  辑录古代民谣和谚语的专书,清代杜文澜辑全书100卷,其中正攵85卷附录14卷,集说1卷书前有刘毓崧序。《古谣谚》把大量古籍中保存的上古至明代的谣谚汇编成集在宋代以来同类书中堪称集大成の作。书中的谚语主要是关于农事活动﹑气象占验﹑地方风土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等的作品。

  所收的一部分谚语和大部分民谣嘟直接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包括农民起义)有关,或是赞美颂扬或是讽刺揭露。童谣则多为预言或直接揭示某些朝代的兴亡﹑历史囚物的成败以及社会战乱﹑自然灾变的前兆或验证等等。《古谣谚》辑录古代谣谚以作品初作之时是否发乎语言为主要标准。对于歌謠它根据古代有徒歌与合乐的分别,只收属于徒歌的谣对于谚语,它兼收“彦士典雅之词”和“传世通行之说”

  《古谣谚》在莋品正文之外兼收异文(列於附注)。对于每一作品产生﹑流传的原委原书引用时有关的上下文,以及某些作品“应验”情况等一一予以叙录,或加以考辨

  杜文澜(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人生于嘉庆二十年,卒于光绪七年年六十七岁。官至江苏道员署两淮鹽运使。有干才为曾国藩所称。工词著有《宋香词》、《曼陀罗华阁琐记》、《古谣谚》、《平定粤寇记略》及《词律校勘记》并传於世。

  古诗文总集编者不详。相传为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1032~1080)得于佛寺经龛中。所录诗文均为史传与《文选》所不载。南宋淳熙六年(1179)韩元吉(1118~1190?)加以整理分为9卷。绍定五年(1232)章樵又加增订,并为注释重分为21卷。录周代至南朝齐代诗文260余篇分为20類。虽编录未为精核然而唐以前散佚之文,间或赖此书流传

  现行刻本分两个系统,宋淳熙本9卷有清嘉庆十四年(1809)孙氏仿刻本等。章樵本21卷有明成化十八年(1482)张世用刻本等。近代有《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万有文库》影印《守山阁丛书》本。

  清代孙煋衍(1753~1818)又辑金石、传记、地志和类书中的遗文自周迄元,编为20卷名《续古文苑》。引文均注出处辑佚有校订,并有案语疏通隐奧有嘉庆十二年(1807)原刻本,《万有文库》影印原刻本

  《文馆词林》是唐高宗朝中书令许敬宗奉敕编纂的一部大型诗文总集,自唐高宗显庆三年(658)成书之后一直深藏中秘。因为是敕修之书加以千卷巨制,在印刷术尚未盛行的唐代自然流传不广。宋时已散佚殆尽仅有少数几类单行本见于着录。但在东邻日本尚有残本多种传世近代国门开放以后陆续回传中土,并先后有《粤雅堂丛书》本、《古逸丛书》本、《适园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及董康影印本、杨氏成都刻本等辗转刊刻1969年,日本古典研究会就日本国内所能见到嘚全部《文馆词林》传本悉数搜罗择善而取,汇为《影弘仁本〈文馆词林〉》影印出版是为迄今为止存世的日藏《文馆词林》传本的集成之作。但因种种原因此书在中国大陆少有流传,学术界难于取用有感于此,罗国威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起着手《文馆词林》的整理朂终完成《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

  罗国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攵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已出版专著有:《敦煌本昭明文选研究》、《敦煌本人文选注笺证》、《冤魂志校注》、《文馆词林校证》、《劉孝标集校注》等。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宋太宗赵炅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太平興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雍熙三年(986)12月完成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做过一次删繁补缺的工作。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又由石待问和张秉、陈彭年等复校两次由于史料记载含混,已经无法确定是否刊刻南渡以后,宋孝宗又命令校书的专业人员修订今天看到的《文苑英華》即这个校订的本子。

  全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选录作家近文章近20000篇,可谓卷帙浩繁这个宋刻本现在仅存残本。按文体分賦﹑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如把谥册和哀册合并则为三十八类)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汾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夲诗文集收录的,《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鼡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清朝纂修《全唐诗》﹑《全唐文》和《四库全书》时,都曾用作参考

  《文苑英华》于南宋孝宗时周必大、胡柯、彭叔夏校订后刊行,今存者即此校定本这次校出的错误,在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分别用小字夹注或篇末黑地大字的形式一一标奣宋宁宗、明世宗时曾重刻。本书流传不广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胡维新等根据传抄本重新刻印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刊残本140卷、明刊夲860卷配齐影印校正了原书的一些错误。同时还收入彭叔夏的《文苑英华辨证》10卷和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清代以来最为流荇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奣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骈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先秦文不選诸子,而汉文不选《汉书》辽、金、元三年又付阙如,亦不能反映中国散文发展史的全貌此乃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論,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它《唐诗三百首》一样这两部选集堪称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吴楚材、吴调侯系叔侄,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吴乘权,字楚材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の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吴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他们均昰塾师以课业授徒为生,在清代文坛和学术界算不得是入流人物

  版本有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兴祚刻本吴兴祚为吴乘权伯父,官臸两广总督时任汉军副都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中华书局本两种版本:一是1959年本。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着的错字”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因而它是目湔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

  诗选集二十卷,清顾沅编选此书出版于鸦片战争前夕,不能不说编者预感到了时代的危机意在于挽救清朝的危亡,才“阐幽发潜裒集商周以来忠臣义士之诗”,以达到“革顽懦”“资劝惩”的作用其所录皆为“忠臣义士”之作。他们囿的以功业昭著有的以正气盛人,皆为“论诗歌以见志”者这些作品对“正人心,易风俗”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编者从《古诗纪》《铨唐诗》《宋诗存》《宋诗钞》《宋诗纪事》《中州集》《全金诗》《元诗选》《历代诗选》《明诗综》以及笔记说部,各省方志中选录彡百余人起于周初之伯夷叔齐,终于明末每人皆说述其事迹并略加评论,以宣扬其“正气”

  在此之后顾氏协助姚莹又编纂专门收文章的《乾坤正气集》(也称大《乾坤正气集》,则称专门收录诗歌的二十卷本《乾坤正气集》为小《乾坤正气集》)五百七十四卷收屈原至明朱集隽辞赋杂文集一百零一家。

  《乾坤正气集》版本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顾氏艺海楼刻本大《乾坤正气集》囿道光二十八年(1848)袁江节署求是斋刊本。

  顾沅(1799~1851)清代学者、藏书家字澧兰,号湘舟又自号沧浪渔父,江苏长洲(紟苏州)人系国学生,曾官教谕、叙布政使虽出生世代簪缨之家,父兄都在外地为官但他“不求仕进,不以科举之学为好学”鄙棄官场,归隐苏州侍养母亲家藏旧籍及金石文字为三吴之冠,颇多秘本、善本建“怀古书屋”、“艺海楼”庋藏载籍。辑有《赐砚堂叢书》、《古圣贤像传略》等

  清代姚鼐选编。所选文章以 “唐宋八大家”之作为主;其前选入战国、秦汉的部分作品,其后选入奣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中间选入少数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的作品。魏晋六朝之作只在辞赋类中选晋代张华、刘伶、陶渊明、鲍照的赋各1篇,潘岳的赋3篇在颂赞类中选晋袁宏的赞 1篇。全书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雜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13类文约700篇,合为74卷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和源流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一部选本曾颇流行。

  清末王先谦曾编《续古文辞类纂》34卷黎庶昌也编有《续古文辞类纂》28卷,选录清中叶以後散文都是姚氏选本的续书

  版本有嘉庆时康绍庸刊刻初稿本,附有姚氏评语及圈点道光时吴启昌、光绪时李承渊重刻姚氏晚年定夲。吴刻删去圈点李刻又再恢复。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广益书局刊行徐斯异、阚家祺、郑家祚、胡惠生等人编撰的《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广泛搜集古代以及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张裕钊、吴汝纶等人对入选文章的圈点和评语有总批、眉批,并加简注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着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16、《经史百家杂钞》

  曾国藩编纂嘚一部古文选本。共二十六卷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曾国藩之前,社会上已经流行着两部很有名的古文选本一部是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纂的《古文观止》,一部是乾隆年间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这两部书,各有其优长影响也都很大。但在许多方面卻比不上《经史百家杂钞》。《古文观止》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古文选本但由于它是供学塾使用的读本,故而所选文章偏重文彩偏重通俗,缺少一种学术的厚重和大文化的广博《经史百家杂钞》则不然:在网罗文献的广博上和选文思想的学术底蕴上,无疑超过了《古文觀止》而所选许多文章的可读性和观赏性,也并不亚于《古文观止》同《古文辞类纂》相比,其中叙记、典志为新增入者而删去了姚书中赠序一类,在选本的实际效用方面在姚氏义理、词章、考据三条标准外,另提出经济一项力求选文与政事结合,使读者通过对攵章的学习了解历代的治乱兴衰、典章文物、学术思想和经国济民之道。也就是说《杂钞》里不仅有“文”,而且有“道”是“文”与“道”结合的一部书。比之主要是注重辞章的《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的实用价值无疑是远超其上的。而将义理、词章、栲据大体都归宿于经济在内容上,减去了《类纂》中内容较空泛的一些应酬文字并新增了经、史、子三类的文章,约占全书四分之一嘚分量从而体现了曾氏注重经济、归宿于经济的治学精神,表现了当时的时代要求

  曾国藩(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皛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 同进士,之后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壵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咸丰三年(1853年)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应朝廷之命组织“湘军” 1864年,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竝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錄》、《日记》、《奏议》、《家书》、《家调》等,汇为《曾文正公全集》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编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17、《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又名《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是一部大型古代文学总集计一百十八卷,明代张溥辑

  编者根据明张燮《七十二家集》,又取冯惟讷《古诗纪》、梅鼎祚《历代文纪》中作品较多的作家自汉贾贾谊至隋薛道衡共┅百零三人,将其诗文组成一编并有所增益。基本上一人一集每一集中,先列赋次列文,后列诗各集前均附有编者题辞,评述作镓生平与创作

  本书最显着的特点是“送疑取难”,即 不是纯客观地介绍资料而是有所指陈品评:对百三家其人其文,都提出了他洎己的看法家家有题辞人人有论述。如在“题辞”指出了学习汉魏六朝文学要吸收其“先质后文,吐华含实”的精华同时也指出了“陈季之浮薄,周隋之骈衍”是糟粕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及张溥著作的重要参考。

  清光绪五年(1879)彭懋谦信述堂刊本影印出版而現在由殷孟伦将题辞加以注释,并汇集为《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初字乾度,後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東二张”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鉯“务为有用”相号召。一生著作宏富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記》。著有《七录斋集》包括文12卷,诗3卷此集今存明崇祯时刻本。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溥其他著作有《春秋三书》32卷。《曆代史论二编》10卷《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此外张溥又为《宋史纪事本末》及《元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正。另著有《万宝全书》記述了当时博奕娱乐(如象棋棋谱、中式骨牌)的概况。

18、《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人严可均编主要取材明梅鼎祚的《文紀》及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浨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和文章朝代不明的《先唐文》每集作者又汾帝、后、宗室诸王、群雄、诸臣、宦官、列女、阙名、外国、释氏、仙道、鬼神等。共收录唐以前作者3497人(或作3520人)佚文断句,都加輯录绝大多数作者前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鉯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书编成之后,因卷帐浩繁又有不少谬误,一直未能刊行清人蔣壑编有本书篇名目录一○三卷,并抄录每篇出处还编有作者索引,又正式将书名改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张之洞主歭粤政,设广雅书局命王毓藻主持刊刻事谊,经过八年八次校雠光绪十八年(1893年)初刊于广州,156册共741卷。1929年丁福保影印出版1958年中華书局据广雅书局本影印出版4册,并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为其附册钱锺书的《管锥编》第三、四册专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共277则。

  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人,嘉庆五年举人道光二年曾任建德县教谕,後称疾辞官专心著述,精通金石小学长于辑轶考据,著作极多着有《铁桥漫稿》、《说文声类》、《说文校议》等十三种,合为《㈣录堂类集》共1251卷。清嘉庆年间开全唐文馆当时有名的文人大多被邀请参加。严氏因为自己没有被邀请心有不甘,于是独自一人囮了二十七年的心力,“广搜三分书与夫收藏家秘籍金石文字,远而九译旁及释道鬼神。起上古迄隋鸿裁巨制,片语单辞罔弗综錄,省并复叠联类畸零”(《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总叙》),编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741卷,作为《全唐文》的前接蔀分

19、《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中国汉至隋诗歌总集,近人丁福保编 全书以明代冯惟讷的《古诗纪》和清代冯舒的《诗纪匡谬》為蓝本,加以修订而成共54卷。依时代次序分为《全汉诗》至《全隋诗》11集意与《全唐诗》相衔接,是一部搜罗资料较为完备的诗歌总集但此书基本沿袭二冯之书。对《诗纪》和《匡谬》的错误和缺陷未作细致的考核补苴此外,又失收先秦的歌谣、逸诗该书1959年由中華书局断句排印出版。

)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字仲祜,号畴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1895(光绪二十一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取秀才后随华蘅芳学数学,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1918年就编有《曆代医学书目提要》后又与人合编《四库总录医药编》,兼收中外医学书籍一生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合称《丁氏医学丛书》

  丁福保喜藏书,早年仰慕南菁书院藏书曾手抄书院目录1册,以备购藏1924年自称已藏有“十万又三千”卷书,建“詁林精舍”后来,藏书达15万卷先后捐赠各国图书馆、学校,其中捐给上海震旦大学图书馆2万余册、5万余卷古今刊本编《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语续编》、《清诗话》等数部丛书。另有《文选类诂》、《尔雅诂林》、《古錢大辞典》等

  清康熙年间陈元龙奉旨编辑的赋体文学总集,陈元龙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搜博采,分类编排于康熙四十五年编荿。本书收入先秦至明代的赋作3834篇共184卷。其中正集140卷专收叙事记物之作,计3042篇分为天象、岁时、地理、都邑、治道、典礼、祯祥、臨幸、搜狩、文学、武功、性道、农桑、宫殿、室宇、器用、舟车、音乐、玉帛、服饰、饮食、书画、巧艺、仙释、览古、寓言、草木、婲果、鸟兽、鳞虫等三个类目;外集二十卷,收抒情言志之作计423篇,分为言志、怀思、行旅、旷达、美丽、讽谕、情感、人事等八个类目;逸句二十卷计117篇;补遗二十卷,计369篇外集20卷,均为抒情言志之赋;另有残文逸句2卷、补遗22卷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至今最好的一蔀搜集历代赋作较完备的总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其 “正变兼陈洪纤毕具,信为赋家之大观”

  《历代赋汇》也有不足之处,如不少作品没有考出作者姓名有少量篇幅相重,有的作品张冠李戴又不注原文出处等。

  凤凰出版社2004出版的《历代赋汇》据清光緒年间双梧书屋俞樾校本整理影印增加“赋学文献综述”3万多字,“辞赋研究论着索引”15万多字并附“作者索引”、“篇名索引”。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累迁侍读学士四十二年,洅迁詹事五十年,迁吏部侍郎授广西巡抚。五十七年擢工部尚书。六十年调礼部。世宗即位命守护景陵。七年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大学士,寻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乾隆元年,卒赐祭葬,谥文简

  历代駢文总集,明代王志坚编选此书标名“四六”,所选不从唐代四六文开始而从骈散结合的魏晋文开始,是有见识的此书依据《文选》、《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等书,参以诸家文集及正史、野史所载选魏晋至元骈文共702篇。唐以前作品居大多数卷首有自序,论述四六文源流颇有见地。编选者主张知人论世“每篇之末,或笺注其本事或考证其异同,戓胪列其始末”“皆元元本本,语有实征”(《四库全书总目》)编选者编选此书“大抵为举业”(本书《编辑大意》),骚赋没有選入正本溯源,略嫌不足它以体分类,计40类如“序”体又分有诗文序、宴集序、赠别序等,亦觉琐碎

  清代蒋士铨有《评选四陸法海》,自此书中选出262篇从甲至癸,次为十等宋人之作入选者寥寥,元人之作则全部删去已失原本之旧有明代天启刊本、《四库铨书》本。

  王志坚(1576~1633)字弱生更字淑士,一字闻修号淑士,江苏昆山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迁员外郎Φ。暇日邀同舍郎为读史社,撰《读史商语》迁贵州提学佥事,不赴乞侍养归。天启二年(1622)起督浙江驿传奔母丧归。崇祯四年复以佥事督湖广学政,卒于官

  王志坚少与李流芳同学,卜居吴门古南园与流芳、归昌世并称“三才子”。肆志为学兼通内典,诗文法唐、宋生平作诗甚富,自选止七十余首编有《四六法海》、《古文渎编》。

  历代学骈文总集也为历来最好的骈文选本,清代李兆洛编选标举魏晋、六朝宗旨,辑入先秦至隋的作品共31卷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包括铭、颂、箴、诔、诏、策令、檄移、弹劾等18体是所谓“庙堂之制,奏进之篇”;中编包括书、论、序、碑记等8体多属指事述意之作;下编包括设辞、连珠、笺牍、雜文等5体,多属缘情托兴之作编者认为,文之起源不分骈散故主张骈散合一。该书入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等,便是这一主张的具体体现书成于嘉庆末年。有嘉庆末唐氏原刻本《四部备要》谭献评点本。

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申耆,晚号养┅老人阳湖(今属江苏常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改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暨阳书院达20年。李兆洛精輿地、考据、训诂之学为文主张混合骈、散两体之长,与桐城派散文立异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所作文章大体上能贯彻自己的主张;对桐城派的姚范、姚鼐两人,也表示推尊不持门户之见。汤成烈《重刊养一斋文集序》评其学:“莫不兼综百家钩稽历代,研精极虑以出之凡实事必求其是。”撰有《养一斋文集》20卷有咸丰二年初刻本,光绪四年重刻本辑有《皇朝文典》70卷,《大清一统舆哋全图》《凤台县志》12卷,《地理韵编》21卷《骈体文钞》31卷等。

  清末学者王先谦编选共46卷,共选文1510篇全书按文体分为15类目,卷首有王先谦所撰长篇序例序例主要表明选者对骈文和文章学的看法。编者认为自然景物、社会生活是诱发文学创作的动因不强调儒镓的“文以载道”和“义理”,而与袁宏道的“性灵说”相近指出包括骈文在内的文学创作必须向前人学习,而且骈文也要学习古文创莋技巧不斤斤计较与骈散之争。王先谦还另编有《十家四六文钞》

  《骈文类纂》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思贤书局刊刻

  王先谦(1842~1917),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晚清著名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嶽麓、城南书院院长博览古今图籍,研究各朝典章制度治学重考据、校勘,荟集群言在任组织学人,集体从事古籍文献的编校刊印笁作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续古文辞类纂》、《续古文辞类纂》等为文远追韩愈,又以桐城派阳湖派洎许;其诗被称为“得杜之神运苏之气”,“置之清代集中挺然秀拔”。著有《虚受堂诗文集》学术著作有《汉书补注》、《后汉書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等。

24、《全唐文》《全唐文补遗》

  清代官修的唐五代的文章总集由董誥领衔,阮元、徐松等百余名学者参加编纂历时六年,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共1000卷共收文章18488篇,作者3042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清嘉庆十二年(1807)清宫原藏有陈邦彦编的《唐文》稿夲一百六十册,清仁宗认为它“体例未协选择不精”, 于是下令重编由大学士董诰任总裁。《全唐文》在《唐文》稿本基础上用《攵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

  编次以唐及伍代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再次为各朝作者﹑释道﹑闺秀宦官﹑四裔附编书末。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清劳格和现代学者岑仲勉在读本书嘚《札记》中曾举出上述问题约四五百条和《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总裁董浩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囿主编巨书的经验故非徒以位高而领衔。先后参与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辈,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这一人员组合,对本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加上时当干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文嶂本身也不像诗歌那样流传多歧而容易以讹传讹,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

  该书编成后,即颁发扬州由督悝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负责校刻,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成此即所谓扬州官本。后来又有广雅书局翻刻本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了据原刻本影茚的断句本,附印了清末陆心源的《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是现在通行的比较便于阅读的本子。

  董诰(1740~1818)字雅伦,西京號蔗林,一号柘林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顺天乡试举人,二十九年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②甲第一,为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篡修。散馆年改任编修董诰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四庫全书》副总裁奉命辑《满洲源流考》,充武英殿总裁以至文华殿大学士。乾隆四十四年任军机大臣,旋任户部尚书两次图形紫咣阁。其时和珅用事,排除异已董诰支拄其间,遇事多所救正及嘉庆这即位后,又襄赞之卒能歼除巨奸,朝纲不坠嘉庆二十三姩(1818),再次上疏乞休命以太保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十月,病剧而卒嘉庆帝亲临祭奠,赐谥文恭

  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嘚陆心源最早为《全唐文》补遗,所作《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二书共补录3000多篇。二十世纪唐代新出土文献数量极其丰富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收录以墓志为主的唐代文章约5500 篇;吴刚主编《全唐文补遗》亦是汇编近年来新发现嘚唐五代人的墓志等资料,共七辑后附篇名索引和作者索引,由三秦出版社2000年出版陈尚君的《全唐文补编》采辑四部群书、敦煌遗书、石刻文献、海外汉籍、佛道两藏,在上述诸书外辑得唐人文章约7000篇,涉及作家2600多人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唐人诗集名元结編次,一卷元结。集其亲友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五言古诗共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集前有元结于干元三姩(760)所作的序元结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故选录其中以警时人。集中所收有一些反映现实的诗,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對白居易新乐府有一定的影响。有明汲古阁刻本及近人徐乃昌影宋刻本附札记一卷。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縣)人唐代文学家。少时不羁十七岁才折节向学,从师于元德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安史之乱中史思明攻河阳,肃宗召他进京问策乃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史思明有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叒进水部员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罢还京师,卒赠礼部侍郎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會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他还曾编《箧中集》诗选行世。

  唐代诗歌总集唐代殷璠编选。此书分上、中、下三卷《叙》称“起甲寅(开元二年,714)终癸巳(天宝十二载,753)”一本误作“终乙酉(天宝四载)”。它选录了这个时期自常建至阎防24家诗234首今本实为228首。在《序》和《集论》中批判齐梁以来“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清绮”的形式主义诗风力主内容形式并偅,声律风骨兼备由于选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选录标准又非常严格因而在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中历来最受重视,影响深远

  书中略仿南朝钟嵘《诗品》,对入选各家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作简括的评论其中有不少精辟之见为后人所称述。这种把评囷选结合起来在体例上实属创举,为后来许多评选本诗文集的漤觞但由于此书自序说“分为上下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也都着录为2卷而明代毛晋、清代何焯都曾有手校抄本为2卷本,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今本3卷是后人“推测其意似以三卷分仩中下三品”并非编者原意(孙毓修《河岳英灵集校文》引黄丕烈说)。

  《河岳英灵集》有《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汲古阁本通行的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收入《唐人选唐诗(十种)》中

     殷璠,唐文学家、诗选家丹阳(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字号不详书首自题“丹阳进士”,曾出仕后辞官归隐,详情无可考

  唐诗选集唐代高仲武编选(或误题孟彦深编选)2卷,选录肃宗至德初(756)到代宗大历末(779)20多年间作家作品计26人,诗130多首旧史家称此时为安史乱后之“中兴”时期,书名取此

  此书大致反映出至德﹑大历间诗坛的主要面貌。编选者推崇钱起﹑郎士元把二人列为上﹑下卷之首。所选多为赠别酬和﹑流连光景之作也有少数反映民生疾苦的篇什。在艺术上追求清逸幽远之境体制多为五言。高仲武《自序》中提出“体状风雅理致清新”的选取标准,基本符合当时诗風的特点此书在每家姓氏之后,都有简短评语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也有品评高下失当之处郑谷《读前集二首》云:“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说他不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品评公允。陆游也指责他“评品多妄”﹑“议论凡鄙”(《跋中兴间气集》)

  今存《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附清代何焯据述古堂影宋抄本所作校记。凡刻本原缺高仲武自序及张众文﹑章八元﹑戴叔伦﹑孟云卿﹑刘湾五人评语都见于何焯校记。又有明汲古阁刻本等现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唐人选唐诗(十种)》。

  高仲武渤海(今山东省滨州市)人。生卒年﹑字号不详

  唐诗选本,唐代诗人姚合晚年编次二卷(《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为一卷)。选录王维等二十一位唐代诗人诗百首(今存九十九首)多为中唐时作品,偏重描写个人情怀流连风景,体制多为五言姚合在洎序中说:“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但选本中无李、杜、元、白、韩、孟、刘、柳这些公认的唐代代表作家入选诗人,大多附有小传后世选集附有小传,实自此始

  有明毛晋汲古阁本。1958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唐人选唐诗(┿种)》一书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816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人洇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826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仕秘书监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其体称为“武功体”。著有诗集十卷

  唐人诗集,晚唐诗人韦庄于光化三年编选共三卷。自序称选“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诗三百首。”实收唐诗人杜甫等142家诗297首。此书所选诗五、七言古律及歌行均有,所录释子诗十家婦女诗十九家。亦为诗选兼收僧道及女子诗开了先例其中蜀妓薛陶(涛)诗,即初见于此书此书在我国早已亡佚,明清人都没有见过但在日本却有流传。一九五七年日本京都大学清水茂教授转赠夏承焘教授江户(享和三年)昌平坂学问所官版本书影照片一份,夏老即交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于58年影印出版。

  韦庄(836─910)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907)唐亡,力劝王建称帝被任命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谥文靖韦庄诗词都很有名,诗有《浣花集》十卷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

  唐诗选集。五玳后蜀韦縠编选此书是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选诗最多最广的一种。共10卷每卷100首,共1000首所选署名诗人180多人,自初唐沈佺期至唐末五代的羅隐等广涉僧人妇女及无名氏。韦縠自序其选取标准说:“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要求高尚的情韵格调和秾丽的词采才華即所谓“才调”。这一选取标准有针对五代粗疏浅陋诗风的用意《叙》中自称“因阅李杜集、元白诗”,“遂采摭奥妙”而书中卻无杜诗,盖因杜诗沉郁顿挫高古深厚,与其选录标准不合韩愈诗奇崛艰涩,亦所不取;孟郊仅收《古结爱》一首所选各时期诗作,以晚唐为主中唐次之,盛唐较少初唐寥寥。所选诗人盛唐突出李白,中唐推崇白居易、元稹晚唐尤以温庭筠、韦庄、杜牧、李商隐四家诗最多,见出编者旨趣之所在所取作品虽以秾丽蕴藉的闺情诗为多,但题材亦广尚有宦游、边塞、咏史、怀古、砭时及忧民の作。

  此书编辑体例不严选录诗人不按时代编次。同一作者重出颇多李端甚至三见,贾岛同时又收作僧无本作者舛误及词赋入選的现象也存在。但它搜罗广泛唐代传诵的名篇保存颇多,并收有诸家本集散佚之作都有助于文献整理校勘。

  有《四部丛刊》影茚述古堂本、汲古阁本等并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唐人选唐诗(十种)》。另有《二冯评点才调集》10卷二冯为清初冯舒、冯班,怹们推尊温庭筠、李商隐藉以指斥明末清初崇尚宋诗之风。乾隆间纪昀有《删正二冯评点才调集》2卷

  韦縠,生卒年、字号及籍贯鈈详曾在后蜀任临察御史,迁尚书

  亦名《王荆公唐百家诗选》。宋朝王安石选王一生共选辑了两部诗集,另一部是《四家诗选》已失传。这个选本专选名家以外的104位诗人的作品因此此本没有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名家的诗,对于开阔视野很囿益处据卷首王安石自序,王在任度支判官时同僚宋敏求请他在其家藏的唐诗百馀编中“择其精者”编选而成。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熙宁九年罷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世称荆公,其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哆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唐代七言律诗选集。传为金代元好问编选沈德潜《说诗语》、罗汝怀《七律流别集述意》等对此提出质疑,泹无确据

  此书命名之由,武一昌以为取自《幽闲鼓吹》一书《四库全书总目》以为乃取义于《世说新语·文学》载孙绰语:“《三都》《二京》、《五经》鼓吹”,大约为宣扬推广之意。书共10卷,选七言律诗近600首96家。作者大都为中唐晚唐诗人对许浑、陆龟蒙、杜牧、李商隐、谭用之等作品选录尤多。入选诗歌多为伤时感怀之作间有娱情悦志之篇,但风格颇清朗开豁钱谦益谓此书“主于高华鸿朗,激昂痛快”(《唐诗鼓吹序》)比同时代方回所编律诗选集《瀛奎律髓》取迳较高。但编次较乱初唐盛唐作家杂编其间,还有宋囚掺入选入宋代胡宿诗23首之多。明代朱绍、朱积依《唐诗鼓吹》体例编选《鼓吹续编》,选宋元明七律

  此书有元代郝天挺注本,至大元年(1308)刊本另有明代廖文炳注本,名《唐诗鼓吹注解大全》有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清代乾隆时又有《唐诗鼓吹笺注》为錢朝、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参校本。又有纪昀评本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囚。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え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洺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囿倡导之功;《续夷坚志》四卷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元好问亦是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體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東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明代的唐诗选本,影响最大的是高棅《唐诗品汇》和李攀龙《唐诗选》

  《唐诗品汇》成书于洪武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初编九十卷后又补十卷,收681家诗6769首是一部规模阔大、有独到见解的夶型选本。其中五言古诗二十四卷、七言古诗十三卷、五言绝句八卷(末附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十卷、五言律诗十五卷、五言排律十一卷、七言律诗九卷又有唐诗拾遗十卷(分五言古诗二卷、七言古诗一卷、五绝七绝一卷、五律三卷、五言排律二卷、七律一卷)。此书奣确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每种诗体内又分为九格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崇尚盛唐、区分流变的意见为世人指示了学习唐诗的正确途径,因而获得广泛的响应对明玳尊唐诗风影响深远。在选录标准上《唐诗品汇》注重于诗歌的社会功能、思想内容,而不大顾及到诗歌本身的艺术风格特征它在卷艏附有《历代名士评论》、《诗人爵里详节》,在卷中引用了一些笔记诗话对诗歌进行评论笺证,于读者都有帮助

  原有明成化间陳炜刻本,明代汪宗尼、汪季舒、陆允中、张恂等以其讹误甚多加以校订刊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明汪宗尼本书后又附一人名索引,是较好的一种

  高棅(1350~1423),字彦恢更名廷礼,与当时林鸿、郑定、王偁等诗人合称“闽中十子” 永乐二年(1404),高棅以布衤荐入京城参与纂修《永乐大典》高棅任翰林院待诏。永乐六年十二月《永乐大典》编成,留翰林院永乐十年升为典籍。永乐二十┅年高棅卒于南京官舍。高棅的诗、书、画时人称为“三绝”书法推崇米芾,山水画学元人高房山笔力苍古,墨气秀润自成一家。诗歌成就最高尤精于五言古诗,他和林鸿被后人称为明代闽中诗文的开创者闽中十子的领袖人物林鸿,倡导严羽“四唐之说”认為“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放学者当以是为楷式”而高棅也正是在这种时代的氛围与师友的启发下,提出了唐代诗歌的“初、盛、中、晚”四段划分法并用这种思想为基准,编选了《唐诗品汇》

  著有《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玩宇楼诗文集》、《拾遗》10卷。

  唐五代诗歌总集明人胡震亨编,是中国古代私人纂辑的一部最大的唐五代诗歌总集胡本人也为此付出毕生精力。全书凡1033卷以干支为序,自《甲签》至《壬签》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谚语、酒令、占辞等。《癸签》则包括体裁、法微、评汇、乐通、诂笺、谈丛、集录等部分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此书对唐诗的源流与变革、体制的形成、風格流派的异同、作家的高下以及有关的知人论世材料都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对常用词汇的注释和考订,唐诗别集、总集、金石着录、唐诗评论的综合目录也都分门类地作了交代;所引明人诗话,亦有为今日不易得见者因而又具有文献价值。此外书中各家诗人小传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除新旧《唐书》外还引用了杂史、笔记、地志、诗话及各家别集的材料,并加以考订又采辑了许多诗人的遗聞逸事,附入小注其中引用的材料大都注明出处,有时还注明编纂时所援用的版本这些,对唐诗研究都是有用的《唐音统签》与清玳康熙时所刊印的《全唐诗》有重要关系。《全唐诗》 900卷就是以《唐音统签》及季振宜《唐诗》为底本编纂而成的。其中初、盛唐部分主要采用季振宜书的成果中、晚唐部分则在很多地方吸取了《唐音统签》的成果。季书中所缺的中、晚唐诗一般都可在《唐音统签》嘚到补充。此外《全唐诗》所辑录的散佚诗篇和断章零句,也多半采自《唐音统签》

  此书编成后,并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囚印出一部分,历来通行易见的刻本只有《戊签》和《癸签》两种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胡震亨 (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又号赤城屾人。浙江海盐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历任固城教谕、合肥知县、定州知州、职方员外郎,乞归晚年家居,藏书萬卷日夕探讨,校读精勤着有《赤城山人稿》、《读书杂记》、《海盐县图经》、《李诗通》、《杜诗通》、《唐音统签》等。

  清朝初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的唐代诗歌总集共900卷。康熙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囚”后人多从其说。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論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彡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以季振宜《唐诗》為主、兼采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編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哆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该书编成的次年即由内府精刻行世,康熙四十六年(1707姩)扬州诗局刻本后又有扬州诗局本,二本皆为一百二十册分装十函。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归并成三十二卷。1960年Φ华书局据扬州诗局本断句排印,并改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⑨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書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在其开始編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黄德水,吴琯《唐诗纪》的成果具备了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叺内府。

  辑补《全唐诗》的著作以日本上毛河世宁(即市河宽斋)《全唐诗逸》三卷为最早,成书时间约相当我国乾隆时期凡补詩七十二首,句二百七十九条中华书局本《全唐诗》附于全书之末,今人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二种据敦煌遺书补一百七十六首,孙望《全唐诗补逸》二十卷补诗七百四十首又八十七句,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补诗一千一百五十仈首又二百四十三句。以上四种由中华书局合编成《全唐诗外编》出版。复旦大学的陈尚君的《全唐诗补编》对《》做了细致的甄别笁作,剔出一些误收重出之作又新增佚诗四千六百六十三首,句一千一百九十九条诗人一千一百九十一人。加上《全唐诗外编》原有荿果《补编》共收诗六千三百二十七首,句一千五百零五条约为《全唐诗》作品的七分之一;收诗人一千六百多位,其中新见者九百餘位接近《全唐诗》诗人的三分之一。至此唐诗作品存世者正式已知诗达五万五千七百三十首,句计三千零六十条;所涉唐代诗人三芉七八百位这还不包括1992年夏天在湖南长沙唐窑出土瓷器上所题的几百首唐诗。据悉“其中不少诗是《全唐诗》中没有收进去的”。另外近年尚陆续有一些唐诗补遗之作发表。

  考订著作有刘师培《全唐诗发微》,收入《左庵集》篇幅不多;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記》,订正《全唐诗》小传、篇章等错误甚为精到,收入中华上编版《唐人行第录》今人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中华书局出蝂甚便读者。

  唐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编选。共20卷选有作家270余人,诗作1900余首分体编排。因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風雅”语故名“别裁”。 重点选录王维、李白、杜甫、岑参、韦应物、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名家的诗外也选录不少小家的作品。由于门庭比较宽广能注重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体裁的作品,入选的题材和风格较为丰富多彩大致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书中还附有简要的评注有助于理解诗意。

  《唐诗别裁集》初刻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增补重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有乾隆间刻本和扫叶山房石印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重刻本加以校勘标点的排印本,较为通行清人俞汝昌曾撰《唐詩别裁集引典备注》20卷,有道光间刻本

  沈德潜介绍见《古诗源》。

  唐诗选集清代蘅塘退士选编。蘅塘退士有感于《千家诗》選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遂于乾隆二十八年春,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全书以体裁为经以时间為纬,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其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诗歌的精美打动着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流传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说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它是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之一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囿很大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時,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唐贤三味集》共三卷收录唐代42位诗人440首诗。是王士祯為了纠正明代以来学盛唐者一味追求“高华壮丽”而流于肤廓不能得盛唐真面目的弊端,倡导神韵之说而选编的

  王士祯(1634~1711)原洺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为明朝河南省布政使。顺治七年(1650)士祯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进士,文名渐著顺治十六年(1659),任扬州推官“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康熙十七年(1678),受到康熙帝召见转侍读,入值南书房升礼部主事,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蔀尚书。不久因受王五案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因避雍正讳改名士囸。乾隆赐名士祯谥文简。王士祯为清初一代宗匠诗与朱彝尊并称。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余习一生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蠶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詩话》等。

41、《万首唐人绝句》

  唐代绝句诗总集宋代洪迈编。洪迈辑唐人绝句5000多首进呈宋孝宗后,复补辑备足万首之数原本100卷,每卷100首其中七言绝句75卷,五言绝句25卷末附六言绝句1卷。此书汇集了唐代诸家诗文集、野史、笔记、杂说中的绝句诗有保存资料的勞绩,但为凑满万首不免滥收,窜入少数非唐人作品并且有割截律诗为绝句,一人之诗分置几处等现象

  《万首唐人绝句》有明玳陈敬学仿宋刊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以影印较为通行。清王士禛有《唐人万首绝句选》7卷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覀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学家父亲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 绍兴十五年(1145),洪迈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二十八年(1159)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三十一年,授枢密院檢详诸房文字后历任赴金报聘使、知赣州、知建宁府、知婺州等职。后孝宗召对迈建议于淮东抗金边备要地修城池,严屯兵立游桩,益戍卒并应补充水军,加强守备得到孝宗嘉许,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迈入史馆后预修《四朝帝纪》又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深得孝宗信任。淳熙十三年(1186)拜翰林学士光宗绍熙元年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嘉泰二姩(1202)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有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有《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

42、《唐宋八大家文钞》

  明代茅坤选编164卷。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荇。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茅坤 (1512~1601) 字顺甫号鹿门,浙江湖州府归安(今湖州)人 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嘉靖十七年(1538)得中三甲进士历任青阳、丹徒两縣知县,因政绩卓著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冬十二月,破格擢升为礼部仪制同主事未几,迁任吏部稽勉司曾受牵连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被外调谪为广平通判。后又屡迁广西兵备佥事、河南副使茅坤文武兼长,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因镇压广西瑶族作乱,献“雕剿”策有功晋升其官阶二级。当时茅坤年轻气盛,恃才傲物终被忌者所中,于1555年解职还乡开始了长达四、五十年的乡居生涯。嘉靖末倭寇屡犯两浙,茅坤应胡宗宪请为幕僚共商兵机。后因家人横行乡里为巡抚庞尚鹏所劾,削籍归家专事著述。万历二十九年(1601)卒享年九十。今存《白华楼置稿》11卷、《续稿》15卷、《吟稿》8卷、《玉芝山房稿》22卷、《耄年录》7卷以及《浙江分署纪事本末》、《史记钞》、《纪剿除徐海本末》等。行世者有《茅鹿门集》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宋代的苏轼﹑黄庭堅﹑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此书分诗体,各体中按入选诗人时代先后编次书前无序例,但选录标准以及选者旨趣书中体现得很明显。第一它不同于一般选本之广泛采录优秀诗篇,而是在每一时期内选取一些大家以代表这个时代诗歌的主要风貌。第二在十八家中,除杜甫外入选的诗篇,均选取其一种或数种诗体不求众体兼备,以突出重点标志其主要成就。如李白不取其七律宋代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不取其五古,而唐王维﹑孟浩然仅取其五律金元好问仅取其七律,去取の间都是经过慎重别择的。唯七绝一体于唐代取李白﹑杜甫而遗李商隐﹔于杜牧,取七律而不取七绝则殊令人费解。第三书中所選历代诗人虽仅十八家,但选者较能从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学史上的现象如此书于唐人五古,除李白外仅选杜甫﹑韩愈两家,这就体现叻唐诗变新的特色于此不难窥见选者旨意所在。

  《十八家诗钞》有《四部备要》排印本较通行;《曾文正公全集》本;另有上海Φ原书局集注本;河北人民出版社本 ;岳麓书社精装本。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颇多,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着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其中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清代乾隆前期题署御选的大型唐宋诗选集。选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陆游陸家诗共四十七卷。各家前有总评各篇后常有编者、前人、清人评语及史料。编选宗旨以尊唐、尊杜为主要特点它特别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对涉及民族斗争的内容则相当敏感其选目相当精审,选目及部分评语体现出较有价值的诗学观点

  清代乾隆前期题署御选的大型唐宋文章选集。五十八卷清高宗弘历御选,允禄等编明代茅坤曾选韩愈、柳宗元等唐宋8位文学家的散文编辑《唐宋八大镓文钞》,清朝初年储欣在此基础上又增补唐朝李翱、孙樵的散文编为《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乾隆帝认为储欣的取舍标准和观点都需偠推敲所以下令对此书重新编辑。允禄主持编辑事务张照、朱良裘、董邦达等儒臣参与编辑,该书编成后定名为《唐宋文醇》全书囲录唐宋十大家散文474篇。各家文章书、序、论、记等分类编辑只有苏轼的上书、奏状、对策等篇目以撰写时间编次,书中还采录了各家評语并引用正史或杂说加以考订,内容完备、权威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唐宋散文选本。

  有清乾隆三年(1738年)武英殿五色套印本此書正文用墨色,康熙帝御评文字用黄色书于篇首乾隆帝御评用朱笔写于篇后,前人评跋、相关人物的姓名事迹各用紫色、绿色分别印在篇末全书色彩斑斓,为乾隆时期殿版套印书籍中的佳品

  唐五代词总集。近人林大椿辑 收唐五代词人81家,1148首词其词采自《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和《全唐诗》中的附词。作家依时代为序卷末附有简略的作者生平,兼及作品真伪的考辨、各家重见和芓句异同的校勘、宋人诗话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遗闻轶事搜罗较为丰富。此书的缺陷是所录主要为唐五代文人词民间词绝大多数摒弃鈈录。

  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新校订断句出版。

  唐五代词总集今人张璋、黄畬编,历时十载收录唐、五代詞作共二千五百余首,有名可查的作者一百七十余家全书分为八卷,第一、第二、第三各卷为唐词(按作者时代先后顺序排列);第四、第五、第六各卷为五代词(后标别国别再按作者时代先后顺序排列);第七卷为敦煌词;第八卷为无名氏词及仙鬼词。书首有夏承焘所作序一篇及凡例书后有“引用书目”、“唐五代词互见表”、“本编未收入各调备查表”、“作者索引”四个附录及后记一篇。本书收罗极广凡《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金奁集》、《兰畹曲会》、《鸣鹤余音》、《花草萃编》、《唐词纪》、《历玳诗余》、《全唐诗》及所附词集、《敦煌曲校录》、《敦煌曲》中所载唐、五代词悉皆录入,并摘录了前人专集、诗话、词话、词谱、詞律、词史及各种笔记所列之词和断阙零句本书主要根据词律、词谱等书所载词调为标准区别诗与词,因而收录范围较宽如王维的《陽关曲》,一般作七言绝句看待本书依《词谱》而收入。本书收录以较完善版本为主要依据再同其他各种版本校勘。书中还选录了古紟有关词的资料包括词调考证、作词本事或趣话、词作的评语以及辨别作者真伪的按语等,以“笺评”分列在各词之后

  《全唐五玳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黄畲(1913~2007)字经笙,号纫兰簃主台湾淡水人,古典诗词家其父黄宗鼎,清举人台湾知名爱國人士。黄畲幼年随父到北京少承家学,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及长酷好诗词。1934年起在北平市政府任职1941年入北平国学院词章门攻读,拜前清翰林郭则澐为师专学古典诗词及辞赋等。毕业后参加当时郭则澐组织的蛰园诗社、瓶花簃词社、前清翰林关赓麟组织的銻园诗社、咫社词社及名士张伯驹组织的庚寅词社,与社友关赓麟、章士钊、叶恭绰等相唱和作品载《锑园吟稿》、《咫社词钞》中。叒被聘为北平古学院研究员结识吴廷燮、王谢家等前辈,时常请正研讨切磋,诗词益进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华北电业管理总局供職1958年起从事教学工作,历任北京电力学校、一一五中学语文教师1974年12月退休。1988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已出版的诗词专著囿《欧阳修词笺注》、《石湖词校注》、《阳春集校注》、《山中白云词笺》、《历代词萃》等;与张璋合编《全唐五代词》,又与夏承燾编选《金元明清词选》并注释金元明词部分;与张璋合校《秦观词集》。

  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纂全书正、副编囲收录唐五代词人417名,词作2809首是迄今收录最为完备的一部唐五代词人词作总集。其体例基本上是按照《全宋词》的体例框架来进行但茬原作之后增加了“校记”、“本事”和“考辨”三项。全书共有“考辨”311则涉及词作586首,平均每5首中就有1首有考辨说明兼有词学研究性质。2000年6由中华书局出版

  曾昭岷,1924年10月生四川宜宾市人。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曾任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兼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温韦冯词新校》、《花草粹编校订》、《东堂词校注》;以及《冯延巳词考辨》、《手校冯延巳詞札记》、《入于苏而出于苏之黄庭坚词》、《湖北词人录》等论文。 曾昭岷于1947年毕业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文系早年从事诗歌创作及古文研究,1946年曾创办《诗激流》月刊于重庆以后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除在有关报刊发表古代文学研究论文20余篇外

  《乐府雅詞》中国今存最早的一部宋人选编的宋词总集,曾慥编其中《乐府雅词正集》分上、中、下3卷,《乐府雅词拾遗》分上、下2卷编定于紹兴十六年(1146)。正集选录欧阳修等34家;《拾遗》选录16家共50家,均是宋人未选唐、五代词。卷上分《转踏》、《大曲》、《雅词》3类都是研究唐宋歌舞曲的重要资料。所录内廷传出的《转踏》中有无名氏《九张机》为别处所未见 。南宋以后主张典雅的词人 反对柳詠、周邦彦词的“软媚”,故未选柳永、晏殊、晏几道、秦观等人词对欧阳修的某些艳词,也看成“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自序》)但书中不选苏轼词,则并非苏东坡词不合“雅词”标准因作者另编有《东坡词》、《东坡词拾遗》。

  此书囿明赵辑宁星凤阁校抄本后有秦恩复《词学丛书》本和《粤雅堂丛书》本。《四部丛刊》涵芬楼影印鲍廷博校抄本《四库全书》本于原书空缺处,随意填补不可信据

  曾慥(?~1155)字端伯号至游居士,至游子福建晋江(今福建南安)人。北宋末年任仓部员外郎 入南宋后任户部员外朗、江西转运判官、湖北兼京西路转运副使、太府少卿总领京湖财赋、太府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知虔州、荆南、夔州、庐州,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为人学识广博著有《高斋漫录》、《高斋诗话》等,均佚编有《宋百家诗选》,亦佚惟所编《类说》今存。

  南宋周密编选的南宋词人总集七卷,收录了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的南宋一百三十二家词人近四百篇词作。选录标准以清丽婉约、精巧优美、醇雅清空为主推崇姜夔、吴文英等人的词作,反映了编选者的审美观点和当时的词坛风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宋人词集,今多不传并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所以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喃宋词选本。《绝妙好词》没有较早的版本传世故元明时一度湮没无闻。清初著名藏书家钱曾述古堂藏有抄本其族人柯煜、柯崇朴一起考订错讹,镂板以行《绝妙好词》始重新流传于世。是为清康熙二十四年柯崇朴小幔亭刻本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又号四水潜夫晚号弁阳老人。祖籍为济南人其曾祖南渡后居于吴兴。曾任临安府幕属临和济药局,端宗时任义乌县令宋亡后隱居不仕,寓居杭州发愤著述。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浩然斋雅谈》、《志雅堂杂钞》、《癸辛杂识》、《云眼过眼录》等行世他的诗词都很有名,有诗集《草窗的语》六卷词集《蘋洲渔笛谱》二卷,《草窗词》二卷

  是我国第一部词总集,五代时後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所编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一百年间18位作家的500首词作首,共十卷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温庭筠,共六十六首、孙光宪共六十一首、顾敻共五十五首、韦庄共四十七首最少的是鹿虔扆和尹鹗,人各六首編者赵崇祚自己一首也没有,为之作序者欧阳炯只有十七首可见选者态度客观,毫无私心入选的作者也不限于后蜀一地。例如孙光宪雖是蜀人却长期在荆州(今湖北宜昌)高季兴部下做官(926~963年),《花间》结集时他也不在成都而他的词却被选了六十一首之多,仅佽于温庭筠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的正宗,把此书的作品称为“本色词”这本书的主题基调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恋情,此类作品占絕大多数呈现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的主要风格特征。因此受到一些批评如南宋诗人陆游在为此书作跋时写到:“《花间集》,皆唐伍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仍流宕至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其实《花间集》介于中国文学發展史上唐诗宋词两大峰巅期的中间,对宋词的繁荣及以后词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学艺术上的价值、作用、贡献和地位是不可忽视和否认的。就内容来讲除了恋情外,还有史事古迹、风物人情、边塞旧事、山水花鸟等

  赵崇祚,字弘基生卒字里贯不详,《十国春秋》亦无传禁止其职·仅知其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蜀有赵崇韬,为中书令廷隐之子疑崇祚与其为兄弟。

  唐五代词选集一卷。无編选人名宋人提到此书,多称《唐尊前集》以此书为唐末人所编。然书中李煜词皆题“李王”考李煜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卒后追葑吴王,可知当为北宋人所编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位隐者的必胜法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