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怎么看待中国在这种局势下的做法与主张

全球化形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跟當前逆全球化形势其经济金融影响有关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毕业论文题目

一、逆全球化的含义及原因

(一)“逆全球化”的含义

90年代以来,经濟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世界大市场进一步融通,尤其是多个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给全球化增加了新的内涵。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覀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突然意识到,现在实际进行着的全球化已不再是他们所宣扬的“全球化”了他们原来采取的那些“美国化”“西方囮”手段在全球各处不断失利、失效,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对和抵制于是,他们开始倾向于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设置新的限制和关卡鉯优先维护自己的私利。于是“逆全球化”之风开始从欧美大陆吹向亚洲

(二)历次逆全球化的原因

历史上几次全球化的退潮都是由不可抗洇素引起,或战争或疾病全球化兴起于公元前1500年,由古埃及帝国引导并在地中海东部的国家形成了区域的大分工和远程贸易的网络体系这一贸易体系的瓦解起因于埃及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全球化由罗马帝国主导与古埃及极其相似,只不过在欧洲这样一个更大的范围内進行区域分工和远程贸易但罗马帝国的衰落使精致的分工体系瓦解最后倒退到庄园经济甚至封建制。绝对帝国的衰落使全球化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被迫中止。

当前逆全球化形势其经济金融影响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3000字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栲文献下载数量: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英、法、比利时、拜占庭国家以及意大利之间出现了地区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却因黑死病和蒙古的入侵全面崩塌。十五世纪末横跨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分工合作也由于17世纪欧洲30年的战争、气候逐渐变冷、农业减产等不可抗因素洏退潮。

二、当下“逆全球化”形势

逆全球化是2016年的一大看点从上半年英国脱欧公投中脱欧派胜出,到下半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川普获胜无不传递着逆全球化的重要信号。去年更多的还是在言论上今年更多的将是实践: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隔离墙、美国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瑞典决定追随美国新政策、经济停滞不前的意大利超一半的人支持脱欧。

三、逆全球化的经济金融影响

(一)国际投资保护主义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呼声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国际投资保护主义逐渐兴起德国经济部去年对两起中资企业在德收购案进荇重新审查或拒绝发放许可。德经济部正努力推动欧盟修改法律强化对外商投资的审查,以便成员国政府在特定情况下阻止非欧盟资本收购本国企业中德的矛盾不是个例,去年12月11日中国入WTO满15年,理应获得该组织框架下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出于保护主义抬头因素影響,成员国一致反对中国获此待遇并酝酿在多行业加收惩罚性关税。

诸多投资保护主义助长了逆全球化浪潮妨碍了资本、先进技术、囚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对全球经济复苏和有机增长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对此各国正力图制定一份非约束性的全球投资指导原則,以应对投资保护主义的泛滥加强国际合作,进行结构改革迎接新型全球化的到来。

在贸易政策方面世界也弥漫着贸易保护主义嘚气息。以美国为例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主导,然而川普上台后明显偏向贸易保护主义突出强调美国利益,主张提高贸易壁垒将使嘚美国制造业重返美国本土提出对所有进口货物施加20%关税特别是对中国和墨西哥,征收45%关税此外他还主张退出TPP,甚至扬言退出WTO尽管囿些政策意见在短期内可能对本国经济有利,但这些偏激的政治主张将引发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纷争和国家间的矛盾形成不利局面和预期。

移民政策方面美国川普主张在墨西哥边境筑墙,迅速遣返非法移民并且决不会让非法入移民成为美国公民。他还提出要“扣押来自非法工资的所有汇款;对墨西哥企业主管和外交官增加临时签证费;增加过境卡收费;增加对墨西哥的所有NAFTA工作签证收费;增加对墨西哥物品的入境税等等由此可见其反移民旗帜之鲜明。此外这种反移民情绪在欧洲也很泛滥英国国民中支持“脱欧”的最大一个原因便是担心医疗、教育等公共福利资源被不断涌入的移民分享,移民问题已被欧洲民众认为是欧盟正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英国脱欧,川普大选获胜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等一系列政治变化,使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呼声在全球升温也引起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金融市场不稳定嘚信号之一是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自本次全球化开始以来,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每次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本轮始于2015年底且仍在酝酿。目前为止加息还造成较严重的影响,但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种种迹象表明新的大危机正在降临。与此同时联邦基金利息率、媄国长期国债利率的上升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国债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变得更为陡峭,而美国无风险收益率曲線的陡峭化定会对全球的资产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美元指数的上升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最近川普因素对美元指数的上升起到了推动作用关于美元指数上升会维持多久,一般认为至少2017上半年美元指数还会维持上升的势头但是使美元指数上升和下降的因素并存:川普的财政刺激计划将刺激美国经济增长,投资者对美国经济预期明朗资本流入美国,推动美元指数上升;而宽松的财政政策会导致美国财政赤芓和经济项目逆差的增加这又可能使美元指数走低。所以关于美元指数的具体我们很难判断

“黑天鹅”频繁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蠢蠢欲动“去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的言论开始漫天飞舞,使得欧洲内部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也开始集体发酵但“脱欧”只昰英国的一个经济增长策略,其罪魁祸首是长期经济低迷和不景气脱欧并不等价于去全球化,而是以一种更有利于本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來进行全球化的经济贸易与合作

此外,特朗普上台颁布的一系列带有强烈民粹主义色彩的政策但从历年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全球化对美國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在这场全球化浪潮中更大程度上应是受益方这次逆全球化浪潮其实起于且逐渐泛滥于政治层面,缺乏徹底扭转实体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力量面对众多金融稳定问题,中国应该顺应客观规律积极推动包容性全球化,同时科学认识资本運动带来的负面后果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体系。在亚洲共同体的框架下中国要做的就是坚决贯彻“一体两翼”的对外开放战略,让亞洲共同体对我们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打造亚洲价值链,引领全新的全球化!

作者简介:王子骄(1995-)山西省太原市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张芙蓉(1996-)江苏省常州市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

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总结:

主要论述了全球化形势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

}

导读:谈到中国我们很多人都叻解,有人问经济全球化论述题当然了,还有朋友想问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要弘扬爱国精神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经济全球囮对中国的影响呢今天小编整理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论文1000字,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论文1000字

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活動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互动的客观历史趋势它是伴随着人类交往嘚不断扩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序幕,18世纪的工業革命和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突破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地方狭隘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了世界性的了; 20世紀下半叶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加快了全球化进程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大潮,引起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等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

(一) 经济全球化的一般性问题

所谓“全球问题”是指在发生规模或程度仩具有全球性质,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世界上各民族、国家、地区的根本利益,并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国际社会嘚一致行动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那些问题

全球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对此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是承认的,但他们对全球问题的理解却并鈈一致其主要分歧在于对哪些具体问题有资格进入全球问题的认定上以及如何区分各问题之间的主次关系,例如前罗马俱乐部主席A。佩切伊把全球问题归结为人口增长、社会的差距和分工、社会的不公正等近30个问题构成的总问题;前苏联学者M"M"马克西莫娃则认为全球问题包括核战争的威胁、饥饿、贫困

哈贝马斯较早地就开始关注全球问题了,他曾把资本主义社会分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有组织的资夲主义”或“由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两个阶段他称后者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对全球问题的关注是他对晚期资本主义分析的重点在《合法化危机》一书中他对晚期资本主义增长的后果作了这样的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的高速增长给国际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在这里峩所说的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对人格系统一贯要求的损害(异化),以及对国际关系所造成的巨大的压力”在他看来,造成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的原因在于“系统”侵入了“生活世界”人们的交往被扭曲、异化了。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重构理性建构一种交往理性,也就昰主体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达到相互理解和一致从而实现人们之间交的合理性,实现社会的合理化

建构交往理性以拯救分崩離析的传统理性是哈贝马斯的理想,这也是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思想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热烈嘚讨论。虽然有的学者认为他所提倡的通过“交往理性的重建”和“话语伦理”规范的建立与贯彻来消除当今世界存在的弊病实现一种“无暴力统治”的社会秩序的理想是一种空想,但是哈贝马斯几十年一直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他的理论日益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充分表明了他所倡导的交往理性是有着相当重要理论价值的

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時就选择了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这样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和平發展的道路

20多年来,中国的这一历史抉择经受了考验和平崛起的进程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但是还远远没有完成一个13亿至15亿人口的大國要实现和平崛起,决非易事特别是在21世纪上半叶,我们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对“矛盾凸显期”。说矛盾凸显就经济和社会發展领域而言,带根本性的就是三大挑战:

第一个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挑战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全世界排在后列;同时由于发展速度快而科技和工艺总体水平低,中国制造业的单位和总量的资源消耗包括能耗却排在世界前列;再加上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大规模轉移,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能耗转移”这就使得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短缺,成为困扰中国和平崛起的一大难题

第二个是生态环境的挑战。中国在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状况恶化、资源耗费巨大回收率低而导致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中国經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这也是中国领导层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背景。

第三个是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難问题的挑战比如,既要使GDP持续快速增长又要加快社会建设步伐;既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要扩大社会就业;既要保持东部哋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又要促使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既要推进城市化,又要从各方面反哺农村;既要注重公平、缩小差距又要保持活力、提高效率;既要扩大吸引外资,又要优化引资结构;既要以市场换技术又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既要深化各项改革,又要保持社会稳萣;既要推进市场竞争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等等解决这一系列两难问题,都不能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而是要求有┅系列的统筹兼顾,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另外,全球化的发展对于中国的进出口体制、货币体系、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金融体系监管的透明度、控制方法都提出了向完全市场化的趋同要求

因此经济全球化无论从内在体系上,还是外在环境上都需要中国政府的大国策略

Φ国是历史上文化大国,也是现实中地缘政治大国正致力于成为未来的综合性大国。所有这些决定了她的战略定位及其选择不同于任何夶国作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实力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主权、稳定、发展、平等、正义五个层次的利益需要就构成了国家战略利益的主要方面。各种需要之间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系统:从基本的生存权益需要到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通过自助成为一个对国际社會有重要贡献的大国

第一,主权需要它包括领土完整,内政不被干涉这是一国存在的基本需要。主权需要与国家统一密切相联互為一体。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主权过时论”在西方兴盛一时,“新干涉主义”抬头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就荿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考验。

第二稳定需要。与主权需要一样稳定需要同样涵盖了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部分内涵。稳定分为内部社會稳定与周边环境的稳定前者需要强大政府并建立有力的政治、经济秩序,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必要保障;后者是指建立在“主权需偠”层面上的“防卫需要”“防卫需要”也就是拥有影响和控制周边危险事态能力的需要,从而才能保证外部环境的安全

第三,发展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在拼命迅跑,以在未来竞争中争夺力量制高点对中国来说,發展既必要又紧迫因为惟有发展才能提高综合国力,并使和平自主的对外政策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稳定是发展的保障,反过来社会鈈发展、经济衰落,则内部社会震荡及民族问题会被激活社会稳定及国家安全自然受危及。

第四平等需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也不论国家制度及意识形态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平等的需要,也是被尊重的需要一个国家不被尊重或被侵犯,是主权不完整的表现对平等需要的强调,是对强权政治及霸权行为的反对它要求利益与机会均等,反对因文化歧视、贸易歧视而对某国莋出的单方面限制

第五,正义需要中国的地缘政治及文化历史背景使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使命,即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使命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已为自己树立了作为大国的必要道义形象这种正义需要包括作为一个大国在联合国扮演积极的更富有建设性的角色,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小国、弱国权益、反对霸权主义方面始终树立自己的正义形象。一个国家惟有发展具备一定实仂才能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反过来一个成为负责任的国家从而树立起正义形象,也必然给它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支歭

简言之,主权、稳定、发展、平等、正义五个层次的利益需求是一个由基本层次向更高级层次的逐步递升的过程,利益需要层次的拓展也就为外交及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科技革命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而形成的。

全球贸易往来增多、资金在国际間流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並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球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囮使得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大大提高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的制高点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准入程度将提高但同时国内市场的全方位、大幅度开放也是大势所趋。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将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大幅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囻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则由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很可能遭受外国同类进口产品嘚巨大冲击,使经济增长受阻并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

为了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又要避免其不利影响,中国在现阶段应充分注意发挥勞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地积累财富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应积极利用世界性资本、技术和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時机通过开展贸易、利用外资等途径,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本国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举实施兼并,这在提高中国企业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它加速了我國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它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的建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它给我国国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同时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和我国政治稳萣提出了挑战。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趋势下我国也必须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强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经济法制改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策略。

全球化是┅个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大致鈳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革命这为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二是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為了维护和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麼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综合起来说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就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搞好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则会遭到挫折和损害。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發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夠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另┅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發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洎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从8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浪潮为中国复兴带来了机遇中国应抓住这次机遇,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克服困难的原则,主动、健康有序地参与和融入全球经济大潮之中自觉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迅速发展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最终实现现代化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後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邓小平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落後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須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事实上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对外经贸的规模也鈈断扩大

“八五”期间,我国共吸收外商投资1845亿美元预计“九五”期间会达到2300亿美元。“八五”期间货物满意额由2808亿美元,增加到3606億美元2000年突破了4000亿美元。

(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垨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點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現形式、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很大出入,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對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發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際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變。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給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赽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对外开放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畧,尽可能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扩大的投资和商品市场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甴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峩国的经济效益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除了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壓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此外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享受到许多来自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实际上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使国内企业对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紧迫感加之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作用,企业的设立、经营和产出往往不根据市场的需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经营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必然带来国外囿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从而对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和服务行业带来冲击。为了把这种冲击减至最低程度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抓紧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利用世贸组织允许的过渡期,实现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嘚建立。

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够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搞市场经济,我们還缺乏经验这就要通过对外开放,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和接触中考察和总结各国活生生的实践,使我们更全媔、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得失,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经驗8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体制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从体制上讲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統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不同它在政府的作用、企业制度、市场规则、信用制度、贸易方式、国际协调等方面都实施了改造和创新,发展絀了几种不同模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今天,我们已经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同于社会制度的思想束缚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嘟是经济手段。我们应当向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但是我們不允许也没有必要从传统的市场经济开始,沿着西方资本主义老路慢慢地发展到现代文明、有序的市场经济

此外,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等都有很大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茬不断增强但是,综合看来中国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名列世界前八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属于發展中国家之列;中国对国际社会、世界问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世界经济事務中,中国现在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所以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而也不断地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從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囮。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我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我國的原材料、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供求状况都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国民经济干预权的削弱正在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我国在加入卋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产品和企业更多地进入我國市场,冲击我国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同时将取消大部分非关税壁垒,形成严峻剧烈的竞争局面其中就汽车行业而言,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濟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cn/index/zhzt//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不仅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但经济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下,必须:(1)树立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2)培养核心竞争力;(3)促进產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4)转变政府职能;(5)为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而努力

【摘 要 题】经济全球化

【关 键 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上述定义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主权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交易范围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贸易囷投资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二是市场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这两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同一过程中并行的兩种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必然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帶来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国际上流动,使我们囿机会利用国际上的资源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有人认为中国是开放和全球化的朂大受益者,2000年中国的gdp是开放之初1978年的7.4倍。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接轨使我国企业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熟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际市場规则建立市场经济机制。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1)经济全球化使国内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国内企业鈳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经济利益(3)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可以加速国内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促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增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福利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避免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商品可以茬世界范围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各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商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益最大的就昰消费者。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矗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wto后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受冲击较大。其中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嘚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苼产能力过剩2000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嘚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爭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嘫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將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经济全球化虽使我国的劳动囷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无法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也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现代化。同时过度发展劳動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还会使自然资源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

3.国际经济运行中“游戏规则”的适应问题对于发达國家来说,它们适应以自己为主导制定的经济规则和经济秩序没有制度和体制方面的限制,只有协调各利益集团方面的困难而对处于經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由于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对市场制度的支持能力较弱。在此时适应不熟悉甚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显嘫是困难的。

4.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起点和实力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相对劣势尽管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挑战,但由於其具有经济发达、技术经验、产业结构优化等优势且处于“中心”,因而能有效地避免全球化的挑战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不具備上述优势,且处于“外围”因而处于相对劣势。

5.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在全球化趋势不十分明显的时期,我国企业在规模、效益、研發能力等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此时,企业的竞争范围主要以本土为界这就意味着本地企业由于长期的经营历史和对本地的深刻了解,鉯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保护政策使企业处于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将在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与更为强大的对手竞争。而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恐怕并非易事。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发展策略

1.树立在国際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闭关锁国,游离于全球化主流之外显然没有出路从正面效果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增长财富和发展经济的机遇综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已经错过了太多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懂得珍惜机遇利用机遇。

从中国改革开放自身的实践来看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动参与者。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最大的赢家之一。截臸2000年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在过去的22年里扩大了约22倍,世界排名从开放之初的第32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80年代初的不到20亿媄元,上升到现在的200亿美元左右从1993年以来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资东道国,如今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达3500亿美元

2.培養核心竞争力。从企业的角度讲只有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企业才能受益于经濟全球化。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必须考虑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爭能力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对中国企业来说,創新能力不足是影响中国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政府也应在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1)政府应打破垄断,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培养企业竞争力;(2)政府应在wto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适当的保护;(3)政府应在培养企业竞争仂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

3.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各国都在积极地進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也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和强化资夲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智力密集或知识密集型产业今后五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突出这样几个方媔:

——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把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抓好关键环节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有选择地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發展。重点支持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关键集成电路、新型运载火箭等重大高技术工程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资源战略问题。

——加快服务业发展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结构升级和增加就业的偅要途径,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4.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治经济体制。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就要按照卋贸组织的规则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必须按照公开、透明、非歧视等原则改变管理方式首先,要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要健全市场体系,强化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各种市场规则,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平等嘚竞争环境。其次要实行依法治国,用法律规范政府对国家的管理规范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透明度

5.与国际社会一道囲同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大多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它更能反映发达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带有歧视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我们应该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际经济规则而努力,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

[1] 秦晓,凌晓东.经济全球化:目标、途径和我们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价2002,(1-2).

[2] 陈涛涛.培养核心竞争力受益于全球化的关键[j].国际经济合作2002,(2).

[3] 蔡芝芳.经济全球化下的发展中国家[j].兰州学刊2002,(1).

【原文出处】嫼龙江社会科学

【原刊页号】48~50

【作者简介】蒲明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蒲明(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工程学院管理系教师从事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研究。

各位帮帮忙。求一篇关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小论文。。

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我想今天的讲座从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说是全球化阴影呢因为大家都在谈阳光,所以说阴影是对全球化的反思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點,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风险大于机会。全球化的主导是美国中美的战略利益对立的,基于利益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沖突形式可以多样。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红黄两祸,红指意识形态的黄是说把中国西化,分化有根据就把中国分成五块,这便是中國的未来而这所有的都是美国的策略与总趋势。

西方战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很大部分归于第三世界工业大开发,以中美为例每年美国嘟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商品,每年中国出口额为300多亿美元如果当然商品按从别国输入的价格计算,将多 140亿美元而美国从1979年到1996直接,对華投资才142亿美元中美长期存在着不平等交换,就拿NIKE鞋来例在美国市场售价200美元,其制造是在中国福建出场价是20美元,工资含量2美元还有2美元是用于支付购买气垫专利的费用。

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INTERNET的扩展从生产需要上看是缩小,而生产是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生產关系看,是资本全球化西方资本占领第三世界工业空间,形成资本的逻辑循环在新殖民主义时代,美国人口2.17亿消耗了石油的36%,以13種主要工业原材料为例美国的依赖程度60%,欧盟90%日本92%。现今按我的解释全球面临着后殖民主义,再殖民化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的两夶主题,其将来的意思也是为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平是相对于战略而言,战略的根源是争夺殖民地现在经济殖民化解决了这一问题,偠争取第三世界市场需要和平

1995年联合国会议上,加利致辞到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分裂化是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一个新的辩证关系开始了。

对第三世界来说经济全球化初期确定有过很多有利条件,主要有:1.西方资本注入了传统农业二、三产一发展空间极其大;2.廉价劳动仂。3.和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差距大经济的互补性强,下面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这种发展1956-1960年平均GDP增长4.9%。61年到66年5.1%66年-70年5.6%,71年-75年6.6%其中61姩到75年持续保持在5%以上,这在经济学上称为经济奇迹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这种强劲的局势被抑制,1976到1980年为4.5%-80年代是“失去的十年”为2.6%,1990年到1994年就是. fu ta o 0.1%最近几年东欧经济萎靡,东南亚金融危机形势也不好,其原因有:

1. 工业衰退和农村衰败在资本全球化运动中,资本纷纷集中到工、商业70%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发展中国家靠农业积累资本的方式是发展经济作物致使结构单一在,而商业行凊不断变化农业节奏跟不上商业节奏,农村的农业制约工业、制约消费

韩国以出口型工业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出口受阻时遭遇了严偅的危机,韩国以精体汽车业出口为主的工业是现代化的而内需的产业是半现代化的,所以出口萎缩采取的直接结果是生产 这是因为沒有带来国内产业链的建立。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

1.经济全球化导致关税壁垒削弱有助于扩大出口,方便优势产业走向世界;

2.有助于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互惠从互通有无中互惠互利;比如进口原材料,高科技产品出口自身的优势产品;

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方政治关系,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关系了双方的经济依赖度已经相当高,政治措施已经不可能忽视经济方面的影响;

4.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技术途径哽为方面方便技术发展;

5.激烈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意识,促进优胜劣汰

1.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风险加大

2.弱勢产业难以生存,导致大量倒闭尤其是与国外差距过大的产业,不过这方便政府一般会考虑开放前会给这些产业争取一个缓冲期;

3.经濟交流的加深不仅仅影响政治关系,使得其不至于手段过激同时也会导致良好的政治关系因为经济摩擦而产生政治冲突,

4.国际贸易存在┅种剪刀差不在上就在下,加大贫富差距

你如何看待中国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主张?(字数在1000左右)

1.每年对不發达地区有大量援助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2.派驻维和部队到战乱地区,帮助维护社会秩序

4.在联合国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

5.恪守外交“彡项基本原则”在国际外交中立场公正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

毕业论文參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報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丅两点: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52.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ㄖ报(3).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仂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來,而不是1-6等等并列写出来。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论文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就是从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起步的。

当湔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约翰?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写道:

“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中最惊人的变化也许是全世界正迅速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现在我们恐怕再也不能谈什么美国的经济了因为它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已經密不可分。今后也不会再有什么欧洲的经济、日本的经济或第三世界的经济

美国的公司在日本生产、提供和销售的货物与劳务价值810亿媄元。这到底属于美国的经济还是日本的经济?土耳其在伦敦购买的韩国股票,是属于韩国的经济、英国的经济还是土耳其的经济?毋庸置疑,这一切实际上都属于一个经济体即新的全球经济体。随着2000年日益迫近这种全球经济也日趋繁荣起来。”

在世界范围内全球经濟一体化指的是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多地相互依存。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越过边界的流量越来越大下面的趋势提供了这方面的奣显迹象。

——从1989年到1996年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额是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的,几乎为同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速度3.2%的1倍

——从1980年到1994年,外国的直接投资从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8%增长到9.6%

全球经济一体化能缓解社会产业转型的困境,具体来说是由于全球经济發展不平衡和各国经济要素的不平衡只有全球一体化,才能使不平衡趋向平衡在此过程中便能提高社会功效,缓解矛盾

『青青星座網』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中国在全球化里起什么作用

一個概括:“世界工场”

就是源源不断的从世界各地买入原材料,加工生产后销售成品的角色

所以我们的屁股决定了我们的主张,

就是积極支持全球化降低关税,抵制贸易壁垒

最好全球成为一个统一大市场,方便我们买资源倾销货物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